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50461B - 一种物联网终端的用户管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物联网终端的用户管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50461B
CN115250461B CN202110466924.0A CN202110466924A CN115250461B CN 115250461 B CN115250461 B CN 115250461B CN 202110466924 A CN202110466924 A CN 202110466924A CN 115250461 B CN115250461 B CN 1152504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internet
things
target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6692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50461A (zh
Inventor
陶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Hen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Hen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Hen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6692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504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504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504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504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504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联网终端的用户管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与物联网终端的终端性能相关的目标数据,然后基于该目标数据从物联网终端中确定出终端性能未满足性能要求的目标物联网终端。最后将与该目标物联网终端相关的用户作为目标用户以对目标用户进行管理。由于将物联网终端的终端性能作为目标用户的选取条件,即只有将终端性能未满足性能要求的用户作为目标用户。因此,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其选取的目标用户其更具有代表性,有利于物联网终端的发展。

Description

一种物联网终端的用户管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联网终端的用户管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物联网终端是物联网中连接传感网络层和传输网络层,实现采集数据及向网络层发送数据的设备。它担负着数据处理、加密以及传输等多种功能。物联网终端的类型复杂多样,应用物联网终端的用户对于各类型的物联网终端的发展尤为重要。因此,对各种类型的物联网终端的用户进行管理是物联网终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目前基于物联网对物联网终端的用户进行管理是利用用户身份识别卡(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的账户信息提取用户行业以及用户企业等用户信息,然后基于用户信息从大量的用户中确定物联网终端的优质用户。并由运营商为优质用户进一步推广物联网终端以推动物联网中终端的发展。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当物联网终端的终端性能较差时用户才会有替换物联网终端的需求,才会考虑替换物联网终端从而接受物联网终端的推广建议。因此,采用以上方法确定的优质用户并不具有代表性,不利于物联网终端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物联网终端的用户管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物联网终端的优质用户不具有代表性而不利于物联网终端发展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联网终端的用户管理方法,包括:获取与物联网终端的终端性能相关的目标数据,然后基于所述目标数据从所述物联网终端中确定所述终端性能未满足性能要求的目标物联网终端。最后确定与所述目标物联网终端相关的用户为目标用户以对所述目标用户进行管。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联网终端的用户管理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物联网终端的终端性能相关的目标数据。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数据从所述物联网终端中确定所述终端性能未满足性能要求的目标物联网终端。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与所述目标物联网终端相关的用户为目标用户以对所述目标用户进行管理。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所述处理器、所述通信接口以及所述存储器通过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物联网终端的用户管理方法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物联网终端的用户管理方法步骤。
由以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与物联网终端的终端性能相关的目标数据,然后基于该目标数据从物联网终端中确定出终端性能未满足性能要求的目标物联网终端。最后将与该目标物联网终端相关的用户作为目标用户以对目标用户进行管理。由于将物联网终端的终端性能作为目标用户的选取条件,即只有将终端性能未满足性能要求的用户作为目标用户。因此,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其选取的目标用户其更具有代表性,有利于物联网终端的发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终端的用户管理方法的第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终端的用户管理方法的第二种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终端的用户管理方法的第三种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终端的用户管理装置的模块组成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联网终端的用户管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实施中,物联网终端的类型复杂多样,应用物联网终端的用户对于各类型的物联网终端的发展尤为重要。因此,对各种类型的物联网终端的用户进行管理是物联网终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基于物联网对物联网终端的用户进行管理是利用SIM卡的账户信息提取用户行业以及用户企业等用户信息,然后基于用户信息从大量的用户中确定物联网终端的优质用户。并由运营商为优质用户进一步推广物联网终端以推动物联网中终端的发展。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当物联网终端的终端性能较差时用户才会有替换物联网终端的需求,才会考虑替换物联网终端从而接受物联网终端的推广建议。因此,采用以上方法确定的优质用户并不具有代表性,不利于物联网终端的发展。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具体可以参见下述内容。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物联网终端的用户管理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服务器,其中,该服务器可以是独立的服务器,也可以是由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而且,该服务器可以是能够进行物联网终端的操作及对物联网终端的用户数据进行处理的服务器,如某物联网终端的用户数据处理及用户管理的服务器等。该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S101中,获取与物联网终端的终端性能相关的目标数据。
其中,上述物联网终端从使用场合可以分为固定终端、移动终端以及手持终端。固定终端至少可以包括电力系统检测终端、安防视频监测终端等。移动终端至少可以包括手机、笔记本电脑、车载仪器、车载视频监控设备等。手持终端至少可以包括可穿戴设备、电话等。以上物联网终端至少可以通过接入通用移动通信技术的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网络、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网络等实现设备入网。
上述物联网终端的终端性能至少体现在物联网终端的网络性能、网络制式等方面。网络性能至少可以从物联网终端成功接入网络的能力、物联网终端的业务信息的传输质量以及物联网终端的终端状态等方面。
上述目标数据可以至少为物联网终端的设备标识码、物联网终端的信令数据等。其中,物联网的设备标识码以及信令数据都可以从物联网关键数据(XData Recording,XDR)中提取。
示例性的,物联网终端的设备标识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确定:从物联网XDR数据中提取物联网终端的设备标识(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IMEI)的前8位作为物联网终端的类型分配码(Type Allocation Cod,TAC)。IMEI的前8位可以表示物联网终端的TAC码,第9位和第10位表示产地,最后的6位表示生产序列号。物联网终端的TAC码可以代表物联网终端的型号,每一款型号对应唯一的物联网终端。每一款型号的物联网终端其网络制式都是相对应的,在确定物联网终端的TAC码之后,便可以确定该物联网终端的网络制式。
作为示例,如下表1提供了物联网XDR数据的样例数据,表1中的物联网XDR数据至少包括时间戳、归属地市、接口、信令数据XDR_ID、IMEI以及终端TAC码。值得注意的是,物联网XDR数据的类型并不局限于表1中所提到的示例,其也可以包含更多种类的数据,如手机APN(Access Point Name,APN)等。
表1物联网XDR数据样例
时间戳 地市 接口 XDR_ID IMEI 终端TAC
1585414046 62 S1-U 000000000000000024f73fbb5e7f7f25 8657400362234570 86574003
1585431256 37 S1-U 000000000000000024f7d49a5e7fc25f 8657400337347870 86574003
1585435918 80 S1-U 000000000000000024fb08365e7fd495 3553080880897030 35530808
1585445727 81 S1-U 000000000000000024f773c25e7ffa8a 8657400381450970 86574003
1585452905 82 S1-U 000000000000000024f89a175e8016f1 8679650282674570 86796502
1585453506 83 S1-U 000000000000000024fa89155e80194a 8608330383278960 86083303
以上述表1所示的物联网XDR数据为例,在实施例中,可以从物联网XDR数据中获取与物联网终端的终端性能相关的物联网终端的TAC码以及物联网终端的信令数据(XDR_ID)等。如此,以与物联网终端的终端性能相关的数据作为确定目标用户的基准数据可以使得确定的目标用户更加具有代表性,利于物联网终端的发展。
在S102中,基于目标数据从物联网终端中确定终端性能未满足性能要求的目标物联网终端。
示例性的,S102中可以基于以上的TAC码以及信令数据等数据从物联网终端中确定出终端性能未满足性能要求的物联网终端。
具体的,作为S102中的第一种实施例,基于以上的TAC码从物联网终端中确定终端性能未满足性能要要求的物联网终端可以为如下方式:
首先从终端类型库(TAC库)中查找与TAC码对应的物联网终端的终端型号,然后确定与该终端型号对应的物联网终端的网络制式。物联网终端的网络制式可以至少包括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网络制式(first generation,1G)、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网络制式(second generation,2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网络制式(third generation,3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网络制式(forth generation,4G)以及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fifthgeneration,5G)的网络制式等。
随着用户对上网速度越来越高的要求,1G网络制式和2G网络制式的网络能力并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仅支持1G网络制式或2G网络制式的物联网终端作为低价值物联网终端(第一目标物联网终端,其属于目标物联网终端的其中一种)。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用户对于上网速度的要求,低价值物联网终端也可以为3G网络制式或其它类型的网络制式的终端,本申请实施例在此并不作限定。
在S103中,确定与目标物联网终端相关的用户为目标用户以对目标用户进行管理。
具体的,在利用S102确定终端性能较差的物联网终端之后,利用物联网XDR数据中的手机APN匹配基础维护信息,基于匹配到的基础维护信息中的物联网行业标识以及企业标识锁定性能较差的物联网终端的用户作为目标用户。从而为该用户推荐合适的物联网终端达到管理用户的目的。其中,基础维护信息中包含用户的单位名称、业务类型以及业务开放范围等。
进一步,作为S103的第一种实施例,针对于S102第一种实施例所确定的终端性能未满足性能要求的物联网终端,首先通过物联网行业标识和企业标识确定该物联网终端所涉及的行业及单位。然后在物联网XDR数据中提取该行业及单位所使用的所有的物联网终端的设备标识码。如果该行业及单位的全部物联网终端中存在3G网络制式和/或4G网络制式和/或5G网络制式的物联网终端,则从该行业及单位的所应用的物联网终端中选取3G网络制式和/或4G网络制式和/或5G网络制式的物联网终端作为推广终端并为用户推广达到管理用户的目的。如果该行业及单位的全部物联网终端中不存在3G网络制式和4G网络制式以及5G网络制式的物联网终端,则为该行业及单位推荐其他的3G网络制式和4G网络制式以及5G网络制式的物联网终端。
由以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与物联网终端的终端性能相关的目标数据,然后基于该目标数据从物联网终端中确定出终端性能未满足性能要求的目标物联网终端。最后将与该目标物联网终端相关的用户作为目标用户以对目标用户进行管理。由于将物联网终端的终端性能作为目标用户的选取条件,即只有将终端性能未满足性能要求的用户作为目标用户。因此,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其选取的目标用户其更具有代表性,提高了物联网终端的推广成功率,有利于物联网终端的发展。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上述S102的具体处理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以下再提供第二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具体可以参见下述S1021-S1023的处理。
在S1021中,根据物联网终端的信令数据确定物联网终端的网络性能指标。
具体的,物联网终端的网络性能指标是从终端侧反应出的物联网终端的网络性能。物联网终端的网络性能指标至少可以包括附着失败率、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Transfer Protocol,HTTP)请求失败率以及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Protocol,TCP)报文异常率等。
首先,对于附着失败率。附着失败率是用于衡量物联网终端成功接入网络的能力,其反应因物联网终端问题导致的附着失败的比例。计算公式可以为附着失败次数/附着请求总次数的比值。其中,附着失败是由于用户应用物联网终端进行附着终端适配器单位(Terminal Adapter Unit,TAU)跟踪区或者服务请求(Service Request)时被移动管理节点(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拒绝。
进一步,MME是LTE的关键控制节点,其与服务网关(ServingGateway,S-GW)、分组数据网络网关(Packet Date Network Gateway,P_GW)、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HomeSubscriber Server,HSS)及策略和计费控制单元(Policy and ChargingRules Funct1n,PCRF)等组成LTE的核心网部分。LTE是由线接入部分的多个演进后的增强节点(enhancedNode B,eNodeB)和上述的核心网部分组成。eNodeB与核心网部分之间的通讯接口至少包括S1接口。S1接口至少可以包括S1-MME接口、S6a接口、S1-U接口等。S1-MME接口是eNodeB与MME之间的接口以传送信令面和控制面数据,S1-MME接口的接口协议的协议类型可以为非接入层(Non-Access-Stratum,NAS,3GPPTS 24.301)协议和SI应用协议(SlApplicat1nProtocol,SIAP,3GPP TS 36.413)。S6a接口是MME与HSS之间的接口用于传输控制面信息,S6a接口的接口协议可以为diameter协议。S1-U接口是eNodeB与S-GW之间的接口,用于传送用户面数据和相应的用户平面控制帧。
示例性的,MME拒绝的原因可以至少为协议配置错误(Protocol error)以及未明确原因(unspecified)等。例如,对于使用接口为S1-MME、协议类型为NAS协议的物联网终端。当用户应用其进行附着时被MME拒绝,拒绝原因为协议配置错误以及未明确原因,拒绝时的错误码为“111”。
示例性的,对附着失败的原因分析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点、是MME上的故障。MME上的故障可以至少包括用户拥塞、S6a接口链路故障、MME上配置的完整性算法和加密算法和无线侧不支持、路由代理节点(Diameter RoutingAgen,DRA)故障以及HSS故障等。
第二点、是无线侧的故障。无线侧的故障可以至少包括eNodeB故障、无
线网络的覆盖强度过低、无线侧支持完整性算法以及加密算法的能力不够等。
第三点、是物联网终端的终端侧异常。本实施例中将第三点中终端侧异常引起的附着失败的原因作为附着失败率的计算条件。
示例性的,对于上述第三点中所提到的物联网终端的终端侧的故障导致的附着失败的分析步骤如下:
第一步,运用集散度方法进行分析。其中,集散度的计算方式为:
α(集散度)=(附着发生失败的用户数/总用户数)/(用户最大附着失败次数/总附着失败次数),用户最大附着失败次数指的是单个用户附着请求失败最多的次数。
当α>=0.05且α<5时为小区或用户原因;当α<0.05时为用户原因,当α>=5时为小区原因。
第二步,运用投诉支撑系统查询用户基本状态信息,排除用户原因。用户基本状态信息指的是用户签约业务,如网络制式(采用2G、3G、4G还是5G)、上网速率以及停机状态还是开机状态。查看小区的指标及基本状态信息,排除小区原因。
第三步,若第一步和第二步判断出非小区原因和非用户原因,则可以定位为物联网终端问题。通过第三步确定出附着失败是由物联网终端自身引起后,可将附着失败率这一网络性能指标作为步骤S1022中终端性能综合值计算的条件之一。
示例性的,以统计2021年4月5日这一天的用户的附着次数为例,用户总数量为20000,附着发生失败的用户数为100,用户最大附着失败次数为20,总附着失败次数为100。则集散度为0.01,确定为用户原因。
其次,对于HTTP请求失败率。HTTP请求失败率是反应HTTP请求总次数中因物联网终端问题导致HTTP请求失败次数的比例。其用来评估物联网终端的网络可靠性和物联网终端的状态。HTTP请求失败率可以采用下式计算:
HTTP请求失败率=终端侧引起的HTTP请求失败次数/HTTP请求总次数
示例性的,由物联网终端发出请求连接,服务端的建立连接后。由物联网终端向服务端发出HTTP请求,由服务端返回响应信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物联网终端或者服务端的问题会返回相应的错误代码(HTTP协议状态码)。根据错误代码用户可以调整相应的操作修改出现的错误。其中,HTTP协议状态码
总共有5种类别,分别是1xx,2xx,3xx,4xx,5xx。其中,1xx类状态码信息表示临时的响应。2xx类状态码信息表示服务端成功的接受了物联网终端的请求。3xx类状态码信息表示物联网终端浏览器必须采取更多的操作实现请求。4xx类状态码信息表示发生错误,物联网终端存在问题(客户端请求不存在的页面,客户端为提供有效的身份验证信息)。5xx类状态码信息表示服务器遇到错误而不能完成该请求。
示例性的,下面对上述的因终端侧问题引起的HTTP请求失败的4xx类状态码进行列举说明。
当物联网终端接入LTE网络或者GPRS网络,对应的接口为S1-U接口或者GN接口或者GB接口。接口的协议类型为HTTP协议。当物联网终端与服务端建立连接并向服务端发出HTTP请求之后,服务端返回错误代码4xx。其中,当错误代码4xx为400时代表物联网终端的HTTP请求中存在不符合HTTP协议的语法错误。当错误代码4xx为401时代表物联网终端在授权头信息中没有有效的身份信息时访问受到密码保护的页面,返回的错误代码401中必须包含“WWW-Authenticate”的授权信息头。当错误代码4xx为403时代表物联网终端未拥有授权,服务器则拒绝提供所请求的资源。当错误代码4xx为405时代表物联网终端请求的方法(如GET方法、POST方法、HEAD方法、PUT方法,及DELETE方法等)对特定的资源不允许使用。当错误代码4xx为408时代表服务端等待物联网终端发送HTTP请求的时间过长。
示例性的,以上述HTTP协议状态码为4xx类状态码时,将其作为终端侧引起的HTTP请求失败的判断依据。在计算HTTP请求失败率时,统计预定时间内(如1小时)返回4xx类状态码的总次数和预定时间内HTTP请求总次数。然后将预定时间内返回4xx类状态码的总次数和HTTP请求总次数作比,将该比值作为HTTP请求失败率。如,在1小时内,物联网终端向服务端发出HTTP请求的总次数为20次,返回4xx类状态码的总次数为8次,则HTTP请求失败率为40%。
最后,对于TCP报文异常率。TCP报文异常率是因物联网终端问题导致的报文异常,其用于评估物联网终端传输业务信息的传输质量,反应物联网终端用户的感知。TCP报文异常率可以采用下式计算:
TCP报文异常率=TCP乱序率+TCP重传率+TCP丢包率
其中,TCP乱序率是上下行TCP乱序报文数与上下行TCP总报文数的比值;TCP重传率为上下行TCP报文重传数与上下行TCP总报文数的比值,TCP丢包率为上下行TCP丢包数与上下行TCP总包数的比值。如,TCP乱序率为10%、TCP重传率为5%、TCP丢包率为15%,则TCP报文异常率为30%。
示例性的,对于物联网终端侧,报文异常可以由小区原因、用户原因以及物联网终端问题引起。因此,需要对因物联网终端问题而引起的报文异常进行判定。对于终端问题引起的TCP报文异常问题的定位步骤如下:
第一步,判断报文异常是否由用户原因引起。具体是:在预定时间内,首先按用户维度统计每个用户的TCP报文异常数和所有用户的总TCP报文异常数。然后对各用户的TCP报文异常数进行降序排列,并取排名前预定数量(可以为总数的30%)的用户的TCP报文异常数。对排名前预定数量的用户的报文异常数进行叠加得到叠加值。再计算叠加值与所有用户的总TCP异常报文数的比值。如果该比值大于门限值(如70%),则定位为用户原因。
例如,以统计2021年4月5日这一天的用户的异常报文数为例,用户数量为3000,统计每个用户的异常报文数,然后对3000的用户的异常报文数进行降序排列,取排名前900的每个用户的TCP报文异常数并进行叠加,叠加值为8000。3000个用户的总TCP异常报文数为10000,则排名前900的用户的异常报文数与3000个用户的总TCP异常报文数的比值为80%。其超出了门限值70%,则可以认定2021年4月5日这一天的报文异常是用户原因引起的。值得注意的是,预设时间、预定数量以及门限值可以设定为任意值,本申请实施例在此并不作限定。
第二步,判断报文异常是否由小区原因引起。具体是:在预定时间内,首先按小区维度统计每个小区的TCP报文异常数和所有小区的总TCP报文异常数。然后对各小区的TCP报文异常数进行降序排列,并取前预定数量(可以为总数的30%)的小区的TCP报文异常数。对前预定数量的小区的报文异常数进行叠加得到叠加值。再计算叠加值与所有小区的总TCP异常报文数的比值。如果该比值大于门限值(如70%),则定位为小区原因。
例如,以统计2021年4月5日这一天的小区异常报文数为例,小区数量为100,统计每个小区异常报文数(具体是分别将每个小区所有用户在2021年4月5日这一天的异常报文数进行统计并叠加对应得到每个小区的异常报文数)。然后对100个小区的异常报文数进行降序排列,取排名前30的每个小区的TCP报文异常数并进行叠加,叠加值为20000。100个小区的总TCP异常报文数为50000,则排名前30的小区的异常报文数与100个小区的总TCP异常报文数的比值为40%。其未超出门限值70%,则可以认定2021年4月5日这一天的报文异常非小区原因。值得注意的是,预设时间、预定数量以及门限值可以设定为任意值,本申请实施例在此并不作限定。
第三步,若第一步和第二步判断出报文异常并非用户原因和小区原因,则判断报文异常是由物联网终端引起。通过第三步确定出报文异常是由物联网终端自身引起后,可将报文异常率这一网络性能指标作为步骤S1022中终端性能综合值计算的条件之一。
在S1022中,利用网络性能指标计算物联网终端的终端性能综合值,终端性能综合值于物联网终端的终端性能正相关。
在S1021中确定物联网终端的网络性能指标之后,再基于网络性能指标计算物联网终端的终端性能综合值。其中,终端性能综合值越高则代表物联网终端的终端性能越好。
具体的,终端性能综合值是对每个网络性能指标的指标值(第一数值)和对应的指标权值的乘积的叠加值(第二数值)。
示例性的,对于指标值(第一数值)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计算:
首先计算网络性能指标的得分值。该得分值基于网络性能指标的实际值确定,网络性能指标的实际值可以依据物联网XDR数据按照指标维度(网络性能指标可以按天粒度输出)统计。
示例性的,得分值的计算过程具体是:当网络性能指标的实际值低于网络性能指标的达标值(第一预设值)时,得分值可以为第一分值(可以为满分)。当网络性能指标的实际值高于网络性能指标的挑战值(第二预设值)时,得分值为第二分值(可以为0分)。当实际值处于达标值和挑战值之间时,可以通过公式Si+((Fi-Si)*(Xi-Yi))/(Hi-Yi)进行打分,得分值为第三分值。其中,Si为网络性能指标的达标分值,Fi为第二分值,Xi为实际值,Yi为达标值,Hi为挑战值,“*”表示相乘。挑战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发明实施例在此并不作限定。
例如,物联网终端的网络性能指标至少包括上述的附着失败率、HTTP请求失败率和TCP报文异常率。以提取3天的网络性能指标的实际值为例,将分别求取3天内的每个网络性能指标的平均值作为每个网络性能指标的实际值。从物联网XDR数据中分别提取出的附着失败率、HTTP请求失败率和TCP报文异常率的实际值分别为0.2、0.4和0.3,达标值分别为0.3、0.5以及0.2。
示例性的,在计算出得分值之后,再基于标准差算法利用上述计算的得分值对应计算网络性能指标的指标权重。
具体的,指标权重可以采用下式计算:
其中,Mi为指标权重、P为主观系数、N为网络性能指标的个数、Zi为某网络性能指标得分、μ为单个网络性能指标的得分均值。
示例性的,计算出指标权重之后,对上述计算的指标权重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网络性能指标的指标权值。
具体的,指标权值可以采用下式计算:
Wi为指标权值、Mi为指标权重、N为网络性能指标的个数。
示例性的,将上述计算的网络性能指标的得分值与对应的指标权值相乘,其乘积便可作为每个网络性能指标的指标值。
示例性的,基于以上计算出的每个网络性能指标的指标值,计算终端性能综合值(第二数值)具体如下:
将每个网络性能指标的指标值进行叠加,得到的叠加值便为第二数值。
具体的,上述的第二数值(终端性能综合值)可以采用下式计算:
其中,D为终端性能综合值,N为网络性能指标的个数,Si为网络性能指标的达标分值,Fi为第二分值,Xi为实际值,Yi为达标值,Hi为挑战值,“*”表示相乘。
在S1023中,基于终端性能综合值从物联网终端中确定第二目标物联网终端(其属于目标物联网终端中的其中一种)。
具体的,第二目标物联网终端的确定方式至少可以包括以下三种方式:
其中一种方式为:确定终端性能综合值低于基准值的物联网终端为第二目标物联网终端。其中,基准值可以设定为任意数值,如0.5。
另外一种方式为:对各个终端性能综合值进行降序排列,选取排名后预定数量的物联网终端为目标物联网终端。预定数量可以为任意数值,如终端性能综合值的总数量的30%作为预定数量。
另外一种方式为:对各个终端性能综合值进行升序排列,选取排名前预定数量的物联网终端为目标物联网终端。预定数量可以为任意数值,如终端性能综合值的总数量的30%作为预定数量。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物联网终端的用户管理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服务器,其中,该服务器可以是独立的服务器,也可以是由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而且,该服务器可以是能够进行物联网终端的操作及对物联网终端的用户数据进行处理的服务器,如某物联网终端的用户数据处理及用户管理的服务器等。该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S104中,从物联网XDR数据中获取终端TAC码和信令数据。
在S105中,从终端类型库(TAC库)中查找与TAC码对应的物联网终端的终端型号,并确定与该终端型号对应的物联网终端的网络制式。
示例性的,执行完S105之后,可以同时进行S106和S107。
在S106中,判断该型号对应的物联网终端的网络制式是否为单模型号。其中,单模型号指的是1G网络制式或2G网络制式。如果网络制式为单模型号,则进入步骤S108,如果网络制式非单模型号,则结束整个流程。
在S108中,判定物联网终端为低价值终端,利用物联网XDR数据中的手机APN匹配基础维护信息,通过基础维护信息中的物联网行业标识和企业标识确定该物联网终端所涉及的行业及单位作为目标用户。
在S107中,进行数据去噪。其中,数据去噪具体可以为:统计同一设备标识码对应的物联网终端的数量,对同一设备标识码对应的物联网终端的数量未达到预设值的物联网终端进行剔除。如此,通过统计同一TAC码对应的物联网终端的数量(对应用户的数量),将用户数量少于预设值的物联网终端剔除。预设值可以设定为任意值,如1000。将用户数量少于1000的物联网终端剔除后,也就剔除了不具备分析价值的物联网终端,进一步提高了对物联网终端进行分析的可靠性。选取的目标物联网终端也更加具有代表性。
在S109中,根据物联网终端的信令数据确定物联网终端的网络性能指标。
在S110中,利用网络性能指标计算物联网终端的终端性能综合值。
在S111中,对各个终端性能综合值进行降序排列,选取排名后预定数量的物联网终端为目标物联网终端。预定数量可以为任意数值,如终端性能综合值的总数量的30%作为预定数量。
在S112中,利用物联网XDR数据中的手机APN匹配基础维护信息,基于匹配到的基础维护信息中的物联网行业标识以及企业标识锁定性能较差的物联网终端的用户作为目标用户。从而为该用户推荐合适的物联网终端达到管理用户的目的。
进一步,确定目标用户之后,将与该目标用户对应的行业单位的排名前预定数量的物联网终端作为优秀终端并为目标用户推广达到管理用户的目的。若该行业单位无优秀终端,则可以根据目标物联网终端的当前网络制式以及网络能力结合应用场景向该行业单位推荐合适的互联网终端。其中,预定数量可以设定为任意值,如总用户数的30%。
值得注意的是,图3所提供的另一种物联网终端的用户管理方法与上述实施例的相同部分可以互相参照,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由以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与物联网终端的终端性能相关的目标数据,然后基于该目标数据从物联网终端中确定出终端性能未满足性能要求的目标物联网终端。最后将与该目标物联网终端相关的用户作为目标用户以对目标用户进行管理。由于将物联网终端的终端性能作为目标用户的选取条件,即只有将终端性能未满足性能要求的用户作为目标用户。因此,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其选取的目标用户其更具有代表性,提高了物联网终端的推广成功率,有利于物联网终端的发展。
对应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终端的用户管理方法,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物联网终端的用户管理装置,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终端的用户管理装置的模块组成示意图,该物联网终端的用户管理装置用于执行图1至图3描述的物联网终端的用户管理方法,如图4所示,该物联网终端的用户管理装置包括:获取模块401,第一确定模块402和第二确定模块403。
获取模块401用于获取与物联网终端的终端性能相关的目标数据。第一确定模块402用于基于目标数据从物联网终端中确定终端性能未满足性能要求的目标物联网终端。第二确定模块403用于确定与目标物联网终端相关的用户为目标用户以对目标用户进行管理。
由以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与物联网终端的终端性能相关的目标数据,然后基于该目标数据从物联网终端中确定出终端性能未满足性能要求的目标物联网终端。最后将与该目标物联网终端相关的用户作为目标用户以对目标用户进行管理。由于将物联网终端的终端性能作为目标用户的选取条件,即只有将终端性能未满足性能要求的用户作为目标用户。因此,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其选取的目标用户其更具有代表性,有利于物联网终端的发展。
可选地,上述第一确定模块402,包括:查找单元、第一确定单元和第二确定单元。
查找单元用于从终端类型库中查找与设备标识码对应的物联网终端的终端型号。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与终端型号对应的物联网终端的网络制式。第二确定单元确定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网络制式和/或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网络制式的物联网终端为第一目标物联网终端,目标物联网终端至少包括第一目标物联网终端。
可选地,上述第一确定模块402,包括:第三确定单元、计算单元和第四确定单元。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信令数据确定物联网终端的网络性能指标。计算单元用于利用网络性能指标计算物联网终端的终端性能综合值,终端性能综合值与物联网终端的终端性能正相关。第四确定单元用于基于终端性能综合值从物联网终端中确定第二目标物联网终端。其中,目标物联网终端至少包括第一目标物联网终端和第二目标物联网终端。
可选地,上述计算单元,包括:第一计算子单元、第二计算子单元、处理单元、第三子计算单元和第四计算子单元。
第一计算子单元用于计算网络性能指标的得分值。其中,当实际值低于网络性能指标的第一预设值时,得分值为第一分值,实际值高于网络性能指标的第二预设值时,得分值为第二分值。当实际值处于第一预设值与第二预设值之间时,得分值为第三分值,且第三分值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Si+((Fi-Si)*(Xi-Yi))/(Hi-Yi);
其中,Si为网络性能指标的达标分值,Fi为第二分值,Xi为实际值,Yi为第一预设值,Hi为第二预设值,“*”表示相乘。第二计算子单元用于基于标准差算法利用得分值对应计算网络性能指标的指标权重。处理子单元用于对指标权重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网络性能指标的指标权值。第三计算子单元用于计算得分值与对应的指标权值的乘积得到第一数值,将第一数值对应作为网络性能指标的指标值。第四计算子单元用于计算网络性能指标的指标值的叠加值得到第二数值,将第二数值作为终端性能综合值。
可选地,上述第二确定模块403包括确定单元。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终端性能综合值低于基准值的物联网终端为第二目标物联网终端。
由以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与物联网终端的终端性能相关的目标数据,然后基于该目标数据从物联网终端中确定出终端性能未满足性能要求的目标物联网终端。最后将与该目标物联网终端相关的用户作为目标用户以对目标用户进行管理。由于将物联网终端的终端性能作为目标用户的选取条件,即只有将终端性能未满足性能要求的用户作为目标用户。因此,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其选取的目标用户其更具有代表性,有利于物联网终端的发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终端的用户管理装置能够实现上述物联网终端的用户管理方法对应的实施例中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终端的用户管理装置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终端的用户管理方法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因此该实施例的具体实施可以参见前述物联网终端的用户管理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对应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终端的用户管理方法,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的物联网终端的用户管理方法,图5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电子设备可因配置或性能不同而产生比较大的差异,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处理器501和存储器502,存储器502中可以存储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存储应用程序或数据。其中,存储器502可以是短暂存储或持久存储。存储在存储器502的应用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模块(图示未示出),每个模块可以包括对电子设备中的一系列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更进一步地,处理器501可以设置为与存储器502通信,在电子设备上执行存储器502中的一系列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电源503,一个或一个以上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504,一个或一个以上输入输出接口505,一个或一个以上键盘506。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包括有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以及存储器通过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实现以下方法步骤:
获取与物联网终端的终端性能相关的目标数据;
基于目标数据从物联网终端中确定终端性能未满足性能要求的目标物联网终端;
确定与目标物联网终端相关的用户为目标用户以对目标用户进行管理。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方法步骤:
获取与物联网终端的终端性能相关的目标数据;
基于目标数据从物联网终端中确定终端性能未满足性能要求的目标物联网终端;
确定与目标物联网终端相关的用户为目标用户以对目标用户进行管理。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物联网终端的用户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与物联网终端的终端性能相关的目标数据;
基于所述目标数据从所述物联网终端中确定所述终端性能未满足性能要求的目标物联网终端;
确定与所述目标物联网终端相关的用户为目标用户以对所述目标用户进行管理;
所述目标数据至少包括设备标识码和所述物联网终端的信令数据,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数据从所述物联网终端中确定所述终端性能未满足性能要求的目标物联网终端包括:
从终端类型库中查找与所述设备标识码对应的物联网终端的终端型号;
确定与所述终端型号对应的物联网终端的网络制式;
确定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网络制式和/或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网络制式的物联网终端为第一目标物联网终端;
根据所述信令数据确定所述物联网终端的网络性能指标;
利用所述网络性能指标计算所述物联网终端的终端性能综合值,所述终端性能综合值与所述物联网终端的终端性能正相关;
基于所述终端性能综合值从所述物联网终端中确定第二目标物联网终端;
其中,所述目标物联网终端至少包括第一目标物联网终端和所述第二目标物联网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数据至少包括设备标识码,所述方法还包括:
统计同一所述设备标识码对应的物联网终端的数量;
对同一所述设备标识码对应的物联网终端的数量未达到预设值的物联网终端进行剔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网络性能指标计算所述物联网终端的终端性能综合值,包括:
计算所述网络性能指标的得分值;
基于标准差算法利用所述得分值对应计算所述网络性能指标的指标权重;
对所述指标权重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所述网络性能指标的指标权值;
计算所述得分值与对应的所述指标权值的乘积得到第一数值,将所述第一数值对应作为所述网络性能指标的指标值;
计算所述网络性能指标的指标值的叠加值得到第二数值,将所述第二数值作为所述终端性能综合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得分值基于所述网络性能指标的实际值确定,所述计算所述网络性能指标的得分值包括:
当所述实际值低于所述网络性能指标的第一预设值时,所述得分值为第一分值,所述实际值高于所述网络性能指标的第二预设值时,所述得分值为第二分值;
当所述实际值处于第一预设值与所述第二预设值之间时,所述得分值为第三分值,且所述第三分值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其中,所述为所述网络性能指标的达标分值,所述/>为所述第二分值,所述/>为所述实际值,所述/>为所述第一预设值,所述/>为所述第二预设值,所述“*”表示相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终端性能综合值从所述物联网终端中确定第二目标物联网终端包括:
确定所述终端性能综合值低于基准值的物联网终端为所述第二目标物联网终端。
6.一种物联网终端的用户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物联网终端的终端性能相关的目标数据;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数据从所述物联网终端中确定所述终端性能未满足性能要求的目标物联网终端;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与所述目标物联网终端相关的用户为目标用户以对所述目标用户进行管理;
所述目标数据至少包括设备标识码和所述物联网终端的信令数据,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
查找单元,用于从终端类型库中查找与所述设备标识码对应的物联网终端的终端型号;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与所述终端型号对应的物联网终端的网络制式;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网络制式和/或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网络制式的物联网终端为第一目标物联网终端;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信令数据确定所述物联网终端的网络性能指标;
计算单元,用于利用所述网络性能指标计算所述物联网终端的终端性能综合值,所述终端性能综合值与所述物联网终端的终端性能正相关;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终端性能综合值从所述物联网终端中确定第二目标物联网终端;
其中,所述目标物联网终端至少包括第一目标物联网终端和所述第二目标物联网终端。
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所述处理器、所述通信接口以及所述存储器通过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实现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物联网终端的用户管理方法步骤。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物联网终端的用户管理方法步骤。
CN202110466924.0A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物联网终端的用户管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52504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66924.0A CN115250461B (zh)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物联网终端的用户管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66924.0A CN115250461B (zh)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物联网终端的用户管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50461A CN115250461A (zh) 2022-10-28
CN115250461B true CN115250461B (zh) 2023-08-15

Family

ID=83697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66924.0A Active CN115250461B (zh)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物联网终端的用户管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50461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8413A (zh) * 2007-01-17 2007-08-15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的性能统计方法、接入网设备及无线网络
CN105230082A (zh) * 2013-03-28 2016-01-06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提供订阅标识设备推荐的方法和装置
CN108076197A (zh) * 2016-11-14 2018-05-25 中移(苏州)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网络性能劣化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8632088A (zh) * 2018-04-28 2018-10-0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10169091A (zh) * 2017-12-01 2019-08-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的方法、可穿戴设备、移动终端及系统
CN110401934A (zh) * 2018-04-25 2019-11-01 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 一种管理设备的方法、管理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142968A (zh) * 2019-12-26 2020-05-1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配置推荐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54470B2 (en) * 2000-09-01 2004-06-22 Telephi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wireless device and network usage and performance metrics
US11210699B2 (en) * 2018-10-18 2021-12-28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argeted advertising
US11574224B2 (en) * 2019-10-08 2023-02-07 At&T Mobility Ii Llc Facilitation of predictive internet-of-things device identification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8413A (zh) * 2007-01-17 2007-08-15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的性能统计方法、接入网设备及无线网络
CN105230082A (zh) * 2013-03-28 2016-01-06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提供订阅标识设备推荐的方法和装置
CN108076197A (zh) * 2016-11-14 2018-05-25 中移(苏州)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网络性能劣化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10169091A (zh) * 2017-12-01 2019-08-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的方法、可穿戴设备、移动终端及系统
CN110401934A (zh) * 2018-04-25 2019-11-01 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 一种管理设备的方法、管理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632088A (zh) * 2018-04-28 2018-10-0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11142968A (zh) * 2019-12-26 2020-05-1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配置推荐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信令数据的智能终端价值挖掘与应用;张子樵;李峰;胡孟森;杨林;;信息通信(第03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50461A (zh) 2022-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70270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prevent illicit proxy communications from affecting a monitoring result
CN112448894B (zh) 阻断信令风暴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40258474A1 (en) Controlling data collection interval of m2m device
US20170339001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pushing a message
US10070343B2 (en) Mobile device traffic management
US10051428B2 (en) Subscriber location database
CN110177381B (zh) 拥塞通知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
WO2017035993A1 (zh) 安全评估方法和装置
DE112019004201T5 (de) Kernnetzwerkgerät, kommunikationsendgerät, kommunikationssystem, authentifizierungsverfahren und kommunikationsverfahren
CN103348719A (zh) 通信系统、基站以及针对网络攻击的对策方法
KR20140094293A (ko) 재난대피 정보 제공방법, 및 재난대피 정보 제공 시스템을 위한 무선랜 액세스 포인트 장치
Wang et al. Smart devices information extraction in home wi‐fi networks
US20210026904A1 (en) Mechanisms for service layer resource ranking and enhanced resource discovery
US11599673B2 (en) Ascertaining network devices used with anonymous identifiers
CN115250461B (zh) 一种物联网终端的用户管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15024965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henticating at least one terminal requesting access to at least one resource
CN110198288A (zh) 一种异常节点的处理方法及设备
US20180114021A1 (en) Optimizing data detection in communications
CN113207158A (zh) 物联网接入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EP3577875B1 (en) Method for enhanced detection of a user equipment type.
CN108306859B (zh) 限制服务器访问量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0924913B2 (en) Fault handling for location services requests
CN109818916B (zh) Ssl/tls代理及其协商方法、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275348A (zh) 电子订单信息处理方法、服务器及电子订单信息处理系统
CN115150034B (zh) 一种信令风暴的预警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