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02642U - 建筑缓冲空间 - Google Patents

建筑缓冲空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02642U
CN214102642U CN202021506752.2U CN202021506752U CN214102642U CN 214102642 U CN214102642 U CN 214102642U CN 202021506752 U CN202021506752 U CN 202021506752U CN 214102642 U CN214102642 U CN 2141026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torage
storage tank
building
planting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0675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昱
李瑞清
邓秋良
余凯波
熊坤杨
张雅谦
聂明迪
潘竹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Provincial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Plann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Provincial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Plann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Provincial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Plann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Hubei Provincial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Plann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02150675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026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026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026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缓冲空间,包括建筑本体、设于建筑本体外侧且和建筑本体室内连通的阳光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阳光房包括透光罩和挡墙,所述透光罩上设有开窗,所述阳光房的上沿设有一圈雨水槽,雨水槽通过集水管和智能雨水过滤器相连,智能雨水过滤器上还设有弃水管和蓄水管,所述弃水管的出水口位于阳光房外,所述挡墙的内壁上设有蓄水池,所述蓄水管的出水口位于蓄水池上方,所述蓄水池的顶部设有种植盒,种植盒内种有果蔬,所述阳光房内还设有和智能雨水过滤器相连的智能灌溉调节器。本实用新型具备能对进入建筑内部的小气候进行人工调控、能量消耗小且兼具美观的特点。

Description

建筑缓冲空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是一种建筑缓冲空间。
背景技术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现有建筑面积400多亿平方米,建筑种类繁多,单位建筑能耗比同等气候条件下的国家高出2~3倍,建筑能耗已与工业能耗、交通能耗并称三大“能耗大户”。
根据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1918)支出,中国在1916年建筑能源消费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9.62%,且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城市人口递增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能源、水、食品问题的加剧,仅依靠减少资源消耗,无法真正解决人们的供需矛盾。
在能源危机与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人们对建筑节能工作愈加重视。目前90%以上的建筑仍属于高能耗建筑,如何让建筑能耗降低,如何将雨水资源利用起来,如何将建筑与农业种植关联起来,都属于建筑的当务之急。
因此,亟需一种能控制建筑能源消耗,又能使建筑具有生产效益的产品出现,对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自然环境的保护,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能对进入建筑内部的小气候进行人工调控、能量消耗小且兼具美观的建筑缓冲空间。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缓冲空间,包括建筑本体、设于建筑本体外侧且和建筑本体室内连通的阳光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阳光房包括上下布置的透光罩和挡墙,所述透光罩上设有开窗,所述阳光房的上沿设有一圈雨水槽,雨水槽通过集水管和智能雨水过滤器相连,智能雨水过滤器上还设有弃水管和蓄水管,所述弃水管的出水口位于阳光房外,所述挡墙的内壁上设有蓄水池,所述蓄水管的出水口位于蓄水池上方,所述蓄水池的顶部设有种植盒,种植盒内种有果蔬,所述阳光房的地面和建筑本体连接处设有凸台,所述凸台、挡墙和阳光房地面围成一个水池,所述水池内设有水培植物,所述阳光房内还设有和智能雨水过滤器相连的智能灌溉调节器,智能灌溉调节器上设有和蓄水池相连的水压传感器、和水池相连的抽水管、和种植盒相连的滴灌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透光罩包括顶棚、竖向设置于挡墙上方的平开窗以及设于顶棚和平开窗之间的斜开窗,所述斜开窗的底部相较于其顶部往下外侧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蓄水池由高度依次降低的一级蓄水槽、二级蓄水槽和三级蓄水槽组成,所述一级蓄水槽紧贴挡墙内壁设置,二级蓄水槽和三级蓄水槽依次朝向阳光房中部设置,所述一级蓄水槽和二级蓄水槽的连接处顶部以及二级蓄水槽和三级蓄水槽的连接处顶部均设有溢流口,所述一级蓄水槽、二级蓄水槽和三级蓄水槽的顶部均设有种植盒,所述种植盒的底部开设有透气孔并铺设有不织布,所述种植盒内设有种植土并种植有果蔬,所述蓄水管的出水口位于一级蓄水槽的上方。
更进一步地,所述蓄水池的顶部设有托板,所述种植盒搭设在托板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一级蓄水槽、二级蓄水槽和三级蓄水槽的顶部均设有托板,所述种植盒搭设在托板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透光罩内对应斜开窗和平开窗的连接处的位置横向铺设有藤架,藤架上设有藤本植物。
更进一步地,所述顶棚的底部横向铺设有电动遮阳顶帘。
更进一步地,所述水池内设有漂浮泡沫种植板,所述漂浮泡沫种植板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种植孔,所述种植孔内设有与其相配的定植篮,所述水培植物设于定植篮内。
更进一步地,所述水池内设有和建筑本体室内连通的步道。
本实用新型通过蓄水池吸收和释放热量,通过阳光房内种植的各种植物净化空气,从而达到对进入建筑内部的小气候进行人工调控的目的,夏天可吸收热量降低入室空气温度,冬天早上积蓄热量晚上释放热量温暖室内。此外,还能出产果蔬以及欣赏鱼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透视图。
图3为图1的纵向剖视图。
图4为图1的俯视图。
图5为蓄水池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蓄水池的分解图。
图7为漂浮泡沫种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图中:建筑本体1、阳光房2、顶棚2.1、斜开窗2.2、平开窗2.3、雨水槽2.4、挡墙3、集水管4、智能雨水过滤器5、弃水管6、蓄水管7、蓄水池8、一级蓄水槽8.1、二级蓄水槽8.2、三级蓄水槽8.3、溢流口8.4、托板8.5、种植盒9、透气孔9.1、不织布9.2、种植土9.3、果蔬9.4、凸台10、水池11、智能灌溉调节器12、水压传感器13、抽水管14、滴灌管15、藤架16、藤本植物16.1、电动遮阳顶帘17、漂浮泡沫种植板18、种植孔18.1、定植篮18.2、水培植物18.3、步道19、置石20、观赏鱼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如图所示的一种建筑缓冲空间,包括建筑本体1、设于建筑本体1外侧且和建筑本体1室内连通的阳光房2。所述阳光房2包括上下布置的透光罩和挡墙3,所述透光罩包括顶棚2.1、竖向设置于挡墙上方的平开窗2.3以及设于顶棚和平开窗之间的斜开窗2.2,所述斜开窗2.2的底部相较于其顶部往下外侧倾斜,所述斜开窗2.2和平开窗2.3的连接处设有一圈雨水槽2.4,雨水槽2.4通过集水管4和智能雨水过滤器5相连,智能雨水过滤器5上还设有弃水管6和蓄水管7,所述弃水管6的出水口位于阳光房2外。顶棚2.1的排水坡度为0.1%,坡度方向朝向外侧,雨水槽2.4内的纵向排水坡度≤0.1%,方向朝集水管4。
所述挡墙3的内壁上设有蓄水池8,蓄水池8由高度依次降低的一级蓄水槽8.1、二级蓄水槽8.2和三级蓄水槽8.3组成,所述一级蓄水槽8.1紧贴挡墙3内壁设置,二级蓄水槽8.2和三级蓄水槽8.3依次朝向阳光房2中部设置,所述一级蓄水槽8.1和二级蓄水槽8.2的连接处顶部以及二级蓄水槽8.2和三级蓄水槽8.3的连接处顶部均设有溢流口8.4,所述一级蓄水槽8.1、二级蓄水槽8.2和三级蓄水槽8.3的顶部均设有托板8.5,所述种植盒9搭设在托板8.5上。所述种植盒9的底部开设有透气孔9.1并铺设有不织布9.2,所述种植盒9内设有种植土9.3并种植有果蔬9.4。
所述阳光房2的地面和建筑本体1连接处设有凸台10,所述凸台10、挡墙3和阳光房2地面围成一个水池11,所述水池11内设有水培植物18.3,所述阳光房2内还设有和智能雨水过滤器5相连的智能灌溉调节器12,智能灌溉调节器12上设有和蓄水池8相连的水压传感器13、和水池11相连的抽水管14、和种植盒9相连的滴灌管15。所述透光罩内对应斜开窗2.2和平开窗2.3的连接处的位置横向铺设有藤架16,藤架16上设有藤本植物16.1。所述顶棚2.1的底部横向铺设有电动遮阳顶帘17。
所述水池11内设有漂浮泡沫种植板18,所述漂浮泡沫种植板18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种植孔18.1,所述种植孔18.1内设有与其相配的定植篮18.2,所述水培植物18.3设于定植篮18.2内。所述水池11内设有观赏鱼21。所述水池11内设有和建筑本体1室内连通的步道19。
本实用新型采用透明罩和挡墙相结合形成阳光房的结构,构筑了一个“半封闭”的阳光房缓冲空间,将建筑的门、窗以及与外界能发生气体交换的空间包裹住。
雨水槽2.4用于收集顶棚2.1和斜开窗2.2落下的雨水,通过集水管4进入智能雨水过滤器5。此时若蓄水池8里的水量较低,则智能灌溉调节器12发信号给智能雨水过滤器5,将雨水通过蓄水管8添加进一级蓄水槽8.1内,一级蓄水槽8.1内水满后,通过溢流口8.4依次进入二级蓄水槽8.2、三级蓄水槽8.3和水池11内。当水压传感器13检测到三级蓄水槽8.3内水满且水池11内水位达到标准高度后,则智能灌溉调节器12发信号给智能雨水过滤器5关闭蓄水管8,此后的雨水都通过弃水管6排出。三级蓄水槽8.3的外壁上还设有置石20,当水从三级蓄水槽8.3的溢流口8.4跌落时,撞击到置石20和空气充分接触,则水体进入水池11时含氧量增加,更适于观赏鱼21的生存。
当需要给种植盒9内的果蔬9.4浇水时,智能灌溉调节器12控制抽水管14从水池11中抽水,再通过滴灌管15给种植盒9浇水。在此过程中,抽水管14还能抽取部分观赏鱼21的排泄物作为肥料。水培植物18.3由于根系也泡在水池11中,也可对观赏鱼21的排泄物进行吸收利用。由此形成良好的鱼、绿共养的循环模式。
夏天,打开平开窗2.3,热空气从室外经过阳光房2时,在内部蓄水池和水池11的水体蒸发作用下,大量吸收空气中的热量,从而降低进入建筑本体1内部的空气温度,进而降低建筑使用其他电器降温带来的能耗。
且在气流交换过程中,果蔬9.4、藤本植物16.1、水培植物18.3均可以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固定二氧化塘,让更多新鲜自然空气进入建筑本体1,从而进一步降低建筑本体1采用换气功能设备能耗。
当在午后阳光直射时,关闭顶部电动遮阳顶帘17,隔绝阳光紫外线,降低温度,藤本植物16.1可进一步遮挡阳光并通过蒸腾作用降低空气温度。
半夜通风时,根据空气流动原理,打开斜开窗3.2,位于建筑本体1上部闷热的热空气经阳光房3作用后从天窗3.1排出,建筑本体1外部的低温空气通过平开窗3.3进入建筑本体1室内,从而降低建筑本体1室内温度。
冬天,建筑本体1本身开窗较少,室内二氧化碳含量较高,此时阳光房2经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降低建筑本体1使用主动换气设备所产生的能耗。当太阳光照射,建筑本体1外部环境温度高于室内,此时阳光房2的将斜开窗2.2、平开窗2.3打开,让外界的温度高的空气进入建筑本体1室内,从而提高建筑本体1室内的温度,降低使用暖气能石化燃料造成的建筑能耗。
冬季夜晚,建筑本体1外温度较低,关闭天窗3.1、平开窗3.3,阳光房3封闭的缓冲空间为建筑本体1起到隔离、保温作用,减少夜间建筑本体1围护结构热量损失,从而尽可能维护建筑本体1室内温度,降低暖气等化石能源使用频率,降低建筑能耗。
此外,建筑物本体1室内的人还可通过步道19进入阳光房2内进行采摘、观赏和维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
1、运用水源与绿植,改善建筑本体1外部区域小气候环境并增加绿色覆盖。夏季、冬季均可调节气温,使进入建筑气温冬暖夏凉,成为建筑本体1外环境的缓冲空间,减少夏季空调使用,冬季暖气使用,有效降低建筑本体1的能耗。
2、水资源循环,利用观赏鱼21的排泄物、分泌物供给绿植生产所需营养盐,实现绿鱼共生的生态循环,互利共生,实现一种健康无污染的优质多产方式。
3、小规模的果蔬9.4种植,能实现“随吃随采”,保障了作物的新鲜程度、清洁程度、与营养含量,实现了无公害生产、采摘,粮食安全。
4、收集建筑本体1径流雨水,可以提供绿化灌溉、景观水体用水。削减了市政的用水开支,以达到综合利用雨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目的。还可以减少地表雨水径流量,起到削峰的作用,减少市政管网的雨水量,减轻城市管网压力。缓解城市雨水内涝。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建筑缓冲空间,包括建筑本体(1)、设于建筑本体(1)外侧且和建筑本体(1)室内连通的阳光房(2),其特征在于:所述阳光房(2)包括上下布置的透光罩和挡墙(3),所述透光罩上设有开窗,所述阳光房(2)的上沿设有一圈雨水槽(2.4),雨水槽(2.4)通过集水管(4)和智能雨水过滤器(5)相连,智能雨水过滤器(5)上还设有弃水管(6)和蓄水管(7),所述弃水管(6)的出水口位于阳光房(2)外,所述挡墙(3)的内壁上设有蓄水池(8),所述蓄水管(7)的出水口位于蓄水池(8)上方,所述蓄水池(8)的顶部设有种植盒(9),种植盒(9)内种有果蔬,所述阳光房(2)的地面和建筑本体(1)连接处设有凸台(10),所述凸台(10)、挡墙(3)和阳光房(2)地面围成一个水池(11),所述水池(11)内设有水培植物(18.3),所述阳光房(2)内还设有和智能雨水过滤器(5)相连的智能灌溉调节器(12),智能灌溉调节器(12)上设有和蓄水池(8)相连的水压传感器(13)、和水池(11)相连的抽水管(14)、和种植盒(9)相连的滴灌管(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缓冲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罩包括顶棚(2.1)、竖向设置于挡墙(3)上方的平开窗(2.3)以及设于顶棚(2.1)和平开窗(2.3)之间的斜开窗(2.2),所述斜开窗(2.2)的底部相较于其顶部往下外侧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缓冲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8)由高度依次降低的一级蓄水槽(8.1)、二级蓄水槽(8.2)和三级蓄水槽(8.3)组成,所述一级蓄水槽(8.1)紧贴挡墙(3)内壁设置,二级蓄水槽(8.2)和三级蓄水槽(8.3)依次朝向阳光房(2)中部设置,所述一级蓄水槽(8.1)和二级蓄水槽(8.2)的连接处顶部以及二级蓄水槽(8.2)和三级蓄水槽(8.3)的连接处顶部均设有溢流口(8.4),所述一级蓄水槽(8.1)、二级蓄水槽(8.2)和三级蓄水槽(8.3)的顶部均设有种植盒(9),所述种植盒(9)的底部开设有透气孔(9.1)并铺设有不织布(9.2),所述种植盒(9)内设有种植土(9.3)并种植有果蔬(9.4),所述蓄水管(7)的出水口位于一级蓄水槽(8.1)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缓冲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8)的顶部设有托板(8.5),所述种植盒(9)搭设在托板(8.5)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缓冲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蓄水槽(8.1)、二级蓄水槽(8.2)和三级蓄水槽(8.3)的顶部均设有托板(8.5),所述种植盒(9)搭设在托板(8.5)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缓冲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罩内对应斜开窗(2.2)和平开窗(2.3)的连接处的位置横向铺设有藤架(16),藤架(16)上设有藤本植物(16.1)。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缓冲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棚(2.1)的底部横向铺设有电动遮阳顶帘(1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缓冲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11)内设有漂浮泡沫种植板(18),所述漂浮泡沫种植板(18)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种植孔(18.1),所述种植孔(18.1)内设有与其相配的定植篮(18.2),所述水培植物(18.3)设于定植篮(18.2)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缓冲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11)内设有和建筑本体(1)室内连通的步道(19)。
CN202021506752.2U 2020-07-27 2020-07-27 建筑缓冲空间 Active CN2141026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06752.2U CN214102642U (zh) 2020-07-27 2020-07-27 建筑缓冲空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06752.2U CN214102642U (zh) 2020-07-27 2020-07-27 建筑缓冲空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02642U true CN214102642U (zh) 2021-09-03

Family

ID=77483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06752.2U Active CN214102642U (zh) 2020-07-27 2020-07-27 建筑缓冲空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0264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38158A (zh) * 2021-09-06 2021-12-03 德润建安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节能式房屋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38158A (zh) * 2021-09-06 2021-12-03 德润建安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节能式房屋
CN113738158B (zh) * 2021-09-06 2022-03-25 德润建安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节能式房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78601B (zh) 利用温室效应集热和水气膜换热的智能温室及环控方法
Gupta et al. Energy efficiency in buildings
CN110178600B (zh) 利用温室效应集热和风机盘管换热的智能温室及环控方法
Teitel et al. Greenhouse design: Concepts and trends
CN104429694B (zh) 一种家庭果蔬生产系统
CN201213392Y (zh) 一种由阴棚、阳棚组合而成的多功能温室大棚
CN102692909B (zh) 空气置换环境修复装置及修复系统
CN103749210A (zh) 复合型土墙-冠层结构生态节能日光温室
CN107548803A (zh) 一种节能温室大棚
CN104620903B (zh) 大跨度通风型日光温室
CN112177098A (zh) 绿色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8029390A (zh) 一种太阳能驱动的智能垂直绿化生态遮阳装置
CN207151344U (zh) 一种半地下式阴阳温室大棚
CN203775790U (zh) 一种双向调温节能日光温室
CN214102642U (zh) 建筑缓冲空间
CN102877659B (zh) 一种节能减排建筑绿色生态系统构筑方法及系统
CN104642004B (zh) 通风型日光温室
CN106121096B (zh) 串联半弧滑动遮阳罩玻璃幕墙
CN205794274U (zh) 一种多层通风降温大棚
CN101530045A (zh) 育苗专用日光温室
CN210519542U (zh) 一种商业综合体的绿色屋顶
CN201479673U (zh) 育苗专用日光温室
CN209732123U (zh) 多功能节能环保阳光房
CN211973813U (zh) 一种节能建筑
Papadopoulou Green Walls as element of bioclimatic design in Mediterranean Urban Building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