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11852B - 一款可以准确检测血氧的智能手表 - Google Patents

一款可以准确检测血氧的智能手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11852B
CN115211852B CN202211057566.9A CN202211057566A CN115211852B CN 115211852 B CN115211852 B CN 115211852B CN 202211057566 A CN202211057566 A CN 202211057566A CN 115211852 B CN115211852 B CN 1152118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chband
wearing
wrist
contact
be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5756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11852A (zh
Inventor
胡军
黄锦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mart Care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mart Ca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mart Care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mart Ca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5756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11852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118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118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118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118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45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 A61B5/1455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using optical sensors, e.g. spectral photometrical oximeters
    • A61B5/14551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using optical sensors, e.g. spectral photometrical oxim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ga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0007Bracel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ther functions or with means for attaching other articles
    • A44C5/0015Bracel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ther functions or with means for attaching other articles providing information, e.g. bracelets with calenda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0053Flexible stra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68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 A61B5/6801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attached to or worn on the body surface
    • A61B5/6802Sensor mounted on worn items
    • A61B5/681Wristwatch-type device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21/00Input or output devices integrated in time-pieces
    • G04G21/02Detectors of external physical values, e.g. temperature
    • G04G21/025Detectors of external physical values, e.g. temperature for measuring physiological data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ath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olog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Electric Clocks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款可以准确检测血氧的智能手表,先通过确定当前的佩戴圈号是否为用户的标准佩戴圈号,在当前的佩戴圈号是用户的标准佩戴圈号情况下,再确定当前佩戴位置是否符合执行目标功能的要求。由此,以在佩戴圈号确定的情况下,监测佩戴位置是否符合执行目标功能的要求,令执行功能时采集到的数据更加精确、检测结果更加准确。相比于现有技术,能够快速判断出当前的佩戴方案是否符合执行血氧检测功能的要求,以供用户快速有效地调整佩戴方案,从而使得手表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用户的血氧。

Description

一款可以准确检测血氧的智能手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手表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款可以准确检测血氧的智能手表。
背景技术
市场上的可穿戴智能手表的血氧饱和度检测功能主要是通过光学传感器进行,其原理为:通过光学传感器向皮肤照射红光和红外光,由于氧饱和血红蛋白偏红,在接受红光照射时,红光的反射率较高、红外光的反射率较低;反之,当血红蛋白含氧不足时,血红蛋白的红色反射率较低、红外光的反射率较高。由此,通过采集经皮肤下血管反射回来的红光和红外光,分析对这两种光源的不同反射率,就能得到血氧饱和度。
上述原理采用的是反射脉冲血氧饱和度测定法,因此在执行血氧饱和度检测功能时,对用户的佩戴的位置和松紧程度是有一定地要求,需要尽可能地保证表盘与皮肤保持贴合,减小光纤反射的变化和外部干扰,提高血氧检测的准确性。针对于此,现有披露的专利技术中,有诸多专利披露了如何去检测手表佩戴状态。如,中国专利202110899378X公开的《手表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及装置》,其揭示了通过获取手表采集的压力参数;根据压力参数来确定手表的当前佩戴位置和松紧程度是否满足执行第一功能的压力条件,从而使得执行第一功能时手表采集到的数据更加精确,其中的第一功能可以为血氧检测。
这种基于压力条件检测佩戴状态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用户佩戴地更加符合规范,从而使得采集的检测数据更加精确。但是,这种基于压力条件的来确定手表的当前佩戴位置和松紧程度是否满足执行目标功能的方式并不合理,容易出现佩戴位置合理但松紧程度不合理,或者佩戴位置不合理但松紧程度合理的情况,使得用户无法快速有效地确定出一个同时满足佩戴位置和松紧程度的佩戴方案,需要用户反复调整佩戴方案,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款可以准确检测血氧的智能手表,能够快速判断出当前的佩戴方案是否符合执行血氧检测功能的要求,以供用户快速有效地调整佩戴方案,从而使得手表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用户的血氧。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款可以准确检测血氧的智能手表,其包括: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手表采集的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的佩戴参数,所述佩戴参数包括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与手腕的接触参数和弯曲参数;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弯曲参数确定当前佩戴圈号是否为用户的标准佩戴圈号,在当前的佩戴圈号是用户的标准佩戴圈号情况下,根据所述接触参数确定当前佩戴位置是否符合执行目标功能的要求;
其中,所述接触参数为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在佩戴时与手腕接触发出的电信号组成的信号集合,所述弯曲参数为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在佩戴时弯曲而发出的电信号组成的信号集合。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弯曲参数确定当前佩戴圈号是否为用户的标准佩戴圈号,包括:
根据弯曲参数确定与之匹配的弯曲状态,通过预设的弯曲状态-佩戴圈号对照表确定当前佩戴圈号;
将当前佩戴圈号与预设的标准佩戴圈号进行匹配以确定当前的佩戴圈号是否为用户的标准佩戴圈号;
所述弯曲状态为: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在连接后受外力作用时发生的变形后的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弯曲参数确定与之匹配的弯曲状态,包括:
根据弯曲参数中的子参数构建一个多维坐标系,每个子参数与多维坐标系中各坐标轴上变量对应,弯曲状态以点的形式存在于多维坐标系中;
将佩戴状态下采集到的弯曲参数所表示的A点为圆心,找出以该A点为中心预设范围内的其他点;
计算A点与预设范围内的其他点之间的距离,以距离A点最近的B点所对应的弯曲状态作为弯曲参数所匹配到的弯曲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接触参数确定当前佩戴位置是否符合执行目标功能的要求,具体为:根据所述接触参数计算在当前佩戴位置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与手腕接触的第一长度,再根据第一长度与当前佩戴圈号的内周长的比值是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来确定当前佩戴位置是否符合执行目标功能的要求。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长度的计算过程为:
根据当前佩戴圈号确定表带锁扣扣接的锁孔,该锁孔记为第一锁孔;
根据第一接触感应单元输出的接触参数确定第一表带与手腕分离的位置,该位置记为第一位置;根据第二接触感应单元输出的接触参数确定第二表带与手腕分离的位置,该位置记为第二位置;
计算第一位置至表带锁扣端部的长度L1、第二位置至第一锁孔的长度L2,计算第一长度 L=L1+L2-L3,其中,L3为表带锁扣与第一表带重复部分的长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参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表盘的压力参数;
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还用于:在当前佩戴位置符合执行目标功能的要求之后,确定当前的压力参数是否符合执行目标功能的要求。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参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表盘的接触参数;
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还用于:在当前的压力参数符合执行目标功能的要求之后,确定当前表盘的接触参数是否符合执行目标功能的要求。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智能手表还包括:指示模块,用于在不能执行目标功能时,根据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与手腕的接触参数和/或表盘的压力参数和/或表盘的接触参数给出指示信息,以供用户调整佩戴位置。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款可以准确检测血氧的智能手表,包括: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手表采集的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的佩戴参数,所述佩戴参数包括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与手腕的接触参数和连接参数;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连接参数确定当前佩戴圈号是否为用户的标准佩戴圈号,在当前的佩戴圈号是用户的标准佩戴圈号情况下,根据所述接触参数确定当前佩戴位置是否符合执行目标功能的要求;
其中,所述接触参数为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在佩戴时与手腕接触发出的电信号组成的信号集合,所述连接参数为第一表带的表带锁扣与第二表带的锁孔扣接时发出的电信号。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连接参数确定当前佩戴圈号是否为用户的标准佩戴圈号,具体为:根据连接参数确定第一表带的表带锁扣所扣接的锁孔,根据所述锁孔确定当前佩戴圈号。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以准确检测血氧的方法,包括:
获取手表采集的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的佩戴参数,所述佩戴参数包括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与手腕的接触参数和弯曲参数;
根据所述弯曲参数确定当前佩戴圈号是否为用户的标准佩戴圈号,在当前的佩戴圈号是用户的标准佩戴圈号情况下,根据所述接触参数确定当前佩戴位置是否符合执行目标功能的要求。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弯曲参数确定当前佩戴圈号是否为用户的标准佩戴圈号,包括:
根据弯曲参数确定与之匹配的弯曲状态,通过预设的弯曲状态-佩戴圈号对照表确定当前佩戴圈号;
将当前佩戴圈号与预设的标准佩戴圈号进行匹配以确定当前的佩戴圈号是否为用户的标准佩戴圈号;
所述弯曲状态为: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在连接后受外力作用时发生的变形后的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接触参数确定当前佩戴位置是否符合执行目标功能的要求,具体为:根据所述接触参数计算在当前佩戴位置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与手腕接触的第一长度,再根据第一长度与当前佩戴圈号的内周长的比值是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来确定当前佩戴位置是否符合执行目标功能的要求。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长度的计算过程为:
根据当前佩戴圈号确定表带锁扣扣接的锁孔,该锁孔记为第一锁孔;
根据第一接触感应单元输出的接触参数确定第一表带与手腕分离的位置将该位置记为第一位置;根据第二接触感应单元输出的接触参数确定第二表带与手腕分离的位置将该位置记为第二位置;
计算第一位置至表带锁扣端部的长度L1、第二位置至第一锁孔的长度L2,计算第一长度 L=L1+L2-L3,其中,L3为表带锁扣与第一表带重复部分的长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获取表盘的压力参数;
在当前佩戴位置符合执行目标功能的要求之后,确定当前的压力参数是否符合执行目标功能的要求。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获取表盘的接触参数;
在当前的压力参数符合执行目标功能的要求之后,确定当前表盘的接触参数是否符合执行目标功能的要求。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在不能执行目标功能时,根据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与手腕的接触参数和/或表盘的压力参数和/或表盘的接触参数给出指示信息,以供用户调整佩戴位置。
第四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以准确检测血氧的方法,包括:
获取手表采集的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的佩戴参数,所述佩戴参数包括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与手腕的接触参数和连接参数;
根据所述连接参数确定当前佩戴圈号是否为用户的标准佩戴圈号,在当前的佩戴圈号是用户的标准佩戴圈号情况下,根据所述接触参数确定当前佩戴位置是否符合执行目标功能的要求。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参数为:第一表带的表带锁扣与第二表带的锁孔扣接时发出的电信号。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连接参数确定当前佩戴圈号是否为用户的标准佩戴圈号,具体为:根据连接参数确定第一表带的表带锁扣所扣接的锁孔,根据所述锁孔确定当前佩戴圈号。
第五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计算机程序;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通过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来实现第三方面和/或第四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三方面和/或第四方面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三方面和/或第四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先通过确定当前的佩戴圈号是否为用户的标准佩戴圈号,在当前的佩戴圈号是用户的标准佩戴圈号情况下,再确定当前佩戴位置是否符合执行目标功能的要求。由此,以在佩戴圈号确定的情况下,监测佩戴位置是否符合执行目标功能的要求,令执行功能时采集到的数据更加精确、检测结果更加准确。相比于现有技术,能够快速判断出当前的佩戴方案是否符合执行血氧检测功能的要求,以供用户快速有效地调整佩戴方案,从而使得手表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用户的血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智能手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智能手表的在第一种佩戴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智能手表的在第二种佩戴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智能手表的在第三种佩戴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智能手表中显示屏的一种指示界面。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智能手表中显示屏的另一种指示界面。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智能手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款智能手表,该手表包括一表盘11以及连接在该表盘11两侧的第一表带12和第二表带1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采用的是硅胶表带,相比于皮质表带或金属表带或尼龙表带,硅胶表带由于自身存在一定的弹性,在佩戴时,通常难以与手腕完全贴合,因此对采用光学传感器监测血氧的智能手表而言,影响最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应用于采用硅胶表带和光学传感器监测血氧的智能手表上,对于血氧检测的准确性和检测效率提升地更为明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采用硅胶表带。
具体地,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第一表带上设置有第一弯曲检测单元、第一接触感应单元,在第二表带上设置有第二弯曲检测单元、第二接触感应单元。所述第一弯曲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第一表带与表盘的连接部位因弯曲变形并输出相应的弯曲参数,所述第二弯曲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第二表带与表盘的连接部位因弯曲变形并输出相应的弯曲参数,所述第一接触感应单元用于检测第一表带内侧面与手腕接触情况并相应的接触参数,所述第二接触感应单元用于检测第二表带内侧面与手腕接触情况并相应的接触参数。
示例性地,如图1所示,将第一表带12的带体依次划分四段,分别为第一弯曲段12a、第一过渡段12b、第一接触段12c以及第一连接段12d,将第二表带的带体依次划分四段,分别为第二弯曲段13a、第二过渡段13b、第二接触段13c以及第二连接段13d。第一弯曲段和第二弯曲段为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与表盘连接的部分,第一弯曲检测单元和第二弯曲检测单元设置在第一弯曲段和第二弯曲段,第一接触感应单元与第二接触感应单元设置在第一接触段和第二接触段。第一连接段的自由端设置有表带锁扣12e,第二连接段上设置有锁孔13e。手表在佩戴状态下,第一弯曲段和第二弯曲段发产生较大的弯曲变形,第一接触段和第二接触段能够与手腕靠近掌心侧皮肤以及手腕两侧的皮肤相接触。
示例性地,如图1所示,第一弯曲检测单元采用的是电阻应变片41,设置在第一弯曲段。当第一表带弯曲时,电阻应变片41的阻值会发生变化,由此可以该阻值作为第一弯曲检测单元的弯曲参数。同理,第二弯曲检测单元采用的也是电阻应变片51,设置在第二弯曲段,也可以其输出的电阻值作为第二弯曲检测单元的弯曲参数。
较佳地,第一弯曲检测单元还包括第一挠性基底40,将电阻应变片铺设在第一挠性基底上,同时,将第一挠性基底向表盘延伸,并在延伸端部设置可插拔接口,第一挠性基底蚀刻有将电阻应变片与可插拔接口连接的对应的线路。组装时可先将第一挠性基底粘结在第一表带的内侧面,在第一表带与表盘相连接时,将第一挠性基底上的可插拔接口压合在表盘的核心主控板的第一母口113上,使得第一弯曲检测单元与表盘的核心主控板形成电连接。同理,第二弯曲检测单元也包括第二挠性基底50,该第二挠性基底内铺设有电阻应变片、可插拔接口,在第二表带与表盘连接时,可使得第二弯曲检测单元与表盘的核心主控板的第二母口114形成电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表带、第二表带与表盘之间采用不可拆卸连接,以确保第一弯曲检测单元和第二弯曲检测单元与核心主控板之间的连接不会轻易松动。当然,在保证第一挠性基板和第二挠性基板与核心主控板之间能够有效接触的情况下,第一表带、第二表带与表盘之间也可以采用可拆卸连接,以方便用户根据腕围来选择合适的表带。
示例性地,如图1所示,第一接触感应单元包括4个感应片(21、22、23、24),这些感应片沿第一表带的长度方向设置在第一接触段的内侧面,且感应片的感应面裸露于第一接触段之外。当感应片与手腕皮肤接触时,会发出相应的电信号,该电信号可作为第一接触感应单元的接触参数。由于感应片是沿第一表带的长度方向设置,因此可根据发送电信号的感应片来确定第一接触段与手腕在哪个位置分离,从而判断出第一表带与手腕的接触情况。同理,第二接触感应单元也包括4个感应片(31、32、33、34),这些感应片粘结在第二接触段的内侧面,可以这些感应片输出的电信号作为第二接触感应单元的接触参数。
应当说明的是,第一接触感应单元和第二接触感应单元上的感应片数量根据表带长度以及对接触情况的精度要求进行设置,表带越长,感应片的数量越多;对接触情况的精度要求越高,感应片之间的密度越大,数量越多。
较佳地,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一对间隔设置的导电片作为感应片。在两导电片与手腕接触时,手腕皮肤相当于大电阻,可以将两导电片导通,两导电片导通后,对外输出电阻信号,该电阻信号可作为感应片输出的接触信号,通过采集第一接触感应单元各感应片输出的接触信号,这些接触信号就可以作为第一接触感应单元的接触参数。同理,第二接触感应单元各感应片输出的接触信号可以作为第二接触感应单元的接触参数。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采用一对间隔设置的导电片作为感应片,相比于其他采用电容、压电、热电、磁、磁电、力、光、超声和电阻应变等原理制作的感应片而言,具有结构更加简单、成本更低、更易实施的优点。
较佳地,第一接触感应单元还包括第三挠性基底20,将每对导电片沿第一表带的长度方向间隔铺设在第三挠性基底上,同时,将第三挠性基底向表盘延伸,并在延伸端部设置可插拔接口,第三挠性基底上蚀刻有将电阻应变片与可插拔接口连接的对应的线路。组装时可先将第三挠性基底粘结在第一接触段的内侧面,在第一表带与表盘相连接时,将第三挠性基底上的可插拔接口压合在表盘的核心主控板的第三母口111上,使得第一接触感应单元与表盘的核心主控板形成电连接。同理,第二接触感应单元也包括第四挠性基底30,该第四挠性基底内铺设有导电片、可插拔接口,在第二表带与表盘连接时,将第四挠性基底上的可插拔接口压合在表盘的核心主控板的第四母口112上,使得第二接触感应单元与表盘的核心主控板形成电连接。
示例性地,在第一弯曲段、第一过渡段以及第一接触段的内侧面设置凹槽,组装时先将第三挠性基底黏结在该凹槽内,再将第一挠性基地粘结在第三挠性基底上。同理,在第二弯曲段、第二过渡段以及第二接触段的内侧面设置凹槽,先将第二挠性基底黏结在该凹槽内,再将第四挠性基地粘结在第二挠性基底上。凹槽的深度略小于第一挠性基地的厚度,具体而言,凹槽的深度比第一挠性基地的厚度小0.5mm-2mm,使得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上的感应片略微凸出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的内侧面,这样,即便于感应片与手腕的皮肤发生接触,又不至于影响表带的佩戴舒适度。
在本实施例中,在表盘的核心主控板上设置参数获取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其中,参数获取模块与第一母口、第二母口、第三母口以及第四母口连接,以获取第一弯曲检测单元与第二弯曲检测单元的弯曲参数、第一接触感应单元与第二接触感应单元的接触参数。
数据处理模块与参数获取模块连接,用于根据表带的弯曲程度来确定当前的佩戴圈号是否为用户的标准佩戴圈号,在当前的佩戴圈号是用户的标准佩戴圈号情况下,根据所述接触参数判断当前佩戴位置是否符合执行目标功能的要求。
由此,以在佩戴圈号确定的情况下,监测佩戴位置是否符合执行目标功能的要求,令执行功能时采集到的数据更加精确、检测结果更加准确。相比于现有技术,能够快速判断出当前的佩戴方案是否符合执行血氧检测功能的要求,以供用户快速有效地调整佩戴方案,从而使得手表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用户的血氧。
具体的,根据所述弯曲参数确定当前的佩戴圈号是否为用户的标准佩戴圈号,包括:
A1,根据弯曲参数确定与之匹配的弯曲状态,通过预设的弯曲状态-佩戴圈号对照表确定当前佩戴圈号。
示例性地,预设的弯曲状态-佩戴圈号对照表是在实验室条件下确定的,其具体的过程为:首先,将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连接好,并固定好表盘;其次,对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进行施加不同的挤压和/或拉伸,使得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变形,模拟手表佩戴在用户手腕上时,手腕对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施加的反作用力而导致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发生变形的情况。以表带在受力情况下,第一弯曲检测单元和第二检测单元出书的弯曲参数来表达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的变形情况。这里,为了方便理解,将第一弯曲检测单元的弯曲参数命名为第一弯曲参数,将第二弯曲检测单元的弯曲参数命名为第二弯曲参数,再以第一弯曲参数和第二弯曲参数来描述表带(即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变形后的状态,也就是表带的弯曲状态。
表带是柔性地,在不同的外力作用下其发生的变形是多样地,因此,一个佩戴圈号可以对应多个不同的弯曲状态。
模拟表带在不同的佩戴圈号下的弯曲状态,将每个佩戴圈号所对应的弯曲状态记录下来,形成弯曲状态-佩戴圈号对照表,该对照表在手表出厂前预录在手表的储存器中,数据处理模块可以从储存器中直接读取对照表;或者保存在云端服务器中,当数据处理模块需要使用对照表时可通过无线网络连接云端服务器来获取和/或下载弯曲状态-佩戴圈号对照表。
示例性地,在步骤A1中,构建一个二维坐标系,以第一弯曲参数为X轴上的变量,以第二弯曲参数为Y轴上的变量,每个弯曲状态可表示为( x iy i)( x i表示第i个弯曲状态的第一弯曲参数, y i表示第i个弯曲状态的第一弯曲参数),每个弯曲状态均可以点的形式体现在二维坐标系中;当用户佩戴手表时,将佩戴状态下采集到的弯曲参数表示为( x 0y 0),以( x 0y 0)所确定一点——A点,找出以A点为圆心,预设半径范围内的其他点,这个过程相当于找出与当前弯曲参数相接近的弯曲状态;计算A点( x 0y 0)与预设半径范围内的其他点之间的距离,找出与A点( x 0y 0)距离最近的点——B点,B点所对应的弯曲状态即为与当前弯曲参数相匹配的弯曲状态;最后,通过弯曲状态-佩戴圈号对照表确定当前佩戴圈号。
采用上述方式进行弯曲状态的匹配,可以快速缩小匹配范围,准确迅速地匹配到最接近的弯曲状态,保证手表能够在短时间内确定当前佩戴圈号,为后续的血氧检测提供便利。
A2,将当前佩戴圈号与预设的标准佩戴圈号进行匹配以确定当前的佩戴圈号是否为用户的标准佩戴圈号。
示例性地,标准佩戴圈号可以是根据用户的腕围数据确定的适合于用户佩戴的圈号,或者成功执行血氧检测功能时记录的圈号,考虑到上述情况下确定的佩戴圈号可能不同,预设的标准佩戴圈号可设置为2个,当前检测到当前佩戴圈号与标准佩戴圈号中的任意一个匹配即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检测当前佩戴圈号与设定的标准佩戴圈号是否匹配,以验证佩戴圈号是否适合于用户或者是能够成功执行血氧检测功能,确保在当前佩戴圈号下,手表能够执行血氧检测功能。相比于通过调节手表松紧程度来确定当前佩戴方式是否符合执行血氧检测功能的要求的方式相比,通过在标准佩戴圈号下去确定佩戴方式是否符合执行血氧检测功能,能够简化佩戴方式的调整过程,免去反复调整手表松紧程度的繁琐,利于用户快速有效地将佩戴方式调整至符合执行血氧检测功能的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表带长度、表盘尺寸、表带上的锁孔间的间距及开设的位置都是已知的,因此不同佩戴圈号下,手表内圈的周长是可通过上述参数计算得出,也就是说手表在不同佩戴圈号下其内围周长是已知的。由于人体手腕不同位置的尺寸是不同的,而手表在固定佩戴圈号下内围是固定的。如图2-4所示,同一佩戴圈号下,当手表佩戴在不同位置时,手表表带与手腕皮肤的接触情况就不一样的,在手腕腕围较小的位置,表带仅有少部分与手腕接触,在手腕腕围较大的位置,表带被手腕撑开变形,表带与手腕形成更多的接触。表带与手腕的接触情况能够反应出佩戴的松紧程度以及表盘与手腕接触情况,因此,在确定的佩戴圈号下,通过检测表带与手腕的接触情况能够确定佩戴的松紧程度以及表盘与手腕接触情况,表带与手腕的接触越多,说明手腕对表盘世界的反作用力越多,相应的佩戴也就越紧,同时表带对表盘的拉扯也越大,令表盘与手腕的接触也更加紧密。这样,在检测手表佩戴是否符合手表执行血氧检测的佩戴规范时,可以根据表带与手腕的接触情况进行判断,从而保证血氧检测功能的执行以及效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表带与手腕的接触情况来确定当前佩戴位置是否符合执行血氧检测功能的要求,具体过程为:
步骤B1,根据所述接触参数计算在当前佩戴位置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与手腕接触的第一长度。
具体而言,向根据当前佩戴圈号确定表带锁扣所扣接的锁孔,该锁孔记为第一锁孔;再根据第一接触感应单元输出的接触参数确定第一表带与手腕分离的位置,该位置记为第一位置;根据第二接触感应单元输出的接触参数确定第二表带与手腕分离的位置,该位置记为第二位置;计算第一位置至锁扣端部的长度L1、第二位置至第一锁孔的长度L2,第一长度 L=L1+L2-L3,其中,L3为锁扣与第一表带重复部分的长度,这个长度是可以固定的,可以预先测定出来。
更加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表带与手腕在感应片22接触,与感应片23未接触,此时,感应片22向参数获取模块发送电阻信号,而感应片23不发送电阻信号,数据处理模块根据对参数获取模块接收信号的情况,可以确定出第一表带与手腕是感应片22的位置分离,感应片22的位置即为第一位置;同理,第一表带与手腕在感应片32接触,与感应片33未接触,数据处理模块根据这个接触情况可以确定出第二表带与手腕是感应片32的位置分离,感应片32的位置即为第二位置。这样,就可以直接确定L1和L2,进而通过公式L=L1+L2-L3计算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与手腕接触的第一长度。
步骤B2,根据第一长度L与当前佩戴圈号的内围周长的比值是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来确定当前佩戴位置是否符合执行目标功能的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阈值在0.6-0.8之间,且不同的佩戴圈号对的第一阈值不同,佩戴圈号越大,所对应的第一阈值越大。佩戴圈号越大,要保证表带与手腕之间有足够的接触,就要求表带和手腕的接触长度越大,这样才能使得表盘与手腕紧密接触。
较佳地,如图1-2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表盘背面的凸台上设置压力传感器117,该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表盘与手腕的接触压力并输出相应的压力参数。参数获取模块还与压力传感器连接,以获取表盘与手腕之间的压力参数。由此,数据处理模块在当前佩戴位置符合执行目标功能的要求之后,确定当前的压力参数与预设的标准压力参数的比值是否大于第二阈值且小于第三阈值来确定是否符合执行目标功能的要求。
目前,表带与手腕之间很难做到完全贴合,原因在于表盘具有一定的厚度,表带与表盘连接位置是位于表盘侧部而非底部,表带与表盘连接的连接部分不可能与手腕贴合,表带与手腕之间的接触存在一个盲区(即非接触区),正常佩戴情况下,这部分区域是接触不到手腕的。换言之,手表在正常佩戴情况下,能够接触手腕的区域存在一个极限值,当固定圈号下,用户在正常佩戴区域内移动手表时,就会出现表带与手腕的接触长度不会该表的情况,如图3-4所示,图中手腕两条虚线之间的区域即为正常佩戴区域。
在图3-4展示的佩戴情况下,无法通过表带与手腕之间的接触情况来判断佩戴位置是否符合执行血氧检测功能的佩戴要求。因此,在这里,引入表盘的压力参数,这样,可以基于表盘受到的手腕的挤压力来进一步判断手表的松紧程度,以分析表盘对手腕的压力是否处于一个合理范围,以判断当前佩戴位置是否符合执行血氧检测功能的佩戴要求;同时,也可以在佩戴位置符合符合执行血氧检测功能的佩戴要求情况下,通过压力传感器进一步确定表盘对手腕压力是否处于一个合理范围,避免表盘对手腕的压迫过大而影响血氧检测的准确性,或者压力不足而导致表盘与手腕接触不够紧密,从而导致血氧传感器采集的检测数据不够准确,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示例性地,第二阈值为0.95,第三阈值为1.05。当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参数与预设的标准压力参数的比值在0.95~1.05之间时,既能保证表盘与手腕后良好的接触,又避免手腕的挤压过大。
较佳地,在表盘凸台的外周边缘设置至少两个接触传感器,接触传感器以凸台的中心均匀分布。该接触传感器用于检测表盘凸台的外周边缘与手腕是否接触并输出相应的接触信号,各接触传感器发出的接触信号的集合组成接触参数,接触传感器仅在于手腕接触时发送接触信号。参数获取模块还与接触传感器连接,以获取表盘与手腕之间的接触参数。由此,数据处理模块在当前压力参数符合执行目标功能的要求之后,确定当前的接触参数是否符合执行目标功能的要求。当接触参数中包含有各个接触传感器的接触信号时,则认为接触参数符合执行目标功能的要求。
在这里,主要是通过引入表盘的接触参数,以能够确认表盘凸台的外周边缘均与手腕接触,从而减少外部光线对凸台内血氧传感器的干扰,进一步提高血氧检测的准确性。
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表盘为长方形,佩戴时表盘横手腕设置,因此在表盘凸台周侧设置两接触传感器(115、116),且两接触传感器沿表盘方向设置。当两接触传感器与手腕接触时,则表示表盘凸台完全被手腕皮肤包围,大大减少外部光线对血氧传感器的干扰。
较佳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智能手表的核心主控板上还设置一指示模块,用于在不能执行血氧检测功能时,根据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与手腕的接触参数和/或表盘的压力参数和/或表盘的接触参数给出指示信息,以供用户调整佩戴位置。
示例性地,当表带与手腕的接触长度未达标时,此时表明手表佩戴位置靠近手腕与手掌的连接位置,需要将手表推到腕围更大的位置,以使得表带与手腕充分接触,为表盘与手腕的紧密接触提供便利,在推移手表的过程中,时刻检测表盘的压力参数和/或表盘的接触参数,以在推移到合适的佩戴位置时给出新的指示信息以提示用户停止推移。
例如,在表带与手腕的接触长度未达标时,手表的触控显示屏显示如图5所示的画面,画面中显示一个移动指示箭头,提示用户沿该箭头方向将手表推到腕围更大的位置;在手表被推移到合适的佩戴位置时,显示屏给出如图6所示的画面,画面中手表的显示屏显示绿色圆圈图形以提示用户佩戴位置合适,可停止推移。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情况是在当前佩戴圈号确定为用户的标准佩戴圈号或者当前佩戴圈号调整为用户的标准佩戴圈号的之后进行的。
实施例2
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另一款可以准确检测血氧的智能手表,与实施例1给出的智能手表相比,其区别在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智能手表并未采用检测表带弯曲程度来检测当前佩戴圈号是否为用户的标准佩戴圈号,而是采用更为简单、更易实施地方式来确定当前佩戴圈号是否为用户的标准佩戴圈号的。
具体而言,在第一表带内设置与表带锁扣的电连接的第一连接线60,在第二表带的各个锁孔中设置分别设置感应圈(71、72、73、74、75、76),每一感应圈通过一第二连接线连接核心主控板,表带锁扣也通过第一连接连接核心主控板。当表带锁扣与任意一个锁孔扣接时,就会与该锁孔内的感应圈形成电连接,由此核心主控板就能够收到一个电信号,该电信号就作为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的连接参数,通过这个连接参数,就能够知道表带锁扣连接在哪个锁扣,从而直接确定当前佩戴圈号。
与实施例1确定佩戴圈号的方式相比,本实施例中给出的实施结构更为简单、且更易实施。
实施例3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81和存储器82。图8示出的是以一个处理器为例的电子设备。
存储器82,用于存放程序。具体地,程序可以包括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
存储器82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处理器81用于执行存储器82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参数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以及提示模块的功能。
其中,处理器81可能是一个数据处理模块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简称为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为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可选的,在具体实现上,如果通信接口、存储器82和处理器81独立实现,则通信接口、存储器82和处理器81可以通过总线相互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总线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为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Component,简称为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Industry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为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可选的,在具体实现上,如果通信接口、存储器82和处理器81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实现,则通信接口、存储器82和处理器81可以通过内部接口完成通信。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和接口。其中接口用于输入输出处理器所处理的数据或指令。处理器用于执行以上实施例中参数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以及提示模块的功能。
实施例5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磁盘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具体的,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信息,程序信息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参数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以及提示模块的功能。
实施例6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程序,该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以上实施例中参数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以及提示模块的功能。
实施例7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程序产品,例如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程序产品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中参数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以及提示模块的功能。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 (SSD))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款可以准确检测血氧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包括: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手表采集的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的佩戴参数,所述佩戴参数包括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与手腕的接触参数和弯曲参数;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弯曲参数确定当前佩戴圈号是否为用户的标准佩戴圈号,在当前的佩戴圈号是用户的标准佩戴圈号情况下,根据所述接触参数确定当前佩戴位置是否符合执行目标功能的要求;
其中,所述接触参数为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在佩戴时与手腕接触发出的电信号组成的信号集合,所述弯曲参数为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在佩戴时弯曲而发出的电信号组成的信号集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款可以准确检测血氧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弯曲参数确定当前佩戴圈号是否为用户的标准佩戴圈号,包括:
根据弯曲参数确定与之匹配的弯曲状态,通过预设的弯曲状态-佩戴圈号对照表确定当前佩戴圈号;
将当前佩戴圈号与预设的标准佩戴圈号进行匹配以确定当前的佩戴圈号是否为用户的标准佩戴圈号;
所述弯曲状态为: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在连接后受外力作用时发生的变形后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款可以准确检测血氧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根据弯曲参数确定与之匹配的弯曲状态,包括:
根据弯曲参数中的子参数构建一个多维坐标系,每个子参数与多维坐标系中各坐标轴上变量对应,弯曲状态以点的形式存在于多维坐标系中;
将佩戴状态下采集到的弯曲参数所表示的A点为圆心,找出以该A点为中心预设范围内的其他点;
计算A点与预设范围内的其他点之间的距离,以距离A点最近的B点所对应的弯曲状态作为弯曲参数所匹配到的弯曲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款可以准确检测血氧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接触参数确定当前佩戴位置是否符合执行目标功能的要求,具体为:根据所述接触参数计算在当前佩戴位置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与手腕接触的第一长度,再根据第一长度与当前佩戴圈号的内周长的比值是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来确定当前佩戴位置是否符合执行目标功能的要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款可以准确检测血氧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长度的计算过程为:
根据当前佩戴圈号确定表带锁扣扣接的锁孔,该锁孔记为第一锁孔;
根据第一接触感应单元输出的接触参数确定第一表带与手腕分离的位置该位置记为第一位置;根据第二接触感应单元输出的接触参数确定第二表带与手腕分离的位置,该位置记为第二位置;
计算第一位置至表带锁扣端部的长度L1、第二位置至第一锁孔的长度L2,计算第一长度 L=L1+L2-L3,其中,L3为表带锁扣与第一表带重复部分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款可以准确检测血氧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表盘的压力参数;
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还用于:在当前佩戴位置符合执行目标功能的要求之后,确定当前的压力参数是否符合执行目标功能的要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款可以准确检测血氧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表盘的接触参数;
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还用于:在当前的压力参数符合执行目标功能的要求之后,确定当前表盘的接触参数是否符合执行目标功能的要求。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款可以准确检测血氧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指示模块,用于在不能执行目标功能时,根据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与手腕的接触参数和/或表盘的压力参数和/或表盘的接触参数给出指示信息,以供用户调整佩戴位置。
9.一款可以准确检测血氧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包括: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手表采集的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的佩戴参数,所述佩戴参数包括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与手腕的接触参数和连接参数;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连接参数确定当前佩戴圈号是否为用户的标准佩戴圈号,在当前的佩戴圈号是用户的标准佩戴圈号情况下,根据所述接触参数确定当前佩戴位置是否符合执行目标功能的要求;
其中,所述接触参数为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在佩戴时与手腕接触发出的电信号组成的信号集合,所述连接参数为第一表带的表带锁扣与第二表带的锁孔扣接时发出的电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款可以准确检测血氧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连接参数确定当前佩戴圈号是否为用户的标准佩戴圈号,具体为:根据连接参数确定第一表带的表带锁扣所扣接的锁孔,根据所述锁孔确定当前佩戴圈号。
CN202211057566.9A 2022-08-31 2022-08-31 一款可以准确检测血氧的智能手表 Active CN1152118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57566.9A CN115211852B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款可以准确检测血氧的智能手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57566.9A CN115211852B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款可以准确检测血氧的智能手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11852A CN115211852A (zh) 2022-10-21
CN115211852B true CN115211852B (zh) 2023-05-16

Family

ID=836179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57566.9A Active CN115211852B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款可以准确检测血氧的智能手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118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00391B (zh) * 2023-05-22 2023-08-04 深圳市爱保护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手表佩戴监测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85118A (zh) * 2017-07-25 2020-02-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佩戴提示方法及装置
CN113341677A (zh) * 2021-08-06 2021-09-03 上海豪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手表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WO2022007720A1 (zh) * 2020-07-06 2022-0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的佩戴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73627A (zh) * 2016-12-13 2017-05-31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手表及显示屏控制方法
CN108697329B (zh) * 2017-06-29 2021-05-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的检测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CN110376649A (zh) * 2019-05-17 2019-10-2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佩戴检测电路
US11860584B2 (en) * 2020-06-08 2024-01-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ynamically controllable smartwatch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85118A (zh) * 2017-07-25 2020-02-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佩戴提示方法及装置
WO2022007720A1 (zh) * 2020-07-06 2022-0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的佩戴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341677A (zh) * 2021-08-06 2021-09-03 上海豪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手表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11852A (zh) 2022-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34575B (zh) 用于估计生物信息的设备
EP3860446B1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obtaining blood pressure value using pulse wave velocity algorithm and method for obtaining blood pressure value
CN112294276B (zh) 用于估计生物信息的设备
WO2018176348A1 (zh) 可穿戴设备、佩戴质量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5211852B (zh) 一款可以准确检测血氧的智能手表
US11083380B2 (en) Bio-signal acquiring apparatus, bio-signal acquiring method, and bio-information estimating method
CN115211822B (zh) 一款可以检测hrv数据和压力情绪的智能手表
US20230172459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stimating bio-information
US2020026826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measuring biometric information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KR20200112095A (ko) 혈압을 측정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혈압 측정 방법
EP3184042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US20210386305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stimating blood pressure
EP3795069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stimating bio-information
EP417996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estimating bio-information using the same
CN108694365B (zh) 一种图像获取方法及终端
CN113967002A (zh) 用于估计生物信息的设备
CN113672093B (zh) 一种手势识别方法、装置、穿戴设备主体及穿戴设备
EP4201316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stimating blood pressure, and sensor for estimating the same
CN110897624B (zh) 用于估计生物信息的设备和方法
US20220296112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stimating bio-information
EP4186415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estimating bio-information using the same
EP3701859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stimating bio-information
TWI666001B (zh) 分析生理訊號的方法及相關分析裝置
CN105380595A (zh) 活动状态信息运算系统
CN115177224A (zh) 传感器接触压力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18

Address after: 518000 factory building 2601, anda electronic industry plant, Heping community, Fuhai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SMART CARE TECHNOLOGY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226, block B, Huafeng headquarters economic building, No. 288, Xixiang Avenue, Laodong community, Xixia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percussion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