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42669B - 一种网络质量监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网络质量监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42669B
CN115242669B CN202210760637.5A CN202210760637A CN115242669B CN 115242669 B CN115242669 B CN 115242669B CN 202210760637 A CN202210760637 A CN 202210760637A CN 115242669 B CN115242669 B CN 1152426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result
analysis data
warning information
early war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6063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42669A (zh
Inventor
刘苗
王孟强
赵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uashunxin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uashunxin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uashunxin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uashunxin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6063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426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426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426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426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426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31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root cause analysis; using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between notifications, alarms or events based on decision criteria, e.g. hierarchy, tree or time analysi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23Errors, e.g. transmission err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23Errors, e.g. transmission errors
    • H04L43/0829Packet lo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52D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50Test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网络质量监测方法,包括:根据待监测网络的IP信息,按照预设发送周期发送扫描报文;若未获取到反馈报文,则判定网络设备的质量结果为第一结果类型;若获取到反馈报文,获取对应的分析数据;若其中任意一个分析数据大于其对应的第一预设阈值,则判定网络设备的质量结果为第二结果类型;根据第一结果类型生成并发送报警信息,报警信息包括网络设备的IP地址;根据第二结果类型生成并存储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包括IP地址和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分析数据的数据种类。本申请提供的网络质量监测方法,解决人工进行反馈所造成的故障处理滞后,从而影响网络用户的使用体验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网络质量监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网络质量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终端普及程度的提高和网络覆盖程度的增加,各种网络设备的应用广度以及使用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网络设备与终端或者其它网络设备之间,可以借助网络进行互相访问。
目前网络访问的主要途径,是采用给网络设备赋予一个IP地址的方式,其它通过解析被访问的网络设备的IP地址来进行指定访问。即采用IP网络实现网络设备之间进行互访时,通过彼此的IP地址作为互访的基础依据。网络互访的效率高低及稳定与否,均与网络质量密切相关,因此,网络质量的优劣对于能够实现网络的正常高速使用尤为重要,需要对网络质量进行监测。
在现有技术中,对IP网络的质量监测,主要是在网络搭建完成时进行的。在IP网络正常运行以后,就不会在对IP网络进行监测了。如果在IP网络运行中发生故障,则运营商通过对应网络用户或其它人员的举报或反馈才能得知这个故障,运营商在得知故障后再进行相应的后续处理,造成网络故障的处理滞后,影响网络用户的使用体验。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网络质量监测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IP网络在发生故障时,需要人工进行反馈所造成的故障处理滞后,从而影响网络用户的使用体验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网络质量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待监测网络的IP信息;
根据所述IP信息,按照预设发送周期发送扫描报文至所述待监测网络;
判断是否获取到所述待监测网络中的各个网络设备对于所述扫描报文的反馈报文;
若未获取到所述反馈报文,则判定对应的所述网络设备的质量结果为第一结果类型;
若获取到所述反馈报文,则分析所述反馈报文,获取对应的分析数据;
若其中任意一个所述分析数据大于其对应的第一预设阈值,则判定对应的所述网络设备的所述质量结果为第二结果类型;
根据所述第一结果类型生成并发送报警信息,所述报警信息包括对应的所述网络设备的IP地址;
根据所述第二结果类型生成并存储预警信息,所述预警信息包括对应的所述IP地址和大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所述分析数据的数据种类。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按预设发送周期发送扫描报文的方式,根据待监测网络中的各个网络是被是否收到反馈报文来判定是否为第一结果类型,以及获取反馈报文中的分析数据,将分析数据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网络设备判定为第二结果类型,并根据第一结果类型和第二结果类型分别生成报警信息和预警信息。能够有效的实现对待监测网络的周期性的主动监测,且能生成相应的分层级的通知信息,从而提高故障反馈效率,增强用户体验感。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IP信息,按照预设发送周期发送扫描报文至所述待监测网络包括:
生成预设发送数量的所述扫描报文,且所述扫描报文包括依序生成的报文标识号;
根据所述IP信息,按照预设发送周期及预设发送顺序发送所述扫描报文至所述待监测网络,以便所述待监测网络将所述扫描报文发送至对应的各个所述网络设备;
其中,所述预设发送顺序根据所述报文标识号所确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生成预设发送数量且包括依序的报文标识号的扫描报文的方式,使得发送至待监测网络的扫描报文具备定量、定周期及定顺序的效果,从而达到各个网络设备能够根据预设的固定规则形成反馈报文,提高监测方法的稳定性和可规划性。
可选的,所述分析数据包括延迟数据和丢包数据,所述若获取到所述反馈报文,则分析所述反馈报文,获取对应的分析数据包括:
若获取到所述反馈报文,则获取所述反馈报文的反馈数量和所述反馈报文的首次反馈时间;
根据所述预设发送数量和所述反馈数量,获取所述丢包数据;
根据所述首次反馈时间和所述扫描报文的发送时间,获取所述延迟数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获取反馈报文的反馈数量和反馈报文的首次反馈时间,对比预设发送数量和发送时间,达到有效获取丢包数据和延迟数据的效果。
可选的,若获取到所述反馈报文,则分析所述反馈报文,获取对应的分析数据之后还包括:
若其中任意一个所述分析数据大于其对应的第二预设阈值,则判定对应的所述网络设备的所述质量结果为第一结果类型;
若大于对应的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所述分析数据的数量大于预设数量,则判定对应的所述网络设备的所述质量结果为第一结果类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判断分析数据是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和/或,判断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分析数据的数量大于预设数量的方式,根据结果判定对应的质量结果是否为第一结果类型,从而使得满足上述预设规则的分析数据所对应的网络设备的判定结果也能包括第一结果类型,提高基于分析数据的监测结果的多样性,满足监测方法的多结果或多结论要求。
可选的,所述若其中任意一个所述分析数据大于其对应的第一预设阈值,则判定对应的所述网络设备的所述质量结果为第二结果类型包括:
若其中任意一个所述分析数据大于其对应的第一预设阈值,则记录一次内部结果类型,并根据所述内部结果类型进行概率统计,得到概率统计结果;
若所述概率统计结果大于所述概率统计预设值,则判定对应的所述网络设备的所述质量结果为第二结果类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任意一个分析数据大于其对应的第一预设阈值则记录一次内部结果类型并进行概率统计的方式,将获取的概率统计结果大于概率统计预设值的网络设备判定为质量结果为第二结果类型,从而减少偶然或者非故障行的网络波动,所造成的误报几率,提高监测方法的准确性。
可选的,所述若获取到所述反馈报文,则分析所述反馈报文,获取对应的分析数据包括:
若获取到所述反馈报文,则获取对应的所述网络设备的所述IP地址;
获取所述IP地址对应的最近一次的所述预警信息作为待分析预警信息;
分析所述待分析预警信息,确定其中的所述数据种类;
若所述数据种类的数量只有一个,则先获取与所述数据种类对应的所述分析数据;
若所述数据种类的数量超过一个,则根据所述IP地址对应的数据种类顺序表依次获取与所述数据种类对应的所述分析数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获取IP地址对应的最近一次的预警信息作为待分析预警信息的方式,根据数据种类顺序表依次获取与数据种类对应的分析数据,使得能够优先获取并判断历史预警信息中的数据种类所对应的分析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监测方法对于第二结果类型的判断效率。
可选的,所述获取所述IP地址对应的最近一次的所述预警信息作为待分析预警信息包括:
判断所述IP地址是否有对应的最近一次的所述预警信息作为第一判断结果;
若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是,则获取所述IP地址对应的最近一次的所述预警信息作为所述待分析预警信息;
若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否,则根据网络拓扑,判断与所述IP地址最近的所述网络设备是否有对应的最近一次的所述预警信息作为第二判断结果;
若所述第二判断结果为是,则获取与所述IP地址最近的所述网络设备的最近一次的所述预警信息,作为所述待分析预警信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与IP地址最近的网络设备的最近一次的预警信息作为待分析预警信息的方式,实现在当前网络设备没有历史预警信息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网络拓扑获取与IP地址最近的网络设备的历史预警信息,仍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监测方法对于第二结果类型的判断效率。
可选的,还包括:
若所述第二判断结果为否,则根据所述网络设备的设备特征,判断所述待监测网络中是否有具备同样所述设备特征的所述网络设备作为第三判断结果;
若所述第三判断结果为是,则获取所述待监测网络中具备同样所述设备特征的所述网络设备对应的最近一次的所述预警信息,作为所述待分析预警信息;
若所述第三判断结果为否,则分析所述反馈报文,获取对应的所有所述分析数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具备同样设备特征的网络设备的最近一次的预警信息作为待分析预警信息的方式,实现在当前网络设备和最近的网络设备都没有历史预警信息的情况下,能够通过设备特征获取与同类型网络设备的历史预警信息,仍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监测方法对于第二结果类型的判断效率。
可选的,所述若未获取到所述反馈报文,则判定对应的所述网络设备的质量结果为第一结果类型包括:
若未获取到所述反馈报文,则获取与所述第一结果类型相对应的处理方案;
根据所述处理方案对对应的所述网络设备进行相应的处理;
再次发送扫描报文至所述网络设备;
判断是否获取到所述网络设备的所述反馈报文;
若仍未获取到所述反馈报文,则判定对应的所述网络设备的质量结果为所述第一结果类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根据与第一结果类型相对应的处理方案的方式,判断对对应的网络设备进行相应的处理后是否收到反馈报文,以便实现对于第一结果类型的网络设备的尝试恢复及后续判断,减少网络波动或非故障所造成的监测结果误判几率。
可选的,所述若其中任意一个所述分析数据大于其对应的第一预设阈值,则判定对应的所述网络设备的所述质量结果为第二结果类型包括:
若其中任意一个所述分析数据大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则将对应的所述分析数据作为调整数据;
获取与所述调整数据相对应的调整方案;
根据所述调整方案对对应的所述网络设备进行相应的调整;
再次获取与所述调整数据相对应的所述分析数据;
若所述分析数据仍大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则判定对应的所述网络设备的所述质量结果为所述第二结果类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根据与第二结果类型相对应的调整方案的方式,判断对对应的网络设备进行相应的调整后分析数据的情况,以便实现对于第二结果类型的网络设备的尝试恢复及后续判断,减少网络波动或非故障所造成的监测结果误判几率。
综上所述,本申请采用按预设发送周期发送扫描报文的方式,根据待监测网络中的各个网络是被是否收到反馈报文来判定是否为第一结果类型,以及获取反馈报文中的分析数据,将分析数据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网络设备判定为第二结果类型,并根据第一结果类型和第二结果类型分别生成报警信息和预警信息。能够有效的实现对待监测网络的周期性的主动监测,且能生成相应通知信息,从而提高故障反馈效率,增强用户体验度,解决IP网络在发生故障时,需要人工进行反馈所造成的故障处理滞后,从而影响网络用户的使用体验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质量监测方法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质量监测方法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质量监测方法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质量监测方法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质量监测方法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质量监测方法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质量监测方法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质量监测方法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质量监测方法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质量监测方法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采用的网络质量监控系统来实现以下的网络质量监测方法,此系统主要包括IP模块、监测任务模块和网络故障模块,其中IP模块主要实现获取IP地址,识别网络拓扑等与IP地址及网络拓扑相关的操作,监测任务模块则主要实现生成及发送扫描报文,获取及分析反馈报文,装载各种预设条件如预设规则,预设周期及预设数量等与报文及规则相关的操作,而网络故障模块则用于将获取的分析数据进行比对,根据比对获取的结果类型生成对应的通知信息,及对网络设备进行预设的处理或调整等分析及控制相关的操作。
当然,还可以包含其它模块,例如专用于存储各个结果类型的存储模块,或者将上述模块的部分功能划分出来形成单独模块,例如将网络故障模块中对网络设备进行预设的处理或调整的功能,划分出来作为控制模块。
另外,监测任务模块可以采用不同的对应设备来实现,例如通过家庭端的路由器即可实时监测网络质量,自动分析和采集各项分析数据,也可以通过专用的企业网络监控设备,具体的类型在此不再累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质量监测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01.获取待监测网络的IP信息;
S02.根据IP信息,按照预设发送周期发送扫描报文至待监测网络;
S03.判断是否获取到待监测网络中的各个网络设备对于扫描报文的反馈报文;
S04.若未获取到反馈报文,则判定对应的网络设备的质量结果为第一结果类型;
S05.若获取到反馈报文,则分析反馈报文,获取对应的分析数据;
S06.若其中任意一个分析数据大于其对应的第一预设阈值,则判定对应的网络设备的质量结果为第二结果类型;
S07.根据第一结果类型生成并发送报警信息,报警信息包括对应的网络设备的IP地址;
S08.根据第二结果类型生成并存储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包括对应的IP地址和大于其对应的第一预设阈值的分析数据的数据种类。
其中,步骤S01中的待监测网络即为需要监测的网络,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解释说明,采用公司或者企业的内部网络作为待监测网络的示例。
步骤S02中的IP信息,在本实施例中,针对内部网络可以是各个网络设备的IP地址的集合,也可以是各个网络设备所属的网络IP段,对IP信息中的IP进行解析即可对应到所需要或者所定位的待监测网络,至于具体的IP类型可以是IPv4或IPv6,具体的解析手段在此不再累述,只要能够使得通过被解析的IP让待监测网络获取到扫描报文即可。
而扫描报文的类型或组成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只包含目的IP的探测报文,或者还包括反馈指定标识和源IP的握手要求报文等,只需要满足其作用是让网络设备在接收到扫描报文后能够形成反馈报文即可。
步骤S03中的反馈报文,是待监测网络中的各个网络设备对于扫描报文的反馈,其中包含各种信息,例如建立连接时间、内容下载时间、首包时间、解析时间等,且反馈报文的数量和连续性,也可以协助判断网络的连接情况等信息。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反馈报文中的包含信息以及反馈报文本身的数量及连续性,形成各种所需的数据信息。
如果发生如步骤S04所述的未获取到反馈报文,则说明对应的网络设备此时处于离线/关机或者断联状态,而是否离线可以根据其它手段例如获取其开关机状态或者其它信息实现,在本实施例中其未获取到反馈报文所对应的是网络设备处于开机状态但网络发生断联的情况,此时判定其质量结果为第一结果类型。而第一结果类型,在本实施例中判定为网络设备的网络断联,当然,在实际运用中,也可以包括其它情况,例如接收反馈报文的设备或系统本身发生故障或者网络断联。
而如果如步骤S05所述能够获取到反馈报文,则对获取到的反馈报文进行分析,此分析包含了一定的规则或方法,以便获取到与分析处理所对应的所需分析数据。分析数据的种类可以包括连通性、时延、时延抖动、丢包率、首包时间、解析时间、建立连接时间、内容下载时间等,具体分析的规则或方法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在此不再累述。
步骤S06中的第一预设阈值,是各个种类的分析数据各自所对应的第一预设阈值,例如时延对应的第一预设阈值为第一时延阈值,解析时间对应的第一预设阈值为第一解析阈值等,各个第一预设阈值均是根据不同种类预先设定的阈值。不管分析数据的数量或种类有多少,只要其中一个大于与其对应的第一预设阈值,则判定网络设备为第二结果类型。例如时延数据为100ms,第一时延阈值为50ms,则判定此时延数据对应的网络设备,其质量结果为第二结果类型,而此分析数据可视为引起第二结果类型的数据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分析数据大于对应的第一预设阈值,不代表其对应的网络设备的网络质量一定有问题或者网络设备一定有故障,由于网络环境以及各网络设备的类型和系统不同,网络波动和非故障因素也有可能导致在本次监测周期内部分分析数据出现伪故障或者非异常波动,因此,第二结果类型只生成预警信息,其相较于第一结果类型所生成的报警信息,其警告级别不同,在本实施例中,对于预警信息,维护人员只将其作为此网络设备的网络日志或者状态数据,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进行查看或提供参考,而维护人员会接收到发送的报警信息,并根据报警信息对对应的网络设备进行维修或者其它处理。
在获取到质量结果后,本监测方法对于不同的质量结果生成不同的通知信息,若为第一结果类型,则是对应步骤S07,即生成并发送包括对应网络设备IP地址的报警信息,若为第二结果类型,则是对应步骤S08,即生成并存储包括IP地址和引起第二结果类型的数据种类。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报警信息会发送至相应的接收终端或者系统,以便通知运行维护人员及时进行维修,而预警信息会存储至相应的存储系统或介质中,便于运行维护人员查看。当然,在实际运用中,预警信息也可以发送至相应的接收终端或者系统,报警信息也可以相应的存储系统或介质中。
本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质量监测方法,相较于传统技术依靠人工反馈故障的方式,本申请采用预设周期扫描待监测网络,结合网络设备的反馈报文的情况判断网络的质量结果,并根据不同的质量结果生成报警信息或预警信息,解决IP网络在发生故障时,需要人工进行反馈所造成的故障处理滞后,从而影响网络用户的使用体验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步骤S02即根据IP信息,按照预设发送周期发送扫描报文至待监测网络包括:
S11.生成预设发送数量的扫描报文,且扫描报文包括依序生成的报文标识号;
S12.根据IP信息,按照预设发送周期及预设发送顺序发送扫描报文至待监测网络,以便待监测网络将扫描报文组发送至对应的各个网络设备;
其中,预设发送顺序根据报文标识号所确定。
依据上述步骤,步骤S11中的扫描报文的生成数量为预设发送数量,其报文标识号是针对这一批扫描报文所依序形成,例如攻击100个扫描报文,各个报文标识号可以为001、002直至100。当然,报文标识号除开包括表示顺序外,还可以包括报文类型,例如S001/S002/S100除开表示100个按序报文外,其中共有的前缀即字母S代表其为扫描报文。设置报文标识号,可以区分报文种类,还可以有效的区分同种类型报文,并形成次序。
步骤S12中的预设发送周期与前述步骤S02中的预设发送周期一致,例如每隔100秒,而预设发送顺序可以是根据报文标识号从小至大,也可以是从大到小,甚至是先按照奇数从小到大,再按照偶数从小到大来发送,本实施例采用根据报文标识号从小至大的发送顺序。
需要说明的是,发送扫描报文至待监测网络和网络设备,在实际运用中,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先发送至待监测网络的具备接收和发送的网络服务器或者中转设备,再由网络服务器或者中转设备发送至待监测网络中的各个网络设备。再例如,由执行步骤S12或者S02的网络服务器或者中转设备,直接发送给待监测网络中的各个网络设备。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网络质量监测方法,采用生成预设发送数量且包括依序的报文标识号的扫描报文的方式,使得发送至待监测网络的扫描报文具备定量、定周期及定顺序的效果,从而达到各个网络设备能够根据预设的固定规则形成反馈报文,提高监测方法的稳定性和可规划性。
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分析数据包括延迟数据和丢包数据,步骤S05即若获取到反馈报文,则分析反馈报文,获取对应的分析数据包括:
S21.若获取到反馈报文,则获取反馈报文的反馈数量和反馈报文的首次反馈时间;
S22.根据预设发送数量和反馈数量,获取丢包数据;
S23.根据首次反馈时间和扫描报文的发送时间,获取延迟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结果类型所对应的网络故障中,以最常见的网络延迟过高和网络丢包率过高为例,其它类型的网络故障可以本实施例为参考。
由于之前步骤S11中设置了扫描报文的预设发送数量,因此可以在步骤S21中获取到小于或等于预设发送数量的反馈报文,同时由于在步骤S12中设置了按照报文标识号的预设发送顺序,因此在步骤S21中可以获取到首次反馈时间。
而在步骤S22中可以根据预设发送数量和反馈数量进行计算,获取丢包数据,例如预设发送数量为100,反馈数量为70,则丢包数量为100-70=30,因此丢包数据为30/100=30%。类似的,在步骤S23中根据首次反馈时间和扫描报文的发送时间,获取延迟数据,此处所述的扫描报文的发送时间,在本实施例中是指同一批扫描报文中第一个扫描报文的发送时间,例如发送时间为6点10分50秒整,首次反馈时间是指接收到的第一个反馈报文的时间,例如首次反馈时间为6点10分50秒70毫秒,那么延迟数据为70毫秒。
需要说明的是,首次反馈时间,也可以是根据报文标识号来判断,例如此批扫描报文中的一个报文标识号为061,那么首次反馈时间可以是特指对应报文标识号061的反馈报文的反馈时间,而发送时间则对应的也为报文标识号061的扫描报文的发送时间。当然,这种方式在网络比较稳定的时候可行,但是如果网络状态本身就比较差,那么有可能报文标识号061的反馈报文根本就没有生成或者无法获取到。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网络质量监测方法,采用获取反馈报文的反馈数量和反馈报文的首次反馈时间,对比预设发送数量和发送时间,达到有效获取丢包数据和延迟数据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步骤S05即若获取到反馈报文,则分析反馈报文,获取对应的分析数据之后还包括:
S31.若其中任意一个分析数据大于其对应的第二预设阈值,则判定对应的网络设备的质量结果为第一结果类型;
S32.若大于对应的第一预设阈值的分析数据的数量大于预设数量,则判定对应的网络设备的质量结果为第一结果类型。
在实际运用中,某些情况下需要对已经产生预警信息的网络设备进行持续监控,如果任意一个分析数据大于其对应的第二预设阈值,或者大于对应的第一预设阈值的分析数据的数量大于预设数量,则直接判定对应的网络设备的质量结果为第一结果类型。在本实施例中,同一分析数据或者同一种类的分析数据的第二预设阈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31和步骤S06的执行顺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其对应的执行流程也会有相应的改变,例如步骤S31在先而步骤S06在后,若步骤S31中已经对某个网络设备判定为第一结果类型了,则不再针对同属于该网络设备的其它分析数据进行步骤S06的判断。再如步骤S06在先而步骤S31在后,若步骤S06中已经对某个网络设备判定为第一结果类型了,则仍然还要针对同属于该网络设备的其它分析数据进行步骤S31的判断。当然,如果导致各自触发的分析数据的种类不同,那么两个步骤都需要执行。
而步骤S31和步骤S32的执行顺序虽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但是在某些情况中,两者执行的先后顺序不会改变对应的执行流程,因为两者所对应的判断阈值分别为第二预设阈值和第一预设阈值。当然,如果导致各自触发的分析数据的种类不同,那么可选择两个步骤都需要执行,而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步骤均需要执行,而不管另一个步骤的执行结果。
例如满足步骤S32条件的分析数据为4种,为时延、时延抖动、丢包数据、信号强度这4种分析数据大于各自对应的第一预设阈值,按前述步骤S06应该是将此网络设备判定为第二结果类型,但是由于其总数为4大于预设数量的3,因此此网络设备会被判定为第一结果类型。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网络质量监测方法,采用判断分析数据是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和/或,判断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分析数据的数量大于预设数量的方式,根据结果判定对应的质量结果是否为第一结果类型,从而使得满足上述预设规则的分析数据所对应的网络设备的判定结果也能包括第一结果类型,提高基于分析数据的监测结果的多样性,满足监测方法的多结果或多结论要求。
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步骤S06即若其中任意一个分析数据大于其对应的第一预设阈值,则判定对应的网络设备的质量结果为第二结果类型包括:
S41.若其中任意一个分析数据大于其对应的第一预设阈值,则记录一次内部结果类型,并根据内部结果类型进行概率统计,得到概率统计结果;
S42.若概率统计结果大于概率统计预设值,则判定对应的网络设备的质量结果为第二结果类型。
在实际运用中,一次或者一个分析数据大于其对应的第一预设阈值还不能立即判定为第二结果类型,还需要进行概率统计,例如,虽然一个分析数据在本次监测中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但有可能是偶然的网络波动所造成,而在本次监测周期结束后,其自身恢复了正常即又没有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表明没有此分析数据没有生成预警信息的必要。
对于因外界因素或非故障因素,导致某一周期内分析数据发生超过预第一预设阈值,而在下一周期又恢复正常的这种情况,就不需要因偶尔的变化生成预警信息,因此可以将某一周期内,分析数据大于其对应的第一预设阈值,记录为一次内部结果类型,根据出现内部结果类型的次数进行概率统计,当概率统计结果达到某个临界值时,则说明不是偶然的外界因素或非故障因素导致内部结果类型,而是网络设备的质量结果客观为第二结果类型。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网络质量监测方法,采用任意一个分析数据大于其对应的第一预设阈值则记录一次内部结果类型并进行概率统计的方式,将获取的概率统计结果大于概率统计预设值的网络设备判定为质量结果为第二结果类型,从而减少偶然或者非故障行的网络波动,所造成的误报几率,提高监测方法的准确性。
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步骤S05即若获取到反馈报文,则分析反馈报文,获取对应的分析数据包括:
S51.若获取到反馈报文,则获取对应的网络设备的IP地址;
S52.获取IP地址对应的最近一次的预警信息作为待分析预警信息;
S53.分析待分析预警信息,确定其中的数据种类;
S54.若数据种类的数量只有一个,则先获取与数据种类对应的分析数据;
S55.若数据种类的数量超过一个,则根据IP地址对应的数据种类顺序表依次获取与数据种类对应的分析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51中网络设备的IP地址,可以是外网地址也可以是内网地址,只要能够实现根据IP地址可以访问此网络设备即可。而步骤S52中最近一次的预警信息,是指此网络设备的历史监测中从时间维度上离本次监测周期最靠近的一次中的预警信息,步骤S53通过判断待分析预警信息的数据种类数量,根据数量结果选择执行步骤S54或者步骤S55。
步骤S54和步骤S55的数量区别在于数据种类的数量是否超过一个,若为一个,先获取与这个数据种类对应的分析数据;若为多个,则对应的数据种类顺序表依次获取与数据种类对应的分析数据。执行完步骤S54和步骤S55获取的分析数据与对应的第一预设阈值的判断后,再根据判断结果选择是否还要判断其它数据种类对应的分析数据。
而后续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已经有其中一种分析数据导致生成了第二结果类型,则不需要再进行后续其它判断,当然,也可以结合步骤S31再继续判断此分析数据是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或者结合判断其它分析数据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从而结合步骤S32继续判断大于对应的第一预设阈值的分析数据的数量大于预设数量。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网络质量监测方法,采用获取IP地址对应的最近一次的预警信息作为待分析预警信息的方式,根据数据种类顺序表依次获取与数据种类对应的分析数据,使得能够优先获取并判断历史预警信息中的数据种类所对应的分析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监测方法对于第二结果类型的判断效率。
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步骤S52即获取IP地址对应的最近一次的预警信息作为待分析预警信息包括:
S61.判断IP地址是否有对应的最近一次的预警信息作为第一判断结果;
S62.若第一判断结果为是,则获取IP地址对应的最近一次的预警信息作为待分析预警信息;
S63.若第一判断结果为否,则根据网络拓扑,判断与IP地址最近的网络设备是否有对应的最近一次的预警信息作为第二判断结果;
S64.若第二判断结果为是,则获取与IP地址最近的网络设备的最近一次的预警信息,作为待分析预警信息。
在实际运用中,有可能会发生某个或某些网络设备不存在最近一次的预警信息的情况,此时,对这些网络设备,需要采用本实施方式提供的方式来获取待分析预警信息。
本实施例中的IP地址,是指网络设备所对应的IP地址。而步骤S62和步骤S63则是根据有没有最近一次的预警信息来进行选择性执行,有则执行步骤S62即获取IP地址对应的最近一次的预警信息作为待分析预警信息,没有则执行步骤S63即判断与IP地址最近的网络设备是否有对应的最近一次的预警信息,若步骤S63的判断结果为有,则执行步骤S64,即获取与IP地址最近的网络设备的最近一次的预警信息,作为待分析预警信息。
其中,步骤S64的网络拓扑,在本实施例中是特指待监测网络的网络拓扑,其代表各个网络设备的网络拓扑构成,包括各个网络设备的先后连接关系或者连接顺序或者之间的网络路径及距离等。而所述的与IP地址最近的网络设备,是指离与当前IP地址的网络距离或跳数最小的另一IP地址所对应的网络设备。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网络质量监测方法,采用与IP地址最近的网络设备的最近一次的预警信息作为待分析预警信息的方式,实现在当前网络设备没有历史预警信息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网络拓扑获取与IP地址最近的网络设备的历史预警信息,仍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监测方法对于第二结果类型的判断效率。
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还包括:
S71.若第二判断结果为否,则根据网络设备的设备特征,判断待监测网络中是否有具备同样设备特征的网络设备作为第三判断结果;
S72.若第三判断结果为是,则获取待监测网络中具备同样设备特征的网络设备对应的最近一次的预警信息,作为待分析预警信息;
S73.若第三判断结果为否,则分析反馈报文,获取对应的所有分析数据。
在实际运用中,有可能会发生在某些时刻无法根据网络拓扑,获取到最近的其它网络设备的情况,此时,对这些网络设备,需要采用本实施方式提供的方式来获取待分析预警信息。
本实施例中的设备特征,是指网络设备所对应的设备特征,如操作系统类型、设备类型、系统版本等,具体的如此网络设备为win2000系统的笔记本电脑,会在待监测网络中寻找同样是win2000系统的笔记本电脑,并根据寻找结果选择执行步骤S72或步骤S73。
有同样设备特征的网络设备,则执行步骤S72即获取此网络设备对应的最近一次的预警信息作为待分析预警信息,没有则执行步骤S73即直接原网络设备的分析反馈报文,获取对应的所有分析数据。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网络质量监测方法,采用具备同样设备特征的网络设备的最近一次的预警信息作为待分析预警信息的方式,实现在当前网络设备和最近的网络设备都没有历史预警信息的情况下,能够通过设备特征获取与同类型网络设备的历史预警信息,仍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监测方法对于第二结果类型的判断效率。
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步骤S04即若未获取到反馈报文,则判定对应的网络设备的质量结果为第一结果类型包括:
S81.若未获取到反馈报文,则获取与第一结果类型相对应的处理方案;
S82.根据处理方案对对应的网络设备进行相应的处理;
S83.再次发送扫描报文至网络设备;
S84.判断是否获取到网络设备的反馈报文;
S85.若仍未获取到反馈报文,则判定对应的网络设备的质量结果为第一结果类型。
其中,步骤S81中与第一结果类型相对应的处理方案,是根据各个不同的第一结果类型所预设的处理方案,例如针对第一结果类型中的网络断联的处理方案,可以是重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重启网络设备对应的交换机,或者重启网络设备对应的网卡等。
在步骤S82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案对网络设备进行处理后,步骤83至步骤85通过判断是否获取到针对此网络设备再次发送的扫描报文对应的反馈报文,来判断是否将此网络设备判定为第一结果类型。其中,发送的扫描报文的数量可以选择原始的预设发送数量,也可以选择其它发送数量,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再次发送的扫描报文仍然包括报文标识号,只是报文标识号具体标识数值或者顺序会有可能发生变化。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网络质量监测方法,采用根据与第一结果类型相对应的处理方案的方式,判断对对应的网络设备进行相应的处理后是否收到反馈报文,以便实现对于第一结果类型的网络设备的尝试恢复及后续判断,减少网络波动或非故障所造成的监测结果误判几率。
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步骤S06即若其中任意一个分析数据大于其对应的第一预设阈值,则判定对应的网络设备的质量结果为第二结果类型包括:
S91.若其中任意一个分析数据大于其对应的第一预设阈值,则将对应的分析数据作为调整数据;
S92.获取与调整数据相对应的调整方案;
S93.根据调整方案对对应的网络设备进行相应的调整;
S94.再次获取与调整数据相对应的分析数据;
S95.若分析数据仍大于其对应的第一预设阈值,则判定对应的网络设备的质量结果为第二结果类型。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网络质量监测方法,采用根据与第二结果类型相对应的调整方案的方式,判断对对应的网络设备进行相应的调整后分析数据的情况,以便实现对于第二结果类型的网络设备的尝试恢复及后续判断,减少网络波动或非故障所造成的监测结果误判几率。
其中,步骤S91中与调整数据相对应的处理方案,是根据各个不同的调整数据类型所预设的调整方案,例如针对调整数据中的时延的处理方案,可以是切换网络设备的连接网卡,也可以是切换网络设备对应的交换机,或者重新设置网络设备的IP地址等。
在步骤S93中采用步骤S92所获取的调整方案对网络设备进行调整后,步骤94至步骤95通过再次获取的分析数据与第一预设阈值对比,来判断是否将此网络设备判定为第二结果类型。其中,再次获取的分析数据有可能和之前获取的分析数据相同,也有可能不同,具体的获取及结果判定在此不再累述。
需要额外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各个实施方式可以进行适应性的结合,即各个实施方式的步骤可以和其它实施方式的步骤进行各种结合,从而达到各个实施方式的流程或效果的集成,具体的结合方式在此不再累述。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附图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附图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因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状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网络质量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待监测网络的IP信息;
根据所述IP信息,按照预设发送周期发送扫描报文至所述待监测网络;
判断是否获取到所述待监测网络中的各个网络设备对于所述扫描报文的反馈报文;
若未获取到所述反馈报文,则判定对应的所述网络设备的质量结果为第一结果类型;
若获取到所述反馈报文,则分析所述反馈报文,获取对应的分析数据;
若其中任意一个所述分析数据大于其对应的第一预设阈值,则判定对应的所述网络设备的所述质量结果为第二结果类型;
根据所述第一结果类型生成并发送报警信息,所述报警信息包括对应的所述网络设备的IP地址;
根据所述第二结果类型生成并存储预警信息,所述预警信息包括对应的所述IP地址和大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所述分析数据的数据种类;
其中,所述若获取到所述反馈报文,则分析所述反馈报文,获取对应的分析数据包括:
若获取到所述反馈报文,则获取对应的所述网络设备的所述IP地址;
获取所述IP地址对应的最近一次的所述预警信息作为待分析预警信息;
分析所述待分析预警信息,确定其中的所述数据种类;
若所述数据种类的数量只有一个,则先获取与所述数据种类对应的所述分析数据;
若所述数据种类的数量超过一个,则根据所述IP地址对应的数据种类顺序表依次获取与所述数据种类对应的所述分析数据;
其中,所述获取所述IP地址对应的最近一次的所述预警信息作为待分析预警信息包括:
判断所述IP地址是否有对应的最近一次的所述预警信息作为第一判断结果;
若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是,则获取所述IP地址对应的最近一次的所述预警信息作为所述待分析预警信息;
若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否,则根据网络拓扑,判断与所述IP地址最近的所述网络设备是否有对应的最近一次的所述预警信息作为第二判断结果;
若所述第二判断结果为是,则获取与所述IP地址最近的所述网络设备的最近一次的所述预警信息,作为所述待分析预警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质量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IP信息,按照预设发送周期发送扫描报文至所述待监测网络包括:
生成预设发送数量的所述扫描报文,且所述扫描报文包括依序生成的报文标识号;
根据所述IP信息,按照预设发送周期及预设发送顺序发送所述扫描报文至所述待监测网络,以便所述待监测网络将所述扫描报文发送至对应的各个所述网络设备;
其中,所述预设发送顺序根据所述报文标识号所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络质量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数据包括延迟数据和丢包数据,所述若获取到所述反馈报文,则分析所述反馈报文,获取对应的分析数据包括:
若获取到所述反馈报文,则获取所述反馈报文的反馈数量和所述反馈报文的首次反馈时间;
根据所述预设发送数量和所述反馈数量,获取所述丢包数据;
根据所述首次反馈时间和所述扫描报文的发送时间,获取所述延迟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质量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若获取到所述反馈报文,则分析所述反馈报文,获取对应的分析数据之后还包括:
若其中任意一个所述分析数据大于其对应的第二预设阈值,则判定对应的所述网络设备的所述质量结果为第一结果类型;
若大于对应的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所述分析数据的数量大于预设数量,则判定对应的所述网络设备的所述质量结果为第一结果类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质量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其中任意一个所述分析数据大于其对应的第一预设阈值,则判定对应的所述网络设备的所述质量结果为第二结果类型包括:
若其中任意一个所述分析数据大于其对应的第一预设阈值,则记录一次内部结果类型,并根据所述内部结果类型进行概率统计,得到概率统计结果;
若所述概率统计结果大于所述概率统计预设值,则判定对应的所述网络设备的所述质量结果为第二结果类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质量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第二判断结果为否,则根据所述网络设备的设备特征,判断所述待监测网络中是否有具备同样所述设备特征的所述网络设备作为第三判断结果;
若所述第三判断结果为是,则获取所述待监测网络中具备同样所述设备特征的所述网络设备对应的最近一次的所述预警信息,作为所述待分析预警信息;
若所述第三判断结果为否,则分析所述反馈报文,获取对应的所有所述分析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质量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未获取到所述反馈报文,则判定对应的所述网络设备的质量结果为第一结果类型包括:
若未获取到所述反馈报文,则获取与所述第一结果类型相对应的处理方案;
根据所述处理方案对对应的所述网络设备进行相应的处理;
再次发送扫描报文至所述网络设备;
判断是否获取到所述网络设备的所述反馈报文;
若仍未获取到所述反馈报文,则判定对应的所述网络设备的质量结果为所述第一结果类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质量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其中任意一个所述分析数据大于其对应的第一预设阈值,则判定对应的所述网络设备的所述质量结果为第二结果类型包括:
若其中任意一个所述分析数据大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则将对应的所述分析数据作为调整数据;
获取与所述调整数据相对应的调整方案;
根据所述调整方案对对应的所述网络设备进行相应的调整;
再次获取与所述调整数据相对应的所述分析数据;
若所述分析数据仍大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则判定对应的所述网络设备的所述质量结果为所述第二结果类型。
CN202210760637.5A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网络质量监测方法 Active CN1152426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0637.5A CN115242669B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网络质量监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0637.5A CN115242669B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网络质量监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42669A CN115242669A (zh) 2022-10-25
CN115242669B true CN115242669B (zh) 2023-10-03

Family

ID=83671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60637.5A Active CN115242669B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网络质量监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42669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17562A (ja) * 2007-07-09 2009-01-22 Beijing Kingsoft Software Co Ltd ネットワーク機器についての早期警告のための方法と装置
CN103702348A (zh) * 2013-12-20 2014-04-02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家庭基站下网络质量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6656800A (zh) * 2017-02-21 2017-05-10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路径选取方法及系统、网络加速节点及网络加速系统
CN107426030A (zh) * 2017-08-09 2017-12-01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故障提醒方法及装置
CN109167799A (zh) * 2018-11-06 2019-01-08 北京华顺信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智能网络信息系统的漏洞监控检测系统
CN109245955A (zh) * 2017-07-10 2019-01-18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09981344A (zh) * 2019-02-19 2019-07-05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扫描方法、装置及网络转发设备
CA3094557A1 (en) * 2018-03-22 2019-09-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status of network device
CN111200520A (zh) * 2019-12-27 2020-05-26 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监控方法、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GB202011876D0 (en) * 2020-07-30 2020-09-16 Spatialbuzz Ltd Fault monitoring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11769997A (zh) * 2019-07-15 2020-10-13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监测的方法、服务器、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3518077A (zh) * 2021-05-26 2021-10-19 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恶意网络爬虫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38465A (zh) * 2020-09-25 2022-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异常确定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84189A1 (en) * 2018-10-26 2020-04-30 Nokia Technologies Oy Network slicing in radio interface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17562A (ja) * 2007-07-09 2009-01-22 Beijing Kingsoft Software Co Ltd ネットワーク機器についての早期警告のための方法と装置
CN103702348A (zh) * 2013-12-20 2014-04-02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家庭基站下网络质量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6656800A (zh) * 2017-02-21 2017-05-10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路径选取方法及系统、网络加速节点及网络加速系统
CN109245955A (zh) * 2017-07-10 2019-01-18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07426030A (zh) * 2017-08-09 2017-12-01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故障提醒方法及装置
CA3094557A1 (en) * 2018-03-22 2019-09-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status of network device
CN109167799A (zh) * 2018-11-06 2019-01-08 北京华顺信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智能网络信息系统的漏洞监控检测系统
CN109981344A (zh) * 2019-02-19 2019-07-05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扫描方法、装置及网络转发设备
CN111769997A (zh) * 2019-07-15 2020-10-13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监测的方法、服务器、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1200520A (zh) * 2019-12-27 2020-05-26 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监控方法、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GB202011876D0 (en) * 2020-07-30 2020-09-16 Spatialbuzz Ltd Fault monitoring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14338465A (zh) * 2020-09-25 2022-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异常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3518077A (zh) * 2021-05-26 2021-10-19 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恶意网络爬虫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42669A (zh) 2022-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88099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real-time and/or predictive fault detection
US10749735B2 (en) Method and management agent for event notifications correlation
US6978302B1 (en) Network manage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causal events on a network
US7430688B2 (en) Network monito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1510325B (zh) 报警信息推送方法、服务器、客户端及系统
CN114866365B (zh) 仲裁机选举方法、装置、智能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2263651A (zh) Snmp网络管理系统中局端设备连接状态的检测方法
JP2006501717A (ja) 電気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エレメントの監視
CN111314443A (zh) 基于分布式存储系统的节点处理方法、装置和设备及介质
CN115242669B (zh) 一种网络质量监测方法
JP2005237018A (ja) ネットワークマネージメントシステムへのデータ送信
KR100908131B1 (ko) 로그 필터링을 통한 장애 감지 장치 및 그 방법과 그장치를 이용한 장애 감지 시스템
US20020143917A1 (en) Network manage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network events
JP7251259B2 (ja) 運用管理装置、運用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運用管理方法
US20120077443A1 (en) Monitoring apparatus
CN112769653B (zh) 一种基于网口绑定的网络检测与切换方法、系统及介质
CN111049741B (zh) 提高通信可靠性的方法、通信系统及终端设备
KR101490316B1 (ko) 네트워크 장비의 장애 검출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장애 검출 방법
CN113824595A (zh) 链路切换控制方法、装置和网关设备
CN113852984A (zh) 一种无线终端接入监控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装置
CN112636999A (zh) 一种端口的探测方法和网络监控系统
CN111405025A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传输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CN111200520A (zh) 网络监控方法、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2010031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fault detection and/or predictive fault detection
CN113726574A (zh) 一种生成snmp响应报文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