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80407B - 图像显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图像显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80407B
CN115280407B CN202080003619.1A CN202080003619A CN115280407B CN 115280407 B CN115280407 B CN 115280407B CN 202080003619 A CN202080003619 A CN 202080003619A CN 115280407 B CN115280407 B CN 1152804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pixel
display
display panel
back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0361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80407A (zh
Inventor
张硕
史天阔
张小牤
习艳会
姬治华
孙炎
赵晨曦
彭项君
侯一凡
楚明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2804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804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804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804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40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 G09G3/342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using several illumination sources separately controlled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display panel areas, e.g. along one dimension such as lines
    • G09G3/342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using several illumination sources separately controlled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display panel areas, e.g. along one dimension such as lines the different display panel areas being distributed in two dimensions, e.g. matrix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7Arrangement of liquid crystal layers or cells in which the final condition of one light beam is achieved by the addition of the effects of two or more layers or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6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 G02F1/166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 G02F1/167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by electrophoresi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40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40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 G09G3/342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using several illumination sources separately controlled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display panel areas, e.g. along one dimension such as lin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07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for displaying colours or for displaying grey scales with a specific pixel layout, e.g. using sub-pixe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lay of a graphic pattern, e.g. using an all-points-addressable [APA] memory
    • G09G5/39Control of the bit-mapped memory
    • G09G5/391Resolution modifying circuits, e.g. variable screen forma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2Composi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23Display panel composed of stacked pane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 G09G2320/062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for control of overall brightnes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 G09G2320/062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for control of overall brightness
    • G09G2320/0646Modulation of illumination source brightness and image signal correlated to each other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 G09G2320/06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for control of contrast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 G09G2320/068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with two or more screen areas displaying information with different brightness or colou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40/00Aspects of display data processing
    • G09G2340/04Changes in size, position or resolution of an image
    • G09G2340/0407Resolution change, inclusive of the use of different resolutions for different screen area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40/00Aspects of display data processing
    • G09G2340/04Changes in size, position or resolution of an image
    • G09G2340/0407Resolution change, inclusive of the use of different resolutions for different screen areas
    • G09G2340/0428Gradation resolution chang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图像显示装置(101)及存储介质。图像显示方法根据获取到的第一目标图像的多个第一图像区域的明暗调节多个背光源(1021)发出的光线的亮度,由此可以使得显示设备(10)显示的图像的亮部更亮,暗部更暗,图像的对比度较高,显示设备(10)的显示效果较好。图像显示方法可以灵活调节背光源(1021)发出的光线的亮度,有效降低显示设备(10)的功耗。图像显示方法还可以在实现背光源(1021)的亮度调节的前提下,分别控制第一显示面板(103)显示的图像和第二显示面板(104)显示的图像,进一步确保显示设备(10)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图像显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图像显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用户对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
相关技术中,传统的液晶显示设备包括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面板。该背光模组位于液晶显示面板的非出光面,为液晶显示面板提供背光。为了保证液晶显示面板能够正常显示,该背光模组可以保持常亮状态。
但是,该背光模组常亮会导致液晶显示设备的能量消耗大。并且,液晶显示设备中液晶的漏光性质会导致该液晶显示设备显示的图像的对比度低,显示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图像显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较差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应用于显示设备的图像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设备还包括:依次层叠的背光模组,第一显示面板以及第二显示面板,其中,所述背光模组具有阵列排布的多个背光分区,且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多个背光源,每个所述背光分区具有至少一个所述背光源,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为第一分辨率的黑白显示面板,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为第二分辨率的彩色显示面板,所述第一分辨率小于所述第二分辨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三分辨率的第一目标图像和第四分辨率的第二目标图像,所述第三分辨率和所述第四分辨率均小于所述第二分辨率,所述第一目标图像包括与所述多个背光分区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图像区域;
对于每个所述背光分区,基于与所述背光分区对应的第一图像区域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所述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
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第一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所述第一显示图像的分辨率为所述第一分辨率;
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所述第二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所述多个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以及所述第一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第二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
对于每个所述背光源,基于所述背光源所处的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驱动所述背光源发光;
基于所述第一显示图像驱动所述第一显示面板进行显示;
基于所述第二显示图像驱动所述第二显示面板进行显示。
可选的,所述对于每个所述背光分区,基于与所述背光分区对应的第一图像区域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所述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包括:
对于每个背光分区,基于与所述背光分区对应的第一图像区域中各个像素的最大灰度值,确定所述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所述参考灰度值与所述最大灰度值正相关。
可选的,所述基于与所述背光分区对应的第一图像区域中各个像素的最大灰度值,确定所述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包括:
基于与所述背光分区对应的第一图像区域中各个像素中各个像素的最大灰度值和平均灰度值,确定所述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所述参考灰度值还与所述平均灰度值正相关。
可选的,所述对于每个所述背光分区,基于与所述背光分区对应的第一图像区域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所述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包括:
对于每个所述背光分区,基于与所述背光分区对应的第一图像区域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所述背光分区的初始参考灰度值,得到多个所述初始参考灰度值;
基于所述多个背光分区的目标背光分区的目标初始参考灰度值,确定每个所述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其中,所述目标背光分区位于所述多个背光分区的中心。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所述第二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所述多个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以及所述第一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第二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包括:
基于所述多个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更新所述第一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
基于所述多个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更新所述第二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
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更新前的灰度值和更新后的灰度值,所述第二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更新前的灰度值和更新后的灰度值,以及所述第一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第二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多个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更新所述第一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包括:
对于每个所述第一图像区域中的每个第一像素,确定所述第一像素与至少一个第一目标背光分区中每个所述第一目标背光分区之间的距离,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目标背光分区包括:所述第一像素所在的第一图像区域对应的背光分区,以及与所述第一像素所在的第一图像区域对应的背光分区的距离小于距离阈值的背光分区;
基于所述第一像素与每个所述第一目标背光分区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目标背光分区发出的光线对所述第一像素的分光权重;
基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目标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以及每个所述第一目标背光分区发出的光线对所述第一像素的分光权重,更新所述第一像素的灰度值。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像素与每个所述第一目标背光分区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目标背光分区发出的光线对所述第一像素的分光权重,包括:
对于每个所述第一像素,采用第一点扩散曲线算法对所述第一像素与每个所述第一目标背光分区之间的距离进行计算,得到每个所述第一目标背光分区对所述第一像素的分光权重;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目标背光分区包括:所述第一像素所在的第一图像区域对应的背光分区,以及与所述第一像素所在的第一图像区域对应的背光分区的F1*F2邻域内的背光分区,所述F1和所述F2为大于1的整数。
可选的,所述第二目标图像包括与所述多个背光分区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图像区域;所述基于所述多个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更新所述第二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包括:
对于每个所述第二图像区域中的每个第二像素,确定所述第二像素与至少一个第二目标背光分区中每个所述第二目标背光分区之间的距离,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目标背光分区包括:所述第二像素所在的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背光分区,以及与所述第二像素所在的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背光分区的距离小于距离阈值的背光分区;
基于所述第二像素与每个所述第二目标背光分区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目标背光分区发出的光线对所述第二像素的分光权重;
基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目标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以及每个所述第二目标背光分区发出的光线对所述第二像素的分光权重,更新所述第二像素的灰度值。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第二像素与每个所述第二目标背光分区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目标背光分区发出的光线对所述第二像素的分光权重,包括:
对于每个所述第二像素,采用第二点扩散曲线算法对所述第二像素与每个所述第二目标背光分区之间的距离进行计算,得到每个所述第二目标背光分区对所述第二像素的分光权重;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目标背光分区包括:所述第二像素所在的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背光分区,以及与所述第二像素所在的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背光源的F1*F2邻域内的背光分区,所述F1和所述F2为大于1的整数。
可选的,所述第二显示图像包括:中心区域子图像以及围绕所述中心区域子图像的周边区域子图像;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所述第二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所述多个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以及所述第一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第二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图像的第一理论透过率以及所述第二目标图像的第二理论透过率;
基于所述第一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第一伽马参数,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最小出光亮度,以及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最大出光亮度确定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第一透过率;
基于所述第一理论透过率,所述第一透过率,以及更新后的所述第一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一面板区域的第二透过率;
基于所述第二理论透过率,所述第一透过率,以及更新后的所述第二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二面板区域的第三透过率,其中,所述第二面板区域位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中心,所述第一面板区域围绕所述第二面板区域,所述第一面板区域用于显示所述周边区域子图像,所述第二面板区域用于显示所述中心区域子图像;
基于所述第二透过率,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二伽马参数,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最小出光亮度,以及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最大出光亮度确定所述周边区域子图像的各个像素的灰度值;
基于所述第三透过率,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二伽马参数,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最小出光亮度,以及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最大出光亮度确定所述中心区域子图像的各个像素的灰度值。
可选的,所述第一伽马参数等于1,所述第二伽马参数等于2.2。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所述第一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包括:
采用双线性插值算法对所述第一目标图像进行处理,得到第五分辨率的初始图像,所述第五分辨率小于所述第一分辨率;
对所述初始图像进行第一边缘像素补充处理,得到所述第一显示图像,其中,所述第一边缘像素补充处理为对所述初始图像中边缘远离中心的区域进行像素填充的处理。
可选的,所述对所述初始图像进行第一边缘像素补充处理,包括:
在所述初始图像中第一边缘远离中心的一侧添加多个第一补充像素,每个所述第一补充像素的灰度值等于所述第一边缘中与所述第一补充像素位于同一列的第三像素的灰度值;
在所述初始图像中第二边缘远离中心的一侧添加多个第二补充像素,每个所述第二补充像素的灰度值等于所述第二边缘中与所述第二补充像素位于同一列的第四像素的灰度值;
在所述初始图像中第三边缘远离中心的一侧添加多个第三补充像素,每个所述第三补充像素的灰度值等于所述第三边缘中与所述第三补充像素位于同一行的第五像素的灰度值;
在所述初始图像中第四边缘远离中心的一侧添加多个第四补充像素,每个所述第四补充像素的灰度值等于所述第四边缘中与所述第四补充像素位于同一行的第六像素的灰度值;
其中,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均平行于像素行方向,所述第三边缘和所述第四边缘均平行于像素列方向。
可选的,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尺寸,且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中像素的数量为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中像素的数量的整数倍;在所述基于所述第二显示图像驱动所述第二显示面板进行显示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有效像素的位置,所述有效像素在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上;
基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中像素的第一尺寸和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中像素的第二尺寸的尺寸关系,以及所述第二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第三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
基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有效像素的位置对所述第三显示图像进行第二边缘补充处理,得到第四显示图像,其中,所述第二边缘补充处理为对所述第三显示图像中边缘远离中心的区域进行像素填充处理;
在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中显示所述第四显示图像。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有效像素的位置对所述第三显示图像进行第二边缘补充处理,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有效像素的位置,在所述第三显示图像的至少一个行边缘远离中心的一侧添加多个第五补充像素,每个所述第五补充像素的灰度值等于所述第三显示图像中最靠近所述第五补充像素且与所述第五补充像素位于同一列的第七像素的灰度值;
基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有效像素的位置,在所述第三显示图像的至少一个列边缘远离中心的一侧添加多个第六补充像素,每个所述第六补充像素的灰度值等于所述第三显示图像中最靠近所述第六补充像素且与所述第六补充像素位于同一行的第八像素的灰度值。
可选的,所述第三显示图像中第i+m行像素的灰度值满足:
所述第三显示图像中第j+m列像素的灰度值满足:
其中,所述尺寸关系满足: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中n1个像素的总尺寸n1×d1,等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中n2个像素的总尺寸n2×d2,所述d1为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中每个像素的第一尺寸,所述d2为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中每个像素的第二尺寸,i的取值范围为x1至x2,且i-x1与n1的比值为整数,j的取值范围为y1至y2,且j-y1与n1的比值为整数,所述x1为所述有效像素中第一行像素在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行数,所述x2为所述有效像素中最后一行像素在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行数,所述y1为所述有效像素中第一列像素在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列数,所述y2为所述有效像素中最后一列像素在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列数,所述a1为平均灰度值的权重系数,所述b1为最大灰度值的权重系数,mean()用于表示平均灰度值,max()用于表示最大灰度值,所述c用于指示所述第三显示图像中一个像素的灰度值由所述第二显示图像中c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
可选的,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包括与所述多个背光分区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三面板区域,所述第二显示面板包括与所述多个背光分区一一对应的多个第四面板区域;所述确定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有效像素的位置,包括:
获取测试图像;
基于所述显示设备中显示的所述测试图像中各个像素的亮度,确定所述多个第三面板区域中的目标第三面板区域,以及所述多个第四面板区域中的目标第四面板区域,其中,所述目标第三面板区域与所述目标第四面板区域的对位精度,大于其他第三面板区域与对应的第四面板区域的对位精度;
基于所述目标第三面板区域在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位置,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尺寸,以及第二显示面板的尺寸确定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有效像素的位置。
可选的,所述测试图像包括:多个测试图案;
所述目标第三面板区域以及所述目标第四面板区域显示的测试图案的亮度大于其他面板区域显示的测试图案的亮度。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的图像显示装置,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第三分辨率的第一目标图像和第四分辨率的第二目标图像,所述第三分辨率和所述第四分辨率均小于所述显示设备的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二分辨率,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为彩色显示面板,所述第一目标图像包括与所述多个背光分区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图像区域;
第一确定模块,被配置对于每个所述背光分区,基于与所述背光分区对应的第一图像区域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所述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
第二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第一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所述第一显示图像的分辨率等于所述显示设备的第一显示面板的第一分辨率,所述第一分辨率小于所述第二分辨率;
第三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所述第二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所述多个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以及所述第一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第二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
控制模块,被配置为对于每个所述背光源,基于所述背光源所处的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驱动所述背光源发光;
第一显示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显示图像驱动所述第一显示面板进行显示;
第二显示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二显示图像驱动所述第二显示面板进行显示。
可选的,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被配置为:
对于每个背光分区,基于与所述背光分区对应的第一图像区域中各个像素的最大灰度值,确定所述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所述参考灰度值与所述最大灰度值正相关。
可选的,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被配置为:
基于与所述背光分区对应的第一图像区域中各个像素的最大灰度值和平均灰度值,确定所述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所述参考灰度值还与所述平均灰度值正相关。
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包括:如上述方面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以及依次层叠的背光模组,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
所述背光模组具有阵列排布的多个背光分区,且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多个背光源,每个所述背光分区具有至少一个所述背光源;
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为第一分辨率的黑白显示面板,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为第二分辨率的彩色显示面板,所述第一分辨率小于所述第二分辨率。
可选的,所述显示设备为可穿戴显示设备。
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方面所述的图像显示方法。
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述方面所述的图像显示方法。
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屏幕驱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驱动板包括:
时序控制器,被配置为基于第一目标图像和第二目标图像,按照上述方面所述的方法确定第一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和第二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并产生第一显示面板的时序控制信号和第二显示面板的时序控制信号;
电压转换电路,被配置为基于电源产生基准电压信号和行驱动信号;
电压产生电路,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连接,被配置为基于所述基准电压信号,产生所述第一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所需的驱动电压,以及产生所述第二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所需的驱动电压;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时序控制信号和所述行驱动信号被提供给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行驱动电路,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时序控制信号和所述行驱动信号被提供给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行驱动电路,所述第一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时序控制信号,以及所述第一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所需的驱动电压,被提供给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列驱动电路,所述第二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时序控制信号,以及所述第二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所需的驱动电压被提供给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列驱动电路。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图像显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可以根据获取到的第一目标图像的多个第一图像区域的明暗调节多个背光源发出的光线的亮度,由此可以使得显示设备显示的图像的亮部更亮,暗部更暗,图像的对比度较高,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较好。并且,由于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可以灵活调节背光源发出的光线的亮度,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显示设备的功耗。另外,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可以在实现背光源的亮度调节的前提下,分别控制第一显示面板显示的图像和第二显示面板显示的图像,能够进一步确保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目标图像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目标图像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图像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初始图像进行第一边缘像素补充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更新第一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的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更新第二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的流程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第二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的流程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的错位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第一显示面板的有效像素的位置的流程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试图像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设备显示测试图像的效果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显示面板相对于第二显示面板的偏移方向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第三显示图像进行第二边缘像素补充处理的流程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设备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三确定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确定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设备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幕驱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可以看出,该显示设备10可以包括:图像显示装置101,背光模组102,第一显示面板103,以及第二显示面板104。该背光模组102,第一显示面板103,以及第二显示面板104依次层叠,且该背光模组102,第一显示面板103,以及第二显示面板104均可以与图像显示装置101连接。
其中,该背光模组102可以具有阵列排布的多个背光分区,且该背光模组102可以包括多个背光源1021,每个背光分区可以具有至少一个背光源1021。每个背光源1021可以用于发出光线,用于为第一显示面板103和第二显示面板104提供背光。该第一显示面板103可以为第一分辨率的黑白显示面板,该第二显示面板104可以为第二分辨率的彩色显示面板,该第一分辨率可以小于第二分辨率。示例的,该第一分辨率可以为720*720,该第二分辨率可以为4320*4320。
可选的,该显示设备可以为可穿戴显示设备。例如,该显示设备可以为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显示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显示设备10中的图像显示装置101,参考图2可以看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201、获取第三分辨率的第一目标图像和第四分辨率的第二目标图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设备10可以基于接收到的片源中的源图像进行显示。其中,片源中的源图像可以为第二分辨率的彩色图像。显示设备可以包括:用于对该源图像进行处理的处理模块。该处理模块可以接收到该源图像,并通过对该源图像进行处理得到第三分辨率的第一目标图像以及第四分辨率的第二目标图像。其中,显示设备中的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与该处理模块连接,该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从处理模块中获取到该第三分辨率的第一目标图像和第四分辨率的第二目标图像。其中,该第一目标图像和第二目标图像可以均为彩色图像。该第一目标图像可以包括与多个背光分区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图像区域。
参考图3,该第一目标图像可以为对源图像进行降采样得到的图像。参考图4,该第二目标图像可以为对源图像的中心区域进行截取得到的图像。例如,假设源图像可以被划分为3行3列共9个区域,则该第二目标图像可以为源图像的9个区域中第2行第2列的区域的图像。
可选的,该第三分辨率和第四分辨率可以均小于第二分辨率。示例的,该第三分辨率可以为1080*1080,该第四分辨率可以为1440*1440。
步骤202、对于每个背光分区,基于与该背光分区对应的第一图像区域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该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第一目标图像包括的多个第一图像区域可以与多个背光分区一一对应。对于每个背光分区,该显示设备10的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基于与该背光分区对应的第一图像区域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该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
其中,该参考灰度值可以与第一图像区域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正相关。也即是,该第一图像区域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越大,图像显示装置101确定出的参考灰度值越大;该第一图像区域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越小,图像显示装置101确定出的参考灰度值也越小。并且,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越小,说明该第一目标图像在该背光分区对应的第一图像区域的亮度越暗。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越大,说明该第一目标图像在该背光分区对应的第一图像区域的亮度越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确定出的参考灰度值的数量可以与背光模组具有的背光分区的数量相同。并且,多个第一图像区域与多个背光分区一一对应,即确定出的参考灰度值的数量也可以与第一目标图像包括的第一图像区域的数量相同。
示例的,假设背光模组102具有30*30个背光分区,则第一目标图像包括的第一图像区域的数量可以为30*30个,且步骤202确定出的参考灰度值的数量也可以为30*30个。
步骤203、基于第一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第一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上述步骤201获取到的第一目标图像的第三分辨率与第一分辨率不同,因此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基于该第一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第一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从而可以便于第一显示面板103显示与该第一显示面板103的第一分辨率相同的图像。例如,第一显示面板103可以显示第一显示图像,该第一显示图像的分辨率为第一分辨率。
可选的,假设第一显示面板103上显示的图像为第一显示图像,则由于该第一显示面板103为黑白显示面板,因此该第一显示图像可以为灰度图像。图像显示装置101在根据第一目标图像得到第一显示图像时,该图像显示装置101需要先对该第一目标图像进行灰度处理,然后再对灰度处理之后的第一目标图像进行采样处理,得到第一显示图像。
示例的,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对经过灰度处理之后的分辨率为1080*1080的第一目标图像进行降采样处理,得到分辨率为720*720的第一显示图像。
步骤204、基于第一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第二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多个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以及第一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第二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基于第一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第二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多个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以及第一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第二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
步骤205、对于每个背光源,基于背光源所处的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驱动背光源发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分别控制背光模组102中各个背光源1021发光,且该多个背光源1021发出的光线的亮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其中,对于每个背光源1021,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基于该背光源1021所处的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驱动该背光源1021发光。
对于每个背光源1021,该背光源1021发出的光线的亮度可以与该背光源1021所处的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正相关。也即是,对于每个背光源1021,该背光源1021所处的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越大,图像显示装置101驱动该背光源1021发出的亮度越大;对于每个背光源1021,该背光源1021所处的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越小,图像显示装置101驱动该背光源1021发出的亮度越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背光源1021发出的光线的亮度可以与该背光源1021所处的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相关,而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与该背光分区对应的第一图像区域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相关,因此图像显示装置101基于背光源1021所处的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驱动背光源1021发光时,会根据第一目标图像的多个第一图像区域的明暗调节多个背光源1021发出的光线的亮度,由此可以使得显示设备10显示的图像的亮部更亮,暗部更暗,图像的对比度较高,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较好。
步骤206、基于第一显示图像驱动第一显示面板进行显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基于第一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驱动该第一显示面板103进行显示。例如,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驱动第一显示面板103显示第一显示图像。由于该第一显示面板103为黑白显示面板,因此该第一显示面板103上显示的第一显示图像可以为灰度图像。
步骤207、基于第二显示图像驱动第二显示面板进行显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基于第二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驱动第二显示面板104进行显示。例如,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驱动第二显示面板104显示第二显示图像。由于该第二显示面板104为彩色显示面板,因此该第二显示面板104上显示的第二显示图像可以为彩色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显示方法的步骤的先后顺序可以进行适当调整,步骤也可以根据情况进行相应增减。例如,步骤203可以在步骤202之前执行,步骤205至步骤207可以同步执行。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的方法,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显示方法,该方法可以根据获取到的第一目标图像的多个第一图像区域的明暗调节多个背光源发出的光线的亮度,由此可以使得显示设备显示的图像的亮部更亮,暗部更暗,图像的对比度较高,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较好。并且,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灵活调节背光源发出的光线的亮度,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显示设备的功耗。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在实现背光源的亮度调节的前提下,分别控制第一显示面板显示的图像和第二显示面板显示的图像,能够进一步确保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图像显示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显示设备中的图像显示装置101,参考图5可以看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301、获取第三分辨率的第一目标图像和第四分辨率的第二目标图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设备可以基于接收到的片源中的源图像进行显示。其中,片源中的源图像可以为第二分辨率的彩色图像。显示设备可以包括:用于对该源图像进行处理的处理模块。该处理模块可以接收到该源图像,并通过对该源图像进行处理可以得到第三分辨率的第一目标图像以及第四分辨率的第二目标图像。其中,显示设备中的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与该处理模块连接,该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从处理模块中获取到该第三分辨率的第一目标图像和第四分辨率的第二目标图像。其中,该第一目标图像和第二目标图像可以均为彩色图像。该第一目标图像可以包括与多个背光分区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图像区域。
参考图3,该第一目标图像可以为对源图像进行降采样得到的图像。参考图4,该第二目标图像可以为对源图像的中心区域进行截取得到的图像。例如,假设源图像可以被划分为3行3列共9个区域,则该第二目标图像可以为源图像的9个区域中第2行第2列的区域的图像。
可选的,该第三分辨率和第四分辨率可以均小于第二分辨率。示例的,该第三分辨率可以为1080*1080,该第四分辨率可以为1440*1440。
步骤302、对于每个背光分区,基于与该背光分区对应的第一图像区域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该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目标图像包括的多个第一图像区域可以与多个背光分区一一对应。。由于该第一显示面板103为黑白显示面板,因此该第一显示图像可以为灰度图像。图像显示装置101在根据第一目标图像得到第一显示图像时,该图像显示装置101需要先对该第一目标图像进行灰度处理,然后再确定第一图像区域对应的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其中,经过灰度处理之后的第一目标图像所包括的像素的数量可以等于未经灰度处理的第一目标图像所包括的像素的数量。
可选的,对第一目标图像进行灰度处理的过程可以表示为:
orig(i,j)=max(ori1rgb(i,j,1:3)) 公式(1)
上述公式(1)中,orig(i,j)表示灰度处理后的第一目标图像中第i行第j列像素的灰度值。max()表示取最大值,max(ori1rgb(i,j,1:3))表示对第一目标图像中第i行第j列像素的第1至第3通道的像素值取最大值。
其中,i可以为小于或等于第一目标图像的像素行数的正整数,j可以为小于或等于第一目标图像的像素列数的正整数。该第1至第3通道分别为:红色(red,R)通道,绿色(green,G)通道以及蓝色(blue,B)通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每个背光分区,该显示设备的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该背光分区对应的第一图像区域在灰度处理之后各个像素的最大灰度值,确定该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其中,第一图像区域在灰度处理之后各个像素的最大灰度值可以是指:该第一图像区域在灰度处理之后,该第一图像区域内多个像素的多个灰度值中最大的灰度值。
该参考灰度值可以与第一图像区域中各个像素的最大灰度值正相关。也即是,该第一图像区域中各个像素的最大灰度值越大,图像显示装置101确定出的参考灰度值越大;该第一图像区域中各个像素的最大灰度值越小,图像显示装置101确定出的参考灰度值也越小。示例的,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直接将第一图像区域中各个像素的最大灰度值确定为参考灰度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图像显示装置101还可以基于第一图像区域在灰度处理之后各个像素的最大灰度值以及各个像素的平均灰度值,确定该第一图像区域对应的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其中,第一图像区域在灰度处理之后各个像素的平均度值可以是指:该第一图像区域在灰度处理之后,该第一图像区域内多个像素的多个灰度值的平均值。
该参考灰度值还可以与第一图像区域中各个像素的平均灰度值正相关。也即是,第一图像区域中各个像素的平均灰度值越大,图像显示装置101确定出的该参考灰度值越大;第一图像区域中各个像素的平均灰度值越小,图像显示装置101确定出的该参考灰度值也越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各个第一图像区域block可以采用如下公式(2)进行表示:
在上述公式(2)中,floor()表示向下取整函数,w1表示第一图像区域包括的像素的行数或像素的列数,上述公式(2)可以是指:第一图像区域block包括第行至第/>行,第/>列至第列的像素。
根据上述公式(2),图像显示装置101确定出的每个第一图像区域对应的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BLw可以满足:
在上述公式(3)中,mean()表示取平均值,a2为平均灰度值的权重系数,b2为最大灰度值的权重系数。a2的取值范围可以为:0≤a≤1,b2的取值范围可以为:0≤b≤1,a2+b2=1。例如,a2=0,b2=1,此种情况下,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直接将第一图像区域中各个像素的最大灰度值确定为该第一图像区域对应的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
假设第一目标图像的分辨率为1080*1080,即每个第一目标图像包括的像素行数可以为1080,像素列数也可以为1080,则i的取值范围可以为:1≤i≤1080,j的取值范围可以为:1≤j≤1080。假设该第一目标图像包括30*30个第一图像区域,则每个第一图像区域包括的像素的行数或者像素的列数w1可以等于1080÷30=36。也即是,上述公式(2)可以满足:
上述公式(3)可以满足: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避免背光模组102提供的背光不足的问题,对于每个背光分区,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先基于与背光分区对应的第一图像区域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该背光分区的初始参考灰度值,得到多个初始参考灰度值。其中,每个背光分区的初始参考灰度值,可以是图像显示装置101基于该背光分区对应的第一图像区域在灰度处理之后各个像素的最大灰度值以及各个像素的平均灰度值确定的。之后,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基于多个背光分区的目标背光分区的目标初始参考灰度值,确定每个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其中,该目标背光分区位于多个背光分区的中心。
该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按照背光分区的排布方式,对获取到的多个背光分区的多个初始参考灰度值进行排布。也即是,该多个初始参考灰度值阵列排布,且每个初始参考灰度值的排布位置与该初始参考灰度值所属的背光分区的排布位置对应。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在该多个初始参考灰度值阵列排布的四个边缘添加多个补充灰度值,每个补充灰度值可以为0。
示例的,假设背光模组102具有30*30个背光分区,则确定出的初始参考灰度值的数量也可以为30*30个。添加多个补充灰度值之后的数量可以为30+((V-1)÷2)*((V-1)÷2)个。也即是,多个初始参考灰度值阵列排布的四个边缘中每个边缘可以添加(V-1)÷2行或(V-1)÷2列补充灰度值。
添加补充灰度值之后阵列排布多个初始参考灰度值可以具有多个V*V的矩阵。遍历多个初始参考灰度值,使得每个初始参考灰度值为一个V*V的矩阵的矩阵中心。
对于每个V*V的矩阵,若矩阵中心的初始参考灰度值大于20且小于235,且为该V*V的矩阵中最大的初始参考灰度值,则可以将该初始参考灰度值增加20,得到该矩阵中心对应的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若矩阵中心的初始参考灰度值小于该V*V的矩阵中最大的初始参考灰度值且大于0,且该V*V的矩阵中最大的初始参考灰度值大于130,则可以将该初始参考灰度值增加该V*V的矩阵中最大的初始参考灰度值与矩阵中心的初始参考灰度值的差值的0.8倍,得到该矩阵中心对应的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
可选的,若对于每个V*V的矩阵,该V*V的矩阵的矩阵中心对应的背光分区的初始参考灰度值center满足:
center>20&&
center=max(BLW(i-(V-1)÷2:i+(V-1)÷2,j-(V-1)÷2:j+(V-1)÷2))。
&&center<235
则该V*V的矩阵的矩阵中心对应的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满足:
BL(i,j)=center+20。
若对于每个V*V的矩阵,该V*V的矩阵的矩阵中心对应的背光分区的初始参考灰度值center满足:
则该V*V的矩阵的矩阵中心对应的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满足:
上述公式中,&&用于表示“并且”,即初始参考灰度值center同时满足的条件。max(BLW(i-(V-1)÷2:i+(V-1)÷2,j-(V-1)÷2:j+(V-1)÷2))为V*V的矩阵中最大的初始参考灰度值。假设V为5,则上述条件可以为:
若对于每个5*5的矩阵,该5*5的矩阵的矩阵中心对应的背光分区的初始参考灰度值center满足:
center>20&&
center=max(BLW(i-2:i+2,j-2:j+2))。
&&center<235
则5*5的矩阵的矩阵中心对应的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满足:
BL(i,j)=center+20。
若对于每个5*5的矩阵,该5*5的矩阵的矩阵中心对应的背光分区的初始参考灰度值center满足:
则5*5的矩阵的矩阵中心对应的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满足:
BL(i,j)=center+max(BLW(i-2:i+2,j-2:j+2)-center)*0.8。
步骤303、采用双线性插值算法对第一目标图像进行处理,得到第五分辨率的初始图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显示面板103的尺寸可以大于第二显示面板104的尺寸,由此可能会导致第一显示面板103中位于边缘的像素在第二显示面板104上的正投影没有位于该第二显示面板104上。此种情况下,该第一显示面板103的有效显示区域可以小于第一显示面板103的实际显示区域。其中,该第一显示面板103的有效显示区域的像素在第二显示面板104上的正投影位于该第二显示面板上104。
示例的,第一显示面板103的分辨率为720*720,即第一显示面板103的像素行数和像素列数均为720。而该第一显示面板103的有效显示区域的像素行数和像素列数均小于720,例如可以为713。
为了保证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先获取与该第一显示面板103的有效显示区域的像素数量相同的初始图像。可选的,参考公式(6),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采用双线性差值算法对经过灰度处理之后的第一目标图像进行处理,从而得到第五分辨率的初始图像sub11。
sub11=f(orig) 公式(6)
上述公式(6)中,f()用于表示双线性插值算法。示例的,获取的该初始图像sub11的第五分辨率可以为713*713。也即是,该初始图像sub11包括713*713个像素。
步骤304、对初始图像进行第一边缘像素补充处理,得到第一显示图像。
由于根据上述步骤303获取到的初始图像的第五分辨率小于第一显示面板103的第一分辨率,因此需对该初始图像进行处理,使得处理后的图像(第一显示图像)的分辨率可以等于第一分辨率,便于该第一显示面板103显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对该初始图像进行第一边缘像素补充处理,得到第一显示图像。其中,该第一显示图像的分辨率可以等于第一显示面板103的第一分辨率。该第一边缘像素补充处理可以为对初始图像中边缘远离中心的区域进行像素填充的处理。
可选的,初始图像中的像素可以位于第一显示图像的初始区域。该第一显示图像的初始区域的像素的像素值满足:
sub1(r:r+s1-1,c:c+s1-1)=sub11 公式(7)
上述公式(7)中,sub1用于表示对初始图像进行第一边缘补充处理之后的图像。r用于表示第一显示图像的初始区域的第一行像素在第一显示图像中的行数,c用于表示第一显示图像的初始区域的第一列像素在第一显示图像中的列数。s1用于表示第一显示面板103的有效显示区域的像素行数或像素列数。例如,假设s1=713,则上述公式(7)可以为:
sub1(r:r+712,c:c+712)=sub11。
该初始图像可以具有第一边缘,第二边缘,第三边缘,以及第四边缘。该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可以均平行于像素行方向,该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可以均平行于像素列方向。也即是,该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平行,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平行,且第一边缘垂直于第三边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考图6,对初始图像进行第一边缘补充处理,可以包括:
步骤3041、在初始图像中第一边缘远离中心的一侧添加多个第一补充像素。
其中,每个第一补充像素的灰度值可以等于第一边缘中与第一补充像素位于同一列的第三像素的灰度值。
示例的,假设该第一边缘为初始图像的上边缘,则该多个第一补充像素的灰度值可以满足:
sub1(1:r-1, :)=sub1(r, :) 公式(8)
上述公式(8)可以是指:对于第一显示图像中的每一列像素,将第一显示图像中第r行像素的灰度值赋值给第一显示图像中第1行至第r-1行像素。
步骤3042、在初始图像中第二边缘远离中心的一侧添加多个第二补充像素。
其中,每个第二补充像素的灰度值可以等于第二边缘中与第二补充像素位于同一列的第四像素的灰度值。
示例的,假设第二边缘为初始图像的下边缘,则该多个第二补充像素的灰度值可以满足:
sub1(r+s1:s2, :)=sub1(r+s1-1, :) 公式(9)
上述公式(9)可以是指:对于第一显示图像中的每一列像素,将第一显示图像中第r+s1-1行像素的灰度值赋值给第一显示图像中第r+s1行至第s2行像素。其中,s2表示第一显示面板103的像素行数。例如,假设s2=720,则上述公式(9)可以为:sub1(r+713:720,:)=sub1(r+712,:)。
步骤3043、在初始图像中第三边缘远离中心的一侧添加多个第三补充像素。
其中,每个第三补充像素的灰度值可以等于第三边缘中与第三补充像素位于同一行的第五像素的灰度值。示例的,假设第三边缘为初始图像的左边缘,则该多个第三补充像素的灰度值可以满足:
sub1(:,1:c-1)=sub1(:,c) 公式(10)
上述公式(10)可以是指:对于第一显示图像中的每一行像素,将第一显示图像中第c列像素的灰度值赋值给第一显示图像中第1列至第c-1列像素。
步骤3044、在初始图像中第四边缘远离中心的一侧添加多个第四补充像素。
其中,每个第四补充像素的灰度值等于第四边缘中与第四补充像素位于同一行的第六像素的灰度值。
示例的,假设第四边缘为初始图像的右边缘,则该多个第四补充像素的灰度值可以满足:
sub1(:,c+s1:s2)=sub1(:,c+s1-1) 公式(11)
上述公式(11)可以是指:对于第一显示图像中的每一行像素,将第一显示图像中第c+s1-1列像素的灰度值赋值给第一显示图像中第c+s1列至第s1列像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初始图像进行第一边缘补充处理之后,为了提高第一显示面板103的透光率,还可以继续对经过第一边缘补充处理之后的初始图像进行处理。例如,参考公式(12),可以适当增大经过第一边缘补充处理之后的初始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得到第一显示图像sub。
sub=((sub1/255)γ0)*255 公式(12)
上述公式(12)中,γ0可以为灰度值抬高参数。也即是,通过上述公式(12)得到的第一显示图像sub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可以较大,由此在第一显示面板103显示该第一显示图像sub的情况下,背光模组102的出光率可以较好。
步骤305、基于多个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更新第一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显示面板104中显示的第二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可能受到背光模组102中背光源1021发出的光线的亮度的影响,因此显示设备的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基于多个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更新第一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从而便于图像显示装置101能够基于更新后的第一目标图像确定第二显示图像。
其中,背光源1021发出的光线的亮度与该背光源1021所处的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相关,例如,显示设备的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基于背光源1021所处的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驱动该背光源1021发光。
参考图7,该步骤305可以包括:
步骤3051、对于每个第一图像区域中的每个第一像素,确定第一像素与至少一个第一目标背光分区中每个第一目标背光分区之间的距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第一目标背光分区包括:第一像素所在的第一图像区域对应的背光分区,以及与第一像素所在的第一图像区域对应的背光分区的距离小于距离阈值的背光分区。
对于每个第一图像区域中的每个第一像素,该第一像素与背光模组102中任一第一目标背光分区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平方和第二平方之和的算术平方根。其中,该第一平方可以为第一像素的横坐标与第一目标背光分区对应的第一图像区域的中心像素的横坐标的差值的平方,该第二平方可以为第一像素的纵坐标与第一目标背光分区对应的第一图像区域的中心像素的纵坐标的差值的平方。并且,第一目标图像中第一行第一列的第一像素的坐标可以为(0,0)。
可选的,第一像素与背光模组102中第(k,z)个第一目标背光分区之间的距离dl(k,z)满足:
其中,背光模组102中的多个背光分区以多行多列的方式排布,且第(k,z)个第一目标背光分区是指:多个背光分区中的第k行第z列的背光分区。cohled(k,z)为第(k,z)个第一目标背光分区对应的第一图像区域的中心像素的纵坐标,colh(1:(w1*w1))为第一图像区域中的第一像素的纵坐标。cowled(k,z)为第(k,z)个第一目标背光分区对应的第一图像区域的中心像素的横坐标,colw(1:(w1*w1))为第一图像区域中的第一像素的横坐标。
示例的,假设每个第一图像区域包括的像素的行数或者像素的列数w1=36,则上述公式(13)可以为:
步骤3052、基于第一像素与每个第一目标背光分区之间的距离,确定至少一个第一目标背光分区发出的光线对第一像素的分光权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目标背光分区发出的光线可以是指第一目标背光分区具有的背光源1021发出的光线。至少一个第一目标背光分区可以包括:第一像素所在的第一图像区域对应的背光分区,以及第一像素所在的第一图像区域对应的背光分区的F1*F2邻域内的背光分区。F1和F2可以均为大于1的整数,且该F1和F2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k的取值可以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F1的整数,z的取值可以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F2的整数。
示例的,F1和F2可以均等于7,也即是,该至少一个第一目标背光分区可以包括:7*7=49个背光分区。并且,k的取值和z的取值均可以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7的整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上述步骤3051可以确定出每个第一图像区域中的每个第一像素与第一目标背光分区之间的距离。之后,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确定该第一像素与第一目标背光分区之间的距离是否大于第一间距阈值。
若计算出的某个第一像素与某个第一目标背光分区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间距阈值,说明该第一目标背光分区发出的光线的亮度对第一像素的影响较小,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直接将该第一目标背光分区发出的光线对该第一像素的分光权重确定为0。
若计算出的某个第一像素与某个第一目标背光分区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间距阈值,说明该第一目标背光分区发出的光线的亮度对第一像素的影响较大,则对于该第一像素,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采用第一点扩散曲线算法对该第一像素与该第一目标背光分区之间的距离进行计算,得到该第一目标背光分区对第一像素的分光权重。
可选的,该第一点扩散曲线可以是根据背光分区和第一像素的距离,以及多个背光分区发出的光线的亮度进行曲线拟合得到的。其中,该第一点扩散曲线的形状与背光分区具有的背光源的形状相关。
示例的,该第一点扩散曲线算法确定出的分光权重wl(k,z)可以满足:
上述公式(14)中,e为自然常数,g1,h1,p1,g2,h2,以及p2均为拟合系数。示例的,假设g1=1.009,h1=2.887,p1=40.85,g2=-0.07413,h2=-54.92,p2=24.19,则上述公式(14)可以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第一间距阈值可以根据F1的值,F2的值以及每个第一图像区域包括的像素的行数或像素的列数w1进行确定。示例的,假设F1=F2=7,且每个第一图像区域包括的像素的行数或像素的列数w1=36,则该第一间距阈值s1可以为:s1=36÷2+36×(7-1)÷2=126。其中,该第一间距阈值的单位可以为像素数量。
也即是,若根据上述步骤3051确定出某个第一像素与某个第一目标背光分区1021之间的距离dl(k,z)大于第一显示面板中126个像素的总尺寸,则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将第一目标背光分区1021对第一像素的分光权重确定为0。若根据上述步骤3051确定出某个第一像素与某个第一目标背光分区1021之间的距离dl(k,z)小于或等于第一显示面板中126个像素的总尺寸,则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将该距离dl(k,z)输入至上述公式(14),并计算分光权重wl(k,z)。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对确定出的多个分光权重进行归一化处理。归一化处理之后的所有分光权重之和可以等于1。可选的,对分光权重wl(k,z)进行归一化处理之后的分光权重Wl(k,z)可以满足:
步骤3053、基于至少一个第一目标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以及每个第一目标背光分区发出的光线对第一像素的分光权重,更新第一像素的灰度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对至少一个第一目标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以及每个第一目标背光分区发出的光线对第一像素的分光权重进行加权求和,并将加权求和之后的灰度值确定为更新后的第一像素的灰度值。
可选的,更新后的第一像素的灰度值Isiml可以满足:
步骤306、基于多个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更新第二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显示面板104中显示的第二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可能受到背光模组102中背光源1021发出的光线的亮度的影响,因此显示设备的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基于多个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更新第二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从而便于图像显示装置101能够基于更新后的第二目标图像确定第二显示图像。
其中,第二目标图像可以包括与多个背光分区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图像区域。
参考图8,该步骤306可以包括:
步骤3061、对于每个第二图像区域中的每个第二像素,确定第二像素与至少一个第二目标背光分区中每个第二目标背光分区之间的距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第二目标背光分区包括:第二像素所在的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背光分区,以及与第二像素所在的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背光分区的距离小于距离阈值的背光分区。
对于每个第二图像区域中的每个第二像素,该第二像素与背光模组102中任一第二目标背光分区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三平方和第四平方之和的算术平方根。
其中,该第三平方可以为第二像素的横坐标与第二目标背光分区对应的第二图像区域的中心像素的横坐标的差值的平方,该第四平方可以为第二像素的纵坐标与第二目标背光分区对应的第二图像区域的中心像素的纵坐标的差值的平方。并且,第二目标图像中第一行第一列的第二像素的坐标可以为(0,0)。
可选的,第二像素与背光模组102中第(k,z)个第二目标背光分区之间的距离dh(k,z)满足:
其中,背光模组102中的多个背光分区以多行多列的方式排布,且第(k,z)个第二目标背光分区是指:多个背光分区中第k行第z列的背光分区。w2表示第二图像区域包括的像素的行数或像素的列数。cohled(k,z)为第(k,z)个第二目标背光分区对应的第二图像区域的中心像素的纵坐标,colh(1:(w2*w2))为第二图像区域中的第二像素的纵坐标。cowled(k,z)为第(k,z)个第二目标背光分区对应的第二图像区域的中心像素的横坐标,colw(1:(w2*w2))为第二图像区域中的第一像素的横坐标。
示例的,假设每个第二图像区域包括的像素的行数或像素的列数w2=144,则上述公式(17)可以为:
步骤3062、基于第二像素与每个第二目标背光分区之间的距离,确定至少一个第二目标背光分区发出的光线对第二像素的分光权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目标背光分区发出的光线可以是指第二目标背光分区具有的背光源1021发出的光线。该至少一个第二目标背光分区包括:第二像素所在的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背光分区,以及对第二像素所在的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背光分区的F1*F2邻域内的背光分区。F1和F2可以均为大于1的整数,且该F1和F2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k的取值可以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F1的整数,z的取值可以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F2的整数。
示例的,F1和F2可以均等于7,也即是,该至少一个第二目标背光分区可以包括:7*7=49个背光分区。并且,k的取值和z的取值均可以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7的整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上述步骤3061可以确定出每个第二图像区域中的每个第二像素与第二目标背光分区之间的距离。之后,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确定该第二像素与第二目标背光分区之间的距离是否大于第二间距阈值。
若计算出的某个第二像素与某个第二目标背光分区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间距阈值,说明该第二目标背光分区发出的光线的亮度对第二像素的影响较小,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直接将该第二目标背光分区发出的光线对该第二像素的分光权重确定为0。
若计算出的某个第二像素与某个第二目标背光分区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二间距阈值,说明该第二目标背光分区发出的光线的亮度对第二像素的影响较大。则对于该第二像素,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采用第二点扩散曲线算法对该第二像素与该第二目标背光分区之间的距离进行计算,得到该第二目标背光分区对第二像素的分光权重。
可选的,该第一点扩散曲线可以是根据背光分区和第二像素的距离,以及多个背光分区发出的光线的亮度进行曲线拟合得到的。其中,该第二点扩散曲线的形状也与背光分区具有的背光源的形状相关。
示例的,该第二点扩散曲线算法确定出的分光权重wl(k,z)可以满足:
上述公式(18)中,e为自然常数,g3,h3,p3,g4,h4,以及p4均为拟合系数。示例的,假设g3=-0.1615,h3=38.23,p3=43.37,g4=-1.189,h4=69.1,p4=217.3,则上述公式(18)可以为:
/>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第二间距阈值可以根据F1的值,F2的值以及每个第二图像区域包括的像素的行数或像素的列数w1进行确定。示例的,假设F1=F2=7,且每个第二图像区域包括的像素的行数或像素的列数w2=144,则该第二间距阈值s2可以为:s2=144÷2+144×(7-1)÷2=504。其中,该第二间距阈值的单位可以为像素数量。
也即是,若根据上述步骤3061确定出某个第二像素与某个第二目标背光分区1021之间的距离dh(k,z)大于第二显示面板中504个像素的总尺寸,则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将第二目标背光分区对第二像素的分光权重确定为0。若根据上述步骤3061确定出某个第二像素与某个第二目标背光分区之间的距离dh(k,z)小于或等于第二显示面板中504个像素的总尺寸,则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将该距离dh(k,z)输入至上述公式(18),并计算分光权重wh(k,z)。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对确定出的多个分光权重进行归一化处理。归一化处理之后的所有分光权重之和可以等于1。可选的,对分光权重wl(k,z)进行归一化处理之后的分光权重Wl(k,z)可以满足:
步骤3063、基于至少一个第二目标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以及每个第二目标背光分区发出的光线对第二像素的分光权重,更新第二像素的灰度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对至少一个第二目标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以及每个第二目标背光分区发出的光线对第二像素的分光权重进行加权求和,并将加权求和之后的灰度值确定为更新后的第二像素的灰度值。
可选的,更新后的第二像素的灰度值Isimh可以满足:
步骤307、基于第一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更新前的灰度值和更新后的灰度值,第二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更新前的灰度值和更新后的灰度值,以及第一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第二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显示图像可以包括中心区域子图像以及围绕中心区域子图像的周边区域子图像。其中,周边区域子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可以与第一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更新前的灰度值,第一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更新后的灰度值,以及第一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相关。并且,中心区域子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可以与第二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更新前的灰度值,第二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更新后的灰度值,以及第一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相关。
参考图9,该步骤307可以包括:
步骤3071、确定第一目标图像的第一理论透过率以及第二目标图像的第二理论透过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基于第一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该第一目标图像的第一理论透过率。并且,可以基于第二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该第二目标图像的第二理论透过率。
可选的,该第一目标图像ori1rgb的第一理论透过率t_ori1rgb可以满足:
该第二目标图像ori2rgb的第二理论透过率t_ori2rgb可以满足:
步骤3072、基于第一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第一显示面板的第一伽马参数,第一显示面板的最小出光亮度,以及第一显示面板的最大出光亮度确定第一显示面板的第一透过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确定第一显示面板103的第一透过率之前,可以根据实验测试得到该第一显示面板103的最小出光亮度以及最大出光亮度。其中,该第一显示面板103的最小出光亮度可以是采用测试设备在第一显示面板103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均为0,且第二显示面板104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均为255时测量的。该第一显示面板103的最大出光亮度可以是采用测试设备在第一显示面板103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均为255,且该第二显示面板104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均为255时测量的。
可选的,该第一显示面板103的第一透过率tsub可以满足:
上述公式(23)中,sub为第一显示面板103中显示的第一显示图像,Smax可以为第一显示面板103的最大出光亮度,Smin可以为第一显示面板103的最小出光亮度,第一伽马参数γ1可以等于1,即γ1=1。
步骤3073、基于第一理论透过率,第一透过率,以及更新后的第一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一面板区域的第二透过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第一面板区域可以用于显示第二显示图像中周边区域子图像。该第一面板区域的第二透过率可以与第一理论透过率正相关,与第一透过率以及更新后的第一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负相关。
可选的,该第二透过率tmainl(RGB)可以满足:
步骤3074、基于第二理论透过率,第一透过率,以及更新后的第二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二面板区域的第三透过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面板区域位于第二显示面板104的中心,第一面板区域围绕第二面板区域,第二面板区域可以用于显示中心区域子图像。该第二面板区域的第三透过率可以与第二理论透过率正相关,与第一透过率以及更新后的第二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负相关。
可选的,该第二透过率tmainh(RGB)可以满足:
步骤3075、基于第二透过率,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二伽马参数,第二显示面板的最小出光亮度,以及第二显示面板的最大出光亮度确定周边区域子图像的各个像素的灰度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验测试得到该第二显示面板104的最小出光亮度以及最大出光亮度。其中,该第二显示面板104的最小出光亮度可以是采用测试设备在第二显示面板104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均为0,且第一显示面板103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均为255时测量的。该第二显示面板104的最大出光亮度可以是采用测试设备在第二显示面板104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均为255,且该第一显示面板103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均为255时测量的。
可选的,该第二显示图像的周边区域子图像的各个像素的灰度值main_l(RGB)可以满足:
上述公式(26)中,Mmax可以为第二显示面板104的最大出光亮度,Mmin可以为第二显示面板104的最小出光亮度,第二伽马参数γ2可以等于2.2,即γ2=2.2。round()可以用于四舍五入函数,该round()函数可以对括号内的数值进行四舍五入处理。其中,若确定出的某个像素的灰度值main_l(RGB)>255,则直接将该像素的灰度值赋值为255。
步骤3076、基于第三透过率,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二伽马参数,第二显示面板的最小出光亮度,以及第二显示面板的最大出光亮度确定中心区域子图像的各个像素的灰度值。
可选的,该第二显示图像的中心区域子区域的各个像素的灰度值main_h(RGB)可以满足:
上述公式(27)中,若确定出的某个像素的灰度值main_h(RGB)>255,则直接将该像素的灰度值赋值为255。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中心区域子图像是基于更新后的第二目标图像确定的,周边区域子图像是基于更新后的第一目标图像确定的,且更新后的第二目标图像的分辨率大于更新后的第一目标图像的分辨率,因此中心区域子图像的分辨率可以大于周边区域子图像的分辨率。
步骤308、对于每个背光源,基于背光源所处的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驱动背光源发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分别控制背光模组102中各个背光源1021发光,且该多个背光源1021发出的光线的亮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其中,对于每个背光源1021,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基于步骤302确定出的该背光源1021所处的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驱动该背光源1021发光。
对于每个背光源1021,该背光源1021发出的光线的亮度可以与该背光源1021所处的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正相关。也即是,对于每个背光源1021,该背光源1021所处的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越大,图像显示装置101驱动该背光源1021发出的亮度越大;对于每个背光源1021,该背光源1021所处的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越小,图像显示装置101驱动该背光源1021发出的亮度越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背光源1021发出的光线的亮度可以与该背光源1021所处的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相关,而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与该背光分区对应的第一图像区域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相关,因此图像显示装置101基于背光源1021所处的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驱动背光源1021发光时,会根据第一目标图像的多个第一图像区域的明暗调节多个背光源1021发出的光线的亮度,由此可以使得显示设备显示的图像的亮部更亮,暗部更暗,图像的对比度较高,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较好。
步骤309、基于第一显示图像驱动第一显示面板进行显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基于第一显示图像驱动第一显示面板103进行显示。例如,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驱动第一显示面板103显示该第一显示图像。其中,由于该第一显示面板103为黑白显示面板,因此该第一显示面板103上显示的第一显示图像可以为灰度图像。
步骤310、基于第二显示图像驱动第二显示面板进行显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基于第二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驱动第二显示面板进行显示。例如,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驱动第二显示面板101显示第二显示图像。由于该第二显示面板104为彩色显示面板,因此该第二显示面板104上显示的第二显示图像可以为彩色图像。
由于人类视觉仅在眼睛中心具有高分辨率,故在显示面板的中心位置以高分辨图像(中心区域子图像)进行渲染,而在其他位置则以低分辨率的图像(周边区域子图像)进行渲染,能够提高图像的运算速度。
步骤311、确定第一显示面板的有效像素的位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显示面板103的尺寸可以大于第二显示面板104的尺寸,且第二显示面板104中像素的数量可以为第一显示面板103中像素的数量的整数倍。但是,由于第一显示面板103的尺寸和第二显示面板104的尺寸不同,因此该第一显示面板103与第二显示面板104可能会在不同位置存在不同程度的错位,可能会影响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
示例的,表1中示出了第一显示面板103的尺寸,面板中的像素尺寸以及分辨率。且表1中还示出了第二显示面板104的尺寸,面板中的像素尺寸以及分辨率。
表1
参考上述表1可以看出,第一显示面板103中的像素在像素行方向上的尺寸,与第二显示面板104中的像素在像素行方向上的尺寸的比值,可以等于第一显示面板103中的像素在像素列方向上的尺寸,与第二显示面板104中的像素在像素列方向上的尺寸的比值。但是第一显示面板103的总体尺寸与第二显示面板104的总体尺寸不同,因此可能导致第一显示面板103与第二显示面板104中在某一位置的对位较准确,而越远离该对位准确的位置,则第一显示面板103与第二显示面板104的错位就越严重。
示例的,参考图10,第一显示面板103与第二显示面板104在圆圈标识处对位最准确,而越远离该圆圈标识,则第一显示面板103与第二显示面板104的错位就越严重。
为了避免第一显示面板103与第二显示面板104的错位对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造成较大的影响,可以对第一显示面板103上显示的第一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进行校正。或者可以对第二显示面板104上显示的第二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进行校正。
由于第一显示面板103的像素数量较少,因此对第一显示面板103中显示的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进行校正的时长可以较短,由此本申请实施例以对第一显示面板103上显示的第一显示图像进行校正并得到第三显示图像为例进行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显示面板103的尺寸大于第二显示面板104的尺寸,因此第一显示面板103中位于边缘的像素在第二显示面板104上的正投影可能没有位于该第二显示面板104上。
此种情况下,为了保证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需要先确定该第一显示面板103的有效像素的位置,之后再基于该有效像素的位置在第一显示面板103上显示图像。其中,该有效像素在第二显示面板104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显示面板104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第一显示面板103可以包括与多个背光分区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三面板区域。该第二显示面板104包括与多个背光分区一一对应的多个第四面板区域。该第二显示面板104中每个第四面板区域的像素的数量大于第一显示面板103中每个第三面板区域的像素的数量。
参考图11,该步骤311可以包括:
步骤3111、获取测试图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设备可以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中可以存储有测试图像。该显示设备的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从存储器中获取该测试图像。其中,测试图像可以包括多个测试图案。并且,该多个测试图案的形状可以相同。当然,该多个测试图案的形状也可以不同。
参考图12,该测试图像中的每个测试图案可以为十字型图案。并且,该测试图像中具有十字型图案的区域的像素值可以为255,其他区域的像素值可以为0。
该测试图像中的十字型图案包括两条垂直的亮线,每条亮线的宽度可以根据第二显示面板104的像素的尺寸进行调整。例如,每条亮线的宽度可以等于第二显示面板104中3个像素的宽度。
步骤3112、基于显示设备中显示的测试图像中各个像素的亮度,确定多个第三面板区域中的目标第三面板区域,以及多个第四面板区域中的目标第四面板区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基于显示设备中显示的测试图像中各个像素的亮度,确定目标第三面板区域,以及目标第四面板区域。其中,图像显示装置101确定出的该第三面板区域以及第四面板区域显示的测试图像的亮度可以大于其他面板区域显示的测试图案的亮度。并且,该目标第三面板区域与目标第四面板区域的对位精度,大于其他第三面板区域与对应的第四面板区域的对位精度。
可选的,图像显示装置101确定出的目标第三面板区域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确定出的目标第四面板区域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并且,确定出的目标第三面板区域的数量与确定出的目标第四面板区域的数量相同。
参考图13,测试图像包括6*6个测试图案,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确定出多个测试图案中位于第六行第二列的测试图案,以及第六行第三列的测试图案的亮度最亮。由此,可以基于第六行第二列的测试图案确定出一个目标第三面板区域以及一个目标第四面板区域。并可以基于第六行第三列的测试图案确定出一个目标第三面板区域以及一个目标第四面板区域。也即是,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确定出两个目标第三面板区域和两个目标第四面板区域。
步骤3113、基于目标第三面板区域在第一显示面板的位置,第一显示面板的尺寸,以及第二显示面板的尺寸确定第一显示面板的有效像素的位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基于确定出的目标第三面板区域在第一显示面板103的位置,确定对位准确性最高的位置在第一显示面板103沿像素行方向的位置,以及沿像素列方向上的位置。之后,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将第二显示面板104的尺寸确定为第一显示面板103的有效尺寸。并根据该第一显示面板103的有效尺寸,以及第一显示面板103中像素的第一尺寸,确定出第一显示面板103中有效像素的数量。然后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以该对位准确性最高的位置作为坐标原点,根据第一显示面板103中有效像素的数量确定出第一显示面板103的有效像素的位置。
示例的,根据上述步骤3112可以确定在测试图像包括6*6个测试图案的情况下,位于第六行第二列,以及第六行第三列的测试图案的亮度最亮。由此,
可以确定第一显示面板103和第二显示面板104在第六行第二列的测试图案以及第六行第三列的测试图案之间的位置的对位准确性最高。参考图14,该位置(坐标原点)位于测试图像沿像素行方向的1/3处,且位于测试图像的最下处。
图14中所示出的“左上”,“左”,“上”,“右”,以及“右上”用于表示:第一显示面板103相对于第二显示面板的偏移方向。例如,“左上”用于表示第一显示面板103相对于第二显示面板向左上方向偏移。
假设第一显示面板103的尺寸为63.468mm*63.468mm,第二显示面板104的尺寸为62.856mm*62.856mm,第一显示面板103中第一像素的尺寸为88.15μm*88.15μm。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确定该第一显示面板103的有效尺寸可以为62.856mm*62.856mm。然后,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基于该第一显示面板103的有效尺寸以及第一显示面板103中第一像素的尺寸,确定该第一显示面板103中沿像素行方向的有效像素的数量为62.856mm÷88.15μm≈713。相应的,确定该第一显示面板103中沿像素列方向的有效像素的数量也为713。也即是,第一显示面板103中有效像素的数量可以为713*713。并且,图像显示装置101还可以确定出第一显示面板103中实际像素的数量为720*720。
之后,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基于对位准确性最高的位置,第一显示面板103中有效像素的数量以及第一显示面板103中实际像素的数量,确定出第一显示面板103的有效像素包括:第一显示面板103中第4列至第716列,第8行至第720行像素。
步骤312、基于第一显示面板中像素的第一尺寸和第二显示面板中像素的第二尺寸的尺寸关系,以及第二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第三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坐标原点处对位最准确,越远离坐标原点的位置错位越严重。并且,在距离坐标原点一定的距离时,错位的尺寸可以等于第二显示面板104中一个的像素的第二尺寸,该位置即可作为一个新的对位准确的位置。
可选的,第一显示面板103中像素的第一尺寸和第二显示面板104中像素的第二尺寸的尺寸关系可以满足:第一显示面板103中n1个像素的总尺寸n1×d1,等于第二显示面板104中n2个像素的总尺寸n2×d2。其中,d1为第一显示面板103中每个像素的第一尺寸,d2为第二显示面板104中每个像素的第二尺寸。
示例的,参考上述表1,第一显示面板103中像素的第一尺寸d1为88.15μm,第二显示面板104中像素的第二尺寸d2为14.55μm。由此确定出的尺寸关系可以为:17×d1≈103×d2。也即是,第一显示面板103中17个像素的第一尺寸可以约等于第二显示面板104中103个像素的第二尺寸。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图像显示装置101根据第二显示面板104中显示的第二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出第三显示图像中第i+m行像素的灰度值可以满足:
并且,确定出的第三显示图像中第j+m列像素的灰度值可以满足:
/>
其中,上述公式(28)和公式(29)中,i的取值范围为x1至x2,且i-x1与n1的比值为整数,j的取值范围为y1至y2,且j-y1与n1的比值为整数。x1为有效像素中第一行像素在第一显示面板103的行数,x2为有效像素中最后一行像素在第一显示面板103的行数。y1为有效像素中第一列像素在第一显示面板103的列数,y2为有效像素中最后一列像素在第一显示面板103的列数。a1为平均灰度值的权重系数,b1为最大灰度值的权重系数。mean()用于表示平均灰度值,max()用于表示最大灰度值,c用于指示第三显示图像中一个像素的灰度值由第二显示图像中c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
示例的,参考上述表1,第一显示面板103中像素的第一尺寸为第二显示面板104中像素的第二尺寸的6.058倍。因此,为了保证确定出的第三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的准确性,因此可以使得第三显示图像中一个像素的灰度值由第二显示图像中7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
并且,假设尺寸关系满足:17×d1≈103×d2,m为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17的整数。第一显示面板103的有效像素包括:第一显示面板103中第4列至第716列,第8行至第720行像素。也即是,x1=8,x2=720,y1=4,y2=716。i的取值范围为8至720,且i-8与17的比值为整数。J的取值范围为4至716,且j-4与17的比值为整数。由此根据上述公式(28)可以确定出第三显示图像中第i行像素的灰度值可以满足:
根据上述公式(28)可以确定第三显示图像中第i+1行像素的灰度值可以满足:
根据上述公式(28)可以确定第三显示图像中第i+2行像素的灰度值可以满足:
依次类推,根据上述公式(28)可以确定第三显示图像中第i+15行像素的灰度值可以满足:
根据上述公式(28)可以确定第三显示图像中第i+16行像素的灰度值可以满足:
并且,根据上述公式(29)可以确定出第三显示图像中第j列像素的灰度值可以满足:
根据上述公式(29)可以确定出第三显示图像中第j+1列像素的灰度值可以满足:
根据上述公式(29)可以确定出第三显示图像中第j+2列像素的灰度值可以满足:
依次类推,根据上述公式(29)可以确定第三显示图像中第j+15列像素的灰度值可以满足:
根据上述公式(29)可以确定第三显示图像中第j+16列像素的灰度值可以满足: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公式确定出的第三显示图像的分辨率为713*713。也即是,该第三显示图像的像素数量为713*713,与第一显示面板103的有效显示区域的像素数量相同。
步骤313、基于第一显示面板的有效像素的位置对第三显示图像进行第二边缘补充处理,得到第四显示图像。
由于根据上述步骤312获取到的第三显示图像的分辨率小于第一显示面板103的第一分辨率,因此需对该第三显示图像进行处理,使得处理后的图像(第四显示图像)的分辨率可以等于第一分辨率,从而便于第一显示面板103显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对该第三显示图像进行第二边缘补充处理,得到第四显示图像。其中,该第四显示图像的分辨率可以等于第一显示面板103的第一分辨率。该第二边缘像素补充处理可以为对第三显示图像中边缘远离中心的区域进行像素填充处理。
可选的,第三显示图像的像素可以位于第四显示图像的初始区域,该第四显示图像中位于初始区域的图像可以用于显示在第一显示面板103的有效显示区域。
参考图15,步骤313可以包括:
步骤3131、基于第一显示面板的有效像素的位置,在第三显示图像的至少一个行边缘远离中心的一侧添加多个第五补充像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根据第一显示面板103的有效像素的位置,确定出所需添加的第五补充像素在第一显示面板103的有效显示区域哪一边缘。
若第一显示面板103的有效显示区域的下边缘与第一显示面板103的实际显示区域的下边缘重叠,则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在第三显示图像的上边缘远离中心的一侧添加第五补充像素。若第一显示面板103的有效显示区域的上边缘与第一显示面板103的实际显示区域的上边缘重叠,则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在第三显示图像的下边缘远离中心的一侧添加第五补充像素。若第一显示面板103的有效显示区域的上边缘与第一显示面板103的实际显示区域的上边缘不重叠,且第一显示面板103的有效显示区域的下边缘与第一显示面板103的实际显示区域的下边缘不重叠,则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在第三显示图像的上边缘远离中心的一侧以及下边缘远离中心的一侧添加第五补充像素。
其中,每个第五补充像素的灰度值等于第三显示图像中最靠近第五补充像素且与第五补充像素位于同一列的第七像素的灰度值。
示例的,根据上述步骤3113,确定出第一显示面板103的有效像素包括:第一显示面板103中第4列至第716列,第8行至第720行像素。也即是,第一显示面板103的有效显示区域的下边缘可以与第一显示面板103的实际显示区域的下边缘重叠。由此,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在第三显示图像的上边缘远离中心的一侧添加多个第五补充像素。
步骤3132、基于第一显示面板的有效像素的位置,在第三显示图像的至少一个列边缘远离中心的一侧添加多个第六补充像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根据第一显示面板103的有效像素的位置,确定出所需添加的第六补充像素在第一显示面板103的有效显示区域的位置。
若第一显示面板103的有效显示区域的左边缘与第一显示面板103的实际显示区域的左边缘重叠,则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在第三显示图像的右边缘远离中心的一侧添加第六补充像素。若第一显示面板103的有效显示区域的右边缘与第一显示面板103的实际显示区域的右边缘重叠,则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在第三显示图像的左边缘远离中心的一侧添加第六补充像素。若第一显示面板103的有效显示区域的左边缘与第一显示面板103的实际显示区域的左边缘不重叠,且第一显示面板103的有效显示区域的右边缘与第一显示面板103的实际显示区域的右边缘不重叠,则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在第三显示图像的左边缘远离中心的一侧以及右边缘远离中心的一侧添加第六补充像素。
其中,每个第六补充像素的灰度值等于第三显示图像中最靠近第六补充像素且与第六补充像素位于同一行的第八像素的灰度值。
示例的,根据上述步骤3113,确定出第一显示面板103的有效像素包括:第一显示面板103中第4列至第716列,第8行至第720行像素。也即是,第一显示面板103的有效显示区域的左边缘与第一显示面板103的实际显示区域的左边缘不重叠,且第一显示面板103的有效显示区域的右边缘与第一显示面板103的实际显示区域的右边缘不重叠。由此,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在第三显示图像的左边缘远离中心的一侧以及右边缘远离中心的一侧添加多个第六补充像素。
步骤314、在第一显示面板中显示第四显示图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驱动第一显示面板103显示上述步骤313确定出的第四显示图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图13为在第一显示面板中显示第一显示图像时,该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图16为在第一显示面板中显示第四显示图像时,该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结合图13和图16可以看出,在第一显示面板中显示第四显示图像时,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较好,不会出现错位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显示方法的步骤的先后顺序可以进行适当调整,步骤也可以根据情况进行相应增减。例如,步骤305和步骤306可以在步骤303之前执行,步骤308至步骤310可以同步执行,步骤311至步骤314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删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的方法,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显示方法,该方法可以根据获取到的第一目标图像的多个第一图像区域的明暗调节多个背光源发出的光线的亮度,由此可以使得显示设备显示的图像的亮部更亮,暗部更暗,图像的对比度较高,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较好。并且,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灵活调节背光源发出的光线的亮度,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显示设备的功耗。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在实现背光源的亮度调节的前提下,分别控制第一显示面板显示的图像和第二显示面板显示的图像,能够进一步确保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7可以看出,该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包括:
获取模块1011,被配置为获取第三分辨率的第一目标图像和第四分辨率的第二目标图像。
其中,第三分辨率和第四分辨率均小于显示设备的第二显示面板104的第二分辨率,第二显示面板为彩色显示面板。该第一目标图像包括与多个背光分区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图像区域。
第一确定模块1012,被配置对于每个背光分区,基于与背光分区对应的第一图像区域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
其中,参考灰度值与第一图像区域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正相关。
第二确定模块1013,被配置为基于第一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第一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
其中,第一显示图像的分辨率等于显示设备的第一显示面板的第一分辨率,第一分辨率小于第二分辨率。
第三确定模块1014,被配置为基于第一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第二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多个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以及第一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第二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
控制模块1015,被配置为对于每个背光源,基于背光源所处的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驱动背光源发光。
第一显示模块1016,被配置为基于第一显示图像驱动第一显示面板进行显示。
第二显示模块1017,被配置为基于第二显示图像驱动第二显示面板进行显示。
可选的,第一确定模块1012,可以被配置为:对于每个背光分区,基于与该背光分区对应的第一图像区域中各个像素,确定该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该参考灰度值与最大灰度值正相关。
可选的,第一确定模块1012,还可以被配置为:基于与背光分区对应的第一图像区域中各个像素的最大灰度值和平均灰度值,确定该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该参考灰度值还与平均灰度值正相关。
可选的,该第一确定模块1012被配置为:对于每个背光分区,基于与背光分区对应的第一图像区域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背光分区的初始参考灰度值,得到多个初始参考灰度值;基于多个背光分区的目标背光分区的目标初始参考灰度值,确定每个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其中,目标背光分区位于多个背光分区的中心。
可选的,参考图18,第三确定模块1014可以包括:
第一更新子模块10141,被配置为基于多个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更新第一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
第二更新子模块10142,被配置为基于多个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更新第二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
确定子模块10143,被配置为基于第一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更新前的灰度值和更新后的灰度值,第二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更新前的灰度值和更新后的灰度值,以及第一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第二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
可选的,该第一更新子模块10141,可以被配置为:
对于每个第一图像区域中的每个第一像素,确定第一像素与至少一个第一目标背光分区中每个第一目标背光分区之间的距离;
基于第一像素与每个第一目标背光分区之间的距离,确定至少一个第一目标背光分区发出的光线对第一像素的分光权重;
基于至少一个第一目标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以及每个第一目标背光分区发出的光线对第一像素的分光权重,更新第一像素的灰度值。
其中,至少一个第一目标背光分区包括:第一像素所在的第一图像区域对应的背光分区,以及与第一像素所在的第一图像区域对应的背光分区的距离小于距离阈值的背光分区。
可选的,该第一更新子模块10141,还可以被配置为:
对于每个第一像素,采用第一点扩散曲线算法对第一像素与每个第一目标背光分区之间的距离进行计算,得到每个第一目标背光分区对第一像素的分光权重。
其中,至少一个第一目标背光分区包括:第一像素所在的第一图像区域对应的背光分区,以及与第一像素所在的第一图像区域对应的背光分区的F1*F2邻域内的背光分区,F1和F2为大于1的整数。
可选的,第二更新子模块10142,可以被配置为:
对于每个第二图像区域中的每个第二像素,确定第二像素与至少一个第二目标背光分区中每个第二目标背光分区之间的距离;
基于第二像素与每个第二目标背光分区之间的距离,确定至少一个第二目标背光分区发出的光线对第二像素的分光权重;
基于至少一个第二目标背光分区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一图像区域的参考灰度值以及每个第二目标背光分区发出的光线对第二像素的分光权重,更新第二像素的灰度值。
其中,至少一个第二目标背光分区包括:第二像素所在的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背光分区,以及与第二像素所在的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背光分区的距离小于距离阈值的背光分区;
可选的,第二更新子模块10142,还可以被配置为:
对于每个第二像素,采用第二点扩散曲线算法对第二像素与每个第二目标背光分区之间的距离进行计算,得到每个第二目标背光分区对第二像素的分光权重。
其中,至少一个第二目标背光分区包括:第二像素所在的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背光分区,以及与第二像素所在的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背光分区的F1*F2邻域内的背光分区,F1和F2为大于1的整数。
可选的,第二显示图像包括:中心区域子图像以及围绕中心区域子图像的周边区域子图像。第一确定子模块10143还可以被配置为:
确定第一目标图像的第一理论透过率以及第二目标图像的第二理论透过率;
基于第一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第一显示面板的第一伽马参数,第一显示面板的最小出光亮度,以及第一显示面板的最大出光亮度确定第一显示面板的第一透过率;
基于第一理论透过率,第一透过率,以及更新后的第一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一面板区域的第二透过率;
基于第二理论透过率,第一透过率,以及更新后的第二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二面板区域的第三透过率,其中,第二面板区域位于第二显示面板的中心,第一面板区域围绕第二面板区域,第一面板区域用于显示周边区域子图像,第二面板区域用于显示中心区域子图像;
基于第二透过率,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二伽马参数,第二显示面板的最小出光亮度,以及第二显示面板的最大出光亮度确定周边区域子图像的各个像素的灰度值;
基于第三透过率,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二伽马参数,第二显示面板的最小出光亮度,以及第二显示面板的最大出光亮度确定中心区域子图像的各个像素的灰度值。
可选的,第一伽马参数等于1,第二伽马参数等于2.2。
可选的,参考图19,该第二确定模块1013,可以包括:
处理子模块10131,被配置为采用双线性插值算法对第一目标图像进行处理,得到第五分辨率的初始图像。
其中,第五分辨率小于第一分辨率。
获取子模块10132,被配置为对初始图像进行第一边缘像素补充处理,得到第一显示图像。
其中,第一边缘像素补充处理为对初始图像中边缘远离中心的区域进行像素填充的处理。
可选的,第一获取子模块10132,还可以被配置为:
在初始图像中第一边缘远离中心的一侧添加多个第一补充像素,每个第一补充像素的灰度值等于第一边缘中与第一补充像素位于同一列的第三像素的灰度值;
在初始图像中第二边缘远离中心的一侧添加多个第二补充像素,每个第二补充像素的灰度值等于第二边缘中与第二补充像素位于同一列的第四像素的灰度值;
在初始图像中第三边缘远离中心的一侧添加多个第三补充像素,每个第三补充像素的灰度值等于第三边缘中与第三补充像素位于同一行的第五像素的灰度值;
在初始图像中第四边缘远离中心的一侧添加多个第四补充像素,每个第四补充像素的灰度值等于第四边缘中与第四补充像素位于同一行的第六像素的灰度值。
其中,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均平行于像素行方向,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均平行于像素列方向。
可选的,第一显示面板的尺寸大于第二显示面板的尺寸,且第二显示面板中像素的数量为第一显示面板中像素的数量的整数倍。参考图20,该图像显示装置101还可以包括:
第四确定模块1018,可以被配置为:确定第一显示面板的有效像素的位置。有效像素在第二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显示面板上。
第五确定模块1019,可以被配置为:基于第一显示面板中像素的第一尺寸和第二显示面板中像素的第二尺寸的尺寸关系,以及第二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第三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
处理模块1020,可以被配置为:基于第一显示面板的有效像素的位置对第三显示图像进行第二边缘补充处理,得到第四显示图像。
其中,第二边缘补充处理为对第三显示图像中边缘远离中心的区域进行像素填充处理。
第三显示模块1021,可以被配置为在第一显示面板中显示第四显示图像。
可选的,处理模块1020,可以被配置为:
基于第一显示面板的有效像素的位置,在第三显示图像的至少一个行边缘远离中心的一侧添加多个第五补充像素,每个第五补充像素的灰度值等于第三显示图像中最靠近第五补充像素且与第五补充像素位于同一列的第七像素的灰度值;
基于第一显示面板的有效像素的位置,在第三显示图像的至少一个列边缘远离中心的一侧添加多个第六补充像素,每个第六补充像素的灰度值等于第三显示图像中最靠近第六补充像素且与第六补充像素位于同一行的第八像素的灰度值。
可选的,第三显示图像中第i+m行像素的灰度值满足:
第三显示图像中第j+m列像素的灰度值满足:
其中,尺寸关系满足:第一显示面板中n1个像素的总尺寸n1×d1,等于第二显示面板中n2个像素的总尺寸n2×d2,d1为第一显示面板中每个像素的第一尺寸,d2为第二显示面板中每个像素的第二尺寸。
i的取值范围为x1至x2,且i-x1与n1的比值为整数,j的取值范围为y1至y2,且j-y1与n1的比值为整数。x1为有效像素中第一行像素在第一显示面板的行数,x2为有效像素中最后一行像素在第一显示面板的行数,y1为有效像素中第一列像素在第一显示面板的列数,y2为有效像素中最后一列像素在第一显示面板的列数。
a1为平均灰度值的权重系数,b1为最大灰度值的权重系数。mean()用于表示平均灰度值,max()用于表示最大灰度值,c用于指示第三显示图像中一个像素的灰度值由第二显示图像中c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
可选的,第一显示面板包括与多个背光分区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三面板区域,第二显示面板包括与多个背光分区一一对应的多个第四面板区域。第四确定模块1018,可以被配置为:
获取测试图像;
基于显示设备中显示的测试图像中各个像素的亮度,确定多个第三面板区域中的目标第三面板区域,以及多个第四面板区域中的目标第四面板区域。其中,目标第三面板区域与目标第四面板区域的对位精度,大于其他第三面板区域与对应的第四面板区域的对位精度;
基于目标第三面板区域在第一显示面板的位置,第一显示面板的尺寸,以及第二显示面板的尺寸确定第一显示面板的有效像素的位置。
可选的,测试图像包括:多个测试图案。目标第三面板区域以及目标第四面板区域显示的测试图案的亮度大于其他面板区域显示的测试图案的亮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图像显示装置101可以为处理器,或者可以为驱动芯片。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显示装置,该图像显示装置可以根据获取到的第一目标图像的多个第一图像区域的明暗调节多个背光源发出的光线的亮度,由此可以使得显示设备显示的图像的亮部更亮,暗部更暗,图像的对比度较高,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较好。并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显示装置可以灵活调节背光源发出的光线的亮度,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显示设备的功耗。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显示装置可以在实现背光源的亮度调节的前提下,分别控制第一显示面板显示的图像和第二显示面板显示的图像,能够进一步确保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1可以看出,该计算机设备40可以包括:处理器401和存储器402。该存储器402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401可以用于执行存储器4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图像显示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该指令可以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图像显示方法。
图2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幕驱动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2可以看出,该屏幕驱动板50可以包括:时序控制器501,电压转换电路502,以及电压产生电路503。其中,该电压转换电路502和电压产生电路503连接。
该时序控制器501,被配置为基于第一目标图像和第二目标图像,按照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图像显示方法确定第一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和第二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并产生第一显示面板的时序控制信号和第二显示面板的时序控制信号。
电压转换电路502,被配置为基于电源产生基准电压信号和行驱动信号。
电压产生电路503,被配置为基于基准电压信号,产生第一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所需的驱动电压,以及产生第二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所需的驱动电压。
其中,第一显示面板的时序控制信号和行驱动信号被提供给第一显示面板的行驱动电路。第二显示面板的时序控制信号和驱动信号被提供给第二显示面板的行驱动电路。第一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第一显示面板的时序控制信号,以及第一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所需的驱动电压,被提供给第一显示面板的列驱动电路。第二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第二显示面板的时序控制信号,以及第二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所需的驱动电压被提供给第二显示面板的列驱动电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和“第八”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至少一个”的含义是指一个或多个,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6)

1.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显示设备的图像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设备还包括:依次层叠的背光模组,第一显示面板以及第二显示面板,其中,所述背光模组具有阵列排布的多个背光分区,且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多个背光源,每个所述背光分区具有至少一个所述背光源,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为第一分辨率的黑白显示面板,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为第二分辨率的彩色显示面板,所述第一分辨率小于所述第二分辨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三分辨率的第一目标图像和第四分辨率的第二目标图像,所述第三分辨率和所述第四分辨率均小于所述第二分辨率,所述第一目标图像包括与所述多个背光分区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图像区域;
对于每个所述背光分区,基于与所述背光分区对应的第一图像区域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所述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
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第一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所述第一显示图像的分辨率为所述第一分辨率;
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所述第二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所述多个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以及所述第一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第二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
对于每个所述背光源,基于所述背光源所处的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驱动所述背光源发光;
基于所述第一显示图像驱动所述第一显示面板进行显示;
基于所述第二显示图像驱动所述第二显示面板进行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于每个所述背光分区,基于与所述背光分区对应的第一图像区域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所述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包括:
对于每个背光分区,基于与所述背光分区对应的第一图像区域中各个像素的最大灰度值,确定所述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所述参考灰度值与所述最大灰度值正相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与所述背光分区对应的第一图像区域中各个像素的最大灰度值,确定所述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包括:
基于与所述背光分区对应的第一图像区域中各个像素的最大灰度值和平均灰度值,确定所述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所述参考灰度值还与所述平均灰度值正相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于每个所述背光分区,基于与所述背光分区对应的第一图像区域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所述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包括:
对于每个所述背光分区,基于与所述背光分区对应的第一图像区域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所述背光分区的初始参考灰度值,得到多个所述初始参考灰度值;
基于所述多个背光分区的目标背光分区的目标初始参考灰度值,确定每个所述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其中,所述目标背光分区位于所述多个背光分区的中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所述第二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所述多个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以及所述第一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第二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包括:
基于所述多个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更新所述第一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
基于所述多个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更新所述第二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
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更新前的灰度值和更新后的灰度值,所述第二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更新前的灰度值和更新后的灰度值,以及所述第一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第二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多个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更新所述第一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包括:
对于每个所述第一图像区域中的每个第一像素,确定所述第一像素与至少一个第一目标背光分区中每个所述第一目标背光分区之间的距离,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目标背光分区包括:所述第一像素所在的第一图像区域对应的背光分区,以及与所述第一像素所在的第一图像区域对应的背光分区的距离小于距离阈值的背光分区;
基于所述第一像素与每个所述第一目标背光分区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目标背光分区发出的光线对所述第一像素的分光权重;
基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目标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以及每个所述第一目标背光分区发出的光线对所述第一像素的分光权重,更新所述第一像素的灰度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像素与每个所述第一目标背光分区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目标背光分区发出的光线对所述第一像素的分光权重,包括:
对于每个所述第一像素,采用第一点扩散曲线算法对所述第一像素与每个所述第一目标背光分区之间的距离进行计算,得到每个所述第一目标背光分区对所述第一像素的分光权重;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目标背光分区包括:所述第一像素所在的第一图像区域对应的背光分区,以及与所述第一像素所在的第一图像区域对应的背光分区的F1*F2邻域内的背光分区,所述F1和所述F2为大于1的整数。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目标图像包括与所述多个背光分区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图像区域;所述基于所述多个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更新所述第二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包括:
对于每个所述第二图像区域中的每个第二像素,确定所述第二像素与至少一个第二目标背光分区中每个所述第二目标背光分区之间的距离,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目标背光分区包括:所述第二像素所在的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背光分区,以及与所述第二像素所在的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背光分区的距离小于距离阈值的背光分区;
基于所述第二像素与每个所述第二目标背光分区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目标背光分区发出的光线对所述第二像素的分光权重;
基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目标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以及每个所述第二目标背光分区发出的光线对所述第二像素的分光权重,更新所述第二像素的灰度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二像素与每个所述第二目标背光分区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目标背光分区发出的光线对所述第二像素的分光权重,包括:
对于每个所述第二像素,采用第二点扩散曲线算法对所述第二像素与每个所述第二目标背光分区之间的距离进行计算,得到每个所述第二目标背光分区对所述第二像素的分光权重;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目标背光分区包括:所述第二像素所在的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背光分区,以及与所述第二像素所在的第二图像区域对应的背光分区的F1*F2邻域内的背光分区,所述F1和所述F2为大于1的整数。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图像包括:中心区域子图像以及围绕所述中心区域子图像的周边区域子图像;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所述第二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所述多个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以及所述第一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第二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图像的第一理论透过率以及所述第二目标图像的第二理论透过率;
基于所述第一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第一伽马参数,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最小出光亮度,以及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最大出光亮度确定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第一透过率;
基于所述第一理论透过率,所述第一透过率,以及更新后的所述第一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一面板区域的第二透过率;
基于所述第二理论透过率,所述第一透过率,以及更新后的所述第二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二面板区域的第三透过率,其中,所述第二面板区域位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中心,所述第一面板区域围绕所述第二面板区域,所述第一面板区域用于显示所述周边区域子图像,所述第二面板区域用于显示所述中心区域子图像;
基于所述第二透过率,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二伽马参数,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最小出光亮度,以及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最大出光亮度确定所述周边区域子图像的各个像素的灰度值;
基于所述第三透过率,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二伽马参数,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最小出光亮度,以及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最大出光亮度确定所述中心区域子图像的各个像素的灰度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伽马参数等于1,所述第二伽马参数等于2.2。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所述第一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包括:
采用双线性插值算法对所述第一目标图像进行处理,得到第五分辨率的初始图像,所述第五分辨率小于所述第一分辨率;
对所述初始图像进行第一边缘像素补充处理,得到所述第一显示图像,其中,所述第一边缘像素补充处理为对所述初始图像中边缘远离中心的区域进行像素填充的处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初始图像进行第一边缘像素补充处理,包括:
在所述初始图像中第一边缘远离中心的一侧添加多个第一补充像素,每个所述第一补充像素的灰度值等于所述第一边缘中与所述第一补充像素位于同一列的第三像素的灰度值;
在所述初始图像中第二边缘远离中心的一侧添加多个第二补充像素,每个所述第二补充像素的灰度值等于所述第二边缘中与所述第二补充像素位于同一列的第四像素的灰度值;
在所述初始图像中第三边缘远离中心的一侧添加多个第三补充像素,每个所述第三补充像素的灰度值等于所述第三边缘中与所述第三补充像素位于同一行的第五像素的灰度值;
在所述初始图像中第四边缘远离中心的一侧添加多个第四补充像素,每个所述第四补充像素的灰度值等于所述第四边缘中与所述第四补充像素位于同一行的第六像素的灰度值;
其中,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均平行于像素行方向,所述第三边缘和所述第四边缘均平行于像素列方向。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任一所述的图像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尺寸,且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中像素的数量为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中像素的数量的整数倍;在所述基于所述第二显示图像驱动所述第二显示面板进行显示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有效像素的位置,所述有效像素在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上;
基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中像素的第一尺寸和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中像素的第二尺寸的尺寸关系,以及所述第二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第三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
基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有效像素的位置对所述第三显示图像进行第二边缘补充处理,得到第四显示图像,其中,所述第二边缘补充处理为对所述第三显示图像中边缘远离中心的区域进行像素填充处理;
在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中显示所述第四显示图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有效像素的位置对所述第三显示图像进行第二边缘补充处理,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有效像素的位置,在所述第三显示图像的至少一个行边缘远离中心的一侧添加多个第五补充像素,每个所述第五补充像素的灰度值等于所述第三显示图像中最靠近所述第五补充像素且与所述第五补充像素位于同一列的第七像素的灰度值;
基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有效像素的位置,在所述第三显示图像的至少一个列边缘远离中心的一侧添加多个第六补充像素,每个所述第六补充像素的灰度值等于所述第三显示图像中最靠近所述第六补充像素且与所述第六补充像素位于同一行的第八像素的灰度值。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显示图像中第i+m行像素的灰度值满足:
所述第三显示图像中第j+m列像素的灰度值满足:
其中,所述尺寸关系满足: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中n1个像素的总尺寸n1×d1,等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中n2个像素的总尺寸n2×d2,所述d1为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中每个像素的第一尺寸,所述d2为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中每个像素的第二尺寸,i的取值范围为x1至x2,且i-x1与n1的比值为整数,j的取值范围为y1至y2,且j-y1与n1的比值为整数,所述x1为所述有效像素中第一行像素在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行数,所述x2为所述有效像素中最后一行像素在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行数,所述y1为所述有效像素中第一列像素在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列数,所述y2为所述有效像素中最后一列像素在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列数,所述a1为平均灰度值的权重系数,所述b1为最大灰度值的权重系数,mean()用于表示平均灰度值,max()用于表示最大灰度值,所述c用于指示所述第三显示图像中一个像素的灰度值由所述第二显示图像中c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包括与所述多个背光分区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三面板区域,所述第二显示面板包括与所述多个背光分区一一对应的多个第四面板区域;所述确定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有效像素的位置,包括:
获取测试图像;
基于所述显示设备中显示的所述测试图像中各个像素的亮度,确定所述多个第三面板区域中的目标第三面板区域,以及所述多个第四面板区域中的目标第四面板区域,其中,所述目标第三面板区域与所述目标第四面板区域的对位精度,大于其他第三面板区域与对应的第四面板区域的对位精度;
基于所述目标第三面板区域在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位置,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尺寸,以及第二显示面板的尺寸确定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有效像素的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图像包括:多个测试图案;
所述目标第三面板区域以及所述目标第四面板区域显示的测试图案的亮度大于其他面板区域显示的测试图案的亮度。
19.一种显示设备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第三分辨率的第一目标图像和第四分辨率的第二目标图像,所述第三分辨率和所述第四分辨率均小于所述显示设备的第二显示面板的第二分辨率,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为彩色显示面板,所述第一目标图像包括与多个背光分区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图像区域;
第一确定模块,被配置对于每个所述背光分区,基于与所述背光分区对应的第一图像区域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所述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
第二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第一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所述第一显示图像的分辨率等于所述显示设备的第一显示面板的第一分辨率,所述第一分辨率小于所述第二分辨率;
第三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所述第二目标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所述多个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以及所述第一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确定第二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
控制模块,被配置为对于每个背光源,基于所述背光源所处的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驱动所述背光源发光;
第一显示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显示图像驱动所述第一显示面板进行显示;
第二显示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二显示图像驱动所述第二显示面板进行显示。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被配置为:
对于每个背光分区,基于与所述背光分区对应的第一图像区域中各个像素的最大灰度值,确定所述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所述参考灰度值与所述最大灰度值正相关。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被配置为:
基于与所述背光分区对应的第一图像区域中各个像素的最大灰度值和平均灰度值,确定所述背光分区的参考灰度值,所述参考灰度值还与所述平均灰度值正相关。
22.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9至21任一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以及依次层叠的背光模组,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
所述背光模组具有阵列排布的多个背光分区,且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多个背光源,每个所述背光分区具有至少一个所述背光源;
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为第一分辨率的黑白显示面板,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为第二分辨率的彩色显示面板,所述第一分辨率小于所述第二分辨率。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设备为可穿戴显示设备。
24.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权利要求1至18任一所述的图像显示方法。
2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8任一所述的图像显示方法。
26.一种屏幕驱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驱动板包括:
时序控制器,被配置为基于第一目标图像和第二目标图像,按照权利要求1至18任一所述的方法确定第一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和第二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并产生第一显示面板的时序控制信号和第二显示面板的时序控制信号;
电压转换电路,被配置为基于电源产生基准电压信号和行驱动信号;
电压产生电路,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连接,被配置为基于所述基准电压信号,产生所述第一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所需的驱动电压,以及产生所述第二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所需的驱动电压;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时序控制信号和所述行驱动信号被提供给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行驱动电路,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时序控制信号和所述行驱动信号被提供给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行驱动电路,所述第一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时序控制信号,以及所述第一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所需的驱动电压,被提供给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列驱动电路,所述第二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时序控制信号,以及所述第二显示图像中各个像素的灰度值所需的驱动电压被提供给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列驱动电路。
CN202080003619.1A 2020-12-24 2020-12-24 图像显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52804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0/139075 WO2022133920A1 (zh) 2020-12-24 2020-12-24 图像显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80407A CN115280407A (zh) 2022-11-01
CN115280407B true CN115280407B (zh) 2023-09-08

Family

ID=82157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3619.1A Active CN115280407B (zh) 2020-12-24 2020-12-24 图像显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77526A1 (zh)
CN (1) CN115280407B (zh)
GB (1) GB2610996A (zh)
WO (1) WO202213392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73597B (zh) * 2023-07-28 2023-10-13 清华大学 用于双v复合型坡口的激光线图像特征提取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78010A (zh) * 2013-03-29 2014-10-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和电子设备
CN109283746A (zh) * 2018-11-30 2019-01-2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928036A (zh) * 2019-12-25 2020-03-2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制备方法
CN111965907A (zh) * 2020-08-26 2020-11-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20331A1 (en) * 2016-07-29 2018-02-0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input/output device,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11025806B (zh) * 2019-12-16 2022-06-2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78010A (zh) * 2013-03-29 2014-10-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和电子设备
CN109283746A (zh) * 2018-11-30 2019-01-2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928036A (zh) * 2019-12-25 2020-03-2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制备方法
CN111965907A (zh) * 2020-08-26 2020-11-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GB2610996A (en) 2023-03-22
CN115280407A (zh) 2022-11-01
GB2610996A9 (en) 2023-05-10
GB202218978D0 (en) 2023-02-01
WO2022133920A1 (zh) 2022-06-30
US20230377526A1 (en) 2023-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91219B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performing local dimming of the same
US9076397B2 (en)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image display method
CN112509514B (zh) 显示面板的亮度补偿方法和装置
JP2008304908A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る映像表示方法
KR102068963B1 (ko) 화상 표시 장치, 국소 휘도값 추정기 및 화상 표시 방법
US2011027948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Display Backlight
CN114267291B (zh) 灰阶数据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屏幕驱动板
WO2021017028A1 (zh) LOD Table调整方法及LOD Table调整系统
CN110599962B (zh) 不同颜色序列Delta型子像素显示面板的渲染方法
JP6823407B2 (ja)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画像表示方法
KR20170030720A (ko) 표시패널
KR20220059684A (ko) 디스플레이패널 구동 장치 및 방법, 그리고, 디스플레이장치
CN115280407B (zh) 图像显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658864B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处理方法和显示处理装置
US11942048B2 (en) Display device
CN109616074B (zh) 显示方法和显示装置
US10573253B2 (en) Display apparatus with reduced amount of calculation
KR20150038958A (ko) 3원색 표시장치 및 그의 픽셀데이터 랜더링 방법
KR20180015370A (ko) 멀티비젼 시스템 및 그 구동 방법
JP2018054683A (ja)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方法
US11636816B2 (en) Display device
US11961487B2 (en) Display device
US20240013739A1 (en) Circuit Device And Display System
US20240046892A1 (en) Circuit Device And Display System
WO2023111352A1 (en) Local dimming on video wal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