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42616A - 一种远程容灾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远程容灾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42616A
CN115242616A CN202210867305.7A CN202210867305A CN115242616A CN 115242616 A CN115242616 A CN 115242616A CN 202210867305 A CN202210867305 A CN 202210867305A CN 115242616 A CN115242616 A CN 1152426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ume
disaster recovery
production
site
production 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6730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坤
张建刚
谢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an Inspur Dat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an Inspur Dat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an Inspur Dat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an Inspur Dat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6730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4261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426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426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H04L41/0663Performing the actions predefined by failover planning, e.g. switching to standby network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5Replication or mirroring of data, e.g. scheduling or transport for data synchronisation between network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7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distributed storage of data in networks, e.g. transport arrangements for network file system [NFS],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or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远程容灾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应用于管理平台,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包括:获取并添加待管理的若干数量个目标存储,并向两个目标存储发送伙伴关系创建命令以在两个目标存储之间建立伙伴关系;根据预先设置的复制关系将两个目标存储分别确定为生产站点和容灾站点,并确定出生产站点中的生产卷和容灾站点中的容灾卷,以及向生产站点发送复制关系创建指令以在生产卷和所述容灾卷之间建立所述复制关系;向生产站点发送用于启动复制关系的启动命令,以便生产站点将生产卷的当前数据信息复制至容灾卷。通过在管理平台上建立存储间的伙伴关系和卷之间的复制关系,能够利用管理平台管理存储间远程复制的容灾关系,实现业务智能切换。

Description

一种远程容灾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远程容灾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容灾是指本地存储的生产卷定时向远端存储的容灾卷进行同步数据的操作,那么当本地存储发生灾难时,容灾卷能够承担原来生产卷业务。创建卷之间复制关系的前提是存储之间需要创建伙伴关系。创建伙伴关系时,需要分别在两个存储上执行创建伙伴关系的命令,在一台存储上保存另一台存储的集群IP、集群标识、状态等信息。等待分别创建完成后,伙伴关系搭建成功,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基于卷的远程复制的创建。创建复制关系时,需要指定复制关系名称,指定哪个存储是生产站点,哪个存储是容灾站点,并指定生产站点上的某个卷为本地生产卷,指定容灾站点上的某个容量大小相等的卷为远程容灾卷,当前默认本地生产卷为主卷,远程容灾卷为从卷。当生产站点发生灾难时,此时需要在容灾站点进行接管,也即在容灾站点执行停止复制关系的命令,并指定容灾卷可以写入,此时容灾卷可以对外正常提供服务。当生产站点恢复后时,此时需要将业务切换回生产站点,通过在生产站点执行启动复制关系的命令,并指定容灾卷为主卷,此操作将容灾卷新增的数据同步到生产卷上。当数据复制完成后,在生产站点执行停止复制关系的命令,并指定生产卷可以写入,然后在生产站点执行启动复制关系的命令,并指定生产卷为主卷,此时切换完成。
当前,需要在两台存储上分别执行创建伙伴关系的命令,另外当灾难发生时,由于容灾站点不能立即感知到生产站点发生灾难,通过手动在容灾站点触发接管存在一定的延时;而当生产站点恢复后,需要在生产站点上逐步操作命令完成切换,这样就会造成一定的业务中断。
综上,如何更加智能快速地管理存储间远程复制的容灾关系,并避免容灾过程中的业务中断,从而减少对用户的影响是目前有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远程容灾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能够更加智能快速地管理存储间远程复制的容灾关系,并避免容灾过程中的业务中断,从而减少对用户的影响。其具体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远程容灾方法,应用于管理平台,包括:
获取并添加待管理的若干数量个目标存储,并向两个所述目标存储发送伙伴关系创建命令以在两个所述目标存储之间建立伙伴关系;
根据预先设置的复制关系将两个所述目标存储分别确定为生产站点和容灾站点,并确定出所述生产站点中的生产卷和所述容灾站点中的容灾卷,以及向所述生产站点发送复制关系创建指令以在所述生产卷和所述容灾卷之间建立所述复制关系;
向所述生产站点发送用于启动所述复制关系的启动命令,以便所述生产站点将所述生产卷的当前数据信息复制至所述容灾卷。
可选的,所述向两个所述目标存储发送伙伴关系创建命令以在两个所述目标存储之间建立伙伴关系之前,还包括:
确定并设置两个所述目标存储之间的后台复制速率和链路带宽。
可选的,所述根据预先设置的复制关系将两个所述目标存储分别确定为生产站点和容灾站点之前,还包括:
获取预先设置的用于指定生产站点、容灾站点、生产卷和容灾卷的复制关系;其中,所述生产卷和所述容灾卷的容量大小一致。
可选的,所述向所述生产站点发送用于启动所述复制关系的启动命令,以便所述生产站点将所述生产卷的数据信息复制至所述容灾卷之后,还包括:
每隔第一预设时间间隔获取所述生产卷的第一新增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新增数据复制至所述容灾卷。
可选的,所述远程容灾方法,还包括:
每隔第二预设间隔时间对各所述目标存储的存储状态进行检测,若检测到任一生产站点的存储状态为异常状态,则向对应的容灾站点发送用于停止复制关系的停止命令,并开启对应容灾卷的写入权限。
可选的,所述远程容灾方法,还包括:
若检测到生产站点的存储状态由所述异常状态恢复为正常状态,则向该生产站点发送用于启动复制关系的启动命令;
设置所述容灾卷为当前主卷,并控制所述容灾卷将第二新增数据信息复制至所述生产站点的生产卷;其中,所述第二新增数据为所述容灾卷开启写入权限后新增的数据。
可选的,所述远程容灾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第二新增数据信息复制完成之后,则向所述生产站点发送用于停止复制关系的停止命令以开启所述生产卷的写入权限;
向所述生产站点发送用于启动所述复制关系的启动命令,并设置所述生产卷为当前主卷。
第二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远程容灾装置,应用于管理平台,包括:
关系创建模块,用于获取并添加待管理的若干数量个目标存储,并向两个所述目标存储发送伙伴关系创建命令以在两个所述目标存储之间建立伙伴关系;
复制关系建立模块,用于根据预先设置的复制关系将两个所述目标存储分别确定为生产站点和容灾站点,并确定出所述生产站点中的生产卷和所述容灾站点中的容灾卷,以及向所述生产站点发送复制关系创建指令以在所述生产卷和所述容灾卷之间建立所述复制关系;
数据复制模块,用于向所述生产站点发送用于启动所述复制关系的启动命令,以便所述生产站点将所述生产卷的当前数据信息复制至所述容灾卷。
第三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保存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前述公开的远程容灾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公开的远程容灾方法的步骤。
可见,本申请获取并添加待管理的若干数量个目标存储,并向两个所述目标存储发送伙伴关系创建命令以在两个所述目标存储之间建立伙伴关系;根据预先设置的复制关系将两个所述目标存储分别确定为生产站点和容灾站点,并确定出所述生产站点中的生产卷和所述容灾站点中的容灾卷,以及向所述生产站点发送复制关系创建指令以在所述生产卷和所述容灾卷之间建立所述复制关系;向所述生产站点发送用于启动所述复制关系的启动命令,以便所述生产站点将所述生产卷的当前数据信息复制至所述容灾卷。由此可见,本申请通过在管理平台上添加待管理的目标存储,并通过管理平台向两个目标存储发送伙伴关系创建指令以建立伙伴关系,以及在确定出生产站点和容灾站点后向生产站点发送复制关系创建指令以在生产卷和容灾卷之间建立复制关系,然后向生产站点发送启动复制关系的启动命令,以实现数据信息的复制。也就是说,本申请通过在管理平台上建立存储间的伙伴关系和卷之间的复制关系,能够利用管理平台管理存储间远程复制的容灾关系,实现快速智能地对生产卷和容灾卷之间的业务进行切换,从而减少对用户的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远程容灾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具体的远程容灾过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具体的远程容灾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具体的容灾站点接管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具体的生产站点切换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远程容灾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电子设备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需要在两台存储上分别执行创建伙伴关系的命令,另外当灾难发生时,由于容灾站点不能立即感知到生产站点发生灾难,通过手动在容灾站点触发接管存在一定的延时;而当生产站点恢复后,需要在生产站点上逐步操作命令完成切换,这样就会造成一定的业务中断。为此,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远程容灾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能够更加智能快速地管理存储间远程复制的容灾关系,并避免容灾过程中的业务中断,从而减少对用户的影响。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远程容灾方法,应用于管理平台,该方法包括:
步骤S11:获取并添加待管理的若干数量个目标存储,并向两个所述目标存储发送伙伴关系创建命令以在两个所述目标存储之间建立伙伴关系。
本实施例中,在管理平台上添加多个目标存储,也即将需要管理的目标存储在管理平台上进行添加,需要指出的是,添加时还需输入目标存储的IP地址、SSH(SecureShell,即安全外壳协议)用户名和密码等信息。然后对于没有搭建伙伴关系的已添加到管理平台的两个目标存储,可以通过管理平台进行搭建,具体为在管理平台选择这两个目标存储并点击创建伙伴关系,后台则分别SSH连接这两台目标存储以下发创建伙伴关系的命令,并记录对方的IP、标识、状态等信息,将对方作为自己的远程伙伴,等待分别创建成功后,即已建立起存储间的伙伴关系。如果两个目标存储,彼此查询到的伙伴关系均包含对方时,表明这两个存储已建立起伙伴关系,则在管理平台的伙伴关系列表中展示这两个目标存储。对于已建立伙伴关系的存储,则管理平台定时SSH连接已管理的目标存储,获取各目标存储上的伙伴关系保存到管理平台的数据库。
步骤S12:根据预先设置的复制关系将两个所述目标存储分别确定为生产站点和容灾站点,并确定出所述生产站点中的生产卷和所述容灾站点中的容灾卷,以及向所述生产站点发送复制关系创建指令以在所述生产卷和所述容灾卷之间建立所述复制关系。
本实施例中,伙伴关系在管理平台创建成功后,可以继续在管理平台创建卷的复制关系。上述根据预先设置的复制关系将两个所述目标存储分别确定为生产站点和容灾站点之前,还包括:获取预先设置的用于指定生产站点、容灾站点、生产卷和容灾卷的复制关系;其中,所述生产卷和所述容灾卷的容量大小一致。可以理解的是,预先在管理平台输入复制关系名称,并指定作为生产站点的存储、作为容灾站点的存储,选择生产站点上的某个卷为本地生产卷,指定容灾站点上的某个容量大小相等的卷为远程容灾卷。然后管理平台SSH连接生产站点,下发复制关系创建命令,建立生存卷与存储卷之间的复制关系,由于存储间存在伙伴关系,在容灾站点,也能查询到该复制关系。
对于已建立复制关系的存储卷,管理平台后台启动定时器,定时SSH连接已管理的存储,发送获取该存储上的复制关系的命令,如果两个存储,彼此查询到的复制关系的名称相同时,则在管理的平台的复制关系列表中展示这两个存储的这条复制关系,并展示该复制关系中的生产站点,容灾站点,生产卷,容灾卷,以及展示当前的主卷是生产卷还是容灾卷。
步骤S13:向所述生产站点发送用于启动所述复制关系的启动命令,以便所述生产站点将所述生产卷的当前数据信息复制至所述容灾卷。
本实施例中,在生产卷和容灾卷之间建立好复制关系之后,则可以在管理平台上可以开启该复制关系,以将生产卷的内容复制到容灾卷。具体为管理平台SSH连接生产站点,下发用于启动所述复制关系的启动命令,以便生产站点将生产卷上的当前数据信息复制到容灾卷。上述向所述生产站点发送用于启动所述复制关系的启动命令,以便所述生产站点将所述生产卷的数据信息复制至所述容灾卷之后,还包括:每隔第一预设时间间隔获取所述生产卷的第一新增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新增数据复制至所述容灾卷。可以理解的是,在将当前数据信息复制至容灾卷之后,对于后续生产卷中新增的数据也即第一新增数据,则每隔第一预设时间间隔进行获取,并将第一新增数据复制至容灾卷。也即根据设定的周期,将生产卷新增的数据或修改的数据,增量同步到容灾卷上,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保证容灾卷的内容与生产卷的内容一致。同步时都会冻结卷的写入,如果复制周期超时,则需要进行回滚,等待下个周期继续复制。需要注意的是,若停止远程复制,则不再周期性的复制内容到远程容灾卷。
可见,本申请获取并添加待管理的若干数量个目标存储,并向两个所述目标存储发送伙伴关系创建命令以在两个所述目标存储之间建立伙伴关系;根据预先设置的复制关系将两个所述目标存储分别确定为生产站点和容灾站点,并确定出所述生产站点中的生产卷和所述容灾站点中的容灾卷,以及向所述生产站点发送复制关系创建指令以在所述生产卷和所述容灾卷之间建立所述复制关系;向所述生产站点发送用于启动所述复制关系的启动命令,以便所述生产站点将所述生产卷的当前数据信息复制至所述容灾卷。由此可见,本申请通过在管理平台上添加待管理的目标存储,并通过管理平台向两个目标存储发送伙伴关系创建指令以建立伙伴关系,以及在确定出生产站点和容灾站点后向生产站点发送复制关系创建指令以在生产卷和容灾卷之间建立复制关系,然后向生产站点发送启动复制关系的启动命令,以实现数据信息的复制。也就是说,本申请通过在管理平台上建立存储间的伙伴关系和卷之间的复制关系,能够利用管理平台管理存储间远程复制的容灾关系,实现快速智能地对生产卷和容灾卷之间的业务进行切换,从而减少对用户的影响。
参见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体的远程容灾方法,相对于上一实施例,本实施例对技术方案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和优化。具体包括:
步骤S21:获取并添加待管理的若干数量个目标存储,确定并设置两个所述目标存储之间的后台复制速率和链路带宽,以及向两个所述目标存储发送伙伴关系创建命令以在两个所述目标存储之间建立伙伴关系。
本实施例中,对于没有搭建伙伴关系的,并且已添加到管理平台的两个目标存储,在发送伙伴关系创建命令之前,还需在管理平台选择这两个存储,并输入后台复制速率、链路带宽等参数进行设置。
步骤S22:根据预先设置的复制关系将两个所述目标存储分别确定为生产站点和容灾站点,并确定出所述生产站点中的生产卷和所述容灾站点中的容灾卷,以及向所述生产站点发送复制关系创建指令以在所述生产卷和所述容灾卷之间建立所述复制关系。
步骤S23:向所述生产站点发送用于启动所述复制关系的启动命令,以便所述生产站点将所述生产卷的当前数据信息复制至所述容灾卷。
步骤S24:每隔第二预设间隔时间对各所述目标存储的存储状态进行检测,若检测到任一生产站点的存储状态为异常状态,则向对应的容灾站点发送用于停止复制关系的停止命令,并开启对应容灾卷的写入权限。
本实施例中,管理平台会每隔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对各目标存储的存储状态进行检测,若检测到任一生产站点的存储状态为异常状态,则管理平台根据复制关系SSH连接对应的容灾站点,并向容灾站点发送用于停止复制关系的停止命令,然后开启对应容灾卷的写入权限,也即指定该容灾关系中的容灾卷可以写入,此时复制关系中的容灾卷可以对外正常提供服务。参见图4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管理平台会定时检测所有存储状态,其中,存储状态包括已管理存储的连接状态、系统状态等信息。若检测到当前存储状态为异常,则遍历管理平台里保存的复制关系,并判断当前复制关系里面该存储是否为生产站点,如果是生产站点,管理平台分别SSH连接该复制关系对应的容灾站点,在容灾站点上执行停止该复制关系的命令,并指定该容灾关系中的容灾卷可以写入。
进一步的,上述方法还包括:若检测到生产站点的存储状态由所述异常状态恢复为正常状态,则向该生产站点发送用于启动复制关系的启动命令;设置所述容灾卷为当前主卷,并控制所述容灾卷将第二新增数据信息复制至所述生产站点的生产卷;其中,所述第二新增数据为所述容灾卷开启写入权限后新增的数据。也即,如果检查到生产站点的存储状态已经由异常状态变为正常状态,需要将业务切换回生产站点,通过在生产站点执行启动复制关系的启动命令,并指定容灾卷为当前主卷,此操作将容灾卷新增的数据同步到生产卷上。
并且,上述方法还包括:当检测到所述第二新增数据信息复制完成之后,则向所述生产站点发送用于停止复制关系的停止命令以开启所述生产卷的写入权限;向所述生产站点发送用于启动所述复制关系的启动命令,并设置所述生产卷为当前主卷。可以理解的是,当检测到第二新增数据信息复制完成之后,管理平台则继续SSH连接生产站点,执行停止复制关系的命令,并指定生产卷可以写入,此时生产卷就可以对外提供服务。管理平台继续SSH连接生产站点,执行启动复制关系的命令,并指定生产卷为主卷。此时切换完成,容灾卷继续作为生产卷的备份。具体的,参见图5所示,管理平台定时检测所有存储状态,若当前存储状态为正常,则遍历管理平台中保存的复制关系以确定当前复制关系中该存储是否为生产站点;若是生产站点则判断当前复制关系是否为停止状态,若复制关系处于停止状态,则管理平台多线程并发SSH连接生产站点,启动复制关系,指定容灾卷为主卷,开始反向同步数据;等待数据反向同步完成后,SSH连接生产站点,执行停止复制关系的命令,并指定生产卷可以写入。管理平台继续SSH连接生产站点,执行启动复制关系的命令,并指定生产卷为主卷。
其中,关于上述步骤S22和S23更加具体的处理过程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中公开的相应内容,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在管理平台上建立存储间的伙伴关系及卷之间的复制关系,当生产站点状态异常时,管理平台能够自动下发命令,使容灾站点的卷进行接管;当生产站点状态恢复正常时,管理平台也能够自动下发命令,使生产站点的卷重新提供服务,恢复到正常容灾状态。当数据中心存在数量庞大的存储时,管理平台还可以并发多线程执行相关业务切换流程。本申请通过管理平台存储的SSH用户名密码,通过SSH协议发送相关命令,使用通用的创建、接管和恢复流程,可以对数据中心的多套存储建立复制关系,在遇到故障时无缝切换业务,也即能够通过管理平台管理存储间远程复制的容灾关系,实现快速智能切换生产卷与容灾卷的业务,减少对用户的影响。
参见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远程容灾装置,应用于管理平台,该装置包括:
关系创建模块11,用于获取并添加待管理的若干数量个目标存储,并向两个所述目标存储发送伙伴关系创建命令以在两个所述目标存储之间建立伙伴关系;
复制关系建立模块12,用于根据预先设置的复制关系将两个所述目标存储分别确定为生产站点和容灾站点,并确定出所述生产站点中的生产卷和所述容灾站点中的容灾卷,以及向所述生产站点发送复制关系创建指令以在所述生产卷和所述容灾卷之间建立所述复制关系;
数据复制模块13,用于向所述生产站点发送用于启动所述复制关系的启动命令,以便所述生产站点将所述生产卷的当前数据信息复制至所述容灾卷。
可见,本申请获取并添加待管理的若干数量个目标存储,并向两个所述目标存储发送伙伴关系创建命令以在两个所述目标存储之间建立伙伴关系;根据预先设置的复制关系将两个所述目标存储分别确定为生产站点和容灾站点,并确定出所述生产站点中的生产卷和所述容灾站点中的容灾卷,以及向所述生产站点发送复制关系创建指令以在所述生产卷和所述容灾卷之间建立所述复制关系;向所述生产站点发送用于启动所述复制关系的启动命令,以便所述生产站点将所述生产卷的当前数据信息复制至所述容灾卷。由此可见,本申请通过在管理平台上添加待管理的目标存储,并通过管理平台向两个目标存储发送伙伴关系创建指令以建立伙伴关系,以及在确定出生产站点和容灾站点后向生产站点发送复制关系创建指令以在生产卷和容灾卷之间建立复制关系,然后向生产站点发送启动复制关系的启动命令,以实现数据信息的复制。也就是说,本申请通过在管理平台上建立存储间的伙伴关系和卷之间的复制关系,能够利用管理平台管理存储间远程复制的容灾关系,实现快速智能地对生产卷和容灾卷之间的业务进行切换,从而减少对用户的影响。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关系创建模块11之前,还包括:
参数设置单元,用于确定并设置两个所述目标存储之间的后台复制速率和链路带宽。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复制关系建立模块12之前,还包括:
复制关系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预先设置的用于指定生产站点、容灾站点、生产卷和容灾卷的复制关系;其中,所述生产卷和所述容灾卷的容量大小一致。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复制模块13之后,还包括:
第一数据复制单元,用于每隔第一预设时间间隔获取所述生产卷的第一新增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新增数据复制至所述容灾卷。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远程容灾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一状态检测单元,用于每隔第二预设间隔时间对各所述目标存储的存储状态进行检测,若检测到任一生产站点的存储状态为异常状态,则向对应的容灾站点发送用于停止复制关系的停止命令,并开启对应容灾卷的写入权限。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远程容灾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一启动命令发送单元,用于若检测到生产站点的存储状态由所述异常状态恢复为正常状态,则向该生产站点发送用于启动复制关系的启动命令;
第二数据复制单元,用于设置所述容灾卷为当前主卷,并控制所述容灾卷将第二新增数据信息复制至所述生产站点的生产卷;其中,所述第二新增数据为所述容灾卷开启写入权限后新增的数据。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远程容灾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一状态检测单元,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第二新增数据信息复制完成之后,则向所述生产站点发送用于停止复制关系的停止命令以开启所述生产卷的写入权限;
第二启动命令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生产站点发送用于启动所述复制关系的启动命令,并设置所述生产卷为当前主卷。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21、至少一个存储器22、电源23、通信接口24、输入输出接口25和通信总线26。其中,所述存储器2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由所述处理器21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并添加待管理的若干数量个目标存储,并向两个所述目标存储发送伙伴关系创建命令以在两个所述目标存储之间建立伙伴关系;
根据预先设置的复制关系将两个所述目标存储分别确定为生产站点和容灾站点,并确定出所述生产站点中的生产卷和所述容灾站点中的容灾卷,以及向所述生产站点发送复制关系创建指令以在所述生产卷和所述容灾卷之间建立所述复制关系;
向所述生产站点发送用于启动所述复制关系的启动命令,以便所述生产站点将所述生产卷的当前数据信息复制至所述容灾卷。
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通过执行所述存储器中保存的计算机程序,具体可以实现以下步骤:
确定并设置两个所述目标存储之间的后台复制速率和链路带宽。
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通过执行所述存储器中保存的计算机程序,具体可以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预先设置的用于指定生产站点、容灾站点、生产卷和容灾卷的复制关系;其中,所述生产卷和所述容灾卷的容量大小一致。
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通过执行所述存储器中保存的计算机程序,具体可以实现以下步骤:
每隔第一预设时间间隔获取所述生产卷的第一新增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新增数据复制至所述容灾卷。
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通过执行所述存储器中保存的计算机程序,具体可以实现以下步骤:
每隔第二预设间隔时间对各所述目标存储的存储状态进行检测,若检测到任一生产站点的存储状态为异常状态,则向对应的容灾站点发送用于停止复制关系的停止命令,并开启对应容灾卷的写入权限。
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通过执行所述存储器中保存的计算机程序,具体可以实现以下步骤:
若检测到生产站点的存储状态由所述异常状态恢复为正常状态,则向该生产站点发送用于启动复制关系的启动命令;
设置所述容灾卷为当前主卷,并控制所述容灾卷将第二新增数据信息复制至所述生产站点的生产卷;其中,所述第二新增数据为所述容灾卷开启写入权限后新增的数据。
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通过执行所述存储器中保存的计算机程序,具体可以实现以下步骤:
当检测到所述第二新增数据信息复制完成之后,则向所述生产站点发送用于停止复制关系的停止命令以开启所述生产卷的写入权限;
向所述生产站点发送用于启动所述复制关系的启动命令,并设置所述生产卷为当前主卷。
本实施例中,电源23用于为电子设备20上的各硬件设备提供工作电压;通信接口24能够为电子设备20创建与外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其所遵循的通信协议是能够适用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任意通信协议,在此不对其进行具体限定;输入输出接口25,用于获取外界输入数据或向外界输出数据,其具体的接口类型可以根据具体应用需要进行选取,在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其中,处理器2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比如4核心处理器、8核心处理器等。处理器21可以采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PLA(Programmable Logic Array,可编程逻辑阵列)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21也可以包括主处理器和协处理器,主处理器是用于对在唤醒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处理的处理器,也称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协处理器是用于对在待机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处理的低功耗处理器。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21可以在集成有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像处理器),GPU用于负责显示屏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21还可以包括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处理器,该AI处理器用于处理有关机器学习的计算操作。
另外,存储器22作为资源存储的载体,可以是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储器、磁盘或者光盘等,其上所存储的资源包括操作系统221、计算机程序222及数据223等,存储方式可以是短暂存储或者永久存储。
其中,操作系统221用于管理与控制电子设备20上的各硬件设备以及计算机程序222,以实现处理器21对存储器22中海量数据223的运算与处理,其可以是Windows、Unix、Linux等。计算机程序222除了包括能够用于完成前述任一实施例公开的由电子设备20执行的远程容灾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之外,还可以进一步包括能够用于完成其他特定工作的计算机程序。数据223除了可以包括电子设备接收到的由外部设备传输进来的数据,也可以包括由自身输入输出接口25采集到的数据等。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时,实现前述任一实施例公开的由远程容灾过程中执行的方法步骤。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远程容灾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远程容灾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管理平台,包括:
获取并添加待管理的若干数量个目标存储,并向两个所述目标存储发送伙伴关系创建命令以在两个所述目标存储之间建立伙伴关系;
根据预先设置的复制关系将两个所述目标存储分别确定为生产站点和容灾站点,并确定出所述生产站点中的生产卷和所述容灾站点中的容灾卷,以及向所述生产站点发送复制关系创建指令以在所述生产卷和所述容灾卷之间建立所述复制关系;
向所述生产站点发送用于启动所述复制关系的启动命令,以便所述生产站点将所述生产卷的当前数据信息复制至所述容灾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容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两个所述目标存储发送伙伴关系创建命令以在两个所述目标存储之间建立伙伴关系之前,还包括:
确定并设置两个所述目标存储之间的后台复制速率和链路带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容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先设置的复制关系将两个所述目标存储分别确定为生产站点和容灾站点之前,还包括:
获取预先设置的用于指定生产站点、容灾站点、生产卷和容灾卷的复制关系;其中,所述生产卷和所述容灾卷的容量大小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容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生产站点发送用于启动所述复制关系的启动命令,以便所述生产站点将所述生产卷的数据信息复制至所述容灾卷之后,还包括:
每隔第一预设时间间隔获取所述生产卷的第一新增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新增数据复制至所述容灾卷。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远程容灾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每隔第二预设间隔时间对各所述目标存储的存储状态进行检测,若检测到任一生产站点的存储状态为异常状态,则向对应的容灾站点发送用于停止复制关系的停止命令,并开启对应容灾卷的写入权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远程容灾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检测到生产站点的存储状态由所述异常状态恢复为正常状态,则向该生产站点发送用于启动复制关系的启动命令;
设置所述容灾卷为当前主卷,并控制所述容灾卷将第二新增数据信息复制至所述生产站点的生产卷;其中,所述第二新增数据为所述容灾卷开启写入权限后新增的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远程容灾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第二新增数据信息复制完成之后,则向所述生产站点发送用于停止复制关系的停止命令以开启所述生产卷的写入权限;
向所述生产站点发送用于启动所述复制关系的启动命令,并设置所述生产卷为当前主卷。
8.一种远程容灾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管理平台,包括:
关系创建模块,用于获取并添加待管理的若干数量个目标存储,并向两个所述目标存储发送伙伴关系创建命令以在两个所述目标存储之间建立伙伴关系;
复制关系建立模块,用于根据预先设置的复制关系将两个所述目标存储分别确定为生产站点和容灾站点,并确定出所述生产站点中的生产卷和所述容灾站点中的容灾卷,以及向所述生产站点发送复制关系创建指令以在所述生产卷和所述容灾卷之间建立所述复制关系;
数据复制模块,用于向所述生产站点发送用于启动所述复制关系的启动命令,以便所述生产站点将所述生产卷的当前数据信息复制至所述容灾卷。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保存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远程容灾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远程容灾方法的步骤。
CN202210867305.7A 2022-07-22 2022-07-22 一种远程容灾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ending CN1152426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67305.7A CN115242616A (zh) 2022-07-22 2022-07-22 一种远程容灾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67305.7A CN115242616A (zh) 2022-07-22 2022-07-22 一种远程容灾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42616A true CN115242616A (zh) 2022-10-25

Family

ID=83675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67305.7A Pending CN115242616A (zh) 2022-07-22 2022-07-22 一种远程容灾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42616A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39069A1 (en) * 2003-04-03 2005-02-17 Anand Prahlad Remote disaster data recovery system and method
US10365977B1 (en) * 2016-03-30 2019-07-30 EMC IP Holding Company LLC Floating backup policies in a multi-site cloud computing environment
CN110399202A (zh) * 2019-06-29 2019-11-01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的虚拟机容灾的方法及装置
CN111611109A (zh) * 2020-05-22 2020-09-01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集群的备份方法、系统、设备以及介质
CN111858161A (zh) * 2020-06-24 2020-10-30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云主机的容灾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363868A (zh) * 2020-11-13 2021-02-12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增量同步环形两地三中心的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3419676A (zh) * 2021-06-11 2021-09-21 济南浪潮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远程复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3691414A (zh) * 2021-07-22 2021-11-23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宽性能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821384A (zh) * 2021-08-20 2021-12-21 济南浪潮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跨数据中心同城容灾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22007413A1 (zh) * 2020-07-10 2022-01-13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管理方法、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448782A (zh) * 2022-01-23 2022-05-06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平台对云主机进行容灾的方法、装置及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39069A1 (en) * 2003-04-03 2005-02-17 Anand Prahlad Remote disaster data recovery system and method
US10365977B1 (en) * 2016-03-30 2019-07-30 EMC IP Holding Company LLC Floating backup policies in a multi-site cloud computing environment
CN110399202A (zh) * 2019-06-29 2019-11-01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的虚拟机容灾的方法及装置
CN111611109A (zh) * 2020-05-22 2020-09-01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集群的备份方法、系统、设备以及介质
CN111858161A (zh) * 2020-06-24 2020-10-30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云主机的容灾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2007413A1 (zh) * 2020-07-10 2022-01-13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管理方法、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363868A (zh) * 2020-11-13 2021-02-12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增量同步环形两地三中心的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3419676A (zh) * 2021-06-11 2021-09-21 济南浪潮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远程复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3691414A (zh) * 2021-07-22 2021-11-23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宽性能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821384A (zh) * 2021-08-20 2021-12-21 济南浪潮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跨数据中心同城容灾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4448782A (zh) * 2022-01-23 2022-05-06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平台对云主机进行容灾的方法、装置及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HAD M. LAWLER; STEPHEN A. SZYGENDA; MITCHELL A. THORNTON: "Techniques for Disaster Tolera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ystems", 2007 1ST ANNUAL IEEE SYSTEMS CONFERENCE, 25 June 2007 (2007-06-25) *
刘麒麟;: "一种医院数据容灾备份系统的构建方案",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no. 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93471B1 (en) Data disaster recovery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11327467A (zh) 一种服务器系统及其容灾备份方法和相关设备
CN103546914A (zh) 一种hss主备管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12380062A (zh) 一种基于系统备份点多次快速恢复系统的方法及系统
CN113051110A (zh) 集群切换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363868B (zh) 一种增量同步环形两地三中心的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05426213A (zh) 软件更新方法和系统
CN115576655B (zh) 容器数据保护系统、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000535A1 (zh) 一种云卷扩容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介质
CN112749123A (zh) 用于管理文件系统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5912420A (zh) 一种数据备份方法及装置
CN110532134B (zh) Nas数据备份容灾方法及装置
CN115242616A (zh) 一种远程容灾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7005434B (zh) 一种同步虚拟网络功能vnf状态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5174596A (zh) 一种设备远程复制方法、装置以及介质
CN115129676A (zh)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5658390A (zh) 容器容灾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434340B (zh) 服务器及缓存集群的故障快速恢复方法
CN113515574B (zh)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及装置
CN114598711A (zh) 一种数据迁移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9697110B (zh) 事务协调处理系统、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463458A (zh) 一种远程复制的方法和设备
CN113472891A (zh) 一种sdn控制器集群数据处理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0636090B (zh) 窄带宽条件下的数据同步方法和装置
CN110019065B (zh) 日志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