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33638A - 一种可移动水上悬浮型控藻净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移动水上悬浮型控藻净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33638A
CN115233638A CN202210974261.8A CN202210974261A CN115233638A CN 115233638 A CN115233638 A CN 115233638A CN 202210974261 A CN202210974261 A CN 202210974261A CN 115233638 A CN115233638 A CN 1152336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llecting barrel
connecting rod
electric cylinder
driving elec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7426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33638B (zh
Inventor
蒋颖
刘立山
潘江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Chonke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Chonke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Chonke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Chonke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7426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33638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336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336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336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336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15/00Cleaning or keeping clear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Apparatus therefor
    • E02B15/04Devices for cleaning or keeping clear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from oil or like float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ng or removing these materials
    • E02B15/10Devices for removing the material from the surfac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1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7/00Aeration of stretches of wat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15/00Cleaning or keeping clear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Apparatus therefor
    • E02B15/04Devices for cleaning or keeping clear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from oil or like float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ng or removing these materials
    • E02B15/10Devices for removing the material from the surface
    • E02B15/104Conveyors; Paddle wheels; Endless bel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002Construction details of the apparatu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emoval Of Floating Materi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移动水上悬浮型控藻净水装置,属于河道净化处理技术领域。一种可移动水上悬浮型控藻净水装置,包括支撑平板、浮力箱、曝气组件,还包括:浮渣收集组件;其中,浮渣收集组件包括:支撑架,设置于支撑平板顶部;驱动电缸,设置于支撑架底部;传动组件,设置于驱动电缸输出端的外壁上;连杆机构,设置于传动组件的输出端;栏杆组件,设置于连杆机构外壁上;收集桶,设置于支撑平板底部;过滤组件,设置于驱动电缸输出端;进口,开设于支撑平板顶部,且收集桶顶部设置有与进口相配合的通孔;本发明能够有效地对曝气处理后漂浮在水面上的浮渣进行良好的收集处理,避免其堆积在水面上而破坏水域生态平衡,导致水质进一步恶化。

Description

一种可移动水上悬浮型控藻净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河道净化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水上悬浮型控藻净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在被污染的水域中存在有大量的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为藻类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因此藻类生物大量繁殖,进而产生水质“绿化”现象,进一步恶化水质,而曝气装置通过与混凝剂和絮凝剂的共同作用下,将有机化合物转化为浮渣,因此曝气装置对于水域的水质的治理是至关重要的。
经检索,公开号为CN108529769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悬浮式可移动曝气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包括漂浮于水面上的浮力支架、深入水中且保持悬浮状态的曝气箱以及固定设置在曝气箱下部的承重平衡装置;所述浮力支架上设置有绳索收缩装置和曝气泵,所述绳索收缩装置通过第一绳索与曝气箱牵拉连接,所述曝气泵通过其出气口配套设置的导气软管与曝气箱的内部腔体连通;所述曝气箱上开设有若干与曝气箱的内部腔体导通的曝气孔,所述曝气泵在开启曝气作业状态下,从所述曝气孔挤压出的气流可推动曝气箱沿移动方向匀速运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悬浮式可移动曝气装置及其工作方法,能够利用从曝气孔曝气的反作用力实现整个曝气装置的移动,提高了曝气范围,更有利于河道净化,虽然该装置能够一定程度提高曝气装置的曝气效果,但是该曝气装置将污染物转化为浮渣长期堆积在液面后缺少一定的收集装置,使得浮渣漂浮在水面上遮挡阳光,导致水底的光合作物生产受限,破坏水域生态平衡,严重时则会进一步恶化水质,因此该装置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可移动水上悬浮型控藻净水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移动水上悬浮型控藻净水装置,包括支撑平板、浮力箱、曝气组件、承重平衡装置和螺旋桨,所述浮力箱设置于支撑平板底部,所述曝气组件一端通过支撑平台设置于支撑平板上方,一端设置于支撑平板下方,所述承重平衡装置设置于曝气组件输出端下方,所述螺旋桨设置于承重平衡装置两侧壁上,还包括:
浮渣收集组件;
其中,所述浮渣收集组件包括:
支撑架,设置于所述支撑平板顶部;
驱动电缸,设置于所述支撑架底部,其输出端向下延伸;
传动组件,设置于所述驱动电缸输出端的外壁上;
连杆机构,设置于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出端;
栏杆组件,设置于所述连杆机构外壁上;
收集桶,设置于所述支撑平板底部,其外壁上设置有出口,且所述出口上设置有单向流通阀,所述收集桶外壁上还设置有排渣口;
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驱动电缸输出端,且与所述收集桶相配合;
进口,开设于支撑平板顶部,且所述收集桶顶部设置有与进口相配合的通孔;
太阳能光伏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顶部,且与曝气组件和驱动电缸相配合。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设置于驱动电缸输出端螺纹杆、转动设置于支撑平板顶部且与螺纹杆螺纹相连的螺纹套、固定连接于螺纹套外壁上的收卷轮、固定设置于收卷轮外壁上的绳索和设置于绳索远离收卷轮一端的转动组件。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支撑平板顶部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外壁上设置有连接套,所述转动轴外壁上套接有扭簧,所述扭簧设置于支撑平板和连接套之间。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杆组和第二连杆组,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于连接套外壁上且设置有四组,所述第一连杆组和第二连杆组均设置于第一连接杆远离连接套的一端。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杆组对称设置有两组,每组所述第一连杆组均包括两个第二连接杆,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彼此之间转动相连。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连杆组对称设置有两组,每组所述第二连杆组均包括设置于两端的第三连接杆和滑动设置于两个第三连接杆之间的第四连接杆。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外壁上均设置有栏杆组件,且所述栏杆组件通过连接扣分别与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相连接,且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外壁上连接的栏杆组件彼此之间相互配合。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连接轴、活塞、过滤网和封堵组件,所述连接轴设置于所述驱动电缸输出端,所述活塞滑动设置于所述收集桶内部且其顶部与连接轴远离驱动电缸的一端相连,所述过滤网设置于收集桶内壁上且与出口相连通,所述封堵组件设置于收集桶内部顶壁上且与通孔相配合。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封堵组件包括嵌合转动设置于收集桶内部顶壁的封堵块,设置于收集桶内部顶壁的固定块和设置于封堵块和固定块之间的弹簧。
一种可移动水上悬浮型控藻净水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装置置入需要净化处理的水中,通过启动螺旋桨对装置进行推动,使其移动至需要处理的区域,然后启动曝气组件进行曝气处理,通过设置的承重平衡装置保持装置平衡稳定性,通过设置的浮力箱保持装置浮起状态,且该浮力箱能够保持该装置处于支撑平板淹没状态,支撑平板顶部距离水平面距离为5-10cm最佳;
S2:启动曝气组件进行处理后,启动驱动电缸,带动其输出端连接的螺纹杆向下运动,通过支撑平板顶部设置有与螺纹杆螺纹相连的螺纹套,进而当螺纹杆向下运动时,则会带动与其螺纹相连的螺纹套进行转动,进而带动其外壁连接的收卷轮进行转动,从而对与其相连接的绳索进行收卷;
S3:当绳索被收卷时,则会带动转动轴进行转动,进而带动其外壁上连接的连接套进行转动,进而带动与其相连的第一连接杆进行转动,进而同一侧的两组第二连接杆相互靠近并发生折叠的情形,同时,两组第三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发生滑动被拉伸,且两组第三连接杆与第一连接杆之间的夹角变小,通过设置有栏杆组件,进而能够有效地将漂浮在水面上的浮渣向着收集桶的方向推进;
S4:当驱动电缸向下移动时,能够带动与其相连的连接轴向下运动,当连接轴向下运动时,则会带动与其相连的活塞沿着收集桶向下运动,当活塞向下运动时,收集桶顶部与活塞之间的压强则会变小,进而收集桶的外部压力大于收集桶内部的压力,进而带动弹簧发生形变,封堵块发生转动,进而通孔处于打开状态,水面的水和浮渣漂向收集桶内部,同时漂浮在水面的浮渣在栏杆组件的推动下回向着收集桶方向推动,进而高效地将漂浮在水面的浮渣收集至收集桶内部;
S5:当水和浮渣收集到收集桶内部后,启动驱动电缸回缩向上运动,此时绳索则会被松开,而通过设置有扭簧,进而在扭簧扭力的作用下,转动轴进行转动并对绳索进行收卷,此时连接套和第一连接杆会随着转动轴进行转动,并回复至驱动电缸伸缩前的状态,此时连杆机构处于展开状态,同时,当驱动电缸回缩时,此时收集桶内部充满水和浮渣,此时收集桶内部压强和外部压强相同,进而通过设置有弹簧,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则会带动封堵块进行转动并将通孔进行封堵,当通孔被封堵后,此时活塞仍会在驱动电缸和连接轴的带动下向上运动,此时活塞则会对收集桶内部的水和浮渣进行挤压,通过设置有出口,且出口出设置有过滤网,进而进入至收集桶内部的水则会被挤压并通过出口进行排出,通过设置有过滤网,进而进入至收集桶内部的浮渣则会被过滤并留置在收集桶内部;
S6:往复的启动驱动电缸带动连杆机构、栏杆组件进行转动,对漂浮在水面的浮渣进行推送,同时通过过滤组件对其进行过滤收集,通过设置的排渣口,便于定期对收集桶内部的浮渣进行清理,通过设置的太阳能光伏组件,能够为装置提供电能,不需要另外接电,实现了节能环保的自给自足,节约了投入成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移动水上悬浮型控藻净水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可移动水上悬浮型控藻净水装置,通过设置的驱动电缸、传动组件、转动组件和栏杆组件相配合,能够有效地对漂浮在水面的浮渣进行推送并收集至收集桶内部。
2、该可移动水上悬浮型控藻净水装置,通过设置的驱动电缸与过滤组件相配合,能够有效地对收集至收集桶内部的浮渣进行过滤操作,有效提高水质净化效果。
3、该可移动水上悬浮型控藻净水装置,通过设置的曝气组件能够有效地对被河道水质进行曝气处理,提高设置的螺旋桨能够带动装置进行移动,提高设置的承重平衡装置能够有效地保证装置的稳定性。
4、该可移动水上悬浮型控藻净水装置,通过设置的太阳能光伏组件,装置提供电能,不需要另外接电,实现了节能环保的自给自足,节约了投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移动水上悬浮型控藻净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移动水上悬浮型控藻净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移动水上悬浮型控藻净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移动水上悬浮型控藻净水装置的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移动水上悬浮型控藻净水装置图4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移动水上悬浮型控藻净水装置收集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移动水上悬浮型控藻净水装置收集箱的内部结构主视图。
图8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移动水上悬浮型控藻净水装置第二连杆组与栏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移动水上悬浮型控藻净水装置第一连杆组与栏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移动水上悬浮型控藻净水装置连杆机构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支撑平板;101、浮力箱;102、曝气组件;103、承重平衡装置;104、螺旋桨;105、进口;106、支撑平台;107、支撑架;200、浮渣收集组件;201、驱动电缸;300、传动组件;301、螺纹杆;302、螺纹套;303、收卷轮;304、绳索;305、转动组件;306、转动轴;307、连接套;308、扭簧;400、连杆机构;401、第一连接杆;402、第一连杆组;403、第二连杆组;404、第二连接杆;405、第三连接杆;406、第四连接杆;500、栏杆组件;501、连接扣;600、收集桶;601、出口;602、通孔;603、排渣口;700、过滤组件;701、连接轴;702、活塞;703、过滤网;704、封堵组件;705、封堵块;706、固定块;707、弹簧;800、太阳能光伏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参照图1-10,一种可移动水上悬浮型控藻净水装置,包括支撑平板100、浮力箱101、曝气组件102、承重平衡装置103和螺旋桨104,浮力箱101设置于支撑平板100底部,曝气组件102一端通过支撑平台106设置于支撑平板100上方,一端设置于支撑平板100下方,承重平衡装置103设置于曝气组件102输出端下方,螺旋桨104设置于承重平衡装置103两侧壁上,将装置置入需要净化处理的水中,通过启动螺旋桨104对装置进行推动,使其移动至需要处理的区域,然后启动曝气组件102进行曝气处理,通过设置的承重平衡装置103保持装置平衡稳定性,通过设置的浮力箱101保持装置浮起状态,且该浮力箱101能够保持该装置处于支撑平板100淹没状态,支撑平板100顶部距离水平面距离为5-10cm最佳,曝气组件102、承重平衡装置103和螺旋桨104均采用对比文件CN108529769B中的技术即可,因此本申请中不做多余赘述,还包括:
浮渣收集组件200;
其中,浮渣收集组件200包括:
支撑架107,设置于支撑平板100顶部;
驱动电缸201,设置于支撑架107底部,其输出端向下延伸;
传动组件300,设置于驱动电缸201输出端的外壁上;
连杆机构400,设置于传动组件300的输出端;
栏杆组件500,设置于连杆机构400外壁上;
收集桶600,设置于支撑平板100底部,其外壁上设置有出口601,且出口601上设置有单向流通阀,收集桶600外壁上还设置有排渣口603;
过滤组件700,设置于驱动电缸201输出端,且与收集桶600相配合;
进口105,开设于支撑平板100顶部,且收集桶600顶部设置有与进口105相配合的通孔602;
通过设置的驱动电缸201、传动组件300、转动组件305和栏杆组件500相配合,能够有效地对漂浮在水面的浮渣进行推送并收集至收集桶600内部,通过设置的驱动电缸201与过滤组件700相配合,能够有效地对收集至收集桶600内部的浮渣进行过滤操作,有效提高水质净化效果;
太阳能光伏组件800,设置于支撑架107顶部,且与曝气组件102和驱动电缸201相配合;通过设置的太阳能光伏组件800,装置提供电能,不需要另外接电,实现了节能环保的自给自足,节约了投入成本。
参照图1-5,传动组件300包括设置于驱动电缸201输出端螺纹杆301、转动设置于支撑平板100顶部且与螺纹杆301螺纹相连的螺纹套302、固定连接于螺纹套302外壁上的收卷轮303、固定设置于收卷轮303外壁上的绳索304和设置于绳索304远离收卷轮303一端的转动组件305,通过设置的传动组件300,当驱动电缸201进行伸缩时通过传动组件300对连杆机构400的运动进行传动。
参照图2-4,转动组件305包括设置于支撑平板100顶部的转动轴306,转动轴306外壁上设置有连接套307,转动轴306外壁上套接有扭簧308,扭簧308设置于支撑平板100和连接套307之间,与传动组件300相配合实现连杆机构400的转动与复位。
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8和图9,连杆机构400包括第一连接杆401、第一连杆组402和第二连杆组403,第一连接杆401连接于连接套307外壁上且设置有四组,第一连杆组402和第二连杆组403均设置于第一连接杆401远离连接套307的一端。
参照图1-3,第一连杆组402对称设置有两组,每组第一连杆组402均包括两个第二连接杆404,两个第二连接杆404彼此之间转动相连。
参照图1-3,第二连杆组403对称设置有两组,每组第二连杆组403均包括设置于两端的第三连接杆405和滑动设置于两个第三连接杆405之间的第四连接杆406。
参照图1-9,第二连接杆404、第三连接杆405和第四连接杆406外壁上均设置有栏杆组件500,且栏杆组件500通过连接扣501分别与第二连接杆404、第三连接杆405和第四连接杆406相连接,且第二连接杆404、第三连接杆405和第四连接杆406外壁上连接的栏杆组件500彼此之间相互配合,通过设置的连杆机构400与转动组件305以及传动组件300相配合,实现带动栏杆组件500进行转动,从而将漂浮在水面的浮渣进行推送至收集桶600内部。
参照图4-8,过滤组件700包括连接轴701、活塞702、过滤网703和封堵组件704,连接轴701设置于驱动电缸201输出端,活塞702滑动设置于收集桶600内部且其顶部与连接轴701远离驱动电缸201的一端相连,过滤网703设置于收集桶600内壁上且与出口601相连通,封堵组件704设置于收集桶600内部顶壁上且与通孔602相配合;
参照图7-8,封堵组件704包括嵌合转动设置于收集桶600内部顶壁的封堵块705,设置于收集桶600内部顶壁的固定块706和设置于封堵块705和固定块706之间的弹簧707,通过设置的驱动电缸201与过滤组件700相配合,能够有效地对收集至收集桶600内部的浮渣进行过滤操作,有效提高水质净化效果。
具体的,本可移动水上悬浮型控藻净水装置在工作时/使用时:
首先,将装置置入需要净化处理的水中,通过启动螺旋桨104对装置进行推动,使其移动至需要处理的区域,然后启动曝气组件102进行曝气处理,通过设置的承重平衡装置103保持装置平衡稳定性,通过设置的浮力箱101保持装置浮起状态,且该浮力箱101能够保持该装置处于支撑平板100淹没状态,支撑平板100顶部距离水平面距离为5-10cm最佳;
然后,启动曝气组件102进行处理后,启动驱动电缸201,带动其输出端连接的螺纹杆301向下运动,通过支撑平板100顶部设置有与螺纹杆301螺纹相连的螺纹套302,进而当螺纹杆301向下运动时,则会带动与其螺纹相连的螺纹套302进行转动,进而带动其外壁连接的收卷轮303进行转动,从而对与其相连接的绳索304进行收卷;
当绳索304被收卷时,则会带动转动轴306进行转动,进而带动其外壁上连接的连接套307进行转动,进而带动与其相连的第一连接杆401进行转动,进而同一侧的两组第二连接杆404相互靠近并发生折叠的情形,同时,两组第三连接杆405和第四连接杆406发生滑动被拉伸,且两组第三连接杆405与第一连接杆401之间的夹角变小,通过设置有栏杆组件500,进而能够有效地将漂浮在水面上的浮渣向着收集桶600的方向推进;
当驱动电缸201向下移动时,能够带动与其相连的连接轴701向下运动,当连接轴701向下运动时,则会带动与其相连的活塞702沿着收集桶600向下运动,当活塞702向下运动时,收集桶600顶部与活塞702之间的压强则会变小,进而收集桶600的外部压力大于收集桶600内部的压力,进而带动弹簧707发生形变,封堵块705发生转动,进而通孔602处于打开状态,水面的水和浮渣漂向收集桶600内部,同时漂浮在水面的浮渣在栏杆组件500的推动下回向着收集桶600方向推动,进而高效地将漂浮在水面的浮渣收集至收集桶600内部;
当水和浮渣收集到收集桶600内部后,启动驱动电缸201回缩向上运动,此时绳索304则会被松开,而通过设置有扭簧308,进而在扭簧308扭力的作用下,转动轴306进行转动并对绳索304进行收卷,此时连接套307和第一连接杆401会随着转动轴306进行转动,并回复至驱动电缸201伸缩前的状态,此时连杆机构400处于展开状态,同时,当驱动电缸201回缩时,此时收集桶600内部充满水和浮渣,此时收集桶600内部压强和外部压强相同,进而通过设置有弹簧707,在弹簧707弹力的作用下则会带动封堵块705进行转动并将通孔602进行封堵,当通孔602被封堵后,此时活塞702仍会在驱动电缸201和连接轴701的带动下向上运动,此时活塞702则会对收集桶600内部的水和浮渣进行挤压,通过设置有出口601,且出口601出设置有过滤网703,进而进入至收集桶600内部的水则会被挤压并通过出口601进行排出,通过设置有过滤网703,进而进入至收集桶600内部的浮渣则会被过滤并留置在收集桶600内部;
往复的启动驱动电缸201带动连杆机构400、栏杆组件500进行转动,对漂浮在水面的浮渣进行推送,同时通过过滤组件700对其进行过滤收集,通过设置的排渣口603,便于定期对收集桶600内部的浮渣进行清理,通过设置的太阳能光伏组件800,能够为装置提供电能,不需要另外接电,实现了节能环保的自给自足,节约了投入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移动水上悬浮型控藻净水装置,包括支撑平板(100)、浮力箱(101)、曝气组件(102)、承重平衡装置(103)和螺旋桨(104),所述浮力箱(101)设置于支撑平板(100)底部,所述曝气组件(102)一端通过支撑平台(106)设置于支撑平板(100)上方,一端设置于支撑平板(100)下方,所述承重平衡装置(103)设置于曝气组件(102)输出端下方,所述螺旋桨(104)设置于承重平衡装置(103)两侧壁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浮渣收集组件(200);
其中,所述浮渣收集组件(200)包括:
支撑架(107),设置于所述支撑平板(100)顶部;
驱动电缸(201),设置于所述支撑架(107)底部,其输出端向下延伸;
传动组件(300),设置于所述驱动电缸(201)输出端的外壁上;
连杆机构(400),设置于所述传动组件(300)的输出端;
栏杆组件(500),设置于所述连杆机构(400)外壁上;
收集桶(600),设置于所述支撑平板(100)底部,其外壁上设置有出口(601),且所述出口(601)上设置有单向流通阀,所述收集桶(600)外壁上还设置有排渣口(603);
过滤组件(700),设置于所述驱动电缸(201)输出端,且与所述收集桶(600)相配合;
进口(105),开设于支撑平板(100)顶部,且所述收集桶(600)顶部设置有与进口(105)相配合的通孔(602);
太阳能光伏组件(800),设置于所述支撑架(107)顶部,且与曝气组件(102)和驱动电缸(201)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水上悬浮型控藻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300)包括设置于驱动电缸(201)输出端螺纹杆(301)、转动设置于支撑平板(100)顶部且与螺纹杆(301)螺纹相连的螺纹套(302)、固定连接于螺纹套(302)外壁上的收卷轮(303)、固定设置于收卷轮(303)外壁上的绳索(304)和设置于绳索(304)远离收卷轮(303)一端的转动组件(3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移动水上悬浮型控藻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305)包括设置于支撑平板(100)顶部的转动轴(306),所述转动轴(306)外壁上设置有连接套(307),所述转动轴(306)外壁上套接有扭簧(308),所述扭簧(308)设置于支撑平板(100)和连接套(307)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移动水上悬浮型控藻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400)包括第一连接杆(401)、第一连杆组(402)和第二连杆组(403),所述第一连接杆(401)连接于连接套(307)外壁上且设置有四组,所述第一连杆组(402)和第二连杆组(403)均设置于第一连接杆(401)远离连接套(307)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移动水上悬浮型控藻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组(402)对称设置有两组,每组所述第一连杆组(402)均包括两个第二连接杆(404),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404)彼此之间转动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移动水上悬浮型控藻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组(403)对称设置有两组,每组所述第二连杆组(403)均包括设置于两端的第三连接杆(405)和滑动设置于两个第三连接杆(405)之间的第四连接杆(40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移动水上悬浮型控藻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杆(404)、第三连接杆(405)和第四连接杆(406)外壁上均设置有栏杆组件(500),且所述栏杆组件(500)通过连接扣(501)分别与第二连接杆(404)、第三连接杆(405)和第四连接杆(406)相连接,且第二连接杆(404)、第三连接杆(405)和第四连接杆(406)外壁上连接的栏杆组件(500)彼此之间相互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水上悬浮型控藻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700)包括连接轴(701)、活塞(702)、过滤网(703)和封堵组件(704),所述连接轴(701)设置于所述驱动电缸(201)输出端,所述活塞(702)滑动设置于所述收集桶(600)内部且其顶部与连接轴(701)远离驱动电缸(201)的一端相连,所述过滤网(703)设置于收集桶(600)内壁上且与出口(601)相连通,所述封堵组件(704)设置于收集桶(600)内部顶壁上且与通孔(602)相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可移动水上悬浮型控藻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组件(704)包括嵌合转动设置于收集桶(600)内部顶壁的封堵块(705),设置于收集桶(600)内部顶壁的固定块(706)和设置于封堵块(705)和固定块(706)之间的弹簧(707)。
10.一种可移动水上悬浮型控藻净水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装置置入需要净化处理的水中,通过启动螺旋桨(104)对装置进行推动,使其移动至需要处理的区域,然后启动曝气组件(102)进行曝气处理,通过设置的承重平衡装置(103)保持装置平衡稳定性,通过设置的浮力箱(101)保持装置浮起状态,且该浮力箱(101)能够保持该装置处于支撑平板(100)淹没状态,支撑平板(100)顶部距离水平面距离为5-10cm最佳;
S2:启动曝气组件(102)进行处理后,启动驱动电缸(201),带动其输出端连接的螺纹杆(301)向下运动,通过支撑平板(100)顶部设置有与螺纹杆(301)螺纹相连的螺纹套(302),进而当螺纹杆(301)向下运动时,则会带动与其螺纹相连的螺纹套(302)进行转动,进而带动其外壁连接的收卷轮(303)进行转动,从而对与其相连接的绳索(304)进行收卷;
S3:当绳索(304)被收卷时,则会带动转动轴(306)进行转动,进而带动其外壁上连接的连接套(307)进行转动,进而带动与其相连的第一连接杆(401)进行转动,进而同一侧的两组第二连接杆(404)相互靠近并发生折叠的情形,同时,两组第三连接杆(405)和第四连接杆(406)发生滑动被拉伸,且两组第三连接杆(405)与第一连接杆(401)之间的夹角变小,通过设置有栏杆组件(500),进而能够有效地将漂浮在水面上的浮渣向着收集桶(600)的方向推进;
S4:当驱动电缸(201)向下移动时,能够带动与其相连的连接轴(701)向下运动,当连接轴(701)向下运动时,则会带动与其相连的活塞(702)沿着收集桶(600)向下运动,当活塞(702)向下运动时,收集桶(600)顶部与活塞(702)之间的压强则会变小,进而收集桶(600)的外部压力大于收集桶(600)内部的压力,进而带动弹簧(707)发生形变,封堵块(705)发生转动,进而通孔(602)处于打开状态,水面的水和浮渣漂向收集桶(600)内部,同时漂浮在水面的浮渣在栏杆组件(500)的推动下回向着收集桶(600)方向推动,进而高效地将漂浮在水面的浮渣收集至收集桶(600)内部;
S5:当水和浮渣收集到收集桶(600)内部后,启动驱动电缸(201)回缩向上运动,此时绳索(304)则会被松开,而通过设置有扭簧(308),进而在扭簧(308)扭力的作用下,转动轴(306)进行转动并对绳索(304)进行收卷,此时连接套(307)和第一连接杆(401)会随着转动轴(306)进行转动,并回复至驱动电缸(201)伸缩前的状态,此时连杆机构(400)处于展开状态,同时,当驱动电缸(201)回缩时,此时收集桶(600)内部充满水和浮渣,此时收集桶(600)内部压强和外部压强相同,进而通过设置有弹簧(707),在弹簧(707)弹力的作用下则会带动封堵块(705)进行转动并将通孔(602)进行封堵,当通孔(602)被封堵后,此时活塞(702)仍会在驱动电缸(201)和连接轴(701)的带动下向上运动,此时活塞(702)则会对收集桶(600)内部的水和浮渣进行挤压,通过设置有出口(601),且出口(601)出设置有过滤网(703),进而进入至收集桶(600)内部的水则会被挤压并通过出口(601)进行排出,通过设置有过滤网(703),进而进入至收集桶(600)内部的浮渣则会被过滤并留置在收集桶(600)内部;
S6:往复的启动驱动电缸(201)带动连杆机构(400)、栏杆组件(500)进行转动,对漂浮在水面的浮渣进行推送,同时通过过滤组件(700)对其进行过滤收集,通过设置的排渣口(603),便于定期对收集桶(600)内部的浮渣进行清理,通过设置的太阳能光伏组件(800),能够为装置提供电能,不需要另外接电,实现了节能环保的自给自足,节约了投入成本。
CN202210974261.8A 2022-08-15 2022-08-15 一种可移动水上悬浮型控藻净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Active CN1152336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74261.8A CN115233638B (zh) 2022-08-15 2022-08-15 一种可移动水上悬浮型控藻净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74261.8A CN115233638B (zh) 2022-08-15 2022-08-15 一种可移动水上悬浮型控藻净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33638A true CN115233638A (zh) 2022-10-25
CN115233638B CN115233638B (zh) 2023-05-12

Family

ID=83679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74261.8A Active CN115233638B (zh) 2022-08-15 2022-08-15 一种可移动水上悬浮型控藻净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3363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79924A (zh) * 2023-01-03 2023-02-03 无锡德林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微能耗双罐并联加压的控藻处理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12701A1 (ko) * 2013-01-16 2014-07-24 (주)탑스엔지니어링 호소 내 조류제거 및 수질정화 장치
CN108529769A (zh) * 2018-04-18 2018-09-14 丁建兵 一种悬浮式可移动曝气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09205929A (zh) * 2018-09-13 2019-01-15 复旦大学 基于生物竞争原理的水域蓝藻处理方法及应用的装置
CN110835151A (zh) * 2019-11-25 2020-02-25 厦门理工学院 一种自动除藻装置及其除藻方法
CN110872833A (zh) * 2019-12-02 2020-03-10 张宇昊 一种非电控的水面漂浮垃圾收集桶
CN110952515A (zh) * 2019-12-17 2020-04-03 朱兆明 一种河道水生态治理设备及其河道水生态治理方法
CN113581392A (zh) * 2021-08-24 2021-11-02 张爱娜 一种可清理水面漂浮垃圾的无人船
CN113653018A (zh) * 2021-07-26 2021-11-16 江苏藻安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华藻类拦挡富集收集除藻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12701A1 (ko) * 2013-01-16 2014-07-24 (주)탑스엔지니어링 호소 내 조류제거 및 수질정화 장치
CN108529769A (zh) * 2018-04-18 2018-09-14 丁建兵 一种悬浮式可移动曝气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09205929A (zh) * 2018-09-13 2019-01-15 复旦大学 基于生物竞争原理的水域蓝藻处理方法及应用的装置
CN110835151A (zh) * 2019-11-25 2020-02-25 厦门理工学院 一种自动除藻装置及其除藻方法
CN110872833A (zh) * 2019-12-02 2020-03-10 张宇昊 一种非电控的水面漂浮垃圾收集桶
CN110952515A (zh) * 2019-12-17 2020-04-03 朱兆明 一种河道水生态治理设备及其河道水生态治理方法
CN113653018A (zh) * 2021-07-26 2021-11-16 江苏藻安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华藻类拦挡富集收集除藻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13581392A (zh) * 2021-08-24 2021-11-02 张爱娜 一种可清理水面漂浮垃圾的无人船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79924A (zh) * 2023-01-03 2023-02-03 无锡德林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微能耗双罐并联加压的控藻处理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33638B (zh) 2023-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28996B (zh) 一种水生态修复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109853467B (zh) 一种具有垃圾清理功能的护坡消波系统及工作方法
CN115233638A (zh) 一种可移动水上悬浮型控藻净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2909805A (zh) 一种水上光伏电站光伏区维护检修安全平台
CN110282726B (zh) 一种污水水体原位治理净化装置
CN210855561U (zh) 农村分散式简易污水处理系统
CN215975135U (zh) 一种mbr处理工艺的污水处理设备
CN113756269A (zh) 一种固定式水面漂浮物清理装置
CN113044989B (zh) 一种污染水体高效拦截净化装置
CN113955859B (zh) 一种具有污水净化功能的自动调节生态景观浮体
CN220834341U (zh) 一种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污水处理装置
CN110485499B (zh) 渠道边坡藻泥生态清除作业船
CN116175460A (zh) 一种用于风电机组滤芯更换的工装
CN113279381A (zh) 一种浮动间歇式水面垃圾自动收集方法及其装置
CN113044999B (zh) 一种用于湖泊治理的移动式风能曝气装置
CN115140258B (zh) 光伏连接装置、水面漂浮式光伏发电系统及安装方法
CN214167416U (zh) 一种用于风电的环保型污水处理装置
CN216472651U (zh) 一种具有排污结构的环保园林景观池
CN213231573U (zh) 一种应用于水环境治理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17352366U (zh) 一种浮动间歇式水面垃圾自动收集装置
CN114934492B (zh) 一种用于水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服务设备
CN214653811U (zh) 一种基于Eco-iGDM技术的微功耗太阳能供电装置
CN219279636U (zh) 一种小型生态型污水处理设备
CN215562460U (zh) 一种可适用于浅水区的水面垃圾自动收集装置
CN212655641U (zh) 一种河道污水处理用微生物净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