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42909A - 支架及对位识别系统 - Google Patents

支架及对位识别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42909A
CN115242909A CN202210814092.1A CN202210814092A CN115242909A CN 115242909 A CN115242909 A CN 115242909A CN 202210814092 A CN202210814092 A CN 202210814092A CN 115242909 A CN115242909 A CN 1152429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housing
electronic device
module
sensor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1409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Douku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Douku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Douku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Douku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1409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42909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429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429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4Supports for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支架及对位识别系统。支架用于安装具有传感器模块的电子设备,支架包括磁性模块,其中在所述电子设备安装于所述支架时,所述传感器模块与所述磁性模块对应设置,用于使所述电子设备识别所述支架以进入预设工作模式。对位识别系统包括电子设备和支架。通过上述方式,使得电子设备安装于支架时,电子设备上的传感器模块能够识别支架上的磁性模块对应的预设模式,使得电子设备自动进入对应的预设工作模式,无需用户操作且简单实用。

Description

支架及对位识别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对位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支架及对位识别系统。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譬如手机可设置不同的工作模式,使得手机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下按照不同的方式运行,譬如飞行模式、会议模式和驾驶模式等。目前,大部分的手机支持驾驶模式功能,此模式下手机可对来电及接收的信息进行语音播报,以避免用户在驾驶过程中遗漏重要信息。
目前驾驶模式的设置通常有两种:手动操作和语音控制。但是上述设置方式需要用户自行操作,使得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通常忽略驾驶模式的存在。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对位识别系统,以使电子设备能够自动进入预设工作模式。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支架,用于安装具有传感器模块的电子设备,包括磁性模块;其中,在所述电子设备安装于所述支架时,所述传感器模块与所述磁性模块对应设置,用于使所述电子设备识别所述支架以进入预设工作模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对位识别系统,包括:
电子设备,具有传感器模块;
支架,具有磁性模块;
其中,在所述电子设备安装于所述支架时,所述传感器模块与所述磁性模块对应设置,用于使所述电子设备识别所述支架以进入预设工作模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位识别系统,通过在电子设备上设置传感器模块、在支架上设置于霍尔传感器对应的磁性模块,使得电子设备安装于支架时,电子设备上的传感器模块能够识别支架上的磁性模块对应的预设模式,使得电子设备自动进入对应的预设工作模式,无需用户操作且简单实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位识别系统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图1所述的对位识别系统另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对位识别系统中电子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的爆炸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电子设备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7是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的主视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的电子设备一实施例中沿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9是图6所示的电子设备的主视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电子设备一实施例中沿B-B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11是图7所示的电子设备另一实施例沿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12是图9所示的电子设备另一实施例中沿B-B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13是一实施例中模拟式线性霍尔元件的输出电压-磁感应强度曲线图;
图14是一实施例中数字式线性霍尔元件的磁感应强度(X轴)-位移曲线图;
图15是一实施例中数字式线性霍尔元件的磁感应强度(Z轴)-位移曲线图;
图16是一实施例中霍尔传感器模组的估计位移-实际位移的曲线图;
图17是图2所示的对位识别系统中支架的第一壳体的主视示意图;
图18是图17所示的第一壳体另一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图19是图17所示的第一壳体再一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图20是图17所示的第一壳体一具体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图21是图17所示的第一壳体还一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目前,电子设备譬如手机可根据用户需求设置不同的工作模式,以使手机能够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下按照不同的方式运行。譬如,手机可以设置为飞行模式,该模式下手机的各种通信信号被切断,以避免干扰飞机等。手机还可以设置为会议模式,该模式下来电信息或消息以振动形式或者指示灯闪烁等方式进行提示,以避免影响会议进程。手机还可以设置为驾驶模式,该模式下手机可以对来电或者接收的消息进行语音播报,既能够提高用户驾驶的安全性,又能够避免用户遗漏重要信息。
目前手机工作模式的设置通常有两种:手动操作和语音控制。但是,无论是手动操作还是语音控制,用户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通常会忽略该模式的存在,或者不经常使用该模式。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对位识别技术系统,能够使电子设备自动进入预设工作模式。
请参照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位识别系统的截面示意图,图2是图1所述的对位识别系统另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对位识别系统1000,可包括电子设备100和支架200,在电子设备100安装于支架200时,电子设备100能够识别支架200并自动进入预设工作模式。具体地,电子设备100可包括传感器模块71,支架200可包括磁性模块,在电子设备100安装于支架200时,传感器模块71可与磁性模块对应设置,也即传感器模块71能够识别磁性模块,使得电子设备100能够识别支架200,以使电子设备100自动进入预设工作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照图3,图3是图1所示的对位识别系统中电子设备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电子设备100可为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100可以为移动或便携式并执行无线通信的各种类型的计算机系统设备中的任何一种(图3中只示例性的示出了一种形态)。具体地,电子设备100可以为移动电话或智能电话(例如,基于iPhone TM,基于Android TM的电话),便携式游戏设备(例如Nintendo DS TM,PlayStation Portable TM,Gameboy Advance TM,iPhoneTM)、膝上型电脑、PDA、便携式互联网设备、音乐播放器以及数据存储设备,其他手持设备以及诸如头戴式耳机等,电子设备100还可以为其他的需要充电的可穿戴设备(例如,诸如电子手镯、电子项链、电子设备或智能手表的头戴式设备(HMD))。
电子设备100还可以是多个电子设备中的任何一个,多个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其他无线通信设备、个人数字助理、音频播放器、其他媒体播放器、音乐记录器、录像机、其他媒体记录器、收音机、医疗设备、车辆运输仪器、计算器、可编程遥控器、寻呼机、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打印机、上网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运动图像专家组(MPEG-1或MPEG-2)音频层3(MP3)播放器,便携式医疗设备以及数码相机及其组合等设备。
在一些情况下,电子设备100可以执行多种功能(例如,播放音乐,显示视频,存储图片以及接收和发送电话呼叫)。如果需要,电子设备100可以是诸如蜂窝电话、媒体播放器、其他手持设备、腕表设备、吊坠设备、听筒设备或其他紧凑型便携式的设备。
支架200可以是用于夹持电子设备100的车载支架,可以是收容电子设备100的容纳盒,还可以是收容袋,或者其他能够安装电子设备100的结构,在此不一一列举。
譬如,电子设备100譬如手机需要处于飞行模式时,可将手机收容至支架200譬如容纳袋中(具体可以是飞机后座的收容袋中),电子设备100的传感器模块71对应于支架200的磁性模块设置并识别磁性模块,使得电子设备100能够识别支架200,并使电子设备100(具体为手机)处于飞行模式中。
再譬如,电子设备100譬如手机需要处于会议模式时,可将手机存放至支架200上譬如固定台(具体可为会议桌的指定位置),电子设备100的传感器模块71对应于支架200的磁性模块设置并识别磁性模块,使得电子设备100能够识别支架200,并使电子设备100(具体为手机)处于会议模式中。
再譬如,电子设备100譬如手机需要处于驾驶模式时,可将手机安装于支架200上譬如夹具支架(具体可为车上固定手机的专用夹具支架),电子设备100的传感器模块71对应于支架200的磁性模块设置并识别磁性模块,使得电子设备100能够识别支架200,并使电子设备100(具体为手机)处于驾驶模式中。
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包括壳体组件10、柔性屏模组20和引导件30。壳体组件10为中空结构,柔性屏模组20、引导件30等均可设置在壳体组件10。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电路板(未图示)和电池(未图示),电路板和电池均可以设置于壳体组件10。电路板可以集成电子设备100的处理器、电源管理模块、存储单元和基带芯片等。柔性屏模组20与处理器通信连接,电池能够为柔性屏模组20及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供电。当然,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摄像头模组40,摄像头模组40与电路板通信连接,电池能够为摄像头模组40供电。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或者其它便携式电子设备100。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照图3至图6,图3是图1所示的对位识别系统中电子设备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的爆炸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的电子设备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壳体组件10包括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4,第二壳体14和第一壳体12能够相对运动。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壳体14和第一壳体12滑动连接。换言之,第二壳体14能够相对第一壳体12滑动。例如,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4中的一者可以设有滑轨,另一者可沿滑轨滑动,以使第二壳体14的远离第一壳体12的一端与第一壳体12的远离第二壳体14的一端产生相互安装于或者相背远离的运动。
第二壳体14能够相对第一壳体12滑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结合图4,第二壳体14在第一位置时,电子设备100可以获得相对较大的显示面积,以提升电子设备100的使用体验;第二壳体14在第二位置时(可参考图3),电子设备100具有相对较小的外形尺寸,便于携带。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后文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及类似的表述均是指第二壳体14与第一壳体12的相对位置。为简化表述,“第二壳体14位于第一位置”或者“在第一位置时”这种类似的表述是指第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处于第一位置,“第二壳体14位于第二位置”或者“在第二位置时”这种类似的表述是指第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处于第二位置。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以第一位置作为参考,可以更清楚地确定第二壳体14的远离第一壳体12的一端、以及第一壳体12的远离第二壳体14的一端的位置。以图4为例,当第二壳体14处于第一位置时,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的最左侧即是第二壳体14的远离第一壳体12的一端,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的最右侧即是第一壳体12的远离第二壳体14的一端。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壳体14在第一位置时,电子设备100的整机宽度大于在第二位置的宽度,以使暴露的柔性屏模组20的宽度尺寸可变。换言之,电子设备100在宽度方向的尺寸可变。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0的外部接口例如数据线插孔或者充电线插孔或者耳机插孔可以设置于宽度方向的端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壳体14在第一位置时,电子设备100的整机长度大于在第二位置的长度,以使暴露的柔性屏模组20的长度尺寸可变。换言之,电子设备100在长度方向的尺寸可变。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0的外部接口例如数据线插孔或者充电线插孔或者耳机插孔可以设置于长度方向的端部。
具体地,请参阅图7和图8,图7是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的主视示意图,图8是图7所示的电子设备一实施例中沿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第二壳体14与第一壳体12可以共同形成收容空间16。可以理解的是,收容空间16可以随着第二壳体14与第一壳体12的相对移动而发生变化。收容空间16可用于放置引导件30、电路板、电池等电子元器件。柔性屏模组20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固定部20a和自由部20b,固定部20a设置于第二壳体14并与第二壳体14的位置相对固定,在第二位置时柔性屏模组20绕过引导件30,且柔性屏模组20的自由部20b容纳于壳体组件10内,以使部分柔性屏模组20隐藏于壳体组件10,隐藏于壳体组件10内的部分柔性屏模组20可不用于显示。换言之,第一壳体12相对第二壳体14的移动可以使得至少部分自由部20b展开于第二壳体14,或使展开于第二壳体14的自由部20b收回壳体组件10内。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两物的位置相对固定意即两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能产生相对运动,位置相对固定的两物可以存在物理上的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结构实现间接连接。以固定部20a与第二壳体14为例,固定部20a与第二壳体14的位置相对固定,可以是固定部20a与第二壳体14直接接触,例如采用螺纹紧固件或者卡持等方式实现固定部20a与第二壳体14的直接固定,也可以是固定部20a通过粘胶层、中间连接板等结构实现固定部20a与第二壳体14的间接固定。
可以理解的是,固定部20a和自由部20b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区分,第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处于第二位置时,外露于壳体组件10的那部分柔性屏模组20即为柔性屏模组20的固定部20a,收容于壳体组件10内的那部分柔性屏模组20即可视为自由部20b。
进一步,第一壳体12可以包括后盖142,在第二位置时后盖142覆盖柔性屏模组20的自由部20b。后盖142可以设置透光区域,在第二位置时收容于壳体组件10的那部分柔性屏模组20也可以用于显示,以使用户能够从透光区域查看柔性屏模组20显示的信息,进而拓展电子设备100的使用场景。例如,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0无需设置前置摄像头,采用后置式的摄像头模组40即可实现自拍、视频通话等功能。透光区域可以由透明玻璃构成,亦可以是后盖142的开孔形成。第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滑动至第一位置后,收容于壳体组件10的至少部分柔性屏模组20暴露。暴露的柔性屏模组20可用于显示,以使得电子设备100具有相对较大的显示面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件30设置于第二壳体14的远离第一壳体12的一端,在第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从第二位置切换至第一位置的过程中,引导件30可以引导柔性屏模组20变形并展开于第二壳体14。引导件30可以将柔性屏模组20的弯曲半径限制在适宜的范围内,以避免弯曲半径过小造成柔性屏模组20的损伤。当然,引导件30也可以避免柔性屏模组20弯曲半径过大造成电子设备100厚度过大。如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引导件30可为带有凸齿的转轴结构,柔性屏模组20通过啮合等方式与引导件30相联动。第二壳体14和相对第一壳体12滑动时,通过引导件30带动啮合于引导件30上的部分柔性屏模组20移动并展开或收回壳体组件10内。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引导件30还可为不附带齿的圆轴。在第二壳体14由第二位置切换至第一位置的过程中,通过引导件30将贴合于引导件30上的部分柔性屏模组20撑开,以使更多的柔性屏模组20暴露于壳体组件10外侧,并处于平展状态。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引导件30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壳体14,在逐步展开柔性屏模组20的过程中,引导件30可随柔性屏模组20的移动而转动,以减小柔性屏模组20在展开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并减小引导件30的磨损。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引导件30也可固定在第二壳体14上,引导件30具有光滑的表面。在将柔性屏模组20展开的过程中,引导件30通过其光滑的表面与柔性屏模组20可滑动接触。换言之,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引导件30可以和第二壳体14一体成型或者焊接成型,引导件30可以视为第二壳体14的一部分,柔性屏模组20的自由部20b绕过第二壳体14的远离第一壳体12的一端并伸入壳体组件10内。
在第二壳体14由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柔性屏模组20可通过引导件30带动收回,即使得展开于第二壳体14的那部分柔性屏模组20收回壳体组件10内。进一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驱动机构50,驱动机构50可设置在壳体组件10内,驱动机构50可与第一壳体12或者第二壳体14相联动,以驱动第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移动,进而带动柔性屏模组20展开或收回。
参阅图9和图10,图9是图6所示的电子设备的主视示意图,图10是图9所示的电子设备一实施例中沿B-B方向的剖视示意图。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张紧组件60,柔性屏模组20的自由部20b与张紧组件60联动,在第二壳体14由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张紧组件60带动柔性屏模组20复位,进而使得部分柔性屏模组20收回于壳体组件10内。张紧组件60也可用于在柔性屏模组20伸出和收回壳体组件10的过程中对自由部20b施加张紧力,以使得柔性屏模组20能够平整地展开至第二壳体14或者收回壳体组件10内。在柔性屏模组20收回于壳体组件10内后,电子设备100可以获得相对较小的外形尺寸,以提升电子设备100的便携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张紧组件60设于壳体组件10内并与柔性屏模组20的自由部20b连接。张紧组件60可以包括弹性件201和活动件61,活动件61转动连接于第二壳体14。弹性件201可以为扭簧,扭簧的一个自由端连接于第二壳体14,扭簧的另一自由端连接于活动件61,且扭簧套设于活动件61。第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的过程中,扭簧产生扭转变形并通过活动件61对柔性屏模组20施加张紧力。
在柔性屏模组20伸出壳体组件10的过程中,即第二壳体14从第二位置切换至第一位置的过程中,柔性屏模组20的自由部20b带动活动件61相对第一壳体12转动,以释放卷绕于活动件61的柔性屏模组20,弹性件201积蓄弹性势能,活动件61对柔性屏模组20施加的张紧力为阻力,以使柔性屏模组20能够平整地展开于第二壳体14;在柔性屏模组20收回壳体组件10的过程中,即第二壳体14从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弹性件201释放弹性势能并驱使活动件61复位,活动件61对柔性屏模组20施加张紧力为动力,以使柔性屏模组20能够平稳地收回壳体组件10,以使自由部20b卷绕于活动件61。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张紧组件60也可以连接于第一壳体12。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张紧组件60可以具有其他结构形式,例如,活动件61、弹性件201可以省略,张紧组件60包括弹性绳,弹性绳连接于第一壳体12或者第二壳体14,以在第一壳体12相对第二壳体14移动过程中利用弹性绳对柔性屏模组20施加张紧力即可。又如,在电子设备100包括驱动机构50的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50可以和张紧组件60的活动件61连接。在柔性屏模组20伸出壳体组件10的过程中,驱动机构50逐渐释放柔性屏模组20并对柔性屏模组20的施加张紧力,以使柔性屏模组20平整地展开于第二壳体14;在柔性屏模组20收回壳体组件10的过程中,驱动机构50带动柔性屏模组20的自由部20b逐渐卷绕于活动件61上,以使柔性屏模组20平稳地收回壳体组件10内。在这种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50可以为电机,也可以为电机与齿轮组的组合。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可以视为第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运动的两个极限位置。在第一位置时,柔性屏模组20的显示面积达到最大状态,在正常情况下,第二壳体14不能再相对第一壳体12继续作相背远离运动。在第二位置时,柔性屏模组20的显示面积达到最小状态,在正常情况下,第一壳体12不能再相对第一壳体12作相向靠近运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可以通过在第二壳体14或者第一壳体12或者引导件30上设置限位结构来实现,例如,第二壳体14上可以设置弹片,第一壳体12上可以设置两个卡槽,在第一位置时,弹片与其中一个卡槽卡合,从而实现第二壳体14与第一壳体12在第一位置的定位;在第二位置时,弹片与另一个卡槽卡合,从而实现第二壳体14与第一壳体12在第二位置的定位。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还可以设置多个中间位置,以实现第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在多个位置的定位,并使得柔性屏模组20在不同的中间位置具有不同的显示面积,从而拓展电子设备100的使用场景。多个中间位置也可以采用限位结构实现,例如通过弹片与卡槽的配合即可实现第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在多个中间位置的定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检测组件70,检测组件70包括传感器模块71及与传感器模块71对应设置的磁体73,传感器模块71与第一壳体12或第二壳体14的位置相对固定,磁体73与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14及自由部20b中的余下两者中的一者的位置相对固定。在第一壳体12相对第二壳体14移动的过程中,磁体73相对传感器模块71移动,以用于检测自由部20b展开于第二壳体14的长度。
也即,传感器模块71不仅可以用于识别支架200,并使电子设备100进入预设工作模式,还可以相对磁体73运动以检测自由部20b展开于第二壳体14的长度。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磁体73连接于第一壳体12,传感器模块71连接于第二壳体14,且传感器模块71与处理器通信连接。在第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的移动过程中,磁体73相对传感器模块71移动,进而使得磁体73与传感器模块71之间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发生变化,这种磁场的变化可以被传感器模块71检测到,进而可用于确定磁体73相对传感器模块71的位置。当电子设备100设置有固定的参考零位时,传感器模块71即可用于确定第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的移动距离,进而确定自由部20b伸出壳体组件10的长度。电子设备100的处理器即可根据自由部20b伸出的长度,适应性地调整柔性屏模组20的显示界面。例如,适应性的增减显示面积,或者调整应用图标的大小,或者调整应用图标的排列方式等。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磁体73可以设置于第二壳体14,传感器模块71可以设置于柔性屏模组20的自由部20b。
继续参考图11和图12,图11是图7所示的电子设备另一实施例沿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图12是图9所示的电子设备另一实施例中沿B-B方向的剖视示意图。传感器模块71包括至少两个霍尔元件711,且至少两个霍尔元件711沿第一壳体12相对第二壳体14的移动方向排布。在第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移动的过程中,磁体73相对霍尔元件711模组移动。霍尔元件711的显著特性是,当一定范围内的被测磁感强度连续变化时,霍尔元件711可以输出连续的电压值。例如,当磁体73在霍尔元件711的正上方沿平行于霍尔元件711的方向移动时,在磁体73逐渐靠近再逐渐远离霍尔元件711的过程中,结合霍尔元件711自身的特性(例如,磁体73在霍尔元件711中心的左侧时,输出值为负;磁体73在霍尔元件711的中心右侧时,输出值为正),可以认为霍尔元件711与磁体73之间的磁感应强度(包含大小和方向)呈逐渐增大(或者呈逐渐减小),霍尔元件711的输出值在直角坐标系中体现为一条连续的直线,即霍尔元件711即可输出连续的电压。由于电压与磁感应强度的一一对应性,因此通过输出电压值可以推得磁体73与霍尔元件711的相对位置,进而确定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4的相对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霍尔元件711为模拟式,磁体73相对霍尔元件711按上述方式移动时,霍尔元件711输出连续的模拟电压。图13示出了一种实施方式中模拟式霍尔元件711的输出电压与磁感应强度的曲线。模拟式霍尔元件711的输出电压经过ADC(Analog toDigital Converter,模拟数字转换器)转换,即可转化为连续的数字信号,进而用于确定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4的相对位置。在这种实施方式中,霍尔元件711可以设置多个,例如设置3个以上,且3个以上的霍尔元件711可以呈阵列排布于第一壳体12相对第二壳体14的移动方向上。进一步,参考图12,传感器模块71可以包括线路板713,多个霍尔元件711可以设置于线路板713上并与线路板713电性连接,线路板713则可以固定至第一壳体12,或者第二壳体14,或者柔性屏模组20的自由部20b。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霍尔元件711为数字式,磁体73相对霍尔元件711按上述方式移动时,霍尔元件711输出连续的数字信号。例如,图14和图15示出了4个呈阵列排布的数字式霍尔元件711(标记为S1、S2、S3、S4)的输出磁感应强度与磁体73的位移关系图。其中,图14为数字式霍尔元件711的在X轴方向的输出磁感应强度与磁体73的位移关系曲线,图15为数字式霍尔元件711的在Z轴方向的输出磁感应强度与磁体73的位移关系曲线。本实施方式中数字式霍尔元件711在Y轴方向的输出值可以忽略,因此未示出在Y轴方向的输出磁感应强度与磁体73的位移关系曲线。其中,Z轴方向与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平行,X轴方向即为第一壳体12相对第二壳体14的移动方向(图12的水平方向),Y轴方向是垂直于Z轴和X轴的方向。
由于磁体73在整个行程中每个位置都对应一个磁感应强度,例如可以假设初始位置(例如第二位置)第一个数字式霍尔元件711的X、Z轴检测到的磁感应强度最大,其他数字式霍尔元件711检测到磁感应强度较小,那么初始位置的磁感应强度值就是确定的。当磁体73移动到中间任意位置(例如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某一位置)时,例如磁体73移动至图12中最左侧两个数字式霍尔元件711之间时,那么该位置的磁感应强度输出值将主要由这两个最靠近磁体73的霍尔元件711的输出值决定,在磁体73移动的整个行程中,这个位置的磁感应强度输出值也是确定的。因此可知,根据多个数字式霍尔元件711的输出曲线,磁体73在整个行程中的每个位置与磁感应强度一一对应。图16即示出了一种实施方式中磁体73的估计位移与磁体的实际位移的关系曲线。该曲线上的每个点的横坐标对应为磁体73的实际位移,每个点的纵坐标对应为估计位移。由此可见,当磁体73运动时,由传感器模块71的输出数据可以确定磁体73在整个行程中的位置,并对应到磁体73的实际位置,从而可得出自由部20b被拉伸或被收回的长度。在这种实施方式中,数字式霍尔元件711同样可以设置多个,例如设置3个以上,且3个以上的霍尔元件711可以呈阵列排布于第一壳体12相对第二壳体14的移动方向上。进一步,传感器模块71可以包括线路板713,多个数字式霍尔元件711可以设置于线路板713上并与线路板713电性连接,线路板713则可以固定至第一壳体12,或者第二壳体14,或者柔性屏模组20的自由部20b。
在传感器模块71包括多个霍尔元件711的实施方式中,相邻霍尔元件711可以等间距设置,以使整个传感器模块71的输出曲线较为规则,从而减小计算的复杂度。当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仿真结果适应性地调整相邻霍尔元件711之间的间距,以获得更优的检测效果。
进一步,在传感器模块71包括多个霍尔元件711的实施方式中,全部霍尔元件711设置于线路板713的同侧,且磁体73朝向霍尔元件711设置。这种实施方式有利于线路板713与其他元器件的连接,且可以使得每个霍尔元件711的输出的一致性较好,从而简化计算的复杂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磁体73呈条形状,且具有相对设置的S极和N极,磁体73的S极和N极可以沿垂直于第一壳体12相对第二壳体14的移动方向排布,且N极和S极中的一者朝向传感器模块71。在图11所示实施方式中,磁体73的N极相比S极更靠近可用于支撑自由部20b的那部分第二壳体14。换言之,磁体73的N极和S极沿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排布。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的移动过程中,由于是单磁极(S极或者N极)靠近或者远离霍尔元件711,霍尔元件711与磁体73之间的磁感应强度的变化较为规律,检测组件70可以获得更高的检测精度,因而能够更加精确地控制柔性屏模组20的显示界面,以提升使用体验。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S极和N极可以沿第一壳体12相对第二壳体14的移动方向排布。例如,以图11所示实施方式的壳体组件10为例,第二壳体14位于左侧,第一壳体12位于右侧,N极可以位于磁体73的左端,S极位于磁体73的右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4的相对位置可以不变,磁体73的两个磁极的相对位置可以调换,即S极可以位于磁体73的左端,N极位于磁体73的右端。
在电子设备100包括驱动机构50的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50可以与处理器通信连接。处理器被配置为控制驱动机构50驱使第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移动,并获取自由部20b展开于第二壳体14的长度,以调整柔性屏模组20的显示界面。换言之,在采用驱动机构50驱使第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移动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器可控制驱动机构50的运转,再结合运动检测组件70反馈的相对运动状态,以及检测组件70反馈的位移数据,即可精确地控制自由部20b展开于第二壳体14的长度,进而精确地控制柔性屏模组20的显示界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采用数字式霍尔元件711检测位移时,霍尔传感器模组71的定位检测精度可以达到0.05mm,因此可以实现柔性屏模组20的显示界面的精确控制。
当然,在电子设备100通过手动方式实现第一壳体12相对第二壳体14移动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器同样可以根据运动检测组件70反馈的相对运动状态,以及检测组件70反馈的位移数据,精确地得出自由部20b展开于第二壳体14的长度,进而精确地控制柔性屏模组20的显示界面。也即检测组件70的霍尔传感器模组71同样可以实现较高的定位精度,以实现柔性屏模组20的显示界面的精确控制。
进一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50可以包括两个(可参考图9),两个驱动机构50在垂直于第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的移动方向上间隔设置,每一驱动机构50对应设有检测组件70。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双步进电机同步控制第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的移动,以使自由部20b平整地展开与第二壳体14或者收回壳体组件10内,以避免自由部20b的远离驱动机构50的一端在伸缩过程中产生偏斜而造成柔性屏模组20的损伤。由于每一驱动机构50对应设置检测组件70,因此每一驱动机构50可以根据对应的检测组件70反馈的位移数据精确地控制第二壳体14相对第一壳体12的移动。
上述电子设备100,第一壳体12能够相对第二壳体14移动,以带动柔性屏模组20展开于第二壳体14或者收回壳体组件10内。在柔性屏模组20展开于第二壳体14时,电子设备100可以获得相对较大的显示面积以提升使用体验;在展开于第二壳体14的柔性屏模组20收回壳体组件10后,电子设备100可以获得相对较小的外形尺寸以具备相对较好的便携性。由于霍尔传感器模组71和磁体73可以用于检测自由部20b展开于第二壳体14的长度,电子设备100可根据自由部20b展开于第二壳体14的长度适应性地调整柔性屏模组20的显示尺寸,从而提升使用的便利性。
本实施例中,支架200以夹具支架为例,支架200可包括第一夹持件80和第二夹持件90以及连接第一夹持件80与第二夹持件90的弹性件201,弹性件201用于使第一夹持件80与第一夹持件80弹性连接,且第一夹持件80可相对第二夹持件90移动。电子设备100位于第一夹持件80与第二夹持件90之间,由于第一夹持件80与第一夹持件80弹性连接,使得支架200能够夹持收容不同尺寸的电子设备100。
具体地,第一夹持件80可包括第一支撑板81及自第一支撑板81的一侧边缘延伸形成的第一夹板83,第二夹持件90可包括第二支撑板91及自第二支撑板91一侧边缘延伸形成的第二夹板93。第一支撑板81与第二支撑板91位于同一平面上,用于支撑电子设备100。弹性件201位于第一支撑板81与第二支撑板91之间并连接第一支撑板81与第二支撑板91,用于使第一支撑板81与第二支撑板91的支撑面积变大或者变小,以实现支架200的尺寸。
第一夹板83位于第一支撑板81远离第二支撑板91的一侧,第二夹板93位于第二支撑板91远离第一支撑板81的一侧,第一基板、第二夹板93与第一支撑板81、第二支撑板91围设形成尺寸可调节的卡持空间。第一夹板83、第二夹板93用于夹持支架200的两端,用于使支架200能够卡持收容于卡持空间中。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80对应于第一壳体12设置,第二夹持件90对应于第二壳体14设置,以使支架200能够与电子设备100对应设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夹持件80还可以对应于第二壳体14设置,第二夹持件90还可对应于第一壳体12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请参照图1、图2以及图17至20,图17是图2所示的对位识别系统中支架的第一壳体的主视示意图,图18是图17所示的第一壳体另一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图19是图17所示的第一壳体再一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图20是图17所示的第一壳体还一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支架200还可包括磁性模块202,磁性模块202可设置于第一支撑板81或第二支撑板91上,以使磁性模块202能够对应于电子设备100的传感器模块71。
具体地,传感器模块71可与第一壳体12的位置相对固定,磁性模块202可设置于第一支撑板81上,以使支架200的磁性模块202能够与第一壳体12的传感器模块71对应设置。可以理解地,当传感器模块71感应到磁性模块202时,电子设备100能够识别支架200并进入预设工作模式。
在有一个实施方式中,霍尔传感器还可与第二壳体14的位置相对固定,磁性模块202可设置于第二支撑板91上,以使支架200的磁性模块202能够与第二壳体14的传感器模块71对应设置。可以理解地,当传感器模块71感应到磁性模块202时,电子设备100能够识别支架200并进入预设工作模式。
可选地,传感器模块71可包括至少一个霍尔元件711,磁性模块202可包括至少一个磁性件2021,其中至少一个磁性件2021与至少一个霍尔元件711一一对应设置,使得传感器模块71能够识别磁性模块202,进而使得电子设备100能够识别支架200并进入预设工作模式。
请参照图17至图19,在一个实施例中,磁性件2021可为磁铁,且每个磁性件2021的磁场方向沿各自的预设方向设置。换言之,磁性模块202包括依次并排设置的多个磁性件2021,任意相邻的两个磁性件2021中一个磁性件2021的磁场方向沿第一方向设置、另一个磁性件的磁场方向沿第二方向设置,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成夹角设置或者第一方向平行第二方向,以使磁性模块202的多个磁性件2021能够形成不同的磁场,以便于电子设备100识别支架200并进入预设工作模式。
请参照图17和图18,譬如,磁性模块202可包括依次并排设置的第一磁性件2021a、第二磁性件2021b和第三磁性件2021c。以第一支撑板81、第二支撑板91连接的边缘所在直线为预设直线L,第一磁性件2021a、第二磁性件2021b与第三磁性件2021c的磁场方向可相一致,具体地,第一磁性件2021a、第二磁性件2021b与第三磁性件2021c的磁场方向可均平行于预设直线L。换言之,所述第一磁性件2021a的磁环方向平行于第二磁性件2021b的磁场方向,第二磁性件2021b的磁场方向平行于第三磁性件2021c的磁场方形。也即任意相邻的两个磁性件2021中一个磁性件2021的磁场方向沿第一方向设置、另一个磁性件2021的磁场方向沿第二方向设置,第一方向平行第二方向。
请参照图19,或者其与预设直线L的夹角可呈30°、45°、75°,或者90°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再或者,第一磁性件2021a、第二磁性件2021b与第三磁性件2021c的磁场方向分别与预设直线L分别成不同的夹角,譬如第一磁性件2021a的磁场方向与预设直线L成15°夹角,第二磁性件2021b的磁场方向与预设直线L成45°夹角,第三磁性件2021c的磁场方向与预设直线L呈75度夹角。换言之,所述第一磁性件2021a的磁环与第二磁性件2021b的磁场方向成夹角设置,第二磁性件2021b的磁场方向平行于第三磁性件2021c的磁场方形。也即,任意相邻的两个磁性件2021中一个磁性件2021的磁场方向沿第一方向设置、另一个磁性件2021的磁场方向沿第二方向设置,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成夹角设置。
进一步地,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磁性模块202包括依次并排设置多个磁性件2021,且相邻两个磁性件2021的磁场方向相背设置。换言之,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
对应地,传感器模块71可包括被第一霍尔元件711a、第二霍尔元件711b和第三霍尔元件711c。其中第一霍尔元件711a、第二霍尔元件711b和第三霍尔元件711c分别对应于第一磁性件2021a、第二磁性件2021b与第三磁性件2021c,其中第一霍尔元件711a、第二霍尔元件711b和第三霍尔元件711c能够将第一磁性件2021a、第二磁性件2021b与第三磁性件2021c的磁场方向、磁场强度转化为对应的电流或者电压,使得传感器模块71能够识别磁性模块202。
可以理解地,磁性模块202中磁性件2021的磁场方向的不同可决定电子设备100的工作模式。譬如,当第一磁性件2021a、第二磁性件2021b与第三磁性件2021c的磁场方向均平行于预设直线L时,电子设备100识别支架200后进入第一预设工作模式譬如飞行模式;当第一磁性件2021a的磁场方向与预设直线L成15°夹角,第二磁性件2021b的磁场方向与预设直线L成45°夹角,第三磁性件2021c的磁场方向与预设直线L呈75度夹角时,电子设备100识别支架200后进入第二预设工作模式譬如驾驶模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请参照图20,图20是图17所示的第一壳体一具体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在又一个实施例中,传感器模块71可包括多个霍尔元件711,磁性模块202可包括多个磁性件2021,且霍尔元件711的数量为磁性件2021数量的整数倍譬如2倍,也即每个磁性件2021分别对应2个霍尔元件711,使得传感器模块71能够更加准确识别磁性模块202,进而使得电子设备100能够识别支架200并进入预设工作模式。
请参照图21,图21是图17所示的第一壳体还一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在又一个实施例中,磁性件2021为磁性线圈,在电子设备100安装于支架200时,磁性件2021通电产生磁场。譬如,磁性模块202可包括第一磁性件2021a、第二磁性件2021b和第三磁性件2021c,第一磁性件2021a、第二磁性件2021b和第三磁性件2021c分别以预设磁场强度工作。
譬如,第一磁性件2021a以第一预设磁场强度工作,第二磁性件2021b以第二预设磁场强度工作,第三磁性件2021c以第三预设磁场强度工作,其中第一预设磁场强度、第二预设磁场强度和第三预设磁场强度的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用,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对应地,传感器模块71可包括被第一霍尔元件711a、第二霍尔元件711b和第三霍尔元件711c。其中第一霍尔元件711a、第二霍尔元件711b和第三霍尔元件711c分别对应于第一磁性件2021a、第二磁性件2021b与第三磁性件2021c,其中第一霍尔元件711a、第二霍尔元件711b和第三霍尔元件711c能够将第一磁性件2021a、第二磁性件2021b与第三磁性件2021c的磁场强度转化为对应的电流或者电压,使得传感器模块71能够识别磁性模块202。
可以理解地,磁性模块202中磁性件2021的磁场强度的不同可决定电子设备100的工作模式。譬如,当第一磁性件2021a、第二磁性件2021b与第三磁性件2021c均以第一预设磁场强度工作时,电子设备100识别支架200后进入第一预设工作模式譬如飞行模式;当第一磁性件2021a以第一预设磁场强度工作,第二磁性件2021b以第二预设磁场强度工作,第三磁性件2021c以第三预设磁场强度工作,且第一预设磁场强度、第二预设磁场强度和第三预设磁场强度的大小不相同时,电子设备100识别支架200后进入第二预设工作模式譬如驾驶模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支架200还可包括接近传感器203,接近传感器203用于检测电子设备100是否安装于支架200。当接近传感器203检测到电子设备100安装于支架200时,支架200中的磁性件2021通电以产生磁场;当接近传感器203未检测到电子设备100安装于支架200时,支架200中的磁性件2021处于断电状态。
可选地,多个磁性件2021按照预设顺序通电,用于使电子设备100识别支架200并进入相应的预设工作模式。譬如,第一磁性件2021a、第二磁性件2021b与第三磁性件2021c可依次通电,使得第一霍尔元件711a、第二霍尔元件711b与第三霍尔元件711c能够依次检测到第一磁性件2021a、第二磁性件2021b与第三磁性件2021c,进而使得电子设备100能够识别支架200并进入第一预设工作模式譬如飞行模式。再譬如,第一磁性件2021a、第三磁性件2021c与第二磁性件2021b可依次通电,使得第一霍尔元件711a、第二霍尔元件711b与第三霍尔元件711c能够依次检测到第一磁性件2021a、第二磁性件2021b与第三磁性件2021c,进而使得电子设备100能够识别支架200并进入第二预设工作模式譬如驾驶模式。
进一步地,磁性件2021还可按照预设频率切换磁场方向,以便于传感器模块71识别磁性模块202。譬如,第一磁性件2021a可按照50Hz的频率切换磁场方向、第二磁性件2021b可按照70Hz的频率切换磁场方向、第三磁性件2021c可按照100Hz的频率切换磁场方向,进而霍尔传感器快速识别磁性模块202,并使电子设备100进入相应的预设工作模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位识别系统1000,通过在电子设备100上设置传感器模块71、在支架200上设置于霍尔传感器对应的磁性模块202,使得电子设备100安装于支架200时,电子设备100能够识别支架200并使电子设备100自动进入对应的预设工作模式,无需用户操作且简单实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支架,用于安装具有传感器模块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磁性模块,其中,在所述电子设备安装于所述支架时,所述传感器模块与所述磁性模块对应设置,用于使所述电子设备识别所述支架以进入预设工作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至少一个霍尔元件,所述磁性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磁性件;在所述电子设备安装于所述支架上时,所述磁性件与所述霍尔元件一一对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模块包括依次并排设置的多个磁性件,相邻的两个所述磁性件中一个所述磁性件的磁场方向沿第一方向设置、另一个所述磁性件的磁场方向沿第二方向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或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件为永磁体;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件为磁性线圈,在所述电子设备安装于所述支架时,所述磁性件通电产生磁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接近传感器,所述接近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安装于所述支架。
7.根据权利要求5-6任一项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模块包括多个磁性件,多个所述磁性件按照预设顺序通电,用于使所述电子设备识别所述支架。
8.根据权利要求5-6任一项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件按照预设频率切换所述磁性件的磁场方向。
9.一种对位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子设备,具有传感器模块;
支架,具有磁性模块;
其中,在所述电子设备安装于所述支架时,所述传感器模块与所述磁性模块对应设置,用于使所述电子设备识别所述支架以进入预设工作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对位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壳体;
柔性屏组件,包括固定部及连接于所述固定部的自由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自由部绕过所述第二壳体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并伸入所述壳体组件中;所述第二壳体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壳体移动,以使至少部分所述自由部展开于所述第二壳体,或使展开于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自由部收回所述壳体组件内;以及
磁体,与所述传感器模块对应设置,所述传感器模块与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的位置相对固定,所述磁体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自由部中余下两者中的一者位置相对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磁体相对所述传感器模块移动,以用于检测所述自由部展开于所述第二壳体的长度。
CN202210814092.1A 2022-07-07 2022-07-07 支架及对位识别系统 Pending CN1152429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14092.1A CN115242909A (zh) 2022-07-07 2022-07-07 支架及对位识别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14092.1A CN115242909A (zh) 2022-07-07 2022-07-07 支架及对位识别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42909A true CN115242909A (zh) 2022-10-25

Family

ID=83673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14092.1A Pending CN115242909A (zh) 2022-07-07 2022-07-07 支架及对位识别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4290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15859B (zh) 电子设备
KR100663535B1 (ko) 휴대 장치의 스피커 겸용 교체성 거치/충전 장치
CN112583968B (zh) 电子设备
KR20220116486A (ko) 이동 단말기
CN108064367B (zh) 柔性电子装置
JP4269185B2 (ja) 携帯端末用クレードル装置
CN108064358B (zh) 柔性电子装置
CN108322571B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209105229U (zh) 折叠式移动终端
CN209767998U (zh)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组件
CN110247270B (zh) 柔性电子装置
CN111510525B (zh) 电子设备
JP2014107714A (ja) 携帯端末装置
KR100770829B1 (ko) 자기 거치 기능을 구비한 슬라이딩 타입 휴대 단말기, 그의 슬라이딩 가이드 모듈 및 슬라이딩 가이드 모듈의 장착 장치
CN115242909A (zh) 支架及对位识别系统
CN109842702B (zh) 移动终端
CN110853513B (zh) 电子设备
JP4209917B2 (ja) 引き出し可能な端末用のキーパッド
CN213207083U (zh) 终端固持装置及稳定器
CN212084547U (zh) 电子装置
CN113163038B (zh) 屏幕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16673125U (zh) 一种摄像头组件、电子设备
CN112671118A (zh) 无线充电设备
CN210183362U (zh) 移动终端
CN106249812B (zh) 一种连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