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09410A - 应用发布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应用发布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09410A
CN115309410A CN202210930067.XA CN202210930067A CN115309410A CN 115309410 A CN115309410 A CN 115309410A CN 202210930067 A CN202210930067 A CN 202210930067A CN 115309410 A CN115309410 A CN 1153094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ster
deployment information
target edge
edge cluster
appl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3006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09410B (zh
Inventor
赵吉壮
刘晨
吴一帆
王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Volcano Engi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Volcano Eng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Volcano Engi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Volcano Eng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3006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09410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210930067.X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53094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53094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094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094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094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60Software deploy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0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 G06F9/5005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to service a request
    • G06F9/5027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to service a request the resource being a machine, e.g. CPUs, Servers, Termin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0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 G06F9/5061Partitioning or combining of resources
    • G06F9/5072Grid compu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应用发布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该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接收第一部署信息,其中,第一部署信息包括在边缘集群部署应用副本的方式信息;根据所述第一部署信息,确定至少一个目标边缘集群,其中,目标边缘集群为待部署应用副本的边缘集群;基于目标边缘集群的集群类型,对第一部署信息进行格式转换,得到该目标边缘集群支持的第二部署信息;将第二部署信息发送至对应的目标边缘集群,其中,目标边缘集群根据接收到的第二部署信息创建应用副本。由此,提供了一种新的应用发布方式。

Description

应用发布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发布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设备数量的急剧增加,传统云计算中心集中存储、计算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终端设备对于时效、容量、算力的需求,将云计算的能力下沉到边缘侧、设备侧,并通过中心进行统一交付、运维、管控,将是云计算的重要发展趋势。
发明内容
提供该公开内容部分以便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该公开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发布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部署信息,其中,第一部署信息包括在边缘集群部署应用副本的方式信息;根据所述第一部署信息,确定至少一个目标边缘集群,其中,目标边缘集群为待部署应用副本的边缘集群;基于目标边缘集群的集群类型,对第一部署信息进行格式转换,得到该目标边缘集群支持的第二部署信息;将第二部署信息发送至对应的目标边缘集群,其中,目标边缘集群根据接收到的第二部署信息创建应用副本。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发布装置,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部署信息,其中,第一部署信息包括在边缘集群部署应用副本的方式信息;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部署信息,确定至少一个目标边缘集群,其中,目标边缘集群为待部署应用副本的边缘集群;转换单元,用于基于目标边缘集群的集群类型,对第一部署信息进行格式转换,得到该目标边缘集群支持的第二部署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将第二部署信息发送至对应的目标边缘集群,其中,目标边缘集群根据接收到的第二部署信息创建应用副本。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装置,用于存储至少一个程序,当所述至少一个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应用发布方法。
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应用发布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发布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可以接收第一部署信息,根据所述第一部署信息,确定至少一个目标边缘集群,其中,目标边缘集群为待部署应用副本的边缘集群;然后,基于目标边缘集群的集群类型,对第一部署信息进行格式转换,得到该目标边缘集群支持的第二部署信息,再将第二部署信息发送至对应的目标边缘集群,其中,目标边缘集群根据接收到的第二部署信息创建应用副本。由此,提供了一种新的应用发布方法。这种新的应用发布方法,通过统一格式的部署信息可以屏蔽不同边缘集群的应用副本定义方法的差异,使得用户编写一种副本定义方法即可(即第一部署信息的格式);而且,实现一次发布(使用一种部署信息,即第一部署信息)即可在多种边缘集群上进行发布,简化边缘场景下应用发布流程化,提高发布效率。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贯穿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应当理解附图是示意性的,原件和元素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应用发布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应用发布方法的一个示例性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应用发布方法的一个示例性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应用发布方法的一个示例性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应用发布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应用发布方法可以应用于其中的示例性系统架构;
图7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基本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应当理解,本公开的方法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个步骤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执行,和/或并行执行。此外,方法实施方式可以包括附加的步骤和/或省略执行示出的步骤。本公开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
本文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是开放性包括,即“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是“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另外的实施例”;术语“一些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些实施例”。其他术语的相关定义将在下文描述中给出。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本公开实施方式中的多个装置之间所交互的消息或者信息的名称仅用于说明性的目的,而并不是用于对这些消息或信息的范围进行限制。
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应用发布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如图1所示该应用发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接收第一部署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应用发布方法的执行主体(例如服务器和/或终端设备)可以接收第一部署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部署信息可以由待发布应用的用户设置。
在这里,第一部署信息可以包括在边缘集群部署应用副本的方式信息。
作为示例,可以以Kubernetes系统为例进行说明。待发布应用的用户可以定义该待发布应用的自定义资源。CRD(自定义资源)是Kubernetes支持的一种扩展方式,允许用户自行定义数据格式,KubernetesAPI负责为定制资源提供存储和访问服务。Deployment是kubernetes中定义的一种应用副本的表示方法,可以生成相应的Pod在集群中的节点上运行。
作为示例,用户可以将第一部署信息发布到管控面的边缘集群中。
在这里,第一部署信息可以是统一格式的部署信息。统一格式的部署信息可以屏蔽不同边缘集群的应用副本定义方法的差异,使得工作人员编写一种副本定义方法即可(即第一部署信息的格式)。
步骤102,根据第一部署信息,确定至少一个目标边缘集群。
在这里,目标边缘集群为待部署应用副本的边缘集群。
作为示例,第一部署信息可以直接指定目标边缘集群;也可以给出目标边缘集群的确定条件,然后根据确定条件,确定目标边缘集群。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条件可以包括边缘集群区域和该边缘集群区域中部署应用副本的数量。由此,根据确定条件选取指定边缘集群区域中的边缘集群。
作为示例,请参考图3,图3中的第一部署信息301中示出的预定义字段(placementPolicy)3011可以表示deployment的部署策略,包含一个数组,数组中每个元素包含两个字段:zone(表示部署在哪个分区),numberOfLocation(表示部署几个deployment实例),图3中的示例表示在分区zoneA部署两个deployment应用,在分区zoneC部署4个应用。
步骤103,基于目标边缘集群的集群类型,对第一部署信息进行格式转换,得到该目标边缘集群支持的第二部署信息。
在这里,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基于目标边缘集群的集群类型,对第一部署信息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目标边缘集群支持的第二部署信息。
可选的,目标边缘集群的数量可以是至少两个。
作为示例,如果目标边缘集群的数量为两个(例如一号目标边缘集群和二号目标边缘集群),可以针对一号目标边缘集群,确定一号目标边缘集群的集群类型,由此将第一部署信息的格式,转换为一号目标边缘集群的集群类型对应的格式,得到第二部署信息;可以针对二号目标边缘集群,确定二号目标边缘集群的集群类型,由此将第一部署信息的格式,转换为二号目标边缘集群的集群类型对应的格式,得到第二部署信息。
步骤104,将第二部署信息发送至对应的目标边缘集群。
在这里,目标边缘集群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第二部署信息创建应用副本。
作为示例,可以生成容器组(pod)在目标边缘集群的边缘节点上运行,以创建应用副本。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发布方法,可以接收第一部署信息,根据所述第一部署信息,确定至少一个目标边缘集群,其中,目标边缘集群为待部署应用副本的边缘集群;然后,基于目标边缘集群的集群类型,对第一部署信息进行格式转换,得到该目标边缘集群支持的第二部署信息,再将第二部署信息发送至对应的目标边缘集群,其中,目标边缘集群根据接收到的第二部署信息创建应用副本。由此,提供了一种新的应用发布方法。这种新的应用发布方法,通过统一格式的部署信息可以屏蔽不同边缘集群的应用副本定义方法的差异,使得用户编写一种副本定义方法即可(即第一部署信息的格式);而且,实现一次发布(使用一种部署信息,即第一部署信息)即可在多种边缘集群上进行发布,简化边缘场景下应用发布流程化,提高发布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利用容器集群管理系统,管理边缘集群不同的底层容器。作为示例,容器集群管理系统可以包括master节点和多个node节点。每个节点可以是一台物理机,也可以是一台虚拟机。Master节点提供集群控制,对集群做出全局性决策,例如调度等。通常在master节点上不运行用户容器。节点组件运行在每一个Node节点上,维护运行的pod。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边缘计算场景下的集群形态上主要存在下面两种,即云端管控集群和边缘自治集群。云端管控集群,master在云端,node在边缘端,适用于边缘资源较少的情况;边缘自治集群,master和node均在边缘端,云端针对多集群进行管控,适用于边缘node规模较大的情况。不同解决方案或者不同厂商提供的解决方案各有侧重点,尤其对于边缘计算异构资源较多的场景下,多种方案是混合使用的,而管理多种边缘计算资源(云端管控集群、边缘自治集群、私有云等),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方式,通过增加部署信息的格式转换功能,可以对边缘场景的多个边缘集群进行管控,屏蔽不同类型的边缘集群的差异,做到一致的使用体验,支持多种类型集群同时发布应用,提供统一的容器编排体验,解决了不同类型的集群需要分别发布的问题,对多集群统一管理,支持例如kubeedge、superedge、openyurt、k8s、k3s同时发布应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1所示各个步骤可以分别视为不同的管理组件,图1所示的方法可以表示为一组管理组件,对多种类型的边缘集群进行管理。架构上分为一个控制面集群(Control Plane Cluster)和多个工作集群(Data Plane Clusters)。控制面集群为抽象层管理组件运行的集群,工作集群为用户的应用运行的集群,换句话说,架构可以包括中心侧的控制面集群(运行控制组件)和边缘侧的数据面集群(运行业务Pod)。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03,可以包括:调用预先与该目标边缘集群的集群类型对应建立的转换函数,对所述第一部署信息进行格式转换,得到与目标边缘集群的集群类型的对应第二部署信息。
在这里,可以针对集群类型,预先建立对应的转换函数。转换函数可以将第一格式的部署信息,转换为与集群类型对应的格式的部署信息。第一格式的部署信息,可以是第一部署信息的格式。
作为示例,集群类型包括A类型和B类型。针对A类型,可以建立A转换函数,A转换函数用于将第一格式的部署信息,转换为A类型集群对应的A格式的部署信息。针对B类型,可以建立B转换函数,B转换函数用于将第一格式的部署信息,转换为B类型集群对应的B格式的部署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预先建立转换函数,在需要进行部署信息的格式转换的时候,调用目标边缘集群对应的转换函数,可以实现即时快速的转换,提高转换速度和转换准确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响应于确定目标边缘集群的集群类型为第一类型,根据边缘节点所属的边缘集群区域标识,对所述目标边缘集群的边缘节点进行打标得到边缘节点标识;对第一部署信息添加节点选择信息,得到第二部署信息。
在这里,第一类型的目标边缘集群不支持单元化应用。作为示例,第一类型可以包括kubeedge类型。
在这里,支持单元化应用,也称为原生支持单元化应用,可以理解为该集群可以在集群中选择合适的容器组,以运行应用副本。
在这里,如果不支持单元化应用,则可以添加节点选择信息,使得该集群可以在节点选择信息的指引下,在正确的边缘节点运行应用副本。
在这里,转换得到的第二部署信息可以包括与所述边缘集群区域标识匹配的边缘节点标识。
作为示例,请参考图2,边缘集群207不支持单元化应用,则可以为边缘集群207所包括的节点进行打标。作为示例,可以以节点所在的边缘集群区域作为打标的标签;边缘集群207的node1可以以node_b表示,边缘集群207的node2可以以node_a表示。
在这里,转换得到的第二部署信息中,可以包括节点选择信息,节点选择信息中可以包括边缘集群207的node2(即边缘节点标识为node_a)。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区分边缘集群是否支持单元化应用,可以对于不支持单元化应用的边缘集群进行节点打标以及添加节点选择信息,避免边缘集群不能按照第一部署信息的指示建立应用副本,提高第一部署信息的适用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用预先与该目标边缘集群的集群类型对应建立的转换函数,对所述第一部署信息进行格式转换,得到与目标边缘集群的集群类型的对应第二部署信息,包括:响应于确定目标边缘集群的集群类型为第二类型,获取第一部署信息中的预定义字段的字段值;为所获取的字段值添加所述目标边缘集群所支持的字段名,生成第二部署信息。
在这里,第二类型的目标边缘集群支持单元化应用。作为示例,第二类型可以包括但是不限于一下至少一项:superedge类型、openyurt类型、k8s类型、k3s类型。
作为示例,请参考图3中的第二部署信息302。第二部署信息302中转换后字段3021示出了对第一部署信息的预定义字段转换得到的内容。具体来说,可以读取第一部署信息301中的预定义字段3011中的字段值(例如zoneA),为获取到的字段值zoneA添加该目标边缘集群支持的字段名(例如gridUniqKey)。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对第二类型的目标边缘集群的第一部署信息进行上述转换,可以快速得到准确的第二部署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04,可以包括:响应于确定目标边缘集群的中心控制节点位于边缘,将所述第二部署信息发送至目标边缘集群的中心控制节点。在这里,所述中心控制节点控制在所述目标边缘集群的从属节点建立应用副本。
作为示例,边缘自治集群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但不限于:标准kubernetes集群和k3s集群;这两种集群都是部署在边缘侧。作为示例,请参考图2,图2所示架构可以分为中心侧和边缘侧,中心侧可以包括云端控制中心208。图2中集群201、集群202、集群203和集群204。其中,集群201、集群202都在边缘侧可用区A,集群203和集群204在边缘侧可用区C。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04,可以包括:响应于确定目标边缘集群的中心控制节点位于云端,将所述第二部署信息发送至目标边缘集群的从属节点。在这里,所述目标边缘集群的从属节点建立应用副本。
作为示例,云端管控集群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但不限于:openyurt集群、superedge集群和kubeedge集群。控制节点部署在中心云,从属节点部署在边缘侧,如图2中集群205、集群206和集群207。对于集群205而言,node1和node2分别位于边缘可用区B和边缘可用区C;对于集群206而言,node1和node2分别位于边缘可用区B和边缘可用区C;对于集群207而言,node1和node2分别位于边缘可用区B和边缘可用区C。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区分云端控制集群和边缘自治集群,可以确定适合进行控制创建应用副本的节点,由此,可以提高创建应用副本的速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署信息包括确定条件。在这里,所述确定条件用于从边缘集群中确定目标边缘集群。
可选的,确定条件可以包括目标边缘集群所需满足的条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102,可以包括:根据所述确定条件,从边缘集群中,确定目标边缘集群。
作为示例,确定条件可以包括类型信息。上述步骤根据所述确定条件,从边缘集群中,确定目标边缘集群,可以包括:从边缘集群中,选取类型与确定条件中的类型信息匹配的边缘集群,作为目标边缘集群。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部署信息包括确定条件,根据确定条件选取合适的边缘集群作为目标边缘集群,选取出的边缘集群不仅可以符合确定条件的要求,而且为灵活选取留有一定的余地;由此可以提高选取边缘集群的灵活性,提高选取出的目标边缘集群的可用性。
对比来说,在第一部署信息中直接指定目标边缘集群,所指定的目标边缘集群可能具有过载等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可能并不适合作为目标边缘集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但不限于:边缘集群区域标识和对应的应用副本数量。在这里,应用副本数量指示在对应的边缘集群区域中部署的应用副本的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根据所述确定条件,从边缘集群中,确定目标边缘集群,可以包括:根据确定条件中的边缘集群区域标识,从边缘集群区域中,确定目标边缘集群区域;从目标边缘集群区域的边缘集群中,选取对应的应用副本数量个边缘集群,作为目标边缘集群。
在这里,从边缘集群区域中选择边缘集群的方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作为示例,请参考图2,图2示出了边缘集群分区的示例性场景。
作为示例,比如第一部署信息中的确定条件包括边缘集群区域标识(例如可用区A和可用区C),与可用区A对应的应用副本数量为2与可用区C对应的应用副本数量为4,即在可用区2发布两个应用副本,在可用区C发布4个应用副本。
作为示例,可用区A中的两个集群201和202为边缘自治集群类型,则直接通过数据面集群中的边缘侧的控制中心分别在每个集群中创建一个应用副本即可。
作为示例,可用区C中涉及的集群为集群203、集群204、集群205、集群206和集群207,则选择合适的4个集群,比如集群204、集群205、集群206和集群207个集群这四个集群,通过相应的转换函数转换成对应的第二部署信息下发到各自集群的在可用区C中的节点。
需要说明的是,指定边缘集群区域,以及指定在边缘集群中重建应用副本的数量,在不同边缘集群区域中创建应用副本,由此可以实现用户根据实际应用副本下载需求,部署应用副本。
在一些应用场景中,请参考图4,图4示出了应用发布流程。应用发布流程可以包括:
首先,用户定义自己的应用发布资源,应用发布信息可以称为第一发布信息。
然后,用户将第一发布信息发布到管控面集群中。
再后,管控面集群中可以响应应用发布资源的创建,获取其中的第一部署信息,比如图3中的第一部署信息为zoneA(即可用区A)发布两个Deployment,zoneC(即可用区C)发布4个Deployment。
再后,根据获取的第一部署信息,选择边缘集群。
再后,可以根据边缘集群的类型不同,对第一部署信息进行转换。
如果是A类型的边缘集群(例如边缘自治集群,包括标准kubernetes集群和k3s集群),可以调用A类型对应的转换函数,转换得到A类型的边缘集群可识别的第二部署信息,然后通过集群204中的中心控制节点创建Deployment即可。
如果是B类型的边缘集群(例如openyurt类型),可以调用B类型的边缘集群,可以调用B类型对应的转换函数,转换得到B类型的边缘集群可识别的第二部署信息,然后将第二部署信息下发到边缘集群的从属节点。
如果是C类型的边缘集群(例如superedge类型),可以调用C类型的边缘集群,可以调用C类型对应的转换函数,转换得到C类型的边缘集群可识别的第二部署信息,然后将第二部署信息下发到边缘集群的从属节点。
如果是D类型的边缘集群(例如openyurt类型),可以调用D类型的边缘集群,可以调用D类型对应的转换函数,将第一部署信息转换为包括节点选择信息的第二部署信息,然后将第二部署信息下发到边缘集群的从属节点。
进一步参考图5,作为对上述各图所示方法的实现,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应用发布装置的一个实施例,该装置实施例与图1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相对应,该装置具体可以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应用发布装置包括:接收单元501、确定单元502、转换单元503和发送单元504。其中,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部署信息,其中,第一部署信息包括在边缘集群部署应用副本的方式信息;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部署信息,确定至少一个目标边缘集群,其中,目标边缘集群为待部署应用副本的边缘集群;转换单元,用于基于目标边缘集群的集群类型,对第一部署信息进行格式转换,得到该目标边缘集群支持的第二部署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将第二部署信息发送至对应的目标边缘集群,其中,目标边缘集群根据接收到的第二部署信息创建应用副本。
在本实施例中,应用发布装置的接收单元501、确定单元502、转换单元503和发送单元504的具体处理及其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分别参考图1对应实施例中步骤101、步骤102、步骤103和步骤104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目标边缘集群的集群类型,对第一部署信息进行格式转换,得到该目标边缘集群支持的第二部署信息,包括:调用预先与该目标边缘集群的集群类型对应建立的转换函数,对所述第一部署信息进行格式转换,得到与目标边缘集群的集群类型的对应第二部署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用预先与该目标边缘集群的集群类型对应建立的转换函数,对所述第一部署信息进行格式转换,得到与目标边缘集群的集群类型的对应第二部署信息,包括:响应于确定目标边缘集群的集群类型为第一类型,根据边缘节点所属的边缘集群区域标识,对所述目标边缘集群的边缘节点进行打标得到边缘节点标识,其中,第一类型的目标边缘集群不支持单元化应用;对第一部署信息添加节点选择信息,得到第二部署信息,其中,节点选择信息包括与所述边缘集群区域标识匹配的边缘节点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用预先与该目标边缘集群的集群类型对应建立的转换函数,对所述第一部署信息进行格式转换,得到与目标边缘集群的集群类型的对应第二部署信息,包括:响应于确定目标边缘集群的集群类型为第二类型,获取第一部署信息中的预定义字段的字段值;为所获取的字段值添加所述目标边缘集群所支持的字段名,生成第二部署信息,其中,第二类型的目标边缘集群支持单元化应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将第二部署信息发送至对应的目标边缘集群,包括:响应于确定目标边缘集群的中心控制节点位于边缘,将所述第二部署信息发送至目标边缘集群的中心控制节点,其中,所述中心控制节点控制在所述目标边缘集群的从属节点建立应用副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将第二部署信息发送至对应的目标边缘集群,包括:响应于确定目标边缘集群的中心控制节点位于云端,将所述第二部署信息发送至目标边缘集群的从属节点,其中,所述目标边缘集群的从属节点建立应用副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署信息包括确定条件,其中,所述确定条件用于从边缘集群中确定目标边缘集群;以及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部署信息,确定至少一个目标边缘集群,可以包括:根据所述确定条件,从边缘集群中,确定目标边缘集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条件包括:边缘集群区域标识和对应的应用副本数量;以及所述根据所述确定条件,从边缘集群中,确定目标边缘集群,包括:根据确定条件中的边缘集群区域标识,从边缘集群区域中,确定目标边缘集群区域;从目标边缘集群区域的边缘集群中,选取对应的应用副本数量个边缘集群,作为目标边缘集群。
请参考图6,图6示出了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应用发布方法可以应用于其中的示例性系统架构。
如图6所示,系统架构可以包括终端设备601、602、603,网络604,服务器605。网络604用以在终端设备601、602、603和服务器605之间提供通信链路的介质。网络604可以包括各种连接类型,例如有线、无线通信链路或者光纤电缆等等。
终端设备601、602、603可以通过网络604与服务器605交互,以接收或发送消息等。终端设备601、602、603上可以安装有各种客户端应用,例如网页浏览器应用、搜索类应用、新闻资讯类应用。终端设备601、602、603中的客户端应用可以接收用户的指令,并根据用户的指令完成相应的功能,例如根据用户的指令在信息中添加相应信息。
终端设备601、602、603可以是硬件,也可以是软件。当终端设备601、602、603为硬件时,可以是具有显示屏并且支持网页浏览的各种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MP3播放器(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II,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3)、MP4(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V,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4)播放器、膝上型便携计算机和台式计算机等等。当终端设备601、602、603为软件时,可以安装在上述所列举的电子设备中。其可以实现成多个软件或软件模块(例如用来提供分布式服务的软件或软件模块),也可以实现成单个软件或软件模块。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服务器605可以是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例如接收终端设备601、602、603发送的信息获取请求,根据信息获取请求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信息获取请求对应的展示信息。并展示信息的相关数据发送给终端设备601、602、603。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应用发布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执行,相应地,应用发布装置可以设置在终端设备601、602、603中。此外,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应用发布方法还可以由服务器605执行,相应地,应用发布装置可以设置于服务器605中。
应该理解,图6中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
下面参考图7,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例如图6中的终端设备或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诸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车载终端(例如车载导航终端)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图7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7所示,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装置(例如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等)7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7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装置7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7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703中,还存储有电子设备7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装置701、ROM 702以及RAM 703通过总线7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705也连接至总线704。
通常,以下装置可以连接至I/O接口705:包括例如触摸屏、触摸板、键盘、鼠标、摄像头、麦克风、加速度计、陀螺仪等的输入装置706;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扬声器、振动器等的输出装置707;包括例如磁带、硬盘等的存储装置708;以及通信装置709。通信装置709可以允许电子设备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线或有线通信以交换数据。虽然图7示出了具有各种装置的电子设备,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或具备所有示出的装置。可以替代地实施或具备更多或更少的装置。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装置7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或者从存储装置708被安装,或者从ROM 702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装置7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上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RF(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客户端、服务器可以利用诸如HTTP(HyperText Transfer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之类的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协议进行通信,并且可以与任意形式或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互连。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网际网(例如,互联网)以及端对端网络(例如,ad hoc端对端网络),以及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接收第一部署信息,其中,第一部署信息包括在边缘集群部署应用副本的方式信息;根据所述第一部署信息,确定至少一个目标边缘集群,其中,目标边缘集群为待部署应用副本的边缘集群;基于目标边缘集群的集群类型,对第一部署信息进行格式转换,得到该目标边缘集群支持的第二部署信息;将第二部署信息发送至对应的目标边缘集群,其中,目标边缘集群根据接收到的第二部署信息创建应用副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目标边缘集群的集群类型,对第一部署信息进行格式转换,得到该目标边缘集群支持的第二部署信息,包括:调用预先与该目标边缘集群的集群类型对应建立的转换函数,对所述第一部署信息进行格式转换,得到与目标边缘集群的集群类型的对应第二部署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用预先与该目标边缘集群的集群类型对应建立的转换函数,对所述第一部署信息进行格式转换,得到与目标边缘集群的集群类型的对应第二部署信息,包括:响应于确定目标边缘集群的集群类型为第一类型,根据边缘节点所属的边缘集群区域标识,对所述目标边缘集群的边缘节点进行打标得到边缘节点标识,其中,第一类型的目标边缘集群不支持单元化应用;对第一部署信息添加节点选择信息,得到第二部署信息,其中,节点选择信息包括与所述边缘集群区域标识匹配的边缘节点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用预先与该目标边缘集群的集群类型对应建立的转换函数,对所述第一部署信息进行格式转换,得到与目标边缘集群的集群类型的对应第二部署信息,包括:响应于确定目标边缘集群的集群类型为第二类型,获取第一部署信息中的预定义字段的字段值;为所获取的字段值添加所述目标边缘集群所支持的字段名,生成第二部署信息,其中,第二类型的目标边缘集群支持单元化应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将第二部署信息发送至对应的目标边缘集群,包括:响应于确定目标边缘集群的中心控制节点位于边缘,将所述第二部署信息发送至目标边缘集群的中心控制节点,其中,所述中心控制节点控制在所述目标边缘集群的从属节点建立应用副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将第二部署信息发送至对应的目标边缘集群,包括:响应于确定目标边缘集群的中心控制节点位于云端,将所述第二部署信息发送至目标边缘集群的从属节点,其中,所述目标边缘集群的从属节点建立应用副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署信息包括确定条件,其中,所述确定条件用于从边缘集群中确定目标边缘集群;以及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部署信息,确定至少一个目标边缘集群,可以包括:根据所述确定条件,从边缘集群中,确定目标边缘集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条件包括:边缘集群区域标识和对应的应用副本数量;以及所述根据所述确定条件,从边缘集群中,确定目标边缘集群,包括:根据确定条件中的边缘集群区域标识,从边缘集群区域中,确定目标边缘集群区域;从目标边缘集群区域的边缘集群中,选取对应的应用副本数量个边缘集群,作为目标边缘集群。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上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但不限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公开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其中,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例如,选取单元还可以被描述为“选取第一类型像素的单元”。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功能可以至少部分地由一个或多个硬件逻辑部件来执行。例如,非限制性地,可以使用的示范类型的硬件逻辑部件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片上系统(SOC)、复杂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等等。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程序。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储存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会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快闪存储器)、光纤、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中所涉及的公开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公开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此外,虽然采用特定次序描绘了各操作,但是这不应当理解为要求这些操作以所示出的特定次序或以顺序次序执行来执行。在一定环境下,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同样地,虽然在上面论述中包含了若干具体实现细节,但是这些不应当被解释为对本公开的范围的限制。在单独的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还可以组合地实现在单个实施例中。相反地,在单个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合适的子组合的方式实现在多个实施例中。
尽管已经采用特定于结构特征和/或方法逻辑动作的语言描述了本主题,但是应当理解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主题未必局限于上面描述的特定特征或动作。相反,上面所描述的特定特征和动作仅仅是实现权利要求书的示例形式。

Claims (11)

1.一种应用发布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部署信息,其中,第一部署信息包括在边缘集群部署应用副本的方式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部署信息,确定至少一个目标边缘集群,其中,目标边缘集群为待部署应用副本的边缘集群;
基于目标边缘集群的集群类型,对第一部署信息进行格式转换,得到该目标边缘集群支持的第二部署信息;
将第二部署信息发送至对应的目标边缘集群,其中,目标边缘集群根据接收到的第二部署信息创建应用副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目标边缘集群的集群类型,对第一部署信息进行格式转换,得到该目标边缘集群支持的第二部署信息,包括:
调用预先与该目标边缘集群的集群类型对应建立的转换函数,对所述第一部署信息进行格式转换,得到与目标边缘集群的集群类型的对应第二部署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用预先与该目标边缘集群的集群类型对应建立的转换函数,对所述第一部署信息进行格式转换,得到与目标边缘集群的集群类型的对应第二部署信息,包括:
响应于确定目标边缘集群的集群类型为第一类型,根据边缘节点所属的边缘集群区域标识,对所述目标边缘集群的边缘节点进行打标得到边缘节点标识,其中,第一类型的目标边缘集群不支持单元化应用;
对第一部署信息添加节点选择信息,得到第二部署信息,其中,节点选择信息包括与所述边缘集群区域标识匹配的边缘节点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用预先与该目标边缘集群的集群类型对应建立的转换函数,对所述第一部署信息进行格式转换,得到与目标边缘集群的集群类型的对应第二部署信息,包括:
响应于确定目标边缘集群的集群类型为第二类型,获取第一部署信息中的预定义字段的字段值;
为所获取的字段值添加所述目标边缘集群所支持的字段名,生成第二部署信息,其中,第二类型的目标边缘集群支持单元化应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第二部署信息发送至对应的目标边缘集群,包括:
响应于确定目标边缘集群的中心控制节点位于边缘,将所述第二部署信息发送至目标边缘集群的中心控制节点,其中,所述中心控制节点控制在所述目标边缘集群的从属节点建立应用副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第二部署信息发送至对应的目标边缘集群,包括:
响应于确定目标边缘集群的中心控制节点位于云端,将所述第二部署信息发送至目标边缘集群的从属节点,其中,所述目标边缘集群的从属节点建立应用副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署信息包括确定条件,其中,所述确定条件用于从边缘集群中确定目标边缘集群;以及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部署信息,确定至少一个目标边缘集群,包括:
根据所述确定条件,从边缘集群中,确定目标边缘集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条件包括:边缘集群区域标识和对应的应用副本数量;以及
所述根据所述确定条件,从边缘集群中,确定目标边缘集群,包括:
根据确定条件中的边缘集群区域标识,从边缘集群区域中,确定目标边缘集群区域;
从目标边缘集群区域的边缘集群中,选取对应的应用副本数量个边缘集群,作为目标边缘集群。
9.一种应用发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部署信息,其中,第一部署信息包括在边缘集群部署应用副本的方式信息;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部署信息,确定至少一个目标边缘集群,其中,目标边缘集群为待部署应用副本的边缘集群;
转换单元,用于基于目标边缘集群的集群类型,对第一部署信息进行格式转换,得到该目标边缘集群支持的第二部署信息;
发送单元,用于将第二部署信息发送至对应的目标边缘集群,其中,目标边缘集群根据接收到的第二部署信息创建应用副本。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至少一个程序,
当所述至少一个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210930067.XA 2022-08-03 边缘计算场景的边缘集群应用发布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53094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30067.XA CN115309410B (zh) 2022-08-03 边缘计算场景的边缘集群应用发布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30067.XA CN115309410B (zh) 2022-08-03 边缘计算场景的边缘集群应用发布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09410A true CN115309410A (zh) 2022-11-08
CN115309410B CN115309410B (zh) 2024-06-04

Family

ID=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90189A (zh) * 2019-06-17 2019-09-27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容器集群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506659A (zh) * 2020-12-10 2021-03-1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边缘设备的管理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CN112698992A (zh) * 2021-03-23 2021-04-2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云集群的容灾管理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US20210132934A1 (en) * 2019-10-31 2021-05-06 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Cluster deployment
CN112925652A (zh) * 2021-04-06 2021-06-08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资源部署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4116123A (zh) * 2021-11-02 2022-03-01 新华三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的扩容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90189A (zh) * 2019-06-17 2019-09-27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容器集群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210132934A1 (en) * 2019-10-31 2021-05-06 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Cluster deployment
CN112506659A (zh) * 2020-12-10 2021-03-1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边缘设备的管理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CN112698992A (zh) * 2021-03-23 2021-04-2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云集群的容灾管理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CN112925652A (zh) * 2021-04-06 2021-06-08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资源部署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4116123A (zh) * 2021-11-02 2022-03-01 新华三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的扩容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81373B (zh) 榜单更新方法、装置、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
US11809429B2 (en) Method for processing model parameters, and apparatus
CN113553178A (zh) 任务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489158B (zh) 对代码托管平台进行优化的方法、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1324376A (zh) 功能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0401731A (zh) 用于分配内容分发节点的方法和装置
CN111262907B (zh) 服务实例访问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306685A (zh) 任务隔离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0489219B (zh) 一种调度功能对象的方法、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1382953A (zh) 一种动态流程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15309410B (zh) 边缘计算场景的边缘集群应用发布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797160B (zh) 共享智能合约的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5309410A (zh) 应用发布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4625479A (zh) 边缘计算中云边协同应用管理方法及对应的装置
CN114860213A (zh) 一种应用程序包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1241443A (zh) 用于推送信息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240657A (zh) 用于生成sdk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6319322B (zh) 电力设备节点通信连接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介质
CN113157365B (zh) 程序运行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1796802B (zh) 功能包生成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084003B (zh) 一种隔离数据的方法、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1314457B (zh) 设置虚拟私有云的方法和装置
CN110099122B (zh) 用于发送网络请求的方法和装置
CN112148448B (zh)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6820354B (zh) 数据存储方法、数据存储装置和数据存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