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78993B - 一种pir感应器控制方法以及装置、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pir感应器控制方法以及装置、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78993B
CN115278993B CN202210942929.0A CN202210942929A CN115278993B CN 115278993 B CN115278993 B CN 115278993B CN 202210942929 A CN202210942929 A CN 202210942929A CN 115278993 B CN115278993 B CN 1152789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uetooth
pir
subnet
living body
pir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4292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78993A (zh
Inventor
徐建勇
赵安乐
黄政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ianyu Photo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ianyu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ianyu Photo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ianyu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4292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78993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789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78993A/zh
Priority to US18/083,597 priority patent/US20240046496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789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789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50Depth or shape recovery
    • G06T7/55Depth or shape recovery from multiple images
    • G06T7/586Depth or shape recovery from multiple images from multiple light sources, e.g. photometric stereo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0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 H05B47/11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by determining the presence or movement of objects or living beings
    • H05B47/13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by determining the presence or movement of objects or living beings by using passive infrared detect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0002Inspection of images, e.g. flaw detection
    • G06T7/0012Biomedical image inspecti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7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by remote control
    • H05B47/19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by remote control via wireless transmiss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10Image acquisition modality
    • G06T2207/10048Infrared ima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IR感应器控制方法,PIR感应器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待布局空间的三维图纸;在所述三维图纸上放置多个PIR感应器和感应灯,每两个相邻的所述PIR感应器之间的距离L不大于所述PIR感应器的传感半径;将每个所述PIR感应器连接至同一蓝牙组网,所述蓝牙组网包括多个蓝牙子网,每一所述蓝牙子网包含四个所述PIR感应器和至少一个感应灯;在一个检测周期内,控制四个所述PIR感应器两两一组分时感应,若反馈到活体感应数据,则确定当前蓝牙子网中存在活体;根据蓝牙子网中是否存在活体,确定该蓝牙子网中感应灯的工作状态,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蓝牙组网中的PIR感应器出现异常时无法及时感应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PIR感应器控制方法以及装置、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感应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PIR感应器控制方法以及装置、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在进行PIR感应器的灯具的布局设计时,一般会设置有多个,灯具一般会包含有PIR感应以及自然光照感应,此时需要在灯具上分别设置有对应的光控器和PIR感应器实现感应灯自动开灯、自动关灯的功能。光控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亮暗程度,控制感应灯在白天自动关灯,在晚上自动开灯。PIR感应器若探测到感应灯附近有人体移动时会自动开灯,感应灯点亮后延时一段时间,若没有探测到有人体或物体移动时会自动关灯。调光器可实现无线连接客户智能终端APP,实现远程灯具控制调光、开关灯。但是上述所述的PIR感应器智能按照已经配置好的参数执行相关程序,如果需要对每一个PIR感应器进行参数改写需要再次进行程序更新,此种参数或者程序更新一般是通过点对点的控制器或者有限连接实现,会导致较大的工作量,且点对点可连接数量少且较远的设备不能稳定易掉线。
在现有技术中,若蓝牙组网的任一PIR感应器被遮挡或者损坏,则会导致此时的感应不准确,导致无法及时感应,实现连续照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PIR感应器控制方法,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单频信号的频率描述方式无法满足要求、固定的命名方式需要建立对应表蓝牙组网中的PIR感应器出现异常时无法及时感应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PIR感应器控制方法,应用于灯具控制,所述PIR感应器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待布局空间的三维图纸;
在所述三维图纸上放置多个PIR感应器和感应灯,每两个相邻的所述PIR感应器之间的距离L不大于所述PIR感应器的传感半径;
将每个所述PIR感应器连接至同一蓝牙组网,所述蓝牙组网包括多个蓝牙子网,
每一所述蓝牙子网包含四个所述PIR感应器和至少一个感应灯;
在一个检测周期内,
控制四个所述PIR感应器两两一组分时感应,若反馈到活体感应数据,则确定当前蓝牙子网中存在活体;
根据蓝牙子网中是否存在活体,确定该蓝牙子网中感应灯的工作状态。
可选地,每一所述蓝牙子网中的四个所述PIR感应器在安装平面内呈矩形分布。
可选地,所述控制四个所述PIR感应器两两一组分时感应的步骤包括:
将处于所述矩形同一边的两个所述PIR感应器列为一个PIR子组,同一时刻同一所述蓝牙组网内仅有一个所述PIR子组进行感应。
可选地,在一个检测周期内,同一所述蓝牙子网中获取四组活体感应数据。
可选地,在同一时刻内,相邻的两个蓝牙子网中处于检测状态的PIR子组不交叠。
可选地,在同一时刻内,相邻的两个蓝牙子网中处于检测状态的PIR子组在对应蓝牙子网中处于矩形的相对的侧边。
可选地,所述的PIR感应器控制方法还包括:
根据一个检测周期内反馈到的活体感应数据数量,判定该检测周期内,所述蓝牙子网内各PIR感应器的工作状态。
可选地,所述根据一个检测周期内反馈到的活体感应数据数量,判定该检测周期内,所述蓝牙子网内各PIR感应器的工作状态的具体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蓝牙组网中需控制的PIR感应器的IP地址,
若在一个检测周期内,根据反馈到的活体感应数据,确定感应到活体感应数据的PIR感应器的IP地址,并根据此IP地址确定感应到活体感应数据的PIR感应器所属的蓝牙子网;
在一个检测周期内,若同一蓝牙子网内获取到的活体感应数据数量小于4,则判定该蓝牙子网中存在工作状态异常的PIR感应器。
可选地,所述根据蓝牙子网中是否存在活体,确定该蓝牙子网中感应灯的工作状态的步骤还包括:
每一所述蓝牙子网还包括至少一个环境光检测器,
若确认蓝牙子网中存在活体,且环境光照度小于预设值,则开启该蓝牙子网中对应的感应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PIR感应器控制系统,应用于灯具控制,所述PIR感应器控制系统包括:
处于同一蓝牙组网内的多个PIR感应器、感应灯和环境光检测器,每两个相邻的所述PIR感应器之间的距离L不大于所述PIR感应器的传感半径;
所述蓝牙组网包括多个蓝牙子网,每一所述蓝牙子网包含四个所述PIR感应器、至少一个感应灯和至少一个环境光检测器;
在一个检测周期内,控制四个所述PIR感应器两两一组分时感应,若反馈到活体感应数据,则确定当前蓝牙子网中存在活体;
根据蓝牙子网中是否存在活体和环境光照度值,确定该蓝牙子网中感应灯的工作状态。
本发明通过获取待布局空间的三维图纸;在所述三维图纸上放置多个PIR感应器和感应灯,每两个相邻的所述PIR感应器之间的距离L不大于所述PIR感应器的传感半径;将每个所述PIR感应器连接至同一蓝牙组网,所述蓝牙组网包括多个蓝牙子网,每一所述蓝牙子网包含四个所述PIR感应器和至少一个感应灯;在一个检测周期内,控制四个所述PIR感应器两两一组分时感应,若反馈到活体感应数据,则确定当前蓝牙子网中存在活体;根据蓝牙子网中是否存在活体,确定该蓝牙子网中感应灯的工作状态。通过上述步骤,可以在蓝牙组网中的任一PIR感应器出现异常时,通过其他的PIR感应器也能检测到活体,并能根据是否存在活体,确定该蓝牙子网中感应灯的工作状态。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蓝牙组网中的PIR感应器出现异常时无法及时感应的技术问题的同时,还能确认该蓝牙子网中感应灯的工作状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地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PIR感应器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PIR感应器在处于不同安装状态时的感应范围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PIR感应器控制方法中的蓝牙组网中的一个蓝牙子网的测量范围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PIR感应器控制方法中的蓝牙组网的时刻测量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发明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蓝牙组网中的PIR感应器出现异常时无法及时感应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PIR感应器控制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提及的PIR感应器控制方法主要应用于控制感应灯。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一种PIR感应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灯具控制,所述PIR感应器控制方法包括:
S1、获取待布局空间的三维图纸;
其中,待布局空间是需要安装PIR感应器的空间,而三维图纸是这个空间的图纸,具有三维坐标属性,可以通过测量后进行三维建模得到。
S2、在所述三维图纸上放置多个PIR感应器和感应灯,每两个相邻的所述PIR感应器之间的距离L不大于所述PIR感应器的传感半径;
此时在所述三维图纸上放置多个PIR感应器和感应灯,是在三维模拟软件中进行模拟放置,此时,每一PIR感应器的感应范围与感应区域均是统一的,在PIR感应器未被遮挡时,且每一PIR感应器正常工作时,其不同安装状态如吸顶安装、挂壁式安装对应的理想感应范围参考图2所示,且其安装高度变化也会影响感应区域,在三维模拟软件中限定好PIR感应器的立体感应范围便可更为准确地进行模拟放置。可选地,感应灯为LED感应灯。
S3、将每个所述PIR感应器连接至同一蓝牙组网,所述蓝牙组网包括多个蓝牙子网,每一所述蓝牙子网包含四个所述PIR感应器和至少一个感应灯;
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的蓝牙组网是基于是在Bluetooth 4.0基础上进行组网,其底层所使用的仍旧是BLE,它借用BLE的三个广播信道来进行数据的交互。而此时所提及的蓝牙子网包含四个所述PIR感应器和至少一个感应灯,此时每一蓝牙子网具有一检测范围,参考图3所示,检测范围为虚线框选中的区域,在进行实际设计时,以此区域去完全覆盖活体运动的区域。由于在之前已经限定每两个相邻的所述PIR感应器之间的距离L不大于所述PIR感应器的传感半径,因此,在蓝牙组网中的PIR感应器在感应器与地面之间的感应区域内,至少有两个PIR感应器可以检测到一个区域。从而可以在某一个PIR感应器损坏时,与之相邻的PIR感应器可以实现补充检测。
S4、在一个检测周期内,控制四个所述PIR感应器两两一组分时感应,若反馈到活体感应数据,则确定当前蓝牙子网中存在活体;
参考图3所示,将四个所述PIR感应器分别命名为abcd,其蓝牙组网实际是虚线框选中的部分,而进行实际测量时,每一检测周期,可以任意分组,不重复即可,例如,ab、cd,ad、cb,两两分组检测,实现一种方向上的补充检测,而分时检测,可以实现另一种补充检测,将两种结果对照,可以避免某一PIR感应器被遮挡或者损坏无法检测的情况。
S5、根据蓝牙子网中是否存在活体,确定该蓝牙子网中感应灯的工作状态。
在本申请中,通过上述方案,用蓝牙组网的方式使组网后的PIR感应器的感应范围全面覆盖待检测范围,此时,蓝牙组网中的蓝牙子网可以具备多个,而在蓝牙子网中,又每两个相邻的所述PIR感应器之间的距离L不大于所述PIR感应器的传感半径,从而使得至少有两个PIR感应器可以检测到一个区域。从而可以在某一个PIR感应器损坏时,与之相邻的PIR感应器可以实现补充检测。而通过分时检测,可以进一步实现双重检测,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避免活体处于死角或者某一PIR感应器被遮盖或者损坏时无法检测活体的情况。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蓝牙组网中的PIR感应器出现异常时无法及时感应的技术问题。另外,由于蓝牙子网中,PIR感应器的检测范围互相交错,从而还可以根据蓝牙子网中是否存在活体,确定该蓝牙子网中感应灯的工作状态。
可选地,每一所述蓝牙子网中的四个所述PIR感应器在安装平面内呈矩形分布。
其中,将PIR感应器在安装平面内呈矩形分布可以使得其感应区域更加规则,方便将其设置在楼道、房间或者厂房等区域。方便规则布线。
可选地,所述控制四个所述PIR感应器两两一组分时感应的步骤包括:
将处于所述矩形同一边的两个所述PIR感应器列为一个PIR子组,同一时刻同一所述蓝牙组网内仅有一个所述PIR子组进行感应。
其中,由于矩形具备四个边,因此,一个矩形具有四个PIR子组,参考图3所示,PIR子组可以是ab\ad\dc\bc。通过上述方案分组后分时检测,可以保证在任一时刻,待检测范围的任一区域至少有两个PIR感应器进行检测。以上分组方式可以保证每一PIR感应器遍历两次,避免其他分组方式检测范围可能重合,保证每一次分时感应时,PIR感应器检测范围是均匀覆盖待检测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分组方式仅为一种优选的分组方式,以对角线进行分组也可实现本申请的目的。或者是其他分组方式也可,仅需保证保证每一PIR感应器遍历两次即可。当然,为了提高精确度,在检测周期内,还可以将每一PIR感应器遍历次数增加,以实现更为准确的检测。需要说明的是,分组后的感应数据反馈为:检测到活体或者是未检测到活体,而两两分组的结果是,当前分组检测到活体两次,一次或者零。
可选地,在一个检测周期内,同一所述蓝牙子网中获取四组活体感应数据。
其中,所述检测周期的长度会根据PIR感应器的感应精度与感应时间进行设置,一般是设置到尽可能短以保证在检测周期内,活体一直处于蓝牙子网所覆盖的待检测范围内即可,此时获取的四组活体感应数据包含了每一PIR感应器在不同时刻检测两次的数据。可选地,在同一时刻内,相邻的两个蓝牙子网中处于检测状态的PIR子组不交叠。
参考图4所示,在一个检测周期内,有四个时刻,每个时刻里面,只有画圈的PIR子组进行检测,这样能保证检测的全面覆盖的同时,相邻的两个蓝牙子网中的PIR传感器不冲突。方便后期统计每一蓝牙子网内的检测结果以及PIR传感器的工作状态。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可能存在相邻的两个蓝牙子网中处于检测状态的PIR子组检测到另一蓝牙子网的活体的现象,例如在时刻1第一行第一个蓝牙子网中处于检测状态的PIR子组检测到了第一行第二个蓝牙子网中处于ac圆弧以及db圆弧左面的区域时,第一个蓝牙子网的检测结果是1次活体,第二个蓝牙子网检测结果是两次活体,若蓝牙组网中活体数量为1,则判断,此时活体处于第二个蓝牙子网。若蓝牙组网中活体数量为N,则假定第一个蓝牙子网存在一个活体,且第二个蓝牙子网中一定存在一个活体,然后根据后续时刻2、3、4第一个蓝牙子网的检测结果,以及第二个蓝牙子网的检测结果去辅助判断第一个蓝牙子网是否有活体存在以及第一个蓝牙子网的工作状态。
可选地,在同一时刻内,相邻的两个蓝牙子网中处于检测状态的PIR子组在对应蓝牙子网中处于矩形的相对的侧边。
处于相对的侧边可以保证相邻的两个蓝牙子网的检测结果有区别以尽可能在无法区分活体处于哪一个检测区域时去辅助判断。
可选地,所述的PIR感应器控制方法还包括:
根据一个检测周期内反馈到的活体感应数据数量,判定该检测周期内,所述蓝牙子网内各PIR感应器的工作状态。
其中,PIR感应器可能是损坏,或者是感应器被遮挡。若没有检测到活体可能是无活体的存在或者是PIR感应器可能是损坏,或者是感应器被遮挡。
进一步,至少两次检测还能确认活体处于待检测范围的哪个区域,参考图3所示,将PIR感应器的感应范围默认为圆形,其覆盖的检测范围为abcd构成的矩形范围,在标识号为4的区域,表明有两个PIR感应器的范围交叠,在标识号为3的区域,表明有三个PIR感应器的范围交叠,在标识号为8的区域,表明有四个PIR感应器的范围交叠。
可选地,所述根据一个检测周期内反馈到的活体感应数据数量,判定该检测周期内,所述蓝牙子网内各PIR感应器的工作状态的具体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蓝牙组网中需控制的PIR感应器的IP地址,
此时,IP地址在在蓝牙组网过程中进行设置,此时的节点为一个PIR感应器,可以在蓝牙组网中与其他任一的PIR感应器相连。在本申请,将空间距离相近的PIR感应器作为临近节点进行组网。
若在一个检测周期内,根据反馈到的活体感应数据,确定感应到活体感应数据的PIR感应器的IP地址,并根据此IP地址确定感应到活体感应数据的PIR感应器所属的蓝牙子网;
在一个检测周期内,若同一蓝牙子网内获取到的活体感应数据数量小于4,则判定该蓝牙子网中存在工作状态异常的PIR感应器。
参考图3所示,将PIR感应器的感应范围默认为圆形,其覆盖的检测范围为abcd构成的矩形范围,在标识号为4的区域,表明有两个PIR感应器的范围交叠,在标识号为3的区域,表明有三个PIR感应器的范围交叠,在标识号为8的区域,表明有四个PIR感应器的范围交叠。因此,在一个检测周期内,若同一蓝牙子网内获取到的活体感应数据数量小于4,则表明该蓝牙子网中存在工作状态异常的PIR感应器,因此,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快速判断对应的蓝牙子网的PIR感应器工作状态,在实现快速检测的同时还能准确判断蓝牙子网的PIR感应器工作状态。在此检测方式中,虽然依赖了PIR感应器的IP地址进行分类,但是在后续活体感应数据获取的过程中,IP地址仅仅是用作一个子网的划分标准,去记录获取每个子网的活体感应数据。因此,上述判定过程也无需进行复杂的计算,能仅仅依据一个判定条件就能快速判断当前蓝牙子网中是否有在工作状态异常的PIR感应器。由于此时的检测范围确定,因此,可以在活体处于检测范围任一区域时,实现准确检测以及该蓝牙子网中的PIR感应器的工作状态的准确判断。需要说明的是,图4中每一框选的蓝牙子网的标号参照图3。
可选地,所述根据蓝牙子网中是否存在活体,确定该蓝牙子网中感应灯的工作状态的步骤还包括:
每一所述蓝牙子网还包括至少一个环境光检测器,
若确认蓝牙子网中存在活体,且环境光照度小于预设值,则开启该蓝牙子网中对应的感应灯。
可选地,所述开启该蓝牙子网中对应的感应灯的步骤包括:
根据活体检测结果控制该蓝牙子网中对应的感应灯的工作参数:
获取需开启蓝牙子网中的感应灯的IP地址以及工作参数;
其中,蓝牙组网所需要的硬件条件是PIR感应器具备蓝牙芯片,而且在安装时需要对地址进行配置。例如,所述工作参数包括预设亮度档位、守候调光亮度等级、延时时间、开灯照度值、关灯照度值、守候时间以及探测范围中的一个或多个。需要说明的是,在配置完成后,可以从与PIR感应器连接的终端设备获取到每一PIR感应器的地址。此时的工作参数可以是预设,也可以是用户针对任一地址的PIR感应器进行的实时更新设置。
根据所述IP地址以及所述蓝牙组网的多个节点确定传输路径;
其中,节点可以是其他PIR感应器,也可以经过特殊设置的一些设备,在进行蓝牙组网时进行配置,其可以担当数据中转的媒介,实现多个不同点对点的同时数据传输。此时确定的传输路径并不唯一,但是均可以在不借助无线的情况下实现信号传输,实现参数设置。
根据所述传输路径将工作参数传输至对应所述IP地址的感应灯,所述感应灯依据所述工作参数的工作;
其中,此时工作参数所组成的信号在传输路径中通过蓝牙组网传输。
通过所述蓝牙组网获取所述感应灯以及PIR感应器返回的工作数据确定所述工作参数更新状态。
通过上述PIR感应器以及感应灯的蓝牙组网,使得在数据更新时能实现单个感应器与感应器之间的无线MESH组网以及多点对多点的数据传输,蜂窝式连接具有实现整个蓝牙组网范围内的内PIR感应器与终端设备的完美通信,解决了传统一终端对多设备信道占用、可连接数量少、远端蓝牙不能稳定易掉线的问题,同时支持PIR感应器终端互联网升级,可及时优化、新增功能,实现灯具的逐渐合理化控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蓝牙组网中的PIR感应器出现异常时无法及时感应的技术问题。
可选地,所述工作参数包括预设亮度档位、守候调光亮度等级、延时时间、开灯照度值、关灯照度值、守候时间以及探测范围中的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所述预设亮度档位设置为100%;
可选地,通电自检时感应灯点亮的时间,优选为50s为PIR模块热机。
可选地,所述守候调光亮度等级设置为10%或20%或30%或50%;
可选地,延时时间设置为:5s/30s/1min/2min/3min/5min/10min/15min/20min/25min/30min/45min/60min/90min/120min;
可选地,所述延时时间设置为5s;
可选地,所述开灯照度值设置为:2Lux/10Lux/30Lux/50Lux/80Lux/120Lux/200Lux/250Lux/300Lux/350Lux/400Lux/Disable。
可选地,所述守候时间设置为:0s/5s/30s/1min/2min/3min/5min/10min/15min/20min/25min/30min/45min/60min/+∞
所述探测范围设置为25%或50%或75%或100%。
可选地,每一所述PIR感应器以及感应灯的IP地址在PIR感应器进行蓝牙组网配置时进行设置。
可选地,所述感应灯感应灯接收到所述工作参数后依据所述工作参数的工作过程为:
根据所述工作参数将对应感应灯的蓝牙子网中的PIR感应器切换到对应工作模式;
当所述工作模式为光控优先模式时,获取感应灯关闭时的自然光照度;
当自然光照度小于所述开灯照度值时,根据所述自然光照度点亮感应灯;
当自然光照度大于所述关灯照度值时,关闭感应灯;
其中,在一实施例中,当守候时间设置为+∞、守候亮度为10%/20%/30%,光控照度值为30lx/50lx/80lx/120lx时进入光控优先模式:关灯状态下当自然光照度小于开灯照度值时开启输出,当自然光照度大于关灯照度值时关断输出。进入光控优先模式后,感应灯的亮度会根据设置的守候调光亮度等级保持不变,经过8S后对自然光照度与开灯照度值、关灯照度值分别进行判断。或者,设置光控功能开启的开灯照度值、关灯照度值以及将守候时间设置为+∞,使集成蓝牙和光控的PIR感应器进入光控优先模式,关灯状态下当自然光照度小于开灯照度值时开启输出,将感应灯从守候调光亮度等级自动点亮至预设亮度档位。通过设置上述参数使得PIR感应器进入不同控制模式,可以通过一个终端设置参数切换蓝牙连接、光控和PIR感应控制等状态,从而能通过蓝牙实现一个终端在不更改位置以及连接关系或者无线连接的情况下实现对蓝牙组网中每一点的PIR感应器的工作状态的控制,还能同时实现多点的设置。
可选地,所述感应灯接收到所述工作参数后依据所述工作参数的工作过程为:
根据所述工作参数将感应灯所在的蓝牙子网的所述PIR感应器切换到对应工作模式;
当所述工作模式为光控阈值模式时,获取感应灯关闭时的自然光照度;
当自然光照度大于所述关灯照度值时,不点亮感应灯;
当自然光照度小于所述开灯照度值且检测到移动活体时,开启感应灯;
当自然光照度小于所述开灯照度值且未检测到移动活体时,按照所述守候调光亮度等级降低亮度,并在所述守候时间结束后自动熄灭。
其中,当守候时间不设置为+∞时进入光控阈值模式:关灯状态下当自然光照度大于关灯照度值时不开启输出,当自然光照度小于开灯照度值并且探测到人体或物体移动时开启输出。另外,还可以通过设置光控功能开启的开灯照度值、关灯照度值以及将守候时间不设置为+∞,使集成蓝牙和光控的PIR感应器进入光控阈值模式,关灯状态下当自然光照度小于开灯照度值并且探测到人体或物体移动时开启输出,将感应灯从守候调光亮度等级点亮至预设亮度档位;如果在设定的延时时间内没有探测到人体或物体移动,感应灯的亮度降低至守候调光亮度等级,光控优先模式下始终保持低亮直到自然光照度大于关灯照度值时自动关灯,光控阈值模式下在守候时间结束后自动熄灭。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PIR感应器与感应灯可以一对一设置,如此在进行相关模式调解时,只需要调节PIR感应器所对应的感应灯,不需要调节整个蓝牙子网的感应灯,其调节原理参照蓝牙子网的调节原理,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实施例与前一实施例结合,提供的集成蓝牙和光控的PIR感应器以及感应灯的蓝牙组网及其控制方法,通过蓝牙连接只能终端APP可以实现智能设备对灯具的远程控制,尤其基本参数调光亮度、延时、守候延时、感应范围、光控阈值照度的设置;尤其可以实现单个感应器与感应器之间的无线MESH组网,蜂窝式连接优秀的控制整个空间感应器与终端设备的完美通信的优点,解决了传统一终端对多设备信道占用、可连接数量少、远端蓝牙不能稳定易掉线的问题,同时支持终端互联网升级,可及时优化、新增功能,实现灯具的逐渐合理化控制。
搭载有上述控制方式的PIR感应器应用于感应灯具时、控制感应灯自动点亮、守候调光及自动熄灭,智能与节能、一致性好,性能稳定,安装便捷的优点。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工作参数将所述感应灯切换到对应工作模式的步骤包括:
当守候时间设置为+∞、守候亮度为10%/20%/30%,光控照度值为30lx/50lx/80lx/120lx时进入光控优先模式;
当守候时间不设置为+∞时进入光控阈值模式。
可选地,所述当自然光照度小于所述开灯照度值时,根据所述自然光照度点亮感应灯的步骤还包括:
当自然光照度小于所述开灯照度值时,检测是否存在移动活体;
若不存在移动活体,则按照所述守候调光亮度等级始终保持低亮直至所述自然光照度大于所述关灯照度值。
可选地,所述感应灯还包括第一光敏传感器以及第二光敏传感器;
通过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获取所述感应灯点亮时的自然光照度;
通过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获取所述感应灯熄灭时的自然光照度。
通过不同的检测器件实时检测不同情况下的自然光照度,可以针对第一光敏传感器进行特殊设置,避免不同环境对检测结果的干扰。保证检测信息的准确性。
可选地,所述感应灯包括单片机,以及分别与单片机电性连接的电源转换电路、光敏传感器、调光电路以及遥控信号接收单元。所述感应灯还与PIR感应器电连接。
其中,PPIR感应器可探测到人体或物体移动,单片机中存储有实现PIR感应器的控制方法的程序,其可以用于控制感应灯自动点亮、守候调光及自动熄灭。
可选地,所述电源转换电路的输入端设置有3根POGPIN导电针,所述3根导电针分别为+12V、DIM电源调光的正极和负极。所述+12V的导电针与调光电路+12V的电源端连接,所述调光电路0-10V的输出端与所述DIM电源调光端连接。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提出一种PIR感应器控制系统,应用于灯具控制,所述PIR感应器控制系统包括:
处于同一蓝牙组网内的多个PIR感应器、感应灯和环境光检测器,每两个相邻的所述PIR感应器之间的距离L不大于所述PIR感应器的传感半径;
所述蓝牙组网包括多个蓝牙子网,每一所述蓝牙子网包含四个所述PIR感应器、至少一个感应灯和至少一个环境光检测器;
在一个检测周期内,控制四个所述PIR感应器两两一组分时感应,若反馈到活体感应数据,则确定当前蓝牙子网中存在活体;
根据蓝牙子网中是否存在活体和环境光照度值,确定该蓝牙子网中感应灯的工作状态。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控制每两个相邻的所述PIR感应器之间的距离L不大于所述PIR感应器的传感半径;并将每个所述PIR感应器连接至同一蓝牙组网,所述蓝牙组网包括多个蓝牙子网,每一所述蓝牙子网包含四个所述PIR感应器和至少一个感应灯;进而在一个检测周期内,控制四个所述PIR感应器两两一组分时感应,若反馈到活体感应数据,则确定当前蓝牙子网中存在活体;根据蓝牙子网中是否存在活体,确定该蓝牙子网中感应灯的工作状态。通过上述步骤,可以在蓝牙组网中的任一PIR感应器出现异常时,通过其他的PIR感应器也能检测到活体,并能根据是否存在活体,确定该蓝牙子网中感应灯的工作状态。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蓝牙组网中的PIR感应器出现异常时无法及时感应的技术问题的同时,还能确认该蓝牙子网中感应灯的工作状态。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PIR感应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灯具控制,所述PIR感应器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待布局空间的三维图纸;
在所述三维图纸上放置多个PIR感应器和感应灯,每两个相邻的所述PIR感应器之间的距离L不大于所述PIR感应器的传感半径;
将每个所述PIR感应器连接至同一蓝牙组网,所述蓝牙组网包括多个蓝牙子网,每一所述蓝牙子网包含四个所述PIR感应器和至少一个感应灯;
在一个检测周期内,控制四个所述PIR感应器两两一组分时感应,若反馈到活体感应数据,则确定当前蓝牙子网中存在活体;
根据蓝牙子网中是否存在活体,确定该蓝牙子网中感应灯的工作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IR感应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蓝牙子网中的四个所述PIR感应器在安装平面内呈矩形分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PIR感应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四个所述PIR感应器两两一组分时感应的步骤包括:
将处于所述矩形同一边的两个所述PIR感应器列为一个PIR子组,同一时刻同一所述蓝牙组网内仅有一个所述PIR子组进行感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PIR感应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一个检测周期内,同一所述蓝牙子网中获取四组活体感应数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PIR感应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同一时刻内,相邻的两个蓝牙子网中处于检测状态的PIR子组不交叠。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PIR感应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同一时刻内,相邻的两个蓝牙子网中处于检测状态的PIR子组在对应蓝牙子网中处于矩形的相对的侧边。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PIR感应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IR感应器控制方法还包括:
根据一个检测周期内反馈到的活体感应数据数量,判定该检测周期内,所述蓝牙子网内各PIR感应器的工作状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PIR感应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一个检测周期内反馈到的活体感应数据数量,判定该检测周期内,所述蓝牙子网内各PIR感应器的工作状态的具体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蓝牙组网中需控制的PIR感应器的IP地址,
若在一个检测周期内,根据反馈到的活体感应数据,确定感应到活体感应数据的PIR感应器的IP地址,并根据此IP地址确定感应到活体感应数据的PIR感应器所属的蓝牙子网;
在一个检测周期内,若同一蓝牙子网内获取到的活体感应数据数量小于4,则判定该蓝牙子网中存在工作状态异常的PIR感应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IR感应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蓝牙子网中是否存在活体,确定该蓝牙子网中感应灯的工作状态的步骤还包括:
每一所述蓝牙子网还包括至少一个环境光检测器,
若确认蓝牙子网中存在活体,且环境光照度小于预设值,则开启该蓝牙子网中对应的感应灯。
10.一种PIR感应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灯具控制,所述PIR感应器控制系统包括:
处于同一蓝牙组网内的多个PIR感应器、感应灯和环境光检测器,每两个相邻的所述PIR感应器之间的距离L不大于所述PIR感应器的传感半径;
所述蓝牙组网包括多个蓝牙子网,每一所述蓝牙子网包含四个所述PIR感应器、至少一个感应灯和至少一个环境光检测器;
在一个检测周期内,控制四个所述PIR感应器两两一组分时感应,若反馈到活体感应数据,则确定当前蓝牙子网中存在活体;
根据蓝牙子网中是否存在活体和环境光照度值,确定该蓝牙子网中感应灯的工作状态。
CN202210942929.0A 2022-08-05 2022-08-05 一种pir感应器控制方法以及装置、存储介质 Active CN1152789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42929.0A CN115278993B (zh) 2022-08-05 2022-08-05 一种pir感应器控制方法以及装置、存储介质
US18/083,597 US20240046496A1 (en) 2022-08-05 2022-12-19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assive infrared sensors,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42929.0A CN115278993B (zh) 2022-08-05 2022-08-05 一种pir感应器控制方法以及装置、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78993A CN115278993A (zh) 2022-11-01
CN115278993B true CN115278993B (zh) 2023-04-07

Family

ID=83748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42929.0A Active CN115278993B (zh) 2022-08-05 2022-08-05 一种pir感应器控制方法以及装置、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46496A1 (zh)
CN (1) CN11527899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0811A (zh) * 2011-11-02 2012-02-01 中国农业大学 无线传感器网络故障诊断方法
CN103326909A (zh) * 2013-06-28 2013-09-25 华北科技学院 一种提高物联网煤矿重大危险源监测的可靠性分析方法
CN105101090A (zh) * 2015-08-26 2015-11-25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环境监测无线传感网的节点定位方法
WO2021218223A1 (zh) * 2020-04-30 2021-11-04 杭州涂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蓝牙mesh的照明控制方法及相关系统
CN114245514A (zh) * 2021-12-15 2022-03-25 广州中大中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色温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08627B (zh) * 2013-03-22 2015-11-11 Internat Mobile Iot Corp 照明控制系統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0811A (zh) * 2011-11-02 2012-02-01 中国农业大学 无线传感器网络故障诊断方法
CN103326909A (zh) * 2013-06-28 2013-09-25 华北科技学院 一种提高物联网煤矿重大危险源监测的可靠性分析方法
CN105101090A (zh) * 2015-08-26 2015-11-25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环境监测无线传感网的节点定位方法
WO2021218223A1 (zh) * 2020-04-30 2021-11-04 杭州涂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蓝牙mesh的照明控制方法及相关系统
CN114245514A (zh) * 2021-12-15 2022-03-25 广州中大中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色温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78993A (zh) 2022-11-01
US20240046496A1 (en) 2024-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55171B1 (en) Power over ethernet lighting system
CN108370628B (zh) 允许无线通信的灯
US20140327362A1 (en) Lighting control system responsive to ambient lighting conditions
EP2878177B1 (en) Distributed lighting control
Kaleem et al. Smart and energy efficient led street light control system using ZigBee network
CN109041367A (zh) 智能灯控系统、方法、介质、终端、智能灯具、及智能网关
CN107949107A (zh) 基于蓝牙mesh技术的led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8925023A (zh) 一种适用于大空间、大数量照明的无线智能控制系统
CN205584578U (zh) 一种全自动的红外线无线照明控制系统
CN102186294A (zh) 一种用于室内的高级智能调光系统
CN211702458U (zh) 多模通信控制器和led灯组件
US11792898B2 (en) Enhanced fixtures for area lighting
CN115278993B (zh) 一种pir感应器控制方法以及装置、存储介质
CN205005299U (zh) 一种远程调光器
WO2019170109A1 (zh) 照明控制系统及方法、照明装置
CN112437528A (zh) 一种基于nb-iot窄带物联技术的照明控制系统
CN111315074A (zh) 一种基于无线通讯的教室智能化照明系统
Kathiresan et al. An interactive LED lighting interface for high energy savings
CN111148306A (zh) 灯具及其照明控制方法
CN210431956U (zh) 一种基于Zigbee智能小区LED照明控制系统
CN105163422A (zh) 一种远程调光器及调光照明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CN211982178U (zh) 一种基于无线通讯的无线控制终端
CN219145661U (zh) 一种节能式led光深度调节电路
CN107466135A (zh) 基于车辆检测与无线网络的路灯智能调光系统
CN112188706B (zh) 照明系统的分组方法及照明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