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79467A - 输入设备 - Google Patents
输入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279467A CN115279467A CN202180021332.6A CN202180021332A CN115279467A CN 115279467 A CN115279467 A CN 115279467A CN 202180021332 A CN202180021332 A CN 202180021332A CN 115279467 A CN115279467 A CN 11527946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put
- input device
- portions
- circuit board
- ope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46—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the device orientation or free movement in a 3D space, e.g. 3D mice, 6-DOF [six degrees of freedom] pointers using gyroscopes, accelerometers or tilt-senso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F—CARD, BOARD, OR ROULETTE GAMES; INDOOR GAMES USING SMALL MOVING PLAYING BODIES; VIDEO GAMES; GAM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3F13/00—Video games, i.e. games using an electronically generated display having two or more dimensions
- A63F13/20—Input arrangements for video game devices
- A63F13/24—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e.g. game controllers with detachable joystick handl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38—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limited linear or angular displacement of an operating part of the device from a neutral position, e.g. isotonic or isometric joystick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1
- G06F2203/015—Force feedback applied to a joysti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防止了由于输入杆的操作而在由麦克风获取的语音数据中出现噪声。一种输入设备(10)包括:上机壳部分(41),其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开口;输入按钮(35),其位于开口内并可沿上下方向移动;弹性构件,其将输入按钮(35)朝向输入按钮(35)的初始位置偏压;以及缓冲构件(37)。输入按钮(35)具有用于防止输入按钮(35)从开口弹出的止动部(35b、35c)。缓冲构件(37)由与上机壳部分(41)的材料和输入按钮(35)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制成,并且具有位于上机壳部分(51)的开口的内边缘和输入按钮(35)的止动部(35b、35c)之间的止动件部(37a、37b)。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用于游戏控制等的输入设备。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视频游戏的输入设备的示例,给出了在PCT专利公开号WO2005/022951和WO2014/061322中公开的设备。诸如这些专利文献中公开的那些输入设备在其右部和左部包括输入构件,比如输入杆(操纵杆)、输入按钮和方向垫。此外,输入设备可以包括麦克风,如在PCT专利公开号WO2005/022951的情况下。
发明内容
当用户操作输入构件时,在某些情况下,输入构件可能与输入设备的另一部分碰撞并发出声音。在输入设备包括麦克风的情况下,这种声音会导致噪声。
作为在本公开中提出的输入设备的示例,提供了一种输入设备,包括:外部构件,其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开口;至少一个输入按钮,其位于开口内部并且可在与外部构件相交的方向上移动;弹性构件,其将至少一个输入按钮朝向至少一个输入按钮的初始位置偏压;以及缓冲构件。至少一个输入按钮具有止动部,用于防止输入按钮从开口弹出。缓冲构件由与外部构件的材料和输入按钮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制成,并且具有位于外部构件的开口的内边缘和输入按钮的止动部之间的止动件部。利用这种输入设备,可以抑制噪声产生。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输入设备的例子的平面图。
图1B是图1A所示输入设备的侧视图。
图1C是输入设备的前视图。
图1D是输入设备的后视图。
图1E包括输入设备的仰视图和部分仰视图的放大图。
图2是输入设备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输入设备的分解透视图。
图4A是沿图1C的线IVa-IVa截取的剖视图。
图4B是沿图1D的线IVb-IVb截取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电路板和框架的仰视图。
图6是上机壳部分的平面图。
图7是示出把手的透视图。
图8A是沿图1A的线VIIIa-VIIIa截取的剖视图。
图8B是沿图1A的线VIIIb-VIIIb截取的剖视图。
图9是沿图1D的线IX-IX截取的剖视图。
图10是沿着图9的线X-X截取的剖视图。
图11A是示出音孔的修改示例的剖视图,其从类似于图9中的截面获得。
图11B是沿图11A的XI-XI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12是示出了附接到上机壳部分的缓冲构件的透视图。
图13A是以放大方式示出缓冲构件的透视图。
图13B是缓冲构件的侧视图。
图14A是沿着图13B所示的线XIVa-XIVa截取的输入设备的剖视图。
图14B是沿着图13B所示的线XIVb-XIVb截取的输入设备的剖视图。
图15是缓冲构件的修改示例的剖视图。
图16A是示出输入按钮、上机壳部分和缓冲构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16B是图16A的放大视图。
图17是沿图1A中所示的线XVII-XVII截取的剖视图。
图18是沿图5所示的线XVIII-XVIII截取的电路板和框架的剖视图。
图19是输入构件的平面图。
图20是沿图1A所示的线XX-XX截取的剖视图。
图21A是沿图1A所示的线XXI-XXI截取的剖视图。
图21B是图21A的放大视图。
图22A是示出包括信息处理装置和输入设备的系统的框图。
图22B是说明信息处理装置的功能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图1等示出了作为实施例示例的输入设备10。在以下描述中,在图1A至图1D中,X1和X2分别表示向右方向和向左方向,Y1和Y2分别表示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Z1和Z2分别表示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注意,这些方向是为了描述输入设备10的元件(部件、构件和部分)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关系而定义的,并且不旨在限制输入设备10的姿势。
输入设备10被用作用于信息处理装置90的输入设备(参见图22A;例如,视频游戏控制台),信息处理装置90具有游戏程序执行功能、运动图像再现功能、经由互联网的通信功能等。输入设备10可以以有线或无线方式与信息处理装置90通信,并且基于用户在输入设备10上进行的操作向信息处理装置90发送信号。输入设备10包括用于检测输入设备10的姿势或运动的各种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等)、电池等。
此外,输入设备10包括用于获取用户语音的第一麦克风8A和第二麦克风8B(见图9)以及扬声器4(见图1A)。通过麦克风8A和8B获取的语音数据被发送到信息处理装置90,以用于语音识别处理或与其他用户的语音聊天(语音通信)。其他用户的语音数据从连接到信息处理装置90的扬声器或输入设备10的内置扬声器4输出。
[输入构件]
如图1A所示,输入设备10在其左部和右部分别包括用户用他/她的手握住的左握持部分10L和右握持部分10R。握持部分10L和10R在左右方向上彼此分离,并且设备中心部分10M形成在握持部分10L和10R的前部之间。握持部分10L和10R可以各自包括向后延伸超过设备中心部分10M的后边缘的把手12。设备中心部分10M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可以与握持部分10L和10R的尺寸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握持部分10L和10R可以不包括向后延伸的把手12。
如图1A所示,用户用他/她的手指操作的多个输入构件设置在握持部分10L和10R的前部的上表面上。具体地,多个输入按钮35设置在右握持部分10R的前部的上表面上。例如,四个输入按钮35设置在十字的端部。此外,十字形方向垫(十字按钮)19设置在左握持部分10L的前部的上表面上。如图1A所示,输入设备10可以包括位于输入构件20的前部的左侧和右侧上的输入按钮17。此外,握持部分10L和10R可以各自在其前表面上包括输入按钮15和16(见图1C)。输入按钮15和16沿上下方向布置。例如,下侧的输入按钮16是被支撑为可绕轴线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触发按钮。在输入按钮16的后侧,可以设置致动器6(见图1B),该致动器6被配置为对输入按钮16的运动引起反作用力。
如图1A所示,输入设备10可以包括输入杆31。例如,输入杆31设置在设备中心部分10M的后部的左侧和右侧。输入杆31可以各自沿其径向倾斜,或者围绕初始位置的中心线倾斜和枢转。每个输入杆31可以被支撑为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从而用作按钮。每个输入杆31可以在径向方向上滑动,而不是在径向方向上倾斜。此外,输入设备10可以包括位于输入构件20后侧上在左右方向中心的按钮18。按钮18用作输入设备10所连接的信息处理装置90的电源按钮,或者用于指示信息处理装置90和输入设备10之间的无线连接开始的开始按钮。
注意,输入杆31的位置以及方向垫19和输入按钮35的布置不限于输入设备10中的示例。例如,输入按钮35的位置和输入杆31的位置可以互换。此外,方向垫19的位置和输入杆31的位置可以互换。
如图1A所示,输入设备10包括在设备中心部分10M的上表面上的板状输入构件20。例如,输入构件20设置在左输入杆31和右输入杆32的前方。输入构件20包括触摸传感器。触摸传感器基于输入构件20的上表面上手指触摸的位置输出信号。例如,触摸传感器是电容传感器。输入构件20可被支撑为基于用户的按压操作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输入设备10包括开关23(图20),其被配置为检测输入构件20已经被按压,并且输入构件20用作支持开/关操作的按钮。
如图1A所示,在输入设备10的示例中,输入构件20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朝向前方逐渐增加。因此,用户容易用他/她的拇指触摸输入构件20的前部,同时用手握住握持部分10L和10R。
[外部构件]
如图2所示,输入设备10包括用作输入设备10的外部构件的机壳40。机壳40形成输入设备10的外表面,并容纳输入设备10的各种部件(电路板61、振动马达5L和5R等)。机壳40包括在上下方向上结合的上机壳部分41和下机壳部分42。
如图2所示,输入设备10包括框架51。输入设备10的各个部件固定到框架51。例如,振动马达5R保持在框架51的右部,振动马达5L保持在其左部。振动马达5L和5R基于由信息处理装置90执行的视频游戏中的情形来振动把手12。构造成移动触发按钮16的致动器6设置在每个振动马达5L和5R的前方。电路板61固定到框架51的中心部分的下侧。上机壳部分41覆盖框架51的上侧,以形成握持部分10L和10R以及设备中心部分10M的上部。下机壳部分42覆盖框架51的下侧,以形成握持部分10L和10R以及设备中心部分10M的下部。
上机壳部分41用固定器件如螺钉或螺栓连接到框架51。例如,上机壳部分41通过从框架51的下侧插入的螺钉直接固定到框架51。框架51的下侧被下机壳部分42覆盖。因此,将上机壳部分41固定到框架51的固定器件(螺钉)不会暴露在输入设备10的外表面上。
例如,下机壳部分42(见图2)固定到上机壳部分41。例如,其附接位置设置在下机壳部分42的前边缘和后边缘上。更详细地说,下机壳部分42在其前边缘(左和右握持部分10L和10R的前边缘)具有开口42b(见图2),每个开口用于围绕输入按钮15和16,输入按钮15和16沿上下方向布置。作为开口42b的上边缘并沿着输入按钮15的上侧延伸的部分42a具有固定部分42c(参见图4A)。固定部分42c用螺钉49a附接到例如形成在上机壳部分41的前边缘的固定部分41a(见图4A)。
固定部分42c和41a形成为使得螺钉49a沿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的方向插入。由此,防止螺钉49a在被插入时与触发按钮16干涉。输入按钮15覆盖固定部分42c和41a以及螺钉49a的前侧,以防止这些部件暴露。输入按钮15可以通过形成在输入按钮15上的接合部(例如,爪部)附接到机壳40。
此外,如图3和图4B所示,下机壳部分42在其后边缘(左和右握持部分10L和10R的后边缘)具有固定部分42e。每个固定部分42e用螺钉49b固定到形成在上机壳部分41的后边缘的固定部分41f。框架51在其后边缘具有向后突出的固定部分51a。固定部分51a各自与下机壳部分42的固定部分42e一起固定到上机壳部分41的固定部分41f。
机壳部分41和42的附接结构不限于输入设备10中的示例。例如,框架51可以用螺钉固定到下机壳部分42,上机壳部分41可以用螺钉固定到下机壳部分42。在另一个例子中,机壳部分41和42可以各自附接到框架51,使得两个机壳部分41和42通过框架51间接地彼此固定。在又一示例中,输入设备10可以不包括框架51。在这种情况下,上机壳部分41和下机壳部分42可以彼此直接固定。
如图1A和图2所示,输入设备10包括作为其外部构件之一的附接到机壳40的外表面的盖45。盖45具有用作右握持部分10R的外表面的一部分的右盖侧部45R、用作左握持部分10L的外表面的一部分的左盖侧部45L、以及连接左盖侧部45L和右盖侧部45R并用作设备中心部分10M的外表面的一部分的盖中心部45M。
如图4B所示,盖45包括覆盖固定下机壳部分42的固定器件(具体地,螺钉49b)和固定部分42e和41f的固定器件盖45a。固定器件盖45a位于螺钉49b和固定部分42e、41f和51a的后侧,以覆盖这些部件。固定器件盖45a针对左盖侧部45L和右盖侧部45R中的每一个提供。如图1D和图4B所示,固定器件盖45a位于左或右握持部分10L或10R的后侧,并附接到握持部分10L或10R的后边缘(即,左或右把手12的后边缘)。
螺钉49b没有暴露在输入设备10的外表面上,从而可以增强输入设备10的外观。此外,由于左螺钉49b和右螺钉49b被单个盖45覆盖,所以可以减少部件的数量,并且因此可以简化输入设备10的组装。
螺钉49b沿上下方向插入下机壳部分42的固定部分42e和上机壳部分41的固定部分41f。固定器件盖45a的一部分(下部)位于固定部分42e和41f的下方。即,固定器件盖45a的该部分(下部)位于螺钉49b从固定部分42e和41f拉出的方向上。固定器件盖45a的另一部分(上部)位于固定部分42e和41f的后侧。
如图1A所示,盖侧部45L和45R附接到左把手和右把手12的内侧表面。右固定器件盖45a在右盖侧部45R的后边缘处弯曲,以定位在右把手12的后侧上。左固定器件盖45a在左盖侧部45L的后边缘处弯曲,以定位在左把手12的后侧上。
盖中心部分45M位于设备中心部分10M的后部。盖中心部分45M位于输入构件20的后侧。盖中心部分45M具有开口45c,左输入杆31和右输入杆31设置在开口45c中。
注意,在输入设备10的示例中,把手12和盖侧部45L和45R在左右方向上对称。与输入设备10的例子不同,这些部件可能在左右方向上不对称。在这种情况下,盖45可以仅具有左盖侧部45L和右盖侧部45R中的任一个。
如图6所示,上机壳部分41具有被盖45覆盖的覆盖区域41n。多个接合孔41e形成在覆盖区域41n中,并且盖45的接合部(例如,爪部)与接合孔41e接合。
除了覆盖区域41n之外,上机壳部分41的外表面还具有邻近覆盖区域41n且未被盖45覆盖的区域(暴露区域)(参见图1A和图6)。如图7和图8A所示,在上机壳部分41的外表面的暴露区域和盖45的外表面之间形成台阶N。利用台阶N,盖45的外表面从上机壳部分41的外表面的暴露区域凹进。
在输入设备10的示例中,台阶N形成在盖侧部45L和45R的外表面与用作把手12的上机壳部分41的外表面之间。台阶N可以从握持部分10L和10R的前部延伸到其后边缘(把手12的后边缘)。
当盖附接到机壳时,通常,盖的外表面与机壳的外表面齐平,或者盖定位成比机壳的外表面高。与此相反,在输入设备10的示例中,盖45的外表面被定位成比机壳40的外表面低(凹进),使得观看输入设备10的观察者几乎不将盖45识别为盖。由此,可以增强输入设备10的外观。
如图7和8A所示,台阶M可以形成在盖侧部45L和45R的外表面与用作把手12的下机壳部分42的外表面之间。这种结构使得观看输入设备10的观察者更难识别盖45,从而可以进一步增强输入设备10的外观。
左和右盖侧部45L和45R附接到左和右把手12的内侧表面。也就是说,盖侧部45L或45R附接到把手12的外表面(机壳40的外表面)的左右方向上的大致中心区域。因此,例如,抓握把手12的用户的鱼际(the ball of the thumb)的位置可以由台阶N来引导。此外,可以降低用户抓握把手12的手掌与台阶N接触的可能性,这意味着可以实现舒适的抓握。在输入设备10的示例中,盖侧部45R或45L和上机壳部分41的暴露区域之间的边界(台阶N)位于把手12的中心线C1的内侧(参见图1A)。
台阶N的高度在其延伸方向上可以不恒定。在输入设备10的示例中,把手12后部的台阶N的高度Hn2(见图8B)小于把手12前部的台阶N的高度Hn1(见图8A)。用户的手掌倾向于接触把手12的后部。因此,后部中台阶N的高度Hn2小于前部中台阶N的高度Hn1的结构使得用户能够以更舒适的方式抓握把手12。
[麦克风的布置]
如图9所示,输入设备10可以包括两个麦克风8A和8B。两个麦克风8A和8B被设置在距握持输入设备10的用户的嘴不同距离的位置。例如,第一麦克风8A设置在电路板61下方,第二麦克风8B设置在电路板61上方。安装在电路板61上的连接器67(例如,耳机插孔)位于第一麦克风8A和第二麦克风8B之间。
为了实现语音识别处理和语音聊天,输入设备10包括语音输入/输出电路,该语音输入/输出电路被配置为执行形成麦克风8A和8B的灵敏度的方向性的波束形成处理。语音输入/输出电路产生具有方向性的麦克风语音数据。也就是说,语音输入/输出电路使用从麦克风8A和8B获得的麦克风语音数据之间的相位差,生成具有代表用户的语音的强调数据(信号)的数据。
如图9所示,例如,第二麦克风8B由上机壳部分41支撑,并沿着盖45的内表面设置。例如,第二麦克风8B倾斜地向后和向上定向。
盖45在对应于第二麦克风8B的位置处具有第二音孔V2。第二麦克风8B通过例如由弹性材料制成的麦克风保持器9B保持。麦克风保持器9B在对应于第二麦克风8B的位置处具有孔。盖45的第二音孔V2通过麦克风保持器9B的孔连接到第二麦克风8B。输入设备10可以不包括盖45。在这种情况下,第二音孔V2可以形成在上机壳部分41中,并且第二麦克风8B可以由框架51支撑。
如图9所示,例如,第一麦克风8A沿着下机壳部分42的内表面设置。第一麦克风8A由麦克风支撑部分55a支撑,麦克风支撑部分55a形成在例如设置在电路板61下方的电池62(见图20)的保持器55的后边缘。第一麦克风8A由麦克风保持器9A保持。麦克风保持器9A抵靠下机壳部分42的内表面。例如,第一麦克风8A倾斜地向后和向下定向。
[音孔]
如图9所示,下机壳部分42具有穿过下机壳部分42的第一音孔V1。麦克风保持器9A具有位于第一麦克风8A和下机壳部分42的内表面之间的密封部分9b。密封部分9b抵靠下机壳部分42的内表面。密封部分9b在对应于第一麦克风8A的位置处具有孔9a。下机壳部分42的第一音孔V1通过麦克风保持器9a的孔9A连接到第一麦克风8A。形成在密封部分9b中的孔9a的边缘抵靠下机壳部分42的内表面,使得第一音孔V1从其入口到第一麦克风8A被密封。
注意,“第一音孔V1连接到第一麦克风8A”意味着形成了将声音从下机壳部分42的孔传递到第一麦克风8A的通道。这通道不一定密封。此外,第一麦克风8A可以与下机壳部分42的内表面分离。例如,第一麦克风8A可以安装在电路板61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形成从形成在下机壳部分42中的开口边缘延伸到第一麦克风8A的音孔。
如图1E和图10所示,凹部42f形成在下机壳部分42的外表面中。凹部42f不穿透下机壳部分42。第一音孔V1形成在凹部42f的底表面42k中。下机壳部分42在凹部42f内具有从第一音孔V1的开口边缘(入口)延伸的底表面42k。凹部42f的内表面42g用作围绕第一音孔V1的壁。凹部42f在下文中被称为“保护凹部”。
如果通过语音聊天与另一用户聊天的用户沿着输入设备10的外表面移动手指以用手指覆盖第一音孔V1,则第一音孔V1中的气压突然改变,结果通过语音聊天传输给另一用户的语音可能有噪声。在输入设备10的示例中,由于作为保护凹部42f的内表面42g的壁围绕第一音孔V1形成,所以第一音孔V1的入口不太可能被手指完全覆盖。结果,可以抑制上述噪声的产生。
如图10所示,保护凹部42f是凹槽,并且保护凹部42f的内部区域的长度(在两个正交方向之一上的宽度W1;见图1)大于同一区域在另一方向上的宽度W2(宽度W1在下文中称为“大宽度”,宽度W2在下文中称为“小宽度”)。在输入设备10的示例中,宽度W1是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宽度W2是前后方向上的尺寸。
当用户用手指触摸输入设备10的外表面时,小宽度W2小于手指接触区域的宽度。同时,大宽度W1大于手指接触区域的宽度。通过将保护凹部42f设计成具有这样的尺寸,可以防止保护凹部42f被用户的手指完全覆盖,结果可以有效地抑制第一音孔V1中气压的突然变化。例如,小宽度W2小于3mm。小宽度W2可以小于2mm。例如,大宽度W1大于7mm。大宽度W1可以大于9mm。
如图10所示,大宽度W1大于第一音孔V1尺寸的两倍(与大宽度W1方向相同的尺寸)。大宽度W1可以大于第一音孔V1尺寸的三倍。同时,小宽度W2可以与第一音孔V1的尺寸相同,或者小于第一音孔V1的尺寸的两倍。例如,第一音孔V1的入口形状是圆形的。
如图10所示,大宽度W1大于第一麦克风8A的尺寸(与大宽度W1方向相同的尺寸)。同时,小宽度W2小于第一麦克风8A的尺寸。如图9所示,小宽度W2可以与第一音孔V1(形成在下机壳部分42中的孔)的入口尺寸相同,或者大于第一音孔V1的入口。
如图1E所示,第一音孔V1形成在设备中心部分10M的下表面。更详细地,第一音孔V1形成在靠近设备中心部分10M的后边缘的位置。第一音孔V1位于输入设备10的左右方向的中心。用他/她的手握住输入设备10的用户的手指从输入设备10的侧表面倾斜地延伸到输入设备10在左右方向的中心。当用户沿着输入设备10的下表面移动手指时,手指沿着相对于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倾斜的方向移动。同时,保护凹部42f(换句话说,保护凹部42f内部的区域)在左右方向上是细长的。利用具有这种形状的保护凹部42f,可以有效地防止保护凹部42f被在输入设备的下表面侧上倾斜移动的手指完全覆盖。
注意,保护凹部42f的形状不限于输入设备10中的示例。例如,保护凹部42f可以是在前后方向上细长的凹槽。在另一个例子中,保护凹部42f可以具有椭圆形形状。在又一示例中,保护凹部42f可以具有十字形、H形或T形。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音孔V1优选地形成在保护凹部42f的小宽度凹槽部分中。由此,可以防止第一音孔V1被用户的手指完全覆盖。
如上所述,上机壳部分41具有连接到第二麦克风8B的第二音孔V2。第一音孔V1的开口部分在左右方向上的大宽度W1大于第二音孔V2的开口部分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同时,第一音孔V1在正交于左右方向的方向上的小宽度W2可以与第二音孔V2在正交于左右方向的方向上的宽度相同。
注意,在第一音孔V1周围,代替凹部42f,可以形成围绕第一音孔V1的一个或多个突出部。图11A和图11B是说明这种修改例子的剖视图。图11A是从类似于图9的横截面获得的剖视图。图11B是沿图11A所示的XI-XI线截取的剖视图。
在图11A和图11B所示的例子中,突出部42h围绕第一音孔V1形成。突出部42h在下文中被称为“保护突出部”。第一音孔V1位于由保护突出部42h包围的区域内。保护突出部42h的内表面42i用作围绕第一音孔V1的壁。利用以这种方式形成的保护突出部42h,可以通过保护突出部42h来抑制第一音孔V1的入口被手指完全覆盖,并且因此可以抑制第一音孔V1中气压的突然变化。
形成在保护突出部42h内的区域的尺寸可以与形成在上述保护凹部42f内的区域的尺寸相同。具体地,两个正交方向之一上的宽度可以小于另一个方向上的宽度。具体地,左右方向上的宽度W5(见图11B)大于前后方向上的宽度W6(见图11A)。例如,小宽度W6小于3mm。例如,小宽度W6可以小于2mm。大宽度W5大于7mm。大宽度W5可以大于9mm。
在又一示例中,多个突出部可以形成在第一音孔V1周围。这样的突出部可以整体围绕第一音孔V1。在这种情况下,由多个突出部围绕的区域的长度(左右方向的宽度)可以大于其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同样利用这种结构,可以防止第一音孔V1的入口被手指完全覆盖,并且因此可以抑制第一音孔V1中气压的突然变化。
[输入杆操作声音的降低]
输入设备10包括作为其外部构件的上述上机壳部分41和盖45。上机壳部分41具有开口43a(见图6),盖45具有开口45c(见图7)。在开口43a和45c内,输入杆31可以各自沿径向倾斜,或者围绕初始位置的中心线倾斜和枢转。如图14A所示,输入杆31具有支柱部分31a和位于支柱部分31a上方的接触部分31b。支柱部分31a的下部由未示出的支撑机构支撑。
如图14A所示,缓冲构件46设置在开口43a和45c的内边缘上。缓冲构件46由不同于开口43a和45c的内边缘的材料(即,上机壳部分41的材料和盖45的材料)并且也不同于输入杆31的材料(更具体地,支柱部分31a的外周表面的材料)的材料制成。缓冲构件46从开口43a和45c的内边缘向内突出。因此,当输入杆31倾斜时,支柱部分31a不与开口43a和45c的内边缘碰撞,而是与缓冲构件46碰撞。利用缓冲构件46,可以防止由于输入杆31的支柱部分31a和开口43a和45c的内边缘之间的碰撞而产生声音,并且因此可以抑制从麦克风8A和8B获得的语音数据中的噪声产生。
缓冲构件46的材料可以是刚性低于开口43a和45c的内边缘的材料和输入杆31的材料的材料。开口43a和45c的内边缘的材料,即上机壳部分41的材料、盖45的材料和输入杆31的支柱部分31a的材料是例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或聚碳酸酯树脂。缓冲构件46的材料例如是包含混合有添加剂的树脂的材料(例如,滑动材料)。
如图13A和13B所示,缓冲构件46是环形的。缓冲构件46具有与输入杆31的支柱部分31a的外周表面接触的接触表面46a。接触表面46a在开口43a和45c的整个圆周上连续形成。这使得在输入杆31倾斜以与接触表面46a接触的状态下,可以平滑地操作倾斜的输入杆31以枢转。
在输入设备10的示例中,缓冲构件46是与上机壳部分41和盖45分开模制的构件。也就是说,用于模制缓冲构件46的模制步骤、用于模制上壳体部分41的模制步骤和用于模制盖45的模制步骤被分别执行。此外,缓冲构件46附接到开口43a和45c的内边缘。通过将缓冲构件46与上机壳部分41和盖45分开模制,可以简化模制缓冲构件46和上机壳部分41的步骤。
在输入设备10的示例中,缓冲构件46附接到上机壳部分41的开口43a的内边缘。如图13A和13B所示,缓冲构件46具有上接合部46b和下接合部46c,它们在上下方向上夹住开口43a的内边缘。上接合部46b和下接合部46c沿周向方向交替布置。上接合部46b位于开口43a的内边缘上方,下接合部46c位于开口43a的内边缘下方。
每个上接合部46b从缓冲构件46的环形部分46e径向向外突出。在上机壳部分41的开口43a的内边缘上,形成多个向上突出的接合部43b(见图12)。接合部43b沿开口43a的周向方向间隔布置。上接合部46b装配在相邻的两个接合部43b之间。缓冲构件46和开口43a的内边缘的这种接合结构调节缓冲构件46的旋转。例如,当抵靠缓冲构件46的输入杆31沿周向方向移动时,缓冲构件46的上接合部46b与开口43a的接合部43b碰撞,从而可以防止缓冲构件46移位。相邻两个接合部43b之间的间隔理想地匹配缓冲构件46的上接合部46b的宽度。
注意,缓冲构件46和开口43a的内边缘的接合结构不限于输入设备10中的示例。例如,多个向内突出的接合部可以形成在开口43a的内边缘。接合部可以装配到缓冲构件46的环形部分46e中。同样利用这种结构,当沿径向倾斜的输入杆31枢转时,可以防止缓冲构件46移位。
盖45具有开口45c,输入杆31设置在开口45c中。利用这种结构,缓冲构件46和上机壳部分41的开口43a的内边缘之间的接合结构(在上接合部46b和接合部43b之间)可以被盖45覆盖。结果,可以进一步增强输入设备10的外观。
如图14A和图14B所示,盖45的开口45c的边缘位于缓冲构件46的上接合部46b和上机壳部分41的接合部43b的上方。同时,缓冲构件46的环形部分46e位于盖45的开口45c的内边缘的内侧。利用这种结构,上机壳部分41的开口43a的内边缘和缓冲构件46之间的接合结构可以被盖45防止暴露。
与输入设备10的示例不同,缓冲构件46可以附接到盖45的开口45c的内边缘。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缓冲构件46的环形部分46e的内表面的接触表面46a优选地从上机壳部分41的开口43a的内边缘向内突出。
在又一示例中,缓冲构件可以被提供给输入杆31。更具体地,如图15所示,缓冲构件33可以设置在输入杆31的支柱部分31a的外周表面上。缓冲构件33可以由不同于支柱部分31a的材料、上机壳部分41的材料和盖45的材料的材料制成。例如,缓冲构件33的材料可以是刚性低于这些部件的材料的材料。缓冲构件33可以通过双色模制与支柱部分31a一起形成。双色模制是一种通过将两种不同的树脂顺序注射到模具中作为材料来获得模制品的方法。与此不同,缓冲构件33可以与支柱部分31a分开模制,并附接到支柱部分31a的外周表面。
[按钮操作声音的降低]
上机壳部分41具有多个开口44a(见图6)。输入按钮35设置在相应的开口44a内。输入按钮35均可在与上机壳部分41相交的方向上移动,即,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如图17所示,开关36a设置在输入按钮35的下方。开关36a由弹性材料(例如,橡胶)制成,并且朝向初始位置向上偏压输入按钮35。
输入按钮35在其基部具有止动部35b和35c(见图16B),用于防止输入按钮35从开口44a中弹出。例如,止动部35b和35c是在输入按钮35的径向上从输入按钮35的下边缘突出的突出部。
如图16A所示,输入设备10包括缓冲构件37。缓冲构件37的材料不同于上机壳部分41的材料和输入按钮35的材料。缓冲构件37的材料优选地是刚性低于上机壳部分41的材料和输入按钮35的材料的材料。上机壳部分41的材料和输入按钮35的材料可以是工程塑料,例如聚碳酸酯树脂,并且缓冲构件37的材料可以是橡胶、弹性体等。缓冲构件37具有位于开口44a的边缘和输入按钮35的止动部35b和35c之间的止动件部37a和37b(见图16B)。
当输入按钮35被按下时,开关36a被按下,从而建立接通状态。当按压输入按钮35的力被释放时,输入按钮35被开关36a的弹力向上推,结果是止动部35b和35c与相应的止动件部37a和37b碰撞。利用缓冲构件37,可以防止由于止动部35b和35c与开口44a的边缘之间的碰撞而产生声音。结果,可以防止麦克风8A和8B获取的语音数据中产生噪声。
如图16B所示,止动部35b和35c以分布的方式设置在输入按钮35的圆周方向上。由此,当止动部35b和35c撞击止动件部37a和37b时,可以防止输入按钮35倾斜。例如,多个止动部35b和35c在圆周方向上以相等的间隔设置。
多个输入按钮35设置在握持部分10R的上表面上。具体而言,四个输入按钮35设置在十字的端部。输入设备10包括四个输入按钮35共用的缓冲构件37。也就是说,单个缓冲构件37具有对应于四个输入按钮35中的每一个的止动件部37a和37b。利用这种结构,可以减少部件的数量,并且因此可以简化输入设备10的组装。此外,可以减小用于设置缓冲构件37的空间。
上机壳部分41可以具有在开口44a的边缘向下延伸的导向筒44b。输入按钮35可在导向筒44b内沿上下方向移动。导向筒44b具有凹槽44c(见图16A),从输入按钮35沿径向突出的止动部35b和35c将被装配到凹槽44c中。止动部35b和35c可沿着凹槽44c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利用这种结构,调节输入按钮35在导向筒44b内的旋转。因此,止动部35b和35c具有调节输入按钮35的旋转的功能和通过与缓冲构件37碰撞来降低噪音的功能。
缓冲构件37具有位于四个输入按钮35的中心(四个导向筒44b的中心)的中心部分37g(见图16B)。四个输入按钮35的止动部35b朝向四个输入按钮35的中心突出。缓冲构件37在中心部分37g中具有对应于相应的四个输入按钮35的四个止动件部37a。四个输入按钮35的止动部35b与相应的四个止动件部37a碰撞。
此外,缓冲构件37具有围绕导向筒44b外侧的环形部分37i和37j。如图16B所示,止动件部37b形成在环形部分37i和37j上。止动件部37b形成在中心部分37g中远离止动件部37a的位置。
注意,具有缓冲构件37的输入按钮35的布置不限于输入设备10中的示例。例如,输入按钮35的数量可以是两个或三个。在输入按钮35的数量为两个的情况下,缓冲构件37可以在两个输入按钮35之间具有中心部分,并且止动件部37a可以形成在中心部分中。
[电路板的阻尼器]
输入设备10包括设置在左握持部分10L和右握持部分10R上(更具体地,在把手12上)的振动马达5L和5R。振动马达5L和5R响应于来自信息处理装置(视频游戏控制台)的指令而驱动,例如,以振动把手12。振动马达5L和5R可以是线性马达(例如,音圈马达)或旋转马达(例如,直流(DC)马达)。如图2所示,振动马达5L和5R由框架51保持。框架51在容纳在左右把手12中的部分中具有马达保持部51c。
如图2所示,电路板61位于框架51(第一支撑构件)下方,并沿上下方向附接到框架51。例如,电路板61用固定器件(具体地说,螺钉69(见图5))附接到框架51。在输入设备10的示例中,螺钉69被设置在电路板61下方的电池62覆盖。
如图18所示,阻尼器68设置在电路板61和框架51之间。阻尼器68均由弹性材料制成,例如橡胶或弹性体。阻尼器68设置在远离螺钉69设置的位置(固定位置)的位置(阻尼器位置)。如图5所示,阻尼器68位于螺钉69周围的多个位置。在输入设备10的示例中,阻尼器68设置在电路板61的四个角部。
如上所述,输入设备10包括振动马达5L和5R以及麦克风8A和8B。当振动马达5L和5R驱动以振动电路板61并且在电路板61和框架51之间产生接触声音时,麦克风8A和8B获取接触声音作为语音数据中的噪声。即使在电路板61在多个位置用螺钉固定到框架51的情况下,由于电路板61的热膨胀系数和框架51的热膨胀系数之间的差异,也可能在电路板61和框架51之间形成微小间隙。当振动马达5L和5R以这样的间隙驱动时,在电路板61和框架51之间产生接触声音,即噪声。
在输入设备10的示例中,由于阻尼器68设置在电路板61和框架51之间,所以可以抑制这种噪声的产生。特别地,在输入设备10的示例中,阻尼器68被设置成围绕固定位置(螺钉69的位置),从而可以有效地抑制当电路板61由于振动马达5L和5R的振动而与框架51接触时出现的接触声音的产生。例如,可以有效地抑制当电路板61的角部振动时电路板61和框架51之间产生接触声音。
注意,作为提供给电路板61的螺钉,单个螺钉69就足够了。由此,即使在电路板61和框架51热膨胀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螺钉69由于热膨胀而松动。注意,阻尼器68可以不设置在设置螺钉69的位置,即固定位置。在固定位置,电路板61可以与框架51直接接触。此外,电路板61可以具有孔,形成在框架51上的定位突起51d装配到该孔中。
电路板61具有孔61b(见图3)。例如,孔61b可以形成在电路板61的外边缘。也就是说,每个孔61b的边缘可以是部分开放的。如图18所示,阻尼器68具有装配到电路板61的孔61b中的圆柱形主体部分68a。此外,阻尼器68具有形成在主体部分68a的边缘部分(上边缘)上的上凸缘部分68b,以及形成在主体部分68a的另一个边缘部分(下边缘)上的下凸缘部分68c。
如图18所示,框架51具有装配到圆柱形主体部分68a中的突出部51e。在振动马达5L和5R驱动以在沿着电路板61的方向上相对振动电路板61和框架51的情况下,框架51的突出部51e在沿着电路板61的方向上与阻尼器68碰撞。
此外,如图18所示,上凸缘部分68b在上下方向上夹在电路板61和框架51之间。换句话说,上凸缘部分68b在电路板61和框架51的附接方向上夹在电路板61和框架51之间。因此,可以抑制由于电路板61的部件,具体而言,电路板61的角部与框架51之间在电路板61和框架51的附接方向上的碰撞而产生的噪声。
这样,在输入设备10的示例中,阻尼器68具有在电路板61和框架51的附接方向上被夹住的部分(上凸缘部分68b)和在与附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沿着电路板61的方向)被夹住的部分(主体部分68a)。由此,可以有效地抑制电路板61和框架51之间的碰撞。
注意,阻尼器68的形状不限于输入设备10中的示例。例如,框架51可以不具有突出部51e。在这种情况下,阻尼器68的主体部分68a可以不是圆柱形的。例如,主体部分68a可以是柱状的。凸缘部分68b和68c可以形成在柱状主体部分68a的边缘部分处。
输入设备10包括在电路板61上与框架51相对的一侧上的下机壳部分42(第二支撑构件)。如图18所示,阻尼器68具有夹在下机壳部分42和电路板61之间的部分。具体地,上述下凸缘部分68c夹在下机壳部分42和电路板61之间。因此,可以抑制由于电路板61的振动而在电路板61和下机壳部分42之间产生接触声音。
如图18所示,框架51具有与阻尼器68的上凸缘部分68b接触的接触部分51f。下机壳部分42具有与阻尼器68的下凸缘部分68c接触的接触部分42j。框架51的接触部分51f和下机壳部分42的接触部分42j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面对。因此,可以在框架51和阻尼器68之间以及下机壳部分42和阻尼器68之间确保足够的接触压力。在输入设备10的示例中,下机壳部分42的接触部分42j是向上突出的圆柱形部分,并且接触部分42j的上边缘与阻尼器68的下凸缘部分68c接触。
注意,对于设置在电路板61上的多个阻尼器68中的每一个,输入设备10可以包括参考图18描述的结构,即主体部分68a、凸缘部分68b和68c以及接触部分42j和51f。
如上所述,振动马达5L和5R设置在把手12中,并且定位在左握持部分10L和右握持部分10R的后边缘处。电路板61容纳在位于左握持部分10L和右握持部分10R之间的设备中心部分10M中。当从输入设备10的底表面看时,电路板61位于振动马达5L和5R的前方(见图5)。阻尼器68位于电路板61的角部。当从输入设备10的底表面看时,位于每个后角部的阻尼器68位于设置螺钉69的固定位置和振动马达5L和5R之间。换句话说,将螺钉69连接到阻尼器68的直线与振动马达5L和5R相交。通过以这种方式设置阻尼器68和振动马达5L和5R,可以抑制在振动马达5L和5R附近的位置处产生接触声音。
如上所述,振动马达5L和5R例如是音圈马达。在这种情况下,振动马达5L和5R的振动器(即,可移动部分)的振动方向可以与电路板61和框架51的附接方向(上下方向)相交。在输入设备10的示例中,振动器被设置成在把手12的延伸方向上振动,并且在倾斜的前后方向上振动。因此,当振动马达5L和5R驱动时,可以抑制电路板61的角部在电路板61和框架51的附接方向(上下方向)上大幅振动。
输入设备10包括设置在设备中心部分10M中的麦克风8A和8B。麦克风8A和8B设置在电路板61的上方或下方以远离电路板61,并且由不同于电路板61和框架51的构件支撑。具体地,如图9所示,第二麦克风8B不是由框架51而是由上机壳部分41支撑,并且通过麦克风保持器9B与盖45的内表面接触。此外,第一麦克风8A由形成在支撑电池62的电池保持器55的后边缘处的麦克风支撑部分55a支撑,并且通过麦克风保持器9A抵靠下机壳部分42的内表面。
注意,电路板61的支撑结构不限于输入设备10中的示例。例如,输入设备10可以不包括框架51。在这种情况下,电路板61可以附接到下机壳部分42。此外,阻尼器68的一个凸缘部分可以夹在下机壳部分42和电路板61之间,阻尼器68的另一个凸缘部分可以夹在上机壳部分41和电路板61之间。
[发光系统]
输入设备10的上表面具有其中设置输入按钮35的右区域(右握持部分10R的上表面)、其中设置方向垫19的左区域(左握持部分10L的上表面)、以及作为右区域和左区域之间的区域的中心区域。在输入设备10的示例中,输入构件20的上表面形成中心区域。输入构件20位于设备中心部分10M的前部,并且输入构件20的前边缘形成输入设备10的前边缘。输入构件20的最前部向下弯曲以形成输入设备10的前表面。上机壳部分41具有开口41h(见图6)。输入构件20设置在上机壳部分41的开口41h内。
如图20所示,输入构件20包括形成输入设备10的上表面的表面面板21和附接到表面面板21的下表面的电路板22。触摸传感器设置在电路板22和表面面板21之间。输入构件20可以包括附接到面板21以覆盖电路板22的下侧的框架24。
此外,输入构件20被支撑为可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从而用作按钮。在输入设备10的示例中,开关23安装在电路板22的下表面上。同时,设置在输入构件20下方的框架51具有在对应于开关23的位置向上突出的按压部分51g。当输入构件20被按压时,按压部分51g按压开关23。开关23可以安装在电路板61上。在这种情况下,输入构件20可以具有按压部分。
注意,输入构件20的结构不限于输入设备10中的示例。例如,输入构件20可以配置有触摸传感器,但是没有按钮功能。相反,输入构件20可以配置有按钮功能,但是没有触摸传感器。
如图19所示,输入设备10具有沿着输入构件20的外边缘形成的发光区域Es。发光区域Es具有多个第一发光部分E1和第二发光部分E2。多个第一发光部分E1是被配置为指示分配给连接到信息处理装置的多个输入设备的识别信息的发光部分。第二发光部分E2是被配置为基于不同于识别信息的信息发光的发光部分。围绕输入构件20的外边缘的光漫射构件71的发光表面(见图2)形成发光区域Es,这将在后面描述。
在图22A所示的示例中,多个输入设备10连接到作为视频游戏控制台的信息处理装置90。信息处理装置90包括控制装置91和通信装置92。通信装置92是被配置为能够与输入设备10进行无线或有线通信的接口。如图22B所示,控制装置91包括微处理器,并且包括作为其功能的识别信息分配单元91a。
识别信息分配单元91a根据预先定义的规则,向多个输入设备10分配作为识别每个输入设备10的识别信息的识别号。识别信息可以由信息处理装置90的系统软件基于与使用输入设备10的用户相关联的信息,或者基于识别输入设备10本身的信息来分配。此外,识别信息可以是数字、颜色信息、字符串或它们中的两个或多个的组合。识别信息可以采取任何形式,只要是指定输入设备10或用户的唯一信息。输入设备10从信息处理装置90接收分配给它的识别号,并基于该识别号使第一发光部分e1发光。例如,将1指定为其识别号的输入设备10使得多个第一发光部分e1之一(例如,位于中心的第一发光部分E1)发光。此外,将2指定为其识别号的输入设备10使得多个第一发光部分e1中的两个(例如,跨过中心彼此相对的两个第一发光部分E1)发光。输入设备10选择性地驱动对应于各个第一发光部分e1的多个第一光源S1(见图19)。
同时,第二发光部分E2是被配置为基于不同于如上所述的识别信息(识别号)的信息发光的发光部分。不同于识别信息的信息例如是根据正在执行的视频游戏中的情况生成的命令,并且从执行游戏程序的信息处理装置90发送。如图22B所示,信息处理装置90的控制装置91包括游戏处理单元91b作为其功能。当执行游戏程序时,游戏处理单元91b作为执行的结果生成运动图像,在未示出的显示装置上显示运动图像,并且向输入设备10发送用于第二发光部分E2的发光命令。当接收到发光命令时,输入设备10使第二发光部分E2发光。输入设备10驱动对应于第二发光部分E2的第二光源S2(见图20)。第二光源S2可以包括例如多个不同发光颜色的发光二极管,以便能够发射任何颜色的光。也就是说,根据应用程序的状态,基于由信息处理装置90执行的应用程序生成的输入设备10的控制信息来控制第二发光部分E2的发光状态。因此,可以使用户手中的输入设备10的第二发光部分E2发射具有适合于在与由应用程序显示的图像或输出的声音的状态同步执行的应用程序中产生的效果的颜色和定时的光。此外,不同于识别信息的信息的另一个例子是与输入设备10的状态相关联的信息。输入设备10可以例如监控输入设备10和信息处理装置90之间的连接状态或者电池的充电状态,并且根据监控的状态,基于由输入设备10自身生成的控制信息,使第二发光部分E2发光。此外,与输入设备10的状态相关联的信息可以是根据由信息处理装置90的系统软件监控的输入设备10的状态生成并被发送到输入设备10的第二发光部分E2的发光控制信息。
如图19所示,第一发光部分E1和第二发光部分E2沿着输入构件20的外边缘(中心区域)设置在发光区域Es中。因此,能够增强被配置为指示识别信息的第一发光部分E1和被配置为指示不同于识别信息的信息的第二发光部分E2的可视性。
发光区域Es围绕输入构件20的外边缘。如图19所示,在输入设备10的示例中,发光区域Es沿着输入构件20的左、后和右边缘延伸。因此,发光部分E1和E2可以灵活定位。与输入设备10的示例不同,发光区域Es可以沿着输入构件20的左、前和右边缘形成,或者可以沿着输入构件20的四个边缘(左、后、右和前边缘)形成。
如图19所示,多个第一发光部分E1可以沿着输入构件20的后边缘排成一行。由此,用户可以容易地掌握由第一发光部分E1指示的识别号。输入构件20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可以大于其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因此,输入构件20的后边缘比输入构件20的左右边缘长。因此,可以容易地确保相邻的两个第一发光部分E1之间的间隔。
如图19所示,第二发光部分E2可以沿着输入构件2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设置。由此,输入构件20的外边缘被发光部分E1和E2包围,从而可以增强发光部分E1和E2的可视性,并且还可以增强输入设备10的外观。
注意,发光部分E1和E2的布置不限于输入设备10中的示例。例如,多个第一发光部分E1可以沿着输入构件2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中的每一个设置,并且第二发光部分E2可以沿着输入构件20的后边缘设置。
如图20所示,被配置为使第一发光部分E1发光的第一光源S1被提供给输入构件20。更具体地,第一光源S1安装在输入构件20的电路板22上。多个第一光源S1沿着电路板22的后边缘布置(见图19)。第一光源S1每个都包括LED管。第一光源S1可以是单色LED管,或者可以包括多个不同发射颜色的LED,以便能够发射任何颜色的光。输入构件20的框架24在对应于第一光源S1的位置处具有通孔24a。来自第一光源S1的光穿过通孔24a进入光漫射构件71以照亮光漫射构件71。这个被照亮的部分是第一发光部分E1。
同时,如图20所示,被配置为使第二发光部分E2发光的第二光源S2安装在电路板61上,位于输入构件20下方并远离输入构件20。来自第二光源S2的光通过光导构件72被引导至光漫射构件71的左和右侧部71b。第二光源S2沿左右方向设置在电路板61的中心。如图2和图20所示,光导构件72在其后边缘具有位于第二光源S2前方的入射表面72a。光导构件72具有从入射表面72a向前向右方向延伸的右光导部分72b,以及从入射表面72a向前向左方向延伸的左光导部分72c。如图21A所示,左右光导部分72c和72b的前部位于光漫射构件71的左右侧部71b的下方。来自左光导部分72c和右光导部分72b的光进入光漫射构件71的侧部71b,以照亮侧部71b。因此,侧部71b用作第二发光部分E2。
利用光导构件72,可以通过单个第二光源S2使沿着输入构件2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设置的第二发光部分E2发光,从而可以减少输入设备10的部件数量。
如图2和图21A所示,左右光导部分72c和72b的前部由反射构件73支撑。反射构件73设置在光导部分72c和72b下方,并且向上反射来自光导部分72c和72b的下侧的光。光导部分72c和72b的下表面可以具有多个凹部21e(见图21A),用于向上反射行进穿过光导部分72c和72b的光。
如图21A所示,框架51设置在光导部分72c和72b的上侧。框架51具有通孔51i。来自光导部分72c和72b的上侧的光穿过通孔51i进入设置在框架51的上侧上的光漫射构件71的侧部71b。
以这种方式,在输入设备10中,光源S1和S2分别附接到输入构件20的电路板22和电路板61。因此,光源S1和S2可以更灵活地定位,结果发光部分E1和E2可以灵活地定位。
注意,光源S1和S2的布置不限于输入设备10中的示例。例如,在第一发光部分E1沿着输入构件20的左右边缘设置的情况下,第一光源S1可以安装在输入构件20的电路板22的左右边缘上。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光源S2可以沿着电路板22的后边缘设置。
[光漫射构件]
如图2所示,光漫射构件71具有矩形框架形状,并且围绕输入构件20的外边缘。光漫射构件71具有沿着输入构件20的后边缘设置的后部71a、沿着输入构件2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设置的侧部71b、以及沿着输入构件20的前边缘设置的前部71c。光漫射构件71例如由树脂一体形成。光漫射构件71是被配置为内部漫射入射光并从光漫射构件71的宽范围发射光的构件。
光漫射构件71的形状不限于上述形状。例如,光漫射构件71可以不具有前部71c。此外,光漫射构件71可以不一体形成。例如,光漫射构件71的左和右侧部71b可以单独模制。
如图21B所示,光漫射构件71的侧部71b具有发光的发光表面71e。左和右侧部71b各自具有发光表面71e。发光表面71e具有暴露在上机壳部分41中形成的开口41h的内边缘41i和输入构件20的外边缘之间的间隙中的第一区域71g,以及位于输入构件20的外边缘的内侧并且在输入构件20的外围部分21a下方的第二区域71h。利用这种结构,可以增加发光表面71e的面积(宽度),而不会增大上机壳部分41的开口41h的内边缘41i和输入构件20的外边缘之间的间隙。结果,可以使发光表面71e明显,并且可以进一步增强输入设备10的外观。
如图21B所示,间隙G1优选地在上下方向上形成在发光表面71e和输入构件20的外边缘之间。由此,用户容易看到发光表面71e的下边缘71i。此外,间隙G1允许输入构件20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因此,输入构件20可以用作按压按钮。
如图21B所示,光漫射构件71的上部71k具有面向上机壳部分41的开口41h的内边缘的斜面71j。发光表面71e和输入构件20的外边缘之间的间隙G1大于斜面71j和开口41h的内边缘之间的间隙。
如图21B所示,光漫射构件71的侧部71b的顶部(发光表面71e的上边缘)低于输入构件20的上表面(表面面板21的上表面)。此外,侧部71b的顶部低于上机壳部分41的上表面。因此,在输入构件20的外边缘和上机壳部分41的开口41h的内边缘41i之间形成凹槽。输入构件20被该凹槽包围。
如图21B所示,发光表面71e在第一区域71g和第二区域71h中倾斜,以朝向输入构件20的外边缘的内侧向下延伸。因此,用户可以通过倾斜输入设备10来看到发光表面71e的下边缘71i。
如图21B所示,输入构件20的外围部分21a可以具有面向倾斜发光表面71e的斜面21B。由此,用户容易看到发光表面71e的下边缘71i。
光漫射构件71具有具有发光表面71e的上部71k和从上部71k向下延伸的壁部71m。壁部71m向下延伸超过输入构件20的框架24的下表面,到达附接有电路板61等的框架51。已经穿过框架51的通孔51i的光进入壁部71m,从而照亮光漫射构件71的光发射表面71e。注意,遮光构件74可以设置在壁部71m的外表面上。遮光构件74可以防止光从无意的位置泄漏。可以在壁部71m上设置反射构件来代替遮光构件74或者除遮光构件74之外还设置反射构件。
如上所述,输入构件20可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并用作按钮。同时,光漫射构件71固定到上机壳部分41。因此,当输入构件20被按压时,发光表面71e不移动。由此,例如,可以提供输入构件20在光的上下方向上移动的效果。
如图2所示,例如,光漫射构件71具有从侧部71b横向延伸的附接部分71n。附接部分71n通过固定器件(例如螺钉)附接到上机壳部分41的下表面。光漫射构件71的附接结构不限于输入设备10中的示例。光漫射构件71可以附接到框架51。
如图21A所示,光漫射构件71的侧部71b的上部71k具有内壁部分71p,该内壁部分71p具有发光表面71e并从上部71k的顶部向下倾斜延伸。输入构件20的框架24具有横向突出的止动部24b。内壁部分71p的下边缘位于止动部24b的上侧,以用作止动件部,该止动件部被构造成防止输入构件20向上脱出。通过以这种方式使用光漫射构件71作为止动件部,可以减少部件的数量。
如图20所示,光漫射构件71的后部71a也可以具有用作止动件部的突出部71r。突出部71r与框架24的后边缘接合,以调节输入构件20的向上运动。
如图20所示,光漫射元件71的前部71c位于输入元件20的前方。更详细地,前部71c位于输入构件20的框架24的前方。由此,光漫射构件71的前部71c用作止动件,该止动件被构造成防止输入构件20向前伸出。
在输入设备10的示例中,光漫射构件71的前部71c通过输入构件20的前边缘21f和机壳40的边缘(下机壳部分42的上边缘42d)之间的间隙向前暴露。进入光漫射构件71的侧部71b的光可以在光漫射构件71内部漫射以照亮前部71c。
[结论]
如上所述,输入设备10包括机壳40,机壳40包括在上下方向上结合的上机壳部分41和下机壳部分42,将上机壳部分41固定到下机壳部分42的螺钉49b,以及附接到机壳40的外表面以覆盖螺钉49b的盖45。机壳40的外表面具有邻近盖侧部45L和45R且未被盖45覆盖的暴露区域。台阶N形成在机壳40的外表面的暴露区域和盖侧部45L和45R的外表面之间,并且盖45的外表面与机壳40的外表面的暴露区域相比是凹进的。利用该输入设备,螺钉49b被盖45覆盖,从而可以增强输入设备10的外观。此外,由于盖45的外表面与机壳40的外表面相比是凹进的,所以观看输入设备10的观察者很难将盖45识别为盖。因此,可以进一步增强输入设备10的外观。
此外,输入设备10包括用作输入设备10的左部的左握持部分10L、用作输入设备10的右部的右握持部分10R、包括在上下方向上结合的上机壳部分41和下机壳部分42的机壳40、将上机壳部分41固定到下机壳部分42的螺钉49b、以及附接到机壳40的外表面以覆盖螺钉(固定器件)49b的盖45。螺钉49b设置在相应的左握持部分10L和右握持部分10R上。盖45包括覆盖右握持部分10R中的螺钉49b的固定器件盖45a、覆盖左握持部分10L中的螺钉49b的固定器件盖45a、以及连接左和右固定器件盖45a的中心部分45M。利用输入设备10,螺钉49b被盖45覆盖,从而可以增强输入设备10的外观。此外,利用输入设备10,可以减少部件的数量。
输入设备10包括第一麦克风8A、容纳第一麦克风8A的机壳40、形成在机壳40中并连接到第一麦克风8A的第一音孔V1、以及用作用户用他/她的手指操作的输入构件的输入按钮35、方向垫19等。机壳40的外表面(下机壳部分42的外表面)具有围绕第一音孔V1的一个或多个壁部(保护凹部42f的内表面或保护突出部42h的侧表面)。利用输入设备10,第一音孔V1的开口边缘被手指完全覆盖的可能性降低,并且由于手指与第一音孔V1接触而导致的噪声因此可以降低。
此外,输入设备10包括具有开口43a的机壳40、可在开口内移动的输入杆31以及缓冲构件46。缓冲构件46分别设置在开口43a的内边缘和输入杆31的外周表面之一上,并且由不同于开口43a的内边缘的材料和输入杆31的外周表面的材料的材料制成。利用输入设备10,可以抑制由麦克风8A和8B获取的语音数据中的噪声产生。
此外,输入设备10包括具有开口的上机壳部分41、位于开口内部并可沿上下方向移动的输入按钮35、由弹性材料制成并被配置为将输入按钮35朝向其初始位置偏置的开关36a以及缓冲构件37。输入按钮35每个都具有止动部35b和35c,止动部35b和35c被配置成防止输入按钮35从开口弹出。缓冲构件37由不同于上机壳部分41的材料和输入按钮35的材料的材料制成,并且具有位于上机壳部分41的开口的内边缘和输入按钮35的止动部35b和35c之间的止动件部37a和37b。利用输入设备10,可以有效地抑制由麦克风8A和8B获取的语音数据中由于来自输入按钮35的操作声音而产生的噪声。
此外,在输入设备10中,阻尼器68设置在电路板61和框架51之间。利用输入设备10,可以抑制由麦克风8A和8B获取的语音数据中的噪声产生。
输入构件20设置在输入设备10的上表面的中心区域。输入设备10的上表面具有沿着输入构件20的外边缘形成的发光区域Es。发光区域具有被配置为指示分配给连接到信息处理装置的多个输入设备10的识别信息的第一发光部分E1,以及被配置为基于不同于识别信息的信息发光的第二发光部分E2。由此,可以增强第一发光部分E1和第二发光部分E2的可视性。
输入设备10包括具有开口的上机壳部分41、设置在开口内部并具有由用户用他/她的手指触摸的上表面的输入构件20、以及沿着输入构件20的外边缘设置并具有发光表面71e的光漫射构件71。发光表面71e具有通过上机壳部分41的开口的内边缘和输入构件20的外边缘之间的间隙暴露的第一区域71g,以及位于输入构件20的外边缘的内侧并且在输入构件20的外围部分21a下方的第二区域71h。由此,可以在不改变输入构件20的外边缘和开口41h的内边缘之间的间隙的情况下增强发光表面71e的醒目性,并且可以进一步增强输入设备10的外观。
Claims (6)
1.一种输入设备,包括:
外部构件,其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开口;
至少一个输入按钮,其位于开口内,并且可在与外部构件相交的方向上移动;
弹性构件,其将至少一个输入按钮朝向至少一个输入按钮的初始位置偏压;以及
缓冲构件,
其中,至少一个输入按钮具有用于防止输入按钮从开口弹出的止动部,并且
缓冲构件由与外部构件的材料和输入按钮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制成,并且具有位于外部构件的开口的内边缘和输入按钮的止动部之间的止动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设备,包括:
作为所述至少一个输入按钮的多个输入按钮,
其中,所述缓冲构件具有多个止动件部,每个止动件部与多个输入按钮中的相应一个的止动部碰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入设备,
其中,所述缓冲构件具有位于所述多个按钮之间的中心部分,并且
多个止动件部形成在中心部分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设备,其中,所述缓冲构件的材料是刚性低于所述外部构件的材料和第一输入按钮的材料的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设备,
其中,所述外部构件在所述开口的边缘处具有用于引导所述至少一个输入按钮的引导部,并且
所述缓冲构件的止动件部沿着引导部形成在引导部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入设备,
所述缓冲构件具有围绕所述引导部的外侧的环形部分,并且
所述止动件部形成在环形部分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0065104 | 2020-03-31 | ||
JP2020-065104 | 2020-03-31 | ||
PCT/JP2021/010424 WO2021200078A1 (ja) | 2020-03-31 | 2021-03-15 | 入力デバイス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279467A true CN115279467A (zh) | 2022-11-01 |
Family
ID=77929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80021332.6A Pending CN115279467A (zh) | 2020-03-31 | 2021-03-15 | 输入设备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173378A1 (zh) |
EP (1) | EP4129428A4 (zh) |
JP (2) | JP7414966B2 (zh) |
CN (1) | CN115279467A (zh) |
WO (1) | WO2021200078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149024U (ja) * | 1984-03-15 | 1985-10-03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押しボタンスイツチ |
JPH0685822B2 (ja) * | 1987-08-06 | 1994-11-02 | 株式会社カプコン | ビデオゲ−ム機 |
TW373796U (en) * | 1997-12-05 | 1999-11-01 | Acer Comm & Multimedia Inc | Keystoke structure |
US7613310B2 (en) | 2003-08-27 | 2009-11-03 |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 Audio input system |
JP4030850B2 (ja) * | 2002-10-04 | 2008-01-09 | 埼玉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キーシート、電子機器の雑音発生防止構造及び該構造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
JP4778267B2 (ja) * | 2005-05-16 | 2011-09-21 | 任天堂株式会社 | ゲーム機用操作装置および携帯ゲーム機 |
JP2011128846A (ja) * | 2009-12-17 | 2011-06-30 | Sony Corp | 操作入力装置および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電子機器 |
JP5610095B2 (ja) * | 2011-12-27 | 2014-10-22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触覚提示装置 |
US9789395B2 (en) | 2012-10-15 | 2017-10-17 |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Inc. | Operating device |
JP6125234B2 (ja) * | 2013-01-09 | 2017-05-10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携帯端末 |
JP7083226B2 (ja) * | 2016-06-10 | 2022-06-10 | 任天堂株式会社 | ゲームコントローラ |
-
2021
- 2021-03-15 EP EP21782086.9A patent/EP4129428A4/en active Pending
- 2021-03-15 WO PCT/JP2021/010424 patent/WO2021200078A1/ja unknown
- 2021-03-15 JP JP2022511796A patent/JP7414966B2/ja active Active
- 2021-03-15 US US17/911,478 patent/US20230173378A1/en active Pending
- 2021-03-15 CN CN202180021332.6A patent/CN115279467A/zh active Pending
-
2023
- 2023-12-28 JP JP2023222916A patent/JP2024026608A/ja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1200078A1 (ja) | 2021-10-07 |
JP7414966B2 (ja) | 2024-01-16 |
JP2024026608A (ja) | 2024-02-28 |
US20230173378A1 (en) | 2023-06-08 |
JPWO2021200078A1 (zh) | 2021-10-07 |
EP4129428A4 (en) | 2024-04-10 |
EP4129428A1 (en) | 2023-02-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802856B (zh) | 輸入裝置 | |
CN113457118B (zh) | 输入设备 | |
JP2023024829A5 (zh) | ||
JP2021159415A5 (zh) | ||
JP2024121006A (ja) | 入力デバイス及びカバー | |
CN115279468A (zh) | 输入设备 | |
JP2021159417A5 (zh) | ||
CN115280264A (zh) | 输入设备 | |
CN115279467A (zh) | 输入设备 | |
CN115297936A (zh) | 输入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