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49294A - 一种元宇宙数字底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元宇宙数字底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49294A
CN115249294A CN202210217609.9A CN202210217609A CN115249294A CN 115249294 A CN115249294 A CN 115249294A CN 202210217609 A CN202210217609 A CN 202210217609A CN 115249294 A CN115249294 A CN 1152492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e elements
grid
level
bit
s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1760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向春
田瑜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1021760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4929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492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492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06T17/05Geographic mode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06T17/20Finite element generation, e.g. wire-frame surface description, tesselation
    • G06T17/205Re-mesh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ompression, Expansion, Code Conversion, And Deco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元宇宙数字底座,包括三个球心、球径相同的球形基准面,分别是基础地理基准面、建筑物基准面、基础设施基准面,三个基准面大小与地球球面相同,可合并和拆分;基础地理基准面上定位有岩石地物模型、水系地物模型、植被地物模型;建筑物基准面上定位有多种场所模型;基础设施基准面上定位有道路模型、桥梁模型、管网模型、地下通道模型、广场模型。除管网模型外,其它模型之间需进行空间重叠检查,首先要对同一基准面上的模型进行二维网格位置重叠检查,其次要对不同基准面上二维网格位置重叠的模型进行高度域网格重叠检查。

Description

一种元宇宙数字底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虚拟场景,特别是涉及一种元宇宙数字底座。
背景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平台GIS为支持元宇宙产品研发,以北斗三维网格码为基础,支持多种三维模型的导入及展示。北斗三维网格位置码的地球立体网格剖分由地球表面二维网格剖分+高度域网格剖分组成,其中地球表面北斗二维网格的划分原点在赤道面与本初子午面的交点处,地球表面非两极区域(南纬88°~北纬88°) 二维网格划分为十级。北斗二维网格位置码编码规则由最多不超过20个码元组成,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分成十一段,分别对应地球表面南北半球以及第一级至第十级网格,见图1。
二维网格划分如下:
0) 第一位码元,取值N或者S,分别代表地球表面北半球、南半球。
a) 第一级网格划分:第一级网格根据GB/T13989-2012中的1:100万图幅进行划分,单元大小是6°×4°;第二位~第四位码元,标识第一级网格,其中,第二位、第三位码元,标识经度方向网格,用01~60编码;第四位码元,标识纬度方向网格,纬分南北半球按照A~V编码。
b) 第二级网格划分:将第一级6°×4°网格,分成12×8个第二级网格,对应于30′×30′网格,约等于地球赤道处55.66km×55.66km网格;第五位、第六位码元,标识第二级网格,其中,第五位码元,标识经度方向网格,用0~B编码;第六位码元,标识纬度方向网格,用0~7编码。
c) 第三级网格划分:将第二级网格,按照经纬度等分,分成2×3个第三级网格,对应于1:5万地图图幅15′×10′网格,约等于地球赤道处27.83km×18.55km网格;第七位码元,标识第三级网格,编码顺序按照Z序采用0~5编码。
d) 第四级网格划分:将第三级网格,按照经纬度等分,划分成15×10个第四级网格,约等于地球赤道处1.85km×1.85km网格;第八位、第九位码元,标识第四级网格,其中,第八位码元,标识经度方向网格,用0~E编码;第九位码元,标识纬度方向网格,用0~9编码。
e) 第五级网格划分:将第四级网格,按照经纬度等分,划分成15×15个第五级网格,约等于地球赤道处123.69m×123.69m网格;第十位、第十一位码元,标识第五级网格,其中,第十位码元,标识经度方向网格,用0~E编码;第十一位码元,标识纬度方向网格,用0~E编码。
f) 第六级网格划分:将第五级网格,按照经纬度等分,划分成2×2个第六级网格,约等于地球赤道处61.84m×61.84m网格;第十二位码元,标识第六级网格,编码顺序按照Z序采用0~3编码。
g) 第七级网格划分:将第六级网格,按照经纬度等分,划分成8×8个第七级网格,约等于地球赤道处7.73m×7.73m网格;第十三位、第十四位码元,标识第七级网格,其中,第十三位码元,标识经度方向网格,用0~7编码;第十四位码元,标识纬度方向网格,用0~7编码。
h) 第八级网格划分:将第七级网格,按照经纬度等分,划分成8×8个第八级网格,约等于地球赤道处0.97m×0.97m网格;第十五位、第十六位码元,标识第八级网格,其中,第十五位码元,标识经度方向网格,用0~7编码;第十六位码元,标识纬度方向网格,用0~7编码。
i) 第九级网格划分:将第八级网格,按照经纬度等分,划分成8×8个第九级网格,约等于地球赤道处12.0cm×12.0cm网格;第十七位、第十八位码元,标识第九级网格,其中,第十七位码元,标识经度方向网格,用0~7编码;第十八位码元,标识纬度方向网格,用0~7编码。
j) 第十级网格划分:将第九级网格,按照经纬度等分,划分成8×8个第十级网格,约等于地球赤道处1.5cm×1.5cm网格;第十九位、第二十位码元,标识第十级网格,其中,第十九位码元,标识经度方向网格,用0~7编码;第二十位码元,标识纬度方向网格,用0~7编码。
高度域剖分的级数与地球表面剖分的级数一致。对于任意剖分级数m,高度域剖分成2m层,且地下为2m-1层,地上为2m-1层;同一级各网格在相同层高度(大地高方向粒度)应相等,并且其高度与该层对应等高面赤道处相应级剖分形成的网格纬线方向长度匹配。同一级相同层网格高度与对应等高面赤道处网格纬线长度关系见图2。
高度域网格划分如下:
a) 初始网格,地上、地下划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位码元,地上、地下标识用0、1进行表示。
b) 第一级网格,采用和赤道4°长度一致的划分,每个划分约445.28km;第二位、第三位码元,编码标识采用00~63,对应第一级网格。
c) 第二级网格,采用和赤道30′长度一致的划分,每个划分约55.66km;第四位码元,编码标识采用0~7,对应第二级网格。
d) 第三级网格,采用和赤道15′长度一致的划分,每个划分约27.83km;第五位码元,编码标识采用0~1,对应第三级网格。
e) 第四级网格,采用和赤道1′长度一致的划分,每个划分约1.85km;第六位码元,编码标识采用0~9、A~E,对应第四级网格。
f) 第五级网格,采用和赤道4″长度一致的划分,每个划分约123.69m;第七位码元,编码标识采用0~9、A~E,对应第五级网格。
g) 第六级网格,采用和赤道2″长度一致的划分,每个划分约61.84m;第八位码元,编码标识采用0~1,对应第六级网格。
h) 第七级网格,采用和赤道1/4″长度一致的划分,每个划分约7.73m;第九位码元,编码标识采用0~7,对应第七级网格。
i) 第八级网格,采用和赤道1/32″长度一致的划分,每个划分约0.97m;第十位码元,编码标识采用0~7,对应第八级网格。
j) 第九级网格,采用和赤道1/256″长度一致的划分,每个划分约12.1cm;第十一位码元,编码标识采用0~7,对应第九级网格。
k) 第十级网格,采用和赤道1/2048″长度一致的划分,每个划分约1.5cm;第十二位码元,编码标识采用0~7,对应第十级网格。
北斗三维网格位置码的形式见图3,由二维编码+高度维(三维)编码交叉组成,共32位码元组成,其结构与码元取值见图3。
元宇宙中数字底座由各类三维建模软件构建各类模型,导入GIS软件中,为元宇宙中虚拟分身提供活动场景。数字模型与真实世界实物不同,元宇宙中数字模型的位置和边界不够精确的话,会存在占用空间重叠的情景导致体验感变差。
发明内容
所以,本发明为了展示元宇宙中各项事物的分布情况并解决占用空间重叠现象,设计了一种元宇宙数字底座。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元宇宙数字底座,其特征在于:
元宇宙数字底座包括三个球心、球径相同的球形基准面,分别是基础地理基准面、建筑物基准面、基础设施基准面,三个基准面大小与地球球面相同,可合并和拆分;
所述基础地理基准面上定位有岩石地物模型、水系地物模型、植被地物模型;
所述建筑物基准面上定位有交易场所模型、签约场所模型、店铺模型、工作场所模型、社交场所模型、娱乐场所模型、祭祀场所模型;
所述基础设施基准面上定位有道路模型、桥梁模型、管网模型、地下通道模型、广场模型。
除管网模型外,将所述岩石地物模型、水系地物模型、植被地物模型、交易场所模型、签约场所模型、店铺模型、工作场所模型、社交场所模型、娱乐场所模型、祭祀场所模型、道路模型、桥梁模型、地下通道模型、广场模型之间进行空间重叠检查。
步骤1,同一基准面上的模型进行二维网格位置重叠检查:
a) 同一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至第一位码元,第一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b)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一位码元相同时,同一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一级,即共四位码元,二到四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c) 当二维网格编码二到四位码元相同时,同一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二级,每个一级网格改由多个二级网格表达,即共六位码元,所有二级网格的五到六位码元不同说明位置无重叠;
d) 当二维网格编码五到六位码元相同时,同一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三级,每个二级网格改由多个三级网格表达,即共七位码元,所有三级网格的第七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e)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七位码元相同时,同一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四级,每个三级网格改由多个四级网格表达,即共九位码元,所有四级网格的第八到九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f)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八到九位码元相同时,同一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五级,每个四级网格改由多个五级网格表达,即共十一位码元,所有五级网格的第十到十一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g)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到十一位码元相同时,同一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六级,每个五级网格改由多个六级网格表达,即共十二位码元,所有六级网格的第十二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h)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二位码元相同时,同一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七级,每个六级网格改由多个七级网格表达,即共十四位码元,所有七级网格的第十三到十四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i)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三到十四位码元相同时,同一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八级,每个七级网格改由多个八级网格表达,即共十六位码元,所有八级网格的第十五到十六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g)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五到十六位码元相同时,同一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九级,每个八级网格改由多个九级网格表达,即共十八位码元,所有九级网格的第十七到十八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k)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七到十八位码元相同时,同一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十级,每个九级网格改由多个十级网格表达,即共二十位码元,所有十级网格的第十九到二十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l)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九到二十位码元相同时,调整模型在基准面上的位置直至第十九到二十位码元不同为止。
步骤2,不同基准面上二维网格位置重叠的模型进行高度域网格重叠检查:
a) 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至第一位码元,第一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b)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一位码元相同时,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一级,即共四位码元,二到四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c) 当二维网格编码二到四位码元相同时,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二级,每个一级网格改由多个二级网格表达,即共六位码元,所有二级网格的五到六位码元不同说明位置无重叠;
d) 当二维网格编码五到六位码元相同时,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三级,每个二级网格改由多个三级网格表达,即共七位码元,所有三级网格的第七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e)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七位码元相同时,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四级,每个三级网格改由多个四级网格表达,即共九位码元,所有四级网格的第八到九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f)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八到九位码元相同时,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五级,每个四级网格改由多个五级网格表达,即共十一位码元,所有五级网格的第十到十一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g)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到十一位码元相同时,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六级,每个五级网格改由多个六级网格表达,即共十二位码元,所有六级网格的第十二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h)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二位码元相同时,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七级,每个六级网格改由多个七级网格表达,即共十四位码元,所有七级网格的第十三到十四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i)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三到十四位码元相同时,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八级,每个七级网格改由多个八级网格表达,即共十六位码元,所有八级网格的第十五到十六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g)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五到十六位码元相同时,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九级,每个八级网格改由多个九级网格表达,即共十八位码元,所有九级网格的第十七到十八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k)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七到十八位码元相同时,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十级,每个九级网格改由多个十级网格表达,即共二十位码元,所有十级网格的第十九到二十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l)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九到二十位码元相同时,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高度域网格编码至第一位码元,即共二十一位码元,包括二十位二维网格码元和一位高度域网格码元,高度域网格编码第一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m)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九到二十位码元相同,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高度域网格编码第一位码元也相同时,高度域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一级,即共二十三位码元,包括二十位二维网格码元和三位高度域网格码元,高度域网格编码第二到三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n)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九到二十位码元相同,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高度域网格编码前三位码元也相同时,高度域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二级,每个一级高度域网格由多个二级高度域网格表达,即共二十四位码元,包括二十位二维网格码元和四位高度域网格码元,高度域网格编码第四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o)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九到二十位码元相同,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高度域网格编码前四位码元也相同时,高度域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三级,每个二级高度域网格由多个三级高度域网格表达,即共二十五位码元,包括二十位二维网格码元和五位高度域网格码元,高度域网格编码第五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p)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九到二十位码元相同,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高度域网格编码前五位码元也相同时,高度域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四级,每个三级高度域网格由多个四级高度域网格表达,即共二十六位码元,包括二十位二维网格码元和六位高度域网格码元,高度域网格编码第六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q)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九到二十位码元相同,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高度域网格编码前六位码元也相同时,高度域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五级,每个四级高度域网格由多个五级高度域网格表达,即共二十七位码元,包括二十位二维网格码元和七位高度域网格码元,高度域网格编码第七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i)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九到二十位码元相同,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高度域网格编码前七位码元也相同时,高度域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六级,每个五级高度域网格由多个六级高度域网格表达,即共二十八位码元,包括二十位二维网格码元和八位高度域网格码元,高度域网格编码第八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s)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九到二十位码元相同,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高度域网格编码前八位码元也相同时,高度域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七级,每个六级高度域网格由多个七级高度域网格表达,即共二十九位码元,包括二十位二维网格码元和九位高度域网格码元,高度域网格编码第九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t)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九到二十位码元相同,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高度域网格编码前九位码元也相同时,高度域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八级,每个七级高度域网格由多个八级高度域网格表达,即共三十位码元,包括二十位二维网格码元和十位高度域网格码元,高度域网格编码第十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u)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九到二十位码元相同,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高度域网格编码前十位码元也相同时,高度域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九级,每个八级高度域网格由多个九级高度域网格表达,即共三十一位码元,包括二十位二维网格码元和十一位高度域网格码元,高度域网格编码第十一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v)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九到二十位码元相同,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高度域网格编码前十一位码元也相同时,高度域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十级,每个九级高度域网格由多个十级高度域网格表达,即共三十二位码元,包括二十位二维网格码元和十二位高度域网格码元,高度域网格编码第十二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w)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九到二十位码元相同,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高度域网格编码前十二位码元也相同时,调整不同基准面上模型的高度位置直至高度域网格编码第十二位码元不同为止。
本发明一种元宇宙数字底座具有如下优点:
(1)基于GIS以地球为中心创建多种模型构成元宇宙数字底座,设计新颖;
(2)将北斗网格位置码的空间划分方式与元宇宙数字底座中模型位置表达方式完美结合;
(3) 参照北斗网格位置码中二维网格编码和高度域网格编码方式进行模型的空间位置重叠检查,构思巧妙。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
附图说明
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是北斗二维网格位置码编码结构与代码取值。
图2是高度域方向不等距离划分方法(赤道面)。
图3是北斗三维网格位置码的形式。
图4是上级网格由精度更高的多个下级网格组合表达空间位置的原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方法原理图。
图中标号:A-上级网格、B-精度更高的多个网格组合表达上级网格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一种元宇宙数字底座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元宇宙数字底座,其特征在于:
元宇宙数字底座包括三个球心、球径相同的球形基准面,分别是基础地理基准面、建筑物基准面、基础设施基准面,三个基准面大小与地球球面相同,可合并和拆分;
所述基础地理基准面上定位有岩石地物模型、水系地物模型、植被地物模型;
所述建筑物基准面上定位有交易场所模型、签约场所模型、店铺模型、工作场所模型、社交场所模型、娱乐场所模型、祭祀场所模型;
所述基础设施基准面上定位有道路模型、桥梁模型、管网模型、地下通道模型、广场模型。
除管网模型外,将所述岩石地物模型、水系地物模型、植被地物模型、交易场所模型、签约场所模型、店铺模型、工作场所模型、社交场所模型、娱乐场所模型、祭祀场所模型、道路模型、桥梁模型、地下通道模型、广场模型之间进行空间重叠检查。
步骤1,同一基准面上的模型进行二维网格位置重叠检查:
a) 同一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至第一位码元,第一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b)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一位码元相同时,同一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一级,即共四位码元,二到四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c) 当二维网格编码二到四位码元相同时,同一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二级,每个一级网格改由多个二级网格表达,即共六位码元,所有二级网格的五到六位码元不同说明位置无重叠;
d) 当二维网格编码五到六位码元相同时,同一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三级,每个二级网格改由多个三级网格表达,即共七位码元,所有三级网格的第七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e)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七位码元相同时,同一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四级,每个三级网格改由多个四级网格表达,即共九位码元,所有四级网格的第八到九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f)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八到九位码元相同时,同一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五级,每个四级网格改由多个五级网格表达,即共十一位码元,所有五级网格的第十到十一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g)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到十一位码元相同时,同一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六级,每个五级网格改由多个六级网格表达,即共十二位码元,所有六级网格的第十二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h)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二位码元相同时,同一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七级,每个六级网格改由多个七级网格表达,即共十四位码元,所有七级网格的第十三到十四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i)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三到十四位码元相同时,同一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八级,每个七级网格改由多个八级网格表达,即共十六位码元,所有八级网格的第十五到十六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g)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五到十六位码元相同时,同一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九级,每个八级网格改由多个九级网格表达,即共十八位码元,所有九级网格的第十七到十八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k)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七到十八位码元相同时,同一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十级,每个九级网格改由多个十级网格表达,即共二十位码元,所有十级网格的第十九到二十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l)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九到二十位码元相同时,调整模型在基准面上的位置直至第十九到二十位码元不同为止。
步骤2,不同基准面上二维网格位置重叠的模型进行高度域网格重叠检查:
a) 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至第一位码元,第一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b)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一位码元相同时,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一级,即共四位码元,二到四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c) 当二维网格编码二到四位码元相同时,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二级,每个一级网格改由多个二级网格表达,即共六位码元,所有二级网格的五到六位码元不同说明位置无重叠;
d) 当二维网格编码五到六位码元相同时,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三级,每个二级网格改由多个三级网格表达,即共七位码元,所有三级网格的第七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e)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七位码元相同时,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四级,每个三级网格改由多个四级网格表达,即共九位码元,所有四级网格的第八到九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f)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八到九位码元相同时,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五级,每个四级网格改由多个五级网格表达,即共十一位码元,所有五级网格的第十到十一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g)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到十一位码元相同时,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六级,每个五级网格改由多个六级网格表达,即共十二位码元,所有六级网格的第十二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h)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二位码元相同时,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七级,每个六级网格改由多个七级网格表达,即共十四位码元,所有七级网格的第十三到十四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i)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三到十四位码元相同时,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八级,每个七级网格改由多个八级网格表达,即共十六位码元,所有八级网格的第十五到十六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g)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五到十六位码元相同时,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九级,每个八级网格改由多个九级网格表达,即共十八位码元,所有九级网格的第十七到十八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k)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七到十八位码元相同时,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十级,每个九级网格改由多个十级网格表达,即共二十位码元,所有十级网格的第十九到二十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l)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九到二十位码元相同时,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高度域网格编码至第一位码元,即共二十一位码元,包括二十位二维网格码元和一位高度域网格码元,高度域网格编码第一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m)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九到二十位码元相同,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高度域网格编码第一位码元也相同时,高度域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一级,即共二十三位码元,包括二十位二维网格码元和三位高度域网格码元,高度域网格编码第二到三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n)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九到二十位码元相同,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高度域网格编码前三位码元也相同时,高度域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二级,每个一级高度域网格由多个二级高度域网格表达,即共二十四位码元,包括二十位二维网格码元和四位高度域网格码元,高度域网格编码第四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o)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九到二十位码元相同,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高度域网格编码前四位码元也相同时,高度域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三级,每个二级高度域网格由多个三级高度域网格表达,即共二十五位码元,包括二十位二维网格码元和五位高度域网格码元,高度域网格编码第五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p)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九到二十位码元相同,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高度域网格编码前五位码元也相同时,高度域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四级,每个三级高度域网格由多个四级高度域网格表达,即共二十六位码元,包括二十位二维网格码元和六位高度域网格码元,高度域网格编码第六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q)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九到二十位码元相同,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高度域网格编码前六位码元也相同时,高度域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五级,每个四级高度域网格由多个五级高度域网格表达,即共二十七位码元,包括二十位二维网格码元和七位高度域网格码元,高度域网格编码第七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i)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九到二十位码元相同,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高度域网格编码前七位码元也相同时,高度域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六级,每个五级高度域网格由多个六级高度域网格表达,即共二十八位码元,包括二十位二维网格码元和八位高度域网格码元,高度域网格编码第八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s)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九到二十位码元相同,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高度域网格编码前八位码元也相同时,高度域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七级,每个六级高度域网格由多个七级高度域网格表达,即共二十九位码元,包括二十位二维网格码元和九位高度域网格码元,高度域网格编码第九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t)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九到二十位码元相同,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高度域网格编码前九位码元也相同时,高度域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八级,每个七级高度域网格由多个八级高度域网格表达,即共三十位码元,包括二十位二维网格码元和十位高度域网格码元,高度域网格编码第十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u)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九到二十位码元相同,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高度域网格编码前十位码元也相同时,高度域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九级,每个八级高度域网格由多个九级高度域网格表达,即共三十一位码元,包括二十位二维网格码元和十一位高度域网格码元,高度域网格编码第十一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v)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九到二十位码元相同,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高度域网格编码前十一位码元也相同时,高度域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十级,每个九级高度域网格由多个十级高度域网格表达,即共三十二位码元,包括二十位二维网格码元和十二位高度域网格码元,高度域网格编码第十二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w)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九到二十位码元相同,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高度域网格编码前十二位码元也相同时,调整不同基准面上模型的高度位置直至高度域网格编码第十二位码元不同为止。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

1.一种元宇宙数字底座,其特征在于:
元宇宙数字底座包括三个球心、球径相同的球形基准面,分别是基础地理基准面、建筑物基准面、基础设施基准面,三个基准面大小与地球球面相同,可合并和拆分;
所述基础地理基准面上定位有岩石地物模型、水系地物模型、植被地物模型;
所述建筑物基准面上定位有交易场所模型、签约场所模型、店铺模型、工作场所模型、社交场所模型、娱乐场所模型、祭祀场所模型;
所述基础设施基准面上定位有道路模型、桥梁模型、管网模型、地下通道模型、广场模型;
除管网模型外,将所述岩石地物模型、水系地物模型、植被地物模型、交易场所模型、签约场所模型、店铺模型、工作场所模型、社交场所模型、娱乐场所模型、祭祀场所模型、道路模型、桥梁模型、地下通道模型、广场模型之间进行空间重叠检查;
步骤1,同一基准面上的模型进行二维网格位置重叠检查,
a) 同一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至第一位码元,第一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b)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一位码元相同时,同一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一级,即共四位码元,二到四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c) 当二维网格编码二到四位码元相同时,同一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二级,每个一级网格改由多个二级网格表达,即共六位码元,所有二级网格的五到六位码元不同说明位置无重叠;
d) 当二维网格编码五到六位码元相同时,同一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三级,每个二级网格改由多个三级网格表达,即共七位码元,所有三级网格的第七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e)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七位码元相同时,同一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四级,每个三级网格改由多个四级网格表达,即共九位码元,所有四级网格的第八到九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f)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八到九位码元相同时,同一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五级,每个四级网格改由多个五级网格表达,即共十一位码元,所有五级网格的第十到十一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g)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到十一位码元相同时,同一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六级,每个五级网格改由多个六级网格表达,即共十二位码元,所有六级网格的第十二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h)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二位码元相同时,同一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七级,每个六级网格改由多个七级网格表达,即共十四位码元,所有七级网格的第十三到十四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i)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三到十四位码元相同时,同一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八级,每个七级网格改由多个八级网格表达,即共十六位码元,所有八级网格的第十五到十六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g)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五到十六位码元相同时,同一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九级,每个八级网格改由多个九级网格表达,即共十八位码元,所有九级网格的第十七到十八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k)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七到十八位码元相同时,同一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十级,每个九级网格改由多个十级网格表达,即共二十位码元,所有十级网格的第十九到二十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l)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九到二十位码元相同时,调整模型在基准面上的位置直至第十九到二十位码元不同为止;
步骤2,不同基准面上二维网格位置重叠的模型进行高度域网格重叠检查,
a) 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至第一位码元,第一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b)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一位码元相同时,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一级,即共四位码元,二到四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c) 当二维网格编码二到四位码元相同时,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二级,每个一级网格改由多个二级网格表达,即共六位码元,所有二级网格的五到六位码元不同说明位置无重叠;
d) 当二维网格编码五到六位码元相同时,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三级,每个二级网格改由多个三级网格表达,即共七位码元,所有三级网格的第七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e)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七位码元相同时,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四级,每个三级网格改由多个四级网格表达,即共九位码元,所有四级网格的第八到九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f)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八到九位码元相同时,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五级,每个四级网格改由多个五级网格表达,即共十一位码元,所有五级网格的第十到十一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g)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到十一位码元相同时,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六级,每个五级网格改由多个六级网格表达,即共十二位码元,所有六级网格的第十二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h)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二位码元相同时,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七级,每个六级网格改由多个七级网格表达,即共十四位码元,所有七级网格的第十三到十四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i)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三到十四位码元相同时,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八级,每个七级网格改由多个八级网格表达,即共十六位码元,所有八级网格的第十五到十六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g)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五到十六位码元相同时,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九级,每个八级网格改由多个九级网格表达,即共十八位码元,所有九级网格的第十七到十八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k)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七到十八位码元相同时,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二维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十级,每个九级网格改由多个十级网格表达,即共二十位码元,所有十级网格的第十九到二十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l)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九到二十位码元相同时,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高度域网格编码至第一位码元,即共二十一位码元,包括二十位二维网格码元和一位高度域网格码元,高度域网格编码第一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m)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九到二十位码元相同,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高度域网格编码第一位码元也相同时,高度域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一级,即共二十三位码元,包括二十位二维网格码元和三位高度域网格码元,高度域网格编码第二到三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n)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九到二十位码元相同,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高度域网格编码前三位码元也相同时,高度域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二级,每个一级高度域网格由多个二级高度域网格表达,即共二十四位码元,包括二十位二维网格码元和四位高度域网格码元,高度域网格编码第四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o)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九到二十位码元相同,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高度域网格编码前四位码元也相同时,高度域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三级,每个二级高度域网格由多个三级高度域网格表达,即共二十五位码元,包括二十位二维网格码元和五位高度域网格码元,高度域网格编码第五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p)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九到二十位码元相同,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高度域网格编码前五位码元也相同时,高度域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四级,每个三级高度域网格由多个四级高度域网格表达,即共二十六位码元,包括二十位二维网格码元和六位高度域网格码元,高度域网格编码第六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q)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九到二十位码元相同,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高度域网格编码前六位码元也相同时,高度域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五级,每个四级高度域网格由多个五级高度域网格表达,即共二十七位码元,包括二十位二维网格码元和七位高度域网格码元,高度域网格编码第七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i)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九到二十位码元相同,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高度域网格编码前七位码元也相同时,高度域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六级,每个五级高度域网格由多个六级高度域网格表达,即共二十八位码元,包括二十位二维网格码元和八位高度域网格码元,高度域网格编码第八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s)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九到二十位码元相同,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高度域网格编码前八位码元也相同时,高度域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七级,每个六级高度域网格由多个七级高度域网格表达,即共二十九位码元,包括二十位二维网格码元和九位高度域网格码元,高度域网格编码第九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t)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九到二十位码元相同,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高度域网格编码前九位码元也相同时,高度域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八级,每个七级高度域网格由多个八级高度域网格表达,即共三十位码元,包括二十位二维网格码元和十位高度域网格码元,高度域网格编码第十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u)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九到二十位码元相同,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高度域网格编码前十位码元也相同时,高度域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九级,每个八级高度域网格由多个九级高度域网格表达,即共三十一位码元,包括二十位二维网格码元和十一位高度域网格码元,高度域网格编码第十一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v)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九到二十位码元相同,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高度域网格编码前十一位码元也相同时,高度域网格编码精度编码至十级,每个九级高度域网格由多个十级高度域网格表达,即共三十二位码元,包括二十位二维网格码元和十二位高度域网格码元,高度域网格编码第十二位码元不同说明无位置重叠;
w) 当二维网格编码第十九到二十位码元相同,不同基准面上的模型的高度域网格编码前十二位码元也相同时,调整不同基准面上模型的高度位置直至高度域网格编码第十二位码元不同为止。
CN202210217609.9A 2022-03-07 2022-03-07 一种元宇宙数字底座 Pending CN1152492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17609.9A CN115249294A (zh) 2022-03-07 2022-03-07 一种元宇宙数字底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17609.9A CN115249294A (zh) 2022-03-07 2022-03-07 一种元宇宙数字底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49294A true CN115249294A (zh) 2022-10-28

Family

ID=83698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17609.9A Pending CN115249294A (zh) 2022-03-07 2022-03-07 一种元宇宙数字底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4929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ouglas Experiments to locate ridges and channels to create a new type of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utton Modeling locational uncertainty via hierarchical tessellation
Mahdavi-Amiri et al. A survey of digital earth
CN104318617B (zh) 一种面向虚拟应急演练的三维地理场景仿真方法
Dutton Part 4: Mathematical, algorithmic and data structure issues: Geodesic modelling of planetary relief
Otoo et al. Indexing on spherical surfaces using semi-quadcodes
CN110866015B (zh) 一种基于局部网格的动目标活动范围记录方法
CN113505189B (zh) 一种基于多层级全球格网的面状目标栅格化方法
CN112348960A (zh) 一种适用于全球空间范围的空域冲突检测方法
CN112862176A (zh) 一种公共服务设施选址方法及装置
CN102044087A (zh) 一种基于sdog的三维地球系统格网的构建方法
CN112835997A (zh) 一种基于GeoSOT网格的电网巡检空间网格编码方法
CN112634448A (zh) 全球离散点云系统驱动的空间格网通用构建方法
CN114419281A (zh) 一种计算空域网格的空间几何关系的方法
CN115249294A (zh) 一种元宇宙数字底座
CN114595299B (zh) 基于三维gis平台的元宇宙时空编码方法
Nijhuis et al. Exploring the skyline of Rotterdam and the Hague. Visibility analysi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all building policy
CN103984748B (zh) 一种大尺度日地空间的太阳风数据剖分、编码及存取方法
KR100450631B1 (ko) 보간법을 이용한 격자형 디이엠 생성방법
Dutton Planetary modelling via hierarchical tessellation
CN113919995A (zh) 一种低空空域栅格划设与编码方法
CN111506576B (zh) 一种基于区域四叉树的地块编码方法及装置
CN109145044A (zh) 一种基于多体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基准模型
Ronald Robust encodings in genetic algorithms
CN110363298A (zh) 基于进化算法的智能调线调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