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34559A - 一种弹性挡圈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弹性挡圈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234559A CN115234559A CN202210944745.8A CN202210944745A CN115234559A CN 115234559 A CN115234559 A CN 115234559A CN 202210944745 A CN202210944745 A CN 202210944745A CN 115234559 A CN115234559 A CN 11523455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lip
- matching
- opening
- cooperation
- mak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10000000080 chela (arthropod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27 coher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21/00—Means for preventing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a pin, spigot, shaft or the like and a member surrounding it; Stud-and-socket releasable fastenings
- F16B21/10—Means for preventing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a pin, spigot, shaft or the like and a member surrounding it; Stud-and-socket releasable fastenings by separate parts
- F16B21/16—Means for preventing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a pin, spigot, shaft or the like and a member surrounding it; Stud-and-socket releasable fastenings by separate parts with grooves or notches in the pin or shaft
- F16B21/18—Means for preventing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a pin, spigot, shaft or the like and a member surrounding it; Stud-and-socket releasable fastenings by separate parts with grooves or notches in the pin or shaft with circlips or like resilient retaining devices, i.e. resilient in the plane of the ring or the like; Details
- F16B21/186—Means for preventing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a pin, spigot, shaft or the like and a member surrounding it; Stud-and-socket releasable fastenings by separate parts with grooves or notches in the pin or shaft with circlips or like resilient retaining devices, i.e. resilient in the plane of the ring or the like; Details external, i.e. with contracting a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naps, Bayonet Connections, Set Pins, And Snap 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弹性挡圈,弹性挡圈包括:弹性挡圈本体,弹性挡圈本体设有第一开口;多个第一配合结构,多个第一配合结构设于所弹性挡圈本体;第二配合结构,第二配合结构相对设于第一开口;至少两个第三配合结构,至少两个第三配合结构相对设于第一开口两侧;其中,通过拉扯第三配合结构,改变第一开口的大小。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弹性挡圈使用范围小且装配不便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挡圈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弹性挡圈。
背景技术
在装配中,常常会用到弹性挡圈来帮助连接配合两个不同的结构,但目前现有的弹性挡圈,在使用中常常会遇到弹性挡圈实用范围小,同一尺寸的弹性挡圈弹力限定,当遇到弹力不足时无法解决,同时现有的弹性挡圈在装配时也不便,降低了装配效率,由此,需要提供一种弹性挡圈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弹性挡圈,解决了现有弹性挡圈使用范围小且装配不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弹性挡圈,弹性挡圈包括:弹性挡圈本体,弹性挡圈本体设有第一开口;多个第一配合结构,多个第一配合结构设于所弹性挡圈本体;第二配合结构,第二配合结构相对设于第一开口;至少两个第三配合结构,至少两个第三配合结构相对设于第一开口两侧;其中,通过拉扯第三配合结构,改变第一开口的大小。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多个第一配合结构,使弹性挡圈的弹力大小可被调控,通过调整多个第一配合结构的数量,使弹性挡圈可以选取不同大小、宽度和厚度,使弹性挡圈更具有实用性,同时通过设置第二配合结构在第一开口处,以及设置第三配合结构来控制第二配合结构的开合,使弹性挡圈的打开和闭合更加的方便快捷,同时通过第二配合结构打开弹性挡圈时,能使弹性挡圈在装配时不会发生干涉,提高了装配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中,第一配合结构还包括:配合安装位,配合安装位设有配合槽,配合槽设有两个相对的端面,且两个相对的端面之间形成配合空间,用于装配弹性挡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配合安装位,且设置配合槽来辅助弹性挡圈进行装配,且通过设置两个相对的端面之间形成的配合空间,使弹性挡圈在装配时更加的方便快捷,同时更具有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中,配合槽还包括:两个第一导向端面,两个第一导向端面位于第一开口的两侧,并向远离第一开口的一侧延伸。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两个第一导向端面,且两个第一导向端面并向远离第一开口的一侧延伸,使在进行装配时,通过第一导向端面能使装配更加快捷,同时使装配过程更加顺畅,使零件磨损程度降低,提高了弹性挡圈的使用寿命,同时还能帮助对弹性挡圈进行定位装配,使装配过程更具有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中,第二配合结构包括:第一配合部,第一配合部上设有第一贴合面;第二配合部,第二配合部上设有第二贴合面,第一贴合面与所述第二贴合面相对设置,第一贴合面的至少部分与第二贴合面接触;其中,根据接触面积的大小改变第一开口的大小。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以及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使在对第二配合结构进行控制时,使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能贴合更加紧密顺畅,使弹性挡圈能更好的贴合装配,同时使第二配合结构在闭合时更加的顺畅,提高了装配的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中,弹性挡圈还包括:弹性挡圈本体设有外侧面;第一配合部设有靠近外侧面的第一端,第二配合部设有靠近外侧面的第二端,第一端能够沿第二贴合面滑动;其中,当第一端和第二端接触时,外侧面平滑连贯。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第一端和第二端,且在第二配合结构进行闭合装配时,第一端和第二端贴合后,使弹性挡圈的外侧面衔接连贯,配合装配后移动时流畅不卡顿,使弹性挡圈能更加贴合,同时使外侧面更加的平滑,使其在移动时不会损伤其他零部件,提高了弹性挡圈的使用寿命,同时也使装配更加快捷,提高了装配弹性挡圈的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中,弹性挡圈还包括:第一贴合面与第二贴合面为长度相等的斜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为两个长度相等的斜面,使在对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进行配合连接时,使连接更加的紧密,且使弹性挡圈的外侧面更加的平滑连贯,使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连接配合时,不会造成弹性挡圈外侧面凸起,影响弹性挡圈的移动和装配,提高了弹性挡圈的使用寿命以及装配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中,第三配合结构包括:第三配合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第三配合部,至少两个第三配合部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开口,且至少两个第二开口的开口方向朝弹性弹性挡圈的中心。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两个第三配合部,且设有第二开口,开口朝向弹性挡圈的中心,使在对第二配合结合进行装配闭合时,通过第二开口向第一开口进行施力,使第一开口闭合,使装配更加快捷省力,同时设置第三配合部在弹性挡圈本体上,使弹性挡圈的整体利用率更高,同时减小内部空间占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中,弹性挡圈还包括:第二导向端面,第二导向端面设于第二开口的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第二导向端在第二开口的两侧,使在使用第三配合部时能更加的快捷方便,通过导向端面的导向,使装配更加的快捷,提高了操作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中,弹性挡圈还包括:两个第四配合部,两个第四配合部相对设于第三配合部靠近第二开口的一侧,用于配合卡簧钳装配弹性挡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第四配合部,且相对设于第三配合部靠近第二开口的一侧,使卡簧钳在于第四配合部配合后,对弹性挡圈的第二配合结构进行施力时更加方便,能更省力的使第二配合结构进行配合连接,使弹性挡圈闭合,提高了装配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中,两个第四配合部为朝第一开口方向凹陷的弧形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两个第四配合部为朝第一开口方向凹陷的弧形槽,使卡簧钳在装配过程中,直接嵌入至弧形槽中,且施力时能被固定,使卡簧钳不会滑出弧形槽,使施力过程更加安全快捷,提高了装配弹性挡圈的效率。
采用该技术方案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多个第一配合结构,使弹性挡圈的弹力大小可被调控,通过调整多个第一配合结构的数量,使弹性挡圈可以选取不同大小、宽度和厚度,使弹性挡圈更具有实用性,同时通过设置第二配合结构在第一开口处,以及设置第三配合结构来控制第二配合结构的开合,使弹性挡圈的打开和闭合更加的方便快捷,同时通过第二配合结构打开弹性挡圈时,能使弹性挡圈在装配时不会发生干涉,提高了装配效率。
(2)通过设置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以及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使在对第二配合结构进行控制时,使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能贴合更加紧密顺畅,使弹性挡圈能更好的贴合装配,同时使第二配合结构在闭合时更加的顺畅,提高了装配的效率。通过设置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为两个长度相等的斜面,使在对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进行配合连接时,使连接更加的紧密,且使弹性挡圈的外侧面更加的平滑连贯,使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连接配合时,不会造成弹性挡圈外侧面凸起,影响弹性挡圈的移动和装配,提高了弹性挡圈的使用寿命以及装配效率。
(3)通过设置两个第三配合部,且设有第二开口,开口朝向弹性挡圈的中心,使在对第二配合结合进行装配闭合时,通过第二开口向第一开口进行施力,使第一开口闭合,使装配更加快捷省力,同时设置第三配合部在弹性挡圈本体上,使弹性挡圈的整体利用率更高,同时减小内部空间占用。
(4)通过设置第四配合部,且相对设于第三配合部靠近第二开口的一侧,使卡簧钳在于第四配合部配合后,对弹性挡圈的第二配合结构进行施力时更加方便,能更省力的使第二配合结构进行配合连接,使弹性挡圈闭合,提高了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待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弹性挡圈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弹性挡圈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弹性挡圈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附图标记说明:
100为弹性挡圈;110为弹性挡圈本体;111为第一开口;120为第一配合结构;121为配合安装位;122为第一导向端面;130为第二配合结构;131为第一配合部;131a为第一贴合面;132为第二配合部;132a为第二贴合面;133为第一端;134为第二端;140为第三配合结构;141为第三配合部;142为第二开口;143为第二导向端面;144为第四配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和图2和图3,一种弹性挡圈100,弹性挡圈100包括:弹性挡圈本体110,弹性挡圈本体110设有第一开口111;多个第一配合结构120,多个第一配合结构120设于所弹性挡圈本体110;第二配合结构130,第二配合结构130相对设于第一开口111;至少两个第三配合结构140,至少两个第三配合结构140相对设于第一开口两侧;其中,通过拉扯第三配合结构140,改变第一开口111的大小。
具体的,弹性挡圈100一般在使用时分为两种弹性挡圈100,一种是孔用弹性挡圈100,一种是轴用弹性挡圈100,当为孔用弹性挡圈100时,第一配合结构120设于弹性挡圈100的环形外壁上,且第一配合结构120的第三开口朝向外侧;当为轴用弹性挡圈100时,第一配合结构120设于弹性挡圈100环形内壁,且第三开口朝向环心。
进一步的,在对弹性挡圈100进行铸造时,通过调节第一配合结构120中的配合槽的数量,以及配合槽中两个相对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以及配合槽的深度,来使弹性挡圈100的宽度和厚度等尺寸选取范围更大,选取更加自由,同时通过上述调节,能使弹性挡圈100的弹力大小得到对应调节,以适应不同的装配情况。
进一步的,在使用弹性挡圈100时,首先通过卡簧钳嵌入第三配合结构140,使第二配合结构130打开,即使弹性挡圈100的内孔径变大,使装配更加方便快捷,再把第一配合结构120与装配的零件配合装入即可完成装配。
优选的,通过设置多个第一配合结构120,使弹性挡圈100的弹力大小可被调控,通过调整多个第一配合结构120的数量,使弹性挡圈100可以选取不同大小、宽度和厚度,使弹性挡圈100更具有实用性,同时通过设置第二配合结构130在第一开口111处,以及设置第三配合结构140来控制第二配合结构130的开合,使弹性挡圈100的打开和闭合更加的方便快捷,同时通过第二配合结构130打开弹性挡圈100时,能使弹性挡圈100在装配时不会发生干涉,提高了装配效率。
【第二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1和图2和图3,第一配合结构120还包括:配合安装位121,配合安装位121设有配合槽,配合槽设有两个相对的端面,且两个相对的端面之间形成配合空间,用于装配弹性挡圈100。
具体的,配合槽具体为沿弹性挡圈100轴向贯穿整个弹性挡圈100的结构,且配合槽底部为平面,使装配时能更加贴合装配的零部件,且配合槽在弹性挡圈100上沿环形依次设置,使装配时受力更加均匀,提高了弹性挡圈100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通过设置配合安装位121,且设置配合槽来辅助弹性挡圈100进行装配,且通过设置两个相对的端面之间形成的配合空间,使弹性挡圈100在装配时更加的方便快捷,同时更具有稳定性。
【第三实施例】
在第二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1和图2和图3,配合槽还包括:两个第一导向端面122,两个第一导向端面122位于第一开口111的两侧,并向远离第一开口111的一侧延伸。
具体的,导向端面为两个相对设置的斜面,且在每个配合槽中都有设置,其两个斜面延伸形成的角度,即配合槽两个端面靠近弹性挡圈本体110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端面远离弹性挡圈本体110之间的距离,呈喇叭状向外侧打开。
优选的,通过设置两个第一导向端面122,使在进行装配时,通过第一导向端面122能使装配更加快捷,同时使装配过程更加顺畅,使零件磨损程度降低,提高了弹性挡圈100的使用寿命,同时还能帮助对弹性挡圈100进行定位装配,使装配过程更具有效率。
【第四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1和图2和图3,第二配合结构130包括:第一配合部131,第一配合部131上设有第一贴合面131a;第二配合部132,第二配合部132上设有第二贴合面132a,第一贴合面131a与第二贴合面132a相对设置,第一贴合面131a的至少部分与第二贴合面132a接触;其中,根据接触面积的大小改变第一开口111的大小。
具体的,第二配合结构130为弹性挡圈100上设置的一个开口结构,其为从弹性挡圈100上一处切开形成,且切开的面为斜面,使当第二配合结构130闭合时能使整个弹性挡圈100的环形外侧面更加连贯顺畅,方便装配和移动。
进一步的,第一贴合面131a和第二贴合面132a在移动时,可为第一贴合面131a在第二贴合面132a上滑动或第二贴合面132a在第一贴合面131a上滑动。
优选的,通过设置第一配合部131和第二配合部132,使在对第二配合结构130进行控制时,使第一配合部131和第二配合部132能贴合更加紧密顺畅,使弹性挡圈100能更好的贴合装配,同时使第二配合结构130在闭合时更加的顺畅,提高了装配的效率。
【第五实施例】
在第四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1和图2和图3,弹性挡圈100还包括:弹性挡圈本体110设有外侧面;第一配合部131设有靠近外侧面的第一端133,第二配合部132设有靠近外侧面的第二端134,第一端133能够沿第二贴合面132a滑动;其中,当第一端133和第二端134接触时,使外侧面平滑连贯。
具体的,在装配时观察弹性挡圈本体110的外侧面,在第一配合部131的第一端133和第二配合部132的第二端134靠近时,使第一端133和第二端134相互对齐贴合,使外侧面不会造成凸起和错位,使装配过程更加顺畅连贯,使外侧面更加的平滑,使弹性挡圈100的移动不会对其他零部件造成干涉,提高了弹性挡圈10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第一端133和第二端134在相对移动时,可为第一端133向第二端134靠近或第二端134向第一端133靠近,使第二开口142变小。
优选的,通过设置第一端133和第二端134,且在第二配合结构130进行闭合装配时,第一端133和第二端134贴合后,使弹性挡圈100的外侧面衔接连贯,配合装配后移动时流畅不卡顿,使弹性挡圈100能更加贴合,同时使外侧面更加的平滑,使其在移动时不会损伤其他零部件,提高了弹性挡圈100的使用寿命,同时也使装配更加快捷,提高了装配弹性挡圈100的效率。
【第六实施例】
在第五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1和图2和图3,弹性挡圈100还包括:第一贴合面131a与第二贴合面132a为长度相等的斜面。
具体的,在装配时,首先观察第一配合部131和第二配合部132的相对位置,再使用卡簧钳对第三配合结构140进行施力,使第一贴合面131a和第二贴合面132a相对滑动至对齐,使弹性挡圈100的外侧面连贯平滑,使装配过程更加顺畅。
优选的,通过设置第一贴合面131a和第二贴合面132a为两个长度相等的斜面,使在对第一贴合面131a和第二贴合面132a进行配合连接时,使连接更加的紧密,且使弹性挡圈100的外侧面更加的平滑连贯,使第二贴合面132a和第二贴合面132a连接配合时,不会造成弹性挡圈100外侧面凸起,影响弹性挡圈100的移动和装配,提高了弹性挡圈100的使用寿命以及装配效率。
【第七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1和图2和图3,第三配合结构140包括:第三配合结构140包括:至少两个第三配合部141,至少两个第三配合部141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开口142,且至少两个第二开口142的开口方向朝弹性挡圈100的中心。
具体的,第三配合结构140设于第二配合结构130的开口的两侧,且两个第三配合结构140与第二开口142之间的距离相同,使在对第三配合结构140施力时,能更加方便且省力,同时使第二配合结构130的配合更加的准确。
进一步的,在使用第三配合结构140时,首先使用卡簧钳,通过第三配合部141设置的第二开口142,嵌入第三配合部141中,嵌入后,对弹性挡圈100施加相对方向的力,使第二配合结构130打开,使弹性挡圈100的内孔径变大,使其在装配时不会干涉其他的零部件。
进一步的,第三配合部141位为沿弹性挡圈100轴线方向贯穿的结构,使卡簧钳在嵌入时能更加方便,同时更加省力。
进一步的,第三配合结构140在弹性挡圈100为轴用弹性挡圈100时,设置在环形弹性挡圈100的外侧面,使操作人员在对弹性挡圈100进行装配时,能使用卡簧钳对设置在外侧的第三配合结构140进行嵌入卡合,使其不会干涉到轴的装配,提高了装配的效率。
优选的,通过设置两个第三配合部141,且设有第二开口142,开口朝向弹性挡圈100的中心,使在对第二配合结合进行装配闭合时,通过第二开口142向第一开口111进行施力,使第一开口111闭合,使装配更加快捷省力,同时设置第三配合部141在弹性挡圈本体110上,使弹性挡圈100的整体利用率更高,同时减小内部空间占用。
【第八实施例】
在第七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1和图2和图3,弹性挡圈100还包括:第二导向端面143,第二导向端面143设于第二开口142的两侧。
优选的,通过设置第二导向端在第二开口142的两侧,使在使用第三配合部141时能更加的快捷方便,通过导向端面的导向,使装配更加的快捷,提高了操作效率。
【第九实施例】
在第七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1和图2和图3,弹性挡圈100还包括:两个第四配合部144,两个第四配合部144相对设于第三配合部141靠近第二开口142的一侧,用于配合卡簧钳装配垫圈。
具体的,两个第四配合部144设于第三配合部141的底部,使其在装配时能贴合至弹性挡圈100,使施力时更加的方便稳定,同时第四配合部144设置的结构为更加贴合卡簧钳的弧形结构,使其能更好的卡住卡簧钳,使卡簧钳能更好的对弹性挡圈100施力。
优选的,通过设置第四配合部144,且相对设于第三配合部141靠近第二开口142的一侧,使卡簧钳在于第四配合部144配合后,对弹性挡圈100的第二配合结构130进行施力时更加方便,能更省力的使第二配合结构130进行配合连接,使弹性挡圈100闭合,提高了装配效率。
【第十实施例】
在第九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1和图2和图3,两个第四配合部144为朝第一开口111方向凹陷的弧形槽。
具体的,设置在第四配合部144的弧形槽的开口方向还可朝向远离第一开口111的方向凹陷,使卡簧钳在打开第二配合部132时能更贴合弹性挡圈100,使装配更加方便省力。
优选的,通过设置两个第四配合部144为朝第一开口111方向凹陷的弧形槽,使卡簧钳在装配过程中,直接嵌入至弧形槽中,且施力时能被固定,使卡簧钳不会滑出弧形槽,使施力过程更加安全快捷,提高了装配弹性挡圈100的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弹性挡圈,其特征在于,包括:
弹性挡圈本体(110),所述弹性挡圈本体(110)设有第一开口(111);
多个第一配合结构(120),所述多个第一配合结构(120)设于所述弹性挡圈本体(110);
第二配合结构(130),所述第二配合结构(130)相对设于所述第一开口(111);
至少两个第三配合结构(140),所述至少两个第三配合结构(140)相对设于所述第一开口(111)两侧;
其中,通过拉扯所述第三配合结构(140),改变所述第一开口(111)的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挡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结构(120)还包括:
配合安装位(121),所述配合安装位(121)设有配合槽,所述配合槽设有两个相对的端面,且所述两个相对的端面之间形成配合空间,用于装配所述弹性挡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挡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槽还包括:
两个第一导向端面(122),所述两个第一导向端面(122)位于所述第一开口(111)的两侧,并向远离所述第一开口(111)的一侧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挡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合结构(130)包括:
第一配合部(131),所述第一配合部(131)上设有第一贴合面(131a);
第二配合部(132),所述第二配合部(132)上设有第二贴合面(132a),所述第一贴合面(131a)与所述第二贴合面(132a)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贴合面(131a)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贴合面(132a)接触;
其中,根据接触面积的大小改变所述第一开口(111)的大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弹性挡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弹性挡圈本体(110)设有外侧面;
所述第一配合部(131)设有靠近所述外侧面的第一端(133),所述第二配合部(132)设有靠近所述外侧面的第二端(134),所述第一端(133)能够沿所述第二贴合面(132a)滑动;
其中,当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接触时,使所述外侧面平滑连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弹性挡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贴合面(131a)与所述第二贴合面(132a)为长度相等的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挡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配合结构(140)包括:
至少两个第三配合部(141),所述至少两个第三配合部(141)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开口(142),且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开口(142)的开口方向朝所述弹性挡圈的中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弹性挡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导向端面(143),所述第二导向端面(143)设于所述第二开口(142)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弹性挡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两个第四配合部(144),所述两个第四配合部(144)相对设于所述第三配合部(141)靠近所述第二开口(142)的一侧,用于配合卡簧钳装配所述弹性挡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弹性挡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第四配合部(144)为朝所述第一开口(111)方向凹陷的弧形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944745.8A CN115234559A (zh) | 2022-08-08 | 2022-08-08 | 一种弹性挡圈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944745.8A CN115234559A (zh) | 2022-08-08 | 2022-08-08 | 一种弹性挡圈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234559A true CN115234559A (zh) | 2022-10-25 |
Family
ID=83679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944745.8A Pending CN115234559A (zh) | 2022-08-08 | 2022-08-08 | 一种弹性挡圈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234559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959040A (zh) * | 2024-03-29 | 2024-05-03 | 天津正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一种卡环及半髋关节置换双极头装置 |
-
2022
- 2022-08-08 CN CN202210944745.8A patent/CN115234559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959040A (zh) * | 2024-03-29 | 2024-05-03 | 天津正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一种卡环及半髋关节置换双极头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0413772B1 (en) | Tip retainer mechanism | |
CN115234559A (zh) | 一种弹性挡圈 | |
JP5035535B2 (ja) | サークリップ取付け用工具 | |
CN210920163U (zh) | 阀芯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子膨胀阀 | |
US20110011361A1 (en) | Coupling device | |
CN210344303U (zh) | 一种电动阀 | |
CN110753785B (zh) | 系留螺钉管嘴 | |
US20030121248A1 (en) | Sealed chain | |
US20030111855A1 (en) | Gripp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gripper | |
US4230345A (en) | Coupling for vacuum systems | |
CN215059662U (zh) | 球阀 | |
JP2875247B1 (ja) | リールの組付け装置 | |
US20130276454A1 (en) | Method of flange alignment | |
JP3540670B2 (ja) | 軸とヨークの結合構造 | |
CN205226329U (zh) | 组装快捷且能自动调节间隙的汽车手动换挡器 | |
CN220016489U (zh) | 一种sae快插阳接头 | |
JP6957066B1 (ja) | 流体継手 | |
CN215567878U (zh) | 一种汽车拉索与换档操纵器的连接装置 | |
CN216812972U (zh) | 一种陶瓷阀 | |
CN111271509A (zh) | 一种锁闭阀 | |
CN217076707U (zh) | 一种吊具卡爪 | |
CN205226331U (zh) | 组装快捷且能调节轴承配合间隙汽车手动换挡器 | |
CN210607179U (zh) | 用于质谱仪器的移动靶台装置 | |
CN218670169U (zh) | 连杆部件及发动机 | |
US11105377B2 (en) | Retaining ring assemblie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