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89642A - 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89642A
CN115289642A CN202210772592.3A CN202210772592A CN115289642A CN 115289642 A CN115289642 A CN 115289642A CN 202210772592 A CN202210772592 A CN 202210772592A CN 115289642 A CN115289642 A CN 1152896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equivalent frequency
equivalent
determining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7259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竹
单联瑜
吴俊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7259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8964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896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896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D19/109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 heating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24F2110/12Temperature of the outside ai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一种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包括:稳定模式下,获取预定时长内的等效频率,其中,所述等效频率至少基于所述预定时长内频率均值确定;基于所述等效频率,确定与所述等效频率对应的负荷等级。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控制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escription

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但不限于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等具有温度控制需求的设备的温度控制通常聚焦在单次调节优化;如可以根据一段时间内温度差值或者温度变化率进行单次调节,从而达到设定温度。对于正常负荷环境,上述温度控制方法可以满足控制到设定温度的需求。而对于负荷过大或者过小环境,需要对设备的输出能力进行调节;否则无法根据环境实际负荷对设备的输出能力进行准确调节;例如,无法调节空调对房屋温度的精准控制。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控制方法,包括:
在稳定模式下,获取预定时长内的等效频率,其中,所述等效频率至少基于所述预定时长内频率均值确定;
基于所述等效频率,确定与所述等效频率对应的负荷等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预定时长内的等效频率,包括以下之一:
基于所述预定时长内的所述频率均值及第一修正参数,确定所述等效频率;其中,所述第一修正参数基于室内环境温度与室外环境温度的差值确定;
基于所述预定时长内的所述频率均值及第二修正参数,确定所述等效频率;其中,所述第二修正参数基于所述预定时长内停机次数与预设常数确定;
基于所述预定时长内的所述频率均值、所述第一修正参数及所述第二修正参数,确定所述等效频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等效频率,确定与所述等效频率对应的负荷等级,包括:
基于所述等效频率所属的等效频率区间与对应信息,确定与所述等效频率区间对应的所述负荷等级;其中,所述对应信息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等效频率区间与所述负荷等级的对应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应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等效频率区间与所述负荷等级的对应关系,和/或,至少一个第二等效频率区间与所述负荷等级的对应关系;
所述基于所述等效频率所属的等效频率区间与对应信息,确定与所述等效频率区间对应的所述负荷等级,包括:
基于设备工作在制冷模式及所述等效频率,确定所述等效频率所属所述第一等效频率区间;并基于所述第一等效频率区间及所述对应信息,确定与所述第一等效频率区间对应的所述负荷等级;
或者,
基于设备工作在制热模式及所述等效频率,确定所述等效频率所属所述第二等效频率区间;并基于所述第二等效频率区间及所述对应信息,确定与所述第二等效频率区间对应的所述负荷等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等效频率,确定与所述等效频率对应的负荷等级,包括:
若存在多个所述等效频率,确定多个所述等效频率的均值为等效频率均值;
基于所述等效频率均值,确定与所述等效频率均值对应的所述负荷等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
在预定模式的所述预定时长内满足以下至少之一条件,确定进入所述稳态模式:
室内环境温度最大值与室内环境温度最小值小于或等于第一温度,且当前室内环境温度与室内环境温度均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二温度;其中,所述第一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温度;
第一频率与第二频率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三频率,或者第二频率小于或等于第四频率;其中,所述第一频率为所述预定时长内最大运行频率;所述第二频率为所述预定时长内最小运行频率;所述第三频率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频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
若设备满足以下至少之一条件,确定进行入所述预定模式:
所述设备处于制冷模式的运行时间或者制热模式的运行时间大于第一时长;
所述设备处于制冷模式或者制冷模式,且所述设备未发生制冷模式与制热模式之间的模式转换;
所述设备若处于制热模式,所述设备的外管温度在达到所述第一时长前的所述预定时长内的最大变化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三温度。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稳定模式下,获取预定时长内的等效频率,其中,所述等效频率至少基于所述预定时长内频率均值确定;
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等效频率,确定与所述等效频率对应的负荷等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模块用于以下之一:
基于所述预定时长内的所述频率均值及第一修正参数,确定所述等效频率;其中,所述第一修正参数基于室内环境温度与室外环境温度的差值确定;
基于所述预定时长内的所述频率均值及第二修正参数,确定所述等效频率;其中,所述第二修正参数基于所述预定时长内停机次数与预设常数确定;
基于所述预定时长内的所述频率均值、所述第一修正参数及所述第二修正参数,确定所述等效频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等效频率所属的等效频率区间与对应信息,确定与所述等效频率区间对应的所述负荷等级;其中,所述对应信息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等效频率区间与所述负荷等级的对应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应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等效频率区间与所述负荷等级的对应关系,和/或,至少一个第二等效频率区间与所述负荷等级的对应关系;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基于设备工作在制冷模式及所述等效频率,确定所述等效频率所属所述第一等效频率区间;并基于所述第一等效频率区间及所述对应信息,确定与所述第一等效频率区间对应的所述负荷等级;
或者,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基于设备工作在制热模式及所述等效频率,确定所述等效频率所属所述第二等效频率区间;并基于所述第二等效频率区间及所述对应信息,确定与所述第二等效频率区间对应的所述负荷等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用于若存在多个所述等效频率,确定多个所述等效频率的均值为等效频率均值;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基于所述等效频率均值,确定与所述等效频率均值对应的所述负荷等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在预定模式的所述预定时长内满足以下至少之一条件,确定进入所述稳态模式:
室内环境温度最大值与室内环境温度最小值小于或等于第一温度,且当前室内环境温度与室内环境温度均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二温度;其中,所述第一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温度;
第一频率与第二频率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三频率,或者第二频率小于或等于第四频率;其中,所述第一频率为所述预定时长内最大运行频率;所述第二频率为所述预定时长内最小运行频率;所述第三频率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频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用于若设备满足以下至少之一条件,确定进行入所述预定模式:
所述设备处于制冷模式的运行时间或者制热模式的运行时间大于第一时长;
所述设备处于制冷模式或者制冷模式,且所述设备未发生制冷模式与制热模式之间的模式转换;
所述设备若处于制热模式,所述设备的外管温度在达到所述第一时长前的所述预定时长内的最大变化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三温度。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运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时,实现本公开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可执行程序,其中,所述可执行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公开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控制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公开实例中,设备可通过设备或者环境处于稳定模式时,获取至少由预定时长内频率均值确定的等效频率,并基于该等效频率确定对应的负荷等级;如此考虑了设备的运行频率的影响,识别出环境(例如房间)的合适负荷等级,即识别出环境合适的负荷。且,由于无需依赖外部数据或者设备之外定位类传感器数据等,就能识别出环境的负荷等级;从而也可以提高了设备的智能化。
并且,由于可以识别出环境(例如房间)的负荷等级,即可以识别出环境负荷大小,从而可以利于调节设备(例如空调等)对房间温度的精准控制。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预设模式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控制方法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在稳定模式下,获取预定时长内的等效频率,其中,所述等效频率至少基于所述预定时长内频率均值确定;
步骤S12:基于所述等效频率,确定与所述等效频率对应的负荷等级。
本公开实施例所述方法可以由设备执行。该设备可以是但不限于是各种具有温度控制的设备;例如可以是空调、暖风机或者具有压缩机等的电器等。该温度控制可以是制热控制或者制冷控制。该设备也可以是各种终端;例如,终端是与空调建立通信连接的计算机、移动通信设备或者服务器等。
这里,预定时长可以是小于或等于第一时长,且大于或等于第二时长。示例性的,预定时长可以为15分钟、20分钟、30分钟、40分钟或者1小时等。该第一时长为设备或者房间处于预定模式的时长。
这里,频率均值可以是预定时长内运行频率的均值。示例性的,该预定时长为30分钟,在该30分钟采集10次设备的运行频率;则频率均值为该10次采集的运行频率的均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预定时长运行频率的均值。
这里,负荷可以是指房间的散热能力。可以理解的是,房间室内外存在温差,则该房间会源源不断的向外散热或者吸热;负荷则可用于衡量该房间吸热或者散热的能力。负荷等级可以是将负荷分成多个等级的方式;例如可以分为第1至第N个负荷等级,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负荷分为3个负荷等级;该3个负荷等级分别为第1负荷等级、第2负荷等级及第3负荷等级。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将负荷分为7个负荷等级;该7个负荷等级分别可以为第1至第7负荷等级。这里,负荷的大小与负荷等级的大小呈正相关;例如在该7个负荷等级中第1负荷等级最小,第7负荷等级最大。
这里,等效频率的大小与负荷等级呈正相关。例如,等效频率越小,负荷等级越小;等效频率越大,负荷等级越大。
步骤S11中稳定模式可以是指:环境所处稳定状态或者设备处于稳定模式。这里,环境所处稳定状态可以是:房间进入稳定状态。这里,该稳定模式可以是任意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例如室外环境温度与室内环境温度的差值小于预定温度;又如,预定时长内设备的最大运行频率与最小运行频率的差值小于预定频率;再如,设备在制冷模式或者制热模式下运行时长大于预定时长;等等。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设备可通过设备或者环境处于稳定模式时,获取至少由预定时长内频率均值确定的等效频率,并基于该等效频率确定对应的负荷等级;如此考虑了设备的运行频率的影响,识别出环境(例如房间)的合适负荷等级,即识别出环境合适的负荷。且,由于无需依赖外部数据或者设备之外定位类传感器数据等,就能识别出环境的负荷等级;从而也可以提高了设备的智能化。
并且,由于可以识别出环境(例如房间)的负荷等级,即可以识别出环境负荷大小,从而可以利于调节设备(例如空调等)对房间温度的精准控制。
例如,有利于在环境的负荷相对较大时,可以快速升温或者降温,以使得设备有效运行;或者,有利于在环境的负荷相对较小时,无需快速升温或者降温,以提高设备的运行性能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上述步骤S11之前,确定设备或者房间进入稳定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在预定模式的所述预定时长内满足以下至少之一条件,确定进入所述稳态模式:
室内环境温度最大值与室内环境温度最小值小于或等于第一温度,且当前室内环境温度与室内环境温度均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二温度;其中,所述第一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温度;
第一频率与第二频率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三频率,或者第二频率小于或等于第四频率;其中,所述第一频率为所述预定时长内最大运行频率;所述第二频率为所述预定时长内最小运行频率;所述第三频率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频率。
这里,预定时长为预定模式后的任意时间段的预定时长。例如,空调开启运行时为第0小时,在运行后的第1小时进入预定模式,且预定时长为30分钟;则该预定时长可以为第1小时至第1.5小时的时间,或者可以是第1.5小时至第2小时的时间,或者可以是第2小时至2.5小时的时间等。
这里,预定时长也可以为在进入稳定模式前的预定时长。例如,空调开启运行时为第0小时,在第0至1.5小时为预定模式,在1.5小时后进入稳定模式;则该预定时长可以为第1至第1.5小时的时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预定模式是进入稳定模式之前的模式。该预定模式可认为是进入稳定模式的前提条件,只有在设备或者房间进入预定模式时,才有资格确定设备或者房间是否进入稳定模式。
当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也可以无需设备或者房间进入预定模式后,在判断设备或者房间进入稳定模式。这里,设备可以直接判断设备或者房间是否进入稳定模式;例如,设备在确定满足以下至少之一条件时,确定进入稳定模式:
室内环境温度最大值与室内环境温度最小值小于或等于第一温度,且当前室内环境温度与室内环境温度均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二温度;其中,所述第一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温度;
第一频率与第二频率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三频率,或者第二频率小于或等于第四频率;其中,所述第一频率为所述预定时长内最大运行频率;所述第二频率为所述预定时长内最小运行频率;所述第三频率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频率。
这里,室内环境温度均值为预定时长内室内环境温度的均值。示例性的,预定时长为30分钟;在该30分钟采集10次室内环境温度,则室内环境温度均值为该10次室内环境温度的均值。
这里,室内环境温度最大值为预定时长内室内环境温度的最大值;室内环境温度最小值为预定时长内室内环境温度的最小值。示例性的,预定时长为30分钟;在该30分钟内室内环境温度变化有6次,该6次室内环境温度分别为16℃、18℃、20℃、22℃、24℃、26℃;则室内环境温度最大值为26℃,以及室内环境温度最小值为16℃。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温度可以小于或等于5℃。示例性的,第一温度可以为3℃、2.5℃、1.5℃、或者1.5℃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温度可以小于或等于3℃。示例性的,第二温度可以为1.5℃、1℃、或者0.8℃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频率可以小于或等于10HZ。示例性的,第一频率可以为8HZ、6HZ、5HZ、或者4HZ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四频率可以为小于或等于5HZ。示例性的,第二频率可以为0HZ或者1HZ等。
示例性的,设备或者房间进入预定模式时,在预定时长30分钟内,若满足T_indoor_max—T_indoor_min≤2.5℃以及|T_indoor—T|≤1℃条件,和/或满足F_max—F_min≤6Hz或F_min=0的条件;则确定设备或者房间进入稳定模式。其中,T_indoor_max为30分钟内室内环境温度最大值,T_indoor_min为30分钟内室内环境温度最小值;T_indoor为当前室内环境温度;T为30分钟内室内环境温度均值;2.5℃为第一温度,1℃为第二温度。F_max为第一频率,即为30分钟内设备的最大运行频率;F_min为第二频率,即为30分钟内设备的最小运行频率;6HZ为第三频率,0为第四频率。
如此,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当设备满足预定时长内室内环境温度最大值与室内环境温度最小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温度、且当前室内环境温度与室内环境温度均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二温度,和/或时长内设备最大运行频率与最小运行频率或等于第三频率,或者最小运行频率小于第四频率等条件时,准确确定出设备或者房间进入稳定模式。且当设备或者房间进入稳定模式时,进行负荷等级的识别时,可以识别出更精准的负荷等级。
当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若设备或者房间处于非稳定模式,则也可以基于本公开提供的方式识别负荷等级;此时也能相对精准的确定出负荷等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在确定设备或者房间进入稳定模式前,确定设备或者房间进入预定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若设备满足以下至少之一条件,确定进行入所述预定模式:
所述设备处于制冷模式的运行时间或者制热模式的运行时间大于第一时长;
所述设备处于制冷模式或者制冷模式,且所述设备未发生制冷模式与制热模式之间的模式转换;
所述设备若处于制热模式,所述设备的外管温度在达到所述第一时长前的所述预定时长内的最大变化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三温度。
这里,第一时长大于或等于预定时长。示例性的,第一时长可以为1小时、1.2小时、1.5小时或者1.8小时等。
这里,若第一时长为1.5小时,预定时长为30分钟;则在达到所述第一时长前的所述预定时长可以为:第1小时至第1.5小时,或者第0.8小时至第1.3小时,或者第0.9小时至1.4小时,或者第0.5小时或者第1小时等。
这里,预定时长内的最大变化温度是指:预定时长内外管温度的最大值与外管温度的最小值的差值。
这里,第三温度可以是:空调在制热状态下,空调室外机不能出现结霜的温度。或者,第三温度也可以是小于获得等于第二温度。示例性的,第三温度为1℃。
如此,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当设备满足设备运行时间超过第一时长、设备处于制冷或制冷模式且未有发生模式转换、以及设备处于制冷模式时空调室外机不能出现结霜等至少之一的条件时,则可以准确确定出设备或者房间进入预定模式。如此,在预定模式时,可以准确确定设备进入稳定模式而准确确定出稳定模式下房间的负荷等级。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1中获取预定时长内的等效频率,包括以下之一:
步骤S111:基于所述预定时长内的所述频率均值及第一修正参数,确定所述等效频率;其中,所述第一修正参数基于室内环境温度与室外环境温度的差值确定;
步骤S112:基于所述预定时长内的所述频率均值及第二修正参数,确定所述等效频率;其中,所述第二修正参数基于所述预定时长内停机次数与预设常数确定;
步骤S113:基于所述预定时长内的所述频率均值、所述第一修正参数及所述第二修正参数,确定所述等效频率。
这里,第一修正参数中室内环境温度与室外环境温度分别可以是:预定时长内室内环境温度均值与室外环境温度;或者预定时长内室内环境温度最大值与室外环境温度最大值;或者预定时长内室内环境温度最小值与室外环境温度最小值;或者预定时长内当前室内环境温度与当前室外环境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获取预定时长内室内环境温度与室外环境温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确定第一修正参数的方式为:
对于制冷模式,第一修正参数
Figure BDA0003724758830000101
或者
Figure BDA0003724758830000102
对于制热模式,第一修正参数
Figure BDA0003724758830000103
或者
Figure BDA0003724758830000104
其中,A为预定最小温度;C为预定最大温度;T_outdoor为室外环境温度,如为当前室外环境温度;T_indoor为室内环境温度,如为当前室内环境温度;B及D为常数,B可以取0.8,D可以取1.1。示例性的,A为16℃,C为30℃。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确定第一修正参数的方式为:
对于制冷模式,第一修正参数为:β=A+E×(T_outdoor-T_indoor),或者β=A+E×(T_outdoor-T_indoor)+F×T_outdoor2-G×T_indoor2+K×T_outdoor×T_indoor;对于制热模式,第一修正参数为:β=A+E×(T_indoor-T_outdoor),或者,β=A+E'×(T_outdoor-T_indoor)+F'×T_indoor2-G'×T_outdoor2+K'×T_outdoor×T_indoor;其中,A可以为预定最小温度,B为预定最大温度;E、F、G和K为制冷模式常数,E'、F'、G'和K'为制热模式常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11包括:基于预定时长内第一修正参数及频率均值的乘积,确定等效频率。
示例性的,若预定时长内频率均值为
Figure BDA0003724758830000105
预定时长内第一修正参数为β;则预定时长内等效频率
Figure BDA0003724758830000106
如此,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考虑到室内外环境温度的差值可以对房间的散热程度造成一定影响;例如对于室内外温度的差值越大,可以导致散热或者吸热更严重,以及也会导致压缩机的运行效率更低;因为考虑室内外温差对房间散热或者吸热的影响,可以提高负荷等级确定的精准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停机次数也可以是达温停机次数。示例性的,预定温度为26℃,对于制冷模式,若在24℃停机,则可以为达温停机。
在一个实施例中,预设常数可以是最小运行周期。示例性的,在预定时长内,可能会出现频率达温停机或者停机,开机时需要给设备的压缩机保护,需要平稳一段时间;则该平稳的一段时间为最小运行周期。示例性的,可设置最小运行周期为3分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预定时长内停机次数与预设常数;其中预设常数为预定时长内最小运行周期。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确定第二修正参数的方式为:第二修正参数
Figure BDA0003724758830000111
其中,λ为预定时长内停机次数或者达温停机次数;θ为预设常数,即最小运行周期;其中,制冷模式与制热模式的最小运行周期可相同;如θ为3;H为常数,如H为12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12包括:基于预时长内第二修正参数及频率均值的乘积,确定所述等效频率。
示例性的,若预定时长内频率均值为
Figure BDA0003724758830000112
预定时长内第二修正参数为α;则预定时长内等效频率
Figure BDA0003724758830000113
如此,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考虑到停机和开机过程中设备(空调)会损失一部分能力;例如若出现停机次数较多时,空调的制热或者制冷效果的实际能力会相对偏低,此时负荷等级相对来说更低。比如空调的运行频率为20HZ,若停机次数较多,则实际比20HZ低(如16HZ);若实际空调为16HZ时同样可需维持20H稳定,则此时相对于实际为20HZ需维持20HZ的稳定来说,房间负荷是更小的。如此,考虑到了设备停机次数(即引入设备停机次数对等效频率进行修正),可以进一步地精准确定出房间的负荷等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13包括:基于预定时长内频率均值、第一修正参数、以及第二修正参数的乘积,确定等效频率。
示例性的,若预定时长内频率均值为
Figure BDA0003724758830000114
预定时长内第一修正参数为β,预定时长内第二修正参数为α;则预定时长内等效频率
Figure BDA0003724758830000115
如此,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确定房间的负荷等级时,不仅考虑了设备的运行频率对房间负荷的影响,还考虑了室内外环境温度的差值及设备的停机次数等对房间负荷的影响;如此能够更加精准的确定出负荷等级。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2,包括:
步骤S121:基于所述等效频率所属的等效频率区间与对应信息,确定与所述等效频率区间对应的所述负荷等级;其中,所述对应信息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等效频率区间与所述负荷等级的对应关系。
这里,一个等效频率区间对应一个负荷等级;各等效频率区间对应的负荷等级不同。
示例性的,等效频率区间可以包括[0,12]、(12,18]、(18,24]、(24,36]、(36,60]、(60,90]、以及(90,∞)的7个等效频率区间;该7个等效频率区间分别依次对应第1负荷等级、第2负荷等级、第3负荷等级、第4负荷分级、第5负荷等级、第6负荷等级及第7负荷等级;对应信息可以包括上述7个等效频率区间及该7个等效频率等级对应的7个负荷等级。例如,若设备确定出当前的等效频率为10HZ,则可以确定出等效频率所属的等效频率区间为[0,12];设备基于该等效频率区间[0,12]及对应信息,确定出与该等效频率区间[0,12]的负荷等级为第1负荷等级。又如,若设备确定出等效频率为30,则可以确定出等效频率的等效频率区间为(24,36];设备基于该等效频率区间(24,36]及对应关系,确定出该等效频率区间(24,36]的负荷等级为第2负荷等级。
如此,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基于等效频率所属的等效频率区间,准确确定出房间等的负荷等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应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等效频率区间与所述负荷等级的对应关系,和/或,至少一个第二等效频率区间与所述负荷等级的对应关系。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21基于所述等效频率所属的等效频率区间与对应信息,确定与所述等效频率区间对应的所述负荷等级,包括:
步骤S121A:基于设备工作在制冷模式及所述等效频率,确定所述等效频率所属所述第一等效频率区间;
步骤S121B:基于所述第一等效频率区间及所述对应信息,确定与所述第一等效频率区间对应的所述负荷等级;
或者,
步骤S121C:基于设备工作在制热模式及所述等效频率,确定所述等效频率所属所述第二等效频率区间;
步骤S121D:基于所述第二等效频率区间及所述对应信息,确定与所述第二等效频率区间对应的所述负荷等级。
这里,等效频率区间包括:第一等效频率区间和/或第二等效频率区间。这里,第一等效频率区间可以是制冷模式的等效频率所属的等效频率区间;第二等效频率区间可以是制热模式的等效频率所属的等效频率区间。
示例性的,如下表1所示,对于制冷模式,第一等效频率区间可以包括[0,12]、(12,18]、(18,24]、(24,36]、(36,60]、(60,90]、以及(90,∞)的7个等效频率区间;对于制热模式,第二等效频率区间可以包括[0,24]、(24,40]、(40,55]、(55,75]、(75,90]、(90,120]、以及(120,∞)的7个等效频率区间;负荷等级可以包括第1至第7个负荷等级。该对应信息可以包括:第一等效频率区间的[0,12]、(12,18]、(18,24]、(24,36]、(36,60]、(60,90]、以及(90,∞)的7个等效频率区间以及该7个第一等效频率区间分别依次对应第1至第7个负荷等级,和/或第二等效频率区间的[0,24]、(24,40]、(40,55]、(55,75]、(75,90]、(90,120]、以及(120,∞)的7个等效频率区间以及该7个第二等效频率分别依次对应的第1至第7个负荷等级。
Figure BDA0003724758830000131
表1
基于上述实施例,若设备工作在制冷模式,且确定设备的等效频率所属的第一等效频率区间为(12,18];则设备查询上述表1可知房间的负荷等级为第2负荷等级。或者,若设备工作在制热模式,且确定设备的等效频率所属的第二等效频率区间为(40,55],则设备查询上述表1可知房间的负荷等级为第3负荷等级。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表1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独立存在的,这些元素被示例性的列在同一张表格中,但是并不代表表格中所有元素必须根据表格所示的同时存在。其中每一个元素的值,是不依赖表1中任何其它元素值。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该表1的每一个元素的取值都是一个独立的实施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设备存储所述对应信息,或者设备从终端或者服务器获取所述对应信息。示例性的,设备的数据库中存储上述表1。
如此,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对于不同的模式,例如制冷模式或者制热模式下,基于不同的等效频率所属等效频率区间(第一等效频率区间或者第二等效频率区间),均可以确定出准确出环境(例如房间)的负荷等级。如此,可以提高设备的运行性能;例如对于负荷等级相对较高、即负荷相对较大的环境,可以快速升温或者降温,以确保设备的有效运行。又如,对于负荷等级相对较小、即负荷相对较小的环境,无需快速升温或者降温等,可以降低设备损耗及提高设备运行能效等。
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2包括步骤S122;其中,步骤S122,包括:
步骤S122A:若存在多个所述等效频率,确定多个所述等效频率的均值为等效频率均值;
步骤S122B:基于所述等效频率均值,确定与所述等效频率均值对应的所述负荷等级。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多个可以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这里,设备可以基于多个预定时长,获取多个等效频率;其中,一个预定时长对应一个等效频率均值。
示例性的,设备可以获取多个预定时长内的等效频率;例如在设备进入稳定模式(例如为1.5小时)。例如设备可以在第1至1.5小时获取第一等效频率F_dengxiao1、在第1.5至第2小时获取第二等效频率F_dengxiao2、以及在第2至第2.5小时获取第三等效频率F_dengxiao3;则设备确定出等效频率均值为
Figure BDA0003724758830000141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22B,包括:基于所述等效频率均值所属的等效频率区间及对应信息,确定与所述等效频率区间对应的所述负荷等级;其中,对应信息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等效频率区间与所述负荷等级的对应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22B,包括:基于设备工作在制冷模式及所述等效频率均值,确定所述等效频率均值所属第一等效频率区间;基于所述第一等效频率区间及对应信息,确定与所述第一等效频率区间对应的所述负荷等级;其中,对应信息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等效频率区间与所述负荷等级的对应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22B,包括:基于设备工作在制热模式及所述等效频率均值,确定所述等效频率均值所属第二等效频率区间;基于所述第二等效频率区间及对应信息,确定与所述第二等效频率区间对应的所述负荷等级;其中,对应信息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等效频率区间与所述负荷等级的对应关系。
如此,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多次确定等效频率,基于该多次等效频率确定等效频率均值,进而确定出与该等效频率均值的负荷等级。如此可以考虑更多预定时长内的等效频率,得到更为精准的负荷等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基于所述负荷等级,调整所述设备的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负荷等级,调整所述设备的温度,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若负荷等级大于预定负荷等级,确定以第一速率调高设备的温度及运行频率的其中至少之一,或者以第一速率降低设备的温度及运行频率的其中至少之一;
若负荷等级小于或等于所述预定负荷等级,确定以第二速率调高设备的温度及运行速率的其中至少之一,或者以第一速率降低设备的温度及运行频率的其中至少之一;
其中,所述第一速率大于所述第二速率。
这里,预定负荷等级为大于或等于第1负荷等级,且小于或等于第7负荷等级。示例性的,预定负荷等级为第3负荷等级、第4负荷等级或者第5负荷等级。
如此,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对于负荷等级相对较高、即负荷相对较大的环境,可以快速升温或者降温,以确保设备的有效运行。或者,对于负荷等级相对较小、即负荷相对较小的环境,无需快速升温或者降温等,可以降低设备损耗及提高设备运行能效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被单独执行,也可以与本公开实施例中一些方法或相关技术中的一些方法一起被执行。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公开任意实施例,提供一个具体示例。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方法,由设备执行,包括:
步骤S21:设备若确定设备满足以下至少之一条件,确定进入预定模式:
所述设备处于制冷模式的运行时间或者制热模式的运行时间大于1.5小时;
所述设备处于制冷模式或者制冷模式,且所述设备未发生制冷模式与制热模式之间的模式转换;
所述设备若处于制热模式,所述设备的外管温度在第1小时至第1.5小时之间的最大温度小于或等于1℃。
这里,设备开启时刻为第0小时。
步骤S22:设备在进入预定模式后的任意预定时长(例如30分钟)内或者预定模式结束前的预定时长内,若确定满足以下至少之一条件,确定进入稳定模式:
T_indoor_max—T_indoor_min≤2.5℃,且|T_indoor—T|≤1℃条件;
F_max—F_min≤6Hz或F_min=0的条件;
其中,T_indoor_max为30分钟内室内环境温度最大值,T_indoor_min为30分钟内室内环境温度最小值;T_indoor为当前室内环境温度;T为30分钟内室内环境温度均值。
这里,设备进入预定模式后的任意预定时长,可以是在第1.5小时后的任意时长。设备在预定模式结束前的预定时长,可以是第1小时至第1.5小时的时间。
步骤S23:设备确定至少一个预定时长的等效频率
Figure BDA0003724758830000161
其中,F_dengxiao为预定时长的等效频率;
β为第一修正参数;对于制冷模式,第一修正参数
Figure BDA0003724758830000162
或者对于制热模式,第一修正参数
Figure BDA0003724758830000163
其中,A为预定最小温度;C为预定最大温度;T_outdoor为室外环境温度,如为当前室外环境温度;T_indoor为室内环境温度,如为当前室内环境温度;B及D分为常数。示例性的,A为16℃,C为30℃,B为0.8,以及D为1.1。
α为第二修正参数,且第二修正参数
Figure BDA0003724758830000164
其中,λ为预定时长内停机次数或者达温停机次数;θ为预设常数,即最小运行周期,其中制冷/制热的最小运行周期相同。示例性的θ为3;H为常数,如H为120。
步骤S24:设备基于等效频率所属的等效频率区间及对应信息,确定等效频率区间对应的负荷等级;其中,等效频率区间包括第一等效频率区间及第二等效频率区间;对应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等效频率区间与所述负荷等级的对应关系,和/或,至少一个第二等效频率区间与所述负荷等级的对应关系。这里,对应信息可如上表1所示。
这里,若设备确定出多个预定时长内的等效频率,则可以基于多个等效频率均值;并基于等效频率均值所属的等效频率区间及对应信息,确定与等效频率区间对应的负荷等级。这里对应信息也可以如表1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被单独执行,也可以与本公开实施例中一些方法或相关技术中的一些方法一起被执行。
图6提供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41,用于在稳定模式下,获取预定时长内的等效频率,其中,所述等效频率至少基于所述预定时长内频率均值确定;
处理模块42,用于基于所述等效频率,确定与所述等效频率对应的负荷等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模块41用于以下之一:
基于所述预定时长内的所述频率均值及第一修正参数,确定所述等效频率;其中,所述第一修正参数基于室内环境温度与室外环境温度的差值确定;
基于所述预定时长内的所述频率均值及第二修正参数,确定所述等效频率;其中,所述第二修正参数基于所述预定时长内停机次数与预设常数确定;
基于所述预定时长内的所述频率均值、所述第一修正参数及所述第二修正参数,确定所述等效频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42,用于基于所述等效频率所属的等效频率区间与对应信息,确定与所述等效频率区间对应的所述负荷等级;其中,所述对应信息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等效频率区间与所述负荷等级的对应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应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等效频率区间与所述负荷等级的对应关系,和/或,至少一个第二等效频率区间与所述负荷等级的对应关系;
所述处理模块42,用于基于设备工作在制冷模式及所述等效频率,确定所述等效频率所属所述第一等效频率区间;并基于所述第一等效频率区间及所述对应信息,确定与所述第一等效频率区间对应的所述负荷等级;
或者,
所述处理模块42,用于基于设备工作在制热模式及所述等效频率,确定所述等效频率所属所述第二等效频率区间;并基于所述第二等效频率区间及所述对应信息,确定与所述第二等效频率区间对应的所述负荷等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42,用于若存在多个所述等效频率,确定多个所述等效频率的均值为等效频率均值;
所述处理模块42,还用于基于所述等效频率均值,确定与所述等效频率均值对应的所述负荷等级。
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43,用于在预定模式的所述预定时长内满足以下至少之一条件,确定进入所述稳态模式:
室内环境温度最大值与室内环境温度最小值小于或等于第一温度,且当前室内环境温度与室内环境温度均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二温度;其中,所述第一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温度;
第一频率与第二频率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三频率,或者第二频率小于或等于第四频率;其中,所述第一频率为所述预定时长内最大运行频率;所述第二频率为所述预定时长内最小运行频率;所述第三频率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频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43,用于若设备满足以下至少之一条件,确定进行入所述预定模式:
所述设备处于制冷模式的运行时间或者制热模式的运行时间大于第一时长;
所述设备处于制冷模式或者制冷模式,且所述设备未发生制冷模式与制热模式之间的模式转换;
所述设备若处于制热模式,所述设备的外管温度在达到所述第一时长前的所述预定时长内的最大变化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三温度。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运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时,实现本公开任意实施例的所述的控制方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设备可以是但不限于是:空调或者暖风机等。
所述存储器可包括各种类型的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为非临时性计算机存储介质,在通信设备掉电之后能够继续记忆存储其上的信息。
所述处理器可以通过总线等与存储器连接,用于读取存储器上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例如,实现如图1至图5所示的方法的至少其中之一。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可执行程序,其中,所述可执行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公开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控制方法。例如,实现如图1至图5所示的方法的至少其中之一。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终端600的框图。例如,终端60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这里,终端也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设备。
参照图8,终端6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602,存储器604,电源组件606,多媒体组件608,音频组件6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612,传感器组件614,以及通信组件616。
处理组件602通常控制终端6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6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6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6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6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6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608和处理组件6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6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终端6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终端6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6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606为终端6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6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终端6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608包括在所述终端6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6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终端6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6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6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终端6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604或经由通信组件6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6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612为处理组件6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6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终端6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614可以检测到终端6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终端6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614还可以检测终端600或终端6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终端6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终端6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终端6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6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6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6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616被配置为便于终端6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终端6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4G或5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6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组件6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终端6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604,上述指令可由终端600的处理器620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稳定模式下,获取预定时长内的等效频率,其中,所述等效频率至少基于所述预定时长内频率均值确定;
基于所述等效频率,确定与所述等效频率对应的负荷等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预定时长内的等效频率,包括以下之一:
基于所述预定时长内的所述频率均值及第一修正参数,确定所述等效频率;其中,所述第一修正参数基于室内环境温度与室外环境温度的差值确定;
基于所述预定时长内的所述频率均值及第二修正参数,确定所述等效频率;其中,所述第二修正参数基于所述预定时长内停机次数与预设常数确定;
基于所述预定时长内的所述频率均值、所述第一修正参数及所述第二修正参数,确定所述等效频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等效频率,确定与所述等效频率对应的负荷等级,包括:
基于所述等效频率所属的等效频率区间与对应信息,确定与所述等效频率区间对应的所述负荷等级;其中,所述对应信息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等效频率区间与所述负荷等级的对应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应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等效频率区间与所述负荷等级的对应关系,和/或,至少一个第二等效频率区间与所述负荷等级的对应关系;
所述基于所述等效频率所属的等效频率区间与对应信息,确定与所述等效频率区间对应的所述负荷等级,包括:
基于设备工作在制冷模式及所述等效频率,确定所述等效频率所属所述第一等效频率区间;并基于所述第一等效频率区间及所述对应信息,确定与所述第一等效频率区间对应的所述负荷等级;或者,
基于设备工作在制热模式及所述等效频率,确定所述等效频率所属所述第二等效频率区间;并基于所述第二等效频率区间及所述对应信息,确定与所述第二等效频率区间对应的所述负荷等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等效频率,确定与所述等效频率对应的负荷等级,包括:
若存在多个所述等效频率,确定多个所述等效频率的均值为等效频率均值;
基于所述等效频率均值,确定与所述等效频率均值对应的所述负荷等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预定模式的所述预定时长内满足以下至少之一条件,确定进入所述稳态模式:
室内环境温度最大值与室内环境温度最小值小于或等于第一温度,且当前室内环境温度与室内环境温度均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二温度;其中,所述第一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温度;
第一频率与第二频率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三频率,或者第二频率小于或等于第四频率;其中,所述第一频率为所述预定时长内最大运行频率;所述第二频率为所述预定时长内最小运行频率;所述第三频率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频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若设备满足以下至少之一条件,确定进行入所述预定模式:
所述设备处于制冷模式的运行时间或者制热模式的运行时间大于第一时长;
所述设备处于制冷模式或者制冷模式,且所述设备未发生制冷模式与制热模式之间的模式转换;
所述设备若处于制热模式,所述设备的外管温度在达到所述第一时长前的所述预定时长内的最大变化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三温度。
8.一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执行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控制方法,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稳定模式下,获取预定时长内的等效频率,其中,所述等效频率至少基于所述预定时长内频率均值确定;
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等效频率,确定与所述等效频率对应的负荷等级。
9.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运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时,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可执行程序,其中,所述可执行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控制方法。
CN202210772592.3A 2022-06-30 2022-06-30 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2896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72592.3A CN115289642A (zh) 2022-06-30 2022-06-30 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72592.3A CN115289642A (zh) 2022-06-30 2022-06-30 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89642A true CN115289642A (zh) 2022-11-04

Family

ID=83822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72592.3A Pending CN115289642A (zh) 2022-06-30 2022-06-30 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8964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20418B (zh) 调整唤醒灵敏度的方法及装置
CN114508830B (zh) 控制空调运行的方法、空调、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966412A (zh) 唤醒终端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289644A (zh) 空调制热时室内环境温度补偿方法、补偿装置及空调系统
CN105549572A (zh) 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4543263B (zh) 一种盘管温度控制方法、盘管温度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384948B (zh)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96715B (zh)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289642A (zh) 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221944A (zh) 防凝露控制方法、装置、空气调节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111702A (zh) 一种售后控制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与芯片
CN115235066A (zh) 桌面空调智能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15264850B (zh) 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53273B (zh)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289653B (zh) 运行频率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264745B (zh) 一种确定空调出风温度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218341B (zh) 一种检测空调制冷剂状态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543231B (zh)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空调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095966B (zh) 控制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095968B (zh) 转矩补偿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7685688B (zh) 电子膨胀阀、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4484734B (zh) 空调系统的故障检测方法、装置、空调及介质
CN114738929A (zh) 一种空调除霜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7387199A (zh)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8499913A (zh)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