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70734A - 一种基于会话的消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会话的消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70734A
CN115270734A CN202210912251.1A CN202210912251A CN115270734A CN 115270734 A CN115270734 A CN 115270734A CN 202210912251 A CN202210912251 A CN 202210912251A CN 115270734 A CN115270734 A CN 1152707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multimedia resource
session
editing
editable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1225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妍
张永昊
蒋程
张超
熊力
贾潇
张昂
刘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itiao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itiao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itiao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itiao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1225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7073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707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7073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09780 priority patent/WO2024022472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40/00Handling natural language data
    • G06F40/10Text processing
    • G06F40/166Editing, e.g. inserting or dele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7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lusion of specific contents
    • H04L51/10Multimedia information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会话的消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响应于第一用户针对第一会话中第一消息的触发操作,控制该第一消息处于可编辑状态,从而使得第一用户可以对第一消息进行编辑。当第一用户完成对第一消息的编辑后,获得编辑后的第一消息,即第二消息。其中,第二消息中的多媒体资源与第一消息中的多媒体资源不同。响应于完成编辑,在第一会话对应的会话界面中显示第二消息。即,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在不撤回消息的情况下,对该消息进行重新编辑,从而使得编辑后的消息所包括的多媒体资源与原消息中所包括的多媒体资源不同,丰富消息内容的多样性,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会话的消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会话的消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为提升沟通效率,用户将通过即时通信软件进行信息的沟通。在一些应用场景下,用户在通过通信软件发送消息时,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发送的消息中存在错误信息,为使得用户可以及时补救,可以通过撤回功能将已发送的消息进行撤回后重新编辑。然而,撤回操作使得原本完整的信息流会被打断,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会话的消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以实现在消息流不被打断的情况下对原消息进行编辑,丰富消息内容,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会话的消息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针对第一会话对应的会话界面中的第一消息的触发操作,控制所述第一消息处于可编辑状态;
响应于针对处于可编辑状态的第一消息触发的编辑操作,获取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中的多媒体资源与所述第一消息中的多媒体资源不同,所述多媒体资源包括图片和/或视频;
响应于完成编辑,在所述第一会话对应的会话界面中显示所述第二消息。
在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会话的消息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控制单元,用于响应于针对第一会话对应的会话界面中的第一消息的触发操作,控制所述第一消息处于可编辑状态;
获取单元,用于响应于针对处于可编辑状态的第一消息触发的编辑操作,获取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中的多媒体资源与所述第一消息中的多媒体资源不同,所述多媒体资源包括图片和/或视频;
显示单元,用于响应于完成编辑,在所述第一会话对应的会话界面中显示所述第二消息。
在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或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指令或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在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在本申请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用户需要对已发送的消息进行重新编辑时,响应于第一用户针对第一会话中第一消息的触发操作,控制该第一消息处于可编辑状态,从而使得第一用户可以对第一消息进行编辑。当第一用户完成对第一消息的编辑后,获得编辑后的第一消息,即第二消息。其中,第二消息中的多媒体资源与第一消息中的多媒体资源不同。响应于完成编辑,在第一会话对应的会话界面中显示第二消息。即,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在不撤回消息的情况下,对该消息进行重新编辑,从而使得编辑后的消息所包括的多媒体资源与原消息中所包括的多媒体资源不同,丰富消息内容的多样性,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会话的消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消息可编辑的示意图;
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C端编辑消息的示意图;
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端编辑消息的示意图;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编辑消息有效时间的示意图;
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编辑消息有效时间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添加操作的提示消息示意图;
图6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片可编辑的第一会话的示意图;
图6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编辑图片的示意图;
图7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C端消息编辑完成的示意图;
图7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端消息编辑完成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会话的消息处理装置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一些应用场景下,用户通过通信软件发送消息时,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导致发送的消息中存在错误信息。为使得用户可以及时补救,可以通过消息撤回功能将已发送的消息进行撤回后并重新编辑。然而,撤回操作使得原本完整的信息流被打断,而且撤回后的重新编辑功能受限,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会话的消息处理方法,以便在消息流不被打断的情况下对原消息进行编辑,保证上下文消息的连贯性,丰富消息内容,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具体地,当第一用户需要对已发送的消息进行重新编辑时,响应于第一用户针对第一会话中第一消息的触发操作,控制该第一消息处于可编辑状态,从而使得第一用户可以对第一消息进行编辑。当第一用户完成对第一消息的编辑后,即可获得编辑后的第一消息,也就是第二消息。其中,第二消息中的多媒体资源与第一消息中的多媒体资源不同。响应于用户完成编辑的操作,在第一会话对应的会话界面中显示第二消息。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在不撤回消息的情况下,对该消息进行重新编辑,从而使得编辑后的消息所包括的多媒体资源与原消息中所包括的多媒体资源不同,丰富消息内容的多样性,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进行介绍。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会话的消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由即时通信软件执行,该即时通信软件可以应用于PC端或者移动端。
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1:响应于针对第一会话对应的会话界面中的第一消息的触发操作,控制第一消息处于可编辑状态。
当用户在第一会话中发送第一消息后,如果想要重新编辑第一消息,可以触发针对第一消息的操作,控制第一消息处于可编辑状态。其中,该第一消息可以为文本消息、富文本格式消息、图片消息和视频消息等,富文本格式是一种方便于不同的设备、系统查看的文本和图形文档格式。
其中,该第一会话可以为对话群或者话题群。当第一会话为对话群时,该第一消息可以为用户发送的消息,也可以为用户发送后被别人引用的消息,即用户可以对该被引用的消息进行编辑,还可以为用户引用别人的消息后进行回复的消息,即用户可以对回复消息进行编辑。也就是,用户可以触发针对自身所发送的消息的重新编辑。当第一会话为话题群时,该第一消息可以为用户发送的主贴或者回帖。
其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控制第一消息处于可编辑状态,响应于用户针对第一消息的触发操作,可以显示第一消息所对应的消息菜单,在该消息菜单中包括编辑消息控件,当用户点击编辑消息控件后,即可以控制第一消息处于可编辑状态。如图2所示,该第一会话为对话群,在第一会话中包括用户1、用户2和用户3所发送的消息。当用户2触发自身所发送的消息后,可以在该消息的右侧显示消息菜单201,在该消息菜单201中包括编辑消息控件202。当用户点击编辑消息控件202后,即可控制该消息处于可编辑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用户对自身发送的消息具有编辑权限,当用户点击的消息为其他用户所发送的消息时,所显示的消息菜单中不展示编辑消息控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用户所编辑的消息为文本消息或富文本消息时,可以在消息菜单中显示编辑消息控件;当用户所编辑的消息为纯图片消息时,可以在消息菜单中显示编辑图片控件,可以方便用户区分所编辑的消息内容。
其中,第一消息处于可编辑状态时的表现形式可以包括:响应于针对第一会话对应的会话界面中的第一消息触发的消息编辑操作,可以在该会话界面中第一消息的位置处显示二次编辑输入框,并在二次编辑输入框中显示第一消息,后续用户可以在二次编辑输入框中重新编辑第一消息。或者,响应于针对第一会话对应的会话界面中的第一消息触发的消息编辑操作,在会话界面对应的输入面板显示二次编辑输入框,在二次编辑输入框中显示第一消息。其中,当在二次编辑输入框中显示第一消息时,可以设置光标默认自动定位在第一消息的尾部。
在实际应用中,该第一会话可以发生在PC端的即时通信软件,也可以发生在移动端的即时通信软件,在PC端和移动端对消息进行重新编辑的原理相类似。考虑到PC端和移动端的显示界面不同,也可以控制二次编辑输入框在PC端和移动端的显示位置不同。例如,当第一会话发生在PC端时,可以控制二次编辑输入框显示在第一消息的位置处;当第一会话发生在移动端时,可以控制二次编辑输入框显示在移动端输入面板的输入框中。
参见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C端编辑消息的示意图。当用户2点击图2所示的编辑消息控件202之后,即可在所发送消息的位置处显示二次编辑输入框301,光标自动定位在消息的尾部。在二次编辑输入框301中可以设置有多个编辑控件:格式控件302、表情添加控件303、提及控件304、上传图片/视频控件305、取消控件306以及保存控件307等,其中,格式控件302可以用于编辑消息字体的格式、添加下划线、添加列表序号等,表情添加控件303可以用于在消息中添加表情,提及控件304可以用于提及用户,上传图片/视频控件305可以用于上传图片或视频,取消控件306用于取消对消息的二次编辑,保存控件307用于将编辑后的消息重新上屏显示,即用户点击保存控件307后,即可在原消息位置处显示编辑后的消息。为了方便用户在二次编辑输入框中更清楚地编辑消息,还可以在二次编辑输入框中设置全屏控件,当用户点击全屏控件后,即可控制二次编辑输入框在PC端会话界面进行全屏显示,方便用户编辑消息。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PC端会话界面的窗口大小可以调整,为了便于用户在二次编辑输入框中重新编辑消息,同时不影响会话窗口显示其他必要信息,可以预先设置二次编辑输入框的高度和宽度。具体地,可以设置二次编辑输入框的高度小于预设高度,该预设高度可以结合实际应用具体设置,如可以设置二次编辑输入框的高度小于会话窗口高度的60%。二次编辑输入框的宽度可以跟随会话窗口的宽度进行设置,例如,当会话窗口的宽度小于预设宽度时,二次编辑输入框的宽度可以自适应地调整为窄宽度,对齐会话界面中输入框的宽度。如果二次编辑输入框的内容较多,导致二次编辑输入框的高度大于预设高度,可以在二次编辑输入框的右侧展示滚动条,用于滑动显示二次编辑输入框的内容。
当第一会话发生在移动端的即时通信软件时,响应于针对第一消息触发的消息编辑操作,可以在该会话界面的输入框显示第一消息,用户可以在输入面板的输入框中重新编辑第一消息。也就是,二次编辑输入框即为移动端会话界面中面板输入框。如图3b所示,为一种移动端编辑消息的示意图。当用户2点击图2所示的编辑消息控件202之后,原消息显示为高亮文本,并且在二次编辑输入框308,即面板的输入框显示原消息,光标自动定位在输入框中原消息的尾部。在该二次编辑输入框308中也可以设置有多个编辑控件,包括:表情添加控件309、提及控件310、上传图片/视频控件311、格式控件312、取消控件313、保存控件314等。由于移动端的会话显示界面受限,在移动端的二次编辑输入框中可以设置有全屏控件315,点击全屏控件315可以控制二次编辑输入框全屏显示,方便用户编辑消息。
可选地,针对用户对所发送消息的二次编辑操作,可以预先设置对消息进行二次编辑的有效时间。当用户所发送的消息在二次编辑的有效时间内时,用户可以触发对所发送消息的二次编辑;当超过二次编辑的有效时间后,用户无法触发对所发送消息的二次编辑操作。例如,可以设置重新编辑消息的有效时间为24小时内,当用户触发对消息进行二次编辑的时间距离原消息的发送时间在24小时之内时,可以触发对消息的二次编辑操作;如果超过24小时,则用户无法触发对消息的二次编辑操作。
其中,如果用户在二次编辑输入框中正在重新编辑消息时,到达了有效时间,可以设置二次编辑输入框的保存控件处于失效状态,也就是,用户可以在二次编辑输入框中编辑消息,但是无法使编辑后的消息上屏显示。为了提示用户第一消息的有效编辑时间,也为了避免用户编辑完成的消息无法显示,可以设置有效时间的倒计时提示功能,用于提示用户及时编辑消息并发送。例如,当剩余的有效时间小于等于预设时长时,如果第一消息处于未编辑状态,可以在第一消息的位置处显示弹窗,用于实时显示倒计时时间;如果第一消息处于可编辑状态,也就是用户正在编辑第一消息,在二次编辑输入框对应的位置实时显示倒计时时间,用于提示用户及时保存所编辑的消息。下面以第一会话发生在PC端的应用场景为例进行介绍。
在该应用场景中,可以设置当剩余的有效时间为1分钟时进行倒计时提醒。如图4a所示,用户正在编辑该消息,当编辑消息剩余的有效时间为1分钟时,二次编辑输入框的下方可以实时显示60s倒计时时间。在经过1秒之后,二次编辑输入框显示59s倒计时时间,直至倒计时时间结束,如图4b所示,提示用户消息编辑时间已结束,此时保存控件处于失效状态,用户无法保存编辑的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用户在二次编辑输入框重新编辑第一消息时,即第一消息处于可编辑状态,如果用户从当前的第一会话切换到第二会话之后又切换回第一会话,此时仍可以控制第一消息处于可编辑状态,也就是,切换会话后可以保留编辑的第一消息的草稿,切换回原会话时用户仍可以在之前编辑消息的基础上继续编辑第一消息,为用户提供便利性,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在上述实施例中,默认用户均可以触发针对自身发送消息的编辑操作,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由管理员开通针对特定用户的二次编辑权限,即只有开通二次编辑权限的用户才可以对发送的消息进行二次编辑。还可以由管理员开启针对特定类型的消息进行二次编辑的权限,只有特定类型的消息才可以重新编辑。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S102:响应于针对处于可编辑状态的第一消息触发的编辑操作,获取第二消息。
当第一消息处于可编辑状态时,针对该第一消息进行重新编辑即可获取编辑后的第一消息,也就是第二消息。其中,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中均包括多媒体资源,例如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影视、动画等多种不同的形式,并且第二消息中的多媒体资源与第一消息中的多媒体资源不同。针对第一消息的编辑操作,可以包括增加、修改、删除多媒体资源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操作,下面将分别针对每种类型的编辑操作进行介绍。
(一)添加操作
当用户需要在第一消息中添加消息内容时,响应于针对处于可编辑状态的第一消息触发的多媒体资源添加操作,在该第一消息中添加第一多媒体资源,从而获取包括第一多媒体资源的第二消息,也就是编辑后的第一消息。具体地,响应于在第一消息的二次编辑输入框中所触发的多媒体资源添加操作,在第一消息中添加第一多媒体资源,从而获取包括所添加的第一多媒体资源的第二消息。
其中,该第一多媒体资源可以为文本消息、图片或视频等。针对多媒体资源的添加操作可以包括多种类型,例如,复制第一多媒体资源后,在二次编辑输入框中粘贴第一多媒体资源,实现在第一消息中添加第一多媒体资源。还可以选择第一多媒体资源后将第一多媒体资源拖拽到二次编辑输入框中,实现在第一消息中添加第一多媒体资源。另外,当第一多媒体资源为图片或者视频时,还可以点击二次编辑输入框中的上传图片/视频控件,从而选择需要添加的图片或者视频。例如,通过点击图3a中的上传图片/视频控件305或者图3b中的上传图片/视频控件311,实现图片或视频的添加。
可选地,为了避免用户在第一消息中添加的图片或视频过多,导致第一消息的文件过大,可以预先设置每条消息中所包括的图片或视频所占用的最大空间。当用户在第一消息中添加图片或视频时,第一消息中所包括的图片和/或视频所占用的空间达到了最大值,可以显示提示消息,以提示用户第一消息中的图片和/或视频的大小达到了上限值,可以删除原有的图片或视频后再添加新的图片或视频。或者,也可以预先设置每条消息中所包括的图片或视频的最大数量,当用户在编辑第一消息时所添加的图片或视频的数量达到最大数量时,可以显示提示消息,以提示用户可以删除原有的图片或视频后再添加新的图片或视频。
另外,当用户选择添加的第一多媒体资源为不支持类型的文件时,也可以显示提示消息,用于提示用户不支持添加该类型的文件。如图5所示,为一种添加操作的提示消息示意图。当用户在二次编辑输入框中添加命名为“会议内容”的pdf文件时,显示“不支持添加该类型文件”的提示消息,即二次编辑输入框中无法添加pdf文件。
另外,当用户在第一消息中添加第一多媒体资源时,为保证所添加的第一多媒体资源上屏后能够被其他用户查看,可以预先设置针对所上传的多媒体资源的限制条件。当获取第一多媒体资源后,判断该第一多媒体资源的属性值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如果该第一多媒体资源的属性值满足预设条件,则可以添加该第一多媒体资源,从而获取包括第一多媒体资源的第二消息。如果该第一多媒体资源的属性值不满足预设条件,可以显示第一提示消息,用于提示用户第一多媒体资源的属性值不满足预设条件,不支持添加该第一多媒体资源。例如,当该第一多媒体资源为图片/视频时,可以判断该图片/视频的分辨率是否小于或等于分辨率阈值,如果是,表明该图片/视频的属性值满足预设条件,可以添加该图片/视频;否则,则表明该图片/视频的属性值不满足预设条件,不支持添加该图片/视频。
(二)删除操作
当用户需要在第一消息中删除消息内容时,响应于针对处于可编辑状态的第一消息中第二多媒体资源触发的删除操作,删除该第二多媒体资源,从而获取不包括第二多媒体资源的第二消息。具体地,响应于在二次编辑输入框中所触发的第二多媒体资源的删除操作,用户在二次编辑输入框中删除该第二多媒体资源,从而获取删除第二多媒体资源后的第二消息。其中,该第二多媒体资源可以为文本消息、图片或视频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删除的第二多媒体资源为第一消息时,也就是,删除第一消息中的所有内容并进行保存后,可以确定为撤回第一消息。为了避免用户误删除第一消息的全部内容,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当用户删除第一消息中的所有内容后,如果用户点击保存控件,此时可以显示第二提示消息,用于提示用户是否确认撤回第一消息。进一步地还可以在在第二提示消息中显示取消控件和撤回控件,当用户点击取消控件时,,可以重新在二次编辑输入框显示第一消息,如图3a所示,或者在第一会话界面的输入框显示第一消息,如图3b所示。当用户点击撤回控件时,即触发确认操作,确认撤回第一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用户确认撤回第一消息后,可以在第一消息的原位置处显示第三提示消息,用于提示用户该第一消息已经被撤回。当第一消息被撤回之后,如果用户想要重新编辑第一消息,还可以在第一消息的原位置处显示重新编辑控件,用于重新编辑第一消息。例如,当用户点击重新编辑控件之后,可以在会话界面的输入框中显示第一消息,并对第一消息进行重新编辑。即,对于撤回后的第一消息触发的重新编辑操作,将不在第一消息的原位置显示二次编辑输入框,且编辑后的消息作为新消息发送。此外,当用户利用重新编辑控件对已撤回的第一消息进重新编辑时,可以预先设置重新编辑控件的有效时间,即用户仅可以在有效时间内点击重新编辑控件,对已撤回的第一消息进行重新编辑。当超过重新编辑控件的有效时间后,在第一消息的原位置处仅显示第三提示消息,即仅显示消息已撤回的标记,不再显示重新编辑控件,用户不可重新编辑已撤回的第一消息。
(三)修改操作
当用户需要在第一消息中修改消息内容时,响应于针对处于可编辑状态的第一消息中第三多媒体资源触发的修改操作,对第三多媒体资源进行修改,从而获取包括修改后的第三多媒体资源的第二消息。具体地,当第一消息处于可编辑状态时,用户可以在二次编辑输入框中修改第三多媒体资源,获取包括修改后的第三多媒体资源后的第二消息。其中,该第三多媒体资源可以为文本消息、图片或视频等。
当修改的第三多媒体资源为图片/视频时,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为第一消息中原本包括图片/视频,针对第一消息中的图片/视频进行修改;另一种为第一消息中仅包括文本信息,不包括图片/视频,用户在二次编辑输入框中添加图片/视频后,对添加的图片/视频进行修改。针对上述两种情况,对图片/视频进行修改操作的原理相同,下面将针对修改的第三多媒体资源为图片或视频时,介绍执行修改操作的原理。
具体地,响应于在二次编辑输入框中针对处于可编辑状态的第一消息中第三多媒体资源触发的编辑触发操作,显示包含编辑控件的多媒体资源编辑框,并且在该多媒体资源编辑框中可以显示第三多媒体资源。其中,该编辑控件可以用于编辑修改第三多媒体资源。响应于基于编辑控件对第三多媒体资源触发的修改操作,获取修改后的第三多媒体资源。当编辑完成后,获取包括修改后的第三多媒体资源的第二消息。下面将结合附图对该修改操作进行介绍。
如图6a所示,为一种处于可编辑状态的会话界面的示意图。由图6a可知,用户2所发送的消息中包括图片。当消息处于可编辑状态时,用户2可以在二次编辑输入框中点击图片的编辑触发控件600,触发针对图片的编辑操作。当触发图片的编辑操作之后,显示包含多个编辑控件的多媒体资源编辑框,如图6b所示,为一种图片编辑的示意图。在该多媒体资源编辑框610中,包括:缩小控件601和放大控件602,用于调整图片的大小;画笔控件603,可以利用画笔在图片上进行涂鸦等;马赛克控件604,用于在图片上添加马赛克;文本控件605,用于在图片上添加文本信息;还包括调整多媒体资源编辑框的控件,分别为最小化窗口控件606,用于最小化多媒体资源编辑框;最大化窗口控件607,用于最大化多媒体资源编辑框;关闭窗口控件608,用于关闭多媒体资源编辑框。当修改完成图片后,点击完成控件609,即可保存编辑修改后的图片,获取包括修改后的图片的消息。
S103:响应于完成编辑,在第一会话对应的会话界面中显示第二消息。
当用户完成第一消息的编辑操作后,可以在第一会话对应的会话界面中显示第二消息,即在第一消息的原位置显示编辑后的第二消息。也就是,用户可以在不撤回第一消息的情况下,对第一消息进行重新编辑,不仅可以丰富消息内容的多样性,并且在原第一消息的位置显示编辑后的消息,不打断原来的信息流,保证上下文信息的连贯性。同时,在不撤回第一消息的情况下,对第一消息进行重新编辑,可以提供较短的修改路径,提高编辑消息的效率。
当用户完成编辑并在会话界面中显示第二消息后,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控制在第二消息的尾部显示已编辑的标记,用于提示用户该第二消息为重新编辑过的消息。针对PC端的会话界面,当用户在第一消息位置处悬停时,即可在第一消息的上方显示第一消息的发送时间。在第一消息原位置处显示第二消息后,当用户控制鼠标在第二消息的位置处悬停或者点击第二消息时,还可以在第二消息位置处显示弹窗,用于显示第二消息最新的编辑时间。
如图7a所示,为用户2编辑消息后的上屏显示示意图,在编辑后消息的尾部显示已编辑的标记。当用户2在编辑后的消息处悬停时,在编辑后消息上方显示发送原消息的时间为10:00,在编辑后消息的尾部显示弹窗,显示更新编辑消息的时间为10:05。
针对移动端的会话界面,当用户点击第二消息时,可以在第二消息的下方同时显示原第一消息的发送时间和第二消息的最新编辑时间。如图7b所示,当用户2点击编辑后的消息时,在编辑后的消息下方显示原消息的发送时间为10:00,在原消息发送时间的右侧,同时显示更新编辑后的消息的时间为10:36。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编辑时间的实现方式仅为示例性的说明,并非仅限于上述实现方式。
在以上实施例中介绍了当第一会话为对话群时,针对会话界面中第一消息执行编辑操作的原理,当第一会话为话题群时,针对第一消息的编辑操作的原理可参见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户在即时通信软件所发送的消息,以及对消息的编辑记录,均可以保存在服务端。具体地,响应于用户发送第一消息使其上屏显示后,即时通信软件可以向服务端发送第一消息对应的存储信息。其中,该存储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消息对应的消息标识、发送第一消息的用户、发送时间以及第一消息的消息内容等。然后由服务端保存原始消息对应的存储信息,当用户对第一消息进行重新编辑获取第二消息后,需要将第二消息的消息标识、第二消息的消息内容再次发送给服务端进行存储,方便后续管理员进行查看。其中,第一消息的消息标识与第二消息的消息标识相同。
可选地,图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响应于完成编辑,向服务端发送第二消息相关的信息,以使得服务端向会话中的各用户的即时通信软件发送编辑后的第二消息。其中,如果针对第一消息的编辑操作未对第一消息中的图片进行修改,则向服务端发送的第二消息相关的信息中,包括图片对应的标识,而不包括图片的内容本身。
即当第一消息中包括图片时,用户未触发对第一消息中的图片的修改操作,由于服务端已经存储第一消息中的图片,则向服务端发送第二消息时,可以只发送修改的文本消息以及该图片对应的标识,而不需要发送该图片的内容数据,从而减少发送图片本身的内容的成本,降低对带宽资源的占用。这里,向服务端发送第一消息后,服务端会保存图片标识和对应的图片内容,因此,在向服务端发送第二消息后,服务端可根据图片标识查到对应的图片内容。
基于上述方法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会话的消息处理装置。参见图8,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会话的消息处理装置的示意图,该装置800包括:控制单元801、获取单元802以及显示单元803。
控制单元801,用于响应于针对第一会话对应的会话界面中的第一消息的触发操作,控制所述第一消息处于可编辑状态;
获取单元802,用于响应于针对处于可编辑状态的第一消息触发的编辑操作,获取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中的多媒体资源与所述第一消息中的多媒体资源不同,所述多媒体资源包括图片和/或视频;
显示单元803,用于响应于完成编辑,在所述第一会话对应的会话界面中显示所述第二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单元802,具体用于响应于针对所述处于可编辑状态的第一消息触发的添加操作,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添加第一多媒体资源,获取包括所述第一多媒体资源的第二消息;响应于针对所述处于可编辑状态的第一消息中第二多媒体资源触发的删除操作,删除所述第二多媒体资源,获取不包括所述第二多媒体资源的第二消息;响应于针对所述处于可编辑状态的第一消息中第三多媒体资源触发的修改操作,对所述第三多媒体资源进行修改,获取包括修改后的第三多媒体资源的第二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单元802,具体用于响应于在所述第一消息的二次编辑输入框中触发的多媒体资源添加操作,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添加第一多媒体资源,获取包括所述第一多媒体资源的第二消息,所述二次编辑输入框包括所述处于可编辑状态的第一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添加操作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在所述二次编辑输入框中粘贴多媒体资源的操作;拖拽多媒体资源到所述二次编辑输入框的操作;点击所述二次编辑输入框中的上传控件的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单元802,具体用于响应于针对所述处于可编辑状态的第一消息触发的添加操作,获取第一多媒体资源,并判断所述第一多媒体资源的属性值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所述第一多媒体资源的属性值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在所述第一消息添加第一多媒体资源,获取包括所述第一多媒体资源的第二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多媒体资源的属性值满足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第一多媒体资源的分辨率小于或等于分辨率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单元803,还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多媒体资源的属性值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显示第一提示消息,所述第一提示消息用于提示所述第一多媒体资源的属性值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不支持添加。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单元802,具体用于响应于在二次编辑输入框中针对所述处于可编辑状态的第一消息中第三多媒体资源触发的编辑触发操作,显示包含编辑控件的多媒体资源编辑框,并在所述多媒体资源编辑框中显示所述第三多媒体资源;响应于基于编辑控件对所述第三多媒体资源触发的修改操作,获取修改后的第三多媒体资源;响应于编辑完成操作,获取包括修改后的第三多媒体资源的第二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装置800还包括:撤回单元;
撤回单元,用于响应于在所述第一消息处于可编辑状态且触发删除所述第一消息中所有内容,确定撤回所述第一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撤回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消息处于可编辑状态且触发删除所述第一消息中所有内容,显示第二提示消息,所述第二提示消息指示用户确认撤回所述第一消息;响应于触发的确认操作,确定撤回所述第一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单元803,还用于响应于确定撤回所述第一消息,在所述会话界面中所述第一消息的位置处显示第三提示消息以及重新编辑控件,所述第三提示消息提示所述第一消息已撤回,所述重新编辑控件用于对已撤回的第一消息进行重新编辑。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单元801,还用于若所述第一消息处于可编辑状态时所述第一用户从所述第一会话切换至第二会话后又切换回所述第一会话,控制所述第一消息仍处于可编辑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会话为对话群,所述第一消息为所述第一会话中的被引用的消息或基于所述被引用的消息所回复的消息;或,所述第一会话为话题群,所述第一消息为所述第一会话中的主贴或回帖。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单元801,具体用于响应于针对第一会话对应的会话界面中的第一消息触发的消息编辑操作,在所述会话界面中的第一消息的位置处显示二次编辑输入框,在所述二次编辑输入框中显示所述第一消息;或者,响应于针对第一会话对应的会话界面中的第一消息触发的消息编辑操作,在所述会话界面对应的输入面板显示二次编辑输入框,在所述二次编辑输入框中显示所述第一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800还包括:发送单元;
发送单元,用于响应于未对所述第一消息中的图片触发修改操作,向服务端发送所述图片对应的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各个单元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例如,上述实施例中,处理单元和发送单元可以是同一个单元,也可以是不同的单元。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参见图9,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900的结构示意图。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诸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车载终端(例如车载导航终端)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图9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限制。
如图9所示,电子设备900可以包括处理装置(例如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等)9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9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装置9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9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903中,还存储有电子设备9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装置901、ROM 902以及RAM 903通过总线9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905也连接至总线904。
通常,以下装置可以连接至I/O接口905:包括例如触摸屏、触摸板、键盘、鼠标、摄像头、麦克风、加速度计、陀螺仪等的输入装置906;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扬声器、振动器等的输出装置907;包括例如磁带、硬盘等的存储装置908;以及通信装置909。通信装置909可以允许电子设备900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线或有线通信以交换数据。虽然图9示出了具有各种装置的电子设备900,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或具备所有示出的装置。可以替代地实施或具备更多或更少的装置。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装置9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或者从存储装置908被安装,或者从ROM902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装置9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属于同一发明构思,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上述实施例,并且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上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RF(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客户端、服务器可以利用诸如HTTP(Hyper Text Transfer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之类的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协议进行通信,并且可以与任意形式或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互连。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网际网(例如,互联网)以及端对端网络(例如,ad hoc端对端网络),以及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可以执行上述方法。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上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但不限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公开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其中,单元/模块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功能可以至少部分地由一个或多个硬件逻辑部件来执行。例如,非限制性地,可以使用的示范类型的硬件逻辑部件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片上系统(SOC)、复杂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等等。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程序。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储存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会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快闪存储器)、光纤、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系统或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中,“至少一个(项)”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用于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只存在A,只存在B以及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8)

1.一种基于会话的消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针对第一会话对应的会话界面中的第一消息的触发操作,控制所述第一消息处于可编辑状态;
响应于针对处于可编辑状态的第一消息触发的编辑操作,获取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中的多媒体资源与所述第一消息中的多媒体资源不同,所述多媒体资源包括图片和/或视频;
响应于完成编辑,在所述第一会话对应的会话界面中显示所述第二消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响应于针对处于可编辑状态的第一消息触发的编辑操作,获取第二消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
响应于针对所述处于可编辑状态的第一消息触发的添加操作,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添加第一多媒体资源,获取包括所述第一多媒体资源的第二消息;
响应于针对所述处于可编辑状态的第一消息中第二多媒体资源触发的删除操作,删除所述第二多媒体资源,获取不包括所述第二多媒体资源的第二消息;
响应于针对所述处于可编辑状态的第一消息中第三多媒体资源触发的修改操作,对所述第三多媒体资源进行修改,获取包括修改后的第三多媒体资源的第二消息。
3.根据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针对所述处于可编辑状态的第一消息触发的添加操作,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添加第一多媒体资源,获取包括所述第一多媒体资源的第二消息,包括:
响应于在所述第一消息的二次编辑输入框中触发的多媒体资源添加操作,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添加第一多媒体资源,获取包括所述第一多媒体资源的第二消息,所述二次编辑输入框包括所述处于可编辑状态的第一消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操作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在所述二次编辑输入框中粘贴多媒体资源的操作;
拖拽多媒体资源到所述二次编辑输入框的操作;
点击所述二次编辑输入框中的上传控件的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针对所述处于可编辑状态的第一消息触发的添加操作,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添加第一多媒体资源,获取包括所述第一多媒体资源的第二消息,包括:
响应于针对所述处于可编辑状态的第一消息触发的添加操作,获取第一多媒体资源,并判断所述第一多媒体资源的属性值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若所述第一多媒体资源的属性值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在所述第一消息添加第一多媒体资源,获取包括所述第一多媒体资源的第二消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媒体资源的属性值满足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第一多媒体资源的分辨率小于或等于分辨率阈值。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多媒体资源的属性值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显示第一提示消息,所述第一提示消息用于提示所述第一多媒体资源的属性值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不支持添加。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针对所述处于可编辑状态的第一消息中第三多媒体资源触发的修改操作,对所述第三多媒体资源进行修改,获取包括修改后的第三多媒体资源的第二消息,包括:
响应于在二次编辑输入框中针对所述处于可编辑状态的第一消息中第三多媒体资源触发的编辑触发操作,显示包含编辑控件的多媒体资源编辑框,并在所述多媒体资源编辑框中显示所述第三多媒体资源;
响应于基于编辑控件对所述第三多媒体资源触发的修改操作,获取修改后的第三多媒体资源;
响应于编辑完成操作,获取包括修改后的第三多媒体资源的第二消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在所述第一消息处于可编辑状态且触发删除所述第一消息中所有内容,确定撤回所述第一消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在所述第一消息处于可编辑状态且触发删除所述第一消息中所有内容,确定撤回所述第一消息,包括:
响应于在所述第一消息处于可编辑状态且触发删除所述第一消息中所有内容,显示第二提示消息,所述第二提示消息指示用户确认撤回所述第一消息;
响应于触发的确认操作,确定撤回所述第一消息。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确定撤回所述第一消息,在所述会话界面中所述第一消息的位置处显示第三提示消息以及重新编辑控件,所述第三提示消息提示所述第一消息已撤回,所述重新编辑控件用于对已撤回的第一消息进行重新编辑。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消息处于可编辑状态时所述第一用户从所述第一会话切换至第二会话后又切换回所述第一会话,控制所述第一消息仍处于可编辑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会话为对话群,所述第一消息为所述第一会话中的被引用的消息或基于所述被引用的消息所回复的消息;或,所述第一会话为话题群,所述第一消息为所述第一会话中的主帖或回帖。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针对第一会话对应的会话界面中的第一消息的触发操作,控制所述第一消息处于可编辑状态,包括:
响应于针对第一会话对应的会话界面中的第一消息触发的消息编辑操作,在所述会话界面中的第一消息的位置处显示二次编辑输入框,在所述二次编辑输入框中显示所述第一消息;
或者,
响应于针对第一会话对应的会话界面中的第一消息触发的消息编辑操作,在所述会话界面对应的输入面板显示二次编辑输入框,在所述二次编辑输入框中显示所述第一消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完成编辑,向服务端发送第二消息相关的信息;
其中,如果所述编辑操作未对第一消息中的图片进行修改,所述向服务端发送的第二消息相关的信息中,包括所述图片对应的标识。
16.一种基于会话的消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控制单元,用于响应于针对第一会话对应的会话界面中的第一消息的触发操作,控制所述第一消息处于可编辑状态;
获取单元,用于响应于针对处于可编辑状态的第一消息触发的编辑操作,获取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中的多媒体资源与所述第一消息中的多媒体资源不同,所述多媒体资源包括图片和/或视频;
显示单元,用于响应于完成编辑,在所述第一会话对应的会话界面中显示所述第二消息。
1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或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指令或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912251.1A 2022-07-29 2022-07-29 一种基于会话的消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ending CN1152707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12251.1A CN115270734A (zh) 2022-07-29 2022-07-29 一种基于会话的消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CT/CN2023/109780 WO2024022472A1 (zh) 2022-07-29 2023-07-28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12251.1A CN115270734A (zh) 2022-07-29 2022-07-29 一种基于会话的消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70734A true CN115270734A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474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12251.1A Pending CN115270734A (zh) 2022-07-29 2022-07-29 一种基于会话的消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7073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22472A1 (zh) * 2022-07-29 2024-02-01 北京字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78654A1 (en) * 2004-06-14 2005-12-15 Sims Lisa K Organizing session applications
JP2007149016A (ja) * 2005-11-30 2007-06-14 Imobile Inc ホームページ作成支援システム、ホームページ作成支援方法、ホームページ作成支援サーバ
CN105763432A (zh) * 2016-05-20 2016-07-13 北京北信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即时通信消息远程销毁方法
CN109309614A (zh) * 2018-11-30 2019-02-0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修改方法、移动终端、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0545236A (zh) * 2019-09-04 2019-12-06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即时通讯消息修改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13660153A (zh) * 2021-06-29 2021-11-16 阿里巴巴新加坡控股有限公司 消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615220A (zh) * 2020-11-23 2022-06-1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发送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CN114693827A (zh) * 2022-04-07 2022-07-01 深圳云之家网络有限公司 表情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78654A1 (en) * 2004-06-14 2005-12-15 Sims Lisa K Organizing session applications
JP2007149016A (ja) * 2005-11-30 2007-06-14 Imobile Inc ホームページ作成支援システム、ホームページ作成支援方法、ホームページ作成支援サーバ
CN105763432A (zh) * 2016-05-20 2016-07-13 北京北信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即时通信消息远程销毁方法
CN109309614A (zh) * 2018-11-30 2019-02-0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修改方法、移动终端、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0545236A (zh) * 2019-09-04 2019-12-06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即时通讯消息修改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14615220A (zh) * 2020-11-23 2022-06-1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发送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CN113660153A (zh) * 2021-06-29 2021-11-16 阿里巴巴新加坡控股有限公司 消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693827A (zh) * 2022-04-07 2022-07-01 深圳云之家网络有限公司 表情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22472A1 (zh) * 2022-07-29 2024-02-01 北京字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133373A1 (zh) 视频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101470346B1 (ko) Rcs 이동통신 네트워크를 통한 사용자 단말간 스크린 쉐어 방법
CN111629252A (zh) 视频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688051B (zh) 会话列表显示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526411A (zh) 视频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0619099B (zh) 一种评论内容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956531B2 (en) Video sha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WO2023116479A1 (zh) 视频的发布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CN111367447A (zh) 信息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179424A1 (zh) 弹幕添加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083853A (zh) 账号举报方法、审核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660153A (zh) 消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63686B (zh) 多媒体内容的发布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5270734A (zh) 一种基于会话的消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4443201A (zh) 消息展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207543A1 (zh) 媒体内容的发布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CN115113787B (zh) 一种消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5174509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5237291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5965328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5578020A (zh) 一种子任务创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5174282A (zh) 一种信息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1641693B (zh) 会话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4022472A1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4793285A (zh) 信息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