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03664B - 加密硬盘用数据访问和充电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移动硬盘 - Google Patents

加密硬盘用数据访问和充电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移动硬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03664B
CN115203664B CN202211133444.3A CN202211133444A CN115203664B CN 115203664 B CN115203664 B CN 115203664B CN 202211133444 A CN202211133444 A CN 202211133444A CN 115203664 B CN115203664 B CN 1152036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ition
hard disk
charging
mobile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3344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03664A (zh
Inventor
吴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Xil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Xil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Xil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Xil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3344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03664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036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036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036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036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46Point-in-time backing up or restoration of persistent data
    • G06F11/1458Management of the backup or restore process
    • G06F11/1469Backup restoration techniqu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70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 G06F21/78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to assure secure storage of data
    • G06F21/80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to assure secure storage of data in storage media based on magnetic or optical technology, e.g. disks with sect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2Securing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2Securing storage systems in relation to acces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38Organizing or formatting or addressing of data
    • G06F3/0643Management of fil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38Organizing or formatting or addressing of data
    • G06F3/0644Management of space entities, e.g. partitions, extents, poo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1In-line storage system
    • G06F3/0673Single storage device
    • G06F3/0674Disk device
    • G06F3/0676Magnetic disk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65Matching; Classific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33/00Constructional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11B33/02Cabinets; Cases; Stands; Disposition of apparatus therein or there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33/00Constructional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11B33/12Disposition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in the apparatus, e.g. of power supply, of modules
    • G11B33/121Disposition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in the apparatus, e.g. of power supply, of modules the apparatus comprising a single recording/reproducing device
    • G11B33/122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s, e.g. connectors, cables, switch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5/00Details of stores covered by group G11C11/00
    • G11C5/14Power supply arrangements, e.g. power down, chip selection or deselection, layout of wirings or power grids, or multiple supply levels
    • G11C5/141Battery and back-up suppl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加密硬盘用数据访问和充电装置,包括:分区管理模块、缓存分区模块、指纹录入模块、指纹识别模块和充电模块;所述分区管理模块包括磁盘分区单元和用户管理单元,所述磁盘分区单元用于对移动储存设备内部的磁盘空间进行分区管理,分区空间包括分区A、分区B和缓存分区,所述用户管理单元用于管理分区对应的用户。该方案最终实现指纹识别的同时自动选择不同分区储存空间的功能,管理用户在两组分区均打开时,又能够打开缓存文件,管理从分区A或分区B误删除或恶意删除的文件,避免误删或恶意删除企业管理移动储存设备内的数据,方便管理者对企业移动储存设备的数据恢复和安全访问。

Description

加密硬盘用数据访问和充电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移动硬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安全访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加密硬盘用数据访问和充电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移动硬盘。
背景技术
在移动储存设备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传统的加密和访问方式对文件和储存空间进行管理时,仅仅考虑到单一用户的使用便捷。但是,面对多用户访问和使用,硬盘储存空间的安全管理性能有待提高,尤其是面对两种以上分区的储存空间的使用环境。
在两种不同分区管理的移动储存设备使用时,为了方便移动储存设备的使用,多采用解密后手动选择分区的方式访问文件夹,手动选择分区一方面不方便对不同分区的安全访问进行管理,另一方面需要人工选择不同系统分区的空间,分区内的文件容易被误删或恶意删除后无法查看和恢复,因此移动储存设备在分区管理时的数据访问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因此,有必要提供加密硬盘用数据访问和充电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移动硬盘,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数据访问方法,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移动储存设备在分区管理时的安全访问有待提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加密硬盘用数据访问和充电装置,包括:分区管理模块、缓存分区模块、指纹录入模块、指纹识别模块和充电模块;
所述分区管理模块包括磁盘分区单元和用户管理单元,所述磁盘分区单元用于对移动储存设备内部的磁盘空间进行分区管理,分区空间包括分区A、分区B和缓存分区,所述用户管理单元用于管理各个分区对应的用户;
所述缓存分区模块用于存储从分区A、分区B内删除的文件,所述缓存分区模块还用于提供私密的储存空间;
所述指纹录入模块用于录入用户的指纹;
所述指纹识别模块用于验证用户的指纹以判断其用户的身份,并授予其对应分区的使用权限;
所述充电模块用于提供充电功能。
所述充电模块为对接支架,所述加密硬盘用数据访问和充电装置还包括:
充电座,所述充电座的顶部开设有插孔,所述充电座上设置有数据接口,所述指纹录入模块设置在所述充电座的外壳上;
支座,所述支座设置在所述充电座内,且所述支座上设置有USB数据接头,所述对接支架与所述支座连接,并与所述插孔对应设置,所述对接支架的顶部设置充电插头。
优选的,所述充电座上设置有按钮开关。
优选的,所述支座通过转环与所述充电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充电座的内壁上开设有垂直滑槽结构,一转环围绕所述支座设置,并与所述支座转动连接,所述转环上设有连接滑轴,所述连接滑轴与所述垂直滑槽结构滑动连接;其中,所述对接支架通过所述转环与所述支座连接;
所述充电座上固设有弹性伸缩件,所述弹性伸缩件弹性连接所述支座与所述充电座。
优选的,所述充电座的内壁上还开设有两个螺旋滑槽结构,两个所述螺旋滑槽结构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垂直滑槽结构分别与所述螺旋滑槽结构的首尾相连,所述螺旋滑槽结构与所述连接滑轴相匹配,所述螺旋滑槽结构的输入口通过扭簧转动安装有引导斜板的一端,所述引导斜板的另一端抵接在所述垂直滑槽结构上,且所述引导斜板倾斜设置,所述连接滑轴位于所述引导斜板的上方;
所述对接支架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对接支架对称设置在所述转环上,一个所述对接支架上安装有一个移动电源,另一个所述对接支架位于靠近所述插孔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移动电源上固设有限位卡板,所述限位卡板通过充电卡口与所述充电插头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移动电源上设置有通电接头,所述通电接头为凸起结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移动硬盘,该移动硬盘应用于所述的加密硬盘用数据访问和充电装置。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加密硬盘用数据访问和充电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不同身份的用户通过指纹识别后自动选择分区,能够查看和访问对应分区的内容,实现指纹识别的同时自动选择不同分区储存空间的功能,管理用户在两组分区均打开时,又能够打开缓存文件,管理从分区A或分区B误删除或恶意删除的文件,避免误删或恶意删除企业管理移动储存设备内的数据,方便管理者对企业移动储存设备的数据恢复和安全访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加密硬盘用数据访问和充电装置的框图;
图2为图1所示分区管理模块部分的框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加密硬盘用数据访问和充电装置的数据访问的工作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加密硬盘用数据访问和充电装置的一较优实施例的使用情景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加密硬盘用数据访问和充电装置顶部开盖后的装配图;
图6为图5所示的A-A部剖视图;
图7为图6所示的螺旋滑槽初始状态下分布情况的三维图;
图8为图7所示螺旋滑槽与垂直滑槽连接部分的三维图;
图9为图8所示A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加密硬盘用数据访问和充电装置的移动电源更换的原理图;其中,(10a)为移动硬盘准备插入充电座状态的正视图,(10b)为移动电源与对接支架连接状态的正视图,(10c)为移动硬盘插入充电座最底部状态的正视图,(10d)为移动硬盘更换移动电源后在充电座上的正视图;
图11为图10所示(10b)至(10c)的放大原理图;其中,(11a)为图10所示(10b)的放大图,(11b)为图10所示(10c)的放大图;
图12为本发明提供的加密硬盘用数据访问和充电装置的转环和连接滑轴转动的原理图;其中,(12a)为转环下压时,连接滑轴在垂直滑槽结构内下滑状态的正视图,(12b)为连接滑轴自垂直滑槽结构顶部进入螺旋滑槽结构内,处于下压旋转状态的正视图,(12c)为连接滑轴从螺旋滑槽结构即将进入垂直滑槽结构底部的正视图,(12d)为连接滑轴下滑进入垂直滑槽结构底部的正视图,(12e)为(12a)状态下俯视原理图,(12f)为(12b)状态下俯视原理图,(12g)为(12c)状态下俯视原理图,(12h)为(12d)状态下俯视原理图;
图13为本发明提供的加密硬盘用数据访问和充电装置的另一较优实施例的使用情景图;
图14为图13所示双槽口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提供的移动硬盘的一使用情景图。
附图标号说明:
11、分区管理模块,111、磁盘分区单元,112、用户管理单元,12、缓存分区模块,13、指纹录入模块,14、指纹识别模块;
21、充电座,210、插孔,211、按钮开关,212、数据接口;
214、垂直滑槽结构,215、螺旋滑槽结构,216、引导斜板;
23、支座,231、弹性伸缩件,232、USB数据接头;
24、转环;
241、连接滑轴;
25、对接支架,251、充电插头;
26、移动电源,261、通电接头,262、限位卡板,2621、充电卡口,263、充电接口;
22、移动硬盘;
221、接电插口,222、弹性件,223、缓冲压板;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加密硬盘用数据访问和充电装置包括分区管理模块11、缓存分区模块12、指纹录入模块13、指纹识别模块14和充电模块;
所述分区管理模块11包括磁盘分区单元111和用户管理单元112,所述磁盘分区单元111用于对移动储存设备内部的磁盘空间进行分区管理,分区空间包括分区A、分区B和缓存分区,所述用户管理单元112用于管理各个分区对应的用户;
所述缓存分区模块12用于存储从分区A、分区B内删除的文件,所述缓存分区模块12还用于提供私密的储存空间;
所述指纹录入模块13用于录入用户的指纹;
所述指纹识别模块14用于验证用户的指纹以判断其用户的身份,并授予其对应分区的使用权限;
所述充电模块用于提供充电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指纹录入模块13和指纹识别模块14的结合使用,用于移动储存设备的安全打开。
在第一次使用时,第一次指纹录入的用户为管理用户;
管理用户通过磁盘分区单元111能够对磁盘空间进行分区管理,获得分区A、分区B和缓存分区的管理权;
管理用户通过用户管理单元112能够对分区A、分区B进行授权管理,授予录入指纹的普通用户对应分区权限;
其中,管理用户既有使用权,也有管理权,普通用户只有使用权,没有管理权;
管理权包括储存空间的分区管理,储存空间分区的指纹管理,“管理用户”的指纹管理,缓存分区的文件夹管理;使用权为访问、存储和删除对应分区内的文件或资源内容。
分区A和分区B用于存储数据资源,所有用户均可以查看对应分区内的文件或资源内容。
缓存分区用于对分区A、分区B中删除的文件进行缓存,缓存后保留在缓存分区的文件夹内,用于管理用户的查看和管理;缓存分区还用于为管理用户提供私密的储存空间。
当确定缓存分区内的文件为可删除文件时,需要管理用户统一删除;
当确定缓存分区的文件为恶意删除或误删除的文件时,管理用户可统一将缓存分区内删除的数据恢复,为企业数据的安全提供保障。
普通用户验证通过后能够自动打开对应的分区文件夹,以便于快速打开所需使用的文件,不需要手动选择分区。
在录入不同用户指纹后使用时,用户通过指纹录入模块13扫描指纹,指纹识别模块14能够识别该用户的指纹,且自动匹配系统内储存的用户指纹,打开对应的分区,若不匹配,则设备不解锁。
请参阅图3,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加密硬盘用数据访问和充电装置的数据访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获取当前用户的指纹数据;
S20判断指纹数据;
S30指纹为管理用户,则分区A、分区B和缓存分区同时打开,获取储存空间内的所有可查看内容;
S31指纹为分区A对应的普通用户,只有分区A打开,只显示分区A可查看的内容;
S32指纹为分区B对应的普通用户,只有分区B打开,只显示分区B可查看的内容;
S33指纹为无法识别的用户,无法解锁。
具体的,通过指纹录入模块13对用户的指纹进行采集,获取指纹数据,根据指纹数据与指纹识别模块14交互。
指纹录入模块13可以为设备自带的指纹识别装置、智能手机的指纹识别装置或其他带有指纹识别功能的移动终端设备。
具体的,通过指纹识别模块14对获取的指纹数据进行验证,第一次录入的指纹数据即为管理用户,管理用户享有分区后,对各分区文件的查看权、使用用户的管理权、误删文件的恢复权;
管理用户通过分区管理模块11能够对磁盘空间进行分区管理,通过磁盘分区单元111能够将储存空间分成分区A、分区B和缓存分区,通过用户管理单元112对分区A和分区B进行普通用户身份创建和指纹录入。
其中,储存空间的分区管理,实现对储存空间的分区管理和控制,通过用户管理单元112能够对各分区进行指纹的录入或删除管理,该管理权限只有管理用户享有,且管理用户能够同时打开分区A、分区B和缓存分区。
指纹识别模块14对指纹数据进行验证后,能够自动打开对应分区的文件夹,且只显示授权后的分区文件夹内容。
例如:
管理用户D通过用户管理单元112将用户E的指纹录入到分区A的使用权限内,用户E通过指纹录入模块13进行指纹录入后,指纹识别模块14通过分区A的指纹验证,自动打开分区A的文件夹;
管理用户D通过用户管理单元112将用户F的指纹录入到分区B的使用权限内,用户F通过指纹录入模块13进行指纹录入后,指纹识别模块14通过分区B的指纹验证,自动打开分区B的文件夹。
通过指纹识别模块14识别管理用户,缓存分区模块12自动将被删除的文件通过文件夹的方式显示在终端上,方便管理用户对误删除文件的查看和恢复,同时能够防止业内心怀不轨的人员对企业文件的信息进行恶意删除,维持企业管理信息的安全可靠性。
本发明提供的加密硬盘用数据访问和充电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不同身份的用户通过指纹识别后自动选择分区,能够查看和访问对应分区的内容,实现指纹识别的同时自动选择不同分区储存空间的功能,管理用户在两组分区均打开时,又能够打开缓存文件,管理从分区A或分区B误删除或恶意删除的文件,避免误删或恶意删除企业管理移动储存设备内的数据,方便管理者对企业移动储存设备的数据恢复和安全访问。
请结合参阅图4至图6,本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模块为对接支架25。
加密硬盘用数据访问和充电装置还包括:
充电座21,所述充电座21的顶部开设有插孔210,所述充电座21上设置有数据接口212,所述指纹录入模块13设置在所述充电座21的外壳上;
支座23,所述支座23设置在所述充电座21内,且所述支座23上设置有USB数据接头232,所述对接支架25与所述支座23连接,并与所述插孔210对应设置,所述对接支架25的顶部设置充电插头251。
充电插头251能够与移动硬盘22连接,为插入充电座21的移动硬盘22充电和供电;也可通过USB数据接头232与移动硬盘22进行数据交互,用于数据的传输。
本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座21的顶盖部分采用活动安装的方式,且插孔210位于顶盖上。
所述数据接口212用于数据的传输,连接充电座21和外界的电脑设备。
请再次参阅图5,所述充电座21上设置有按钮开关211。
按钮开关211方便对设备的开关进行控制。
所述按钮开关211用于控制充电座21的电源开关,充电座21使用时通过接电插头连接外界的电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座23通过转环24可以与所述充电座21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对接支架25直接与所述支座23连接。
支座23通过转环24与充电座21采用固定安装的方式,不影响移动硬盘22正常的充电和连接。
请再次参阅图6,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座21的内壁上开设有垂直滑槽结构214,一转环24围绕所述支座23设置,并与所述支座23转动连接,所述转环24上设有连接滑轴241,所述连接滑轴241与所述垂直滑槽结构214滑动连接;其中,所述对接支架25通过所述转环24与所述支座23连接;
所述充电座21上固设有弹性伸缩件231,所述弹性伸缩件231弹性连接所述支座23与所述充电座21。
移动硬盘22插入充电座21后,实现数据连接的同时,移动硬盘22与移动电源26自动分离,移动电源26部分与对接支架25部分连接,为分离后的移动电源26自动充电。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式中,所述垂直滑槽结构214设置有两个,两个垂直滑槽结构214对称设置,所述连接滑轴241设置有两个,一个连接滑轴241对应一个垂直滑槽结构214。
请结合参阅图6、图7、图8和图9,所述充电座21的内壁上还开设有两个螺旋滑槽结构215,两个所述螺旋滑槽结构215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垂直滑槽结构214分别与所述螺旋滑槽结构215的首尾相连,所述螺旋滑槽结构215与所述连接滑轴241相匹配,所述螺旋滑槽结构215的输入口通过扭簧转动安装有引导斜板216的一端,所述引导斜板216的另一端抵接在所述垂直滑槽结构214上,且所述引导斜板216倾斜设置,所述连接滑轴241位于所述引导斜板216的上方;
所述对接支架25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对接支架25对称设置在所述转环24上,一个所述对接支架25上安装有一个移动电源26,另一个所述对接支架25位于靠近所述插孔210的一侧。
移动硬盘22插入充电座21后,实现数据连接的同时,移动电源26与移动硬盘22自动分离,继续按压后实现移动电源26的更换,期间维持移动电源26充电的状态。
螺旋滑槽结构215为连接滑轴241和转环24提供旋转180°的支持。
其中,对接支架25由一个竖板,两个横杆组成,竖板设在转环24上,两个横杆设在竖板上,一个横杆上对应设置一组充电插头251,两个横杆之间预留移动硬盘22和移动电源26的活动间隙,为移动硬盘22插入提供稳定的支持,且该活动间隙与充电座21上的插孔210相匹配。
请再次参阅图6,所述移动电源26上固设有限位卡板262,所述限位卡板262通过充电卡口2621与所述充电插头251电性连接。
限位卡板262方便移动电源26与对接支架25的对接安装,对接安装后,为移动电源26提供充电和限位的支持。
在本实施例中,支座23通过弹性伸缩件231缓冲安装在充电座21上,为移动硬盘22的安插提供缓冲支持,增强防护性能,且不影响移动硬盘22正常的充电和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伸缩件231为弹簧伸缩结构,为支座23提供弹性支撑的作用。
通过垂直滑槽结构214为移动硬盘22的安装提供缓冲支撑,且能够保障移动硬盘22的通电接头261能够稳定的对接在USB数据接头232上,实现数据的连接。
在初始状态时,连接滑轴241位于垂直滑槽结构214范围的正上方,下方预留足够的活动空间,且配合弹性伸缩件231的支撑,能够保障移动硬盘22与USB数据接头232只对接的稳定性。
从移动硬盘22上更换下的移动电源26自动充电,而备用的移动电源26可跟随移动硬盘22同步取走。
移动电源26通过充电卡口2621方便与对接支架25上的充电插头251连接,为移动硬盘22安装时,移动电源26与对接支架25的装配提供支持,从而保障移动电源26充电的稳定性。
移动电源26上的充电卡口2621配合对接支架25上的充电插头251导电触点连接后进行充电。
请再次参阅图6,所述移动电源26上设置有通电接头261,所述通电接头261为凸起结构。
通电接头261不仅能够连接移动硬盘22,为其供电,还能够在连接后起到限位的作用。
移动电源26上的通电接头261与移动硬盘22连接后,通过导电触点实现移动储存设备的供电。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访问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请结合参阅图10、图11和图15,使用前,充电座21通电且通过数据线与电脑连接,电源更换的原理:
请参阅图(10a),移动硬盘22的接口端朝下且对准在插孔210的正上方,手动向下按压移动硬盘22,使其从插孔210插入;
请参阅图(10b),移动硬盘22上的01号移动电源26下移,01号移动电源26通过限位卡板262上的充电卡口2621卡在对接支架25的充电插头251上,移动硬盘22与移动电源26之间自动分离且断开连接,移动硬盘22与USB数据接头232连接;如图11所示,作辅助线c1c2,辅助线c3c4,辅助线c1c2与辅助线c3c4之间平行分布;
辅助线c1c2与01号移动电源26和02号移动电源26的交点分别为c2和c1;
辅助线c3c4与01号移动电源26和02号移动电源26的交点分别为c3和c4;
在图(11a)中,移动电源与对接支架处于连接状态,c2和c1在同一条辅助线c1c2上,在图(11b)中,为移动硬盘插入充电座最底部状态,c1下移且旋转至c4的位置,c2下移且旋转至c3的位置,从而保持动作后c3和c4仍在平行分布的辅助线c3c4上;
使得01号移动电源26和02号移动电源26在下移的过程中相对水平旋转,并且,最终02号移动电源26完成替换01号移动电源的位置;
实现移动硬盘22与移动电源26分离后,支座23、移动硬盘22和移动电源26相对高度保持不变;
请参阅图(10c),移动硬盘22继续下压,转环24转动且通过对接支架25带动01号移动电源26与02号移动电源26进行位置调换,完成两个移动电源26的自动切换,01号移动电源26保持充电模式;02号移动电源26移动至移动硬盘22的对准位置上,且准备与移动硬盘22之间进行对接;
请参阅图(10d),所述移动硬盘22松开后,弹性伸缩件231带动支座23整体上移,移动硬盘22和02号移动电源26保持对准状态且稳定上移,设备恢复至移动硬盘22正常安插后的状态。
其中,所述移动硬盘22更换电源后,只需要向上拔出,拔出的同时能够自动将02号移动电源26向上拉起,02号移动电源26自动与移动硬盘22连接。
参阅图12,旋转更换两个移动电源26的具体原理如下:
请结合图(12a)和图(12e),所述支座23受压下移时,转环24下移,连接滑轴241下移,连接滑轴241通过垂直滑槽结构214与引导斜板216的顶面接触;
请结合图(12b)和图(12f),所述连接滑轴241经过引导斜板216的斜面结构后向螺旋滑槽结构215内滑动,沿螺旋滑槽结构215向下旋转,转环24下移的同时旋转,支座23下移而不会转动,使两个对接支架25稳定旋转,两个对接支架25带动两个对应的移动电源26下移的同时转动;
请结合图(12c)和图(12g),所述连接滑轴241继续下移旋转,且连接滑轴241滑动至螺旋滑槽结构215的输出口位置时,两组移动电源26位置互换即将完成;
请结合图(12d)和图(12h),所述连接滑轴241继续下移旋转,且从螺旋滑槽结构215的输出口进入对应的垂直滑槽结构214内部,两组移动电源26位置互换完成。
其中,所述连接滑轴241从螺旋滑槽结构215进入对应的垂直滑槽结构214内部后,松开按压状态的移动硬盘22,而支座23和转环24部分会向上移,上移的过程中不会发生转动的现象,维持两组移动电源26更换后的状态。
请结合参阅图13和图14,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插孔210设置有两组,所述对接支架25设置有四组,一组所述插孔210对应两组所述对接支架25,一组所述插孔210对应设置一组备用的所述移动电源26,设置两组插孔210安装结构,方便对两组移动硬盘22上的移动电源26进行单独或同步更换。
应用场景:
一、可同时用于两个移动硬盘22使用,其中一个移动硬盘22可不安装移动电源26,另一个移动硬盘22安装移动电源26,另一个移动硬盘22主要用于外出使用时携带便捷,而一个移动硬盘22主要用于安装在充电座21上使用,不需要移动电源26,在另一个移动硬盘22进行更换移动电源26时,不会受到遮挡和影响;
二、可同时用于两个移动硬盘22的同时切换,其中一个移动硬盘22安装一个移动电源26,配备一个备用移动电源26,另一个移动硬盘22安装另一个移动电源26,配备另一个备用移动电源26,两个移动硬盘22需要同时更换移动电源26时,只需要同时插入充电座21上,按压后松开,即可完成两个移动硬盘22电源的同时切换。 需要注意的是: 禁止在两个移动硬盘22均配备移动电源26的场景下,只按压一个移动硬盘22,该场景下无法完成移动电源26的切换。
请参阅图15,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移动硬盘22。
该移动硬盘22应用于所述加密硬盘用数据访问和充电装置的连接和使用。所述移动硬盘22连接弹性件222的一端,所述弹性件222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缓冲压板223,所述缓冲压板223滑动安装在所述移动硬盘22上,所述移动电源26与所述缓冲压板223抵接。
移动电源26通过缓冲压板223和弹性件222压紧安装在移动硬盘22上,保持移动电源26与移动硬盘22连接后的稳定性,为移动电源26与移动硬盘22之间的弹性装配提供支持。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式中,所述缓冲压板223的外表面为弧形结构,为两个移动电源26切换时提供接触缓冲,使得移动电源26旋转接触到缓冲压板223时,缓冲压板223受压上移且压紧弹性件222,为两个移动电源26的切换提供可靠支持。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222采用弹簧,缓冲压板223采用硬性塑料结构。
所述移动硬盘22通过所述插孔210插接在所述充电座21上,所述移动硬盘22上开设有接电插口221,所述接电插口221与所述通电接头261连接。
为了提高移动储存设备携带和户外使用的便捷,现有技术多采用移动储存设备内置电源的方式,一方面能够为移动储存设备供电,另一方面能够为外出携带的移动设备提供充电的支持,但是充电部分与储存设备部分连接,导致充电部分故障时,硬盘无法正常的工作和使用,且供电电源的电能用尽后需要等待较长的充电时间才能够继续携带和使用,不方便移动电源26的充电和切换。
本移动硬盘22方便与充电座21之间进行装配连接,装配后移动电源26自动分离,移动硬盘22的输入端通过USB数据接头232与充电座21连接,实现充电座21为移动硬盘22供电和数据读取的支持。
在本实施例中,接电插口221为内凹结构,通电接头261为凸起结构,当移动电源26相对移动硬盘22上移时,通电接头261从接电插口221内脱离,为移动电源26的更换提供稳定的支持;
移动硬盘22抽出使用时,移动电源26相对移动硬盘22下移,通电接头261稳定的插入接电插口221的内部,形成卡接限位结构,增加移动电源26与移动硬盘22连接后的稳定性,便于移动硬盘22部分的携带。
其中,接电插口221与通电接头261之间通过导电触点连接,移动电源26通过通电接头261上的导电触点与接电插口221内的导电触点连接,形成通路,移动电源26能够为移动硬盘22提供电源输入。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式中,所述移动硬盘22内置无线数据传输模块。
移动硬盘22通过无线无线传输模块方便无线数据传输,通过与手机无线连接后,在手机上进行指纹识别,为移动硬盘22户外使用时的身份认证和数据读取提供支持。
在移动电源26插入充电座21时,移动电源26与移动硬盘22自动分离,移动电源26停止向移动硬盘22供电,移动硬盘22可通过充电座21供电,且充电座21通过数据接口与电脑端或移动端连接,连接后,通过充电座21上的指纹录入模块13进行指纹识别和身份认证,用于移动硬盘22内数据的安全访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电源26安装在移动硬盘22上使用时,所述移动电源26上还设置有充电接口263。
使得移动电源26不仅能够对所述移动硬盘22进行供电,还能够对外通过USB数据线进行充电。
所述移动硬盘22上还设置有USB输出接口。
通过移动硬盘22上的USB输出接口同样能够对外供电使用,使得移动电源26和移动硬盘22组成一个移动的“充电宝”。
应用场景:
一、当需要快速更换充好电的移动电源26时:
移动硬盘22安装在支座23上且按压时,移动电源26自动与移动硬盘22分离,分离后的移动电源26开始充电,且两组移动电源26进行切换;
移动电源26切换后,从移动硬盘22上换掉的移动电源26与对接支架25保持连接,维持充电状态,而对准在移动硬盘22安装位置上的移动电源26为移动硬盘22的携带便捷做准备;
当移动硬盘22取走时,移动电源26受到缓冲压板223的下压,使得通电接头261与接电插口221连通,实现移动电源26为移动硬盘22供电使用的功能。
在移动电源26更换的过程中,移动硬盘22插入插孔210时移动电源26被对接支架25撑起,且充电卡口2621与充电插头251形成卡接限位,使得移动电源26在旋转更换的过程中不会发生滑动错位的现象,保持移动电源26转动和更换的位置不变。
二、当只需要移动硬盘22安装到充电座21上,对本身的移动电源26充电,而不需要切换时:
移动硬盘22安装在支座23上,升降支架23通过转环24和连接滑轴241在垂直滑槽结构214内垂直滑动,连接滑轴241在引导斜板216上方的垂直滑槽结构214内活动,而不会进入螺旋滑槽结构215内,因此在移动硬盘22上的接电插口221与USB数据接头232连接时,对接支架25不会带动移动电源26旋转;
移动电源26只会自动与移动硬盘22分离,分离后的移动电源26开始充电,移动硬盘22能够通过USB数据接头232进行正常的数据读取。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3)

1.一种加密硬盘用数据访问和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区管理模块、缓存分区模块、指纹录入模块、指纹识别模块和充电模块;
所述分区管理模块包括磁盘分区单元和用户管理单元,所述磁盘分区单元用于对移动储存设备内部的磁盘空间进行分区管理,分区空间包括分区A、分区B和缓存分区,所述用户管理单元用于管理各个分区对应的用户;
所述缓存分区模块用于存储从分区A、分区B内删除的文件,所述缓存分区模块还用于提供私密的储存空间;
所述指纹录入模块用于录入用户的指纹;
所述指纹识别模块用于验证用户的指纹以判断其用户的身份,并授予其对应分区的使用权限;
所述充电模块用于提供充电功能;
所述加密硬盘用数据访问和充电装置还包括:
两个对接支架;
充电座,所述充电座的顶部开设有插孔,所述充电座上设置有数据接口,所述指纹录入模块设置在所述充电座的外壳上;
支座,所述支座设置在所述充电座内,且所述支座上设置有USB数据接头,所述对接支架与所述支座连接,并与所述插孔对应设置,所述对接支架的顶部设置充电插头;
所述充电座的内壁上开设有垂直滑槽结构,一转环围绕所述支座设置,并与所述支座转动连接,所述转环上设有连接滑轴,所述连接滑轴与所述垂直滑槽结构滑动连接;其中,所述对接支架通过所述转环与所述支座连接;
所述充电座上固设有弹性伸缩件,所述弹性伸缩件弹性连接所述支座与所述充电座;
所述充电座的内壁上还开设有两个螺旋滑槽结构,两个所述螺旋滑槽结构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垂直滑槽结构分别与所述螺旋滑槽结构的首尾相连,所述螺旋滑槽结构与所述连接滑轴相匹配,所述螺旋滑槽结构的输入口通过扭簧转动安装有引导斜板的一端,所述引导斜板的另一端抵接在所述垂直滑槽结构上,且所述引导斜板倾斜设置,所述连接滑轴位于所述引导斜板的上方;
两个所述对接支架对称设置在所述转环上,一个所述对接支架上安装有第一移动电源,另一个所述对接支架位于靠近所述插孔的一侧,其中,移动硬盘上设置有可更换的第二移动电源;
所述第一移动电源上固设有限位卡板,所述限位卡板通过充电卡口与所述充电插头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移动电源上设置有通电接头,所述通电接头为凸起结构;
当需要完成所述移动硬盘上的所述第二移动电源与所述对接支架的所述第一移动电源切换时:
所述移动硬盘的接口端朝下且对准在所述插孔的正上方,手动向下按压所述移动硬盘,使其从所述插孔插入;
所述移动硬盘上的所述第二移动电源下移,所述第二移动电源通过所述限位卡板上的所述充电卡口卡在所述对接支架的所述充电插头上,所述移动硬盘与所述第二移动电源之间自动分离且断开连接,所述移动硬盘与所述USB数据接头连接;
所述移动硬盘继续下压,所述转环转动且通过所述对接支架带动所述第二移动电源与所述第一移动电源进行位置调换,完成所述第二移动电源与所述第一移动电源的自动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密硬盘用数据访问和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上设置有按钮开关。
3.一种移动硬盘,其特征在于,该移动硬盘应用于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密硬盘用数据访问和充电装置。
CN202211133444.3A 2022-09-18 2022-09-18 加密硬盘用数据访问和充电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移动硬盘 Active CN1152036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33444.3A CN115203664B (zh) 2022-09-18 2022-09-18 加密硬盘用数据访问和充电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移动硬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33444.3A CN115203664B (zh) 2022-09-18 2022-09-18 加密硬盘用数据访问和充电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移动硬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03664A CN115203664A (zh) 2022-10-18
CN115203664B true CN115203664B (zh) 2022-12-09

Family

ID=83573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33444.3A Active CN115203664B (zh) 2022-09-18 2022-09-18 加密硬盘用数据访问和充电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移动硬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03664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PL384704A1 (pl) * 2008-03-14 2009-09-28 Chargee Spółka Z Ograniczoną Odpowiedzialnością Samoobsługowe urządzenie do ładowania baterii i obsługi urządzeń elektronicznych oraz sposób kontrolowania przebiegu ładowania baterii
CN206040210U (zh) * 2016-08-12 2017-03-22 成文娟 一种指纹识别移动硬盘
CN109412238A (zh) * 2018-12-12 2019-03-0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盒
CN209982137U (zh) * 2019-07-12 2020-01-21 东莞精旺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薄型指纹辨识器充电座
CN111797441A (zh) * 2020-07-06 2020-10-20 深圳市安信达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指纹解锁的分区权限加密管理固态硬盘及方法
CN111949615A (zh) * 2020-08-25 2020-11-17 深圳市广通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文件防误删处理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03664A (zh) 2022-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69571B2 (en) Laptop with multi-display functionality having pin and ball mating member
CN103366107A (zh) 一种保护应用程序访问权限的方法、装置及手机
CN103765501B (zh) 用于个人电器的互操作性的系统和方法
US20120260054A1 (en) Security system for external data storage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1272242A (zh) 基于网络的移动存储系统和方法
CN104954534B (zh) 通信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相应的通信终端
CN107493373B (zh) 一种充电同时同步备份的加密存储系统
CN115203664B (zh) 加密硬盘用数据访问和充电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移动硬盘
CN102592070B (zh) 双屏幕pc
CN111833916A (zh) 一种便携的数据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210199896U (zh) 一种可刷脸租借的共享充电宝装置
TWM603984U (zh) 具有同時充電及備份資料功能的裝置
CN115390765A (zh) 可内置独立数据的存储设备
CN111241498A (zh) 一种多功能usb存储设备
CN105320903A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基于该电子设备的数据读写方法
JP5587112B2 (ja) データ保存時間設定機能付き可搬型携帯記憶装置
CN211506480U (zh) 一种手写装置
CN111159783B (zh) 一种便携式高速流加密硬件装置及方法
CN106407838A (zh) 便签信息管理方法和装置
CN213024470U (zh) 指纹加密的手机用u盘
JP4649096B2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CN201918159U (zh) 分离式硬盘
CN216956870U (zh) 一种便携式移动载体及分体式的生物信息处理系统
CN211207209U (zh) 一种采用内置Ukey接口的结构设计平板电脑
JP3240960U (ja) メモリカードロッ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