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41568A - 散热机构、散热箱及散热方法 - Google Patents

散热机构、散热箱及散热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41568A
CN115241568A CN202210952592.1A CN202210952592A CN115241568A CN 115241568 A CN115241568 A CN 115241568A CN 202210952592 A CN202210952592 A CN 202210952592A CN 115241568 A CN115241568 A CN 1152415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liquid outlet
transmission
ventilation
thru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5259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41568B (zh
Inventor
王红
刘晓
林雁飞
吴海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21095259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41568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415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415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415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415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5Control systems based on ambient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1Gases
    • H01M10/6563Gases with forced flow, e.g. by blow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H01M10/6568Liquids characterised by flow circuits, e.g. loops, located externally to the cells or cell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4Secondary casings; Racks; Suspension devices;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ounting metho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or vehicles, e.g. cars or trai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07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related to heat exchange
    • H01M8/04014Heat exchange using gaseous fluids; Heat exchange by combustion of reacta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07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related to heat exchange
    • H01M8/04029Heat exchange using liqui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07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related to heat exchange
    • H01M8/04067Heat exchange or temperature measuring elements, thermal insulation, e.g. heat pipes, heat pumps, fins
    • H01M8/04074Heat exchange unit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uel ce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50/00Fuel cell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Specific features of fuel cell system
    • H01M2250/20Fuel cell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散热机构,散热机构包括冷却体和推力组件,冷却体设有冷却通道;推力组件包括壳体和第一推力件,壳体的内部设有内腔,第一推力件滑动设置于内腔,内腔在第一推力件的一侧形成膨胀空间;壳体与冷却体连接,内腔包括出液腔,出液腔位于第一推力件远离膨胀空间的一侧;壳体上设有出液口,出液口连通出液腔和冷却通道。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散热机构,通过简单的结构,使得散热机构的整体散热效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增加散热的灵活性。

Description

散热机构、散热箱及散热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散热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散热机构、散热箱及散热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使用非石油燃料的汽车,也包括混合动力汽车。
不论是纯电动汽车还是燃料电池汽车等,都需要使用到电池,通过电池向发动机输送动力。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电池需要不断的工作,从而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在高温天气下,即使汽车不行驶,也会在电池周围的环境出现高温,而高温不但会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也会影响电池的使用效率,所以需要对电池或者电池安装的周围环境进行降温。
公开号为CN114435116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散热箱,包括箱体以及位于箱体内的制冷器,箱体上还设有吸盘,箱体的两侧设有可拆卸的滤网以及可拍打滤网的拍杆,箱体内设有第一风扇,箱体的外侧还设有透气孔,透气孔处设有供气体向外流通的单向阀。该方案降温方式单一,且汽车在停车状态下和行驶状态下产生的热量不同,在高温天气时亦需要更高的散热效率,该方案无法根据实际使用场景调节散热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机构,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
其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散热机构,散热机构包括冷却体和推力组件,
冷却体设有冷却通道;
推力组件包括壳体和第一推力件,壳体的内部设有内腔,第一推力件滑动设置于内腔,内腔在第一推力件的一侧形成膨胀空间;
壳体与冷却体连接,内腔包括出液腔,出液腔位于第一推力件远离膨胀空间的一侧;
壳体上设有出液口,出液口连通出液腔和冷却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推力件包括第一受力部和挤压部,第一受力部滑动设置于内腔,第一受力部与挤压部连接,挤压部滑动设置于出液腔,出液口设置在出液腔远离挤压部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调速组件,调速组件设置在冷却通道上;调速组件包括调速件,调速件沿着冷却通道的横截面移动;调速件上至少设置有两个调速孔,调速孔可与冷却通道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推力组件还包括第二推力件和调速箱,第一推力件和第二推力件之间为膨胀空间,第二推力件与调速件连接;不同调速孔的孔径不同;调速箱在第一方向的两侧连通冷却通道,调速箱在第二方向的两侧设有滑动槽,调速件为板块,调速孔沿着第二方向排列在调速件上。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散热箱,包括箱体、通风机构和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散热机构,通风机构和散热机构设置在箱体的内部;通风机构包括启动件、离合组件、传动件和通风件,离合组件包括第一引力件和第二引力件,第一引力件与启动件连接,第二引力件与传动件连接;箱体上设有通风口,通风件盖合在通风口上,通风件与传动件配合;传动件可与启动件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传动件,通风口设置有两个,通风件设置有两个,通风件分为第一通风件和第二通风件,两个通风口设置在箱体的对侧,第一通风件和第二通风件分别盖合在两个通风口上;传动件包括第一传动条、第二传动条和传动轮,第一传动条和第二传动条分别与传动轮啮合;第一传动条上设有第一抵接部,第二传动条在远离第一抵接部的一侧设有第二抵接部,第一抵接部可与第一通风件抵接,第二抵接部可与第二通风件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传动件还包括固定柱,第一传动条在远离第一抵接部的一端连接有转动件;转动件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传动条上,另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二抵接块上,转动件的中部设有活动槽,固定柱的一端固定在箱体的侧壁上,另一端穿设在活动槽上;活动槽的长度大于固定柱的直径,便于固定柱在活动槽的内部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传动件还包括弹力件,弹力件的一端固定设置,另一端与第一引力件连接;第二引力件与传动轮连接;第一引力件与第二引力件互相排斥;第一引力件与第二引力件为磁铁,第一引力件在靠近第二引力件的一侧与第二引力件靠近第一引力件的一侧为相同的磁性;第一引力件和第二引力件之间为磁力空间,第一通风件上连接有辅助磁铁,辅助磁铁位于磁力空间的下方,辅助磁铁朝向第一引力件的一侧为与第一引力件相同的磁性,辅助磁铁朝向第二引力件为与第二引力件相反的磁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排气组件,排气组件包括联动件、凸轮、连动杆和排气盖板,联动件与第一推力件配合,凸轮与联动件连接,连动杆的一端抵接凸轮,另一端与排气盖板连接;箱体上设有排气口,排气盖板盖合在排气口上。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散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膨胀空间的内部的空气膨胀,第一推力件挤压出液腔,第二推力件移动;
出液腔的内部的冷却介质通过出液口流进冷却通道;
调速件在调速箱的滑动槽移动,调速孔依次与冷却通道连通。
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优点及效果:
在出液腔通入冷却介质,当温度升高时,膨胀空间的内部的空气膨胀,推动第一推力件移动,出液腔位于第一推力件远离膨胀空间的一侧,使得第一推力件挤压出液腔,位于出液腔的内部的冷却介质由出液口流出;冷却介质由出液口流入冷却通道,进而起到散热效果。
在温度升高之前,膨胀空间内部的空气未膨胀,第一推力件处于静止状态,冷却介质无法从出液口流出;当温度升高,膨胀空间的内部的空气膨胀,推动第一推力件移动,进而使得冷却介质进入冷却通道,产生散热效果;当温度持续升高,膨胀空间的内部的空气加快膨胀,第一推力件加快移动速度,从而加快冷却介质的流动速度,进而加快了散热的效率;本发明通过简单的结构,使得散热机构的整体散热效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增加散热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散热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散热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散热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的散热机构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施例的散热箱的内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的散热箱的离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施例的散热箱的离合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施例的散热箱的内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箱体;11、密封盖;12、下导轨;121、第二复位磁铁;13、上导轨;
21、启动件;22、离合组件;221、第一引力件;222、第二引力件;23、传动件;231、第一传动条;2311、第一抵接部;2312、转动件;232、第二传动条;2321、第二抵接部;2322、第一复位磁铁;233、弹力件;234、复位弹簧;235、移动板;236、同步带;237、传动轮;24、第一支撑弹簧;241、第一抵接块;25、第二支撑弹簧;251、第二抵接块;26、第一通风件;261、辅助磁铁;27、第二通风件;28、弹片;
30、排气组件;31、联动件;311、联动齿条;312、联动齿轮;32、凸轮;33、连动杆;34、排气盖板;
40、冷却体;
50、推力组件;51、壳体;511、活动筒;5111、膨胀空间;512、出液件;5121、出液腔;513、连接件;52、第一推力件;521、第一受力部;522、挤压部;53、第二推力件;
60、调速组件;61、调速件;611、调速孔;62、调速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第一、第二…”仅仅是用于对名称的区分,不代表具体的数量或顺序。
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固定于”、“连接于”,可以是直接固定或连接于一个元件,也可以是间接固定或连接于一个元件。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箱,如图1至2所示,包括箱体10、通风机构和散热机构,箱体10为一壳体,箱体10的内部设有空腔,外部的电池可安装于箱体10的内部,也可将散热箱安装于外部的电池上,便于为外部的电池降温;箱体10上设开口,便于内部零件的组装,开口上设有密封盖11,防止落尘;箱体10的两侧设有通风口,分别为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便于散热;通风机构和散热机构设置在空腔。
其中,散热机构包括排气组件30、冷却体40、推力组件50和调速组件60,冷却体40设有冷却通道,具体的,冷却体40为管体,冷却通道贯穿于冷却体40,冷却体40分布于空腔中,便于散热;冷却体40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冷却通道贯穿冷却体40的第一端和冷却体40的第二端;推力组件50包括壳体51、第一推力件52和第二推力件53,壳体51的内部设有内腔,第一推力件52和第二推力件53滑动设置于内腔,内腔在第一推力件52的一侧形成膨胀空间;壳体51与冷却体40连接,内腔包括出液腔,出液腔位于第一推力件远离膨胀空间的一侧;壳体51上设有出液口,出液口连通出液腔和冷却通道;第一推力件52位于出液腔和膨胀空间之间。
在出液腔通入冷却介质,冷却介质可以是冷却液;当温度升高时,膨胀空间的内部的空气膨胀,推动第一推力件52移动,第一推力件52位于出液腔和膨胀空间之间,使得第一推力件52挤压出液腔,位于出液腔的内部的冷却介质由出液口流出;冷却介质由出液口流入冷却通道,进而起到散热效果。
处于低温状态时,膨胀空间内部的空气未膨胀,第一推力件52处于静止状态,冷却介质无法从出液口流出;当温度升高,膨胀空间的内部的空气膨胀,推动第一推力件52移动,进而使得冷却介质进入冷却通道,产生散热效果;当温度持续升高,膨胀空间的内部的空气加快膨胀,第一推力件52加快移动的速度,从而加快冷却介质的流动速度,进而加快了散热的效率;本实施例通过简单的结构,使得散热机构的整体散热效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增加散热的灵活性。
如图3至4所示,壳体51包括活动筒511、出液件512和连接件513,活动筒511和连接件513为中空设计,连接件513为筒体,连接件513连接活动筒511和出液件512;活动筒511包括膨胀空间5111,出液件512为壳体51,其内部为出液腔5121,内腔连通活动筒511、出液件512和连接件513;具体的,出液件512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出液件512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互为对侧;冷却体40的第一端连接于出液件512的第一侧,冷却体40的第二端连接于出液件512的第二侧,出液件512的第二侧与冷却体40的第二端之间设有单向阀,使得出液件512中的冷却介质无法由出液件512的第二侧流进冷却体40,保持冷却通道的内部的冷却介质由一个方向流动;冷却介质由出液口进入冷却体40的第一端,再由冷却体40的第二端流回出液件512,形成循环。
第二方向为由其中第一通风口到第二通风口的方向,即箱体10的长度方向,第一方向即为箱体10的宽度方向;冷却体40分为第一冷却体40和第二冷却体40,第一冷却体40和第二冷却体40沿着第二方向设置,便于冷却体40分布于箱体10的内部,加强散热效果;第一冷却体40和第二冷却体40分别设有弯曲部分,弯曲部分用于加强冷却通道的长度,加强散热效果;调速组件60包括调速件61和调速箱62,调速组件60设置在冷却通道上,具体的,第一冷却体40的一端连接调速箱62,另一端连接出液件512的第一侧,第二冷却体40的一端连接调速箱62,另一端连接出液件512的第二侧。
第一推力件52包括第一受力部521、连接部和挤压部522,第一受力部521为圆形的板体,第一受力部521滑动设置于内腔,具体的,第一受力部521的直径与活动筒511的横截面的直径相等,使得第一受力部521在活动筒511的内部活动形成活塞;连接部为杆体,连接部设置在连接件513的内部,挤压部522为板体,挤压部522的大小与出液件512在第二方向的横截面大小相等,挤压部522滑动设置于出液腔5121,使得挤压部522在出液件512的内部活动形成活塞;第一受力部521与挤压部522通过连接部连接,出液口设置在出液腔5121远离挤压部522的一侧,且出液口位于出液件512的上侧;第一推力件52沿着第二方向朝向出液件512移动,挤压部522随之移动,挤压部522挤压出液腔5121,使得位于出液腔5121的内部的冷却介质的液面上涨,此时冷却介质上升到出液口,冷却介质由出液口流出,进入冷却通道;当出液口设置在出液件512的下侧时,将冷却介质推至出液口,亦可将冷却介质推至冷却通道,以实现本实施例;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出液口设置堵塞,受挤压部522的挤压,出液腔5121的冷却介质冲破堵塞即可由出液口流出,无需将出液口设置于出液件512的上侧。
膨胀空间5111位于第一推力件52和第二推力件53之间,第二推力件53与调速件61连接,膨胀空间5111中的空气受热膨胀时,第一推力件52和第二推力件53分别向两侧移动;调速件61沿着冷却通道的横截面移动,即沿着第二方向移动;调速箱62在第一方向的两侧连通冷却通道,调速箱62在第二方向的两侧设有滑动槽,调速件61上至少设置有两个调速孔611,具体的,第二推力件53包括第二受力部和支撑杆,第二受力部与支撑杆连接,第二受力部的大小与调速箱的横截面相等,使得第二受力部在调速箱的内部滑动形成活塞;调速件61为一活动板,调速件61的一端与第二推力件53的支撑杆固定连接,另一端由滑动槽穿过,调速孔611可与冷却通道连通,第二推力件53移动,推动调速件61移动,使得不同的调速孔611依次与冷却通道连通,从而调节冷却介质的流速,进而调节散热效果;具体的,调速孔611设置有三个,三个调速孔611沿着第二方向排列在调速件61上,不同调速孔611的孔径不同,靠近第二推力件53的调速孔611的孔径大于远离第二推力件53的调速孔611的孔径;起始时,远离第二推力件53的最小孔径的调速孔611与冷却通道连通,膨胀空间5111的内部的空气受热膨胀,第二推力件53移动,靠近第二推力件53的调速孔611与冷却通道连通,使得冷却介质的流速加快,从而加大散热效果;膨胀空间5111的内部的空气受热膨胀的幅度越大,第二推力件53移动的距离越大,则对应的孔径更大的调速孔611与冷却通道连通,从而加大冷却介质的流速。
当外部的电池升温或外部的环境升温时,膨胀空间5111的内部的空气受热膨胀,推动第一推力件52向出液件512移动,出液腔5121受挤压部522的挤压,出液腔5121的内部的冷却介质的液面上升,使得冷却介质流入冷却通道,冷却介质经冷却通道,起到降温的效果;膨胀空间5111的内部的空气受热膨胀,推动第二推力件53向调速箱62移动,使得连接在第二推力件53上的调速件61移动,调速孔611与冷却通道连通,冷却介质的流速加快,增大散热效果。
如图3所示,排气组件30包括固定架、联动件31、转轴、两个凸轮32、两个连动杆33和两个排气盖板34,联动件31与第一推力件52配合,凸轮32与联动件31连接,连动杆33的一端抵接凸轮32,另一端与排气盖板34连接;密封盖11上设有排气口,排气盖板34盖合在排气口上,第一推力件52移动时,带动联动件31工作,凸轮32转动,连动杆33随之上下移动,使得排气盖板34打开。
固定架设置有两个侧板和一个顶板,两个侧板竖直设置在箱体10的内部,顶板连接在两个侧板上;联动件31包括联动齿条311和联动齿轮312,联动齿条311的一端与调速件61连接,另一端与联动齿轮312啮合;联动齿轮312设置在两个侧板之间,侧板上对应设置有通孔,转轴穿过两个侧板的通孔,转轴的两端与两个凸轮32转动连接,联动齿轮312固定与转动固定连接;顶板上设有开孔,连动杆33的一端与排气盖板34连接,另一端穿过顶板的开孔与凸轮32抵接,形成凸轮32机构;当调速件61移动时,联动齿条311随之移动,联动齿轮312转动,带动两个凸轮32转动,从而使两个排气盖板34上下移动,便于排出箱体10内部的热气;两个凸轮32反向设置,使得其中一个排气盖板34上升时,另一个排气盖板34下降,方便空气的对流,加强散热效果;连动杆33的外部套接有排气弹簧,排气弹簧位于顶板与凸轮32之间,便于连动杆33回位。
如图5至7所示,通风机构包括启动件21、离合组件22、传动件23、第一支撑弹簧24和第二支撑弹簧25和通风件,离合组件22包括第一引力件221和第二引力件222,第一引力件221与启动件21连接;第二引力件222与传动件23连接;通风件与传动件23配合;传动件23可与启动件21配合。
离合组件22工作,第一引力件221靠近第二引力件222,启动件21工作,传动件23与启动件21配合,启动件21转动,传动件23运动,通风件打开。
通风件设置有两个,通风件分为第一通风件26和第二通风件27,第一通风件26和第二通风件27为板体,第一通风件26和第二通风件27分别盖合在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上;第一通风件26和第二通风件27上分别设有通风孔,通风孔可以加大通风效果;通风孔上设有防尘塞,防尘塞用于防尘;第一支撑弹簧24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固定设置在箱体10的侧壁上,第一支撑弹簧24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抵接块241,第一抵接块241固定连接在第一通风件26上;第二支撑弹簧25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固定设置在箱体10的侧壁上,第二支撑弹簧25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抵接块251,第二抵接块251固定连接在第二通风件27上,第二通风件27上设有弹片28,弹片28与第二抵接块251形成夹位;第一支撑弹簧24和第二支撑弹簧25用于复位。
传动件23包括第一传动条231、第二传动条232、固定柱、弹力件233、复位弹簧234、移动板235、同步带236和两个传动轮237,第一传动条231和第二传动条232为齿条,传动轮237为齿轮,第一传动条231和第二传动条232分别与传动轮237啮合,两个传动轮237位于第一传动条231和第二传动条232之间,两个传动轮237同时转动,第一传动条231和第二传动条232往相反的方向移动;两个传动轮237有利于提高第一传动条231和第二传动条232移动的稳定性,在其他实施例中,传动轮237可以设置三个、四个、五个或六个,传动轮237的个数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传动轮237通过同步带236连接,使得位于同一传动件23的传动轮237移动板235上设有两个安装座,两个传动轮237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安装座上,使得传动轮237能够转动。
箱体10的底部设有下导轨12,箱体10的上侧设有上导轨,上导轨固定连接在箱体10的侧壁上,上导轨和下导轨12沿着第二方向设置;传动件23设置有两个,两个传动件23分设在箱体10的内部;第一传动条231滑动设置在上导轨上,第一传动条231上设有第一抵接部2311,第一抵接部2311的下侧设有倾斜面,第一抵接部2311的倾斜面朝向第一通风口倾斜,第一抵接块241在远离第一支撑弹簧24的一侧设有与第一抵接部2311相对应的倾斜面;第二传动条232滑动设置在下导轨12上,第二传动条232上设有第二抵接部2321,第二抵接部2321的上侧设有倾斜面,第二抵接部2321的倾斜面朝向第二通风口倾斜,第二抵接块251在远离第二支撑弹簧25的一侧设有与第二抵接部2321相对应的倾斜面。
如图8所示,第一传动条231在远离第一抵接部2311的一端连接有转动件2312;转动件2312为片状,便于加工,转动件2312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传动条231上,另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二抵接块251上,转动件2312的中部设有活动槽,固定柱的一端固定在箱体10的侧壁上,另一端穿设在活动槽上;活动槽的长度大于固定柱的直径,便于固定柱在活动槽的内部移动。
具体的,启动件21包括风扇和连接轴,风扇与连接轴连接,箱体10的侧壁上设有排气窗,风扇安装在排气窗上,当汽车处于行驶状态时,风扇转动,连接轴随之转动;弹力件233为弹簧,弹力件233设置有两根,弹力件233的一端固定设置在箱体10上,另一端与移动板235连接;第一引力件221连接在启动件21或靠近启动件21的箱体10的侧壁上;连接轴上设有花键,传动轮237上设有与花键对应的凹槽,传动轮237可通过花键与连接轴配合;第二引力件222固定在移动板235远离弹力件233的一侧;第一引力件221与第二引力件222为磁铁,第一引力件221在靠近第二引力件222的一侧与第二引力件222靠近第一引力件221的一侧为相同的磁性,使得第一引力件221与第二引力件222互相排斥,汽车在形成过程中带动空气流动,从而带动风扇转动,进而带动连接轴转动,无需采用其他动力源,避免其他动力源产生额外的热量,在其他实施例中,启动件21也可以是电机等其他驱动件。
第一引力件221和第二引力件222之间为磁力空间,第一通风件26上连接有辅助杆和辅助磁铁261,辅助杆连接第一通风件26和辅助磁铁261,辅助磁铁261位于磁力空间的下方,辅助磁铁261朝向第一引力件221的一侧为与第一引力件221相同的磁性,辅助磁铁261朝向第二引力件222为与第二引力件222相反的磁性,辅助杆采用刚性材料。
传动轮237转动,第一传动条231向第一通风口移动,第二传动条232向第二通风口移动,此时,第一抵接部2311的倾斜面与第一抵接块241的倾斜面作用,使得第一支撑弹簧24压缩蓄能,第一通风件26下移,第一通风口打开;第二抵接部2321嵌入弹片28与第二抵接块251之间的夹位,第二抵接部2321的倾斜面与第二抵接块251的倾斜面作用,使得第二支撑弹簧25压缩蓄能,第二通风件27上移,第二通风口打开;第一通风件26的下移和第二通风件27的上移,使箱体10的内部的空气能够与箱体10外部的空气交换,形成空气的对流,加强散热效果;第二抵接块251上移的同时推动转动件2312的一端,使得转动件2312绕着固定柱转动;此时辅助磁铁261移动到磁力空间,辅助磁铁261加强了第一引力件221对第二引力件222的排斥力,使得传动轮237脱离连接轴,第二传动条232停止移动;第一传动条231受转动件2312的限制,亦保证静止状态;此时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保持打开状态,使得高温状态下箱体10内能够保持通风。
第二传动条232在远离第二抵接部2321的一端设有第一复位磁铁2322,下导轨12上设有与第一复位磁铁2322相对应的第二复位磁铁121,复位弹簧234的一端连接第一复位磁铁2322,另一端连接第二复位磁铁121;第一复位磁铁2322靠近第二复位磁铁121的一侧与第二复位磁铁121靠近第一复位磁铁2322为相反的磁性,即第一复位磁铁2322和第二复位磁铁121相吸引。
起始时,复位弹簧234压缩蓄能,当第二传动条232往第二通风口移动,复位弹簧234恢复原始长度,温度升高,第一复位磁铁2322和第二复位磁铁121的磁性下降,第一复位磁铁2322和第二复位磁铁121之间的吸引力不足以将第二传动条232拉回,此时第二通风口保持打开状态,为箱体10的内部降温,此时第二传动条232保持不动,转动件2312亦无法转动,从而防止第一传动条231回移,以致在高温下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保持打开的状态,方便通风散热;当温度降低时,第一复位磁铁2322和第二复位磁铁121的磁性恢复,第一复位磁铁2322和第二复位磁铁121之间的吸引力将第二传动条232拉回,传动件23转动,第一传动件23复位,使得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关闭。
当外部的汽车处于静止状态或行驶状态时,温度升高,膨胀空间5111的内部的空气受热膨胀,推动第一推力件52和第二推力件53分别向两侧移动;受挤压部522的挤压,出液腔5121的内部的冷却介质的液面上升,使得冷却介质流入冷却通道,冷却介质经冷却通道,起到降温的效果;调速件61受第二推力件53的推动,调速件61往调速箱62移动,使得较大孔径的调速孔611与冷却通道连通,从而加快了冷却介质的流动速度,进而加大散热效果;第二推力件53的移动过程中,联动齿条311随之移动,带动两个排气盖板34上下移动,加快空气对流,进而加快散热;当外部的汽车处于行驶状态时,汽车行驶的气流带动风扇转动,连接轴随之转动;温度升高时,第一引力件221与第二引力件222的磁性降低,此时弹力件233释放能量,使得移动板235靠近启动件21,在连接轴的转动过程中,当连接轴的花键与传动轮237的凹槽对应时,连接轴与传动轮237完成配合;传动轮237随着连接轴转动,第一传动条231往第一通风口移动,第二传动条232往第二通风口移动,使得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保持打开状态,加快散热。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散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膨胀空间5111的内部的空气膨胀,第一推力件52挤压出液腔5121,第二推力件53移动;
出液腔5121的内部的冷却介质通过出液口流进冷却通道;
调速件61在调速箱62的滑动槽移动,调速孔611依次与冷却通道连通。
以上实施例也并非是基于本发明的穷尽性列举,在此之外,还可以存在多个未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在不违反本发明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机构包括冷却体和推力组件,
所述冷却体设有冷却通道;
所述推力组件包括壳体和第一推力件,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内腔,所述第一推力件滑动设置于所述内腔,所述内腔在所述第一推力件的一侧形成膨胀空间;
所述壳体与所述冷却体连接,所述内腔包括出液腔,所述出液腔位于所述第一推力件远离所述膨胀空间的一侧;
所述壳体上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连通所述出液腔和所述冷却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力件包括第一受力部和挤压部,所述第一受力部滑动设置于所述内腔,所述第一受力部与所述挤压部连接,所述挤压部滑动设置于所述出液腔,所述出液口设置在所述出液腔远离所述挤压部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1至2任一项所述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速组件,所述调速组件设置在所述冷却通道上;所述调速组件包括调速件,所述调速件沿着所述冷却通道的横截面移动;所述调速件上至少设置有两个调速孔,所述调速孔可与所述冷却通道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组件还包括第二推力件和调速箱,所述第一推力件和所述第二推力件之间为所述膨胀空间,所述第二推力件与所述调速件连接;不同所述调速孔的孔径不同;所述调速箱在第一方向的两侧连通所述冷却通道,所述调速箱在第二方向的两侧设有滑动槽,所述调速件为板块,所述调速孔沿着第二方向排列在所述调速件上。
5.散热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通风机构和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散热机构,所述通风机构和所述散热机构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部;所述通风机构包括启动件、离合组件、传动件和通风件,所述离合组件包括第一引力件和第二引力件,所述第一引力件与所述启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引力件与所述传动件连接;所述箱体上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件盖合在所述通风口上,所述通风件与所述传动件配合;所述传动件可与所述启动件配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散热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动件,所述通风口设置有两个,所述通风件设置有两个,所述通风件分为第一通风件和第二通风件,两个所述通风口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对侧,所述第一通风件和所述第二通风件分别盖合在两个所述通风口上;所述传动件包括第一传动条、第二传动条和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条和所述第二传动条分别与所述传动轮啮合;所述第一传动条上设有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二传动条在远离所述第一抵接部的一侧设有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可与所述第一通风件抵接,所述第二抵接部可与所述第二通风件抵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散热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还包括固定柱,所述第一传动条在远离所述第一抵接部的一端连接有转动件;所述转动件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传动条上,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抵接块上,所述转动件的中部设有活动槽,所述固定柱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箱体的侧壁上,另一端穿设在所述活动槽上;所述活动槽的长度大于所述固定柱的直径,便于所述固定柱在所述活动槽的内部移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散热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还包括弹力件,所述弹力件的一端固定设置,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引力件连接;所述第二引力件与所述传动轮连接;所述第一引力件与所述第二引力件互相排斥;所述第一引力件与所述第二引力件为磁铁,所述第一引力件在靠近所述第二引力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引力件靠近所述第一引力件的一侧为相同的磁性;所述第一引力件和所述第二引力件之间为磁力空间,所述第一通风件上连接有辅助磁铁,所述辅助磁铁位于所述磁力空间的下方,所述辅助磁铁朝向所述第一引力件的一侧为与所述第一引力件相同的磁性,所述辅助磁铁朝向所述第二引力件为与所述第二引力件相反的磁性。
9.如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散热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气组件,所述排气组件包括联动件、凸轮、连动杆和排气盖板,所述联动件与所述第一推力件配合,所述凸轮与所述联动件连接,所述连动杆的一端抵接所述凸轮,另一端与所述排气盖板连接;所述箱体上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盖板盖合在所述排气口上。
10.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膨胀空间的内部的空气膨胀,所述第一推力件挤压所述出液腔,所述第二推力件移动;
所述出液腔的内部的冷却介质通过所述出液口流进所述冷却通道;
所述调速件在所述调速箱的滑动槽移动,所述调速孔依次与所述冷却通道连通。
CN202210952592.1A 2022-08-09 2022-08-09 散热机构、散热箱及散热方法 Active CN1152415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52592.1A CN115241568B (zh) 2022-08-09 2022-08-09 散热机构、散热箱及散热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52592.1A CN115241568B (zh) 2022-08-09 2022-08-09 散热机构、散热箱及散热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41568A true CN115241568A (zh) 2022-10-25
CN115241568B CN115241568B (zh) 2023-03-21

Family

ID=83680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52592.1A Active CN115241568B (zh) 2022-08-09 2022-08-09 散热机构、散热箱及散热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41568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789568U (zh) * 2017-06-13 2017-12-22 赣州市创翔电源有限公司 一种均衡散热式动力蓄电池
CN209200863U (zh) * 2018-09-28 2019-08-02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分流装置、具有该分流装置的电机和冷却系统
CN110429357A (zh) * 2019-07-11 2019-11-08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膨胀壶、电池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110660941A (zh) * 2019-10-08 2020-01-07 宋智勇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散热系统
CN111916596A (zh) * 2020-06-11 2020-11-10 安徽正熹标王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保护装置
CN113054283A (zh) * 2021-03-18 2021-06-29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散热系统及电动汽车
CN114465142A (zh) * 2022-03-15 2022-05-10 冉伟锋 一种无源式配电箱的散热结构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789568U (zh) * 2017-06-13 2017-12-22 赣州市创翔电源有限公司 一种均衡散热式动力蓄电池
CN209200863U (zh) * 2018-09-28 2019-08-02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分流装置、具有该分流装置的电机和冷却系统
CN110429357A (zh) * 2019-07-11 2019-11-08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膨胀壶、电池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110660941A (zh) * 2019-10-08 2020-01-07 宋智勇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散热系统
CN111916596A (zh) * 2020-06-11 2020-11-10 安徽正熹标王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保护装置
CN113054283A (zh) * 2021-03-18 2021-06-29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散热系统及电动汽车
CN114465142A (zh) * 2022-03-15 2022-05-10 冉伟锋 一种无源式配电箱的散热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41568B (zh) 2023-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69474B (zh) 一种防渗透烟气挡板门密封机构
CN115102319B (zh) 一种节能新能源汽车用驱动装置
CN211994226U (zh) 一种3d打印机用循环冷却装置
CN115241568B (zh) 散热机构、散热箱及散热方法
CN114567116A (zh) 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风扇电机及其降温方法
CN114286570A (zh) 一种性能良好的电动车控制器
CN113597223A (zh) 用于数据中心的一体式液冷设备
CN113650239A (zh) 一种高效智能的塑胶模具
CN107027255B (zh) 一种隔热效果好使用方便的室外电子设备箱
CN210092659U (zh) 散热性能好的动力箱
CN116442760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散热结构
CN213305141U (zh) 一种高效散热型散热电机
CN114593161A (zh) 一种汽车离合器
CN113809886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散热架
CN114412967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小门电动开启低扭矩执行器
CN116247339B (zh) 一种电力储能装置温度调节机构
CN112728855A (zh) 一种可自动散热的制冷设备
CN219244324U (zh) 大流量高效率的内循环风冷结构
US4453382A (en) Convection powered solar engine
CN216011367U (zh) 一种板翅式换热器
CN220857763U (zh) 一种防爆型节能电机外壳
CN215322072U (zh) 一种包含两个以上充电模块的直流充电桩
CN218162397U (zh) 一种光伏发电系统的冷却结构
CN220710510U (zh) 一种储能电池柜
CN116592129B (zh) 一种风电齿轮箱高效散热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