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04167A - 一种适应性强的水体原位生态修复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应性强的水体原位生态修复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04167A
CN115304167A CN202210996606.XA CN202210996606A CN115304167A CN 115304167 A CN115304167 A CN 115304167A CN 202210996606 A CN202210996606 A CN 202210996606A CN 115304167 A CN115304167 A CN 1153041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floating
pipe
ecological
wat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9660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04167B (zh
Inventor
张羽
张未
汪春燕
蒋小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Ecologic Restoration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Ecologic Restoration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Ecologic Restoration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Ecologic Restoration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9660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041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3041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041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041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041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 C02F3/327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characterised by animals and pla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4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07Contaminated open waterways, rivers, lakes or p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3/00Apparatus and plants for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3/006Apparatus and plants for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details of construction, e.g. specially adapted seals, modules, connec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Hydropon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应性强的水体原位生态修复系统,涉及水质治理技术领域,包括框架、网兜、生态浮岛,所述框架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网兜,所述框架上呈圆周形设置有多个生态浮岛,所述生态浮岛包括第一浮动块和第二浮动块,所述第一浮动块靠近框架通过卡接机构与框架连接,所述第一浮动块的剩余三侧均设置有插接管;所述第二浮动块与第一浮动块相邻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环。河流水深及光照不是固定不变的,修复系统通过浮岛和框架调整网箱的深度,解决了沉水植物光合作用所需合适光照问题;并且网箱可以拦截会破坏原位生态修复系统平衡性的水生动植物成分,也避免投入的生态鱼类进入河流,保持修复系统和河流生态系统的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适应性强的水体原位生态修复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质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应性强的水体原位生态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农业的集约化养殖导致中国大面积的水体出现严重的污染。尽管城市内污水管网建设日趋完善,工业污水及生活污水直排河流现象大大降低,农业污染、养殖污染使水体N、P营养盐含量过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频率仍在增高。
传统的挺水植物生态浮岛和浮水植物生态浮岛,仅依靠植物根系对水体污染物的降解,吸附来进行修复,处理效率较低;本系统既包括挺水植物,又包括沉水植物,共同对水体进行多层次的全面修复以达到更好的修复效果;相较于异位生态修复技术,本系统进行水体原位修复,节省了额外的场地建设费用,成本更为低廉,而且针对河湖的内源污染问题,原位生态修复将成为必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应性强的水体原位生态修复系统,解决以下技术问题:传统的挺水植物生态浮岛和浮水植物生态浮岛,仅依靠植物根系对水体污染物的降解,吸附来进行修复,处理效率较低。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适应性强的水体原位生态修复系统,包括框架、网兜、生态浮岛,所述框架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网兜,所述框架上呈圆周形设置有多个生态浮岛,所述生态浮岛包括第一浮动块和第二浮动块,所述第一浮动块靠近框架通过卡接机构与框架连接,所述第一浮动块的剩余三侧均设置有插接管;
所述第二浮动块与第一浮动块相邻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内转动连接有转动管,所述转动管上套接有两个活动环,两个所述活动环之间固定安装有弹簧一,所述弹簧一套接在转动管上,所述活动环上水平安装有伸缩杆二,所述伸缩杆二内插接有导向管,所述导向管上套接有弹簧二,所述导向管的端部与插管连接,所述插管与插接管适配。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浮动块和第二浮动块均包括浮动块本体,所述浮动块本体的内部开设有梯形槽,所述浮动块本体的内插接有水平拉杆,所述水平拉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竖直设置的连接板,所述水平拉杆上且位于浮动块本体和连接板之间套接有弹簧三,所述连接板远离水平拉杆的上端水平安装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端部设置有倾斜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板远离水平拉杆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端部固定安装有挤压板。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卡接机构包括第一活动块,所述第一活动块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二活动块,所述第二活动块固定安装在第一浮动块,所述第二活动块远离第一活动块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三活动块,所述第一活动块的端部转动连接有固定杆,所述第三活动块的端部开设有豁口,所述固定杆与豁口适配,且固定杆通过锁紧螺母锁定。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框架由多根PVC管和三通接头组成。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PVC管包括两根拉动管,两根所述拉动管相邻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盘,两个所述固定盘之间固定安装有伸缩管,所述伸缩管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伸缩杆一。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拉动管的端部固定安装有密封管,所述密封管与三通接头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拉动管的端部固定安装有密封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河流水深及光照不是固定不变的,修复系统通过浮岛和框架调整网箱的深度,解决了沉水植物光合作用所需合适光照问题;并且网箱可以拦截会破坏原位生态修复系统平衡性的水生动植物成分,也避免投入的生态鱼类进入河流,保持修复系统和河流生态系统的稳定。
(2)水上生态浮岛部分:种植的挺水植物本身和根系附着的微生物对污染物质有吸附、沉降、富集和降解等作用。挺水植物能够吸收转化部分污染物,其根系分泌的有机酸、活性酶等化学物质有助于根系吸附水中悬浮颗粒,减缓水体流速也会加速悬浮颗粒的沉降,从而提高水体透明度,提高沉水植物的存活率,且浮岛设置不会遮挡沉水植物所需阳光。
(3)“水下森林”系统部分:沉水植物选用针对N、P吸附的苦草及轮叶黑藻进行混种,能够在水体垂向不同深度充分应用水生植物的吸收、吸附、富集作用,深度修复污染水体。且沉水植物可通过减弱风浪,改变底层水体的理化性质等作用进一步控制河流底泥的内源污染,待沉水植物培育完成后加入浮游生物和生态鱼类,最终通过构建水中的微生物—浮游生物—沉水植物—生态鱼类等完整的生态食物链,维持生态系统相对平衡,提高生态系统对水质变化的抵抗力,进一步加强对水体的修复效果。
(4)相较只种植水生植物的传统原位生态修复,构建完整的生态食物链可以通过环境友好,无污染的工艺使修复系统内部各营养级物种数量维持平衡并进行水体中的污染物转移,也有助于受损的河流生态系统进行生态补充。
(5)本申请通过框架和生态浮岛的设置,便于安装与拆卸多个第一浮动块和第二浮动块,便于根据需要拼接出所需大小的面积,方便存放多个挺水植物;便于调节第一浮动块和第二浮动块之间的距离,进而可以放置不同类型大小的挺水植物;限位杆对种植盘顶部进行限位,挤压板将种植盘固定;反之拉动拉杆,即可将种植盘取出;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浮动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二浮动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浮动块本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框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PVC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卡接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生态系统分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框架;2、网兜;3、生态浮岛;11、PVC管;12、三通接头;111、拉动管;112、伸缩管;113、固定盘;114、伸缩杆一;115、密封圈;116、密封管;31、第一浮动块;311、插接管;312、第一活动块;313、第二活动块;314、第三活动块;315、固定杆;316、锁紧螺母;317、豁口;32、第二浮动块;321、转动管;322、固定环;323、活动环;324、导向管;325、弹簧一;326、伸缩杆二;327、弹簧二;328、插管;331、浮动块本体;332、拉杆;333、弹簧三;334、连接板;335、梯形槽;336、挤压板;337、限位杆;338、活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8所示,本发明为一种适应性强的水体原位生态修复系统,包括框架1、网兜2、水上生态浮岛3,所述框架1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网兜2,网孔大小为30-40目,为聚乙烯或尼龙材质,所述框架1上呈圆周形设置有多个生态浮岛3,所述生态浮岛3包括第一浮动块31和第二浮动块32,所述第一浮动块31和第二浮动块32均为塑料结构,具有良好的浮力以及耐腐蚀性,所述第一浮动块31靠近框架1通过卡接机构与框架1连接,所述第一浮动块31的剩余三侧均设置有插接管311;
框架1通过固定柱插入水下底泥中固定,框架上设置有若干个生态浮岛;生态浮岛3上设置有种植盘,盘内有营养基质种植挺水植物;水下有固定在框架1上面的网箱,网箱四角通过连接绳和固定桩固定在水下底泥中,网箱内种植有若干株沉水植物。生态浮岛上合理搭配不同品种的挺水植物,网箱内培育沉水植物(包括吸收N、P效果突出的不同品种沉水植物)、微生物菌种、浮游生物及生态鱼类;
水上生态浮岛,水下的网箱沉水植物系统,水下网箱是生态浮岛3和框架1的组合。以网箱配备浮岛的方式,可以拦截会破坏原位生态修复系统平衡性的水生动植物成分。生态浮岛种植挺水植物的水上景观、网箱底下构建以沉水植物为主的“水下森林”系统。系统内培育水生植物(包括合理搭配不同品种的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微生物菌种、浮游生物及生态鱼类;微生物和浮游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机物,消化掉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生态鱼类控制浮游生物的数量,利用除N、P效果好的水生植物吸附降解水体N、P元素,构建完整水体生态食物链。最终达到降解水体污染物质,恢复水体的自净功能目的。
该系统包括由pvc管组成的框架、水面上固定在框架上的生态浮岛,生态浮岛上面有种植盘,盘内有营养基质种植挺水植物;水下固定在框架上的网箱,以及固定框架四周的固定柱,固定柱插入河流底部泥质中;水底固定网箱四角的固定桩,网箱内种植不同品种沉水植物。
所述第二浮动块32与第一浮动块31相邻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环322,所述固定环322内转动连接有转动管321,所述转动管321上套接有两个活动环323,两个所述活动环323之间固定安装有弹簧一325,所述弹簧一325套接在转动管321上,所述活动环323上水平安装有伸缩杆二326,所述伸缩杆二326内插接有导向管324,所述导向管324上套接有弹簧二327,所述导向管324的端部与插管328连接,所述插管328与插接管311适配。
按压伸缩杆二326,压缩弹簧一325,然后将插管328插入插接管311中,通过该结构的设置,便于将第一浮动块31和第二浮动块32连接,反之即可将其拆卸,便于安装与拆卸多个第一浮动块31和第二浮动块32,便于根据需要拼接出所需大小的面积,方便存放多个挺水植物;同时在不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将伸缩杆二326向下转动,即可节省空间,同时通过伸缩杆二326的设置,便于调节第一浮动块31和第二浮动块32之间的距离,进而可以放置不同类型大小的挺水植物,方便使用;并且通过弹簧二327的设置,在下暴雨的过程中,可以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可以对第一浮动块31和第二浮动块32进行保护;
所述第一浮动块31和第二浮动块32均包括浮动块本体331,所述浮动块本体331的内部开设有梯形槽335,所述浮动块本体331的内插接有水平拉杆332,所述水平拉杆33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竖直设置的连接板334,所述水平拉杆332上且位于浮动块本体331和连接板334之间套接有弹簧三333,所述连接板334远离水平拉杆332的上端水平安装有限位杆337,所述限位杆337的端部设置有倾斜部。所述连接板334远离水平拉杆332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活动板338,所述活动板338的端部固定安装有挤压板336。挤压板336为弧形结构。
将用于种植挺水植物的种植盘放置在浮动块上,在种植盘和挺水植物的重力作用,可以推动限位杆337向两侧移动,进而推动连接板334向两侧移动,带动挤压板336向两侧移动,当种植盘放置好之后,在弹簧三333的作用下,带动挤压板336和限位杆337复位,限位杆337对种植盘顶部进行限位,挤压板336将种植盘固定;反之拉动拉杆332,即可将种植盘取出;该结构中拉杆332的长度与插接管的直径相同,方便将其拔出。
所述卡接机构包括第一活动块312,所述第一活动块312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二活动块313,所述第二活动块313固定安装在第一浮动块31,所述第二活动块313远离第一活动块312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三活动块314,所述第一活动块312的端部转动连接有固定杆315,所述第三活动块314的端部开设有豁口317,所述固定杆315与豁口317适配,且固定杆315通过锁紧螺母316锁定。
所述框架1由多根PVC管11和三通接头12组成,方便拆卸。
所述PVC管11包括两根拉动管111,两根所述拉动管111相邻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盘113,两个所述固定盘113之间固定安装有伸缩管112,所述伸缩管112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伸缩杆一114。
所述拉动管111的端部固定安装有密封管116,所述密封管116与三通接头12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所述拉动管111的端部固定安装有密封圈115。
首先通过伸缩杆一114调节伸缩管112的长度,便于调节框架1的体积大小,适用性更强;同时将密封管116插入三通接头12中,方便拆卸与安装,并且通过密封圈115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然后将卡接机构固定在伸缩杆一114或者拉动管111上;将第二活动块313与伸缩杆一114或者拉动管111接触,然后第一活动块312中的固定杆315卡入豁口中,并通过锁紧螺母316固定,方便安装与拆卸生态浮岛,方便使用。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首先通过伸缩杆一114调节伸缩管112的长度,便于调节框架1的体积大小,适用性更强;同时将密封管116插入三通接头12中,方便拆卸与安装,并且通过密封圈115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然后将卡接机构固定在伸缩杆一114或者拉动管111上;将第二活动块313与伸缩杆一114或者拉动管111接触,然后第一活动块312中的固定杆315卡入豁口中,并通过锁紧螺母316固定,方便安装与拆卸第一浮动块31,方便使用;
按压伸缩杆二326,压缩弹簧一325,然后将插管328插入插接管311中,通过该结构的设置,便于将第一浮动块31和第二浮动块32连接,反之即可将其拆卸,便于安装与拆卸多个第一浮动块31和第二浮动块32,便于根据需要拼接出所需大小的面积,方便存放多个挺水植物;同时在不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将伸缩杆二326向下转动,即可节省空间,同时通过伸缩杆二326的设置,便于调节第一浮动块31和第二浮动块32之间的距离,进而可以放置不同类型大小的挺水植物,方便使用;并且通过弹簧二327的设置,在下暴雨的过程中,可以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可以对第一浮动块31和第二浮动块32进行保护;
将用于种植挺水植物的种植盘放置在浮动块上,在种植盘和挺水植物的重力作用,可以推动限位杆337向两侧移动,进而推动连接板334向两侧移动,带动挤压板336向两侧移动,当种植盘放置好之后,在弹簧三333的作用下,带动挤压板336和限位杆337复位,限位杆337对种植盘顶部进行限位,挤压板336将种植盘固定;反之拉动拉杆332,即可将种植盘取出;该结构中拉杆332的长度与插接管的直径相同,方便将其拔出。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适应性强的水体原位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网兜(2)、生态浮岛(3),所述框架(1)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网兜(2),所述框架(1)上呈圆周形设置有多个生态浮岛(3),所述生态浮岛(3)包括第一浮动块(31)和第二浮动块(32),所述第一浮动块(31)靠近框架(1)的一侧通过卡接机构与框架(1)连接,所述第一浮动块(31)的剩余三侧均设置有插接管(311);
所述第二浮动块(32)与第一浮动块(31)相邻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环(322),所述固定环(322)内转动连接有转动管(321),所述转动管(321)上套接有两个活动环(323),两个所述活动环(323)之间固定安装有弹簧一(325),所述弹簧一(325)套接在转动管(321)上,所述活动环(323)上水平安装有伸缩杆二(326),所述伸缩杆二(326)内插接有导向管(324),所述导向管(324)上套接有弹簧二(327),所述导向管(324)的端部与插管(328)连接,所述插管(328)与插接管(311)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性强的水体原位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浮动块(31)和第二浮动块(32)均包括浮动块本体(331),所述浮动块本体(331)的内部开设有梯形槽(335),所述浮动块本体(331)的内插接有水平拉杆(332),所述水平拉杆(33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竖直设置的连接板(334),所述水平拉杆(332)上且位于浮动块本体(331)和连接板(334)之间套接有弹簧三(333),所述连接板(334)远离水平拉杆(332)的上端水平安装有限位杆(337),所述限位杆(337)的端部设置有倾斜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应性强的水体原位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334)远离水平拉杆(332)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活动板(338),所述活动板(338)的端部固定安装有挤压板(33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性强的水体原位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机构包括第一活动块(312),所述第一活动块(312)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二活动块(313),所述第二活动块(313)固定安装在第一浮动块(31),所述第二活动块(313)远离第一活动块(312)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三活动块(314),所述第一活动块(312)的端部转动连接有固定杆(315),所述第三活动块(314)的端部开设有豁口(317),所述固定杆(315)与豁口(317)适配,且固定杆(315)通过锁紧螺母(316)锁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性强的水体原位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由多根PVC管(11)和三通接头(12)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适应性强的水体原位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PVC管(11)包括两根拉动管(111),两根所述拉动管(111)相邻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盘(113),两个所述固定盘(113)之间固定安装有伸缩管(112),所述伸缩管(112)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伸缩杆一(11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适应性强的水体原位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动管(111)的端部固定安装有密封管(116),所述密封管(116)与三通接头(12)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适应性强的水体原位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动管(111)的端部固定安装有密封圈(115)。
CN202210996606.XA 2022-08-19 2022-08-19 一种适应性强的水体原位生态修复系统 Active CN1153041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96606.XA CN115304167B (zh) 2022-08-19 2022-08-19 一种适应性强的水体原位生态修复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96606.XA CN115304167B (zh) 2022-08-19 2022-08-19 一种适应性强的水体原位生态修复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04167A true CN115304167A (zh) 2022-11-08
CN115304167B CN115304167B (zh) 2023-09-12

Family

ID=83863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96606.XA Active CN115304167B (zh) 2022-08-19 2022-08-19 一种适应性强的水体原位生态修复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04167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71989A (ja) * 2008-08-22 2008-11-13 Fujita Corp 沈水植物用人工浮島を用いた沈水植物群の形成方法
CN104030447A (zh) * 2013-03-08 2014-09-10 昆山瀚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组合式水生植物净水系统
CN104108797A (zh) * 2014-07-31 2014-10-22 宜都市茂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由水生动植物立体配置的水体净化系统及其净化方法
CN107555605A (zh) * 2017-10-26 2018-01-09 广西师范大学 复合生态浮岛系统
CN208716959U (zh) * 2018-06-02 2019-04-09 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污染河流治理修复的浮岛系统
CN210001660U (zh) * 2019-05-25 2020-01-31 广东聚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生态浮岛水体净化装置
CN210736327U (zh) * 2019-10-10 2020-06-12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复合植物生态景观浮岛
CN211255434U (zh) * 2019-03-12 2020-08-14 湖北绿盛至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安装方便的生态浮岛
CN214758419U (zh) * 2021-04-27 2021-11-19 长江大学 一种可调式近岸景观生态浮床
CN215288175U (zh) * 2021-08-10 2021-12-24 内蒙古硕达智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高效脱氮除磷生态浮床结构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71989A (ja) * 2008-08-22 2008-11-13 Fujita Corp 沈水植物用人工浮島を用いた沈水植物群の形成方法
CN104030447A (zh) * 2013-03-08 2014-09-10 昆山瀚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组合式水生植物净水系统
CN104108797A (zh) * 2014-07-31 2014-10-22 宜都市茂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由水生动植物立体配置的水体净化系统及其净化方法
CN107555605A (zh) * 2017-10-26 2018-01-09 广西师范大学 复合生态浮岛系统
CN208716959U (zh) * 2018-06-02 2019-04-09 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污染河流治理修复的浮岛系统
CN211255434U (zh) * 2019-03-12 2020-08-14 湖北绿盛至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安装方便的生态浮岛
CN210001660U (zh) * 2019-05-25 2020-01-31 广东聚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生态浮岛水体净化装置
CN210736327U (zh) * 2019-10-10 2020-06-12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复合植物生态景观浮岛
CN214758419U (zh) * 2021-04-27 2021-11-19 长江大学 一种可调式近岸景观生态浮床
CN215288175U (zh) * 2021-08-10 2021-12-24 内蒙古硕达智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高效脱氮除磷生态浮床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04167B (zh) 2023-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77934U (zh) 一种连续可调式沉水植物种植网床
CN204356190U (zh) 一种校园雨水生态净化集成系统
CN101830565A (zh) 一种可升降植物沉块与浮块立体耦合净化水质的装置
CN206417915U (zh) 一种用于直立护岸河道的深度可调沉水植物浮床
CN206949146U (zh) 一种具有补光、增氧功能的沉水植物种植装置
CN104803557B (zh) 复合型净化农田排水与生态修复的沟塘湿地系统
CN110182955B (zh) 海水生态养殖水体修复浮床装置
CN206302808U (zh) 一种沉水植物种植床
CN109354198B (zh) 一种应用于富营养化河流入海口的污水净化装置
CN103011412A (zh) 一种旋转式水生态修复装置及应用
CN112794450A (zh) 一种复合材料组合式生物床
CN210214940U (zh) 一种多级悬浮河流净化系统
CN203021359U (zh) 一种流动水体内漂浮植物的种植装置
CN208561852U (zh) 沉水型水生态修复系统
CN1280211C (zh) 一种富营养化水体景观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法
CN110042806B (zh) 一种模块化折流式生态透水坝及其构建方法
CN209778451U (zh) 一种组合式太阳能曝气生物浮床
CN204529619U (zh) 复合型净化农田排水与生态修复的沟塘湿地系统
CN115304167A (zh) 一种适应性强的水体原位生态修复系统
CN116750886A (zh) 湿地植物床-沟壕系统低温域活化净水生态工法及其系统
CN207158913U (zh) 一种用于受污染水体修复美化的生态浮岛单体结构
CN212024911U (zh) 一种抗风浪人工浮岛
CN113371839B (zh) 用于水体生态修复的水下森林的构建方法
CN214734823U (zh) 一种复合材料组合式生物床
CN213012206U (zh) 利用底栖动物和周丛藻类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的浮岛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