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99429B - 一种植物害虫的智能捕杀装置及其捕杀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植物害虫的智能捕杀装置及其捕杀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99429B
CN115299429B CN202211076670.2A CN202211076670A CN115299429B CN 115299429 B CN115299429 B CN 115299429B CN 202211076670 A CN202211076670 A CN 202211076670A CN 115299429 B CN115299429 B CN 1152994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fixedly connected
plates
rod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7667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99429A (zh
Inventor
张京宣
王英超
李金庆
姜英辉
张静
房保海
肖海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tai Customs Technical Center
Qingdao Customs Technology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Yantai Customs Technical Center
Qingdao Customs Technology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tai Customs Technical Center, Qingdao Customs Technology Center filed Critical Yantai Customs Technical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21107667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9942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994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994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994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994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29/00Scaring or repelling devices, e.g. bird-scaring apparatus
    • A01M29/06Scaring or repelling devices, e.g. bird-scaring apparatus using visual means, e.g. scarecrows, moving elements, specific shapes, patterns or the like
    • A01M29/10Scaring or repelling devices, e.g. bird-scaring apparatus using visual means, e.g. scarecrows, moving elements, specific shapes, patterns or the like using light sources, e.g. lasers or flashing ligh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10Catching insects by using Tra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14Catching by adhesive surfa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Birds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植物保护技术领域的一种植物害虫的智能捕杀装置及其捕杀方法,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内开设有胶水槽,所述壳体内壁滑动连接有支撑架,所述壳体内壁设置有限位组,推杆在转动的过程中逐个的与L型杆接触,使得反光板能够逐个打开,然后通过挡片将反光板外部被限位环圈禁的害虫向壳体内部驱赶,通过圈禁与驱赶的方式增加了对害虫捕杀的效果,并且,多个反光板逐个打开能够对壳体进行间歇性的打开而不是常开,减小害虫逃脱的几率,从而防止进入到壳体内部的害虫从顺利的捕杀。

Description

一种植物害虫的智能捕杀装置及其捕杀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植物保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植物害虫的智能捕杀装置及其捕杀方法。
背景技术
虫害一般指的是有害的昆虫对植物生长造成的伤害,又指节肢动物的侵袭对植物造成的危害,常对农、林、牧业等造成不良影响;
现有的植物用的害虫捕杀装置需要人工对捕杀装置内壁涂抹上胶水或者是捕虫液来对害虫进行捕杀,然后害虫通过捕杀装置的开口进入到内壁之中后通过胶水和捕虫液进行捕虫,但是胶水和捕虫液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之中后导致黏性变小或失效的现象,从而使害虫捕杀的效率降低,此时需要人工再次涂抹胶水或是捕虫液,但是人工涂抹的效率比较低,并且不均匀,而且需要每过一段时间都要涂抹胶水和捕虫液,费时费力,而且,捕杀装置的开口是常凯的状态的,容易使害虫飞出。
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植物害虫的智能捕杀装置及其捕杀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害虫的智能捕杀装置及其捕杀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植物害虫的智能捕杀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内开设有胶水槽,所述壳体内壁滑动连接有支撑架,所述壳体内壁设置有限位组,所述限位组用于在支撑架上升到极限位置后对支撑架进行支撑,所述支撑架外壁胶结有海绵层,所述海绵层与胶水槽滑动连接,所述壳体靠近顶端的位置开设有若干个开口,所若干个述开口内均滑动连接有反光板;若干个所述反光板均固定连接有用于其复位的第三弹簧,所述反光板前方均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均与壳体滑动连接;所述限位环均固定连接有用于其复位的第一弹簧,若干个所述限位环内壁均滑动连接有挡片;若干个所述挡片均固定连接有用于其复位的第二弹簧,若干个所述挡片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顶针,若干个所述挡片外壁均固定连接有L型杆,所述壳体上方设置有推杆,所述推杆用与逐个推动若干个L型杆向靠近反光板的方向移动;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支撑架上升和带动推杆转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齿圈、往复丝杆和棘爪,所述齿圈与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齿圈一侧设置有棘轮,所述棘轮转动连接在支撑架顶部,所述棘轮顶部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棘爪位于棘轮上方,所述棘爪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呈U型,所述连接杆与反光板固定连接,所述齿轮与齿圈啮合,所述齿圈下方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壳体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连接件用于推动支撑架在壳体内部滑动,所述往复丝杆贯穿所述壳体顶部,所述往复丝杆下方设置有电机,所述往复丝杆与电机的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推杆与往复丝杆固定连接,所述往复丝杆与连接件螺纹连接,所述连接件顶部固定连接有挡环,所述挡环与往复丝杆滑动连接,所述挡环固定连接有接触片,所述接触片下方设置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与齿圈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调整组,所述调整组用于控制支撑架在固定的时间下降,从而使海绵层能够对壳体内壁进行涂刷胶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调整组包括圆杆,所述圆杆固定连接在齿圈顶部,所述圆杆上方设置有楔形块,所述楔形块与壳体转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限位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撑片,两个所述支撑片均与壳体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支撑片的转动轴均套接有用于其复位的扭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有磁铁片,所述磁铁片能够与壳体底部磁力吸附固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底座开设有饵料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有支腿。
一种植物害虫的智能捕杀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驱动组件工作时带动推杆逐个推动L型杆,通过限位环与挡片控制反光板进行间歇性开启与闭合;
步骤二:驱动组件工作时带动支撑架沿着壳体内部上升,并且在固定的时间之后才能够被驱动组件带动下来,从而完成定时涂胶;
步骤三:通过调整组对时间进行归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 推杆在转动的过程中逐个的与L型杆接触,使得反光板能够逐个打开,然后通过挡片将反光板外部被限位环圈禁的害虫向壳体内部驱赶,通过圈禁与驱赶的方式增加了对害虫捕杀的效果,并且,多个反光板逐个打开能够对壳体进行间歇性的打开而不是常开,减小害虫逃脱的几率,从而防止进入到壳体内部的害虫从顺利的捕杀。
2. 通过驱动组件带动支撑架与海绵层上升,海绵层上升时会对壳体内壁自动进行均匀的涂胶,使得涂胶的效率更高、不需要人工涂胶,并且,当驱动组件工作到一定时间之后,驱动组件就能够自动控制海绵层的升降,从而使胶水在彻底失效之前进行自动涂胶,提高了涂胶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壳体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推杆与开口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往复丝杆与推杆的连接关系及其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反光板与限位环位置关系的后视图;
图8为本发明挡片与顶针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棘轮、齿轮与齿圈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连接件与挡环的位置关系及其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支腿与底座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底座的仰视图;
图13为发明的流程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壳体;2、支撑架;3、海绵层;4、齿圈;5、棘轮;6、齿轮;7、连接件;8、挡环;9、接触片;10、饵料槽;11、限位片;12、支腿;13、底座;14、胶水槽;15、开口;16、反光板;17、限位环;18、第一弹簧;19、挡片;20、顶针;21、L型杆;22、推杆;23、第二弹簧;24、第三弹簧;25、往复丝杆;26、棘爪;27、连接杆;28、电机;29、圆杆;30、楔形块;31、支撑片;32、扭簧;33、磁铁片。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植物害虫的智能捕杀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底部设置有底座13,所述底座13内开设有胶水槽14,所述壳体1内壁滑动连接有支撑架2,所述壳体1内壁设置有限位组,所述限位组用于在支撑架2上升到极限位置后对支撑架2进行支撑,所述支撑架2外壁胶结有海绵层3,所述海绵层3与胶水槽14滑动连接,所述壳体1靠近顶端的位置开设有若干个开口15,所若干个述开口15内均滑动连接有反光板16;若干个所述反光板16均固定连接有用于其复位的第三弹簧24,所述反光板16前方均设置有限位环17,所述限位环17均与壳体1滑动连接;所述限位环17均固定连接有用于其复位的第一弹簧18,若干个所述限位环17内壁均滑动连接有挡片19;若干个所述挡片19均固定连接有用于其复位的第二弹簧23,若干个所述挡片19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顶针20,若干个所述挡片19外壁均固定连接有L型杆21,所述壳体1上方设置有推杆22,所述推杆22用于逐个推动若干个L型杆21向靠近反光板16的方向移动;所述壳体1内部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支撑架2上升和带动推杆22转动。
上述方案在投入实际使用时,初始状态下支撑架2与海绵层3是位于壳体1最下方的位置的,将胶水槽14中填满胶水或者是捕虫液并且将底座13安装到壳体1底部,底座13内部也可以放上饵料来吸引害虫,此时海绵层3会浸透胶水或者是捕虫液,然后将壳体1放置到指定位置,通过底座13对壳体1进行支撑,然后启动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工作时会带动推杆22绕壳体1的中心点进行转动,并且驱动组件还会带动支撑架2从壳体1下方向上滑动,海绵层3向上滑动时会对壳体1内壁进行涂胶,当推杆22即将转动到一圈的时候,支撑架2与海绵层3会上升到限位组的上方,此时限位组会对支撑架2进行限位,使得支撑架2与海绵层3在最高处停留一段时间,在这一段时间中,反光板16与壳体1内部的饵料会不断地吸引害虫,害虫会向反光板16外部聚集,在实际中,限位环17与反光板16前方区域之中的壳体1是开设有通孔的,通过通孔方便壳体1内部饵料的气味三发到外部,从而达到吸引害虫的作用,而驱动组件继续工作带动推杆22转动,推杆22转动时会逐个与L型杆21接触,推杆22与L型杆21接触时会将L限位环17向靠近开口15的方向推动,并且在滑动的过程中限位环17不断地压缩第一弹簧18(第一弹簧18的弹力小于第二弹簧23),当第一弹簧18被压缩到极限位置后限位环17侧边会与壳体1外壁接触,此时限位环17会对反光板16外部的害虫进行圈禁,使趴在反光板16上的害虫无法脱离限位环17的区间,此时顶针20也与反光板16接触,此时L型杆21继续移动则会推动挡片19沿着限位环17滑动,并且在滑动的过程中通过顶针20推动反光板16向壳体1内部滑动,反光板16移动的过程中会压缩第三弹簧24,此时趴在反光板16外部的害虫也会向壳体1内部移动,通过挡片19能够对限位环17内部的昆虫进行驱赶,使限位环17内部的害虫进入到壳体1之中,从而使害虫被胶水和捕虫液进行捕杀,当反光板16移动到极限位置后,推杆22也会越过L型杆21,在第一弹簧18、第二弹簧23以及第三弹簧24的弹性舒张作用下,使挡片19、限位环17、反光板16都能够进行复位;
驱动组件工作一定时间之后会使限位组解除对支撑架2的限位,此时驱动组件会带动支撑架2与海绵层3下降,海绵层3下降到胶水槽14之中后会再次浸上胶水或捕虫液,然后驱动组件会再次带动直接2上升,海绵层3上升时会对壳体1内壁进行补胶,使得黏性不强的胶水刷上新的胶水,从而提高对害虫的捕杀效果,并且涂抹得更加均匀,支撑架2再次上升到限位组上时限位组会再次对支撑架2进行固定,然后推杆22继续转动,使多个反光板16外部的害虫都能够进入到壳体1之中;
推杆22在转动的过程中逐个的与L型杆21接触,使得反光板16能够逐个打开,然后通过挡片19将反光板16外部被限位环17圈禁的害虫向壳体1内部驱赶,通过圈禁与驱赶的方式增加了对害虫捕杀的效果,并且,多个反光板16逐个打开能够对壳体1进行间歇性的打开而不是常开,减小害虫逃脱的几率,从而防止进入到壳体1内部的害虫从顺利的捕杀;
通过驱动组件带动支撑架2与海绵层3上升,海绵层3上升时会对壳体1内壁自动进行均匀的涂胶,使得涂胶的效率更高、不需要人工涂胶,并且,当驱动组件工作到一定时间之后,驱动组件就能够自动控制海绵层3的升降,从而使胶水在彻底失效之前进行自动涂胶,提高了涂胶的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齿圈4、往复丝杆25和棘爪26,所述齿圈4与支撑架2转动连接,所述齿圈4一侧设置有棘轮5,所述棘轮5转动连接在支撑架2顶部,所述棘轮5顶部固定连接有齿轮6,所述棘爪26位于棘轮5上方,所述棘爪26转动连接有连接杆27,所述连接杆27呈U型,所述连接杆27与反光板16固定连接,所述齿轮6与齿圈4啮合,所述齿圈4下方设置有连接件7,所述连接件7与壳体1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连接件7用于推动支撑架2在壳体1内部滑动,所述往复丝杆25贯穿所述壳体1顶部,所述往复丝杆25下方设置有电机28,所述往复丝杆25与电机28的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28与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推杆22与往复丝杆25固定连接,所述往复丝杆25与连接件7螺纹连接,所述连接件7顶部固定连接有挡环8,所述挡环8与往复丝杆25滑动连接,所述挡环8固定连接有接触片9,所述接触片9下方设置有限位片11,所述限位片11与齿圈4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调整组,所述调整组用于控制支撑架2在固定的时间下降,从而使海绵层3能够对壳体1内壁进行涂刷胶水。
上述驱动组件在工作时,电机28启动后带动往复丝杆25转动,往复丝杆25会带动连接件7上升,连接件7上升时带动支撑架2上升,从而使浸过胶水的海绵层3从胶水槽14之中上升,海绵层3上升时会对壳体1内壁进行涂胶,当支撑架2与海绵层3上升到限位组上方后,限位组会对支撑架2进行支撑,此时齿圈4也跟随支撑架2上升到极限位置,齿圈4上升到极限位置后调整组也随之开始工作,调整组工作时会先带动齿圈4进行一个小幅度的转动,从而使限位片11与接触片9不再处于同一垂直面,支撑架2上升到极限位置后,往复丝杆25也即将带动推杆22转动一圈,此时往复丝杆25的转动会带动连接件7与挡环8下降,但因接触片9与限位片11不处于同一垂直面而是错开的,因此挡环8下降时不会造成接触片9与限位片11接触,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支撑架2都不会下降,而是被限位组进行支撑,当推杆22转动一圈后会再次推动L型杆21移动,当L型杆21将限位环17带动到极限位置后顶针20会推动反光板16向壳体1内部移动,反光板16移动时会带动连接杆27向往复丝杆25靠近移动,连接杆27移动时会带动棘爪26从后方向棘轮5侧边移动,棘爪26移动到棘轮5前方时棘爪26不会带动棘轮5转动,当反光板16从极限位置复位时会带动连接杆27与棘爪26移动,此时棘爪26会与棘轮5啮合并且带动棘轮5进行小幅度转动,棘轮5转动时带动齿轮6转动,齿轮6转动时带动齿圈4转动一个齿牙的位置,随着往复丝杆25的转动,棘爪26也会一次次与棘轮5啮合,从而使齿轮6带动齿圈4转动到一整圈,当齿圈4转动到接触片9与限位片11处于同一垂直面的时候,往复丝杆25带动连接件7与挡环8下降时,接触片9会带动限位片11下降,此时限位组也解除对支撑架2的限位,从而使海绵层3下降到胶水槽14之后,然后再次对壳体1内部进行涂胶;然后再继续循环,从而在胶水即将失效的时候进行补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调整组包括圆杆29,所述圆杆29固定连接在齿圈4顶部,所述圆杆29上方设置有楔形块30,所述楔形块30与壳体1转动连接。
上述调整组在工作时,当接触片9与限位片11处于同一垂直面时,往复丝杆25带动连接件7下降时也会带动支撑架2与海绵层3下降,当往复丝杆25带动连接件7上升时,连接件7也会在下方推动支撑架2上升到极限位置,当支撑架2即将上升到极限位置时,圆杆29会与楔形块30接触,并且圆杆29会沿着楔形块30的倾斜面转动,圆杆29转动时带动齿圈4转动,从而使接触片9与限位片11不再处于同一垂直面,从而防止连接件7由往复丝杆25最高处下降时支撑架2也跟随下降的问题。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限位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撑片31,两个所述支撑片31均与壳体1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支撑片31的转动轴均套接有用于其复位的扭簧32。
上述方案在工作时,驱动组件带动支撑架2上升时支撑架2会在越过支撑片31时使支撑片31转动,支撑片31转动时挤压两个扭簧32,当支撑架2越过支撑片31时两个扭簧32带动支撑片31复位,此时支撑架2停留在支撑片31上,在扭簧32的作用下防止掉落,当接触片9带动限位片11下降时,两个支撑片31受到压力压缩扭簧32,从而使支撑架2顺利下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底座13顶部固定连接有磁铁片33,所述磁铁片33能够与壳体1底部磁力吸附固定。
上述方案在工作时,安装底座13时只需要将底座13贴合在壳体1下方即可,通过磁铁片33直接对底座13进行吸附固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底座13开设有饵料槽10。
上述方案在工作时,通过饵料槽10方便饵料放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壳体1固定连接有支腿12。
上述方案在工作时,通过支腿12方便对壳体1进行支撑。
一种植物害虫的智能捕杀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驱动组件工作时带动推杆22逐个推动L型杆21,通过限位环17与挡片19控制反光板16进行间歇性开启与闭合;
步骤二:驱动组件工作时带动支撑架2沿着壳体1内部上升,并且在固定的时间之后才能够被驱动组件带动下来,从而完成定时涂胶;
步骤三:通过调整组对时间进行归零。
工作原理:初始状态下支撑架2与海绵层3是位于壳体1最下方的位置的,将胶水槽14中填满胶水或者是捕虫液并且将底座13安装到壳体1底部,底座13内部也可以放上饵料来吸引害虫,此时海绵层3会浸透胶水或者是捕虫液,然后将壳体1放置到指定位置,通过底座13对壳体1进行支撑,然后启动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工作时会带动推杆22绕壳体1的中心点进行转动,并且驱动组件还会带动支撑架2从壳体1下方向上滑动,海绵层3向上滑动时会对壳体1内壁进行涂胶,当推杆22即将转动到一圈的时候,支撑架2与海绵层3会上升到限位组的上方,此时限位组会对支撑架2进行限位,使得支撑架2与海绵层3在最高处停留一段时间,在这一段时间中,反光板16与壳体1内部的饵料会不断地吸引害虫,害虫会向反光板16外部聚集,在实际中,限位环17与反光板16前方区域之中的壳体1是开设有通孔的,通过通孔方便壳体1内部饵料的气味三发到外部,从而达到吸引害虫的作用,而驱动组件继续工作带动推杆22转动,推杆22转动时会逐个与L型杆21接触,推杆22与L型杆21接触时会将L限位环17向靠近开口15的方向推动,并且在滑动的过程中限位环17不断地压缩第一弹簧18(第一弹簧18的弹力小于第二弹簧23),当第一弹簧18被压缩到极限位置后限位环17侧边会与壳体1外壁接触,此时限位环17会对反光板16外部的害虫进行圈禁,使趴在反光板16上的害虫无法脱离限位环17的区间,此时顶针20也与反光板16接触,此时L型杆21继续移动则会推动挡片19沿着限位环17滑动,并且在滑动的过程中通过顶针20推动反光板16向壳体1内部滑动,反光板16移动的过程中会压缩第三弹簧24,此时趴在反光板16外部的害虫也会向壳体1内部移动,通过挡片19能够对限位环17内部的昆虫进行驱赶,使限位环17内部的害虫进入到壳体1之中,从而使害虫被胶水和捕虫液进行捕杀,当反光板16移动到极限位置后,推杆22也会越过L型杆21,在第一弹簧18、第二弹簧23以及第三弹簧24的弹性舒张作用下,使挡片19、限位环17、反光板16都能够进行复位;
驱动组件工作一定时间之后会使限位组解除对支撑架2的限位,此时驱动组件会带动支撑架2与海绵层3下降,海绵层3下降到胶水槽14之中后会再次浸上胶水或捕虫液,然后驱动组件会再次带动直接2上升,海绵层3上升时会对壳体1内壁进行补胶,使得黏性不强的胶水刷上新的胶水,从而提高对害虫的捕杀效果,并且涂抹得更加均匀,支撑架2再次上升到限位组上时限位组会再次对支撑架2进行固定,然后推杆22继续转动,使多个反光板16外部的害虫都能够进入到壳体1之中;
推杆22在转动的过程中逐个的与L型杆21接触,使得反光板16能够逐个打开,然后通过挡片19将反光板16外部被限位环17圈禁的害虫向壳体1内部驱赶,通过圈禁与驱赶的方式增加了对害虫捕杀的效果,并且,多个反光板16逐个打开能够对壳体1进行间歇性的打开而不是常开,减小害虫逃脱的几率,从而防止进入到壳体1内部的害虫从顺利的捕杀;
通过驱动组件带动支撑架2与海绵层3上升,海绵层3上升时会对壳体1内壁自动进行均匀的涂胶,使得涂胶的效率更高、不需要人工涂胶,并且,当驱动组件工作到一定时间之后,驱动组件就能够自动控制海绵层3的升降,从而使胶水在彻底失效之前进行自动涂胶,提高了涂胶的效率。

Claims (7)

1.一种植物害虫的智能捕杀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底部设置有底座(13),所述底座(13)内开设有胶水槽(14),所述壳体(1)内壁滑动连接有支撑架(2),所述壳体(1)内壁设置有限位组,所述限位组用于在支撑架(2)上升到极限位置后对支撑架(2)进行支撑,所述支撑架(2)外壁胶结有海绵层(3),所述海绵层(3)与胶水槽(14)滑动连接,所述壳体(1)靠近顶端的位置开设有若干个开口(15),若干个所述开口(15)内均滑动连接有反光板(16);若干个所述反光板(16)均固定连接有用于其复位的第三弹簧(24),所述反光板(16)前方均设置有限位环(17),所述限位环(17)均与壳体(1)滑动连接;所述限位环(17)均固定连接有用于其复位的第一弹簧(18),若干个所述限位环(17)内壁均滑动连接有挡片(19);若干个所述挡片(19)均固定连接有用于其复位的第二弹簧(23),若干个所述挡片(19)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顶针(20),若干个所述挡片(19)外壁均固定连接有L型杆(21),所述壳体(1)上方设置有推杆(22),所述推杆(22)用于逐个推动若干个L型杆(21)向靠近反光板(16)的方向移动;所述壳体(1)内部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支撑架(2)上升和带动推杆(22)转动;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齿圈(4)、往复丝杆(25)和棘爪(26),所述齿圈(4)与支撑架(2)转动连接,所述齿圈(4)一侧设置有棘轮(5),所述棘轮(5)转动连接在支撑架(2)顶部,所述棘轮(5)顶部固定连接有齿轮(6),所述棘爪(26)位于棘轮(5)上方,所述棘爪(26)转动连接有连接杆(27),所述连接杆(27)呈U型,所述连接杆(27)与反光板(16)固定连接,所述齿轮(6)与齿圈(4)啮合,所述齿圈(4)下方设置有连接件(7),所述连接件(7)与壳体(1)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连接件(7)用于推动支撑架(2)在壳体(1)内部滑动,所述往复丝杆(25)贯穿所述壳体(1)顶部,所述往复丝杆(25)下方设置有电机(28),所述往复丝杆(25)与电机(28)的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28)与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推杆(22)与往复丝杆(25)固定连接,所述往复丝杆(25)与连接件(7)螺纹连接,所述连接件(7)顶部固定连接有挡环(8),所述挡环(8)与往复丝杆(25)滑动连接,所述挡环(8)固定连接有接触片(9),所述接触片(9)下方设置有限位片(11),所述限位片(11)与齿圈(4)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调整组,所述调整组用于控制支撑架(2)在固定的时间下降,从而使海绵层(3)能够对壳体(1)内壁进行涂刷胶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害虫的智能捕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组包括圆杆(29),所述圆杆(29)固定连接在齿圈(4)顶部,所述圆杆(29)上方设置有楔形块(30),所述楔形块(30)与壳体(1)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害虫的智能捕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撑片(31),两个所述支撑片(31)均与壳体(1)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支撑片(31)的转动轴均套接有用于其复位的扭簧(3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害虫的智能捕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3)顶部固定连接有磁铁片(33),所述磁铁片(33)能够与壳体(1)底部磁力吸附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害虫的智能捕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3)开设有饵料槽(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害虫的智能捕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固定连接有支腿(12)。
7.一种植物害虫的智能捕杀方法,适用于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植物害虫的智能捕杀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驱动组件工作时带动推杆(22)逐个推动L型杆(21),通过限位环(17)与挡片(19)控制反光板(16)进行间歇性开启与闭合;
步骤二:驱动组件工作时带动支撑架(2)沿着壳体(1)内部上升,并且在固定的时间之后才能够被驱动组件带动下来,从而完成定时涂胶;
步骤三:通过调整组对时间进行归零。
CN202211076670.2A 2022-09-05 2022-09-05 一种植物害虫的智能捕杀装置及其捕杀方法 Active CN1152994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76670.2A CN115299429B (zh) 2022-09-05 2022-09-05 一种植物害虫的智能捕杀装置及其捕杀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76670.2A CN115299429B (zh) 2022-09-05 2022-09-05 一种植物害虫的智能捕杀装置及其捕杀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99429A CN115299429A (zh) 2022-11-08
CN115299429B true CN115299429B (zh) 2023-08-18

Family

ID=83866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76670.2A Active CN115299429B (zh) 2022-09-05 2022-09-05 一种植物害虫的智能捕杀装置及其捕杀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99429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58611A (zh) * 2018-09-19 2019-01-25 郑州中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粮仓害虫智能检测与投药装置
CN109368101A (zh) * 2018-12-21 2019-02-22 江苏万德福公共设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三分类果皮箱
CN110430752A (zh) * 2017-01-10 2019-11-08 首尔伟傲世有限公司 黏着型捕虫器
CN209957284U (zh) * 2019-04-04 2020-01-17 广州大铁锐威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绕线卷扬机
CN112205368A (zh) * 2020-09-18 2021-01-12 李天源 一种农业种植用不间断除虫装置
CN112369389A (zh) * 2020-11-17 2021-02-19 蔡艳红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紫外线灯杀虫装置
CN112544584A (zh) * 2020-12-16 2021-03-26 青岛海关技术中心 一种粮库专用测虫装置
CN212852269U (zh) * 2020-07-08 2021-04-02 德阳稷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粘虫后能自动换新的太阳能诱虫板
CN212971323U (zh) * 2020-08-06 2021-04-16 韶关市华实现代农业创新研究院 一种植物保护用害虫捕杀装置
CN114391530A (zh) * 2022-03-10 2022-04-26 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带粘虫板更换机构的诱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95953B2 (en) * 2018-02-22 2019-12-03 Perry Calhoun Clamp for mounting and positioning an article thereon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30752A (zh) * 2017-01-10 2019-11-08 首尔伟傲世有限公司 黏着型捕虫器
CN109258611A (zh) * 2018-09-19 2019-01-25 郑州中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粮仓害虫智能检测与投药装置
CN109368101A (zh) * 2018-12-21 2019-02-22 江苏万德福公共设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三分类果皮箱
CN209957284U (zh) * 2019-04-04 2020-01-17 广州大铁锐威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绕线卷扬机
CN212852269U (zh) * 2020-07-08 2021-04-02 德阳稷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粘虫后能自动换新的太阳能诱虫板
CN212971323U (zh) * 2020-08-06 2021-04-16 韶关市华实现代农业创新研究院 一种植物保护用害虫捕杀装置
CN112205368A (zh) * 2020-09-18 2021-01-12 李天源 一种农业种植用不间断除虫装置
CN112369389A (zh) * 2020-11-17 2021-02-19 蔡艳红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紫外线灯杀虫装置
CN112544584A (zh) * 2020-12-16 2021-03-26 青岛海关技术中心 一种粮库专用测虫装置
CN114391530A (zh) * 2022-03-10 2022-04-26 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带粘虫板更换机构的诱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99429A (zh) 2022-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368213U (zh) 一种果树害虫诱捕灯装置
CN112293374A (zh) 一种畜牧用夜晚高效率自动灭虫装置
CN111903640B (zh) 一种农田防护林用灭虫装置
CN115299429B (zh) 一种植物害虫的智能捕杀装置及其捕杀方法
CN210184283U (zh) 一种林业种植用杀虫设备
CN211746363U (zh) 一种定时开闭和自动排料的昆虫诱捕器
CN216452802U (zh) 一种防粘连的农业诱捕杀虫装置
CN115024292A (zh) 一种林业虫害监测以及害虫自动收集装置
CN209788251U (zh) 一种升降式高效捕蝇器
CN210538358U (zh) 一种农业果树驱虫装置
CN211458622U (zh) 一种绿化用树木除虫装置
CN215992449U (zh) 一种农业种植用除虫机构
CN114885921B (zh) 园林病虫害防治方法
CN216452804U (zh) 一种生物农业用高度可调型灭虫灯
CN220000508U (zh) 一种虫害治理诱捕灯
CN213719499U (zh) 一种高效捕虫器
CN218337586U (zh) 一种驱虫装置
CN220936413U (zh) 一种用于树林害虫诱捕的装置
CN220859250U (zh) 一种水果种植智能驱虫装置
CN115088695B (zh) 一种森林病虫害防治用诱虫灭虫机
CN219515024U (zh) 一种森林病虫害防治诱捕器
CN220831549U (zh) 一种秧苗种植用害虫驱赶装置
CN220088361U (zh) 一种用于茶叶种植的诱虫装置
CN210352827U (zh) 一种用于捕杀高迁飞性害虫的杀虫灯
CN220966135U (zh) 一种昆虫捕捉仪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