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18245B - 一种通过供热抽汽节流提高机组灵活性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过供热抽汽节流提高机组灵活性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18245B
CN115218245B CN202210860262.XA CN202210860262A CN115218245B CN 115218245 B CN115218245 B CN 115218245B CN 202210860262 A CN202210860262 A CN 202210860262A CN 115218245 B CN115218245 B CN 1152182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supply
load
steam extraction
supply network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6026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18245A (zh
Inventor
高宁
沈乾坤
金国强
安朝榕
张振伟
宋国鹏
王辰昱
胡亚敏
陆晨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Thermal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Huaneng Group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Thermal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Huaneng Group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Thermal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Huaneng Group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Thermal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6026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182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182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182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182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182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00Steam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 F24D1/02Steam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operating with live stea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13/00General layout or general methods of operation of complete plants
    • F01K13/02Controlling, e.g. stopping or star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17/00Using steam or condensate extracted or exhausted from steam engine plant
    • F01K17/02Using steam or condensate extracted or exhausted from steam engine plant for heating purposes, e.g. industrial, domesti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8/00Small-scale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CHP] gener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omestic heating, space heating or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D19/1003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steam heating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2101/00Electric generators of small-scale CHP systems
    • F24D2101/10Gas turbines; Steam engines or steam turbines; Water turbines, e.g. located in water pip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 Control Of Steam Boilers And Waste-Gas Boi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供热抽汽节流提高机组灵活性的控制方法及系统,属于供热机组调峰技术领域。针对供热机组快速变负荷过程中参数波动大、灵活性差的问题,从供热机组与热网侧耦合调峰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热网侧的蓄能,实现了机炉协调控制与热网侧同时承担负荷指令,从而减小了机组变负荷过程中的参数波动,改善了机组运行安全性,提高了供热机组的运行灵活性。本发明在保证热网安全且不影响用户体验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供热机组热网侧的蓄能,提高供热机组变负荷速率,增强供热机组灵活调峰的能力,为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提供了条件。

Description

一种通过供热抽汽节流提高机组灵活性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供热机组调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过供热抽汽节流提高机组灵活性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是各国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热电联产技术可同时生产“电”和“热”,实现了能量的梯级利用,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成为燃煤热力系统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实现热电联产的机组称为供热机组。
为了减少碳排放,可再生能源进行了大规模并网,其间歇性对电网的安全性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为了消纳可再生能源,供热机组必须参与灵活调峰。但是由于锅炉与汽轮机热惯性的差异,快速变负荷引起了机组参数的强烈波动,严重影响到机组运行的安全性与高效性,为此提高供热机组灵活调峰能力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供热抽汽节流提高机组灵活性的控制方法及系统,在保证热网安全且不影响用户体验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供热机组热网侧的蓄能,提高供热机组变负荷速率,增强供热机组灵活调峰的能力,为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提供了条件。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通过供热抽汽节流提高机组灵活性的控制方法,包括:
S1:供热机组接收到负荷指令后,根据设定变负荷速率判断是否进行负荷分解,若不进行负荷分解,则将负荷指令输入到机炉协调控制系统中;若进行负荷分解,则转S2;
S2:根据用户侧允许波动的温度范围得到热网最大可利用的蓄热量,通过单位供热抽汽的放热量得到热网侧供热抽汽允许减小的最大流量,进而得到热网侧供热抽汽所能提供的最大累积做功量;
S3:根据机组当前负荷、目标负荷和S2得到的热网侧供热抽汽所能提供的最大累积做功量,得到热网侧供热抽汽节流最大可持续的时间;
S4:根据设定机组变负荷速率和S3得到的热网侧供热抽汽节流最大可持续的时间,得到机炉协调控制系统所承担的负荷指令和热网供热抽汽节流系统所承担的负荷指令;
S5:根据低压缸处单位质量流量蒸汽的做功量和S4得到的热网供热抽汽节流系统所承担的负荷指令,得到供热抽汽实时节流量,进而得到供热抽汽阀门的开度;将S4得到的机炉协调控制系统所承担的负荷指令输入到机炉协调控制系统中,完成供热机组的灵活性控制。
优选地,S2中,所述热网最大可利用的蓄热量的计算方法如下:
ΔH=Cp·m·Δt
式中:ΔH为热网最大可利用的蓄热量,kJ;Cp为热网中管道对应的金属比热容,kJ/(kg·K);m为热网中管道所用金属的质量,kg:Δt为热网允许的温度波动范围,K。
进一步优选地,S2中,所述热网侧供热抽汽允许减小的最大流量的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G为热网侧供热抽汽允许减小的最大流量,kg;Δh为单位质量供热抽汽的放热量,kJ/kg。
进一步优选地,S2中,所述热网侧供热抽汽所能提供的最大累积做功量的计算方法如下:
E=G·Δw0
式中,E为热网侧供热抽汽所能提供的最大累积做功量,kJ;Δw0为当前负荷下低压缸进出口蒸汽的焓差,kJ/kg。
优选地,S3中,所述热网侧供热抽汽节流最大可持续的时间的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tmax为热网侧供热抽汽节流最大可持续的时间,s;E为热网侧供热抽汽所能提供的最大累积做功量,kJ;Pe1为机组初始负荷,kW;Pe2为机组目标负荷,kW。
优选地,S4中,所述机炉协调控制系统所承担的负荷指令的计算方法如下:
ts=(Pe2-Pe1)/R0*60/1000
ty=ts-tmax
R1=(Pe2-Pe1)/ty·60/1000
式中,tmax为热网侧供热抽汽节流最大可持续的时间,s;Pe1为机组初始负荷,kW;Pe2为机组目标负荷,kW;ts是机炉协调控制系统负荷指令在设定变负荷速率下达到目标负荷的时间,s;R0是机组整体变负荷速率即设定变负荷速率,MW/min;ty为负荷分解后机炉协调控制系统负荷指令达到目标指令的时间,s;R1是负荷分解后机炉协调控制系统的变负荷速率,MW/min;Peccs为负荷分解后机炉协调控制系统所承担的负荷指令,kW;t为实时时间,s。
进一步优选地,S4中,所述热网供热抽汽节流系统所承担的负荷指令的计算方法如下:
Peheat=Pes-Peccs
式中,Pes为机炉协调控制系统在设定变负荷速率下的负荷指令,kW;Peheat为热网供热抽汽节流系统所承担的负荷指令,kW。
优选地,S5中,所述供热抽汽实时节流量的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Peheat为热网供热抽汽节流系统所承担的负荷指令,kW;ΔG为供热抽汽的节流量,kg/s;Δwrt为当前负荷下低压缸处单位质量流量蒸汽的做功量,kW/(kg/s)。
优选地,S5中,所述供热抽汽阀门的开度的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K为供热抽汽阀门的开度;Gs为供热抽汽流量的设定值,kg/s;Δp为供热抽汽阀门前后的压差,MPa;ρ为供热抽汽的密度,kg/m3;Kv为阻力增益系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供热抽汽节流提高机组灵活性的控制系统,包括:
负荷分解判断模块,接收负荷指令,并根据设定变负荷速率判断是否进行负荷分解;
负荷指令发送模块,将负荷指令输入到机炉协调控制系统中;
热网最大可利用的蓄热量计算模块,根据用户侧允许波动的温度范围得到热网最大可利用的蓄热量;
热网侧供热抽汽允许减小的最大流量计算模块,通过单位供热抽汽的放热量得到热网侧供热抽汽允许减小的最大流量;
热网侧供热抽汽所能提供的最大累积做功量计算模块,计算热网侧供热抽汽所能提供的最大累积做功量;
热网侧供热抽汽节流最大可持续的时间计算模块,根据机组当前负荷、目标负荷和热网侧供热抽汽所能提供的最大累积做功量,得到热网侧供热抽汽节流最大可持续的时间;
机炉协调控制系统所承担的负荷指令计算模块,根据设定机组变负荷速率和热网侧供热抽汽节流最大可持续的时间,计算机炉协调控制系统所承担的负荷指令;
热网供热抽汽节流系统所承担的负荷指令计算模块,计算热网供热抽汽节流系统所承担的负荷指令;
供热抽汽实时节流量计算模块,根据热网供热抽汽节流系统所承担的负荷指令和低压缸处单位质量流量蒸汽的做功量计算供热抽汽实时节流量;
供热抽汽阀门的开度计算模块,计算供热抽汽阀门的开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公开的通过供热抽汽节流提高机组灵活性的控制方法,针对供热机组快速变负荷过程中参数波动大、灵活性差的问题,从供热机组与热网侧耦合调峰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热网侧的蓄能,实现了机炉协调控制与热网侧同时承担负荷指令,从而减小了机组变负荷过程中的参数波动,改善了机组运行安全性,提高了供热机组的运行灵活性。本发明在保证热网安全且不影响用户体验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供热机组热网侧的蓄能,提高供热机组变负荷速率,增强供热机组灵活调峰的能力,为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提供了条件。
本发明公开的通过供热抽汽节流提高机组灵活性的控制系统,构建简单,自动化程度高,能够与现有的系统硬件兼容,无需增加设备,回收周期短,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负荷指令分解效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通过供热抽汽节流提高机组灵活性的控制方法,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步骤一:当供热机组被下达负荷指令后,根据设定变负荷速率判断是否进行负荷分解,若不进行负荷分解,将负荷指令输入到机炉协调控制系统中;若进行负荷分解,将负荷指令下达至负荷分解模块进行分解;
步骤二:当负荷分解模块收到负荷指令后,根据用户侧允许波动的温度范围计算出热网最大可利用的蓄热量,通过单位供热抽汽的放热量得出热网侧供热抽汽允许减小的最大流量,进而得出热网侧供热抽汽所能提供的最大累积做功量;根据机组当前负荷、目标负荷与热网侧供热抽汽所能提供的最大累积做功量计算出热网侧供热抽汽节流最大可持续的时间;根据热网侧供热抽汽节流最大可持续的时间、设定机组变负荷速率获得机炉协调控制系统所承担的负荷指令与热网供热抽汽节流系统所承担的负荷指令;根据热网供热抽汽节流系统所承担的负荷指令与低压缸处单位质量流量蒸汽的做功量获得供热抽汽实时节流量,得出供热抽汽阀门的开度;最后,将机炉协调控制系统所承担的负荷指令输入到机炉协调控制系统中即可完成供热机组灵活性的控制。
1)热网最大可利用的蓄热量的计算方法如下:
瞬态过程中,根据热网侧用户需求获得热网允许的温度波动范围Δt,通过热网允许的温度波动范围、热网管道金属比热容和热网管道金属质量可计算出热网最大可利用的蓄热量。其中金属比热容与质量可以从“热网管道设计书”中获得。
ΔH=Cp·m·Δt
式中:ΔH为热网最大可利用的蓄热量,kJ;Cp为热网中管道对应的金属比热容,kJ/(kg·K);m为热网中管道所用金属的质量,kg:Δt为热网允许的温度波动范围,K。
2)热网侧供热抽汽允许减小的最大流量的计算方法如下:
当前负荷下,记录机组供热抽汽与低压缸排汽的参数,通过水蒸气物性查询表获得供热抽汽与低压缸排汽焓值,作差后获得单位质量供热抽汽的放热量Δh,与热网最大可利用的蓄热量做商后获得热网侧供热抽汽允许减小的最大流量G。
式中,G为热网侧供热抽汽允许减小的最大流量,kg;Δh为单位质量供热抽汽的放热量,kJ/kg。
3)热网侧供热抽汽所能提供的最大累积做功量的计算方法如下:
当前负荷下,记录低压缸进出口蒸汽的参数,通过水蒸气物性查询表获得低压缸进出口的焓值,作差后获得Δw0,与热网侧供热抽汽允许减小的最大流量作积后获得热网侧供热抽汽所能提供的最大累积做功量。
E=G·Δw0
式中,E为热网侧供热抽汽所能提供的最大累积做功量,kJ;Δw0为当前负荷下低压缸进出口蒸汽的焓差,kJ/kg。
4)热网侧供热抽汽节流最大可持续的时间的计算方法如下:
当前工况下,机组实发功率为机组初始负荷Pe1,从调度中心获得机组的目标负荷Pe2,作差后获得机组负荷变化范围,将热网侧供热抽汽所能提供的最大累积做功量与机组负荷变化范围做商后获得热网侧供热抽汽节流最大可持续的时间tmax
式中,tmax为热网侧供热抽汽节流最大可持续的时间,s;Pe1为机组初始负荷,kW;Pe2为机组目标负荷,kW。
5)机炉协调控制系统所承担的负荷指令的计算方法如下:
通过调度中心获得机组设定变负荷速率R0,通过机组变负荷范围与R0获得机组机炉协调控制系统负荷指令在设定变负荷速率下达到目标负荷的时间ts,与热网侧供热抽汽节流最大可持续的时间tmax作差获得负荷分解后机炉协调控制系统负荷指令达到目标指令的时间ty,从而获得负荷分解后机炉协调控制系统的变负荷速率R1,进而得出负荷分解后机炉协调控制系统所承担的负荷指令。
ts=(Pe2-Pe1)/R0*60/1000
ty=ts-tmax
R1=(Pe2-Pe1)/ty·60/1000
式中,ts是机炉协调控制系统负荷指令在设定变负荷速率下达到目标负荷的时间,s;R0是机组整体变负荷速率即设定变负荷速率,MW/min;ty为负荷分解后机炉协调控制系统负荷指令达到目标指令的时间,s;R1是负荷分解后机炉协调控制系统的变负荷速率,MW/min;Peccs为负荷分解后机炉协调控制系统所承担的负荷指令,kW;t为实时时间,s。
6)热网侧供热抽汽节流系统所承担的负荷指令的计算方法如下:
通过设定变负荷速率、机组当前负荷、目标负荷获得负荷分解前机炉协调控制系统负荷指令Pes,与负荷分解后机炉协调控制系统所承担的负荷指令Peccs作差后,获得热网供热抽汽节流系统所承担的负荷指令Peheat
Peheat=Pes-Peccs
式中,Pes为机炉协调控制系统在设定变负荷速率下的负荷指令,kW;Peheat为热网供热抽汽节流系统所承担的负荷指令,kW。
7)供热抽汽实时节流量的计算方法如下:
变负荷过程中,记录各时刻低压缸处单位质量流量蒸汽的做功量Δwrt,将热网供热抽汽节流系统所承担的负荷指令与单位质量流量蒸汽的做功量做商即可获得供热抽汽节流量ΔG
式中,ΔG为供热抽汽的节流量,kg/s;Δwrt为当前负荷下低压缸处单位质量流量蒸汽的做功量,kW/(kg/s)。
8)供热抽汽阀门的开度的计算方法如下:
通过供热抽汽阀门特性与当前供热抽汽节流量、供热抽汽设定值获得供热抽汽阀门开度。
式中,K为供热抽汽阀门的开度;Gs为供热抽汽流量的设定值,kg/s;Δp为供热抽汽阀门前后的压差,MPa;ρ为供热抽汽的密度,kg/m3;Kv为阻力增益系数。
9)将负荷分解后机炉协调控制系统所承担的负荷指令输入到机炉协调控制系统中完成机组变负荷过程。
本发明的通过供热抽汽节流提高机组灵活性的控制系统,包括:
负荷分解判断模块,接收负荷指令,并根据设定变负荷速率判断是否进行负荷分解;
负荷指令发送模块,将负荷指令输入到机炉协调控制系统中;
热网最大可利用的蓄热量计算模块,根据用户侧允许波动的温度范围得到热网最大可利用的蓄热量;
热网侧供热抽汽允许减小的最大流量计算模块,通过单位供热抽汽的放热量得到热网侧供热抽汽允许减小的最大流量;
热网侧供热抽汽所能提供的最大累积做功量计算模块,计算热网侧供热抽汽所能提供的最大累积做功量;
热网侧供热抽汽节流最大可持续的时间计算模块,根据机组当前负荷、目标负荷和热网侧供热抽汽所能提供的最大累积做功量,得到热网侧供热抽汽节流最大可持续的时间;
机炉协调控制系统所承担的负荷指令计算模块,根据设定机组变负荷速率和热网侧供热抽汽节流最大可持续的时间,计算机炉协调控制系统所承担的负荷指令;
热网供热抽汽节流系统所承担的负荷指令计算模块,计算热网供热抽汽节流系统所承担的负荷指令;
供热抽汽实时节流量计算模块,根据热网供热抽汽节流系统所承担的负荷指令和低压缸处单位质量流量蒸汽的做功量计算供热抽汽实时节流量;
供热抽汽阀门的开度计算模块,计算供热抽汽阀门的开度。
在某供热机组中,额定电负荷为330MW,主蒸汽温度为540℃,主蒸汽压力为17.75MPa,供热压力为0.39MPa,当热网温度变化1℃时,热网可利用的蓄能为39000MJ,当机组由50%额定负荷升至100%额定负荷时,原定机组变负荷速率为4%/min,经过负荷分解后机组变负荷速率为2.45%/min,该供热机组在变负荷过程中负荷分解示意图如图2,由图中可以看出,负荷分解后机炉协调控制系统所承担的负荷指令明显小于负荷分解前机炉协调控制系统所承担的负荷指令,故机组变负荷过程中参数波动较小,进而提高了供热机组的变负荷速率,改善了供热机组的灵活性。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部分,根据本发明所描述的系统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例做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

1.一种通过供热抽汽节流提高机组灵活性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供热机组接收到负荷指令后,根据设定变负荷速率判断是否进行负荷分解,若不进行负荷分解,则将负荷指令输入到机炉协调控制系统中;若进行负荷分解,则转S2;
S2:根据用户侧允许波动的温度范围得到热网最大可利用的蓄热量,通过单位供热抽汽的放热量得到热网侧供热抽汽允许减小的最大流量,进而得到热网侧供热抽汽所能提供的最大累积做功量;
所述热网最大可利用的蓄热量的计算方法如下:
ΔH=Cp·m·Δt
式中:ΔH为热网最大可利用的蓄热量,kJ;Cp为热网中管道对应的金属比热容,kJ/(kg·K);m为热网中管道所用金属的质量,kg:Δt为热网允许的温度波动范围,K;
所述热网侧供热抽汽允许减小的最大流量的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G为热网侧供热抽汽允许减小的最大流量,kg;Δh为单位质量供热抽汽的放热量,kJ/kg;
所述热网侧供热抽汽所能提供的最大累积做功量的计算方法如下:
E=G·Δw0
式中,E为热网侧供热抽汽所能提供的最大累积做功量,kJ;Δw0为当前负荷下低压缸进出口蒸汽的焓差,kJ/kg;
S3:根据机组当前负荷、目标负荷和S2得到的热网侧供热抽汽所能提供的最大累积做功量,得到热网侧供热抽汽节流最大可持续的时间;
所述热网侧供热抽汽节流最大可持续的时间的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tmax为热网侧供热抽汽节流最大可持续的时间,s;E为热网侧供热抽汽所能提供的最大累积做功量,kJ;Pe1为机组初始负荷,kW;Pe2为机组目标负荷,kW;
S4:根据设定机组变负荷速率和S3得到的热网侧供热抽汽节流最大可持续的时间,得到机炉协调控制系统所承担的负荷指令和热网供热抽汽节流系统所承担的负荷指令;
所述机炉协调控制系统所承担的负荷指令的计算方法如下:
ts=(Pe2-Pe1)/R0*60/1000
ty=ts-tmax
R1=(Pe2-Pe1)/ty·60/1000
式中,tmax为热网侧供热抽汽节流最大可持续的时间,s;Pe1为机组初始负荷,kW;Pe2为机组目标负荷,kW;ts是机炉协调控制系统负荷指令在设定变负荷速率下达到目标负荷的时间,s;R0是机组整体变负荷速率即设定变负荷速率,MW/min;ty为负荷分解后机炉协调控制系统负荷指令达到目标指令的时间,s;R1是负荷分解后机炉协调控制系统的变负荷速率,MW/min;Peccs为负荷分解后机炉协调控制系统所承担的负荷指令,kW;t为实时时间,s;
所述热网供热抽汽节流系统所承担的负荷指令的计算方法如下:
Peheat=Pes-Peccs
式中,Pes为机炉协调控制系统在设定变负荷速率下的负荷指令,kW;Peheat为热网供热抽汽节流系统所承担的负荷指令,kW;
S5:根据低压缸处单位质量流量蒸汽的做功量和S4得到的热网供热抽汽节流系统所承担的负荷指令,得到供热抽汽实时节流量,进而得到供热抽汽阀门的开度;将S4得到的机炉协调控制系统所承担的负荷指令输入到机炉协调控制系统中,完成供热机组的灵活性控制;
所述供热抽汽实时节流量的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Peheat为热网供热抽汽节流系统所承担的负荷指令,kW;ΔG为供热抽汽的节流量,kg/s;Δwrt为当前负荷下低压缸处单位质量流量蒸汽的做功量,kW/(kg/s);
所述供热抽汽阀门的开度的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K为供热抽汽阀门的开度;Gs为供热抽汽流量的设定值,kg/s;Δp为供热抽汽阀门前后的压差,MPa;ρ为供热抽汽的密度,kg/m3;Kv为阻力增益系数。
2.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供热抽汽节流提高机组灵活性的控制方法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负荷分解判断模块,接收负荷指令,并根据设定变负荷速率判断是否进行负荷分解;
负荷指令发送模块,将负荷指令输入到机炉协调控制系统中;
热网最大可利用的蓄热量计算模块,根据用户侧允许波动的温度范围得到热网最大可利用的蓄热量;
热网侧供热抽汽允许减小的最大流量计算模块,通过单位供热抽汽的放热量得到热网侧供热抽汽允许减小的最大流量;
热网侧供热抽汽所能提供的最大累积做功量计算模块,计算热网侧供热抽汽所能提供的最大累积做功量;
热网侧供热抽汽节流最大可持续的时间计算模块,根据机组当前负荷、目标负荷和热网侧供热抽汽所能提供的最大累积做功量,得到热网侧供热抽汽节流最大可持续的时间;
机炉协调控制系统所承担的负荷指令计算模块,根据设定机组变负荷速率和热网侧供热抽汽节流最大可持续的时间,计算机炉协调控制系统所承担的负荷指令;
热网供热抽汽节流系统所承担的负荷指令计算模块,计算热网供热抽汽节流系统所承担的负荷指令;
供热抽汽实时节流量计算模块,根据热网供热抽汽节流系统所承担的负荷指令和低压缸处单位质量流量蒸汽的做功量计算供热抽汽实时节流量;
供热抽汽阀门的开度计算模块,计算供热抽汽阀门的开度。
CN202210860262.XA 2022-07-21 2022-07-21 一种通过供热抽汽节流提高机组灵活性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52182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60262.XA CN115218245B (zh) 2022-07-21 2022-07-21 一种通过供热抽汽节流提高机组灵活性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60262.XA CN115218245B (zh) 2022-07-21 2022-07-21 一种通过供热抽汽节流提高机组灵活性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18245A CN115218245A (zh) 2022-10-21
CN115218245B true CN115218245B (zh) 2023-07-28

Family

ID=83614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60262.XA Active CN115218245B (zh) 2022-07-21 2022-07-21 一种通过供热抽汽节流提高机组灵活性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18245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640033A5 (en) * 1979-02-01 1983-12-15 Bbc Brown Boveri & Cie Peak load cover by heat energy storage
WO2013000720A2 (de) * 2011-06-28 2013-01-03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Zusätzliche regelanzapfung für einen vorwärmer zur verbesserung der anlagendynamik und frequenzregelung bei einem dampfkraftwerk
CN104714566A (zh) * 2015-01-08 2015-06-17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凝结水节流控制系统及其安全控制方法
CN105804809A (zh) * 2016-04-21 2016-07-27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机组agc和一次调频品质的装置及方法
CN106402840A (zh) * 2016-09-14 2017-02-15 上海明华电力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切除高压加热器汽侧阀门参与机组一次调频加负荷的方法
CN207831468U (zh) * 2017-12-08 2018-09-07 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火电再热机组调峰系统
CN110792481A (zh) * 2019-09-16 2020-02-14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热电联产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1819542U (zh) * 2019-08-26 2020-10-30 国家电投集团电站运营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供热机组快速负荷响应的热力系统
CN112051810A (zh) * 2020-08-05 2020-12-08 国电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供热机组的多能源分配和调度系统
CN113489024A (zh) * 2021-07-13 2021-10-08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热电联供机组多模式抽汽辅助调峰调频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4659087A (zh) * 2022-03-17 2022-06-24 浙江大学 基于高温再热蓄热的燃煤机组热电协同深度调峰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640033A5 (en) * 1979-02-01 1983-12-15 Bbc Brown Boveri & Cie Peak load cover by heat energy storage
WO2013000720A2 (de) * 2011-06-28 2013-01-03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Zusätzliche regelanzapfung für einen vorwärmer zur verbesserung der anlagendynamik und frequenzregelung bei einem dampfkraftwerk
CN104714566A (zh) * 2015-01-08 2015-06-17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凝结水节流控制系统及其安全控制方法
CN105804809A (zh) * 2016-04-21 2016-07-27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机组agc和一次调频品质的装置及方法
CN106402840A (zh) * 2016-09-14 2017-02-15 上海明华电力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切除高压加热器汽侧阀门参与机组一次调频加负荷的方法
CN207831468U (zh) * 2017-12-08 2018-09-07 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火电再热机组调峰系统
CN211819542U (zh) * 2019-08-26 2020-10-30 国家电投集团电站运营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供热机组快速负荷响应的热力系统
CN110792481A (zh) * 2019-09-16 2020-02-14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热电联产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051810A (zh) * 2020-08-05 2020-12-08 国电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供热机组的多能源分配和调度系统
CN113489024A (zh) * 2021-07-13 2021-10-08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热电联供机组多模式抽汽辅助调峰调频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4659087A (zh) * 2022-03-17 2022-06-24 浙江大学 基于高温再热蓄热的燃煤机组热电协同深度调峰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18245A (zh) 2022-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33560B (zh) 一种含燃煤热电联产机组的电站优化调度方法
CN102787870B (zh) 一种提高供热机组一次调频能力的方法
CN111946409B (zh) 匹配钠堆的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设计方法
CN111485964B (zh) 一种基于透平膨胀机的燃煤电厂热电解耦方法
CN113202574B (zh) 耦合压缩空气储能的调峰发电系统及方法
CN115218245B (zh) 一种通过供热抽汽节流提高机组灵活性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01819575U (zh) 用冶金炉余热蒸汽发电的系统
CN208024416U (zh) 一种蒸汽控制设备
Wołowicz et al. Gas turbine selection for feedwater repowering.
CN105042666B (zh) 背压式小汽机驱动引风机的宽负荷供热节能系统
CN110735677A (zh) 一种天然气压气站燃气轮机-蒸汽轮机联合循环控制系统
CN108196452B (zh) 一种基于热平衡的供热机组最优初压运行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12298914U (zh) 一种利用固体蓄热装置参与火电深度调峰的系统
CN114233403A (zh) 一种分轴布置的深度调峰高效汽轮发电系统
CN113898423A (zh) 一种单轴布置的深度调峰高效汽轮发电系统
CN203783646U (zh) 冶金行业中温中压蒸汽与低压饱和蒸汽发电装置
CN112115587A (zh) 一种基于蓄*利用的发电机组负荷指令优化系统
CN111507011A (zh) 供热抽汽对汽轮机滑压运行影响量的修正方法
CN113757059B (zh) 一种光煤互补发电系统水燃比在线计算方法
CN103899365A (zh) 冶金行业中温中压蒸汽与低压饱和蒸汽发电装置及方法
CN216406918U (zh) 一种分轴布置的深度调峰高效汽轮发电系统
CN216922245U (zh) 一种管道天然气压力能及化学能高效回收装置
Zou et al. Application of extraction steam graded heat storage in peak shaving of condensing units
CN219976369U (zh) 一种双压联合循环机组灵活性供热系统
CN218523546U (zh) 一种火电机组多级蓄热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