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11310A - 一种促进植物生长的组合盖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促进植物生长的组合盖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11310A
CN115211310A CN202210923937.0A CN202210923937A CN115211310A CN 115211310 A CN115211310 A CN 115211310A CN 202210923937 A CN202210923937 A CN 202210923937A CN 115211310 A CN115211310 A CN 1152113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hole
top cover
cover
ri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2393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11310B (zh
Inventor
张晓霞
王冬
庞东喆
杨建平
梅晓丽
朱若柠
查同刚
张馨予
张秀平
贾海元
张富成
周国强
马瑞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Third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Third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Third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2393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113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113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113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113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113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14Greenhouses
    • A01G9/16Dismountable or portable greenhouses ; Greenhouses with sliding roof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22Shades or blinds for greenhouses,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24Devices or systems for heating, ventilating, regulating temperature, illuminating, or watering, in greenhouses, forcing-frames, or the like
    • A01G9/247Watering arrang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3/00Methods or installations for obtaining or collecting drinking water or tap water
    • E03B3/02Methods or installations for obtaining or collecting drinking water or tap water from rain-wate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Protection Of Plant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促进植物生长的组合盖体,包括由下往上依次连接的支撑体和第一顶盖;支撑体的中心处设置有用于供植物生长的生长腔室,支撑体内设置有导水导气组件;第一顶盖包括第一盖顶和第一水平环边,第一盖顶的高度从中心向四周降低,所述第一盖顶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水平环边设置在第一盖顶的四周,第一水平环边与支撑体的顶端连接,第一水平环边开设有与导水导气组件连通的第二通孔,导水导气组件远离第二通孔的一端与生长腔室连通。本申请能够尽量避免大风吹蚀以及对生长腔室有效保温。雨水也能够进入生长腔室内对植物进行浇水,实现生态水循环,使得整个组合盖体满足在风蚀水蚀的交错区裸土地带进行复绿播种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促进植物生长的组合盖体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植物培育装置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促进植物生长的组合盖体。
背景技术
在风蚀水蚀的交错区裸土地带进行复绿播种时,太阳辐射强烈,水分蒸发旺盛,昼夜温差大,风蚀沙割、鸟类等动物嗫食等恶劣环境条件均会造成种子难以萌发,使得种子在生长初期便容易受到损害,降低种子成活率,从而严重影响复绿效果。针对上述问题,目前有两种防护措施:一种是采用塑料大棚和温室等设备,另一种措施就是覆盖地膜。
塑料大棚和温室等设备在恶劣环境中被广泛应用于促进植物生长,但同样存在弊端:大棚及温室等占地面积大,机动性差,在野外山地地形裸土复绿中作用不佳,需要引水和用水,用水量大,人工养护成本高。
覆盖地膜的方法通常适用于裸土复绿植被生长初期,以防止植被处的水土流失。但地膜透光与防蚀性能不佳,在风蚀水蚀严重情况下无法对裸土与植被起到良好防护作用。
在风蚀水蚀的恶劣地区,上述的防护措施均无法满足在风蚀水蚀的交错区裸土地带进行复绿播种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提供一种能够在风蚀水蚀的恶劣地区的交错区裸土地带进行复绿播种的保温保湿装置,本申请提供一种促进植物生长的组合盖体。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促进植物生长的组合盖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促进植物生长的组合盖体,包括由下往上依次连接的支撑体和第一顶盖;
所述支撑体的中心处设置有用于供植物生长的生长腔室,所述支撑体内设置有导水导气组件;
所述第一顶盖包括第一盖顶和第一水平环边,所述第一盖顶的高度从中心向四周降低,所述第一盖顶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水平环边设置在第一盖顶的四周,所述第一水平环边与支撑体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一水平环边开设有与所述导水导气组件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导水导气组件远离所述第二通孔的一端与生长腔室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体和第一顶盖形成独立空间隔绝生长腔室内外环境,对生长腔室内的植物以及植物附近的土壤进行全方位防护,避免大风吹蚀以及对生长腔室有效保温。降低通过第一通孔在保证一定气体交换的同时还能有效减少生长腔室内水分蒸发。在下雨天气时雨水能够通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导水导气结构进入生长腔室内对生长腔室内的植物进行浇水,实现生态水循环的同时保证植物正常生长。整个组合盖体集塑料大棚和地膜的优点的同时满足在风蚀水蚀的交错区裸土地带进行复绿播种的需求。
优选的,所述第一盖顶包括多组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一弯折板组,所述第一弯折板组包括第一竖板和固定在第一竖板顶侧的第一斜板,所述第一斜板背离第一竖板顶端的一侧沿远离第一竖板的方向向下倾斜布设,所述第一通孔位于第一斜板远离第一竖板的一侧,所述第一斜板远离第一竖板的一端与相邻的第一弯折板组内的第一竖板连接,多组第一弯折板组依次连接形成第一盖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落在第一盖顶上的水流有一定的缓冲和收集效果,落在第一顶盖上的水流会集中在相邻的第一弯折组之间进行收集,使得水流从第一通孔流入生长腔室内,另一方面对阳光照射在第一顶盖上的角度进行调整分散,尽量避免阳光对植物进行直射以及扩大阳光的照射范围,以降低由于生长腔室内局部区域过热或过冷从而影响植物生长的概率。
优选的,所述第一水平环边上端面连接有竖向布设的挡水框条,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挡水框条和第一盖顶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落在第一顶盖上的部分水流会向第一顶盖的四周滑落,当部分水流滑落在第一水平环边上时,一部分水流进入第二通孔,之后通过导水导气组件进入生长腔室内,另一部分水流通过挡水框条阻碍水流的流动方向,使得水流在第二通孔上方积聚,使得水流流入第二通孔,以便于最大化收集水流,提高水流的收集率和利用率。
优选的,所述导水导气组件包括导水导气管,所述导水导气管位于所述支撑体内,所述导水导气管的顶端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导水导气管的底端封闭,所述导水导气管靠近底端处设置有蓄水腔,所述蓄水腔的腔壁开设有连通生长腔室的浇灌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流落在第一顶盖上时,部分水流顺着第一顶盖的上端面向第一顶盖的四周流动,通过第二通孔进入导水管,然后顺着导水管向下流入蓄水腔内,当蓄水腔内的水位上升至浇灌孔的过程中水流的流速会减缓,以降低由于水流,水流从浇灌孔流入生长腔室内对植物进行浇灌,提高生态水资源利用率。
优选的,所述第一顶盖上盖合有第二顶盖,所述第二顶盖包括第二盖顶、第二水平环边和连接件;
所述第一顶盖和第二顶盖之间形成半封闭夹层空间,所述第二盖顶上开设有用于与半封闭夹层空间连通的第三通孔,
所述第二水平环边与所述第一水平环边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水平环边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的第四通孔;
所述连接件连接第二水平环边且连接件内开设有连通第四通孔、半封闭夹层空间和导水导气通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秋末初春以及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风与降雨叠加时期,环境昼夜温差大,植被对水分具有迫切需求,通过第一顶盖和第二顶盖连接使得生长腔室上方有能够调节生长腔室温差的半封闭夹层空间,在昼夜交替时减缓生长腔室内温度的变化幅度。且当水分蒸发至第一顶盖时,能够使得部分水分在第一顶盖处冷凝成水珠再次落入生长腔室内以减少水分蒸发。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两个相对布设的竖向围板,两个所述竖向围板安装在第二水平环边上并分别位于所述第四通孔两侧,两个所述竖向围板相对一侧均连接有导流板,两个所述竖向围板上的导流板沿竖直方向交错布设以形成S形形状的导水导气通道,靠近所述第二盖顶的竖向围板上开设有连通导水导气通道和半封闭夹层空间的导水导气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流流入第四通孔后通过竖向围板对水流的流向进行导向,竖向围板还有助于使第一顶盖和第二顶盖之间形成半封闭的夹层空间。水流在进入导水导气通道时,通过导流板对水流处的杂质进行初步筛选,降低杂质堵塞导水导气通道的概率。
优选的,所述第二盖顶包括多组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二弯折板组,所述第二弯折板组包括第二竖板和固定在第二竖板顶侧的第二斜板,所述第二斜板背离第二竖板顶端的一侧沿远离第二竖板的方向向下倾斜布设,所述第三通孔位于第二斜板远离第二竖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斜板远离第二竖板的一端与相邻的第二弯折板组内的第二竖板连接,多组第二弯折板组依次连接形成第二盖顶,所述第一盖顶上第一通孔的密度和所述第二盖顶上第三通孔的密度比为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遇到高温大风,水分蒸发快且阳光强烈的环境下,适合将第二顶盖盖合在第一顶盖上时,通过第三通孔和第二通孔使得生长腔室内的气流进行循环,以及光线折射,当遇到暴风暴雨的天气时,水流落在第二顶盖上,第二顶盖通过若干个第二弯折组连接从而对水流进行收集,以便于水流汇聚至生长腔室内对植物进行灌溉,且第一盖顶上第一通孔的密度和第二盖顶上第三通孔的密度比为2:1,能够使得部分水分在第一顶盖处冷凝成水珠再次落入生长腔室内以减少水分蒸发。
优选的,所述第一顶盖上可拆卸连接有用于对植物进行浇灌的灌溉组件,所述灌溉组件包括灌溉顶盖、接水管和多个浇灌喷管;
所述灌溉顶盖盖合在第一顶盖的上端面,所述灌溉顶盖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顶盖上的第一弯折板组相卡接的连接框条;
所述接水管安装在灌溉顶盖上,所述接水管的一端连通水源,接水管的另一端连通浇灌喷管;
所述浇灌喷管竖直安装在灌溉顶盖下端面且正对第一顶盖,多个浇灌喷管间隔布设。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无水天气需要对植物进行灌溉时,通过将灌溉顶盖放置在第一顶盖上并与第一盖顶上的第一竖板和第一斜板相卡接以定位,将接水管接通水源,水流从接水管流入浇灌喷管最后落在第一盖顶的上端面,通过第一通孔落在生长腔室内对植物进行浇灌,以便于引水,尽量避免浇灌时水流到生长腔室外所造成的资源浪费,节省浇灌成本。
优选的,所述第二顶盖上可拆卸盖合有第三顶盖,所述第三顶盖覆盖所述第二盖板上的第三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处于极度低温和植物休眠的冬季,第三顶盖能够盖合在第二顶盖上,从而封闭第二顶盖上所有的第三通孔,完全隔绝组合盖体的内外部环境,对植物进行保温防护。
优选的,所述支撑体下端设置有底部连接框条,所述底部连接框条上开设若干个间隔布设的连接插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底部连接框条以便于支撑体以及整个组合盖体的安装,通过连接插孔,可以通过螺钉或者树枝之类的实现组合盖体和安装处的连接,从而加强组合盖体的安装强度,以降低在大风条件下组合盖体吹离安装地的概率。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支撑体和第一顶盖对生长腔室内的植物进行全方位防护,避免大风吹蚀以及对生长腔室有效保温,减少生长腔室内水分蒸发。雨水也能够通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导水导气组件进入生长腔室内对植物进行浇水,实现生态水循环的同时,保证植物正常生长。使得整个组合盖体集塑料大棚和地膜的优点的同时满足在风蚀水蚀的交错区裸土地带进行复绿播种的需求;
2.一方面落在第一顶盖上的水流会集中在相邻的第一弯折组之间进行收集,使得水流从第一通孔流入生长腔室内,另一方面对阳光照射在第一顶盖上的角度进行调整分散,尽量避免阳光对植物进行直射以及扩大阳光的照射范围;
3.落在第一顶盖上的部分水流会向第一顶盖的四滑落至第一水平环边上,水流通过挡水框条阻碍水流的流动方向,使得水流在第二通孔上方积聚并流入第二通孔,以便于最大化收集水流,提高水流的收集率和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整个组合盖体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体、第一顶盖和第二顶盖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顶盖、第二顶盖、第三顶盖和支撑体的连接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体和倒立布设的第二顶盖的连接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灌溉组件和第二顶盖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支撑体;11、生长腔室;2、第一顶盖;21、第一盖顶;211、第一通孔;212、第一竖板;213、第一斜板;22、第一水平环边;221、第二通孔;23、挡水框条;3、导水导气组件;31、导水导气管;32、蓄水腔;33、浇灌孔;4、第二顶盖;41、第二盖顶;411、第三通孔;412、第二竖板;413、第二斜板;42、第二水平环边;421、第四通孔;43、连接件;431、竖向围板;432、导流板;433、导水导气通道;434、导水导气通孔;44、半封闭夹层空间;5、灌溉组件;51、灌溉顶盖;52、接水管;53、浇灌喷管;54、连接框条;6、第三顶盖;61、第三盖顶;62、第三水平连接环边;7、底部连接框条;71、连接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1公开一种保护植物防止土壤侵蚀的组合盖体。参照图1和图2,组合盖体包括由下往上依次可拆卸连接的支撑体1、第一顶盖2和第二顶盖4。支撑体1下端安装有底部连接框条7,通过底部连接框条7将组合盖体安装到地面上。另外为了保证组合盖体内的植物能够受到阳光照射,整个组合盖体均有可降解透光高分子材料构成,实用环保。
其中支撑体1的内部开设有用于种植植物的生长腔室11。第一顶盖2上方根据天气和温度与第二顶盖4螺栓连接,第二顶盖4上方根据天气状况螺栓连接有第三顶盖6以保温保湿;根据植物浇灌时间,第二顶盖4上方可拆卸连接有灌溉组件5。使得整个组合盖体能够根据不同的温度和气候调节第一顶盖2上方的连接情况,以应对风蚀水蚀的交错区裸土地处昼夜温差大、风蚀沙割的环境。
另外如图3所示,支撑体1内设置有导水导气组件3,导水导气组件3围绕整个生长腔室11布设。第一顶盖2包括第一盖顶21和第一水平环边22,第一盖顶21的高度由中间向四周降低。
参照图2和图4,第一盖顶21上端面间隔开设有多个与生长腔室11连通的第一通孔211,以便于落在第一盖顶21上的部分水流通过第一通孔211进入生长腔室11内对植物进行浇灌。第一水平环边22安装在第一盖顶21的四周并与支撑体1可拆卸连接,第一水平环边22上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221,第二通孔221竖直布设连通第一水平环边22的上端面和导水导气组件3,导水导气组件3与生长腔室11连通,使得流向第一顶盖2四周的部分水流通过第二通孔221、导水导气组件3最终进入生长腔室11内,从而增大对水流的收集率和利用率。
使得整体组合盖体能够形成独立的空间以便于植物成长。对植物附近的土壤进行全方位防护,避免大风吹蚀。且整个生长腔室11与外界环境的连通需要第一通孔211、第二通孔221和导水导气组件3。因此能够在保证一定气体交换的同时还能有效减少生长腔室11内水分蒸发以及对生长腔室11有效保温,对雨水能够进行收集并使用,从而实现生态水循环的同时保证植物正常生长。使得整个组合盖体集塑料大棚和地膜的优点的同时也满足了在风蚀水蚀的交错区裸土地带进行复绿播种的需求。
参照图1和图4,第一盖顶21包括多组沿竖直方向布设且相互连接的第一弯折板组。第一弯折板组包括第一竖板212和第一斜板213。第一斜板213和第一竖板212均水平布设,且第一斜板213的顶侧与第一竖板212的顶侧连接固定,第一斜板213的底侧沿远离第一竖板212的方向向下倾斜布设,使得第一斜板213和第一竖板212之间形成一个夹角。相邻的两个第一弯折组在连接时其中一个第一弯折组内的第一斜板213和另一个第一弯折组内的第一竖板212连接,此时第一通气孔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弯折组的连接处。多组第一弯折板组依次连接形成第一盖顶21。
当水流落在第一盖顶21上时,通过第一竖板212和第一斜板213的连接使得部分水流会聚集在相邻两个第一弯折板组的连接处,最后从第一通孔211进入生长腔室11,另一部分水流顺着第一顶盖2的形状向四周流去,流至第二通孔221处的部分水流进入第二通孔221通过导水导气组件3进入生长腔室11。且由于第一弯折板组的结构使得照射在第一盖顶21上的阳光进行分散,以尽量避免阳光对植物进行直射,从而降低由于生长腔室11内局部区域过热或过冷从而影响植物生长的概率。
为了提高落在第一盖顶21上的水流的收集率和利用率,使得更多的水流进入生长腔室11内,参照图2和图4,第一水平环边22的上端面上竖直安装有挡水框条23,第二通孔221位于挡水框条23和第一盖顶21之间,使得流至第一水平环边22上的水流收到挡水框条23的阻挡,改变水流的流动方向,使得更多的水流积聚在第二通孔221上方,从而使更多的水流流入第二通孔221,以便于最大化收集水流。
参照图3和图4,导水导气组件3包括竖直布设的导水导气管31道,导水导气管31道安装在支撑体1内部并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导水导气管31道周向均匀间隔布设。导水导气管31道的顶端与第一水平环边22的第二通孔221连通,导水导气管31的底端封闭且靠近底端处设置有蓄水腔32,以便于储水。蓄水腔32的腔壁上开设有连通生长腔室11的浇灌孔33。
当水流进入导水导气管31内时,通过蓄水腔32进行储水的同时水流进行沉淀,当水位上升至浇灌孔33时,水流进入生长腔室11内对植物进行浇灌,且当雨越大时,通过蓄水腔32的蓄水,通过浇灌孔33涌进生长腔室11的水流的流速也会加快,从而实现对水流的流速进行调节的效果。
参照图1,底部连接框条7上开设有多个用于连接的连接插孔71,连接插孔71竖直布设且若干个连接插孔71水平间隔布设。根据连接的土地的硬度和环境的风力大小决定连接插孔71处插入的零件。
当地面硬度较大或者地面凹凸不平时,可以采用木棍或者钢针滑动穿过连接插孔71并与插入地面与地面连接,以加强地面与组合盖体的连接强度,以降低组合盖体刮离地面。当地面硬度较小或者地面为平面时,可以采用螺钉与地面连接,以减轻安装时的强度。
在秋末初春以及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风与降雨叠加时期,环境昼夜温差大,植被对水分具有迫切需求,因此为了加强对生长腔室11内昼夜温差的调节以及减少水分的蒸发,参照图2和图4,第一顶盖2上盖合有第二顶盖4。第二顶盖4包括第二盖顶41、第二水平环边42和连接件43。
第二盖顶41上开设有多个间隔布设的第三通孔411,第三通孔411竖直布设。第二水平环边42安装在第二盖顶41的四周并开设有与第二通孔221连通的第四通孔421。连接件43安装在第二水平环边42上并与第一水平环边22螺栓连接,使得第一顶盖2和第二顶盖4之间形成与第三通孔411连通的半封闭夹层空间44。
半封闭夹层空间44一方面能够调节昼夜温差巨变的情况下降低生长腔室11内温度的变化,且进入半封闭夹层空间44内的水流也能流到生长腔室内。连接件43连通第四通孔421、半封闭夹层空间44和导水导气管31道,使得落在第二顶盖4上的水流以及位于半封闭夹层空间44内的水流能够通过导水导气管31道进入生长腔室内,使得第二盖顶41与第一盖顶21连接时仍能对水流进行收集。
其中第二盖顶41包括多组沿竖直方向布设且相互连接的第二弯折板组。第二弯折板组包括第二竖板412和第二斜板413。第二斜板413和第二竖板412均水平布设,且第二斜板413的顶侧与第二竖板412的顶侧连接固定,第二斜板413的底侧沿远离第二竖板412的方向向下倾斜布设,使得第二斜板413和第二竖板412之间形成一个夹角。相邻的两个第二弯折组在连接时其中一个第二弯折组内的第二斜板413和另二个第二弯折组内的第二竖板412连接,此时第三通孔411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弯折组的连接处。多组第二弯折板组依次连接形成第二盖顶41。且第二盖顶41上的第三通孔411的数量密度与第一盖顶21上第一通孔211的数量密度之比为1:2,能够使得部分水分在第二顶盖4处冷凝成水珠之后再次落入生长腔室11内以减少水分蒸发。
另外连接件43包括两个相对布设的竖向围板431。两个竖向围板431水平安装在第二水平环边42上,使得第四通孔421位于两个竖向围板431之间。通过第四通孔421的水流流入两个竖向围板431之间形成的导水导气通道433内。两个竖向围板431相对布设的端面均安装有导流板432,位于导水导气通道433内的导流板432竖直间隔布设,使得导水导气通道433为S形形状的通道,导流板432对水流处的杂质进行初步筛选,降低杂质堵塞导水导气通道433的概率。导水导气通道433连通导水导气管31,靠近第二盖顶41的竖向围板431上开设有连通导水导气通道433和半封闭夹层空间44的导水导气通孔434。从而实现半封闭夹层空间44、导水导气通道433、导水导气管31的连通。
当第二顶杆盖合在第一顶盖2上时,远离第二盖顶41的竖向围板431与挡水框条23相卡接,从而对第二顶盖4进行限位,以尽可能保证导水导气通道433和导水导气管31的连通状态,同时以便于第二水平环边42和第一水环边可拆卸连接。
当遇到大型暴雨,为了加大对雨水的收集,参照图5,可以将第一顶盖2拆离支撑体1,且将第二顶盖4反向放置在之后支撑体1顶部并直接与支撑体1安装。此时的第二顶盖4所处的状态为中间低于四周的漏斗状盖体。这种布设方式一方面可以尽可能储存和收集雨水,另一方面延长雨水从第三通孔411进入生长腔室11的时间,同时减缓雨水的降落速度,降低对植物的伤害。
当无雨的天气时可以采用灌溉组件5对植物进行浇灌,参照图1和图6,灌溉组件5包括灌溉顶盖51、接水管52和多个浇灌喷管53。
其中灌溉顶盖51盖合在第二顶盖4的上端面中心处,灌溉顶盖51的下端设置有连接框条54,连接框条54与第二顶盖4上的第二弯折板组相卡接,从而对灌溉组件5进行定位。接水管52和多个浇灌喷管53均安装在灌溉顶盖51上。接水管52的一端接通水源,接水管52的另一端连通多个浇灌喷管53,多个浇灌喷管53竖直布设并均位于灌溉顶盖51下端面正对第二顶盖4,多个浇灌喷管53间隔布设以便于扩大浇灌面积。
当无需灌溉组件5时,可以直接将灌溉组件5整体搬离第二顶盖4,加快灌溉组件5拆除和安装的速度,提高灌溉效率。
当处于极度低温和植物休眠的冬季,为了减少生长腔室11内温度和水分的流失,参照图1和图4,需要将第三顶盖6盖合在第二顶盖4上。
第三顶盖6包括第三盖顶61和第三水平环边62。第三水平环边62固定在第三盖顶61的周边,当第三顶盖6盖合在第二顶盖4上时,第三盖顶61覆盖第二盖顶41上的第三通孔411,第三水平环边62与第二水平环边42螺栓连接的同时覆盖第二水平环边42上的第四通孔421,完全隔绝组合盖体的内外部环境,以实现减少生长腔室11内温度和水分的流失的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保护植物防止土壤侵蚀的组合盖体的实施原理为:当将组合盖体安装在地面上时,首先通过底连接框条54将支撑体1安装在地面上,随后根据天气情况选择安装在支撑体1上方的盖板的数量,通过螺栓实现第一顶盖2、第二顶盖4和第三顶盖6之间的相互连接以及与支撑体1的连接,并根据气候的变化适时调整第一顶盖2、第二顶盖4和第三顶盖6的安装状态,使得整个组合盖体集塑料大棚和地膜的优点的同时满足在风蚀水蚀的交错区裸土地带进行复绿播种的需求。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促进植物生长的组合盖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往上依次连接的支撑体(1)和第一顶盖(2);
所述支撑体(1)的中心处设置有用于供植物生长的生长腔室(11),所述支撑体(1)内设置有导水导气组件(3);
所述第一顶盖(2)包括第一盖顶(21)和第一水平环边(22),所述第一盖顶(21)的高度从中心向四周降低,所述第一盖顶(2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211),所述第一水平环边(22)设置在第一盖顶(21)的四周,所述第一水平环边(22)与支撑体(1)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一水平环边(22)开设有与所述导水导气组件(3)连通的第二通孔(221),所述导水导气组件(3)远离所述第二通孔(221)的一端与生长腔室(1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促进植物生长的组合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顶(21)包括多组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一弯折板组,所述第一弯折板组包括第一竖板(212)和固定在第一竖板(212)顶侧的第一斜板(213),所述第一斜板(213)背离第一竖板(212)顶端的一侧沿远离第一竖板(212)的方向向下倾斜布设,所述第一通孔(211)位于第一斜板(213)远离第一竖板(212)的一侧,所述第一斜板(213)远离第一竖板(212)的一端与相邻的第一弯折板组内的第一竖板(212)连接,多组第一弯折板组依次连接形成第一盖顶(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促进植物生长的组合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环边(22)上端面连接有竖向布设的挡水框条(23),所述第二通孔(221)位于挡水框条(23)和第一盖顶(2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促进植物生长的组合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导气组件(3)包括导水导气管(31),所述导水导气管(31)位于所述支撑体(1)内,所述导水导气管(31)的顶端与所述第二通孔(221)连通,所述导水导气管(31)的底端封闭,所述导水导气管(31)靠近底端处设置有蓄水腔(32),所述蓄水腔(32)的腔壁开设有连通生长腔室(11)的浇灌孔(3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促进植物生长的组合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盖(2)上盖合有第二顶盖(4),所述第二顶盖(4)包括第二盖顶(41)、第二水平环边(42)和连接件(43);
所述第一顶盖(2)和第二顶盖(4)之间形成半封闭夹层空间(44),所述第二盖顶(41)上开设有用于与半封闭夹层空间(44)连通的第三通孔(411),
所述第二水平环边(42)与所述第一水平环边(22)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水平环边(42)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通孔(221)连通的第四通孔(421);
所述连接件(43)连接第二水平环边(42)且连接件(43)内开设有连通第四通孔(421)、半封闭夹层空间(44)和导水导气通道(43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促进植物生长的组合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43)包括两个相对布设的竖向围板(431),两个所述竖向围板(431)安装在第二水平环边(42)上并分别位于所述第四通孔(421)两侧,两个所述竖向围板(431)相对一侧均连接有导流板(432),两个所述竖向围板(431)上的导流板(432)沿竖直方向交错布设以形成S形形状的导水导气通道(433),靠近所述第二盖顶(41)的竖向围板(431)上开设有连通导水导气通道(433)和半封闭夹层空间(44)的导水导气通孔(434)。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促进植物生长的组合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顶(41)包括多组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二弯折板组,所述第二弯折板组包括第二竖板(412)和固定在第二竖板(412)顶侧的第二斜板(413),所述第二斜板(413)背离第二竖板(412)顶端的一侧沿远离第二竖板(412)的方向向下倾斜布设,所述第三通孔(411)位于第二斜板(413)远离第二竖板(412)的一侧,所述第二斜板(413)远离第二竖板(412)的一端与相邻的第二弯折板组内的第二竖板(412)连接,多组第二弯折板组依次连接形成第二盖顶(41),所述第一盖顶(21)上第一通孔(211)的密度和所述第二盖顶(41)上第三通孔(411)的密度比为2:1。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促进植物生长的组合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盖(2)上可拆卸连接有用于对植物进行浇灌的灌溉组件(5),所述灌溉组件(5)包括灌溉顶盖(51)、接水管(52)和多个浇灌喷管(53);
所述灌溉顶盖(51)盖合在第一顶盖(2)的上端面,所述灌溉顶盖(51)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顶盖(2)上的第一弯折板组相卡接的连接框条(54);
所述接水管(52)安装在灌溉顶盖(51)上,所述接水管(52)的一端连通水源,接水管(52)的另一端连通浇灌喷管(53);
所述浇灌喷管(53)竖直安装在灌溉顶盖(51)下端面且正对第一顶盖(2),多个浇灌喷管(53)间隔布设。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促进植物生长的组合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盖(4)上可拆卸盖合有第三顶盖(6),所述第三顶盖(6)覆盖所述第二盖板上的第三通孔(41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促进植物生长的组合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1)下端设置有底部连接框条(7),所述底部连接框条(7)上开设若干个间隔布设的连接插孔(71)。
CN202210923937.0A 2022-08-02 2022-08-02 一种促进植物生长的组合盖体 Active CN1152113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23937.0A CN115211310B (zh) 2022-08-02 2022-08-02 一种促进植物生长的组合盖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23937.0A CN115211310B (zh) 2022-08-02 2022-08-02 一种促进植物生长的组合盖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11310A true CN115211310A (zh) 2022-10-21
CN115211310B CN115211310B (zh) 2023-06-16

Family

ID=83615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23937.0A Active CN115211310B (zh) 2022-08-02 2022-08-02 一种促进植物生长的组合盖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11310B (zh)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01135A (ja) * 1996-01-24 1997-08-05 Sekisui Jushi Co Ltd 簡易ハウス
CA2296802A1 (en) * 1999-01-25 2000-07-25 William A. Dalpe Raised garden bed frame
US20070051054A1 (en) * 2005-09-06 2007-03-08 John Devincenzo Retractable greenhouse
CN106577034A (zh) * 2016-12-27 2017-04-26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由太阳能供电的沙漠绿化装置
CN206118605U (zh) * 2016-10-31 2017-04-26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新型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温室型培育容器
US20170231170A1 (en) * 2016-02-14 2017-08-17 Stephanie McCarthy Weed Blocking Mini Conservatory
CN206481741U (zh) * 2017-02-16 2017-09-12 深圳市柯沐生态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园林雨水循环利用系统
CN107372030A (zh) * 2016-04-27 2017-11-24 约翰·威廉·肯德尔 一种灌溉装置和使用该灌溉装置的灌溉方法
CN107667729A (zh) * 2017-10-19 2018-02-09 湖州绅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太阳能光伏玻璃的花圃保护罩装置
CN107762073A (zh) * 2017-11-10 2018-03-06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提高防水性能的双层屋面系统
CN208501835U (zh) * 2018-06-05 2019-02-15 嘉兴市春之园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园林雨水循环利用系统
CN112056135A (zh) * 2020-10-13 2020-12-11 杨曼曼 一种沙漠地区环保灌木种植降温保护棚
CN212583077U (zh) * 2020-05-29 2021-02-23 浙江旷厦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房屋排水装置
CN213603461U (zh) * 2020-11-10 2021-07-06 杨美玲 一种园林种植箱
CN213662746U (zh) * 2020-02-26 2021-07-13 柳文涛 一种整体式多层保温大棚
CN113404223A (zh) * 2021-06-22 2021-09-17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航站楼的横向金属坡屋面系统
CN214961375U (zh) * 2021-07-13 2021-12-03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一种具有阻阳装置的沙地植物培养用营养碗
CN215053467U (zh) * 2021-05-21 2021-12-07 北京第五季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温室大棚的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
CN216906146U (zh) * 2022-04-01 2022-07-08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高寒高海拔矿区植被重建的简易微型温室
TWM630051U (zh) * 2022-05-18 2022-07-21 環海淨塑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集水及防止蒸發的植物栽培裝置

Patent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01135A (ja) * 1996-01-24 1997-08-05 Sekisui Jushi Co Ltd 簡易ハウス
CA2296802A1 (en) * 1999-01-25 2000-07-25 William A. Dalpe Raised garden bed frame
US20070051054A1 (en) * 2005-09-06 2007-03-08 John Devincenzo Retractable greenhouse
US20170231170A1 (en) * 2016-02-14 2017-08-17 Stephanie McCarthy Weed Blocking Mini Conservatory
CN107372030A (zh) * 2016-04-27 2017-11-24 约翰·威廉·肯德尔 一种灌溉装置和使用该灌溉装置的灌溉方法
CN206118605U (zh) * 2016-10-31 2017-04-26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新型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温室型培育容器
CN106577034A (zh) * 2016-12-27 2017-04-26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由太阳能供电的沙漠绿化装置
CN206481741U (zh) * 2017-02-16 2017-09-12 深圳市柯沐生态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园林雨水循环利用系统
CN107667729A (zh) * 2017-10-19 2018-02-09 湖州绅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太阳能光伏玻璃的花圃保护罩装置
CN107762073A (zh) * 2017-11-10 2018-03-06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提高防水性能的双层屋面系统
CN208501835U (zh) * 2018-06-05 2019-02-15 嘉兴市春之园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园林雨水循环利用系统
CN213662746U (zh) * 2020-02-26 2021-07-13 柳文涛 一种整体式多层保温大棚
CN212583077U (zh) * 2020-05-29 2021-02-23 浙江旷厦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房屋排水装置
CN112056135A (zh) * 2020-10-13 2020-12-11 杨曼曼 一种沙漠地区环保灌木种植降温保护棚
CN213603461U (zh) * 2020-11-10 2021-07-06 杨美玲 一种园林种植箱
CN215053467U (zh) * 2021-05-21 2021-12-07 北京第五季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温室大棚的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
CN113404223A (zh) * 2021-06-22 2021-09-17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航站楼的横向金属坡屋面系统
CN214961375U (zh) * 2021-07-13 2021-12-03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一种具有阻阳装置的沙地植物培养用营养碗
CN216906146U (zh) * 2022-04-01 2022-07-08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高寒高海拔矿区植被重建的简易微型温室
TWM630051U (zh) * 2022-05-18 2022-07-21 環海淨塑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集水及防止蒸發的植物栽培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11310B (zh) 2023-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245887U (zh) 一种环保建筑外墙
CN210184013U (zh) 一种水库大坝两侧河道边坡绿化保护系统
CN111713303A (zh) 一种园林护理养护装置及其养护方法
CN110463477A (zh) 一种农业大棚种植系统以及大棚种植方法
CN213639005U (zh) 一种绿色节能建筑
CN112243738B (zh) 节能建筑用屋顶绿化系统
CN207151344U (zh) 一种半地下式阴阳温室大棚
CN211532169U (zh) 一种梯田用于的蓄水灌溉装置
CN115211310A (zh) 一种促进植物生长的组合盖体
CN208354162U (zh) 一种节水环保型种植大棚
CN108243855B (zh) 一种黄沙栽培种植方法
CN218007298U (zh) 一种植物生长用防护装置
CN214102642U (zh) 建筑缓冲空间
CN205143011U (zh) 带有灌水和排水装置的满覆土屋面种植装置
CN209882637U (zh) 一种智能化屋顶药、果、菜园循环系统装置
RU2682749C1 (ru) Теплица
CN110149974A (zh) 一种太阳能综合利用设备
CN211153112U (zh) 一种太阳能板下集雨灌溉装置
CN219612676U (zh) 一种适用于温室的跨季节太阳能主动蓄放热结构
CN116965260B (zh) 一种海绵城市屋面绿化装置
CN108605581B (zh) 一种适合避雨栽培的薄膜光伏发电与集雨灌溉系统
CN220776701U (zh) 一种运用于建筑物顶面绿化的建筑框架结构
CN218389005U (zh) 一种光伏场人工牧草的建植培养装置
CN213805273U (zh) 一套防洪涝自动排水系统
CN219961478U (zh) 一种用于果树种植的日光温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