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48599A - 一种变优先级的多机器人零空间行为融合编队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优先级的多机器人零空间行为融合编队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248599A CN115248599A CN202211154891.7A CN202211154891A CN115248599A CN 115248599 A CN115248599 A CN 115248599A CN 202211154891 A CN202211154891 A CN 202211154891A CN 115248599 A CN115248599 A CN 11524859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bot
- behavior
- priority
- multiple robots
- 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7500 overflow downdraw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163 sequencing techniqu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305 oil spil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68 gen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6 perme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 G05D1/02—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 G05D1/021—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 G05D1/0212—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with means for defining a desired trajectory
- G05D1/0214—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with means for defining a desired trajectory in accordance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criteria, e.g. avoiding hazardous areas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 G05D1/02—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 G05D1/021—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 G05D1/0212—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with means for defining a desired trajectory
- G05D1/0223—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with means for defining a desired trajectory involving speed control of the vehicle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 G05D1/02—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 G05D1/021—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 G05D1/0287—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land vehicles, e.g. fleet or convoy travelling
- G05D1/0289—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land vehicles, e.g. fleet or convoy travelling with means for avoiding collisions between vehicl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anipulator (AREA)
- 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Mov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多机器人编队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优先级的多机器人零空间行为融合编队方法。本发明针对现有多机器人零空间行为融合编队控制方法中,编队控制算法工作效率低的问题,通过设置行为容错区间,根据多机器人系统是否在行为容错区间之内来更新行为的优先级,能够在保证高优先级行为完成的同时,提高低优先级行为的执行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多机器人编队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优先级的多机器人零空间行为融合编队方法。
背景技术
机器人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几乎渗透到了科学发展的各个领域,而多移动机器人系统的成本低、鲁棒性强、完成任务好的特点使得多移动机器人系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多移动机器人系统的协调问题已成为一个新兴的研究热点。机器人编队控制,是指多个机器人在到达目的地的过程中,保持某种队形,同时又要适应环境约束(例如存在障碍物和空间的物理限制等)的控制技术。多机器人编队控制问题是一个典型性和通用性的多机器人协调问题,是多机器人协调问题的基础,是多机器人系统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问题,值得深入细致的研究。
为解决多机器人编队问题,常采用两种思想:集中式编队控制、分布式编队控制。相比于集中式方法,分布式因其可靠性高、开放性强、灵活性强,而成为对机器人集群编队的研究热点。零空间行为融合为分布式编队控制的一种典型应用。
专利号:CN 108829113 A,名称为“一种多机器人编队自适应零空间行为融合方法”,提供一种多机器人的编队控制方法,该方法根据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反馈得到的运动信息,解算得到增益系数,融合运动行为步骤,得到最终的速度和方向。求解出来的速度不受概况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具有很好的自适应性。但是该方法中各个行为的优先级是固定的,当在一个时刻达到或者基本达到最高优先级行为的期望时,优先级不变就会导致低优先级行为达到期望的速度很缓慢,不利于低优先级行为的执行。
专利号:CN 107168341 B,名称为“面向溢油围捕的柔性连接式双无人艇自主协同方法”,提供了一种双无人艇溢油围捕方法,该方法采用遗传算法规划最优航迹,使用模糊零空间的行为融合方法修正航态,得到双无人艇的期望艏向和航速。该方法设置了四种行为,包括速度动态调整,队形保持,轨迹跟踪,溢油围捕。但是该方法中各个行为的优先级是固定的,导致执行溢油围捕的工作效率较低。
专利号:CN 112327872 B,名称为“面向溢油围捕的双无人艇协同轨迹跟踪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零空间行为融合算法的双无人艇溢油围捕方法,设计了三个行为,按照优先级由高到低分别是相互避碰行为、保持队形行为和趋向目标行为。但是该方法中各个行为的优先级是固定的,导致执行溢油围捕的工作效率较低。
综上所述,目前的零空间行为融合编队方法的应用都是把行为的优先级设置成固定的,这就导致低优先级行为执行的很缓慢。在一些任务中行为的优先级很难划分,强行划分成固定的优先级会降低任务的执行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多机器人零空间行为融合编队控制方法中,编队控制算法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变优先级的多机器人零空间行为融合编队方法,通过给行为设置容错区间,根据多机器人系统是否在行为容错区间之内来更新行为的优先级,能够在保证高优先级行为完成的同时,提高低优先级行为的执行效率。
一种变优先级的多机器人零空间行为融合编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用零空间行为融合方法设计四种行为:多机器人队形保持、多机器人环境避障、多机器人同类避障、多机器人趋向围捕目标;
步骤2:设计多机器人队形保持、多机器人环境避障、多机器人同类避障行为的容错区间;
多机器人队形保持行为的容错区间:
多机器人环境避障行为的容错区间:
多机器人同类避障行为的容错区间:
其中,表示第j个机器人的位置,,n为机器人的总数;表示多机器人系统中虚拟领航者的位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如多机器人系统的队
形中心);为设定的机器人与虚拟领航者的安全距离;为这一时刻第j个机器人与虚
拟领航者的连线与坐标轴Y轴之间的夹角;为设定的第j个机器人与虚拟领航者的连线
与坐标轴Y轴之间的夹角期望值;表示多机器人编队中任意两个机器人;为
设定的机器人之间的安全距离;为环境中障碍物的位置;为设定的机器
人与环境障碍物之间的安全距离;为设定的区间余量;
步骤3:获取任务内容,设置多机器人编队的初始行为优先级,其中多机器人趋向围捕目标行为设置为最低优先级,即设为第4优先级;
对于第j个机器人,若满足且,则多机器人队形保持行为的优先级加1,否则,优先级减1;若满足,则多机器人环境避障行为的优先级加1,否则,优先级减1;若满足,则多机器人同类避障行为的优先级加1,否则,优先级减1;
将多机器人趋向围捕目标行为始终设置为最低优先级,其余行为根据调整后的优先级排序,得到新的各行为优先级;若调整后存在相同的两个行为优先级,则按照步骤3中设置的初始优先级中两个行为的顺序进行排序;
步骤5:根据步骤4中得到的新的四种行为优先级,通过零空间行为融合方法计算多机器人编队中各机器人的速度;
步骤6:若任务未完成,则返回步骤4,直至完成任务。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采用零空间行为融合方法设计四种行为具体为:
机器人完成行为i后的速度输出为:
其中,i=a、b、c、d,i=a表示多机器人队形保持,i=b表示多机器人环境避障,i=c表示多机器人同类避障,i=d表示多机器人趋向围捕目标;表示行为i的雅克比矩阵的伪逆矩阵,,,;函数为行为i的行为控制函数;;表示的期望值,为的导数;为行为i的常数收益正定矩阵;
其中,为第j个机器人在行为i中的速度系数;,I为单位矩阵;;;;函数表示点到点的距离;为限制系数;分别表示多机器人环境避障、多机器人同类避障、多机器人趋向围捕目标行为中的期望位置;分别为多机器人环境避障、多机器人同类避障、多机器人趋向围捕目标行为中的极限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中根据步骤4中得到的新的四种行为优先级,通过零空间行为融合方法计算多机器人编队中各机器人的速度具体为:
若四种行为的优先级为:①多机器人队形保持;②多机器人环境避障;③多机器人同类避障;④多机器人趋向围捕目标,则计算得到的速度为:
若四种行为的优先级为:①多机器人队形保持;②多机器人同类避障;③多机器人环境避障;④多机器人趋向围捕目标,则计算得到的速度为:
若四种行为的优先级为:①多机器人环境避障;②多机器人队形保持;③多机器人同类避障;④多机器人趋向围捕目标,则计算得到的速度为:
若四种行为的优先级为:①多机器人环境避障;②多机器人同类避障;③多机器人队形保持;④多机器人趋向围捕目标,则计算得到的速度为:
若四种行为的优先级为:①多机器人同类避障;②多机器人环境避障;③多机器人队形保持;④多机器人趋向围捕目标,则计算得到的速度为:
若四种行为的优先级为:①多机器人同类避障;②多机器人队形保持;③多机器人环境避障;④多机器人趋向围捕目标,则计算得到的速度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针对现有多机器人零空间行为融合编队控制方法中,编队控制算法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变优先级的多机器人零空间行为融合编队方法,通过设置行为容错区间,根据多机器人系统是否在行为容错区间之内来更新行为的优先级,能够在保证高优先级行为完成的同时,提高低优先级行为的执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总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行为优先级调整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本申请根据多机器人编队控制的目的(如护航,围捕等),将机器人的运动过程分解为若干个行为,得到多机器人队形保持、多机器人环境避障、多机器人同类避障(即执行编队任务的多个机器人之间互为障碍物)、多机器人趋向围捕目标四个行为,并规划出四种行为的运动模型。
对于行为i,首先定义如下的一个函数:
机器人完成行为i后的速度输出为:
其中,i=a、b、c、d,i=a表示多机器人队形保持,i=b表示多机器人环境避障,i=c表示多机器人同类避障,i=d表示多机器人趋向围捕目标;是机器人横、纵方向的合速度;表示行为i的雅克比矩阵的伪逆矩阵,,;;表示的期望值,为的导数;
具体的,表示在多机器人队形保持行为中机器人与机器人期望位置之间距离的期望值;表示机器人的位置与设计队形中心位置的横、纵坐标偏差;表示多机器人环境避障行为中机器人与机器人期望位置之间距离的期望值,表示机器人的位置与环境障碍物位置的横、纵坐标偏差;表示多机器人环境同类行为中机器人与机器人期望位置之间距离的期望值;表示机器人的位置与其他机器人的横、纵坐标偏差;表示多机器人趋向围捕目标行为中机器人与机器人期望位置之间距离的期望值,表示机器人的队形中心与目标的横、纵坐标偏差。
其中,为第j个机器人在行为i中的速度系数;,I为单位矩阵;;;;函数表示点到点的距离;为限制系数;分别表示多机器人环境避障、多机器人同类避障、多机器人趋向围捕目标行为中的期望位置;分别为多机器人环境避障、多机器人同类避障、多机器人趋向围捕目标行为中的极限速度。
当存在多个行为时,最终的输出速度是在考虑各行为的优先级的情况下将各行为的速度进行叠加,具体的方法就是先把低优先级的行为的输出速度投影到高优先级的零空间上,以此来消除低优先级行为输出速度中对高优先级行为有影响的那部分。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得到最终系统的输出速度可以表示为:
上式中,速度下标数字表示该速度所对应行为的优先级,假设下标数字为1的输出速度对应的行为的优先级最高,且下标数字越大,优先级越低。表示将优先级为k的行为投影到优先级为1的行为的零空间所对应的零空间投影矩阵,且有:
本申请设计了多机器人队形保持、多机器人环境避障、多机器人同类避障行为的容错区间;
多机器人队形保持行为的容错区间:
多机器人环境避障行为的容错区间:
多机器人同类避障行为的容错区间:
其中,表示第j个机器人的位置,,n为机器人的总数;表示多机器人系统中虚拟领航者的位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如多机器人系统的队
形中心);为设定的机器人与虚拟领航者的安全距离;为这一时刻第j个机器人与虚
拟领航者的连线与坐标轴Y轴之间的夹角;为设定的第j个机器人与虚拟领航者的连线
与坐标轴Y轴之间的夹角期望值;表示多机器人编队中任意两个机器人;为
设定的机器人之间的安全距离;为环境中障碍物的位置;为设定的机器
人与环境障碍物之间的安全距离;为设定的区间余量;
本申请中首先根据任务内容设置多机器人编队的初始行为优先级,其中多机器人趋向围捕目标行为设置为最低优先级,即设为第4优先级;多机器人编队执行任务,根据多机器人编队中各机器人的位置、环境中障碍物的位置以及目标的位置调整四种行为的优先级;
对于第j个机器人,若满足且,则多机器人队形保持行为的优先级加1,否则,优先级减1;若满足,则多机器人环境避障行为的优先级加1,否则,优先级减1;若满足,则多机器人同类避障行为的优先级加1,否则,优先级减1;
将多机器人趋向围捕目标行为始终设置为最低优先级,其余行为根据调整后的优先级排序,得到新的各行为优先级;若调整后存在相同的两个行为优先级,则按照初始优先级对这两个行为进行排序;
根据得到的新的四种行为优先级,通过零空间行为融合方法计算多机器人编队中各机器人的速度;
若四种行为的优先级为:①多机器人队形保持;②多机器人环境避障;③多机器人同类避障;④多机器人趋向围捕目标,则计算得到的速度为:
若四种行为的优先级为:①多机器人队形保持;②多机器人同类避障;③多机器人环境避障;④多机器人趋向围捕目标,则计算得到的速度为:
若四种行为的优先级为:①多机器人环境避障;②多机器人队形保持;③多机器人同类避障;④多机器人趋向围捕目标,则计算得到的速度为:
若四种行为的优先级为:①多机器人环境避障;②多机器人同类避障;③多机器人队形保持;④多机器人趋向围捕目标,则计算得到的速度为:
若四种行为的优先级为:①多机器人同类避障;②多机器人环境避障;③多机器人队形保持;④多机器人趋向围捕目标,则计算得到的速度为:
若四种行为的优先级为:①多机器人同类避障;②多机器人队形保持;③多机器人环境避障;④多机器人趋向围捕目标,则计算得到的速度为:
实施例1:
下面以围捕目标为例进行说明:
步骤1:采用零空间行为融合方法设计四种行为:多机器人队形保持、多机器人环境避障、多机器人同类避障、多机器人趋向围捕目标;
将多机器人队形保持行为设为“行为1”;将多机器人环境避障行为设为“行为2”;将多机器人同类避障行为设为“行为3”;将多机器人趋向围捕目标行为设为“行为4”;
步骤2:设计多机器人队形保持、多机器人环境避障、多机器人同类避障行为的容错区间;
步骤3:根据任务内容,设置多机器人编队的初始行为优先级;
优先级的改变原则为:
初始时按照初始优先级进行行为融合,当机器人系统处在所设计的容错区间内时,行为优先级减1;反之,行为优先级加1。若改变后两个行为优先级出现冲突,则按照初始优先级对两个行为进行排序。由于机器人趋向围捕目标行为的优先级永远是最低的,故只需要判断前三个行为的优先级顺序即可。
步骤5:根据步骤4中得到的新的四种行为优先级,通过零空间行为融合方法计算多机器人编队中各机器人的速度;
以当前优先级为①多机器人同类避障;②多机器人环境避障;③多机器人队形保持;④多机器人趋向围捕目标;为例,介绍具体判断过程:
若“行为1满足容错区间,行为2满足容错区间,行为3满足容错区间”,可根据上述的变优先级原则得到当前时刻新的行为优先级为:①多机器人同类避障;②多机器人环境避障;③多机器人队形保持;④多机器人趋向围捕目标。则这一时刻多机器人系统的速度为:
若“行为1满足容错区间,行为2满足容错区间,行为3不满足容错区间”,可根据上述的变优先级原则得到当前时刻新的行为优先级为:①多机器人同类避障;②多机器人环境避障;③多机器人队形保持;④多机器人趋向围捕目标。则这一时刻多机器人系统的速度为:
若“行为1满足容错区间,行为2不满足容错区间,行为3满足容错区间”,可根据上述的变优先级原则得到当前时刻新的行为优先级为:①多机器人环境避障行为;②多机器人同类避障;③多机器人队形保持行为;④多机器人趋向围捕目标。则这一时刻多机器人系统的速度为
若“行为1满足容错区间,行为2不满足容错区间,行为3不满足容错区间”,可根据上述的变优先级原则得到当前时刻新的行为优先级为:①多机器人同类避障;②多机器人环境避障;③多机器人队形保持;④多机器人趋向围捕目标。则这一时刻多机器人系统的速度为:
若“行为1不满足容错区间,行为2满足容错区间,行为3满足容错区间”,可根据上述的变优先级原则得到当前时刻新的行为优先级为:①多机器人同类避障;②多机器人队形保持行为;③多机器人环境避障行为;④多机器人趋向围捕目标。则这一时刻多机器人系统的速度为:
若“行为1不满足容错区间,行为2满足容错区间,行为3不满足容错区间”,可根据上述的变优先级原则得到当前时刻新的行为优先级为:①多机器人同类避障;②多机器人队形保持行为;③多机器人环境避障行为;④多机器人趋向围捕目标。则这一时刻多机器人系统的速度为:
若“行为1不满足容错区间,行为2不满足容错区间,行为3满足容错区间”,可根据上述的变优先级原则得到当前时刻新的行为优先级为:①多机器人环境避障;②多机器人同类;③多机器人队形保持行为;④多机器人趋向围捕目标。则这一时刻多机器人系统的速度为:
若“行为1不满足容错区间,行为2不满足容错区间,行为3不满足容错区间”,可根据上述的变优先级原则得到当前时刻新的行为优先级为:①多机器人同类避障;②多机器人环境避障;③多机器人队形保持;④多机器人趋向围捕目标。则这一时刻多机器人系统的速度为:
步骤6:若任务未完成,则返回步骤4,直至完成任务。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变优先级的多机器人零空间行为融合编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用零空间行为融合方法设计四种行为:多机器人队形保持、多机器人环境避障、多机器人同类避障、多机器人趋向围捕目标;
步骤2:设计多机器人队形保持、多机器人环境避障、多机器人同类避障行为的容错区间;
多机器人队形保持行为的容错区间:
多机器人环境避障行为的容错区间
多机器人同类避障行为的容错区间:
其中,表示第j个机器人的位置,,n为机器人的总数;表示
多机器人系统中虚拟领航者的位置;为设定的机器人与虚拟领航者的安全距离;为
这一时刻第j个机器人与虚拟领航者的连线与坐标轴Y轴之间的夹角;为设定的第j个
机器人与虚拟领航者的连线与坐标轴Y轴之间的夹角期望值;表示多机器人编队
中任意两个机器人;为设定的机器人之间的安全距离;为环境中障碍物
的位置;为设定的机器人与环境障碍物之间的安全距离;为设定的
区间余量;
步骤3:获取任务内容,设置多机器人编队的初始行为优先级,其中多机器人趋向围捕目标行为设置为最低优先级,即设为第4优先级;
对于第j个机器人,若满足且,则多机器人队形保持行为的优先级加1,否则,优先级减1;若满足,则多机器人环境避障行为的优先级加1,否则,优先级减1;若满足,则多机器人同类避障行为的优先级加1,否则,优先级减1;
将多机器人趋向围捕目标行为始终设置为最低优先级,其余行为根据调整后的优先级排序,得到新的各行为优先级;若调整后存在相同的两个行为优先级,则按照步骤3中设置的初始优先级中两个行为的顺序进行排序;
步骤5:根据步骤4中得到的新的四种行为优先级,通过零空间行为融合方法计算多机器人编队中各机器人的速度;
步骤6:若任务未完成,则返回步骤4,直至完成任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优先级的多机器人零空间行为融合编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采用零空间行为融合方法设计四种行为具体为:
机器人完成行为i后的速度输出为:
其中,i=a、b、c、d,i=a表示多机器人队形保持,i=b表示多机器人环境避障,i=c表示多机器人同类避障,i=d表示多机器人趋向围捕目标;表示行为i的雅克比矩阵的伪逆矩阵,,,;函数为行为i的行为控制函数;;表示的期望值,为的导数;为行为i的常数收益正定矩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优先级的多机器人零空间行为融合编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根据步骤4中得到的新的四种行为优先级,通过零空间行为融合方法计算多机器人编队中各机器人的速度具体为:
若四种行为的优先级为:①多机器人队形保持;②多机器人环境避障;③多机器人同类避障;④多机器人趋向围捕目标,则计算得到的速度为:
若四种行为的优先级为:①多机器人队形保持;②多机器人同类避障;③多机器人环境避障;④多机器人趋向围捕目标,则计算得到的速度为:
若四种行为的优先级为:①多机器人环境避障;②多机器人队形保持;③多机器人同类避障;④多机器人趋向围捕目标,则计算得到的速度为:
若四种行为的优先级为:①多机器人环境避障;②多机器人同类避障;③多机器人队形保持;④多机器人趋向围捕目标,则计算得到的速度为:
若四种行为的优先级为:①多机器人同类避障;②多机器人环境避障;③多机器人队形保持;④多机器人趋向围捕目标,则计算得到的速度为:
若四种行为的优先级为:①多机器人同类避障;②多机器人队形保持;③多机器人环境避障;④多机器人趋向围捕目标,则计算得到的速度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154891.7A CN115248599B (zh) | 2022-09-22 | 2022-09-22 | 一种变优先级的多机器人零空间行为融合编队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154891.7A CN115248599B (zh) | 2022-09-22 | 2022-09-22 | 一种变优先级的多机器人零空间行为融合编队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248599A true CN115248599A (zh) | 2022-10-28 |
CN115248599B CN115248599B (zh) | 2023-01-03 |
Family
ID=83699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154891.7A Active CN115248599B (zh) | 2022-09-22 | 2022-09-22 | 一种变优先级的多机器人零空间行为融合编队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248599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131529B1 (en) * | 2009-06-29 | 2015-09-08 | The Boeing Company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mand driven network topology management |
CN107168341A (zh) * | 2017-07-12 | 2017-09-15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面向溢油围捕的柔性连接式双无人艇自主协同方法 |
CN109116849A (zh) * | 2018-09-01 | 2019-01-01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一种考虑无人艇运动性能的零空间行为融合在线优化方法 |
CN110162053A (zh) * | 2019-05-28 | 2019-08-23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异构多无人艇编队的自适应行为融合方法 |
-
2022
- 2022-09-22 CN CN202211154891.7A patent/CN11524859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131529B1 (en) * | 2009-06-29 | 2015-09-08 | The Boeing Company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mand driven network topology management |
CN107168341A (zh) * | 2017-07-12 | 2017-09-15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面向溢油围捕的柔性连接式双无人艇自主协同方法 |
CN109116849A (zh) * | 2018-09-01 | 2019-01-01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一种考虑无人艇运动性能的零空间行为融合在线优化方法 |
CN110162053A (zh) * | 2019-05-28 | 2019-08-23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异构多无人艇编队的自适应行为融合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248599B (zh) | 2023-01-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822554B (zh) | 面向水下的双臂协同抓取、抱取及避碰一体化方法及系统 | |
Saska et al. | Coordination and navigation of heterogeneous UAVs-UGVs teams localized by a hawk-eye approach | |
Liu et al. | Coordinated motion planning for multiple mobile robots along designed paths with formation requirement | |
CN110162086A (zh) | 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框架的集群无人机编队方法 | |
CN102759357B (zh) | 通信延迟下多无人机协同实时航路规划方法 | |
CN108829113B (zh) | 一种多机器人编队自适应零空间行为融合方法 | |
CN112327872B (zh) | 面向溢油围捕的双无人艇协同轨迹跟踪方法 | |
CN111813121A (zh) | 基于距离-角度优先级的多移动机器人编队避障方法 | |
CN113093804B (zh) | 基于反演滑模控制的无人艇编队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 |
Qi et al. | Formation tracking and obstacle avoidance for multiple quadrotors with static and dynamic obstacles | |
CN112083727B (zh) | 基于速度障碍物的多自主体系统分布式避碰编队控制方法 | |
CN111522351B (zh) | 水下机器人三维编队及避障方法 | |
CN110262523B (zh) | 一种分布式群体机器人的自主避障蜂拥控制方法 | |
CN111766783A (zh) | 一种面向集群系统的有限时间内收敛的编队合围跟踪方法 | |
CN111552296B (zh) | 一种基于弯曲柱坐标系的局部平滑轨迹规划方法 | |
CN115033016A (zh) | 一种异构无人集群编队避障方法及系统 | |
CN110162053A (zh) | 异构多无人艇编队的自适应行为融合方法 | |
CN112099486A (zh) | 任意位置多机器人编队成形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应用 | |
CN115903806A (zh) | 基于自适应动态窗口法的多智能体编队避障方法 | |
Li et al. | Formation tracking and transformation of AUVs based on the 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 |
CN115248599A (zh) | 一种变优先级的多机器人零空间行为融合编队方法 | |
Xu et al. | Optimal control of UAV elastic formation based on legendre pseudospectral method | |
CN112161626B (zh) | 一种基于航路跟踪映射网络的高可飞性航路规划方法 | |
CN114545971A (zh) | 一种通讯约束下多智能体分布式可飞路径规划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 |
CN113821028A (zh) | 基于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的欠驱动auv编队轨迹跟踪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