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08426A - 工作模式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工作模式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08426A
CN115208426A CN202210820579.0A CN202210820579A CN115208426A CN 115208426 A CN115208426 A CN 115208426A CN 202210820579 A CN202210820579 A CN 202210820579A CN 115208426 A CN115208426 A CN 1152084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
absorption rate
specific absorption
value
rate lim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2057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08426B (zh
Inventor
杨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2057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084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084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084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084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084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33Hand-held transceivers
    • H04B1/3838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RF exposure to the user, e.g. by changing the shape of the transceiver while in u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01Circuits for selecting or indicating operating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工作模式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方法包括:在电子设备处于第一工作模式的情况下,接收第一通信信号;检测所述第一通信信号的强度;在所述第一通信信号的强度小于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其中,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一比吸收率限值小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二比吸收率限值。该方法可以提供多种工作模式,不同的工作模式对应不同的辐射情况,还可以实现工作模式之间的切换,可实现在降低SAR值的同时还能够保证设备的通信性能。

Description

工作模式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工作模式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终端自身产生的辐射对人体有影响,其影响程度可用SAR(Specific Absorption Rate,比吸收率)进行表征。不同地域各自的通信频段对移动终端的SAR值有不同的认证标准,移动终端只有在将自身的辐射调整到适配于对应地域的SAR认证标准后,方能进入到该地域处正常使用。
传统技术中,降低终端SAR值的方法主要是采用功率回退机制,通过设定功率回退限值对终端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从而把SAR值控制在标准限值内。这种单一的SAR回退机制对于一些特殊群体(如孕妇、儿童等)仍然存在辐射安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作模式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降低SAR值的同时保证设备的通信性能。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工作模式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电子设备处于第一工作模式的情况下,接收第一通信信号;
检测所述第一通信信号的强度;
在所述第一通信信号的强度小于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
其中,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一比吸收率限值小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二比吸收率限值。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工作模式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信号接收模块,用于在电子设备处于第一工作模式的情况下,接收第一通信信号;
强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通信信号的强度;
模式切换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通信信号的强度小于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其中,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一比吸收率限值小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二比吸收率限值。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在电子设备处于第一工作模式的情况下,接收第一通信信号;
检测所述第一通信信号的强度;
在所述第一通信信号的强度小于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
其中,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一比吸收率限值小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二比吸收率限值。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在电子设备处于第一工作模式的情况下,接收第一通信信号;
检测所述第一通信信号的强度;
在所述第一通信信号的强度小于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
其中,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一比吸收率限值小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二比吸收率限值。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在电子设备处于第一工作模式的情况下,接收第一通信信号;
检测所述第一通信信号的强度;
在所述第一通信信号的强度小于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
其中,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一比吸收率限值小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二比吸收率限值。
上述工作模式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通过在电子设备处于第一工作模式的情况下,接收第一通信信号,检测第一通信信号的强度,在第一通信信号的强度小于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将电子设备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其中,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一比吸收率限值小于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二比吸收率限值。该方法可以提供电子设备的多种工作模式,不同的工作模式对应不同的辐射情况,还可以实现工作模式之间的切换,从而可以选择辐射更小的工作模式,对孕妇和儿童等特殊群体更加安全,实现了在降低SAR值的同时还能够保证电子设备的通信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工作模式控制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工作模式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工作模式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步骤304的流程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步骤306的流程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占空比调节功率回退值的示意图;
图7A为一个实施例中由第一类模式切换至第二类模式之前的界面示意图;
图7B为一个实施例中由第一类模式切换至第二类模式之后的界面示意图;
图8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工作模式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对应的功率回退情况示意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切换流程图;
图11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对应的功率回退情况示意图;
图12为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示意图;
图13为一个实施例中工作模式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4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为了保证SAR合规,各个国家和地区基于当地的SAR标准,通常是通过功率回退的方式来降低终端的发射功率,从而把终端的SAR值控制在标准限值范围内。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孕妇、儿童等特殊群体在使用手机等电子通讯设备时,难免会产生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安全的担忧。因此,仅仅使用单一的功率回退机制来统一降低终端的SAR值,使得终端满足当地的SAR标准,很难满足人们对更高生活质量的追求。
传统技术中,为了更进一步将设备的SAR值降低,在可切换发射的多天线系统中,联发场景选择相对较远的天线通路,从而降低设备接收的信号强度,从而减少设备的SAR值。但是这种方式只适用于多天线联发场景,而且相比较天线切换之前,SAR值降幅较小,仍然会引起特殊群体对设备辐射安全的担忧,同时还会降低设备的通信性能。其中,联发场景是指有多根天线一起接收通信信号的场景,或者是可以同时接收多种网络通信信号的场景,例如能够同时接收蜂窝网络和无线保真(WIFI,Wireless Fidelity)网络等多种网络信号的场景。
针对传统技术中针对特殊群体仍然存在辐射安全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作模式控制方法,可以降低对人体的辐射同时还能保证设备的通信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工作模式控制方法,以运行于电子设备上为例进行描述,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电子设备100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固定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移动上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物联网设备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物联网设备可为智能音箱、智能电视、智能空调、智能车载设备等。便携式可穿戴设备可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头戴设备等。电子设备100可以同时支持2G网络、3G网络、4G网络和5G网络等,能够支持较多的通信频段,终端100可以通过自身支持的多个通信频段与其他终端进行通信。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工作模式控制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电子设备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202至步骤206。
步骤202,在电子设备处于第一工作模式的情况下,接收第一通信信号。
电子设备在与其他设备或者基站通信的过程中,会发射或接收对应的信号,同时也会对人体产生相应的辐射。在电子设备处于第一工作模式的情况下,接收第一工作模式所对应的能够接收到的第一通信信号,第一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与第一工作模式相对应。可选地,在电子设备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只允许电子设备的部分预设应用能够接收到信号,那么,电子设备此时接收到的就是预设应用的第一通信信号。
步骤204,检测第一通信信号的强度。
电子设备检测第一通信信号的强度。其中,第一通信信号的强度可以通过对应天线的接收功率进行表征,也就是说,检测电子设备处于第一工作模式下的接收功率,然后将该第一工作模式下的接收功率作为第一通信信号的强度。
步骤206,在第一通信信号的强度小于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将电子设备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其中,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一比吸收率限值小于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二比吸收率限值。
电子设备判断出第一通信信号的强度小于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将电子设备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其中,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一比吸收率限值小于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二比吸收率限值。其中,比吸收率(SAR),也称为电磁波吸收比值,是单位质量的人体组织所吸收或消耗的电磁功率,单位为W/kg,SAR值可以是针对人体全身的、局部的或者四肢的数据,SAR值越低,辐射被吸收的量越少。当第一通信信号的强度小于信号强度阈值时,说明此时第一通信信号的强度不能支持对应第一工作模式中应用的继续运行,需要切换至通信信号强度更大的第二工作模式。
可选地,电子设备在判断出第一通信信号强度不小于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继续保持在第一工作模式。
第一比吸收率限值对应第一工作模式,即在第一工作模式下,电子设备的SAR值不能超过第一比吸收率限值;同理,第二工作模式下,电子设备的SAR值不能超过第二比吸收率限值。第一比吸收率限值和第二比吸收率限值可以根据电子设备的具体应用场景进行设定,在此对具体数值不作限定。
可选地,可以通过关闭第一工作模式的控制开关,并且开启第二工作模式的控制开关,来实现将电子设备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或者,也可以通过开启第二工作模式的控制开关的同时关闭第一工作模式的控制开关,实现将电子设备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
上述工作模式控制方法,通过在电子设备处于第一工作模式的情况下,接收第一通信信号,检测第一通信信号的强度,在第一通信信号的强度小于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将电子设备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其中,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一比吸收率限值小于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二比吸收率限值。该方法提供了电子设备的多种工作模式,不同的工作模式对应不同的辐射情况,还可以实现工作模式之间的切换,从而可以选择辐射更小的工作模式,对孕妇和儿童等特殊群体更加安全,当设备通信性能较差时,自动切换至通信性能更好的工作模式,从而保证通信质量,可实现在降低SAR值的同时还能够保证设备的通信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信信号为预设应用的第一通信信号;在第一通信信号的强度小于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将电子设备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的步骤206,包括:
在第一通信信号的强度小于预设应用所对应的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将电子设备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
本实施例中,第一通信信号为预设应用的第一通信信号,在第一通信信号的强度小于预设应用所对应的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将电子设备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其中,预设应用,为第一工作模式下能够接收通信信号的应用,预设应用可以由用户进行选择设定,也可以是由出厂厂商进行设定。
预设应用所对应的信号强度阈值,可以根据预设应用正常运行时所需要的最低信号强度值来进行设定,不同的预设应用所对应的信号强度阈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例如,第一通信信号是在收到语音来电或者短信提醒时的信号,语音来电提醒对应的信号强度阈值为A,短信提醒对应的信号强度阈值为B,在第一通信信号的强度小于A或者B时,将电子设备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
上述工作模式控制方法中,在预设应用的第一通信信号强度小于预设应用所对应的信号强度阈值时,将电子设备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可以根据具体预设应用的通信信号强度情况来判断是否切换相应的工作模式,也就是只有在当前使用的应用需要更高的信号强度要求时,才将工作模式由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尽可能地保证电子设备的低SAR值,同时还能保证预设应用的通信质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进入相应工作模式后,例如第一工作模式或第二工作模式,获取相应工作模式对应的比吸收率限值,根据比吸收率限值确定比吸收率限值对应的功率回退值,根据功率回退值对电子设备的功率进行调节,以使得电子设备在当前工作模式下的比吸收率值不高于对应的比吸收率限值。其中,功率回退值是指电子设备从初始发射功率降低到当前工作模式所需的发射功率的功率差值,初始发射功率是指电子设备出厂时的发射功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工作模式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302至步骤306。
步骤302,获取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二比吸收率限值。
电子设备进入第二工作模式时,获取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二比吸收率限值。
步骤304,根据第二比吸收率限值,确定第二比吸收率限值对应的第二功率回退值。
电子设备根据第二比吸收率限值,确定第二比吸收率限值对应的第二功率回退值。其中,第二功率回退值是指电子设备从初始发射功率降低到第二工作模式所需的发射功率的功率差值。例如,电子设备出厂时的初始发射功率为P1,第二工作模式所需的发射功率为P2,那么,该电子设备在第二工作模式下的功率回退值为ΔP=P1-P2。
可选地,可根据第二比吸收率限值和比吸收率测试值,确定第二功率回退值。其中,比吸收率测试值可以理解为电子设备出厂前未经过任何功率回退时对应的原始比吸收率值,通常通过测试得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在出厂时,通常为了满足各个国家或地区的SAR要求,已经在原始比吸收率限值对应的原始发射功率的基础上进行过相应的功率回退,以使得出厂后的电子设备的初始发射功率能够满足对应的初始比吸收率值的要求。
步骤306,根据第二功率回退值对电子设备的发射功率进行调节。
电子设备根据第二功率回退值对电子设备的发射功率进行调节,以使得电子设备的比吸收率值处于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二比吸收率限值以下。
可选地,电子设备可以根据第二功率回退值对电子设备的发射功率进行实时调节,即在每个时刻,将电子设备的发射功率均调整对应的第二功率回退值,也可以对电子设备的发射功率进行动态调节,使得在预设时段内使得电子设备的功率回退平均值不大于第二功率回退值。
上述工作模式控制方法,在进入第二工作模式时,通过获取对应的第二比吸收率限值确定对应的第二功率回退值,根据第二功率回退值对电子设备的发射功率进行调节,可使得电子设备在第二工作模式中的发射功率与对应的第二比吸收率限值准确匹配,即能够保证电子设备在第二工作模式中的比吸收率值均不会高于第二比吸收率限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进入第一工作模式时,获取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一比吸收率限值,根据第一比吸收率限值,确定第一比吸收率限值对应的第一功率回退值,根据第一功率回退值对电子设备的发射功率进行调节,以使得电子设备在第一工作模式中的发射功率与对应的第一比吸收率限值相匹配,保证电子设备在第一工作模式中的比吸收率值不高于第一比吸收率限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根据第二比吸收率限值,确定第二比吸收率限值对应的第二功率回退值的步骤304,包括以下步骤402至步骤404。
步骤402,获取电子设备的比吸收率测试值。
电子设备的比吸收率测试值,是指电子设备出厂前未经过任何功率回退时对应的原始比吸收率值,可以在通过测试获得后保存在电子设备中。不同电子设备的比吸收率测试值通常不相同,但是同一电子设备对应的比吸收率测试值,与对应的工作模式无关,不会随着工作模式的变化而变化。
步骤404,根据比吸收率测试值和第二比吸收率限值,确定第二比吸收率限值对应的功率回退值。
电子设备可以根据比吸收率测试值和第二比吸收率限值,确定第二比吸收率限值对应的功率回退值。可选地,电子设备可以根据比吸收率测试值与第二比吸收率限值的比值,确定第二比吸收率限值对应的功率回退值。
在一个示例中,第二比吸收率限值对应的功率回退值可以采用对数函数来表征,例如可以通过以10为底,且以比吸收率测试值与第二比吸收率限值的比值的对数来进行表征,例如通过以下公式(1)计算第二比吸收率限值对应的功率回退值ΔP。
Figure BDA0003744176830000091
公式(1)中,K为常数,Hsar表示比吸收率测试值,Msar表示第二比吸收率限值。可选地,ΔP的单位为dB或者dBm,Hsar和Msar的单位可以为mw/g或者w/kg,其中,dBm是表示功率绝对值的单位,可以理解为dB在通信行业的简称。
本实施例中,通过比吸收率测试值和第二比吸收率限值,可准确确定第二比吸收率限值对应的第二功率回退值,从而更加准确地调整电子设备的发射功率,保证电子设备的发射功率与对应的第二比吸收率限值相匹配,从而保证电子设备在第二工作模式中的比吸收率值不高于第二比吸收率限值。
同理,电子设备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可以通过电子设备的比吸收率测试值与第一比吸收率限值,确定第一比吸收率限值对应的第一功率回退值。相应实施步骤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根据比吸收率测试值和第二比吸收率限值确定第二比吸收率限值对应的第二功率回退值的限定和描述,只需要将第二工作模式中对应的参数修改为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参数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根据功率回退值对电子设备的发射功率进行调节的步骤306,包括以下步骤502至步骤504。
步骤502,获取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占空比;其中,占空比是基于预设时段内的功率回退平均值低于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二功率回退值配置。
电子设备获取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占空比,占空比是用来调节对应的第二功率回退值的。其中,占空比是基于预设时段内的功率回退值的平均值低于第二功率回退值配置的。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对应的占空比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只需要满足在相应预设时段内的功率回退值的平均值低于对应工作模式下的功率回退值即可,并且,不同工作模式的预设时段的时长也可以不相同。可选地,预设时段可以是对应工作模式开启至关闭之间的时段。
步骤504,根据占空比所对应的功率回退值对电子设备的发射功率进行调节。
电子设备根据占空比对应的功率回退值对电子设备的发射功率进行调节。可选地,电子设备可以根据一个固定的占空比对第二功率回退值进行调节,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占空比对第二功率回退值进行调节,例如,在预设时段中,可以在不同的时段采用不同的占空比对第二功率回退值进行调节。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6所示,占空比可以不是满占空比,例如50%或者20%的占空比,对应的功率回退值可高可低,但是满足在预设时段内的功率回退值的平均值低于第二功率回退值。可以理解地,在预设时段内,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快速增加或者减少功率回退值;当快速增加功率回退值时,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对应的SAR值;当快速减少功率回退值时,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电子设备的通信性能,因此,可以在整体上实现低功率回退值的同时提升通信性能。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占空比对功率回退值进行动态调整,根据调整后的占空比对应的功率回退值对电子设备的发射功率进行调节,可实现在相应工作模式下具有更好的通信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包括第一类模式和第二类模式,第一类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工作模式控制方法还包括:
显示第一类模式对应的控制开关,其中,控制开关处于开启状态;
响应于对控制开关的关闭操作,控制电子设备进入第二类模式;其中,第一类模式对应的比吸收率限值小于第二类模式对应的比吸收率限值。
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包括第一类模式和第二类模式。其中,第一类模式包括前述实施例中的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且第一类模式对应的比吸收率限值小于第二类模式对应的比吸收率限值。当用户要将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由第一类模式切换至第二类模式时,电子设备显示第一类模式对应的控制开关,如图7A所示,第一类模式对应的控制开关处于开启状态;响应于用户对控制开关的关闭操作,如图7B所示,第一类模式对应的控制开关关闭后,电子设备即进入第二类模式。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通过在电子设备的显示区域设置第一类模式和第二类模式的控制开关,当用户要将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由第一类模式切换至第二类模式时,电子设备显示第一类模式对应的控制开关,此时第一类模式对应的控制开关处于开启状态,第二类模式对应的控制开关处于关闭状态,电子设备响应于对第一类模式对应的控制开关的关闭操作后,开启第二类模式对应的控制开关,从而控制电子设备由第一类模式进入第二类模式。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显示区域设置第一类模式和第二类模式的控制开关,当用户要将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由第一类模式切换至第二类模式时,电子设备显示第一类模式对应的控制开关,此时第一类模式对应的控制开关处于开启状态,第二类模式对应的控制开关处于关闭状态,电子设备响应于对第一类模式对应的控制开关的关闭操作,并响应于对第二类模式对应的控制开关的开启操作,从而将控制电子设备由第一类模式进入第二类模式。
对应地,电子设备也可以从第二类模式切换至第一类模式。电子设备显示第二类模式对应的控制开关,其中,第二模式对应的控制开关处于开启状态;响应于对第二模式对应的控制开关的关闭操作,从而控制电子设备从第二类模式切换至第一类模式。
上述实施例中的工作模式控制方法,可以实现第一类模式和第二类模式之间的切换,提供用户更多SAR值对应的工作模式的选择,可很大程度上减少电子设备对特殊人群的辐射影响,同时保证电子设备的通信性能,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工作模式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802至步骤804。
步骤802,响应于目标应用的触发操作,检测电子设备处于第二工作模式的情况下接收的第二通信信号的强度。
在电子设备处于第二工作模式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响应于目标应用的触发操作,并检测电子设备处于第二工作模式下所接收的第二通信信号的强度。其中,目标应用可以是电子设备上的任一种应用。
步骤804,在第二通信信号的强度小于目标应用所对应的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将电子设备从第二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三工作模式;其中,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二比吸收率限值小于第三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三比吸收率限值。
当第二通信信号的强度小于目标应用所对应的信号强度阈值时,说明此时第二通信信号的强度不能支持目标应用的正常运行,电子设备需要切换至通信信号强度更大的工作模式才能正常运行,因此,将电子设备从第二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三工作模式,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二比吸收率限值小于第三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三比吸收率限值,对应地,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二通信信号的强度也小于第三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三通信信号的强度。其中,目标应用所对应的信号强度阈值可以基于目标应用能够正常运行所需要的最小信号强度来进行设定。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处于第三工作模式时,可以检测电子设备处于第三工作模式的情况下接收的第三通信信号的强度;在第三通信信号的强度大于目标应用所对应的信号强度阈值第一预设差值时,将电子设备从第三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在第三通信信号的强度大于目标应用所对应的信号强度阈值第二预设差值时,将电子设备从第三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一工作模式;其中,第一预设差值小于第二预设差值。
上述实施例中的工作控制方法,根据目标应用对通信性能的要求,可以自动切换至目标应用能够正常运行对应的工作模式,最大程度在降低电子设备辐射程度的同时保证目标应用的通信质量。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包括第一类模式和第二类模式,其中第一类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一比吸收率限值小于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比吸收率限值,第一类模式的比吸收率限值小于第二类模式的比吸收率限值。在电子设备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电子设备的来电提醒和/或消息提醒应用具备正常的通信性能,设置对应的第一比吸收率限值例如为0.1W/Kg,对人体的辐射程度较低;在电子设备处于第二工作模式时,设置对应的第二比吸收率限值例如为0.2W/Kg,对人体的辐射程度相对低的同时可以保证电子设备的通信质量;在电子设备处于第二类模式时,对应的比吸收率限值例如为1.5W/Kg,能够保证电子设备所有应用的通信要求;根据电子设备的比吸收率限值,可以确定对应的功率回退值,电子设备在不同模式下对应的功率回退情况如图9所示。
可选地,电子设备在高频频段的功率回退值与低频频段的功率回退值不相同,同一种工作模式下,高频频段的功率回退值高于低频频段的功率回退值,例如下表1所示的功率回退情况。
表1
Figure BDA0003744176830000131
在电子设备处于第一工作模式的情况下,当电子设备收到来电提醒和/或消息提醒时,即在与基站建立连接后接收第一通信信号,并检测第一通信信号的强度,当第一通信信号的强度小于信号强度阈值时,说明当前的第一工作模式下电子设备的通信性能较差,电子设备将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当第一通信信号的强度不小于信号强度阈值时,说明当前的第一工作模式下电子设备的通信性能较好,继续维持当前的第一工作模式,对应工作流程如图10所示。
当电子设备进入第二工作模式时,获取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二比吸收率限值,根据第二比吸收率限值,确定第二比吸收率限值对应的第二功率回退值,获取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占空比,占空比是基于预设时段内的功率回退值的平均值低于第二功率回退值配置的,并根据占空比对第二功率回退值进行调节,得到占空比对应的功率回退值,根据占空比对应的功率回退值对电子设备的发射功率进行调节。本实施例中第一类模式和第二类模式对应的功率回退情况如图11所示,其中,第二工作模式下的第二功率回退值通过对应占空比调节后对电子设备的发射功率进行调节,同时,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类模式均可以不使用占空比进行调节对应的功率回退值。
电子设备在显示区域可以显示第一类模式对应的控制开关和第二类模式对应的控制开关,用户可以根据实时需求选择打开相应的工作模式对应的控制开关。例如,在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类模式的情况下,显示第一类模式对应的控制开关,其中,电子设备的第一类模式对应的控制开关处于开启状态,响应于对第一类模式对应的控制开关的关闭操作,控制电子设备进入第二类模式。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中的工作模式设置情况如图12所示。
上述工作模式的控制方法,可以实现用户对电子设备工作模式的选择和切换,不同的工作模式对应不同的辐射情况,也就是说,可以实现对电子设备辐射的自主管理,从用户的实际出发,提供用户更加多样化的服务;同时,不同的工作模式,还可以同时兼顾通信性能与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特殊群体对电子设备辐射所带来的健康隐患的担忧。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所涉及的工作模式控制方法的工作模式控制装置。该装置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案与上述方法中所记载的实现方案相似,故下面所提供的一个或多个工作模式控制装置实施例中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工作模式控制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提供了一种工作模式控制装置,包括:信号接收模块1302、强度检测模块1304和模式切换模块1306,其中:
信号接收模块1302,用于在电子设备处于第一工作模式的情况下,接收第一通信信号;
强度检测模块1304,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通信信号的强度;
模式切换模块1306,用于在所述第一通信信号的强度小于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其中,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一比吸收率限值小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二比吸收率限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信号为预设应用的第一通信信号;模式切换模块1306,还用于:在所述第一通信信号的强度小于所述预设应用所对应的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工作模式控制装置还包括功率调节模块,用于:
获取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二比吸收率限值;根据所述第二比吸收率限值,确定所述第二比吸收率限值对应的第二功率回退值;根据所述第二功率回退值对所述电子设备的发射功率进行调节。
在一个实施例中,功率调节模块还用于:
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比吸收率测试值;根据所述比吸收率测试值和所述第二比吸收率限值,确定所述第二比吸收率限值对应的第二功率回退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功率调节模块还用于:
获取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占空比;所述占空比是基于预设时段内的功率回退平均值低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二功率回退值配置;根据所述占空比所对应的功率回退值对所述电子设备的发射功率进行调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包括第一类模式和第二类模式,所述第一类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工作模式控制装置还包括控制开关控制模块,用于:
显示所述第一类模式对应的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处于开启状态;响应于对所述控制开关的关闭操作,控制所述电子设备进入所述第二类模式;所述第一类模式对应的比吸收率限值小于所述第二类模式对应的比吸收率限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工作模式控制装置还包括目标应用响应模块,用于:
响应于目标应用的触发操作,检测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工作模式的情况下接收的第二通信信号的强度;在所述第二通信信号的强度小于所述目标应用所对应的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三工作模式;其中,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二比吸收率限值小于所述第三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三比吸收率限值。
上述工作模式控制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14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通信接口、显示单元和输入装置。其中,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通过系统总线连接,通信接口、显示单元和输入装置通过输入/输出接口连接到系统总线。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输出接口用于处理器与外部设备之间交换信息。该计算机设备的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无线方式可通过WIFI、移动蜂窝网络、NFC(近场通信)或其他技术实现。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工作模式控制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单元用于形成视觉可见的画面,可以是显示屏、投影装置或虚拟现实成像装置。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4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个或多个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工作模式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工作模式控制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涉及的用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信息、用户个人信息等)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分析的数据、存储的数据、展示的数据等),均为经用户授权或者经过各方充分授权的信息和数据,且相关数据的收集、使用和处理需要遵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光存储器、高密度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阻变存储器(ReRAM)、磁变存储器(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铁电存储器(Ferr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y,FRAM)、相变存储器(Phase Change Memory,PCM)、石墨烯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等。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DRAM)等。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数据库可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中至少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库可包括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等,不限于此。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处理器可为通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可编程逻辑器、基于量子计算的数据处理逻辑器等,不限于此。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工作模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电子设备处于第一工作模式的情况下,接收第一通信信号;
检测所述第一通信信号的强度;
在所述第一通信信号的强度小于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
其中,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一比吸收率限值小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二比吸收率限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信号为预设应用的第一通信信号;所述在所述第一通信信号的强度小于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包括:
在所述第一通信信号的强度小于所述预设应用所对应的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二比吸收率限值;
根据所述第二比吸收率限值,确定所述第二比吸收率限值对应的第二功率回退值;
根据所述第二功率回退值对所述电子设备的发射功率进行调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比吸收率限值,确定所述第二比吸收率限值对应的第二功率回退值,包括:
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比吸收率测试值;
根据所述比吸收率测试值和所述第二比吸收率限值,确定所述第二比吸收率限值对应的第二功率回退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二功率回退值对所述电子设备的发射功率进行调节,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占空比;所述占空比是基于预设时段内的功率回退平均值低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二功率回退值配置;
根据所述占空比所对应的功率回退值对所述电子设备的发射功率进行调节。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包括第一类模式和第二类模式,所述第一类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显示所述第一类模式对应的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处于开启状态;
响应于对所述控制开关的关闭操作,控制所述电子设备进入所述第二类模式;所述第一类模式对应的比吸收率限值小于所述第二类模式对应的比吸收率限值。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目标应用的触发操作,检测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工作模式的情况下接收的第二通信信号的强度;
在所述第二通信信号的强度小于所述目标应用所对应的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三工作模式;
其中,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二比吸收率限值小于所述第三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三比吸收率限值。
8.一种工作模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号接收模块,用于在电子设备处于第一工作模式的情况下,接收第一通信信号;
强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通信信号的强度;
模式切换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通信信号的强度小于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其中,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一比吸收率限值小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二比吸收率限值。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储存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工作模式控制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210820579.0A 2022-07-13 2022-07-13 工作模式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52084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20579.0A CN115208426B (zh) 2022-07-13 2022-07-13 工作模式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20579.0A CN115208426B (zh) 2022-07-13 2022-07-13 工作模式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08426A true CN115208426A (zh) 2022-10-18
CN115208426B CN115208426B (zh) 2023-10-13

Family

ID=83579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20579.0A Active CN115208426B (zh) 2022-07-13 2022-07-13 工作模式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08426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74397A (zh) * 2013-02-01 2014-08-06 辉达公司 控制无线设备中的发射功率
US20140370929A1 (en) * 2013-06-14 2014-12-18 Microsoft Corporation Radio Frequency (RF) Power Back-Off Optimization for 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SAR) Compliance
CN107277873A (zh) * 2017-06-16 2017-10-20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277909A (zh) * 2017-07-10 2017-10-20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移动终端sar值的方法及存储介质、移动终端
CN109861712A (zh) * 2019-02-28 2019-06-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电磁吸收比值sar的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365347A (zh) * 2019-05-30 2019-10-2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放大器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580102A (zh) * 2020-05-21 2020-08-25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 一种机载sar聚束工作模式自适应系统及观测区域判定方法
US20210051601A1 (en) * 2019-08-14 2021-02-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for adjusting transmission power based on sar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ame
CN112689033A (zh) * 2019-10-18 2021-04-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CN114513840A (zh) * 2022-02-24 2022-05-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比吸收率的调节方法、天线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74397A (zh) * 2013-02-01 2014-08-06 辉达公司 控制无线设备中的发射功率
US20140370929A1 (en) * 2013-06-14 2014-12-18 Microsoft Corporation Radio Frequency (RF) Power Back-Off Optimization for 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SAR) Compliance
CN107277873A (zh) * 2017-06-16 2017-10-20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277909A (zh) * 2017-07-10 2017-10-20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移动终端sar值的方法及存储介质、移动终端
CN109861712A (zh) * 2019-02-28 2019-06-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电磁吸收比值sar的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365347A (zh) * 2019-05-30 2019-10-2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放大器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210051601A1 (en) * 2019-08-14 2021-02-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for adjusting transmission power based on sar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ame
CN112689033A (zh) * 2019-10-18 2021-04-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CN111580102A (zh) * 2020-05-21 2020-08-25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 一种机载sar聚束工作模式自适应系统及观测区域判定方法
CN114513840A (zh) * 2022-02-24 2022-05-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比吸收率的调节方法、天线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08426B (zh) 2023-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1579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avoiding interference between frequencies therefor
US20150296460A1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for transmission power and device therefor
CN106538041B (zh) 一种发射功率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US20240195444A1 (en) Radio frequency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4828191B (zh) 功率调整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0677874A (zh) 传输速率控制方法及终端、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5611056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5208426B (zh) 工作模式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0708722B (zh) 传输速率控制方法及终端、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4317540A (zh) 在终端上显示关联终端的信息量值的方法和装置
CN106131944B (zh) 电磁波能量吸收比的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
CN109511139B (zh) Wifi控制方法、装置、移动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040985A (zh) 射频干扰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13472397B (zh) 天线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4978207A (zh) 天线调谐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6193419A (zh) 通话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152650A (zh) 电磁波吸收参数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261710B (zh) 热点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3179649A1 (zh) 人工智能模型的输入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US20230388937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power, and storage medium
CN116489802B (zh) 传输配置的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KR102426329B1 (ko) 거래량을 활용한 주식 추천정보 제공 방법 및 장치
US20240172140A1 (en) P-MPR Reporting Method and Terminal
WO2023011611A1 (zh) 多载波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CN115103457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