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08281B - 热模型及其数据处理方法、电机模型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热模型及其数据处理方法、电机模型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08281B
CN115208281B CN202211112400.2A CN202211112400A CN115208281B CN 115208281 B CN115208281 B CN 115208281B CN 202211112400 A CN202211112400 A CN 202211112400A CN 115208281 B CN115208281 B CN 1152082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temperature
current moment
moment
calcul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1240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08281A (zh
Inventor
王伟
郑宏
李文博
曲辅凡
高丰岭
武振
雷斌
张营
吴利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TARC Automotive Test Center Tianj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TARC Automotive Test Center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TARC Automotive Test Center Tianj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TARC Automotive Test Center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1240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08281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082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082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082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082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9/00Arrangements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electric motors, appropriate for both AC and DC motors
    • H02P29/60Controlling or determin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motor or of the driv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Electric Moto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模型领域,公开了一种热模型及其数据处理方法、电机模型及其数据处理方法。热模型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根据当前时刻的电机输出扭矩和电机转速,计算电机的绕组铜损、定转子铁损和机械损耗,将绕组铜损、定转子铁损和机械损耗之和作为电机在当前时刻的产热功率;获取当前时刻对应的电机温度和环境温度,计算电机在当前时刻的风冷散热功率;计算电机在当前时刻的液冷散热功率;根据电机在当前时刻的产热功率、风冷散热功率和液冷散热功率,计算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温度。本发明实施例可以确保了热模型输出电机温度的准确性。基于热模型搭建的电机模型可以大大提升电机模型的仿真精度。

Description

热模型及其数据处理方法、电机模型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模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模型及其数据处理方法、电机模型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电机部件建模是新能源车辆设计与仿真分析中的重要手段。车用驱动电机长期发展的趋势是高功率密度和高转矩密度,其功率极限能力受到电机温升极限的限制。电机部件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部件,能量转换效率不是百分之百,这些损失能量大多引起电机发热,导致温升,电机温升过高可导致电机击穿,引发严重后果。因此电机部件的热模型研究十分重要,有利于解决高功率密度电机发热严重的问题,对保证电机性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模型及其数据处理方法、电机模型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模型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时刻的电机输出扭矩和电机转速,根据所述当前时刻的电机输出扭矩和电机转速,计算所述电机的绕组铜损、定转子铁损和机械损耗,并将所述绕组铜损、所述定转子铁损和所述机械损耗之和作为所述电机在当前时刻的产热功率;
获取当前时刻对应的电机温度和环境温度,根据所述当前时刻对应的电机温度和环境温度计算所述电机在当前时刻的风冷散热功率;
根据冷却液的属性参数和当前时刻的环境温度,计算所述电机在当前时刻的液冷散热功率;
根据电机在当前时刻的所述产热功率、所述风冷散热功率和所述液冷散热功率,计算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温度。
根据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模型,包括:
确定电机产热模块,用于获取当前时刻的电机输出扭矩和电机转速,根据所述当前时刻的电机输出扭矩和电机转速,计算所述电机的绕组铜损、定转子铁损和机械损耗,并将所述绕组铜损、所述定转子铁损和所述机械损耗之和作为所述电机在当前时刻的产热功率;
确定风冷散热模块,用于获取当前时刻对应的电机温度和环境温度,根据所述当前时刻对应的电机温度和环境温度计算所述电机在当前时刻的风冷散热功率;
确定液冷散热模块,用于根据冷却液的属性参数和当前时刻的环境温度,计算所述电机在当前时刻的液冷散热功率;
确定电机温度模块,用于根据电机在当前时刻的所述产热功率、所述风冷散热功率和所述液冷散热功率,计算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温度。
根据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模型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基于第二方面提供的热模型实现,所述方法包括:
将当前时刻的电机输出扭矩、电机转速、电机温度和环境温度,输入至所述热模型中,得到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温度;
根据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温度,计算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热力学系数;
根据所述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热力学系数,计算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最大转矩;
根据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最大转矩,计算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输出转矩。
根据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模型,所述电机模型基于第二方面提供的热模型搭建,电机模型包括:
电机温度获取模块,用于将当前时刻的电机输出扭矩、电机转速、电机温度和环境温度,输入至所述热模型中,得到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温度;
热力学系数计算模块,用于根据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温度,计算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热力学系数;
最大转矩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热力学系数,计算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最大转矩;
输出转矩计算模块,用于根据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最大转矩,计算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输出转矩。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首先根据所述当前时刻的电机输出扭矩和电机转速,计算所述电机的绕组铜损、定转子铁损和机械损耗,并将所述绕组铜损、所述定转子铁损和所述机械损耗之和作为所述电机在当前时刻的产热功率;然后,根据所述当前时刻对应的电机温度和环境温度计算所述电机在当前时刻的风冷散热功率;根据冷却液的属性参数和当前时刻的环境温度,计算所述电机在当前时刻的液冷散热功率;根据电机在当前时刻的所述产热功率、所述风冷散热功率和所述液冷散热功率,计算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温度。由于该热模型在进行数据处理时考虑到了电机的绕组铜损、定转子铁损和机械损耗,确保了热模型输出电机温度的准确性。基于热模型搭建的电机模型可以大大提升电机模型的仿真精度,精确的反映电池输出扭矩特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热模型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电机产热功率的计算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电机模型和热模型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热模型的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液冷散热模块的处理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热模型的数据处理方法。
参见图1,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10、获取当前时刻的电机输出扭矩和电机转速,根据所述当前时刻的电机输出扭矩和电机转速,计算所述电机的绕组铜损、定转子铁损和机械损耗,并将所述绕组铜损、所述定转子铁损和所述机械损耗之和作为所述电机在当前时刻的产热功率;
可理解的是,电机作为一个能量转换系统,其能量转换效率不是百分之百的,在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过程中会损失一部分的能量,这些能量大多转化成热量引起电机发热。电机内部的损耗主要由绕组线圈的电阻、磁性材料的磁阻和电机各部件的机械摩擦造成,主要包含绕组铜耗、电机铁耗和机械损耗三部分。也就是说,根据电机产热原理,首先要确定电机损耗,电机的损耗主要包括:绕组铜损、定转子铁损和机械损耗三部分。
其中,电机在工作过程中,具有阻值的绕组内流过电流会产生热量损耗,因为绕组材料为铜,故称这种损耗为“铜损”。根据焦耳定律,绕组电流的平方以及电阻值与损耗成正比。
具体的,S110中可以采用第一计算式计算所述绕组铜损,所述第一计算式包括: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1
式中,
Figure 762564DEST_PATH_IMAGE002
为当前时刻的电机输出扭矩,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3
为当前时刻的电机转速,
Figure 42367DEST_PATH_IMAGE004
为 所述绕组铜损。
上述第一计算式采用转速和电机输出扭矩对绕组铜损进行拟合,避免了电机内阻值难以获取的问题。
其中,电机的铁耗分为三部分,即磁滞损耗、涡流损耗和附加损耗。电机的铁磁材料被磁化之后,即使撤出外磁场,磁畴状态也不能完全恢复到初始排列,此时对外就会显示出磁性,铁磁材料中磁感应强度和磁场强度不能同步变化的现象被称为磁滞现象。铁磁材料的磁畴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不停转动和摩擦,因此消耗能量产生功率损耗,也就是磁滞损耗。涡流损耗的产生是由于永磁电机中的铁磁材料硅钢片具有导电能力,在交变磁场作用下,由于电磁感应定律的存在,硅钢片中将会有围绕磁通呈涡旋装的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在流通路径上该涡流在等效电阻中产生功率损耗,这种损耗也就是涡流损耗。由于附加损耗极小且难以精确计算,一般情况下不考虑其损耗。
具体的,S110可以采用第二计算式计算所述定转子铁损,所述第二计算式包括: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5
式中,
Figure 435915DEST_PATH_IMAGE006
为当前时刻的电机输出扭矩,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7
为当前时刻的电机转速,
Figure 560997DEST_PATH_IMAGE008
为铁损系数,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9
为所述定转子铁损。
这里采用电机转速、电机输出扭矩以及铁损系数进行数据拟合,仅需要查阅一项参数即铁损系数,计算方式简单、准确。
其中,电机的机械损耗主要就是风磨损耗,风磨损耗主要包括两部分:风扇旋转时的风阻损耗和转子表面与空气摩擦产生的损耗。
具体的,可以采用第三计算式计算所述机械损耗,所述第三计算式包括:
Figure 421636DEST_PATH_IMAGE010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1
式中,
Figure 13286DEST_PATH_IMAGE012
为当前时刻的电机输出扭矩,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3
为当前时刻的电机转速,
Figure 798243DEST_PATH_IMAGE014
为机械损失系数,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5
为所述机械损耗。
这里采用电机转速、电机输出扭矩以及机械损耗系数进行数据拟合,仅需要查阅一项参数即机械损失系数,计算方式简单、准确。
参见图2,在计算得到所述绕组铜损、所述定转子铁损和所述机械损耗后,将三者求和,得到所述电机在当前时刻的产热功率;
S120、获取当前时刻对应的电机温度和环境温度,根据所述当前时刻对应的电机温度和环境温度计算所述电机在当前时刻的风冷散热功率;
可理解的是,电机通过强制空气散热,使用冷却风扇吹动空气流经电机,强制空气冷却可以减少传到机器结构的热量,允许电机在较高负载下工作。
具体的,S120中可以采用第四计算式计算所述电机在当前时刻的风冷散热功率,所述第四计算式包括:
Figure 727016DEST_PATH_IMAGE016
式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7
为所述电机在当前时刻的风冷散热功率,
Figure 176583DEST_PATH_IMAGE018
为当前时刻 的电机温度,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9
为当前时刻的环境温度,
Figure 532609DEST_PATH_IMAGE020
是所述电机的当量散热面积,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1
为 散热系数,
Figure 556542DEST_PATH_IMAGE022
,D为所述电机的外径。
可见,散热系数是基于电机温度、环境温度、电机尺寸等因素设置,解决了传统的散热系数为定值导致的风冷散热量不准的问题。
S130、根据冷却液的属性参数和当前时刻的环境温度,计算所述电机在当前时刻的液冷散热功率;
可理解的是,冷却液通过布置在电动机部件体内的水道,将电动机工作时发出的热量带走,确保电机高效运行。在吸收电机的热量之后,再回到散热器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相当于将原来由电机表面散发的热量,通过冷却液带到散热器将热量散发到大气中。
(1)计算冷却液吸收电机的热量。参见图5中的冷却液与电机热交换模块。首先计算电机输出的冷却液温度,为便于建模和校验,将计算电机输出的冷却液温度所涉及到以下几个系数。
系数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3
Figure 23426DEST_PATH_IMAGE024
式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5
是冷却液吸热系数,是一个常数;A是传热面积,传热面积是根据电机结构 确定,为一个已知常数;
Figure 593079DEST_PATH_IMAGE026
是冷却液比热容,是一个常数;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7
是冷却液质量;
Figure 526531DEST_PATH_IMAGE028
是当前时刻对应的电机温度,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9
是电机中的冷却液温度。
系数
Figure 715722DEST_PATH_IMAGE030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1
其中,
Figure 720719DEST_PATH_IMAGE032
是冷却液吸热系数,是一个常数;A是传热面积,是一个常数;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3
是电机比 热容,是一个常数,
Figure 3932DEST_PATH_IMAGE034
是电机质量。
系数k: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5
系数exp1:
Figure 967340DEST_PATH_IMAGE036
基于以上系数,采用如下计算式可以计算电机输出的冷却液温度: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7
Figure 841231DEST_PATH_IMAGE038
式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9
是电机输出的冷却液温度,
Figure 649918DEST_PATH_IMAGE040
为输入电机的冷却 液温度,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1
为当前时刻的电机温度。
进而根据输入电机的冷却液温度、输出电机的冷却液温度等参数可以计算出冷却液从电机吸热的吸热功率:
Figure 928584DEST_PATH_IMAGE042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3
式中,
Figure 62893DEST_PATH_IMAGE044
是输入电机的冷却液温度,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5
是输出电机的冷却 液温度,
Figure 695518DEST_PATH_IMAGE046
是冷却液比热容,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7
是冷却液质量,
Figure 42317DEST_PATH_IMAGE048
为冷却液从电机吸热的吸热功 率。
(2)计算散热器中冷却液的散热情况。参见图5中的冷却液和空气热交换模块。
具体的,S130中可以采用第五计算式计算所述电机在当前时刻的液冷散热功率,所述第五计算式包括: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9
Figure 972227DEST_PATH_IMAGE050
式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1
为所述电机在当前时刻的液冷散热功率,
Figure 277438DEST_PATH_IMAGE052
为输入散热 器的冷却液温度,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3
为输出散热器的冷却液温度,
Figure 860341DEST_PATH_IMAGE054
为冷却液比热 容,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5
为冷却液质量;
其中,上述电机在当前时刻的液冷散热功率即散热器中冷却液的散热功率,冷却液的散热功率的计算过程与冷却液从电机吸热的吸热功率无关。
其中,可以采用第六计算式计算输出散热器的冷却液温度,所述第六计算式包括:
Figure 276410DEST_PATH_IMAGE056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7
式中,
Figure 529668DEST_PATH_IMAGE058
为当前时刻的环境温度,系数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9
,系数
Figure 599255DEST_PATH_IMAGE060
其中,系数
Figure DEST_PATH_IMAGE061
采用第七计算式计算得到,系数
Figure 612997DEST_PATH_IMAGE062
采用第八计算式计算得到;其中, 所述第七计算式包括:
Figure DEST_PATH_IMAGE063
即,
Figure 301599DEST_PATH_IMAGE064
式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65
为散热器中的冷却液温度,
Figure 533997DEST_PATH_IMAGE066
是冷却液散热系数,A是传热面 积。
其中,所述第八计算式包括:
Figure DEST_PATH_IMAGE067
即,
Figure 649852DEST_PATH_IMAGE068
式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69
是散热器质量。
(3)本发明实施例除了能够计算得到电机在当前时刻的液冷散热功率、冷却液从电机吸热的吸热功率之外,还可以计算出散热器中的冷却液温度。具体采用如下公式计算散热器中的冷却液温度:
Figure 741436DEST_PATH_IMAGE070
式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71
为散热器中的冷却液温度,
Figure 496377DEST_PATH_IMAGE072
是冷却液的初始温 度,
Figure 520965DEST_PATH_IMAGE073
是冷却液从电机吸热的吸热功率,
Figure 401197DEST_PATH_IMAGE074
是液冷散热功率即冷却液从散 热器的散热功率;
Figure 776814DEST_PATH_IMAGE075
是冷却液比热容,同
Figure 869535DEST_PATH_IMAGE076
Figure 279788DEST_PATH_IMAGE077
为冷却液质量,同
Figure 924396DEST_PATH_IMAGE078
。该公式 与图5中的冷却液温度计算过程一致。
S140、根据电机在当前时刻的所述产热功率、所述风冷散热功率和所述液冷散热功率,计算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温度。
具体的,S140中可以采用第九计算式计算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温度,所述第九计算式包括:
Figure 787310DEST_PATH_IMAGE079
Figure 928793DEST_PATH_IMAGE080
式中,
Figure 927973DEST_PATH_IMAGE081
为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温度,
Figure 150007DEST_PATH_IMAGE082
为所述电机的初始温 度,
Figure 500217DEST_PATH_IMAGE083
为所述电机在当前时刻的产热功率,
Figure 138003DEST_PATH_IMAGE084
为电机在当前时刻的所述风冷散热功 率,
Figure 257268DEST_PATH_IMAGE085
为电机在当前时刻的液冷散热功率;
Figure 650204DEST_PATH_IMAGE086
为所述电机的比热容,同
Figure 891305DEST_PATH_IMAGE087
Figure 395098DEST_PATH_IMAGE088
为所述电机的质量。
可理解的是,第九计算式的计算过程可以参见图4示出的处理过程。
在上述计算过程中涉及到的当前时刻的电机输出扭矩为根据电机模型输出的当前时刻对应的电机输出扭矩。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热模型,该热模型包括:
确定电机产热模块,用于获取当前时刻的电机输出扭矩和电机转速,根据所述当前时刻的电机输出扭矩和电机转速,计算所述电机的绕组铜损、定转子铁损和机械损耗,并将所述绕组铜损、所述定转子铁损和所述机械损耗之和作为所述电机在当前时刻的产热功率;
确定风冷散热模块,用于获取当前时刻对应的电机温度和环境温度,根据所述当前时刻对应的电机温度和环境温度计算所述电机在当前时刻的风冷散热功率;
确定液冷散热模块,用于根据冷却液的属性参数和当前时刻的环境温度,计算所述电机在当前时刻的液冷散热功率;
确定电机温度模块,用于根据电机在当前时刻的所述产热功率、所述风冷散热功率和所述液冷散热功率,计算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温度。
从图3中可以看出,电机模型在当前时刻输出的电机输出转矩作为热模型的一个输入参数,而热模型在下一时刻输出的电机温度作为所述电机模型的一个输入参数,从而输出下一时刻的电机输出扭矩等参数。可见两个模型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电机模型和热模型合起来构成了考虑热模型的电机模型。
参见图3,考虑热模型的电机模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电机模型,也称为电机本体模型,另一部分是热模型。电机本体模型的输入信号为电机转速、电机载荷系数和电机温度,输出信号是电机输出转矩和电机电功率损失。热模型也可以称为热力学模型,该模型的输入信号是电机转速、电机输出转矩和环境温度,输出信号是电机温度。电机本体模型的输出信号中电机输出转矩是热模型的一路输入信号。热模型的输出信号电机温度是电机本体模型的一路输入信号,由此完成两个模型之间的连接和关系的搭建。
参见图4,依据确定电机产热模块得到电机产热功率,依据确定风冷散热模块可以得到风冷散热功率,依据确定液冷散热模块可以得到也冷散热功率,然后对三个功率进行一定的运算处理,便可以得到下一时刻的电机温度,进而将下一时刻的电机温度输出。
参见图5,确定液冷散热模块可以包括冷却液和电机热交换模块以及冷却液和空气热交换模块。依据冷却液和电机热交换模块可以得到从电机输出的冷却液温度、冷却液吸热功率等。依据冷却液和空气热交换模块可以得到冷却液散热功率和散热器输出的冷却液温度,然后通过一定的运算便可以得到冷却液在散热器中的温度。
可理解的是,第二方面提供的热模型与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相对应,其有关内容的解释、举例、具体实施方式等有关说明可以参考第一方面中的相应部分。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模型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基于第二方面提供的热模型实现,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210~S230:
S210、将当前时刻的电机输出扭矩、电机转速、电机温度和环境温度,输入至所述热模型中,得到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温度;
也就是说,首先从热模型中获取到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温度,然后将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温度参与后续的计算过程中。
S220、根据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温度,计算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热力学系数;
具体的,S230可以用第十计算式计算所述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热力学系数,所述第十计算式包括:
Figure 368870DEST_PATH_IMAGE089
式中,
Figure 932707DEST_PATH_IMAGE090
为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热力学系数,
Figure 116564DEST_PATH_IMAGE091
是第一温度因子,
Figure 158469DEST_PATH_IMAGE092
是第二温度因子,
Figure 986748DEST_PATH_IMAGE093
是电机过载系数,
Figure 721485DEST_PATH_IMAGE094
是电机额定转矩,
Figure 270934DEST_PATH_IMAGE095
为当前 时刻对应的电机输出扭矩;第一温度因子采用第十一计算式计算得到,所述第二温度因子 采用第十二计算式计算得到。
其中,电机额定转矩可以通过查表的方式得到,基于当前转速会对应一个唯一的电机额定转矩。
这里考虑到电机长期处于高功率高转矩的过载状态下会引起电机烧坏,故引入电机热力学系数。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基于两阶温度因子积分的热力学系数计算方法,第一温度因子与电机温度相关,第二温度因子与电机温度、电机最大扭矩持续时间相关。在计算时,会考虑电机输出扭矩、额定扭矩、过载系数的影响,从而更准确的计算出电机的热力学系数。
其中,所述第十一计算式包括:
Figure 116530DEST_PATH_IMAGE096
其中,所述第十二计算式包括:
Figure 64895DEST_PATH_IMAGE097
式中,
Figure 970534DEST_PATH_IMAGE098
为所述电机的最大转矩运行时间。
在第十一计算式中,电机在低于一定温度阈值下,具有较好的工作状态,但是超过一定温度,则性能急剧下降,但是电机结构不同,温度阈值不同,因此为保证普适性,温度阈值取值为150℃。
在第十二计算式中,第二温度因子与温度、电机最大扭矩持续时间相关,电机最大扭矩持续时间越长,第二温度系数越小,温度低于阈值,温度因子较小,说明电机具有更好的耐温特性。
S230、根据所述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热力学系数,计算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最大转矩;
在S230中可以采用第十三计算式计算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最大转矩,所述第十三计算式包括:
Figure 738770DEST_PATH_IMAGE099
式中,
Figure 122478DEST_PATH_IMAGE100
是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最大转矩,
Figure 456507DEST_PATH_IMAGE101
为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热力学 系数,
Figure 533048DEST_PATH_IMAGE102
是电机额定驱动转矩,
Figure 785650DEST_PATH_IMAGE103
是电机最大驱动转矩,
Figure 238628DEST_PATH_IMAGE104
是电机额定 再生转矩,
Figure 161585DEST_PATH_IMAGE105
是电机最大再生转矩,
Figure 409026DEST_PATH_IMAGE106
是电机载荷系数。
其中,电机最大转矩分为最大驱动转矩和最大再生转矩,表示电机的极限驱动、再生扭矩。同样的,电机额定转矩分为电机额定驱动转矩和电机额定再生转矩,电机输出扭矩为电机实际输出的扭矩。
S240、根据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最大转矩,计算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输出转矩。
具体的,S240中可以采用第十四计算式计算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输出转矩,所述第十四计算式包括:
Figure 417434DEST_PATH_IMAGE107
式中,
Figure 408523DEST_PATH_IMAGE108
为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输出转矩,
Figure 185986DEST_PATH_IMAGE109
为电机载荷系数,
Figure 338750DEST_PATH_IMAGE110
是下 一时刻对应的电机最大转矩。
其中,电机模型根据下一时刻的电机温度输出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输出转矩的过程中,主要涉及到三个步骤:首先是利用电机热力学系数和电机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确定下一时刻的电机热力学系数;其次,利用电机最大转矩和电机热力学系数之间的关系模型,得到下一时刻的电机最大转矩;最后,利用电机输出转矩和电机最大转矩之间的关系模型,得到下一时刻的电机输出转矩。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模型,所述电机模型基于第二方面提供的热模型搭建,所述电机模型包括:
电机温度获取模块,用于将当前时刻的电机输出扭矩、电机转速、电机温度和环境温度,输入至所述热模型中,得到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温度;
热力学系数计算模块,用于根据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温度,计算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热力学系数;
最大转矩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热力学系数,计算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最大转矩;
输出转矩计算模块,用于根据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最大转矩,计算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输出转矩。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车用驱动电机模型构建过程。在该过程中,考虑当电机长期处于高转矩区域工作时,会导致电机失效甚至烧坏电机,导致安全性降低的问题,在计算电机输出转矩时,加入电机过载系数,避免电机长时间输出大转矩。同时,针对电机的发热功率进行详细建模,将其发热功率分为三部分:绕组铜耗、电机铁耗和机械损耗,每一部分进行详细分析,确保电机热模型准确性。这个过程,可以大大提升电机模型的仿真精度,精确反映电机温度和电机输出转矩之间的动态变化过程,在复杂热环境下,能够精确的反映电池输出扭矩特性,提升模型的实用价值,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电机模型可以提高在电动车辆高低温环境下的仿真、持续大功率工况下的仿真,输出结果更为准确。
本发明实施例建立了基于电机风冷系统和电机液冷系统的考虑热模型的电机模型。电机风冷系统针对电机功率比较低的车型中,主要应用在一些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后桥。电机液冷系统通过在电机壳体内部设计冷却流道的方式进行散热,具有较高的散热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电机本体模型和热模型进行单独建模,然后将两个模型建立连接或关联,得到完整的考虑热模型的电机模型。
可理解的是,第四方面提供的电机模型与第三方面提供的方法相对应,其有关内容的解释、举例、具体实施方式等有关说明可以参考第一方面中的相应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用术语仅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而非限制本申请范围。如本发明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还需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

Claims (7)

1.一种热模型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当前时刻的电机输出扭矩和电机转速,根据所述当前时刻的电机输出扭矩和电机转速,计算所述电机的绕组铜损、定转子铁损和机械损耗,并将所述绕组铜损、所述定转子铁损和所述机械损耗之和作为所述电机在当前时刻的产热功率;
获取当前时刻对应的电机温度和环境温度,根据所述当前时刻对应的电机温度和环境温度计算所述电机在当前时刻的风冷散热功率;
根据冷却液的属性参数和当前时刻的环境温度,计算所述电机在当前时刻的液冷散热功率;
根据电机在当前时刻的所述产热功率、所述风冷散热功率和所述液冷散热功率,计算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温度;
采用第一计算式计算所述绕组铜损,所述第一计算式包括:
Figure 275797DEST_PATH_IMAGE001
式中,
Figure 803861DEST_PATH_IMAGE002
为当前时刻的电机输出扭矩,
Figure 970401DEST_PATH_IMAGE003
为当前时刻的电机转速,
Figure 674046DEST_PATH_IMAGE004
为 所述绕组铜损;或者,
采用第二计算式计算所述定转子铁损,所述第二计算式包括:
Figure 64576DEST_PATH_IMAGE005
式中,
Figure 486461DEST_PATH_IMAGE006
为当前时刻的电机输出扭矩,
Figure 722270DEST_PATH_IMAGE007
为当前时刻的电机转速,
Figure 873897DEST_PATH_IMAGE008
为 铁损系数,
Figure 858164DEST_PATH_IMAGE009
为所述定转子铁损;或者,
采用第三计算式计算所述机械损耗,所述第三计算式包括:
Figure 16613DEST_PATH_IMAGE010
Figure 541267DEST_PATH_IMAGE011
式中,
Figure 734351DEST_PATH_IMAGE012
为当前时刻的电机输出扭矩,
Figure 138787DEST_PATH_IMAGE013
为当前时刻的电机转速,
Figure 535265DEST_PATH_IMAGE014
为机 械损失系数,
Figure 129188DEST_PATH_IMAGE015
为所述机械损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第四计算式计算所述电机在当前时刻的风冷散热功率,所述第四计算式包括:
Figure 707937DEST_PATH_IMAGE016
式中,
Figure 96324DEST_PATH_IMAGE017
为所述电机在当前时刻的风冷散热功率,
Figure 963786DEST_PATH_IMAGE018
为当前时刻的电 机温度,
Figure 830242DEST_PATH_IMAGE019
为当前时刻的环境温度,
Figure 997918DEST_PATH_IMAGE020
是所述电机的当量散热面积,
Figure 268190DEST_PATH_IMAGE021
为散热 系数,
Figure 826210DEST_PATH_IMAGE022
,D为所述电机的外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第五计算式计算所述电机在当前时刻的液冷散热功率,所述第五计算式包括:
Figure 496357DEST_PATH_IMAGE023
Figure 518540DEST_PATH_IMAGE024
式中,
Figure 983150DEST_PATH_IMAGE025
为所述电机在当前时刻的液冷散热功率,
Figure 294046DEST_PATH_IMAGE026
为输入散热器的 冷却液温度,
Figure 751572DEST_PATH_IMAGE027
为输出散热器的冷却液温度,
Figure 113414DEST_PATH_IMAGE028
为冷却液比热容,
Figure 545664DEST_PATH_IMAGE029
为冷却液质量;
其中,采用第六计算式计算输出散热器的冷却液温度,所述第六计算式包括:
Figure 406172DEST_PATH_IMAGE030
Figure 683701DEST_PATH_IMAGE031
式中,
Figure 149317DEST_PATH_IMAGE032
为当前时刻的环境温度,系数
Figure 221310DEST_PATH_IMAGE033
,系数
Figure 241218DEST_PATH_IMAGE034
,系数
Figure 322438DEST_PATH_IMAGE035
采用第七计算式计算得到,系数
Figure 908140DEST_PATH_IMAGE036
采用第八计算式计算得到;
其中,所述第七计算式包括:
Figure 151034DEST_PATH_IMAGE037
式中,
Figure 268025DEST_PATH_IMAGE038
是冷却液散热系数,A是传热面积;
其中,所述第八计算式包括:
Figure 74307DEST_PATH_IMAGE039
式中,
Figure 530828DEST_PATH_IMAGE040
是散热器质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第九计算式计算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温度,所述第九计算式包括:
Figure 725049DEST_PATH_IMAGE041
Figure 267020DEST_PATH_IMAGE042
式中,
Figure 408151DEST_PATH_IMAGE043
为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温度,
Figure 984757DEST_PATH_IMAGE044
为所述电机的初始温度,
Figure 303874DEST_PATH_IMAGE045
为所述电机在当前时刻的产热功率,
Figure 379146DEST_PATH_IMAGE046
为电机在当前时刻的所述风冷散热功率,
Figure 340280DEST_PATH_IMAGE047
为电机在当前时刻的液冷散热功率,
Figure 505813DEST_PATH_IMAGE048
为所述电机的比热容,
Figure 510678DEST_PATH_IMAGE049
为所 述电机的质量。
5.一种热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电机产热模块,用于获取当前时刻的电机输出扭矩和电机转速,根据所述当前时刻的电机输出扭矩和电机转速,计算所述电机的绕组铜损、定转子铁损和机械损耗,并将所述绕组铜损、所述定转子铁损和所述机械损耗之和作为所述电机在当前时刻的产热功率;
确定风冷散热模块,用于获取当前时刻对应的电机温度和环境温度,根据所述当前时刻对应的电机温度和环境温度计算所述电机在当前时刻的风冷散热功率;
确定液冷散热模块,用于根据冷却液的属性参数和当前时刻的环境温度,计算所述电机在当前时刻的液冷散热功率;
确定电机温度模块,用于根据电机在当前时刻的所述产热功率、所述风冷散热功率和所述液冷散热功率,计算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温度;采用第一计算式计算所述绕组铜损,所述第一计算式包括:
Figure 558400DEST_PATH_IMAGE050
式中,
Figure 41334DEST_PATH_IMAGE051
为当前时刻的电机输出扭矩,
Figure 326953DEST_PATH_IMAGE003
为当前时刻的电机转速,
Figure 237140DEST_PATH_IMAGE052
为 所述绕组铜损;或者,
采用第二计算式计算所述定转子铁损,所述第二计算式包括:
Figure 975420DEST_PATH_IMAGE053
式中,
Figure 996466DEST_PATH_IMAGE006
为当前时刻的电机输出扭矩,
Figure 136591DEST_PATH_IMAGE054
为当前时刻的电机转速,
Figure 483259DEST_PATH_IMAGE055
为 铁损系数,
Figure 708835DEST_PATH_IMAGE009
为所述定转子铁损;或者,
采用第三计算式计算所述机械损耗,所述第三计算式包括:
Figure 533571DEST_PATH_IMAGE056
Figure 324941DEST_PATH_IMAGE057
式中,
Figure 858822DEST_PATH_IMAGE058
为当前时刻的电机输出扭矩,
Figure 102852DEST_PATH_IMAGE013
为当前时刻的电机转速,
Figure 731280DEST_PATH_IMAGE014
为机 械损失系数,
Figure 580418DEST_PATH_IMAGE059
为所述机械损耗。
6.一种电机模型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基于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模型实现,所述方法包括:
将当前时刻的电机输出扭矩、电机转速、电机温度和环境温度,输入至所述热模型中,得到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温度;
根据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温度,计算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热力学系数;
根据所述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热力学系数,计算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最大转矩;
根据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最大转矩,计算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输出转矩;
采用第十计算式计算所述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热力学系数,所述第十计算式包括:
Figure 65626DEST_PATH_IMAGE060
式中,
Figure 265795DEST_PATH_IMAGE061
为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热力学系数,
Figure 432334DEST_PATH_IMAGE062
是第一温度因子,
Figure 401558DEST_PATH_IMAGE063
是 第二温度因子,
Figure 260929DEST_PATH_IMAGE064
是电机过载系数,
Figure 682815DEST_PATH_IMAGE065
是电机额定转矩,
Figure 918624DEST_PATH_IMAGE066
为当前时刻对应 的电机输出扭矩;第一温度因子采用第十一计算式计算得到,所述第二温度因子采用第十 二计算式计算得到;
其中,所述第十一计算式包括:
Figure 476775DEST_PATH_IMAGE067
Figure 507048DEST_PATH_IMAGE068
为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温度;
其中,所述第十二计算式包括:
Figure 416230DEST_PATH_IMAGE069
式中,
Figure 3200DEST_PATH_IMAGE070
为所述电机的最大转矩运行时间;
采用第十三计算式计算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最大转矩,所述第十三计算式包括:
Figure 399546DEST_PATH_IMAGE071
式中,
Figure 351453DEST_PATH_IMAGE072
是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最大转矩,
Figure 997198DEST_PATH_IMAGE073
为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热力学系 数,
Figure 83400DEST_PATH_IMAGE074
是电机额定驱动转矩,
Figure 130991DEST_PATH_IMAGE075
是电机最大驱动转矩,
Figure 253799DEST_PATH_IMAGE076
是电机额定再 生转矩,
Figure 386840DEST_PATH_IMAGE077
是电机最大再生转矩,
Figure 518875DEST_PATH_IMAGE078
是电机载荷系数;或者,
采用第十四计算式计算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输出转矩,所述第十四计算式包括:
Figure 420972DEST_PATH_IMAGE079
式中,
Figure 449102DEST_PATH_IMAGE080
为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输出转矩,
Figure 69439DEST_PATH_IMAGE081
为电机载荷系数,
Figure 739586DEST_PATH_IMAGE082
是下一时 刻对应的电机最大转矩。
7.一种电机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模型基于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模型搭建,所述电机模型包括:
电机温度获取模块,用于将当前时刻的电机输出扭矩、电机转速、电机温度和环境温度,输入至所述热模型中,得到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温度;
热力学系数计算模块,用于根据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温度,计算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热力学系数;
最大转矩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热力学系数,计算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最大转矩;
输出转矩计算模块,用于根据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最大转矩,计算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输出转矩;
采用第十计算式计算所述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热力学系数,所述第十计算式包括:
Figure 496189DEST_PATH_IMAGE083
式中,
Figure 491958DEST_PATH_IMAGE061
为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热力学系数,
Figure 599592DEST_PATH_IMAGE084
是第一温度因子,
Figure 542271DEST_PATH_IMAGE085
是 第二温度因子,
Figure 418960DEST_PATH_IMAGE086
是电机过载系数,
Figure 320051DEST_PATH_IMAGE087
是电机额定转矩,
Figure 931292DEST_PATH_IMAGE066
为当前时刻对应 的电机输出扭矩;第一温度因子采用第十一计算式计算得到,所述第二温度因子采用第十 二计算式计算得到;
其中,所述第十一计算式包括:
Figure 926930DEST_PATH_IMAGE067
Figure 408858DEST_PATH_IMAGE068
为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温度;
其中,所述第十二计算式包括:
Figure 730118DEST_PATH_IMAGE088
式中,
Figure 31917DEST_PATH_IMAGE070
为所述电机的最大转矩运行时间;
采用第十三计算式计算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最大转矩,所述第十三计算式包括:
Figure 96825DEST_PATH_IMAGE089
式中,
Figure 433260DEST_PATH_IMAGE072
是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最大转矩,
Figure 863104DEST_PATH_IMAGE073
为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热力学系 数,
Figure 167047DEST_PATH_IMAGE090
是电机额定驱动转矩,
Figure 520799DEST_PATH_IMAGE075
是电机最大驱动转矩,
Figure 961007DEST_PATH_IMAGE076
是电机额定再 生转矩,
Figure 171540DEST_PATH_IMAGE091
是电机最大再生转矩,
Figure 447932DEST_PATH_IMAGE078
是电机载荷系数;或者,
采用第十四计算式计算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输出转矩,所述第十四计算式包括:
Figure 854642DEST_PATH_IMAGE079
式中,
Figure 618199DEST_PATH_IMAGE080
为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机输出转矩,
Figure 937316DEST_PATH_IMAGE081
为电机载荷系数,
Figure 215850DEST_PATH_IMAGE082
是下一时 刻对应的电机最大转矩。
CN202211112400.2A 2022-09-14 2022-09-14 热模型及其数据处理方法、电机模型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Active CN1152082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12400.2A CN115208281B (zh) 2022-09-14 2022-09-14 热模型及其数据处理方法、电机模型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12400.2A CN115208281B (zh) 2022-09-14 2022-09-14 热模型及其数据处理方法、电机模型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08281A CN115208281A (zh) 2022-10-18
CN115208281B true CN115208281B (zh) 2022-12-13

Family

ID=83571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12400.2A Active CN115208281B (zh) 2022-09-14 2022-09-14 热模型及其数据处理方法、电机模型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082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26062B (zh) * 2022-12-21 2023-08-04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 基于电池组热管理系统建模的电池组温度预警方法及系统
CN116614035A (zh) * 2023-05-29 2023-08-18 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转子温度实时在线估算方法
CN117254746B (zh) * 2023-11-13 2024-03-01 江西五十铃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电机温度控制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6000A (zh) * 2011-03-17 2011-08-17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电机及其绕组温度的检出方法和装置、热保护方法和装置
JP2011243126A (ja) * 2010-05-21 2011-12-01 Hitachi Ltd 電磁機器の最適設計システム
CN108074466A (zh) * 2018-01-12 2018-05-25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新能源车辆热管理系统的仿真方法
CN111211719A (zh) * 2018-11-06 2020-05-29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磁钢温度估算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03525B2 (en) * 2003-08-05 2005-06-07 Kendro Laboratory Products, Lp Motor temperature sensor system and method to determine motor performance
JP6623951B2 (ja) * 2016-06-22 2019-12-2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の冷却装置
CN107342667B (zh) * 2017-05-24 2019-05-31 江苏大学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高效率区域调节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243126A (ja) * 2010-05-21 2011-12-01 Hitachi Ltd 電磁機器の最適設計システム
CN102156000A (zh) * 2011-03-17 2011-08-17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电机及其绕组温度的检出方法和装置、热保护方法和装置
CN108074466A (zh) * 2018-01-12 2018-05-25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新能源车辆热管理系统的仿真方法
CN111211719A (zh) * 2018-11-06 2020-05-29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磁钢温度估算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遗传算法的感应电机效率优化控制研究;马秀娟等;《微电机》;20131028(第10期);第36-40页 *
晶体管水冷散热器的热分析及仿真研究;葛隽等;《机床与液压》;20080515(第05期);第161-164页 *
油田电机轻载节能控制策略的研究;武建文等;《电机与控制应用》;20090510(第05期);第45-4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08281A (zh) 2022-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208281B (zh) 热模型及其数据处理方法、电机模型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Gundabattini et al. A review on methods of finding losses and cooling methods to increase efficiency of electric machines
Li et al. Electrothermal analysis of induction motor with compound cage rotor used for PHEV
Jungreuthmayer et al. A detailed heat and fluid flow analysis of an internal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achine by means of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Kang et al. Self-circulation cooling structure design of permanent magnet machines for electric vehicle
Chen et al. Thermal modeling of hollow conductors for direct cooling of electrical machines
Marignetti et al. Thermal analysis of an axial flux permanent-magnet synchronous machine
Jiao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tion of a liquid-cooled eddy current retarder with a dual salient poles design
Lundmark et al. Coupled 3-D thermal and electromagnetic modelling of a liquid-cooled transverse flux traction motor
Zhu et al. Cooling system design of a high-speed PMSM based on a coupled fluidic–thermal model
Song et al. An improved dual iterative transient thermal network model for PMSM with natural air cooling
Tong et al. Research on the airflow and thermal performance in a large forced air-cooled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achine
Xu et al. Thermal Management of Drive Motor for Transportation: Analysis Methods, Key Factors in Thermal analysis, and Cooling Methods-A Review
Zhu et al. Cooling system design optimization of a high power density PM traction motor for electric vehicle applications
Wang et al. Influence of ventilation modes on the 3D global heat transfer of PMSM based on polyhedral mesh
Chang et al. Electromagnetic thermal coupling analysis for a novel cooling system of an axial flux hub motor
Li et al. Loss calculation and thermal analysis of ultra-high speed permanent magnet motor
Fasil et al.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heat flow in permanent magnet brushless DC hub motor
Raj et al. Detailed study of efficient water jacket cooling system for induction motor drive used in electric vehicle
Li et al. Bidirectional electromagnetic–thermal coupling analysis for permanent magnet traction motors under complex operating conditions
Guo et al. Thermal 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winding cooling for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of electric vehicle
Ge et al. Thermal analysis of axial‐radial hybrid ventilation motor and stator ventilation channel improvement
Boscaglia et al.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s and mechanical loss evaluation of oil splashing in direct cooled electrically excited hairpin motors
Chen et al. Thermal performance of a flux-switching permanent magnet machine for an integrated starter generator 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Ding et al. Temperature rise effect of permanent magnet wind turbine in different field setting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