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48111A - 悬重测试方法及悬重测试设备 - Google Patents

悬重测试方法及悬重测试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48111A
CN115248111A CN202210822318.2A CN202210822318A CN115248111A CN 115248111 A CN115248111 A CN 115248111A CN 202210822318 A CN202210822318 A CN 202210822318A CN 115248111 A CN115248111 A CN 1152481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pendant
weight
hanging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2231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鹏鹏
董怀伟
于文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tai Jereh Petroleum Equipment and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tai Jereh Petroleum Equipment and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tai Jereh Petroleum Equipment and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tai Jereh Petroleum Equipment and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2231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4811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481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4811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2381 priority patent/WO2024011803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3/00Testing of machine par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悬重测试方法及悬重测试设备,涉及油气装备领域。一种悬重测试方法,包括:通过卡紧装置卡紧悬重件;将悬重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与所述悬重件相对设置或者与所述悬重件连接,标记所述驱动端的位置;通过所述驱动端对所述悬重件施加第一预设驱动作用力,观察所述驱动端的移动情况。一种悬重测试设备,应用上述悬重测试方法。本申请至少能够解决卡瓦悬挂能力失效的问题。

Description

悬重测试方法及悬重测试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油气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悬重测试方法及悬重测试设备。
背景技术
当前,油、气井连续油管生产作业过程中,复合闸板防喷器是较为关键的设备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在发生井喷时,两道闸板依次动作,具体为:第一步:卡瓦半封闸板关闭,通过挤压卡瓦闸板的胶芯变形,密封连续油管与井壁周围空腔,同时卡瓦在闸板的推力下嵌入油管表面来悬挂油管,在卡瓦和胶芯的同时作用下实现密封和悬挂;第二步:剪切全封闸板关闭,剪断油管的同时密封井口,从而防止油、气井内的高压介质释放到外界。
然而,当卡瓦的悬挂能力失效时,被剪断的油管将会掉落到油、气井中,从而给后续修井作业带来极大的困难;当密封失效时,则会造成井喷,从而影响人员和作业安全。因此,卡瓦半封闸板在保证密封的情况下同时实现卡瓦的悬挂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悬重测试方法及悬重测试设备,至少能够解决卡瓦悬挂能力失效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悬重测试方法,包括:
通过卡紧装置卡紧悬重件;
将悬重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与所述悬重件相对设置或者与所述悬重件连接,标记所述驱动端的位置;
通过所述驱动端对所述悬重件施加第一预设驱动作用力,观察所述驱动端的移动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悬重测试设备,该悬重测试设备包括:悬重驱动装置、卡紧装置和悬重件;
所述卡紧装置包括卡紧座和卡紧组件,所述卡紧座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容纳腔体,所述容纳腔体的侧壁设有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的滑道,所述滑道与所述容纳腔体连通,所述卡紧组件具有卡紧端,所述卡紧端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滑道中,所述悬重件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体中;
所述悬重驱动装置具有驱动端,所述驱动端沿所述第一方向可移动,并与所述悬重件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卡紧装置可以对悬重件进行卡紧,通过悬重驱动装置可以对悬重件施加驱动作用力,在悬重测试过程中,通过卡紧端卡紧悬重件,并通过驱动端逐渐对悬重件施加驱动作用力(如,压力或拉力),当驱动作用力达到预设的悬重值(即,第一预设驱动作用力)时保持该驱动作用力恒定,此时观察驱动端是否会出现移动,并且可以通过调节不同的悬重值来实现不同悬重能力的测试,以满足测试需求。基于上述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对卡紧装置的悬挂能力进行测试,以保证卡紧装置能够在不同的工况下实现对悬重件的悬挂能力,以防止因卡紧装置的悬挂能力失效而给后续修井作业带来困难,因此,通过对卡紧装置的悬挂能力进行测试,可以保证卡紧装置的悬挂能力不会失效,保证了修井作业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悬重测试方法的第一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悬重测试方法的第二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悬重测试方法的第三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悬重测试设备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悬重测试设备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悬重测试设备的第一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悬重测试设备的第二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悬重测试设备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卡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悬重驱动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悬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悬重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底座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通用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悬重驱动装置;110-装置主体;111-第一接口;112-第二接口;113-第三滑道;120-液压驱动杆;121-第一连接结构;122-连接件;130-第三锁紧件;
200-卡紧装置;210-卡紧座;211-容纳腔体;212-第一滑道;213-第二滑道;220-卡紧组件;221-第一伸缩件;2211-第三接口;2212-第四接口;222-第二伸缩件;223-第一卡瓦;224-第二卡瓦;225-第一锁紧件;226-第二锁紧件;230-罩壳;231-开口;232-打压口;
300-悬重件;310-管体;320-第一堵头;321-第二连接结构;330-第二堵头;340-注液腔体;
400-通用固定座;410-避让孔;420-第一安装孔;
500-液压站;
600-打压站;
700-底座支架;710-第一层支架;720-第二层支架;730-支撑梁;
810-第一管线;820-第二管线;830-第三管线;840-第四管线;850-第五管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地说明。
参考图1至图14,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悬重测试方法,该悬重测试方法应用于悬重测试设备,至少用于对悬重测试设备的悬重能力进行测试,以保证悬重测试设备的正常运行。所公开的悬重测试方法包括:
通过卡紧装置200卡紧悬重件300;
将悬重驱动装置100的驱动端与悬重件300相对设置或者与悬重件300连接,标记驱动端的位置;
通过驱动端对悬重件300施加第一预设驱动作用力,观察驱动端的移动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卡紧装置200可以对悬重件300进行卡紧,通过悬重驱动装置100可以对悬重件300施加驱动作用力,在悬重测试过程中,通过卡紧端卡紧悬重件300,并通过驱动端逐渐对悬重件300施加驱动作用力(如,压力或拉力),当驱动作用力达到预设的悬重值(即,第一预设驱动作用力)时保持该驱动作用力恒定,此时观察驱动端是否会出现移动,并且可以通过调节不同的悬重值来实现不同悬重能力的测试,以满足测试需求。基于上述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对卡紧装置200的悬挂能力进行测试,以保证卡紧装置200能够在不同的工况下实现对悬重件300的悬挂能力,以防止因卡紧装置200的悬挂能力失效而给后续修井作业带来困难,因此,通过对卡紧装置200的悬挂能力进行测试,可以保证卡紧装置200的悬挂能力不会失效,保证了修井作业的顺利进行。
一些实施例中,在驱动端与悬重件300之间相对设置的情况下,驱动端与悬重件300相互间隔,为了防止驱动端与悬重件300的运动不同步而影响测试结果,需要首先使悬重件300移动,并使悬重件300的端部与驱动端接触,从而使驱动端与悬重件300同步移动。
其中,通过卡紧装置200卡紧悬重件300,包括:通过卡紧装置200以第一卡紧作用力卡紧悬重件300;对悬重件300施加朝向驱动端方向的第一驱动力,以使悬重件300的端部与驱动端接触;撤除第一驱动力。
基于上述操作,可以使悬重件300的端部与驱动部紧密贴合,如此,在驱动端对悬重件300施加作用力时,正常情况下,悬重件300受到卡紧装置200的卡紧作用而静止不动,此时,驱动端也不会出现位置移动,以此表明卡紧装置200具有良好的卡紧作用,从而具有较佳的悬重能力;当受到卡紧作用的悬重件300无法承受驱动端施加的第一驱动力时,驱动端和悬重件300会同步发生位置移动,以此表明卡紧装置200不具有良好的卡紧作用,从而不具有较佳的悬重能力,也就无法满足悬重要求。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当卡紧装置200采用第一卡紧作用力卡紧悬重件300时,恰好能够保住悬重件300,且在悬重件300受到轴向作用力时,还可以相对于卡紧装置200移动,以便于调节悬重件300的位置。
另外,待悬重件300的端部与驱动端紧密贴合后,需要撤除第一驱动力,也即,使压力泄压至零,以避免第一驱动力对悬重测试过程造成干扰。
进一步地,通过卡紧装置200以第二卡紧作用力卡紧悬重件300,且第二卡紧作用力大于第一卡紧作用力;通过驱动端对悬重件300施加驱动作用力,并逐渐增大驱动作用力;当驱动作用力达到第一预设驱动作用力时,观察驱动端的移动情况。
基于上述步骤,使得悬重件300同时承受驱动作用力和卡紧作用力,当驱动作用力达到悬重件300规定的悬重值后保持大小不变,此时,若驱动端不移动,则表明卡紧装置200具有较佳的悬重能力;相反,若驱动端出现移动,则表明卡紧装置200不具有较佳的悬重能力。
进一步地,在驱动端未出现移动的情况下,对悬重驱动装置100进行锁定,以防止其以外移动而影响测试结果。而后,对悬重件300施加朝向驱动端方向的第二驱动力,以抵消一部分驱动端对悬重件300的驱动作用力;而后解除锁定,继续增大驱动端对悬重件300施加的驱动作用力;当驱动作用力达到第二预设驱动作用力时,观察驱动端的移动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紧装置200具有容纳腔体211,悬重件300至少部分设置于容纳腔体211中,此时,可以通过向容纳腔体211内注入高压介质的方式对悬重件300施加驱动作用力。可选地,可以通过打压站向容纳腔体211内注入高压空气或高压水,以便于形成对悬重件300的第一驱动作用力或第二驱动作用力。
与此同时,向容纳腔体211内注入高压介质后,还可以监测容纳腔体211内的压降值,通过监测压降值来判断卡紧装置200是否存在泄漏的情况,进而可以判断卡紧装置200的密封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与上述驱动端与悬重件300相对设置而使驱动端对悬重件300施加挤压作用力的方式不同的是,驱动端与悬重件300还可以直接连接,通过驱动端对悬重件300施加牵拉作用力,此种方式同样可以实现悬重测试过程。
本申请实施例中,悬重测试方法还可以包括:向悬重件300内注入不可压缩介质。此处需要说明的是,该步骤在通过卡紧装置200卡紧悬重件300的步骤之前进行,以便于提升悬重件300的承载能力,保证悬重件300在后续承受卡紧和挤压作用时不易变形,从而可以保证测试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可选地,不可压缩介质可以为水等。
参考图4至图14,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悬重测试设备,用于测试悬挂能力。可选地,该悬重测试设备可以用于对复合闸板防喷器的卡瓦半封阀板悬挂油管的能力进行测试,以保证卡瓦半封阀板悬挂能力不会失效。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以卡紧装置200为卡瓦半封阀板,悬重件300为油管为例进行阐述,当然,还可以是其他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所公开的悬重测试设备包括悬重驱动装置100、卡紧装置200和悬重件300。其中,卡紧装置200具有卡紧功能,其用于对悬重件300进行卡紧,以使悬重件300能够承受荷载而不会产生移动。一些实施例中,卡紧装置200包括卡紧座210和卡紧组件220,卡紧座210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容纳腔体211,容纳腔体211的侧壁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滑道,且滑道与容纳腔体211连通,卡紧组件220具有卡紧端,卡紧端可移动地设置于滑道中,悬重件300至少部分设置于容纳腔体211中。
在悬重测试设备处于正常使用状态下,第一方向可以为竖直方向,而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也即,第二方向为水平方向,此时,滑道沿水平方向延伸,卡紧端可以在水平方向上沿着滑道移动。
在需要进行悬重测试时,将悬重件300的全部或部分(即,至少部分)穿设至容纳腔体211中,而后卡紧端沿滑道朝向容纳腔体211移动,直至卡紧端抵紧悬重件300的侧壁,以实现对悬重件300的卡紧固定,从而可以有效阻碍悬重件300沿第一方向移动。
可选地,容纳腔体211的侧壁可以开设一个滑道,相应地,卡紧组件220具有一个卡紧端,此时,卡紧端对悬重件300进行挤压时,使悬重件300的侧壁与容纳腔体211的侧壁抵紧,从而可以通过卡紧端与容纳腔体211的侧壁共同作用,对悬重件300进行卡紧,以防止其在承受荷载时随意移动,进而实现悬挂测试。
当然,容纳腔体211的侧壁还可以开设多个滑道,具体可以是两个滑道,此时,两个滑道相对设置,相应地,卡紧组件220具有两个卡紧端,此时,两个卡紧端分别位于悬重件300的相背的两侧,从而可以从相背的两侧对悬重件300进行挤压,在两个卡紧端的作用下,对悬重件300进行卡紧,防止其在承受荷载时随意移动,进而实现悬挂测试。
另外,容纳腔体211的侧壁还可以设有更多个滑道,如,三个、四个、五个等等,相应地,卡紧组件220具有与更多个滑道一一对应的卡紧端,多个卡紧端分布在悬重件300的侧面的各个方位,从而可以从多个方位对悬重件300进行挤压,以实现对悬重件300的卡紧,进而可以提高悬重件300承受荷载的能力。
可选地,卡紧端可以为卡瓦,通过卡瓦可以抱紧悬重件300的侧壁,从而可以增大与悬重件300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卡紧效果。
为了对悬重件300施加测试所需作用力,悬重驱动装置100具有驱动端,该驱动端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并与悬重件300连接。基于此,在需要进行悬重测试时,首先采用卡紧装置200对悬重件300进行卡紧固定,而后采用驱动端对悬重件300施加驱动作用力,并逐渐增大驱动作用力,以达到预设悬重值,观察驱动端是否移动,以便于实现悬重测试过程。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卡紧装置200可以对悬重件300进行卡紧,通过悬重驱动装置100可以对悬重件300施加驱动作用力,在悬重测试过程中,通过卡紧端卡紧悬重件300,并通过驱动端逐渐对悬重件300施加驱动作用力(如,压力或拉力),当驱动作用力达到预设的悬重值时保持该驱动作用力恒定,此时观察驱动端是否会出现移动,并且通过调节不同的悬重值来实现不同悬重能力的测试,以满足测试需求。基于上述设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悬重测试设备可以对卡紧装置200的悬挂能力进行测试,以保证卡紧装置200能够在不同的工况下实现对悬重件300的悬挂能力,以防止因卡紧装置200的悬挂能力失效而给后续修井作业带来困难,因此,通过悬重测试设备可以对卡紧装置200的悬挂能力进行测试,以保证卡紧装置200的悬挂能力不会失效,进而保证了修井作业的顺利进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紧组件220可以包括第一伸缩件221、第二伸缩件222、第一卡瓦223和第二卡瓦224,其中,第一伸缩件221和第二伸缩件222分别连接于卡紧座210沿第二方向相背的两侧,且第一伸缩件221的伸缩方向和第二伸缩件222的伸缩方向相同,且第一卡瓦223与第一伸缩件221连接,第二卡瓦224与第二伸缩件222连接。基于此,通过第一伸缩件221可以带动第一卡瓦223伸缩移动,以使第一卡瓦223朝向悬重件300移动,并抵紧悬重件300的侧壁,通过第二伸缩件222可以带动第二卡瓦224伸缩移动,以使第二卡瓦224朝向悬重件300移动,并抵紧悬重件300的侧壁,如此,通过第一卡瓦223和第二卡瓦224分别抵紧悬重件300的相背的两侧,以实现对悬重件300的卡紧固定,防止悬重件300随意移动。
可选地,第一伸缩件221可以为液压伸缩件、电动伸缩件、气动伸缩件等,同样地,第二伸缩件222可以为液压伸缩件、电动伸缩件、气动伸缩件等。当然,第一伸缩件221及第二伸缩件222还可以为其他形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当第一伸缩件221和第二伸缩件222均为液压伸缩件时,各自分别设有第三接口2211和第四接口2212,其中,第三接口2211通过第四管线840与液压站500连接,第四接口2212通过第五管线850与液压站500连接。如此,液压站500可以通过第四管线840和第五管线850分别向第三接口2211和第四接口2212供应液压油,以便于实现第一伸缩件221的伸缩运动和/或第二伸缩件222的伸缩运动,进而可以实现第一卡瓦223和第二卡瓦224从两侧抱紧悬重件300,或者从两侧脱离悬重件300。
另外,第一卡瓦223和第二卡瓦224还可以具有凹形面,通过凹形面从相背的两侧抱紧悬重件300,以增大接触面积,提高抱紧效果。一种较为具体的实施例中,悬重件300为油管,其为圆管结构,此时,第一卡瓦223和第二卡瓦224可以具有圆弧面,以便于与油管的外壁相适应,提高抱紧效果。
相应地,卡紧座210的侧壁设有第一滑道212和第二滑道213,第一滑道212和第二滑道213分别位于容纳腔体211的相背的两侧,而第一卡瓦223滑动连接于第一滑道212,第二卡瓦224滑动连接于第二滑道213。基于此,通过第一滑道212可以对第一卡瓦223的移动进行限位和导向,以保证第一卡瓦223能够沿预设方向移动而不至于偏离,从而保证第一卡瓦223能够较好地卡紧悬重件300,同样地,第二滑道213可以对第二卡瓦224的移动进行限位和导向,以保证第二卡瓦224能够沿预设方向移动而不至于偏离,从而保证第二卡瓦224能够较好地卡紧悬重件300。
进一步地,第一滑道212和第二滑道213均成密封状态,以防止容纳腔体211与外界连通,保证了容纳腔体211的密封性。
为了防止第一卡瓦223和第二卡瓦224处于卡紧状态时意外脱卡,本申请实施例中,卡紧组件220还可以包括第一锁紧件225和第二锁紧件226,其中,第一锁紧件225与第一滑道212螺纹连接,且第一锁紧件225的位于第一滑道212内的一端与第一卡瓦223可接触,第二锁紧件226与第二滑道213螺纹连接,且第二锁紧件226的位于第二滑道213内的一端与第二卡瓦224可接触。
可选地,第一滑道212的背离容纳腔体211的一端设有内螺纹,而第一锁紧件225设有外螺纹,使得第一锁紧件225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至第一滑道212,如此,通过旋拧可以使第一锁紧件225朝向第一卡瓦223移动或背离第一卡瓦223移动,当朝向第一卡瓦223移动并抵接至第一卡瓦223时,可以防止第一卡瓦223朝向背离悬重件300的方向移动,从而可以实现对第一卡瓦223的锁紧作用,以在悬重测试过程中,保证第一卡瓦223不会意外脱离悬重件300;当第一锁紧件225背离第一卡瓦223移动而脱离第一卡瓦223时,可以解除对第一卡瓦223的锁紧作用,以便于在第一卡瓦223脱离悬重件300时防止第一锁紧件225对第一卡瓦223的移动造成干涉作用。
进一步地,当第一伸缩件221为液压缸时,液压缸的活塞杆与第一卡瓦223连接,而第一锁紧件225可以抵接或脱离液压缸的活塞,以便于对活塞进行锁紧或解锁。
同理,第二滑道213的背离容纳腔体211的一端设有内螺纹,而第二锁紧件226设有外螺纹,使得第二锁紧件226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至第二滑道213,如此,通过旋拧可以使第二锁紧件226朝向第二卡瓦224移动或背离第二卡瓦224移动,当朝向第二卡瓦224移动并抵接至第二卡瓦224时,可以防止第二卡瓦224朝向背离悬重件300的方向移动,从而可以实现对第二卡瓦224的锁紧作用,以在悬重测试过程中,保证第二卡瓦224不会意外脱离悬重件300;当第二锁紧件226背离第二卡瓦224移动而脱离第二卡瓦224时,可以解除对第二卡瓦224的锁紧作用,以便于在第二卡瓦224脱离悬重件300时防止第二锁紧件226对第二卡瓦224的移动造成干涉作用。
进一步地,当第二伸缩件222为液压缸时,液压缸的活塞杆与第二卡瓦224连接,而第二锁紧件226可以抵接或脱离液压缸的活塞,以便于对活塞进行锁紧或解锁。
为了安装悬重驱动件,悬重测试设备还可以包括通用固定座400,该通用固定座400与悬重驱动装置100连接,如此,可以通过通用固定座400将悬重驱动装置100安装至卡紧座210,以保证驱动端能够对设置于容纳腔体211的悬重件300产生驱动作用力。
一些实施例中,通用固定座400设有避让孔410和多个第一安装孔420,避让孔410与容纳腔体211相对设置,相应地,卡紧座210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图中未示出),多个第二安装孔与多个第一安装孔420中的至少部分第一安装孔420分别同轴设置,且同轴设置的第一安装孔420与第二安装孔中设有紧固件(图中未示出)。基于此,通过设置避让孔410,可以使悬重驱动装置100的驱动端能够经过避让孔410并与设置于容纳腔体211的悬重件300连接,对悬重件300产生驱动作用力,以便于进行悬重测试。将多个第二安装孔与至少部分第一安装孔420对齐,并通过穿设紧固件将通用固定座400紧固至卡紧座210,如此,在悬重测试过程中,可以通过通用固定座400使悬重驱动装置100承受来自悬重件300的反作用力。
另外,由于规格不同的卡紧座210的多个第二安装孔的数量、布置形式等均有所区别,为了能够适应多种不同规格的卡紧座210的安装,使第一安装孔420的数量多于第二安装孔,且将第一安装孔420布置成多种形式,如,不同半径的环形布置形式、不同长宽的矩形布置形式、不同边长的六边形布置形式等。由此,可以根据不同规格卡紧座210的多个第二安装孔的布置形式,选取多个相适应的第一安装孔420分别进行对应设置,进而,可以实现多种不同规格的卡紧座210的固定安装,以提高设备安装的适应性。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当卡紧装置200为防喷器所包括的卡紧部件时,通过通用固定座400可以适应不同规格的防喷器,以实现悬重驱动装置100与不同规格的防喷器的连接,提高设备连接的适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悬重驱动装置100可以包括装置主体110和液压驱动杆120,液压驱动杆120可移动地设置于装置主体110,使得液压驱动杆120可以相对于装置主体110移动,且液压驱动杆120与悬重件300连接,以通过液压驱动杆120的驱动端对悬重件300施加驱动作用力而进行悬重测试。其中,液压驱动杆120与悬重件300之间可以是抵接关系,此时液压驱动杆120可以对悬重件300施加挤压作用力而无法施加牵拉作用力,以实现单向测试;当然,液压驱动杆120与悬重件300之间还可以相连,此时,液压驱动杆120可以对悬重件300施加挤压作用力或牵拉作用力,以实现双向测试。
可选地,悬重驱动装置100可以为液压驱动装置,此时,装置主体110设有第一接口111和第二接口112,其中,第一接口111可以为启动压紧接口,第二接口112可以为解除压紧接口,通过第一接口111和第二接口112对液压驱动装置输送液压油。
进一步地,悬重测试设备还可以包括液压站500、第一管线810和第二管线820,其中,第一管线810的一端与液压站500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接口111连接,第二管线820的一端与液压站500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接口112连接。基于此,在需要对悬重件300施加驱动作用力而进行悬重测试时,液压站500通过第一管线810向第一接口111输送液压油,在液压油的作用下,液压驱动杆120对悬重件300进行挤压,与此同时,悬重件300受到卡紧装置200的卡紧作用,由此,可以通过调节液压驱动杆120对悬重件300的挤压作用,使挤压作用力达到预设悬重值,并观察悬重件300及液压驱动杆120是否移动,从而判断是否满足悬重测试要求。相反,液压站500还可以通过第二管线820向第二接口112输送液压油,在液压油的作用下,液压驱动杆120对悬重件300施加拉力,而悬重件300受到卡紧装置200的卡紧作用,由此,可以通过调节液压驱动杆120对悬重件300的牵拉作用,使牵拉作用力达到预设悬重值,并观察悬重件300及液压驱动杆120是否移动,从而同样判断是否满足悬重测试要求。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通过在第一管线810和第二管线820分别设置阀体来控制液压油的流量及压力,从而控制液压驱动杆120的移动速度及移动位移,进而实现高精度控制。
为防止悬重测试过程中液压驱动杆120随意移动,悬重驱动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第三锁紧件130,通过第三锁紧件130可以对液压驱动杆120进行锁紧,以保证悬重测试过程中液压驱动杆120不会随意移动。
进一步地,装置主体110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三滑道113,液压驱动杆120滑动连接于第三滑道113,使得液压驱动杆120可以沿第一方向在第三滑道113内移动,以对悬重件300施加测试所需的驱动作用力。
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锁紧件130与第三滑道113螺纹连接,且第三锁紧件130的位于第三滑道113内的一端与液压驱动杆120可接触。可选地,第三滑道113的背离悬重件300的一端设有内螺纹,而第三锁紧件130设有外螺纹,使得第三锁紧件130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至第三滑道113,如此,通过旋拧可以使第三锁紧件130朝向液压驱动杆120或背离液压驱动杆120移动。当朝向液压驱动杆120移动并抵接至液压驱动杆120时,可以防止液压驱动杆120随意移动,从而可以实现对液压驱动杆120的锁紧作用;当第三锁紧件130背离液压驱动杆120移动而脱离液压驱动杆120时,可以解除对液压驱动杆120的锁紧作用,以防止第三锁紧件130对驱动件的移动造成干涉作用。
可选地,悬重驱动装置100可以为液压驱动装置,此时,第三锁紧件130可以抵接或脱离液压驱动装置的活塞,以便于对活塞进行锁紧或解锁。
当悬重驱动装置100的驱动端与悬重件300之间为抵接关系时,为了使悬重件300能够与悬重驱动装置100的驱动端紧密贴合,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高压介质冲击悬重件300的背离驱动端的一端,以使悬重件300能够朝向驱动端移动,并紧密贴合至驱动端,从而可以有效防止初始状态下驱动端与悬重件300之间存在间隙而影响悬重测试结果或精度。
基于上述情况,一些实施例中,卡紧装置200还可以包括罩壳230,该罩壳230连接于卡紧座210的背离悬重驱动装置100的一端,其中,罩壳230设有开口231和打压口232,开口231与容纳腔体211连通,打压口232通过第三管线830与打压站600连接。基于此,打压站600通过第三管线830向打压口232输送高压介质,且高压介质经由打压口232进入到罩壳230的内腔,并对悬重件300产生冲击作用,从而可以使悬重件300向驱动端移动,进而使悬重件300与驱动端紧密贴合,以防止两者之间存在间隙而影响测试结果或测试精度。
可选地,打压站600可以为高压液体打压站,还可以为高压气体打压站,具体可根据实际工况而选定。
进一步地,悬重件300的至少部分经由开口231延伸至罩壳230的内腔中,且悬重件300的端面与罩壳230的背离开口231的底面之间形成有预设距离。基于此,进入到罩壳230内的高压介质可以对悬重件300的端面产生冲击作用,以推动悬重件300移动而紧密贴合至驱动端,以保证测试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考虑到悬重件300受到卡紧装置200的卡紧作用以及悬重驱动装置100的挤压作用,为防止悬重件300产生变形而影响测试结果或测试精度,悬重件300可以包括管体310、第一堵头320和第二堵头330,其中,第一堵头320设置于管体310的第一端,第二堵头330设置于管体310的第二端,且第一堵头320、第二堵头330和管体310的内壁共同围成注液腔体340。
基于上述设置,可以向注液腔体340内注入不可压缩介质,如水等,从而可以通过不可压缩介质对管体310的侧壁起到支撑作用,从而可以保证悬重件300在受到卡紧和挤压作用时不易变形,保证了测试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可选地,第一堵头320和第二堵头330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至管体31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从而可以方便注液或排液。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悬重驱动装置100的驱动端与悬重件300之间相连,此时,液压驱动杆120的邻近悬重件300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结构121,相应地,第一堵头320设有第二连接结构321,且第二连接结构321与第一连接结构121之间通过连接件122实现连接。如此,可以使悬重件300与液压驱动杆120同步移动,以避免悬重件300与液压驱动杆120之间脱离形成一定间隙而影响测试结果或测试精度。
可选地,第一连接结构121可以为吊环,吊环具有第一通孔,而第一堵头320设有连接耳,连接耳设有第二通孔,连接件122可以为销钉、销轴等。在安装吊环与连接耳时,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对齐,并将连接件122穿入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中,以实现液压驱动杆120与悬重件300之间相连,以便于使液压驱动杆120与悬重件300同步移动。
为提高悬重测试设备的稳定性,悬重测试设备还可以包括底座支架700,通过底座支架700可以为卡紧装置200等提供安装基础,以实现对卡紧装置200的稳定安装,保证整个悬重测试设备在测试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出现晃动而影响测试过程。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支架700可以包括第一层支架710、第二层支架720和多根支撑梁730,其中,多根支撑梁730均与第一层支架710固定连接,且均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第二层支架720与第一层支架710间隔设置,并与多根支撑梁730分别固定连接,卡紧装置200设置于第二层支架720。在应用过程中,可以将第一层支架710放置在平面上,如,平整的地面等,以保证底座支架700的稳定性,通过多根支撑梁730实现对第二层支架720的支撑和固定,提高了第二层支架720的稳定性,通过第二层支架720对卡紧装置200进行安装固定,以保证卡紧装置200的稳定性。
基于上述设置,通过设置底座支架700,可以使卡紧装置200靠自身重力在底座支架700上悬空放置,并且能够有效缓解卡紧组件220在打压时出现晃动,进而保证了悬重测试设备在悬重测试过程中的稳定性。
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结构形式的支架固定卡紧装置200,也可以将卡紧装置200自然放置在地面,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卡紧装置200的固定形式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悬重驱动装置100对悬重件300施加挤压作用力的情况下,悬重测试的具体步骤如下:
1)通过液压站500为第一伸缩件221和第二伸缩件222分别打压,并由第一伸缩件221和第二伸缩件222分别带动第一卡瓦223和第二卡瓦224朝向放置于容纳腔体211内悬重件300移动,并以较小的卡紧作用力卡紧悬重件300,对悬重驱动装置100的驱动端进行标记(或者,当悬重驱动装置100为液压驱动装置时,对活塞的位置进行标记)。此种情况下,既可以保证对悬重件300的卡紧作用,又可以使悬重件300在承受荷载后进行移动,以调节悬重件300的位置。
2)通过打压站600对罩壳230和容纳腔体211内注入高压介质,以通过高压介质对悬重件300施加一个推动作用力,从而使悬重件300可以朝向悬重驱动装置100移动,进而使悬重件300的端部能够与驱动部紧密贴合,以防止悬重件300与驱动部之间存有间隙而影响悬重测试结果或悬重测试精度。待悬重件300的端部与驱动部紧密贴合后,停止打压,即,将罩壳230和容纳腔体211内的压力泄压至零。
3)通过液压站500提高第一伸缩件221和第二伸缩件222的液控力,以提高第一卡瓦223和第二卡瓦224对悬重件300的卡紧作用力,从而保证两侧的第一卡瓦223和第二卡瓦224能够完全卡紧悬重件300。
4)通过液压站500为悬重驱动装置100打压,以通过悬重驱动装置100的液压驱动杆120对悬重件300施加挤压作用力,并逐渐增大液控力,以使挤压作用力达到预设悬重值,而后保持该挤压作用力不变,观察驱动端是否出现移动。
5)在驱动端未出现移动的情况下,通过第三锁紧件130对液压驱动杆120进行挤压,以使第三锁紧件130与液压驱动杆120之间机械锁紧,从而可以防止液压驱动杆120随意移动而脱离悬重件300。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当打压站600向罩壳230和容纳腔体211内打压至预设压力时,因高压介质对悬重件300会产生推力,该推力会对悬重驱动装置100的一部分挤压作用力进行抵消,如此,可继续增大悬重驱动装置100的挤压作用力,以便于达到更大的悬重荷载。
6)通过打压站600打压后保压预设时间,并观察驱动端是否出现移动,当不移动时,表明悬重测试设备能够达到悬重要求;与此同时,还可以监测容纳腔体211内的压降值,当压降值不会减小时,表明罩壳230与容纳腔体211不会产生泄漏,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因此,既可以达到悬重要求,又可以保证良好的密封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悬重驱动装置100对悬重件300施加牵拉作用力的情况下,悬重测试的具体步骤如下:
1)通过液压站500为第一伸缩件221和第二伸缩件222分别打压,并由第一伸缩件221和第二伸缩件222分别带动第一卡瓦223和第二卡瓦224朝向悬重件300移动,并以较小的卡紧作用力卡紧悬重件300,对悬重驱动装置100的驱动端进行标记(或者,当悬重驱动装置100为液压驱动装置时,对活塞的位置进行标记)。此种情况下,既可以保证对悬重件300的卡紧作用,又可以使悬重件300在承受荷载后进行移动,以调节悬重件300的位置。
2)将第一连接结构121与第二连接结构321通过连接件122连接,以实现液压驱动杆120与悬重件300之间的连接,从而可以使两者同步移动。
3)通过液压站500提高第一伸缩件221和第二伸缩件222的液控力,以提高第一卡瓦223和第二卡瓦224对悬重件300的卡紧作用力,从而保证两侧的第一卡瓦223和第二卡瓦224能够完全卡紧悬重件300。
4)通过液压站500为悬重驱动装置100打压,以通过悬重驱动装置100的液压驱动杆120对悬重件300施加牵拉作用力,并逐渐增大液控力,以使牵拉作用力达到预设悬重值,而后保持该牵拉作用力不变,观察驱动端是否出现移动。
5)在驱动端未出现移动的情况下,通过第三锁紧件130对液压驱动杆120进行挤压,此时,第三锁紧件130对液压驱动杆120的挤压力朝向背离悬重件300的方向,以使第三锁紧件130与液压驱动杆120之间机械锁紧,从而可以防止液压驱动杆120随意移动。
6)通过打压站600打压后保压预设时间,并观察驱动端是否出现移动,当不移动时,表明悬重测试设备能够达到悬重要求;与此同时,还可以检测容纳腔体211内的压降值,当压降值不会减小时,表明罩壳230与容纳腔体211不会产生泄漏,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因此,既可以达到悬重要求,又可以保证良好的密封性。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7)

1.一种悬重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悬重测试方法包括:
通过卡紧装置(200)卡紧悬重件(300);
将悬重驱动装置(100)的驱动端与所述悬重件(300)相对设置或者与所述悬重件(300)连接,标记所述驱动端的位置;
通过所述驱动端对所述悬重件(300)施加第一预设驱动作用力,观察所述驱动端的移动情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重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驱动端与所述悬重件(300)之间相对设置的情况下,所述驱动端与所述悬重件(300)相互间隔;
所述通过卡紧装置(200)卡紧悬重件(300),包括:
所述卡紧装置(200)以第一卡紧作用力卡紧所述悬重件(300);
对所述悬重件(300)施加朝向所述驱动端方向的第一驱动力,以使所述悬重件(300)的端部与所述驱动端接触;
撤除所述第一驱动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重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装置(200)以大于所述第一卡紧作用力的第二卡紧作用力卡紧所述悬重件(300);
通过所述驱动端对所述悬重件(300)施加驱动作用力,并逐渐增大所述驱动作用力;
当所述驱动作用力达到所述第一预设驱动作用力时,观察所述驱动端的移动情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重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驱动端未出现移动的情况下,对所述悬重驱动装置(100)进行锁定;
对所述悬重件(300)施加朝向所述驱动端方向的第二驱动力;
解除锁定,继续增大所述驱动端对所述悬重件(300)施加的驱动作用力;
当所述驱动作用力增大到第二预设驱动作用力时,观察所述驱动端的移动情况。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悬重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装置(200)具有容纳腔体(211),所述悬重件(300)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体(211)中;
所述悬重测试方法还包括:向所述容纳腔体(211)内注入高压介质,通过高压介质对所述悬重件(300)施加第一驱动力或第二驱动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重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装置(200)具有容纳腔体(211),所述悬重件(300)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体(211)中;
所述悬重测试方法还包括:向所述容纳腔体(211)内注入高压介质;
监测所述容纳腔体(211)内的压降值,判断所述卡紧装置(200)的密封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重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过卡紧装置(200)卡紧悬重件(300)之前,所述悬重测试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悬重件(300)内注入不可压缩介质。
8.一种悬重测试设备,应用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悬重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悬重测试设备包括:悬重驱动装置(100)、卡紧装置(200)和悬重件(300);
所述卡紧装置(200)包括卡紧座(210)和卡紧组件(220),所述卡紧座(210)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容纳腔体(211),所述容纳腔体(211)的侧壁设有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的滑道,所述滑道与所述容纳腔体(211)连通,所述卡紧组件(220)具有卡紧端,所述卡紧端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滑道中,所述悬重件(300)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体(211)中;
所述悬重驱动装置(100)具有驱动端,所述驱动端沿所述第一方向可移动,并与所述悬重件(300)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悬重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组件(220)包括第一伸缩件(221)、第二伸缩件(222)、第一卡瓦(223)和第二卡瓦(224);
所述第一伸缩件(221)和所述第二伸缩件(222)分别连接于所述卡紧座(210)沿所述第二方向相背的两侧,且所述第一伸缩件(221)的伸缩方向和所述第二伸缩件(222)伸缩方向相同;
所述卡紧座(210)的侧壁设有分别位于所述容纳腔体(211)两侧的第一滑道(212)和第二滑道(213),所述第一卡瓦(223)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道(212),并与所述第一伸缩件(221)连接,所述第二卡瓦(224)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道(213),并与所述第二伸缩件(222)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悬重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组件(220)还包括第一锁紧件(225)和第二锁紧件(226);
所述第一锁紧件(225)与所述第一滑道(212)螺纹连接,且所述第一锁紧件(225)的位于所述第一滑道(212)内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卡瓦(223)可接触,所述第二锁紧件(226)与所述第二滑道(213)螺纹连接,且所述第二锁紧件(226)的位于所述第二滑道(213)内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卡瓦(224)可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悬重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悬重测试设备还包括通用固定座(400),所述通用固定座(400)与所述悬重驱动装置(100)连接;
所述通用固定座(400)设有避让孔(410)和多个第一安装孔(420),所述避让孔(410)与所述容纳腔体(211)相对设置;
所述卡紧座(210)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多个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多个第一安装孔(420)中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安装孔(420)分别同轴设置,且同轴设置的所述第一安装孔(420)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中设有紧固件。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悬重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悬重驱动装置(100)包括装置主体(110)和液压驱动杆(120),所述液压驱动杆(120)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10),所述液压驱动杆(120)与所述悬重件(300)连接;
所述装置主体(110)设有第一接口(111)和第二接口(112);
所述悬重测试设备还包括液压站(500)以及与液压站(500)分别连接的第一管线(810)和第二管线(820),所述第一管线(810)与所述第一接口(111)连接,所述第二管线(820)与所述第二接口(112)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悬重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10)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三滑道(113),所述液压驱动杆(120)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三滑道(113);
所述悬重驱动装置(100)还包括第三锁紧件(130),所述第三锁紧件(130)与所述第三滑道(113)螺纹连接,且所述第三锁紧件(130)的位于所述第三滑道(113)内的一端与所述液压驱动杆(120)可接触。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悬重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装置(200)还包括罩壳(230),所述罩壳(230)连接于所述卡紧座(210)的背离所述悬重驱动装置(100)的一端;
所述罩壳(230)设有开口(231)和打压口(232),所述开口(231)与所述容纳腔体(211)连通,所述打压口(232)通过第三管线(830)与打压站(600)连接;
所述悬重件(300)的至少部分经由所述开口(231)延伸至所述罩壳(230)的内腔中,且所述悬重件(300)的端面与所述罩壳(230)的背离所述开口(231)的底面之间形成有预设距离。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悬重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悬重件(300)包括管体(310)、第一堵头(320)和第二堵头(330);
所述第一堵头(320)设置于所述管体(310)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堵头(330)设置于所述管体(310)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堵头(320)、所述第二堵头(330)和所述管体(310)的内壁共同围成注液腔体(340)。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悬重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悬重驱动装置(100)包括装置主体(110)和液压驱动杆(120),所述液压驱动杆(120)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10),所述液压驱动杆(120)的邻近所述悬重件(300)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结构(121);
所述第一堵头(320)设有第二连接结构(321),所述第二连接结构(321)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121)通过连接件(122)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悬重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悬重测试设备还包括底座支架(700);
所述底座支架(700)包括第一层支架(710)、第二层支架(720)和多根支撑梁(730),多根所述支撑梁(730)均与所述第一层支架(710)固定连接,且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层支架(720)与所述第一层支架(710)间隔设置,并与多根所述支撑梁(730)分别固定连接;
所述卡紧装置(200)设置于所述第二层支架(720)。
CN202210822318.2A 2022-07-13 2022-07-13 悬重测试方法及悬重测试设备 Pending CN1152481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22318.2A CN115248111A (zh) 2022-07-13 2022-07-13 悬重测试方法及悬重测试设备
PCT/CN2022/132381 WO2024011803A1 (zh) 2022-07-13 2022-11-16 悬重测试方法及悬重测试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22318.2A CN115248111A (zh) 2022-07-13 2022-07-13 悬重测试方法及悬重测试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48111A true CN115248111A (zh) 2022-10-28

Family

ID=83699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22318.2A Pending CN115248111A (zh) 2022-07-13 2022-07-13 悬重测试方法及悬重测试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48111A (zh)
WO (1) WO202401180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11803A1 (zh) * 2022-07-13 2024-01-18 烟台杰瑞石油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悬重测试方法及悬重测试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17457U (zh) * 1991-12-03 1992-09-30 董芒德 一种石油钻井施工用气(液)动卡瓦
RU2049319C1 (ru) * 1992-06-24 1995-11-27 Сергей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Богданов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бнаружения утечек соединений труб
CA3125127A1 (en) * 2020-08-17 2022-02-17 Nexus Energy Technologies Inc. Bop stump test apparatus
CN112985866B (zh) * 2021-03-16 2022-04-26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管道封堵机器人卡瓦与胶筒性能分析试验系统及方法
CN114636620A (zh) * 2022-02-22 2022-06-17 烟台杰瑞石油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装置与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CN115248111A (zh) * 2022-07-13 2022-10-28 烟台杰瑞石油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悬重测试方法及悬重测试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11803A1 (zh) * 2022-07-13 2024-01-18 烟台杰瑞石油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悬重测试方法及悬重测试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11803A1 (zh) 2024-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80456B2 (en) Pressure-retaining connector
US651688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nsioning tubular members
CA2545585C (en) Clamping well casings
NO20172023A1 (no) Forlengningsrørhenger, setteverktøy, samt fremgangsmåte
BR122013000180B1 (pt) aparelho para poço
US7392864B2 (en) Slip spool assembly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EP0779946A1 (en) Horizontal subsea tree pressure compensated plug
CN115248111A (zh) 悬重测试方法及悬重测试设备
SG186732A1 (en) Tubing hanger assembly with single trip internal lock down mechanism
CN112324371A (zh) 水下采油树油管悬挂器送入回收工具
BRPI1001570B1 (pt) Aparelho de teste e método de vedação
ITTO950322A1 (it) Packer di produzione multitubo e relativo gruppo di bloccaggio.
CN110778288B (zh) 基于双向卡瓦可回收式液压封隔器的一体化井下作业工具
CN116273601A (zh) 一种喷涂缠绕保温管喷涂用固定装夹组件
EA028915B1 (ru) Способ одновременной замены стволовых задвижек фонтанной арматуры под давлением (варианты)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варианты)
CN215256117U (zh) 一种悬挂器以及井口装置
ITPI20100073A1 (it) Dispositivo per interrompere lã ⠬⠢efflusso di olio e/o gas da un pozzo, in particolare in caso di guasto dei dispositivi di intercettazione e sicurezza di tipo blowout preventer per pozzi subacquei
US11066885B2 (en) Fluid lock pin apparatus
EP0515742A1 (en) Tieback adapter for a subsea well
CN118088063A (zh) 管柱快速连接工具
CN117090532A (zh) 一种液压环形光套管头外卡紧快速连接装置
CN116480296A (zh) 夹持装置及连续油管作业设备
CA2154976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stalling coiled tubing in a wel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