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17458B - 矿井下压裂及注支撑剂一体化装置及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矿井下压裂及注支撑剂一体化装置及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17458B
CN115217458B CN202210750060.XA CN202210750060A CN115217458B CN 115217458 B CN115217458 B CN 115217458B CN 202210750060 A CN202210750060 A CN 202210750060A CN 115217458 B CN115217458 B CN 1152174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sand
valve
fracturing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5006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17458A (zh
Inventor
黄炳香
李浩泽
赵兴龙
陈树亮
邵鲁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zhou Usure Mining Technology Co ltd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Original Assignee
Xuzhou Usure Mining Technology Co ltd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zhou Usure Mining Technology Co ltd,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filed Critical Xuzhou Usure Mining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2174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1745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9620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3227051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174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174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6Production of coal-bed methan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25Methods for stimulating production
    • E21B43/26Methods for stimulating production by forming crevices or fractur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25Methods for stimulating production
    • E21B43/26Methods for stimulating production by forming crevices or fractures
    • E21B43/267Methods for stimulating production by forming crevices or fractures reinforcing fractures by propp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10Geothermal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onsolidation Of Soil By Introduction Of Solidifying Substances Into Soil (AREA)
  • Excavating Of Shafts 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矿井下压裂及注支撑剂一体化装置及施工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压裂系统和注支撑剂系统。所述装置实现了高压压裂连续注砂、高压压裂脉冲注砂、高压压裂多粒径多类型注砂、脉冲压裂连续注砂、脉冲压裂脉冲注砂、脉冲压裂多粒径多类型注砂等压裂‑注砂方法,可满足矿井下对压裂注砂方式的多种需求,具有普适性。另外,所述装置保证了压裂‑注砂系统的密封性、保持注砂过程中的压力平衡、保证注砂过程中的颗粒运移、精准匹配砂罐体积与压裂注砂工艺、高效交替压裂与注砂工艺、精准控制注砂量,同时实时监控管路内情况,能够及时控制各阀门、泵的启停,保证压裂‑注砂过程的安全。

Description

矿井下压裂及注支撑剂一体化装置及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采矿工程技术领域,涉及压裂-注支撑剂设备,具体为矿井下压裂及注支撑剂一体化装置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煤层气主要成分为甲烷,每单位燃烧后释放的CO2比煤、石油少,且不产生灰烬,不释放毒素,是一种较清洁能源。同时,开采煤层气,除了提供经济价值外,还降低了煤层甲烷含量、煤层内气体压力,大幅度降低煤与瓦斯突出、瓦斯爆炸事故发生的概率,有效保障煤矿安全高效生产。这些优势使煤层气有望成为未来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我国86%煤层都属于低透气性煤层,渗透率一般介于0.052~1.120mD,煤层气开采较为困难,常采用水力压裂、CO2相变致裂、氮气致裂等方式改造煤层,激活主裂缝两侧的层理与割理,形成相互贯穿的复杂裂缝网络体系,增加煤层内部空隙率,提升其渗透性。压裂还改变了煤层裂缝区域应力分布,打破煤层气的吸附解析平衡状态,使吸附气体变为游离态,易于煤层气抽采。压裂的关键是能否形成具有较高导流能力的裂缝。然而,在闭合应力作用下,裂缝易于闭合,因此在压裂施工过程中,为保证泵注停止和返排后裂缝处于张开状态,需要在压裂液中加入支撑剂支撑裂缝,维持裂缝的导流能力。
目前常用的压裂注砂方式主要分为地面压裂注砂和井下压裂注砂两种,其中,地面压裂注砂已经较为成熟,瓦斯抽采浓度较高,但是随着埋深增加,支撑剂运移距离较远,易出现砂堵现象,且瓦斯抽采成本较高;然而,目前由于井下作业空间有限,环境适应性要求较高,缺少井下压裂注砂设备,瓦斯抽采效率较低,有效抽采时间较短。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适应矿井下工作环境,实现井下压裂-注砂一体化,实现连续/脉冲/多粒径多类型等多方式注砂,从而适用于井下注砂的多种环境需求,在压裂裂缝内形成最优的支撑剂分布方式,保证裂缝长时有效导流能力,增加瓦斯有效抽采时间,提高瓦斯抽采效率;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矿井下压裂及注支撑剂一体化装置及施工方法。
技术方案:目前常用的压裂方法有常规压裂和脉冲压裂两种方法,常规压裂采用高压大流量泵向储层注入压裂液,储层中易形成主要水力裂缝,产生局部应力集中,分支裂缝较少。与常规压裂相比,脉冲压裂通过脉冲循环泵注,在高频脉冲水压力作用下,使煤体疲劳破坏,产生不受地应力控制的多个方向上的水力裂缝,同时高频脉冲水压冲击煤体,容易激活煤体原生裂缝,使得水力裂缝与天然裂缝沟通,形成复杂的裂缝网路。两种压裂方式均可用于储层增透,常规压裂形成的裂缝长,脉冲压裂形成的裂缝多。
连续注砂在裂缝内的支撑剂分布较为密集,裂缝的闭合速率较低,但是由于支撑剂占据的裂缝空间较大,导流能力相对较低;脉冲注砂在裂缝内的支撑剂呈柱状分布,裂缝的导流能力较高,但是未支撑区域的裂缝闭合速率较高,需合理控制支撑剂间距,使支撑剂柱之间的裂缝在闭合应力作用下依旧存在流体通道;多粒径多类型注砂可针对不同裂缝区域给定合理的支撑剂粒径和类型,例如在裂缝尖端需要小粒径高强度的支撑剂,中间段裂缝区域需要较大粒径或多粒径混合支撑剂,提高支撑剂区域的孔隙,而在裂缝入口位置应注入大粒径支撑剂防止在排采时小粒径支撑剂从裂缝内运移到钻孔内部,但是多粒径多类型注砂工艺较复杂。因此,在不同的储层地质条件和工作环境可采用不同的压裂方法和注砂方法。
矿井下压裂及注支撑剂一体化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压裂系统和注支撑剂系统,压裂系统包括由高压胶管首尾依次连接的高压泵或脉冲泵、高压密封安装杆接头、高压密封安装杆、封孔器、高压细软管和手压泵,其中高压泵或脉冲泵与高压密封安装杆接头之间经高压胶管连接有高压泵出口阀或脉冲泵出口阀,并通过三通顺次与压裂阀、高压胶管卸压阀、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连接;注支撑剂系统包括由刚性高压管首尾依次连接的压力平衡阀、高压砂罐卸压阀、低压加砂口、低压加砂阀、高压砂罐、高压加砂阀和注砂泵,注砂泵上连接有流体混合入口阀和混合流体出口阀,其中压力平衡阀和流体混合入口阀通过高压胶管接入压裂系统,混合流体出口阀通过高压胶管与高压胶管卸压阀连接;所述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高压砂罐分别通过流量测线、压力测线和砂量测线与测控仪连接。
优选的,注支撑剂系统为立式或卧式。所述的立式注砂系统包括高压端旋转机构和螺杆推进机构,高压端旋转机构通过大磁力旋转机构的磁力耦合控制螺杆推进机构旋转,在安全要求较高或对高度要求较高的条件下,可将电机采用卧式,螺杆推进机构采用立式,电机通过转向机构(例如转向齿轮)控制高压端旋转机构的旋转,螺杆推进机构进入高压砂罐内部一定高度,防止支撑剂在高压砂罐底部堵塞。
优选的,高压砂罐内设有搅拌装置。
优选的,注砂泵包括高压端旋转机构和螺杆推进机构,高压端旋转机构通过大磁力旋转机构的磁力耦合控制螺杆推进机构旋转。
优选的,压裂阀、高压胶管卸压阀、高压泵出口阀为抗高压耐磨球阀。
优选的,高压密封安装杆和封孔器为中空抗高压杆。
优选的,流量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是抗高压传感器。
以上任一所述矿井下压裂及注支撑剂一体化装置的施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安装及钻孔
a、通过履带钻机在煤层钻孔,钻孔深度大于20m,避免压裂裂缝与巷道贯穿;
b、将封孔器、高压密封安装杆、高压密封安装杆接头和高压胶管依次通过螺纹连接并密封;
c、将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高压胶管卸压阀、三通、压裂阀、混合流体出口阀、流体混合入口阀、压力平衡阀、高压泵出口阀和脉冲泵出口阀通过高压胶管连接;
d、将高压泵出口阀与高压泵连接,脉冲泵出口阀与脉冲泵连接;
e、将压力平衡阀通过刚性高压管与低压加砂阀和高压砂罐连接,低压加砂阀通过刚性高压管与低压加砂口连接,高压砂罐连接高压加砂阀并通过刚性高压管连接到注砂泵;
f、注砂泵连接在流体混合入口阀和混合流体出口阀之间;
S2、压裂
a、高压压裂,关闭流体混合入口阀、混合流体出口阀、压力平衡阀、高压砂罐卸压阀、脉冲泵出口阀、低压加砂阀、高压加砂阀,打开压裂阀、高压泵出口阀,通过手压泵将流体经过高压细软管注入到封孔器,使封孔器膨胀封孔,再通过高压泵注入高压水,高压水依次经过高压胶管、高压泵出口阀、三通、压裂阀、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高压密封安装杆接头、高压密封安装杆、封孔器到达压裂位置,高压水与钻孔壁面作用并在钻孔壁面形成压裂裂缝,随着高压水的持续注入,裂缝扩展延伸形成水压裂缝网络;
b、脉冲压裂,关闭流体混合入口阀、混合流体出口阀、压力平衡阀、高压砂罐卸压阀、高压泵出口阀、低压加砂阀、高压加砂阀,打开压裂阀、脉冲泵出口阀,通过手压泵将流体经过高压细软管注入到封孔器,使封孔器膨胀封孔,再通过脉冲泵注入脉冲水,脉冲水依次经过高压胶管、脉冲泵出口阀、三通、压裂阀、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高压密封安装杆接头、高压密封安装杆、封孔器到达压裂位置,脉冲水与钻孔壁面作用并在钻孔壁面形成损伤裂缝带,随着脉冲水的持续注入,损伤裂缝带扩展延伸形成脉冲水压裂缝网络,压裂结束后,关闭高压泵或脉冲泵,通过高压胶管卸压阀对管路进行卸压,当压力达到0.5~1.0MPa时,停止卸压,压裂结束;
S3、水-支撑剂固液混合液注入裂缝网络
a、关闭压裂阀、高压胶管卸压阀、高压砂罐卸压阀,打开压力平衡阀、流体混合入口阀、混合流体出口阀、高压加砂阀,打开高压泵或脉冲泵,打开注砂泵,开启搅拌装置,将高压砂罐内的支撑剂搅拌均匀;
b、由高压泵排出的高压水或脉冲泵排出的脉冲水,在经过流体混合入口阀后,进入到注砂泵螺杆推进机构,与螺杆推进机构携带的支撑剂混合为水-支撑剂固液两相流体,两相流体依次通过混合流体出口阀、高压胶管、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高压密封安装杆接头、高压密封安装杆、封孔器进入到压裂-注砂点,之后进入已压裂形成的裂缝网络;
S4、注砂工艺
a、连续注砂,当水-支撑剂固液混合液注入裂缝网络的时间超过压裂时长的2倍或者高压砂罐内的支撑剂完全注入裂缝内,停止向裂缝内注入水-支撑剂固液混合流体,注砂结束,关闭高压泵或脉冲泵,关闭注砂泵,打开高压胶管卸压阀对压裂-注砂系统卸压,当压力小于0.5MPa或高压胶管卸压阀处不再喷高压水时,停止卸压,关闭搅拌装置;
b、脉冲注砂,当水-支撑剂固液混合液注入量达到设定值时,停止向裂缝内注入水-支撑剂固液混合流体,第一次注砂结束,关闭压力平衡阀和高压加砂阀,仅向裂缝内注高压水或脉冲水,高压水或脉冲水将已注入裂缝内的支撑剂向前推进冲散,使其呈柱状分布,裂缝导流能力高,高压水或脉冲水注入一段时间后,打开压力平衡阀和高压加砂阀,在裂缝内注入一段支撑剂,之后再注入一段高压水或脉冲水,以此往复,直至高压砂罐内的砂量完全注入裂缝内,完成脉冲注砂工艺;
c、多粒径多类型注砂,当水-支撑剂固液混合液注入裂缝网络的时间超过压裂时长的2倍或者高压砂罐内的支撑剂完全注入裂缝时,停止向裂缝内注入水-支撑剂固液混合流体,完成第一种支撑剂注入裂缝,关闭高压泵或脉冲泵,关闭注砂泵,打开高压胶管卸压阀对压裂-注砂系统卸压,关闭压力平衡阀、高压加砂阀,缓慢打开高压砂罐卸压阀对高压砂罐区域进行卸压,当不再喷高压水,关闭高压砂罐卸压阀,打开低压加砂阀,通过低压加砂口对高压砂罐补充不同粒径或不同类型或混合型的支撑剂,当支撑剂填充满时,关闭低压加砂阀、打开高压加砂阀和压力平衡阀,重复步骤c再次进行加砂,以此往复,直到完成全部类型、粒径、混合的注砂流程;
S5、注砂过程中异常监测
当测控仪显示出现异常压力时,此时应关闭压力平衡阀和高压加砂阀,仅向裂缝内注入高压水或脉冲水,由高压水或脉冲水将砂堵区间冲开,当测控仪监测的压力不再异常时,再打开压力平衡阀和高压加砂阀进行注砂;
S6、注顶替液
当向裂缝内注入水-支撑剂固液混合液结束后,再向裂缝内注入3~5min的高压水,使管路内及近孔口区域的支撑剂向裂缝内部运移;
S7、卸压撤杆
a、关闭注砂泵,关闭高压泵或脉冲泵,通过高压胶管卸压阀对管路进行卸压,当压力小于0.5MPa或不再喷高压水时,再卸压3~5min,保证管路内的压力完全卸除;
b、将高压胶管从高压密封安装杆接头拆除,待高压密封安装杆接头不再出水或水量极小时,通过手压泵对封孔器卸压;
S8、瓦斯抽采
将高压密封安装杆与封孔器撤出钻孔,接上抽采管路对该区域煤层进行瓦斯抽采;
将矿井下压裂及注支撑剂一体化装置移动到下一个钻孔,重复步骤S1-S8,实现整个工作面或指定区域的卸压抽采。
本发明所述方法包括高压压裂连续注砂、高压压裂脉冲注砂、高压压裂多粒径多类型注砂、脉冲压裂连续注砂、脉冲压裂脉冲注砂、脉冲压裂多粒径多类型注砂等压裂-注砂方法。所述的高压压裂连续注砂是通过高压泵压裂后在压裂缝网内连续注入支撑剂的方法;所述的高压压裂脉冲注砂是通过高压泵压裂后在压裂缝网内间断脉冲注入支撑剂的方法;所述的高压压裂多粒径多类型注砂是通过高压泵压裂后在压裂缝网内依次注入不同粒径支撑剂或不同类型支撑剂或多粒径多类型混合支撑剂的方法;所述的脉冲压裂连续注砂是通过脉冲泵压裂后在压裂缝网内连续注入支撑剂的方法;所述的脉冲压裂脉冲注砂是通过脉冲泵压裂后在压裂缝网内间断脉冲注入支撑剂的方法;所述的脉冲压裂多粒径多类型注砂是通过脉冲泵压裂后在压裂缝网内依次注入不同粒径支撑剂或不同类型支撑剂或多粒径类型混合支撑剂的方法。
本发明所述一体化装置克服的技术难点及工作原理在于:
1.压裂-注砂系统密封
注砂泵将螺杆推进转轴与高压端旋转机构分离,将螺杆推进转轴与高压端旋转机构通过大磁力旋转机构的磁力耦合实现旋转推进送砂,有效解决了螺杆推进转轴与高压端旋转机构的连接密封问题。
2.注砂过程中的压力平衡
在注砂时,如果高压砂罐和注砂泵区域形成一个封闭空间,在高压水经过流体混合入口进入注砂泵时,会在致使高压砂罐和注砂泵的封闭空间形成高负压吸力,为避免高压砂罐和注砂泵在高负压下变形,砂罐的强度和刚度需要提高,同时由于没有压力平衡系统,高压砂罐内的支撑剂无法进入液相形成固液混合流体,不能达到支撑剂运移到裂缝内的要求。为避免高负压对支撑剂运移和设备强度的影响,在砂罐上口设置压力平衡阀,通过在高压砂罐上方注入与管路内近似同压力的流体,和支撑剂的自重,将高压砂罐内的支撑剂携带进入注砂泵的螺旋推进机构,通过螺旋推进机构将支撑剂运输到螺旋推进机构流体混合入口端,与液相汇合过程流固两相汇合流体,在液相流体携带下将支撑剂运输到裂缝内。
3.注砂过程中的颗粒运移
在采用卧式注砂系统注砂时,高压砂罐内的支撑剂在水压力和自重作用下向螺杆推进装置内部运移,在支撑剂运移过程中可能会使支撑剂在高压加砂阀近高压砂罐段堵塞,致使注砂泵螺杆旋转推进转轴左右两端压差较大,对螺杆旋转推进转轴磨损增加,因此需在高压砂罐内连接高压搅拌装置,使高压砂罐内的支撑剂分布相对均匀,同时避免在高压砂罐近高压加砂阀位置形成砂堵。
4.砂罐体积匹配准则
在压裂注砂系统中,高压砂罐内支撑剂容量是影响压裂注砂工艺流程的关键因素。当在支撑剂补充时,需将压裂-注砂系统内的压力调节到较小范围,若压裂-注砂系统内的压力处于高压状态,若操作失误将导致低压注砂端喷砂,对周围设备等存在潜在危险。因此需停止高压/脉冲泵后,将压裂-注砂系统内的高压通过高压胶管卸压阀卸除,之后在低压加砂口补充砂量,将砂罐填充满后,进行再次注砂。如果高压砂罐的体积太小,将需要多次补充支撑剂,这将会导致注砂操作复杂,工艺繁琐,效率较低。然而,若高压砂罐体积太大,将会占用较大的空间,而井下巷道内的作业空间有限,故高压砂罐的体积不宜过大。为使高压砂罐既可以满足巷道空间要求又可以减少注砂次数,需合理的设计高压砂罐的容量。现给出高压砂罐设计的原则:①在连续注砂时,高压砂罐内的支撑剂容量应高于单次加砂量的一半,使其最多两次完成一个压裂点的注砂;②在脉冲注砂时,高压砂罐内的支撑剂容量应大于单次加砂量,达到一次加砂完成一个压裂点的注砂;③在多粒径多类型注砂时,高压砂罐内的支撑剂容量应保证每个压裂点每种单一粒径、单一类型或混合粒径都可以单次注完;④由于高压砂罐通过刚性管连接到注砂泵,因此高压砂罐装满支撑剂后的重量应保证对注砂泵的运行影响较小;⑤由于井下作业空间有限,所以高压砂罐与注砂泵的整体的高度应小于1.2m,便于在井下放置注砂泵,同时便于加砂工作。
5.压裂与注砂交替的过程
通过高压泵或脉冲泵注水在煤储层内压裂形成缝网后,由于管路内的高压致使压力平衡阀、流体混合入口阀、高压加砂阀、混合流体出口阀、压裂阀等阀门打开较困难,所以需要对管路内进行初步卸压。如果将管路内的水全部排出,不仅排水时间较长,还会致使裂缝张开度降低。裂缝张开度较小时,当水砂混合液运移到裂缝入口,可能会导致堵砂,压力瞬间增高,需要卸压通过注水将堵塞区域冲开,工作效率降低,因此,在排水时,打开高压胶管卸压阀,当管路内水压力在0.5~1.0MPa时,停止卸压,在低压下关闭压裂阀,打开流体混合入口阀、压力平衡阀、高压加砂阀、混合流体出口阀,再进行注砂工艺。
6.注砂量的控制方法
注砂通过注砂泵的高压端旋转机构带动螺杆推进转轴将支撑剂携带到高压流体,形成水-支撑剂固液两相混合液体,通过控制高压端旋转机构的转速,改变螺杆推进转轴的转速,通过螺杆推进转轴将定量的支撑剂携带到注砂泵流体混合入口端与液相混合形成水-支撑剂固液两相混合流体。在出厂时通过监测各个转速对应的注砂量,标定各转速下的注砂量和高压砂罐内砂量完全注完所需的时间,在井下通过调整转速实现定量控制固液两相流内的支撑剂浓度。
7.管路内预警
通过测控仪实时监测高压胶管内的流体流量和压力以及高压砂罐中的砂量,若高压胶管内的压力高于压裂-注砂系统的最大压力时,停止高压泵/脉冲泵和注砂泵,并对管路进行卸压;当注砂时压力突然快速增加时,表明管路内可能出现砂堵,需停止注砂,仅通过高压泵/脉冲泵注水将砂堵部分冲开,之后再次进行注砂;当砂罐内的砂量显示注完后,再注水3~5min,保证管路内的支撑剂全部压裂裂缝网络,并为返排提供有效空间,同时在卸压时要缓慢,防止返排时将支撑剂携带出裂缝。
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装置设计了高压泵或脉冲泵连接高压注砂系统,实现矿井下后混式压裂-注支撑剂(砂)一体化结构及施工方法。
2.本套系统通过高压泵出口阀、脉冲泵出口阀、流体混合入口阀、混合流体出口阀、压力平衡阀、低压加砂阀、高压加砂阀,实现了高压压裂连续注砂、高压压裂脉冲注砂、高压压裂多粒径多类型注砂、脉冲压裂连续注砂、脉冲压裂脉冲注砂、脉冲压裂多粒径多类型注砂等压裂-注砂方法,可满足矿井下对压裂注砂方式的多种需求,具有普适性。
3.本套系统通过测控仪实时监控压裂-加砂过程中的流量、压力、砂罐砂量,可对管路内情况实时预警,若管路/裂缝内砂堵,可立刻停泵,保证了压裂-注砂过程的安全。
4.本套系统给出了高压砂罐的容量准则,可通过不同的砂罐容量实现连续注砂、脉冲注砂、多粒径多类型注砂等工艺。
5.本套系统卧式注砂系统可通过监测注砂系统的重量变化来反算高压砂罐内的含砂量,通过高压砂罐内的混合物粘度与支撑剂浓度间的关系式修正高压砂罐内的含砂量,最终通过测控仪实时显示注砂量;立式注砂系统可通过螺杆的转速控制加砂浓度。
6.本套系统的注砂泵将螺杆推进转轴与高压端旋转机构分离,将螺杆推进转轴与高压端旋转机构通过大磁力旋转机构的磁力耦合实现旋转推进送砂,有效解决了螺杆推进转轴与高压端旋转机构的连接密封问题。
7.本套系统给出了压裂与注砂交替过程,在排水时,打开高压胶管卸压阀,当管路内水压力在0.5~1.0MPa时,停止卸压,在低压下关闭压裂阀,打开流体混合入口阀、压力平衡阀、高压加砂阀、混合流体出口阀,再进行注砂工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矿井下压裂及注支撑剂(卧式)一体化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矿井下压裂及注支撑剂(立式)一体化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高压泵,2、脉冲泵,3、高压泵出口阀,4、脉冲泵出口阀,5、三通,6、流量传感器,7、压力传感器,8、压力平衡阀,9、流体混合入口阀,10、高压胶管,11、低压加砂阀,12、低压加砂口,13、高压砂罐,14、高压加砂阀,15、注砂泵,16、混合流体出口阀,17、高压胶管卸压阀,18、测控仪,19、刚性高压管,20、砂量测线,21、流量测线,22、压力测线,23、高压密封安装杆接头,24、高压密封安装杆,25、压裂阀,26、搅拌装置,27、高压细软管,28、手压泵,29、高压砂罐卸压阀,30、搅拌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内容,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对本发明方法、步骤或条件所作的修改和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
实施例1
如图1或图2所示,矿井下压裂及注支撑剂一体化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压裂系统和注支撑剂系统,压裂系统包括由高压胶管10首尾依次连接的高压泵1或脉冲泵2、高压密封安装杆接头23、高压密封安装杆24、封孔器26、高压细软管27和手压泵28,其中高压泵1或脉冲泵2与高压密封安装杆接头23之间经高压胶管10连接有高压泵出口阀3或脉冲泵出口阀4,并通过三通5顺次与压裂阀25、高压胶管卸压阀17、流量传感器6、压力传感器7连接;注支撑剂系统包括由刚性高压管19首尾依次连接的压力平衡阀8、高压砂罐卸压阀29、低压加砂口12、低压加砂阀11、高压砂罐13、高压加砂阀14和注砂泵15,注砂泵15上连接有流体混合入口阀9和混合流体出口阀16,其中压力平衡阀8和流体混合入口阀9通过高压胶管10接入压裂系统,混合流体出口阀16通过高压胶管10与高压胶管卸压阀17连接;所述流量传感器6、压力传感器7和高压砂罐13分别通过流量测线21、压力测线22和砂量测线20与测控仪18连接。
注支撑剂系统为立式或卧式。
高压砂罐13内设有搅拌装置30。
注砂泵15包括高压端旋转机构和螺杆推进机构,高压端旋转机构通过大磁力旋转机构的磁力耦合控制螺杆推进机构旋转。
压裂阀25、高压胶管卸压阀17、高压泵出口阀3为抗高压耐磨球阀。
高压密封安装杆24和封孔器26为中空抗高压杆。
流量传感器6和压力传感器7是抗高压传感器。
所述一体化装置的施工过程为:
1、安装及钻孔:①通过履带钻机在煤层钻孔,钻孔深度应大于20m,避免压裂裂缝与巷道贯穿;②将封孔器26、高压密封安装杆24、高压密封安装杆接头23和高压胶管10依次通过螺纹连接并密封;③将压力传感器7、流量传感器6、高压胶管卸压阀17、三通5、压裂阀25、混合流体出口阀16、流体混合入口阀9、压力平衡阀8、高压泵出口阀3和脉冲泵出口阀4通过高压胶管10连接;④将高压泵出口阀3与高压泵1连接,脉冲泵出口阀4与脉冲泵2连接;⑤将压力平衡阀8通过刚性高压管19与低压加砂阀11和高压砂罐13连接,低压加砂阀11通过刚性高压管19与低压加砂口12连接,高压砂罐13连接高压加砂阀14并通过刚性高压管19连接到注砂泵15;⑥注砂泵15连接在流体混合入口阀9和混合流体出口阀16之间。
2、压裂:①高压压裂。关闭流体混合入口阀9、混合流体出口阀16、压力平衡阀8、高压砂罐卸压阀29、脉冲泵出口阀4、低压加砂阀11、高压加砂阀14,打开压裂阀25、高压泵出口阀3。通过手压泵28将流体经过高压细软管27注入到封孔器26,使封孔器26膨胀封孔,再通过高压泵1注入高压水,高压水依次经过高压胶管10、高压泵出口阀3、三通5、压裂阀25、流量传感器6、压力传感器7、高压密封安装杆接头23、高压密封安装杆24、封孔器26到达压裂位置,高压水与钻孔壁面作用并在钻孔壁面形成压裂裂缝,随着高压水的持续注入,裂缝扩展延伸形成水压裂缝网络。②脉冲压裂。关闭流体混合入口阀9、混合流体出口阀16、压力平衡阀8、高压砂罐卸压阀29、高压泵出口阀3、低压加砂阀11、高压加砂阀14,打开压裂阀25、脉冲泵出口阀4。通过手压泵28将流体经过高压细软管27注入到封孔器26,使封孔器26膨胀封孔,再通过脉冲泵2注入脉冲水,脉冲水依次经过高压胶管10、脉冲泵出口阀4、三通5、压裂阀25、流量传感器6、压力传感器7、高压密封安装杆接头23、高压密封安装杆24、封孔器26到达压裂位置,脉冲水与钻孔壁面作用并在钻孔壁面形成损伤裂缝带,随着脉冲水的持续注入,损伤裂缝带扩展延伸形成脉冲水压裂缝网络。压裂结束后,关闭高压泵1或脉冲泵2,通过高压胶管卸压阀17对管路进行卸压,当压力达到0.5~1.0MPa时,停止卸压,压裂结束。
3、水-支撑剂固液混合液注入裂缝网络。①关闭压裂阀25、高压胶管卸压阀17、高压砂罐卸压阀29,打开压力平衡阀8、流体混合入口阀9、混合流体出口阀16、高压加砂阀14,打开高压泵1或脉冲泵2,打开注砂泵15,开启搅拌装置30,将高压砂罐13内的支撑剂搅拌均匀。②由高压泵1排出的高压水或脉冲泵2排出的脉冲水,在经过流体混合入口阀9后,进入到注砂泵15螺杆推进机构,与螺杆推进机构携带的支撑剂混合为水-支撑剂固液两相流体,两相流体依次通过混合流体出口阀16、高压胶管10、流量传感器6、压力传感器7、高压密封安装杆接头23、高压密封安装杆24、封孔器26进入到压裂-注砂点,之后进入已压裂形成的裂缝网络。
4、注砂工艺。①连续注砂。当水-支撑剂固液混合液注入裂缝网络的时间超过压裂时长的2倍或者高压砂罐13内的支撑剂完全注入裂缝内,停止向裂缝内注入水-支撑剂固液混合流体,注砂结束,关闭高压泵1或脉冲泵2,关闭注砂泵15,打开高压胶管卸压阀17对压裂-注砂系统卸压,当压力较小或高压胶管卸压阀17处不再喷高压水时,停止卸压,关闭搅拌装置30。②脉冲注砂。当水-支撑剂固液混合液注入量达到设定的第一次脉冲注砂量时,停止向裂缝内注入水-支撑剂固液混合流体,第一次注砂结束。关闭压力平衡阀8和高压加砂阀14,仅向裂缝内注高压水或脉冲水,高压水或脉冲水将已注入裂缝内的支撑剂向前推进冲散,使其呈柱状分布,裂缝导流能力高。高压水或脉冲水注入一段时间后,打开压力平衡阀8和高压加砂阀14,在裂缝内注入一段支撑剂,之后再注入一段高压水或脉冲水,以此往复,直至高压砂罐13内的砂量完全注入裂缝内,完成脉冲注砂工艺。③多粒径多类型注砂。当水-支撑剂固液混合液注入裂缝网络的时间超过压裂时长的2倍或者高压砂罐13内的支撑剂完全注入裂缝时,停止向裂缝内注入水-支撑剂固液混合流体,完成第一种支撑剂注入裂缝。关闭高压泵1或脉冲泵2,关闭注砂泵15,打开高压胶管卸压阀17对压裂-注砂系统卸压,关闭压力平衡阀8、高压加砂阀14,缓慢打开高压砂罐卸压阀29对高压砂罐区域进行卸压,当不再喷高压水,关闭高压砂罐卸压阀29,打开低压加砂阀11,通过低压加砂口12对高压砂罐13补充不同粒径或不同类型或混合型的支撑剂,当支撑剂填充满时,关闭低压加砂阀11、打开高压加砂阀14和压力平衡阀8,重复③再次进行加砂,以此往复,直到完成全部类型、粒径、混合的注砂流程。此外,采用卧式注砂系统时,通过监测注砂系统的重量变化来反算高压砂罐内的含砂量,通过高压砂罐内的混合物粘度与支撑剂浓度间的关系式修正高压砂罐内的含砂量,最终通过测控仪实时显示注砂量。两相混合物的动态粘度不易获取,根据经验和分析得到混合物粘度μh为分散体积分数的函数,可以表示为
式中,μy是液体的动力粘度,Pa·s;μg是固体的动力粘度,Pa·s;φg是固相的体积分数,无量纲(dimensionless);φgmax是最大充填限度,固体颗粒默认值为0.62,液滴/气泡默认值为1。
5、注砂过程中异常监测。当测控仪18显示出现异常压力时,可能是裂缝或管路内出现砂堵,此时应关闭压力平衡阀8和高压加砂阀14,仅向裂缝内注入高压水或脉冲水,由高压水或脉冲水将砂堵区间冲开,当测控仪18监测的压力不再异常时,再打开压力平衡阀8和高压加砂阀14进行注砂。
6、注顶替液。当向裂缝内注入水-支撑剂固液混合液结束后,再向裂缝内注入3~5min的高压水,使管路内及近孔口区域的支撑剂向裂缝内部运移。
7、卸压撤杆。①关闭注砂泵15,关闭高压泵1或脉冲泵2,通过高压胶管卸压阀17对管路进行卸压,当压力较小或不再喷高压水时,再卸压3~5min,保证管路内的压力完全卸除。②将高压胶管10从高压密封安装杆接头23拆除,待高压密封安装杆接头23不再出水或水量极小时,通过手压泵28对封孔器26卸压。
8、瓦斯抽采。将高压密封安装杆24与封孔器26撤出钻孔,接上抽采管路对该区域煤层进行瓦斯抽采。
将压裂-注砂系统移动到下一个钻孔,重复第1~8步,实现该工作面或指定区域的卸压抽采。

Claims (8)

1.矿井下压裂及注支撑剂一体化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矿井下压裂及注支撑剂一体化装置包括压裂系统和注支撑剂系统,压裂系统包括由高压胶管(10)首尾依次连接的高压泵(1)或脉冲泵(2)、高压密封安装杆接头(23)、高压密封安装杆(24)、封孔器(26)、高压细软管(27)和手压泵(28),其中高压泵(1)或脉冲泵(2)与高压密封安装杆接头(23)之间经高压胶管(10)连接有高压泵出口阀(3)或脉冲泵出口阀(4),并通过三通(5)顺次与压裂阀(25)、高压胶管卸压阀(17)、流量传感器(6)、压力传感器(7)连接;注支撑剂系统包括由刚性高压管(19)首尾依次连接的压力平衡阀(8)、高压砂罐卸压阀(29)、低压加砂口(12)、低压加砂阀(11)、高压砂罐(13)、高压加砂阀(14)和注砂泵(15),注砂泵(15)上连接有流体混合入口阀(9)和混合流体出口阀(16),其中压力平衡阀(8)和流体混合入口阀(9)通过高压胶管(10)接入压裂系统,混合流体出口阀(16)通过高压胶管(10)与高压胶管卸压阀(17)连接;所述流量传感器(6)、压力传感器(7)和高压砂罐(13)分别通过流量测线(21)、压力测线(22)和砂量测线(20)与测控仪(18)连接;
注支撑剂系统为立式或卧式;
高压砂罐(13)内设有搅拌装置(30);
注砂泵(15)包括高压端旋转机构和螺杆推进机构,高压端旋转机构通过大磁力旋转机构的磁力耦合控制螺杆推进机构旋转;
压裂阀(25)、高压胶管卸压阀(17)、高压泵出口阀(3)为抗高压耐磨球阀;
高压密封安装杆(24)和封孔器(26)为中空抗高压杆;
流量传感器(6)和压力传感器(7)是抗高压传感器;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安装及钻孔
a、通过履带钻机在煤层钻孔,钻孔深度大于20m,避免压裂裂缝与巷道贯穿;
b、将封孔器(26)、高压密封安装杆(24)、高压密封安装杆接头(23)和高压胶管(10)依次通过螺纹连接并密封;
c、将压力传感器(7)、流量传感器(6)、高压胶管卸压阀(17)、三通(5)、压裂阀(25)、混合流体出口阀(16)、流体混合入口阀(9)、压力平衡阀(8)、高压泵出口阀(3)和脉冲泵出口阀(4)通过高压胶管(10)连接;
d、将高压泵出口阀(3)与高压泵(1)连接,脉冲泵出口阀(4)与脉冲泵(2)连接;
e、将压力平衡阀(8)通过刚性高压管(19)与低压加砂阀(11)和高压砂罐(13)连接,低压加砂阀(11)通过刚性高压管(19)与低压加砂口(12)连接,高压砂罐(13)连接高压加砂阀(14)并通过刚性高压管(19)连接到注砂泵(15);
f、注砂泵(15)连接在流体混合入口阀(9)和混合流体出口阀(16)之间;
S2、压裂
a、高压压裂,关闭流体混合入口阀(9)、混合流体出口阀(16)、压力平衡阀(8)、高压砂罐卸压阀(29)、脉冲泵出口阀(4)、低压加砂阀(11)、高压加砂阀(14),打开压裂阀(25)、高压泵出口阀(3),通过手压泵(28)将流体经过高压细软管(27)注入到封孔器(26),使封孔器(26)膨胀封孔,再通过高压泵(1)注入高压水,高压水依次经过高压胶管(10)、高压泵出口阀(3)、三通(5)、压裂阀(25)、流量传感器(6)、压力传感器(7)、高压密封安装杆接头(23)、高压密封安装杆(24)、封孔器(26)到达压裂位置,高压水与钻孔壁面作用并在钻孔壁面形成压裂裂缝,随着高压水的持续注入,裂缝扩展延伸形成水压裂缝网络;
b、脉冲压裂,关闭流体混合入口阀(9)、混合流体出口阀(16)、压力平衡阀(8)、高压砂罐卸压阀(29)、高压泵出口阀(3)、低压加砂阀(11)、高压加砂阀(14),打开压裂阀(25)、脉冲泵出口阀(4),通过手压泵(28)将流体经过高压细软管(27)注入到封孔器(26),使封孔器(26)膨胀封孔,再通过脉冲泵(2)注入脉冲水,脉冲水依次经过高压胶管(10)、脉冲泵出口阀(4)、三通(5)、压裂阀(25)、流量传感器(6)、压力传感器(7)、高压密封安装杆接头(23)、高压密封安装杆(24)、封孔器(26)到达压裂位置,脉冲水与钻孔壁面作用并在钻孔壁面形成损伤裂缝带,随着脉冲水的持续注入,损伤裂缝带扩展延伸形成脉冲水压裂缝网络,压裂结束后,关闭高压泵(1)或脉冲泵(2),通过高压胶管卸压阀(17)对管路进行卸压,当压力达到0.5~1.0MPa时,停止卸压,压裂结束;
S3、水-支撑剂固液混合液注入裂缝网络
a、关闭压裂阀(25)、高压胶管卸压阀(17)、高压砂罐卸压阀(29),打开压力平衡阀(8)、流体混合入口阀(9)、混合流体出口阀(16)、高压加砂阀(14),打开高压泵(1)或脉冲泵(2),打开注砂泵(15),开启搅拌装置(30),将高压砂罐(13)内的支撑剂搅拌均匀;
b、由高压泵(1)排出的高压水或脉冲泵(2)排出的脉冲水,在经过流体混合入口阀(9)后,进入到注砂泵(15)螺杆推进机构,与螺杆推进机构携带的支撑剂混合为水-支撑剂固液两相流体,两相流体依次通过混合流体出口阀(16)、高压胶管(10)、流量传感器(6)、压力传感器(7)、高压密封安装杆接头(23)、高压密封安装杆(24)、封孔器(26)进入到压裂-注砂点,之后进入已压裂形成的裂缝网络;
S4、注砂工艺
a、连续注砂,当水-支撑剂固液混合液注入裂缝网络的时间超过压裂时长的2倍或者高压砂罐(13)内的支撑剂完全注入裂缝内,停止向裂缝内注入水-支撑剂固液混合流体,注砂结束,关闭高压泵(1)或脉冲泵(2),关闭注砂泵(15),打开高压胶管卸压阀(17)对压裂-注砂系统卸压,当压力小于0.5MPa或高压胶管卸压阀(17)处不再喷高压水时,停止卸压,关闭搅拌装置(30);
b、脉冲注砂,当水-支撑剂固液混合液注入量达到设定值时,停止向裂缝内注入水-支撑剂固液混合流体,第一次注砂结束,关闭压力平衡阀(8)和高压加砂阀(14),仅向裂缝内注高压水或脉冲水,高压水或脉冲水将已注入裂缝内的支撑剂向前推进冲散,使其呈柱状分布,裂缝导流能力高,高压水或脉冲水注入一段时间后,打开压力平衡阀(8)和高压加砂阀(14),在裂缝内注入一段支撑剂,之后再注入一段高压水或脉冲水,以此往复,直至高压砂罐(13)内的砂量完全注入裂缝内,完成脉冲注砂工艺;
c、多粒径多类型注砂,当水-支撑剂固液混合液注入裂缝网络的时间超过压裂时长的2倍或者高压砂罐(13)内的支撑剂完全注入裂缝时,停止向裂缝内注入水-支撑剂固液混合流体,完成第一种支撑剂注入裂缝,关闭高压泵(1)或脉冲泵(2),关闭注砂泵(15),打开高压胶管卸压阀(17)对压裂-注砂系统卸压,关闭压力平衡阀(8)、高压加砂阀(14),缓慢打开高压砂罐卸压阀(29)对高压砂罐区域进行卸压,当不再喷高压水,关闭高压砂罐卸压阀(29),打开低压加砂阀(11),通过低压加砂口(12)对高压砂罐(13)补充不同粒径或不同类型或混合型的支撑剂,当支撑剂填充满时,关闭低压加砂阀(11)、打开高压加砂阀(14)和压力平衡阀(8),重复步骤c再次进行加砂,以此往复,直到完成全部类型、粒径、混合的注砂流程;
S5、注砂过程中异常监测
当测控仪(18)显示出现异常压力时,此时应关闭压力平衡阀(8)和高压加砂阀(14),仅向裂缝内注入高压水或脉冲水,由高压水或脉冲水将砂堵区间冲开,当测控仪(18)监测的压力不再异常时,再打开压力平衡阀(8)和高压加砂阀(14)进行注砂;
S6、注顶替液
当向裂缝内注入水-支撑剂固液混合液结束后,再向裂缝内注入3~5min的高压水,使管路内及近孔口区域的支撑剂向裂缝内部运移;
S7、卸压撤杆
a、关闭注砂泵(15),关闭高压泵(1)或脉冲泵(2),通过高压胶管卸压阀(17)对管路进行卸压,当压力小于0.5MPa或不再喷高压水时,再卸压3~5min,保证管路内的压力完全卸除;
b、将高压胶管(10)从高压密封安装杆接头(23)拆除,待高压密封安装杆接头(23)不再出水或水量极小时,通过手压泵(28)对封孔器(26)卸压;
S8、瓦斯抽采
将高压密封安装杆(24)与封孔器(26)撤出钻孔,接上抽采管路对煤层进行瓦斯抽采;
将矿井下压裂及注支撑剂一体化装置移动到下一个钻孔,重复步骤S1-S8,实现整个工作面或指定区域的卸压抽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井下压裂及注支撑剂一体化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4注砂工艺中维持矿井下压裂及注支撑剂一体化装置压力平衡的方法为:注砂时,高压砂罐(13)和注砂泵(15)区域形成封闭空间,在高压水经过流体混合入口进入注砂泵(15)时,会在致使高压砂罐(13)和注砂泵(15)的封闭空间形成高负压吸力,为避免高负压对支撑剂运移和设备强度的影响,在砂罐上口设置压力平衡阀(8),通过在高压砂罐(13)上方注入与管路内近似同压力的流体,结合支撑剂的自重,将高压砂罐(13)内的支撑剂携带进入注砂泵(15)的螺旋推进机构,通过螺旋推进机构将支撑剂运输到螺旋推进机构流体混合入口端,与液相汇合形成流固两相汇合流体,在液相流体携带下将支撑剂运输到裂缝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井下压裂及注支撑剂一体化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4注砂工艺中,维持螺杆推进转轴与高压端旋转机构连接密封的方法为:注砂泵(15)将螺杆推进转轴与高压端旋转机构分离,并将螺杆推进转轴与高压端旋转机构通过大磁力旋转机构的磁力耦合实现旋转推进送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井下压裂及注支撑剂一体化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卧式注砂系统注砂时,促进注砂过程中颗粒运移的方法为:高压砂罐(13)内连接高压搅拌装置,使高压砂罐(13)内的支撑剂分布相对均匀,同时避免在高压砂罐(13)靠近高压加砂阀(14)位置形成砂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井下压裂及注支撑剂一体化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压裂与注砂交替过程的控制方法为:通过高压泵(1)或脉冲泵(2)注水在煤储层内压裂形成缝网后,需要对管路内进行初步卸压;排水时,打开高压胶管卸压阀(17),当管路内水压力在0.5~1.0MPa时,停止卸压,在低压下关闭压裂阀(25),打开流体混合入口阀(9)、压力平衡阀(8)、高压加砂阀(14)、混合流体出口阀(16),再进行注砂工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井下压裂及注支撑剂一体化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砂罐体积匹配的方法为:当在支撑剂补充时,停止高压/脉冲泵后,将压裂-注砂系统内的高压通过高压胶管卸压阀(17)卸除,之后在低压加砂口补充砂量,将砂罐填充满后,进行再次注砂;其中,高压砂罐(13)设计的方法为:①在连续注砂时,高压砂罐(13)内的支撑剂容量高于单次加砂量的一半,使其最多两次完成一个压裂点的注砂;②在脉冲注砂时,高压砂罐(13)内的支撑剂容量大于单次加砂量,达到一次加砂完成一个压裂点的注砂;
③在多粒径多类型注砂时,高压砂罐(13)内的支撑剂容量保证每个压裂点每种单一粒径、单一类型或混合粒径都能单次注完;④高压砂罐(13)与注砂泵(15)的整体高度小于1.2m,便于在井下放置注砂泵,同时便于加砂工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井下压裂及注支撑剂一体化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注砂量控制方法为:通过注砂泵(15)的高压端旋转机构带动螺杆推进转轴将支撑剂携带到高压流体,形成水-支撑剂固液两相混合液体,通过控制高压端旋转机构的转速,改变螺杆推进转轴的转速,通过螺杆推进转轴将定量的支撑剂携带到注砂泵(15)流体混合入口端与液相混合形成水-支撑剂固液两相混合流体;在出厂时通过监测各个转速对应的注砂量,标定各转速下的注砂量和高压砂罐(13)内砂量完全注完所需的时间,在井下通过调整转速实现定量控制固液两相流内的支撑剂浓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井下压裂及注支撑剂一体化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管路内预警方法为:通过测控仪实时监测高压胶管内的流体流量和压力以及高压砂罐(13)中的砂量,高压胶管内的压力高于压裂-注砂系统的最大压力时,停止高压泵(1)、脉冲泵(2)和注砂泵(15),并对管路进行卸压;当注砂时压力突然快速增加时,需停止注砂,通过高压泵(1)、脉冲泵(2)注水将砂堵部分冲开,之后再次进行注砂;当砂罐内的砂量显示注完后,再注水3~5min,保证管路内的支撑剂全部压裂裂缝网络。
CN202210750060.XA 2022-05-25 2022-06-28 矿井下压裂及注支撑剂一体化装置及施工方法 Active CN1152174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3/096204 WO2023227051A1 (zh) 2022-05-25 2023-05-25 矿井下压裂及注支撑剂一体化装置及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80166X 2022-05-25
CN202210580166 2022-05-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17458A CN115217458A (zh) 2022-10-21
CN115217458B true CN115217458B (zh) 2023-11-28

Family

ID=83610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50060.XA Active CN115217458B (zh) 2022-05-25 2022-06-28 矿井下压裂及注支撑剂一体化装置及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17458B (zh)
WO (1) WO20232270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17458B (zh) * 2022-05-25 2023-11-28 中国矿业大学 矿井下压裂及注支撑剂一体化装置及施工方法
CN115614017A (zh) * 2022-11-23 2023-01-17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用于煤层增透的高压携沙脉冲监测的水力压裂装置及方法
CN117489290B (zh) * 2023-12-14 2024-03-01 江苏宏泰石化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调节的开合度可调式压裂井口及其调控方法
CN117514119B (zh) * 2024-01-03 2024-04-1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页岩油立体开发压裂装置及压裂方法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2022A (zh) * 2012-03-02 2012-07-11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一种适合深层煤层气压裂的工艺技术
CN105507873A (zh) * 2016-01-05 2016-04-20 山东广河精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实现脉冲式加砂压裂的装置与方法
CN105716747A (zh) * 2016-02-18 2016-06-29 中国矿业大学 矿井下岩层地应力快速测量装备及方法
CN105909228A (zh) * 2016-06-29 2016-08-3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脉冲高压水力割缝-压裂装置及方法
CN205929039U (zh) * 2016-08-17 2017-02-08 中石化石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第四机械厂 一种压裂船输砂混合系统
CN107780914A (zh) * 2017-10-20 2018-03-09 中石化四机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压裂施工用脉冲式加砂装置
CN108678747A (zh) * 2018-04-28 2018-10-19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脉冲水力致裂控制顶煤冒放性的方法及设备
CN110985109A (zh) * 2019-12-17 2020-04-10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压力注水压裂系统及操作方法
CN111255430A (zh) * 2020-03-18 2020-06-09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水力加砂压裂系统及压裂方法
CN111894543A (zh) * 2020-07-16 2020-11-0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态二氧化碳无水压裂常压加砂方法及装置
CN112412429A (zh) * 2020-12-31 2021-02-26 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煤矿井下受限空间加砂压裂系统及压裂方法
CN113530516A (zh) * 2021-07-16 2021-10-22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脉动co2泡沫压裂及评价模拟一体化试验装置及方法
CN114165197A (zh) * 2021-12-09 2022-03-1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一种脉冲水力裂切煤层卸压增透装置及卸压增透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69283A (en) * 1989-08-02 1991-12-03 The Western Company Of North America Fracturing process using carbon dioxide and nitrogen
CN105239986B (zh) * 2015-10-29 2018-02-27 东营石大海润石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脉冲加砂压裂中间顶替液的泵注装置及工作方法
CN110005393A (zh) * 2019-05-16 2019-07-12 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煤矿井下水力加砂压裂系统及压裂方法
US11111759B2 (en) * 2019-06-28 2021-09-07 Jnj Fracking, Llc Ball valve for oil and gas fracturing operation
CN112282716A (zh) * 2020-10-26 2021-01-29 张悦 用于油气开采的脉冲加砂压裂方法及脉冲加砂压裂装置
CN115217458B (zh) * 2022-05-25 2023-11-28 中国矿业大学 矿井下压裂及注支撑剂一体化装置及施工方法
CN115539007A (zh) * 2022-10-11 2022-12-30 中国矿业大学 矿井下压裂及注支撑剂一体化装置及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2022A (zh) * 2012-03-02 2012-07-11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一种适合深层煤层气压裂的工艺技术
CN105507873A (zh) * 2016-01-05 2016-04-20 山东广河精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实现脉冲式加砂压裂的装置与方法
CN105716747A (zh) * 2016-02-18 2016-06-29 中国矿业大学 矿井下岩层地应力快速测量装备及方法
CN105909228A (zh) * 2016-06-29 2016-08-3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脉冲高压水力割缝-压裂装置及方法
CN205929039U (zh) * 2016-08-17 2017-02-08 中石化石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第四机械厂 一种压裂船输砂混合系统
CN107780914A (zh) * 2017-10-20 2018-03-09 中石化四机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压裂施工用脉冲式加砂装置
CN108678747A (zh) * 2018-04-28 2018-10-19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脉冲水力致裂控制顶煤冒放性的方法及设备
WO2019205558A1 (zh) * 2018-04-28 2019-10-31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脉冲水力致裂控制顶煤冒放性的方法及设备
CN110985109A (zh) * 2019-12-17 2020-04-10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压力注水压裂系统及操作方法
CN111255430A (zh) * 2020-03-18 2020-06-09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水力加砂压裂系统及压裂方法
CN111894543A (zh) * 2020-07-16 2020-11-0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态二氧化碳无水压裂常压加砂方法及装置
CN112412429A (zh) * 2020-12-31 2021-02-26 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煤矿井下受限空间加砂压裂系统及压裂方法
CN113530516A (zh) * 2021-07-16 2021-10-22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脉动co2泡沫压裂及评价模拟一体化试验装置及方法
CN114165197A (zh) * 2021-12-09 2022-03-1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一种脉冲水力裂切煤层卸压增透装置及卸压增透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雪峰 ; 吴向阳 ; 李刚 ; 李国勇 ; 陈静 ; .延长气藏压裂改造支撑裂缝导流能力系统评价.断块油气田.2018,(第01期),全文. *
压裂裂缝非线性断裂的声发射全波形多参量监测;邢岳堃;煤炭学报;全文 *
延长气藏压裂改造支撑裂缝导流能力系统评价;刘雪峰;吴向阳;李刚;李国勇;陈静;;断块油气田(第01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17458A (zh) 2022-10-21
WO2023227051A1 (zh) 2023-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217458B (zh) 矿井下压裂及注支撑剂一体化装置及施工方法
WO2019205577A1 (zh) 一种构造煤原位煤层气水平井洞穴卸压开采模拟试验系统
CN101575983B (zh) 煤矿井下定向压裂增透消突方法及压裂增透消突装置
CN110566118B (zh) 煤矿井下深埋含水层底板组合定向孔超前注浆改造方法
CN104632174A (zh) 煤层液态二氧化碳压裂装置及方法
CN104879159B (zh) 一种松软煤层回采工作面增透抽采瓦斯的装置及其方法
CN104389559B (zh) 一种防治厚煤层开采过程中瓦斯超限的方法及装置
CN105443121A (zh) 碳酸盐岩酸化压裂模拟试样和制备方法、模拟装置和方法
CN107766637B (zh) 精细分层改造方法
CN113250670B (zh) 单孔多段同步控制压裂煤体增透系统及方法
CN204419145U (zh) 煤层液态二氧化碳压裂装置
CN115306479B (zh) 一种基于废弃矿井采空区的co2区块化封存方法
CN105041218B (zh) 一种防坍塌双向肋翼喷射注浆钻头及其使用方法
CN104696006B (zh) 地面钻井穿透残留煤柱抽采多层老空区残余煤层气的方法
CN102889077A (zh) 检测模拟实际工况水力喷射压裂孔内压力分布的实验装置
CN110593841A (zh) 一种转向压裂用水溶性暂堵剂的在线加注装置和暂堵方法
CN106321046A (zh) 一种低透气性煤层井下水砂压裂瓦斯抽采方法
CN111779463A (zh) 高速公路瓦斯突出隧道超厚煤层揭煤防突施工工法
CN108225752B (zh) 粒子冲击钻井地面综合实验装置
CN115539007A (zh) 矿井下压裂及注支撑剂一体化装置及施工方法
RU2312972C2 (ru) Способ изоляции флюидосодержащего пласта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CN103742119B (zh) 一种盐岩储库水溶造腔实验的高压卤水供给系统
CN112412422A (zh) 冷冻致裂协同本煤层水力造穴增透促抽方法
CN109372488B (zh) 煤矿水力压裂用摆动式连续加注支撑剂装置及加注方法
CN115614017A (zh) 用于煤层增透的高压携沙脉冲监测的水力压裂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