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64619A - 空调系统、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64619A
CN115264619A CN202110481825.XA CN202110481825A CN115264619A CN 115264619 A CN115264619 A CN 115264619A CN 202110481825 A CN202110481825 A CN 202110481825A CN 115264619 A CN115264619 A CN 1152646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compressor
indoor
port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8182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元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8182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64619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646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646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08Compress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6Improving electric energy efficiency or sav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24F2110/12Temperature of the outside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19Pressures
    • F25B2700/193Pressures of the compressor
    • F25B2700/1931Discharge press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19Pressures
    • F25B2700/197Pressures of the evapora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节流件、室内换热器和排风换热器,室外换热器的第一室外端口与压缩机的出气口连通,节流件的第一节流端口与室外换热器的第二室外端口连通,室内换热器的第一室内端口与节流件的第二节流端口连通,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口与压缩机的回气口连通,排风换热器的第一排风端口与压缩机的出气口连通且排风换热器的第二排风端口与室内换热器的第一室内端口连通,或者排风换热器的第一排风端口与压缩机的回气口连通且排风换热器的第二排风端口与室内换热器的第一室内端口连通。根据本发明的空调系统可以回收室内的冷量或热量,节能效果较好。

Description

空调系统、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空调系统、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实际生产生活的需要,医院、工厂、实验室等场所需要提供恒温恒湿的环境条件。相关技术中,空调系统中会有对应的排风装置对室内进行通风换气,但是在排风过程中会有较多的冷量或者热量散失,造成了较多的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可以回收室内的冷量或热量,节能效果较好的空调系统。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室外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出气口连通;节流件,所述节流件的第一节流端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室外端口连通;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室内端口与所述节流件的第二节流端口连通,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连通;和排风换热器,所述排风换热器的第一排风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出气口连通且所述排风换热器的第二排风端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室内端口连通,或者所述排风换热器的第一排风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连通且所述排风换热器的第二排风端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室内端口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系统,在空调系统处于制冷模式且室内需要回收冷量时,压缩机内的一部分制冷剂在室外换热器的作用下进行冷凝,冷凝后的相对较高温度的制冷剂经过节流件的节流降压作用变为低温低压液体,然后制冷剂进入室内换热器内进行吸热蒸发后回流到压缩机内;另一部分制冷剂在排风换热器的作用下进行冷凝,冷凝后的相对较高温度的制冷剂经过节流件的节流降压作用变为低温低压液体,然后制冷剂进入室内换热器内进行吸热蒸发后回流到压缩机内,从而本发明的空调系统在需要回收冷量时,可以打开排风换热器以降低空调系统的排气压力,增强空调系统的冷凝效果,降低室外换热器的风机和压缩机的输出功率,提高了空调系统的制冷能力,且节能效果较好。
或者在空调系统处于制热模式且室内需要回收热量时,压缩机内的一部分制冷剂在室内换热器的作用下进行冷凝,冷凝后的相对较高温度的制冷剂经过节流件的节流降压作用变为低温低压液体,然后制冷剂进入室外换热器内进行吸热蒸发后回流到压缩机内;另一部分制冷剂在室内换热器的作用下进行冷凝,冷凝后的相对较高温度的制冷剂经过节流件的节流降压作用变为低温低压液体,然后制冷剂进入排风换热器内进行吸热蒸发后回流到压缩机内,从而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在需要回收热量时,可以打开排风换热器以提高空调系统的蒸发压力,增加制冷剂在空调系统中的循环量,降低室外换热器的风机和压缩机的输出功率,提高了空调系统的制热能力,且节能效果较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换向阀,所述换向阀具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所述第一阀口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压缩机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室外端口连通,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连通,所述第二阀口可切换地与所述第一阀口和所述第三阀口中的一者连通,其中所述第一管路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排风换热器的第一排风端口连通,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口通过第三管路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连通,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口通过第四管路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所述排风换热器的第一排风端口通过第五管路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和所述第四电磁阀相连,所述第一电磁阀设于所述第三管路上,所述第二电磁阀设于所述第二管路上,所述第三电磁阀设于所述第四管路上,所述第四电磁阀设于所述第五管路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室外端口通过第六管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室内端口连通,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室外端口通过第七管路与所述排风换热器的第二排风端口连通,所述节流件包括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二电子膨胀阀和第三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设于所述第六管路上,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设于所述第七管路上,所述第三电子膨胀阀设于所述第六管路和所述第七管路的并联管段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外和室内的温度差值,所述控制器用于通过比较所述温度差值与温度预设差值的数值,确定出室内是否需要冷量或热量回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与所述压缩机的出气口相连以用于检测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压力值,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所述控制器用于通过比较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压力值与预设排气压力值的数值,确定室内是否需要冷量回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相连以用于检测所述空调系统的管路内的蒸发压力值,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所述控制器用于通过比较所述空调系统的管路内的蒸发压力值与预设蒸发压力值的数值,确定室内是否需要热量回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为变频压缩机,所述控制器用于:当所述压缩机的频率为大于等于预设频率值H1时,确定室内需要冷量或热量回收;和当所述压缩机的频率为小于预设频率值H1时,确定室内不需要冷量或热量回收。
本发明的空调器包括: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为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室内机壳体,所述室内机壳体具有容纳腔以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进风口和排风口,所述制冷系统的室内换热器设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排风口与所述排风换热器配合。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可以对室内的冷量或者热量进行回收,从而提高了空调器的制冷或制热能力,降低了空调器的输出功率且节能效果较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回风通道,所述回风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回风通道的第二端和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回风通道的第一端和所述回风通道的第二端分别位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相对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内机壳体为多个,所述制冷系统的室内换热器为多个,多个所述室内换热器与多个所述室内机壳体的进风口一一对应,多个所述室内机壳体的排风口相互连通。
本发明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采用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且室内不需要回收冷量时,所述压缩机内的制冷剂经过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节流件和所述室内换热器后回流到所述压缩机内;
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且室内需要回收冷量时,所述压缩机内的一部分制冷剂经过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节流件和所述室内换热器后回流到所述压缩机内,另一部分制冷剂经过所述排风换热器、所述节流件和所述室内换热器后回流到所述压缩机内;或者
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且室内不需要回收热量时,所述压缩机内的制冷剂经过所述室内换热器、所述节流件和所述室外换热器后回流到所述压缩机内;
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且室内需要回收热量时,所述压缩机内的一部分制冷剂经过所述室内换热器、所述节流件和所述室外换热器后回流到所述压缩机内,另一部分制冷剂经过所述室内换热器、所述节流件和所述排风换热器后回流到所述压缩机内。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可以对室内的冷量或者热量进行回收,从而提高了空调器的制冷或制热能力,降低了空调器的输出功率且节能效果较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在室外的温度与室内温度的差值大于等于第一温度差值△T11时,确定室内需要冷量回收,在室外的温度与室内温度的差值小于第二温度差值△T12时,确定室内不需要冷量回收;或者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在室内温度与室外的温度的差值大于等于第一温度差值△T11时,确定室内需要热量回收,在室内温度为与室外的温度为的差值小于第二温度差值△T12时,确定室内不需要热量回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温度差值△T11满足:0<△T11≤10°,所述第二温度差值△T12满足:-5°≤△T12≤0°。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在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压力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排气压力值P11时,确定室内需要冷量回收,在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压力值小于第二预设排气压力值P12时,确定室内不需要冷量回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排气压力值P11满足:2.5MPa<P11≤3.2MPa,所述第二预设排气压力值P12满足:2.0MPa≤P12≤2.5MPa。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在所述空调系统的管路内的蒸发压力值小于第一预设蒸发压力值P31时,确定室内需要热量回收,在所述空调系统的管路内的蒸发压力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蒸发压力值P32时,确定室内不需要热量回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蒸发压力值P31满足:0.3MPa≤P31<0.7MPa,所述第二预设蒸发压力值P32满足:0.7MPa≤P32≤1.0MPa。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在所述压缩机的频率大于等于预设频率值H1时,确定室内需要冷量回收,在所述压缩机的频率小于预设频率值H1时,确定室内不需要冷量回收;或者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在所述压缩机的频率大于等于预设频率值H1时,确定室内需要热量回收,在所述压缩机的频率小于预设频率值H1时,确定室内不需要热量回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的最高频率值与最低频率值之间的差值为H0,所述预设频率值H1满足:1/3H0≤H1≤2/3H0。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在制冷模式下不需要回收冷量时的制冷剂流向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在制冷模式下需要回收冷量时的制冷剂流向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在制热模式下不需要回收热量时的制冷剂流向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在制热模式下需要回收热量时的制冷剂流向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又一种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室外换热器;
2、室内换热器;
3、排风换热器;
4、压缩机;
5、换向阀;
6、节流件;601、第一电子膨胀阀;602、第二电子膨胀阀;603、第三电子膨胀阀;
7、控制组件;701、第一电磁阀;702、第二电磁阀;703、第三电磁阀;704、第四电磁阀;705、第一压力传感器;706、第二压力传感器;
8、气液分离器;
9、回风通道;
10、室内机壳体;1001、进风口;1002、排风口;
11、第一管路;12、第二管路;13、第三管路;14、第四管路;15、第五管路;16、第六管路;17、第七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1-7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如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4、室外换热器1、节流件6和排风换热器3。室外换热器1的第一室外端口(如图1中室外换热器1的左端)与压缩机4的出气口连通,节流件6的第一节流端口与室外换热器1的第二室外端口(如图1中室外换热器1的右端)连通,室内换热器2的第一室内端口(如图1中室内换热器2的下端)与节流件6的第二节流端口连通,室内换热器2的第二室内端口(如图1中室内换热器2的上端)与压缩机4的回气口连通。
如图1至图3所示,在空调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时,排风换热器3的第一排风端口(如图1中排风换热器3的上端)与压缩机4的出气口连通且排风换热器3的第二排风端口(如图1中排风换热器3的下端)与室内换热器2的第一室内端口(如图1中室内换热器2的下端)连通。
或者,如图4和图5所示,在空调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时,排风换热器3的第一排风端口(如图4中排风换热器3的上端)与压缩机4的回气口连通且排风换热器3的第二排风端口(如图4中排风换热器3的下端)与室内换热器2的第一室内端口(如图4中室内换热器2的下端)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在空调系统处于制冷模式且室内需要回收冷量时,压缩机4内的一部分制冷剂在室外换热器1的作用下进行冷凝,冷凝后的相对较高温度的制冷剂经过节流件6的节流降压作用变为低温低压液体,然后制冷剂进入室内换热器2内进行吸热蒸发后回流到压缩机4内;另一部分制冷剂在排风换热器3的作用下进行冷凝,冷凝后的相对较高温度的制冷剂经过节流件6的节流降压作用变为低温低压液体,然后制冷剂进入室内换热器2内进行吸热蒸发后回流到压缩机4内,从而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在需要回收冷量时,可以打开排风换热器3以降低空调系统的排气压力,增强空调系统的冷凝效果,降低室外换热器3的风机和压缩机4的输出功率,提高了空调系统的制冷能力,且节能效果较好。
如图1所示,在空调系统处于制热模式且室内需要回收热量时,压缩机4内的一部分制冷剂在室内换热器2的作用下进行冷凝制热,冷凝后的相对较高温度的制冷剂经过节流件6的节流降压作用变为低温低压液体,然后制冷剂进入室外换热器1内进行吸热蒸发后回流到压缩机4内;另一部分制冷剂在室内换热器2的作用下进行冷凝,冷凝后的相对较高温度的制冷剂经过节流件6的节流降压作用变为低温低压液体,然后制冷剂进入排风换热器3内进行吸热蒸发后回流到压缩机4内,从而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在需要回收热量时,可以打开排风换热器3以提高空调系统的蒸发压力,增加制冷剂在空调系统中的循环量,降低室外换热器3的风机和压缩机4的输出功率,提高了空调系统的制热能力,且节能效果较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空调系统还包括换向阀5,换向阀5具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例如,如图1所示,第一阀口为换向阀5的下阀口,第二阀口为换向阀5的左阀口,第三阀口为换向阀5的上阀口,可以理解的是换向阀5可以为三通阀,也可以为四通阀。
如图1至图5所示,第一阀口通过第一管路11与压缩机4的出气口连通,第二阀口与室外换热器1的第一室外端口连通,第二阀口可切换地与第一阀口和第三阀口中的一者连通,第三阀口与压缩机4的回气口连通,具体地,空调系统还包括气液分离器8,第三阀口通过气液分离器8与压缩机4的回气口连通。其中,第一管路11通过第二管路12与排风换热器3的第一排风端口连通,室内换热器2的第二室内端口通过第三管路13与压缩机4的回气口连通,室内换热器2的第二室内端口通过第四管路14与第一管路11连通,排风换热器3的第一排风端口通过第五管路15与压缩机4的回气口连通,从而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可以通过换向阀5对空调系统的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进行变换,以提高空调系统的适用性。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2和图3所示,空调系统可以通过换向阀5切换至制冷模式,在室内需要回收冷量时,一部分进入到室内换热器2的制冷剂通过第三管路13回流到压缩机4内,另一部分制冷剂通过第一管路11和第二管路12之后进入至排风换热器3,然后经过排风换热器3的冷凝之后进入至室内换热器2,最后通过第三管路13回流到压缩机4内,从而对室内的冷量进行回收。
如图4和图5所示,空调系统通过换向阀5切换至制热模式,在室内需要回收热量时,一部分制冷剂通过第四管路14进入至室内换热器2内进行冷凝,冷凝后的制冷剂经过节流件6和室外换热器1之后回流到压缩机4内。另一部分制冷剂在室内换热器2的作用下进行冷凝,冷凝后的制冷剂经过节流件6和排风换热器3之后通过第五管路15回流到压缩机4内,从而对室内的热量进行回收。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5所示,空调系统还包括控制组件7,控制组件7包括第一电磁阀701、第二电磁阀702、第三电磁阀703、第四电磁阀704和控制器(未示出),控制器与第一电磁阀701、第二电磁阀702、第三电磁阀703、第四电磁阀704和换向阀5相连,第一电磁阀701设于第三管路13上,第二电磁阀702设于第二管路12上,第三电磁阀703设于第四管路14上,第四电磁阀704设于第五管路15上。可以理解的是,控制器可以控制不同的第一电磁阀701、第二电磁阀702、第三电磁阀703和第四电磁阀704的开启和关闭,以导通不同的管路,进而实现空调系统的冷量和热量回收的功能。
例如,如图2所示,当空调处于制冷模式且不需要回收冷量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701导通第三管路13,控制第二电磁阀702截断第二管路12,控制第三电磁阀703截断第四管路14,控制第四电磁阀704截断第五管路15。如图3所示,当空调处于制冷模式且需要回收冷量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701导通第三管路13,控制第二电磁阀702导通第二管路12,控制第三电磁阀703截断第四管路14,控制第四电磁阀704截断第五管路15。
如图4所示,当空调处于制热模式且不需要回收热量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701截断第三管路13,控制第二电磁阀702截断第二管路12,控制第三电磁阀703导通第四管路14,控制第四电磁阀704截断第五管路15。如图5所示,当空调处于制热模式且需要回收热量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701截断第三管路13,控制第二电磁阀702截断第二管路12,控制第三电磁阀703导通第四管路14,控制第四电磁阀704导通第五管路15。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可以通过控制器控制不同的第一电磁阀701、第二电磁阀702、第三电磁阀703和第四电磁阀704的开启和关闭,以导通不同的管路,进而实现空调系统的冷量和热量回收的功能,从而提高了空调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且进一步地提高了空调系统的节能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室外换热器1的第二室外端口(如图1中室外换热器1的右端)通过第六管路16与室内换热器2的第一室内端口(如图1中室内换热器2的下端)连通,室外换热器1的第二室外端口(如图1中室外换热器1的右端)通过第七管路17与排风换热器3的第二排风端口(如图1中排风换热器3的下端)连通。节流件6包括第一电子膨胀阀601、第二电子膨胀阀602和第三电子膨胀阀603,第一电子膨胀阀601设于第六管路16上,第二电子膨胀阀602设于第七管路17上,第三电子膨胀阀603设于第六管路16和第七管路17的并联管段上。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2和图3所示,当空调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时,压缩机4排出的一部分高温高压的制冷剂经过换向阀5,然后进入至室外换热器1中冷凝,再经过第三电子膨胀阀603和第一电子膨胀阀601的节流之后进入至室内换热器2进行蒸发以将室内空气进行降温除湿,最后经过第四管路14回流至压缩机4内。当需要对室内的冷量回收时,另一部分高温高压的制冷剂通过第二管路12进入至排风换热器3进行冷凝,然后再通过第二电子膨胀阀602和第一电子膨胀阀601的节流之后进入至室内换热器2内进行蒸发,最后经过第四管路14回流至压缩机4内,从而完成对室内冷量的回收,提高空调系统的节能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组件7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相连,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外和室内的温度差值,控制器用于通过比较温度差值与温度预设差值的数值,确定室内是否需要冷量或热量回收。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检测室外的温度为To,检测室内温度为Ti,在室外的温度To与室内温度Ti的差值大于等于第一温度差值△T11时,即To-Ti≥△T11时,确定室内需要冷量回收。在室外的温度To与室内温度Ti的差值小于第二温度差值△T12时,即To-Ti<△T12时,确定室内不需要冷量回收。
如图4和图5所示,当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检测室外的温度为To,检测室内温度为Ti,在室内温度Ti与室外的温度To的差值大于等于第一温度差值△T11时,即Ti-To≥△T11时,确定室内需要热量回收。在室内温度为Ti与室外的温度为To的差值小于第二温度差值△T12时,即Ti-To<△T12时,确定室内不需要热量回收。从而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可以根据室内外侧的环境温度对比去控制排风换热器3的运行状态,可以保证室内制冷除湿和制热的能力,大幅度降低空调器的功率输出,提高空调器的节能效果。
优选地,第一温度差值△T11满足:0<△T11≤10°,第二温度差值△T12满足:-5°≤△T12≤0°。本申请的发明人通过实验发现,当第一温度差值△T11和第二温度差值△T12满足上述范围时,空调器的制冷和制热能力明显提高,且节能效果更佳。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控制组件7还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705,第一压力传感器705与压缩机4的出气口相连以用于检测压缩机4的排气压力值P0,第一压力传感器705与控制器相连,控制器用于通过比较压缩机4的排气压力值P0与预设排气压力值P1的数值,以确定室内是否需要冷量回收。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检测空调器内的压缩机4的排气压力值P0,预设排气压力值P1包括第一预设排气压力值P11和第二预设排气压力值P12。在压缩机4的排气压力值P0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排气压力值P11时,确定室内需要冷量回收,在压缩机4的排气压力值P0小于第二预设排气压力值P12时,确定室内不需要冷量回收。从而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可以根据空调系统预设运行压力控制排风换热器3的运行状态,可以保证室内制冷除湿的能力,大幅度降低空调器的功率输出,提高空调器的节能效果。
优选地,第一预设排气压力值P11满足:2.5MPa<P11≤3.2MPa,第二预设排气压力值P12满足:2.0MPa≤P12≤2.5MPa。本申请的发明人通过实验发现,当第一预设排气压力值P11和第二预设排气压力值P12满足上述范围时,空调器的制冷能力明显提高,且节能效果更佳。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控制组件7还包括第二压力传感器706,第二压力传感器706与压缩机4的回气口相连以用于检测空调系统的管路内的蒸发压力值P2,第二压力传感器706与控制器相连,控制器用于通过比较空调系统的管路内的蒸发压力值P2与预设蒸发压力值P3的数值,以确定室内是否需要热量回收。
具体地,当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检测空调器的压缩机4的回气压力为P4,检测空调器内的管路压力损失为ΔP,空调器的压缩机4的回气压力P4与空调器内的管路压力损失为ΔP的差值为空调系统的管路内的蒸发压力值P2。预设蒸发压力值P3包括第一预设蒸发压力值P31和第二预设蒸发压力值P32。
在蒸发压力值P2小于第一预设蒸发压力值P31时,确定室内需要热量回收,在蒸发压力值P2大于等于第二预设蒸发压力值P32时,确定室内不需要热量回收。从而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可以根据系统预设最佳运行压力区间去控制排风换热器3的运行状态,可以保证室内的制热的能力,大幅度降低空调器的功率输出,提高空调器的节能效果。
优选地,第一预设蒸发压力值P31满足:0.3MPa≤P31<0.7MPa,第二预设蒸发压力值P32满足:0.7MPa<P32≤1.0MPa。本申请的发明人通过实验发现,当第一预设蒸发压力值P31和第二预设蒸发压力值P32满足上述范围时,空调器的制热能力明显提高,且节能效果更佳。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压缩机4为变频压缩机4,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控制器用于在压缩机4的频率大于等于预设频率值H1时,确定室内需要冷量回收,和当压缩机4的频率小于预设频率值H1时,确定室内不需要冷量回收。当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控制器用于在压缩机4的频率大于等于预设频率值H1时,确定室内需要热量回收,和当压缩机4的频率小于预设频率值H1时,确定室内不需要热量回收。从而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可以根据压缩机4的运行频率控制排风换热器3的运行状态,可以保证室内制冷除湿和制热的能力,大幅度降低空调器的功率输出,提高空调器的节能效果。
优选地,压缩机4的最高频率值与最低频率值之间的差值为H0,预设频率值H1满足:1/3H0≤H1≤2/3H0。本申请的发明人通过实验发现,当预设频率值满足1/3H0≤H1≤2/3H0时,空调器的制冷和制热能力明显提高,且节能效果更佳。
如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空调系统和室内机壳体10,空调系统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室内机壳体10具有容纳腔以及与容纳腔连通的进风口1001和排风口1002,制冷系统的室内换热器2设在容纳腔内,排风口1002与排风换热器3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空调器还包括回风通道9,回风通道9的第一端(如图6中回风通道9的左端)与进风口1001连通,回风通道9的第二端如图6中回风通道9的右端)和容纳腔连通,回风通道9的第一端和回风通道9的第二端分别位于室内换热器2的相对两侧。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室内机壳体10为多个,制冷系统的室内换热器2为多个,多个室内换热器2与多个室内机壳体10的进风口1001一一对应,多个室内机壳体10的排风口1002相互连通,从而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可以将多个室内的排风集中处理,进行冷量和热量的回收,节约了设备的配置成本,进一步地提高空调器的节能效果。
如图1至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本发明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且室内不需要回收冷量时,压缩机4内的制冷剂经过室外换热器1、节流件6和室内换热器2后回流到压缩机4内;
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且室内需要回收冷量时,压缩机4内的一部分制冷剂经过室外换热器1、节流件6和室内换热器2后回流到压缩机4内,另一部分制冷剂经过排风换热器3、节流件6和室内换热器2后回流到压缩机4内;或者
当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且室内不需要回收热量时,压缩机4内的制冷剂经过室内换热器2、节流件6和室外换热器1后回流到压缩机4内;
当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且室内需要回收热量时,压缩机4内的一部分制冷剂经过室内换热器2、节流件6和室外换热器1后回流到压缩机4内,另一部分制冷剂经过室内换热器2、节流件6和排风换热器3后回流到压缩机4内。
具体地,下面参考图1-7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的空调器和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如图1至图5所示,空调器包括空调系统和室内机壳体10,室内机壳体10具有容纳腔以及与容纳腔连通的进风口1001和排风口1002。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换热器1、室内换热器2、排风换热器3、压缩机4、换向阀5、节流件6、控制组件7、气液分离器8、第一管路11、第二管路12、第三管路13、第四管路14、第五管路15、第六管路16和第七管路17。换向阀5具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控制组件7包括控制器、第一电磁阀701、第二电磁阀702、第三电磁阀703、第四电磁阀704、第一压力传感器705和第二压力传感器706。节流件6包括第一电子膨胀阀601、第二电子膨胀阀602和第三电子膨胀阀603。室外换热器1设于室内机壳体10外部,室内换热器2设于容纳腔内且与进风口1001相对,排风换热器3设于容纳腔内且与排风口1002相对。
如图1至图5所示,第一阀口通过第一管路11与压缩机4的出气口连通,第二阀口与室外换热器1的第一室外端口连通,第二阀口可切换地与第一阀口和第三阀口中的一者连通,第三阀口与压缩机4的回气口连通,第三阀口通过气液分离器8与压缩机4的回气口连通。其中,第一管路11通过第二管路12与排风换热器3的第一排风端口连通,室内换热器2的第二室内端口通过第三管路13与压缩机4的回气口连通,室内换热器2的第二室内端口通过第四管路14与第一管路11连通,排风换热器3的第一排风端口通过第五管路15与压缩机4的回气口连通。室外换热器1的第二室外端口通过第六管路16与室内换热器2的第一室内端口连通,室外换热器1的第二室外端口通过第七管路17与排风换热器3的第二排风端口连通。
如图1至图5所示,控制器与第一电磁阀701、第二电磁阀702、第三电磁阀703、第四电磁阀704、换向阀5、第一电子膨胀阀601、第二电子膨胀阀602和第三电子膨胀阀603相连,第一电磁阀701设于第三管路13上,第二电磁阀702设于第二管路12上,第三电磁阀703设于第四管路14上,第四电磁阀704设于第五管路15上。第一电子膨胀阀601设于第六管路16上,第二电子膨胀阀602设于第七管路17上,第三电子膨胀阀603设于第六管路16和第七管路17的并联管段上。
一、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
如图2和图3所示,压缩机4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经过换向阀5,在室外换热器1中冷凝,经过第三电子膨胀阀603和第一电子膨胀阀601节流,在室内换热器2蒸发中将外界空气降温除湿。
方案1,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室外的温度为To,检测室内温度为Ti,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To-Ti的数值与第一温度差值△T11和第二温度差值△T12进行比较,第一温度差值△T11满足:0<△T11≤10°,第二温度差值△T12满足:-5°≤△T12≤0°。在室外的温度To与室内温度Ti的差值大于等于第一温度差值△T11时,确定室内需要冷量回收,进而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701导通第三管路13,控制第二电磁阀702导通第二管路12,控制第三电磁阀703截断第四管路14,控制第四电磁阀704截断第五管路15,且第二电子膨胀阀602开启,第二电子膨胀阀602按照目标过冷度控制。
在室外的温度To与室内温度Ti的差值小于第二温度差值△T12时,确定室内不需要冷量回收。此时判定空调器属于制冷小负荷运行,不需要回收排风中的冷量,进而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701导通第三管路13,控制第二电磁阀702截断第二管路12,控制第三电磁阀703截断第四管路14,控制第四电磁阀704截断第五管路15,且第二电子膨胀阀602关闭。
方案2,第一压力传感器705与压缩机4的出气口相连以用于检测压缩机4的排气压力值P0,第一压力传感器705与控制器相连,控制器用于通过比较压缩机4的排气压力值P0与预设排气压力值P1的数值,确定室内是否需要冷量回收。检测空调器内的压缩机4的排气压力值P0,预设排气压力值P1包括第一预设排气压力值P11和第二预设排气压力值P12。第一预设排气压力值P11满足:2.5MPa<P11≤3.2MPa,第二预设排气压力值P12满足:2.0MPa≤P12≤2.5MPa。
在压缩机4的排气压力值P0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排气压力值P11时,确定室内需要冷量回收,进而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701导通第三管路13,控制第二电磁阀702导通第二管路12,控制第三电磁阀703截断第四管路14,控制第四电磁阀704截断第五管路15,且第二电子膨胀阀602开启,第二电子膨胀阀602按照目标过冷度控制。在压缩机4的排气压力值P0小于第二预设排气压力值P12时,确定室内不需要冷量回收,进而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701导通第三管路13,控制第二电磁阀702截断第二管路12,控制第三电磁阀703截断第四管路14,控制第四电磁阀704截断第五管路15,且第二电子膨胀阀602关闭。
方案3,压缩机4为变频压缩机4,压缩机4的最高频率值与最低频率值之间的差值为H0,预设频率值H1满足:1/3H0≤H1≤2/3H0,在压缩机4的频率大于等于预设频率值H1时,确定室内需要冷量回收,进而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701导通第三管路13,控制第二电磁阀702导通第二管路12,控制第三电磁阀703截断第四管路14,控制第四电磁阀704截断第五管路15,且第二电子膨胀阀602开启,第二电子膨胀阀602按照目标过冷度控制。在压缩机4的频率小于预设频率值H1时,确定室内不需要冷量回收,进而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701导通第三管路13,控制第二电磁阀702截断第二管路12,控制第三电磁阀703截断第四管路14,控制第四电磁阀704截断第五管路15,且第二电子膨胀阀602关闭。
二、当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
如图4和图5所示,压缩机4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经过换向阀5,经过第三电磁阀703在室内换热器2中冷凝制热。第一电子膨胀阀601开启,第一电子膨胀阀601按照目标过冷度控制。
方案1,检测室外的温度为To,检测室内温度为Ti,当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Ti-To的数值与第一温度差值△T11和第二温度差值△T12进行比较,第一温度差值△T11满足:0<△T11≤10°,第二温度差值△T12满足:-5°≤△T12≤0°。在室内温度Ti与室外的温度To的差值大于等于第一温度差值△T11时,确定室内需要热量回收,从而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701截断第三管路13,控制第二电磁阀702截断第二管路12,控制第三电磁阀703导通第四管路14,控制第四电磁阀704导通第五管路15,且第二电子膨胀阀602按照目标过热度控制。在室内温度为Ti与室外的温度为To的差值小于第二温度差值△T12时,确定室内不需要热量回收,从而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701截断第三管路13,控制第二电磁阀702截断第二管路12,控制第三电磁阀703导通第四管路14,控制第四电磁阀704截断第五管路15,且第二电子膨胀阀602关闭。
方案2,检测空调器的压缩机4的回气压力为P4,检测空调器内的管路压力损失为ΔP,空调器的压缩机4的回气压力P4与空调器内的管路压力损失为ΔP的差值为空调系统的管路内的蒸发压力值P2。预设蒸发压力值P3包括第一预设蒸发压力值P31和第二预设蒸发压力值P32。第一预设蒸发压力值P31满足:0.3MPa≤P31<0.7MPa,第二预设蒸发压力值P32满足:0.7MPa≤P32≤1.0MPa。
在蒸发压力值P2小于第一预设蒸发压力值P31时,确定室内需要热量回收,从而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701截断第三管路13,控制第二电磁阀702截断第二管路12,控制第三电磁阀703导通第四管路14,控制第四电磁阀704导通第五管路15,第二电子膨胀阀602按照目标过热度控制。在蒸发压力值P2大于等于第二预设蒸发压力值P32时,确定室内不需要热量回收,从而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701截断第三管路13,控制第二电磁阀702截断第二管路12,控制第三电磁阀703导通第四管路14,控制第四电磁阀704截断第五管路15,且第二电子膨胀阀602关闭。
方案3,压缩机4为变频压缩机4,压缩机4的最高频率值与最低频率值之间的差值为H0,预设频率值H1满足:1/3H0≤H1≤2/3H0。在压缩机4的频率大于等于预设频率值H1时,确定室内需要热量回收,从而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701截断第三管路13,控制第二电磁阀702截断第二管路12,控制第三电磁阀703导通第四管路14,控制第四电磁阀704导通第五管路15,第二电子膨胀阀602按照目标过热度控制。在压缩机4的频率小于预设频率值H1时,确定室内不需要热量回收,从而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701截断第三管路13,控制第二电磁阀702截断第二管路12,控制第三电磁阀703导通第四管路14,控制第四电磁阀704截断第五管路15,且第二电子膨胀阀602关闭。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可以根据室内外侧的环境温度对比、空调系统的预设运行压力或者压缩机4预设运行频率控制排风换热器3的运行状态,可以保证室内制冷除湿和制热的能力,大幅度降低空调器的功率输出,提高空调器的节能效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发明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20)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
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室外端口所述压缩机的出气口连通;
节流件,所述节流件的第一节流端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室外端口连通;
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室内端口与所述节流件的第二节流端口连通,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连通;和
排风换热器,所述排风换热器的第一排风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出气口连通且所述排风换热器的第二排风端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室内端口连通,或者所述排风换热器的第一排风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连通且所述排风换热器的第二排风端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室内端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换向阀,所述换向阀具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所述第一阀口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压缩机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室外端口连通,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连通,所述第二阀口可切换地与所述第一阀口和所述第三阀口中的一者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管路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排风换热器的第一排风端口连通,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口通过第三管路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连通,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口通过第四管路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所述排风换热器的第一排风端口通过第五管路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和所述第四电磁阀相连,所述第一电磁阀设于所述第三管路上,所述第二电磁阀设于所述第二管路上,所述第三电磁阀设于所述第四管路上,所述第四电磁阀设于所述第五管路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室外端口通过第六管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室内端口连通,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室外端口通过第七管路与所述排风换热器的第二排风端口连通,所述节流件包括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二电子膨胀阀和第三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设于所述第六管路上,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设于所述第七管路上,所述第三电子膨胀阀设于所述第六管路和所述第七管路的并联管段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外和室内的温度差值,所述控制器用于通过比较所述温度差值与温度预设差值的数值,确定室内是否需要冷量或热量回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与所述压缩机的出气口相连以用于检测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压力值,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所述控制器用于通过比较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压力值与预设排气压力值的数值,确定室内是否需要冷量回收。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相连以用于检测所述空调系统的管路内的蒸发压力值,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所述控制器用于通过比较所述空调系统的管路内的蒸发压力值与预设蒸发压力值的数值,确定室内是否需要热量回收。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为变频压缩机,所述控制器用于:
当所述压缩机的频率大于等于预设频率值H1时,确定室内需要冷量或热量回收;和所述压缩机的频率小于预设频率值H1时,确定室内不需要冷量或热量回收。
9.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为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
室内机壳体,所述室内机壳体具有容纳腔以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进风口和排风口,所述制冷系统的室内换热器设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排风口与所述排风换热器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风通道,所述回风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回风通道的第二端和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回风通道的第一端和所述回风通道的第二端分别位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相对两侧。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壳体为多个,所述制冷系统的室内换热器为多个,多个所述室内换热器与多个所述室内机壳体的进风口一一对应,多个所述室内机壳体的排风口相互连通。
12.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且室内不需要回收冷量时,所述压缩机内的制冷剂经过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节流件和所述室内换热器后回流到所述压缩机内;
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且室内需要回收冷量时,所述压缩机内的一部分制冷剂经过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节流件和所述室内换热器后回流到所述压缩机内,另一部分制冷剂经过所述排风换热器、所述节流件和所述室内换热器后回流到所述压缩机内;或者
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且室内不需要回收热量时,所述压缩机内的制冷剂经过所述室内换热器、所述节流件和所述室外换热器后回流到所述压缩机内;
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且室内需要回收热量时,所述压缩机内的一部分制冷剂经过所述室内换热器、所述节流件和所述室外换热器后回流到所述压缩机内,另一部分制冷剂经过所述室内换热器、所述节流件和所述排风换热器后回流到所述压缩机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在室外的温度与室内温度的差值大于等于第一温度差值△T11时,确定室内需要冷量回收,在室外的温度与室内温度的差值小于第二温度差值△T12时,确定室内不需要冷量回收;或者
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在室内温度与室外的温度的差值大于等于第一温度差值△T11时,确定室内需要热量回收,在室内温度为与室外的温度为的差值小于第二温度差值△T12时,确定室内不需要热量回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度差值△T11满足:0<△T11≤10°,所述第二温度差值△T12满足:-5°≤△T12≤0°。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在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压力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排气压力值P11时,确定室内需要冷量回收,在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压力值小于第二预设排气压力值P12时,确定室内不需要冷量回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排气压力值P11满足:2.5MPa<P11≤3.2MPa,所述第二预设排气压力值P12满足:2.0MPa≤P12≤2.5MPa。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在所述空调系统的管路内的蒸发压力值小于第一预设蒸发压力值P31时,确定室内需要热量回收,在所述空调系统的管路内的蒸发压力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蒸发压力值P32时,确定室内不需要热量回收。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蒸发压力值P31满足:0.3MPa≤P31<0.7MPa,所述第二预设蒸发压力值P32满足:0.7MPa≤P32≤1.0MPa。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在所述压缩机的频率大于等于预设频率值H1时,确定室内需要冷量回收,在所述压缩机的频率小于预设频率值H1时,确定室内不需要冷量回收;或者
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在所述压缩机的频率大于等于预设频率值H1时,确定室内需要热量回收,在所述压缩机的频率小于预设频率值H1时,确定室内不需要热量回收。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的最高频率值与最低频率值之间的差值为H0,所述预设频率值H1满足:1/3H0≤H1≤2/3H0。
CN202110481825.XA 2021-04-30 2021-04-30 空调系统、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52646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81825.XA CN115264619A (zh) 2021-04-30 2021-04-30 空调系统、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81825.XA CN115264619A (zh) 2021-04-30 2021-04-30 空调系统、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64619A true CN115264619A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45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81825.XA Pending CN115264619A (zh) 2021-04-30 2021-04-30 空调系统、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6461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38700A (zh) * 2023-12-21 2024-01-23 常州博瑞电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节能分体式冷水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38700A (zh) * 2023-12-21 2024-01-23 常州博瑞电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节能分体式冷水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7438700B (zh) * 2023-12-21 2024-03-29 常州博瑞电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节能分体式冷水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11651B1 (en)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US7204094B2 (en) Air conditioner
EP3159630B1 (en) Air conditioner
EP2196746B1 (en)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EP2829821B1 (en) Heat pump
US7380407B2 (en) Mult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EP2891849A1 (en) Heat reclaim for a multifunction heat pump and a multifunction air conditioner
CN103597296A (zh) 制冷循环
EP1643195B1 (en) Multi-unit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7965853B (zh) 三管制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及控制方法
EP2093508B1 (en)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8800440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KR20140000936A (ko) 냉난방 동시형 멀티 공기조화기
EP1655554B1 (en) Multi-type air conditioner
CN112984662B (zh) 一种热回收空调热水系统及其制冷剂流量控制方法
CN115264619A (zh) 空调系统、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EP2623872B1 (en)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comprising the same
KR101964946B1 (ko) 외기온도 보상형 고효율 냉각시스템
JP6577264B2 (ja) 空調調和機
CN215336706U (zh) 空调系统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4719353B (zh) 恒温恒湿空调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14009332U (zh) 一种热泵系统
EP3578898B1 (en) Out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CN109682105B (zh) 空调系统
CN116075673A (zh) 空调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