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38525B - 路由自动聚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路由自动聚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38525B
CN114338525B CN202111625785.8A CN202111625785A CN114338525B CN 114338525 B CN114338525 B CN 114338525B CN 202111625785 A CN202111625785 A CN 202111625785A CN 114338525 B CN114338525 B CN 1143385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ute
aggregation
detail
information
mask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2578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38525A (zh
Inventor
卢泉
黄卓君
刘志华
安万里
贾曼
叶何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2578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385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385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385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385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385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路由自动聚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路由自动聚合方法包括:接收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一聚合信息;对第一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进行预聚合,得到第一聚合路由;比较第一聚合路由的子网掩码值与预设子网掩码值的大小;在第一聚合路由的子网掩码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子网掩码值的情况下,对第一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进行完全聚合,得到第二聚合路由,将第二聚合路由发送至第三路由设备,并将第一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存储至第一路由设备本地。根据聚合算法自动对已有的明细路由进行完全聚合,聚合后的聚合路由包含所有的明细路由,避免了路由黑洞或路由环路的发生,并提高了路由聚合的效率。

Description

路由自动聚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路由自动聚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大规模的网络中,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边界网关协议)路由表十分庞大,对路由器性能压力较大,使用路由聚合可以大大减小路由表的规模。路由聚合,也称路由汇总,是让路由选择协议能够用一个路由地址通告众多网络,旨在缩小路由表的规模,以节省内存,并缩短对路由选择表进行分析以找出前往远程网络的路径所需的时间。
现有BGP路由聚合支持自动聚合和手动聚合两种方式,其中,自动聚合是对BGP引入的路由进行聚合。配置自动聚合后,对参加聚合的具体路由进行抑制。配置自动聚合后,BGP将按照自然网段聚合路由(如10.1.1.1/32和10.2.1.1/32将聚合为A类地址10.0.0.0/8),并且BGP向对等体只发送聚合后的路由。手动聚合是对BGP本地路由进行聚合,手动聚合可以控制聚合路由的属性,以及决定是否发布具体路由。然而,自动聚合仅能进行自然网段的路由聚合,且不考虑明细路由的存在与否,容易出现路由黑洞或路由环路故障,手动聚合在网络规模较大时,需要手动的配置量也随之上升,导致聚合效果不理想。
基于此,如何提高路由自动聚合的效率成为了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路由自动聚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关技术中路由聚合效率低的问题。
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路由自动聚合方法,包括:接收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一聚合信息;对所述第一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进行预聚合,得到第一聚合路由;比较所述第一聚合路由的子网掩码值与预设子网掩码值的大小;在所述第一聚合路由的子网掩码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子网掩码值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进行完全聚合,得到第二聚合路由,将所述第二聚合路由发送至第三路由设备,并将所述第一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存储至所述第一路由设备本地。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比较所述第一聚合路由的子网掩码值与预设子网掩码值的大小,包括:当所述第一聚合路由的子网掩码值小于所述预设子网掩码值时,将所述第一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发送至所述第三路由设备。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对所述第一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进行预聚合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第一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是否能完全聚合;若否,将所述第一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发送至所述第三路由设备。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对所述第一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进行完全聚合,得到第二聚合路由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二聚合信息;判断相较于所述第一聚合信息,所述第二聚合信息中是否有新增的明细路由或撤销的明细路由。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判断相较于所述第一聚合信息,所述第二聚合信息中是否有新增的明细路由或撤销的明细路由,包括:在检测到所述第二聚合信息中有新增的第一明细路由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二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进行预聚合,得到第三聚合路由;在所述第三聚合路由的子网掩码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子网掩码值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二聚合路由和所述第二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进行完全聚合,得到第四聚合路由;撤销已经发送给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的所述第二聚合路由,并将所述第四聚合路由发送至所述第三路由设备,将所述第二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存储至所述第一路由设备本地。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对所述第二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进行预聚合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第二聚合路由的网段是否包含所述第一明细路由;若是,将所述第一明细路由保存至所述第一路由设备本地。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判断相较于所述第一聚合信息,所述第二聚合信息中是否有新增的明细路由或撤销的明细路由,包括:在检测到所述第二聚合信息中有撤销的第二明细路由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二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进行预聚合,得到第五聚合路由;判断所述第五聚合路由与所述第二聚合路由是否相同,若是,从所述第一路由设备本地中撤销所述第二明细路由;若否,则对所述第二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进行完全聚合。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对所述第二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进行预聚合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第二明细路由是否进行过路由聚合;若否,从所述第一路由设备本地中撤销所述第二明细路由,并向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撤销路由消息。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路由自动聚合装置,包括:聚合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一聚合信息;路由预聚合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进行预聚合,得到第一聚合路由;掩码值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聚合路由的子网掩码值与预设子网掩码值的大小;和路由完全聚合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聚合路由的子网掩码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子网掩码值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进行完全聚合,得到第二聚合路由,将所述第二聚合路由发送至第三路由设备,并将所述第一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存储至第一路由设备本地。
根据本公开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上述的路由自动聚合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路由自动聚合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路由自动聚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路由自动聚合方法包括:接收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一聚合信息;对第一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进行预聚合,得到第一聚合路由;比较第一聚合路由的子网掩码值与预设子网掩码值的大小;在第一聚合路由的子网掩码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子网掩码值的情况下,对第一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进行完全聚合,得到第二聚合路由,将第二聚合路由发送至第三路由设备,并将第一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存储至第一路由设备本地。根据聚合算法自动对已有的明细路由进行完全聚合,聚合后的聚合路由包含所有的明细路由,避免了路由黑洞或路由环路的发生,并提高了路由聚合的效率。
进一步,本公开的路由自动聚合方法,自动判断路由是否有新增或撤销的情况,并对已有的聚合路由做出修改,以及时更新聚合路由。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路由自动聚合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另一种路由自动聚合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另一种路由自动聚合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另一种路由自动聚合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另一种路由自动聚合方法的流程图;
图6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另一种路由自动聚合方法的流程图;
图7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另一种路由自动聚合方法的流程图;
图8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又一种路由自动聚合方法的流程图;
图9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路由自动聚合的示意图;
图10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又一种路由自动聚合的示意图;
图11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另一种路由自动聚合方法的流程图;
图12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又一种路由自动聚合的示意图;
图13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又一种路由自动聚合的示意图;
图14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另一种路由自动聚合方法的流程图;
图15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又一种路由自动聚合的示意图;
图16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路由自动聚合装置示意图;和
图17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
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示例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路由自动聚合方法,该方法可以由任意具备计算处理能力的电子设备执行。
图1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路由自动聚合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路由自动聚合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2,接收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一聚合信息;
该步骤中,第一路由设备接收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一聚合信息,其中第一聚合信息中包含多个明细路由,明细路由即为没有经过汇总的路由。
S104,对第一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进行预聚合,得到第一聚合路由;
该步骤中,第一路由设备可以先判断第一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是否可以完全聚合,完全聚合指聚合后的路由包含所有已有的明细路由,不存在路由黑洞,在确定能够完全聚合的情况下,第一路由设备对第一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进行预聚合,预聚合指第一路由设备预先对第一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进行聚合,不将聚合后得到的聚合路由添加进第一路由设备的路由表中,在对第一聚合信息包含的明细路由进行预聚合后,得到第一聚合路由。
S106,比较第一聚合路由的子网掩码值与预设子网掩码值的大小;
该步骤中,可以预先设置好第一路由设备的预设子网掩码值,比较预聚合后得到的第一聚合路由的子网掩码值与预设子网掩码值的大小,当第一聚合路由的子网掩码值小于预设子网掩码值时,不对第一聚合信息中包含明细路由进行完全聚合,并将第一聚合信息汇总包含的明细路由发送至第三路由设备。
S108,在第一聚合路由的子网掩码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子网掩码值的情况下,对第一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进行完全聚合,得到第二聚合路由,将第二聚合路由发送至第三路由设备,并将第一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存储至第一路由设备本地。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提供的路由自动聚合方法包括:接收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一聚合信息;对第一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进行预聚合,得到第一聚合路由;比较第一聚合路由的子网掩码值与预设子网掩码值的大小;在第一聚合路由的子网掩码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子网掩码值的情况下,对第一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进行完全聚合,得到第二聚合路由,将第二聚合路由发送至第三路由设备,并将第一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存储至第一路由设备本地。根据聚合算法自动对已有的明细路由进行完全聚合,聚合后的聚合路由包含所有的明细路由,避免了路由黑洞的发生,并提高了路由聚合的效率。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比较第一聚合路由的子网掩码值与预设子网掩码值的大小,包括:当第一聚合路由的子网掩码值小于预设子网掩码值时,将第一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发送至第三路由设备。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对第一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进行预聚合之前,还可以包括图2中公开的步骤,参见图2所示的另一种路由自动聚合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
S202,判断第一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是否能完全聚合;
S204,若否,将第一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发送至第三路由设备。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对第一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进行完全聚合,得到第二聚合路由之后,还可以包括图3中公开的步骤,参见图3所示的另一种路由自动聚合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
S302,接收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二聚合信息;
该步骤中,在已经得到第一聚合路由的基础上,继续接收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二聚合信息。
S304,判断相较于第一聚合信息,第二聚合信息中是否有新增的明细路由或撤销的明细路由。
该步骤中,如果第二聚合信息相较于第一聚合信息中出现新增的明细路由或撤销的明细路由,第一路由设备将对已有的第一聚合路由做出修改。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判断相较于第一聚合信息,第二聚合信息中是否有新增的明细路由或撤销的明细路由,还可以包括图4中公开的步骤,参见图4所示的另一种路由自动聚合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
S402,在检测到第二聚合信息中有新增的第一明细路由的情况下;
S404,对第二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进行预聚合,得到第三聚合路由;
S406,在第三聚合路由的子网掩码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子网掩码值的情况下,对第二聚合路由和第二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进行完全聚合,得到第四聚合路由;
S408,撤销已经发送给第二路由设备的第二聚合路由,并将第四聚合路由发送至第三路由设备,将第二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存储至第一路由设备本地。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对第二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进行预聚合之前,还可以包括图5中公开的步骤,参见图5所示的另一种路由自动聚合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
S502,判断第二聚合路由的网段是否包含第一明细路由;
S504,若是,将第一明细路由保存至第一路由设备本地。
该步骤中,如果第二聚合路由的网段包含第一明细路由,则不执行路由聚合,直接将第一明细路由保存至第一路由设备本地,如果第二聚合路由的网段不包含第一明细路由,则先对第二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进行预聚合,再作其他处理。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判断相较于第一聚合信息,第二聚合信息中是否有新增的明细路由或撤销的明细路由,还可以包括图6中公开的步骤,参见图6所示的另一种路由自动聚合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
S602,在检测到第二聚合信息中有撤销的第二明细路由的情况下;
S604,对第二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进行预聚合,得到第五聚合路由;
S606,判断第五聚合路由与第二聚合路由是否相同,若是,从第一路由设备本地中撤销第二明细路由;若否,则对第二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进行完全聚合。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对第二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进行预聚合之前,还可以包括图7中公开的步骤,参见图7所示的另一种路由自动聚合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
S702,判断第二明细路由是否进行过路由聚合;
S704,若否,从第一路由设备本地中撤销第二明细路由,并向第二路由设备发送撤销路由消息。
该步骤中,如果被撤销的第二明细路由进行过路由聚合,从第一路由设备中撤销该第二明细路由。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又一种路由自动聚合方法,参见图8所示的又一种路由聚合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路由器设置一个聚合掩码值X;
步骤2:判断自动聚合时,明细路由是否必须全部存在;若是,只允许聚合路由器网段范围内的明细路由,并执行步骤3;若否,允许聚合不在路由器网段范围内的明细路由,并执行步骤4;
步骤3:判断路由器的明细路由是否能完全聚合,若是,执行步骤4,若否,执行步骤5;
步骤4:路由器进行预聚合后,判断预聚合后的路由掩码是否小于聚合掩码值X,若是,执行步骤5,若否,执行步骤6;
步骤5:不执行路由聚合,将明细路由向其他路由设备发送,结束;
步骤6:执行路由聚合,仅将聚合路由向其他路由发送,路由器本地保留明细路由,结束。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9所示的一种路由自动聚合的示意图,设置聚合时明细路由需全部存在的情况下,在PE1路由器上使能路由自动聚合;在PE1路由器上设置自动聚合算法的聚合掩码值为24;在PE1路由器上设置自动聚合算法的明细路由需全部存在;PE1路由器上收到来自PE2的明细路由192.168.0.0/25,192.168.0.128/26,192.168.0.192/26;自动聚合算法自动判断PE1路由器上的明细路由可以完全聚合,即不存在路由黑洞;PE1路由器进行预聚合,聚合后的路由为192.168.0.0/24,掩码不小于所设置的聚合掩码值24,执行路由聚合,仅将聚合路由192.168.0.0/24发送至CE路由器,PE1路由器本地保留明细路由192.168.0.0/25,192.168.0.128/26,192.168.0.192/26。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0所示的另一种路由自动聚合的示意图,设置聚合时明细路由无需全部存在的情况下,在PE1路由器上使能路由自动聚合;在PE1路由器上设置自动聚合算法的聚合掩码值为24;在PE1路由器上设置自动聚合算法的明细路由无需全部存在;PE1路由器上收到来自PE2的明细路由192.168.0.0/25,192.168.0.192/26;PE1路由器进行预聚合,聚合后的路由为192.168.0.0/24,掩码不小于所设置的聚合掩码值24;执行路由聚合,仅将聚合路由192.168.0.0/24发送至CE路由器,PE1路由器本地保留明细路由192.168.0.0/25,192.168.0.192/26。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又一种路由自动聚合方法,参见图11所示的又一种路由聚合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路由器设置一个聚合掩码值X;
步骤2:判断路由器的设置,在自动聚合时明细路由是否必须全部存在;若是,执行步骤3,若否,则执行步骤4;
步骤3:判断新增的路由是否可以跟已经存在的聚合路由再进行完全聚合,若是,执行步骤5,若否,执行步骤6;
步骤4,判断已经存在的聚合路由的网段是否包含新增的路由,若是,执行步骤5,若否,则执行步骤8;
步骤5:路由器对明细路由进行预聚合,判断聚合后的路由掩码值是否小于聚合掩码值X,若是,执行步骤6,若否,则执行步骤7;
步骤6,路由器不执行对新增的明细路由聚合,将新增的明细路由发送至其他路由器,结束;
步骤7,路由器执行对新增的明细路由聚合,将新得到的聚合路由发送至其他路由器,并撤销其他路由器中的原聚合路由,路由器本地保留原来的明细路由和新增的明细路由,结束;
步骤8,路由器不执行路由聚合,在路由器本地保存新增的明细路由,并不向其他路由器发送该新增的明细路由,结束。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2所示的又一种路由自动聚合的示意图,应用于新增路由的场景及设置路由器在进行聚合时明细路由需全部存在,在PE1路由器上使能路由自动聚合;在PE1路由器上设置自动聚合算法的聚合掩码值为24;在PE1路由器上设置自动聚合算法的明细路由需全部存在;PE1上已有聚合路由192.168.0.0/25;PE1收到来自PE2的明细路由192.168.0.128/26,192.168.0.192/26;自动聚合算法自动判断PE1路由器上的路由可以完全聚合;PE1路由器进行预聚合,聚合后的路由为192.168.0.0/24,掩码不小于所设置的聚合掩码值24;执行路由聚合,仅将聚合路由192.168.0.0/24向CE路由器发送,撤销CE路由器中的原聚合路由192.168.0.0/25,本地保留明细路由192.168.0.128/26,192.168.0.192/26。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3所示的又一种路由自动聚合的示意图,应用于新增路由的场景及设置路由器在进行聚合时明细路由无需全部存在,在PE1路由器上使能路由自动聚合;在PE1路由器上设置自动聚合算法的聚合掩码值为24;在PE1路由器上设置自动聚合算法的明细路由无需全部存在;PE1上已有聚合路由192.168.0.0/25;PE1收到来自PE2的明细路由192.168.0.192/26;PE1路由器进行预聚合,聚合后的路由为192.168.0.0/24,掩码不小于所设置的聚合掩码值24;执行路由聚合,将聚合路由192.168.0.0/24向CE路由器发送,撤销CE路由器中的原聚合路由192.168.0.0/25,本地保留明细路由192.168.0.192/26。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又一种路由自动聚合方法,参见图14所示的又一种路由聚合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检测到有路由条目撤销,此时路由器的聚合掩码值设置为X,继续执行步骤2;
步骤2:判断撤销的路由是否已经进行过自动聚合,若是,执行步骤3,若否,执行步骤6;
步骤3:路由器查看本地是否使能自动聚合时明细路由必须全部存在,若是,执行步骤4,若否,则执行步骤5;
步骤4:路由器本地撤销上述路由条目对应的路由,向其他路由器发送撤销原聚合路由消息,并重新执行一次路由自动聚合,结束;
步骤5,路由器将原聚合路由中除了上述撤销路由外其他的明细路由进行预聚合,并判断预聚合后的路由和原聚合路由是否相同,若是,本地撤销上述路由条目对应的路由,结束;若否,则执行步骤4;
步骤6,路由器本地撤销上述路由条目对应的路由,并向其他路由发送撤销路由消息,结束。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5所示的又一种路由自动聚合的示意图,应用于撤销路由的场景及设置明细路由无需全部存在,在PE1路由器上使能路由自动聚合;在PE1路由器上设置自动聚合算法的聚合掩码值为24;在PE1路由器上设置自动聚合算法的明细路由无需全部存在;PE1路由器收到来自PE2路由器的明细路由192.168.0.0/25,192.168.0.128/26,192.168.0.192/26;PE1路由器执行路由聚合,将明细路由聚合为192.168.0.0/24;PE2路由器撤销路由192.168.0.128/26;PE1收到撤销路由消息后,将原聚合路由中除了该撤销路由外的其它所有明细路由进行预聚合,预聚合的路由为192.168.0.0/24,与原聚合路由相同;PE1路由器本地撤销明细192.168.0.128/26,聚合路由192.168.0.0/24保持不变。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路由自动聚合装置,如下面的实施例。由于该装置实施例解决问题的原理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似,因此该装置实施例的实施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图16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路由自动聚合装置示意图,如图16所示,该装置包括:
聚合信息接收模块1610,用于接收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一聚合信息;
路由预聚合模块1620,用于对第一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进行预聚合,得到第一聚合路由;
掩码值判断模块1630,用于判断第一聚合路由的子网掩码值与预设子网掩码值的大小;和
路由完全聚合模块1640,用于在第一聚合路由的子网掩码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子网掩码值的情况下,对第一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进行完全聚合,得到第二聚合路由,将第二聚合路由发送至第三路由设备,并将第一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存储至第一路由设备本地。
上述掩码值判断模块1630,还可以用于判断第一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是否能完全聚合;若否,将第一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发送至第三路由设备。
上述装置还包括路由变化检测模块,该路由变化检测模块用于接收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二聚合信息;判断相较于第一聚合信息,第二聚合信息中是否有新增的明细路由或撤销的明细路由。
上述路由变化检测模块还可以用于在检测到第二聚合信息中有新增的第一明细路由的情况下;对第二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进行预聚合,得到第三聚合路由;在第三聚合路由的子网掩码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子网掩码值的情况下,对第二聚合路由和第二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进行完全聚合,得到第四聚合路由;撤销已经发送给第二路由设备的第二聚合路由,并将第四聚合路由发送至第三路由设备,将第二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存储至第一路由设备本地。
上述路由变化检测模块还可以用于判断第二聚合路由的网段是否包含第一明细路由;若是,将第一明细路由保存至第一路由设备本地。
上述路由变化检测模块还可以用于在检测到第二聚合信息中有撤销的第二明细路由的情况下;对第二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进行预聚合,得到第五聚合路由;判断第五聚合路由与第二聚合路由是否相同,若是,从第一路由设备本地中撤销第二明细路由;若否,则对第二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进行完全聚合。
上述路由变化检测模块还可以用于判断第二明细路由是否进行过路由聚合;若否,从第一路由设备本地中撤销第二明细路由,并向第二路由设备发送撤销路由消息。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实现为系统、方法或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完全的硬件实施方式、完全的软件实施方式(包括固件、微代码等),或硬件和软件方面结合的实施方式,这里可以统称为“电路”、“模块”或“系统”。
下面参照图17来描述根据本公开的这种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700。图17显示的电子设备170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17所示,电子设备1700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电子设备170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1710、上述至少一个存储单元1720、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单元1720和处理单元1710)的总线1730。
其中,存储单元存储有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可以被处理单元1710执行,使得处理单元1710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例如,处理单元1710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如下步骤:接收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一聚合信息;对第一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进行预聚合,得到第一聚合路由;比较第一聚合路由的子网掩码值与预设子网掩码值的大小;在第一聚合路由的子网掩码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子网掩码值的情况下,对第一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进行完全聚合,得到第二聚合路由,将第二聚合路由发送至第三路由设备,并将第一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存储至第一路由设备本地。
存储单元172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单元形式的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单元(RAM)1720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单元1720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单元(ROM)17203。
存储单元1720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17205的程序/实用工具17204,这样的程序模块17205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总线1730可以为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单元总线或者存储单元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单元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
电子设备170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1740(例如键盘、指向设备、蓝牙设备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电子设备1700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电子设备1700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1750进行。并且,电子设备170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176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1760通过总线1730与电子设备170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170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终端装置、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方法。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能够实现本公开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程序代码用于使终端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
本公开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可选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具体实施时,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此外,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公开中方法的各个步骤,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步骤,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步骤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附加的或备选的,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以及/或者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等。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移动终端、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1)

1.一种路由自动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路由设备,包括:
接收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一聚合信息;
对所述第一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进行预聚合,得到第一聚合路由;
比较所述第一聚合路由的子网掩码值与预设子网掩码值的大小;
在所述第一聚合路由的子网掩码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子网掩码值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进行完全聚合,得到第二聚合路由,将所述第二聚合路由发送至第三路由设备,并将所述第一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存储至所述第一路由设备本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由自动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所述第一聚合路由的子网掩码值与预设子网掩码值的大小,包括:
当所述第一聚合路由的子网掩码值小于所述预设子网掩码值时,将所述第一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发送至所述第三路由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由自动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第一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进行预聚合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是否能完全聚合;
若否,将所述第一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发送至所述第三路由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由自动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第一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进行完全聚合,得到第二聚合路由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二聚合信息;
判断相较于所述第一聚合信息,所述第二聚合信息中是否有新增的明细路由或撤销的明细路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路由自动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相较于所述第一聚合信息,所述第二聚合信息中是否有新增的明细路由或撤销的明细路由,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第二聚合信息中有新增的第一明细路由的情况下;
对所述第二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进行预聚合,得到第三聚合路由;
在所述第三聚合路由的子网掩码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子网掩码值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二聚合路由和所述第二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进行完全聚合,得到第四聚合路由;
撤销已经发送给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的所述第二聚合路由,并将所述第四聚合路由发送至所述第三路由设备,将所述第二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存储至所述第一路由设备本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路由自动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第二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进行预聚合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聚合路由的网段是否包含所述第一明细路由;
若是,将所述第一明细路由保存至所述第一路由设备本地。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路由自动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相较于所述第一聚合信息,所述第二聚合信息中是否有新增的明细路由或撤销的明细路由,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第二聚合信息中有撤销的第二明细路由的情况下;
对所述第二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进行预聚合,得到第五聚合路由;
判断所述第五聚合路由与所述第二聚合路由是否相同,若是,从所述第一路由设备本地中撤销所述第二明细路由;若否,则对所述第二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进行完全聚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路由自动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第二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进行预聚合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明细路由是否进行过路由聚合;
若否,从所述第一路由设备本地中撤销所述第二明细路由,并向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发送撤销路由消息。
9.一种路由自动聚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聚合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一聚合信息;
路由预聚合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进行预聚合,得到第一聚合路由;
掩码值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聚合路由的子网掩码值与预设子网掩码值的大小;和
路由完全聚合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聚合路由的子网掩码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子网掩码值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进行完全聚合,得到第二聚合路由,将所述第二聚合路由发送至第三路由设备,并将所述第一聚合信息中包含的明细路由存储至第一路由设备本地。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路由自动聚合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路由自动聚合方法。
CN202111625785.8A 2021-12-28 2021-12-28 路由自动聚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3385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25785.8A CN114338525B (zh) 2021-12-28 2021-12-28 路由自动聚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25785.8A CN114338525B (zh) 2021-12-28 2021-12-28 路由自动聚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38525A CN114338525A (zh) 2022-04-12
CN114338525B true CN114338525B (zh) 2023-07-21

Family

ID=810149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25785.8A Active CN114338525B (zh) 2021-12-28 2021-12-28 路由自动聚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38525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4014A (zh) * 2007-02-09 2007-08-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路由聚合方法、报文转发方法以及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
CN106170956A (zh) * 2014-12-29 2016-1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方法和设备
CN108768850A (zh) * 2018-06-26 2018-11-06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585884A (zh) * 2020-04-03 2020-08-25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路由聚合的路由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1740899A (zh) * 2020-07-13 2020-10-0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arp请求报文转发方法、跨设备链路聚合组及网络设备
CN113518034A (zh) * 2021-05-07 2021-10-1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陕西有限公司 路由检测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08949A1 (en) * 2005-07-07 2007-01-11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for automatic route aggreg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785149B2 (en) * 2018-05-04 2020-09-22 Level 3 Communication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ding routing paths in a network
US10951463B2 (en) * 2019-03-27 2021-03-16 Cisco Technology, Inc. BGP aggregation in Clos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4014A (zh) * 2007-02-09 2007-08-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路由聚合方法、报文转发方法以及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
WO2008098493A1 (fr) * 2007-02-09 2008-08-2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édé d'agrégation de routes, procédé de réacheminement de messages et routeur de frontière de système autonome
CN106170956A (zh) * 2014-12-29 2016-1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方法和设备
CN108768850A (zh) * 2018-06-26 2018-11-06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585884A (zh) * 2020-04-03 2020-08-25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路由聚合的路由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1740899A (zh) * 2020-07-13 2020-10-0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arp请求报文转发方法、跨设备链路聚合组及网络设备
CN113518034A (zh) * 2021-05-07 2021-10-1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陕西有限公司 路由检测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一种非随机生成聚合组播路由转发表的算法;刘晓峰;华蓓;方琳瑜;完振升;;计算机仿真(第05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38525A (zh) 2022-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47091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network on chip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10831630B2 (en) Fault analysis method and apparatus based on data center
WO2021223454A1 (zh) 投屏方法和系统
CN110177010B (zh)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9542781B (zh) 区块链共识算法测试方法、装置、计算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0808857A (zh) 实现Kubernetes集群的网络互通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04283780A (zh) 建立数据传输路径的方法和装置
CN108337163B (zh) 用于汇聚链路的方法和装置
CN112532408B (zh) 提取故障传播条件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7181689B (zh) 路由器之间的消息交互方法和装置
CN115914164A (zh) 一种隧道连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338525B (zh) 路由自动聚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511041B (zh) 一种远程连接方法及装置
CN113364681B (zh) 网络路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CN114297083A (zh) 代理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CN113612659A (zh) 设备连网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217718A (zh)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389785B (zh) 大数据处理系统及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3014409B (zh) 一种组网设备配置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89982B (zh) 一种网络质量的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1464520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003731B (zh) 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1107006B (zh) 路由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7806866A (zh) Rdma缺页异常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887443A (zh) 个人物联网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