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45369A - 取栓装置和取栓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取栓装置和取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45369A
CN115245369A CN202110449272.XA CN202110449272A CN115245369A CN 115245369 A CN115245369 A CN 115245369A CN 202110449272 A CN202110449272 A CN 202110449272A CN 115245369 A CN115245369 A CN 1152453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nt
sleeve
embolectomy
thrombus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4927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舒宇
崔廷鹏
王永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Deno Brain Neurology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Deno Brain Neurology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Deno Brain Neurology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Deno Brain Neurology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4927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45369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453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453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22Implements for squeezing-off ulcers or the like on the inside of inner organs of the body; Implements for scraping-out cavities of body organs, e.g. bones; Calculus removers; Calculus smashing apparatus; Apparatus for removing obstructions in blood vess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1B17/22004Implements for squeezing-off ulcers or the like on the inside of inner organs of the body; Implements for scraping-out cavities of body organs, e.g. bones; Calculus removers; Calculus smashing apparatus; Apparatus for removing obstructions in blood vess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e.g. ultrasonic shock waves
    • A61B17/22012Implements for squeezing-off ulcers or the like on the inside of inner organs of the body; Implements for scraping-out cavities of body organs, e.g. bones; Calculus removers; Calculus smashing apparatus; Apparatus for removing obstructions in blood vess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e.g. ultrasonic shock waves in direct contact with, or very close to, the obstruction or concre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22Implements for squeezing-off ulcers or the like on the inside of inner organs of the body; Implements for scraping-out cavities of body organs, e.g. bones; Calculus removers; Calculus smashing apparatus; Apparatus for removing obstructions in blood vess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1B17/221Gripping devices in the form of loops or baskets for gripping calculi or similar types of obstruc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22Implements for squeezing-off ulcers or the like on the inside of inner organs of the body; Implements for scraping-out cavities of body organs, e.g. bones; Calculus removers; Calculus smashing apparatus; Apparatus for removing obstructions in blood vess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1B2017/22038Implements for squeezing-off ulcers or the like on the inside of inner organs of the body; Implements for scraping-out cavities of body organs, e.g. bones; Calculus removers; Calculus smashing apparatus; Apparatus for removing obstructions in blood vess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with a guide wi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22Implements for squeezing-off ulcers or the like on the inside of inner organs of the body; Implements for scraping-out cavities of body organs, e.g. bones; Calculus removers; Calculus smashing apparatus; Apparatus for removing obstructions in blood vess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1B2017/22094Implements for squeezing-off ulcers or the like on the inside of inner organs of the body; Implements for scraping-out cavities of body organs, e.g. bones; Calculus removers; Calculus smashing apparatus; Apparatus for removing obstructions in blood vess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crossing total occlusions, i.e. pierc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取栓装置和取栓系统,该取栓装置包括取栓支架和控制杆,取栓支架包括牵引导丝和设在牵引导丝的取栓单元,取栓单元包括位于远端的第一支架和位于近端的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皆具有设置开口的自由端;第一支架的自由端和第二支架的自由端能够相互约束,以使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在径向被压缩;控制杆与取栓单元连接,控制杆能够相对牵引导丝运动,以使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发生相对运动,并解除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的约束,使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在径向膨胀展开。本发明实现了取栓装置在无微导管的作用下通往狭窄复杂血管展开抓捕血栓的功能。

Description

取栓装置和取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取栓装置和取栓系统。
背景技术
血栓是血液中血小板等有形成分在循环血中发生异常聚集而形成血凝块,血凝块或发生在心脏内壁或血管壁上,造成血管阻塞或栓塞,继发严重身体损伤。血栓形成遍布整个心血管系统,波及全身组织器官,不止局限于心肌梗死,深部静脉血栓形成或脑血管血栓形成等病变,血栓可发生在体内任何部位的血管内。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动脉血栓,两者比例可达4∶1,静脉血栓占血栓机制的40%~60%,堵塞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5%~95%,90%的血栓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栓形成造成血管闭塞、血流受阻引起相关的血管支配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而产生相应组织、器官功能障碍的症状。
现在临床多采用抗凝药物和溶栓药物进行治疗,但治疗效果极不明显,血栓阻塞的血管直径越大其治疗效果越差,血管再通率低、需要再通的时间长,且一些患者不适用于溶栓治疗。
目前采用一些机械装置取栓,其为血栓患者提供了一种新型、高效的血管再通治疗方法,机械取栓手术时间短、相关并发症少,是目前血栓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根据主流介入取栓器械的形状和功能实现形式,可以将其分为:螺旋形、筛网型、毛刷型、抽吸型、支架型。这些主流产品的共同缺陷是微导管无法将压缩收束的取栓支架携带进入狭窄复杂的颅内血管,对于取栓支架以收束后的状态介入颅内并展开进行取栓,将会面对较大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取栓装置,以优化现有技术中取栓装置的结构,确保取栓装置中的支架能够通往狭窄复杂血管并捕获血栓。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取栓系统,以优化现有技术中取栓系统的结构,确保取栓装置中的支架能够通往狭窄复杂血管并捕获血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取栓装置,包括:取栓支架,包括牵引导丝和设在所述牵引导丝的取栓单元,所述取栓单元包括位于远端的第一支架和位于近端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皆具有设置开口的自由端;所述第一支架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支架的自由端能够相互约束,以使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在径向被压缩;及控制杆,与所述取栓单元连接,所述控制杆能够相对所述牵引导丝运动,以使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发生相对运动,并解除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的约束,使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在径向膨胀展开。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架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支架的自由端中的一者设置有勾状件,另一者设置有圈状件;所述勾状件能够穿过所述圈状件,以使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相互约束。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架的自由端位于所述第一支架的近端,所述第二支架的自由端位于所述第二支架的远端,所述第一支架的近端能够朝向近端延伸以与所述第二支架的远端相互约束。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架的自由端位于所述第一支架的远端,所述第二支架的自由端位于所述第二支架的远端,所述第一支架的远端能够朝向近端翻折以与所述第二支架的远端相互约束。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波形杆,所述第一波形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架的远端并围合形成所述第一支架的开口,所述第一波形杆的远端顶点朝近端弯曲形成周向间隔的多个勾状件;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波形杆,所述第二波形杆位于所述第二支架的远端并围合形成所述第二支架的开口,所述第二波形杆的相邻两近端顶点之间的部分形成所述圈状件;所述第一波形杆能够与所述第二波形杆相互约束。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套筒,所述第一支架背向所述第一支架的自由端的一侧汇聚至所述第一套筒,以通过所述第一套筒套设于所述牵引导丝;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套筒,所述第二支架背向所述第二支架的自由端的一侧汇聚至所述第二套筒,以通过所述第二套筒套设于所述牵引导丝。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杆能带动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相互靠近,以解除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的约束。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皆相对所述牵引导丝固定设置,所述控制杆由所述牵引导丝的近端朝向所述牵引导丝的远端延伸并与所述第一套筒连接;所述控制杆能够通过朝向近端牵引所述第一套筒,使位于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之间的牵引导丝径向弯曲;在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之间的牵引导丝径向弯曲时,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相互靠近,所述第一支架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支架的自由端相互脱离而解除约束。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中的一者相对所述牵引导丝固定,另一者相对所述牵引导丝滑动;所述控制杆由所述牵引导丝的近端朝向所述牵引导丝的远端延伸,并与相对所述牵引导丝滑动的套筒连接;所述控制杆能够带动相对所述牵引导丝滑动的套筒轴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相互靠近。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取栓单元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牵引导丝连接,且分别位于相对所述牵引导丝滑动的套筒的近端和远端;相对所述牵引导丝滑动的套筒被限位在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移动。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取栓单元的数量为多个并与所述控制杆的数量对应,多个所述取栓单元呈轴向线型排列。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取栓系统,该取栓系统包括上述取栓装置、推杆、装载鞘和微导管;所述推杆与所述取栓支架的近端相连,以用于驱动所述取栓支架;所述装载鞘用于收容在压缩状态下的所述取栓装置;所述微导管用于与所述装载鞘相连通并用于输送所述取栓装置。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的取栓装置,利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径向可伸缩性能,在展开时,不仅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能够切割、抓捕血栓,还能够使被捕获的血栓限位于展开后的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间的空间内,提高血栓抓捕能力。
并且,由于第一支架的自由端和第二支架的自由端能够相互约束,使得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在径向被压缩处于收束状态,从而在微导管携带取栓装置无法通过颅内等狭窄复杂血管时,可以回撤微导管先将取栓装置中的取栓支架释放,取栓支架能够在牵引导丝的带动下通往狭窄复杂血管并到达血栓部位,当取栓支架到达血栓位置时,利用控制杆解除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的束缚,从而使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能够在径向膨胀展开,以捕获血栓。实现了取栓装置在无微导管的作用下通往狭窄复杂血管展开抓捕血栓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取栓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第一支架径向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第二支架径向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取栓单元中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相约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勾状件与圈状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的取栓装置的远端取栓单元解除约束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的远端取栓单元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的取栓单元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的牵引导丝伸直后的取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取栓装置在近端取栓单元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所示的取栓装置在正常血管取栓过程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12是图1所示的取栓装置在正常血管取栓过程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图13是图1所示的取栓装置在正常血管取栓过程的第三状态示意图;
图14是图1所示的取栓装置在正常血管取栓过程的第四状态示意图;
图15是图1所示的取栓装置在正常血管取栓过程的第五状态示意图;
图16是图1所示的取栓装置在正常血管取栓过程的第六状态示意图;
图17-图20是图1所示的取栓装置在复杂血管取栓过程的各状态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的取栓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21所示的取栓装置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取栓装置;300、微导管;500、穿孔导丝;
1、取栓支架;10、间隔空间;11、牵引导丝;12、取栓单元;
12a、第一取栓单元;12b、第二取栓单元;121、第一支架;122、第二支架;121a、第一自由端;121b、第一固定端;122a、第二自由端;122b、第二固定端;1211、第一套筒;1221、第二套筒;1212、勾状件;1222、圈状件;123、第一限位件;124、第二限位件;
1213、第一波形杆;1214、波峰;1215、波谷;
1223、第二波形杆;1224、波峰;1225、波谷;
2、控制杆;21、第一杆;22、第二杆。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取栓支架和取栓装置,用于在血管堵塞血管时,疏通堵塞的血管,抓捕堵塞血管中的血栓。该取栓支架包括取栓单元和牵引导丝,牵引导丝与取栓单元相连,并可穿设于取栓单元内。取栓单元具有径向可伸缩性能,使得取栓单元具有坍缩状态和自然膨胀状态。在坍缩状态下,可便于取栓单元经微导管在血管内进行递送,输送至病变部位。当到达病变部位后,撤出微导管,可使取栓单元半释放以径向微膨胀,便于释放再调节。
该取栓装置包括取栓支架和控制杆,控制杆与取栓单元连接,在从微导管内半释放后的取栓单元调整到目标位置后,操控控制杆以用于解除取栓单元在径向上的约束,使取栓单元得以在径向完全展开,进而对病变部位血栓进行切割和捕获,最后对捕获的血栓进行回撤,实现堵塞血管的疏通。
为便于描述和理解,本文中定义的“近端”是指靠近操作者的一端,“远端”是指远离操作者的一端。
下面通过取栓装置的几个实施例进行具体介绍。
第一实施例,参阅图1至图5所示的结构及使用状态。
首先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取栓装置100包括取栓支架1和控制杆2。
取栓支架1包括牵引导丝11和设置在牵引导丝11的取栓单元12。取栓单元12的外周壁可呈网格或网孔结构,该网格或网孔结构可以是不规则的孔状结构。牵引导丝11穿过取栓单元12的近端,并伸入取栓单元12内,牵引导丝11的远端由取栓单元12的远端伸出。牵引导丝11具有一定的刚性,通过推动牵引导丝11向血管远端运动,可带动取栓单元12朝向血管远端前进,使取栓单元12能被输送到病变血栓部位。牵引导丝11的近端可与外界相连,通过牵引导丝11向血管的近端运动,可带动取栓单元12朝向血管近端回撤。
取栓单元12具有坍缩状态和自然膨胀状态。在坍缩状态下,取栓单元12的径向尺寸最小,便于在血管内进行递送,以输送至病变血栓部位。
取栓单元12可采用如记忆性金属材质,在径向无外部压力时,取栓单元12自行膨胀,径向尺寸变大。在自然膨胀状态下,取栓单元12撑开病变部位处的血栓,并利用其外周壁上的网格或网孔结构对该血栓进行切割,使血栓进入取栓单元12内,并被取栓单元12捕获。随着牵引导丝11向血管的近端运动,可控制取栓单元12带动其内捕获的血栓回撤,疏通堵塞的血管。
本实施例的取栓单元12从微导管内释放后可处于径向微膨胀状态。其中,取栓单元1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及以上,当取栓单元12为两个及以上的多个数量时,多个取栓单元12沿牵引导丝11的轴向呈线型排列。取栓单元12包括位于远端的第一支架121和位于近端的第二支架122。
对于在牵引导丝11上设置多个取栓单元12的实施例而言,第一支架121和第二支架122在牵引导丝11上呈线型排列并交替设置。第一支架121和第二支架122均呈径向可伸缩的网状结构,可以理解,第一支架121的外周壁呈网格或网孔结构,第二支架122的外周壁也呈网格或网孔结构,因此在第一支架121和第二支架122展开时,均能够切割其周围的血栓,使血栓被切割的部分进入网状结构内,被第一支架121或者第二支架122所捕获。
本实施例的第一支架121和第二支架122完全展开时,参考图10所示,可在第一支架121与第二支架122之间形成间隔空间10。在取栓单元12径向膨胀而完全撑开血栓后,取栓单元12切割并抓捕部分血栓,所述间隔空间10用于抓捕另一部分血栓,以将部分血栓限位于间隔空间10内,达到增强血栓的抓捕效果,避免取栓支架1回撤和血流冲击时导致血栓流向远端。
在取栓支架1进行回撤的过程中,可通过取栓单元12推动间隔空间10内完整的血栓进行回撤,减少血栓脱落的风险,进而提高血栓取出的成功率。同时,由于未被切割的血栓主要限位在间隔空间10内,因此取栓支架1在回撤时,基本沿着平行于血管的方向,对血栓施加力,这意味着取栓支架1对血栓的作用不会用于增加从血管中移除血栓所需的力,从而可以保护脆弱的血管(如脑血管)免受有害的径向力和拉伸力。
结合图1和图2所示,第一支架121具有相对的第一自由端121a和第一固定端121b,第一自由端121a为悬空端,第一固定端121b连接于牵引导丝11。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端121b设置有第一套筒1211,第一支架121背向第一支架121的第一自由端121a的一侧汇聚至第一套筒1211,以通过第一套筒1211套设于牵引导丝11。其中,第一支架121可以汇聚至第一套筒1211的内侧壁,第一支架121也可以汇聚至第一套筒1211除内侧壁以外的其它位置,例如外侧壁。另外,第一支架121在第一自由端121a设置有开口,在第一支架121由径向压缩状态逐渐展开至径向膨胀展开状态过程中,第一自由端121a的开口大小也随之逐渐扩大,以抓捕容纳更多血栓。
结合图1和图3所示,第二支架122具有相对的第二自由端122a和第二固定端122b,第二自由端122a为悬空端,第二固定端122b连接于牵引导丝11。一实施例中,第二固定端122b设置有第二套筒1221,第二支架122背向第二支架122的第二自由端122a的一侧汇聚至第二套筒1221,以通过第二套筒1221套设于牵引导丝11。其中,第二支架122可以汇聚至第二套筒1221的内侧壁,第二支架122也可以汇聚至第二套筒1221除内侧壁以外的其它位置,例如外侧壁。另外,第二支架122在第二自由端122a设置开口,在第二支架122由径向压缩状态逐渐展开至径向膨胀展开状态过程中,第二自由端122a的开口大小也随之逐渐扩大,以抓捕容纳更多血栓。
结合图1和图4所示,第一支架121的第一自由端121a和第二支架122的第二自由端122a能够相互约束,以使第一支架121和第二支架122在径向被压缩。径向相互约束的第一支架121和第二支架122在从微导管内释放出来后不会完全展开,即可以理解为其处于半释放状态,或者未释放状态。
以下将对第一支架121与第二支架122在径向相互约束的结构进行说明。
结合图4和图5所示,第一支架121的第一自由端121a设置有勾状件1212,第二支架122的第二自由端122a设置有圈状件1222,勾状件1212能够穿过圈状件1222,以使第一支架121和第二支架122相互约束。在其它实施例中,勾状件1212也可以设置在第二自由端122a,对应的圈状件1222设置在第一自由端121a。当然,第一支架121与第二支架122的约束除了上述形式之外,也可以存在其他相互约束的结构,例如第一自由端121a和第二自由端122a可以分别设置磁性相异的磁吸件,以通过磁吸作用相互约束。第一自由端121a和第二自由端122a可通过任何固定连接的方式进行,只要在外力作用下能够使第一自由端121a与第二自由端122a分离即在保护范围之内。
结合图1和图10所示,自然展开状态下,第一支架121的第一自由端121a位于第一支架121的远端,第二支架122的第二自由端122a位于第二支架122的远端。第一支架121的远端能够朝向近端翻折以与第二支架122的远端相互约束,从而使第一支架121和第二支架122在径向被压缩。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21主要包括轴向相接的多个第一波形杆1213,即多个第一波形杆1213沿取栓支架1的轴向首尾顺次相接。各个第一波形杆1213可视为由杆件呈Z形或W形连续弯曲延伸形成的闭环结构。每个第一波形杆1213沿周向具有相交错的波峰1214和波谷1215。波峰1214和波谷1215可以理解为第一波形杆1213的顶点。其中,波峰1214朝向远端,波谷1215朝向近端。近端的第一波形杆1213的波峰1214与远端的第一波形杆1213的波谷1215对应连接形成网格结构,该网格结构具有在周向排布的多个网孔。本实施例的轴向相接的各第一波形杆1213的波峰1214与波谷1215轴向间距不等,使第一支架121围合形成的远端网孔大小大于近端网孔大小。
其中,远端第一波形杆1213的远端顶点朝近端弯曲形成周向间隔的多个勾状件1212。即远端第一波形杆1213的波峰1214朝近端弯曲后,相邻的两个波谷1225之间的部分形成所述勾状件1212,多个勾状件1212周向排布。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波形杆1213的波峰1214可以朝向第一支架121的外侧弯曲,第一波形杆1213的波峰1214也可以朝向第一支架121的内侧弯曲。
第二支架122主要包括轴向相接的多个第二波形杆1223,即多个第二波形杆1223沿取栓支架1的轴向首尾顺次相接。各个第二波形杆1223可视为由杆件呈Z形或W形连续弯曲延伸形成的闭环结构。每个第二波形杆1223沿周向具有相交错的波峰1224和波谷1225。波峰1224和波谷1225可以理解为第二波形杆1223的顶点。其中,波峰1224朝向远端,波谷1225朝向近端。近端的第二波形杆1223的波峰1224与远端的第二波形杆1223的波谷1225对应连接形成网格结构,该网格结构具有在周向排布的多个网孔。本实施例的轴向相接的各第二波形杆1223的波峰1224与波谷1225轴向间距不等,使得第二支架122中围合形成的远端网孔大小大于近端网孔大小。
远端第二波形杆1223的相邻两近端顶点之间的部分形成所述圈状件1222,即,远端第二波形杆1223的相邻两波谷1225之间的部分形成所述圈状件1222。第一波形杆1213与第二波形杆1223能够依靠勾状件1212与圈状件1222的扣合而相互约束,使第一支架121和第二支架122在径向被压缩。
在另一可变更实施例中,自然展开状态下,第一支架121的第一自由端121a位于第一支架121的近端,第二支架122的第二自由端122a位于第二支架122的远端,第一支架121的近端能够朝向近端延伸以与第二支架122的远端相互约束,使第一支架121和第二支架122在径向被压缩。第一支架121自然膨胀展开时,其自由端开口朝向近端,对于刚性较大的第一支架121,第一支架121不易翻折变形,取栓支架1不易回撤至微导管中。但是,当第一支架121具有一定的柔性能够朝向远端翻折,其依然能够回撤至微导管。
参考图6至图10所示,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介绍取栓装置100从微导管释放至血管中后,如何解除第一支架121与第二支架122之间的束缚。
首先请参阅图6,控制杆2能够带动同一个取栓单元12中的第一固定端121b与第二固定端122b相互靠近,以解除第一支架121与第二支架122之间的相互约束。进一步地,控制杆2能够带动第一套筒1211与第二套筒1221相互靠近,以解除第一支架121与第二支架122之间的相互约束。
其中,第一套筒1211和第二套筒1221皆相对牵引导丝11固定设置,控制杆2由牵引导丝11的近端朝向牵引导丝11的远端延伸并与第一套筒1211连接。控制杆2能够通过朝向近端牵引第一套筒1211,使位于第一套筒1211与第二套筒1221之间的牵引导丝11径向弯曲。在第一套筒1211与第二套筒1221之间的牵引导丝11径向弯曲时,第一套筒1211与第二套筒1221相互靠近,第一支架121的自由端和第二支架122的自由端相互脱离而解除约束。
图6至图10示意了取栓单元12的数量为两个,为便于描述,将远端的取栓单元12定义为第一取栓单元12a,将近端的取栓单元12定义为第二取栓单元12b。控制杆2的数量对应为两根,分别定义为第一杆21和第二杆22,第一杆21连接于第一取栓单元12a,第二杆22连接于第二取栓单元12b。
请参阅图6和图7所示,第一杆21的远端连接于第一取栓单元12a中的第一套筒1211,第二杆22的远端连接于第二取栓单元12b中的第一套筒1211。且在图7中,第一杆21朝向近端回撤,以拉动第一取栓单元12a中固定在牵引导丝上11的第一套筒1211靠近固定在牵引导丝11上的第二套筒1221移动,使得位于两者之间的牵引导丝11部分发生径向弯曲。此时,第一支架121自由端的勾状件1212与第二支架122自由端的圈状件1222相互脱离,解除了第一支架121与第二支架122的相互约束,参考图8,从而第一支架121与第二支架122径向自膨胀而完全展开,径向膨胀完全展开的第一支架121和第二支架122能够撑开病变血管并捕获血栓,以疏通病变血管。
参考图9,控制牵引导丝11与第一杆21,使牵引导丝11与第一杆21发生相对运动,第一取栓单元12a中弯曲的部分牵引导丝11能够恢复至笔直状态,此时第一取栓单元12a中的第一支架121与第二支架122相互远离。其中,牵引导丝11与第一杆21相对运动可以通过固定牵引导丝11,朝向远端推动第一杆21实现。或者固定第一杆21,朝向远端推动牵引导丝11实现。
参考图10,按照操控第一杆21的方法操控第二杆22,使第二取栓单元12b中的第一支架121与第二支架122解除约束,径向自膨胀而完全展开。至此,取栓装置100中的所有取栓单元12解除约束而径向膨胀展开。在实际介入操作时,还可以根据血管内血栓大小选择需要展开的取栓单元12数量。
本发明的取栓装置100,利用第一支架121和第二支架122的径向可伸缩性能,在展开时,不仅第一支架121和第二支架122能够切割、抓捕血栓,还能使被捕获的血栓限位于展开后的第一支架121与第二支架122间的空间内,提高血栓抓捕能力。并且,由于第一支架121的自由端和第二支架122的自由端能够相互约束,使得第一支架121和第二支架122在径向被压缩处于收束状态,从而在微导管携带取栓装置100无法通过颅内等狭窄复杂血管时,可以回撤微导管先将取栓装置100中的取栓支架释放,取栓支架1能在牵引导丝11的带动下通往狭窄复杂血管并到达血栓部位,当取栓支架1到达血栓位置时,利用控制杆2解除第一支架121与第二支架122的束缚,从而使第一支架121和第二支架122能够在径向膨胀展开,以捕获血栓。实现了取栓装置100在无微导管的作用下通往狭窄复杂血管展开抓捕血栓的功能。
微导管无法通过复杂血管的情形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例如血管远端狭窄致使微导管无法通过、血管迂回弯曲复杂致使微导管无法通过等等。
本发明实施例的取栓装置100在使用前,以坍缩的形态装载于血栓取出系统中,血栓取出系统还包括上述取栓装置100、推杆、装载鞘和微导管300。
推杆与取栓支架1的近端相连,以用于驱动取栓支架1,装载鞘用于收容在压缩状态下的取栓装置100内,微导管300用于与装载鞘相连通,并用于输送所述取栓装置100。使用前将取栓支架1和控制杆2预先压缩导入装载鞘内,在需要进行取栓操作时,可通过鲁尔接头等类似接头件将装载鞘与微导管300相连接,进而通过推杆推动取栓支架1近端使其顺利进入微导管300管腔内。之后将通过微导管300将取栓装置100输送至根据造影或其他诊断手段所确定的血栓所在的病变位置,以便取栓单元12在血管病变位置释放并可通过控制杆2实现推拉动作释放第一支架121和第二支架122。
请结合图11至图16所示,以正常血管为例,在介入治疗时,参考图11和图12,利用穿孔导丝500预先穿过病变部位的血栓,以在血栓中建立血管通路。将微导管300顺着穿孔导丝500输送至病变部位的血栓处,并使微导管300穿越血栓,固定微导管300,回撤穿孔导丝500。参考图12所示,通过推杆将取栓装置100推送至根据造影或其他诊断手段所确定的血栓所在位置,停止前推推杆,回撤微导管300,使取栓单元12在微导管300的远端释放。参考图13所示,根据显影点在影像上的位置,确保血栓位于取栓装置100有效区域内,并使取栓支架1完全释放在血管内。参考图14至图16所示,可以依据前述步骤依次操控第一杆21和第二杆22,分别控制远端的第一取栓单元12a释放展开、及控制近端的第二取栓单元12b释放展开。
以上取栓单元12通过控制杆2调节实现的支架的后释放,可以在取栓单元12在血管内的位置不合适时,在血管内通过牵引导丝11的控制重新对位,以通过取栓单元12抓捕更多的血栓,或者保证抓捕血栓的力,避免脱落。
结合图17至图20所示,示意了微导管300携带取栓装置100通往弯曲复杂的血管的情形。此时微导管300在弯曲血管处无法继续推进,继续推进可能会造成血管损伤。故实际操作时,将取栓装置100从微导管300内推出,并通过牵引导丝11将取栓单元12带入远端血管病变部位,当取栓单元12到达远端血管病变部位并对准血栓时,操控控制杆2以实现取栓单元12的径向膨胀而展开,进而对远端血管病变部位的血栓进行抓捕,回撤牵引导丝11,即可以将被抓捕的血栓进行收集,疏通被堵塞血管,消除病症。
第二实施例,参阅图21和图22所示结构。
本实施例的取栓装置100中,相比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套筒1211或者第二套筒1221与牵引导丝11的连接关系不同。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同一个取栓单元12中,第一套筒1211与第二套筒1221中的一者相对牵引导丝11固定,另一者相对牵引导丝11滑动。控制杆2由牵引导丝11的近端朝向牵引导丝11的远端延伸,并与相对牵引导丝11滑动的套筒连接。控制杆2能够带动相对牵引导丝11滑动的套筒轴向移动,以使第一套筒1211与第二套筒1221相互靠近。
图21示意了同一取栓单元12中,第一套筒1211滑动设于牵引导丝11,第二套筒1221与牵引导丝11不发生相对移动地固定于牵引导丝11。在调节时,为了使第一支架121与第二支架122径向膨胀而展开,可通过回拉第一杆21,使第一取栓单元12a中的第一套筒1211靠近第二套筒1221,并可回拉第二杆22,使第二取栓单元12b中的第一套筒1211靠近第二套筒1221。
在另一可变更实施例中,还可以将至少一个取栓单元12中的控制杆2与第二套筒1221连接。这样在取栓装置100从微导管的管腔脱离时,操作时,可以朝向远端推动控制杆2,使得第二套筒1221与第一套筒1211相互靠近,从而解除第一支架121与第二支架122之间的约束,使之径向膨胀而展开。
在一实施例中,取栓单元12包括第一限位件123和第二限位件124,第一限位件123和第二限位件124分别与牵引导丝11连接,例如第一限位件123和第二限位件124分别焊接在牵引导丝11上。第一限位件123和第二限位件124分别位于相对牵引导丝11滑动的套筒的近端和远端,图21示意了第一套筒1221相对牵引导丝11滑动设置,第二套筒相对牵引导丝11固定。第一限位件123和第二限位件124分别位于第一套筒1221的近端和远端。相对牵引导丝11滑动的套筒被限位在第一限位件123与第二限位件124之间移动。第一限位件123和第二限位件124的设置可以避免过渡推拉牵引导丝11导致第一支架121与第二支架122相互靠近而使第一支架121与第二支架122缠绕干涉风险,缠绕的第一支架121与第二支架122无法回收,安全隐患大。
参考图1和图21所示,在图1的基础上,回拉控制杆2可以将取栓装置100由图1所示状态变化至图21所示状态,此时第一支架121与第二支架122之间的间距较小。为了恢复第一支架121与第二支架122之间的间距,可以继续操作控制杆2将其朝向血管远端推送,参考图22,使第一支架121远离第二支架122,第一支架121与第二支架122间的间距增大至初始状态。所述间距增大可以在第一支架121与第二支架122之间容纳收集更多的血栓。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发明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发明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2)

1.一种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取栓支架,包括牵引导丝和设在所述牵引导丝的取栓单元,所述取栓单元包括位于远端的第一支架和位于近端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皆具有设置开口的自由端;所述第一支架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支架的自由端能够相互约束,以使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在径向被压缩;及
控制杆,与所述取栓单元连接,所述控制杆能够相对所述牵引导丝运动,以使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发生相对运动,并解除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的约束,使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在径向膨胀展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支架的自由端中的一者设置有勾状件,另一者设置有圈状件;所述勾状件能够穿过所述圈状件,以使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相互约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的自由端位于所述第一支架的近端,所述第二支架的自由端位于所述第二支架的远端,所述第一支架的近端能够朝向近端延伸以与所述第二支架的远端相互约束。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的自由端位于所述第一支架的远端,所述第二支架的自由端位于所述第二支架的远端,所述第一支架的远端能够朝向近端翻折以与所述第二支架的远端相互约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波形杆,所述第一波形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架的远端并围合形成所述第一支架的开口,所述第一波形杆的远端顶点朝近端弯曲形成周向间隔的多个勾状件;
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波形杆,所述第二波形杆位于所述第二支架的远端并围合形成所述第二支架的开口,所述第二波形杆的相邻两近端顶点之间的部分形成所述圈状件;所述第一波形杆能够与所述第二波形杆相互约束。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套筒,所述第一支架背向所述第一支架的自由端的一侧汇聚至所述第一套筒,以通过所述第一套筒套设于所述牵引导丝;
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套筒,所述第二支架背向所述第二支架的自由端的一侧汇聚至所述第二套筒,以通过所述第二套筒套设于所述牵引导丝。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杆能带动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相互靠近,以解除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的约束。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皆相对所述牵引导丝固定设置,所述控制杆由所述牵引导丝的近端朝向所述牵引导丝的远端延伸并与所述第一套筒连接;
所述控制杆能够通过朝向近端牵引所述第一套筒,使位于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之间的牵引导丝径向弯曲;在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之间的牵引导丝径向弯曲时,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相互靠近,所述第一支架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支架的自由端相互脱离而解除约束。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中的一者相对所述牵引导丝固定,另一者相对所述牵引导丝滑动;
所述控制杆由所述牵引导丝的近端朝向所述牵引导丝的远端延伸,并与相对所述牵引导丝滑动的套筒连接;所述控制杆能够带动相对所述牵引导丝滑动的套筒轴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相互靠近。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栓单元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牵引导丝连接,且分别位于相对所述牵引导丝滑动的套筒的近端和远端;相对所述牵引导丝滑动的套筒被限位在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移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栓单元的数量为多个并与所述控制杆的数量对应,多个所述取栓单元呈轴向线型排列。
12.一种取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任意一项所述的取栓装置、推杆、装载鞘和微导管;
所述推杆与所述取栓支架的近端相连,以用于驱动所述取栓支架;
所述装载鞘用于收容在压缩状态下的所述取栓装置;
所述微导管用于与所述装载鞘相连通,并用于输送所述取栓装置。
CN202110449272.XA 2021-04-25 2021-04-25 取栓装置和取栓系统 Pending CN11524536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49272.XA CN115245369A (zh) 2021-04-25 2021-04-25 取栓装置和取栓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49272.XA CN115245369A (zh) 2021-04-25 2021-04-25 取栓装置和取栓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45369A true CN115245369A (zh) 2022-10-28

Family

ID=83696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49272.XA Pending CN115245369A (zh) 2021-04-25 2021-04-25 取栓装置和取栓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4536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12135A (zh) * 2023-07-28 2023-09-08 北京管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取栓溶栓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12135A (zh) * 2023-07-28 2023-09-08 北京管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取栓溶栓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329734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vascular occlusion
US20210137667A1 (en) Intravascular guidewire filter system for pulmonary embolism protection and embolism removal or maceration
JP6127164B2 (ja) 閉塞物を除去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US20210378694A1 (en) Recapturable funnel catheters,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US8568465B2 (en) Device for rechanneling a cavity, organ path or vessel
JP6113448B2 (ja) 管装置のための遠位脱離機構
JP2021526445A (ja) 統合血栓除去術及びフィルタデバイス並びに使用方法
JP2019526381A (ja) 自己転動血栓除去装置及び方法
JP2007503918A (ja) 動脈塞栓を捕捉及び除去するための血管内スネア
EP2908901A2 (en) Clot removal device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JP7440496B2 (ja) 反転血栓除去装置および使用方法
CN112168285A (zh) 取栓装置及取栓系统
JP7410215B2 (ja) 末梢血管濾過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20220387053A1 (en) Anti-locking thrombectomy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CN115245369A (zh) 取栓装置和取栓系统
CN213821613U (zh) 取栓装置及取栓系统
CN110494099B (zh) 用于凝块和斑块收缩的设备和方法
CN112168284A (zh) 取栓支架、取栓装置及取栓系统
CN112168286A (zh) 取栓支架、取栓装置及取栓系统
CN116942255A (zh) 血栓去除装置
CN213821612U (zh) 取栓支架、取栓装置及取栓系统
CN213821611U (zh) 取栓支架、取栓装置及取栓系统
CN112842467B (zh) 一种血栓取出装置
US20230057026A1 (en) Clot removal device and method
CN115245370A (zh) 取栓支架、取栓装置及取栓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