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42798A - 一种基于边缘云的任务调度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边缘云的任务调度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42798A
CN115242798A CN202210771271.1A CN202210771271A CN115242798A CN 115242798 A CN115242798 A CN 115242798A CN 202210771271 A CN202210771271 A CN 202210771271A CN 115242798 A CN115242798 A CN 1152427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ud
node
target
edge node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7127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42798B (zh
Inventor
庄坤
王广芳
杜凯
付哲
许文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baba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baba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baba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ibaba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7127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42798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427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427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427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427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01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accessing one among a plurality of replicated servers
    • H04L67/1004Server selection for load balancing
    • H04L67/1008Server selection for load balancing based on parameters of servers, e.g. available memory or work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01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accessing one among a plurality of replicated servers
    • H04L67/1004Server selection for load balancing
    • H04L67/1021Server selection for load balancing based on client or server lo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边缘云的任务调度方法,应用于目标边缘节点,包含所述目标边缘节点在内的至少一个边缘节点与中心管控节点相连;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所述中心管控节点响应于任务执行请求发送的任务执行指令,所述任务执行指令由所述中心管控节点在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边缘节点的节点信息将所述目标边缘节点确定为任务执行方的情况下发送,所述节点信息包括相应边缘节点的节点负载信息;根据所述目标边缘节点中维护的云资源的资源负载信息,从所述维护的云资源中确定出目标云资源,并调用所述目标云资源处理所述任务执行指令。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边缘云的任务调度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计算机网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边缘云的任务调度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终端云化技术包括基于中心云或边缘云的解决方案,其中,边缘云解决方案能够满足中心云解决方案所无法满足的低延时及海量终端接入的需求。
在边缘云解决方案的架构中,中心管控节点与边缘节点处于不同的网络环境且往往距离较远,同时将二者相连的云边通道往往并不可靠,然而,传统的边缘云解决方案要求中心管控节点与边缘节点之间通过大量云边交互来确保中心管控节点对边缘节点的管控,因此一旦出现网络波动,对云边交互依赖较大的传统边缘云解决方案将可能出现服务延迟较大、服务执行失败以及边缘节点整体服务不可用的现象。
例如在任务调度场景下,中心管控节点会实时监控并收集各边缘节点内部云资源的负载信息,从而将任务直接调度至云资源进行处理,显然,传统的基于边缘云的任务调度方案对云边交互的依赖较大,当云边通道出现网络波动时,很容易导致任务调度无法及时完成或任务调度失败。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边缘云的任务调度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缘云的任务调度方法,应用于目标边缘节点,包含所述目标边缘节点在内的至少一个边缘节点与中心管控节点相连;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中心管控节点响应于任务执行请求发送的任务执行指令,所述任务执行指令由所述中心管控节点在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边缘节点的节点信息将所述目标边缘节点确定为任务执行方的情况下发送,所述节点信息包括相应边缘节点的节点负载信息;
根据所述目标边缘节点中维护的云资源的资源负载信息,从所述维护的云资源中确定出目标云资源,并调用所述目标云资源处理所述任务执行指令。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缘云的任务调度方法,应用于中心管控节点,所述中心管控节点与至少一个边缘节点相连;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任务执行请求,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边缘节点的节点信息从所述至少一个边缘节点中确定出作为任务执行方的目标边缘节点,所述节点信息包括相应边缘节点的节点负载信息;
向所述目标边缘节点发送任务执行指令,以使所述目标边缘节点根据所述目标边缘节点中维护的云资源的资源负载信息,从所述维护的云资源中确定出目标云资源,并调用所述目标云资源处理所述任务执行指令。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储存有可执行指令;其中,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方法的步骤。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说明书。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说明书的原理。
图1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边缘云的任务调度方法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边缘云的任务调度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边缘云的任务调度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边缘云的任务调度方法的交互流程图。
图5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边缘云的任务调度装置的框图。
图7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边缘云的任务调度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并不一定按照本说明书示出和描述的顺序来执行相应方法的步骤。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其方法所包括的步骤可以比本说明书所描述的更多或更少。此外,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单个步骤,在其他实施例中可能被分解为多个步骤进行描述;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多个步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能被合并为单个步骤进行描述。
图1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边缘云的任务调度方法的系统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涉及的基于边缘云的任务调度方法的系统架构由中心管控节点与至少一个边缘节点构成,图1中仅示出了边缘节点A与边缘节点B,其中,边缘节点A中维护有云资源A1与云资源A2,边缘节点B中维护有云资源B1与云资源B2。不同于中心云架构中所有节点都处于同一内网,在边缘云架构中,中心管控节点所处的网络环境与任一边缘节点所处的网络环境均不相同,同时不同的边缘节点之间的网络环境通常也不相同,因此每个边缘节点均与中心管控节点需要通过云边通道相连接以实现相互通讯(云边交互)。一般而言,云边通道是基于公网、运营商网络或专线所建立的,其能够将地域上跨度极大的多个边缘节点集成一个受到中心管控节点管控的边缘云系统,因此,云边通道的网络状况对边缘云系统的服务性能至关重要,一旦云边通道出现短暂不可用,将严重影响云边交互,进而导致基于边缘云的各种云服务产生高延迟或不可用。另外,即使云边通道不存在故障,如果某一类基于边缘云的云服务存在大量的云边交互,也会造成服务延时的增加,同时造成流量成本的上升,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综上,为了减小服务延时、提高服务可用性与用户使用体验,应当尽量减小基于边缘云的任务调度方案中对云边交互的依赖程度。
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涉及的云资源,除了可以代指边缘节点中部署的各物理硬件资源外,也可以代指边缘节点所维护的抽象资源(例如云资源池)或虚拟设备资源(如云实例)。其中,云资源池本质是对实体硬件资源进行弹性维护和资源整合等得到的资源的抽象表达方式,按照资源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计算资源池、存储资源池和网络带宽资源池。云实例又称云化终端,是对云资源池包含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或网络带宽资源进行占用并实例化得到的可供使用的虚拟云端设备,其实质是对硬件实体按需进行的碎片化占用,按照功能类型和应用场景的不同可以包括云服务器、云盘、云应用或云网络中的虚拟网元、云计算单元等,虽然基于云资源所生成,但本身也属于一种云资源。
图2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边缘云的任务调度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如图1中所示的目标边缘节点(边缘节点A),包含所述目标边缘节点在内的至少一个边缘节点与中心管控节点相连;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02:接收所述中心管控节点响应于任务执行请求发送的任务执行指令,所述任务执行指令由所述中心管控节点在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边缘节点的节点信息将所述目标边缘节点确定为任务执行方的情况下发送,所述节点信息包括相应边缘节点的节点负载信息。
任一边缘节点包括一系列的边缘基础设施,这些边缘基础设施包括但不限于:分布式数据中心、无线机房或集群,运营商的通信网络、核心网设备、基站、边缘网关、家庭网关、计算设备和/或存储设备等边缘设备及对应的网络环境等等。在此说明,不同边缘节点的位置、能力以及包含的基础设施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任一边缘节点中都运行有边缘节点管理服务程序(也称边缘管控小脑),其功能包含但不限于:通过事件管理、任务管理、配置管理模块,处理其所在边缘节点的事件、任务状态上报中心管控节点,以及本地边缘应用配置维护;负责维护其所在边缘节点本地的一些元数据信息,例如音视频流信息、用户信息、鉴权信息等;负责管理及维护其所在边缘节点本地的云化终端(云实例);负责维护连接到其所在边缘节点的客户端设备的状态信息,例如连接状态;负责为实例化云化终端调度其所在边缘节点内的云资源;通过数据协同模块与中心管控节点进行各类交互数据(例如客户端状态信息、元数据信息、节点负载信息等)的同步。
中心管控节点可以是具有管控功能的软件模块、应用程序、服务或一台实体设备。中心管控节点的数量可以为1个或多个。多个中心管控节点可以部署在不同的物理机上,也可以部署在不同容器或虚拟机(VirtualMachine,VM)中。当然,这些容器或虚拟机可以部署在同一物理机上,也可以部署在多个不同的物理机上。中心管控节点中运行有中心节点管理服务程序,其功能包含但不限于:通过事件中心、任务中心、配置中心,提供基本的事件管理、任务管理、事件或任务下发边缘节点、配置管理及下发边缘节点的能力;负责维护各边缘节点中云化终端的状态数据,并提供云化终端的管控能力;维护客户端设备的状态数据,并提供必要的管控能力;管理元数据信息;提供客户端设备的接入调度、流量调度以及云化终端的资源调度能力;通过数据协同模块和边缘管控小脑之间进行各类交互数据的同步;负责对外(例如对客户端设备)提供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中心管控节点在接收到任务执行请求后,会从所述至少一个边缘节点中选出一个目标边缘节点以确定为该任务执行请求所对应的任务执行方。具体而言,中心管控节点会参考每个边缘节点的节点信息,并按照预设的选取规则确定出目标边缘节点,本说明书实施例对具体的选取规则并不做限制,只需要这种选取规则能够确保:通过该选取规则能够确定出唯一一个目标边缘节点,且确定出的目标边缘节点具有某一维度的相对优势。例如,选取规则可以是:选择平均资源负载率最低或平均剩余资源负载量最高的边缘节点作为目标边缘节点,或者,以各边缘节点的节点信息作为基础计算出每个边缘节点对应的一个节点优先级并选择节点优先级最高的边缘节点作为目标边缘节点。当中心管控节点确定出目标边缘节点后,将会向该目标边缘节点发送针对所述任务执行请求对应的目标任务的任务执行指令,以期目标边缘节点能够处理所述任务执行指令以调用相应的云资源执行所述目标任务。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中心管控节点维护有所述至少一个边缘节点的节点负载信息,而中心管控节点维护的任一边缘节点的节点负载信息是由所述任一边缘节点周期性反馈至所述中心管控节点,从而使中心管控节点能够周期性更新其所维护的各边缘节点的节点负载信息。中心管控节点选取目标边缘节点时根据的节点信息,其中就包括中心管控节点本地维护的所述至少一个边缘节点最新更新的节点负载信息。传统的基于边缘云的任务调度方案中,中心管控节点实时监控各边缘节点中各云资源的资源负载信息,而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被改进为中心管控节点周期性地接收并更新各边缘节点在节点层面的节点负载信息,一方面,从关注于云资源层面(各边缘节点中每个云资源具体的负载信息)繁杂的资源负载信息改进为关注于节点层面整合后的节点负载信息,降低了单次云边交互的信息量,另一方面,从实时监控改进为周期性接收更新,降低了云边交互的频率,从而同时在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上实现了云边交互中相关负载信息的整合与压缩,大大减轻了对云边交互的依赖程度。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任一边缘节点承担有实时监控本地维护的各云资源的资源负载信息的工作,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涉及的资源负载信息按照不同的维度分类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特定云资源在特定时刻的负载值、负载率、剩余负载值(最大负载值减去负载值)。同时,所述任一边缘节点会将监控收集得到的资源负载信息进行整合计算以得到所述任一边缘节点的节点负载信息,并周期性地反馈至中心管控节点。具体而言,所述任一边缘节点的节点负载信息由所述任一边缘节点对本地维护的各云资源在最新周期内的资源负载信息进行整合计算得到。例如图1中,边缘节点A每等待一个第一预设周期,就会计算最新一个第一预设周期内第一类型云资源的平均负载率x,边缘节点B每等待一个第二预设周期,也会计算最新一个第二预设周期内第一类型云资源的平均负载率y,其中,第一预设周期与第二预设周期可以相同或不同。假设确定目标边缘节点选取规则为选取第一类型云资源的平均负载率最小的边缘节点为目标边缘节点,那么当中心管控节点在响应于执行请求后,发现本地维护的最新更新的边缘节点A对应的最新周期内第一类型云资源的平均负载率x小于边缘节点B对应的最新周期内第一类型云资源的平均负载率y,则可以将边缘节点A确定为目标边缘节点。
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涉及的整合计算包括空间维度的整合计算和/或时间维度的整合计算,具体而言,空间维度的整合计算,包括:将边缘节点内部属于同一类型的云资源的资源负载信息(或中间计算结果)的求和/均值化/取极值处理、利用特定合并规则将不同类型的云资源的资源负载信息(或中间计算结果)进行合并、利用特定合并规则将不同维度的资源负载信息(或中间计算结果)进行合并,其中,所述云资源的资源类型包括带宽资源、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或虚拟云端设备资源;时间维度的整合计算,是将某一云资源在最新周期内持续监控采集的多个资源负载信息(或中间计算结果)的均值化/取极值处理。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涉及的均值化处理包含求加权和。
空间维度的整合计算和/或时间维度的整合计算可以交叉、反复进行,本说明书实施例对具体的整合计算规则不做限制。举例而言,所述任一边缘节点周期性反馈的节点负载整合信息包括:所述任一边缘节点中各类型的云资源在最新周期内的平均负载率、所述任一边缘节点中各类型的云资源在所述最新周期内的平均剩余负载量、所述任一边缘节点中各类型的云资源在所述最新周期内的最高负载率、所述任一边缘节点中各类型的云资源在所述最新周期内的最低剩余负载量、所述任一边缘节点中各类型的云资源在所述最新周期内的类型资源得分和/或所述任一边缘节点在所述最新周期内的云资源得分。
其中,所述任一边缘节点中任一类型的云资源在所述最新周期内的类型资源得分基于所述任一边缘节点中任一类型的云资源在所述最新周期内的平均负载率、平均剩余负载量、最高负载率和/或最低剩余负载量计算得到,所述任一边缘节点在所述最新周期内的云资源得分基于所述任一边缘节点中各类型的云资源在所述最新周期内的平均负载率、平均剩余负载量、最高负载率和/或最低剩余负载量计算得到。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所述任一边缘节点的节点负载信息由所述任一边缘节点对本地维护的各云资源在最新周期内的资源负载信息进行整合计算得到,这使得虽然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基于边缘云的任务调度方案相对于传统方案减小了云边交互的总信息量,但却同时最大限度地确保了云边交互的相关负载信息具有较高的数据价值(因为传输的不是资源负载信息,而是经过初步数据分析计算得到的具有高参考意义的节点负载信息),从而尽可能在云边交互的过程中,通过更少的信息量保留较大的数据价值,以保证中心管控节点虽然不像传统方案中那样接收全量的资源负载信息,但仍然可以通过接收到的少量节点负载信息获得高价值的参考,从而做出准确合理的判断。
S204:根据所述目标边缘节点中维护的云资源的资源负载信息,从所述维护的云资源中确定出目标云资源,并调用所述目标云资源处理所述任务执行指令。
目标边缘节点在接收到任务执行指令后,将触发处理所述任务执行指令。首先,目标边缘节点需要解析出所述任务执行指令对应的目标任务;然后,确定所述目标任务所需消耗的资源类型和资源数量,并基于本地维护的各云资源的资源类型及其资源负载情况,确定目标边缘节点是否能够支持执行所述目标任务;最后,在确定目标边缘节点能够支持执行所述目标任务的情况下,需要进一步确定出用于执行所述目标任务的目标云资源。在一实施例中,目标边缘节点实时监控有本地维护的所有云资源的资源负载信息,并可以通过所有云资源的资源负载信息确定出每个云资源的资源优先级,然后选出资源优先级最高的云资源作为目标云资源,例如,任一云资源的资源优先级与目标边缘节点实时监控的所述任一云资源当前的负载率负相关,从而使得负载率越低的云资源越容易被选取为目标云资源。在另一实施例中,目标边缘节点实时监控有本地维护的部分云资源的资源负载信息,并从所述部分云资源中选出目标云资源,这里的部分云资源可以是目标边缘节点从本地维护的所有云资源中按照某种筛选依据进行筛选得到,例如,可以从所有云资源中按照品质优先级由高至低的顺序筛选出的排名靠前的预设数量的云资源作为所述部分云资源,或者从所有云资源中选择预设类型的云资源作为所述部分云资源,本说明书对筛选依据并不作任何限制。
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涉及的目标云资源可以包含多个,这取决于目标任务的执行需要多少种类型的云资源参与,当目标任务的执行需要多种类型的云资源参与的情况下,目标边缘节点将从每一种类型的云资源中均确定出一个目标云资源,从而最终确定得到多个不同类型的目标云资源,且每种类型的目标云资源在相应类型中云资源中都具有最高的资源优先级。
目标边缘节点在确定出目标云资源后,将直接在本地向目标云资源发起针对任务执行指令对应的目标任务的调用请求,以使目标云资源处理所述任务执行指令以执行所述目标任务。本说明书实施例区别与传统的基于边缘云的任务调度方案,传统方案中由中心管控节点直接对接边缘节点上的云资源,并最终由中心管控节点发起相应云资源的调用请求,而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中心管控节点只需向目标边缘节点下发任务执行指令而无需关注云资源层面的调度过程,而这部分云资源层面的调度工作由目标边缘节点所承担,释放了中心管控节点的管理压力,并且在目标云资源的调用逻辑较为复杂(需要发起多次调用请求)或目标云资源的数量包含多个的情况下,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方案相较于传统方案降低了云边交互中相关调用请求的信息量,减轻了对云边交互的依赖程度。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中心管控节点不再直接对接边缘节点中的各云资源,不再收集云资源层面的资源负载信息,也不再向云资源直接发起调用请求,而是仅关注于处于节点层面的各边缘节点的节点负载信息,并向基于此确定出的目标边缘节点发出任务执行指令,由包含目标边缘节点在内的各边缘节点承担收集节点内部云资源的资源负载信息以及调用云资源执行任务的工作,调用目标云资源处理中心管控节点发送的任务执行指令。由于云资源层面的信息采集与任务调度的工作都在边缘节点内部完成,使大量资源负载信息和任务调度所产生的调度信息不需要通过云边通道,减少了对云边交互的依赖,从而客观上减小了因网络波动而导致的对任务调度过程的不利影响,提高了任务调度服务的可用性。
可选的,所述任务执行请求为客户端设备发起的云设备部署请求,所述任务执行指令为云设备部署指令;所述调用所述目标云资源处理所述任务执行指令,包括:调用所述目标云资源部署所述云设备部署指令对应的目标云设备,并将所述目标云设备对应的访问地址提供至所述客户端设备;
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客户端设备基于所述访问地址发送的云设备连接请求,在所述目标云设备与所述客户端设备之间建立连接。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任务执行请求具体为由客户端设备向中心管控节点发起的云设备部署请求,而任务执行指令对应的目标任务具体为针对目标云设备的云设备部署任务,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涉及的云设备、云实例、虚拟云端设备、云化终端均为相同内涵的不同称谓,彼此的概念可以互换。当目标边缘节点确定出目标云资源(通常为物理硬件或各类型的资源池)后,将利用目标云资源初始化(实例化)出云设备部署指令所定义的目标云设备,同时,还需要向任务部署任务的任务发起方、需要连接至该目标云设备的客户端设备提供目标云设备的访问地址,以便客户端设备可以通过该访问地址对接目标边缘节点并最终实现在目标云设备与客户端设备之间建立连接。
本说明书实施例介绍两种目标边缘节点向客户端设备提供目标云设备的访问地址,所述将所述目标云设备对应的访问地址提供至所述客户端设备,包括:将所述访问地址返回所述中心管控节点,以使所述中心管控节点将所述访问地址提供至所述客户端设备,以作为所述任务执行请求的响应消息;或者,基于所述云设备部署指令中携带的所述客户端设备对应的客户端访问地址,将第一访问地址发送至所述客户端设备。
如前所述,目标边缘节点可以通过接收客户端设备发送的云设备连接请求在目标云设备与客户端设备之间建立连接,这种方式要求客户端设备主动发起云设备连接请求,在另一实施例中,云设备部署指令中携带的所述客户端设备对应的客户端访问地址,因此目标边缘节点可以直接向客户端设备发送云设备连接请求,并在接收到客户端设备反馈的接收连接的消息后,在目标云设备与客户端设备之间建立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监控所述目标云设备与所述客户端设备之间的连接状态;在检测到所述连接状态发生变更的情况下,向所述中心管控节点反馈变更后的连接状态。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当任一客户端设备成功与任一边缘节点中维护的云设备连接后,所述任一边缘节点需要持续监控所述任一客户端设备的状态信息,包括所述任一客户端设备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媒体存取控制位址地址)、连接状态、连接时长等信息,并适时向中心管控节点反馈这些状态信息,从而使中心管控节点也能维护并更新各客户端设备的状态信息。例如,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目标边缘节点会持续监控所述目标云设备与所述客户端设备之间的连接状态,并在检测到所述连接状态发生变更的情况下,向所述中心管控节点反馈变更后的连接状态,相较于周期性向中心管控节点反馈连接状态,能够尽可能减少云边交互中相关连接状态信息的传输频次,减少了对云边交互的依赖,同时也不会影响中心管控节点所维护的目标客户端设备的连接状态的正确性。
可选的,所述在所述目标云设备与所述客户端设备之间建立连接,包括:在确定所述客户端设备具有所述目标云设备的使用权限的情况下,在所述目标云设备与所述客户端设备之间建立连接。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在接收到客户端设备发送的云设备连接请求后,还需要进一步验证所述客户端设备是否具有所述目标云设备的使用权限,从而提高了基于云设备接入的安全性。
可选的,所述云设备连接请求携带有所述客户端设备对应的鉴权信息,所述确定所述客户端设备具有所述目标云设备的使用权限,包括:将所述云设备连接请求携带的所述鉴权信息发送至所述中心管控节点,在所述中心管控节点验证所述鉴权信息有效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客户端设备具有所述目标云设备的使用权限;和/或,本地验证所述鉴权信息,并在验证所述鉴权信息有效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客户端设备具有所述目标云设备的使用权限。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云设备连接请求携带有所述客户端设备的鉴权信息,所述鉴权信息可以为所述客户端设备对应用户的用户名+密码(或对应的哈希值)、所述客户端设备的数字签名、所述客户端设备对应的公钥等用于表征所述客户端设备身份的信息。一方面,目标边缘节点既可以通过中心管控节点完成验证操作,即将所述鉴权信息发送至中心管控节点,以由中心管控节点对所述鉴权信息进行验证并在确定其有效的情况下向目标边缘节点返回针对所述鉴权信息的有效证明,或者在确定其无效的情况下向目标边缘节点返回针对所述鉴权信息的无效证明,目标边缘节点在接收到所述有效证明的情况下可以确定所述中心管控节点验证所述鉴权信息有效,并进一步确定所述客户端设备具有所述目标云设备的使用权限;另一方面,目标边缘节点也可以直接在本地实施验证操作,而无需中心管控节点的参与,这种情况下目标边缘节点可以直接在本地验证所述鉴权信息有效性并在验证所述鉴权信息有效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客户端设备具有所述目标云设备的使用权限,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鉴权过程完全在目标边缘节点内部完成,因此即使云边通道不可用也可以在目标边缘节点内部完成针对外部接入的客户端设备的鉴权信息的验证操作,完全摆脱了对云边交互的依赖,实现了鉴权功能的边缘自治。
可选的,所述本地验证所述鉴权信息,包括:将所述鉴权信息与本地缓存的预先由所述中心管控节点验证为有效的历史鉴权信息进行比较;在比较结果为相匹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客户端设备具有所述目标云设备的使用权限。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目标边缘节点对所述鉴权信息的验证操作是通过与本地所维护的历史鉴权信息进行比较实现的,这意味着目标边缘节点本身并不存在原生的验证鉴权信息的鉴权能力(即利用鉴权信息解析、完整用户数据库信息对撞、验算公式、密钥解密等方式验证鉴权信息是否有效的),而只是将历史上通过中心管控节点验证为有效的历史鉴权信息缓存在本地,并在接收到与历史鉴权信息相同的鉴权信息的情况下,认定所述鉴权信息有效,并确定所述客户端设备具有所述目标云设备的使用权限;当然,目标边缘节点还可以将所述鉴权信息与本地缓存的预先由所述中心管控节点验证为无效的历史鉴权信息进行比较;在比较结果为相匹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客户端设备不具有所述目标云设备的使用权限。本说明书实施例中,通过在目标边缘节点缓存通过所述中心管控节点验证后的历史鉴权信息,从而使得目标边缘节点在未获得原生的验证鉴权信息的鉴权能力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针对与本地缓存的历史鉴权信息匹配的鉴权信息的快速验证。当然,在本地维护的历史鉴权信息均无法匹配所述鉴权信息的情况下,边缘目标节点仍然可以将所述鉴权信息通过中心管控节点完成验证操作。
可选的,任一边缘节点的节点信息还包括所述任一边缘节点所处的地理位置与所述客户端设备所处的地理位置之间的关联性。
在所述任务执行请求对应的目标任务为针对目标云设备的云设备部署任务的情况下,中心管控节点在确定目标边缘节点时所需参考的节点信息还可以包括各边缘节点所处的地址位置分别与所述客户端设备所处的地理位置之间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可以包括:直线距离和/或关联区域级别等,关联区域是指边缘节点与客户端设备之间同处的最小区域(城区、城市、市域、省域等,从左至右级别依次增加)的级别。中心管控节点可以分别对每一个边缘节点计算出一个地理关联性得分与一个负载空闲度得分,并根据每一个边缘节点地理关联性得分与负载空闲度得分计算出每个边缘节点对应的节点优先级,任一边缘节点对应的节点优先级分别与所述任一边缘节点对应的地理关联性得分与负载空闲度得分正相关,最终中心管控节点根据选取规则选取节点优先级最大的边缘节点作为目标边缘节点。其中,任一边缘节点对应的地理关联性得分与所述任一边缘节点所处的地理位置与所述客户端设备所处的地理位置之间的关联性正相关,例如,对于图1中的边缘节点A而言,其与客户端设备之间在地理位置上的直线距离为50千米,而图1中的边缘节点B与客户端设备之间在地理位置上的直线距离为500千米,那么据此可以计算出边缘节点A与边缘节点B对应的地理关联性得分,且边缘节点A对应的地理关联性得分大于边缘节点B;再例如,边缘节点A与客户端设备最小处于同一城市,其对应的关联区域级别为2,而边缘节点B与与客户端设备最小处于同一省域,其对应的关联区域级别为4,那么据此可以计算出边缘节点A与边缘节点B对应的地理关联性得分,且边缘节点A对应的地理关联性得分大于边缘节点B。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中心管控节点在确定目标边缘节点时除了会同时考虑各边缘节点的节点负载信息、各边缘节点所处的地址位置分别与所述客户端设备所处的地理位置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兼顾了负载均衡原则与就近接入原则,使得确定的目标边缘节点能够在实现全局云资源(所有边缘节点包含的所有云资源)高利用率与客户端设备接入低延迟之间取得平衡。
可选的,所述任务执行请求为云计算请求,所述任务执行指令为云计算指令;所述调用所述目标云资源处理所述任务执行指令,包括:调用所述目标云资源执行所述云计算指令对应的云计算任务,并将所述云计算任务对应的计算结果提供至所述中心管控节点。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任务执行请求具体为云计算请求,而任务执行指令对应的目标任务具体为针对目标云设备的云计算任务,本说明书实施例可以尽可能地减小边缘云计算服务对云边交互的依赖性。
可选的,还包括:在检测到所述目标边缘节点与所述中心管控节点之间的云边通道不可用的情况下,将准备发送至所述中心管控节点的交互信息在本地缓存,直至检测到所述云边通道可用的情况下,将本地缓存的所述交互信息发送至所述中心管控节点。为避免云边通道短暂不可用时原本需要通过云边通道准备发送至所述中心管控节点的交互信息丢失,可以在检测到云边通道不可用的情况下,暂时将准备发送至所述中心管控节点的交互信息在本地缓存,而在检测到云边通道恢复可用的情况下再将缓存的交互信息发送至中心管控节点。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涉及的交互信息包括前述的节点负载信息、客户端设备的状态信息、客户端设备的鉴权信息等。本说明书实施例作为一种应对因网络波动而导致云边通道暂时不可用时的交互数据上报方案,可以在短时间云边失联的情况下仍然确保各类服务运转正常,提高了边缘自治的能力。
可选的,还包括:在所述目标边缘节点中维护的任一云资源无法执行其原先承担的第一任务的情况下,从所述目标边缘节点中维护的除所述任一云资源以外的空闲云资源中确定出重选云资源,并调用所述重选云资源执行第一任务;在未确定出所述重选云资源的情况下,向所述中心管控节点反馈针对于第一任务的重调度指令,以使所述中心管控节点从除所述目标边缘节点以外的其他边缘节点中确定出重选边缘节点,并向所述重选边缘节点发送针对第一任务的任务执行指令。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宕机迁移方法,使得在目标边缘节点中任一云资源无法承担其原先承担的第一任务的情况下,将第一任务的承担者迁移至目标边缘节点中的重选云资源,而在目标边缘节点中已经不支持执行第一任务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中心管控节点将第一任务调度至其他边缘节点执行。其中,目标边缘节点确定重选云资源的过程与前述确定目标云资源的过程类似,可以基于除所述任一云资源以外的空闲云资源的资源负载信息确定出重选云资源,而中心管控节点确定重选边缘节点的过程与其确定目标边缘节点的过程也类似,可以基于所述至少一个边缘节点除所述目标边缘节点以外的其他边缘节点的节点信息确定出重选边缘节点。本说明实施例作为一种边缘节点内部以及基于整个边缘云的宕机迁移策略,能够提高边缘节点边缘自治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尽可能确保各项服务任务的有效执行。
图3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边缘云的任务调度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如图1中所示的中心管控节点,所述中心管控节点与至少一个边缘节点相连;如图3所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302:响应于任务执行请求,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边缘节点的节点信息从所述至少一个边缘节点中确定出作为任务执行方的目标边缘节点,所述节点信息包括相应边缘节点的节点负载信息。
S304:向所述目标边缘节点发送任务执行指令,以使所述目标边缘节点根据所述目标边缘节点中维护的云资源的资源负载信息,从所述维护的云资源中确定出目标云资源,并调用所述目标云资源处理所述任务执行指令。
本说明书实施例作为前述图2对应实施例在中心管控节点一侧的任务调度方案,其相关的技术细节在图2实施例中均有具体的描述记载,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还包括:在检测到所述任一边缘节点的失联时长超过预设时长的情况下,将所述任一边缘节点运行的所有任务迁移至除所述任一边缘节点以外的其他边缘节点。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中心管控节点可以通过监听所述至少一个边缘节点的心跳消息、或者检查各边缘节点近期是否有节点部署升级情况,来检测所述至少一个边缘节点中任一边缘节点是否出现云边失联现象,当检测到所述任一边缘节点的失联时长超过预设时长的情况下,可以将所述任一边缘节点运行的所有任务迁移至除所述任一边缘节点以外的其他边缘节点,所述其他边缘节点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本说明书实施例作为一种节点层面的宕机迁移策略,可以提高边缘云架构中各边缘节点服务任务的高可用性。
图4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边缘云的任务调度方法的交互流程图。下面以图1中客户端设备向中心管控节点发送云设备部署请求并以期与其主持创建的目标云设备进行连接的过程,来详细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基于边缘云的任务调度方法。请参考图4,本说明书涉及的基于区块链的基于边缘云的任务调度方法可以基于客户端设备、中心管控节点与目标边缘节点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401:客户端设备向通过中心管控节点的API向中心管控节点发送云设备部署请求,该云部署请求中携带有客户端设备的地址位置信息。
S402:中心管控节点查询本地维护的边缘节点A与边缘节点B分别最新更新的节点负载信息,同时根据预先维护的边缘节点A的地理位置信息、边缘节点B的地理位置信息和云部署请求中携带的客户端设备的地址位置信息,分别计算出边缘节点A与客户端设备的地理位置关联性、边缘节点B与客户端设备的地理位置关联性。根据边缘节点A与边缘节点B的节点信息分别确定出边缘节点A的节点优先级与边缘节点B的节点优先级,其中节点信息包括相应边缘节点的节点负载信息以及与客户端设备之间的地理位置关联性。假设边缘节点A的节点优先级大于边缘节点B的节点优先级,那么中心管控节点最终将边缘节点A确定为目标边缘节点。
S403:中心管控节点向目标边缘节点(边缘节点A)发送云设备部署指令。
S404:目标边缘节点响应于云设备部署指令,确定云设备部署指令对应的目标云设备所需的资源类型和资源量,假设目标边缘节点中维护的云资源A1与云资源A2的类型相同且均支持实例化目标云设备的要求,那么目标边缘节点将查询自身维护的云资源A1与云资源A2分别对应的资源负载信息(如负载率)。假设云资源A1的负载率小于云资源A2,且目标边缘节点确定目标云资源的选取逻辑为选取负载率最小的云资源,那么目标边缘节点将把云资源A1确定目标云资源,同时向云资源A1发起针对部署目标云设备的调用请求,该调用请求中携带有针对目标云设备的云设备部署指令,以使云资源A1处理该云设备部署指令成功部署目标云设备。
S405:目标边缘节点向中心管控节点返回目标云设备的访问地址,该访问地址包括边缘节点A的网关地址以及目标云设备在边缘节点A网域中的内网地址。
S406:中心管控节点将目标云设备的访问地址作为云设备部署请求的响应消息返回客户端设备。
S407:客户端设备基于该访问地址向目标边缘节点发送针对目标云设备的云设备连接请求,该云设备连接请求携带有客户端设备对应的鉴权信息。
S408:目标边缘节点检查本地是否缓存有云设备连接请求携带的鉴权信息,如果本地缓存有匹配于该鉴权信息的预先由所述中心管控节点验证为有效的历史鉴权信息,那么则可以在本地验证鉴权信息有效,同时确定所述客户端设备具有目标云设备的使用权限,转到S409。如果本地并未缓存匹配于该鉴权信息的历史鉴权信息,则转到S408a~S408c。
S408a:向中心管控节点发送该鉴权信息。
S408b:中心管控节点利用自身的原生鉴权能力对该鉴权信息进行验证以确定其是否有效。
S408c:中心管控节点在对所述鉴权信息进行验证并在确定其有效的情况下向目标边缘节点返回针对所述鉴权信息的有效证明,或者在确定其无效的情况下向目标边缘节点返回针对所述鉴权信息的无效证明,此处假设中心管控节点返回的是有效证明。
S408d:目标边缘节点在接收到有效证明的情况下可以确定所述中心管控节点验证所述鉴权信息有效,并进一步确定所述客户端设备具有所述目标云设备的使用权限,转到S409。
S409:在目标云设备与客户端设备之间建立连接通道,以使目标云设备与客户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该连接通道互相通讯。
S410:向中心管控节点发送客户端设备当前的连接状态为已连接,同时在监控到客户端设备与目标云设备之间的连接状态发送变更时,向中心管控节点反馈变更后的连接状态。
与前述方法的实施例相对应,本说明书还提供了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的实施例。
图5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5,在硬件层面,该设备包括处理器502、内部总线504、网络接口506、内存508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510,当然还可能包括其他功能所需要的硬件。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基于软件方式来实现,比如由处理器502从非易失性存储器510中读取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到内存508中然后运行。当然,除了软件实现方式之外,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并不排除其他实现方式,比如逻辑器件抑或软硬件结合的方式等等,也就是说以下处理流程的执行主体并不限定于各个逻辑单元,也可以是硬件或逻辑器件。
如图6所示,图6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边缘云的任务调度装置的框图,该装置可以应用于如图5所示的设备中,以实现本说明书所涉及的基于边缘云的任务调度方案,该装置应用于目标边缘节点,包含所述目标边缘节点在内的至少一个边缘节点与中心管控节点相连;该装置包括:
指令接收单元601,用于接收所述中心管控节点响应于任务执行请求发送的任务执行指令,所述任务执行指令由所述中心管控节点在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边缘节点的节点信息将所述目标边缘节点确定为任务执行方的情况下发送,所述节点信息包括相应边缘节点的节点负载信息;
资源调用单元602,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边缘节点中维护的云资源的资源负载信息,从所述维护的云资源中确定出目标云资源,并调用所述目标云资源处理所述任务执行指令。
可选的,所述任务执行请求为客户端设备发起的云设备部署请求,所述任务执行指令为云设备部署指令;
所述资源调用单元602具体用于:调用所述目标云资源部署所述云设备部署指令对应的目标云设备,并将所述目标云设备对应的访问地址提供至所述客户端设备;
所述装置还包括:设备连接单元603,用于接收所述客户端设备基于所述访问地址发送的云设备连接请求,在所述目标云设备与所述客户端设备之间建立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
状态监控单元604,用于监控所述目标云设备与所述客户端设备之间的连接状态;
状态反馈单元605,用于在检测到所述连接状态发生变更的情况下,向所述中心管控节点反馈变更后的连接状态。
可选的,所述设备连接单元603具体用于:
在确定所述客户端设备具有所述目标云设备的使用权限的情况下,在所述目标云设备与所述客户端设备之间建立连接。
可选的,所述云设备连接请求携带有所述客户端设备对应的鉴权信息,所述设备连接单元603进一步用于:
将所述云设备连接请求携带的所述鉴权信息发送至所述中心管控节点,在所述中心管控节点验证所述鉴权信息有效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客户端设备具有所述目标云设备的使用权限;和/或,
本地验证所述鉴权信息,并在验证所述鉴权信息有效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客户端设备具有所述目标云设备的使用权限。
可选的,所述设备连接单元603进一步用于:
将所述鉴权信息与本地缓存的预先由所述中心管控节点验证为有效的历史鉴权信息进行比较;
在比较结果为相匹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客户端设备具有所述目标云设备的使用权限。
可选的,任一边缘节点的节点信息还包括所述任一边缘节点所处的地理位置与所述客户端设备所处的地理位置之间的关联性。
可选的,所述任务执行请求为云计算请求,所述任务执行指令为云计算指令;所述资源调用单元602具体用于:
调用所述目标云资源执行所述云计算指令对应的云计算任务,并将所述云计算任务对应的计算结果提供至所述中心管控节点。
可选的,还包括:
信息延迟发送单元606,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目标边缘节点与所述中心管控节点之间的云边通道不可用的情况下,将准备发送至所述中心管控节点的交互信息在本地缓存,直至检测到所述云边通道可用的情况下,将本地缓存的所述交互信息发送至所述中心管控节点。
可选的,还包括:
重选云资源确定单元607,用于在所述目标边缘节点中维护的任一云资源无法执行其原先承担的第一任务的情况下,从所述目标边缘节点中维护的除所述任一云资源以外的空闲云资源中确定出重选云资源,并调用所述重选云资源执行第一任务;
重调度指令反馈单元608,用于在未确定出所述重选云资源的情况下,向所述中心管控节点反馈针对于第一任务的重调度指令,以使所述中心管控节点从除所述目标边缘节点以外的其他边缘节点中确定出重选边缘节点,并向所述重选边缘节点发送针对第一任务的任务执行指令。
可选的,任一边缘节点的节点负载信息由所述任一边缘节点周期性反馈至所述中心管控节点,其中,所述任一边缘节点的节点负载信息由所述任一边缘节点对本地维护的各云资源在最新周期内的资源负载信息进行整合计算得到。
如图7所示,图7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边缘云的任务调度装置的框图,该装置可以应用于如图5所示的设备中,以实现本说明书所涉及的基于边缘云的任务调度方案,该装置应用于中心管控节点,所述中心管控节点与至少一个边缘节点相连;所述装置包括:
目标边缘节点确定单元701,用于响应于任务执行请求,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边缘节点的节点信息从所述至少一个边缘节点中确定出作为任务执行方的目标边缘节点,所述节点信息包括相应边缘节点的节点负载信息;
指令发送单元702,用于向所述目标边缘节点发送任务执行指令,以使所述目标边缘节点根据所述目标边缘节点中维护的云资源的资源负载信息,从所述维护的云资源中确定出目标云资源,并调用所述目标云资源处理所述任务执行指令。
可选的,还包括:
任务迁移单元703,用于在检测到所述任一边缘节点的失联时长超过预设时长的情况下,将所述任一边缘节点运行的所有任务迁移至除所述任一边缘节点以外的其他边缘节点。
相应的,本说明书还提供一种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有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实现上述全部方法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边缘云的任务调度方法的步骤。
相应的,本说明书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的指令;其中,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全部方法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边缘云的任务调度方法的步骤。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模块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说明书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计算机的具体形式可以是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意几种设备的组合。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机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盘存储、量子存储器、基于石墨烯的存储介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凡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基于边缘云的任务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目标边缘节点,包含所述目标边缘节点在内的至少一个边缘节点与中心管控节点相连;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中心管控节点响应于任务执行请求发送的任务执行指令,所述任务执行指令由所述中心管控节点在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边缘节点的节点信息将所述目标边缘节点确定为任务执行方的情况下发送,所述节点信息包括相应边缘节点的节点负载信息;
根据所述目标边缘节点中维护的云资源的资源负载信息,从所述维护的云资源中确定出目标云资源,并调用所述目标云资源处理所述任务执行指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任务执行请求为客户端设备发起的云设备部署请求,所述任务执行指令为云设备部署指令;
所述调用所述目标云资源处理所述任务执行指令,包括:调用所述目标云资源部署所述云设备部署指令对应的目标云设备,并将所述目标云设备对应的访问地址提供至所述客户端设备;
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客户端设备基于所述访问地址发送的云设备连接请求,在所述目标云设备与所述客户端设备之间建立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监控所述目标云设备与所述客户端设备之间的连接状态;
在检测到所述连接状态发生变更的情况下,向所述中心管控节点反馈变更后的连接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目标云设备与所述客户端设备之间建立连接,包括:
在确定所述客户端设备具有所述目标云设备的使用权限的情况下,在所述目标云设备与所述客户端设备之间建立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云设备连接请求携带有所述客户端设备对应的鉴权信息,所述确定所述客户端设备具有所述目标云设备的使用权限,包括:
将所述云设备连接请求携带的所述鉴权信息发送至所述中心管控节点,在所述中心管控节点验证所述鉴权信息有效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客户端设备具有所述目标云设备的使用权限;和/或,
本地验证所述鉴权信息,并在验证所述鉴权信息有效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客户端设备具有所述目标云设备的使用权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验证所述鉴权信息,包括:
将所述鉴权信息与本地缓存的预先由所述中心管控节点验证为有效的历史鉴权信息进行比较;
在比较结果为相匹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客户端设备具有所述目标云设备的使用权限。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任一边缘节点的节点信息还包括所述任一边缘节点所处的地理位置与所述客户端设备所处的地理位置之间的关联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任务执行请求为云计算请求,所述任务执行指令为云计算指令;所述调用所述目标云资源处理所述任务执行指令,包括:
调用所述目标云资源执行所述云计算指令对应的云计算任务,并将所述云计算任务对应的计算结果提供至所述中心管控节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目标边缘节点与所述中心管控节点之间的云边通道不可用的情况下,将准备发送至所述中心管控节点的交互信息在本地缓存,直至检测到所述云边通道可用的情况下,将本地缓存的所述交互信息发送至所述中心管控节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目标边缘节点中维护的任一云资源无法执行其原先承担的第一任务的情况下,从所述目标边缘节点中维护的除所述任一云资源以外的空闲云资源中确定出重选云资源,并调用所述重选云资源执行第一任务;
在未确定出所述重选云资源的情况下,向所述中心管控节点反馈针对于第一任务的重调度指令,以使所述中心管控节点从除所述目标边缘节点以外的其他边缘节点中确定出重选边缘节点,并向所述重选边缘节点发送针对第一任务的任务执行指令。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任一边缘节点的节点负载信息由所述任一边缘节点周期性反馈至所述中心管控节点,其中,所述任一边缘节点的节点负载信息由所述任一边缘节点对本地维护的各云资源在最新周期内的资源负载信息进行整合计算得到。
12.一种基于边缘云的任务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中心管控节点,所述中心管控节点与至少一个边缘节点相连;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任务执行请求,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边缘节点的节点信息从所述至少一个边缘节点中确定出作为任务执行方的目标边缘节点,所述节点信息包括相应边缘节点的节点负载信息;
向所述目标边缘节点发送任务执行指令,以使所述目标边缘节点根据所述目标边缘节点中维护的云资源的资源负载信息,从所述维护的云资源中确定出目标云资源,并调用所述目标云资源处理所述任务执行指令。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210771271.1A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基于边缘云的任务调度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52427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71271.1A CN115242798B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基于边缘云的任务调度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71271.1A CN115242798B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基于边缘云的任务调度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42798A true CN115242798A (zh) 2022-10-25
CN115242798B CN115242798B (zh) 2023-09-26

Family

ID=83670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71271.1A Active CN115242798B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基于边缘云的任务调度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4279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83486A (zh) * 2022-11-25 2023-03-31 天津大学 边缘云混部场景下的服务动态纵向扩缩与保障方法及系统
WO2024011922A1 (zh) * 2022-07-13 2024-01-18 卡奥斯工业智能研究院(青岛)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人工智能推理系统
WO2024104395A1 (zh) * 2022-11-15 2024-05-23 杭州阿里云飞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服务系统、通信服务的实现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12343A (zh) * 2018-05-14 2018-10-26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流媒体资源的分发方法、系统、边缘节点及中心调度系统
US20190324797A1 (en) * 2018-04-18 2019-10-24 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 Task process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11611080A (zh) * 2020-05-22 2020-09-01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边缘计算任务协同调度方法、系统、装置
CN111800442A (zh) * 2019-04-08 2020-10-20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网络系统、镜像管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732408A (zh) * 2021-01-18 2021-04-30 浪潮云信息技术股份公司 一种用于计算节点资源优化的方法
US20210227034A1 (en) * 2018-04-18 2021-07-22 Wangsu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streaming media resources
CN113181658A (zh) * 2021-05-20 2021-07-3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边缘计算节点调度方法、装置、设备以及介质
CN113300865A (zh) * 2020-05-19 2021-08-2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管控方法、网络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568746A (zh) * 2021-07-27 2021-10-29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负载均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86072A (zh) * 2021-09-18 2022-01-04 阿里巴巴达摩院(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负载均衡系统、方法及设备
US20220046083A1 (en) * 2020-08-05 2022-02-10 Avesha, Inc. Performing load balancing self adjustment within an application environment
CN114168351A (zh) * 2021-12-29 2022-03-1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324797A1 (en) * 2018-04-18 2019-10-24 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 Task process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20210227034A1 (en) * 2018-04-18 2021-07-22 Wangsu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streaming media resources
CN108712343A (zh) * 2018-05-14 2018-10-26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流媒体资源的分发方法、系统、边缘节点及中心调度系统
CN111800442A (zh) * 2019-04-08 2020-10-20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网络系统、镜像管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00865A (zh) * 2020-05-19 2021-08-2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管控方法、网络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611080A (zh) * 2020-05-22 2020-09-01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边缘计算任务协同调度方法、系统、装置
US20220046083A1 (en) * 2020-08-05 2022-02-10 Avesha, Inc. Performing load balancing self adjustment within an application environment
CN112732408A (zh) * 2021-01-18 2021-04-30 浪潮云信息技术股份公司 一种用于计算节点资源优化的方法
CN113181658A (zh) * 2021-05-20 2021-07-3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边缘计算节点调度方法、装置、设备以及介质
CN113568746A (zh) * 2021-07-27 2021-10-29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负载均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86072A (zh) * 2021-09-18 2022-01-04 阿里巴巴达摩院(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负载均衡系统、方法及设备
CN114168351A (zh) * 2021-12-29 2022-03-1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XUEJIANG WEI ETAL: "《A New Proposed Sensor Cloud Architecture Based on Fog Computing for Internet of Things》", 《201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RNET OF THINGS (ITHINGS) AND IEEE GREEN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S (GREENCOM) AND IEEE CYBER, PHYSICAL AND SOCIAL COMPUTING (CPSCOM) AND IEEE SMART DATA (SMARTDATA)》 *
张浩 等: "《基于边缘计算的任务分配算法研究》", 《现代信息科技》 *
谢人超;廉晓飞;贾庆民;黄韬;刘韵洁;: "移动边缘计算卸载技术综述", 通信学报, no. 11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11922A1 (zh) * 2022-07-13 2024-01-18 卡奥斯工业智能研究院(青岛)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人工智能推理系统
WO2024104395A1 (zh) * 2022-11-15 2024-05-23 杭州阿里云飞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服务系统、通信服务的实现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883486A (zh) * 2022-11-25 2023-03-31 天津大学 边缘云混部场景下的服务动态纵向扩缩与保障方法及系统
CN115883486B (zh) * 2022-11-25 2024-05-03 天津大学 边缘云混部场景下的服务动态纵向扩缩与保障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42798B (zh) 2023-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37733B1 (en) Load balancing engine, client, distributed computing system, and load balancing method
CN115242798A (zh) 一种基于边缘云的任务调度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26846B (zh) 边缘云系统、资源调度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009284B2 (en) Policy-based session establishment and transfer in a virtualized/cloud environment
US8589543B2 (en) Virtual data center monitoring
US10205775B2 (en) Server selection in a highly available network
WO2019210580A1 (zh) 访问请求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2164116A (zh) 均衡负载的方法、系统及相应设备
CN109802986B (zh) 设备管理方法、系统、装置及服务器
US11025709B2 (en) Load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160183229A1 (en) Ip phone network system, server apparatus, ip exchange and resource capacity expansion method
CN106888277A (zh) 一种域名查询方法及装置
CN111556135A (zh) 一种请求调度方法、系统、装置及电子设备
KR20220141070A (ko) 지역적으로 분산된 다중 클라우드 환경에서의 컨테이너 오케스트레이션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방법
CN110515728B (zh) 服务器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CN109743357B (zh) 一种业务访问连续性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EP4033719A1 (en) System for providing exact communication delay protection of request response for distributed service
CN110581784B (zh) 一种节点健康检查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8541000B (zh) 一种检测网络连接的方法、介质以及设备
CN115412610A (zh) 故障场景下的流量调度方法及装置
US8850440B2 (en) Managing the processing of processing requests in a data processing system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processing environments
US10193790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n intelligent, distributed, autonomous, and scalable resource discovery, management, and stitching
CN102868594A (zh) 一种消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3051143A (zh) 服务负载均衡服务器的探测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490886B (zh) 一种网络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