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77526A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77526A
CN115277526A CN202110486259.1A CN202110486259A CN115277526A CN 115277526 A CN115277526 A CN 115277526A CN 202110486259 A CN202110486259 A CN 202110486259A CN 115277526 A CN115277526 A CN 1152775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dress
policy
network device
message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8625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卡
方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8625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77526A/zh
Priority to EP22794280.2A priority patent/EP4325797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2/076572 priority patent/WO2022227800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2775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77526A/zh
Priority to US18/495,885 priority patent/US20240056392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 H04L45/741Routing in networks with a plurality of addressing schemes, e.g. with both IPv4 and IPv6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34Source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42Centralised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label swapping, e.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 [MP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用于使得不同业务的报文可以基于SR技术在SR策略所指定的同一个路径中发送,避免双栈改造的实现方式中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问题,提升通信效率。在该方法中,第一网络设备在接收第一报文之后,根据SR策略指定的路径向第二网络设备转发该第一报文,其中,该SR策略指定的目的端点为该第二网络设备,该目的端点的标识包括该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一IP地址和该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IP地址。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分段路由(segment routing,SR),是一种基于源路由理念设计的、在网络上转发报文的协议,支持在源节点中以显式的方式指定报文在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转发路径。一般地,可以基于SR Policy指定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用于传输报文的转发路径(也可以称之为隧道)。其中,基于MPLS数据面转发的SR Policy对应的隧道可以称之为SR-MPLSPolicy隧道(也可以称之为SR Policy隧道)。基于第六版互联网通信协议(internetprotocol version 6,IPv6)的分段路由(SRv6)数据面转发的SR Policy对应的隧道可以称之为SRv6 Policy隧道。
随着第四版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IPv4)网络向IPv6网络的演进,在一些网络场景中,网络中不同节点之间部署的是IPv4业务,网络部署SRv6Policy隧道,IPv4业务无法直接使用SRv6 Policy隧道,网络升级时,需要对业务进行改造,但是涉及到的IPv4业务类别很多,改造代价比较大。在其它一些场景中,网络部署SR-MPLSPolicy隧道后,IPv6的业务无法使用。同样面临对业务改造或重新部署SRv6 Policy隧道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用于使得不同业务的报文可以基于SR技术在SR策略所指示的同一个路径中发送,避免双栈改造的实现方式中存在的局限性问题,提升通信效率。
本申请所述的双栈是指双协议栈。双栈改造或双栈技术是指在设备中同时启用IPv4协议栈和IPv6协议栈,即使设备同时支持IPv4和IPv6两种协议。通过双栈技术,设备既能和IPv4网络通信,又能和IPv6网络通信。举例来说,如果这台设备是一个路由器,那么这台路由器的不同接口上,分别配置了IPv4地址和IPv6地址,可以分别连接IPv4网络和IPv6网络。如果这台设备是一个计算机,那么它将同时拥有IPv4地址和IPv6地址,并具备同时处理这两个协议地址的功能。支持双协议栈的节点既能与支持IPv4协议的节点通信,又能与支持IPv6协议的节点通信。在接收数据的过程中,双栈节点在收到数据报后,检测数据报的报头,如果IPv4/IPv6头中的第一个字段,即IP包的版本号是4,该数据包就由IPv4栈来处理;如果版本号是6,则由IPv6栈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第一网络设备执行,其中,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是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也可以是上述设备中的部分组件(例如处理器、芯片、或芯片系统等)。在该方法中,第一网络设备在接收第一报文之后,根据SR策略指定的路径向第二网络设备转发该第一报文,其中,该SR策略指定的目的端点为该第二网络设备,该目的端点的标识包括该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一互联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IP)地址和该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IP地址。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根据SR策略确定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用于传输报文的路径,并且基于该路径向第二网络设备转发第一报文。其中,第一IP地址和第二IP地址分别对应不同业务的报文,使得不同业务的报文可以基于SR技术在SR策略指定的同一个路径中发送,避免双栈改造的实现方式中存在的局限性问题,提升通信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该SR策略指定的目的端点为第二网络设备,其中,该目的端点的标识可以指示第二网络设备的至少两个IP地址,该至少两个IP地址至少包括前述第一IP地址和第二IP地址,显然,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三IP地址、第四IP地址等,此处不做限定。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SR策略包括基于第六版互联网协议的分段路由策略SRv6 Policy。
可选地,SR策略所指示的路径为基于SRv6的路径。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在SR技术中,SR的数据面可以采用第六版互联网通信协议(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IPv6),该场景可以称为基于IPv6的分段路由(SRv6)。在该场景下,SR策略具体可以为SRv6 Policy。相应的,在该场景下,SR策略所指示的路径为基于SRv6的路径。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SR策略包括基于多协议标签交换的分段路由策略MPLS SR Policy。
可选地,SR策略所指定的路径为基于MPLS标签进行交换的标签交换路径(labelswitched path,LSP)。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在SR技术中,SR的数据面可以采用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MPLS),该场景可以称为基于MPLS的分段路由(MPLS SR或SRMPLS)。在该场景下,SR策略具体可以为MPLS SR Policy。相应的,在该场景下,SR策略所指定的路径为基于MPLS的LSP。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报文的目的IP地址为IPv4地址。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报文的目的IP地址为IPv6地址。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网络设备基于SR策略所指定的路径可以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多种不同业务的报文,例如,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转发的第一报文可以为IPv4业务的报文,即第一报文的目的IP地址为IPv4地址;又如,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转发的第一报文可以为IPv6业务的报文,即第一报文的目的IP地址为IPv6地址。此外,第一报文的目的IP地址还可以是其它实现,此处不做限定。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SR策略所指定的目的端点的标识中,第一IP地址的IP版本和第二IP地址的IP版本是相同的。
示例性的,第一IP地址的IP版本和第二IP地址的IP版本均为第六版互联网协议IPv6;或,第一IP地址的IP版本和该第二IP地址的IP版本均为第四版互联网协议IPv4。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一IP地址所指示的业务和第二IP地址所指示的业务可以都是基于同一IP版本实现的,使得该SR策略所确定的路径可以承载同一IP版本下的不同业务的多种报文。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SR策略所指定的目的端点的标识中,第一IP地址的IP版本和第二IP地址的IP版本是不同的。
示例性的,该第一IP地址的IP版本为IPv6,且该第二IP地址的IP版本为IPv4,或者,该第一IP地址的IP版本为IPv4,且该第二IP地址的IP版本为IPv6。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一IP地址所指示的业务和第二IP地址所指示的业务可以基于不同IP版本实现的,使得该SR策略所指定的路径可以承载不同IP版本下的不同业务的多种报文。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网络设备根据SR策略所指定的路径向第二网络设备转发第一报文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网络设备通过静态配置的方式创建该SR策略。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根据SR策略所指定的路径向第二网络设备转发第一报文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控制管理设备所发送的协议消息创建该SR策略。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基于控制管理设备的配置,以确定该SR策略,实现第一网络设备的路由策略的灵活配置。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管理设备可以包括网管。网管通过管理通道下发所述SR策略。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网管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配置下发SR策略,使得本申请可以应用于网管对多个网络设备(包括第一网络设备)进行SR策略配置的场景。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管基于网络配置协议(networkconfiguration protocol,Netconf)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配置所述SR策略。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管理设备可以包括控制器。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控制管理设备为控制器时,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根据控制管理设备所发送的协议消息创建SR策略。可选地,上述协议消息可以是边界网关协议(border gateway protocol,BGP)消息。
可选地,该BGP消息包括网络层可达信息(network layer reachabilityinformation,NLRI),其中,该NLRI的子地址族标识(subsequent address familyidentifier,SAFI)为SR policy,并且该NLRI包括第一IP地址,该NLRI的扩展类型-长度-值(type-length-value,TLV)字段包括第二IP地址。可选地,该TLV字段为该NLRI的一个扩展属性。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扩展BGP协议来创建SR策略,使得所述SR策略可以同时指定目的端点的多个IP地址,无需对现有业务进行任何改变,即可实现双栈改造。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控制管理设备为控制器时,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根据来自控制管理设备所发送的该SR策略信息承载于基可选地,上述协议消息为路径计算单元通信协议(path calculation element protocol,PCEP)消息。
进一步地,该PCEP消息可以包括路径计算发起(path computation Initiate,PCInitiate)消息或路径计算更新(path computation update,PCUpd)消息。
可选地,该PCEP消息包括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且该第一对象用于承载该第一IP地址,该第二对象中用于承载该第二IP地址。
可选地,该第一对象为端点(END-POINT)对象。
可选地,该第二对象为PCEP消息新扩展的对象,用于携带所述第二IP地质。
可选地,该PCEP消息包括第一对象,该第一对象用于承载所述第一IP地址和所述第二IP地址,其中,所述第二IP地址承载与所述第一对象的扩展TLV字段中。
可选地,该第一对象为END-POINT对象。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基于对PCEP协议进行扩展,使得第一网络设备可以通过控制器发送的基于PCEP协议传输的消息创建SR策略,其中,PCEP消息可以通过上述多种不同的方式承载目的端点的多个IP地址,以实现在PECP下为第一网络设备配置SR策略,无需对现有业务进行任何改变,即可实现双栈改造。
第一IP地址第二IP地址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由控制管理设备执行,也可以由控制管理设备中的部件组件(例如处理器、芯片、或芯片系统等)执行。在该方法中,控制管理设备首先确定分段路由SR策略,该SR策略指定的目的端点为该第二网络设备,该目的端点的标识包括该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一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和该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IP地址;此后,该控制管理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该SR策略。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控制管理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SR策略,该SR策略可以用于确定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用于传输报文的路径,使得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基于该路径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报文。其中,第一IP地址和第二IP地址分别对应不同业务的报文,使得不同业务的报文可以在SR策略所指定的同一个路径中发送,避免双栈改造的实现方式中存在的局限性问题,提升通信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该SR策略指定的目的端点为第二网络设备,其中,该目的端点的标识包括第二网络设备的至少两个IP地址,该至少两个IP地址至少包括前述第一IP地址和第二IP地址,显然,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三IP地址、第四IP地址等,此处不做限定。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SR策略包括基于第六版互联网协议的分段路由策略SRv6 Policy。可选地,SR策略所指示的路径为基于SRv6的路径。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在SR技术中,SR的数据面可以采用第六版互联网通信协议(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IPv6),该场景可以称为基于IPv6的分段路由(SRv6)。在该场景下,SR策略具体可以为SRv6 Policy。相应的,在该场景下,SR策略所指示的路径为基于SRv6的路径。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SR策略包括基于多协议标签交换的分段路由策略MPLS SR Policy。
可选地,SR策略所指定的路径为基于MPLS标签进行交换的标签交换路径(labelswitched path,LSP)。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在SR技术中,SR的数据面可以采用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MPLS),该场景可以称为基于MPLS的分段路由(MPLS SR或SRMPLS)。在该场景下,SR策略具体可以为MPLS SR Policy。相应的,在该场景下,SR策略所指定的路径为基于MPLS的LSP。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SR策略所指定的目的端点的标识中,第一IP地址的IP版本和第二IP地址的IP版本是相同的。
示例性的,第一IP地址的IP版本和第二IP地址的IP版本均为第六版互联网协议IPv6;或,第一IP地址的IP版本和该第二IP地址的IP版本均为第四版互联网协议IPv4。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一IP地址所指示的业务和第二IP地址所指示的业务可以都是基于同一IP版本实现的,使得该SR策略所确定的路径可以承载同一IP版本下的不同业务的多种报文。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SR策略所指定的目的端点的标识中,第一IP地址的IP版本和第二IP地址的IP版本是不同的。
示例性的,该第一IP地址的IP版本为IPv6,且该第二IP地址的IP版本为IPv4,或者,该第一IP地址的IP版本为IPv4,且该第二IP地址的IP版本为IPv6。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一IP地址所指示的业务类型和第二IP地址所指示的业务可以基于不同IP版本实现的,使得该SR策略所确定的路径可以承载不同IP版本下的不同业务的多种报文。此外,该实现方式相比于通过多栈的实现方式,避免对报文进行双栈改造,降低改造成本和双栈业务维护成本。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管理设备可以包括网管。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网络设备的SR策略可以来自于网管的配置,使得该实现方式可以应用于网管对多个网络设备(包括第一网络设备)进行路由配置的场景。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管可以基于网络配置协议Netconf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配置所述SR策略。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管理设备可以包括控制器。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器下发SR策略,使得该实现方式可以应用于控制器对多个网络设备(包括第一网络设备)进行路由配置的场景。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器可以通过协议消息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SR策略。
可选的,该协议消息为边界网关协议(border gateway protocol,BGP)消息。
可选地,该BGP消息包括网络层可达信息(network layer reachabilityinformation,NLRI),其中,该NLRI的子地址族标识(subsequent address familyidentifier,SAFI)为SR policy,并且该NLRI包括第一IP地址,该NLRI的扩展类型-长度-值(type-length-value,TLV)字段包括第二IP地址。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扩展BGP协议,使得控制器向网络设备发送的SR策略可以包括目的端点多个IP地址,以实现在BGP下为第一网络设备配置SR策略,并根据SR策略指导指导不同类型的业务报文共路转发,无需对业务本身进行改造。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协议消息为PCEP消息。
可选的,该PCEP消息可以包括路径计算发起(path computation Initiate,PCInitiate)消息或路径计算更新(path computation update,PCUpd)消息。
可选地,该PCEP消息包括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且该第一对象包括该第一IP地址,该第二对象包括该第二IP地址。可选地,该第一对象为端点(END-POINT)对象。
可选地,该第二对象为PCEP新扩展的对象。
可选地,该PCEP消息包括第一对象,该第一对象包括所述第一IP地址和所述第二IP地址,其中,所述第二IP地址承载在所述第一对象的扩展TLV字段中。
可选地,该第一对象为END-POINT对象。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扩展PCEP消息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SR策略,其中,PCEP消息可以通过上述多种不同的方式承载第一IP地址和第二IP地址,以实现在PECP下为第一网络设备配置SR策略,并根据SR策略指导指导不同类型的业务报文共路转发,无需对业务本身进行改造。第一IP地址第二IP地址第一IP地址第二IP地址。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其中,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第一网络设备,该装置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
该收发单元,用于接收第一报文;
该处理单元,用于确定分段路由SR策略,其中,该SR策略指定的目的端点为第二网络设备,该目的端点的标识包括该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一互联网协议IP地址和该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IP地址;
该收发单元,还用于根据该SR策略所指定的路径向该第二网络设备转发该第一报文。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IP地址的IPv6地址,该第二IP地址为IPv4地址。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该路径为基于第六版互联网协议的分段路由SRv6的路径。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该路径为基于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标签进行交换的标签交换路径LSP。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报文的目的IP地址为IPv4地址。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报文的目的IP地址为IPv6地址。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静态配置的方式创建该SR策略。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来自控制管理设备的协议消息创建该SR策略。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协议消息为边界网关协议BGP消息。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该BGP消息包括网络层可达信息NLRI,其中,该NLRI的子地址族标识SAFI为SRPolicy,该NLRI包括该第一IP地址,该NLRI的扩展类型长度值TLV字段包括该第二IP地址。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该协议消息为路径计算单元通信协议PCEP消息。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该PCEP消息包括路径计算发起PCInitiate消息或路径计算更新PCUpd消息。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PCEP消息的端点END-POINT对象包括该第一IP地址,该END-POINT对象的扩展类型长度值TLV字段包括该第二IP地址。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PCEP消息的第一对象包括该第一IP地址,该PCEP消息的第二对象包括该第二IP地址。
可选地,该PCEP消息包括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且该第一对象用于承载该第一IP地址,该第二对象中用于承载该第一IP地址。
可选地,该第一对象为端点(END-POINT)对象。
可选地,该第二对象为PCEP消息新扩展的对象。
可选地,该PCEP消息包括第一对象,该第一对象包括所述第一IP地址和所述第二IP地址,其中,所述第二IP地址承载在所述第一对象的扩展TLV字段中。
可选地,该第一对象为END-POINT对象。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中,通信装置的组成模块还可以用于执行第一方面的各个可能实现方式中所执行的步骤,具体均可以参阅第一方面,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其中,该通信装置可以为控制管理设备,包括处理单元和收发单元;
该处理单元,用于控制管理设备确定分段路由SR策略,该SR策略指定的目的端点为第二网络设备,该目的端点的标识包括该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一互联网协议IP地址和该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IP地址;
该收发单元,用于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该SR策略。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该SR策略指定的路径为基于第六版互联网协议的分段路由策略SRv6路径。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该SR策略指定的路径为基于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标签进行交换的标签交换路径LSP。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该第一IP地址为IPv6地址,该第二IP地址为IPv4地址。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控制管理设备包括网管。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控制管理设备包括控制器。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收发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协议消息向该第一网络设备发送该SR策略。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协议消息为边界网关协议BGP消息。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协议消息包括网络层可达信息NLRI,其中,该NLRI的子地址族为SAFI为SR Policy,该NLRI包括该第一IP地址,该NLRI的扩展类型长度值TLV字段包括该第二IP地址。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该协议消息为路径计算单元通信协议PCEP消息。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该PCEP消息包括路径计算发起PCInitiate消息或路径计算更新PCUpd消息。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PCEP消息的端点END-POINT对象包括该第一IP地址,该END-POINT对象的扩展类型长度值TLV字段包括该第二IP地址。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PCEP消息的第一对象包括该第一IP地址,该PCEP消息的第二对象包括该第二IP地址。
可选地,该PCEP消息包括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且该第一对象用于承载该第一IP地址,该第二对象中用于承载该第一IP地址。
可选地,该第一对象为端点(END-POINT)对象。
可选地,该第二对象为新扩展的对象。
可选地,该PCEP消息包括第一对象,该第一对象包括所述第一IP地址和所述第二IP地址,其中,所述第二IP地址承载在所述第一对象的扩展TLV字段中。
可选地,该第一对象为END-POINT对象。
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中,通信装置的组成模块还可以用于执行第二方面的各个可能实现方式中所执行的步骤,具体均可以参阅第二方面,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
该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或指令;
该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该程序或指令,以使该装置实现前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或者,以使该装置实现前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执行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该处理器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第七方面提供一种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执行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该处理器执行如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第八方面提供一种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或称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产品被该处理器执行时,该处理器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实现方式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第九方面提供一种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被该处理器执行时,该处理器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可能实现方式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支持第一通信装置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涉及的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芯片系统还可以包括存储器,存储器,用于保存该第一通信装置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可选的,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为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提供程序指令和/或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支持第二通信装置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涉及的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芯片系统还可以包括存储器,存储器,用于保存该第二通信装置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可选的,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为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提供程序指令和/或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上述第三方面的第一通信装置和第四方面的第二通信装置,和/或,该通信系统包括上述第五方面的第一通信装置,和/或,该通信系统包括上述第六方面的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七方面的第二通信装置。
其中,第三方面至第十二方面中任一种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不同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根据SR策略确定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用于传输报文的路径,并且基于该路径向第二网络设备转发第一报文。其中,第一IP地址和第二IP地址分别对应不同业务的报文,使得不同业务的报文可以基于SR技术在SR策略指定的同一个路径中发送,避免双栈改造的实现方式中存在的局限性问题,提升通信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架构的一个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架构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3a为基于IPv4隧道进行业务传输的一个示意图;
图3b为基于SRv6隧道进行业务传输的一个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一个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一个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另一个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中出现的第一、第二等描述,仅作示意与区分描述对象之用,没有次序之分,也不表示本申请实施例中对设备个数的特别限定,不能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任何限制。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请参阅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架构的一个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网络架构至少包括核心层(core layer)、汇聚层(aggregationlayer)和接入层,其中,在不同的网络层中均包含多个节点,且该节点可以为交换机、路由器、虚拟机等。其中,在接入层中用于为基站提供网络业务接入接口的节点可以称为接入节点(例如图示中接入节点1、接入节点2、...、接入节点n),其它节点称为转发节点。一般地,转发节点主要承担网络转发功能,而接入节点主要负责承载网络业务接入以及网络转发功能。在图1所示网络架构中,还可以包括控制管理设备,主要负责网络中接入节点的控制和管理。
示例性的,在图1所示网络架构中,在接入层中的不同节点之间可以采用10吉比特以太网(Gigabit Ethernet,GE)、50GE、100GE的方式进行通信,在汇聚层中的不同节点之间可以采用100GE、200GE的方式进行通信,在核心层中的不同节点之间可以采用400GE的方式进行通信。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图1所示基站可以为多种不同的终端设备提供网络接入服务,以使得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图1所示接入节点接入网络,实现与网络系统中的其它设备进行通信。其中,终端设备可以至少包括图2所示终端设备1(智能茶杯)、终端设备2(智能空调)、终端设备3(智能加油机)、终端设备4(交通工具)、终端设备5(智能手机)、终端设备6(打印机),显然,基站还可以接入其它类型的终端设备,例如与个人计算机(personalcomputer,PC),例如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Tablet PC)、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等,此处不做限定。
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分段路由(segment routing,SR)技术被提出,SR技术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网络架构中不同节点之间(例如接入节点与转发节点之间,转发节点与转发节点之间)的通信。其中,SR是一种基于源路由理念设计的、在网络上转发报文的协议,支持在源节点中以显式的方式指定报文在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转发路径。
在SR技术中,SR的数据面可以采用第六版互联网通信协议(internet protocolversion 6,IPv6),该场景可以称为基于IPv6的分段路由(SRv6)。在该场景下,SR策略具体可以为SRv6 Policy。此外,SR的数据面也可以采用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protocollabel switching,MPLS),该场景可以称为基于MPLS的分段路由(MPLS SR或SR MPLS)。在该场景下,SR策略具体可以为MPLS SR Policy。
示例性的,此处以SRv6这一场景作为示例进行说明。其中,SRv6是基于源路由理念而设计的在网络上转发IPv6数据包的一种协议。SRv6通过在IPv6报文中插入一个路由扩展头(segment routing header,SRH),在SRH中压入一个显式的IPv6地址栈,通过转发节点(或称为中间节点)不断的进行更新目的地址和偏移地址栈的操作来完成逐跳转发。
在SRv6中,SRv6 Policy利用分段路由的源路由机制,通过在头节点封装一个有序的指令列表来指导报文穿越网络。SRv6 Policy使用<源端点,颜色(color),目的端点>来全局唯一标识一个SRv6 Policy,SR Policy中可以有多个候选路径(Candidate Path),每个Candidate Path可以关联多个分段列表(Segment List),使用Segment List标识通过SRv6Policy向目的节点(Endpoint)发送流量的源路由路径。通过Segment List附带的权重属性(Weight)来控制流量在多个SR路径中的负载比例,从而实现等值负载分担(Equal-costmultipath,ECMP)方式/非等值负载分担(Unequal-cost multipath,UECMP)。
具体地,在SRv6 Policy中,color是SRv6 Policy非常重要的属性,它是业务和隧道的锚点。color能够关联一个或多个业务需求模板,例如:低时延,带宽和亲和属性等。SRv6 Policy根据Color进行算路。另一方面,业务也使用color定义网络连接的需求。这样,通过业务和SRv6 Policy的Color进行匹配,就能实现自动引流。这样,在部署业务的时候,不依赖关心隧道的定义,只需要定义业务的需求即可,这样实现了业务部署和隧道部署的解耦。
一般地,用于传输报文的转发路径可以称为隧道。其中,在图1所示网络架构中,隧道的流量入口节点可以称为源端点(或称为源节点或头节点),隧道的流量出口节点可以称为目的端点(或称为目的节点或尾节点)。如图1所示,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例如可以是图1中的接入节点,例如当源节点为接入节点1时,接入节点1将报文向转发节点进行发送,使得报文经过接入层(可能经过汇聚层和核心层)中的多个转发节点的转发,并转发至目的节点,其中,目的节点例如可以是接入节点2至接入节点n(n为大于2的整数)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接入节点。其中,不同节点之间可以基于SRv6传输多种不同的IPv6业务,例如L3VPN、L3EVPN、VPLS、VPWS等,当某两个接入节点(例如源节点为接入节点1且目的节点为接入节点2)之间传输多种不同的IPv6业务时,可以通过不同的环回(loopback)接口的地址进行传输,其中,不同的IPv6业务与接入节点2中的不同的loopback接口一一对应。类似的,源节点也可以通过目的节点中不同的loopback接口的地址传输不同的IPv4业务。
在图1所示网络架构中,当前网络中不同节点之间传输的业务大多数都是第四版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IPv4)的业务。
示例性的,此处以图1所示接入节点1作为源节点,接入节点2作为目的节点,两者的通信过程应用于图3a所示场景作为示例进行说明。在图3a中,接入节点1和接入节点2之间建立的是BGP的IPV4邻居,且接入节点1和接入节点2之间使用IPv4隧道进行IPv4业务的传输。
随着SRv6的广泛使用,当前网络中的很多业务都要进行升级,以使得IPv4的业务能够通过SRv6隧道进行传输。
示例性的,此处以图1所示接入节点1作为源节点,接入节点2作为目的节点,两者的通信过程应用于图3b所示场景作为示例进行说明。在图3b中,接入节点1和接入节点2之间建立的是BGP的IPV6邻居,且接入节点1和接入节点2之间使用的传输隧道为SRv6隧道,使得IPv6业务可以在SRv6隧道上进行传输。其中,为了使得IPv4业务可以在该SRv6隧道上进行传输,需要将接入节点1和接入节点2之间的BGP IPv4邻居建立在BGP IPv6邻居之上,使得BGP IPv6邻居迭代SRv6隧道,并且,需要在IPv4地址族下配置ipv6地址使能,从而将IPv4的业务引入到IPv6的隧道上。
在图3b所示实现方式中,在IPv4地址族下配置ipv6地址使能的过程,需要将IPv4业务进行双栈改造,即在IPv4业务中部署IPv6协议栈,使得IPv4业务能够支持IPv4和IPv6双栈,即通过IPv6协议栈来支持IPv4业务。
进一步地,如图3b所示,若接入节点1和接入节点2之间传输的业务包括IPv4业务和IPv6时,对IPv4业务进行双栈改造之后,要求接入节点1、接入节点2以及位于接入节点1和接入节点2之间的转发节点均支持双栈部署的能力,才可以使得IPv4业务在各个节点上的传输不会终端。此外,如果接入节点1和接入节点2之间存在不支持双栈部署的转发节点,则需要在接入节点1和接入节点2之间新创建IPv4隧道,以使得图3b所示的IPv4业务和IPv6业务分别通过不同的隧道进行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当IPv6业务需要通过IPv4隧道进行传输时,也可以参考上述类似于图3a和图3b中的实现过程,通过双栈改造的实现方式使得IPv6业务通过IPv4隧道进行传输。
然而,上述双栈改造的实现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一方面,该实现方式要求接入节点1、接入节点2以及位于接入节点1和接入节点2之间的转发节点均支持双栈部署的能力,而网络中已有的部分节点可能仅支持部署IPv4,并且网络中后续新增的部分节点可能仅支持部署IPv6,导致该实现方式需要耗费隧道资源;另一方面,当前网络中IPv4业务的业务类型比较多,例如L3VPN、L3EVPN、VPLS、VPWS等,导致该实现方式中需要对所有IPv4业务都进行双栈改造,造成较高的双栈改造过程成本以及双栈共存的维护成本,不利于方案的大规模部署。
类似的,当IPv6业务需要通过IPv4隧道进行传输时,也会存在上述缺点。因此,如何避免上述实现方式中隧道资源的浪费、较高的双栈改造过程成本以及双栈共存的维护成本,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用于使得不同业务的报文可以基于SR技术在同一个隧道中发送,避免双栈改造的实现方式中存在的局限性问题,提升通信效率。
下面将从方法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100的一个示意图,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其中,在图4所示方法中,可以基于图1所示网络架构实现,以隧道的头节点为接入节点1,隧道的尾节点为接入节点2作为示例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隧道也可以称为路径、转发路径或者路由路径等,后续实施例中仅以“路径”这一表述作为示例进行说明。
S101.控制管理设备向接入节点1发送SR策略;
本实施例中,控制管理设备在步骤S101中向接入节点1发送SR策略,相应的,接入节点1在步骤S101中接收来自控制管理设备的SR策略。
S102.接入节点1确定SR策略;
本实施例中,接入节点1确定SR策略,其中,步骤S101为可选步骤。即,当步骤S101执行时,接入节点1可以通过步骤S101中与控制管理设备之间进行通信方式确定该SR策略;当步骤S101不执行时,接入节点1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确定该SR策略,例如接入节点1接收其它设备的消息以确定该SR策略,或者是接入节点1通过静态配置的方式(例如:响应于用户的操作而人工配置的方式)确定该SR策略,此处不做限定。
具体地,该SR策略指定的目的端点为该第二网络设备,该目的端点的标识包括该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一IP地址和该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IP地址第一IP地址第二IP地址,其中,第二网络设备可以是图1所示中接入节点2至接入节点n(n为大于2的整数)中的任意一个接入节点。本实施例中仅以该第二网络设备为接入节点2作为示例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该目的端点的标识还可以包括第三IP地址、第四IP地址等,此处不做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步骤S101中,控制管理设备向所发送的SR策略可以包括SRv6 Policy。具体地,在SR技术中,SR的数据面可以采用IPv6,该场景可以称为SRv6。在该场景下,SR策略具体可以为SRv6 Policy。在该实现方式中,SR策略所指示的路径为基于SRv6的路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步骤S101中,控制管理设备向所发送的SR策略可以包括MPLS SR Policy。具体地,在SR技术中,SR的数据面可以采用MPLS,该场景可以称为MPLS SR或SR MPLS。在该场景下,SR策略具体可以为MPLS SR Policy。在该实现方式中,SR策略所指示的路径为基于MPLS标签进行交换的标签交换路径(label switched path,LSP)。
在步骤S101中,考虑到IP版本为IP地址的一个重要的属性,SR策略所指定的目的端点的标识中的第一IP地址的IP版本和第二IP地址的IP版本可以存在以下两种实现方式。
实现方式一
在步骤S101中,SR策略所指定的目的端点的标识中,第一IP地址的IP版本和第二IP地址的IP版本是相同的。
示例性的,第一IP地址的IP版本和第二IP地址的IP版本均为第六版互联网协议IPv6;或,第一IP地址的IP版本和该第二IP地址的IP版本均为第四版互联网协议IPv4。
具体地,第一IP地址所对的业务和第二IP地址所对应的业务可以都是基于同一IP版本实现的,使得该SR策略所指示的路径可以承载同一IP版本下的不同业务的多种报文。相比于通过不同的lookback接口的地址传输同一IP版本中的不同业务的实现方式,本实施例可以通过SR策略所指示的同一个路径传输同一IP版本中的不同业务。
此处以实现方式一作为实现示例对该SR策略的具体实现进行说明。
当应用场景为SRv6时,SR策略所指示的路径为基于SRv6的路径,即该SR策略为SRv6 Policy,其中,当前的SRv6 Policy可以通过如下的字段进行配置:
字段1:srv6-te policy 1endpoint 1::1color 10
字段2:candidate-path preference 200
字段3:segment-list s1
其中,字段1中“srv6-te policy”命令用来创建段路由流量工程策略(segmentrouting traffic engineering policy,SR TE Policy),指定该SRv6 Policy的名字取值为“1”、第一IP地址取值为“1::1”和Color取值为“10”,并且进入SRv6 TE Policy视图。字段2中“candidate-path preference”命令用来配置SRv6 TE Policy的候选路径及候选路径的优先级取值为“200”。字段3中“segment-list”命令用来配置SRv6 TE Policy候选路径引用的segment list取值为“s1”。
在步骤S101中,可以对当前的SRv6 Policy进行优化,使得该SRv6 Policy除了包含有第一IP地址之外,还可以包括第二IP地址。其中,可以在SRv6 Policy下配置ipv6的另一个地址(即第二目的地址),使得该SRv6 Policy可以通过如下的字段进行配置:
字段1:srv6-te policy 1endpoint 1::1color 10
字段x:ipv6-endpoint F::F
字段2:candidate-path preference 200
字段3:segment-list s1
其中,字段1、字段2和字段3的实现可以参考与上述当前的SRv6 Policy配置。与之不同的是,可以在SRv6 Policy中新增字段x,“ipv6-endpoint”用来指定SRv6 TE Policy的IPv6类型的另一个目的地址(即第二目的地址)。例如,第二目的地址取值为“F::F”。
从而,双栈的SRv6 Policy支持通过<1::1,10>和<F::F,10>(“10”为color取值)两种方式访问。对于IPv6业务某一类型的业务,下一跳(即IPv6业务的邻居)是IPv6地址,下一跳匹配SRv6 Policy的IPv6目的地址“1::1”后就可以引流入基于SRv6的路径;对于IPv6业务另一类型的业务,下一跳是IPv6地址,下一跳匹配SRv6 Policy的IPv6目的地址“F::F”后就可以引流入基于SRv6的路径。
当应用场景为SR MPLS时,SR策略所指定的路径为基于MPLS标签进行交换的LSP,即该SR策略为MPLS SR Policy,其中,当前的MPLS SR Policy可以通过如下的字段进行配置:
字段1:sr-te policy 1endpoint 1::1color 10
字段2:candidate-path preference 200
字段3:segment-list s1
其中,字段1中“sr-te policy”命令用来创建SR TE Policy,指定该MPLS SRPolicy的名字取值为“1”、第一IP地址取值为“1::1”和Color取值为“10”,并且进入MPLS SRPolicy视图。字段2中“candidate-path preference”命令用来配置sr-tepolicy的候选路径及候选路径的优先级取值为“200”。字段3中“segment-list”命令用来配置MPLS SRPolicy候选路径引用的segment list取值为“s1”。
在步骤S101中,可以对当前的MPLS SR Policy进行优化,使得该MPLS SR Policy除了包含有第一IP地址之外,还可以包括第二IP地址。其中,可以在MPLS SR Policy下配置ipv4的另一个地址(即第二目的地址),使得该MPLS SR Policy可以通过如下的字段进行配置:
字段1:sr-te policy 1endpoint 1.1.1.1color 10
字段y:ipv6-endpoint 1.1.1.0
字段2:candidate-path preference 200
字段3:segment-list s1
其中,字段1、字段2和字段3的实现可以参考与上述当前的MPLS SR Policy配置。与之不同的是,可以在MPLS SR Policy中新增字段y,“ipv4-endpoint”用来指定SRTEPolicy的IPv6类型的另一个地址(即第二目的地址),例如第二目的地址取值为“1.1.1.0”。
从而,双栈的MPLS SR Policy支持通过<1.1.1.1,10>和<1.1.1.0,10>(“10”为color取值)两种方式访问。对于IPv4某一类型的业务,下一跳(即IPv4业务的邻居)是IPv4的地址,下一跳匹配SRv6 Policy的IPv4目的地址“1.1.1.1”后就可以引流入基于MPLS标签进行交换的LSP;对于IPv4另一类型的业务,下一跳是IPv4地址,下一跳匹配SRv6 Policy的IPv6目的地址“1.1.1.0”后就可以引流入基于MPLS标签进行交换的LSP。
实现方式二
在步骤S101中,控制管理设备向所发送的SR策略中,第一IP地址的IP版本和第二IP地址的IP版本是不同的。
示例性的,该第一IP地址的IP版本为IPv6,且该第二IP地址的IP版本为IPv4,或者,该第一IP地址的IP版本为IPv4,且该第二IP地址的IP版本为IPv6。
具体地,第一IP地址所对应的业务类型和第二IP地址所对应的业务类型可以基于不同IP版本实现的,使得该SR策略所确定的路径可以承载不同IP版本下的不同业务类型的多种报文。此外,该实现方式相比于通过双栈改造的实现方式,可以避免对报文进行双栈改造,降低双栈改造成本和双栈业务维护成本。
此处以实现方式二作为实现示例对该SR策略的具体实现进行说明。
当应用场景为SRv6时,SR策略所指示的路径为基于SRv6的路径,即该SR策略为SRv6 Policy,其中,当前的SRv6 Policy可以通过如下的字段进行配置:
字段1:srv6-te policy 1endpoint 1::1color 10
字段2:candidate-path preference 200
字段3:segment-list s1
其中,字段1中“srv6-te policy”命令用来创建段路由流量工程策略(segmentrouting traffic engineering policy,SR TE Policy),指定该SRv6 Policy的名字取值为“1”、第一IP地址取值为“1::1”和Color取值为“10”,并且进入SRv6 TE Policy视图。字段2中“candidate-path preference”命令用来配置SRv6 TE Policy的候选路径及候选路径的优先级取值为“200”。字段3中“segment-list”命令用来配置SRv6 TE Policy候选路径引用的segment list取值为“s1”。
在步骤S101中,可以对当前的SRv6 Policy进行优化,使得该SRv6 Policy除了包含有第一IP地址之外,还可以包括第二IP地址。其中,可以在SRv6 Policy下配置ipv4的第二目的地址,使得该SRv6 Policy可以通过如下的字段进行配置:
字段1:srv6-te policy 1endpoint 1::1color 10
字段x:ipv4-endpoint 1.1.1.1
字段2:candidate-path preference 200
字段3:segment-list s1
其中,字段1、字段2和字段3的实现可以参考与上述当前的SRv6 Policy配置。与之不同的是,可以在SRv6 Policy中新增字段x,“ipv4-endpoint”用来指定SRv6 TE Policy的IPv4类型的第二目的地址。例如,第二目的地址取值为“1.1.1.1”。
从而,双栈的SRv6 Policy支持通过<1::1,10>和<1.1.1.1,10>(“10”为color取值)两种方式访问。对于IPv4业务,下一跳(即IPv4业务的邻居)是IPv4的地址,下一跳匹配SRv6 Policy的IPv4目的地址“1.1.1.1”后就可以引流入基于SRv6的路径。对于IPv6业务,下一跳(即IPv6业务的邻居)是IPv6地址,下一跳匹配SRv6 Policy的IPv6目的地址“1::1”后就可以引流入基于SRv6的路径。
当应用场景为SR MPLS时,SR策略所指定的路径为基于MPLS标签进行交换的LSP,即该SR策略为MPLS SR Policy,其中,当前的MPLS SR Policy可以通过如下的字段进行配置:
字段1:sr-te policy 1endpoint 1::1color 10
字段2:candidate-path preference 200
字段3:segment-list s1
其中,字段1中“sr-te policy”命令用来创建SR TE Policy,指定该MPLS SRPolicy的名字取值为“1”、第一IP地址取值为“1::1”和Color取值为“10”,并且进入MPLS SRPolicy视图。字段2中“candidate-path preference”命令用来配置sr-te policy的候选路径及候选路径的优先级取值为“200”。字段3中“segment-list”命令用来配置MPLS SRPolicy候选路径引用的segment list取值为“s1”。
在步骤S101中,可以对当前的MPLS SR Policy进行优化,使得该MPLS SR Policy除了包含有第一IP地址之外,还可以包括第二IP地址。其中,可以在MPLS SR Policy下配置ipv6的第二目的地址,使得该MPLS SR Policy可以通过如下的字段进行配置:
字段1:sr-te policy 1endpoint 1.1.1.1color 10
字段y:ipv6-endpoint 1::1
字段2:candidate-path preference 200
字段3:segment-list s1
其中,字段1、字段2和字段3的实现可以参考与上述当前的MPLS SR Policy配置。与之不同的是,可以在MPLS SR Policy中新增字段y,“ipv6-endpoint”用来指定SR TEPolicy的IPv6类型的第二目的地址,例如第二目的地址取值为“1::1”。
从而,双栈的MPLS SR Policy支持通过<1.1.1.1,10>和<1::1,10>(“10”为color取值)两种方式访问。对于IPv4业务,下一跳(即IPv4业务的邻居)是IPv4的地址,下一跳匹配SRv6 Policy的IPv4目的地址“1.1.1.1”后就可以引流入基于MPLS标签进行交换的LSP。对于IPv6业务,下一跳(即IPv6业务的邻居)是IPv6地址,下一跳匹配SRv6 Policy的IPv6目的地址“1::1”后就可以引流入基于MPLS标签进行交换的LSP。
此外,在步骤S101中,控制管理设备的设备形态可以有多种,例如该控制管理设备具体可以为网管、控制器等,下面将分别进行介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在步骤S101中,控制管理设备为网管时,接入节点1的SR策略可以来自于网管的配置,使得该实现方式可以应用于网管对多个网络设备(包括接入节点1)进行路由配置的场景。
具体地,网管可以基于Netconf协议为网络设备配置SR策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在步骤S101中,控制管理设备为控制器时,通过控制器发送SR策略,使得该实现方式可以应用于控制器对多个网络设备(包括接入节点1)进行路由配置的场景。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控制器可以基于协议消息向网络设备发送SR策略。
例如,该协议消息为基于边界网关协议(border gateway protocol,BGP)消息。进一步地,该BGP消息包括网络层可达信息(network layer reachability information,NLRI),其中,该NLRI的子地址族标识(subsequent address family identifier,SAFI)为SR policy,并且该NLRI包括第一IP地址,该NLRI的扩展类型-长度-值(type-length-value,TLV)字段包括第二IP地址。
以图5所示实现作为一个示例,当控制器通过BGP SR Policy地址族下发SR策略时,可以扩展的TLV字段承载第二IP地址实现双栈路径。在图5所示示例中,以该TLV字段中“类型(Type)”字段占用8个字节,“长度(Length)”字段占用8个字节,“值(RESERVED)”字段占用16个字节作为示例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子TLV格式定义如下:
Type字段:含义为指示该TLV字段用于承载端点IP地址。
Length字段:指定子TLV的长度。如果不带地址,长度为2,带IPv4地址,长度为6,带IPv6地址长度为18。
多端点(multi-endpoint)字段:如果长度为2,无地址携带;长度为6时,该字段为IPv4地址,长度为18时,该字段为IPv6地址。
一般地,每个子TLV中只携带一个端点地址。如果需要指定多个端点地址,可以通过携带多个子TLV实现。
又如,在控制管理设备为控制器时,接入节点1可以根据来自控制管理设备所发送的路径计算单元通信协议(path calculation element protocol,PCEP)消息创建SR策略。
该PCEP消息可以包括路径计算发起(path computation Initiate,PCInitiate)消息或路径计算更新(path computation update,PCUpd)消息。
可选地,该PCEP消息包括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且该第一对象用于承载该第一IP地址,该第二对象中用于承载该第一IP地址。
可选地,该PCEP消息包括第三对象,且该第三对象包括用于承载第一IP地址的第一TLV字段和用于承载第一IP地址的第二TLV字段。
可选地,第二TLV字段为扩展字段。
可选地,该第一对象为端点(END-POINT)对象。
可选地,该第二对象为新扩展的对象,用于携带端点地址。
可选地,该第三对象为END-POINT对象。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接入节点1可以通过控制器发送的基于PCEP协议传输的消息创建SR策略,其中,PCEP消息可以通过上述多种不同的方式承载第一IP地址和第二IP地址,以实现在PECP下为接入节点1配置SR策略第一IP地址第一IP地址第一IP地址第二IP地址第一IP地址第二IP地址,其实现方式可以参考前述图5所示示例,此处不再赘述。
S103.接入节点1基于SR策略向接入节点2转发第一报文。
本实施例中,接入节点1在步骤S103中基于该SR策略所指示的路径,通过该路径上的一个或多个转发节点向接入节点2发送报文;相应的,接入节点2在步骤S103中接收来自该接入节点1的报文。
具体地,接入节点1在步骤S103之前,可以首先接收来自其他设备所发送的第一报文,然后再基于步骤S102中确定的SR策略所指示的路径进行转发至接入节点2。其中,接入节点1接收来自其他设备所发送的第一报文的过程,可以是在步骤S102之前,也可以是在步骤S102之后,此处不做限定。
此外,向该接入节点1发送第一报文的其它设备可以有多种可能的实现。示例性的,该其他设备也可以为任意的客户边缘设备(customer edge,CE)、或者是图1所示应用场景中与接入节点1所连接的基站1,或者是其他可以与接入节点1通信的设备,此处不做限定。其中,该其他设备需要将第一报文发送至接入节点2时,可以通过接入节点1基于SR策略所指示的路径进行转发,以使得接入节点2接收得到该第一报文,并对该第一报文进一步处理(例如接入节点2将该第一报文进一步转发至与该接入节点2相连接的基站2。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报文的目的IP地址为IPv4地址,或者,第一报文的目的IP地址为IPv6地址。
具体地,接入节点1基于步骤S102中确定的SR策略所指定的路径,可以向接入节点2发送多种不同业务的报文,例如,接入节点1向接入节点2转发的第一报文可以为IPv4业务的报文,即第一报文的目的IP地址为IPv4地址;又如,接入节点1向接入节点2转发的第一报文可以为IPv6业务的报文,即第一报文的目的IP地址为IPv6地址。此外,第一报文的目的IP地址还可以是其它实现,此处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中,接入节点1可以根据SR策略确定接入节点1与接入节点2之间用于传输报文的路径,并且基于该路径向接入节点2转发第一报文。其中,第一IP地址和第二IP地址分别对应不同业务的报文,使得不同业务的报文可以基于SR技术在SR策略指定的同一个路径中发送,避免双栈改造的实现方式中存在的局限性问题,提升通信效率第一IP地址第二IP地址。
请参阅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200的另一个示意图,方法200可以应用于图1和图2所示的场景中,具体实现方法100。该方法200包括如下步骤。
S201.控制管理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SR策略;
本实施例中,控制管理设备在步骤S201中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SR策略,相应的,第一网络设备在步骤S201中接收来自控制管理设备的SR策略。
S202.第一网络设备确定SR策略;
本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确定SR策略,其中,第一网络设备可以通过步骤S201的方式确定该SR策略,第一网络设备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确定该SR策略,此处不做限定。
S202.第一网络设备基于SR策略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报文。
本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在步骤S203中基于该SR策略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报文;相应的,第二网络设备在步骤S203中接收来自该第一网络设备的报文。
其中,当方法200具体用于实现方法100时,在步骤S201至步骤S203中的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为前述步骤S101至步骤S103中的接入节点1,在步骤S201至步骤S203中的控制管理设备可以为前述步骤S101至步骤S103中的控制管理设备,在步骤S201至步骤S203中的第二网络设备可以为前述步骤S101至步骤S103中的接入节点2,其实现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步骤S101至步骤S103的实现,此处不再赘述。可以理解,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可以是图1所示场景中任一接入节点或转发节点。
上面从方法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介绍,下面从装置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700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或者接入节点1)的功能,因此也能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具备的有益效果。
该通信装置700包括处理单元701和收发单元702;
该收发单元702,用于接收第一报文;
该处理单元701,用于确定分段路由SR策略,其中,该SR策略指定的目的端点为第二网络设备,该目的端点的标识包括该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一互联网协议IP地址和该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IP地址;
该收发单元702,还用于根据该SR策略所指定的路径向该第二网络设备转发该第一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IP地址的IPv6地址,该第二IP地址为IPv4地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该路径为基于第六版互联网协议的分段路由SRv6的路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该路径为基于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标签进行交换的标签交换路径LSP。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报文的目的IP地址为IPv4地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报文的目的IP地址为IPv6地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处理单元701具体用于:
通过静态配置的方式创建该SR策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处理单元701具体用于:
根据来自控制管理设备的协议消息创建该SR策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协议消息为边界网关协议BGP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该BGP消息包括网络层可达信息NLRI,其中,该NLRI的子地址族标识SAFI为SRPolicy,该NLRI包括该第一IP地址,该NLRI的扩展类型长度值TLV字段包括该第二IP地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该协议消息为路径计算单元通信协议PCEP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该PCEP消息包括路径计算发起PCInitiate消息或路径计算更新PCUpd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PCEP消息的端点END-POINT对象包括该第一IP地址,该END-POINT对象的扩展类型长度值TLV字段包括该第二IP地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PCEP消息的第一对象包括该第一IP地址,该PCEP消息的第二对象包括该第二IP地址。
可选地,该PCEP消息包括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且该第一对象用于承载该第一IP地址,该第二对象中用于承载该第二IP地址。
可选地,该PCEP消息包括第三对象,且该第三对象包括用于承载第一IP地址的第一TLV字段和用于承载第一IP地址的第二TLV字段。
可选地,第二TLV字段为扩展字段。
可选地,该第一对象为端点(END-POINT)对象。
可选地,该第二对象为新扩展的对象。
可选地,该第三对象为END-POINT对象。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通信装置700的各单元的信息执行过程等内容,具体可参见本申请前述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的叙述,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800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控制管理设备的功能,因此也能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具备的有益效果。
该通信装置800包括处理单元801和收发单元802;
该处理单元801,用于控制管理设备确定分段路由SR策略,该SR策略指定的目的端点为第二网络设备,该目的端点的标识包括该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一互联网协议IP地址和该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IP地址;
该收发单元802,用于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该SR策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该SR策略指定的路径为基于第六版互联网协议的分段路由策略SRv6路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该SR策略指定的路径为基于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标签进行交换的标签交换路径LSP。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该第一IP地址为IPv6地址,该第二IP地址为IPv4地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控制管理设备包括网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控制管理设备包括控制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收发单元802,具体用于:
通过协议消息向该第一网络设备发送该SR策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协议消息为边界网关协议BGP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协议消息包括网络层可达信息NLRI,其中,该NLRI的子地址族为SAFI为SR Policy,该NLRI包括该第一IP地址,该NLRI的扩展类型长度值TLV字段包括该第二IP地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该协议消息为路径计算单元通信协议PCEP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该PCEP消息包括路径计算发起PCInitiate消息或路径计算更新PCUpd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PCEP消息的端点END-POINT对象包括该第一IP地址,该END-POINT对象的扩展类型长度值TLV字段包括该第二IP地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PCEP消息的第一对象包括该第一IP地址,该PCEP消息的第二对象包括该第二IP地址。
可选地,该PCEP消息包括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且该第一对象用于承载该第一IP地址,该第二对象中用于承载该第一IP地址。
可选地,该PCEP消息包括第三对象,且该第三对象包括用于承载第一IP地址的第一TLV字段和用于承载第一IP地址的第二TLV字段。
可选地,第二TLV字段为扩展字段。
可选地,该第一对象为端点(END-POINT)对象。
可选地,该第二对象为END-POINT对象。
可选地,该第三对象为END-POINT对象。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通信装置800的单元的信息执行过程等内容,具体可参见本申请前述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的叙述,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900,参见图9所示,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900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900可以用于执行以上实施例中的各方法。用于具体实现通信装置700或通信装置800所要实现的功能。
如图9所示,通信装置900可以包括处理器910,与所述处理器910耦合连接的存储器920。处理器910可以是中央处理器(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缩写:CPU),网络处理器(英文:network processor,缩写: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处理器还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缩写: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英文: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缩写: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英文: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缩写: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英文: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缩写:FPGA),通用阵列逻辑(英文:genericarray logic,缩写:GAL)或其任意组合。处理器910可以是指一个处理器,也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存储器92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英文: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access memory,缩写:RAM);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英文: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缩写:ROM),快闪存储器(英文:flash memory),硬盘(英文:hard disk drive,缩写:HDD)或固态硬盘(英文:solid-state drive,缩写:SSD);存储器920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存储器920可以是指一个存储器,也可以包括多个存储器。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存储器920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包括第一处理模块921和第二处理模块922。在本实施例中,一个软件模块所执行的操作实际上是指处理器710根据所述软件模块的指示而执行的操作。例如,第一处理模块921执行“接收第一报文”,实际上可以指处理器910根据该第一处理模块921的指示而执行“接收第一报文”,此时,该第一处理模块921可以对应于通信装置700中的收发单元702。
图9所示通信装置的具体实现方式,均可以参考前述的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叙述,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执行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该处理器执行如前述实施例中通信装置(通过第一网络设备实现时)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执行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该处理器执行如前述实施例中通信装置(通过控制管理设备实现时)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或称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产品被该处理器执行时,该处理器执行上述通信装置(通过第一网络设备实现时)可能实现方式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被该处理器执行时,该处理器执行上述通信装置(通过控制管理设备实现时)可能实现方式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支持第一网络设备实现上述通信装置(通过第一网络设备实现时)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涉及的功能。可选的,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为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提供程序指令和/或数据。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芯片系统还可以包括存储器,存储器,用于保存该第一网络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支持控制管理设备实现上述通信装置(通过控制管理设备实现时)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涉0及的功能。可选的,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为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提供程序指令和/或数据。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芯片系统还可以包括存储器,存储器,用于保存该控制管理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其中,该控制管理设备具体可以为前述前述方法实施例中控制管理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网络系统架构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通信装置(包括第一网络设备和控制管理设备)。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34)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由第一网络设备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报文;
根据分段路由SR策略所指定的路径向第二网络设备转发所述第一报文,其中,
所述SR策略指定的目的端点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所述目的端点的标识包括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一互联网协议IP地址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IP地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IP地址的IPv6地址,所述第二IP地址为IPv4地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路径为基于第六版互联网协议的分段路由SRv6的路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路径为基于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标签进行交换的标签交换路径LSP。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报文的目的IP地址为IPv4地址。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报文的目的IP地址为IPv6地址。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分段路由SR策略所指定的路径向第二网络设备转发所述第一报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静态配置的方式创建所述SR策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分段路由SR策略所指定的路径向第二网络设备转发所述第一报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来自控制管理设备的协议消息创建所述SR策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协议消息为边界网关协议BGP消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BGP消息包括网络层可达信息NLRI,其中,所述NLRI的子地址族标识SAFI为SRPolicy,所述NLRI包括所述第一IP地址,所述NLRI的扩展类型长度值TLV字段包括所述第二IP地址。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协议消息为路径计算单元通信协议PCEP消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PCEP消息包括路径计算发起PCInitiate消息或路径计算更新PCUpd消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CEP消息的端点END-POINT对象包括所述第一IP地址,所述END-POINT对象的扩展类型长度值TLV字段包括所述第二IP地址。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CEP消息的第一对象包括所述第一IP地址,所述PCEP消息的第二对象包括所述第二IP地址。
15.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由控制管理设备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分段路由SR策略,所述SR策略指定的目的端点为第二网络设备,所述目的端点的标识包括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一互联网协议IP地址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IP地址;
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SR策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SR策略指定的路径为基于第六版互联网协议的分段路由策略SRv6路径。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SR策略指定的路径为基于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标签进行交换的标签交换路径LSP。
18.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IP地址为IPv6地址,所述第二IP地址为IPv4地址。
19.根据权利要求15至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管理设备包括网管。
20.根据权利要求15至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管理设备包括控制器。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SR策略,包括:
所述控制器通过协议消息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SR策略。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协议消息为边界网关协议BGP消息。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协议消息包括网络层可达信息NLRI,其中,所述NLRI的子地址族为SAFI为SR Policy,所述NLRI包括所述第一IP地址,所述NLRI的扩展类型长度值TLV字段包括所述第二IP地址。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协议消息为路径计算单元通信协议PCEP消息。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PCEP消息包括路径计算发起PCInitiate消息或路径计算更新PCUpd消息。
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CEP消息的端点END-POINT对象包括所述第一IP地址,所述END-POINT对象的扩展类型长度值TLV字段包括所述第二IP地址。
27.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CEP消息的第一对象包括所述第一IP地址,所述PCEP消息的第二对象包括所述第二IP地址。
28.一种第一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或指令;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程序或指令,以使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9.一种控制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指令,以使所述控制管理设备实现如权利要求15至2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0.一种第一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的收发操作;
处理单元,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除了所述收发操作以外的操作。
31.一种控制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5至2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的收发操作;
处理单元,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5-2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除了所述收发操作以外的操作。
32.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权利要求28或30所述的第一网络设备和权利要求29或31所示的控制管理设备。
3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4.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486259.1A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52775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86259.1A CN115277526A (zh)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EP22794280.2A EP4325797A1 (en) 2021-04-30 2022-02-17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PCT/CN2022/076572 WO2022227800A1 (zh) 2021-04-30 2022-02-17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18/495,885 US20240056392A1 (en) 2021-04-30 2023-10-27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86259.1A CN115277526A (zh)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77526A true CN115277526A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45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86259.1A Pending CN115277526A (zh)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56392A1 (zh)
EP (1) EP4325797A1 (zh)
CN (1) CN115277526A (zh)
WO (1) WO20222278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055066A (zh) * 2022-11-09 2024-05-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算力资源通告方法、算力流量处理方法、通信设备及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44677B2 (en) * 2013-10-18 2016-09-13 Cisco Technology, Inc. Scalable edge node protection using IPv6 segment routing extension header
CN113904983A (zh) * 2017-12-27 2022-01-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处理的方法、网络节点和系统
US10516610B2 (en) * 2018-03-15 2019-12-24 Cisco Technology, Inc. Segment routing packet policies and functions providing processing signaling and packet forwarding efficiencies in a network
CN114500369A (zh) * 2019-01-07 2022-05-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路由迭代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27800A1 (zh) 2022-11-03
US20240056392A1 (en) 2024-02-15
EP4325797A1 (en) 2024-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41613B (zh) 一种基于SRv6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US11310079B2 (en) EVPN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MAC learning via MAC/IP advertisement route
CN110784411B (zh) 建立bier转发表项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EP3422660B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based on flow specification protocol
EP3832957A1 (en)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node, network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EP1609279B1 (en) Method for recursive bgp route updates in mpls networks
US20200396162A1 (en) Service function chain sfc-base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2929273A (zh) 一种处理路由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11103781A2 (zh) 身份标识与位置分离的实现方法、设备及数据封装方法
WO2018103099A1 (zh) 发送和接收消息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US20210211377A1 (en) Pseudo Wire Load Shar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01877677B (zh) 一种多协议标签交换业务隧道切换的方法及系统
US20230300070A1 (en) Packet Send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US11405238B2 (en) Controlling device and method implemented thereon for ethernet virtual private netwok
WO2020212998A1 (en) Network address allocation in a virtual layer 2 domain spanning across multiple container clusters
US20240056392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2822097A (zh) 报文转发的方法、第一网络设备以及第一设备组
WO2022007702A1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网络设备
EP2573987A1 (en) Method for label distribution in multi-topology
WO2022166465A1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4007762A1 (zh) 一种路由发布方法、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1077972A1 (zh) 转发报文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4027378A1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4001205A1 (zh) 一种流量报文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7411819A (zh) 一种路由发布方法、通信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