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09101B - 视频传输方法、视频传输装置、视频传输系统及控制设备 - Google Patents

视频传输方法、视频传输装置、视频传输系统及控制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09101B
CN115209101B CN202210742195.1A CN202210742195A CN115209101B CN 115209101 B CN115209101 B CN 115209101B CN 202210742195 A CN202210742195 A CN 202210742195A CN 115209101 B CN115209101 B CN 1152091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video
ship
task
d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4219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09101A (zh
Inventor
陈文亮
卢惠彬
李均波
张云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Yunzhou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Yunzhou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Yunzhou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Yunzhou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4219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091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091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091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091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091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8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3/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marine craf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视频传输方法、视频传输装置、视频传输系统、控制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应用于船舶的视频传输方法包括:确定与通信对象进行视距通信的极限距离;确定与所述通信对象的间隔距离;根据所述间隔距离及所述极限距离,确定目标通信方式;通过所述目标通信方式向所述通信对象传输任务视频。通过本申请方案,可实现船舶与通信对象之间自适应的视频传输,保障视频传输的传输效果。

Description

视频传输方法、视频传输装置、视频传输系统及控制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水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视频传输方法、视频传输装置、视频传输系统、控制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船舶在执行水上任务的过程中,可以与岸端或母船的指挥中心进行通信,以回传任务执行过程中所拍摄的任务视频。当前,船舶与指挥中心的通信方式一般是在其执行水上任务之前就已由控制人员所预先设定好的,船舶在执行水上任务的过程中不会再更改其通信方式,这导致部分时候任务视频难以获得最佳的传输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视频传输方法、视频传输装置、视频传输系统、控制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实现船舶与通信对象之间自适应的视频传输,保障视频传输的传输效果。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视频传输方法,该视频传输方法应用于船舶,该视频传输方法包括:
确定与通信对象进行视距通信的极限距离;
确定与通信对象的间隔距离;
根据间隔距离及极限距离,确定目标通信方式;
通过目标通信方式向通信对象传输任务视频。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视频传输方法,该视频传输方法应用于船舶的通信对象,该视频传输方法包括:
通过目标通信方式接收船舶传输的任务视频,其中,目标通信方式由船舶根据船舶与通信对象进行视距通信的极限距离及船舶与通信对象的间隔距离而确定。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视频传输装置,该视频传输装置应用于船舶,该视频传输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与通信对象进行视距通信的极限距离;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与通信对象的间隔距离;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间隔距离及极限距离,确定目标通信方式;
视频传输模块,用于通过目标通信方式向通信对象传输任务视频。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视频传输装置,该视频传输装置应用于船舶的通信对象,该视频传输装置包括:
视频接收模块,用于通过目标通信方式接收船舶传输的任务视频,其中,目标通信方式由船舶根据船舶与通信对象进行视距通信的极限距离及船舶与通信对象的间隔距离而确定。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视频传输系统,该视频传输系统包括船舶及船舶的通信对象,其中,该船舶实现如上第一方面所提供的视频传输方法,该通信对象实现如上第二方面所提供的视频传输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制设备,上述控制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并可在上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第一方面的视频传输方法的步骤。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上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第一方面的视频传输方法的步骤;或者,上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第二方面的视频传输方法的步骤。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上述计算机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第一方面的视频传输方法的步骤;或者,上述计算机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第二方面的视频传输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船舶不再以固定的通信方式向通信对象传输视频,而是会根据二者的间隔距离,确定出适应于当前场景的目标通信方式。该目标通信方式可以一定程度上保障当前场景下视频传输的传输效果。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二方面至第八方面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视频传输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船舶的组成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视频传输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视频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视频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指挥中心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对于不可载人的船舶(例如无人船艇)来说,其与指挥中心的通信方式一般是在其执行水上任务之前就已由控制人员所预先设定好的。针对这种情况,船舶在执行水上任务的过程中不会再更改已设定好的通信方式。对于可载人的船舶来说,船员可以在船舶上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与指挥中心的通信方式。但即使是有船员在船上,基于船员人工的判断,也很难第一时间找到当前最适合船舶的通信方式。基于以上原因,船舶的任务视频在部分时候难以获得最佳的传输效果。由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视频传输方法、视频传输装置、视频传输系统、控制设备、指挥中心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实现船舶与通信对象之间自适应的视频传输,保障视频传输的传输效果。
为了说明本申请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视频传输方法,可使得船舶能够顺畅高效地向通信对象传输任务视频。该视频传输方法应用于船舶,具体为应用于船舶上所搭载的控制设备,该控制设备可实现对船舶上所搭载的其它不同设备的控制及管理。需要注意的是,该控制设备可与其它不同设备建立连接,由此实现对其它不同设备的控制;当然,其它不同设备之间也可根据其交互需求建立连接,此处不对船舶所搭载的设备之间的连接情况作出限定。仅作为示例,该控制设备及其它不同设备可各自为独立的设备;或者,其它不同设备也可集成于该控制设备中,此处不作限定。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应用于船舶的视频传输方法作出说明。请参阅图1,该视频传输方法的实现流程详述如下:
步骤101,确定与通信对象进行视距通信的极限距离。
考虑到船舶一般是与岸端或母船的指挥中心进行通信,因而,船舶可首先确定当前需要进行通信的通信对象。
在一种应用场景下,如果船舶当前不存在母船,则船舶可直接将指定的岸端的指挥中心确定为通信对象。在另一种应用场景下,如果船舶当前存在母船,则船舶可将距离自身更近的一处的指挥中心确定为通信对象,例如,相较母船B来说,船舶A距离岸端O更近,则船舶A可将岸端O的指挥中心确定为通信对象;或者,船舶也可将预先指定的指挥中心确定为通信对象,例如,相较母船B来说,虽然船舶A距离岸端O更近,但船舶A中预先指定的指挥中心为母船B的指挥中心,则船舶A可将母船B的指挥中心确定为通信对象。
在已确定船舶的通信对象后,船舶可再确定与该通信对象进行视距通信的极限距离。其中,该极限距离可通过下式进行计算:
其中,h1表示通信对象的天线工作时,该天线距离海面的高度,其单位为米;h2表示船舶的天线工作时,该天线距离海面的高度,其单位为米;d0用于表示船舶与通信对象进行视距通信的极限距离,其单位为千米。
以船舶的天线距离海面的高度约2.5米为例,下表1给出了基于上式所得的通信对象的天线在不同架高情况下的视距通信的极限距离:
通信对象的天线高度(m) 5 10 15 20 25
船舶的天线高度(m) 2.5 2.5 2.5 2.5 2.5
视距极限(km) 13 16 19 21 23
表1
考虑到船舶的天线的高度及各指挥中心的天线的高度往往不会发生改变,因而,船舶可直接在其数据库中存储其与各个指挥中心进行视距通信的极限距离,后续一旦确定了通信对象,就可根据该通信对象在数据库中查找出相应的极限距离。或者,船舶的数据库中存储的也可以是船舶自身及各个指挥中心的天线距离海面的高度(也即天线高度),后续一旦确定了通信对象,就可根据该通信对象在数据库中查找出相应的天线高度,并以此为基础代入上式进行计算,得到相应的极限距离。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对该极限距离的确定方式作出限定。
步骤102,确定与通信对象的间隔距离。
可以理解,指挥中心的位置等价于该指挥中心所处的岸端或母船的位置。
在通信对象为岸端的指挥中心的应用场景下,由于岸端的位置是固定的,因而船舶的数据库中可预先存储该位置。船舶在需要确定与通信对象的间隔距离时,可根据自身所搭载的定位模块确定自身位置,并从数据库中获得当前的通信对象(也即岸端)的位置,由此计算出船舶与通信对象的间隔距离。
在通信对象为母船的指挥中心的应用场景下,由于母船的位置可能发生变化,因而母船的位置需要通过母船所搭载的定位模块而确定。母船的指挥中心可在获得该母船的位置后,通过预设的默认通信方式向船舶发送该母船的位置。船舶在需要确定与通信对象的间隔距离时,可根据自身所搭载的定位模块确定自身位置,结合所接收到的母船的指挥中心所发送的母船的位置,计算出船舶与通信对象(也即母船)的间隔距离。
步骤103,根据间隔距离及极限距离,确定目标通信方式。
针对任务视频的传输,船舶可提供如下两种不同的通信方式:一种是视距通信;另一种是超视距通信。其中,视距通信的速度较快,但存在通信距离的限制,该限制即为步骤101所计算出的极限距离;超视距通信的速度较慢,但不会受到通信距离的限制。
可以理解,船舶在与通信对象间隔较远的情况下,如果仍采用视距通信进行任务视频的传输,那么任务视频的传输效果会大打折扣。反之,船舶在与通信对象间隔较近的情况下,如果仍采用超视距通信进行任务视频的传输,那么任务视频的传输速度会受到一定影响。
基于此,船舶具体可通过以下过程确定目标通信方式:在间隔距离小于或等于极限距离时,将视距通信确定为目标通信方式;在间隔距离大于极限距离时,将超视距通信确定为目标通信方式。
步骤104,通过目标通信方式向通信对象传输任务视频。
视距通信及超视距通信所依赖的通信设备不同,为便于说明,将视距通信所依赖的通信设备记作视距通信设备,将超视距通信所依赖的通信设备记作超视距通信设备。仅作为示例,视距通信设备可以是无线宽带专网设备,非视距通信设备可以是卫星通信设备。
船舶可根据已确定的目标通信方式,选择对应的通信设备作为目标通信设备,并控制该目标通信设备执行与通信对象的数据交互操作,使得船舶可通过该目标通信方式进行任务视频的传输,由此实现通信方式的自适应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考虑到干扰、遮挡或恶劣天气等情况也会对采用视距通信的任务视频的传输造成影响,因而在目标通信方式为视距通信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中,船舶还可以对当前的通信环境进行监测;一旦监测发现存在干扰、遮挡或恶劣天气等不利环境因素,则可将目标通信方式由视距通信切换为超视距通信,由此实现通信方式的自适应切换。
仅作为示例,船舶可通过气象仪监测天气,可通过摄像头或其它传感器监测是否存在障碍物的遮挡,可通过视距通信下的信号收发质量参数监测是否存在干扰,本申请实施例不对船舶的监测手段作出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船舶在海上执行的任务不同,所拍摄的任务视频的重点也会有所区别。基于此,在步骤104之前,船舶可对任务视频的分辨率类型进行设定,其过程如下:先确定船舶执行的当前任务的任务类型,然后根据该任务类型,设定后续所要拍摄及传输的任务视频的分辨率类型。
当前,船舶所执行的任务主要分有两大类:一类是远距离巡逻执法任务,另一类是抵近目标取证任务。其中,远距离巡逻执法任务不需要指定任务的目标,船舶只需要对巡逻范围内的水域进行拍摄,就可得到任务视频;也即,对于远距离巡逻执法任务来说,任务视频是不关注被拍摄对象的细节的。抵近目标取证任务需要指定任务的目标,船舶一般会逐步航行至靠近该目标并对该目标进行近距离拍摄,由此得到任务视频;也即,对于抵近目标取证任务来说,任务视频是关注被拍摄对象的细节的。
基于此,船舶在执行远距离巡逻执法任务时,由于不需要关注被拍摄对象的细节,因而任务视频的分辨率类型可被设定为标清(一般对应的分辨率为480P),也即这种情况下的任务视频为标清视频;船舶在执行抵近目标取证任务时,由于需要关注被拍摄对象的细节,因而任务视频的分辨率类型可被设定为高清(一般对应的分辨率为1080P),也即这种情况下的任务视频可以是高清视频。
在一些实施例中,任务视频具体是由船舶所搭载的视频设备拍摄而得的。并且,前文已描述了,任务视频具体是由目标通信设备向通信对象发送的。其中,该视频设备及该目标通信设备分别与控制设备建立有连接,可接受控制设备的控制及管理;或者,该视频设备及该目标通信设备也可以集成于控制设备内部,此处不作限定。除此之外,视频设备与目标通信设备之间,实际也可建立有连接(可能是直接连接,或者是通过控制设备的间接连接)。为了进一步提升任务视频的传输效果,控制设备还可对视频设备和/或目标通信设备进行控制,其过程如下:
在通过目标通信方式向通信对象传输任务视频的过程中,若接收到通信对象发送的传输控制指令,则解析该传输控制指令;
若传输控制指令包含针对目标通信设备的第一控制信息,则根据第一控制信息调整目标通信设备的工作参数;
若传输控制指令包含针对视频设备的第二控制信息,则根据第二控制信息调整视频设备的工作参数。
其中,通信对象在接收任务视频的过程中,可根据通信参数来确定通信质量评分,并以该通信质量评分为基础,生成针对目标通信设备和/或视频设备的传输控制指令,并向船舶发送该传输控制指令,由此实现对目标通信设备和/或视频设备的控制。其中,通信参数包括但不限于:信号强度指示值(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及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
在一种应用场景下,通信对象可以直接根据通信质量评分及预设的通信设备参数设定策略确定出目标通信设备的目标工作参数,并将所确定的目标通信设备的目标工作参数封装为第一控制信息。这种应用场景下,船舶可直接根据解析所得的第一控制信息对目标通信设备进行调整。类似地,通信对象也可以直接根据通信质量评分及预设的视频设备参数设定策略确定出视频设备的目标工作参数,并将所确定的视频设备的目标工作参数封装为第二控制信息。这种应用场景下,船舶可直接根据解析所得的第二控制信息对视频设备进行调整。
在另一种应用场景下,通信对象可以直接将通信质量评分封装为第一控制信息。这种应用场景下,船舶在解析得到第一控制信息(也即通信质量评分)后,可根据该第一控制信息(也即通信质量评分)及预设的通信设备参数设定策略确定出目标通信设备的目标工作参数,并根据该目标工作参数对目标通信设备进行调整。类似地,通信对象也可以直接将通信质量评分封装为第二控制信息。这种应用场景下,船舶在解析得到第二控制信息(也即通信质量评分)后,可根据该第二控制信息(也即通信质量评分)及预设的视频设备参数设定策略确定出视频设备的目标工作参数,并根据该目标工作参数对视频设备进行调整。
仅作为示例,通信质量评分越高,表示通信质量越好,其取值范围为:0、1、2、3及4,其中,0表示通信质量最差,4表示通信质量最优。
仅作为示例,目标通信设备的工作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如下至少一项数据:调制方式、信号带宽及信道带宽。为便于理解,下面通过下表2、下表3及下
表4给出一种可能的通信设备参数设定策略:
通信质量评分 调制方式的选择范围
0 QPSK
1 QPSK、8QAM
2 QPSK、8QAM、16QAM
3 QPSK、8QAM、16QAM、64QAM
4 QPSK、8QAM、16QAM、64QAM、256QAM
表2
调制方式 信号带宽要求
QPSK 极低
8QAM 较低
16QAM
64QAM
256QAM
表3
信号带宽要求 信号带宽 信道带宽(MHz) 传输距离
极低 <100Kbps 1 最远
较低 100Kbps~2Mbps 3 较远
2Mbps~10Mbps 5
10bps~40Mbps 10 一般
>40Mbps 20 一般
表4
下面结合上表2、上表3及上表4,对根据通信质量评分及预设的通信设备参数设定策略确定目标通信设备的目标工作参数的过程作出说明:
假定计算出的通信质量评分为3,则:
首先,根据上表2,可知通信质量评分为3时,可供选择的调制方式有QPSK、8QAM及16QAM这三种,仅作为示例,此处选定8QAM;接着,根据上表3,可知8QAM的信号带宽要求较低;最后,根据上表4,可知信号带宽要求较低时,所对应的信号带宽为100Kbps~2Mbps,信道带宽为3MHz。至此,得到的目标通信设备的目标工作参数包含如下数据:调制方式为8QAM,信号带宽为100Kbps~2Mbps,信道带宽为3MHz。
仅作为示例,在船舶执行远距离巡逻执法任务的应用场景下,由于该应用场景对任务视频的要求不高,因而可优先考虑设定信号带宽要求较低,信道带宽较小的目标工作参数。
仅作为示例,在目标通信方式为视距通信的应用场景下,可优先考虑设定对应的传输距离更远的目标工作参数。在目标通信方式为超视距通信,例如卫星通信的应用场景下,考虑到卫星通信的流量费比较高,可优先考虑设定信号带宽较小的目标工作参数,以此减轻通信压力,降低通信成本。
仅作为示例,视频设备的工作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如下至少一项数据:传输协议、分辨率、码率上限及视频帧率。为便于理解,下面通过下表5给出一种可能的视频设备参数设定策略:
通信质量评分 传输协议 码率上限 视频帧率
0 TCP 256Kbps 4fps
1 TCP 512Kbps 8fps
2 TCP 1024Kbps 16fps
3 UDP 2048Kbps 24fps
4 UDP 4096Kbps 30fps
表5
下面结合上表5,对根据通信质量评分及预设的视频设备参数设定策略确定视频设备的目标工作参数的过程作出说明:假定计算出的通信质量评分为3,则根据上表5,可知与通信质量评分3对应的数据包括:传输协议为UDP、码率上限为2048Kbps,视频帧率为24fps。至此,得到的视频设备的目标工作参数包含如下数据:传输协议为UDP、码率上限为2048Kbps,视频帧率为24fps。
需要注意的是,视频设备参数设定策略中,并未对分辨率进行限定。这是因为,船舶已经根据当前任务的任务类型,设定好了任务视频的分辨率类型(也即分辨率)。后续可根据任务视频在通信对象上的播放表现,确定是否需要降低分辨率。仅作为示例,对视频设备的分辨率进行调整的过程可具体为:
通信对象根据当前的通信质量评分及视频设备参数设定策略确定视频设备的目标工作参数(不包含分辨率)后,根据该目标工作参数生成传输控制质量,并向船舶发送该传输控制指令;船舶以此为基础对视频设备进行调整,本次调整过程中,不涉及对视频设备的分辨率的调整;在调整完毕后,通信对象一侧可观察自己所接收到的任务视频是否能够稳定流畅播放;若已经能够稳定流畅播放,则无需再对视频设备的分辨率这一工作参数再作调整;若还未能够稳定流畅播放,则通信对象可再向船舶发送新的传输控制指令,该传输控制指令中携带有用于指示视频设备降低分辨率的第二控制信息;此时,船舶才需要去调整(具体为降低)视频设备的分辨率这一工作参数;在调整完毕后,通信对象一侧可再次观察自己所接收到的任务视频是否能够稳定流畅播放,之后的过程可参照前文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任务视频被设定为高清类型(也即任务视频的分辨率较高,任务视频为高清视频),则为了保障传输质量,在船舶传输任务视频之前,船舶还可对任务视频进行压缩处理。这样一来,后续船舶向通信对象传输的实际为压缩后的任务视频,这可大大减少传输数据量。当然,该压缩处理的操作也可以是在任务视频为高清视频,且通信质量评分较低时才触发执行,此处不对该压缩处理的操作的执行时机作出限定。具体地,该压缩处理的操作可由压缩设备执行。其中,该压缩设备与控制设备建立有连接,可接受控制设备的控制及管理;或者,该压缩设备也可以集成于控制设备内部,此处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船舶处于航行状态时,其与通信对象的距离可能不断发生变化;但是,由于船舶不会发生瞬移,因而从节能的角度出发,船舶可考虑周期性的触发步骤102及103的执行,以实现目标通信方式的自适应更新。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船舶切换了通信对象,则船舶可重新触发以上所有步骤的执行。
请参阅图2,图2给出了船舶上的各个设备的连接关系的示例图,详述如下:船舶2可配备有如下几类设备:控制设备201、视频设备202、视距通信设备203、超视距通信设备204、压缩设备205。控制设备201可以与其它各个设备直接相连,以实现对其它各个设备的控制。
在控制设备201确定目标通信方式为视距通信,且设定任务视频为高清视频时:视频设备202向压缩设备205传输任务视频;压缩设备205对任务视频进行压缩,并向视距通信设备203传输压缩后的任务视频;视距通信设备203在接收到压缩后的任务视频后,向通信对象传输该压缩后的任务视频。
在控制设备201确定目标通信方式为超视距通信,且设定任务视频为高清视频时:视频设备202向压缩设备205传输任务视频;压缩设备205对任务视频进行压缩,并向超视距通信设备204传输压缩后的任务视频;超视距通信设备204在接收到压缩后的任务视频后,向通信对象传输该压缩后的任务视频。
在控制设备201确定目标通信方式为视距通信,且设定任务视频为标清视频时:视频设备202向视距通信设备203传输任务视频;视距通信设备203在接收到任务视频后,向通信对象传输该任务视频。
在控制设备201确定目标通信方式为超视距通信,且设定任务视频为标清视频时:视频设备202向超视距通信设备204传输任务视频;超视距通信设备204在接收到任务视频后,向通信对象传输该任务视频。
由上可见,通过本申请实施例,船舶不再以固定的通信方式向通信对象传输视频,而是会根据二者的间隔距离,确定出适应于当前场景的目标通信方式。该目标通信方式可以一定程度上保障当前场景下视频传输的传输效果。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应用于船舶的通信对象(也即指挥中心)的视频传输方法作出说明。请参阅图3,该视频传输方法的实现流程详述如下:
步骤301,通过目标通信方式接收船舶传输的任务视频。
船舶确定目标通信方式的过程在上一实施例已有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可以理解,船舶在确定目标通信方式后,任务视频即以该目标通信方式由船舶传输至通信对象处;相对应地,通信对象实际也是通过该目标通信方式接收该任务视频。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对象可根据任务视频的传输效果向船舶进行反馈,以进一步提升任务视频的传输效果。该反馈的过程详述如下:
在通过目标通信方式接收船舶传输的任务视频的过程中,获取该过程所对应的通信参数;
根据通信参数确定通信质量评分;
根据通信质量评分生成传输控制指令,其中,传输控制指令包括第一控制信息和/或第二控制信息,该第一控制信息用于控制船舶的目标通信设备的工作参数,该目标通信设备用于实现目标通信方式,该第二控制信息用于控制船舶的视频设备的工作参数,该视频设备用于拍摄任务视频;
向船舶传输传输控制指令。
其中,通信参数包括但不限于:RSSI及SNR,其中,RSSI以分贝毫瓦(dBm)进行表示,SNR以分贝(dB)进行表示。通信对象可根据所获取到的通信参数及预设的通信质量评估策略,对通信质量进行评估,由此获得通信质量评分。为便于理解,下面通过下表6给出一种可能的通信质量评估策略:
RSSI(dBm) RSSI性能 SNR(dB) SNR性能 通信质量评分
<-124 极差 <0 极差 0
-124~-104 0~6 极差 1
-103~-85 7~12 2
-84~-65 13~18 3
>-64 >19 4
表6
通常情况下,RSSI和SNR是正相关的,也即获得的RSSI和SNR一般会对应相同的通信质量评分。当然,也存在一些SNR与RSSI不对称的特殊情况,例如海上电磁波很好,背景噪声很低,这时可能RSSI相对较低但SNR相对较高。针对这种特殊情况,当前获得的RSSI所对应的通信质量评分与当前获得的SNR所对应的通信质量评分有可能会不同,通信对象可将二者中更低的评分作为最终的通信质量评分。下面结合上表6,对根据通信参数及预设的通信质量评估策略确定通信质量评分的过程作出说明:
假定通信对象当前针对任务视频所获取到的RSSI为-100dBm,SNR为5dB,则:根据上表6,确定与该RSSI对应的通信质量评分为2;根据上表6,确定与该SNR对应的通信质量评分为1;则根据本次的通信参数,得到2个不同的通信质量评分:1及2;通信对象可将这2个不同的通信质量评分中更低的评分确定为最终的通信质量评分,则最终的通信质量评分为1。
在一种应用场景下,通信对象可以直接根据通信质量评分及预设的通信设备参数设定策略确定出目标通信设备的目标工作参数,并将所确定的目标通信设备的目标工作参数封装为第一控制信息。类似地,通信对象也可以直接根据通信质量评分及预设的视频设备参数设定策略确定出视频设备的目标工作参数,并将所确定的视频设备的目标工作参数封装为第二控制信息。
在另一种应用场景下,通信对象可以直接将通信质量评分封装为第一控制信息。类似地,通信对象也可以直接将通信质量评分封装为第二控制信息。
由上可见,通过本申请实施例,船舶不再以固定的通信方式向通信对象传输视频,而是会根据二者的间隔距离,确定出适应于当前场景的目标通信方式。相应地,通信对象会以船舶所确定的目标通信方式接收任务视频。该目标通信方式可以一定程度上保障当前场景下视频传输的传输效果。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视频传输系统。该视频传输系统包括:船舶,以及船舶的通信对象。其中,船舶可执行前文所提出的应用于船舶的视频传输方法的各个步骤。通信对象可执行前文所提出的应用于船舶的通信对象的视频传输方法的各个步骤。本申请实施例不再对该视频传输系统进行赘述。
对应于上文所提供的视频传输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视频传输装置。该视频传输装置应用于船舶。如图4所示,该视频传输装置4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401,用于确定与通信对象进行视距通信的极限距离;
第二确定模块402,用于确定与通信对象的间隔距离;
第三确定模块403,用于根据间隔距离及极限距离,确定目标通信方式;
视频传输模块404,用于通过目标通信方式向通信对象传输任务视频。
在一些实施例中,视频传输装置4还包括: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在通过目标通信方式向通信对象传输任务视频之前,确定船舶执行的当前任务的任务类型;
视频设定模块,用于根据任务类型,设定任务视频的分辨率类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视频传输装置4还包括:
视频压缩模块,用于在任务视频被设定为高清类型的情况下,压缩任务视频;
相应地,视频传输模块404,具体用于通过目标通信方式向通信对象传输压缩后的任务视频。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通信方式依赖于目标通信设备而实现;任务视频通过视频设备拍摄而得;视频传输装置4还包括:
指令解析模块,用于在接收到通信对象发送的传输控制指令的情况下,解析传输控制指令;
第一调整模块,用于若传输控制指令包含针对目标通信设备的第一控制信息,则根据第一控制信息调整目标通信设备的工作参数;
第二调整模块,用于若传输控制指令包含针对视频设备的第二控制信息,则根据第二控制信息调整视频设备的工作参数。
由上可见,通过本申请实施例,船舶不再以固定的通信方式向通信对象传输视频,而是会根据二者的间隔距离,确定出适应于当前场景的目标通信方式。该目标通信方式可以一定程度上保障当前场景下视频传输的传输效果。
对应于上文所提供的视频传输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视频传输装置。该视频传输装置应用于船舶的通信对象。如图5所示,该视频传输装置500包括:
视频接收模块501,用于通过目标通信方式接收船舶传输的任务视频,其中,目标通信方式由船舶根据船舶与通信对象进行视距通信的极限距离及船舶与通信对象的间隔距离而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视频传输装置5还包括: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在通过目标通信方式接收船舶传输的任务视频的过程中,获取通信参数;
评分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通信参数确定通信质量评分;
指令生成模块,用于根据通信质量评分生成传输控制指令,其中,传输控制指令包括第一控制信息和/或第二控制信息,第一控制信息用于控制船舶的目标通信设备的工作参数,目标通信设备用于实现目标通信方式,第二控制信息用于控制船舶的视频设备的工作参数,视频设备用于拍摄任务视频;
指令传输模块,用于向船舶传输传输控制指令。
由上可见,通过本申请实施例,船舶不再以固定的通信方式向通信对象传输视频,而是会根据二者的间隔距离,确定出适应于当前场景的目标通信方式。相应地,通信对象会以船舶所确定的目标通信方式接收任务视频。该目标通信方式可以一定程度上保障当前场景下视频传输的传输效果。
对应于上文所提供的视频传输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设备。请参阅图6,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控制设备6包括:存储器601,一个或多个处理器602(图6中仅示出一个)及存储在存储器601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存储器601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单元,处理器602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601的软件程序以及单元,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诊断,以获取预设事件对应的资源。具体地,处理器602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601的上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应用于船舶的视频传输方法的方法实施例中的各个步骤。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称处理器602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601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602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601的一部分或全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例如,存储器601还可以存储设备类别的信息。
对应于上文所提供的应用于船舶的通信对象的视频传输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指挥中心设备。请参阅图7,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指挥中心设备7包括:存储器701,一个或多个处理器702(图7中仅示出一个)及存储在存储器701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存储器701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单元,处理器702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701的软件程序以及单元,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诊断,以获取预设事件对应的资源。具体地,处理器702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701的上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应用于船舶的通信对象的视频传输方法中的各个步骤。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称处理器702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701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702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701的一部分或全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例如,存储器701还可以存储设备类别的信息。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上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外部设备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联的硬件来完成,上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上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上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可读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不包括是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视频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视频传输方法应用于船舶,所述视频传输方法包括:
根据通信对象的天线工作时距离海面的高度以及所述船舶的天线工作时距离海面的高度确定与通信对象进行视距通信的极限距离;
确定与所述通信对象的间隔距离;
根据所述间隔距离及所述极限距离,确定目标通信方式;
通过所述目标通信方式向所述通信对象传输任务视频;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间隔距离及所述极限距离,确定目标通信方式,包括:
在所述间隔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极限距离时,将视距通信确定为所述目标通信方式;
在所述间隔距离大于所述极限距离时,将超视距通信确定为所述目标通信方式;
其中,所述目标通信方式依赖于目标通信设备而实现;所述任务视频通过视频设备拍摄而得;所述视频传输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通过所述目标通信方式向所述通信对象传输任务视频的过程中,在接收到所述通信对象发送的传输控制指令的情况下,解析所述传输控制指令;
若所述传输控制指令包含针对所述目标通信设备的第一控制信息,则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息调整所述目标通信设备的工作参数;
若所述传输控制指令包含针对所述视频设备的第二控制信息,则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调整所述视频设备的工作参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频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过所述目标通信方式向所述通信对象传输任务视频之前,所述视频传输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船舶执行的当前任务的任务类型;
根据所述任务类型,设定所述任务视频的分辨率类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视频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设定所述任务视频的分辨率类型之后,在所述通过所述目标通信方式向所述通信对象传输任务视频之前,所述视频传输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任务视频被设定为高清类型的情况下,压缩所述任务视频;
相应地,所述通过所述目标通信方式向所述通信对象传输任务视频,包括:
通过所述目标通信方式向所述通信对象传输压缩后的所述任务视频。
4.一种视频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视频传输方法应用于船舶的通信对象,所述视频传输方法包括:
通过目标通信方式接收所述船舶传输的任务视频,其中,所述目标通信方式由所述船舶根据所述船舶与所述通信对象进行视距通信的极限距离及所述船舶与所述通信对象的间隔距离而确定,所述极限距离根据所述通信对象的天线工作时距离海面的高度以及所述船舶的天线工作时距离海面的高度而确定,所述间隔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极限距离时,所述目标通信方式被确定为视距通信,所述间隔距离大于所述极限距离时,所述目标通信方式被确定为超视距通信;
其中,所述视频传输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通过目标通信方式接收所述船舶传输的任务视频的过程中,获取通信参数;
根据所述通信参数确定通信质量评分;
根据所述通信质量评分生成传输控制指令,其中,所述传输控制指令包括第一控制信息和/或第二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用于控制所述船舶的目标通信设备的工作参数,所述目标通信设备用于实现所述目标通信方式,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用于控制所述船舶的视频设备的工作参数,所述视频设备用于拍摄所述任务视频;
向所述船舶传输所述传输控制指令。
5.一种视频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视频传输装置应用于船舶,所述视频传输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通信对象的天线工作时距离海面的高度以及所述船舶的天线工作时距离海面的高度确定与通信对象进行视距通信的极限距离;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与所述通信对象的间隔距离;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间隔距离及所述极限距离,确定目标通信方式;
视频传输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目标通信方式向所述通信对象传输任务视频,其中,所述目标通信方式依赖于目标通信设备而实现,所述任务视频通过视频设备拍摄而得;
指令解析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通信对象发送的传输控制指令的情况下,解析所述传输控制指令;
第一调整模块,用于若所述传输控制指令包含针对所述目标通信设备的第一控制信息,则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息调整所述目标通信设备的工作参数;
第二调整模块,用于若所述传输控制指令包含针对所述视频设备的第二控制信息,则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调整所述视频设备的工作参数;
其中,所述第三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间隔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极限距离时,将视距通信确定为所述目标通信方式,在所述间隔距离大于所述极限距离时,将超视距通信确定为所述目标通信方式。
6.一种视频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视频传输装置应用于船舶的通信对象,所述视频传输装置包括:
视频接收模块,用于通过目标通信方式接收所述船舶传输的任务视频,其中,所述目标通信方式由所述船舶根据所述船舶与所述通信对象进行视距通信的极限距离及所述船舶与所述通信对象的间隔距离而确定,所述极限距离根据所述通信对象的天线工作时距离海面的高度以及所述船舶的天线工作时距离海面的高度而确定,所述间隔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极限距离时,所述目标通信方式被确定为视距通信,所述间隔距离大于所述极限距离时,所述目标通信方式被确定为超视距通信;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通过目标通信方式接收所述船舶传输的任务视频的过程中,获取通信参数;
评分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通信参数确定通信质量评分;
指令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通信质量评分生成传输控制指令,其中,所述传输控制指令包括第一控制信息和/或第二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用于控制所述船舶的目标通信设备的工作参数,所述目标通信设备用于实现所述目标通信方式,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用于控制所述船舶的视频设备的工作参数,所述视频设备用于拍摄所述任务视频;
指令传输模块,用于向所述船舶传输所述传输控制指令。
7.一种视频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视频传输系统包括船舶及船舶的通信对象,其中,所述船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通信对象实现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
8.一种控制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742195.1A 2022-06-28 2022-06-28 视频传输方法、视频传输装置、视频传输系统及控制设备 Active CN1152091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42195.1A CN115209101B (zh) 2022-06-28 2022-06-28 视频传输方法、视频传输装置、视频传输系统及控制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42195.1A CN115209101B (zh) 2022-06-28 2022-06-28 视频传输方法、视频传输装置、视频传输系统及控制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09101A CN115209101A (zh) 2022-10-18
CN115209101B true CN115209101B (zh) 2023-08-29

Family

ID=83577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42195.1A Active CN115209101B (zh) 2022-06-28 2022-06-28 视频传输方法、视频传输装置、视频传输系统及控制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09101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04786A2 (en) * 2010-07-06 2012-01-12 Semion Zelikman Method, system and mediums for provision of communication and entertainment services onboard the moving platforms
CN102368818A (zh) * 2011-10-25 2012-03-07 南京大学 一种基于宽阔水域的无线视频监控系统
CN205610843U (zh) * 2016-02-03 2016-09-28 广州中海电信有限公司 一种远洋船舶卫星通信视频数据压缩盒及系统
CN106330293A (zh) * 2016-08-25 2017-01-11 深圳市天海世界卫星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卫星宽带通讯集成系统
CN108988992A (zh) * 2018-08-28 2018-12-1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一种渔船自适应传输内容选取及通信网络切换系统
CN111787290A (zh) * 2020-07-29 2020-10-16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 船舶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控制终端
CN112929890A (zh) * 2021-02-22 2021-06-08 厦门西海佳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船联网和卫星混合组网的无线通信方法和系统
CN112947266A (zh) * 2021-04-30 2021-06-11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船舶动力装置远程监控通讯方法及系统
CN113014969A (zh) * 2019-12-19 2021-06-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视频播放的控制方法、终端设备、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04786A2 (en) * 2010-07-06 2012-01-12 Semion Zelikman Method, system and mediums for provision of communication and entertainment services onboard the moving platforms
CN102368818A (zh) * 2011-10-25 2012-03-07 南京大学 一种基于宽阔水域的无线视频监控系统
CN205610843U (zh) * 2016-02-03 2016-09-28 广州中海电信有限公司 一种远洋船舶卫星通信视频数据压缩盒及系统
CN106330293A (zh) * 2016-08-25 2017-01-11 深圳市天海世界卫星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卫星宽带通讯集成系统
CN108988992A (zh) * 2018-08-28 2018-12-1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一种渔船自适应传输内容选取及通信网络切换系统
CN113014969A (zh) * 2019-12-19 2021-06-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视频播放的控制方法、终端设备、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CN111787290A (zh) * 2020-07-29 2020-10-16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 船舶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控制终端
CN112929890A (zh) * 2021-02-22 2021-06-08 厦门西海佳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船联网和卫星混合组网的无线通信方法和系统
CN112947266A (zh) * 2021-04-30 2021-06-11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船舶动力装置远程监控通讯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09101A (zh) 2022-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25249B (zh) 视频监控数据传输控制方法、装置及视频监控系统
US8483270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apting use of a radio link between a remotely controlled device and an operator control unit
US10680927B2 (en) Adaptive beam assessment to predict available link bandwidth
WO2018053876A1 (zh) 选择天线的方法、设备和视频眼镜
US11290515B2 (en) Real-time and low latency packetization protocol for live compressed video data
WO2018103034A1 (zh) 用于传输图像的方法、设备和无人机
US20200195944A1 (en) Slice size map control of foveated coding
CN113298973B (zh) 一种基于5g通信的无人机电力巡检方法及装置
CN108769139A (zh) 基于vdes和s波段通信的船舶远程监控系统
WO2016154908A1 (zh) 一种无线通信控制方法和装置
US20200314682A1 (en) Bit rate control method, bit rate control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13179541A (zh) 基于微波图传和蜂窝网络的无人机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5209101B (zh) 视频传输方法、视频传输装置、视频传输系统及控制设备
CN108600691B (zh) 图像采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556189B (zh) 无人机的天线调整方法和装置
CN110691251A (zh) 图像压缩方法、装置、系统、dsp、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215121076U (zh) 一种船舶远程网络通信对讲系统
CN114422790A (zh) 一种码率控制方法、码率控制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180083810A1 (en) Data Loss Prevention from Link Quality Fade
CN117980845A (zh) 无人机的功耗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KR20220111111A (ko) 딥러닝 기반의 초해상화 이미지 처리 시스템과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컴퓨터 프로그램
CN201667698U (zh) 一种基于ip网络的高清视频监控系统
US11814071B2 (en) Vehicle, apparatus for a vehicle, computer progra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 for communication in a tele-operated driving session
CN104506652A (zh) 一种实现航空无线通信系统混合业务信息共享传输的系统
EP4322495A1 (en) Method as well as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data by means of radio signals and adapting transmission rate of one or more entities by means of data encod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Video transmission method, video transmission device, video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control equipmen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2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0829

Pledgee: Zhuhai rural commercial bank Limited by Share Ltd. high tech branch

Pledgor: Zhuhai Yunzho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74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