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65005A - 蒸发器及使用其的制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蒸发器及使用其的制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65005A
CN115265005A CN202110475390.8A CN202110475390A CN115265005A CN 115265005 A CN115265005 A CN 115265005A CN 202110475390 A CN202110475390 A CN 202110475390A CN 115265005 A CN115265005 A CN 1152650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vaporator
separation
inlet
heat exchange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7539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65005B (zh
Inventor
董珈
陈洪升
刘文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rk Wuxi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Co Ltd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
Original Assignee
York Wuxi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Co Ltd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rk Wuxi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Co Ltd,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 filed Critical York Wuxi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7539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6500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650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650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650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650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2Evapor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蒸发器以及包括该蒸发器的制冷系统,蒸发器包括壳体,壳体内具有预分离腔和蒸发腔;进口、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第一出气口与蒸发腔连通,进口和第二出气口与预分离腔连通;将预分离腔和蒸发腔分隔开的分隔板;设置在分隔板上并连通预分离腔和蒸发腔的数个连通部;蒸发器被配置为使从所述进口进入的制冷剂混合物先在所述预分离腔中预先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得到的气体制冷剂从第二出气口排出,而分离得到的液态制冷剂通过所述数个连通部进入蒸发腔进行蒸发,随后使蒸发得到的气体制冷剂从第一出气口排出。本申请的蒸发器内部设置预分离腔及分隔板,使蒸发器除了实现蒸发制冷剂的功能外,还能实现经济器的功能。

Description

蒸发器及使用其的制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蒸发器及使用该蒸发器的制冷系统,特别适合于双级压缩的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在制冷系统中一般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它们依次连接形成制冷剂循环系统,以向外制冷或制热。在一些双级压缩的制冷系统中还包括经济器,经济器连接在蒸发器和节流装置之间,通过使从节流装置流出的一部分制冷剂吸收热量而自身闪发为气态,从而使另一部分制冷剂释放热量而降低焓值。闪发得到的气态制冷剂回到压缩机的补气口以进行双级压缩,而液态制冷剂再通过二次节流装置进入蒸发器中蒸发。这样,通过设置经济器,能够提高制冷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制冷能力。
发明内容
本申请在第一方面的至少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蒸发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所述壳体内具有预分离腔和蒸发腔,所述预分离腔和所述蒸发腔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蒸发腔位于所述预分离腔的下方;进口,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进口、所述第一出气口和所述第二出气口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其中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蒸发腔连通,所述进口和所述第二出气口与所述预分离腔连通;分隔板,所述分隔板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分隔板设置在所述预分离腔和所述蒸发腔之间并被配置为将所述预分离腔和所述蒸发腔分隔开;数个连通部,所述数个连通部间隔地设置在所述分隔板上,所述数个连通部连通所述预分离腔和所述蒸发腔;其中,所述蒸发器被配置为使从所述进口进入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混合物先在所述预分离腔中预先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得到的气体制冷剂从所述第二出气口排出,而分离得到的液态制冷剂通过所述数个连通部进入所述蒸发腔进行蒸发,随后使蒸发得到的气体制冷剂从所述第一出气口排出。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所述连通部的数量及尺寸被配置为能够对从所述预分离腔经过所述分隔板进入所述蒸发腔的液态制冷剂进行节流,以使得所述液态制冷剂的压力降低至蒸发压力。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所述蒸发器包括数根换热管和数个换热管支撑板,所述数根换热管和所述数个换热管支撑板设置在所述蒸发腔内,所述数根换热管中的每根换热管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数个换热管支撑板沿所述长度方向间隔开地布置,并且所述数根换热管穿过所述数个换热管支撑板中的每一个以被所述数个换热管支撑板支撑;其中,所述数个连通部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均匀地设置在所述分隔板上,并且被配置为能够使从所述预分离腔经过所述分隔板进入所述蒸发腔的液态制冷剂均匀地分配到所述数根换热管上蒸发。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所述连通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分隔板上的开口部和与所述开口部连通的喷嘴部,所述喷嘴部位于所述分隔板的下方并具有喷嘴通道,以及经由所述喷嘴通道与所述开口部连通的喷射口;所述连通部还包括扰流板,所述扰流板设置在所述喷嘴通道中并位于所述喷射口的上方,所述扰流板被配置为限定从所述喷射口流出的制冷剂的喷射方向。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所述扰流板上设有至少三个缺口,所述至少三个缺口与所述喷嘴通道的内壁之间形成供制冷剂流过的流体通道。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所述喷嘴通道为倒锥形,所述喷嘴通道的较大端与所述开口部连通,所述喷嘴通道的较小端形成所述喷射口。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所述预分离腔包括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预分离腔壁和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预分离腔端板,所述预分离腔壁、所述预分离腔端板和所述分隔板共同围成所述预分离腔的容纳空间;所述预分离腔壁形成拱形,所述预分离腔壁在沿所述宽度方向的截面上大体上为梯形。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在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上,所述进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中部,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分别设置在所述进口的两侧。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所述蒸发器包括进口通道,所述进口通道设置在所述预分离腔中,所述进口通道具有入口和出口,所述进口通道的入口与所述进口连通,所述进口通道的出口朝向远离第二出气口的方向。
本申请在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和阀;所述压缩机具有吸气口、排气口和补气口,所述冷凝器具有入口和出口,所述节流装置具有入口和出口,所述蒸发器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其中,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入口相连,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节流装置的入口相连,所述节流装置的出口与所述蒸发器的进口相连,所述蒸发器的第一出气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以及所述蒸发器的第二出气口经过阀与所述压缩机的补气口相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制冷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2A为图1中的蒸发器的立体结构图;
图2B为图2A中的蒸发器的轴向剖视图;
图2C为图2B中的预分离腔壁和预分离腔端板的立体结构图;
图3A为图2A中的蒸发器沿A-A线的径向剖视图;
图3B为图2A中的蒸发器沿B-B线的径向剖视图;
图3C为图2A中的蒸发器沿C-C线的径向剖视图;
图4A为图2A中的分隔板的立体结构图;
图4B为图4A中的分隔板沿D-D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构成本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对本申请的各种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在本申请中使用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顶”、“底”等描述本申请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申请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
图1为本申请的制冷系统100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框图,用于示出双级压缩的制冷系统中的各部件的连接关系。如图1所示,制冷系统100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以形成制冷剂循环回路的压缩机120、冷凝器130、节流装置140和蒸发器110。制冷系统100还包括阀141,阀141用于控制补气支路183中制冷剂的流量大小。
具体来说,压缩机120具有吸气口120a、排气口120b和补气口120c。冷凝器130具有入口130a和出口130b。节流装置140具有入口140a和出口140b。蒸发器110具有入口110a、第一出气口110b和第二出气口110c。压缩机120的排气口120b与冷凝器130的入口130a相连,冷凝器130的出口130b与节流装置140的入口140a相连,节流装置140的出口140b与蒸发器110的入口110a相连,蒸发器110的第一出气口110b与压缩机120的吸气口120a相连。并且蒸发器110的第二出气口110c通过阀141与压缩机120的补气口120c相连。
制冷系统100中灌注有制冷剂,下面简述制冷系统100的运行过程:
在压缩机120中,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被压缩为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然后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流入冷凝器130中,在冷凝器130中放热冷凝为高压液态制冷剂(可能包含一部分气态制冷剂)。高压液态制冷剂流经节流装置140被第一次节流,得到大部分中压液态制冷剂和小部分中压气态制冷剂的混合物(以下简称气液混合物),并随后通过入口110a将气液混合物送入蒸发器110中。在蒸发器110中,该气液混合物先经过预分离腔(参见图2B中的预分离腔212)预分离出中压气态制冷剂和中压液态制冷剂,其中的中压气态制冷剂从第二出气口110c流出至补气支路183,在补气支路183中经过阀141的控制从补气口120c再回到压缩机120中被重新压缩为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而其中的中压液态制冷剂经过再次节流和分配后,进入蒸发腔(参见图2B中的蒸发腔214)中吸热蒸发为气态制冷剂,最后从第一出气口110b流出,并从吸气口120a回到压缩机120中同样被重新压缩为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如此周而复始,完成连续的制冷循环。
阀141能够控制补气支路183中从第二出气口110c返回压缩机120的气态制冷剂的流量,进而控制预分离腔212中的压力。
图2A-图2C示出了图1中蒸发器110的具体结构。其中图2A为蒸发器110的立体结构图,用于示出蒸发器110的外部结构;图2B为蒸发器110的轴向剖视图,用于示出蒸发器110的内部结构和制冷剂流向;图2C为蒸发器110省去壳体201和壳体201上的管道后的立体结构图,用于进一步示出蒸发器110的内部结构。
如图2A-2B所示,蒸发器110为壳管式蒸发器,包括壳体201,壳体201大致为圆筒状,其在长度方向L(也就是轴向)上的左右两端由端板205和端板206封闭。壳体201上设有入口管202、第一出口管203和第二出口管204。入口管202用于将入口110a和节流装置140的出口140b相连,第一出口管203用于将第一出气口110b和压缩机120的吸气口120a相连,第二出口管204用于将第二出气口110c与压缩机120的补气口120c相连。入口管202、第一出口管203和第二出口管204均位于壳体201的上部,并且第一出口管203和第二出口管204分别位于入口管202的左右两侧。在本实施例中,入口管202大致位于壳体201的长度方向L上的中部,而第二出口管204靠近右侧的端板205。第一出口管203设置在入口管202的左侧,并与入口管202间隔一定距离。
在本申请的蒸发器110中,仅有小部分的气态制冷剂经过第二出气口110c和第二出口管204流出,而大部分的气态制冷剂是经过第一出气口110b和第一出口管203流出的。因此,第一出口管203的管径大于第二出口管204的管径。
如图2A和图2B所示,端板205和206上具有数个换热管孔208,这些换热管孔208用于支撑蒸发器110中的数个换热管。为了便于更清楚的示意,图2B中仅以一根换热管222代表。
如图2B-2C所示,壳体201的内部具有预分离腔212和蒸发腔214,预分离腔212和蒸发腔214沿壳体201的长度方向L延伸,并且蒸发腔214位于预分离腔212的下方。蒸发器110的内部还包括分隔板218,分隔板218也沿着壳体201的长度方向L延伸。分隔板218设置在预分离腔212和蒸发腔214之间并将预分离腔212和蒸发腔214分隔开。分隔板218上设置有数个连通部216,数个连通部216沿着壳体201的长度方向L间隔地布置,这些连通部216用于连通预分离腔212和蒸发腔214。
具体来说,蒸发器110中还包括盒体247,入口管202伸入壳体201内与盒体247相连通。盒体247在预分离腔212内形成进口通道231,进口通道231具有入口244和出口245,入口244通过入口管202与入口110a流体连通,出口245朝向远离第二出气口110c的方向。这样设置盒体247的结构能够便于上述混合物在通过入口110a进入蒸发器110后,在进口通道231的引导下,能够向远离第二出气口110c的方向流动,从而尽量延长该气液混合物在预分离腔212中的流动距离,使得气液混合物能够更好地气液分离。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蒸发器中的所使用的预分离是利用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冷剂重量不同而实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知晓的,在预分离腔212中的预分离也可以采用任何本领域的气液分离方法实现。
仍然如图2B-2C所示,预分离腔212包括沿壳体201的长度方向L延伸的预分离腔壁223和沿壳体201的宽度方向W延伸的两个预分离腔端板224。两个预分离腔端板224分别连接在预分离腔壁223的延伸方向上的前后两端,分隔板218连接在预分离腔壁223下方,以使得预分离腔壁223、两个预分离腔端板224和分隔板218共同围成预分离腔212的封闭的容纳空间。在本实施例中,预分离腔壁223为拱形,预分离腔212沿宽度方向W的径向截面大体上为梯形(参见图3A-3C)。梯形的预分离腔212底部较顶部的尺寸更宽,更有利于气态制冷剂从第二出气口110c聚集地排出。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预分离腔212也可以为长方形等形状。
蒸发器110中还包括一对挡液板248,这对挡液板248对称的设置在预分离腔壁223在宽度方向W上的左右两侧。一对挡液板248和分隔板218围成的上部空间256与敞开的下部空间249共同形成蒸发腔214的容纳空间,数个换热管222设置在容纳空间中,并且每根换热管222沿长度方向L延伸。
蒸发器110中还包括数个换热管支撑板221,这些换热管支撑板221沿长度方向L间隔开地布置,例如均匀地间隔开布置。每个换热管支撑板221上设有与换热管222数量相应的换热管孔251。每根换热管222依次穿过每个换热管支撑板221上的一个换热管孔251,以使得换热管222能够在其延伸的方向上被支撑。也就是说,每根换热管222在长度方向L上的两端被支撑在端板205和206上,两端之间的部分被这些换热管支撑板221均匀地支撑。在本实施例中,换热管支撑板221的数量被设置为4个。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加工,每个换热管支撑板221的底部被支撑在壳体201内并且形状与壳体201底部形状配合。换热管支撑板221的上部在宽度方向W上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至一个挡液板248。并且预分离腔壁223与分隔板218均连接至挡液板248。由此,预分离腔壁223、预分离腔端板224、挡液板248以及换热管支撑板221能够一同被牢固地支撑在壳体201内。
由此,从入口110a进入蒸发器110的气液混合物能够先经过进口通道231的引导,在预分离腔212中从右向左流动以进行预分离。预分离得到的中压制冷剂再向右并向上流动以从第二出气口110c流出。而预分离得到的中压液态制冷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堆积在分隔板218上,再通过连通部216节流并分配后,从上至下流动以进入蒸发腔214中,与蒸发腔214中的换热管222内的介质进行热交换而被蒸发,蒸发得到的气态制冷剂再越过挡液板248后向上流动,直至从第一出气口110b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出气口110c下方的预分离腔212内设有挡板253,挡板253用于阻挡预分离腔212中的液态制冷剂从第二出气口110c流出。
如图2B所示,数个连通部216按照一定的间隔设置在分隔板218上,其数量和尺寸基于换热管222在长度方向L上的长度,数根换热管222在宽度方向D上的总宽度,以及第一排换热管(即最靠近分隔板218的一排换热管)距离分隔板218的高度来确定,以使得经过连通部216从预分离腔212流入蒸发腔214的中压液态制冷剂既能够被节流,使得液态制冷剂的压力降低至蒸发压力,而且能够均匀地分配到各个换热管222表面。
这是因为,当连通部216的数量过多或者尺寸过大时,虽然能够有利于将液态制冷剂均匀地分配到换热管222表面,但是不能产生足够的压降,分隔板218上方的中压液态制冷剂的压力不能被降低到足够的程度,使得制冷剂的压力过高,对制冷系统100的工作效率不利。而当连通部216的数量过少或者尺寸过小时,虽然能够产生足够的压降,但是不能均匀地分配到换热管222表面,使换热管222产生干斑,从而影响换热管222的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在连通部216上还设有更加便于制冷剂分配到换热管222表面的喷嘴结构(参见图4A-4B所示),喷嘴结构能够使分隔板218上方的中压液态制冷剂以一定的喷射角度(例如大约70°)喷洒到换热管222表面,有利于在宽度方向D上的各列换热管222均能够与液态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连通部216的具体结构将在后文结合图4A-4B作更详细地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连通部216的数量被设置为十个,沿长度方向L均匀地间隔设置,例如在相邻的端板和换热管支撑板221之间,或者相邻的换热管支撑板221之间各设置两个连通部216。对于总宽度较大的蒸发器来说,也可以在宽度方向D上将连通部216设置为两列或者更多列。或者对于长度更长的蒸发器来说,在长度方向L上的连通部216的数量也可以设置为更多个。
图3A-图3C分别示出了蒸发器110沿A-A线、B-B线和C-C线的径向剖视图,用于示出在径向截面上,蒸发器110的内部结构。如图3A-3C所示,蒸发腔214包括上部空间256和下部空间249,下部空间249敞开并且位于上部空间256的下方。在上部空间256和下部空间249中分别设置有第一组换热管361和第二组换热管362,这些换热管以一定的方式排列。上部空间256中的第一组换热管361用于与被连通部216节流分配得到的液态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以将一部分液态制冷剂蒸发为气态制冷剂。蒸发得到的气态制冷剂先向下流动再向左右两侧越过挡液板248流动,沿着挡液板248的外侧以及预分离腔212的外侧流动,直至从第一出口管203中流出。未蒸发完全的液态制冷剂继续向下流动并堆积在下部空间249中,形成一定高度的液面,与下部空间249中的第二组换热管362进行热交换,进一步蒸发为气态制冷剂。同样的,得到的气态制冷剂从左右两侧向上沿着挡液板248和预分离腔212的外侧流动,直至从第一出口管203中流出。
在上部空间256中的第一组换热管361以一定的列数排列,具有一定总宽度,例如具有大致与一对挡液板248间隔距离相等的总宽度。在本实施例中,在分隔板218的中部仅需要设置一列连通部216,再通过设置连通部216的具体结构,使液态制冷剂以大约70°的喷射角度朝向各列的换热管表面喷射。如果第一组换热管361的总宽度更大,或者第一组换热管361中最上排的换热管与分隔板218的距离更大时,可以通过将连通部216设置为更多列,或者通过设置连通部216的具体结构,使液态制冷剂以更大的喷射角度喷射到换热管表面。
图4A和图4B示出了分隔板218和连通部216的具体结构,其中图4A为分隔板218的立体结构图,图4B为图4A中的分隔板218沿D-D线的剖视图。如图4A-4B所示,分隔板218上设有十个连通部216,每个连通部216的结构相同,这些连通部216在分隔板218中心线上排成一列,虚线框中示出了连通部216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4A-4B所示,每个连通部216包括开口部433和喷嘴部435,开口部433设置在分隔板218上,喷嘴部435设置在分隔板218的下方,并且与开口部433连通。喷嘴部435内具有喷嘴通道437,喷嘴通道437的底部具有喷射口432。喷射口432通过喷嘴通道437与开口部433连通。
在喷嘴通道437中设有扰流板441,扰流板441通过焊接等方式与喷嘴通道437的内壁438连接,以固定在喷嘴通道437内的喷射口432的上方。扰流板441的周向边缘均匀地设有至少三个缺口442,例如四个缺口,这些缺口442与喷嘴通道437的内壁438之间形成供制冷剂流过的流体通道。扰流板441能够扰乱液态制冷剂的流动,使液态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发生变化,从而使经过喷射口432流出的液态制冷剂能够具有一定的喷射角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扰流板441上也可以仅设置其他数量的缺口,沿扰流板441的周向均匀分布即可,有利于制冷剂沿周向均匀向下喷洒。
由此,分隔板218上方的预分离腔212中的液态制冷剂能够从开口部433处进入喷嘴通道437中并在喷嘴通道437中从上至下流动。在向下流动的过程中,液态制冷剂的流动方向被扰流板441扰乱,液态制冷剂从缺口442和内壁438之间的流体通道中流过,最后从喷射口432流出至分隔板218下方的蒸发腔214中,并喷洒到各个换热管表面。
当喷射口432具有不同的尺寸时,流经喷射口432的液态制冷剂具有不同的压降(压力降低量)。当喷射口432的尺寸较大时,流经喷射口432的液态制冷剂的压降较小;当喷射口432的尺寸较小时,流经喷射口432的液态制冷剂的压降较大。通过设置喷射口432的尺寸,能够使流经喷射口432的液态制冷剂的压力降低至制冷系统所需的蒸发压力。
在喷射口432的尺寸一定的情况下,扰流板441能够限定从喷射口432流出的制冷剂的喷射方向。例如扰流板441与喷射口432之间具有不同的距离时,从喷射口432流出的液态制冷剂能够形成不同的喷射角度。当扰流板441与喷射口432之间的距离较大(也就是扰流板441远离喷射口432设置)时,扰流板441扰乱液态制冷剂流动的程度较低,液态制冷剂的喷射角度较小;当扰流板441与喷射口432之间的距离较小(也就是扰流板441靠近喷射口432设置)时,扰流板441扰乱液态制冷剂流动的程度较高,液态制冷剂的喷射角度较大。
在本实施例中,喷嘴通道437大致为倒锥形形状,其较大端与开口部433连通,其较小端形成喷射口432。倒锥形的喷嘴通道437有利于扰流板441稳定地连接在内壁438上,以与喷射口432间隔预设的距离。在其他实施例中,喷嘴通道437也可以具有其他的形状,例如上下两端尺寸相同的筒形等形状。
通过调整连通部216的数量、连通部216的尺寸以及连通部216中扰流板441的位置,能够满足不同蒸发器的制冷剂压降需要,以及适合于不同换热管的布管方式。
本申请的蒸发器内部设置预分离腔及分隔板,使蒸发器除了实现蒸发制冷剂的功能外,还能实现经济器的功能。利用该蒸发器的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在第一次节流完成后,气液混合的制冷剂先在预分离腔中气液分离,气态制冷剂从补气口返回压缩机中;液态制冷剂经过二次节流及分配后在蒸发腔中被蒸发,蒸发得到的气态制冷剂也返回压缩机中,从而能够完成制冷系统的双级压缩,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制冷能力。分隔板上的连通部既能够起到均匀分配液态制冷剂的作用,又能起到对液态制冷剂进行第二次节流的作用,使得制冷系统无需另外设置单独的经济器,就能实现经济器的作用,节省了大量成本及安装空间。
尽管参考附图中出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将对本申请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在不背离本申请教导的精神和范围和背景下,本申请的蒸发器及制冷系统可以有许多变化形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将意识到有不同的方式来改变本申请所公开的实施例中的结构细节,均落入本申请和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201),所述壳体(201)具有长度方向(L)和宽度方向(D),所述壳体(201)内具有预分离腔(212)和蒸发腔(214),所述预分离腔(212)和所述蒸发腔(214)沿所述长度方向(L)延伸,所述蒸发腔(214)位于所述预分离腔(212)的下方;
进口(110a),第一出气口(110b)和第二出气口(110c),所述进口(110a)、所述第一出气口(110b)和所述第二出气口(110c)设置在所述壳体(201)上,其中所述第一出气口(110b)与所述蒸发腔(214)连通,所述进口(110a)和所述第二出气口(110c)与所述预分离腔(212)连通;
分隔板(218),所述分隔板(218)沿着所述长度方向(L)延伸,所述分隔板(218)设置在所述预分离腔(212)和所述蒸发腔(214)之间并被配置为将所述预分离腔(212)和所述蒸发腔(214)分隔开;
数个连通部(216),所述数个连通部(216)间隔地设置在所述分隔板(218)上,所述数个连通部(216)连通所述预分离腔(212)和所述蒸发腔(214);
其中,所述蒸发器(110)被配置为使从所述进口(110a)进入所述蒸发器(110)的制冷剂混合物先在所述预分离腔(212)中预先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得到的气体制冷剂从所述第二出气口(110c)排出,而分离得到的液态制冷剂通过所述数个连通部(216)进入所述蒸发腔(214)进行蒸发,随后使蒸发得到的气体制冷剂从所述第一出气口(110b)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部(216)的数量及尺寸被配置为能够对从所述预分离腔(212)经过所述分隔板(218)进入所述蒸发腔(214)的液态制冷剂进行节流,以使得所述液态制冷剂的压力降低至蒸发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发器(110)包括数根换热管(222)和数个换热管支撑板(221),所述数根换热管(222)和所述数个换热管支撑板(221)设置在所述蒸发腔(214)内,所述数根换热管(222)中的每根换热管(222)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数个换热管支撑板(221)沿所述长度方向间隔开地布置,并且所述数根换热管(222)穿过所述数个换热管支撑板(221)中的每一个以被所述数个换热管支撑板(221)支撑;
其中,所述数个连通部(216)沿着所述长度方向(L)均匀地设置在所述分隔板(218)上,并且被配置为能够使从所述预分离腔(212)经过所述分隔板(218)进入所述蒸发腔(214)的液态制冷剂均匀地分配到所述数根换热管(222)上蒸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部(216)包括设置在所述分隔板(218)上的开口部(433)和与所述开口部(433)连通的喷嘴部(435),所述喷嘴部(435)位于所述分隔板(218)的下方并具有喷嘴通道(437),以及经由所述喷嘴通道(437)与所述开口部(433)连通的喷射口(432);
所述连通部(216)还包括扰流板(441),所述扰流板(441)设置在所述喷嘴通道(437)中并位于所述喷射口(432)的上方,所述扰流板(441)被配置为限定从所述喷射口(432)流出的制冷剂的喷射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扰流板(441)上设有至少三个缺口(442),所述至少三个缺口(442)与所述喷嘴通道(437)的内壁(438)之间形成供制冷剂流过的流体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嘴通道(437)为倒锥形,所述喷嘴通道(437)的较大端与所述开口部(433)连通,所述喷嘴通道(437)的较小端形成所述喷射口(432)。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分离腔(212)包括沿所述长度方向(L)延伸的预分离腔壁(223)和沿所述宽度方向(D)延伸的预分离腔端板(224),所述预分离腔壁(223)、所述预分离腔端板(224)和所述分隔板(218)共同围成所述预分离腔(212)的容纳空间;
所述预分离腔壁(223)形成拱形,所述预分离腔壁(223)在沿所述宽度方向(D)的截面上大体上为梯形。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201)的长度方向(L)上,所述进口(110a)设置在所述壳体(201)的中部,第一出气口(110b)和第二出气口(110c)分别设置在所述进口(110a)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发器(110)包括进口通道(231),所述进口通道(231)设置在所述预分离腔(212)中,所述进口通道(231)具有入口(244)和出口(245),所述进口通道(231)的入口(244)与所述进口(110a)连通,所述进口通道(231)的出口(245)朝向远离第二出气口(110c)的方向。
10.一种制冷系统(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120)、冷凝器(130)、节流装置(140)和蒸发器(110)和阀(141);
所述压缩机(120)具有吸气口(120a)、排气口(120b)和补气口(120c),所述冷凝器(130)具有入口(130a)和出口(130b),所述节流装置(140)具有入口(140a)和出口(140b),所述蒸发器(1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
其中,所述压缩机(120)的排气口(120b)与所述冷凝器(130)的入口(130a)相连,所述冷凝器(130)的出口(130b)与所述节流装置(140)的入口(140a)相连,所述节流装置(140)的出口(140b)与所述蒸发器(110)的进口(110a)相连,所述蒸发器(110)的第一出气口(110b)与所述压缩机(120)的吸气口(120a)相连,以及所述蒸发器(110)的第二出气口(110c)经过阀(141)与所述压缩机(120)的补气口(120c)相连。
11.一种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技术特征或者技术特征的任意组合。
12.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0中的技术特征或者技术特征的任意组合。
CN202110475390.8A 2021-04-29 2021-04-29 蒸发器及使用其的制冷系统 Active CN1152650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75390.8A CN115265005B (zh) 2021-04-29 2021-04-29 蒸发器及使用其的制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75390.8A CN115265005B (zh) 2021-04-29 2021-04-29 蒸发器及使用其的制冷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65005A true CN115265005A (zh) 2022-11-01
CN115265005B CN115265005B (zh) 2024-01-05

Family

ID=83745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75390.8A Active CN115265005B (zh) 2021-04-29 2021-04-29 蒸发器及使用其的制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65005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68695B1 (en) * 2004-04-13 2005-03-22 American Standard International Inc. Flow distributor and baffle system for a falling film evaporator
CN103925747A (zh) * 2013-01-16 2014-07-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满液式蒸发器及具有该蒸发器的水冷式空调机组
CN208817769U (zh) * 2018-08-09 2019-05-03 麦克维尔空调制冷(武汉)有限公司 蒸发器以及包含该蒸发器的换热系统
CN111174465A (zh) * 2018-11-12 2020-05-19 麦克维尔空调制冷(武汉)有限公司 蒸发器以及包含该蒸发器的换热系统
CN111854233A (zh) * 2020-06-24 2020-10-30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降膜式蒸发器及采用该降膜式蒸发器的制冷系统
CN212390655U (zh) * 2020-08-14 2021-01-22 约克(无锡)空调冷冻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蒸发器及制冷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68695B1 (en) * 2004-04-13 2005-03-22 American Standard International Inc. Flow distributor and baffle system for a falling film evaporator
CN103925747A (zh) * 2013-01-16 2014-07-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满液式蒸发器及具有该蒸发器的水冷式空调机组
CN208817769U (zh) * 2018-08-09 2019-05-03 麦克维尔空调制冷(武汉)有限公司 蒸发器以及包含该蒸发器的换热系统
CN111174465A (zh) * 2018-11-12 2020-05-19 麦克维尔空调制冷(武汉)有限公司 蒸发器以及包含该蒸发器的换热系统
CN111854233A (zh) * 2020-06-24 2020-10-30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降膜式蒸发器及采用该降膜式蒸发器的制冷系统
CN212390655U (zh) * 2020-08-14 2021-01-22 约克(无锡)空调冷冻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蒸发器及制冷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65005B (zh) 2024-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21855B2 (en) Gas trap distributor for an evaporator
US6868695B1 (en) Flow distributor and baffle system for a falling film evaporator
US9513039B2 (en) Heat exchanger
CN104303000B (zh) 热交换器
RU2722080C2 (ru) Многоуровневая распределительная система для испарителя
EP3698090B1 (en) Distributor, fall film evaporator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
EP2886978B1 (en) Distributor unit and evaporator having the same
EP2807439B1 (en) Evaporator and liquid distributor
JP2022511006A (ja) 冷媒分配器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蒸発器
CN104395687A (zh) 热交换器
JP2007309604A (ja) 冷凍装置の蒸発器及び冷凍装置
KR20240093518A (ko) 이코노마이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냉각 시스템
CN112283983B (zh) 一种降膜式蒸发器及空调系统
CN212390655U (zh) 一种蒸发器及制冷系统
CN114763947B (zh) 蒸发器
US20220349634A1 (en) Oil Separation Device, Condenser,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 Using Oil Separation Device or Condenser
CN115265005B (zh) 蒸发器及使用其的制冷系统
EP4012297B1 (en) Liquid refrigerant sprayer and falling liquid film type evaporator
CN111854233B (zh) 一种降膜式蒸发器及采用该降膜式蒸发器的制冷系统
CN114076424A (zh) 一种蒸发器及制冷系统
CN111928538A (zh) 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热泵系统
CN216953629U (zh) 一种带过冷盒的冷凝器
CN213334692U (zh) 换热器及空调器
CN117091322A (zh) 降膜式蒸发器及包括其的制冷系统
CN114812228A (zh) 换热器和热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