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58161A - 云主机的容灾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云主机的容灾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58161A
CN111858161A CN202010589238.8A CN202010589238A CN111858161A CN 111858161 A CN111858161 A CN 111858161A CN 202010589238 A CN202010589238 A CN 202010589238A CN 111858161 A CN111858161 A CN 1118581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ud
cloud host
host
virtual data
data ce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8923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成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8923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5816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8581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58161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79Generic software techniques for error detection or fault masking
    • G06F11/1482Generic software techniques for error detection or fault masking by means of middleware or OS functionality
    • G06F11/1484Generic software techniques for error detection or fault masking by means of middleware or OS functionality involving virtual machin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79Generic software techniques for error detection or fault masking
    • G06F11/1489Generic software techniques for error detection or fault masking through recovery bloc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79Generic software techniques for error detection or fault masking
    • G06F11/1492Generic software techniques for error detection or fault masking by run-time replication performed by the application softwa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云主机的容灾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云管理平台的容灾设置信息;根据容灾设置信息,在云管理平台创建保护组;根据容灾设置信息,为保护组创建第二虚拟数据中心并添加第二云主机;利用第一云主机的全部云硬盘与各自对应的第二云主机的云硬盘之间的远程复制关系,将第一云主机的云硬盘与对应的第二云主机的云硬盘进行数据同步;本发明利用存储管理系统支持的底层一致性组,在云管理平台创建保护组和添加备节点云主机;利用存储管理系统支持的远程复制关系,实现主节点云主机与备节点云主机的数据同步,实现异地云主机容灾的便捷配置,更好的抵抗地震和火灾等不可抗拒力的外部因素。

Description

云主机的容灾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云计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云主机的容灾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云计算逐步成为业界的发展热点,国内外各大厂商的云计算服务平台(即云管理平台)也开始纷纷投入到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政府、高性能计算、电子商务、物联网等多个领域进行使用。
而当不可抗拒力的原因使得系统瘫痪时,为了让业务系统能够持续健壮稳定的提供服务,就需要我们能够提供安全可靠的针对云管理平台中云主机的容灾服务。
现有技术中,云主机的容灾方法往往采用多个节点的主备云主机方案,而多个节点的主备云主机方案一般基于Ngix(一个高性能的HTTP和反向代理web服务器)服务,主备节点都同时在线提供服务,当主节点不能正常提供服务时,通过Ngix分发调用到可正常提供服务的节点(即备节点)。此种方案应用范围最广,大部分的信息化系统都会应用此方案进行提供主备节点的服务,但这样设置的两台提供服务的服务器在一般会在同一个云数据中心,无法真正的抵抗地震和火灾等不可抗拒力的外部因素。
因此,如何能够提供一种异地的云主机容灾方法,更大限度的抵抗地震和火灾等不可抗拒力的外部因素,提高云主机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云主机的容灾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简单便捷的配置异地的云主机容灾,更大限度的抵抗地震和火灾等不可抗拒力的外部因素,提高云主机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云主机的容灾方法,包括:
获取云管理平台的容灾设置信息;其中,所述容灾设置信息包括容灾主站点对应的第一存储管理系统、第一虚拟数据中心和第一云主机以及容灾备站点对应的第二存储管理系统,所述云管理平台包括所述第一存储管理系统和所述第二存储管理系统;
根据所述容灾设置信息,在所述云管理平台创建保护组;其中,所述保护组包括所述第一虚拟数据中心的底层存储和所述第二存储管理系统创建的所述底层存储对应的一致性组;
根据所述容灾设置信息,为所述保护组创建第二虚拟数据中心并添加第二云主机;其中,所述第二虚拟数据中心为所述第一虚拟数据中心对应的虚拟数据中心,每个所述第二云主机与各自对应的第一云主机的网络配置和云硬盘容量相同;
利用所述第一云主机的全部云硬盘与各自对应的第二云主机的云硬盘之间的远程复制关系,将所述第一云主机的云硬盘与对应的第二云主机的云硬盘进行数据同步。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
根据获取的切换指令,对所述容灾主站点和所述容灾备站点进行切换;其中,所述切换指令为主备切换指令或故障切换指令。
可选的,所述切换指令为所述故障切换指令时,所述根据获取的切换指令,对所述容灾主站点和所述容灾备站点进行切换,包括:
根据所述故障切换指令,将第一云主机关机,并启动第二云主机。
可选的,所述第一虚拟数据中心和所述第二虚拟数据中心为能够建立远程链接的相同类型。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
通过容灾云主机界面,显示当前容灾信息;其中,当前容灾信息包括容灾方向信息。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容灾设置信息,为所述保护组创建第二虚拟数据中心并添加第二云主机,包括:
遍历所述第一云主机,依次创建每个所述第一云主机各自对应的第二虚拟数据中心的第二云主机,并为每个所述第二云主机创建挂载与对应的第一云主机的云硬盘的容量相同的云硬盘。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云主机的容灾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云管理平台的容灾设置信息;其中,所述容灾设置信息包括容灾主站点对应的第一存储管理系统、第一虚拟数据中心和第一云主机以及容灾备站点对应的第二存储管理系统,所述云管理平台包括所述第一存储管理系统和所述第二存储管理系统;
保护组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容灾设置信息,在所述云管理平台创建保护组;其中,所述保护组包括所述第一虚拟数据中心的底层存储和所述第二存储管理系统创建的所述底层存储对应的一致性组;
云主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容灾设置信息,为所述保护组创建第二虚拟数据中心并添加第二云主机;其中,所述第二虚拟数据中心为所述第一虚拟数据中心对应的虚拟数据中心,每个所述第二云主机与各自对应的第一云主机的网络配置和云硬盘容量相同;
同步模块,用于利用所述第一云主机的全部云硬盘与各自对应的第二云主机的云硬盘之间的远程复制关系,将所述第一云主机的云硬盘与对应的第二云主机的云硬盘进行数据同步。
可选的,该装置还包括:
主备切换模块,用于根据获取的切换指令,对所述容灾主站点和所述容灾备站点进行切换;其中,所述切换指令为主备切换指令或故障切换指令。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云主机的容灾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所述的云主机的容灾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所述的云主机的容灾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云主机的容灾方法,包括:获取云管理平台的容灾设置信息;其中,容灾设置信息包括容灾主站点对应的第一存储管理系统、第一虚拟数据中心和第一云主机以及容灾备站点对应的第二存储管理系统,云管理平台包括第一存储管理系统和第二存储管理系统;根据容灾设置信息,在云管理平台创建保护组;其中,保护组包括第一虚拟数据中心的底层存储和第二存储管理系统创建的底层存储对应的一致性组;根据容灾设置信息,为保护组创建第二虚拟数据中心并添加第二云主机;其中,第二虚拟数据中心为第一虚拟数据中心对应的虚拟数据中心,每个第二云主机与各自对应的第一云主机的网络配置和云硬盘容量相同;利用第一云主机的全部云硬盘与各自对应的第二云主机的云硬盘之间的远程复制关系,将第一云主机的云硬盘与对应的第二云主机的云硬盘进行数据同步;
可见,本发明通过根据容灾设置信息,在第二虚拟数据中心创建保护组,并为保护组创建第二虚拟数据中心并添加第二云主机,可以利用存储管理系统支持的底层一致性组,在云管理平台创建保护组和添加备节点云主机;通过将第一云主机的全部云硬盘与各自对应的第二云主机的云硬盘创建远程复制关系,可以利用存储管理系统支持的远程复制关系,实现主节点云主机与备节点云主机的数据同步,实现不同存储管理系统的异地的云主机容灾的便捷配置,能够更大限度的抵抗地震和火灾等不可抗拒力的外部因素,提高云主机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云主机的容灾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同样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云主机的容灾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云主机的容灾方法的实例展示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云主机的容灾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云主机的容灾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云主机的容灾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云主机的容灾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01:获取云管理平台的容灾设置信息;其中,容灾设置信息包括容灾主站点对应的第一存储管理系统、第一虚拟数据中心和第一云主机以及容灾备站点对应的第二存储管理系统,云管理平台包括第一存储管理系统和第二存储管理系统。
具体的,本步骤中的容灾主站点可以为主要使用的需要进行容灾备份的站点,即容灾备份方向中的生产站点;本步骤中的容灾备站点可以为数据备份的站点,即容灾备份方向中的容灾站点;本步骤中的第一存储管理系统可以为容灾主站点所处的存储管理系统;第一虚拟数据中心可以为第一存储管理系统中需要进行容灾备份的云主机(即虚拟机)的虚拟数据中心(VDC),其中虚拟数据中心可以作为云主机的一个属性,从而实现云主机的分组,相关可选项能够通过接口获取;第一云主机可以为第一存储管理系统中需要进行容灾备份的云主机;第二存储管理系统可以为容灾备站点所处的存储管理系统。本实施例中第一存储管理系统和第二存储管理系统可以为云管理平台下的两个不同的存储管理系统。
可以理解的是,本步骤的目的可以为通过获取云管理平台的容灾设置信息,确定容灾主站点中需要进行容灾备份的云主机(即第一云主机)的信息和之后容灾创建的云主机(即第二云主机)所在的存储管理系统(即第二存储管理系统)的信息,以使后续在第二存储管理系统创建第一云主机的容灾备份。
具体的,对于本步骤中的容灾设置信息的具体内容,可以由设计人员根据使用场景和用户需求自行设置,如图3所示,容灾设置信息可以包括容灾主站点(即第一存储管理系统)、容灾VDC(即第一虚拟数据中心)和容灾云主机列表(即第一云主机)以及容灾备站点(即第二存储管理系统)等信息;容灾设置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一云主机的启动顺序优先级信息和关联脚本信息,例如用户在云管理平台的交互界面选定虚拟数据中心(即第一虚拟数据中心)后,出被选中的虚拟数据中心下的虚拟机(即云主机)列表,选中虚拟机(即第一云主机)后,用户可以在界面中设置此虚拟机在保护组内的启动顺序优先级和需要关联的用于启动业务的脚本,其中脚本可以通过自定义脚本功能进行编辑。只要处理器可以利用获取的云管理平台的容灾设置信息,在第二存储管理系统中创建第一云主机对应的容灾备份云主机(即第二云主机),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具体的,对于本步骤中获取云管理平台的容灾设置信息的具体方式,可以由设计人员自行设置,如运行有云管理平台的容灾设备(如服务器)中的处理器能够根据用户在云管理平台的交互界面的设置,生成容灾设置信息。例如处理器可以根据用户选择的第一存储管理系统、第一虚拟数据中心、第一云主机和第二存储管理系统,生成容灾设置信息;处理器也可以根据用户选择的第一存储管理系统、第一虚拟数据中心和第一云主机,自行选择第二存储管理系统,并生成容灾设置信息。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步骤102:根据容灾设置信息,在云管理平台创建保护组;其中,保护组包括第一虚拟数据中心的底层存储和第二存储管理系统创建的底层存储对应的一致性组。
可以理解的是,本步骤的目的可以为利用存储管理系统所支持的底层一致性组,在第二存储管理系统创建第一虚拟数据中心的底层存储对应的一致性组,从而在云管理平台创建包含有第一虚拟数据中心的底层存储(如图2中的主存储A)和第二虚拟数据中心创建的一致性组(如图2中的备存储B)的保护组。
具体的,对于本步骤中根据容灾设置信息,在云管理平台创建保护组的具体方式,可以由设计人员自行设置,如运行有云管理平台的容灾设备中的处理器可以根据容灾设置信息中的容灾主站点对应的第一存储管理系统和第一虚拟数据中心以及容灾备站点对应的第二存储管理系统,采用与现有技术中的一致性组创建方法相同或相似的方式,在第二存储管理系统创建与第一虚拟数据中心的底层存储对应的一致性组,从而在云管理平台创建相应的保护组。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步骤103:根据容灾设置信息,为保护组创建第二虚拟数据中心并添加第二云主机;其中,第二虚拟数据中心为第一虚拟数据中心对应的虚拟数据中心,每个第二云主机与各自对应的第一云主机的网络配置和云硬盘容量相同。
可以理解的是,本步骤的目的可以为利用容灾设置信息,为保护组中第二存储管理系统创建的一致性组创建第一虚拟数据中心对应的第二虚拟数据中心,并添加第一云主机对应的第二云主机,即在第二存储管理系统创建的一致性组的基础上创建第二虚拟数据中心,并在第二虚拟数据中心上创建与第一云主机同样网络配置(如IP、MAC地址和安全组)并挂载了同样大小的云硬盘的云主机(即第二云主机)。
具体的,对于本步骤中根据容灾设置信息,为保护组创建第二虚拟数据中心并添加第二云主机的具体方式,可以由设计人员自行设置,如本步骤中可以遍历第一云主机,依次创建每个第一云主机各自对应的第二虚拟数据中心的第二云主机,并为每个第二云主机创建挂载与对应的第一云主机的云硬盘的容量相同的云硬盘;如图2和图3所示,处理器根据用户选择设置的云管理平台的容灾设置信息,在ICOS(一种虚拟机集群)创建保护组成功后,可以遍历云主机(即第一云主机),如图2中主ICOS集群的主VM,可以判断第二存储管理系统是否存在当前云主机(即当前第一云主机)对应的备VDC(即第二虚拟数据中心);若存在或创建备VDC成功,则可以判断备VDC是否存在当前云主机对应的备VPC(虚拟私有网络);若存在或创建备VPC成功,则可以判断备VPC存在当前云主机对应的网络和安全组,若存在或创建网络和安全组成功,则可以判断备VDC是否存在当前云主机对应的云主机规格;若存在或创建云主机规格成功,则可以在备VDC依次创建当前云主机对应的云硬盘、远程复制关系和云主机(即第二云主机),从而在成功后为创建的云主机挂载创建的云硬盘,并在保护组中添加创建的云主机与当前云主机的远程复制关系;全部成功后判断当前云主机是否遍历的最后一个云主机(即第一云主机);若是,则可以查询保护组的最新状态,并结束本步骤进入步骤104;若否,则可以返回继续遍历下一云主机,直至全部云主机遍历完成或在云主机(即第二云主机)添加保护组失败时结束本流程。
对应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虚拟数据中心和第二虚拟数据中心可以为能够建立远程链接的相同类型,如同一品牌。对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虚拟数据中心和第二虚拟数据中心的具体类型,可以由设计人员自行设置,只要保证第一虚拟数据中心和第二虚拟数据中心底层挂载的存储能够建立远程链接,从而建立远程复制关系和一致性组,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步骤104:利用第一云主机的全部云硬盘与各自对应的第二云主机的云硬盘之间的远程复制关系,将第一云主机的云硬盘与对应的第二云主机的云硬盘进行数据同步。
可以理解的是,本步骤的目的可以为利用存储管理系统所支持的远程复制关系,将第一云主机的云硬盘与各自对应的第二云主机的云硬盘进行数据同步,实现第二云主机对第一云主机的数据备份,从而实现第一云主机的容灾功能。也就是说,本实施例是以第一云主机向第二云主机进行数据同步为例进行的展示,即第一云主机的作为生产站点,新创建的第二云主机作为容灾站点,数据同步方向是生产站点向容灾站点同步数据;也可以根据用户设置的容灾方向或预设容灾方向,由第二云主机向第一云主机进行数据同步,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对应的,本步骤之后,还可以包括根据获取的切换指令,对容灾主站点和容灾备站点进行切换;其中,切换指令为主备切换指令或故障切换指令。也就是说,处理器可以根据用户设置和/或故障情况,生成切换指令,完成生产站点与容灾站点的主备切换,保证业务的顺利运行。例如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第一存储管理系统的云主机的故障情况,向在容灾云主机界面点击主备切换按键或故障切换按键,使处理器生成相应的切换指令,从而实现生产站点与容灾站点的主备切换,即第一云主机与第二云主机的数据同步方向的切换;处理器也可以在确定第一云主机发生故障时,自动生成故障切换指令,将第二云主机切换为生产站点。
具体的,在处理器获取的切换指令为故障切换指令时,处理器可以将第一云主机关机,并启动第二云主机,即在主节点云主机无法正常提供服务时,直接关闭主节点云主机,利用备节点云主机提供服务,而因原主节点云主机的故障,可以断开原备节点云主机与原主节点云主机之间的远程链接,省去原备节点云主机向原主节点云主机进行数据同步的步骤。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通过容灾云主机界面,显示当前容灾信息;其中,当前容灾信息包括容灾方向信息。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容灾云主机界面显示第一云主机与第二云主机的数据同步方向,从而实现云主机目前的容灾方向的界面化展示,可以为运维人员或者客户提供数据支撑。当前容灾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一云主机运行情况和第二云主机运行情况等信息,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本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根据容灾设置信息,在第二虚拟数据中心创建保护组,并为保护组创建第二虚拟数据中心并添加第二云主机,可以利用存储管理系统支持的底层一致性组,在云管理平台创建保护组和添加备节点云主机;通过将第一云主机的全部云硬盘与各自对应的第二云主机的云硬盘创建远程复制关系,可以利用存储管理系统支持的远程复制关系,实现主节点云主机与备节点云主机的数据同步,实现不同存储管理系统的异地的云主机容灾的便捷配置,能够更大限度的抵抗地震和火灾等不可抗拒力的外部因素,提高云主机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
请参考图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云主机的容灾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可以包括:
获取模块10,用于获取云管理平台的容灾设置信息;其中,容灾设置信息包括容灾主站点对应的第一存储管理系统、第一虚拟数据中心和第一云主机以及容灾备站点对应的第二存储管理系统,云管理平台包括第一存储管理系统和第二存储管理系统;
保护组模块20,用于根据容灾设置信息,在云管理平台创建保护组;其中,保护组包括第一虚拟数据中心的底层存储和第二存储管理系统创建的底层存储对应的一致性组;
云主机模块30,用于根据容灾设置信息,为保护组创建第二虚拟数据中心并添加第二云主机;其中,第二虚拟数据中心为第一虚拟数据中心对应的虚拟数据中心,每个第二云主机与各自对应的第一云主机的网络配置和云硬盘容量相同;
同步模块40,用于利用第一云主机的全部云硬盘与各自对应的第二云主机的云硬盘之间的远程复制关系,将第一云主机的云硬盘与对应的第二云主机的云硬盘进行数据同步。
可选的,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主备切换模块,用于根据获取的切换指令,对容灾主站点和容灾备站点进行切换;其中,切换指令为主备切换指令或故障切换指令。
可选的,切换指令为故障切换指令时,主备切换模块,可以包括:
故障切换子模块,用于根据故障切换指令,将第一云主机关机,并启动第二云主机。
可选的,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显示模块,用于通过容灾云主机界面,显示当前容灾信息;其中,当前容灾信息包括容灾方向信息。
可选的,云主机模块30,可以包括:
遍历子模块,用于遍历第一云主机,依次创建每个第一云主机各自对应的第二虚拟数据中心的第二云主机,并为每个第二云主机创建挂载与对应的第一云主机的云硬盘的容量相同的云硬盘。
本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利用保护组模块20和云主机模块30根据容灾设置信息,在第二虚拟数据中心创建保护组,并为保护组创建第二虚拟数据中心并添加第二云主机,可以利用存储管理系统支持的底层一致性组,在云管理平台创建保护组和添加备节点云主机;通过将第一云主机的全部云硬盘与各自对应的第二云主机的云硬盘创建远程复制关系,可以利用存储管理系统支持的远程复制关系,实现主节点云主机与备节点云主机的数据同步,实现不同存储管理系统的异地的云主机容灾的便捷配置,能够更大限度的抵抗地震和火灾等不可抗拒力的外部因素,提高云主机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
请参考图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云主机的容灾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设备1可以包括:
存储器11,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12,用于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云主机的容灾方法的步骤。
设备1(如服务器)可以包括存储器11、处理器12和总线13。
其中,存储器11至少包括一种类型的可读存储介质,该可读存储介质包括闪存、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例如,SD或DX存储器等)、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等。存储器1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设备1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服务器的硬盘。存储器1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设备1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服务器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存储器11还可以既包括设备1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存储器11不仅可以用于存储安装于设备1的应用软件及各类数据,例如:执行云主机的容灾方法的程序的代码等,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处理器1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一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数据处理芯片,用于运行存储器11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或处理数据,例如执行云主机的容灾方法的程序的代码等。
该总线13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该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5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进一步地,设备还可以包括网络接口14,网络接口14可选的可以包括有线接口和/或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蓝牙接口等),通常用于在该设备1与其他电子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
可选地,该设备1还可以包括用户接口15,用户接口15可以包括显示器(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可选的用户接口15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器可以是LED显示器、液晶显示器、触控式液晶显示器以及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摸器等。其中,显示器也可以适当的称为显示屏或显示单元,用于显示在设备1中处理的信息以及用于显示可视化的用户界面。
图5仅示出了具有组件11-15的设备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图5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设备1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少或者更多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云主机的容灾方法的步骤。
其中,该存储介质可以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云主机的容灾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云主机的容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云管理平台的容灾设置信息;其中,所述容灾设置信息包括容灾主站点对应的第一存储管理系统、第一虚拟数据中心和第一云主机以及容灾备站点对应的第二存储管理系统,所述云管理平台包括所述第一存储管理系统和所述第二存储管理系统;
根据所述容灾设置信息,在所述云管理平台创建保护组;其中,所述保护组包括所述第一虚拟数据中心的底层存储和所述第二存储管理系统创建的所述底层存储对应的一致性组;
根据所述容灾设置信息,为所述保护组创建第二虚拟数据中心并添加第二云主机;其中,所述第二虚拟数据中心为所述第一虚拟数据中心对应的虚拟数据中心,每个所述第二云主机与各自对应的第一云主机的网络配置和云硬盘容量相同;
利用所述第一云主机的全部云硬盘与各自对应的第二云主机的云硬盘之间的远程复制关系,将所述第一云主机的云硬盘与对应的第二云主机的云硬盘进行数据同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云主机的容灾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获取的切换指令,对所述容灾主站点和所述容灾备站点进行切换;其中,所述切换指令为主备切换指令或故障切换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云主机的容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指令为所述故障切换指令时,所述根据获取的切换指令,对所述容灾主站点和所述容灾备站点进行切换,包括:
根据所述故障切换指令,将第一云主机关机,并启动第二云主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云主机的容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虚拟数据中心和所述第二虚拟数据中心为能够建立远程链接的相同类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云主机的容灾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过容灾云主机界面,显示当前容灾信息;其中,当前容灾信息包括容灾方向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云主机的容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容灾设置信息,为所述保护组创建第二虚拟数据中心并添加第二云主机,包括:
遍历所述第一云主机,依次创建每个所述第一云主机各自对应的第二虚拟数据中心的第二云主机,并为每个所述第二云主机创建挂载与对应的第一云主机的云硬盘的容量相同的云硬盘。
7.一种云主机的容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云管理平台的容灾设置信息;其中,所述容灾设置信息包括容灾主站点对应的第一存储管理系统、第一虚拟数据中心和第一云主机以及容灾备站点对应的第二存储管理系统,所述云管理平台包括所述第一存储管理系统和所述第二存储管理系统;
保护组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容灾设置信息,在所述云管理平台创建保护组;其中,所述保护组包括所述第一虚拟数据中心的底层存储和所述第二存储管理系统创建的所述底层存储对应的一致性组;
云主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容灾设置信息,为所述保护组创建第二虚拟数据中心并添加第二云主机;其中,所述第二虚拟数据中心为所述第一虚拟数据中心对应的虚拟数据中心,每个所述第二云主机与各自对应的第一云主机的网络配置和云硬盘容量相同;
同步模块,用于利用所述第一云主机的全部云硬盘与各自对应的第二云主机的云硬盘之间的远程复制关系,将所述第一云主机的云硬盘与对应的第二云主机的云硬盘进行数据同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云主机的容灾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主备切换模块,用于根据获取的切换指令,对所述容灾主站点和所述容灾备站点进行切换;其中,所述切换指令为主备切换指令或故障切换指令。
9.一种云主机的容灾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云主机的容灾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云主机的容灾方法的步骤。
CN202010589238.8A 2020-06-24 2020-06-24 云主机的容灾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ithdrawn CN1118581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89238.8A CN111858161A (zh) 2020-06-24 2020-06-24 云主机的容灾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89238.8A CN111858161A (zh) 2020-06-24 2020-06-24 云主机的容灾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58161A true CN111858161A (zh) 2020-10-30

Family

ID=72989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89238.8A Withdrawn CN111858161A (zh) 2020-06-24 2020-06-24 云主机的容灾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58161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53753A (zh) * 2020-12-18 2021-04-13 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rpc的多机房独立多活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4461438A (zh) * 2022-04-12 2022-05-10 北京易鲸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非对称中心模式的分布式数据库容灾系统及方法
CN115242616A (zh) * 2022-07-22 2022-10-25 济南浪潮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容灾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53753A (zh) * 2020-12-18 2021-04-13 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rpc的多机房独立多活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2653753B (zh) * 2020-12-18 2023-04-07 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rpc的多机房独立多活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4461438A (zh) * 2022-04-12 2022-05-10 北京易鲸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非对称中心模式的分布式数据库容灾系统及方法
CN115242616A (zh) * 2022-07-22 2022-10-25 济南浪潮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容灾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58161A (zh) 云主机的容灾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151045B (zh) 一种分布式云系统及监控方法
CN110392884A (zh) 自动化的自修复数据库系统及实现其的方法
CN108270726B (zh) 应用实例部署方法及装置
CN104811476B (zh) 一种面向应用服务的高可用部署实现方法
CN107632937B (zh) 一种对虚拟机集群进行测试的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CN111314125A (zh) 用于容错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CN109391655A (zh) 服务灰度发布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7666493B (zh) 一种数据库配置方法及其设备
JP6615997B2 (ja) 仮想セッションにおけるサーバ・サイド・キーボード・レイアウトとクライアント・サイド・キーボード・レイアウトとの同期
CN106790713A (zh) 云计算环境下的跨数据中心虚拟机迁移方法
CN110995545A (zh) 云网络配置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2190924A (zh) 一种数据容灾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6996369B (zh) 容器化管理服务器及其主备管理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1600794B (zh) 服务器切换方法、终端、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05808374A (zh) 一种快照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309443B (zh) 物联网设备系统的虚拟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153134A (zh) 一种容灾云主机的容灾演练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351107B (zh) 配置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0381329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7566475B (zh) 一种会话故障转移方法及装置
CN113472638B (zh) 边缘网关控制方法及系统、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US11290318B2 (en) Disaster recovery of cloud resources
CN115454333A (zh) 云计算平台与存储系统的对接方法及装置
CN110535904B (zh) 一种异步推送方法、系统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30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