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88845B - 一种偏心轴驱动的转子发动机用单信号相位减速识别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偏心轴驱动的转子发动机用单信号相位减速识别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88845B
CN115288845B CN202210946419.0A CN202210946419A CN115288845B CN 115288845 B CN115288845 B CN 115288845B CN 202210946419 A CN202210946419 A CN 202210946419A CN 115288845 B CN115288845 B CN 1152888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speed reducing
reducing mechanism
oil
r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4641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88845A (zh
Inventor
邓晰文
尚永强
雷基林
谢光义
朱洪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21094641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888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888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888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888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888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53/00Internal-combustion aspects of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eng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M1/00 - F01M9/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77/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B77/08Safety, indicating, or supervising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37/00Non-electrical conjoint control of two or more functions of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D37/02Non-electrical conjoint control of two or more functions of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ne of the functions being igni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30Controlling fuel inj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7/00Casings, e.g. crankcases or frames
    • F02F7/0021Constru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Electrical Control Of Air Or Fuel Supplied To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转子发动机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偏心轴驱动的转子发动机用单信号相位减速识别系统,包括ECU、信号处理模块和保护罩,保护罩转动安装于主轴的端部,保护罩内设有减速机构、相位检测码盘和相位传感器,减速机构的输入端与主轴同轴固定连接,减速机构的输出端与相位检测码盘同轴固定连接,减速机构的减速比为主轴与转子的转速比的整数倍;相位传感器用于检测相位检测码盘上检测位的相位信号并将相位信号经信号处理模块发送至ECU,得到转子相位。本发明中,利用减速机构实现相位检测码盘与转子之间的倍数转动,获得相位检测码盘转速与转子转速的倍数关系,通过相位传感器和相位检测码盘即可精确检测转子的相位,且改造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偏心轴驱动的转子发动机用单信号相位减速识别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转子发动机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偏心轴驱动的转子发动机用单信号相位减速识别系统。
背景技术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德国工程师汪克尔发明了转子发动机,又称米勒循环发动机,作为一种新型的发动机,转子发动机具有体积小、转速高、运行平稳的优点,因此,转子发动机在中小型无人机、便携式发电机动力源、混合动力汽车增程器等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受转子发动机自身特殊结构的影响,转子发动机存在燃油消耗率低、排放性能差等先天缺陷,而随着近些年来发动机电控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技术在转子发动机上取得了诸多应用,包括转子发动机高压共轨系统、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电子点火系统和废气涡轮增压EGR等。其中,电控技术在转子发动机上的应用使得转子发动机的综合性能得到了极大提升,转子发动机电控系统也向着响应速度更快、控制精度更高的方向发展。
由于转子发动机转子与主轴齿轮啮合的关系,主轴转速往往倍数于转子转速,此外,相较于传统活塞式发动机,转子发动机取消了曲轴和凸轮轴结构,发动机内部结构紧凑、空间狭小,无法直接安装用于检测转子相位的传感器。因此,如何准确判断转子的相位成了转子发动机电控技术应用的关键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偏心轴驱动的转子发动机用单信号相位减速识别系统,仅依靠转子发动机主轴旋转运动单一信号精确判断转子相位。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方案为:一种偏心轴驱动的转子发动机用单信号相位减速识别系统,包括ECU和保护罩,保护罩转动安装于主轴的端部,所述保护罩内设有减速机构、相位检测码盘和相位传感器,所述减速机构的输入端与主轴同轴固定连接,减速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相位检测码盘同轴固定连接,减速机构的减速比为主轴与转子的转速比的整数倍;所述相位检测码盘上具有检测位,所述相位传感器用于检测相位检测码盘上检测位的相位信号;所述保护罩外设有信号处理模块,相位传感器将上述相位信号经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发送至所述ECU,得到转子相位。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案中,减速机构的减速比为主轴与转子的转速比的整数倍,因此,转子的转速是相位检测码盘的转速的整数倍,如此,通过相位传感器检测相位检测码盘上检测位的相位信号并将上述相位信号经信号处理模块发送至ECU,即可得到发动机转子的相位,做到只依靠检测转子发动机主轴旋转运动单一信号精确判断发动机转子相位,破除电控技术在转子发动机上应用的关键技术壁垒,简化了ECU控制程序的开发,提高转子发动机的综合性能。
并且,本方案中仅是在转子发动机后端盖位置增设了减速机构和保护罩,安装简单方便,不会对转子发动机的整体结构产生影响,还可以降低电控程序的开发难度。因此,本方案改造成本低,适于推广。
可选地,所述减速机构为直齿轮减速机构、锥齿轮减速机构、行星齿轮减速机构、蜗轮蜗杆减速机构、链轮减速机构和皮带减速机构中的一种。
本方案中,上述减速机构均可以实现减速的功能,从而使得转子的转速是相位检测码盘的转速的整数倍。
可选地,所述保护罩内设有润滑油壶,所述润滑油壶固定安装于主轴的端部,润滑油壶远离主轴圆心的一端连通有出油管,出油管远离润滑油壶的一端设有喷油嘴,喷油嘴朝向所述减速机构。
本方案中,润滑油壶固定在主轴上,因此润滑油壶随主轴高速转动,在离心力作用下,润滑油壶内的润滑油经出油管和喷油嘴喷出,从而对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进行润滑和冷却,延长减速机构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所述润滑油壶远离主轴的一侧壁上开设有若干回油口,回油口连接有回油管,回油管上安装有用于将润滑油导入润滑油壶的单向阀。
本方案中,当单向阀达到开启压力时,左腔室内的润滑油能够经回油管自动流回润滑油壶内,实现润滑油的循环使用。
可选地,所述减速机构为直齿轮减速机构,所述直齿轮减速机构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主动齿轮与所述主轴同轴固定连接,从动齿轮与所述相位检测码盘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喷油嘴朝向主动齿轮或从动齿轮的齿槽。
本方案中,减速机构为直齿轮减速机构,结构简单、占用空间较小,喷油嘴与之配合工作时,两者易做到互不干扰。
可选地,所述减速机构为直齿轮减速机构,所述直齿轮减速机构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主动齿轮与所述主轴同轴固定连接,从动齿轮与所述相位检测码盘同轴固定连接;所述保护罩内设有润滑油壶,所述润滑油壶连通有出油管和回油管,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外设有和润滑油泵壳,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将润滑油泵壳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独立的吸油腔和压油腔,所述出油管与吸油腔连通,所述回油管与压油腔连通。
本方案中,减速机构为直齿轮减速机构,如此,减速机构能够与润滑油泵壳配合形成齿轮泵结构,从而实现润滑油的循环使用,并避免润滑油在保护罩内飞溅,使得保护罩内的洁净程度较高。
可选地,所述保护罩内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将保护罩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左腔室和右腔室,所述减速机构和润滑油壶均位于左腔室内,所述相位检测码盘和相位传感器均位于右腔室内;所述安装板转动连接有支承轴,从动齿轮和相位检测码盘均同轴固定安装在支承轴上。
本方案中,安装板将保护罩的内部空间分为作为左腔室和右腔室,将减速机构和润滑油壶设计在左腔室内,将相位检测码盘和相位传感器设计在右腔室内,避免润滑油对相位检测码盘和/或相位传感器造成污染。
可选地,所述相位检测码盘上设有第一定位标志,所述第一定位标志与转子发动机的上止点位置对应。
本方案中,相位检测码盘上的第一定位标志与转子发动机的上止点位置对应,即第一定位标志处于某种状态下时,意味着转子处于上止点位置,因此,组装时,工作人员通过观察第一定位标志是否到位,即可判断转子是否处于上止点位置,从而便于定位相位传感器的安装位。
可选地,减速机构的减速比为主轴与转子的转速比的一倍。
本方案中,减速机构的减速比为主轴与转子的转速比的一倍,即,减速机构的减速比和主轴与转子的转速比相同,实现转子与相位检测码盘的同速转动,计算逻辑更加简单。
可选地,所述相位传感器为光电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和霍尔传感器中的一种。
本方案中,相位传感器为光电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和霍尔传感器中的一种,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特别是当相位传感器为光电式传感器或磁电式传感器时,检测结果更加精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一种偏心轴驱动的转子发动机用单信号相位减速识别系统的局部轴向剖视图;
图2为图1中润滑油壶、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右视图;
图3为图1中相位检测码盘的右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减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相位检测码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相位检测码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一种偏心轴驱动的转子发动机用单信号相位减速识别系统的局部轴向剖视图;
图8为图7中润滑油泵壳的右视径向局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标记包括:ECU1、信号处理模块2、保护罩3、左腔室310、右腔室320、开口321、主轴4、固定筒5、密封圈510、润滑油壶6、安装板7、减速机构8、主动齿轮801、从动齿轮802、主动轴803、支承轴804、换向齿轮805、从动轴806、相位检测码盘9、长方形孔901、检测缺口902、检测齿903、凸齿904、相位传感器10、透明板11、盖板12、第一定位标志13、第二定位标志14、第三定位标志15、出油管16、节流阀17、喷油嘴18、回油管19、单向阀20、磁铁21、润滑油泵壳22、支撑架23、吸油腔24、压油腔25。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基本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偏心轴驱动的转子发动机用单信号相位减速识别系统,包括ECU(行车电脑)1、信号处理模块2和保护罩3,保护罩3固定安装于转子发动机的机壳上,且保护罩3与主轴4的端部转动连接,具体地,保护罩3的左端焊接有固定筒5,固定筒5的内周壁上开设有若干密封圈槽,密封圈槽内设有密封圈510,固定筒5的内周壁与主轴4的外周壁间隙配合,密封圈510的内圈与主轴4的外周壁相抵,从而实现保护罩3与主轴4之间的密封转动连接。
保护罩3内设有润滑油壶6、安装板7、减速机构8、相位检测码盘9和相位传感器10,减速机构8的输入端与主轴4同轴固定连接,减速机构8的输出端与相位检测码盘9同轴固定连接,减速机构8的减速比为主轴4与转子的转速比的整数倍。其中,减速机构8为直齿轮减速机构、锥齿轮减速机构、行星齿轮减速机构、蜗轮蜗杆减速机构、链轮减速机构和皮带减速机构中的一种,本实施例中,减速机构8为直齿轮减速机构,具体地,减速机构8包括主动齿轮801和从动齿轮802,主动齿轮801与从动齿轮802啮合,主动齿轮801通过主动轴803与主轴4同轴固定连接,安装板7转动连接有支承轴804,本实施例中,支承轴804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安装板7上,从动齿轮802同轴固定安装于支承轴804上。本实施例中,减速机构8的减速比为主轴4与转子的转速比的一倍,即,主动齿轮801与从动齿轮802的转速比和主轴4与转子的转速比相同,即,从动齿轮802与转子同速转动。
安装板7固定安装在保护罩3内,安装板7将保护罩3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左腔室310和右腔室320,安装板7上开设有观察窗口,安装板7上设有用于密封覆盖观察窗口的透明板11。保护罩3的右侧壁上开设有开口321,保护罩3的右侧壁上可拆卸安装有覆盖开口321的盖板12。本实施例中,盖板12通过螺栓安装在保护罩3的右侧壁上,另外,盖板12可以为钢化玻璃板或透明塑料板,以便工作人员观察保护壳内各部件的工作情况。
相位检测码盘9同轴固定安装于支承轴804上,相位检测码盘9和从动齿轮802位于安装板7的两侧,结合图3所示,相位检测码盘9上开设有若干个等分设置的长方形孔901,其中,相邻的两个或三个或四个长方形孔901合并为一个检测缺口902,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三个长方形孔901合并为一个检测缺口902,检测缺口902即为相位检测码盘9的检测位。相位检测码盘9上设有第一定位标志13,第一定位标志13与转子发动机的上止点位置对应,相位传感器10用于检测相位检测码盘9上检测位的相位信号,相位传感器10将上述相位信号经信号处理模块2发送至ECU1,得到转子相位。相位传感器10可以为光电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或霍尔传感器,本实施例中,相位传感器10为光电式传感器,相位传感器10固定安装在保护罩3的内壁上。此外,检测缺口902的中心线可以和第一定位标志13重合,也可以和第一定位标志13存在一定角度差,此处的“角度差”是指第一定位标志13和检测缺口902中心线之间的圆心角。为了方便描述,本实施例中,检测缺口902的中心线和第一定位标志13重合,如图3所示。
另外,如图2所示,主轴4上设有第二定位标志14,第二定位标志14与转子发动机的上止点位置对应(此处的“对应”是指当第二定位标志14处于特定状态下时,意味着转子位于上止点位置,本实施例中,当第二定位标志14呈竖向设置状态时,意味着转子位于上止点位置),主动齿轮801上设有第三定位标志15,第三定位标志15与第二定位标志14在轴向上重合,以便确定相位检测码盘9上第一定位标志13的位置。在其另一实施例中,透明板11的表面上设有角度刻度盘,如此,不论第二定位标志14处于何种角度下意味着转子处于上止点位置,均可以通过角度刻度盘准确判断出第二定位标志14的角度,从而获得第三定位标志15的位置,最终获得第一定位标志13的位置。并且,角度刻度盘的设计,也可以判断第二定位标志14是否处于竖直状态,更有利于工作人员安装时准确判断。
润滑油壶6固定安装于主轴4的右端,润滑油壶6内盛装有润滑油。本实施例中,润滑油壶6呈圆环状,润滑油壶6远离主轴4圆心的一端连通有出油管16,出油管16上安装有节流阀17,出油管16远离润滑油壶6的一端设有喷油嘴18,喷油嘴18朝向主动齿轮801的外圆周壁。润滑油壶6远离主轴4的一侧壁上开设若干回油口,回油口连接有回油管19,回油管19上安装有用于将润滑油导入润滑油壶6的单向阀20。本实施例中,回油口的数量为八个,且八个回油口沿润滑油壶6的圆周方向均布,八个回油口远离润滑油壶6的圆心,以便尽可能地回收润滑油。
安装时,先转动主轴4,当发动机转子旋转到上止点位置时,在主轴4的端部标记出第二定位标志14,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标志14竖向设置,且第二定位标志14沿主轴4端部的径向设置。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定位标志14也可以水平设置,或者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标志14竖向设置时,更便于工作人员确认。
然后,将主动轴803同轴固定安装在主轴4的右端,再将主动齿轮801同轴固定安装在主动轴803上,安装后,转动主动齿轮801,使得主轴4端部上的第二定位标志14呈竖向设置状态,代表此时发动机转子处于上止点位置,再在主动齿轮801上标记第三定位标志15,第三定位标志15与第二定位标志14在轴向上重合。
接着,将保护罩3套接在主轴4的右端,此时主轴4的右端套入固定筒5内并与密封圈510的内圈相抵,实现保护罩3与主轴4之间的密封转动连接,避免润滑油泄漏。此时,主动齿轮801与从动齿轮802啮合,随后,转动支承轴804,通过安装板7上的透明板11观察主动齿轮801上的第三定位标志15,待主动齿轮801上的第三定位标志15处于竖向设置状态时,停止转动支承轴804,并在相位检测码盘9上标记出第一定位标志13,第一定位标志13竖向设置,且第一定位标志13沿相位检测码盘9的径向设置,也就是说,当相位检测码盘9上的第一定位标志13呈竖向设置状态时,发动机转子处于上止点位置。最后,工作人员将盖板12通过螺栓安装在保护罩3的右侧壁上即可。
工作时,发动机转子转动带动主轴4高速转动,由于主动齿轮801与主轴4同轴固定连接,因此,主动齿轮801随主轴4同步转动,而又由于主动齿轮801与从动齿轮802相啮合,且主动齿轮801与从动齿轮802的转速比和主轴4与转子的转速比相同,因此,从动齿轮802与转子同速转动。并且,由于相位检测码盘9与从动齿轮802同轴固定连接,因此,相位检测码盘9与转子同速转动。相位传感器10(光电式传感器)检测相位检测码盘9上检测缺口902的相位信号,且由于检测缺口902的中心线与第一定位标志13重合,因此,实际上相位传感器10也检测了转子的相位信号,即本实施例中相位传感器10通过相位检测码盘9间接检测发动机转子的相位信号,相位传感器10将上述相位信号传输至信号处理模块2,上述相位信号经信号处理模块2调制后发送至ECU(行车电脑)1,经ECU1计算后便可实时获得发动机转子的转速与相位信号,ECU1中储存有控制喷油器和点火器相关参数的MAP或算法,结合测得的转速与相位信号,ECU1向喷油器和点火器发送控制信号实现转子发动机喷油和点火的精确控制。如此,本实施例实现了对转子相位的精确检测,做到只依靠检测转子发动机主轴4旋转运动单一信号精确判断发动机转子相位,破除电控技术在转子发动机上应用的关键技术壁垒,简化了ECU控制程序的开发,提高转子发动机的综合性能,改造成本,适于推广。
上述过程中,润滑油壶6随着主轴4高速转动,因此,润滑油壶6内的润滑油在离心力作用下,经出油管16和喷油嘴18喷洒在主动齿轮801和从动齿轮802的外圆周壁上(喷油嘴18转动过程中不会与从动齿轮802接触),实现对主动齿轮801和从动齿轮802的润滑和冷却,延长减速机构8的使用寿命。另外,从主动齿轮801和从动齿轮802上甩出的润滑油,在重力作用下,最后聚积在左腔室310内。转子发动机停止工作后,离心力消失,左腔室310内的润滑油对单向阀20施加的液压大于单向阀20的开启压力时,单向阀20开启,左腔室310内的润滑油经回油管19和回油口流回润滑油壶6内,实现润滑油的循环使用。另外,本实施例中的安装板7能够避免油污污染右腔室320内的相位检测码盘9和相位传感器10。并且,工作人员能够通过保护罩3右侧壁上的盖板12观察保护罩3内各部件的工作情况,方便发现异常情况。此外,在左腔室310的顶壁上开设加油口,加油口处设有用于封堵加油口的封堵塞,如此,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加油口向左腔室310内添加润滑油,润滑油再经回油管19和回油口进入润滑油壶6内。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减速机构8还包括换向齿轮805,从动齿轮802与换向齿轮805啮合,换向齿轮805与从动齿轮802的转速比相同,且换向齿轮805的圆心与从动齿轮802的圆心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相位检测码盘9与换向齿轮805同轴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安装板7转动连接有从动轴806,换向齿轮805和相位检测码盘9均同轴固定安装在从动轴806上。
发动机转子和主轴4同向转动,而主动齿轮801与从动齿轮802啮合后,从动齿轮802的转向与主动齿轮801的转向相反,因此,本实施例中,换向齿轮805与转子的转向相同,即,换向齿轮805与转子同步转动,如此,与换向齿轮805同轴固定连接的相位检测码盘9也与转子同步转动,即,相位检测码盘9沿一定方向转过多少角度,转子也沿该方向转过多少角度,实现同步检测转子相位。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区别之处在于: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相位传感器10为磁电式传感器,相位检测码盘9的外周壁上设有检测齿903和若干个等分设置的凸齿904。检测齿903的中心线与第一定位标记重合。
本实施例中,相位传感器10选择磁电式传感器,通过磁电式传感器检测检测齿903的相位信号,从而在ECU1得到转子相位,亦能够实现对转子相位的实时检测。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区别之处在于: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相位传感器10为霍尔传感器,相位检测码盘9上设有磁铁21,磁铁21的中心线与第一定位标志13重合。
本实施例中,相位传感器10选择霍尔传感器,通过霍尔传感器检测磁体的相位信号,从而在ECU1得到转子是否位于上止点位置,虽然不能实时地检测转子相位,但依旧能判断出转子是否处于上止点位置,达到电控目的。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润滑油壶6固定安装于保护罩3的内壁上,润滑油壶6的底部连通有出油管16,润滑油壶6的顶部连通有回油管19;主动齿轮801和从动齿轮802外设有润滑油泵壳22,润滑油泵壳22通过支撑架23固定安装在保护罩3的内壁上,主动齿轮801和从动齿轮802将润滑油泵壳22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独立的吸油腔24和压油腔25,出油管16与吸油腔24连通,回油管19与压油腔25连通,吸油腔24、压油腔25和润滑油壶6内均盛有润滑油。
本实施例中,利用润滑油泵壳22、主动齿轮801和从动齿轮802形成齿轮泵结构,当主动齿轮801随主轴4转动时(图8中主动齿轮801顺时针转动),由于主动齿轮801与从动齿轮802啮合,因此,从动齿轮802开始逆时针转动。如此,在润滑油泵壳22内,主动齿轮801和从动齿轮802进入啮合的一侧密闭容积减小,即压油腔25的容积减小,压油腔25内的润滑油经回油管19流回润滑油壶6;而主动齿轮801和从动齿轮802退出啮合的一侧密闭容积增大,即吸油腔24的容积增大,润滑油壶6内的润滑油经出油管16被吸入吸油腔24内,吸油腔24内的润滑油随着主动齿轮801和从动齿轮802的旋转,被齿穴空间转移到压油腔25内,主动齿轮801和从动齿轮802连续旋转,从而不断吸油和压油,实现润滑油的循环,从而对主动齿轮801和从动齿轮802进行润滑和冷却,延长主动齿轮801和从动齿轮802的使用寿命。并且,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比,润滑油不会在保护罩3内飞溅,从而避免了润滑油泄漏的问题,也避免了润滑油污染保护罩3内壁的问题。
以上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该发明不限于此实施案例涉及的领域,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本发明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偏心轴驱动的转子发动机用单信号相位减速识别系统,包括ECU,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罩,保护罩转动安装于主轴的端部,所述保护罩内设有减速机构、相位检测码盘和相位传感器,所述减速机构的输入端与主轴同轴固定连接,减速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相位检测码盘同轴固定连接,减速机构的减速比为主轴与转子的转速比的整数倍;所述相位检测码盘上具有检测位,所述相位传感器用于检测相位检测码盘上检测位的相位信号;所述保护罩外设有信号处理模块,相位传感器将上述相位信号经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发送至所述ECU,得到转子相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心轴驱动的转子发动机用单信号相位减速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构为直齿轮减速机构、锥齿轮减速机构、行星齿轮减速机构、蜗轮蜗杆减速机构、链轮减速机构和皮带减速机构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心轴驱动的转子发动机用单信号相位减速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内设有润滑油壶,所述润滑油壶固定安装于主轴的端部,润滑油壶远离主轴圆心的一端连通有出油管,出油管远离润滑油壶的一端设有喷油嘴,喷油嘴朝向所述减速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偏心轴驱动的转子发动机用单信号相位减速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壶远离主轴的一侧壁上开设有若干回油口,回油口连接有回油管,回油管上安装有用于将润滑油导入润滑油壶的单向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偏心轴驱动的转子发动机用单信号相位减速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构为直齿轮减速机构,所述直齿轮减速机构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主动齿轮与所述主轴同轴固定连接,从动齿轮与所述相位检测码盘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喷油嘴朝向主动齿轮或从动齿轮的齿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心轴驱动的转子发动机用单信号相位减速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构为直齿轮减速机构,所述直齿轮减速机构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主动齿轮与所述主轴同轴固定连接,从动齿轮与所述相位检测码盘同轴固定连接;所述保护罩内设有润滑油壶,所述润滑油壶连通有出油管和回油管,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外设有和润滑油泵壳,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将润滑油泵壳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独立的吸油腔和压油腔,所述出油管与吸油腔连通,所述回油管与压油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偏心轴驱动的转子发动机用单信号相位减速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内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将保护罩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左腔室和右腔室,所述减速机构和润滑油壶均位于左腔室内,所述相位检测码盘和相位传感器均位于右腔室内;所述安装板转动连接有支承轴,从动齿轮和相位检测码盘均同轴固定安装在支承轴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心轴驱动的转子发动机用单信号相位减速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检测码盘上设有第一定位标志,所述第一定位标志与转子发动机的上止点位置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心轴驱动的转子发动机用单信号相位减速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构的减速比为主轴与转子的转速比的一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心轴驱动的转子发动机用单信号相位减速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传感器为光电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和霍尔传感器中的一种。
CN202210946419.0A 2022-08-08 2022-08-08 一种偏心轴驱动的转子发动机用单信号相位减速识别系统 Active CN1152888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46419.0A CN115288845B (zh) 2022-08-08 2022-08-08 一种偏心轴驱动的转子发动机用单信号相位减速识别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46419.0A CN115288845B (zh) 2022-08-08 2022-08-08 一种偏心轴驱动的转子发动机用单信号相位减速识别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88845A CN115288845A (zh) 2022-11-04
CN115288845B true CN115288845B (zh) 2023-05-30

Family

ID=83827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46419.0A Active CN115288845B (zh) 2022-08-08 2022-08-08 一种偏心轴驱动的转子发动机用单信号相位减速识别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8884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4329A (zh) * 2004-09-02 2005-09-07 冯卫东 行星齿轮变角转子发动机
JP2010093895A (ja) * 2008-10-06 2010-04-22 Ricoh Co Ltd 回転体駆動制御装置
CN105473820A (zh) * 2013-08-15 2016-04-06 荣·塞·素信恭猜 彗星减速齿轮轴旋转活塞发动机
CN108106853A (zh) * 2017-12-19 2018-06-01 杰锋汽车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式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功能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CN112172549A (zh) * 2020-10-12 2021-01-05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增程式电机驱动系统及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L170165A (en) * 2005-08-08 2010-12-30 Haim Rom Wankel and similar rotary engines
WO2014083616A1 (ja) * 2012-11-27 2014-06-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制御装置
CN110439677A (zh) * 2019-07-29 2019-11-12 江苏大学 一种旋转活塞式发动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4329A (zh) * 2004-09-02 2005-09-07 冯卫东 行星齿轮变角转子发动机
JP2010093895A (ja) * 2008-10-06 2010-04-22 Ricoh Co Ltd 回転体駆動制御装置
CN105473820A (zh) * 2013-08-15 2016-04-06 荣·塞·素信恭猜 彗星减速齿轮轴旋转活塞发动机
CN108106853A (zh) * 2017-12-19 2018-06-01 杰锋汽车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式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功能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CN112172549A (zh) * 2020-10-12 2021-01-05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增程式电机驱动系统及车辆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一种新型的转子旋转速度大小及方向的测量装置;钱建强;;测控技术(第07期);全文 *
伺服电机用超高分辨率码盘分频接口设计;李丹;周波;方斯琛;黄佳佳;;电机与控制学报(第05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88845A (zh) 2022-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38097B2 (en) Low speed valveless horizontally opposed piston rotary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207283334U (zh) 舵机
CN103148927A (zh) 一种在半消声室内进行发动机附件系统噪声测试系统
CN115288845B (zh) 一种偏心轴驱动的转子发动机用单信号相位减速识别系统
US4334836A (en) Oil pump arrangement
CN102678541B (zh) 悬浮式摆线转子输油泵
CN206409617U (zh) 电子泵双离合变速器
CN104314688A (zh) 一种判定发动机曲轴转动相位和实时位置的装置及方法
CN110671195B (zh) 一种缸套活塞转子复合式发动机
CN105927302B (zh) 一种磁力驱动式天然气管道发电机
CN109854726B (zh) 一种铣槽机驱动装置
CN102900519B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机油泵与真空泵集成结构
CN202767131U (zh) 一种推土机及其电控发动机组件
CN209025763U (zh) 发动机前盖
CN2835600Y (zh) 齿条齿轮棘轮传动电控气门发动机
KR20120095547A (ko) 로타리엔진의 회전자의 회전동력을 출력축에 전달하는 기어식 연결장치
CN2707972Y (zh) 摩托车水冷式发动机
CN2791259Y (zh) 一种三角活塞转子机
CN204851433U (zh) 一种汽车用齿轮真空泵
JPS606572Y2 (ja) 内燃機関の潤滑油ポンプ駆動装置
CN106089434A (zh) 共轨发动机凸轮轴信号传输机构
CN215720680U (zh) 一种后取力装置、发动机及工程机械
CN110594012A (zh) 齿轮旋转内燃机
CN220380685U (zh) 一种油封性能试验装置
CN216342826U (zh) 一种长寿命节能离心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