CN115313636A - 一种通信电源直流供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电源直流供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13636A
CN115313636A CN202210891021.1A CN202210891021A CN115313636A CN 115313636 A CN115313636 A CN 115313636A CN 202210891021 A CN202210891021 A CN 202210891021A CN 115313636 A CN115313636 A CN 1153136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equipment
electric equipment
communication link
determ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9102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13636B (zh
Inventor
谢峰
杨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opow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opow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opow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opow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9102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136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3136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136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136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136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information or instructions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 or electrical equip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lay of information or by user interaction, e.g.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systems [SCADA] or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monito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电源直流供电系统,包括:识别模块,用于对用电设备进行识别,获得用电设备的设备工作信息,并基于设备工作信息确定所述用电设备的用电需求;分析模块,用于基于用电需求,确定供电设备对用电设备进行直流供电的供电方案,并基于供电方案在控制终端生成直流供电指令;通信模块,用于建立控制终端与供电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并基于直流供电指令通过通信链路控制所述供电设备向用电设备进行直流供电。通过确定用电设备的用电需求,实现对用电设备制定准确可靠的供电方案,从而通过建立控制终端与供电设备的通信链路,实现对供电设备的精准控制,保障了对用电设备直流供电的准确可靠性,确保了对用电设备进行供电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电源直流供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信电源直流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通信电源采用直流供电方式有利于为各通信设备进行数据通信,避免了交流市电电源中存在的高频开关操作电压、瞬态过电压变化、雷电过电压和谐波等对通信的干扰;
然而,现如今在对用电设备进行直流供电时,往往由于供电设备与用电设备的电流不适配等因素,使得供电过程无法得到保障,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电源直流供电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电源直流供电系统,用以通过确定用电设备的用电需求,实现对用电设备制定准确可靠的供电方案,并在控制终端生成直流供电指令,从而通过建立控制终端与供电设备的通信链路,实现对供电设备的精准控制,保障了对用电设备直流供电的准确可靠性,确保了对用电设备进行供电的安全性。
一种通信电源直流供电系统,包括:
识别模块,用于对用电设备进行识别,获得用电设备的设备工作信息,并基于所述设备工作信息确定所述用电设备的用电需求;
分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用电需求,确定供电设备对所述用电设备进行直流供电的供电方案,并基于所述供电方案在控制终端生成直流供电指令;
通信模块,用于建立控制终端与供电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并基于所述直流供电指令通过所述通信链路控制所述供电设备向用电设备进行直流供电。
优选的,一种通信电源直流供电系统,所述识别模块,包括:
设备识别单元,用于对所述用电设备进行识别,确定所述用电设备的设备工作形式以及所述用电设备的基准参数,其中,所述设备工作形式以及所述基准参数构成所述用电设备的设备工作信息;
用电需求获取单元,用于对所述用电设备的设备工作信息进行读取,确定所述用电设备的设备用电类型,并确定所述用电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同时,基于所述用电设备的设备工作类型以及所述用电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生成所述用电设备的用电需求。
优选的,一种通信电源直流供电系统,所述设备识别单元,包括:
标签确认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用电设备的设备标签,同时,确定所述设备标签的标签标识;
映射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标签标识调取目标设备管理库,同时,基于所述设备标签在所述目标设备管理库中进行数据映射,并基于映射结果生成关于所述用电设备的映射数据;
设备工作信息获取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映射数据确定所述用电设备的工作形式以及所述用电设备的基准参数。
优选的,一种通信电源直流供电系统,所述用电需求获取单元,包括:
用电类型确定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用电设备的设备工作信息,确定所述用电设备的设备用电类型,其中,所述设备用电类型包括:变压式用电、恒压式用电。
需求确认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用电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并将所述当前工作状态与所述设备工作类型结合,确定所述用电设备的用电需求。
优选的,一种通信电源直流供电系统,所述需求确认子单元,包括:
第一需求生成端,用于:
当所述用电设备的设备用电类型为变压式用电时,确定所述用电设备的用电电压与所述用电设备的工作状态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
读取所述用电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并将所述当前工作状态与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进行第一匹配,并基于第一匹配结果确定所述用电设备的第一用电需求;
第二需求生成端,用于:
当所述用电设备的设备用电类型为恒压式用电时,确定所述用电设备的用电电压与所述用电设备的工作状态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
同时,将所述用电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与所述第二对应关系进行匹配,并基于第二匹配结果确定所述用电设备的第二用电需求。
优选的,一种通信电源直流供电系统,所述分析模块,包括:
方案调取单元,用于对所述用电设备的用电需求进行读取,确定所述用电需求的需求目标参数,并基于所述需求目标参数在预设供电方案库中调取至少一个与所述需求目标参数相匹配的第一供电方案;
参数获取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供电方案进行读取,确定所述第一供电方案所对应的供电参数,并基于所述供电参数确定第一矩阵,同时,基于所述需求目标参数生成第二矩阵;
比较单元,用于:
获取所述第一矩阵与所述第二矩阵的匹配相似度,并基于所述匹配相似度确定所述第一供电方案的执行结果与理想结果的差异指数;
将所述差异指数与基准指数进行比较;
其中,当所述差异指数小于或等于所述基准指数时,则将所述第一供电方案作为供电设备对所述用电设备进行直流供电的最终方案;
否则,则基于所述需求目标参数对所述第一供电方案进行调整生成第二供电方案,且所述第二供电方案的执行结果与理想结果的差异指数小于或等于所述基准指数时,将所述第二供电方案作为供电设备对所述用电设备进行直流供电的最终方案。
优选的,一种通信电源直流供电系统,所述分析模块,包括:
方案读取单元,用于对所述供电方案进行读取,确定所述供电方案的方案执行逻辑,同时,确定所述供电方案的内容关键词;
编辑单元,用于基于所述供电方案的内容关键词构建指令编辑框架,同时,基于所述方案执行逻辑在所述指令编辑框架中进行编辑,生成指令代码;
指令生成单元,用于对所述指令代码进行封装,并基于封装结果生成所述直流供电指令。
优选的,一种通信电源直流供电系统,所述通信模块,包括:
智能终端确认单元,用于获取控制终端的第一智能终端,同时,获取所述供电设备的第二智能终端,同时,确定所述第一智能终端的X个第一边缘节点与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对应的Y个第二边缘节点;
目标通信链路获取单元,用于:
将X个所述第一边缘节点与Y个所述第二边缘节点一一进行匹配,并基于匹配结果确定所述第一边缘节点与所述第二边缘节点相匹配的目标匹配节点,其中,所述目标匹配节点包括:Z个第一目标边缘节点以及与所述Z个第一目标边缘节点所匹配的Z个第二目标边缘节点,且X≠Y>Z;
基于所述第一目标边缘节点与所述第二目标边缘节点确定所述第一智能终端与所述第二智能终端的Z条通信链路;
分别对所述Z条通信链路进行数据通信模拟,确定每条通信链路中数据进行传输时的数据传输参数,并对所述数据传输参数进行分析确定每条通信链路中的数据传输质量,并选取所述传输质量最大的通信链路作为目标通信链路;
主通信链路、辅助通信链路确认单元,用于:
判断所述目标通信链路的链路条数是否大于1;
当所述目标通信链路的链路条数大于1时,则随机选取一条目标通信链路作为主通信链路,其余目标通信链路作为辅助通信链路;
当所述目标通信链路的链路条数等于1时,则将所述目标通信链路作为主通信链路,同时,获取所述目标通信链路的通信链路特征,并基于所述通信链路特征对所述目标通信链路进行克隆,并基于克隆结果确定辅助通信链路;
综合通信链路搭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主通信链路与所述辅助通信链路搭建综合通信链路;
通信验证单元,用于:
获取所述第一智能终端的第一身份验证码与所述第二智能终端的第二身份验证码;
分别将所述第一身份验证码基于所述综合通信链路传输至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同时,将所述第二身份验证码基于所述综合通信链路传输至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并基于传输结果进行双向验证,同时,当双向验证通过后完成对所述综合通信链路的激活。
优选的,一种通信电源直流供电系统,包括:
所述主通信链路,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智能终端与所述第二智能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时的通信链路;
所述辅助通信链路,用于当所述主通信链路无法进行数据传输时或者所述主通信链路的通信数据量大于额定承载数据量时,启动所述辅助通信链路进行数据通信。
优选的,一种通信电源直流供电系统,还包括:
监控模块,用于实时监控对所述用电设备进行直流供电的供电数据,并监控所述用电设备的监控通信电源;
校验模块,用于对所述用电设备进行供电安全校验;
校验模块,包括:
第一校验单元,用于获取安全供电阈值区间,并将所述供电数据与所述安全供电阈值区间进行比较,同时,当所述供电数据不在所述安全供电阈值区间内时,进行第一报警操作;
第二校验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用电设备的设备参数确定目标通信电源,并将所述目标通信电源与所述监控通信电源进行匹配,同时,当所述目标通信电源与所述监控通信电源不相匹配时,进行第二报警操作。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通信电源直流供电系统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识别模块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设备识别单元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电源直流供电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
识别模块,用于对用电设备进行识别,获得用电设备的设备工作信息,并基于所述设备工作信息确定所述用电设备的用电需求;
分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用电需求,确定供电设备对所述用电设备进行直流供电的供电方案,并基于所述供电方案在控制终端生成直流供电指令;
通信模块,用于建立控制终端与供电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并基于所述直流供电指令通过所述通信链路控制所述供电设备向用电设备进行直流供电。
该实施例中,设备工作信息可以是设备工作形式以及基准参数,具体可以是用电设备在工作时的功率以及电流等参数。
该实施例中,用电需求可以是用电设备的电压等。
该实施例中,供电方案可以是对用电设备的供电时间、供电电压以及供电时长等。
该实施例中,直流供电指令可以是用于控制供电设备向用电设备进行供电。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确定用电设备的用电需求,实现对用电设备制定准确可靠的供电方案,并在控制终端生成直流供电指令,从而通过建立控制终端与供电设备的通信链路,实现对供电设备的精准控制,保障了对用电设备直流供电的准确可靠性,确保了对用电设备进行供电的安全性。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电源直流供电系统,如图2所示,所述识别模块,包括:
设备识别单元,用于对所述用电设备进行识别,确定所述用电设备的设备工作形式以及所述用电设备的基准参数,其中,所述设备工作形式以及所述基准参数构成所述用电设备的设备工作信息;
用电需求获取单元,用于对所述用电设备的设备工作信息进行读取,确定所述用电设备的设备用电类型,并确定所述用电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同时,基于所述用电设备的设备工作类型以及所述用电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生成所述用电设备的用电需求。
该实施例中,设备工作形式可以是用电设备的工作类型,具体可以时用电设备的工作时长以及工作强度等。
该实施例中,基准参数可以是用电设备工作时的理论工作参数。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用电设备的工作信息进行读取,并根据读取结果实现对用电设备的用电类型以及工作状态进行准确确认,从而实现对用电设备的用电需求进行准确获取,为实现对用电设备进行安全可靠的直流供电提供了便利。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电源直流供电系统,如图3所示,所述设备识别单元,包括:
标签确认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用电设备的设备标签,同时,确定所述设备标签的标签标识;
映射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标签标识调取目标设备管理库,同时,基于所述设备标签在所述目标设备管理库中进行数据映射,并基于映射结果生成关于所述用电设备的映射数据;
设备工作信息获取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映射数据确定所述用电设备的工作形式以及所述用电设备的基准参数。
该实施例中,设备标签是用来标记用电设备的类型的一种标记符号。
该实施例中,标签标识是用来表征设备标签的类别。
该实施例中,目标设备管理库是提前设定好的,用于存储不同用电设备的基准数据以及工作形式。
该实施例中,数据映射可以是在目标设备管理库中匹配用电设备对应的工作形式以及基准参数。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确定用电设备的设备标签,从而实现从目标设备管理库中准确调取用电设备对应的工作形式以及基准数据,为准确制定用电设备的供电策略提供了便利,从而实现对用电设备进行准确可靠的直流供电。
实施例4: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电源直流供电系统,所述用电需求获取单元,包括:
用电类型确定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用电设备的设备工作信息,确定所述用电设备的设备用电类型,其中,所述设备用电类型包括:变压式用电、恒压式用电。
需求确认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用电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并将所述当前工作状态与所述设备工作类型结合,确定所述用电设备的用电需求。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用电设备的用电类型以及当前工作状态进行分析,实现对用电设备的用电需求进行准确有效的确认,从而便于根据用电需求对用电设备进行准确有效的直流供电。
实施例5: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电源直流供电系统,所述需求确认子单元,包括:
第一需求生成端,用于:
当所述用电设备的设备用电类型为变压式用电时,确定所述用电设备的用电电压与所述用电设备的工作状态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
读取所述用电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并将所述当前工作状态与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进行第一匹配,并基于第一匹配结果确定所述用电设备的第一用电需求;
第二需求生成端,用于:
当所述用电设备的设备用电类型为恒压式用电时,确定所述用电设备的用电电压与所述用电设备的工作状态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
同时,将所述用电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与所述第二对应关系进行匹配,并基于第二匹配结果确定所述用电设备的第二用电需求。
该实施例中,第一对应关系可以是用于表征当用电设备的用电类型为变压式用电时,表征用电设备的用电电压与工作状态的对应关系。
该实施例中,第一匹配可以是用于表征将用电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与第一对应关系进行匹配。
该实施例中,第一用电需求可以是当用电设备为变压式用电时的用电需求。
该实施例中,第二对应关系可以是用于表征当用电类型为恒压式用电时,用电设备的用电电压与用电设备的工作状态之间的对应关系。
该实施例中,第二用电需求可以是用于表征当用电设备的用电类型为恒压式用电时的用电需求。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根据用电设备的用电类型对用电设备的用电需求进行分情况讨论,实现对用电设备的用电需求进行准确可靠的分析,从而为实现对用电设备进行准确可靠的供电提供了便利,保障了供电安全。
实施例6: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电源直流供电系统,所述分析模块,包括:
方案调取单元,用于对所述用电设备的用电需求进行读取,确定所述用电需求的需求目标参数,并基于所述需求目标参数在预设供电方案库中调取至少一个与所述需求目标参数相匹配的第一供电方案;
参数获取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供电方案进行读取,确定所述第一供电方案所对应的供电参数,并基于所述供电参数确定第一矩阵,同时,基于所述需求目标参数生成第二矩阵;
比较单元,用于:
获取所述第一矩阵与所述第二矩阵的匹配相似度,并基于所述匹配相似度确定所述第一供电方案的执行结果与理想结果的差异指数;
将所述差异指数与基准指数进行比较;
其中,当所述差异指数小于或等于所述基准指数时,则将所述第一供电方案作为供电设备对所述用电设备进行直流供电的最终方案;
否则,则基于所述需求目标参数对所述第一供电方案进行调整生成第二供电方案,且所述第二供电方案的执行结果与理想结果的差异指数小于或等于所述基准指数时,将所述第二供电方案作为供电设备对所述用电设备进行直流供电的最终方案。
该实施例中,需求目标参数可以是用于表征用电设备对电的需求量以及在供电时对供电电压和供电电流的要求。
该实施例中,预设供电方案库是提前设定好的,用于存储不同需求目标参数对应的供电方案。
该实施例中,第一供电方案可以是根据用电设备的用电需求的需求目标参数确定的供电方案。
该实施例中,供电参数可以是第一供电方案中记录的对用电设备进行供电时的供电电压等参数。
该实施例中,第一矩阵可以是用于表征第一供电方案中记录的拱顶参数。
该实施例中,第二矩阵可以是用电设备对应的用电需求的需求目标参数对应的矩阵。
该实施例中,理想结果可以是用于表征第一供电方案根据供电参数对用电设备进行供电时的理论结果。
该实施例中,差异指数是用与表征第一供电方案与理想结果的差异程度。
该实施例中,基准指数可以是表征允许第一供电方案与理想结果的最大差异程度。
该实施例中,第二供电方案可以是对第一供电方案中的供电参数进行调整后得到的供电方案。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用电设备的用电需求进行分析,实现根据用电需求对供电方案进行准确有效的制定,其次,通过对确定的供电方案的执行结果进行验证,且在验证结果不满足基准数据时,及时对确定的供电方案进行调整,确保了对用电设备制定供电方案的准确可靠,从而保障了对供电设备进行准确可靠的供电。
实施例7: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电源直流供电系统,所述分析模块,包括:
方案读取单元,用于对所述供电方案进行读取,确定所述供电方案的方案执行逻辑,同时,确定所述供电方案的内容关键词;
编辑单元,用于基于所述供电方案的内容关键词构建指令编辑框架,同时,基于所述方案执行逻辑在所述指令编辑框架中进行编辑,生成指令代码;
指令生成单元,用于对所述指令代码进行封装,并基于封装结果生成所述直流供电指令。
该实施例中,方案执行逻辑可以是表征供电方案中记录的对用电设备的供电步骤的先后顺序等。
该实施例中,内容关键词可以是表征供电方案中的核心内容,具体可以是供电的电压、电流以及供电时长等。
该实施例中,指令编辑框架可以是用于生成直流供电指令的模板信息。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供电方案进行读取,提取其中的内容关键词,并根据关键词生成对应的直流供电指令,从而实现通过直流供电指令控制供电设备对用电设备进行安全可靠的供电操作。
实施例8: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电源直流供电系统,所述通信模块,包括:
智能终端确认单元,用于获取控制终端的第一智能终端,同时,获取所述供电设备的第二智能终端,同时,确定所述第一智能终端的X个第一边缘节点与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对应的Y个第二边缘节点;
目标通信链路获取单元,用于:
将X个所述第一边缘节点与Y个所述第二边缘节点一一进行匹配,并基于匹配结果确定所述第一边缘节点与所述第二边缘节点相匹配的目标匹配节点,其中,所述目标匹配节点包括:Z个第一目标边缘节点以及与所述Z个第一目标边缘节点所匹配的Z个第二目标边缘节点,且且X≠Y>Z;
基于所述第一目标边缘节点与所述第二目标边缘节点确定所述第一智能终端与所述第二智能终端的Z条通信链路;
分别对所述Z条通信链路进行数据通信模拟,确定每条通信链路中数据进行传输时的数据传输参数,并对所述数据传输参数进行分析确定每条通信链路中的数据传输质量,并选取所述传输质量最大的通信链路作为目标通信链路;
主通信链路、辅助通信链路确认单元,用于:
判断所述目标通信链路的链路条数是否大于1;
当所述目标通信链路的链路条数大于1时,则随机选取一条目标通信链路作为主通信链路,其余目标通信链路作为辅助通信链路;
当所述目标通信链路的链路条数等于1时,则将所述目标通信链路作为主通信链路,同时,获取所述目标通信链路的通信链路特征,并基于所述通信链路特征对所述目标通信链路进行克隆,并基于克隆结果确定辅助通信链路;
综合通信链路搭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主通信链路与所述辅助通信链路搭建综合通信链路;
通信验证单元,用于:
获取所述第一智能终端的第一身份验证码与所述第二智能终端的第二身份验证码;
分别将所述第一身份验证码基于所述综合通信链路传输至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同时,将所述第二身份验证码基于所述综合通信链路传输至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并基于传输结果进行双向验证,同时,当双向验证通过后完成对所述综合通信链路的激活。
该实施例中,第一智能终端可以是基于控制终端的管理终端,可以是完成基于用电设备的数据、指令等的接收、分析以及发送。
该实施例中,第二智能终端可以是基于供电设备的管理终端,可以是完成基于供电设备的数据、指令等的接收、分析以及发送等。
该实施例中,第一边缘节点可以是在第一智能终端的边缘通信节点,是基础共性能力的逻辑抽象,这些第一边缘节点可以实时在第一智能终端中对进行数据处理以及数据通信的。
该实施例中,第二边缘节点与第一边缘节点原理相同,用来表示在第二智能终端的边缘通信节点,且可以实时在第二智能终端中对数据进行处理以及数据通信。
该实施例中,目标匹配节点可以是包括:第一边缘节点与第二边缘节点中相匹配的节点。
该实施例中,数据传输参数包括:数据传输总延时、数据传输效率、数据传输准确度、数据传输丢包率以及数据传输信号强度等。
该实施例中,对数据传输参数进行分析确定每条通信链路中的数据传输质量,例如可以是:数据传输参数中的数据传输总延时越小、数据传输效率越高、数据传输准确度越高、数据传输丢包率越小并且数据传输信号强度越大,则数据传输质量越高,且可以将数据传输参数输入到预先设定好的分析模型中进行分析,从而基于输出结果确定数据传输质量,其中,预先设定好的分析模型可以是根据经验以及不同数据传输参数对数据传输质量的影响等进行学习后得来的。
该实施例中,当目标通信链路的链路条数大于1时,即可以判定至少有两条通信链路的传输质量相等且为最大传输质量。
该实施例中,主通信链路可以是基于第一智能终端与第二智能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时的通信链路。
该实施例中,辅助通信链路可以是用于当主通信链路无法进行数据传输时或者主通信链路的通信数据量大于额定承载数据量时,启动辅助通信链路进行数据通信。
该实施例中,第一身份验证码可以是用来表征第一智能终端的身份标识。
该实施例中,第二身份验证码可以是用来表征第二智能终端的身份标识。
该实施例中,双向验证即基于第二智能终端对第一身份验证码进行验证,基于第一智能终端对第二身份验证码进行验证。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确定第一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一边缘节点以及第二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二边缘节点,从而将第一边缘节点与第二边缘节点进行匹配,从而可以确定第一边缘节点与第二边缘节点中可以通信的第一目标边缘节点与第二目标边缘节点,从而根据Z个相互匹配的第一目标边缘节点与第二目标边缘节点建立通信链路,有利于确保数据通信的准确性,通过对通信链路进行数据通信模拟,从而根据数据传输参数进行分析,确定每条通信链路中的数据传输质量,进而通过选择通信质量最大的通信链路作为目标通信链路,提高了数据通信的效率,通过建立主通信链路与辅助通信链路,有利于及时将数据进行通信,避免了数据由于拥挤或者主通信链路无法正常工作时供电设备与用电设备无法正常进行工作,因此,综上,本方案不仅提高了通信电源进行数据通信的效率而且也提高了数据通信的智能性与准确性。
实施例9: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电源直流供电系统,还包括:
监控模块,用于实时监控对所述用电设备进行直流供电的供电数据,并监控所述用电设备的监控通信电源;
校验模块,用于对所述用电设备进行供电安全校验;
校验模块,包括:
第一校验单元,用于获取安全供电阈值区间,并将所述供电数据与所述安全供电阈值区间进行比较,同时,当所述供电数据不在所述安全供电阈值区间内时,进行第一报警操作;
第二校验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用电设备的设备参数确定目标通信电源,并将所述目标通信电源与所述监控通信电源进行匹配,同时,当所述目标通信电源与所述监控通信电源不相匹配时,进行第二报警操作。
该实施例中,供电数据可以是供电设备对用电设备的已供电时长以及已供电量等。
该实施例中,监控通信电源可以是当前供电操作对应的电源,即存在两种情况,可能是用电设备的通信电源,也可能是由于线路错误导致供电的电源为其他设备的电源。
该实施例中,安全供电阈值区间是提前设定好的,用于衡量对用电设备的供电数据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该实施例中,第一报警可以是当供电数据不在安全供电阈值区间时,即不符合安全供电要求时进行的报警操作。
该实施例中,目标通信电源可以是用电设备对应的标准电源。
该实施例中,第二报警操作可以是当供电电源不是用电设备的电源时进行的报警操作。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分别对用电设备的供电数据以及供电电源进行校验,实现当供电安全不符合安全要求以及供电电源不是用电设备的电源时,分别进行相应的报警操作,保障了对用电设备进行供电的安全性,提高了供电效果。
实施例10: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通信模块,还包括:
准确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直流供电指令控制供电设备对所述用电设备进行直流供电时,计算所述供电设备为所述用电设备进行供电的电能利用率,并基于所述电能利用率计算所述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值,具体包括:
参数获取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用电设备的设备总数,并获取单个所述用电设备的设备功率峰值;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用电设备的设备总数以及所述单个用电设备的设备功率峰值,计算所述供电设备为所述用电设备进行供电的电能利用率;
Figure BDA0003767556670000171
其中,η表示所述供电设备为所述用电设备进行供电的电能利用率;i表示当前个用电设备;i表示所述用电设备的设备总数;Pequip-i表示第i用电设备的设备功率峰值;Ptotal-in表示所述供电设备的功率总输出;τ表示所述供电设备的供电效率;
Figure BDA0003767556670000172
表示所述供电设备的功率因数;
Figure BDA0003767556670000173
表示供电设备的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差;μ表示所述供电设备的负载率;ρ表示所述供电设备的电能分配效率;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供电设备为所述用电设备进行供电的电能利用率,计算所述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值;
Figure BDA0003767556670000174
其中,U表示所述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值;ton表示所述供电设备在一个供电周期内的导通时间;toff表示所述供电设备在一个供电周期内的关断时间;E表示所述供电设备的电源电压;
直流供电单元,用于:
获取所述用电设备的需求电压值,并将所述输出电压值与所述需求电压值进行比较;
当所述输出电压值小于所述需求电压值时,则获取所述需求电压值与所述输出电压值的第一比例系数,并基于所述第一比例系数对所述输出电压值进行放大处理,并基于所述供电设备根据放大处理后的输出电压值对所述用电设备进行供电;
当所述输出电压值等于所述需求电压值时,则基于所述供电设备根据所述输出电压值对所述用电设备进行供电;
当所述输出电压值小于所述需求电压值时,则获取所述需求电压值与所述输出电压值的第二比例系数,并基于所述第二比例系数对所述输出电压值进行缩小处理,并基于所述供电设备根据缩小处理后的输出电压值对所述用电设备进行供电。
该实施例中,需求电压可以是用电设备需要的电压。
该实施例中,第一比例系数可以是当输出电压值小于需求电压值时,需求电压值与输出电压值的比例。
该实施例中,第二比例系数可以是当输出电压值小于需求电压值时,需求电压值与输出电压值的比例。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根据直流供电指令控制供电设备对用电设备进行直流供电时,计算供电设备为用电设备进行供电的电能利用率,并基于电能利用率准确计算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值,从而提高了供电设备对用电设备进行直流供电的准确性以及精准性。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通信电源直流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识别模块,用于对用电设备进行识别,获得用电设备的设备工作信息,并基于所述设备工作信息确定所述用电设备的用电需求;
分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用电需求,确定供电设备对所述用电设备进行直流供电的供电方案,并基于所述供电方案在控制终端生成直流供电指令;
通信模块,用于建立控制终端与供电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并基于所述直流供电指令通过所述通信链路控制所述供电设备向用电设备进行直流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信电源直流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模块,包括:
设备识别单元,用于对所述用电设备进行识别,确定所述用电设备的设备工作形式以及所述用电设备的基准参数,其中,所述设备工作形式以及所述基准参数构成所述用电设备的设备工作信息;
用电需求获取单元,用于对所述用电设备的设备工作信息进行读取,确定所述用电设备的设备用电类型,并确定所述用电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同时,基于所述用电设备的设备工作类型以及所述用电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生成所述用电设备的用电需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通信电源直流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识别单元,包括:
标签确认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用电设备的设备标签,同时,确定所述设备标签的标签标识;
映射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标签标识调取目标设备管理库,同时,基于所述设备标签在所述目标设备管理库中进行数据映射,并基于映射结果生成关于所述用电设备的映射数据;
设备工作信息获取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映射数据确定所述用电设备的工作形式以及所述用电设备的基准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通信电源直流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需求获取单元,包括:
用电类型确定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用电设备的设备工作信息,确定所述用电设备的设备用电类型,其中,所述设备用电类型包括:变压式用电、恒压式用电;
需求确认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用电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并将所述当前工作状态与所述设备工作类型结合,确定所述用电设备的用电需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通信电源直流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需求确认子单元,包括:
第一需求生成端,用于:
当所述用电设备的设备用电类型为变压式用电时,确定所述用电设备的用电电压与所述用电设备的工作状态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
读取所述用电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并将所述当前工作状态与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进行第一匹配,并基于第一匹配结果确定所述用电设备的第一用电需求;
第二需求生成端,用于:
当所述用电设备的设备用电类型为恒压式用电时,确定所述用电设备的用电电压与所述用电设备的工作状态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
同时,将所述用电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与所述第二对应关系进行匹配,并基于第二匹配结果确定所述用电设备的第二用电需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信电源直流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模块,包括:
方案调取单元,用于对所述用电设备的用电需求进行读取,确定所述用电需求的需求目标参数,并基于所述需求目标参数在预设供电方案库中调取至少一个与所述需求目标参数相匹配的第一供电方案;
参数获取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供电方案进行读取,确定所述第一供电方案所对应的供电参数,并基于所述供电参数确定第一矩阵,同时,基于所述需求目标参数生成第二矩阵;
比较单元,用于:
获取所述第一矩阵与所述第二矩阵的匹配相似度,并基于所述匹配相似度确定所述第一供电方案的执行结果与理想结果的差异指数;
将所述差异指数与基准指数进行比较;
其中,当所述差异指数小于或等于所述基准指数时,则将所述第一供电方案作为供电设备对所述用电设备进行直流供电的最终方案;
否则,则基于所述需求目标参数对所述第一供电方案进行调整生成第二供电方案,且所述第二供电方案的执行结果与理想结果的差异指数小于或等于所述基准指数时,将所述第二供电方案作为供电设备对所述用电设备进行直流供电的最终方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信电源直流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模块,包括:
方案读取单元,用于对所述供电方案进行读取,确定所述供电方案的方案执行逻辑,同时,确定所述供电方案的内容关键词;
编辑单元,用于基于所述供电方案的内容关键词构建指令编辑框架,同时,基于所述方案执行逻辑在所述指令编辑框架中进行编辑,生成指令代码;
指令生成单元,用于对所述指令代码进行封装,并基于封装结果生成所述直流供电指令。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信电源直流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包括:
智能终端确认单元,用于获取控制终端的第一智能终端,同时,获取所述供电设备的第二智能终端,同时,确定所述第一智能终端的X个第一边缘节点与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对应的Y个第二边缘节点;
目标通信链路获取单元,用于:
将X个所述第一边缘节点与Y个所述第二边缘节点一一进行匹配,并基于匹配结果确定所述第一边缘节点与所述第二边缘节点相匹配的目标匹配节点;其中,所述目标匹配节点包括:Z个第一目标边缘节点以及与所述Z个第一目标边缘节点所匹配的Z个第二目标边缘节点,且X≠Y>Z;
基于所述第一目标边缘节点与所述第二目标边缘节点确定所述第一智能终端与所述第二智能终端的Z条通信链路;
分别对所述Z条通信链路进行数据通信模拟,确定每条通信链路中数据进行传输时的数据传输参数,并对所述数据传输参数进行分析确定每条通信链路中的数据传输质量,并选取所述传输质量最大的通信链路作为目标通信链路;
主通信链路、辅助通信链路确认单元,用于:
判断所述目标通信链路的链路条数是否大于1;
当所述目标通信链路的链路条数大于1时,则随机选取一条目标通信链路作为主通信链路,其余目标通信链路作为辅助通信链路;
当所述目标通信链路的链路条数等于1时,则将所述目标通信链路作为主通信链路,同时,获取所述目标通信链路的通信链路特征,并基于所述通信链路特征对所述目标通信链路进行克隆,并基于克隆结果确定辅助通信链路;
综合通信链路搭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主通信链路与所述辅助通信链路搭建综合通信链路;
通信验证单元,用于:
获取所述第一智能终端的第一身份验证码与所述第二智能终端的第二身份验证码;
分别将所述第一身份验证码基于所述综合通信链路传输至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同时,将所述第二身份验证码基于所述综合通信链路传输至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并基于传输结果进行双向验证,同时,当双向验证通过后完成对所述综合通信链路的激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通信电源直流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通信链路,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智能终端与所述第二智能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时的通信链路;
所述辅助通信链路,用于当所述主通信链路无法进行数据传输时或者所述主通信链路的通信数据量大于额定承载数据量时,启动所述辅助通信链路进行数据通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信电源直流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监控模块,用于实时监控对所述用电设备进行直流供电的供电数据,并监控所述用电设备的监控通信电源;
校验模块,用于对所述用电设备进行供电安全校验;
校验模块,包括:
第一校验单元,用于获取安全供电阈值区间,并将所述供电数据与所述安全供电阈值区间进行比较,同时,当所述供电数据不在所述安全供电阈值区间内时,进行第一报警操作;
第二校验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用电设备的设备参数确定目标通信电源,并将所述目标通信电源与所述监控通信电源进行匹配,同时,当所述目标通信电源与所述监控通信电源不相匹配时,进行第二报警操作。
CN202210891021.1A 2022-07-27 2022-07-27 一种通信电源直流供电系统 Active CN1153136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91021.1A CN115313636B (zh) 2022-07-27 2022-07-27 一种通信电源直流供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91021.1A CN115313636B (zh) 2022-07-27 2022-07-27 一种通信电源直流供电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13636A true CN115313636A (zh) 2022-11-08
CN115313636B CN115313636B (zh) 2023-04-14

Family

ID=83859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91021.1A Active CN115313636B (zh) 2022-07-27 2022-07-27 一种通信电源直流供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13636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47903A (zh) * 2015-10-28 2017-05-10 上海新岸线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直流稳压电源供电方法、系统及装置
WO2017143547A1 (zh) * 2016-02-24 2017-08-31 战炜 一种智能供电装置、系统及方法
CN107783516A (zh) * 2016-08-31 2018-03-09 湖南中冶长天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现场设备检测及管理系统
CN109687458A (zh) * 2019-03-05 2019-04-26 东北电力大学 考虑区域配电网风险承受能力差异的网架规划方法
CN112637127A (zh) * 2020-11-23 2021-04-09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跨区块链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2738075A (zh) * 2020-08-02 2021-04-30 姚晓红 基于云计算和智能设备交互的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3328851A (zh) * 2021-04-21 2021-08-31 北京连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多链路条件下随机传输密钥的方法及系统
CN114069600A (zh) * 2020-07-31 2022-0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供电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220094191A1 (en) * 2019-02-04 2022-03-24 Tdk Corporation Dc power supply system
CN114363365A (zh) * 2022-01-11 2022-04-15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呼伦贝尔供电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监控电表系统
CN114371755A (zh) * 2021-12-21 2022-04-19 浪潮金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化多路供电控制方法、系统及介质
CN114567017A (zh) * 2022-02-28 2022-05-31 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中心的供配电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4611041A (zh) * 2022-03-09 2022-06-10 平安普惠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前端页面构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47903A (zh) * 2015-10-28 2017-05-10 上海新岸线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直流稳压电源供电方法、系统及装置
WO2017143547A1 (zh) * 2016-02-24 2017-08-31 战炜 一种智能供电装置、系统及方法
CN107783516A (zh) * 2016-08-31 2018-03-09 湖南中冶长天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现场设备检测及管理系统
US20220094191A1 (en) * 2019-02-04 2022-03-24 Tdk Corporation Dc power supply system
CN109687458A (zh) * 2019-03-05 2019-04-26 东北电力大学 考虑区域配电网风险承受能力差异的网架规划方法
CN114069600A (zh) * 2020-07-31 2022-0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供电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738075A (zh) * 2020-08-02 2021-04-30 姚晓红 基于云计算和智能设备交互的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2637127A (zh) * 2020-11-23 2021-04-09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跨区块链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328851A (zh) * 2021-04-21 2021-08-31 北京连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多链路条件下随机传输密钥的方法及系统
CN114371755A (zh) * 2021-12-21 2022-04-19 浪潮金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化多路供电控制方法、系统及介质
CN114363365A (zh) * 2022-01-11 2022-04-15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呼伦贝尔供电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监控电表系统
CN114567017A (zh) * 2022-02-28 2022-05-31 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中心的供配电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4611041A (zh) * 2022-03-09 2022-06-10 平安普惠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前端页面构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13636B (zh) 2023-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42597B2 (en) Integrated management and update method of DC-DC converter and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BMS) software installed in residential ESS
CN102709894A (zh) 继电保护定值的在线校对方法与系统
US20240037677A1 (en) Method for power consumption analysis and troubleshooting of production line based on 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thereof
CN114977202B (zh) 一种智能厨电设备配网方法及系统
CN115313636B (zh) 一种通信电源直流供电系统
CN112000672A (zh) 一种分布式电源电能质量监测系统
CN111738876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力节电管理系统
CN111931556A (zh) 一种输电线覆冰监测管理系统
CN112034238B (zh) 一种用电设备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05048639A (zh) 基于scd建模的变电站所用电系统监测系统
CN108574449A (zh) 具有功率元件的异常检查功能的电动机驱动装置
CN116505738A (zh) 一种节能降耗电源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4008194B (zh) 一种基于pda的电能表轮换数据处理系统
CN101231523B (zh) 一种灵敏负荷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4678328B (zh) 全自动电源综合检测仪
CN114091708A (zh) 基于多源数据的供电服务指挥系统及指挥方法
CN112114274A (zh) 一种智慧用电管理系统
CN117200421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安全弱电配电设备及其智能控制方法
CN111342554A (zh) 一种台区拓扑自动识别系统和方法
CN220568870U (zh) 一种电能质量检测系统
CN110661345A (zh) 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系统及其充电与通讯集成的控制方法
CN116916166B (zh) 一种基于ai图像解析的遥测终端机
CN115566679B (zh) 一种基于能量路由器的微电网能量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7395277B (zh) 工控机与数据监测系统
CN117134508B (zh) 一种配电一键式集控装置的多数据融合监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