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08664B - 多平台用户统一识别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多平台用户统一识别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08664B
CN115208664B CN202210828867.0A CN202210828867A CN115208664B CN 115208664 B CN115208664 B CN 115208664B CN 202210828867 A CN202210828867 A CN 202210828867A CN 115208664 B CN115208664 B CN 1152086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platform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2886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08664A (zh
Inventor
张伟
程春霞
洪旭栓
盛家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2886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08664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086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086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086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086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15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providing single-sign-on or fede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76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based on the identity of the terminal or configuration, e.g. MAC address, hardware or software configuration or device fingerpri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多平台用户统一识别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各个平台的第一用户信息,每条第一用户信息包括触点信息及根据触点信息生成的用户标识;根据触点信息对用户标识进行关联,得到对应的第一关联关系;根据目标第一用户信息对应的认证结果生成对应用户的第二用户信息,其中,认证结果为对应平台对目标第一用户信息所指示的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得到的;将第二用户信息与对应的目标用户标识进行关联,得到第二关联关系,使得与目标用户标识具有第一关联关系的其他用户标识与第二用户信息产生关联。本申请统一各个平台的用户,使得各个平台之间的用户数据通用,减少重复构建和重复存储以及系统维护成本。

Description

多平台用户统一识别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平台用户统一识别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客户标识或用户标识是每个平台用于唯一标识一个用户的ID,是一个平台的账户基架,有效管理包括用户标识在内的用户信息是一个平台或系统最底层、最核心的账户能力。
现有技术中,对于同一个企业其内部各平台或各系统都分别维护有本系统或平台内的用户标识等用户信息。因此,各系统的用户标识等用户信息分散不统一,且对于相同用户数据不同平台需要各自单独获取、不能通用,导致用户数据重复构建存储,用户数据利用率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各个平台的用户标识等用户信息不通用重复构建重复存储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平台用户统一识别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其主要目的在于统一各个平台的用户,使得各个平台之间的用户数据通用,减少重复构建和重复存储以及系统维护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平台用户统一识别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各个平台的第一用户信息,每条第一用户信息包括触点信息及根据触点信息生成的用户标识;
根据触点信息对用户标识进行关联,得到对应的第一关联关系;
根据目标第一用户信息对应的认证结果生成对应用户的第二用户信息,其中,认证结果为对应平台对目标第一用户信息所指示的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得到的;
将第二用户信息与对应的目标用户标识进行关联,得到第二关联关系,使得与目标用户标识具有第一关联关系的其他用户标识与第二用户信息产生关联。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多平台用户统一识别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第一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个平台的第一用户信息,每条第一用户信息包括触点信息及根据触点信息生成的用户标识;
第一关联模块,用于根据触点信息对用户标识进行关联,得到对应的第一关联关系;
客户信息生成模块,用于根据目标第一用户信息对应的认证结果生成对应用户的第二用户信息,其中,认证结果为对应平台对目标第一用户信息所指示的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得到的;
第二关联模块,用于将第二用户信息与对应的目标用户标识进行关联,得到第二关联关系,使得与目标用户标识具有第一关联关系的其他用户标识与第二用户信息产生关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可读指令,处理器执行计算机可读指令时执行如前面任一项的多平台用户统一识别的方法的步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计算机可读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如前面任一项的多平台用户统一识别的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提出的多平台用户统一识别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本申请通过触点信息将不同平台的用户标识进行关联,如果任意一个平台对用户进行了身份认证,则根据用户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可以使其他平台的用户标识与身份认证的第二用户信息关联,进而使得其他平台不需要额外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可以共享相同用户的身份认证信息。本实施例精准标识用户或客户,统一各个平台的用户,使得各个平台之间的用户数据通用,减少重复构建和重复存储以及系统维护成本,提高客户数据准确性和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多平台用户统一识别的方法的应用场景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多平台用户统一识别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关联关系的构建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多平台用户统一识别的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框图。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的多平台用户统一识别的方法,可应用在如图1的应用环境中,其中,每个平台对应一个服务器,服务器之间通过网络通信。服务器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来实现。
更具体地,用户统一管理系统对应的服务器10与各个平台的服务器(例如服务器21、服务器22...服务器2n)通过网络通信。用户统一管理系统对应的服务器10获取各个平台的第一用户信息,每条第一用户信息包括触点信息及根据触点信息生成的用户标识;根据触点信息对用户标识进行关联,得到对应的第一关联关系;根据目标第一用户信息对应的认证结果生成对应用户的第二用户信息,其中,认证结果为对应平台对目标第一用户信息所指示的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得到的;将第二用户信息与对应的目标用户标识进行关联,得到第二关联关系,使得与目标用户标识具有第一关联关系的其他用户标识与第二用户信息产生关联。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多平台用户统一识别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考图2。该多平台用户统一识别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0-S400。
S100:获取各个平台的第一用户信息,每条第一用户信息包括触点信息及根据触点信息生成的用户标识。
具体地,本申请用于对多个不同平台的用户进行统一识别。多个不同平台可以是同一个企业的不同平台或系统,也可以是同意加入平台用户统一管理的不同企业的不同平台。
本申请的执行主体为用户统一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为各个平台提供共享的用户统一数据。这样可以对平台相同的用户信息进行统一识别和存储以及数据通用共享。
触点信息为通过线上或线下获取到的用户的基本信息。例如,可以是用户注册平台账户时提供的,也可以是平台的线下用户提供的。
用户标识可以是对应平台根据对应的触点信息为对应用户分配的,用户标识可以为UUID等不局限于此。UUID是指通用唯一识别码(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UUID的目的是让分布式系统中的所有用户都能有唯一的标识。
S200:根据触点信息对用户标识进行关联,得到对应的第一关联关系。
具体地,一个触点信息包括对应用户的至少一个基本信息。根据任意两个触点信息所包含的基本信息的重复度或相同基本信息的数量来确定对应的两个用户标识是否关联,然后根据关联的用户标识间接关联其他用户标识,从而得到用户标识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第一关联关系为内联关系。
每组具有第一关联关系的用户标识可以包括1个、2个、3个等不局限于此,且每组第一关联关系所包含的用户标识均代表同一个用户。且所有组第一关联关系之间的用户标识没有重叠。具有第一关联关系的用户标识包括1个,则说明该用户标识暂时没有与其他用户标识存在关联。
S300:根据目标第一用户信息对应的认证结果生成对应用户的第二用户信息,其中,认证结果为对应平台对目标第一用户信息所指示的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得到的。
具体地,目标第一用户信息为对应平台对目标第一用户信息所指示的用户进行身份认证过的第一用户信息。
第二用户信息为用户统一管理系统根据从平台获取的认证结果为对应的目标第一用户信息生成的第二用户信息。第二用户信息用于表征对应用户的身份特征。
身份认证即实名认证,可以有多重方式的,例如,银行卡认证(用姓名、证件号、证件类型、银行卡号、银行预留手机号到银行验真)、人脸识别,这些认证方式都是银行级别,或者,接入权威机构进行实名认证,得到认证用户的认证结果。
S400:将第二用户信息与对应的目标用户标识进行关联,得到第二关联关系,使得与目标用户标识具有第一关联关系的其他用户标识与第二用户信息产生关联。
具体地,用户统一管理系统会将生成的第二用户信息与对应的目标用户标识进行关联,目标用户标识为第二用户信息所对应的目标第一用户信息中的用户标识。
关联的用户标识中,只要其中一个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一用户信息所指示的用户在对应平台被身份认证过,则其关联的其他用户标识也会相应地与该第二用户信息产生关联关系。第二关联关系为用户标识与第二用户信息之间的外联关系。
在未实名认证的情况下,一个自然人在不同平台可能有多个用户标识,根据触点信息这些用户标识可能产生有交集即第一关联关系。
在用户身份不明确的情况下,利用仅有的触点信息生成用户标识,当某个平台在某个应用场景触发下为某个用户进行了实名认证,则该用户对应的目标用户标识确定了自然人,与该目标用户标识具有第一关联关系的其他用户标识也同理与该自然日产生关联关系,即找到用户标识背后的自然人。
本实施例通过触点信息将不同平台的用户标识进行关联,如果任意一个平台对用户进行了身份认证,则根据用户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可以使其他平台的用户标识与身份认证的第二用户信息关系,进而使得其他平台不需要额外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可以共享相同用户的身份认证信息。本实施例精准标识用户或客户,统一各个平台的用户,使得各个平台之间的用户数据通用,减少重复构建和重复存储以及系统维护成本,提高客户数据准确性和利用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触点信息包括手机号、设备号、邮箱、证件号、第三方授权账号中的至少一个基本信息;
步骤S200具体包括:
将存在至少一个相同的基本信息的至少两个触点信息所对应的用户标识进行关联;
将与相同用户标识关联的所有用户标识进行关联,得到对应的第一关联关系。
具体地,基本信息为网络中可以唯一识别用户的用户信息。设备号为用户登录平台时所使用的电子设备的设备号,例如,手机或电脑等电子设备的设备号。证件号可以为例如身份证号、驾驶证号、护照号等不限于此。第三方授权账号可以例如为微信号、QQ号、淘宝账号、支付宝账号等不局限于此。
如果一个触点信息包括多个不同的基本信息,则这多个基本信息对应同一个用户标识。同一个用户在不同平台提供的触点信息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任意两个或多个触点信息如果存在至少一个相同的基本信息,则判定这两个或多个触点信息对应的用户标识指示同一个用户,因此,将这两个或多个用户标识关联,且为直接关联。
如果多个不直接关联的用户标识均有相同的直接关联的用户标识,则将包括相同用户标识在内的所有用户标识均进行关联。所有用户标识包括相同用户标识及与该相同用户标识直接关联的其他用户标识。
例如,如果用户标识A与用户标识B通过基本信息直接关联,用户标识B与用户标识C通过基本信息直接关联,用户标识C与用户标识D通过基本信息直接关联,则用户标识A、B、C和D均关联。其中,A与C、D间接关联,B与D间接关联。
本实施例通过直接关联和间接关联的方式将同一个用户的用户标识进行关联,实现了用户标识的统一识别。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存在至少一个相同的基本信息的至少两个触点信息所对应的两个用户标识进行关联,包括:
根据触点信息中所包含的基本信息对用户标识进行分类,以建立基本信息用户表,其中,每个基本信息用户表记录有对应基本信息与对应用户标识的映射关系;
分别将同一个基本信息用户表中基本信息相同的不同用户标识进行关联。
具体地,同一个触点信息包括至少一个基本信息,且同一个触点信息中的基本信息对应同一个用户标识。因此,所有触点信息总共有多少个不同的基本信息就可以将用户标识划分为多少个分类。且相同基本信息对应的用户标识为同一分类。一个触点信息有多少个基本信息就可以将对应的用户标识分为多少分类。
例如,基本信息包括手机号、设备号、邮箱、证件号、第三方授权账号,则根据手机号建立的基本信息用户表为手机用户表,其存储有手机号与用户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根据设备号建立的基本信息用户表为设备用户表,其存储有设备号与用户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根据邮箱建立的基本信息用户表为邮箱用户表,其存储有邮箱与用户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根据证件号建立的基本信息用户表为人三项用户表,其存储有包括证件号在内的人三项信息与用户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其中,人三项信息可以只包括证件号,人三项信息还可以除了包括证件号外还包括证件类型、姓名、性别和出生日期中的至少一种。根据第三方授权账号建立的基本信息用户表为第三方授权账号用户表,其存储有第三方授权账号与用户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
同一个基本信息用户表存储的都是同一类的基本信息所对应的用户标识,如果同一个基本信息用户表中至少一个基本信息相同,则判定该至少一个相同的基本信息所对应的不同用户标识关联,且为直接关联。同一个基本信息用户表可能存在多组关联。每组关联中包括基本信息相同的所有用户标识。
将与相同用户标识关联的所有用户标识进行关联,得到对应的第一关联关系,包括:对于不同基本信息用户表中与同一个用户标识关联的其他用户标识进行关联,得到第一关联关系。
本实施例通过基本信息对用户标识进行分类,以将同类基本信息对应的用户标识进行聚类,以便在基本信息用户表中对所有相同基本信息的用户标识一次性进行关联,相对于通过两两触点信息的基本信息的匹配关联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关联关系存储于第一关联表中,第一关联表记录有具有第一关联关系的用户标识,以及用户标识之间的关系类型和/或生成用户标识的业务场景信息,其中,关系类型包括直接关联和间接关联。
具体地,每个平台都会根据对应的触发事件的触点信息生成用户标识。根据触发事件的来源可以确定对应用户标识所产生的业务场景信息。
可以是每个第一关联表中分别记录有一组具有第一关联关系的用户标识。也可以是第一关联表中按照组号记录有所有组具有第一关联关系的用户标识,每一组通过组号区分。
其中,直接关联是通过存在至少一个相同的基本信息关联起来的用户标识。间接关联是通过相同用户标识关联起来的用户标识。
通过对每组具有第一关联关系的用户标识进行记录,可以对用户标识进行关联管理,以方便后续查找和数据维护。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300具体包括:
根据目标第一用户信息对应的认证结果为对应用户分配用户编号;
提取认证结果中的用户身份信息,其中,用户身份信息包括姓名、出生日期、性别、证件类型和证件号码;
将用户编号与用户身份信息记录于个人客户表中以生成用户的第二用户信息。
具体地,用户编号即ClientNo或CustomerNo,为用户统一管理系统为用户分配的区别于用户标识的编码。第二用户信息表征对应用户的真实身份。同一个用户在用户统一管理系统中存在一份第二用户信息。这样各个平台可以在用户统一管理系统中查找到统一的用户身份信息,而且一个平台进行身份认证后,其他平台可以在用户统一管理系统共享对应的第二用户信息,其他平台不需要重复进行身份认证,减少了各个平台重复建设、重复存储和重复信息鉴权的成本,也减少了平台的数据维护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400中将第二用户信息与对应的目标用户标识进行关联,得到第二关联关系,包括:
将第二用户信息中的用户编号与对应的目标用户标识记录于第二关联表中,得到第二关联关系,使得第二用户信息通过用户编号与目标用户标识关联。
具体地,将用户编号与对应的目标用户标识记录于同一个第二关联表中,这样根据目标用户标识与用户编号的对应关系,可以查找到用户编号对应的个人客户表,从个人客户表中可以获取该用户的第二用户信息。
第二关联表中记录了所有用户标号与对应目标用户标识的映射关系。
此外,与目标用户标识具有第一关联关系的其他用户标识也可以通过目标用户标识获取到相同用户的第二用户信息。由此实现了用户身份信息的共享。
另外,还可以将第二关联表与对应的个人客户表关联,这样可以加快查找速度。
还可以是第二关联表与个人客户表为同一个表,即,在个人客户表中增加目标用户标识,这样既可以将第二用户信息与目标用户标识记录在同一个表中进行关联,而且还可以减少表的数量,减少表的维护成本。
本实施例通过用户编号与目标用户标识进行关联,实现了目标用户标识与第二用户信息的关联。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关联关系的构建示意图;参考图3,以用户标识为UUID为例,通过基本信息将用户标识分类得到设备用户表、手机用户表、邮箱用户表、第三方授权账号用户表和人三项用户表。其中,设备用户表包括设备号1与UUID1、设备号2与UUID2、设备号3与UUID3、设备号4与UUID4等设备号与用户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手机用户表包括手机号1与UUID1、手机号2与UUID2、手机号3与UUID3等手机号与用户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其中,UUID4对应的触点信息中不包含手机号。邮箱用户表包括邮箱1与UUID1、邮箱2与UUID2、邮箱4与UUID4等邮箱与用户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其中,UUID3对应的触点信息中不包含邮箱。第三方授权账号用户表包括账号1与UUID1、账号3与UUID3、账号4与UUID4等第三方授权账号与用户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其中,UUID2对应的触点信息中不包含第三方授权账号。人三项用户表包括证件号3与UUID3、证件号4与UUID4等证件号与用户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其中,UUID1和UUID2对应的触点信息中不包含证件号等人三项信息。
通过设备用户表、手机用户表、邮箱用户表、第三方授权账号用户表和人三项用户表得到UUID1和UUID4存在至少一个相同的基本信息,因此建立第一关联关系;UUID2和UUID3存在至少一个相同的基本信息,因此建立第一关联关系。将两组第一关联关系分别存储在第一关联表中。
平台通过对UUID1对应的第一用户进行了身份认证,用户统一管理系统根据认证结果为UUID1对应的第一用户构建了个人客户表1,其中,分配的用户编号为ClientNo1。平台通过对UUID2对应的第二用户进行了身份认证,用户统一管理系统根据认证结果为UUID2对应的第二用户构建了个人客户表2,其中,分配的用户编号为ClientNo2。
用户统一管理系统将UUID1与ClientNo1存储于第二关联表中以建立映射关系,将UUID2与ClientNo2存储于第二关联表中以建立映射关系。这样通过第二关联表可以将用户标识UUID与个人客户表即第二用户信息建立关联。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标识为对应平台监听到触发事件后根据从触发事件中获取的触点信息生成的;其中,触发事件包括账户注册事件、线下客户名单上传事件和客户服务事件中的一种。
具体地,账户注册事件为用户通过线上平台进行账户注册的事件。平台根据用户注册时填写的注册信息提取出触点信息,并根据触点信息生成用户标识。
线下客户名单上传事件为工作人员将线下活动获取的线下客户名单上传至平台的事件。平台根据该线下客户名单中提取的触点信息为每个线下客户生成对应的用户标识。
客户服务事件包括电话销售、电话客诉、邮件客诉、短信客诉、平台聊天窗口客诉等事件但不局限于此。平台可以监控这些事件,并在监听到客户服务事件后自动触发为该客户生成用户标识。如果同一个客户多次产生客户服务事件,则只为该客户生成一个用户标识,减少数据重复。
本申请先通过用户触点信息将用户标识进行关联,待用户信息逐渐明晰后,通过身份认证找出平台用户背后的自然人,并且将用户标识与找出的自然人的用户编号等第二用户信息关联起来。用户标识和用户编号在各个平台内通用。任意平台根据用户标识都可以找到该用户标识在关联的平台范围内的关联用户标识,并且能找到用户标识背后的自然人(如果存在自然人)。
公司范围内拥有统一的自然人的用户编号,可以准确的标识一个自然人,公司内各系统均可互认;便于做基于自然人的精准分析、推荐,实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需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公司层面自然人的用户编号不统一,导致难以全面了解一个自然人在公司不同系统或不同平台的行为,从而难以实现用户画像精准分析和业务推荐。本申请实现了一个自然人在公司内任意系统的痕迹可拉通,极大的方便了用户分析和业务推荐。
现有技术关于自然人的认证、信息管理在各多个系统都存在,有重复建设的问题。本申请将自然人的认证、管理放在了统一客户中心,各系统复用统一客户中心的能力即可,减少系统维护、数据存储、信息鉴权等成本。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多平台用户统一识别的装置的结构框图。参考图4,该装置包括:
第一数据获取模块100,用于获取各个平台的第一用户信息,每条第一用户信息包括触点信息及根据触点信息生成的用户标识;
第一关联模块200,用于根据触点信息对用户标识进行关联,得到对应的第一关联关系;
客户信息生成模块300,用于根据目标第一用户信息对应的认证结果生成对应用户的第二用户信息,其中,认证结果为对应平台对目标第一用户信息所指示的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得到的;
第二关联模块400,用于将第二用户信息与对应的目标用户标识进行关联,得到第二关联关系,使得与目标用户标识具有第一关联关系的其他用户标识与第二用户信息产生关联。
在一个实施例中,触点信息包括手机号、设备号、邮箱、证件号、第三方授权账号中的至少一个基本信息;
第一关联模块200具体包括:
第一子关联模块,用于将存在至少一个相同的基本信息的至少两个触点信息所对应的用户标识进行关联;
第二子关联模块,用于将与相同用户标识关联的所有用户标识进行关联,得到对应的第一关联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子关联模块具体包括:
分类单元,用于根据触点信息中所包含的基本信息对用户标识进行分类,以建立基本信息用户表,其中,每个基本信息用户表记录有对应基本信息与对应用户标识的映射关系;
关联单元,用于分别将同一个基本信息用户表中基本信息相同的不同用户标识进行关联。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关联关系存储于第一关联表中,第一关联表记录有具有第一关联关系的用户标识,以及用户标识之间的关系类型和/或生成用户标识的业务场景信息,其中,关系类型包括直接关联和间接关联。
在一个实施例中,客户信息生成模块300具体包括:
分配模块,用于根据目标第一用户信息对应的认证结果为对应用户分配用户编号;
提取模块,用于提取认证结果中的用户身份信息,其中,用户身份信息包括姓名、出生日期、性别、证件类型和证件号码;
记录模块,用于将用户编号与用户身份信息记录于个人客户表中以生成用户的第二用户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关联模块400,具体用于将第二用户信息中的用户编号与对应的目标用户标识记录于第二关联表中,得到第二关联关系,使得第二用户信息通过用户编号与目标用户标识关联。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标识为对应平台监听到触发事件后根据从触发事件中获取的触点信息生成的;其中,触发事件包括账户注册事件、线下客户名单上传事件和客户服务事件中的一种。
其中上述模块/单元中的“第一”和“第二”的意义仅在于将不同的模块/单元加以区分,并不用于限定哪个模块/单元的优先级更高或者其它的限定意义。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模块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模块,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模块,本申请中所出现的模块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上的划分,实际应用中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关于多平台用户统一识别的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多平台用户统一识别的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多平台用户统一识别的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框图。如图5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输入装置和显示屏。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存储器包括存储介质和内存储器。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也可以是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还可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该计算机可读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实现多平台用户统一识别的方法。该内存储器为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可读指令的运行提供环境。该内存储器中也可储存有计算机可读指令,该计算机可读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执行多平台用户统一识别的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服务器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可读指令(例如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可读指令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多平台用户统一识别的方法的步骤,例如图2所示的步骤S100至步骤S400及该方法的其它扩展和相关步骤的延伸。或者,处理器执行计算机可读指令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多平台用户统一识别的装置的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4所示模块100至模块400的功能。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处理器是计算机装置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计算机装置的各个部分。
存储器可用于存储计算机可读指令和/或模块,处理器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内的计算机可读指令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内的数据,实现计算机装置的各种功能。存储器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视频数据等)等。
存储器可以集成在处理器中,也可以与处理器分开设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5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计算机可读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多平台用户统一识别的方法的步骤,例如图1所示的步骤S100至步骤S400及该方法的其它扩展和相关步骤的延伸。或者,计算机可读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多平台用户统一识别的装置的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4所示模块100至模块400的功能。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可读指令来指示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可读指令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可读指令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倍速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装置、物品或者方法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装置、物品或者方法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装置、物品或者方法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所述的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多平台用户统一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各个平台的第一用户信息,每条第一用户信息包括触点信息及根据所述触点信息生成的用户标识,其中根据所述触点信息生成的用户标识包括:各个平台根据对应的触发事件的所述触点信息生成所述用户标识,所述触点信息为通过线上或线下获取到的用户的基本信息;
根据所述触点信息对所述用户标识进行关联,得到对应的第一关联关系;
根据目标第一用户信息对应的认证结果生成对应用户的第二用户信息,其中,所述认证结果为对应平台对所述目标第一用户信息所指示的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得到的;
将所述第二用户信息与对应的目标用户标识进行关联,得到第二关联关系,使得与所述目标用户标识具有第一关联关系的其他用户标识与所述第二用户信息产生关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信息包括手机号、设备号、邮箱、证件号、第三方授权账号中的至少一个基本信息;
所述根据所述触点信息对所述用户标识进行关联,得到对应的第一关联关系,包括:
将存在至少一个相同的基本信息的至少两个触点信息所对应的用户标识进行关联,包括:根据任意两个所述触点信息所包含的基本信息的重复度或相同基本信息的数量来确定对应的两个所述用户标识是否关联,然后根据关联的所述用户标识间接关联其他所述用户标识,从而得到所述用户标识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所述第一关联关系为内联关系;
将与相同用户标识关联的所有用户标识进行关联,得到对应的第一关联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存在至少一个相同的基本信息的至少两个触点信息所对应的用户标识进行关联,包括:
根据所述触点信息中所包含的基本信息对所述用户标识进行分类,以建立基本信息用户表,其中,每个所述基本信息用户表记录有对应基本信息与对应用户标识的映射关系;
分别将同一个基本信息用户表中基本信息相同的不同用户标识进行关联。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关联关系存储于第一关联表中,所述第一关联表记录有具有第一关联关系的用户标识,包括:每个第一关联表中分别记录有一组具有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的用户标识,或第一关联表中按照组号记录有所有组具有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的用户标识,每一组通过组号区分;以及所述用户标识之间的关系类型和/或生成所述用户标识的业务场景信息,其中,所述关系类型包括直接关联和间接关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目标第一用户信息对应的认证结果生成对应用户的第二用户信息,包括:
根据目标第一用户信息对应的认证结果为对应用户分配用户编号;
提取所述认证结果中的用户身份信息,其中,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包括姓名、出生日期、性别、证件类型和证件号码;
将所述用户编号与所述用户身份信息记录于个人客户表中以生成所述用户的第二用户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二用户信息与对应的目标用户标识进行关联,得到第二关联关系,包括:
将所述第二用户信息中的用户编号与对应的目标用户标识记录于第二关联表中,得到第二关联关系,使得所述第二用户信息通过所述用户编号与所述目标用户标识关联。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标识为对应平台监听到所述触发事件后根据从所述触发事件中获取的触点信息生成的;其中,所述触发事件包括账户注册事件、线下客户名单上传事件和客户服务事件中的一种。
8.一种多平台用户统一识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个平台的第一用户信息,每条第一用户信息包括触点信息及根据所述触点信息生成的用户标识,其中根据所述触点信息生成的用户标识包括:各个平台根据对应的触发事件的所述触点信息生成所述用户标识,所述触点信息为通过线上或线下获取到的用户的基本信息;
第一关联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触点信息对所述用户标识进行关联,得到对应的第一关联关系;
客户信息生成模块,用于根据目标第一用户信息对应的认证结果生成对应用户的第二用户信息,其中,所述认证结果为对应平台对所述目标第一用户信息所指示的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得到的;
第二关联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用户信息与对应的目标用户标识进行关联,得到第二关联关系,使得与所述目标用户标识具有第一关联关系的其他用户标识与所述第二用户信息产生关联。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可读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多平台用户统一识别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多平台用户统一识别的方法的步骤。
CN202210828867.0A 2022-07-15 2022-07-15 多平台用户统一识别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52086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28867.0A CN115208664B (zh) 2022-07-15 2022-07-15 多平台用户统一识别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28867.0A CN115208664B (zh) 2022-07-15 2022-07-15 多平台用户统一识别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08664A CN115208664A (zh) 2022-10-18
CN115208664B true CN115208664B (zh) 2024-04-23

Family

ID=83581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28867.0A Active CN115208664B (zh) 2022-07-15 2022-07-15 多平台用户统一识别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086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60314A (zh) * 2022-12-07 2023-03-07 南京领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订单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407855B (zh) * 2023-12-14 2024-02-09 四川数产范式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维度投影的统一用户认证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32367A (zh) * 2018-04-18 2018-10-09 家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账户关联方法和信息推送方法
CN109951475A (zh) * 2019-03-15 2019-06-28 东莞市大易产业链服务有限公司 多平台用户账户信息同步方法及系统、服务器
CN113114720A (zh) * 2021-03-11 2021-07-13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关联业务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32605B1 (en) * 2012-03-20 2019-10-01 United Services Automobile Association (Usaa) Scalable risk-based authentic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CN104378342B (zh) * 2014-01-10 2016-04-1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多账号验证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0432615B2 (en) * 2015-02-24 2019-10-01 Avatier Corporation Aggregator technology without usernames and passwords implemented in unified risk scoring
CN109120605A (zh) * 2018-07-27 2019-01-0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身份验证及账户信息变更方法和装置
US20200099683A1 (en) * 2018-09-24 2020-03-26 Salesforce.Com, Inc. User identification and authentication
CN109274685B (zh) * 2018-11-02 2021-09-17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多系统登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761490A (zh) * 2020-10-22 2021-12-07 北京沃东天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32367A (zh) * 2018-04-18 2018-10-09 家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账户关联方法和信息推送方法
CN109951475A (zh) * 2019-03-15 2019-06-28 东莞市大易产业链服务有限公司 多平台用户账户信息同步方法及系统、服务器
CN113114720A (zh) * 2021-03-11 2021-07-13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关联业务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08664A (zh) 2022-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208664B (zh) 多平台用户统一识别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TWI728678B (zh) 基於區塊鏈的企業認證、認證追溯方法、裝置及設備
US10728361B2 (en) System for association of customer information across subscribers
US11386224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personal digital identifiers of a user in a plurality of data elements
US8620942B1 (en) Associating user identities with different unique identifiers
US10216788B2 (en) Determining contact related information
US20160006734A1 (en) Dual channel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US9053136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dentifying contacts as users of a multi-tenant database and application system
CN112882699B (zh) 基于流程配置引擎的业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1191221A (zh) 权限资源的配置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21016815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verification of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crowd sourcing users
US8838803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anagement of user presence in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CN108809810B (zh) 基于即时通讯的消息记录查看方法、系统和计算机设备
US2023032787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intaining usage records in a shared computing environment
CN109325366B (zh) 基于联盟链的业务处理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151088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verifying performance of a modification request in a database system
CN114116637A (zh) 一种数据共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840403B (zh) 应用登录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US20180063110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generating a user profile
CN114024730A (zh) 一种企业门户管理系统
US11418502B2 (en) Input entry based on user identity validation
CN108880988B (zh) 即时通讯消息的监控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956432A (zh) 团体认证方法及装置
US20180276588A1 (en)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assistance system
JP4718131B2 (ja) 個人情報管理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