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77496A - 丢包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丢包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77496A
CN115277496A CN202210892260.9A CN202210892260A CN115277496A CN 115277496 A CN115277496 A CN 115277496A CN 202210892260 A CN202210892260 A CN 202210892260A CN 115277496 A CN115277496 A CN 1152774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uter
packet loss
message
value
se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9226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党卫谦
欧亮
贾聿庸
李鹏
李胜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9226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7749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774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774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23Errors, e.g. transmission errors
    • H04L43/0829Packet lo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68Pseudowire emulation, e.g. IETF WG PWE3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丢包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第一路由器与第二路由器通过目标伪线进行通信,目标伪线仅用于第一路由器与第二路由器之间的通信,包括:第一路由器在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分别向第二路由器发送包含第一发送报文值的第一丢包统计报文、包含第二发送报文值的第二丢包统计报文;接收第二路由器返回的包含第一接收报文值的第一丢包回应报文、包含第二接收报文值的第二丢包回应报文;根据第一发送报文值、第一接收报文值、第二发送报文值、第二接收报文值,确定远端丢包数。本公开可以通过目标伪线,在点到多点场景下进行对远端丢包数进行可靠性检测,提高了网络设备之间信息交互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丢包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丢包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设备之间的交互越来越频繁。但是,在网络设备之间进行交互的同时,需要对丢包问题进行检测,来确保网络设备之间信息交互的可靠性。
在相关技术中,以太网OAM(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操作、管理、维护)技术能够支持点到点场景的丢包检测。例如,在VPLS(Virtual Private LANService,虚拟专用局域网业务)中,可以通过以太网OAM技术来对某一路由器发送的报文数量进行统计。
但是,对于点到多点场景下的丢包检测,相关技术则存在很大的缺陷。当该路由器可以与多个其他路由器进行通信时,仅对该路由器发送的报文数量进行统计,无法得到准确的丢包检测结果。
因此,目前亟需一种可以在点到多点场景下进行丢包检测的方法,从而提高网络设备之间信息交互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丢包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关技术在点到多点场景下,无法得到准确的丢包检测结果,从而无法确保网络设备之间信息交互的可靠性的问题。
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丢包检测方法,该方法由第一路由器执行,所述第一路由器与第二路由器通过目标伪线进行通信,所述目标伪线仅用于所述第一路由器与所述第二路由器之间的通信,该方法包括:在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分别向所述第二路由器发送第一丢包统计报文和第二丢包统计报文,所述第一丢包统计报文中包含:第一发送报文值,所述第二丢包统计报文中包含:第二发送报文值;所述第一发送报文值为第一时刻通过所述目标伪线统计的所述第一路由器向所述第二路由器发送的报文数量;所述第二发送报文值为第二时刻通过所述目标伪线统计的所述第一路由器向所述第二路由器发送的报文数量;所述第一时刻为所述第二时刻之前的一个时刻;
接收所述第二路由器根据所述第一丢包统计报文返回的第一丢包回应报文,以及根据所述第二丢包统计报文返回的第二丢包回应报文,所述第一丢包回应报文中包含:第一接收报文值;所述第二丢包回应报文中包含:第二接收报文值;所述第一接收报文值为所述第二路由器在接收到所述第一丢包统计报文时,通过所述目标伪线统计的来自所述第一路由器的报文数量;所述第二接收报文值为所述第二路由器在接收到所述第二丢包统计报文时,通过所述目标伪线统计的来自所述第一路由器的报文数量;
根据所述第一发送报文值、所述第一接收报文值、所述第二发送报文值以及所述第二接收报文值,确定远端丢包数,所述远端丢包数为所述第二路由器未成功接收的报文数量。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丢包检测装置,该装置应用于第一路由器,所述第一路由器与第二路由器通过目标伪线进行通信,所述目标伪线仅用于所述第一路由器与所述第二路由器之间的通信,包括:
报文发送模块,用于在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分别向所述第二路由器发送第一丢包统计报文和第二丢包统计报文,所述第一丢包统计报文中包含:第一发送报文值,所述第二丢包统计报文中包含:第二发送报文值;所述第一发送报文值为第一时刻通过所述目标伪线统计的所述第一路由器向所述第二路由器发送的报文数量;所述第二发送报文值为第二时刻通过所述目标伪线统计的所述第一路由器向所述第二路由器发送的报文数量;所述第一时刻为所述第二时刻之前的一个时刻;
报文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路由器根据所述第一丢包统计报文返回的第一丢包回应报文,以及根据所述第二丢包统计报文返回的第二丢包回应报文,所述第一丢包回应报文中包含:第一接收报文值;所述第二丢包回应报文中包含:第二接收报文值;所述第一接收报文值为所述第二路由器在接收到所述第一丢包统计报文时,通过所述目标伪线统计的来自所述第一路由器的报文数量;所述第二接收报文值为所述第二路由器在接收到所述第二丢包统计报文时,通过所述目标伪线统计的来自所述第一路由器的报文数量;
远端丢包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发送报文值、所述第一接收报文值、所述第二发送报文值以及所述第二接收报文值,确定远端丢包数,所述远端丢包数为所述第二路由器未成功接收的报文数量。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远端丢包数确定模块,用于通过如下公式计算远端丢包数:
a=|TxA2–TxA1|–|RxB2–RxB1|;其中,a为远端丢包数,TxA2为第一发送报文值,TxA1为第二发送报文值,RxB2为第一接收报文值,RxB1为第二接收报文值。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丢包回应报文中还包含:第三发送报文值,所述第二丢包回应报文中还包含:第四发送报文值,所述第三发送报文值为所述第二路由器返回所述第一丢包回应报文时,通过所述目标伪线统计的所述第二路由器向所述第一路由器发送的报文数量;所述第四发送报文值为所述第二路由器返回所述第二丢包回应报文时,通过所述目标伪线统计的所述第二路由器向所述第一路由器发送的报文数量;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丢包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三接收报文值统计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所述第一丢包回应报文时,通过所述目标伪线统计第三接收报文值,所述第三接收报文值为所述第一路由器在接收到所述第一丢包回应报文时,所述第一路由接收、且为第二路由器发送的报文的统计值;
第四接收报文值统计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所述第二丢包回应报文时,通过所述目标伪线统计第四接收报文值,所述第四接收报文值为所述第一路由器在接收到所述第二丢包回应报文时,所述第一路由接收、且为第二路由器发送的报文的统计值;
近端丢包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三发送报文值、所述第四发送报文值、所述第三接收报文值以及所述第四接收报文值,确定近端丢包数,所述近端丢包数为所述第一路由器未成功发送的报文数量。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近端丢包数确定模块,用于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所述近端丢包数:
b=|TxB2–TxB1|–|RxA2–RxA1|;其中,b为近端丢包数,TxB2为第四发送报文值,TxB1为第三发送报文值,RxA2为第四接收报文值,RxA1为第三接收报文值。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路由器接收到的第一丢包回应报文中包含所述第二路由器对来自第一路由器的第一丢包统计报文中的第一发送报文值复制得到的第一复制报文值;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丢包检测装置还包括:对比模块,用于对比所述第一路由器接收到的第一丢包回应报文中的第一复制报文值与所述第一路由器发送的第一丢包统计报文中的第一发送报文值是否一致;根据对比结果,确定所述第一路由器接收到的第一丢包回应报文是否为所述第二路由器返回的第一丢包回应报文。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丢包检测装置还包括:
目标伪线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路由器与所述第二路由器,确定使所述第一路由器与所述第二路由器进行通信的目标伪线;
报文发送模块,还用于在发送所述第一丢包统计报文之前,通过所述目标伪线,对所述第一发送报文值进行统计;将所述第一发送报文值封装到所述第一丢包统计报文中;将所述第一丢包统计报文发送至缓冲器,所述缓冲器用于将所述第一丢包统计报文发送至第二路由器;在发送所述第二丢包统计报文之前,通过所述目标伪线,对所述第二发送报文值进行统计;将所述第二发送报文值封装到所述第二丢包统计报文中;将所述第二丢包统计报文发送至缓冲器,所述缓冲器用于将所述第二丢包统计报文发送至第二路由器。
根据本公开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上述的丢包检测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丢包检测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本公开任一实施例中的各种可选方式中提供的丢包检测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例所提供的丢包检测方法,第一路由器与第二路由器通过一根目标伪线进行通信,且目标伪线不用于除第一路由器与第二路由器之外的其他路由器的通信。因此,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路由器可以通过该目标伪线来分别对在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向第二路由器发送的报文数量进行统计,得到第一发送报文值与第二发送报文值。
并且第二路由器可以分别在接收第一发送报文值、第二发送报文值后,通过该目标伪线对来自第一路由器的报文数量进行统计,得到第一接收报文值与第二接收报文值,并返回第一路由器。因而第一路由器可以通过第一发送报文值、第二发送报文、第一接收报文值与第二接收报文值来对远端丢包数进行确定。本公开实施例通过目标伪线,可以在点到多点场景下进行对远端丢包数进行可靠性检测,从而提高了网络设备之间信息交互的可靠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系统结构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丢包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另一种丢包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另一种丢包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丢包检测系统的示意图;
图6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丢包检测装置示意图;
图7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
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首先对本公开实施例中涉及到的几个名词进行解释如下:
以太网OAM技术,全称为以太网Operations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即针对以太网的操作管理和维护。以太网OAM技术的主要功能可以包括:故障管理以及性能管理。其中,故障管理可以提供类似IP(Internet Protocol,网络互连协议)网络中的Ping(Packet Internet Groper)和Traceroute(一种对路由器进行遍历的工具)的功能,对以太网进行故障确认和故障定位。而性能管理主要是指对网络中的丢包、时延、抖动进行衡量,也包括对网络中各类流量进行统计。丢包检测即属于以太网OAM技术中的性能管理。
图1示出了可以应用于本公开实施例的丢包检测方法或丢包检测装置的示例性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系统架构100可以包括第一路由器101、第二路由器102以及目标伪线103。
其中,该第一路由器101与第二路由器102之间可以通过目标伪线103来进行通信。第一路由器101可以在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分别通过目标伪线103,向第二路由器102发送第一丢包统计报文和第二丢包统计报文。并且,第二路由器102可以通过目标伪线103,向该第一路由器101返回与第一丢包统计报文对应的第一丢包回应报文。第二路由器102还可以通过目标伪线103,向该第一路由器101返回与第二丢包统计报文对应的第二丢包回应报文。
示例性地,第一丢包统计报文中包含:第一发送报文值。第二丢包统计报文中包含:第二发送报文值。第一丢包回应报文中包含:第一接收报文。第二丢包回应报文中包含:第二接收报文。因此,第一路由器101可以根据第一发送报文值、第一接收报文值、第二发送报文值以及第二接收报文值,确定远端丢包数,该远端丢包数为第二路由器102未成功接收的报文数量。
可选地,上述的目标伪线103可以使用标准通信技术和/或协议。网络通常为因特网、但也可以是任何网络,包括但不限于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移动、有线或者无线网络、专用网络或者虚拟专用网络的任何组合)。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包括超文本标记语言(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HTML)、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MarkupLanguage,XML)等的技术和/或格式来代表通过网络交换的数据。此外还可以使用诸如安全套接字层(Secure Socket Layer,SSL)、传输层安全(Transport Layer Security,TLS)、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网际协议安全(InternetProtocolSecurity,IPsec)等常规加密技术来加密所有或者一些链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用定制和/或专用数据通信技术取代或者补充上述数据通信技术。
本公开实施例不对第一路由器101、第二路由器102的型号进行限定,该第一路由器101、第二路由器102均可以为任意型号的路由器。
示例性地,该第一路由器101、第二路由器102可以分别连接AC(AccessController,接入控制器)。AC用于对AP(WirelessAccessPoint,无线访问接入点)进行控制。该AP可以用于终端设备或服务器的接入。
可选地,服务器可以是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也可以是多个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系统,还可以是提供云服务、云数据库、云计算、云函数、云存储、网络服务、云通信、中间件服务、域名服务、安全服务、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内容分发网络)、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等基础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器。终端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智能音箱、智能手表等,但并不局限于此。终端设备以及服务器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进行直接或间接地连接,本申请在此不做限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知晓,图1中的第一路由器101以及第二路由器102的数量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第一路由器101以及第二路由器102。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示例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丢包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由如图1所示的第一路由器执行。
图2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丢包检测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丢包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202至S206。
S202,在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分别向第二路由器发送第一丢包统计报文和第二丢包统计报文,第一丢包统计报文中包含:第一发送报文值,第二丢包统计报文中包含:第二发送报文值。第一发送报文值为第一时刻通过目标伪线统计的第一路由器向第二路由器发送的报文数量;第二发送报文值为第二时刻通过目标伪线统计的第一路由器向第二路由器发送的报文数量;第一时刻为第二时刻之前的一个时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路由器与第二路由器可以通过目标伪线进行通信。并且,该目标伪线仅用于第一路由器与第二路由器之间的通信,而不用于除第一路由器与第二路由器之外的其他路由器的通信。本公开不对应用场景进行限定,示例性地,本公开实施例可以应用于虚拟专用局域网业务场景下AC侧方向的丢包检测,或者本公开实施例也可以应用于计算机网络中其他需要进行丢包检测的场景。
本公开实施例不对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之间的时间差进行限定,例如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之间的时间差可以为5分钟,或者,可以为10秒。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VPLS场景下的以太网OAM场景中,该第一丢包统计报文与第二丢包统计报文可以为ETH-LMM(Ethernet-Loss Measurement Message,以太网-丢包统计消息)报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分别向第二路由器发送第一丢包统计报文和第二丢包统计报文之前,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丢包检测方法还可包括:根据第一路由器与第二路由器,确定使第一路由器与第二路由器进行通信的目标伪线;在发送第一丢包统计报文之前,通过目标伪线,对第一发送报文值进行统计;将第一发送报文值封装到第一丢包统计报文中;将第一丢包统计报文发送至缓冲器,缓冲器用于将第一丢包统计报文发送至第二路由器;在发送第二丢包统计报文之前,通过目标伪线,对第二发送报文值进行统计;将第二发送报文值封装到第二丢包统计报文中;将第二丢包统计报文发送至缓冲器,缓冲器用于将第二丢包统计报文发送至第二路由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路由器需要向第二路由器发送第一丢包统计报文或第二丢包统计报文时,可以先将该第一丢包统计报文或第二丢包统计报文发送至Buffer(缓冲器),并在该第一丢包统计报文或第二丢包统计报文进入Buffer之前,根据第一路由器与第二路由器,确定使第一路由器与第二路由器进行通信的目标伪线。之后,即可以根据该目标伪线统计当前第一路由器向第二路由器发送的报文数量,并将对应的报文数量封装进对应的第一丢包统计报文或第二丢包统计报文中,从而得到了包含第一发送报文值的第一丢包统计报文、包含第二发送报文值的第二丢包统计报文。本公开实施例不对该Buffer进行限定,该Buffer可以接收第一路由器中的报文,将该报文在Buffer中进行临时存储,并可以对该报文进行传输。
本公开实施例不对该第一路由器通过目标伪线,统计第一发送报文值与第二发送报文值的方法进行限定,例如该第一路由器可以内置一个本地发送计数器,该本地发送计数器可以对通过目标伪线发送的报文数进行计数,从而第一路由器可以对第一发送报文值与第二发送报文值进行统计。或者,该本地发送计数器可以位于第一路由器之外,并可以与第一路由器及目标伪线进行连接。第一路由器可以通过该本地发送计数器,对第一发送报文值与第二发送报文值进行统计。
S204,接收第二路由器根据第一丢包统计报文返回的第一丢包回应报文,以及根据第二丢包统计报文返回的第二丢包回应报文,第一丢包回应报文中包含:第一接收报文值;第二丢包回应报文中包含:第二接收报文值。第一接收报文为第二路由器在接收到第一丢包统计报文时,通过目标伪线统计的来自第一路由器的报文数量;第二接收报文为第二路由器在接收到第二丢包统计报文时,通过目标伪线统计的来自第一路由器的报文数量。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该第二路由器在接收到第一丢包统计报文后,可以基于该目标伪线,来对第一接收报文值进行统计。并且,第二路由器在接收到第二丢包统计报文后,可以基于该目标伪线,来对第二接收报文值进行统计。该第二路由器通过目标伪线对第一接收报文值、第二接收报文值进行统计的方法,可以与第一路由器通过目标伪线,统计第一发送报文值与第二发送报文值的方法相同,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路由器接收到的丢包回应报文中包含第二路由器对来自第一路由器的第一丢包统计报文中的第一发送报文值复制得到的第一复制报文值。因而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丢包检测方法还可包括:对比第一路由器接收到的第一丢包回应报文中的第一复制报文值与第一路由器发送的第一丢包统计报文中的第一发送报文值是否一致;根据对比结果,确定第一路由器接收到的第一丢包回应报文是否为第二路由器返回的第一丢包回应报文。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该第二路由器在接收到第一丢包统计报文后,可以对该第一丢包统计报文中的第一发送报文值进行复制,并将该复制得到的第一复制报文值封装在第一丢包回应报文中返回第一路由器。同理,第二路由器返回的第二丢包回应报文中也可以包括对第二丢包统计报文中的第二发送报文值进行复制得到的第二复制报文值。
示例性地,当第一路由器对比该第一复制报文值与第一发送报文值不一致时,则该第一路由器可以向第二路由器发送第二复制报文值错误的信息,该第二复制报文值错误的信息可以指示第二路由器重新向第一路由器发送对应的第一丢包回应报文。
S206,根据第一发送报文值、第一接收报文值、第二发送报文值以及第二接收报文值,确定远端丢包数,远端丢包数为第二路由器未成功接收的报文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如下公式计算远端丢包数:
a=|TxA2–TxA1|–|RxB2–RxB1| (公式1)
在该公式1中,a为远端丢包数,TxA2为第一发送报文值,TxA1为第二发送报文值,RxB2为第一接收报文值,RxB1为第二接收报文值。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a、TxA2、TxA1、RxB2以及RxB1均可以为不小于零的整数。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TxA2=20、TxA1=9、RxB2=18以及RxB1=9,则a=2。因此,远端丢包数可以为2。
因此,本公开实施例可以通过目标伪线确定第一路由器向第二路由器发送的第一发送报文值、第二发送报文值。从而排除了第一路由器向除第二路由器之外的其他路由器发送的报文的干扰。同理,第二路由器也可以通过该目标伪线,确定接收自第一路由器的第一接收报文值、第二接收报文值。从而排除了第二路由器接收自除第一路由器之外的其他路由器发送的报文的干扰。因此,本公开实施例在点到多点场景下,提高了对远端丢包进行检测的准确性,从而保证网络设备之间信息的可靠性交互。
本公开的实施例所提供的丢包检测方法,第一路由器与第二路由器通过一根目标伪线进行通信,且目标伪线不用于除第一路由器与第二路由器之外的其他路由器的通信。因此,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可以通过目标伪线,在点到多点场景下进行对远端丢包数进行可靠性检测,从而提高了网络设备之间信息交互的可靠性。
示例性地,一种可能的丢包检测方法可以如图3所示。
S302,第一路由器在第一时刻向第二路由器发送第一丢包统计报文,该第一丢包统计报文中包括通过目标伪线统计的第一发送报文值。
S304,第二路由器接收该第一丢包统计报文,并通过目标伪线统计得到第一接收报文值。
S306,第二路由器将包括第一接收报文值的第一丢包回应报文,返回第一路由器。
S308,第一路由器在第二时刻向第二路由器发送第二丢包统计报文,该第二丢包统计报文中包括通过目标伪线统计的第二发送报文值。
S310,第二路由器接收该第二丢包统计报文,并通过目标伪线统计得到第二接收报文值。
S312,第二路由器将包括第二接收报文值的第二丢包回应报文,返回第一路由器。
S314,第一路由器通过第一发送报文值、第一接收报文值、第二发送报文值以及第二接收报文值,确定远端丢包数。
需要说明的是,该图3中各个步骤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S202至S206,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丢包回应报文中还可包含:第三发送报文值,第二丢包回应报文中还可包含:第四发送报文值,第三发送报文值为第二路由器返回第一丢包回应报文时,通过目标伪线统计的第二路由器向第一路由器发送的报文数量;第四发送报文值为第二路由器返回第二丢包回应报文时,通过目标伪线统计的第二路由器向第一路由器发送的报文数量。
在该种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丢包检测方法还可包括:当接收到第一丢包回应报文时,第一路由器通过目标伪线统计第三接收报文值,第三接收报文值为第一路由器在接收到第一丢包回应报文时,第一路由接收、且为第二路由器发送的报文的统计值。当接收到第二丢包回应报文时,通过目标伪线统计第四接收报文值,第四接收报文值为第一路由器在接收到第二丢包回应报文时,第一路由接收、且为第二路由器发送的报文的统计值。根据第三发送报文值、第四发送报文值、第三接收报文值以及第四接收报文值,确定近端丢包数,近端丢包数为第一路由器未成功发送的报文数量。
示例性地,第一路由器提高目标伪线,统计第三接收报文值、第四接收报文值的方法,以及第二路由器提高目标伪线确定第三发送报文值、第四发送报文值的方法,均可以与上述第一路由器通过目标伪线,统计第一发送报文值与第二发送报文值的方法相同,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近端丢包数:
b=|TxB2–TxB1|–|RxA2–RxA1| (公式2)
在该公式2中,b为近端丢包数,TxB2为第四发送报文值,TxB1为第三发送报文值,RxA2为第四接收报文值,RxA1为第三接收报文值。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b、TxB2、TxB1、RxA2以及RxA1均可以为不小于零的整数。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TxB2=32、TxB1=28、RxA2=20以及RxA1=20,则b=4。因此,近端丢包数可以为4。
因此,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二路由器可以通过目标伪线确定第二路由器向第一路由器发送的第三发送报文值、第四发送报文值。从而排除了第二路由器向除第一路由器之外的其他路由器发送的报文的干扰。同理,第一路由器也可以通过该目标伪线,确定接收自第二路由器的第三接收报文值、第四接收报文值。从而排除了第一路由器接收自除第二路由器之外的其他路由器发送的报文的干扰。因此,本公开实施例在点到多点场景下,提高了对近端丢包进行检测的准确性,从而保证网络设备之间信息的可靠性交互。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可能的丢包检测方法可以如图4所示。
S402,第一路由器在第一时刻向第二路由器发送第一丢包统计报文,该第一丢包统计报文中包括通过目标伪线统计的第一发送报文值。
S404,第二路由器接收该第一丢包统计报文,并通过目标伪线统计得到第一接收报文值与第三发送报文值。
S406,第二路由器将包括第一接收报文值、第三发送报文值的第一丢包回应报文,返回第一路由器。
S408,第一路由器对第一丢包回应报文进行接收,并通过目标伪线统计得到第三接收报文值。
S410,第一路由器在第二时刻向第二路由器发送第二丢包统计报文,该第二丢包统计报文中包括通过目标伪线统计的第二发送报文值。
S412,第二路由器接收该第二丢包统计报文,并通过目标伪线统计得到第二接收报文值与第四发送报文值。
S414,第二路由器将包括第二接收报文值、第四发送报文值的第二丢包回应报文,返回第一路由器。
S416,第一路由器对第二丢包回应报文进行接收,并通过目标伪线统计得到第四接收报文值。
S418,第一路由器通过第一发送报文值、第一接收报文值、第二发送报文值以及第二接收报文值,确定远端丢包数;并通过第三发送报文值、第三接收报文值、第四发送报文值与第四接收报文值,确定近端丢包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可能的丢包检测系统可以如图5所示。
在图5中,该第一路由器分别可以与第二路由器、第三路由器进行通信,第二路由器分别可以与第一路由器、第三路由器进行通信,第三路由器分别可以与第一路由器、第二路由器进行通信。该第一路由器的AC为AC port A,该第二路由器的AC为AC port B,该第三路由器的AC为AC port C。第一路由器与第二路由器之间可以通过PW(Pseudo-Wire,伪线)102进行通信,第二路由器与第三路由器之间可以通过PW 203进行通信,第一路由器与第三路由器之间可以通过PW 103进行通信。
示例性地,可以将第一路由器对应的AC port A作为发起端MEP(MEG End Point,维护实体组端点),并将第二路由器对应的AC port B作为对等检测点RMEP(Remote MEGEnd Point,远程维护实体组端点)。即由第一路由器向第二路由器分别发送第一丢包统计报文、第二丢包统计报文,来对第一路由器发送至第二路由器的报文的丢包情况进行检测。图5中的PW102即为目标伪线。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丢包检测装置,如下面的实施例所述。由于该装置实施例解决问题的原理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似,因此该装置实施例的实施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图6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丢包检测装置示意图,该装置应用于第一路由器,第一路由器与第二路由器通过目标伪线进行通信,目标伪线仅用于第一路由器与第二路由器之间的通信。如图6所示,该装置包括:
报文发送模块601,用于在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分别向第二路由器发送第一丢包统计报文和第二丢包统计报文,第一丢包统计报文中包含:第一发送报文值,第二丢包统计报文中包含:第二发送报文值;第一发送报文值为第一时刻通过目标伪线统计的第一路由器向第二路由器发送的报文数量;第二发送报文值为第二时刻通过目标伪线统计的第一路由器向第二路由器发送的报文数量;第一时刻为第二时刻之前的一个时刻;
报文接收模块602,用于接收第二路由器根据第一丢包统计报文返回的第一丢包回应报文,以及根据第二丢包统计报文返回的第二丢包回应报文,第一丢包回应报文中包含:第一接收报文值;第二丢包回应报文中包含:第二接收报文值;第一接收报文值为第二路由器在接收到第一丢包统计报文时,通过目标伪线统计的来自第一路由器的报文数量;第二接收报文值为第二路由器在接收到第二丢包统计报文时,通过目标伪线统计的来自第一路由器的报文数量;
远端丢包数确定模块603,用于根据第一发送报文值、第一接收报文值、第二发送报文值以及第二接收报文值,确定远端丢包数,远端丢包数为第二路由器未成功接收的报文数量。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远端丢包数确定模块603,用于通过如下公式计算远端丢包数:
a=|TxA2–TxA1|–|RxB2–RxB1|;其中,a为远端丢包数,TxA2为第一发送报文值,TxA1为第二发送报文值,RxB2为第一接收报文值,RxB1为第二接收报文值。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丢包回应报文中还包含:第三发送报文值,第二丢包回应报文中还包含:第四发送报文值,第三发送报文值为第二路由器返回第一丢包回应报文时,通过目标伪线统计的第二路由器向第一路由器发送的报文数量;第四发送报文值为第二路由器返回第二丢包回应报文时,通过目标伪线统计的第二路由器向第一路由器发送的报文数量;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丢包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三接收报文值统计模块,用于当接收到第一丢包回应报文时,通过目标伪线统计第三接收报文值,第三接收报文值为第一路由器在接收到第一丢包回应报文时,第一路由接收、且为第二路由器发送的报文的统计值;
第四接收报文值统计模块,用于当接收到第二丢包回应报文时,通过目标伪线统计第四接收报文值,第四接收报文值为第一路由器在接收到第二丢包回应报文时,第一路由接收、且为第二路由器发送的报文的统计值;
近端丢包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三发送报文值、第四发送报文值、第三接收报文值以及第四接收报文值,确定近端丢包数,近端丢包数为第一路由器未成功发送的报文数量。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近端丢包数确定模块,用于通过如下公式计算近端丢包数:
b=|TxB2–TxB1|–|RxA2–RxA1|;其中,b为近端丢包数,TxB2为第四发送报文值,TxB1为第三发送报文值,RxA2为第四接收报文值,RxA1为第三接收报文值。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路由器接收到的第一丢包回应报文中包含第二路由器对来自第一路由器的第一丢包统计报文中的第一发送报文值复制得到的第一复制报文值;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丢包检测装置还包括:对比模块,用于对比第一路由器接收到的第一丢包回应报文中的第一复制报文值与第一路由器发送的第一丢包统计报文中的第一发送报文值是否一致;根据对比结果,确定第一路由器接收到的第一丢包回应报文是否为第二路由器返回的第一丢包回应报文。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丢包检测装置还包括:
目标伪线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一路由器与第二路由器,确定使第一路由器与第二路由器进行通信的目标伪线;
报文发送模块601,还用于在发送第一丢包统计报文之前,通过目标伪线,对第一发送报文值进行统计;将第一发送报文值封装到第一丢包统计报文中;将第一丢包统计报文发送至缓冲器,缓冲器用于将第一丢包统计报文发送至第二路由器;在发送第二丢包统计报文之前,通过目标伪线,对第二发送报文值进行统计;将第二发送报文值封装到第二丢包统计报文中;将第二丢包统计报文发送至缓冲器,缓冲器用于将第二丢包统计报文发送至第二路由器。
本公开的实施例所提供的丢包检测装置,第一路由器与第二路由器通过一根目标伪线进行通信,且目标伪线不用于除第一路由器与第二路由器之外的其他路由器的通信。因此,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路由器可以通过该目标伪线来分别对在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向第二路由器发送的报文数量进行统计,得到第一发送报文值与第二发送报文值。
并且第二路由器可以分别在接收第一发送报文值、第二发送报文值后,通过该目标伪线对来自第一路由器的报文数量进行统计,得到第一接收报文值与第二接收报文值,并返回第一路由器。因而第一路由器可以通过第一发送报文值、第二发送报文、第一接收报文值与第二接收报文值来对远端丢包数进行确定。本公开实施例通过目标伪线,可以在点到多点场景下进行对远端丢包数进行可靠性检测,从而提高了网络设备之间信息交互的可靠性。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实现为系统、方法或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完全的硬件实施方式、完全的软件实施方式(包括固件、微代码等),或硬件和软件方面结合的实施方式,这里可以统称为“电路”、“模块”或“系统”。
下面参照图7来描述根据本公开的这种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700。图7显示的电子设备70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7所示,电子设备700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电子设备70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710、上述至少一个存储单元720、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单元720和处理单元710)的总线730。
其中,存储单元存储有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可以被该处理单元710执行,使得处理单元710执行本说明书上述“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
存储单元72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单元形式的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单元(RAM)720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单元720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单元(ROM)7203。
存储单元720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7205的程序/实用工具7204,这样的程序模块7205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总线730可以为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单元总线或者存储单元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单元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
电子设备70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740(例如键盘、指向设备、蓝牙设备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电子设备700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电子设备700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750进行。并且,电子设备70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76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760通过总线730与电子设备70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70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终端装置、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方法。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能够实现本公开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程序代码用于使终端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
本公开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可选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具体实施时,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程序代码,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此外,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公开中方法的各个步骤,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步骤,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步骤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附加的或备选的,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以及/或者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等。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移动终端、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0)

1.一种丢包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由第一路由器执行,所述第一路由器与第二路由器通过目标伪线进行通信,所述目标伪线仅用于所述第一路由器与所述第二路由器之间的通信;
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分别向所述第二路由器发送第一丢包统计报文和第二丢包统计报文,所述第一丢包统计报文中包含:第一发送报文值,所述第二丢包统计报文中包含:第二发送报文值;所述第一发送报文值为第一时刻通过所述目标伪线统计的所述第一路由器向所述第二路由器发送的报文数量;所述第二发送报文值为第二时刻通过所述目标伪线统计的所述第一路由器向所述第二路由器发送的报文数量;所述第一时刻为所述第二时刻之前的一个时刻;
接收所述第二路由器根据所述第一丢包统计报文返回的第一丢包回应报文,以及根据所述第二丢包统计报文返回的第二丢包回应报文,所述第一丢包回应报文中包含:第一接收报文值;所述第二丢包回应报文中包含:第二接收报文值;所述第一接收报文值为所述第二路由器在接收到所述第一丢包统计报文时,通过所述目标伪线统计的来自所述第一路由器的报文数量;所述第二接收报文值为所述第二路由器在接收到所述第二丢包统计报文时,通过所述目标伪线统计的来自所述第一路由器的报文数量;
根据所述第一发送报文值、所述第一接收报文值、所述第二发送报文值以及所述第二接收报文值,确定远端丢包数,所述远端丢包数为所述第二路由器未成功接收的报文数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丢包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公式计算远端丢包数:
a=|TxA2–TxA1|–|RxB2–RxB1|;
其中,a为远端丢包数,TxA2为第一发送报文值,TxA1为第二发送报文值,RxB2为第一接收报文值,RxB1为第二接收报文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丢包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丢包回应报文中还包含:第三发送报文值,所述第二丢包回应报文中还包含:第四发送报文值,所述第三发送报文值为所述第二路由器返回所述第一丢包回应报文时,通过所述目标伪线统计的所述第二路由器向所述第一路由器发送的报文数量;所述第四发送报文值为所述第二路由器返回所述第二丢包回应报文时,通过所述目标伪线统计的所述第二路由器向所述第一路由器发送的报文数量;
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所述第一丢包回应报文时,通过所述目标伪线统计第三接收报文值,所述第三接收报文值为所述第一路由器在接收到所述第一丢包回应报文时,所述第一路由接收、且为第二路由器发送的报文的统计值;
当接收到所述第二丢包回应报文时,通过所述目标伪线统计第四接收报文值,所述第四接收报文值为所述第一路由器在接收到所述第二丢包回应报文时,所述第一路由接收、且为第二路由器发送的报文的统计值;
根据所述第三发送报文值、所述第四发送报文值、所述第三接收报文值以及所述第四接收报文值,确定近端丢包数,所述近端丢包数为所述第一路由器未成功发送的报文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丢包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所述近端丢包数:
b=|TxB2–TxB1|–|RxA2–RxA1|;
其中,b为近端丢包数,TxB2为第四发送报文值,TxB1为第三发送报文值,RxA2为第四接收报文值,RxA1为第三接收报文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丢包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路由器接收到的第一丢包回应报文中包含所述第二路由器对来自第一路由器的第一丢包统计报文中的第一发送报文值复制得到的第一复制报文值;
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比所述第一路由器接收到的第一丢包回应报文中的第一复制报文值与所述第一路由器发送的第一丢包统计报文中的第一发送报文值是否一致;
根据对比结果,确定所述第一路由器接收到的第一丢包回应报文是否为所述第二路由器返回的第一丢包回应报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丢包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分别向所述第二路由器发送第一丢包统计报文和第二丢包统计报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路由器与所述第二路由器,确定使所述第一路由器与所述第二路由器进行通信的目标伪线;
在发送所述第一丢包统计报文之前,通过所述目标伪线,对所述第一发送报文值进行统计;将所述第一发送报文值封装到所述第一丢包统计报文中;将所述第一丢包统计报文发送至缓冲器,所述缓冲器用于将所述第一丢包统计报文发送至第二路由器;
在发送所述第二丢包统计报文之前,通过所述目标伪线,对所述第二发送报文值进行统计;将所述第二发送报文值封装到所述第二丢包统计报文中;将所述第二丢包统计报文发送至缓冲器,所述缓冲器用于将所述第二丢包统计报文发送至第二路由器。
7.一种丢包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路由器,所述第一路由器与第二路由器通过目标伪线进行通信,所述目标伪线不用于除所述第一路由器与所述第二路由器之外的其他路由器的通信;
所述装置包括:
报文发送模块,用于在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分别向所述第二路由器发送第一丢包统计报文和第二丢包统计报文,所述第一丢包统计报文中包含:第一发送报文值,所述第二丢包统计报文中包含:第二发送报文值;所述第一发送报文值为第一时刻通过所述目标伪线统计的所述第一路由器向所述第二路由器发送的报文数量;所述第二发送报文值为第二时刻通过所述目标伪线统计的所述第一路由器向所述第二路由器发送的报文数量;所述第一时刻为所述第二时刻之前的一个时刻;
报文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路由器根据所述第一丢包统计报文返回的第一丢包回应报文,以及根据所述第二丢包统计报文返回的第二丢包回应报文,所述第一丢包回应报文中包含:第一接收报文值;所述第二丢包回应报文中包含:第二接收报文值;所述第一接收报文值为所述第二路由器在接收到所述第一丢包统计报文时,通过所述目标伪线统计的来自所述第一路由器的报文数量;所述第二接收报文值为所述第二路由器在接收到所述第二丢包统计报文时,通过所述目标伪线统计的来自所述第一路由器的报文数量;
远端丢包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发送报文值、所述第一接收报文值、所述第二发送报文值以及所述第二接收报文值,确定远端丢包数,所述远端丢包数为所述第二路由器未成功接收的报文数量。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丢包检测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丢包检测方法。
1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丢包检测方法。
CN202210892260.9A 2022-07-27 2022-07-27 丢包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2774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92260.9A CN115277496A (zh) 2022-07-27 2022-07-27 丢包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92260.9A CN115277496A (zh) 2022-07-27 2022-07-27 丢包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77496A true CN115277496A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71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92260.9A Pending CN115277496A (zh) 2022-07-27 2022-07-27 丢包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77496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5020A (zh) * 2009-07-07 2009-12-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丢包率检测方法、系统及装置
US20100020698A1 (en) * 2008-07-23 2010-01-28 Fujitsu Limite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OAM frame transmission method
CN101707509A (zh) * 2009-11-19 2010-05-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oam检测丢包率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1800679A (zh) * 2010-03-10 2010-08-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丢包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2118277A (zh) * 2009-12-30 2011-07-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丢包检测方法和装置及路由器
US8948032B1 (en) * 2011-03-07 2015-02-03 Juniper Networks, Inc. Pseudowire packet loss measurement
CN106375158A (zh) * 2016-10-25 2017-0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丢包检测方法、网络设备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20698A1 (en) * 2008-07-23 2010-01-28 Fujitsu Limite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OAM frame transmission method
CN101605020A (zh) * 2009-07-07 2009-12-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丢包率检测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1707509A (zh) * 2009-11-19 2010-05-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oam检测丢包率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2118277A (zh) * 2009-12-30 2011-07-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丢包检测方法和装置及路由器
CN101800679A (zh) * 2010-03-10 2010-08-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丢包检测方法及系统
US8948032B1 (en) * 2011-03-07 2015-02-03 Juniper Networks, Inc. Pseudowire packet loss measurement
CN106375158A (zh) * 2016-10-25 2017-0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丢包检测方法、网络设备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050902A1 (en) Opentelemetry security extensions
US10735270B1 (en) Computer-based systems configured for network modelling and monitoring using programming object binding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WO2018094654A1 (zh) 一种vpn传输隧道调度方法、装置以及vpn客户端服务器
CN111181760B (zh) 网络故障探测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US11496368B2 (en) Dynamically identifying criticality of services and data sources
US20220247650A1 (en) Network device measurements employing white boxes
CN110289997A (zh) 一种日志报文校验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389792A (zh) 一种web日志nat前后关联方法及系统
CN113965508B (zh) 双路径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8966321B2 (en) Logical port and layer protocol test configuration resource manager
US7844443B2 (en) Network subscriber experience modeling
CN115277496A (zh) 丢包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900837A (zh) 网络处理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09495330A (zh) 一种实现udp拦截测试的方法及装置
CN115348072B (zh) 节点可信度计算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426245B (zh) 云平台网络故障自动检测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5348070B (zh) 数据包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821037A (zh) 一种外接设备与用户设备基于uart的单线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15065638B (zh) 组播数据转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213086A1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4338525B (zh) 路由自动聚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4087692A1 (zh) 设备管理方法、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
US20240179178A1 (en)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computing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WO2012119416A1 (zh) 一种电子设备检测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7134953A (zh) Sdh业务共享风险确定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