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85273A - 一种空地异构多机器人轨迹跟踪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地异构多机器人轨迹跟踪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85273A
CN115185273A CN202210789286.0A CN202210789286A CN115185273A CN 115185273 A CN115185273 A CN 115185273A CN 202210789286 A CN202210789286 A CN 202210789286A CN 115185273 A CN115185273 A CN 1151852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robot
robot
wheeled mobile
rotor
control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8928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穆朝絮
姚家旸
杨洪玖
崔磊
韩乔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ianj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078928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8527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1852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852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or al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automatic pilot
    • G05D1/02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 G05D1/021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 G05D1/0212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with means for defining a desired trajectory
    • G05D1/0221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with means for defining a desired trajectory involving a learning proces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or al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automatic pilot
    • G05D1/10Simultaneous 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hree dimensions
    • G05D1/101Simultaneous 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hree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 G05D1/106Change initiated in response to external conditions, e.g. avoidance of elevated terrain or of no-fly zo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Mov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地异构多机器人轨迹跟踪平台,所述多机器人轨迹跟踪平台包括轮式移动机器人系统和四旋翼飞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式移动机器人系统和四旋翼飞行系统均通过位置‑速度双闭环控制框架下的外环位置控制模块和内环速度控制模块实现系统的轨迹跟踪;本发明基于超宽带测距,设计积分滑模控制器,实现对协同系统的轨迹跟踪控制,提高了系统对于位置和环境的自主性和适应性,增强了系统的鲁棒性与容错性,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Description

一种空地异构多机器人轨迹跟踪平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地协同轨迹跟踪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地异构多机器人轨迹跟踪平台。
背景技术:
机器人作为多个综合性学科的集成体,具备一定环境感知、信息融合以及任务执行的能力。在一些简单的重复的任务场景中,单个机器人可以有效地满足人们的需求。然而,对于在一些大型复杂的任务环境与空间中,单个机器人的行为决策能力还是十分有限,于是人们提出利用多个机器人的协同来弥补单个机器人的不足。
地面移动机器人与空中飞行机器人组成的空地异构多机器人系统,以其广泛的应用需求,其不可取代的显著优势,得到了众多控制与机器人领域学者的青睐。空地异构多机器人系统通过空中和地面的协作和互补,能够完成单独种类机器人编队无法完成的任务,如大片区域排查、地理勘测、跟踪追逃、协同定位、救援和运输。协作系统在很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意义。空地协作系统在军用方面用于险区作战、敌情侦察、态势感知等;在民用方面,可用于地形地貌侦测、农业信息采集、交通信息釆集控制等方面。应用于危险环境搜救能够有效减少作业的人员伤亡并且提高作业效率。
因此,提出的基于双闭环控制的空地异构多机器人系统,不仅确保轮式移动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运动的准确性,而且实现了四旋翼飞行器与轮式移动机器人协同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地面移动机器人与四旋翼飞行器组成的空地异构多机器人系统轨迹跟踪控制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超宽带定位的位置-速度双闭环控制框架下的协同轨迹跟踪控制方法,使空地异构多机器人系统能够精确地跟踪期望轨迹。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空地异构多机器人轨迹跟踪平台,所述多机器人轨迹跟踪平台包括轮式移动机器人系统和四旋翼飞行系统,所述轮式移动机器人系统和四旋翼飞行系统均通过位置-速度双闭环控制框架下的外环位置控制模块和内环速度控制模块实现系统的轨迹跟踪;其中:所述轮式移动机器人系统与所述四旋翼飞行系统通过如下步骤实现空地异构多机器人的协同轨迹跟踪控制:
所述轮式移动机器人系统的外环位置控制模块通过两轮差速特性建立如下运动学模型;
Figure BDA0003733177580000021
其中,m=(xm,ymm)T表示轮式移动机器人的姿态位置和方向位置,
Figure BDA0003733177580000022
表示轮式移动机器人的线速度和角速度信息;
所述轮式移动机器人系统的内环速度控制模块使用PI控制方法对运动学模型计算生成轮式移动机器人系统的运动学控制器,即GK(t);
所述四旋翼飞行系统的外环位置控制模块通过飞行器位置控制的响应速度建立四旋翼飞行系统的积分滑模控制器;
所述四旋翼飞行系统的内环速度控制使用PID控制算法生成四旋翼动力学模型。
进一步,所述轮式移动机器人系统的外环位置控制模块通过两轮差速特性建立运动学模型过程:
根据论述移动机器人两个轮子之间的距离是d,驱动轮的直径是2r计算左右车轮通过电机驱动接口输出的角转速
Figure BDA0003733177580000031
Figure BDA0003733177580000032
则线速度vl(t)和vr(t)为:
Figure BDA0003733177580000033
Figure BDA0003733177580000034
根据两驱动轮中心连线的中点为机器的基点Op,瞬时线速度为vm(t),瞬时角速度
Figure BDA0003733177580000035
姿态角εm即为vm(t)与X轴夹角,小车的瞬时线速度为vm(t)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3733177580000036
根据左右轮及基点所处位置在该圆周运动中的角速度相同
Figure BDA0003733177580000037
则机器的瞬时角速度
Figure BDA0003733177580000038
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3733177580000039
联立两式,利用vr(t)和vl(t)求出机器转动半径:
Figure BDA00037331775800000310
在驱动轮与地面接触运动为纯滚动无滑动情况下,机器的运动学模型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37331775800000311
进而运动学模型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Figure BDA00037331775800000312
其中,m=(xm,ymm)T表示轮式移动机器人的姿态位置和方向位置,
Figure BDA0003733177580000041
表示轮式移动机器人的线速度和角速度信息。
进一步,所述轮式移动机器人系统的运动学控制器生成过程:
通过轮式移动真实机器人按照误差方程建立虚拟机器人运动模型,
Figure BDA0003733177580000042
其中:vrr(t)和
Figure BDA0003733177580000043
分别是虚拟线速度和角速度;
根据虚拟机器人运动模型建立全局坐标系{XL,O,YL}下的位置和方向误差方程为:
Figure BDA0003733177580000044
通过坐标变换将全局坐标系{XL,O,YL}下的位置和方向误差方程式转换为局部坐标系{XM,OC,YM};
Figure BDA0003733177580000045
通过计算上式中位置和方向误差方程的导数,得到:
Figure BDA0003733177580000046
对于上式跟踪误差系统,运动控制器设计为:
Figure BDA0003733177580000051
其中:vK(t)和
Figure BDA0003733177580000052
分别是与给定参考轨迹保持一致的理想线速度和角速度,k0,k1和k2是正可调参数。
进一步,所述四旋翼飞行系统的内环速度控制使用PID控制算法生成四旋翼动力学模型过程: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欧拉方程对于四旋翼飞行器进行建模分析,推导出四旋翼动力学模型;
Figure BDA0003733177580000053
为了简化计算,令
Figure BDA0003733177580000054
其中,s(·),c(·)分别为sin(·),cos(·)的缩写;(x(t),y(t),z(t)),
Figure BDA0003733177580000055
分别表示四旋翼无人机的位置和三种姿态角(横滚、俯仰、偏航);kt表示线性阻力;g为重力加速度;m为重力加速度;Ix,Iy,Iz分别为沿x,y,z轴的转动惯量;ui(t)(i=1,2,3,4)为控制输入;u1(t)表示z方向上的总升力,u2(t)、u3(t)、u4(t)表示无人机在不同轴向的三个转动力矩。
进一步,所述四旋翼飞行系统的外环位置控制模块通过飞行器位置控制的响应速度建立四旋翼飞行系统的积分滑模控制器过程:
(hx(t),hy(t))表示位置期望值,exq(t)和eyq(t)是期望位置与实际位置的偏差,存在:
Figure BDA0003733177580000061
本策略以X方向为例,所设计的积分滑模面为:
Figure BDA0003733177580000062
式中,γ1是正可调参数,对滑模面求导可得
Figure BDA0003733177580000063
其中:
Figure BDA0003733177580000064
积分滑模控制器为
Figure BDA0003733177580000065
式中,γ2和γ3都是正的可调参数。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
(1)搭建了空地异构多机器人系统,提高了系统对于位置和环境的自主性和适应性,有效改善了传统单机器人功能的缺失,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系统的鲁棒性与容错性,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2)采用的超宽带技术可以穿透墙壁和森林,相较于传统的窄带射频信号,时间分辨率高,且该平台传输数据简单,对机器人处理数据能力要求低,有利于真正实现协同系统的自主控制。
(3)传统的PID控制算法鲁棒性差、抗干扰能力弱,在外界干扰下不能保证控制的速度与精度。而本发明方法基于位置-速度双闭环控制框架,通过引入非线性函数改进了经典PID控制算法,提高了控制器的控制精度与响应速度,使控制性能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空地异构多机器人协同控制系统模型图;
图2为轮式移动机器人运动学模型图;
图3为四旋翼飞行器动力学模型;
图4为空地异构多机器人协同控制轨迹跟踪图;
图5为轮式移动机器人位置、角度误差图;
图6为四旋翼飞行器位置误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给出了整个系统的控制结构图。本发明基于超宽带定位的位置-速度双闭环控制框架下的协同轨迹跟踪控制,实现系统的轨迹跟踪控制。其中,所述位置-速度双闭环控制框架由外环位置控制模块和内环速度控制模块构成;对于轮式移动机器人,所述外环位置控制模块由运动学控制器构成;所述内环速度控制使用PI控制算法;对于四旋翼飞行器,所述外环位置控制模块由积分滑模控制器构成;所述内环速度控制使用PID控制算法。所述位置-速度双闭环控制框架。本发明通过位置-速度双闭环控制框架,实现空地异构多机器人的协同轨迹跟踪控制,控制过程:
首先,建立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
其次,为了使轮式移动机器人达到期望位置,外环采用运动学控制器,内环采用PI控制方法;
然后,建立四旋翼飞行器的位置系统模型,为了实现轨迹跟踪的协同控制,外环采用积分滑模控制器,提高其精度,内环采用PID控制方法;
最终,实现空地异构多机器人轨迹跟踪协同控制。具体过程:
步骤1:根据两轮差速特性,对于轮式移动机器人进行运动学建模:
如图2所示,移动机器人两个轮子之间的距离是d,驱动轮的直径是2r。左右车轮通过电机驱动接口输出的角转速
Figure BDA0003733177580000081
Figure BDA0003733177580000082
则线速度vl(t)和vr(t)为:
Figure BDA0003733177580000083
Figure BDA0003733177580000084
两驱动轮中心连线的中点为机器的基点Op,瞬时线速度为vm(t),瞬时角速度
Figure BDA0003733177580000085
姿态角εm即为vm(t)与X轴夹角,小车的瞬时线速度为vm(t)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3733177580000086
左右轮及基点所处位置在该圆周运动中的角速度相同
Figure BDA0003733177580000087
但是到基点的半径不同,存在
Figure BDA0003733177580000088
则机器的瞬时角速度
Figure BDA0003733177580000089
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37331775800000810
联立两式,利用vr(t)和vl(t)求出机器转动半径:
Figure BDA00037331775800000811
理想情况下即为左右轮转动时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在驱动轮与地面接触运动为纯滚动无滑动情况下,机器的运动学模型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3733177580000091
进而运动学模型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Figure BDA0003733177580000092
其中,m=(xm,ymm)T表示轮式移动机器人的姿态位置和方向位置,
Figure BDA0003733177580000093
表示轮式移动机器人的线速度和角速度信息。
步骤2,所述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运动学控制器,根据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设计:
在实际情况中,虚拟机器人和真实机器人之间存在跟踪位置误差。定义mr=(xr(t),yr(t),εr(t))T表示虚拟机器人的位置姿态,也就是期望的运动姿态。
虚拟机器人的运动满足下面的方程:
Figure BDA0003733177580000094
其中vrr(t)和
Figure BDA0003733177580000095
分别是虚拟线速度和角速度。然后,获得全局坐标系{XM,OC,YM}下的位置和方向误差方程为:
Figure BDA0003733177580000096
为了方便运动控制器设计,通过坐标变换将全局坐标系{XL,O,YL}下的位置和方向误差方程式转换为局部坐标系{XM,OC,YM}。
Figure BDA0003733177580000097
通过计算上式中位置和方向误差方程的导数,得到:
Figure BDA0003733177580000101
对于上式跟踪误差系统,运动控制器设计为:
Figure BDA0003733177580000102
其中:vK(t)和
Figure BDA0003733177580000103
分别是与给定参考轨迹保持一致的理想线速度和角速度,k0,k1和k2是正可调参数。
步骤3,所述四旋翼动力学系统模型;
如图3所示,四旋翼无人机的动力学模型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3733177580000104
其中,s(·),c(·)分别为sin(·),cos(·)的缩写;(x(t),y(t),z(t)),
Figure BDA0003733177580000105
分别表示四旋翼无人机的位置和三种姿态角(横滚、俯仰、偏航);kt表示线性阻力;g为重力加速度;m为重力加速度;Ix,Iy,Iz分别为沿x,y,z轴的转动惯量;ui(t)(i=1,2,3,4)为控制输入。u1(t)表示z方向上的总升力,u2(t)、u3(t)、u4(t)表示无人机在不同轴向的三个转动力矩。为了简化计算,令
Figure BDA0003733177580000106
步骤4,所述积分滑模控制器模型,根据协同系统的位置偏差设计:
(hx(t),hy(t))表示位置期望值,exq(t)和eyq(t)是期望位置与实际位置的偏差,存在:
Figure BDA0003733177580000111
本策略以X方向为例,所设计的积分滑模面为:
Figure BDA0003733177580000112
式中,γ1是正可调参数,对滑模面求导可得
Figure BDA0003733177580000113
其中:
Figure BDA0003733177580000114
外环积分滑模控制器设计为
Figure BDA0003733177580000115
式中,γ2和γ3都是正的可调参数。
实施例
本发明基于自主搭建的空地异构多机器人协同系统作为实验平台,该平台主要由一个基于STM32的轮式差速机器人、一个基于STM32的飞控和框架为X250的四旋翼无人机、WFLY系列遥控器、UWB超宽带定位、PC地面站组成。
实验区域设为8m*8m,飞行高度设为1.30m。选择了单个轮式移动机器人和单个四旋翼飞行器的方案来验证所提控制器的有效性。首先放置3个UWB基站,组成8m*8m的XOY二维地面坐标系,另外2个标签分别放置于轮式移动机器人和四旋翼飞行器,轮式移动机器人在开启电源后开始沿半径为1.5m的圆形轨迹运动。同时通过无线通信系统将轮式移动机器人的位置实时发送给四旋翼飞行器。然后通过积分滑模控制器跟踪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轨迹,得到如图4所示的轨迹跟踪图。轮式移动机器人和四旋翼飞行器的所有信号都被传输并保存到地面站进行显示和处理。
在图4中,轮式移动机器人在起始点为(4m,2m)时,沿半径为1.5m的圆形轨迹运动。通过上位机观察到轮式移动机器人的实际轨迹基本与参考轨迹吻合,说明UWB正常工作且四旋翼飞行器能够接收到轮式移动机器人的位置信息。此时,四旋翼飞行器在收到来自遥控器的启动信号后开始跟踪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轨迹。跟随者保持1.3米的相对高度距离。如图4所示,四旋翼飞行器的目标轨迹能够跟踪轮式移动机器人的实时轨迹,异构机器人的X和Y坐标基本吻合。
对于轮式移动机器人系统,位置跟踪误差结果如图5所示。由图得出轮式移动机器人能够基本跟踪目标轨迹,误差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跟踪误差小于0.2m;角度误差也在合理的范围内波动。对于四旋翼飞行器系统,位置跟踪误差结果如图6所示。由图6得出四旋翼飞行器能够精确跟踪目标位置,跟踪误差小于0.2m。

Claims (5)

1.一种空地异构多机器人轨迹跟踪平台,所述多机器人轨迹跟踪平台包括轮式移动机器人系统和四旋翼飞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式移动机器人系统和四旋翼飞行系统均通过位置-速度双闭环控制框架下的外环位置控制模块和内环速度控制模块实现系统的轨迹跟踪;其中:所述轮式移动机器人系统与所述四旋翼飞行系统通过如下步骤实现空地异构多机器人的协同轨迹跟踪控制:
所述轮式移动机器人系统的外环位置控制模块通过两轮差速特性建立如下运动学模型;
Figure FDA0003733177570000011
其中,m=(xm,ymm)T表示轮式移动机器人的姿态位置和方向位置,
Figure FDA0003733177570000012
表示轮式移动机器人的线速度和角速度信息;
所述轮式移动机器人系统的内环速度控制模块使用PI控制方法对运动学模型计算生成轮式移动机器人系统的运动学控制器,即GK(t);
所述四旋翼飞行系统的外环位置控制模块通过飞行器位置控制的响应速度建立四旋翼飞行系统的积分滑模控制器;
所述四旋翼飞行系统的内环速度控制使用PID控制算法生成四旋翼动力学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地异构多机器人轨迹跟踪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式移动机器人系统的外环位置控制模块通过两轮差速特性建立运动学模型过程:
根据论述移动机器人两个轮子之间的距离是d,驱动轮的直径是2r计算左右车轮通过电机驱动接口输出的角转速
Figure FDA0003733177570000021
Figure FDA0003733177570000022
则线速度vl(t)和vr(t)为:
Figure FDA0003733177570000023
Figure FDA0003733177570000024
根据两驱动轮中心连线的中点为机器的基点Op,瞬时线速度为vm(t),瞬时角速度
Figure FDA0003733177570000025
姿态角εm即为vm(t)与X轴夹角,小车的瞬时线速度为vm(t)可以表示为:
Figure FDA0003733177570000026
根据左右轮及基点所处位置在该圆周运动中的角速度相同
Figure FDA0003733177570000027
则机器的瞬时角速度
Figure FDA0003733177570000028
可以表示为:
Figure FDA0003733177570000029
联立两式,利用vr(t)和vl(t)求出机器转动半径:
Figure FDA00037331775700000210
在驱动轮与地面接触运动为纯滚动无滑动情况下,机器的运动学模型可以表示为:
Figure FDA00037331775700000211
进而运动学模型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Figure FDA00037331775700000212
其中,m=(xm,ymm)T表示轮式移动机器人的姿态位置和方向位置,
Figure FDA0003733177570000031
表示轮式移动机器人的线速度和角速度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地异构多机器人轨迹跟踪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式移动机器人系统的运动学控制器生成过程:
通过轮式移动真实机器人按照误差方程建立虚拟机器人运动模型,
Figure FDA0003733177570000032
其中:vrr(t)和
Figure FDA0003733177570000033
分别是虚拟线速度和角速度;
根据虚拟机器人运动模型建立全局坐标系{XL,O,YL}下的位置和方向误差方程为:
Figure FDA0003733177570000034
通过坐标变换将全局坐标系{XL,O,YL}下的位置和方向误差方程式转换为局部坐标系{XM,OC,YM};
Figure FDA0003733177570000035
通过计算上式中位置和方向误差方程的导数,得到:
Figure FDA0003733177570000036
对于上式跟踪误差系统,运动控制器设计为:
Figure FDA0003733177570000037
其中:vK(t)和
Figure FDA0003733177570000041
分别是与给定参考轨迹保持一致的理想线速度和角速度,k0,k1和k2是正可调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地异构多机器人轨迹跟踪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旋翼飞行系统的内环速度控制使用PID控制算法生成四旋翼动力学模型过程: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欧拉方程对于四旋翼飞行器进行建模分析,推导出四旋翼动力学模型;
Figure FDA0003733177570000042
为了简化计算,令
Figure FDA0003733177570000043
其中,s(·),c(·)分别为sin(·),cos(·)的缩写;(x(t),y(t),z(t)),
Figure FDA0003733177570000044
分别表示四旋翼无人机的位置和三种姿态角(横滚、俯仰、偏航);kt表示线性阻力;g为重力加速度;m为重力加速度;Ix,Iy,Iz分别为沿x,y,z轴的转动惯量;ui(t)(i=1,2,3,4)为控制输入;u1(t)表示z方向上的总升力,u2(t)、u3(t)、u4(t)表示无人机在不同轴向的三个转动力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地异构多机器人轨迹跟踪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旋翼飞行系统的外环位置控制模块通过飞行器位置控制的响应速度建立四旋翼飞行系统的积分滑模控制器过程:
(hx(t),hy(t))表示位置期望值,exq(t)和eyq(t)是期望位置与实际位置的偏差,存在:
Figure FDA0003733177570000051
本策略以X方向为例,所设计的积分滑模面为:
Figure FDA0003733177570000052
式中,γ1是正可调参数,对滑模面求导可得
Figure FDA0003733177570000053
其中:
Figure FDA0003733177570000054
则积分滑模控制器为
Figure FDA0003733177570000055
式中,γ2和γ3都是正的可调参数。
CN202210789286.0A 2022-07-06 2022-07-06 一种空地异构多机器人轨迹跟踪平台 Pending CN1151852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89286.0A CN115185273A (zh) 2022-07-06 2022-07-06 一种空地异构多机器人轨迹跟踪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89286.0A CN115185273A (zh) 2022-07-06 2022-07-06 一种空地异构多机器人轨迹跟踪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85273A true CN115185273A (zh) 2022-10-14

Family

ID=835164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89286.0A Pending CN115185273A (zh) 2022-07-06 2022-07-06 一种空地异构多机器人轨迹跟踪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85273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21451A (zh) * 2013-03-19 2013-05-29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弯路换道轨迹的跟踪控制方法
CN109828528A (zh) * 2019-01-21 2019-05-31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机器人轨迹跟踪方法及装置
CN110888447A (zh) * 2019-12-23 2020-03-1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非线性pd双闭环控制的四旋翼3d路径跟踪方法
CN111624878A (zh) * 2020-05-12 2020-09-04 曲阜师范大学 自主式水面机器人轨迹跟踪的积分滑模获取方法及系统
CN112346462A (zh) * 2020-11-06 2021-02-09 天津大学 一种基于运动学的轮式移动机器人抗饱和控制方法
AU2021100238A4 (en) * 2021-01-14 2021-04-15 Girish Vithalrao Lakhekar Adaptive spatial trajectory tracking control for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
CN113359472A (zh) * 2021-07-02 2021-09-07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四旋翼无人机自适应鲁棒轨迹跟踪控制方法
CN113721607A (zh) * 2021-08-16 2021-11-30 燕山大学 轮式机器人轨迹跟踪最优控制方法
CN114527772A (zh) * 2022-02-09 2022-05-24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auv轨迹跟踪控制器设计方法与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21451A (zh) * 2013-03-19 2013-05-29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弯路换道轨迹的跟踪控制方法
CN109828528A (zh) * 2019-01-21 2019-05-31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机器人轨迹跟踪方法及装置
CN110888447A (zh) * 2019-12-23 2020-03-1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非线性pd双闭环控制的四旋翼3d路径跟踪方法
CN111624878A (zh) * 2020-05-12 2020-09-04 曲阜师范大学 自主式水面机器人轨迹跟踪的积分滑模获取方法及系统
CN112346462A (zh) * 2020-11-06 2021-02-09 天津大学 一种基于运动学的轮式移动机器人抗饱和控制方法
AU2021100238A4 (en) * 2021-01-14 2021-04-15 Girish Vithalrao Lakhekar Adaptive spatial trajectory tracking control for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
CN113359472A (zh) * 2021-07-02 2021-09-07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四旋翼无人机自适应鲁棒轨迹跟踪控制方法
CN113721607A (zh) * 2021-08-16 2021-11-30 燕山大学 轮式机器人轨迹跟踪最优控制方法
CN114527772A (zh) * 2022-02-09 2022-05-24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auv轨迹跟踪控制器设计方法与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HAOXU MU,等: "ADP-Based Robust Tracking Control for a Class of Nonlinear Systems With Unmatched Uncertainties",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YSTEMS, vol. 50, no. 11, 30 November 2020 (2020-11-30), pages 4056 - 4067, XP011814228, DOI: 10.1109/TSMC.2019.2895692 *
DING WANG,等: "Adaptive-Critic-Based Robust Trajectory Tracking of Uncertain Dynamic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a Spring–Mass–Damper System",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vol. 65, no. 1, 31 January 2018 (2018-01-31), pages 654 - 663 *
LI LI,等: "Trajectory tracking control for a wheel mobile robot on rough and uneven ground", MECHATRONICS, 31 January 2022 (2022-01-31), pages 1 - 9 *
卫恒,等: "基于超宽带测距的异构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vol. 44, no. 7, 31 July 2018 (2018-07-31), pages 1461 - 1471 *
薛丰,等: "新型变倾斜参数S型函数的积分滑模水下机器人控制方法研究", 高技术通讯, vol. 27, no. 1, 31 December 2017 (2017-12-31), pages 62 - 71 *
金楠,等: "基于子控制器最优组合的Youla 参数化容错控制器设计", 航空科学技术, vol. 33, no. 5, 25 May 2022 (2022-05-25), pages 97 - 1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25728B (zh) 一种四驱轮式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方法
Heng et al. Autonomous obstacle avoidance and maneuvering on a vision-guided mav using on-board processing
CN103645740B (zh) 基于无线充电奇数轴飞行器的智能巡航机器人
CN108445898A (zh) 基于微分平坦特性的四旋翼无人飞行器系统运动规划方法
CN107309872A (zh) 一种带有机械臂的飞行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CN103901889A (zh) 一种基于蓝牙通信的多机器人编队控制路径跟踪方法
CN105652869A (zh) 一种基于cmac和pid的全向移动机器人及移动控制方法
Jithu et al. Quadrotor modelling and control
CN103955224B (zh) 一种用于相对运动视线跟踪的姿态控制方法
An et al. Task planning and collaboration of jellyfish-inspired multiple spherical underwater robots
CN106547275A (zh) 一种新型旋翼类无人机自动定位操控方法
Yu et al. Development of an omnidirectional automated guided vehicle with MY3 wheels
CN115202349A (zh) 基于通信干扰的多移动机器人协同编队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hoi et al. Collaborative tracking control of UAV-UGV
Dougherty et al. A behavioral control approach to formation-keeping through an obstacle field
Liu et al. An omnidirectional mobile operating robot based on mecanum wheel
Qingxuan et al. Motion control of a novel spherical robot equipped with a flywheel
CN115185273A (zh) 一种空地异构多机器人轨迹跟踪平台
Yun Kinematics and Dynamic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Analysis of Three-wheeled Mobile Robot
CN112462753B (zh) 车-蛇复合式变结构移动机器人的运动学建模方法
Lima et al. Continuous vector fields for precise cable-guided landing of tethered uavs
Qin et al. Formation Control and Obstacle Avoidance for Multi-Robot Systems
CN111580537B (zh) 一种无人机特技飞行控制系统及方法
Andaluz et al. Construction of a quadcopter for autonomous and teleoperated navigation
CN113848905A (zh) 基于神经网络和自适应控制的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