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48546A - 耗材芯片、耗材、图像形成装置及其通信方法和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耗材芯片、耗材、图像形成装置及其通信方法和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48546A
CN115248546A CN202211004622.2A CN202211004622A CN115248546A CN 115248546 A CN115248546 A CN 115248546A CN 202211004622 A CN202211004622 A CN 202211004622A CN 115248546 A CN115248546 A CN 1152485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sumable
input signal
image forming
consumable chip
contro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0462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浩
李海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Pantum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Pantum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Pantum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Pantum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2485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48546A/zh
Priority to EP2220737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EP4205987A1/en
Priority to GB2217653.1A priority patent/GB2615168A/en
Priority to ZA2022/12892A priority patent/ZA202212892B/en
Priority to US18/147,675 priority patent/US20230213884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3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provided with identifying means or means for storing process- or use parameters, e.g. an electronic memor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6Electrical contacts to the cartri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6Electrical contacts to the cartridge
    • B41J2/1753Details of contacts on the cartridge, e.g. protection of conta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43Cartridge presence detection or type identification
    • B41J2/17546Cartridge presence detection or type identification electronic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41J29/393Devices for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the entire machine ;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mechanical parameters involving printing of test patter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75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provided with identifying means or means for storing process- or use parameters, e.g. lifetime of the cartridge
    • G03G21/1878Electronically readable memory
    • G03G21/1882Electronically readable memory details of the communication with memory, e.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75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provided with identifying means or means for storing process- or use parameters, e.g. lifetime of the cartridge
    • G03G21/1878Electronically readable memory
    • G03G21/1892Electronically readable memory for presence detection, 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95System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picture sig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耗材芯片、耗材、图像形成装置及其通信方法和检测方法,所述耗材芯片包括第一连接端子,用于当耗材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时连接第一连接引脚;第二连接端子,用于当耗材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时连接第二连接引脚;电源电路,用于将通过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接收的第一输入信号和第二输入信号转换为直流电压,向微控制器供电;解调电路,用于对第一输入信号和第二输入信号进行解调得到解调信号;调制电路,用于通过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向图像形成控制单元发送调制信号。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耗材芯片上仅需要设置两个电接触点,减少耗材芯片上电接触点的数量,进而可以提高接触的可靠性以及缩小耗材芯片的面积。

Description

耗材芯片、耗材、图像形成装置及其通信方法和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图像形成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耗材芯片、耗材、图像形成装置及其通信方法和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成像技术的发展,类似于激光打印装置和喷墨打印装置之类的图像形成装置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图像形成装置上通常安装有耗材芯片,在成像过程中,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图像形成控制单元需要与耗材芯片进行通信。例如,图像形成控制单元需要获取耗材芯片中的成像辅助信息,以完成成像过程。该成像辅助信息用于耗材芯片的身份识别、提供记录材料使用状况等。
现有技术中,图像形成控制单元通常通过4线的I2C接口与耗材芯片进行通信。因此,需要在耗材芯片上设置4个电接触点(对应I2C接口的4根线),耗材芯片上的电接触点数量较多。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耗材芯片、耗材、图像形成装置及其通信方法和检测方法,以利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耗材芯片上的电接触点数量较多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耗材芯片,所述耗材芯片能够安装于耗材上,所述耗材能够可拆卸地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上,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控制单元,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上设置有电源引脚、接地引脚和不同于所述电源引脚和接地引脚的第一连接引脚和第二连接引脚,所述耗材芯片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端子、第二连接端子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电连接的电子模块,所述电子模块包括电源电路、解调电路、调制电路和微控制器;
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用于当所述耗材安装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引脚;
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用于当所述耗材安装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引脚;
所述电源电路,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接收的第一输入信号和第二输入信号转换为直流电压,向所述微控制器供电;
所述解调电路,用于对所述第一输入信号和所述第二输入信号进行解调得到解调信号;
所述调制电路,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向所述图像形成控制单元发送调制信号。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耗材,包括:壳体;显影剂容纳部,位于所述壳体内,用于容纳显影剂;以及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耗材芯片。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耗材,所述耗材包括:感光鼓;充电辊,用于对所述感光鼓充电;以及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耗材芯片。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控制单元;以及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耗材芯片。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耗材芯片,所述耗材芯片安装于耗材,所述耗材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上,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控制单元,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图像形成控制单元通过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发送的基于第一待传递信息所确定的第一输入信号和第二输入信号,其中,所述耗材芯片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上不同于电源引脚、接地引脚的第一连接引脚相连,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上不同于电源引脚、接地引脚的第二连接引脚相连;
对所述第一输入信号和所述第二输入信号进行解调,得到解调信号;
根据所述解调信号,确定所述图像形成控制单元发送的所述第一待传递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耗材芯片通过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分别与图像形成控制单元中的第一连接引脚和第二连接引脚相连,即耗材芯片与图像形成控制单元通过两根信号线进行通信,耗材芯片上仅需要设置两个电接触点,减少耗材芯片上电接触点的数量,进而可以提高接触的可靠性以及缩小耗材芯片的面积。另外,图像形成控制单元中的第一连接引脚和第二连接引脚为不同于电源引脚和接地引脚的引脚,即连接图像形成装置与耗材芯片的两根信号线为专用信号线,相较于通过电源线和地线来传输信号(通常仅能通过电源线来传递调制、解调信号,使得图像形成控制单元与耗材芯片之间的传输效率低,电源供给能力差),通过两根专用信号线进行通信传输速度更快,电源供给能力好,可以使用更大功耗的耗材芯片。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两根专用信号线可以分别用于传输数据信号和时钟信号,通过数据信号和时钟信号的相互配合,可以使得图像形成控制单元与耗材芯片之间传输的信号更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形成控制单元和耗材芯片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源电路的结构示意;
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源电路的结构示意;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耗材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耗材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耗材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耗材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耗材芯片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参数控制单元的电路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参数控制单元的电路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信号和时钟信号的波形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信号和时钟信号的波形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形成控制单元与耗材芯片的连接电路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甲和/或乙,可以表示:单独存在甲,同时存在甲和乙,单独存在乙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参见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控制单元,该图像形成控制单元用于对图像形成装置整体进行控制。图像形成装置上还可拆卸地安装有耗材,该耗材可以为显影盒、鼓盒等。耗材上安装有耗材芯片,耗材芯片与图像形成控制单元通信连接。在成像过程中,图像形成控制单元需要与耗材芯片进行通信。例如,图像形成控制单元需要获取耗材芯片中的成像辅助信息,以完成成像过程。该成像辅助信息用于耗材芯片的身份识别、提供记录材料使用状况等。
现有技术中,图像形成控制单元通常通过4线的I2C接口与耗材芯片进行通信。因此,需要在耗材芯片上设置4个电接触点(对应I2C接口的4根线),耗材芯片上的电接触点数量较多。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耗材芯片,可以通过两根信号线与图像形成控制单元通信连接,因此耗材芯片上仅需要设置两个电接触点,减少耗材芯片上电接触点的数量。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形成控制单元和耗材芯片的连接示意图。如图2所示,图像形成控制单元包括电源引脚PW+、接地引脚PW-、第一连接引脚DH1和第二连接引脚DL1。耗材芯片包括基板,基板上设有第一连接端子DH、第二连接端子DL,以及与第一连接端子DH和第二连接端子DL电连接的电子模块。其中,当耗材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时,第一连接端子DH连接第一连接引脚DH1,第二连接端子DL连接第二连接引脚DL1。需要指出的是,图2中的图像形成控制单元仅为一种示例性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图像形成控制单元上还可能设有其它输入输出引脚,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请继续参阅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耗材芯片中的电子模块包括电源电路、解调电路、调制电路和微控制器。
其中,电源电路与第一连接端子DH、第二连接端子DL以及微控制器电连接,电源电路用于将通过第一连接端子DH和第二连接端子DL接收的第一输入信号和第二输入信号转换为直流电压,向微控制器供电。也就是说,通过信号线中的第一输入信号和第二输入信号为微控制器供电。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输入信号具体为数据信号,第二输入信号为时钟信号。
参见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电源电路包括稳压电路、储能元件和单向导通元件。其中,稳压电路、储能元件和单向导通元件串联在第一连接端子DH和第二连接端子DL之间的回路中,储能元件的两端还分别与微控制器的第一电源输入端DVCC和第二电源输入端DGND相连。由于电源电路通过第一连接端子DH和第二连接端子DL接收的第一输入信号和第二输入信号为不稳定的高低电平信号,因此,第一连接端子DH和第二连接端子DL之间的电压差不稳定。为了给微控制器提供稳定的直流电压,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稳压电路将第一连接端子DH和第二连接端子DL之间的电压差转换为稳定的直流电压,为微控制器供电以及对储能元件充电。另外,由于第一输入信号和第二输入信号为不稳定的高低电平信号,则可能导致第一连接端子DH和第二连接端子DL之间的电压差低于微控制器的供电电压,或者在第一连接端子DH和第二连接端子DL之间形成反向电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连接端子DH和第二连接端子DL之间的电压差低于微控制器的供电电压时,可以通过储能元件为微控制器供电,以免微控制器掉电。另外,通过单向导通元件控制第一连接端子DH和第二连接端子DL之间回路的单向导通,避免在微控制器的第一电源输入端DVCC和第二电源输入端DGND输入反向电压,其中,储能元件可以为诸如电容、电池、电感等元件,在此不进行限定,其中,单向导通元件的负极与第二连接端子DL相互连接。
参见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源电路的结构示意。如图4A所示,该电源电路与图3所示电源电路的不同之处在于,通过电池为微控制器提供稳定的直流电压。具体地,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微控制器的第一电源输入端DVCC和第二电源输入端DGND相连。另外,为了避免电池输出的电压反向加载到图像形成控制单元的第一连接引脚和第二连接引脚,对图像形成控制单元造成干扰,本申请实施例在电池的正极与第一连接端子DH之间,以及电池的负极与第二连接端子DL之间还分别串接一个单向导通元件,其中,电池的正级与第一连接端子DH之间的单向导通元件的正级与第一连接端子DH相连,电池的负极与第二连接端子DL之间的单向导通元件的负极与第二连接端子DL相连。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可以将电池的正极与第一连接端子DH之间的单向导通元件替换为阻抗电路,如图4B所示,即通过阻抗电路对图像形成控制单元的第一连接引脚进行隔离保护,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也可以将图3所示的电源电路中的单向导通元件省去,在此不进行限定。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电源电路中不包括单向导通元件时,利用电池替换稳压电路时,电池的正级与第一连接端子DH相连,电池的负极与第二连接端子相连,当然,电池的负极与第二连接端子之间也可以设置阻抗元件,在此不进行限定。
请继续参阅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解调电路用于对第一输入信号和所述第二输入信号进行解调得到解调信号。该第一输入信号和所述第二输入信号可以为图像形成控制单元基于第一待传递信息所确定的信号。该第一待传递信息为图像形成控制单元需要发送至耗材芯片的信息。解调电路获得解调信号后,可以将该解调信号发送至微控制器,微控制器进而可以根据该解调信号获取图像形成控制单元向耗材芯片发送的信息,即上述第一待发送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解调电路用于将第一输入信号和所述第二输入信号解调成为数字信号,微控制器根据该数字信号确定第一待发送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解调电路用于分别对第一输入信号和所述第二输入信号进行解调得到与第一输入信号和所述第二输入信号对应的电参数,例如,该电参数为第一输入信号和所述第二输入信号对应的电压值。微控制器可以根据该第一输入信号和所述第二输入信号对应的电参数确定第一待发送信息。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参见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耗材芯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解调电路包括参考电压生成单元和比较电路单元。其中,参考电压生成单元用于生成若干个第一参考电压和若干个第二参考电压信号,该若干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比较电路单元用于将第一输入信号分别与若干个第一参考电压信号进行比较以获得若干个第一比较结果,和/或,用于将第二输入信号分别与若干个第二参考电压信号进行比较以获得若干个第二比较结果,若干个第一比较结果用于确定第一输入信号对应的电参数,若干个第二比较结果用于确定第二输入信号对应的电参数。例如,参考电压生成单元生成N个第一参考电压,具体为:第一参考电压1、第一参考电压2、……、第一参考电压N-1、第一参考电压N,该N个第一参考电压依次递增。将第一输入信号分别与该N个第一参考电压进行比较,获得第一输入信号和每一个第一参考电压的比较结果,即第一比较结果。若第一输入信号大于第一参考电压k(其中,1≤k<N),且小于第一参考电压k+1,则可以确定第一输入信号的电压值位于第一参考电压k和第一参考电压k+1之间,进而可以确定第一输入信号的电压值,即确定第一输入信号的电参数。同理,可以根据若干个第二比较结果确定第二输入信号对应的电参数,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参见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耗材芯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比较电路单元包括第一比较电路单元和第二比较电路单元。其中,第一比较电路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一连接端子DH,第一比较电路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参考电压生成单元的第一参考电压输出端,第一参考电压输出端用于输出第一参考电压,第一比较电路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微控制器的输入输出端口;第二比较电路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二连接端子DL,第二比较电路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参考电压生成单元的第二参考电压输出端,第二参考电压输出端用于输出第二参考电压,第二比较电路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微控制器的输入输出端口。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比较电路单元和第二比较电路单元的工作原理可以参见图5所示实施例中比较电路单元的描述,为了表述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二连接端DL与电源电路之间不设置单向导通元件时,则第二连接端子DL直接与电源电路连接或者第二连接端子DL通过阻抗元件与电源电路相连接,且耗材芯片通过第一连接端子DH和第二连接端子DL与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控制单元进行连接,并未于图像形成控制单元的GND端子相连接,此时图5所示的解调电路仅与第一连接端子DH相连接,无需与第二连接端子DL相连。对应地,图6中所述的第一比较电路与第二比较电路也仅与第一连接端子DH相连接,无需与第二连接端子相连接。此时耗材芯片通过第一连接端子DH和第二连接端子DL接收到第一输入信号和第二输入信号时,在第一连接端子DH上获取到第一输入信号和第二输入信号构成的叠加信号。下面基于该耗材芯片的结构,进一步介绍如何对第一输入信号和第二输入信号进行解调。需要说明地是,第一输入信号和第二输入信号具有不同的脉冲宽度。
具体地,微控制器包括计时单元,解调电路包括参考电压生成单元,用于生成若干个第一参考电压和若干个第二参考电压信号;比较单元用于分别将叠加信号与若干个第一参考电压进行比较得到若干个第一比较结果,和/或用于将叠加信号与若干个第二参考电压进行比较得到若干个第二比较结果;计时单元用于对第一比较结果进行时间宽度测量得到若干个测量结果;
其中,若干个第一比较结果、若干个第二比较结果结合若干个测量结果用于确定第一输入信号对应的电参数和第二输入信号对应的电参数。例如,参考电压生成单元生成N个第一参考电压,具体为:第一参考电压1、第一参考电压2、……、第一参考电压N-1、第一参考电压N,该N个第一参考电压依次递增;参考电压生成单元生成N个第二参考电压,具体为第二参考电压1、第二参考电压2、……、第二参考电压N-1、第二参考电压N,该N个第二参考电压依次递增;将叠加信号分别与N个第一参考电压进行比较获得叠加信号和每一个第一参考电压的比较结果,即第一比较结果;进一步地,将叠加信号分别与N个第二参考电压进行比较获得叠加信号和每一个第二参考电压的比较结果,即第二比较结果;其中,微控制器中包含的计时单元,能够对第一比较结果进行时间宽度测量以得到测量结果,当测量结果大于预设阈值时,则确定该第一比较结果对应第一连接端子输入到的第一输入信号,当测量结果小于等于阈值时,则确定该第一比较结果对应第二连接端子输入的第二输入信号,进一步地,参照前述方式若第一输入信号大于第一参考电压k(其中,1≤k<N),且小于第一参考电压k+1,则可以确定第一输入信号的电压值位于第一参考电压k和第一参考电压k+1之间,进而可以确定第一输入信号的电压值,即确定第一输入信号的电参数。同理,可以根据若干个第二比较结果确定第二输入信号对应的电参数,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其中,示例地,如图15所示的在第一连接端子DH上获取到的叠加信号。
更进一步地,比较电路单元包括第一比较电路单元和第二比较电路单元。其中,第一比较电路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一连接端子DH,第一比较电路单元的第二输入端DL连接参考电压生成单元的第一参考电压输出端,第一参考电压输出端用于输出第一参考电压,第一比较电路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微控制器的输入输出端口;第二比较电路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一连接端子DH,第二比较电路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参考电压生成单元的第二参考电压输出端,第二参考电压输出端用于输出第二参考电压,第二比较电路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微控制器的输入输出端口。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比较电路单元和第二比较电路单元的工作原理可以参见前述描述实施例中比较电路单元的描述,为了表述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请继续参阅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制电路用于通过第一连接端子DH和/或第二连接端子DL向图像形成控制单元发送调制信号。该调制信号为通过调制电路对第二待传递信息进行调制获得的调制信号。该第二待传递信息为耗材芯片需要发送至图像形成控制单元的信息。图像形成控制单元基于第一连接引脚DH1和/或第二连接引脚DL1接收到该调制信号后,可以对该调制信号进行解调,进而获得第二待传递信息。
参见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耗材芯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调制电路包括电参数控制单元,当所述耗材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时,该电参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图像形成控制单元与耗材芯片之间形成的电流回路的电参数。也就是说,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调制信号为图像形成控制单元与耗材芯片之间形成的电流回路的电参数,该电参数可以为电流值、电压值、电阻值等,在此不进行限定。
参见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耗材芯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参数控制单元包括电参数设定单元和开关电路。其中,电参数设定单元具体用于当耗材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时,设定图像形成控制单元和耗材芯片之间形成的电流回路的电参数。开关电路,具体用于在开关电路导通时使能电参数设定单元,在开关电路断开时不使能电参数设定单元。可理解,只有当耗材芯片需要向图像形成控制单元发送第二待传递信息时,才需要电参数设定单元对该第二待传递信息进行调制,进而设定图像形成控制单元和耗材芯片之间形成的电流回路的电参数。因此,当耗材芯片需要向图像形成控制单元发送第二待传递信息时,控制开关电路导通,进而使能电参数设定单元;当耗材芯片不需要向图像形成控制单元发送第二待传递信息时(例如,耗材芯片仅需要接收图像形成控制单元发送的第一待传递信息),控制开关电路断开,不使能电参数设定单元。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耗材芯片通过第一连接端子DH和第二连接端子DL分别与图像形成控制单元中的第一连接引脚DH1和第二连接引脚DL1相连,即耗材芯片与图像形成控制单元通过两根信号线进行通信,耗材芯片上仅需要设置两个电接触点,减少耗材芯片上电接触点的数量,进而可以提高接触的可靠性以及缩小耗材芯片的面积。另外,图像形成控制单元中的第一连接引脚DH1和第二连接引脚DL1为不同于电源引脚PW+和接地引脚PW-的引脚,即连接图像形成装置与耗材芯片的两根信号线为专用信号线,相较于通过电源线和地线来传输信号(通常仅能通过电源线来传递调制、解调信号,使得图像形成控制单元与耗材芯片之间的传输效率低,电源供给能力差),通过两根专用信号线进行通信传输速度更快,电源供给能力好,可以使用更大功耗的耗材芯片。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两根专用信号线可以分别用于传输数据信号和时钟信号,通过数据信号和时钟信号的相互配合,可以使得图像形成控制单元与耗材芯片之间传输的信号更稳定。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的电路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耗材芯片进行说明。
参见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耗材芯片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电源电路中的单向导通元件为二极管D1,储能元件为第一电容C1,稳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三极管VT1和稳压二极管D2。其中,第一连接端子DH通过第一电阻R1连接第一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第一连接端子DH通过第二电阻R2连接第一三极管VT1的基极;第一三极管VT1的发射极连接微控制器的第一电源输入端DVCC,该第一电源输入端DVCC为电源端;第一三极管VT1的基极连接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稳压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微控制器的第二电源输入端DGND,该第二电源输入端DGND为接地端;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输入端DVCC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源输入端DGND连接。由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三极管VT1和稳压二极管D2组成的稳压电路用于将第一连接端子DH和第二连接端子DL之间的电压差转换为稳定的直流电压,传输至微控制器的第一电源输入端DVCC和第二电源输入端DGND,以及对第一电容C1充电。第一电容C1用于微控制器供电的滤波,当第一连接端子DH和第二连接端子DL之间的电压差低于微控制器的供电电压时,可以通过第一电容C1为微控制器供电,以免微控制器掉电。二极管D1用于控制第一连接端子DH和第二连接端子DL之间回路的单向导通,避免当第一连接端子DH的电压小于第二连接端子DL的电压时,在微控控制器的第一电源输入端DVCC和第二电源输入端DGND输入反向电压。
解调电路包括参考电压生成单元、第一比较器U1和第二比较器U2。其中,第一比较器U1和第二比较器U2分别相当于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比较电路单元和第二比较电路单元。第一比较器U1的正输入端连接第一连接端子DH,第一比较器U1的负输入端连接参考电压生成单元的第一参考电压输出端,第一参考电压输出端用于输出第一参考电压,第一比较器U1的输出端连接微控制器的输入输出端口;第二比较器U2的正输入端连接第二连接端子DL,第二比较器U2的负输入端连接参考电压生成单元的第二参考电压输出端,第二参考电压输出端用于输出第二参考电压,第二比较器U2的输出端连接微控制器的输入输出端口。第一比较器U1用于将第一输入信号分别与若干个第一参考电压信号进行比较以获得若干个第一比较结果,并将该若干个第一比较结果传输至微控制器的输入输出端口,微控制器可以根据该若干个第一比较结果确定第一输入信号对应的电参数。该电参数可以为电压值。同理,第二比较器U2用于将第二输入信号分别与若干个第二参考电压信号进行比较以获得若干个第二比较结果,并将该若干个第二比较结果传输至微控制器的输入输出端口,微控制器可以根据该若干个第二比较结果确定第二输入信号对应的电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输入信号为数据信号,第二输入信号为时钟信号。第一比较器U1和第二比较器U2在设定了合适的参考电压后,分别对第一输入信号和第二数据信号进行解调,输出微控制器可以识别的脉冲信号,完成数据信号和时钟信号的提取。
另外,参考电压生成单元还包括第三参考电压输出端Vref,该第三参考电压输出端Vref与微控控制器的第二电源输入端DGND之间设有第二电容C2。
调制电路包括电参数控制单元,当所述耗材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时,该电参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图像形成控制单元与耗材芯片之间形成的电流回路的电参数。例如,该电参数可以为电流值或者电阻值,电参数控制单元可以控制图像形成控制单元与耗材芯片之间形成的电流回路的电流,实现耗材芯片发送的第二待传递信息的信号调制。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可以对图9所示的耗材芯片的电路结构进行改进,具体地,可以去掉第二连接端DL与DGND之间的单向导通元件D1,或者将单向导通元件替换为阻抗元件,则第一连接端DH与解调电路进行连接,具体地,第一连接端DH分别与第一比较器U1和第二比较器U2的正向端子相连接。即当耗材芯片通过第一连接端DH和第二连接端DL接收到第一输入信号和第二输入信号时,在第一连接端可以获取到第一输入信号和第二输入信号的叠加信号。
参见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参数控制单元的电路图。如图10所示,该电参数控制单元包括电参数设定单元和开关电路。其中,开关电路包括开关器件S1,电参数设定单元包括若干个电阻RS1、RS2、RS3、RS4、RS5、RS6,与若干个电阻对应的若干个开关器件x1、x2、x4、x8、x16、x32,2个三极管Q1和Q2,3个电阻RE1、RE2以及R3。其中,电阻RS1、RS2、RS3、RS4、RS5、RS6的第一端分别通过开关器件S1与第一连接端子DH相连,电阻RS1、RS2、RS3、RS4、RS5、RS6的第二端分别与开关器件x1、x2、x4、x8、x16、x32的第一端相连,开关器件x1、x2、x4、x8、x16、x32的第二端分别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Q1的基级、三极管Q2的基级分别与电阻R3的第二端相连,电阻R3的第一端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电阻RE1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E1的第二端与二极管D1的正级相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与第二连接端子DL相连,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电阻RS1、RS2、RS3、RS4、RS5、RS6的第一端相连,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电阻RE2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E2的第二端与二极管D1的正级相连,且电阻RE2的第二端接地。采用该连接方式,可以通过控制开关器件x1、x2、x4、x8、x16、x32的开关状态,对第一连接端子DH和第二连接端子DL回路中的电流进行控制。例如,当控制开关器件x1闭合,其它开关器件打开时,第一连接端子DH和第二连接端子DL回路中的电流为50μA;当控制开关器件x2闭合,其它开关器件打开时,第一连接端子DH和第二连接端子DL回路中的电流为100μA;控制开关器件x4闭合,其它开关器件打开时,第一连接端子DH和第二连接端子DL回路中的电流为200μA;等等。其中,每个开关器件对应一个回路电流值,每个开关器件对应的回路电流值的大小与开关器件串联的电阻的大小有关,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另外,还可以通过多个开关的组合,以获得更多回路电流值的选择。例如,控制开关器件x1、x2闭合,其它开关器件打开;或者,控制开关器件x2、x4、x32闭合,其它开关器件打开;等等。示例地,也可以通过类似的方式,分别使得第一连接端子DH和第二连接端子DL回路中的电阻值为50欧姆、100欧姆、200欧姆等,在此不进行限定。
另外,开关器件S1用于控制电参数设定单元的使能状态。可理解,当开关器件S1闭合时,使能电参数设定单元;当开关器件S1打开时,不使能电参数设定单元。
参见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参数控制单元的电路图。如图11所示,该电参数控制单元包括电参数设定单元和开关电路。其中,开关电路包括开关器件S1,电参数设定单元包括电阻R4、运算放大器U3、电容C3、电阻RE3和电阻RE4。其中,运算放大器U3的正输入端与电阻R4的第二端相连,运算放大器U3的负输入端与电阻RE3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E3的第二端与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与第二连接端子DL相连,运算放大器U3的输出端通过开关器件S1与第一连接端子DH相连,电阻RE4的第一端与电子RE3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E4的第二端与运算放大器U3的输出端相连,电阻R4的第一端用于输入脉冲宽度调制PWM信号。通过该连接方式,可以通过电参数设定单元对第一连接端子DH和第二连接端子DL回路中的电流进行控制。其中,电阻RE3和电阻RE4的参数设置取决于PWM信号的电压幅度与第一连接端子DH和第二连接端子DL之间的电压比。
另外,开关器件S1用于控制电参数设定单元的使能状态。可理解,当开关器件S1闭合时,使能电参数设定单元;当开关器件S1打开时,不使能电参数设定单元。
需要指出的是,图10和图11仅为本申请实施例对电参数控制单元的一种示例性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通过其它电路实现回路电流的控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请继续参阅图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微控制器包括电源模块、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内存(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SDRAM)、闪存(FLASH)、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和输入输出端口(GPIO)。其中,电源模块包括第一电源输入端DVCC口和第二电源输入端DGND口,用于接收电源电路输入的电源,为微处理器供电。输入输出端口用于实现微处理器的信息交互,例如接收解调电路输出的解调信号。中央处理器、闪存和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内存用于实现数据处理功能。
与上述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
参见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上述实施例所示的图像形成控制单元和耗材芯片。其中,耗材芯片包括基板,基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第一连接端子与图像形成控制单元上不同于电源引脚、接地引脚的第一连接引脚相连,第二连接端子与图像形成控制单元上不同于电源引脚、接地引脚的第二连接引脚相连。如图12所示,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201:图像形成控制单元向耗材芯片发送第一输入信号和第二输入信号。
假如图像形成控制单元需要向耗材芯片发送第一待传递信息,则可以将该第一待传递信息调制为第一输入信号和第二输入信号,分别通过第一连接引脚和第二连接引脚将该第一输入信号和第二输入信号发送至耗材芯片的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耗材芯片可以通过该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接收到第一输入信号和第二输入信号。
步骤S1202:耗材芯片对第一输入信号和第二输入信号进行解调,得到解调信号。
耗材芯片接收到第一输入信号和第二输入信号后,可以对第一输入信号和第二输入信号进行解调,得到解调信号。具体地,耗材芯片可以分别对第一输入信号和第二输入信号进行解调得到第一输入信号和第二输入信号对应的数字信号;或者,分别对第一输入信号和第二输入信号进行解调得到第一输入信号和第二输入信号对应的电参数。
步骤S1203:耗材芯片根据解调信号,确定图像形成控制单元发送的第一待传递信息。
例如,第一输入信号为数据信号,第二输入信号为时钟信号。耗材芯片根据该数据信号和时钟信号,即可确定图像形成控制单元发送的第一待传递信息。至此,将第一待传递信息由图像形成控制单元发送至耗材芯片。
可理解,在图12所示的通信方法中,图像形成控制单元为发送端,耗材芯片为接收端。在实际应用中,耗材芯片同样需要向图像形成控制单元发送信息,即耗材芯片为发送端,图像形成控制单元为接收端。对于该应用场景,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通信方法。
参见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图像形成控制单元和耗材芯片,其中,耗材芯片为发送端,图像形成控制单元为接收端。如图13所示,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301:耗材芯片确定待传递至图像形成控制单元的第二待传递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该第二待传递信息可能为耗材芯片的身份认证信息或耗材余量信息等。
步骤S1302:耗材芯片基于第二待传递信息控制图像形成控制单元与耗材芯片之间形成的电流回路的电参数。
在确定第二待传递信息后,耗材芯片可以对该第二待传递信息进行调制,即控制图像形成控制单元与耗材芯片之间形成的电流回路的电参数。
步骤S1303:图像形成控制单元采集回流电路的电参数。
图像形成控制单元采集回流电路的电参数,进而可以根据该回流电路的电参数解调出第二待传递信息。至此,将第二待传递信息由耗材芯片发送至图像形成控制单元。
其中,关于耗材芯片对第一输入信号和第二输入信号的解调,以及对第二待传递信息的调制的工作原理,可以参见上述耗材芯片实施例的描述,为了表述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对图像形成控制单元与耗材芯片之间的通信原理进行说明。
当第二连接端子DL与电源电路之间设置有单向导通元件时,具体的耗材芯片的结构如图9所示时,参见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信号和时钟信号的波形图。其中,DH是指DH信号线,DH信号线分别与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一连接引脚和耗材芯片的第一连接端子相连;DL是指DL信号线,DL信号线分别与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二连接引脚和耗材芯片的第二连接端子相连。DH高电平信号/低电平信号是指DH信号线中电压幅值为V1的高电平信号/低电平信号;DL高电平信号/低电平信号是指DL信号线中电压幅值为V2的高电平信号/低电平信号。
以图9所示的电路图为例,通信过程中,DH高电平信号/低电平信号输入到第一比较器U1的正输入端,参考电压生成单元输出比DH高电平信号低1/2V1的第一参考电压信号,则第一比较器U1可输出电压幅度为DVCC和DGND之间的电压幅值的高低电平信号,再送入微控制器的输入输出端口进行高低电平的读取。DL高电平信号/低电平信号输入到第二比较器U2的正输入端,参考电压生成单元输出比DH低电平信号高1/2V2的第二参考电压信号,则第二比较器U2可输出电压幅度为DVCC和DGND之间的电压幅值的高低电平信号,再送入微控制器的输入输出端口进行高低电平的读取。
由于DH信号线存在主机发送信号和从机回应的两种情况(数据发送端为主机,数据接收端为从机),会存在控制权交接的过程。具体做法为:DH信号线采用电阻上拉的方式,只有当数据发送端要使DH信号线为低电平时才获得控制权,此时对DH信号线呈低阻态使得DH信号线出现V1电压幅值的低电平,其他时间一律释放信号线的控制权。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DH信号线用于传输数据信号,具体包括Start信号、DATA信号、ACK信号和Stop信号;DL信号线用于传输时钟信号,即CLK信号。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Start信号和Stop信号传输:
当DL信号线为高电平时,DH信号线产生一个由高变低的电平,则Start信号成立。
当DL信号线为高电平时,DH信号线产生一个由低变高的电平,则Stop信号成立。
通常,通讯协议可以规定,Start信号开始通讯,直到Stop信号结束通讯,为一个完整的通讯帧。若通讯开始、且没有结束通讯时又出现Start信号,则该帧通讯以新Start信号为起始,此前通讯过程为无效。
DATA信号传输:
在通讯过程中,数据是以位为单位进行传输的,一个CLK信号周期,完成一位数据的发送和读取。
发送数据:在DL信号的下降沿和低电平期间,发送端接管DH信号线的电平控制。此时,发送1则使DH信号线处于高电平,发送0则使DH信号线处于低电平。
读取数据:在DL信号的上升沿与高电平期间,读取DH信号。此时,DH高电平信号为数据1,DH低电平信号为数据0。
其中,主机和从机都可以读取数据和发送数据。
ACK信号的传输:
ACK信号是指通讯应答信号。
通讯协议可以规定,当数据发送端按通讯协议完成某些位数的传输后,数据接收端发送一位数据0,用来表示当前的某些位数已接收完成,可继续发送下一些位数数据。接收方不回应数据0,则表示接收方已不再响应发送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二连接端子DL与电源电路之间未设置单向导通元件时,在第一连接端子DH上获取第一输入信号和第二输入信号对应的叠加信号,如图15所示。
进一步地,当依据协议要求,DH信号线分别用于传输通讯的Start、DATA、ACK和Stop信号,DL信号线用于传输CLK信号。其中DATA信号对应的脉冲宽度的最小值至少2倍于CLK信号对应的脉冲宽度最大值。根据前面的描述,通过第一连接端子DH和第二连接端子DL传输的信号,在第一连接端子DH上可以获取到第一输入信号和第二输入信号对应的叠加信号。
Start和Stop信号的传输:
当DH为低电平时,DL产生1个满足持续时间的低电平,则Start信号成立。
当DH为低电平时,DL产生2个满足持续时间的低电平,则Stop信号成立。
通常,通讯协议可以规定,Start信号开始通讯,直到Stop信号结束通讯,为一个完整的通讯帧。若通讯开始没有结束通讯时又出现Start信号,则该帧通讯以新Start信号为起始,此前通讯过程为无效。
DATA信号的传输:
在通讯过程中,数据是以位为单位进行传输的,一个CLK周期,完成一位数据的发送和读取。
发送数据:在DL的下降沿和低电平期间,发送端接管DH的电平控制。此时,发送1则使DH处于高电平,发送0则使DH处于低电平。
读取数据:在DL的上升沿与高电平期间,读取DH。此时,DH高电平为数据1,DH低电平为数据0。
主机和从机都可以读取数据和发送数据。
ACK信号的传输:
ACK信号指通讯应答信号。
通讯协议可以规定,当发送数据端按通讯协议完成某些位数的传输后,阶段端发送一位数据0,用来表示当前的某些位数已接收完成,可继续发送下一些位数数据。接收方不回应数据0,则意味着接收方已不再响应发送方。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通信协议只是一种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耗材芯片和通信方法可适用于不同的通信协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实际应用中,当耗材芯片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上时,可能会使用一个连接器,即通过连接器连接第一连接引脚和第一连接端子,以及第二连接引脚和第二连接端子。但是,连接器可能会存在接触电阻,且接触电阻的阻值会随着工作条件的变化而产生变化。当接触电阻的阻值增加到超出设定范围时,会对通讯产生影响,降低通讯的可靠性。
参见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形成控制单元与耗材芯片的连接电路图。在图像形成控制单元中示出了引脚PW+、ADC、GPIO1、GPIO2和GPIO3,其中,引脚ADC通过电阻R5与引脚PW+相连,引脚ADC通过电阻R6与引脚GPIO1相连,引脚GPIO3通过电阻R7与引脚GPIO2相连,引脚GPIO3通过电阻R8接地。耗材芯片中各器件、功能单元的连接关系及工作原理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的描述,为了表述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引脚PW+为图像形成控制单元的电源引脚,引脚ADC为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图像形成控制单元的第一连接引脚,引脚GPIO3为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图像形成控制单元的第二连接引脚。引脚ADC和引脚GPIO3通过连接器与耗材芯片的第一连接端子DH和第二连接端子DL相连,在引脚ADC和第一连接端子DH之间形成接触电阻RT1,在引脚GPIO3和第二连接端子DL之间形成接触电阻RT2。接触电阻RT1和接触电阻RT2即连接器的接触电阻。
为了确保接触电阻在设定范围内而保证通讯的可靠性,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需要对接触电阻进行检测。其中,根据通信协议的规定,对接触电阻的检测可以发生在图像形成控制单元给耗材芯片上电期间,或者发生在图像形成控制单元与耗材芯片通讯前、中、后各个期间,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设定耗材芯片与图像形成控制单元之间形成的电流回路的第一电参数,根据该第一电参数确定耗材芯片与图像形成控制单元之间的接触是否良好。具体地,可以根据第一电参数确定耗材芯片与图像形成控制单元之间形成的电流回路的不同于第一电参数的第二电参数,通过第二电参数结合第一预设范围确定耗材芯片与图像形成控制单元之间的接触是否良好。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电参数可以为电流值,第二电参数可以为电阻值,第一预设范围为预设电阻值范围。例如,在图16所示的实现方式中,可以通过电流回路中的电参数控制单元设定电流回路中的电流值,即第一电参数。另外,根据引脚PW+输出的电压可以确定电流回路中的电压值,进而根据电流回路中的电压值和电流回路中的电流值可以确定电流回路中的电阻值(电流回路中的总阻值)。由于电流回路中除了接触电阻RT1+RT2以外,其它电阻的阻值均已知,进而可以确定接触电阻RT1+RT2的电阻值,即第二电参数。为了确定耗材芯片与图像形成控制单元之间的接触是否良好,可以将接触电阻RT1+RT2的阻值与预设电阻值范围进行比较,若接触电阻RT1+RT2的阻值超出预设电阻值范围,则确定接触电阻过大,可能会对通信产生影响。此时,可以进行报错,以提醒用户。也就是说,在确定第二电参数不在第一预设范围之内时,该第二电参数可以结合第一预设范围确定报错。相反,若第二电参数在第一预设范围之内,则确定耗材芯片与图像形成控制单元可以正常通信。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可以在第一预设范围内设置第二预设范围,当第二电参数在第二预设范围之内时,降低图像形成装置与耗材芯片之间数据传输的速度。同样以第二电参数为接触电阻RT1+RT2的电阻值为例,设定第一预设范围为第一预设电阻值范围(0,r1),设定第二预设范围为第二预设电阻值范围(r0,r1)。当接触电阻RT1+RT2的电阻值大于或等于r1时,说明接触电阻RT1+RT2过大,可能会对通信产生影响,此时可以进行报错;当接触电阻RT1+RT2的电阻值大于r0,且小于r1时,接触电阻RT1+RT2虽然可以满足耗材芯片与图像形成控制单元之间的通信需求,但是并不能支持过高的通信速率,此时可以降低耗材芯片与图像形成控制单元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当接触电阻RT1+RT2的电阻值小于或等于r0时,可以耗材芯片与图像形成控制单元可以正常通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对接触电阻的检测,可以确保耗材芯片与图像形成控制单元之间通信的可靠性。
需要指出的是,当耗材芯片和图像形成控制单元之间不使用连接器进行连接时,在第一连接引脚和第一连接端子之间,以及第二连接引脚和第二连接端子之间也可能存在接触电阻,上述接触状态检测方法同样适用于该应用场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可以将上述通信方法和接触状态检测方法进行结合,以提高耗材芯片与图像形成控制单元之间通信的可靠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电参数可以为电流值,第二电参数可以为电阻值,第一预设范围为预设电阻值范围,图16所示的实现方式中的二级别D1可以省去,即利用电参数设定单元设定第一连接端DH和第二连接端DL之间连接的电阻值,一旦知晓DH和DL之间的连接的电阻值,根据引脚PW+输出的电压可以确定电流回路中的电压值,进而根据电流回路中的电压值和电流回路中的电流值可以确定电流回路中的电阻值(电流回路中的总阻值)。由于电流回路中除了接触电阻RT1+RT2以外,其它电阻的阻值均已知,进而可以确定接触电阻RT1+RT2的电阻值,即第二电参数。为了确定耗材芯片与图像形成控制单元之间的接触是否良好,可以将接触电阻RT1+RT2的阻值与预设电阻值范围进行比较,若接触电阻RT1+RT2的阻值超出预设电阻值范围,则确定接触电阻过大,可能会对通信产生影响。此时,可以进行报错,以提醒用户。参见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应用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耗材芯片,如图17所示,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601:对耗材芯片与图像形成控制单元之间的接触状态进行检测。
具体实现中,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接触状态检测方法,对耗材芯片与图像形成控制单元之间的接触状态进行检测。详见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1602:判断耗材芯片与图像形成控制单元之间的接触是否良好。
具体地,可以根据步骤S1601中的接触状态检测结果确定耗材芯片与图像形成控制单元之间的接触是否良好。若判断耗材芯片与图像形成控制单元之间的接触良好,则进入步骤S1603;否则,进入步骤S1604。
步骤S1603:耗材芯片与图像形成控制单元正常通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判断耗材芯片与图像形成控制单元之间的接触良好,则耗材芯片与图像形成控制单元可以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采用图12和图13所示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进行通信,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步骤S1604:报错。
若判断耗材芯片与图像形成控制单元之间未接触良好,可能会对通信产生影响。此时,可以进行报错,以提醒用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通信方法和接触状态检测方法进行结合,可以提高耗材芯片与图像形成控制单元之间通信的可靠性。
与上述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耗材,该耗材包括壳体;显影剂容纳部,位于所述壳体内,用于容纳显影剂;以及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耗材芯片。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耗材还包括:显影剂输送元件,用于输送所述显影剂。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耗材还包括:感光鼓;充电辊,用于对所述感光鼓充电。
与上述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耗材,该耗材包括感光鼓;充电辊,用于对所述感光鼓充电;以及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耗材芯片。
与上述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控制单元;以及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耗材芯片。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可以为激光打印装置、喷墨打印装置等,本申请实施例对其具体产品形态不作限制。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
参见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8所示,作为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示例,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部可以包括:显影剂容纳部11、显影部件12、显影剂输送元件13、感光部件14、转印部件15及定影组件5等,待打印的纸张按照走纸方向进行运动,依次经过显影剂输送元件13的送粉操作、显影部件12的显影操作之后,到达感光部件14与转印部件15之间的夹持区域进行转印,之后经过定影组件5进行定影,以完成图像形成操作,其中,显影剂容纳部11用于容纳显影剂,该显影剂可以为色粉、碳粉等材料;显影部件12包括:显影辊等;显影剂输送元件13包括:送粉辊等;感光部件14包括:感光鼓(OPC,Organic Photo Conductor)和充电辊等,其中,充电辊用于对感光鼓充电。
通常图像形成装置可拆卸的安装有至少一个耗材,以图18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为例,图像形成装置可拆卸地安装有4个耗材(分别为图18所示的耗材1、耗材2、耗材3和耗材4,4个耗材分别用于为图像形成装置提供黑色K、青色C、品红色M、黄色Y四种颜色的显影剂),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所安装的耗材的数量可以增加或者减少,例如为5个或者6个甚至更多或者更少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主要应用于图像形成装置所安装的耗材的数量大于或等于2的场景。
耗材芯片具体为安装于耗材上的电路基板,该电路基板包括存储装置和与存储装置连接的连接端子,该连接端子用于与图像形成装置侧的连接引脚相连接。
对于安装耗材芯片的耗材而言,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为:耗材可以仅包括显影剂容纳部11。
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为:耗材为分体式结构,例如:耗材(1、2、3或4)包括可相互拆装的显影盒和鼓盒,其中,显影盒包括壳体、显影剂容纳部11、显影部件12和/或显影剂输送元件13;鼓盒包括感光部件14,即包括感光鼓和充电辊。
其中,显影剂容纳部11位于壳体内,用于容纳显影剂,显影剂输送元件13用于向显影部件12输送显影剂,显影部件12用于向感光鼓输送显影剂,其中,显影剂输送元件除了可以为送粉辊,还是为其他诸如推粉螺杆等部件。
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耗材可以为前述显影盒。
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耗材可以为前述鼓盒。
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为:耗材为一体式结构,例如:耗材(1、2、3或4)包括显影剂容纳部11、显影部件12、显影剂输送元件13、感光部件14等。
需要说明地是,本实施例提及的耗材还可以是图像形成装置中其他需要易损坏需要更换的组件、零件、单元,例如纸盒等,也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耗材对应的技术方案。
具体实现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所述终端设备执行时,使得所述终端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具体实现中,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可存储有程序,该程序执行时可包括本申请提供的各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等。
具体实现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含可执行指令,当所述可执行指令在计算机上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及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或复数项的任意组合。例如,a,b和c中的至少一项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本文中公开的实施例中描述的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任一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5)

1.一种耗材芯片,所述耗材芯片能够安装于耗材上,所述耗材能够可拆卸地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上,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控制单元,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上设置有电源引脚、接地引脚和不同于所述电源引脚和接地引脚的第一连接引脚和第二连接引脚,其特征在于,所述耗材芯片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端子、第二连接端子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电连接的电子模块,所述电子模块包括电源电路、解调电路、调制电路和微控制器;
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用于当所述耗材安装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引脚;
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用于当所述耗材安装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引脚;
所述电源电路,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接收的第一输入信号和第二输入信号转换为直流电压,向所述微控制器供电;
所述解调电路,用于对所述第一输入信号和所述第二输入信号进行解调得到解调信号;
所述调制电路,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向所述图像形成控制单元发送调制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耗材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解调电路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输入信号和所述第二输入信号解调成为数字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耗材芯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耗材安装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时,所述解调电路具体用于分别对所述第一输入信号和所述第二输入信号进行解调得到所述第一输入信号和所述第二输入信号对应的电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耗材芯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耗材安装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时,所述解调电路包括:
参考电压生成单元,用于生成若干个第一参考电压和若干个第二参考电压信号;
比较电路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输入信号分别与所述若干个第一参考电压信号进行比较以获得若干个第一比较结果,和/或,用于将所述第二输入信号分别与所述若干个第二参考电压信号进行比较以获得若干个第二比较结果,所述若干个第一比较结果用于确定第一输入信号对应的电参数,所述若干个第二比较结果用于确定所述第二输入信号对应的电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耗材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电路单元包括第一比较电路单元和第二比较电路单元,所述第一比较电路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子,所述第一比较电路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参考电压生成单元的第一参考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一参考电压输出端用于输出第一参考电压,所述第一比较电路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入输出端口;
所述第二比较电路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子,所述第二比较电路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参考电压生成单元的第二参考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二参考电压输出端用于输出第二参考电压,所述第二比较电路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入输出端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耗材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器包括计时单元,当所述耗材安装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时,所述解调电路包括:
参考电压生成单元,用于生成若干个第一参考电压和若干个第二参考电压信号;
比较电路单元,用于将叠加信号分别与若干个第一参考电压进行比较以获得若干个第一比较结果,还用于将叠加信号分别与若干个第二参考电压进行比较以获得若干个第二比较结果;
微控制器包括计时单元,用于分别对所述若干个第一比较结果进行时间宽度测量得到若干个测量结果;
所述若干个第一比较结果、若干个第二比较结果结合若干个测量结果用于确定所述第一输入信号对应的电参数、第二输入信号对应的电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耗材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电路单元包括第一比较电路单元和第二比较电路单元,所述第一比较电路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子,所述第一比较电路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参考电压生成单元的第一参考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一参考电压输出端用于输出第一参考电压,所述第一比较电路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入输出端口;
所述第二比较电路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子,所述第二比较电路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参考电压生成单元的第二参考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二参考电压输出端用于输出第二参考电压,所述第二比较电路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入输出端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耗材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制电路包括电参数控制单元,当所述耗材安装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时,所述电参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图像形成控制单元与所述耗材芯片之间形成的电流回路的电参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耗材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参数控制单元具体包括:
电参数设定单元,具体用于当所述耗材安装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时,设定所述图像形成控制单元和所述耗材芯片之间形成的电流回路的电参数;
开关电路,具体用于在所述开关电路导通时使能所述电参数设定单元,在所述开关电路断开时不使能所述电参数设定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耗材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信号具体为数据信号,所述第二输入信号为时钟信号。
11.一种耗材,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显影剂容纳部,位于所述壳体内,用于容纳显影剂;以及
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耗材芯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耗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耗材还包括:
显影剂输送元件,用于输送所述显影剂。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耗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耗材还包括:
感光鼓;
充电辊,用于对所述感光鼓充电。
14.一种耗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耗材包括:
感光鼓;
充电辊,用于对所述感光鼓充电;以及
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耗材芯片。
1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形成控制单元;
以及
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耗材芯片。
16.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耗材芯片,所述耗材芯片安装于耗材,所述耗材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上,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图像形成控制单元通过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发送的基于第一待传递信息所确定的第一输入信号和第二输入信号,其中,所述耗材芯片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上不同于电源引脚、接地引脚的第一连接引脚相连,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上不同于电源引脚、接地引脚的第二连接引脚相连;
对所述第一输入信号和所述第二输入信号进行解调,得到解调信号;
根据所述解调信号,确定所述图像形成控制单元发送的所述第一待传递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一输入信号和所述第二输入信号进行解调,得到解调信号,具体包括:
分别对所述第一输入信号和所述第二输入信号进行解调得到所述第一输入信号和所述第二输入信号对应的数字信号;或者
分别对所述第一输入信号和所述第二输入信号进行解调得到所述第一输入信号和所述第二输入信号对应的电参数。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待传递至所述图像形成控制单元的第二待传递信息;
基于所述第二待传递信息控制所述图像形成控制单元与所述耗材芯片之间形成的电流回路的电参数。
19.一种接触状态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耗材芯片,所述耗材芯片安装于耗材,所述耗材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上,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设定所述耗材芯片与所述图像形成控制单元之间形成的电流回路的第一电参数,所述第一电参数用于确定所述耗材芯片与所述图像形成控制单元之间的接触是否良好;
其中,所述耗材芯片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上不同于电源引脚、接地引脚的第一连接引脚相连,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上不同于电源引脚、接地引脚的第二连接引脚相连。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参数用于确定所述耗材芯片与所述图像形成控制单元之间的接触是否良好,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电参数具体用于确定所述耗材芯片与所述图像形成控制单元之间形成的电流回路的不同于所述第一电参数的第二电参数,所述第二电参数用于结合第一预设范围确定所述耗材芯片与所述图像形成控制单元之间的接触是否良好。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第二电参数在所述第一预设范围之内,并且所述第二电参数在第二预设范围之内,则所述第二电参数用于结合所述第一预设范围、所述第二预设范围确定降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与所述耗材芯片之间数据传输的速度,其中,所述第二预设范围包含在所述第一预设范围之内。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第二电参数不在所述第一预设范围之内时,所述第二电参数用于结合所述第一预设范围确定报错。
23.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耗材芯片,所述耗材芯片安装于耗材,所述耗材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上,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用权利要求19-2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进行接触状态检测;
在确定所述耗材芯片与所述图像形成控制单元之间的接触良好之后,采用权利要求16-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进行通信;
其中,所述耗材芯片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上不同于电源引脚、接地引脚的第一连接引脚相连,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上不同于电源引脚、接地引脚的第二连接引脚相连。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确定所述第二电参数在所述第一预设范围之内,并且所述第二电参数在第二预设范围之内,则所述第二电参数用于结合所述第一预设范围、所述第二预设范围确定降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与所述耗材芯片之间数据传输的速度;
按照降低后的所述数据传输的速度,采用权利要求16-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进行通信。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确定所述第二电参数不在所述第一预设范围之内时,则确定报错。
CN202211004622.2A 2021-12-31 2022-08-22 耗材芯片、耗材、图像形成装置及其通信方法和检测方法 Pending CN1152485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22207371.0A EP4205987A1 (en) 2021-12-31 2022-11-15 Consumables chip, consumable, image-forming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tection method
GB2217653.1A GB2615168A (en) 2021-12-31 2022-11-25 Consumables chip, consumable, image-forming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tection method
ZA2022/12892A ZA202212892B (en) 2021-12-31 2022-11-28 Consumables chip, consumable, image-forming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tection method
US18/147,675 US20230213884A1 (en) 2021-12-31 2022-12-28 Consumables chip, consumable, image-forming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tection metho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81851.3A CN114488736A (zh) 2021-12-31 2021-12-31 耗材芯片、耗材、图像形成装置及其通信方法和检测方法
CN2021116818513 2021-12-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48546A true CN115248546A (zh) 2022-10-28

Family

ID=8151071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81851.3A Withdrawn CN114488736A (zh) 2021-12-31 2021-12-31 耗材芯片、耗材、图像形成装置及其通信方法和检测方法
CN202211004622.2A Pending CN115248546A (zh) 2021-12-31 2022-08-22 耗材芯片、耗材、图像形成装置及其通信方法和检测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81851.3A Withdrawn CN114488736A (zh) 2021-12-31 2021-12-31 耗材芯片、耗材、图像形成装置及其通信方法和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14488736A (zh)
GB (1) GB261516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09015B (zh) * 2022-07-25 2023-07-11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数字信号解调方法、耗材芯片及耗材容器
CN115268240A (zh) * 2022-08-23 2022-11-01 珠海奔图电子有限公司 耗材芯片、耗材和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88501Y (zh) * 2006-04-28 2007-04-11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处理盒芯片
CN201145830Y (zh) * 2008-01-29 2008-11-05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处理盒芯片
CN201607615U (zh) * 2010-02-11 2010-10-13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芯片及耗材容器
CN101995808B (zh) * 2010-10-19 2012-07-04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处理盒芯片及其信号解调方法
CN103302994B (zh) * 2013-06-20 2015-03-04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耗材芯片及其工作方法、耗材容器
CN108267943B (zh) * 2016-12-30 2021-08-17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耗材芯片及耗材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GB202217653D0 (en) 2023-01-11
CN114488736A (zh) 2022-05-13
GB2615168A (en) 2023-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248546A (zh) 耗材芯片、耗材、图像形成装置及其通信方法和检测方法
JP5431405B2 (ja) 直接充電ポートサポートおよび拡張能力を有する充電システム
US10095182B2 (en) CRUM unit mountable and dismountable in consumable unit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KR101966417B1 (ko) 화상 형성 장치의 소모품 유닛에 탑재 가능한 crum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화상 형성 장치
JP519696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通信装置
CN112099323B (zh) 芯片、芯片组、电参数检测方法、耗材及图像形成装置
EP3001255B1 (en) Crum unit mountable and dismountable in consumable unit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EP4205987A1 (en) Consumables chip, consumable, image-forming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tection method
CN112835281B (zh) 通信芯片、耗材及图像形成装置
JP4086540B2 (ja) 接触型送受信装置
CN113873681B (zh) 通信方法、耗材芯片、耗材及图像形成装置
WO2012075856A1 (zh) 用于成像装置的显影剂容量检测单元及成像装置和成像盒
US11392809B2 (en) Follower circuits for communication
JP6361429B2 (ja)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CN117687812A (zh) 通信方法、控制装置、补偿信号生成装置、耗材
US20190094950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cluding controller capable of communicating with connected external apparatus and shifting to power-saving stat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