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97267B - 一种用于校准图像采集模组曝光时长的方法以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校准图像采集模组曝光时长的方法以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97267B
CN115297267B CN202210691428.XA CN202210691428A CN115297267B CN 115297267 B CN115297267 B CN 115297267B CN 202210691428 A CN202210691428 A CN 202210691428A CN 115297267 B CN115297267 B CN 1152972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intensity
image
coefficient value
intensity coefficient
exposure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9142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97267A (zh
Inventor
黄怡菲
陈可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JIHA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JIH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JIHA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JIH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9142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972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972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972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972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972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80Analysis of captured images to determine intrinsic or extrinsic camera parameters, i.e. camera calib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7/00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for television systems or their details
    • H04N17/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for television systems or their details for television camer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mage Input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校准图像采集模组曝光时长的方法以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校准图像,其中,所述校准图像是由所述图像采集模组对第一校准部件进行图像采集得到的;通过所述校准图像获取第一光强系数值,其中,所述第一光强系数值用于表征所述图像采集模组采集所述校准图像时的环境光强,所述图像采集模组对所述校准图像的感光时长为待评估曝光时长;通过参考图像获取第二光强系数值,其中,所述第二光强系数值用于表征所述图像采集模组采集所述参考图像时的环境光强;根据所述第一光强系数值和所述第二光强系数值确认是否可将所述待评估曝光时长作为目标曝光时长,通过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有效改善校准偏差较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校准图像采集模组曝光时长的方法以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曝光时间校准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校准图像采集模组曝光时长的方法以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披露的图像采集设备(例如,皮肤纹路采集模组)的曝光模式包括自动曝光模式和固定曝光模式,其中,自动曝光模式即根据外界环境光的强弱情况来动态调整图像采集设备的曝光时间(即图像采集设备包括的感光器件的感光时间),而固定曝光模式是指无论外界环境光强如何变化图像采集设备均采用同样的曝光时长(即目标曝光时长)来采集图像,因此可以理解的是在固定曝光模式下如果未通过校准过程获取一个合理的曝光时长(即目标曝光时长),则利用固定曝光模式采集得到的图像将存在大量的过爆或者欠曝现象,进一步影响对这些图像的应用效果,例如,使得基于这些图像的身份识别认证结果发生错误等。
因此如何通过校准过程提升固定曝光模式下目标曝光时长的准确性成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校准图像采集模组曝光时长的方法以及装置,通过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能够有效改善在获取目标曝光时长的校准过程中由于偶发情况(例如,以皮肤纹路采集模组为例,该偶发情况是指点亮指纹采集区域的光斑不稳定、或者校准部件按压不稳定等偶发情况)或者长期情况(例如,以皮肤纹路采集模组为例,该长期情况是指第一校准部件老化严重或者受脏污影响严重)导致获取的目标曝光时长准确性较差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校准图像采集模组曝光时长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校准图像,其中,所述校准图像是由所述图像采集模组对第一校准部件进行图像采集得到的,所述校准图像的感光时长为待评估曝光时长;通过所述校准图像获取第一光强系数值,其中,所述第一光强系数值用于表征所述图像采集模组采集所述校准图像时的环境光强;通过参考图像获取第二光强系数值,其中,所述第二光强系数值用于表征所述图像采集模组采集所述参考图像时的环境光强;根据所述第一光强系数值和所述第二光强系数值确认是否可将所述待评估曝光时长作为目标曝光时长。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通过引入第一光强系数值和第二光强系数值来获取环境光强变化率,进而可以确认是否可将待评估曝光时长作为目标曝光时长,而不是像现有技术那样直接将待评估曝光时长作为目标曝光时长,显然采用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有效改善由于偶发情况或者长期情况导致的校准结果存在较大偏差的技术缺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校准图像,包括:对按压在图像采集区域的所述第一校准部件进行图像采集,得到待评估图像;若确认所述待评估图像满足亮度要求则将所述待评估图像作为所述校准图像,若确认所述待评估图像不满足亮度要求则重复执行图像采集过程直至得到所述校准图像。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通过多次采集按压在图像采集区域的第一校准部件(例如,若图像采集设备为皮肤纹路采集设备则第一校准部件包括肉色橡胶头或者肉色他条文橡胶头等)直至得到满足条件的校准图像(即校准图像上各像素点的亮度值在设置亮度范围内),之后可以将图像采集模组的感光器件对该校准图像的感光时长作为备选的固定曝光时长进行评估,以确定能否将该固定曝光时长(即待评估曝光时长)作为目标曝光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通过参考图像获取第二光强系数值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待评估曝光时长对所述第一校准部件进行多次图像采集,得到多张第一参考图像;其中,所述通过参考图像获取第二光强系数值,包括:获取与所述多张第一参考图像中各第一参考图像分别对应的第二光强系数值,得到多个偶发第二光强系数值,其中,一个偶发第二光强系数值与一个参考图像对应。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根据待评估曝光时长继续采集按压在图像采集区域的第一校准部件,得到多张参考图像,之后可根据校准图像和这些参考图像的亮度特征判断是否存在由偶发情况导致的校准偏差较大的风险,并最终确定能否将待评估曝光时长作为目标曝光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光强系数值和所述第二光强系数值确认是否可将所述待评估曝光时长作为目标曝光时长,包括:若所述第一光强系数值与各偶发第二光强系数值的比值均满足要求时,则确认所述待评估曝光时长可作为所述目标曝光时长;若所述第一光强系数值与至少一个偶发第二光强系数值的比值不满足要求时,则确认所述待评估曝光时长不能作为所述目标曝光时长;或者,根据所述多个偶发第二光强系数值获取目标第二光强系数值,若所述第一光强系数值与所述目标第二光强系数值的比值满足要求时,则确认所述待评估曝光时长可作为所述目标曝光时长;若所述第一光强系数值与所述目标第二光强系数值的比值不满足要求时,则确认所述待评估曝光时长不能作为所述目标曝光时长。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通过第一光强系数值与多个偶发第二光强系数值的比值来确认是否存在上述偶发情况,或者通过第一光强系数值与一个总和第二光强系数值(即目标第二光强系数值)来确认是否存在上述偶发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确认所述待评估曝光时长不能作为所述目标曝光时长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更新的待评估曝光时长;通过所述图像采集模组采用所述更新的待评估曝光时长对所述第一校准部件进行图像采集,得到更新后的校准图像,并返回通过所述校准图像获取第一光强系数值的步骤,以确认所述更新的待评估曝光时长是否可作为所述目标曝光时长。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在通过第一光强系数值和第二光强系数值确认存在偶发情况导致的待评估曝光时长偏差较大的问题时,需要继续采集第一校准图像并评估重新采集的校准图像的感光时长是否可以作为目标曝光时长,这样可以最大程度避免由于偶发情况导致获取的待评估曝光时长偏差较大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通过参考图像获取第二光强系数值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按压在所述图像采集模组上方的图像采集区域的第二校准部件进行图像采集得到一张第二参考图像;其中,所述通过参考图像获取第二光强系数值,包括:获取与所述第二参考图像对应的第二光强系数值,得到长期第二光强系数值。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参考图像还可以是对一个不容易老化或者不容易受脏污影响的第二校准部件进行图像采集得到的,通过这个第二参考图像可以检测第一校准部件是否存在严重老化或者是否已经被脏污严重污染(即确认是否存在长期情况),当确认存在这些情况时就可以确定本次评估的待评估曝光时长不易作为目标曝光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光强系数值和所述第二光强系数值确认是否可将所述待评估曝光时长作为目标曝光时长,包括:若所述第一光强系数值与所述长期第二光强系数值的比值满足要求时,则确认所述待评估曝光时长为所述目标曝光时长;若所述第一光强系数值与所述长期第二光强系数值的比值不满足要求时,则确认所述待评估曝光时长不能作为所述目标曝光时长。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根据第二参考图像判断第一校准部件是否老化过严重等缺陷的技术手段。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光强系数值和所述第二光强系数值确认是否可将所述待评估曝光时长作为目标曝光时长,包括:若所述第一光强系数值与各偶发第二光强系数值的比值均满足要求,且所述第一光强系数值与所述长期第二光强系数值的比值满足要求时,则确认所述待评估曝光时长为所述目标曝光时长;否则,则确认所述待评估曝光时长不能作为所述目标曝光时长;或者,若所述第一光强系数值与所述目标第二光强系数值的比值满足要求,且所述第一光强系数值与所述长期第二光强系数值的比值满足要求时,则确认所述待评估曝光时长为所述目标曝光时长;否则,则确认所述待评估曝光时长不能作为所述目标曝光时长。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通过第一光强系数值与多个偶发第二光强系数值(或者目标第二光强系数值)的比值来确认是否存在上述偶发情况且通过第一光强系数值与长期第二光强系数值确认是否存在上述长期情况,进而使得得到的目标曝光时长既不会存在因为偶发情况也不会存在因为长期情况而导致的准确度下降的缺陷。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确认所述待评估曝光时长不能作为所述目标曝光时长之后,所述方法包括:更换所述第一校准部件重新获取一个待评估曝光时长;通过所述图像采集模组采用所述获取的一个待评估曝光时长对所述第一校准部件进行图像采集,得到更新后的校准图像,并返回通过所述校准图像获取第一光强系数值的步骤,以确认所述重新获取的一个待评估曝光时长是否可作为所述目标曝光时长。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在通过第一光强系数值和第二光强系数值确认第一校准部件存在老化严重等问题时,需要更换一个新的第一校准部件,并基于该新的第一校准部件重复上述图像采集和感光时长评估过程,直至找到可以作为目标曝光时长的待评估曝光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环境光强是通过相关图像上目标区域的光强属性值确定的,其中,所述相关图像包括所述校准图像或者所述参考图像。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量化环境光强得到光强系数值(例如,第一光强系数值或者第二光强系数值)的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区域为所述相关图像上的中心区域和/或与中心区域邻近的区域。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目标区域选择受环境光影响较小的区域,提升对偶发情况是否发生判断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强属性值为所述目标区域内所有像素点的亮度值的均值或者中值。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通过目标区域所有像素点亮度值的均值或者中值来确定光强系数值,提升光强系数值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强系数值为所述校准图像上中心区域内所有像素点亮度值的均值与所述待评估曝光时长的比值;或者,所述第二光强系数值为所述参考图像上中心区域内所有像素点亮度值的均值与所述图像采集模组对所述参考图像的感光时长的比值。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通过比值获取光强系数值,提升了得到的光强系数值的准确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校准图像采集模组曝光时长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校准图像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校准图像,其中,所述校准图像是由所述图像采集模组对第一校准部件进行图像采集得到的,所述校准图像的感光时长为待评估曝光时长;第一光强系数值获取模块,被配置为通过所述校准图像获取第一光强系数值,其中,所述第一光强系数值用于表征所述图像采集模组采集所述校准图像时的环境光强;第二光强系数值获取模块,被配置为通过参考图像获取第二光强系数值,其中,所述第二光强系数值用于表征所述图像采集模组采集所述参考图像时的环境光强;目标曝光时长获取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光强系数值和所述第二光强系数值确认是否可将所述待评估曝光时长作为目标曝光时长。
第三方面,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可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的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待校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待校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校准图像采集模组曝光时长的方法的流程图之一;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校准图像目标区域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校准图像采集模组曝光时长的方法的流程图之二;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校准图像采集模组曝光时长的装置的组成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面以待校准设备为手机且图像采集模组为皮肤纹路采集模组(例如屏下指纹采集模组)为例示例性阐述现有技术在获取固定曝光模式的目标曝光时长时所存在的问题。可以理解的是,生产待校准设备的生产者或者待校准设备售出后的使用者均有可能需要通过校准过程获取目标曝光时长。
在固定曝光模式下,相关技术需要通过校准过程获取屏下指纹模组的目标曝光时长,具体地,将肉色橡胶头(作为第一校准部件的一个具体示例)按压在指纹采集区域并确认采集到满足亮度要求的校准图像,则直接将与该校准图像对应的感光时长(即指纹采集模组在获取校准图像过程中的感光时长)作为目标曝光时长。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相关技术直接将校准图像的感光时长(即屏下指纹采集模组包括的感光器件的感光时长)作为目标曝光时长将无法避免由于如下偶发情况和长期情况导致的校准偏差问题,有可能使得得到的目标曝光时长偏差较大,并最终影响采集到的指纹图像的质量进而影响待校准设备的功能(例如,利用采集图像进行身份认证的功能)。上述的偶发情况是指:用于照亮图像采集区域(例如,指纹采集区域或者掌纹采集区域)的光斑亮度不稳定,第一校准部件(例如,肉色橡胶头或者肉色条纹橡胶头等)在图像采集区域(例如,指纹采集区域或者掌纹采集区域等)按压不稳,或者获取校准图像时第一校准部件(例如,肉色橡胶头)未完全覆盖图像采集区域(例如,指纹采集区域或者掌纹采集区域),可以理解的是当存在这些偶发情况时均会引起校准偏差,这时并不适宜将图像采集模组获取校准图像的感光时长直接作为目标曝光时长。上述提及的长期情况是指第一校准部件(例如,肉色橡胶头或者肉色条纹橡胶头)老化或受到脏污影响等,不难理解的是如果此时如果直接将获取校准图像的曝光时长作为目标曝光时长也会引起校准偏差。
另外,由于手机(即待校准设备的一个具体示例)屏幕亮度和通过率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同一批或者同样的屏下指纹识别模组的目标曝光时长并不相等,因此为了提升这些待校准设备获取指纹图像的质量需要针对待校准设备进行曝光时间校准获取与待校准设备对应的目标曝光时间,之后用户在固定曝光模式下就可以根据该目标曝光时间采集指纹图像并根据采集的指纹图像完成身份识别等功能。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校准图像采集模组感光时长的方法既可以在待校准设备生产测试阶段由待校准设备生产或调试厂商执行,也可以在待校准设备售出后由用户来触发执行。
下面以手机作为待校准设备并以屏下的光学指纹模组110作为该手机的图像采集模组为例,结合图1和图2示例性阐述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实现过程。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待校准设备也可以为PAD或者笔记本电脑等,图像采集模组可以包括指纹或者掌纹等皮肤纹路采集模组,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不限定待校准设备和图像采集模组的具体类型。
请参看图1,图1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待校准设备,该待校准设备为手机100,且在该待校准设备的触摸屏上设置有图像采集区域即图1的指纹采集区域111。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指纹采集区域111也可以不设置在触摸屏上而是设置在手机背面或者侧面等位置。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指纹采集区域111也可以设置在整个触摸屏上,或者设置在触摸屏的上方,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指纹采集区域111在触摸屏上所占的面积也不限定指纹采集区域在触摸屏上的具体的分布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图像采集模组与显示屏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来实施用于校准图像采集模组曝光时长的方法。可以理解的是,在这些实施例中不需要借助具有显示屏和图像采集模组的手机等校准设备就能够实施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记载的用于校准图像采集模组曝光时长的方法。
下面结合图2进一步阐述图1的手机100的结构并结合该结果示例性阐述本申请实施例获取校准图像和参考图像的过程。
如图2所示,图1的手机100包括玻璃盖板102、OLED基板103、光学指纹模组110以及处理器120,该图仅用于示例性阐述手机的架构,可以理解的是,相关技术的手机可以包括比图2展示的更多的部件。例如,图2的手机1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图中未示出)以及传输总线(图中未示出)等,由于这些与本申请发明点关系不大因此不对这些部件做过多赘述。
图2的玻璃盖板102位于OLED基板103的上方,光学指纹模组110设置在OLED基板103的下方,且光学指纹模组110与处理器120连接,可以将该光学指纹模组采集的指纹图像传输至处理器120。
图2的OLED基板103上设置像素单元阵列(即多个显示像素),这些像素单元示例性包括多个红色像素单元R、多个绿色像素单元G以及多个蓝色像素单元B,且这些像素单元为自发光器件且各单元发光与否也是独立可控的。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OLED的像素单元也可以包括任意多种颜色的像素单元。
下面示例性阐述获取根据光学指纹模组110获取各帧图像的过程,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指纹模组110设置在OLED屏幕(即OLED基板103)下方,OLED屏幕的自发光显示像素可以被利用作为指纹激励光源进行屏幕打光。具体地,OLED屏幕中位于指纹采集区域111的自发光显示像素被驱动发光从而在指纹采集区域显示一个光斑,其发射的光线(即图2的带箭头的实线)作为用于对按压在指纹采集区域111的校准部件101(例如,该校准部件包括第一校准部件和/或第二校准部件)进行图像采集的激励光照射到OLED屏幕上方的校准部件上,并经过校准部件散射、反射或者透射之后,形成携带有校准部件特征信息的检测光(即图2中带箭头的虚线),该检测光返回到OLED屏幕并透过OLED屏幕传输到下方的光学指纹模组110,光学指纹模组110可以接收该检测光并将检测光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从而实现对校准部件的图像采集得到校准图像或者参考图像等。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图2的处理器120执行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校准图像采集模组感光时长的方法。例如,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处理器120通过总线从内存中读取由光学指纹模组110采集的校准图像和参考图像(也就是说,在这些实施例中可以由光学指纹模组110自身的处理单元确认该模组采集的图像是否满足亮度要求是否可以作为校准图像),并根据这些图像确定是否可以将本次得到的待评估曝光时长作为目标曝光时长。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处理器120直接从光学指纹模组110读取采集的各张图像并从各张图像中识别出校准图像(从多张图像中选择出满足亮度要求的图像作为校准图像),并从光学指纹模组读取根据校准图像感光时长采集的参考图像,并根据校准图像和参考图像确定是否可以将本次得到的待评估曝光时长作为目标曝光时长。
需要说明的是,图1或图2的手机100的显示面板还可以为LED显示面板,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显示面板的具体类型。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用于校准图像采集模组感光时长的方法也可以由PAD等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待校准设备的具体类型。
下面结合图3示例性阐述由待校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用于校准图像采集模组曝光时长的方法。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图像采集模组包括皮肤纹路采集模组,该皮肤纹路采集模组包括指纹采集模组或者掌纹采集模组等,所述待校准设备包括待校准的手机、笔记本电脑或者PAD等。
如图3所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校准图像采集模组曝光时长的方法包括:S101,获取校准图像;S102,通过所述校准图像获取第一光强系数值;S103,通过参考图像获取第二光强系数值;以及S104,根据所述第一光强系数值和所述第二光强系数值确认是否可将所述待评估曝光时长作为目标曝光时长。
需要说明的是,在执行S103之前需要首先获取所述参考图像。例如,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S103涉及的参考图像是对用于获取校准图像的第一校准部件进行图像采集得到。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S103涉及的参考图像是对第二校准部件进行图像采集得到。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S103涉及的参考图像既包括对用于获取校准图像的第一校准部件进行图像采集得到的图像也包括对第二校准部件进行图像采集得到的图像。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二校准部件是与第一校准部件属性不同的部件,且该第二校准部件与第一校准部件相比不容易老化且不容易受到脏污影响。例如,图像采集模组为指纹采集模组时,则第一校准部件包括肉色橡胶头或者肉色条纹橡胶头,第二校准部件包括深色橡胶头(例如,黑色或者深灰色橡胶头等)。
下面示例性阐述上述各步骤的实现过程。
S101所述校准图像是由所述图像采集模组对第一校准部件进行图像采集得到的,其中,图像采集模组位于所述待校准设备内部。例如,该图像采集模组为屏下指纹采集模组,该待校准设备为手机,则该屏下指纹采集模组位于手机的触摸屏幕的下方;或者,该图像采集模组为掌纹采集模组,该待校准设备为笔记本电脑,则该掌纹采集模组位于笔记本电脑屏幕下方。
S101涉及的第一校准部件与待校准设备校准完成后实际所要采集的对象(例如,实际所要采集的对象包括手指或者手掌等)的性能(例如,颜色以及反光性能等)相似。例如,若图像采集单元为屏下指纹采集模组,则该处的第一校准部件可以选择肉色校准部件(例如,肉色橡胶头)或者肉色条纹校准部件(例如,肉色条纹橡胶头)。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校准部件的颜色和材质会随着技术方案应用场景的差异等适应性调整,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第一校准部件的具体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通过对按压在图像采集区域的第一校准部件进行图像采集获取一个或多个待评估曝光时长,并对一个或多个待评估曝光时长进行评估,直至找到可以作为目标曝光时长的待评估曝光时长。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待校准设备上设置有图像采集区域,则S101示例性包括:对按压在所述图像采集区域的所述第一校准部件进行图像采集,得到待评估图像;若确认所述待评估图像满足亮度要求则将所述待评估图像作为所述校准图像,若确认所述待评估图像不满足亮度要求则重复执行图像采集过程直至得到所述校准图像。
可以理解的是,若待校准设备为手机,则S101涉及的图像采集区域为手机显示面板上设置的指纹采集区域。例如,若待校准设备为笔记本电脑,则S101涉及的图像采集区域可以为该笔记本电脑的显示面板上设置的掌纹采集区域。
例如,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S101获取校准图像的过程示例性包括:所述图像采集模组对按压在图像采集区域的第一校准部件进行图像采集得到一张图像,之后评估该图像上各像素点的亮度值是否在设置亮度阈值范围内,若各像素点的亮度值在预设范围内则确认可以将该张图像作为校准图像,并同时记录获取该校准图像的感光时长(即图像采集模组的感光器件在获取校准图像过程中的感光时长)将该感光时长作为一个待评估曝光时间,继续执行S102以及后续步骤。例如,若设置的亮度阈值范围为75-85,则若确认该张图像上所有像素点的亮度值均为大于等于75且小于等于85时,则确认可以将该张图像作为校准图像,并记录在获取该校准图像过程中图像采集设备包括的感光器件的感光时长得到一个待评估曝光时长。可以理解的是,若某张图像不满足条件(即该张图像上存在不位于设置的亮度阈值范围内的像素点)则需要修改感光器件的感光时长(即修改曝光时长)重新对第一校准部件进行图像采集直至得到满足亮度要求的校准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图像采集模组对所述校准图像的感光时长为待评估曝光时长。所述图像采集模组对所述校准图像的感光时长也就是说图像采集模组包括的感光单元的感光时长。例如,图像采集模组为指纹采集模组,则该感光时长就是指纹采集模组包括的感光器件对第一校准部件的感光时长,感光时长类似于镜头中快门的打开时长。
下面示例性阐述S102的实现过程。
S102所述的第一光强系数值用于表征所述图像采集模组采集所述校准图像时的环境光强,该环境光强与校准图像上目标区域的光强属性值相关(即环境光强是通过校准图像上目标区域的光强属性值确定的)。
例如,所述目标区域为所述校准图像上的中心区域或者与中心区域邻近的区域。例如,所述光强属性值为所述目标区域内所有像素点的亮度值的均值或者中值。例如,所述第一光强系数值为所述校准图像上中心区域内所有像素点亮度值的均值与所述待评估曝光时长的比值。
下面结合图4示例性阐述通过校准图像获取第一光强系数值的过程。可以理解的是每张图像都被存储为一个如图4所示的矩阵,矩阵中的每个元素代表一个像素点的像素值。
例如,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校准图像为灰度图像,且灰度图像上各像素点的灰度值(也就是亮度值)如图4所示,结合图4可知该校准图像的大小为5*5,假设与校准图像对应的待评估曝光时长为0.5秒。在计算第一光强系数值时,可以首先从该校准图像上选取一个目标区域,例如,选取的目标区域为图4的目标区域201(即将图4校准图像的中心区域作为目标区域,该目标区域大小为3*3),计算该目标区域内所有像素点的灰度值的均值,再求解该均值与0.5秒的比值得到第一光强系数值。
下面结合几个示例阐述获取参考图像过程、S103以及S104的实现过程。需要说明的是,S103所述第二光强系数值用于表征所述图像采集模组采集所述参考图像时的环境光强。
示例一
为了避免重复,在该示例中不再阐述S101以及S102的实现过程,这些步骤的实现过程具体可参考上文。
在S103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待评估曝光时长(即S101得到的校准图像的感光时长)对所述第一校准部件进行多次图像采集,得到多张第一参考图像,相应的S103示例性包括:获取与所述多张第一参考图像中各第一参考图像分别对应的第二光强系数值,得到多个偶发第二光强系数值,其中,一个偶发第二光强系数值与一个参考图像对应。
例如,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待评估曝光时长对所述第一校准部件进行多次图像采集示例性包括:将获取S101的校准图像的所述待评估曝光时长作为感光时长(即采用获取校准图像的感光时长作为获取参考图像的感光时长),对所述第一校准部件进行多次图像采集,得到多张第一参考图像。相应的S103所述通过参考图像获取第二光强系数值示例性包括:获取与所述多张第一参考图像中各第一参考图像分别对应的第二光强系数值,得到多个偶发第二光强系数值。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对第一校准部件在图像采集区域的一次按压过程采集校准图像和上述第一参考图像。
例如,通过图像采集模组对按压在图像采集区域的第一校准部件进行多次图像采集,得到校准图像,且图像采集模组对该校准图像的感光时长为0.3秒(即待评估曝光时长为0.3秒),之后根据该0.3秒的感光时长继续采集按压在图像采集区域的第一校准部件得到多张第一参考图像,可知该第一参考图像的感光时长均为0.3秒。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S103采用与各第一参考图像分别对应的第二光强系数值(即偶发第二光强系数值)表征各参考图像的环境光强。例如,对第一校准部件进行三次图像采集得到三张第一参考图像,之后分别计算这三张第一参考图像中各张第一参考图像的第二光强系数值得到与各第一参考图像对应偶发第二光强系数值。
需要说明的是,S103涉及的第二光强系数值用于表征所述图像采集模组采集所述参考图像时的环境光强,该环境光强与第一参考图像上目标区域的光强属性值相关(即环境光强是通过相关图像上目标区域的光强属性值确定的)。例如,所述目标区域为所述第一参考图像上的中心区域或者与中心区域邻近的区域。例如,所述光强属性值为所述目标区域内所有像素点的亮度值的均值或者中值。例如,所述偶发第二光强系数值为所述第一参考图像上中心区域内所有像素点亮度值的均值所述图像采集模组对所述第一参考图像的感光时长的比值,由于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感光时长与待评估曝光时长相等因此可以采用该均值与待评估曝光时长的比值来计算偶发第二光强系数值。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S104示例性包括:若S102所述的第一光强系数值与S103得到的各偶发第二光强系数值的比值均满足要求时(例如,第一光强系数值与各偶发第二光强系数值的比值均在阈值范围内,该阈值范围为0.97-1.1或者0.8-1.2等),则确认所述待评估曝光时长可作为所述目标曝光时长;若S102所述第一光强系数值与S103所述至少一个偶发第二光强系数值的比值不满足要求时(例如,第一光强系数值与一个偶发第二光强系数值的比值不在阈值范围内,该阈值范围为0.97-1.1或者0.8-1.2等),则确认所述待评估曝光时长不能作为所述目标曝光时长。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S104示例性包括:根据所述多个偶发第二光强系数值获取目标第二光强系数值,若所述第一光强系数值与所述目标第二光强系数值的比值满足要求时(例如,第一光强系数值与目标第二光强系数值的比值在阈值范围内,该阈值范围为0.9-1.15或者0.85-1.19等),则确认所述待评估曝光时长可作为所述目标曝光时长;若所述第一光强系数值与所述目标第二光强系数值的比值不满足要求时(例如,第一光强系数值与目标第二光强系数值的比值不在阈值范围内,该阈值范围为0.9-1.15或者0.85-1.19等),则确认所述待评估曝光时长不能作为所述目标曝光时长。例如,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求解多个第二光强系数值的均值得到该目标第二光强系数值,或者将多个第二光强系数值加权求和得到目标第二光强系数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S104所述的确认所述待评估曝光时长不能作为所述目标曝光时长(即存在偶发情况导致的校准偏差较大问题)之后,本申请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采用所述第一校准部件重新获取更新的待评估曝光时长(即下一次的待评估曝光时长)并通过所述图像采集模组采用所述更新的待评估曝光时长对所述第一校准部件进行图像采集,得到更新后的校准图像,并返回通过所述校准图像获取第一光强系数值的步骤,以确认所述更新的待评估曝光时长是否可作为所述目标曝光时长。例如,重新将该第一校准部件按压在图像采集区域采集校准图像、第一参考图像并判断采集该校准图像的待评估曝光时长是否可以作为目标曝光时长。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重复执行该过程直至找到满足要求的待评估曝光时长,并把该时长作为目标曝光时长。
示例二
为了避免重复,在该示例中不再阐述S101以及S102的实现过程,这些步骤的实现过程具体可参考上文。
在S103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按压在所述图像采集区域的第二校准部件进行图像采集得到一张第二参考图像。相应的,S103所述通过参考图像获取第二光强系数值示例性包括:获取与所述第二参考图像对应的第二光强系数值,得到长期第二光强系数值。
例如,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采用待评估曝光时长对第二校准部件进行图像采集得到所述第二参考图像。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采用与待评估曝光时长相接近的一个时长值对第二校准部件进行图像采集得到所述第二参考图像。
例如,通过图像采集模组对按压在图像采集区域的第一校准部件进行多次图像采集,得到校准图像,且该校准图像的感光时长为0.3秒(即待评估曝光时长为0.3秒),之后根据该0.3秒的感光时长采集按压在图像采集区域的第二校准部件得到第二参考图像,可知该第二参考图像的感光时长也为0.3秒。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S103采用与第二参考图像对应的第二光强系数值(即长期第二光强系数值)表征该第二参考图像的环境光强。例如,对第二校准部件进行图像采集得到一张第二参考图像,之后计算该第二参考图像的第二光强系数值得到长期第二光强系数值。
需要说明的是,S103涉及的第二光强系数值用于表征所述图像采集模组采集所述第二参考图像时的环境光强,该环境光强与第二参考图像上目标区域的光强属性值相关(即环境光强是通过相关图像上目标区域的光强属性值确定的)。例如,所述目标区域为所述第二参考图像上的中心区域或者与中心区域邻近的区域。例如,所述光强属性值为所述目标区域内所有像素点的亮度值的均值或者中值。例如,所述长期第二光强系数值为所述第二参考图像上中心区域内所有像素点亮度值的均值与所述图像采集模组对所述第二参考图像的感光时长的比值,由于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感光时长与待评估曝光时长相等因此可以采用该均值与待评估曝光时长的比值来计算长期第二光强系数值。
S104示例性包括:若所述第一光强系数值与所述长期第二光强系数值的比值满足要求时(例如,第一光强系数值与长期第二光强系数值的比值在阈值范围内,该阈值范围为1.5-2.2或者1.6-2.8等),则确认所述待评估曝光时长(即本次的待评估曝光时长)为所述目标曝光时长;若所述第一光强系数值与所述长期第二光强系数值的比值不满足要求时(例如,第一光强系数值与长期第二光强系数值的比值不在阈值范围内,该阈值范围为1.5-2.2或者1.6-2.8等),则确认所述待评估曝光时长不能作为所述目标曝光时长。
需要说明的是,在S104所述的确认所述待评估曝光时长不能作为所述目标曝光时长(即确认存在长期情况导致的校准偏差较大的问题)之后,本申请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更换所述第一校准部件重新获取一个待评估曝光时长(即获取下一次待评估曝光时长),并通过所述图像采集模组采用所述获取的一个待评估曝光时长对所述第一校准部件进行图像采集,得到更新后的校准图像,并返回通过所述校准图像获取第一光强系数值的步骤,以确认所获取的一个待评估曝光时长是否可作为所述目标曝光时长。也就是说,如果根据第二参考图像确认第一校准部件存在老化严重等其他影响校准准确度的情况时,则需要更换一个新的第一校准部件重新执行图3的过程直至找到满足要求的待评估曝光时长。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目标曝光时长是确认不存在偶发情况也不存在长期情况的曝光时长。例如,S104示例性包括:若所述第一光强系数值与各偶发第二光强系数值的比值均满足要求,且所述第一光强系数值与所述长期第二光强系数值的比值满足要求时,则确认所述待评估曝光时长为所述目标曝光时长;否则,则确认所述待评估曝光时长不能作为所述目标曝光时长;或者,若所述第一光强系数值与所述目标第二光强系数值的比值满足要求,且所述第一光强系数值与所述长期第二光强系数值的比值满足要求时,则确认所述待评估曝光时长为所述目标曝光时长;否则,则确认所述待评估曝光时长不能作为所述目标曝光时长。
下面以肉色胶头(或称为肉色橡胶头)作为第一校准部件,以黑色胶头(或称为黑色橡胶头)作为第二校准部件,并结合图5示例性阐述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如何对手机(即待校准设备为手机)进行校准获取更加理想的目标曝光时长的过程。
第一步,按压肉色胶头。
在手机屏幕上的指纹采集区域按压肉色橡胶头(作为第一校准部件的一个示例)。例如,可以通过专门的按压器械按压肉色橡胶头也可以通过手动方式按压肉色橡胶头,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具体的按压方式。
第二步,采集图像。
利用手机显示屏幕下方设置的指纹采集模组对按压在指纹采集区域的肉色橡胶头进行图像采集。例如,显示屏幕为OLED显示面板时,则利用指纹采集区域下方的显示像素向指纹采集区域发射激励光源以在该指纹采集区域形成光斑,通过该光斑照亮按压的肉色橡胶头,以便指纹采集模组进行图像采集。例如,显示屏幕为LED显示面板,则利用背光源在指纹采集区域形成光斑,通过该光斑照亮按压的肉色橡胶头,以便指纹采集模组进行图像采集。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显示面板的具体类型。
第三步,判断采集的图像是否符合亮度标准。
经过第一步和第二步实现了对按压在指纹采集区域的肉色橡胶头进行图像采集并得到一张采集图像,在该步骤判定该采集图像是否符合校准亮度(例如,判断该采集图像上所有像素点的亮度值是否均在设置的亮度阈值范围内,如果在则说明符合校准亮度),若符合就将采集图像作为校准图像(或简称为校准帧),若该图像不符合校准亮度则修改曝光时间(即修改曝光时长,具体为修改指纹采集模组的感光器件的感光时长)重新对按压在指纹采集区域的肉色橡胶头进行图像采集,重复该步骤,直至采集得到的图像符合校准亮度得到校准帧。
第四步,计算校准帧环境光强,即通过第三步得到的校准图像计算第一光强系数值(或称为计算校准帧环境光强)。
例如,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校准帧环境光强示例性包括:将校准图像上中心区域作为目标区域,计算该目标区域内所有像素点亮度值的均值,再计算该均值与校准图像的感光时长(即待评估曝光时长)的比值得到校准帧环境光强。
例如,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校准帧环境光强示例性包括:将校准图像上中心区域作为目标区域,计算该目标区域内所有像素点亮度值的中值(即将目标区域所有像素点的亮度值进行大小排序并将排在中间位置的亮度值作为该中值),再计算该中值与校准图像的感光时长(即待评估曝光时长)的比值得到校准帧环境光强。
例如,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校准帧环境光强示例性包括:将校准图像上中心区域作为目标区域,计算该目标区域内所有像素点亮度值的四分之一值(即将目标区域所有像素点的亮度值进行大小排序并将排序在四分之一位置处的亮度值作为该四分之一值),再计算该中值与校准图像的感光时长(即待评估曝光时长)的比值得到校准帧环境光强。
第五步,采集肉色胶头其他校准图像(即得到多张第一参考图像)。
也就是说,继续以采集校准图像的感光时长(即指纹采集模组包括的感光元件的感光时长,或称为待评估曝光时长)对按压在指纹采集区域的肉色橡胶头进行多次图像采集即得到其他校准图像。
第六步,计算其他帧环境光强,即计算第五步得到的各帧其他校准图像的环境光强(即通过各帧第一参考图像计算偶发第二光强系数值)。针对一帧其他校准图像的环境光强的计算方式可以参考第四步提供的多个计算校准帧环境光强实施例中的任意一个实施例的计算方式,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第七步,校准帧和其他帧环境光强变化率,也就是说,计算第四步得到的校准帧环境光强(即第一光强系数值)和第六步得到的其它各帧环境光强(即多个偶发第二环境光强系数值)的比值。
下面结合两个示例阐述该第七步的实现过程。
示例1,假设第五步采集的其他校准图像即多张第一参考图像分别为:图像A、图像B以及图像C共三张,则执行第七步即执行如下步骤:计算第四步的校准图像环境光强(即第一光强系数值)与图像A环境光强(即通过图像A计算的偶发第二光强系数值)的比值得到第一比值,计算第四步的校准图像环境光强(即第一光强系数值)与图像B环境光强(即通过图像B计算的偶发第二光强系数值)的比值得到第二比值并计算第四步的校准图像环境光强(即第一光强系数值)与图像C的环境光强(即通过图像C计算的偶发第二光强系数值)的比值得到第三比值。
示例2,假设第五步采集的其他校准图像即多张第一参考图像分别为:图像A、图像B以及图像C共三张,则执行第七步即执行如下步骤:计算图像A、图像B以及图像C各自对应的环境光强的均值(作为目标第二光强系数值的一个具体示例),再计算校准图像环境光强(即第一光强系数值)与该均值的比值。
第八步,判断变化率是否符合要求,若符合则继续执行第九步,否则校准失败。
以上述第七步涉及的示例1继续阐述该步骤,判断变化率是否符合要求,即判断第一比值、第二比值以及第三比值的大小是否均在预先设置的比值范围内,如果在即变化率符合要求,否则认为变化率不符合要求。例如,设置的比值范围为(0.9-1.03),则执行第八步即判断第一比值、第二比值以及第三比值是否均为大于0.9且小于1.03的值,若是则认为变化率符合要求,若有一个比值不在该范围内则认为变化率不符合要求。
以上述第七步涉及的示例2继续阐述该步骤,判断变化率是否符合要求,即判断比值的大小是否均在预先设置的比值范围内,如果在即变化率符合要求,否则认为变化率不符合要求。例如,设置的比值范围为(0.9-1.03),则执行第八步即判断第七步示例2最后得到的比值是否为大于0.9且小于1.03的值,若是则认为变化率符合要求,否则认为变化率不符合要求。
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比值范围,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具体比值范围。
第九步,按压黑色胶头。
在上述指纹采集区域按压黑色橡胶头(或称为黑色胶头,作为第二校准部件的一个具体示例)。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也可以采用其它深色校准部件作为第二校准部件。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深色校准部件受老化和脏污的影响较肉色橡胶头(即作为第一校准部件的一个具体示例)要小,因此通过采集该第二校准部件的图像并对其环境光强综合分析即可判断出用于获取待评估曝光时长的肉色橡胶头是否存在老化过严重或者受脏污影响较严重的问题。
第十步,采集黑色胶头校准图像(作为第二参考图像的一个具体示例)。
也就是以采集第三步的校准图像对应的感光时长(即指纹采集模组包括的感光器件的感光时长或称为待评估曝光时长)采集黑色胶头,得到黑色胶头校准图像。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采集与第三步的校准图像对应的感光时长(即指纹采集模组包括的感光器件的感光时长或称为待评估曝光时长)大小近似的一个感光时长来采集黑色胶头,得到黑色胶头校准图像。
第十一步,校准帧和黑胶头帧环境光强变化率,该步骤包括:
计算校准帧环境光强(即通过校准图像计算第一光强系数值),具体计算过程请参考上述第四步。
计算黑胶头帧(即第十步的黑色胶头校准图像)环境光强(即通过第二参考图像计算长期第二光强系数值),具体的计算过程可参考上述第四步计算校准帧环境光强的过程。例如,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计算黑胶头帧(即第十步的黑色胶头校准图像)环境光强(即通过第二参考图像计算长期第二光强系数值)示例性包括:将黑胶头帧上中心区域作为目标区域,计算该目标区域内所有像素点亮度值的均值,再计算该均值与黑胶头帧的感光时长(例如,该感光时长为待评估曝光时长)的比值得到黑胶头帧环境光强。例如,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计算黑胶头帧环境光强(即通过第二参考图像计算长期第二光强系数值)示例性包括:将黑胶头帧上中心区域作为目标区域,计算该目标区域内所有像素点亮度值的中值(即将目标区域所有像素点的亮度值进行大小排序并将排在中间位置的亮度值作为该中值),再计算该中值与黑胶头帧的感光时长(例如,该感光时长为待评估曝光时长)的比值得到黑胶头帧环境光强。例如,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计算黑胶头帧环境光强(即通过第二参考图像计算长期第二光强系数值)示例性包括:将黑胶头帧上中心区域作为目标区域,计算该目标区域内所有像素点亮度值的四分之一值(即将目标区域所有像素点的亮度值进行大小排序并将排序在四分之一位置处的亮度值作为该四分之一值),再计算该中值与黑胶头帧的感光时长(例如,该感光时长为待评估曝光时长)的比值得到黑胶头帧环境光强。
计算校准帧环境光强与黑胶头帧环境光强的比值,得到校准帧和黑胶头帧环境光强变化率。
第十二步,判断变化率是否符合要求,若符合要求则校准通过可以将本次的待评估曝光时长(即与第三步校准图像对应的感光时长相等)作为目标曝光时长,否则校准失败需要重新更换一个第一校准部件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找到目标曝光时长。
需要说明的是,该步骤的判断变化率是否符合要求即判断第十一步计算的变化率是否在设置比值范围内,若在则认为变化率符合要求。例如,设置比值范围为(1.5,2.2),则执行第十二步即判断校准帧环境光强(即第一光强系数值)与黑胶头帧环境光强(作为长期第二光强系数值的一个具体示例)的比值大于1.5且小于2.2,如果是则认为符合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比值范围,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具体比值范围。
也就是说,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通过图形中心区域亮度/曝光时间评估采图时环境光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通过校准帧环境光强和其他肉色胶头帧环境光强系数来监测偶发环境变化(即偶发情况),本申请一些实施例并通过校准帧环境光强和黑色胶头帧环境光强系数来监测长期环境变化(即长期情况)。
可以理解的是,后续手机用户可以在固定曝光模式下利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得到的目标曝光时长采集指纹采集区域的图像并根据采集的图像完成指纹识别认证等。也就是说,在后续过程中手机的控制单元(例如,处理器)会控制指纹采集模组中的感光器件以评估通过的待评估曝光时长作为感光时长来采集指纹采集区域的指纹,以得到身份识别或者认证等用途的指纹图像。由于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第一光强系数值和第二光强系数值来识别了偶发情况和长期情况,因此显著提升了得到的目标曝光时间的准确性。
下面结合图6示例阐述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校准图像采集模组曝光时长的装置。
请参考图6,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校准图像采集模组曝光时长的装置,应理解,该装置与上述图3方法实施例对应,能够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个步骤,该装置的具体功能可以参见上文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细描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能以软件或固件的形式存储于存储器中或固化在装置的操作系统中的软件功能模块,该提供的用于校准图像采集模组曝光时长的装置,包括:校准图像获取模块121、第一光强系数值获取模块122、第二光强系数值获取模块123以及目标曝光时长获取模块124。
校准图像获取模块121,被配置为获取校准图像,其中,所述校准图像是由所述图像采集模组对第一校准部件进行图像采集得到的,所述校准图像的感光时长为待评估曝光时长。
第一光强系数值获取模块122,被配置为通过所述校准图像获取第一光强系数值,其中,所述第一光强系数值用于表征所述图像采集模组采集所述校准图像时的环境光强。
第二光强系数值获取模块123,被配置为通过参考图像获取第二光强系数值,其中,所述第二光强系数值用于表征所述图像采集模组采集所述参考图像时的环境光强。
目标曝光时长获取模块124,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光强系数值和所述第二光强系数值确认是否可将所述待评估曝光时长作为目标曝光时长。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过多赘述。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图3对应的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的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如上述图3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如图7所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500,该电子设备500包括存储器510、处理器520、总线530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510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52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可实现如上述图3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处理器520可以处理数字信号,可以包括各种计算结构。例如复杂指令集计算机结构、结构精简指令集计算机结构或者一种实行多种指令集组合的结构。在一些示例中,处理器520可以是微处理器。
存储器510可以用于存储由处理器520执行的指令或指令执行过程中相关的数据。这些指令和/或数据可以包括代码,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一个或多个模块的一些功能或者全部功能。本公开实施例的处理器520可以用于执行存储器510中的指令以实现图3中所示的方法。存储器510包括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闪存、光存储器或其它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存储器。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15)

1.一种用于校准图像采集模组曝光时长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校准图像,其中,所述校准图像是由图像采集模组对第一校准部件进行图像采集得到的,所述校准图像的感光时长为待评估曝光时长;
通过所述校准图像获取第一光强系数值,其中,所述第一光强系数值用于表征所述图像采集模组采集所述校准图像时的环境光强,其中,所述校准图像属于满足亮度要求的图像;
通过参考图像获取第二光强系数值,其中,所述第二光强系数值用于表征所述图像采集模组采集所述参考图像时的环境光强,所述参考图像是通过所述图像采集模组对所述第一校准部件或第二校准部件进行图像采集得到的,所述参考图像的采集时长与所述校准图像的采集时长相同或相接近;
根据所述第一光强系数值和所述第二光强系数值确认是否可将所述待评估曝光时长作为目标曝光时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校准图像包括:
对按压在图像采集区域的所述第一校准部件进行图像采集,得到待评估图像;
若确认所述待评估图像满足亮度要求则将所述待评估图像作为所述校准图像,若确认所述待评估图像不满足亮度要求则重复执行图像采集过程直至得到所述校准图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过参考图像获取第二光强系数值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待评估曝光时长对所述第一校准部件进行多次图像采集,得到多张第一参考图像;其中,
所述通过参考图像获取第二光强系数值,包括:获取与所述多张第一参考图像中各第一参考图像分别对应的第二光强系数值,得到多个偶发第二光强系数值,其中,一个偶发第二光强系数值与一个参考图像对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光强系数值和所述第二光强系数值确认是否可将所述待评估曝光时长作为目标曝光时长,包括:
若所述第一光强系数值与各偶发第二光强系数值的比值均满足要求时,则确认所述待评估曝光时长可作为所述目标曝光时长;若所述第一光强系数值与至少一个偶发第二光强系数值的比值不满足要求时,则确认所述待评估曝光时长不能作为所述目标曝光时长;
或者,
根据所述多个偶发第二光强系数值获取目标第二光强系数值,若所述第一光强系数值与所述目标第二光强系数值的比值满足要求时,则确认所述待评估曝光时长可作为所述目标曝光时长;若所述第一光强系数值与所述目标第二光强系数值的比值不满足要求时,则确认所述待评估曝光时长不能作为所述目标曝光时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确认所述待评估曝光时长不能作为所述目标曝光时长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更新的待评估曝光时长;
通过所述图像采集模组采用所述更新的待评估曝光时长对所述第一校准部件进行图像采集,得到更新后的校准图像,并返回通过所述校准图像获取第一光强系数值的步骤,以确认所述更新的待评估曝光时长是否可作为所述目标曝光时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通过参考图像获取第二光强系数值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按压在所述图像采集模组上方的图像采集区域的所述第二校准部件进行图像采集得到一张第二参考图像;
其中,
所述通过参考图像获取第二光强系数值,包括:获取与所述第二参考图像对应的第二光强系数值,得到长期第二光强系数值。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光强系数值和所述第二光强系数值确认是否可将所述待评估曝光时长作为目标曝光时长,包括:
若所述第一光强系数值与所述长期第二光强系数值的比值满足要求时,则确认所述待评估曝光时长为所述目标曝光时长;若所述第一光强系数值与所述长期第二光强系数值的比值不满足要求时,则确认所述待评估曝光时长不能作为所述目标曝光时长。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光强系数值和所述第二光强系数值确认是否可将所述待评估曝光时长作为目标曝光时长,包括:
若所述第一光强系数值与各偶发第二光强系数值的比值均满足要求,且所述第一光强系数值与所述长期第二光强系数值的比值满足要求时,则确认所述待评估曝光时长为所述目标曝光时长;否则,则确认所述待评估曝光时长不能作为所述目标曝光时长;
或者,
若所述第一光强系数值与目标第二光强系数值的比值满足要求,且所述第一光强系数值与所述长期第二光强系数值的比值满足要求时,则确认所述待评估曝光时长为所述目标曝光时长;否则,则确认所述待评估曝光时长不能作为所述目标曝光时长。
9.如权利要求7-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确认所述待评估曝光时长不能作为所述目标曝光时长之后,所述方法包括:
更换所述第一校准部件重新获取一个待评估曝光时长;
通过所述图像采集模组采用所述获取的一个待评估曝光时长对所述第一校准部件进行图像采集,得到更新后的校准图像,并返回通过所述校准图像获取第一光强系数值的步骤,以确认所述重新获取的一个待评估曝光时长是否可作为所述目标曝光时长。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光强是通过相关图像上目标区域的光强属性值确定的,其中,所述相关图像包括所述校准图像或者所述参考图像。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区域为所述相关图像上的中心区域和/或与中心区域邻近的区域。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强属性值为所述目标区域内所有像素点的亮度值的均值或者中值。
13. 如权利要求10-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光强系数值为所述校准图像上中心区域内所有像素点亮度值的均值与所述待评估曝光时长的比值;或者
所述第二光强系数值为所述参考图像上中心区域内所有像素点亮度值的均值与所述图像采集模组对所述参考图像的感光时长的比值。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如权利要求1-13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
15.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可实现如权利要求1-13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
CN202210691428.XA 2022-06-17 2022-06-17 一种用于校准图像采集模组曝光时长的方法以及装置 Active CN1152972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91428.XA CN115297267B (zh) 2022-06-17 2022-06-17 一种用于校准图像采集模组曝光时长的方法以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91428.XA CN115297267B (zh) 2022-06-17 2022-06-17 一种用于校准图像采集模组曝光时长的方法以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97267A CN115297267A (zh) 2022-11-04
CN115297267B true CN115297267B (zh) 2023-06-30

Family

ID=83820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91428.XA Active CN115297267B (zh) 2022-06-17 2022-06-17 一种用于校准图像采集模组曝光时长的方法以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972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59711B (zh) * 2023-12-21 2024-03-19 苏州镁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曝光时间校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934454A (zh) * 2024-03-18 2024-04-26 季华实验室 发光单元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34898A (zh) * 2018-02-07 2018-06-29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多摄像头的同步拍摄方法、拍摄装置、移动终端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0731078A (zh) * 2019-09-10 2020-01-24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曝光时间计算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586311A (zh) * 2020-04-30 2020-08-25 深圳阜时科技有限公司 图像采集的方法
CN113810590A (zh) * 2020-06-12 2021-1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电子设备、介质和系统
EP4002833A1 (en) * 2020-11-17 2022-05-25 Axis AB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increased dynamic range of an imag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14928B2 (en) * 2004-05-28 2010-05-11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Image sensing apparatus and an image sensing method comprising a logarithmic characteristic area and a linear characteristic area
US8466984B2 (en) * 2010-06-09 2013-06-1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alibrating color for an image
US20200236269A1 (en) * 2019-01-23 2020-07-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exposure for autofocus in low light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34898A (zh) * 2018-02-07 2018-06-29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多摄像头的同步拍摄方法、拍摄装置、移动终端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0731078A (zh) * 2019-09-10 2020-01-24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曝光时间计算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1046715A1 (zh) * 2019-09-10 2021-03-18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曝光时间计算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586311A (zh) * 2020-04-30 2020-08-25 深圳阜时科技有限公司 图像采集的方法
CN113810590A (zh) * 2020-06-12 2021-1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电子设备、介质和系统
EP4002833A1 (en) * 2020-11-17 2022-05-25 Axis AB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increased dynamic range of an imag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97267A (zh) 2022-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297267B (zh) 一种用于校准图像采集模组曝光时长的方法以及装置
US1057985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quiring fingerprint image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2767392B (zh) 图像清晰度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7936377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timizing an image for improved analysis of material and illumination image features
JP2004165932A (ja) 光源推定装置、光源推定方法、撮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US20070103551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easuring video quality
Nixon et al. Accurate device-independent colorimetric measurements using smartphones
CN111145138B (zh) Led灯板的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672069B (zh) 曝光方法和装置
CN110189312B (zh) 眼底图像的亮度评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066857A (zh) 红外图像质量评价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219110A (zh) 用于评估光照条件对于使用移动设备的相机来检测样品中的分析物的适宜性的方法
Safranek et al. Sources of error in HDRI for luminance measurement: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Hertel et al. Image quality standards in automotive vision applications
CN114913109A (zh) 图像异常检测方法、装置、测试图卡和终端设备
JP6969164B2 (ja) 評価装置、評価プログラム及び評価方法
CN114430461B (zh) 基于深度学习实现软光敏的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5760653B (zh) 图像校正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Zerman et al. Effects of display rendering on HDR image quality assessment
Fry et al.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imaging performance and image quality measures
CN115565469A (zh) 用于终端的屏幕温度检测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358217A (zh) 一种紫外线强度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3188656A (zh) 环境光强检测方法、检测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JP2022538168A (ja) 体液中の分析物の濃度を判定する方法、および体液中の分析物の濃度を判定するために構成されたモバイル装置
Aydin et al. Predicting display visibility under dynamically changing lighting condi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01-1, 2nd Floor, Building 4, No. 188 Rixin Road, Bin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Binhai New Area, Tianjin, 300450

Applicant after: Tianjin Jihao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2 Z, 17th floor, No. 1, Zhongguancun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Jihao Technology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