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84789B - 自动转换开关测试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自动转换开关测试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84789B
CN115184789B CN202210829387.6A CN202210829387A CN115184789B CN 115184789 B CN115184789 B CN 115184789B CN 202210829387 A CN202210829387 A CN 202210829387A CN 115184789 B CN115184789 B CN 1151847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ay
coil
switch
automatic transfer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2938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84789A (zh
Inventor
陈西
何鹏飞
胡彦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AG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AG filed Critical Siemens AG
Priority to CN20221082938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8478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847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847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847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847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27Testing of circuit interrupters, switches or circuit-break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 H02J9/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30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or tertiary loads, i.e. 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s sector, including also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s at local lev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Keying Circuit Devices (AREA)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自动转换开关测试装置和方法,该装置包括:切换模块、控制模块、第一测试模块和第二测试模块;切换模块,用于切换控制模块的控制对象;控制模块,用于在控制第一测试模块的情况下,向第一测试模块发送第一控制信号,在控制第二测试模块的情况下,向第二测试模块发送第二控制信号;第一测试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控制信号,产生模拟自动转换开关的两路电源通断的模拟信号,使自动转换开关根据模拟信号执行两路电源的切换动作;第二测试模块,用于根据第二控制信号,驱动相连接的自动转换开关中的分闸线圈和合闸线圈,使自动转换开关执行两路电源的切换动作。本方案能够提高自动转换开关测试装置的适用性。

Description

自动转换开关测试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转换开关测试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自动转换开关(Automatic Transfer Switching Equipment,ATSE)可以实现常用电源与备用电源之间的转换,若常用电源出现故障,自动转换开关自动切换到备用电源。在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自动转换开关能够安全的转换电源,且确定自动转换开关转换电源所需要的时间,需要对自动转换开关进行测试,从而确定自动转换开关是否合格。
目前,实验室通过模拟控制电路测试自动转换开关的自动转换功能,通过主动控制电路测试自动转换开关的主动转换功能。
然而,模拟控制电路仅能够用于测试自动转换开关的自动转换功能,主动控制电路仅能够用于测试自动转换开关的主动转换功能,但是自动转换开关具有自动转换功能和/或主动转换功能,因此无法通过模拟控制电路或主动控制电路对不同型号的自动转换开关进行测试,所以现有自动转换开关测试电路的适用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的开关测试装置和方法,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的测试装置,包括:切换模块、控制模块、第一测试模块和第二测试模块;所述切换模块,用于切换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对象,使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一测试模块或所述第二测试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控制所述第一测试模块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测试模块发送第一控制信号,并在控制所述第二测试模块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测试模块发送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测试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产生模拟自动转换开关的两路电源通断的模拟信号,并将所述模拟信号发送给相连接的自动转换开关,使自动转换开关根据所述模拟信号执行两路电源的切换动作;所述第二测试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驱动相连接的自动转换开关中的分闸线圈和合闸线圈,使自动转换开关执行两路电源的切换动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器、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所述第一测试模块包括: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一控制开关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相串联,所述第二控制开关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线圈相串联;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组的一端与自动转换开关的主电路中的火线相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组的另一端与自动转换开关的备用电源检测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组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组的另一端与自动转换开关的常用电源检测端相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开关闭合且所述第二控制开关断开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控制开关闭合使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通电,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通电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组闭合,所述第二控制开关断开使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线圈断电,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线圈断电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组闭合,自动转换开关的常用电源侧合闸且备用电源侧分闸;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开关闭合且所述第二控制开关闭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控制开关闭合使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通电,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通电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组闭合,所述第二控制开关闭合使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线圈通电,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线圈通电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组断开,自动转换开关的常用电源侧分闸且备用电源侧合闸。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保险丝;所述保险丝串联在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组与自动转换开关的主电路中的火线之间。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三控制开关、第四控制开关、第五控制开关和第六控制开关;所述第二测试模块包括:第三继电器、第四继电器、第五继电器和第六继电器;所述第三控制开关与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线圈相串联,所述第四控制开关与所述第四继电器的线圈相串联,所述第五控制开关与所述第五继电器的线圈相串联,所述第六控制开关与所述第六继电器的线圈相串联;所述第三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组的一端与线圈驱动电源相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组的另一端与自动转换开关的常用电源合闸线圈相连接;所述第四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组的一端与所述线圈驱动电源相连接,所述第四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组的另一端与自动转换开关的常用电源分闸线圈相连接;所述第五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组的一端与所述线圈驱动电源相连接,所述第五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组的另一端与自动转换开关的备用电源合闸线圈相连接;所述第六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组的一端与所述线圈驱动电源相连接,所述第六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组的另一端与自动转换开关的备用电源分闸线圈相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三控制开关闭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三控制开关闭合使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线圈通电,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线圈通电后所述第三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组闭合,自动转换开关的常用电源合闸线圈通电,自动转换开关常用电源侧合闸;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四控制开关闭合的情况下,所述第四控制开关闭合使所述第四继电器的线圈通电,所述第四继电器的线圈通电后所述第四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组闭合,自动转换开关的常用电源分闸线圈通电,自动转换开关常用电源侧分闸;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五控制开关闭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五控制开关闭合使所述第五继电器的线圈通电,所述第五继电器的线圈通电后所述第五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组闭合,自动转换开关的备用电源合闸线圈通电,自动转换开关备用电源侧合闸;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六控制开关闭合的情况下,所述第六控制开关闭合使所述第六继电器的线圈通电,所述第六继电器的线圈通电后所述第六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组闭合,自动转换开关的备用电源分闸线圈通电,自动转换开关备用电源侧分闸。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断路器;所述断路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线圈驱动电源相连接,所述断路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组、所述第四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组、所述第五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组和所述第六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组相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组、所述第三控制开关和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线圈相串联;所述第三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组、所述第四控制开关和所述第四继电器的线圈相串联;所述第六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组、所述第五控制开关和所述第五继电器的线圈相串联;所述第五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组、所述第六控制开关和所述第六继电器的线圈相串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五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组、所述第三控制开关和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线圈相串联;所述第三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组、所述第五控制开关和所述第五继电器的线圈相串联;所述第六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组、所述第四控制开关和所述第四继电器的线圈相串联;所述第四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组、所述第六控制开关和所述第六继电器的线圈相串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切换模块包括:切换开关;所述切换开关的动端与外部电源的正极相连接,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一不动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相连接,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二不动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控制开关、第四控制开关、第五控制开关和第六控制开关相连接;当所述切换开关的动端与第一不动端相接触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一测试模块,当所述切换开关的动端与第二不动端相接触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二测试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切换模块还包括:指示灯;所述指示灯与所述切换开关的动端相连接;所述切换开关的动端分别与第一不动端和第二不动端相接触的情况下,所述指示灯发出不同颜色的灯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中性线重叠检测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中性线重叠检测模块的启用和停用;所述中性线重叠检测模块,用于在被启用的情况下,检测自动转换开关根据所述模拟信号执行两路电源的切换动作的情况下,自动转换开关的中性线是否重叠,并在自动转换开关的中性线不重叠时发出报警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七控制开关;所述中性线重叠检测模块,包括:第七继电器、中性线检测开关、第八继电器、第九继电器和蜂鸣器;所述第七继电器的线圈串联在自动转换开关主电路中的火线与所述中性线检测开关之间;所述第七控制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切换模块和所述第九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组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七控制开关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九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组的另一端、所述第九继电器的线圈、所述第七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组的一端及所述第八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组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七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八继电器的线圈相连接;所述第八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组的另一端与所述蜂鸣器相连接;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七控制开关闭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九继电器线圈通电,所述第九继电器的线圈通电后所述第九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组闭合,所述中性线重叠检测模块开始检测;自动转换开关根据所述模拟信号执行两路电源的切换动作的情况下,若自动转换开关的中性线重叠,则所述中性线检测开关闭合,所述第七继电器线圈通电,所述第七继电器线圈通电后所述第七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组断开使所述第八继电器线圈断电,所述蜂鸣器处于关闭状态;若自动转换开关的中性线不重叠,则所述中性线检测开关断开,所述第七继电器线圈断电,所述第七继电器线圈断电使所述第七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组闭合,所述第七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组闭合使所述第八继电器线圈通电,所述第八继电器线圈通电后所述第八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组闭合,所述蜂鸣器发出报警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八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组与所述第七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组相并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八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组的一端与所述切换模块相连接,所述第八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组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和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相连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的测试方法,包括:切换模块切换控制模块的控制对象,使所述控制模块控制第一测试模块;控制模块向所述第一测试模块发送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测试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产生模拟自动转换开关的两路电源通断的模拟信号,并将所述模拟信号发送给相连接的自动转换开关,使自动转换开关根据所述模拟信号执行两路电源的切换动作;切换模块切换控制模块的控制对象,使所述控制模块控制第二测试模块;控制模块向所述第二测试模块发送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测试模块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驱动相连接的自动转换开关中的分闸线圈和合闸线圈,使自动转换开关执行两路电源的切换动作。
由上述技术方案,自动转换开关测试装置包括切换模块、控制模块、第一测试模块和第二测试模块,当需要对自动转换开关的自动转换功能测试时,切换模块使控制模块对第一测试模块进行控制,使控制模块向第一测试模块发送第一控制信号,第一测试模块根据第一测试信号对自动转换开关的自动转换功能进行测试;当需要对自动转换开关的主动切换功能测试时,切换模块使控制模块对第二测试模块进行控制,使控制模块向第二测试模块发送第二控制信号,第二测试模块根据第二测试信号对自动转换开关的主动转换功能进行测试。可见,切换模块可以使控制模块控制不同的测试模块对自动转换开关进行主动转换功能测试和自动转换功能测试,从而可以对具有主动转换功能和/或自动转换功能的自动转换开关进行测试,因此该自动转换开关测试装置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转换开关测试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模块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测试模块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测试模块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模块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自动转换开关测试装置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测试模块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控制模块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转换开关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列表:
901:切换模块切换控制模块的控制对象,使控制模块控制第一测试模块
902:控制模块向第一测试模块发送第一控制信号
903:第一测试模块根据第一控制信号,产生模拟自动转换开关的两路电源通断的模拟信号,并将模拟信号发送给相连接的自动转换开关,使自动转换开关根据模拟信号执行两路电源的切换动作
904:切换模块切换控制模块的控制对象,使控制模块控制第二测试模块
905:控制模块向第二测试模块发送第二控制信号
906:第二测试模块根据第二控制信号,驱动相连接的自动转换开关中的分闸线圈和合闸线圈,使自动转换开关执行两路电源的切换动作
100:自动转换开关测试装置 900:自动转换开关测试方法 101:切换模块
102:控制模块 103:第一测试模块 104:第二测试模块
105:中性线重叠检测模块 K1:第一继电器 K2:第二继电器
K3:第三继电器 K4:第四继电器 K5:第五继电器
K6:第六继电器 K7:第七继电器 K8:第八继电器
K9:第九继电器 L1:第一控制开关 L2:第二控制开关
L3:第三控制开关 L4:第四控制开关 L5:第五控制开关
L6:第六控制开关 L7:第七控制开关 F1:保险丝
S1:切换开关 D1:指示灯 H1:蜂鸣器
Q1:断路器 Y1:常用电路合闸线圈 Y2:常用电路分闸线圈
Y3:备用电路合闸线圈 Y4:备用电路分闸线圈 O:中性线检测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如前所述,自动转换开关可以切换常用电路和备用电路,当常用电路故障时,自动转换开关会自动将常用电路切断,并导通备用电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自动转换开关是否能转换电路和自动转换开关转换电路的时间未知,因此需要对自动转换开关进行测试,目前,实验室通过模拟控制电路测试自动转换开关的自动转换功能,通过主动控制电路测试自动转换开关的主动转换功能,但是模拟控制电路仅能够用于测试自动转换开关的自动转换功能,主动控制电路仅能够用于测试自动转换开关的主动转换功能,但是自动转换开关具有自动转换功能和/或主动转换功能,因此无法通过模拟控制电路或主动控制电路对不同型号的自动转换开关进行测试,所以现有自动转换开关测试电路的适用性较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自动转换开关测试装置包括切换模块、控制模块、第一测试模块和第二测试模块,当需要对自动转换开关的自动转换功能测试时,切换模块使控制模块对第一测试模块进行控制,使控制模块向第一测试模块发送第一控制信号,第一测试模块根据第一测试信号对自动转换开关的自动转换功能进行测试;当需要对自动转换开关的主动切换功能测试时,切换模块使控制模块对第二测试模块进行控制,使控制模块向第二测试模块发送第二控制信号,第二测试模块根据第二测试信号对自动转换开关的主动转换功能进行测试。可见,切换模块可以使控制模块控制不同的测试模块对自动转换开关进行主动转换功能测试和自动转换功能测试,从而可以对具有主动转换功能和/或自动转换功能的自动转换开关进行测试,因此该自动转换开关测试装置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转换开关测试装置100和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转换开关测试装置100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自动转换开关测试装置100包括:切换模块101、控制模块102、第一测试模块103和第二测试模块104;
切换模块101与控制模块102相连接,控制模块102分别与第一测试模块103和第二测试模块104相连接;
切换模块101用于切换控制模块102的控制对象,使控制模块102可以控制第一测试模块103或第二测试模块104;
当控制模块102控制第一测试模块103的情况下,控制模块102向第一测试模块103发送第一控制信号,当控制模块102控制第二测试模块104的情况下,控制模块102向第二测试模块104发送第二控制信号;
第一测试模块103可以根据第一控制信号,产生模拟自动转换开关的两路电源通断的模拟信号,并将模拟信号发送给与第一测试模块103相连接的自动转换开关,使自动转换开关可以根据模拟信号执行两路电源的切换动作;
第二测试模块104可以根据第二控制信号,驱动与第二测试模块104相连接的自动转换开关中的分闸线圈和合闸线圈,使自动转换开关执行两路电源的切换动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自动转换开关测试装置包括切换模块、控制模块、第一测试模块和第二测试模块,当需要对自动转换开关的自动转换功能测试时,切换模块使控制模块对第一测试模块进行控制,使控制模块向第一测试模块发送第一控制信号,第一测试模块根据第一测试信号对自动转换开关的自动转换功能进行测试;当需要对自动转换开关的主动切换功能测试时,切换模块使控制模块对第二测试模块进行控制,使控制模块向第二测试模块发送第二控制信号,第二测试模块根据第二测试信号对自动转换开关的主动转换功能进行测试。可见,切换模块可以使控制模块控制不同的测试模块对自动转换开关进行主动转换功能测试和自动转换功能测试,从而可以对具有主动转换功能和/或自动转换功能的自动转换开关进行测试,因此该自动转换开关测试装置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模块102电路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测试模块103电路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控制模块102包括:控制器、第一控制开关L1和第二控制开关L2;第一测试模块103包括:第一继电器K1和第二继电器K2;
第一控制开关L1与第一继电器K1的线圈相串联,第二控制开关L2与第二继电器K2的线圈相串联;
第一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组K1′的一端与自动转换开关的主电路中的火线相连接,第一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组K1′的另一端与自动转换开关的备用电源检测端相连接;
第二继电器K2的常闭触点组K2″的一端与第一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组K1′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二继电器K2的常闭触点组K2″的另一端与自动转换开关的常用电源检测端相连接;
控制器控制第一控制开关L1闭合且第二控制开关L2断开时,第一控制开关L1闭合使第一继电器K1的线圈通电,第一继电器K1的线圈通电后第一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组K1′闭合,第二控制开关L2断开使第二继电器K2的线圈断电,第二继电器K2的线圈断电后第二继电器K2的常闭触点组K2″闭合,自动转换开关的常用电路检测端和备用电路检测端均为高电平,自动转换开关的常用电源侧合闸且备用电源侧分闸;
控制器控制第一控制开关L1闭合且第二控制开关L2闭合时,第一控制开关L1闭合使第一继电器K1的线圈通电,第一继电器K1的线圈通电后第一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组K1′闭合,第二控制开关L2闭合使第二继电器K2的线圈通电,第二继电器K2的线圈通电后第二继电器K2的常闭触点组K2″断开,自动转换开关的常用电路检测端为低电平,自动转换开关的备用电路检测端均为高电平,自动转换开关的常用电源侧分闸且备用电源侧合闸;
控制器控制第一控制开关L1断开时,第一控制开关L1断开使第一继电器K1的线圈断电,自动转换开关的常用电路检测端和备用电路检测端均为低电平,自动转换开关的常用电源侧合闸且备用电源侧分闸。
应理解,自动转换开关具有常用电源侧优先原则,因此当自动转换开关的常用电源侧和备用电源侧均导通的情况下即自动转换开关的常用电源侧和备用电源侧均为高电平时,自动转换开关常用电源侧合闸且备用电源侧分闸。
应理解,自动转换开关可设置为双分延时,当自动转换开关从常用电源测自动转换至备用电源侧时,在常用电源侧分闸后自动转换开关位于双分位置,并在双分位置延迟一固定时间后,备用电源侧合闸,从备用电源侧转换至常用电源侧时,在备用电源侧分闸后自动转换开关位于双分位置,并在双分位置延迟一固定时间后,常用电源侧合闸。
应理解,固定时间可设定为任意时间,例如:固定时间为1秒或0.5秒等,当自动转换开关处于双分位置时,若控制器控制第一控制开关L1断开,第一控制开关L1断开使第一继电器K1的线圈断电,自动转换开关的常用电路检测端和备用电路检测端均为低电平,自动控制开关保持在双分位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模拟自动转换开关的两路电源通断使自动转换开关执行两路电源的切换动作,测试了自动转换开关的自动转换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测试模块103还包括保险丝F1,如图3所示,保险丝F1串联在第一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组K1′与自动转换开关的主电路中的火线之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组K1′与自动转换开关的主电路中的火线之间设置保险丝F1,避免了由于电路短路使第一测试模块103和控制模块102中元器件和自动转换开关烧毁的现象发生。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测试模块104电路的示意图,如图2和图4所示,控制模块102还包括:第三控制开关L3、第四控制开关L4、第五控制开关L5和第六控制开关L6;
第二测试模块104包括:第三继电器K3、第四继电器K4、第五继电器K5和第六继电器K6;
第三控制开关L3与第三继电器K3的线圈相串联,第四控制开关L4与第四继电器K4的线圈相串联,第五控制开关L5与第五继电器K5的线圈相串联,第六控制开关L6与第六继电器K6的线圈相串联;第三继电器K3的常开触点组K3′的一端与线圈驱动电源相连接,第三继电器K3的常开触点组K3′的另一端与自动转换开关的常用电源合闸线圈Y1相连接;第四继电器K4的常开触点组K4′的一端与线圈驱动电源相连接,第四继电器K4的常开触点组K4′的另一端与自动转换开关的常用电源分闸线圈Y2相连接;第五继电器K5的常开触点组K5′的一端与线圈驱动电源相连接,第五继电器K5的常开触点组K5′的另一端与自动转换开关的备用电源合闸线圈Y3相连接;第六继电器K6的常开触点组K6′的一端与线圈驱动电源相连接,第六继电器K6的常开触点组K6′的另一端与自动转换开关的备用电源分闸线圈Y4相连接;
控制器控制第三控制开关L3闭合时,第三控制开关L3闭合使第三继电器K3的线圈通电,第三继电器K3的线圈通电后第三继电器K3的常开触点组K3′闭合,自动转换开关的常用电源合闸线圈Y1通电,自动转换开关常用电源侧合闸;
控制器控制第四控制开关L4闭合时,第四控制开关L4闭合使第四继电器K4的线圈通电,第四继电器K4的线圈通电后第四继电器K4的常开触点组K4′闭合,自动转换开关的常用电源分闸线圈Y2通电,自动转换开关常用电源侧分闸;
控制器控制第五控制开关L5闭合时,第五控制开关L5闭合使第五继电器K5的线圈通电,第五继电器K5的线圈通电后第五继电器K5的常开触点组K5′闭合,自动转换开关的备用电源合闸线圈Y3通电,自动转换开关备用电源侧合闸;
控制器控制第六控制开关L6闭合时,第六控制开关L6闭合使第六继电器K6的线圈通电,第六继电器K6的线圈通电后第六继电器K6的常开触点组K6′闭合,自动转换开关的备用电源分闸线圈Y4通电,自动转换开关备用电源侧分闸。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模块102对控制开关的通断进行控制,驱动相连接的自动转换开关中的分闸线圈和合闸线圈,使自动转换开关执行两路电源的切换动作,测试了自动转换开关的主动转换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自动转换开关测试装置100还包括:断路器Q1;如图4所示,断路器Q1的输入端与线圈驱动电源相连接,断路器Q1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三继电器K3的常开触点组K3′、第四继电器K4的常开触点组K4′、第五继电器K5的常开触点组K5′和第六继电器K6的常开触点组K6′相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三继电器K3的常开触点组K3′、第四继电器K4的常开触点组K4′、第五继电器K5的常开触点组K5′和第六继电器K6的常开触点组K6′与线圈驱动电源的火线之间设置断路器Q1,当第二测试模块104发生短路时,断路器Q1自动断开,使第二测试模块104与线圈驱动电源断开,避免了由于电路短路使第二测试模块104、控制模块102中元器件和自动转换开关烧毁的现象发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四继电器K4的常闭触点组K4″、第三控制开关L3和第三继电器K3的线圈相串联;第三继电器K3的常闭触点组K3″、第四控制开关L4和第四继电器K4的线圈相串联;第六继电器K6的常闭触点组K6″、第五控制开关L5和第五继电器K5的线圈相串联;第五继电器K5的常闭触点组K5″、第六控制开关L6和第六继电器K6的线圈相串联。
第三继电器K3和第四继电器K4之间作互锁开关设置,第五继电器K5和第六继电器K6之间作互锁开关设置。当第三控制开关L3闭合且第四控制开关L4断开时,第三继电器K3的线圈通电,第三继电器K3的线圈通电后使第三继电器K3的常闭触点组K3″打开,此时若第四控制开关L4闭合,第四继电器K4线圈仍处于断电状态;当第四控制开关L4闭合且第三控制开关L3断开时,第四继电器K4的线圈通电,第四继电器K4的线圈通电后使第四继电器K4的常闭触点组K4″打开,此时若第三控制开关L3闭合,第三继电器K3线圈仍处于断电状态。第五继电器K5和第六继电器K6之间的互锁原理,与第三继电器K3和第四继电器K4的互锁原理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三继电器K3和第四继电器K4之间作互锁开关设置,避免了控制模块102同时驱动自动转换开关中常用电源侧合闸线圈和分闸线圈现象的发生,第五继电器K5和第六继电器K6之间作互锁开关设置,避免了控制模块102同时驱动自动转换开关中备用电源侧的合闸线圈和分闸线圈现象的发生,进而避免了合闸线圈和分闸线圈同时被驱动造成主动转换开关被损坏的情况发生,保证对自动转换开关进行测试的安全性。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模块102电路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第五继电器K5的常闭触点组K5″、第三控制开关L3和第三继电器K3的线圈相串联;第三继电器K3的常闭触点组K3″、第五控制开关L5和第五继电器K5的线圈相串联;第六继电器K6的常闭触点组K6″、第四控制开关L4和第四继电器K4的线圈相串联;第四继电器K4的常闭触点组K4″、第六控制开关L6和第六继电器K6的线圈相串联。
第三继电器K3和第五继电器K5之间作互锁开关设置,第四继电器K4和第六继电器K6之间作互锁开关设置。当第三控制开关L3闭合且第五控制开关L5断开时,第三继电器K3的线圈通电,第三继电器K3的线圈通电后使第三继电器K3的常闭触点组K3″打开,此时若第五控制开关L5闭合,第五继电器K5线圈仍处于断电状态;当第五控制开关L5闭合且第三控制开关L3断开时,第五继电器K5的线圈通电,第五继电器K5的线圈通电后使第五继电器K5的常闭触点组K5″打开,此时若第三控制开关L3闭合,第三继电器K3线圈仍处于断电状态。第四继电器K4和第六继电器K6之间的互锁原理,与第三继电器K3和第五继电器K5的互锁原理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继电器K3和第五继电器K5之间作互锁开关设置,避免了控制模块102同时驱动自动转换开关常用电源侧和备用电源侧的合闸线圈的现象发生,第四继电器K4和第六继电器K6之间作互锁开关设置,避免了控制模块102同时驱动自动转换开关常用电源侧和备用电源侧的分闸线圈的现象发生,进而避免了合闸线圈或分闸线圈同时被驱动造成主动转换开关短路的情况发生,保证对自动转换开关进行测试的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2所示,切换模块101包括:切换开关S1;
切换开关S1的动端与外部电源的正极相连接,切换开关S1的第一不动端分别与第一控制开关L1和第二控制开关L2相连接,切换开关S1的第二不动端分别与第三控制开关L3、第四控制开关L4、第五控制开关L5和第六控制开关L6相连接;
当切换开关S1的动端与第一不动端相接触时,控制模块102控制第一测试模块103,当切换开关S1的动端与第二不动端相接触时,控制模块102控制第二测试模块104。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切换开关S1可以切换控制开关控制不同的测试模块,从而对具有主动转换功能和/或自动转换功能的自动转换开关进行测试,增强了自动转换开关测试装置的适用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2所示,切换模块101还包括:指示灯D1;
指示灯D1与切换开关S1的动端相连接;
当切换开关S1的动端分别与第一不动端和第二不动端相接触时,指示灯D1发出不同颜色的灯光,例如:当切换开关S1的动端位于第一不动端侧时,指示灯D1亮红光;当切换开关S1的动端位于第二不动端侧时,指示灯D1亮绿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切换开关S1的动端分别与第一不动端和第二不动端相接触时,指示灯D1发出不同颜色的灯光,使测试人员可以识别当前测试装置所处测试模式,方便了对自动转换开关的测试。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自动转换开关测试装置100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自动转换开关测试装置100还包括中性线重叠检测模块105;自动转换开关中的控制模块102可以控制中性线重叠检测模块105的启用和停用;中性线重叠检测模块105用于在被启用时,检测自动转换开关根据模拟信号执行两路电源的切换动作时,自动转换开关的中性线是否重叠,并在自动转换开关的中性线不重叠时发出报警信号。
应理解,中性线重叠是指自动转换开关在主、备电源之间切换时,两路电源的中性线(N极)会有一个瞬时的重叠闭合过程,使负载N极始终与接地系统相连通。如果产品无中性线重叠功能的话,由于自动转换开关的主触头闭合不可能做到同步,于是有可能相线先闭合,N线后闭合,使得主母线的N线瞬间可能浮空,N线上的电压会瞬间升高或者降低,导致负载由于瞬间过压而烧毁。当自动转换开关的常用电源侧自动转换到备用电源侧的过程中,常用电路的三相电源先断开,然后接通备用电源侧的中性线,此时常用电源侧的中性线保持接通,当备用电源侧的三相电源接通后常用电源侧的中性线才会断开,实现了双电源互投。自动转换开关的备用电源侧自动转换到常用电源侧的中线性重叠原理与自动转换开关的常用电源侧自动转换到备用电源侧原理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自动转换开关测试装置100包括中性线重叠检测模块105,实现了对自动转换开关的中性线重叠功能的检测。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测试模块103电路的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控制模块102电路的示意图,如图7和图8所示,控制模块102还包括:第七控制开关L7;中性线重叠检测模块105,包括:第七继电器K7、中性线检测开关O、第八继电器K8、第九继电器K9和蜂鸣器H1;
第七继电器K7的线圈的一端与自动转换开关主电路中的火线相连接,第七继电器K7的线圈的另一端与中性线检测开关O的一端相连接,中性线检测开关O的另一端可以与自动转换开关主电路中的负载N极相连接。第七控制开关L7的第一端与切换模块101和第九继电器K9的常开触点组K9′的一端相连接,第七控制开关L7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九继电器K9的常开触点组K9′的另一端、第九继电器K9的线圈、第七继电器K7的常闭触点组K7″的一端及第八继电器K8的常开触点组K8′的一端相连接;第七继电器K7的常闭触点组K7″的另一端与第八继电器K8的线圈相连接;第八继电器K8的常开触点组K8′的另一端与蜂鸣器H1相连接。
控制器控制第七控制开关L7闭合时,第九继电器K9线圈通电,第九继电器K9的线圈通电后第九继电器K9的常开触点组K9′闭合,中性线重叠检测模块105开始检测。
自动转换开关根据模拟信号执行两路电源的切换动作时,若自动转换开关的中性线重叠,中性线检测开关O闭合,则第七继电器K7线圈通电,第七继电器K7线圈通电后第七继电器K7的常闭触点组K7″断开使第八继电器K8线圈断电,蜂鸣器H1处于关闭状态;若自动转换开关的中性线不重叠,中性线检测开关O断开,从而使第七继电器K7线圈断电,第七继电器K7线圈断电使第七继电器K7的常闭触点组K7″闭合,第七继电器K7的常闭触点组K7″闭合使第八继电器K8线圈通电,第八继电器K8线圈通电后第八继电器K8的常开触点组K8′闭合,蜂鸣器H1发出报警信号。
应理解,自动转换开关在自动转换电路过程中,常用电源侧和备用电源侧至少有一侧中性线处于闭合状态,因此若常用电源侧和备用电源侧的中性线均断开,则自动转换开关的中性线重叠功能故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检测自动转换开关的中性线是否断开,从而检测自动转换开关的中性线重叠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8所示,第八继电器K8的常开触点组K8′与第七继电器K7的常闭触点组K7″相并联。
当自动转换开关的中性线不重叠,中性线检测开关O断开,第七继电器K7线圈断电,第七继电器K7线圈断电使第七继电器K7的常闭触点组K7″闭合,第七继电器K7的常闭触点组K7″闭合使第八继电器K8线圈通电,第八继电器K8线圈通电后第八继电器K8的常开触点组K8′闭合,蜂鸣器H1发出报警信号,若此时自动转换开关的中性线重叠,中性线检测开关O闭合,第七继电器K7线圈通电,第七继电器K7线圈断电使第七继电器K7的常闭触点组K7″断开,由于第八继电器K8的常开触点组K8′与第七继电器K7的常闭触点组K7″相并联,此时第八继电器K8自锁,蜂鸣器H1继续发出报警信号。
应理解,若第八继电器K8的常开触点组K8′与第七继电器K7的常闭触点组K7″不并联,则蜂鸣器H1发出警报信号时,若此时自动转换开关的中性线重叠,则中性线检测开关O闭合,第七继电器K7的线圈通电,第七继电器K7的线圈通电后第七继电器K7的常闭触点组K7″断开使第八继电器K8线圈断电,蜂鸣器H1关闭,从而无法检测自动转换装置的中性线重叠功能是否正常。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第八继电器K8的常开触点组K8′与第七继电器K7的常闭触点组K7″相并联设置,若自动转换开关的中性线重叠功能故障,则蜂鸣器H1持续报警,避免了自动转换开关的中性线重叠功能恢复正常后蜂鸣器H1关闭的现象发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8所示,第八继电器K8的常闭触点组K8″的一端与切换模块101相连接,第八继电器K8的常闭触点组K8″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控制开关L1和第二控制开关L2相连接。
当自动转换开关的中性线不重叠,中性线检测开关O断开,第七继电器K7线圈断电,第七继电器K7线圈断电使第七继电器K7的常闭触点组K7″闭合,第七继电器K7的常闭触点组K7″闭合使第八继电器K8线圈通电,第八继电器K8线圈通电后第八继电器K8的常开触点组K8′闭合,第八继电器K8的常闭触点组K8″断开,蜂鸣器H1发出报警信号,且切断控制电路,终止测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第八继电器K8的常闭触点组K8″设置于切换模块101与第一控制开关L1和第二控制开关L2之间,实现了当自动转换开关的中性线重叠功能出现故障后,及时停止测试,保护了电路,保证了用电安全。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转换开关测试方法900的流程图,如无特别声明,下述自动转换开关测试方法中的切换模块可为前述实施例中的切换模块101,下述自动转换开关测试方法中的控制模块可为前述实施例中的控制模块102,下述自动转换开关测试方法中的第一测试模块可为前述实施例中的第一测试模块103,下述自动转换开关测试方法中的第二测试模块可为前述实施例中的第二测试模块104。
如图9所示,自动转换开关测试方法900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901、切换模块切换控制模块的控制对象,使控制模块控制第一测试模块。
切换模块使控制模块对第二测试模块进行控制,对自动转换开关进行自动转换功能测试。
步骤902、控制模块向第一测试模块发送第一控制信号。
控制模块通过对控制开关的通断进行控制,向第一测试模块发送第一控制信号。
步骤903、第一测试模块根据第一控制信号,产生模拟自动转换开关的两路电源通断的模拟信号,并将模拟信号发送给相连接的自动转换开关,使自动转换开关根据模拟信号执行两路电源的切换动作。
通过模拟自动转换开关的两路电源通断,使自动转换开关执行两路电源的切换动作。
步骤904、切换模块切换控制模块的控制对象,使控制模块控制第二测试模块。
切换模块使控制模块对第二测试模块进行控制,对自动转换开关进行主动转换功能测试。
步骤905、控制模块向第二测试模块发送第二控制信号。
控制模块通过对控制开关的通断进行控制,向第一测试模块发送第二控制信号。
步骤906、第二测试模块根据第二控制信号,驱动相连接的自动转换开关中的分闸线圈和合闸线圈,使自动转换开关执行两路电源的切换动作。
驱动相连接的自动转换开关中的分闸线圈和合闸线圈,自动转换开关根据分闸线圈和合闸线圈的通电或断电,执行两路电源的切换动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需要对自动转换开关的自动转换功能测试时,切换模块使控制模块对第一测试模块进行控制,使控制模块向第一测试模块发送第一控制信号,第一测试模块根据第一测试信号对自动转换开关的自动转换功能进行测试;当需要对自动转换开关的主动切换功能测试时,切换模块使控制模块对第二测试模块进行控制,使控制模块向第二测试模块发送第二控制信号,第二测试模块根据第二测试信号对自动转换开关的主动转换功能进行测试。可见,切换模块可以使控制模块控制不同的测试模块对自动转换开关进行主动转换功能测试和自动转换功能测试,从而可以对具有主动转换功能和/或自动转换功能的自动转换开关进行测试,因此该自动转换开关测试装置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因素。
上述各流程和各系统结构图中不是所有的步骤和模块都是必须的,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忽略某些步骤或模块。各步骤的执行顺序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上述各实施例中描述的系统结构可以是物理结构,也可以是逻辑结构,即,有些模块可能由同一物理实体实现,或者,有些模块可能分由多个物理实体实现,或者,可以由多个独立设备中的某些部件共同实现。
以上各实施例中,硬件模块可以通过机械方式或电气方式实现。例如,一个硬件模块可以包括永久性专用的电路或逻辑(如专门的处理器,FPGA或ASIC)来完成相应操作。硬件模块还可以包括可编程逻辑或电路(如通用处理器或其它可编程处理器),可以由软件进行临时的设置以完成相应操作。具体的实现方式(机械方式、或专用的永久性电路、或者临时设置的电路)可以基于成本和时间上的考虑来确定。
上文通过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展示和说明,然而本申请不限于这些已揭示的实施例,基与上述多个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知晓,可以组合上述不同实施例中的代码审核手段得到本申请更多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自动转换开关测试装置(100),包括:切换模块(101)、控制模块(102)、第一测试模块(103)和第二测试模块(104);
所述切换模块(101),用于切换所述控制模块(102)的控制对象,使所述控制模块(102)控制所述第一测试模块(103)或所述第二测试模块(104);
所述控制模块(102),用于在控制所述第一测试模块(103)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测试模块(103)发送第一控制信号,并在控制所述第二测试模块(104)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测试模块(104)发送第二控制信号;其中,所述控制模块(102)包括:控制器、第一控制开关(L1)、第二控制开关(L2)、第三控制开关(L3)、第四控制开关(L4)、第五控制开关(L5)和第六控制开关(L6);
所述第一测试模块(10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产生模拟自动转换开关的两路电源通断的模拟信号,并将所述模拟信号发送给相连接的自动转换开关,使自动转换开关根据所述模拟信号执行两路电源的切换动作;其中,所述第一测试模块(103)包括:第一继电器(K1)和第二继电器(K2);所述第一控制开关(L1)与所述第一继电器(K1)的线圈相串联,所述第二控制开关(L2)与所述第二继电器(K2)的线圈相串联;所述第一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组(K1′)的一端与自动转换开关的主电路中的火线相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组(K1′)的另一端与自动转换开关的备用电源检测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K2)的常闭触点组(K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组(K1′)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K2)的常闭触点组(K2″)的另一端与自动转换开关的常用电源检测端相连接;
所述第二测试模块(104),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驱动相连接的自动转换开关中的分闸线圈和合闸线圈,使自动转换开关执行两路电源的切换动作;其中,所述第二测试模块(104)包括:第三继电器(K3)、第四继电器(K4)、第五继电器(K5)和第六继电器(K6);所述第三控制开关(L3)与所述第三继电器(K3)的线圈相串联,所述第四控制开关(L4)与所述第四继电器(K4)的线圈相串联,所述第五控制开关(L5)与所述第五继电器(K5)的线圈相串联,所述第六控制开关(L6)与所述第六继电器(K6)的线圈相串联;所述第三继电器(K3)的常开触点组(K3′)的一端与线圈驱动电源相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K3)的常开触点组(K3′)的另一端与自动转换开关的常用电源合闸线圈(Y1)相连接;所述第四继电器(K4)的常开触点组(K4′)的一端与所述线圈驱动电源相连接,所述第四继电器(K4)的常开触点组(K4′)的另一端与自动转换开关的常用电源分闸线圈(Y2)相连接;所述第五继电器(K5)的常开触点组(K5′)的一端与所述线圈驱动电源相连接,所述第五继电器(K5)的常开触点组(K5′)的另一端与自动转换开关的备用电源合闸线圈(Y3)相连接;所述第六继电器(K6)的常开触点组(K6′)的一端与所述线圈驱动电源相连接,所述第六继电器(K6)的常开触点组(K6′)的另一端与自动转换开关的备用电源分闸线圈(Y4)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开关(L1)闭合且所述第二控制开关(L2)断开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控制开关(L1)闭合使所述第一继电器(K1)的线圈通电,所述第一继电器(K1)的线圈通电后所述第一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组(K1′)闭合,所述第二控制开关(L2)断开使所述第二继电器(K2)的线圈断电,所述第二继电器(K2)的线圈断电后所述第二继电器(K2)的常闭触点组(K2″)闭合,自动转换开关的常用电源侧合闸且备用电源侧分闸;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开关(L1)闭合且所述第二控制开关(L2)闭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控制开关(L1)闭合使所述第一继电器(K1)的线圈通电,所述第一继电器(K1)的线圈通电后所述第一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组(K1′)闭合,所述第二控制开关(L2)闭合使所述第二继电器(K2)的线圈通电,所述第二继电器(K2)的线圈通电后所述第二继电器(K2)的常闭触点组(K2″)断开,自动转换开关的常用电源侧分闸且备用电源侧合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保险丝(F1);
所述保险丝(F1)串联在所述第一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组(K1′)与自动转换开关的主电路中的火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三控制开关(L3)闭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三控制开关(L3)闭合使所述第三继电器(K3)的线圈通电,所述第三继电器(K3)的线圈通电后所述第三继电器(K3)的常开触点组(K3′)闭合,自动转换开关的常用电源合闸线圈(Y1)通电,自动转换开关常用电源侧合闸;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四控制开关(L4)闭合的情况下,所述第四控制开关(L4)闭合使所述第四继电器(K4)的线圈通电,所述第四继电器(K4)的线圈通电后所述第四继电器(K4)的常开触点组(K4′)闭合,自动转换开关的常用电源分闸线圈(Y2)通电,自动转换开关常用电源侧分闸;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五控制开关(L5)闭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五控制开关(L5)闭合使所述第五继电器(K5)的线圈通电,所述第五继电器(K5)的线圈通电后所述第五继电器(K5)的常开触点组(K5′)闭合,自动转换开关的备用电源合闸线圈(Y3)通电,自动转换开关备用电源侧合闸;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六控制开关(L6)闭合的情况下,所述第六控制开关(L6)闭合使所述第六继电器(K6)的线圈通电,所述第六继电器(K6)的线圈通电后所述第六继电器(K6)的常开触点组(K6′)闭合,自动转换开关的备用电源分闸线圈(Y4)通电,自动转换开关备用电源侧分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断路器(Q1);
所述断路器(Q1)的输入端与所述线圈驱动电源相连接,所述断路器(Q1)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继电器(K3)的常开触点组(K3′)、所述第四继电器(K4)的常开触点组(K4′)、所述第五继电器(K5)的常开触点组(K5′)和所述第六继电器(K6)的常开触点组(K6′)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第四继电器(K4)的常闭触点组(K4″)、所述第三控制开关(L3)和所述第三继电器(K3)的线圈相串联;所述第三继电器(K3)的常闭触点组(K3″)、所述第四控制开关(L4)和所述第四继电器(K4)的线圈相串联;所述第六继电器(K6)的常闭触点组(K6″)、所述第五控制开关(L5)和所述第五继电器(K5)的线圈相串联;所述第五继电器(K5)的常闭触点组(K5″)、所述第六控制开关(L6)和所述第六继电器(K6)的线圈相串联;
和/或,
所述第五继电器(K5)的常闭触点组(K5″)、所述第三控制开关(L3)和所述第三继电器(K3)的线圈相串联;所述第三继电器(K3)的常闭触点组(K3″)、所述第五控制开关(L5)和所述第五继电器(K5)的线圈相串联;所述第六继电器(K6)的常闭触点组(K6″)、所述第四控制开关(L4)和所述第四继电器(K4)的线圈相串联;所述第四继电器(K4)的常闭触点组(K4″)、所述第六控制开关(L6)和所述第六继电器(K6)的线圈相串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切换模块(101)包括:切换开关(S1);
所述切换开关(S1)的动端与外部电源的正极相连接,所述切换开关(S1)的第一不动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L1)和第二控制开关(L2)相连接,所述切换开关(S1)的第二不动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控制开关(L3)、第四控制开关(L4)、第五控制开关(L5)和第六控制开关(L6)相连接;
当所述切换开关(S1)的动端与第一不动端相接触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模块(102)控制所述第一测试模块(103),当所述切换开关(S1)的动端与第二不动端相接触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模块(102)控制所述第二测试模块(10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切换模块(101)还包括:指示灯(D1);
所述指示灯(D1)与所述切换开关(S1)的动端相连接;
所述切换开关(S1)的动端分别与第一不动端和第二不动端相接触的情况下,所述指示灯(D1)发出不同颜色的灯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中性线重叠检测模块(105);
所述控制模块(102),用于控制所述中性线重叠检测模块(105)的启用和停用;
所述中性线重叠检测模块(105),用于在被启用的情况下,检测自动转换开关根据所述模拟信号执行两路电源的切换动作的情况下,自动转换开关的中性线是否重叠,并在自动转换开关的中性线不重叠时发出报警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模块(102)还包括:第七控制开关(L7);
所述中性线重叠检测模块(105),包括:第七继电器(K7)、中性线检测开关(O)、第八继电器(K8)、第九继电器(K9)和蜂鸣器(H1);
所述第七继电器(K7)的线圈串联在自动转换开关主电路中的火线与所述中性线检测开关(O)之间;
所述第七控制开关(L7)的第一端与所述切换模块(101)和所述第九继电器(K9)的常开触点组(K9′)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七控制开关(L7)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九继电器(K9)的常开触点组(K9′)的另一端、所述第九继电器(K9)的线圈、所述第七继电器(K7)的常闭触点组(K7″)的一端及所述第八继电器(K8)的常开触点组(K8′)的一端相连接;
所述第七继电器(K7)的常闭触点组(K7″)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八继电器(K8)的线圈相连接;
所述第八继电器(K8)的常开触点组(K8′)的另一端与所述蜂鸣器(H1)相连接;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七控制开关(L7)闭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九继电器(K9)线圈通电,所述第九继电器(K9)的线圈通电后所述第九继电器(K9)的常开触点组(K9′)闭合,所述中性线重叠检测模块(105)开始检测;
自动转换开关根据所述模拟信号执行两路电源的切换动作的情况下,若自动转换开关的中性线重叠,则所述中性线检测开关(O)闭合,所述第七继电器(K7)线圈通电,所述第七继电器(K7)线圈通电后所述第七继电器(K7)的常闭触点组(K7″)断开使所述第八继电器(K8)线圈断电,所述蜂鸣器(H1)处于关闭状态;若自动转换开关的中性线不重叠,则所述中性线检测开关(O)断开,所述第七继电器(K7)线圈断电,所述第七继电器(K7)线圈断电使所述第七继电器(K7)的常闭触点组(K7″)闭合,所述第七继电器(K7)的常闭触点组(K7″)闭合使所述第八继电器(K8)线圈通电,所述第八继电器(K8)线圈通电后所述第八继电器(K8)的常开触点组(K8′)闭合,所述蜂鸣器(H1)发出报警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八继电器(K8)的常开触点组(K8′)与所述第七继电器(K7)的常闭触点组(K7″)相并联;
和/或,
所述第八继电器(K8)的常闭触点组(K8″)的一端与所述切换模块(101)相连接,所述第八继电器(K8)的常闭触点组(K8″)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L1)和所述第二控制开关(L2)相连接。
12.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的测试方法(900),包括:
切换模块(101)切换控制模块(102)的控制对象,使所述控制模块(102)控制第一测试模块(103);
控制模块(102)向所述第一测试模块(103)发送第一控制信号;其中,所述控制模块(102)包括:控制器、第一控制开关(L1)、第二控制开关(L2)、第三控制开关(L3)、第四控制开关(L4)、第五控制开关(L5)和第六控制开关(L6);
所述第一测试模块(103)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产生模拟自动转换开关的两路电源通断的模拟信号,并将所述模拟信号发送给相连接的自动转换开关,使自动转换开关根据所述模拟信号执行两路电源的切换动作;其中,所述第一测试模块(103)包括:第一继电器(K1)和第二继电器(K2);所述第一控制开关(L1)与所述第一继电器(K1)的线圈相串联,所述第二控制开关(L2)与所述第二继电器(K2)的线圈相串联;所述第一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组(K1′)的一端与自动转换开关的主电路中的火线相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组(K1′)的另一端与自动转换开关的备用电源检测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K2)的常闭触点组(K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组(K1′)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K2)的常闭触点组(K2″)的另一端与自动转换开关的常用电源检测端相连接;
切换模块(101)切换控制模块(102)的控制对象,使所述控制模块(102)控制第二测试模块(104);
控制模块(102)向所述第二测试模块(104)发送第二控制信号;
所述第二测试模块(104)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驱动相连接的自动转换开关中的分闸线圈和合闸线圈,使自动转换开关执行两路电源的切换动作;所述第二测试模块(104)包括:第三继电器(K3)、第四继电器(K4)、第五继电器(K5)和第六继电器(K6);所述第三控制开关(L3)与所述第三继电器(K3)的线圈相串联,所述第四控制开关(L4)与所述第四继电器(K4)的线圈相串联,所述第五控制开关(L5)与所述第五继电器(K5)的线圈相串联,所述第六控制开关(L6)与所述第六继电器(K6)的线圈相串联;所述第三继电器(K3)的常开触点组(K3′)的一端与线圈驱动电源相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K3)的常开触点组(K3′)的另一端与自动转换开关的常用电源合闸线圈(Y1)相连接;所述第四继电器(K4)的常开触点组(K4′)的一端与所述线圈驱动电源相连接,所述第四继电器(K4)的常开触点组(K4′)的另一端与自动转换开关的常用电源分闸线圈(Y2)相连接;所述第五继电器(K5)的常开触点组(K5′)的一端与所述线圈驱动电源相连接,所述第五继电器(K5)的常开触点组(K5′)的另一端与自动转换开关的备用电源合闸线圈(Y3)相连接;所述第六继电器(K6)的常开触点组(K6′)的一端与所述线圈驱动电源相连接,所述第六继电器(K6)的常开触点组(K6′)的另一端与自动转换开关的备用电源分闸线圈(Y4)相连接。
CN202210829387.6A 2022-07-15 2022-07-15 自动转换开关测试装置和方法 Active CN1151847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29387.6A CN115184789B (zh) 2022-07-15 2022-07-15 自动转换开关测试装置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29387.6A CN115184789B (zh) 2022-07-15 2022-07-15 自动转换开关测试装置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84789A CN115184789A (zh) 2022-10-14
CN115184789B true CN115184789B (zh) 2024-01-23

Family

ID=83519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29387.6A Active CN115184789B (zh) 2022-07-15 2022-07-15 自动转换开关测试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8478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11189A (zh) * 2012-03-13 2012-07-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双电源切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3701200A (zh) * 2013-12-25 2014-04-02 施耐德万高(天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电源选择模块
KR20150084345A (ko) * 2014-01-14 2015-07-22 파나소닉이에스신동아(주) 전원자동절환장치
CN205882829U (zh) * 2016-06-14 2017-01-11 浙江幸福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电源切换系统
CN112083262A (zh) * 2020-10-21 2020-12-15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伊犁供电公司 备自投快速测试装置
CN212483783U (zh) * 2020-06-12 2021-02-05 美登思电气(上海)有限公司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模拟测试电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54737B1 (fr) * 2016-07-27 2020-01-17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Dispositif de controle-commande d'un inverseur de source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11189A (zh) * 2012-03-13 2012-07-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双电源切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3701200A (zh) * 2013-12-25 2014-04-02 施耐德万高(天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电源选择模块
KR20150084345A (ko) * 2014-01-14 2015-07-22 파나소닉이에스신동아(주) 전원자동절환장치
CN205882829U (zh) * 2016-06-14 2017-01-11 浙江幸福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电源切换系统
CN212483783U (zh) * 2020-06-12 2021-02-05 美登思电气(上海)有限公司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模拟测试电路
CN112083262A (zh) * 2020-10-21 2020-12-15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伊犁供电公司 备自投快速测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84789A (zh) 2022-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62647B (zh) 直流灭弧装置
CN109696624B (zh) 一种刀闸控制回路监视监测方法和系统
CN110031756B (zh) 一种直流接触器性能测试转换电路及寿命试验的方法
CN214847362U (zh) 故障模拟电路
CN115184789B (zh) 自动转换开关测试装置和方法
CN103996567B (zh) 接触器驱动电路
CN203927005U (zh) 电动阀门控制电路以及包括该电路的电动阀门操作工具
CN107359613B (zh) 车库三相动力电源智能控制系统及方法
JPH06317622A (ja) スイッチないしリレー接点を検査する回路装置とその使用方法
CN114755569A (zh) 一种继电器功能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4184951A (zh) 断路器弹簧操作机构模拟系统
EP2575152B1 (en) Portable arc preventing device
CN114300307B (zh) 一种储能逆变器中旁路继电器单元的粘死检测方法和储能逆变器
CN109030977B (zh) 一种高压断线盒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214256267U (zh) 一种自检安全电路
CN218629974U (zh) 一种备用电机绝缘电阻自动巡检装置
CN215263944U (zh) 一种电源极性检测自动切换器
CN220906904U (zh) 电梯门锁开关短接检测系统
CN221100990U (zh) 一种插座指示灯检测装置
CN113447754B (zh) 一种测试装置
CN215833565U (zh) 一种断路器分合闸测试装置
CN209435510U (zh) 配电箱内的指示控制电路
SU1679564A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коммутации
SU1394329A2 (ru) Система управлени и контрол трехфазных сетей наружного освещени с каскадным включением
CN118465525A (zh) 一种待测继电器的故障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