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26587A - 一种有机大豆田间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有机大豆田间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26587A
CN115226587A CN202210894972.4A CN202210894972A CN115226587A CN 115226587 A CN115226587 A CN 115226587A CN 202210894972 A CN202210894972 A CN 202210894972A CN 115226587 A CN115226587 A CN 1152265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ganic
weeding
soybean
soybeans
management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9497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迟德祥
阎丽娜
黄开杰
刘峰
常春苗
孙鹏来
章刘成
费日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an County Bureau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Original Assignee
Yi'an County Bureau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an County Bureau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filed Critical Yi'an County Bureau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Priority to CN20221089497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2658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265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265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40Fabaceae, e.g. beans or pea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21/00Methods of fertilising, sowing or planting
    • A01C21/005Following a specific plan, e.g. pattern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3/00Protecting plant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大豆田间管理方法,属于有机大豆栽培技术领域。本发明在大豆子叶即将出土或刚出土时覆土、深松、旋转除草,出苗后进行二次旋转除草;在大豆株高至5~20cm时,除行间草和株间草,株高至15cm以上时进行中耕夹犁作业;大豆封垄前进行中耕培土作业。本发明田间除草方法可使伤苗率<3%,杂草净除率>90%,有效解决有机大豆生产过程中除草难的问题,还降低了除草成本;本发明有机大豆生产过程中还包括使用生物源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产出的大豆无任何农药残留,不含重金属,符合有机标准,在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的基础上,可实现大面积有机土地转换。

Description

一种有机大豆田间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大豆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大豆田间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农业生产中,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控制杂草,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和生长调节剂等化学投入品,而主要依赖动物粪肥和绿肥保持土壤肥力,并利用对环境无害的方法控制杂草等有害生物。近年来,有机农业种植已在130多个国家得到了应用,有机农业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并得到了较快发展。
农田杂草作为农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是长期适应气候、土壤等因素及与作物竞争等的结果。杂草通常是有机农业生产中一个主要威胁,对于提升持续有机植物产量也是一个重要制约瓶颈。相关研究表明,有机农业利于农田杂草生长,与常规农田相比,有机农田杂草种类及数量相对较高。也有研究表明,有机农田中的杂草密度、生物量或地面覆盖物通常高于常规田系统。此外,有机农业也会增加农田杂草群落的丰富度,并对一些濒危、稀有杂草种类起到保护作用,从而丰富与实现杂草群落的生态功能。全球范围内杂草危害大约可降低潜在作物产量的34%,而在有机农业耕作系统下,禁止使用农业化学品,加上有机农田的杂草种群数量与种类相对较多,其产量降低是更严重的。
有机大豆以其纯天然、无污染、健康而深受大众青睐,市场供不应求。大力发展有机大豆产业,对提高产品层次、增加种植者收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在有机大豆的栽培中,病虫草害防治方面必须符合有机生产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大豆田间管理方法,有效解决有机大豆生产过程中除草难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大豆田间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大豆子叶即将出土或刚出土时覆土、深松、旋转除草,出苗后进行二次旋转除草;在大豆株高至5~20cm时,除行间草和株间草,株高至15cm以上时进行中耕夹犁作业;大豆封垄前进行中耕培土作业。
本发明中,所述覆土厚度为2~3cm。
本发明中,所述深松后垄沟座犁土厚度>5cm。
本发明中,所述中耕夹犁作业时,苗带中间加装两个单翼尺或单杆尺配带燕尾翅,距离苗带4~6cm;垄沟两侧加装单翼尺,距离苗带4~6cm,垄沟前端配带深松杆尺,后端配带覆土铧进行中耕。
本发明中,还包括病害防治,所述病害防治包括:在苗期和初花期喷施氨基寡糖素或硫磺或香芹酚交替使用喷施两遍。
本发明中,所述氨基寡糖素喷施量为80~120克/亩;所述硫磺为80%可湿性粉剂,喷施量为10~20克/亩;所述香芹酚为1%水剂,喷施量为80~120ml/亩。
本发明中,还包括虫害防治,所述虫害防治包括:田间喷施金龟子绿僵菌、除虫菊素、苦参碱、苏云金杆菌、印楝素、鱼藤酮。
本发明中,所述金龟子绿僵菌为油悬浮剂,喷施量为80~120ml/亩;所述除虫菊素为1.5%水乳剂,喷施量为80~120ml/亩;所述苦参碱为0.6%水剂,喷施量为80~120ml/亩;所述苏云金杆菌为可湿粉剂,喷施量为60~100ml/亩。
本发明中,还包括在大豆开花期、结荚期及鼓粒期分别喷施有机液肥150~200ml/亩。
本发明中,所述有机液肥为400~600倍液。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大豆田间管理方法,在大豆不同生育时期将除草、耕土相结合,可使大豆伤苗率<3%,杂草净除率>90%,有效解决有机大豆生产过程中除草难的问题。本发明主要利用机械除草作业,费用每亩30元,与全部采用人工除草费用240元相比,每亩可节省除草作业成本210元,大幅度降低除草成本,为大面积发展有机食品基地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本发明提供的有机大豆田间管理方法,除有机除草外,还包括有机病虫害防治,产出的大豆无任何农药残留,不含重金属,符合有机标准。在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的基础上,可实现大面积有机土地转换,实现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大豆田间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大豆子叶即将出土或刚出土时覆土、深松、旋转除草,出苗后进行二次旋转除草;在大豆株高至5~20cm时,除行间草和株间草,株高至15cm以上时进行中耕夹犁作业;大豆封垄前进行中耕培土作业。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旋转除草作业进行2~3次,作业速度7-9km/h,进一步优选作业速度8km/h,可根据田间情况进行实地调整。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除行间草和株间草使用配备苗带自动识别功能的智能除草机进行作业。在本发明中,所述作业速度为8~9公里/小时,鸭掌铧、翼型尺入土深度3~5厘米,除草松土部件根据田间实际情况进行实地调整。在本发明中所述智能除草机选用雷肯12行除草机。
本发明中,所述覆土厚度为2~3cm。本发明通过覆土覆盖刚出土的杂草,抑制其生长。
本发明中,所述深松后垄沟座犁土厚度>5cm。在本发明中,作为一种可以实施的方式,深松作业采用前后双杆尺,前杆尺入土深度≥25cm,后杆尺入土深度≥30cm,后杆尺尺尖宽度>6cm,各行入土深浅一致,入土深度7~9cm。
在本发明中,进一步优选深松机械机后加装方型耢子,每两条垄一个耢子,蒙头土机作业,每台每天可作业面积500亩,实现深松放寒,杂草防除率达到90%以上。
在本发明中,所述中耕夹犁作业时,苗带中间加装两个单翼尺或单杆尺配带燕尾翅,距离苗带4~6cm,进一步优选5cm;垄沟两侧加装单翼尺,距离苗带4~6cm,进一步优选5cm;垄沟前端配带深松杆尺,后端配带覆土铧进行中耕。中耕夹犁作业时,做到不压苗、不埋苗、无粘条,伤苗率小于3%,杂草除净率>90%。
在本发明中,还包括病害防治,所述病害防治包括:在苗期和初花期喷施氨基寡糖素或硫磺或香芹酚交替使用喷施两遍。本发明在苗期和初花期喷施上述药剂可对大豆大部分病害进行预防性防控。
在本发明中,所述氨基寡糖素喷施量为80~120克/亩;优选地,所述喷施量为90~110克/亩;更进一步优选喷施量为100克/亩。所述硫磺为80%可湿性粉剂,喷施量为10~20克/亩;优选地,所述喷施量为12~18克/亩,更进一步优选地喷施量为15克/亩。所述香芹酚为1%水剂,喷施量为80~120ml/亩。优选地,所述喷施量为90~110ml/亩;更进一步优选喷施量为100ml/亩。
在本发明中,作为一种可以实施的方式,应用哈茨木霉菌150~250克/亩+氨基寡糖素80~120克/亩,间隔5~7天喷施一次,连续2次,可有效预防大豆菌核病和白腐病。
在本发明中,还包括虫害防治,所述虫害防治包括:田间喷施金龟子绿僵菌、除虫菊素、苦参碱、苏云金杆菌、印楝素、鱼藤酮。
在本发明中,所述金龟子绿僵菌为油悬浮剂,喷施量为80~120ml/亩;优选地,所述喷施量为90~110ml/亩;更进一步优选喷施量为100ml/亩。所述除虫菊素为1.5%水乳剂,喷施量为80~120ml/亩;优选地,所述喷施量为90~110ml/亩;更进一步优选喷施量为100ml/亩。所述苦参碱为0.6%水剂,喷施量为80~120ml/亩;优选地,所述喷施量为90~110ml/亩;更进一步优选喷施量为100ml/亩。所述苏云金杆菌为可湿粉剂,喷施量为60~100ml/亩;优选地,所述喷施量为70~90ml/亩;更进一步优选喷施量为80ml/亩。
在本发明中,还包括在大豆开花期、结荚期及鼓粒期分别喷施有机液肥150~200ml/亩,进一步优选160~190ml/亩,更进一步优选180ml/亩。本发明喷施有机液肥可结合病虫害防治同时进行作业,能够有效增加大豆结荚率和百粒重。
在本发明中,所述有机液肥为400~600倍液。优选地,所述有机液肥为450~550倍液。更优选地,所述有机液肥为500倍液。本发明对所述有机液肥不作特殊限定,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有机液肥为青岛海大的海藻液肥。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中,在机械除草作业的同时,根据自然条件及田间杂草危害情况及时组织人力进行人工除草,要求除净、不伤苗在机械除草之后人工铲除或拿除剩下的杂草,在大豆封垄之后及时拿除田间大草,要求视野内无超过大豆的杂草。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有机大豆田间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草害防控:
深松蒙头复式作业(5月20日~5月25日):
在大豆子叶即将出土或刚出土的时进行作业,上土厚度2~3cm,覆盖刚出土的杂草,垄上使用圆盘开沟器或倒犁刀,佩戴方型耢子;配带前后双杆尺,前杆尺入土深度25cm,后杆尺入土深度30cm,后杆尺尺尖宽度>6cm,各行入土深浅一致,入土深度7cm,不偏墒、不起粘条,松后垄沟座犁土厚度>5cm。
旋转锄作业(5月25日~6月15日):
在大豆发芽至刚出土的时间段进行第一遍旋草作业,待大豆出苗后进行第二遍旋转除草作业;作业实现松土除草,作业速度7公里/小时。
智能除草机作业(6月5日~6月25日):
大豆株高20cm时进行作业,作业速度7公里/小时,鸭掌铧、翼型尺入土深度3厘米;伤苗率小于3%,杂草除净率>90%。
中耕夹犁作业(6月15日~6月25日):
大豆株高在15cm以上时,苗带中间加装两个单翼尺或单杆尺配带燕尾翅,距离苗带4cm;垄沟两侧加装单翼尺,距离苗带4cm,垄沟前端配带深松杆尺,后端配带覆土铧进行中耕,垄沟前端配带深松杆尺、后端配带覆土铧进行中耕培土除草作业;做到不压苗、不埋苗、无粘条,伤苗率小于3%,杂草除净率>90%。
中耕培土作业(6月25日~7月5日):
在大豆封垄前进行中耕培土作业,视苗情长势,可结合中耕夹犁作业同时进行,去除行间及垄沟、垄侧杂草。
人工除草(6月1日~8月20日):
在机械除草作业的同时,根据自然条件及田间杂草危害情况及时组织人力进行人工除草,要求除净、不伤苗在机械除草之后人工铲除或拿除剩下的杂草,在大豆封垄之后及时拿除田间大草,要求视野内无超过大豆的杂草。
(2)病害防治:(7月5日~7月30日)
在大豆苗期和初花期交替喷施氨基寡糖素100克/亩或80%硫磺可湿性粉剂15克/亩或1%香芹酚水剂100ml/亩,每次两遍,对大豆病害进行预防性防控;应用哈茨木霉菌200克/亩+氨基寡糖素100克/亩,间隔5~7天喷施一次,连续2次,可防治大豆菌核病和白腐病。
(3)虫害防治:(7月5日~7月30日)
金龟子绿僵菌油悬浮剂100ml/亩、1.5%除虫菊素水乳剂100毫升/亩、0.6%苦参碱水剂100毫升/亩、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80克/亩、印楝素、鱼藤酮,进行叶面喷雾防治大豆虫害。
(4)健身防病(7月5日~7月30日)
在大豆开花期、结荚期及鼓粒期分别喷施有机液肥180ml/亩兑水500倍液,增加结荚率和百粒重,可结合病虫害防治同时进行作业。
经过本发明有机除草、病虫害防治后,待大豆成熟收获后,委托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实施例1有机大豆质量认证分析结果
Figure BDA0003769003850000061
Figure BDA0003769003850000071
表2参数信息附表
Figure BDA0003769003850000072
Figure BDA0003769003850000081
实施例2
一种有机大豆田间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草害防控:
深松蒙头复式作业(5月20日~5月25日):
在大豆子叶即将出土或刚出土的时进行作业,上土厚度2~3cm,覆盖刚出土的杂草,垄上使用圆盘开沟器或倒犁刀,佩戴方型耢子;配带前后双杆尺,前杆尺入土深度28cm,后杆尺入土深度32cm,后杆尺尺尖宽度>6cm,各行入土深浅一致,入土深度9cm,不偏墒、不起粘条,松后垄沟座犁土厚度>5cm。
旋转锄作业(5月25日~6月15日):
在大豆发芽至刚出土的时间段进行第一遍旋草作业,待大豆出苗后进行第二遍旋转除草作业;作业实现松土除草,作业速度8公里/小时。
智能除草机作业(6月5日~6月25日):
大豆株高20cm时进行作业,作业速度8公里/小时,鸭掌铧、翼型尺入土深度5厘米;伤苗率小于3%,杂草除净率>90%。
中耕夹犁作业(6月15日~6月25日):
大豆株高在15cm以上时,苗带中间加装两个单翼尺或单杆尺配带燕尾翅,距离苗带6cm;垄沟两侧加装单翼尺,距离苗带6cm,垄沟前端配带深松杆尺,后端配带覆土铧进行中耕,垄沟前端配带深松杆尺、后端配带覆土铧进行中耕培土除草作业;做到不压苗、不埋苗、无粘条,伤苗率小于3%,杂草除净率>90%。
中耕培土作业(6月25日~7月5日):
在大豆封垄前进行中耕培土作业,视苗情长势,可结合中耕夹犁作业同时进行,去除行间及垄沟、垄侧杂草。
人工除草(6月1日~8月20日):
在机械除草作业的同时,根据自然条件及田间杂草危害情况及时组织人力进行人工除草,要求除净、不伤苗在机械除草之后人工铲除或拿除剩下的杂草,在大豆封垄之后及时拿除田间大草,要求视野内无超过大豆的杂草。
(2)病害防治:(7月5日~7月30日)
在大豆苗期和初花期交替喷施氨基寡糖素80克/亩或80%硫磺可湿性粉剂10克/亩或1%香芹酚水剂80ml/亩,每次两遍,对大豆病害进行预防性防控;应用哈茨木霉菌150克/亩+氨基寡糖素80克/亩,间隔5~7天喷施一次,连续2次,可防治大豆菌核病和白腐病。
(3)虫害防治:(7月5日~7月30日)
金龟子绿僵菌油悬浮剂80ml/亩、1.5%除虫菊素水乳剂80毫升/亩、0.6%苦参碱水剂80毫升/亩、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60克/亩、印楝素、鱼藤酮,进行叶面喷雾防治大豆虫害。
(4)健身防病(7月5日~7月30日)
在大豆开花期、结荚期及鼓粒期分别喷施有机液肥200ml/亩兑水600倍液,增加结荚率和百粒重,可结合病虫害防治同时进行作业。
表3实施例2有机大豆质量认证分析结果
Figure BDA0003769003850000091
实施例3
一种有机大豆田间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草害防控:
深松蒙头复式作业(5月20日~5月25日):
在大豆子叶即将出土或刚出土的时进行作业,上土厚度2~3cm,覆盖刚出土的杂草,垄上使用圆盘开沟器或倒犁刀,佩戴方型耢子;配带前后双杆尺,前杆尺入土深度30cm,后杆尺入土深度35cm,后杆尺尺尖宽度>6cm,各行入土深浅一致,入土深度8cm,不偏墒、不起粘条,松后垄沟座犁土厚度>5cm。
旋转锄作业(5月25日~6月15日):
在大豆发芽至刚出土的时间段进行第一遍旋草作业,待大豆出苗后进行第二遍旋转除草作业;作业实现松土除草,作业速度9公里/小时。
智能除草机作业(6月5日~6月25日):
大豆株高20cm时进行作业,作业速度9公里/小时,鸭掌铧、翼型尺入土深度4厘米;伤苗率小于3%,杂草除净率>90%。
中耕夹犁作业(6月15日~6月25日):
大豆株高在15cm以上时,苗带中间加装两个单翼尺或单杆尺配带燕尾翅,距离苗带5cm;垄沟两侧加装单翼尺,距离苗带5cm,垄沟前端配带深松杆尺,后端配带覆土铧进行中耕,垄沟前端配带深松杆尺、后端配带覆土铧进行中耕培土除草作业;做到不压苗、不埋苗、无粘条,伤苗率小于3%,杂草除净率>90%。
中耕培土作业(6月25日~7月5日):
在大豆封垄前进行中耕培土作业,视苗情长势,可结合中耕夹犁作业同时进行,去除行间及垄沟、垄侧杂草。
人工除草(6月1日~8月20日):
在机械除草作业的同时,根据自然条件及田间杂草危害情况及时组织人力进行人工除草,要求除净、不伤苗在机械除草之后人工铲除或拿除剩下的杂草,在大豆封垄之后及时拿除田间大草,要求视野内无超过大豆的杂草。
(2)病害防治:(7月5日~7月30日)
在大豆苗期和初花期交替喷施氨基寡糖素120克/亩或80%硫磺可湿性粉剂20克/亩或1%香芹酚水剂120ml/亩,每次两遍,对大豆病害进行预防性防控;应用哈茨木霉菌250克/亩+氨基寡糖素120克/亩,间隔5~7天喷施一次,连续2次,可防治大豆菌核病和白腐病。
(3)虫害防治:(7月5日~7月30日)
金龟子绿僵菌油悬浮剂120ml/亩、1.5%除虫菊素水乳剂120毫升/亩、0.6%苦参碱水剂120毫升/亩、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00克/亩、印楝素、鱼藤酮,进行叶面喷雾防治大豆虫害。
(4)健身防病(7月5日~7月30日)
在大豆开花期、结荚期及鼓粒期分别喷施有机液肥150ml/亩兑水400倍液,可结合病虫害防治同时进行作业。
表4实施例3有机大豆质量认证分析结果
Figure BDA0003769003850000111
根据表1~3可以看出,本发明收获的有机大豆未检出农药残留,也未检出的重金属。本发明的田间管理措施能够有效去除有机大豆田间杂草,防治病虫害。经认定,本发明获得的有机大豆均符合国家标准。
对比例1
常规有机大豆田间管理措施:
(1)草害防控:苗出齐后,进行垄间深松1次。做到三铲三趟,最后1遍中耕于封垄前进行。采取人工与机械相结合除草,根据需要采取机械除草3~4次,后期拔大草1次。
(2)病虫害防治:利用灯光、色彩诱杀害虫,机械捕捉害虫等措施防治病虫害;必要时使用有机农业生产允许使用的物质防治。
表5本发明田间管理对有机大豆栽培的影响
Figure BDA0003769003850000112
Figure BDA0003769003850000121
本发明的实施例1~3的田间管理措施相比与对比例1常规管理措施大豆结荚率增加1.5~3.2%、百粒重增加0.5~1g。本发明有机大豆田间管理措施不但可有效防治杂草滋生,病虫害对有机大豆的侵害,同时有利于大豆品质以及产量的提高。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有机大豆田间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在大豆子叶即将出土或刚出土时覆土、深松、旋转除草,出苗后进行二次旋转除草;在大豆株高至5~20cm时,除行间草和株间草,株高至15cm以上时进行中耕夹犁作业;大豆封垄前进行中耕培土作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覆土厚度为2~3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深松后垄沟座犁土厚度>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耕夹犁作业时,苗带中间加装两个单翼尺或单杆尺配带燕尾翅,距离苗带4~6cm;垄沟两侧加装单翼尺,距离苗带4~6cm,垄沟前端配带深松杆尺,后端配带覆土铧进行中耕。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病害防治,所述病害防治包括:在苗期和初花期喷施氨基寡糖素或硫磺或香芹酚交替使用喷施两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基寡糖素喷施量为80~120克/亩;所述硫磺为80%可湿性粉剂,喷施量为10~20克/亩;所述香芹酚为1%水剂,喷施量为80~120ml/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虫害防治,所述虫害防治包括:田间喷施金龟子绿僵菌、除虫菊素、苦参碱、苏云金杆菌、印楝素、鱼藤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龟子绿僵菌为油悬浮剂,喷施量为80~120ml/亩;所述除虫菊素为1.5%水乳剂,喷施量为80~120ml/亩;所述苦参碱为0.6%水剂,喷施量为80~120ml/亩;所述苏云金杆菌为可湿粉剂,喷施量为60~100ml/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大豆开花期、结荚期及鼓粒期分别喷施有机液肥150~200ml/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液肥为400~600倍液。
CN202210894972.4A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有机大豆田间管理方法 Pending CN1152265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94972.4A CN115226587A (zh)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有机大豆田间管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94972.4A CN115226587A (zh)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有机大豆田间管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26587A true CN115226587A (zh) 2022-10-25

Family

ID=83676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94972.4A Pending CN115226587A (zh)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有机大豆田间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26587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40514A (zh) * 2015-10-09 2016-02-24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一种旱藕增产提高淀粉含量的高效栽培方法
CN107318452A (zh) * 2017-08-22 2017-11-07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科学技术局 一种大豆栽培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40514A (zh) * 2015-10-09 2016-02-24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一种旱藕增产提高淀粉含量的高效栽培方法
CN107318452A (zh) * 2017-08-22 2017-11-07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科学技术局 一种大豆栽培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农业部农垦局编: "《农垦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和技术资料汇编 上》", 31 December 2005, 中国农业出版社, pages: 28 *
北京农业工程大学主编: "《农业机械学 上 第2版》", 31 May 1981, 农业出版社, pages: 306 *
张明才主编: "《作物田间技术与生物学观察》", 31 October 2020,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pages: 242 *
谢甫绨主编: "《大豆栽培技术》", 1 October 2010, 东北大学出版社, pages: 71 *
陈志刚;: "大豆的田间管理", 农家顾问, no. 04, 23 February 2015 (2015-02-23), pages 1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icks Integrated systems for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downy brome (Bromus tectorum) in cropland
Dobrinov et al. Analysis and estimate of efficiency technological methods the destruction of Sosnowsky hogweed in the north-west region of Russia
Sturkie et al. Cultural practices
RU2244415C2 (ru) Способ выращивания рапса ярового на корм
CN109804752A (zh) 一种马铃薯农机农艺相结合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方法
Donald Primary tillage for foxtail barley (Hordeum jubatum) control
RU2731579C1 (ru) Способ применения биологических препаратов в технологии возделывания картофеля на серых лесных почвах центрального нечерноземья
RU2682050C1 (ru) Способ выращивания озимого чеснока
CN115226587A (zh) 一种有机大豆田间管理方法
RU2787894C1 (ru) Способ обработки почвы
RU2232491C1 (ru) Способ возделывания сафлора в условиях резкоконтинентального климата
RU2811994C1 (ru) Способ почвозащитной подготовки почвы под посев подсолнечника
JPH09182533A (ja) 稲の耕作方法
RU2717976C1 (ru) Способ уничтожения дикорастущей конопли путем её подавления севом донника (melilotus)
Thyagaraj Management of energy resources with emphasis on farm implements and machinery use in dryland agriculture
RU2054229C1 (ru) Способ возделывания сои на зерно на орошаемых землях
RU2775576C1 (ru) Способ содержания почвы в междурядьях и в рядах плодовых насаждений (варианты)
CN115211336A (zh) 一种有机玉米生产方法
Anderson Multiflora rose for fences and wildlife
Karanja et al. Enhancing sorghum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in semi-arid Kenya
RU2615342C1 (ru) Способ раздельного возделывания топинамбура
Nurmatovich et al. TECHNOLOGY OF POTATO CULTIVATION
CN106342633A (zh) 一种马占相思树繁育栽培技术及其方法
Plucknett Planting and Establishing Pastures Under Coconuts
RU2628578C1 (ru) Способ возделывания картофеля и топинамбура в двупольном севооборот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