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01889A - 探测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平板探测器 - Google Patents

探测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平板探测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01889A
CN115201889A CN202110388590.XA CN202110388590A CN115201889A CN 115201889 A CN115201889 A CN 115201889A CN 202110388590 A CN202110388590 A CN 202110388590A CN 115201889 A CN115201889 A CN 1152018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signal transmission
switch
lines
group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8859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文宸
徐帅
姜振武
杨祎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Senso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Sens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Senso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8859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01889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018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018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TMEASUREMENT OF NUCLEAR OR X-RADIATION
    • G01T1/00Measuring X-radiation, gamma radiation, corpuscular radiation, or cosmic radiation
    • G01T1/29Measurement performed on radiation beams, e.g. position or section of the beam; Measurement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adiation
    • G01T1/2914Measurement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adiation
    • G01T1/2921Static instruments for imaging the distribution of radioactivity in one or two dimensions; Radio-isotope cameras
    • G01T1/2928Static instruments for imaging the distribution of radioactivity in one or two dimensions; Radio-isotope cameras using solid state detec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radi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TMEASUREMENT OF NUCLEAR OR X-RADIATION
    • G01T1/00Measuring X-radiation, gamma radiation, corpuscular radiation, or cosmic radiation
    • G01T1/16Measuring radiation intensity
    • G01T1/161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 of nuclear medicine, e.g. in vivo count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ath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Measurement Of Radiation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探测面板,包括:衬底基板,衬底基板包括探测区和位于探测区外围的非探测区;探测区包括:非探测区包括:多条驱动信号传输线、降噪用电压传输线、与栅线组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开关组和与栅线组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开关组,第一开关组包括与所对应的栅线组内栅线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组包括与所对应的栅线组内所栅线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开关;栅线的第一端、栅线的第二端通过对应的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分别与一条驱动信号传输线和降噪用电压传输线相连,位于同一第一开关组内的不同第一开关连接不同的驱动信号传输线,位于不同第一开关组内的至少两个第一开关连接同一驱动信号传输线。

Description

探测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平板探测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探测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平板探测器。
背景技术
X射线检测广泛应用于现代医疗影像检测中,目前最先进的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是在具有图像处理功能的计算机控制下,采用一维或者二维的X射线探测器直接把X射线信息转化为数字图像信息的技术。当前DR设备主要采用的二维平板X射线探测器(Flat X-ray Panel Detector,FPXD)包括直接式平板探测器和间接式平板探测器。
发明内容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探测面板,包括:衬底基板,所述衬底基板包括探测区和位于所述探测区外围的非探测区;
所述探测区包括:多条栅线和多条信号探测线,多条所述栅线和多条所述信号探测线限定呈阵列排布的多个探测单元,所述探测单元与对应的所述栅线和所述信号探测线相连,多个探测单元划分为多个探测单元组,所述探测单元组包括多行所述探测单元,多条所述栅线划分为与所述探测单元组一一对应的多个栅线组,所述栅线组包括与所对应的所述探测单元组内各行探测单元一一对应的多条栅线;
所述非探测区包括:多条驱动信号传输线、降噪用电压传输线、与所述栅线组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开关组和与所述栅线组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开关组,所述第一开关组包括与所对应的栅线组内所述栅线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组包括与所对应的栅线组内所栅线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开关;
所述栅线的第一端、所述栅线的第二端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分别与一条所述驱动信号传输线和所述降噪用电压传输线相连,位于同一所述第一开关组内的不同所述第一开关连接不同的所述驱动信号传输线,位于不同所述第一开关组内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开关连接同一所述驱动信号传输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非探测区还包括:栅极驱动模块和降噪用电压供给模块;
所述栅极驱动模块配置有多个驱动信号输出端,所述驱动信号传输线与所述驱动信号输出端相连且不同所述驱动信号传输线连接不同所述驱动信号输出端,所述栅极驱动模块用于向各所述驱动信号传输线分别提供栅极驱动信号;
所述降噪用电压模块与所述降噪用电压传输线相连接,所述降噪用电压模块用于向所述降噪用电压传输线提供降噪用电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一控制信号传输线相连,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与对应的所述驱动信号传输线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对应的所述栅线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第二开关包括: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二控制信号传输线相连,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降噪用电压传输线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与对应的所述栅线的第二端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同一所述第一开关组内的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连接同一条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传输线,位于不同所述第一开关组内的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连接不同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传输线;
位于同一所述第二开关组内的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连接同一条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传输线,位于不同所述第二开关组内的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连接不同的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传输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中,两者同时为N型晶体管或者两者同时为P型晶体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非探测区还包括: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配置有多个第一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传输线与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相连且不同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传输线连接不同第一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向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传输线分别提供第一控制信号;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配置有多个第二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传输线与所述第二信号输出端相连且不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传输线连接不同第二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向各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传输线分别提供第二控制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和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分别位于所述探测区在行方向上的相对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中,两者中之一为N型晶体管,另一为P型晶体管;
对应同一所述栅线组的所述第一开关组和所述第二开关组,所述第一开关组所连接的第一控制信号传输线与所述第二开关组所连接的第二控制信号传输线为同一条控制信号传输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非探测区还包括:开关控制模块;
所述开关控制模块配置有多个控制信号输出端,所述控制信号传输线与所述控制信号输出端相连且不同所述控制信号传输线连接不同控制信号输出端,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用于向各所述控制信号传输线分别提供控制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信号传输线和所述控制信号传输线分别位于所述探测区在行方向上的相对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探测单元组所包含的探测单元的行数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信号传输线的数量与一个所述探测单元组所包含的探测单元的行数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衬底基板为柔性基板。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平板探测器,包括如第一方面中所提供的所述探测面板。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探测面板的驱动方法,所述探测面板为第一方面中所提供的所述探测面板,所述驱动方法包括:
依次对各所述探测单元组进行驱动;
其中,对一个所述探测单元组进行驱动的步骤包括:
控制待驱动所述探测单元组所对应第一开关组内的所述第一开关处于导通状态,以及控制待驱动所述探测单元组所对应第二开关组内的所述第二开关处于断路状态;同时,控制除待驱动所述探测单元组之外的其他所述探测单元组所对应第一开关组内的所述第一开关处于断路状态,以及控制除待驱动所述探测单元组之外的其他所述探测单元组所对应第二开关组内所述第二开关处于导通状态,待驱动所述探测单元组所对应栅线组内的各条栅线依次被写入栅极驱动信号,除待驱动所述探测单元组之外的其他所述像素探测单元组所对应栅线组内的各条栅线被写入降噪用电压。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探测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1B为本公开实施例中探测单元的一种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A所示探测面板的一种工作时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探测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探测面板的一种工作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探测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平板探测器进行详细描述。
在一种相关技术中,探测面板一般包括衬底基板,衬底基板包括探测区和非探测区,其中探测区内设置有成阵列排布的探测单元,每一行探测单元配租有对应的一条栅线;在非探测区内且位于探测区的一侧一般会设置与栅线一一对应的多条驱动信号传输线,驱动信号传输线的一端与对应的栅线相连,驱动信号传输线的另一端与栅极驱动模块的一个驱动信号输出端相连,且不同驱动信号传输线所连接的驱动信号输出端不同;栅极驱动模块通过各驱动信号输出端依次输出栅极驱动信号,以使得位于探测区内的各条栅线能够依次加载栅极驱动信号,从而实现对各行探测单元的依次驱动。
然而,在上述相关技术中,需要在非探测区内且位于探测区的一侧布置过多的驱动信号传输线,以是的驱动信号传输线与栅线一一对应;且随时探测面板的探测分辨率提升,探测单元的行数相应增多,所需布置的栅线和驱动信号传输线数量相应增多,不利于产品的窄边框设计。
在另一种相关技术中,通过对探测单元进行分组,每个探测单元组包括多行探测单元;同时,在栅线的一端设置对应的薄膜晶体管,各条栅线通过对应的薄膜晶体管与对应的一条驱动信号传输线相连,此时不同栅线可通过各自对应的薄膜晶体管连接至同一条驱动信号传输线,通过控制各薄膜晶体管的工作状态(导通或截止),以使得连接至同一条驱动信号传输线的多个薄膜晶体管在任意时刻至多存在一个薄膜晶体管处于导通状态且其他薄膜晶体管处于截止状态,即通过分时复用的方式,以实现一条驱动信号传输线能够在不同时刻以给不用的栅线提供栅极驱动信号。具体地,在任意时刻仅有一个探测单元组所对应的栅线所连接的晶体管处于导通状态,而其他探测单元所对应的栅线所连接的晶体管处于截止状态。在栅线数量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在栅线的一端设置薄膜晶体管,以使得多条栅线通过薄膜晶体管连接至同一条驱动信号传输线,从而能够使得所需布置的驱动信号传输线的数量减小。
然而,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任意时刻仅有仅有一个探测单元组所对应的栅线所连接的晶体管处于导通状态,而其他探测单元所对应的栅线所连接的晶体管处于截止状态,此时其他探测单元所对应的栅线会长时间处于浮接(floating)状态,这些长时间处于浮接状态的栅线容易受到线间电容(栅线本身与其他电学结构之间形成的电容)、外部噪声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电压漂移,从而导致所对应的探测单元行出现误驱动,进而对当前被正常驱动的探测单元所输出的探测信号产生干扰。即,探测面板的工作稳定性较差。
为解决相关技术中所存在至少之一的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相应解决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晶体管可以为薄膜晶体管或场效应管或其他具有相同、类似特性的器件,由于采用的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是对称的,所以其源极、漏极是没有区别的。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为区分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将其中一极称为第一极,另一极称为第二极,栅极称为控制极。
图1A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探测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图1B为本公开实施例中探测单元的一种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1A和图1B所示,该探测面板包括:衬底基板,衬底基板包括探测区A和位于探测区A外围的非探测区B。
其中,探测区A为用于进行信号探测(例如X射线探测)的区域,其一般位于衬底基板的中间位置;非探测区B用于布置外围信号传输走线、固定驱动芯片,其一般位于衬底基板的周边位置且位于探测区A的外围。
探测区A包括:多条栅线GATE和多条信号探测线RL,多条栅线GATE和多条信号探测线RL限定呈阵列排布的多个探测单元,探测单元与对应的栅线GATE和信号探测线RL相连,多个探测单元划分为多个探测单元组PG,探测单元组PG包括多行探测单元,多条栅线GATE划分为与探测单元组PG一一对应的多个栅线组,栅线组包括与所对应的探测单元组PG内各行探测单元一一对应的多条栅线GATE。
在一些实施例中,衬底基板为柔性基板,以使得探测面板能够产生弯曲形变,便于携带、搬运和使用,能适用于更多的应用场景。
参见图1B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探测单元包括:开关晶体管T0和光学传感器SC(光学传感器SC4可以为PIN光电二极管或PN光敏二极管),开关晶体管T0的控制极与对应的栅线GATE相连,开关晶体管T0的第一极与光学传感器SC的一端相连,开关晶体管T0的第二极与对应的信号探测线RL相连,光学传感器SC的另一端与偏置电压线VBL相连。
非探测区B包括:多条驱动信号传输线GL1/GL2/GL3/GL4、降噪用电压传输线VL、与栅线组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开关组TG1和与栅线组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开关组TG2,第一开关组TG1包括与所对应的栅线组内栅线GATE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组TG2包括与所对应的栅线组内所栅线GATE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开关。其中,驱动信号传输线GL1/GL2/GL3/GL4用于传输栅极驱动信号,降噪用电压传输线VL用于传输降噪用电压。
栅线GATE的第一端、栅线GATE的第二端通过对应的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分别与一条驱动信号传输线GL1/GL2/GL3/GL4和降噪用电压传输线VL相连,位于同一第一开关组TG1内的不同第一开关连接不同的驱动信号传输线GL1/GL2/GL3/GL4,位于不同第一开关组TG1内的至少两个第一开关连接同一驱动信号传输线GL1/GL2/GL3/GL4。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为各栅线组配置对应的第一开关组TG1,并将位于同一第一开关组TG1内的不同第一开关连接不同的驱动信号传输线GL1/GL2/GL3/GL4,位于不同第一开关组TG1内的至少两个第一开关连接同一驱动信号传输线GL1/GL2/GL3/GL4,即位于不同栅线组中的栅线GATE可以通过对应的第一开关连接至同一驱动信号传输线GL1/GL2/GL3/GL4,也就是说,一条驱动信号传输线GL1/GL2/GL3/GL4可以对应多条栅线GATE;因此,在栅线GATE数量一定的情况下,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可有效减小所需布置的驱动信号传输线GL1/GL2/GL3/GL4的数量。与此同时,通过为个栅线GATE配置对应的第二开关组TG2,每条栅线GATE的第二端通过对应的第二开关与降噪用电压传输线VL相连,以使得在对某一探测单元组PG(称为“待驱动探测单元组”)进行驱动的过程中,也可以同时向除待驱动探测单元组PG之外的其他探测单元组PG所对应的栅线GATE提供降噪用电压,从而能够实现对待驱动探测单元组PG之外的其他探测单元组PG所对应的栅线GATE进行降噪处理,以避免出现因电压漂移而产生的探测单元误驱动的问题,有利于提升探测面板的工作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探测单元组PG所包含的探测单元的行数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信号传输线GL1/GL2/GL3/GL4的数量与一个探测单元组PG所包含的探测单元的行数相同。
参见图1A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非探测区B还包括:栅极驱动模块1和降噪用电压供给模块2。
其中,栅极驱动模块1配置有多个驱动信号输出端,驱动信号传输线GL1/GL2/GL3/GL4与驱动信号输出端相连且不同驱动信号传输线GL1/GL2/GL3/GL4连接不同驱动信号输出端,栅极驱动模块1用于向各驱动信号传输线GL1/GL2/GL3/GL4分别提供栅极驱动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栅极驱动模块1具体可以为栅极驱动芯片(Gate Driver IC)。
降噪用电压模块2与降噪用电压传输线VL相连接,降噪用电压模块2用于向降噪用电压传输线VL提供降噪用电压。在一些实施例中,降噪用电压模块2具体可以为一电源IC,该电源IC可以输出降噪用电压;降噪用电压为可使得开关晶体管T0处于截止状态的电压,具体电压值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和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关包括:第一晶体管T1,第一晶体管T1的控制极与第一控制信号传输线CL1/CL2相连,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极与对应的驱动信号传输线GL1/GL2/GL3/GL4连接,第一晶体管T1的第二极与对应的栅线GATE的第一端相连。
第二开关包括:第二晶体管T2,第二晶体管T2的控制极与第二控制信号传输线CL1'/CL2'相连,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极与降噪用电压传输线VL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第二极与对应的栅线GATE的第二端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同一第一开关组TG1内的第一晶体管T1的控制极连接同一条第一控制信号传输线CL1/CL2,位于不同第一开关组TG1内的第一晶体管T1的控制极连接不同的第一控制信号传输线CL1/CL2;位于同一第二开关组TG2内的第二晶体管T2的控制极连接同一条第二控制信号传输线CL1'/CL2',位于不同第二开关组TG2内的第二晶体管T2的控制极连接不同的第二控制信号传输线CL1'/CL2'。通过上述设计,可有效减少所需布置的第一控制信号传输线CL1/CL2的数量,有利于窄边框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中,两者同时为N型晶体管或者两者同时为P型晶体管。
在一些实施例中,非探测区B还包括:第一控制模块3和第二控制模块4。
其中,第一控制模3块配置有多个第一信号输出端,第一控制信号传输线CL1/CL2与第一信号输出端相连且不同第一控制信号传输线CL1/CL2连接不同第一信号输出端,第一控制模块3用于向各第一控制信号传输线CL1/CL2分别提供第一控制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模块3具体可以为栅极驱动芯片。
第二控制模块4配置有多个第二信号输出端,第二控制信号传输线CL1'/CL2'与第二信号输出端相连且不同第二控制信号传输线CL1'/CL2'连接不同第二信号输出端,第二控制模块4用于向各第二控制信号传输线CL1'/CL2'分别提供第二控制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控制模块4具体可以为栅极驱动芯片。
以第一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以及开关晶体管T0均为N型晶体管为例,结合附图来对图1A所示探测面板的驱动过程进行详细描述。图1A中探测区A内示例性画出了8行、8列共计64个探测单元,64个探测单元划分为2个探测单元组PG且每个探测单元组PG包含4行探测单元,8条栅线GATE划分为2个栅线组且每个栅线组包括4条栅线GATE;图1A中非探测区B内示例性画出了2条第一控制信号传输线CL1/CL2、2条第二控制信号传输线CL1'/CL2'、4条驱动信号传输线GL1/GL2/GL3/GL4和1条降噪用电压传输线VL。
图2为图1A所示探测面板的一种工作时序图,如图2所示,针对2个探测单元组PG配置有对应的2个驱动阶段s1/s2。
以对第一个探测单元组PG进行驱动的过程为例,第一个探测单元组PG所对应的第一控制信号传输线CL1内的第一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状态,第一个探测单元组PG所对应的第一开关组TG1内第一开关处于导通状态(形成通路),第一个探测单元组PG所对应的第二控制信号传输线CL1'内的第二控制信号处于低电平状态,第一个探测单元组PG所对应的第二开关组TG2内第二开关处于截止状态(形成断路);与此同时,除第一个探测单元组PG之外的其他探测单元组PG所对应的第一控制信号传输线CL2内的第一控制信号处于低电平状态,除第一个探测单元组PG之外的其他探测单元组PG所对应的第一开关组TG1内第一开关处于截止状态(形成断路),除第一个探测单元组PG之外的其他探测单元组PG所对应的第二开关组TG2所连接的第二控制信号传输线CL2'内的第二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状态,除第一个探测单元组PG之外的其他探测单元组PG所对应的第二开关组TG2内第二开关处于导通状态(形成通路)。在上述过程中,栅极驱动模块向各条驱动信号传输线GL1/GL2/GL3/GL4依次输出栅极驱动信号,以实现对第一个探测单元组PG内的各行探测单元依次进行驱动,以及向除第一个探测单元组PG之外的其他探测单元组PG所对应的栅线GATE内写入降噪用电压以实现降噪处理。
此后,以相同的驱动方式来对其他探测单元组PG依次进行驱动。在对各探测单元组PG进行驱动的过程中,待驱动探测单元组PG所对应第一开关组TG1内的第一开关处于导通状态,以及待驱动探测单元组PG所对应第二开关组TG2内的第二开关处于断路状态;同时,除待驱动探测单元组PG之外的其他探测单元组PG所对应第一开关组TG1内的第一开关处于断路状态,以及除待驱动探测单元组PG之外的其他探测单元组PG所对应第二开关组TG2内第二开关处于导通状态,待驱动探测单元组PG所对应栅线组内的各条栅线GATE依次被写入栅极驱动信号,除待驱动探测单元组PG之外的其他像素探测单元组PG所对应栅线组内的各条栅线GATE被写入降噪用电压。
继续参见图1A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信号传输线和第二信号传输线分别位于探测区A在行方向上的相对两侧。上述设计可使得第一信号传输线和第一信号传输线均匀分布于探测区A的两侧,以避免控制信号传输线集中于同一侧而导致边框过宽的问题。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探测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与前面实施例中第一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为同一类型晶体管不同,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两者中之一为N型晶体管,另一为P型晶体管;对应同一栅线组的第一开关组TG1和第二开关组TG2,第一开关组TG1所连接的第一控制信号传输线与第二开关组TG2所连接的第二控制信号传输线为同一条控制信号传输线CK1/CK2。与前面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探测面板上所需设置的控制信号传输线的数量减半。
在一些实施例中,非探测区B还包括:开关控制模块5;开关控制模块5配置有多个控制信号输出端,控制信号传输线CK1/CK2与控制信号输出端相连且不同控制信号传输线CK1/CK2连接不同控制信号输出端,开关控制模块5用于向各控制信号传输线CK1/CK2分别提供控制信号。与前面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探测面板上所需设置的控制模块数量更少。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信号传输线GL1/GL2/GL3/GL4和控制信号传输线CK1/CK2分别位于探测区A在行方向上的相对两侧。上述设计可使得驱动信号传输线GL1/GL2/GL3/GL4和控制信号传输线CK1/CK2分布于探测区A的两侧,以避免信号传输线集中于同一侧而导致边框过宽的问题。
以第一晶体管T1和开关晶体管T0均为N型晶体管,第二晶体管T2为P型晶体管为例,结合附图来对图3所示探测面板的驱动过程进行详细描述。图3中探测区A内示例性画出了8行、8列共计64个探测单元,64个探测单元划分为2个探测单元组PG且每个探测单元组PG包含4行探测单元,8条栅线GATE划分为2个栅线组且每个栅线组包括4条栅线GATE;图3中非探测区B内示例性画出了2条控制信号传输线CK1/CK2、4条驱动信号传输线GL1/GL2/GL3/GL4和1条降噪用电压传输线VL。
图4为图3所示探测面板的一种工作时序图,如图4所示,针对2个探测单元组PG配置有对应的2个驱动阶段s1/s2。
以对第一个探测单元组PG进行驱动的过程为例,第一个探测单元组PG所对应的控制信号传输线CK1内的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状态,第一个探测单元组PG所对应的第一开关组TG1内第一开关处于导通状态(形成通路),第一个探测单元组PG所对应的第二开关组TG2内第二开关处于截止状态(形成断路);与此同时,除第一个探测单元组PG之外的其他探测单元组PG所对应的控制信号传输线CK2内的控制信号处于低电平状态,除第一个探测单元组PG之外的其他探测单元组PG所对应的第一开关组TG1内第一开关处于截止状态(形成断路),除第一个探测单元组PG之外的其他探测单元组PG所对应的第二开关组TG2内第二开关处于导通状态(形成通路)。在上述过程中,栅极驱动模块1向各条驱动信号传输线GL1/GL2/GL3/GL4依次输出栅极驱动信号,以实现对第一个探测单元组PG内的各行探测单元依次进行驱动,以及向除第一个探测单元组PG之外的其他探测单元组PG所对应的栅线GATE内写入降噪用电压以实现降噪处理。
此后,以相同的驱动方式来对其他探测单元组PG依次进行驱动。在对各探测单元组PG进行驱动的过程中,待驱动探测单元组PG所对应第一开关组TG1内的第一开关处于导通状态,以及待驱动探测单元组PG所对应第二开关组TG2内的第二开关处于断路状态;同时,除待驱动探测单元组PG之外的其他探测单元组PG所对应第一开关组TG1内的第一开关处于断路状态,以及除待驱动探测单元组PG之外的其他探测单元组PG所对应第二开关组TG2内第二开关处于导通状态,待驱动探测单元组PG所对应栅线组内的各条栅线GATE依次被写入栅极驱动信号,除待驱动探测单元组PG之外的其他像素探测单元组PG所对应栅线组内的各条栅线GATE被写入降噪用电压。
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不仅能够有效减少探测面板上所需布置的驱动信号传输线的数量,同时还能在对待驱动探测单元进行驱动过程中对其他探测单元所对应的栅线进行降噪处理,以提升探测面板的工作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图1A和图3中所示全部探测单元划分为2个探测单元组,每个探测单元组包括4行探测单元的情况仅起到示例性作用,其不会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产生限制。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全部探测单元还可以划分为3个或更多个探测单元组,每个探测单元组中至少包括2行探测单元即可,此处不再一一举例描述。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平板探测器,该平板探测器包括探测面板,其中探测面板可采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探测面板,对于该探测面板的描述可参见前面实施例中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平板探测器具体可以是X射线平板探测器。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探测面板的驱动方法,其中该探测面板前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探测面板,驱动方法包括:依次对各探测单元组进行驱动。
其中,对一个探测单元组(作为待驱动探测单元组)进行驱动的步骤包括:控制待驱动探测单元组所对应第一开关组内的第一开关处于导通状态,以及控制待驱动探测单元组所对应第二开关组内的第二开关处于断路状态;同时,控制除待驱动探测单元组之外的其他探测单元组所对应第一开关组内的第一开关处于断路状态,以及控制除待驱动探测单元组之外的其他探测单元组所对应第二开关组内第二开关处于导通状态,待驱动探测单元组所对应栅线组内的各条栅线依次被写入栅极驱动信号,除待驱动探测单元组之外的其他像素探测单元组所对应栅线组内的各条栅线被写入降噪用电压。
对于各探测单元组的的具体驱动过程,可参见前面实施例中相应内容,此处不再再赘述。
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不仅能够有效减少探测面板上所需布置的驱动信号传输线的数量,同时还能在对待驱动探测单元进行驱动过程中对其他探测单元所对应的栅线进行降噪处理,以提升探测面板的工作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探测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基板,所述衬底基板包括探测区和位于所述探测区外围的非探测区;
所述探测区包括:多条栅线和多条信号探测线,多条所述栅线和多条所述信号探测线限定呈阵列排布的多个探测单元,所述探测单元与对应的所述栅线和所述信号探测线相连,多个探测单元划分为多个探测单元组,所述探测单元组包括多行所述探测单元,多条所述栅线划分为与所述探测单元组一一对应的多个栅线组,所述栅线组包括与所对应的所述探测单元组内各行探测单元一一对应的多条栅线;
所述非探测区包括:多条驱动信号传输线、降噪用电压传输线、与所述栅线组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开关组和与所述栅线组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开关组,所述第一开关组包括与所对应的栅线组内所述栅线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组包括与所对应的栅线组内所栅线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开关;
所述栅线的第一端、所述栅线的第二端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分别与一条所述驱动信号传输线和所述降噪用电压传输线相连,位于同一所述第一开关组内的不同所述第一开关连接不同的所述驱动信号传输线,位于不同所述第一开关组内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开关连接同一所述驱动信号传输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测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非探测区还包括:栅极驱动模块和降噪用电压供给模块;
所述栅极驱动模块配置有多个驱动信号输出端,所述驱动信号传输线与所述驱动信号输出端相连且不同所述驱动信号传输线连接不同所述驱动信号输出端,所述栅极驱动模块用于向各所述驱动信号传输线分别提供栅极驱动信号;
所述降噪用电压模块与所述降噪用电压传输线相连接,所述降噪用电压模块用于向所述降噪用电压传输线提供降噪用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测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一控制信号传输线相连,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与对应的所述驱动信号传输线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对应的所述栅线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第二开关包括: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二控制信号传输线相连,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降噪用电压传输线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与对应的所述栅线的第二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探测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所述第一开关组内的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连接同一条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传输线,位于不同所述第一开关组内的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连接不同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传输线;
位于同一所述第二开关组内的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连接同一条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传输线,位于不同所述第二开关组内的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连接不同的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传输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探测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中,两者同时为N型晶体管或者两者同时为P型晶体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探测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探测区还包括: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配置有多个第一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传输线与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相连且不同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传输线连接不同第一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向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传输线分别提供第一控制信号;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配置有多个第二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传输线与所述第二信号输出端相连且不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传输线连接不同第二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向各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传输线分别提供第二控制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探测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和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分别位于所述探测区在行方向上的相对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探测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中,两者中之一为N型晶体管,另一为P型晶体管;
对应同一所述栅线组的所述第一开关组和所述第二开关组,所述第一开关组所连接的第一控制信号传输线与所述第二开关组所连接的第二控制信号传输线为同一条控制信号传输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探测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探测区还包括:开关控制模块;
所述开关控制模块配置有多个控制信号输出端,所述控制信号传输线与所述控制信号输出端相连且不同所述控制信号传输线连接不同控制信号输出端,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用于向各所述控制信号传输线分别提供控制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探测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信号传输线和所述控制信号传输线分别位于所述探测区在行方向上的相对两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测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探测单元组所包含的探测单元的行数相等。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探测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信号传输线的数量与一个所述探测单元组所包含的探测单元的行数相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所述的探测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基板为柔性基板。
14.一种平板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探测面板。
15.一种探测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面板为权利要求1-13中任一所述的探测面板,所述驱动方法包括:
依次对各所述探测单元组进行驱动;
其中,对一个所述探测单元组进行驱动的步骤包括:
控制待驱动所述探测单元组所对应第一开关组内的所述第一开关处于导通状态,以及控制待驱动所述探测单元组所对应第二开关组内的所述第二开关处于断路状态;同时,控制除待驱动所述探测单元组之外的其他所述探测单元组所对应第一开关组内的所述第一开关处于断路状态,以及控制除待驱动所述探测单元组之外的其他所述探测单元组所对应第二开关组内所述第二开关处于导通状态,待驱动所述探测单元组所对应栅线组内的各条栅线依次被写入栅极驱动信号,除待驱动所述探测单元组之外的其他所述像素探测单元组所对应栅线组内的各条栅线被写入降噪用电压。
CN202110388590.XA 2021-04-12 2021-04-12 探测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平板探测器 Pending CN1152018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88590.XA CN115201889A (zh) 2021-04-12 2021-04-12 探测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平板探测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88590.XA CN115201889A (zh) 2021-04-12 2021-04-12 探测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平板探测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01889A true CN115201889A (zh) 2022-10-18

Family

ID=83571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88590.XA Pending CN115201889A (zh) 2021-04-12 2021-04-12 探测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平板探测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0188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97702B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过流保护电路
EP0760148A1 (en) Electronic devices comprising an array
US9886050B2 (en) Adaptive voltage source, shift register and unit thereof, and display
CN102569318B (zh) 矩阵衬底、检测设备、检测系统和驱动检测设备的方法
CN106775176B (zh) 自容式触摸显示模组、显示驱动方法和触摸显示装置
CN103700354A (zh) 栅极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US20220302238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RU2473110C2 (ru) Дисплей
US20230418401A1 (en)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08133693A (zh) 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US11100880B2 (en) Pixel array with gate driver and matrix sensor array
WO2022067516A1 (zh) 指纹识别基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US5532491A (en) X-ray image sensor
US7616244B2 (en)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CN103219349B (zh) 矩阵基板、检测装置和检测系统
CN110544456B (zh)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15201889A (zh) 探测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平板探测器
US20200019271A1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102655573A (zh) 固体拍摄装置
CN113261041A (zh) 扫描驱动单元、扫描驱动电路、阵列基板与显示装置
KR20100120618A (ko) 정보인식 표시장치
KR19980701945A (ko) 멀티플렉서 회로
CN109782329B (zh) 一种柔性x射线探测器
JP2020102847A (ja) インピーダンスが制御される行導体を有するマトリクスアレイ検出器
CN114283758A (zh)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预充电方法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