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83217A - 一种可再生蒸汽发生器水源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再生蒸汽发生器水源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83217A
CN115183217A CN202210741552.2A CN202210741552A CN115183217A CN 115183217 A CN115183217 A CN 115183217A CN 202210741552 A CN202210741552 A CN 202210741552A CN 115183217 A CN115183217 A CN 1151832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team generator
water source
heat exchange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4155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嘉明
荆春宁
李军
赵斌
王广飞
杨轶
李亚飞
董业旻
林达平
彭立
许克凤
张孟极
方立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4155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8321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1832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832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33/00Steam-generation plants, e.g. comprising steam boilers of different types in mutual associ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DPREHEATING, OR ACCUMULATING PREHEATED, FEED-WATER FOR STEAM GENERATION; FEED-WATER SUPPLY FOR STEAM GENERATION; CONTROLLING WATER LEVEL FOR STEAM GENERATION; AUXILIARY DEVICES FOR PROMOTING WATER CIRCULATION WITHIN STEAM BOILERS
    • F22D1/00Feed-water heaters, i.e. economisers or like preheaters
    • F22D1/50Feed-water heaters, i.e. economisers or like preheaters incorporating thermal de-aeration of feed-wat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再生蒸汽发生器水源处理系统,包括第一水源、可再生换热装置、缓冲水箱、第一供水泵、第一蒸汽发生器、除氧工作站、第二供水泵及第二蒸汽发生器,所述第一水源与所述除氧工作站之间形成循环回路;所述可再生换热装置上设置有第一换热进水管、第二换热进水管及换热出水管,所述第一换热进水管与所述除氧工作站连通,所述第二换热进水管与所述第一水源出水管连通;所述换热出水管分别与所述缓冲水箱的进水口及所述第一供水泵连通。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可再生蒸汽发生器水源处理系统保证了电厂的安全,提升了电厂的经济性。

Description

一种可再生蒸汽发生器水源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核工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再生蒸汽发生器水源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核工程设计过程中,按照以往电厂设计,对于蒸汽发生器的供水,其中的溶解氧气的含量对于热力设备和管道都会产生腐蚀,因此在正常运行期间,通常要限制给水的含氧量。对给水要进行除氧。然而对于有些事故情况下,仍然采用除氧给水向蒸汽发生器供给,直接限制了水源的容量,对于控制电厂的安全性是不利的。
电厂正常运行期间,蒸汽发生器正常水源单一,如果只是二回路除氧水箱供水,则受限于除氧水箱的除氧能力。目前电厂中常规岛的除氧器主要是通过物理除氧方法,进行热力除氧,需要电厂能够向除氧器中供给蒸汽,然而通常电厂在启动和停堆期间,二回路是无法供给蒸汽的,因此限制了除氧水箱的供给能力。存在丧失给水的可能。此外,蒸汽发生器供水管处于冷热水交替供给中,金属材料内部在温差变化引起的热应力作用下,会产生微小裂纹而不断扩展,最后导致破裂。因此应尽可能避免,延长管道使用寿命。
在以往工程设计中,为了保证蒸汽发生器供水为除盐除氧水,通常会设计较大尺寸的贮存水箱,占地面积较大。另外,采用浮顶密封的水箱密封性特别差,复氧率极高;采用不锈钢加呼吸阀的密闭水箱,容易出现负压变形损坏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再生蒸汽发生器水源处理系统以提高供水能力并避免给水中溶解氧气的含量对于热力设备和管道都会产生腐蚀,延长管道使用寿命。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再生蒸汽发生器水源处理系统,包括第一水源、可再生换热装置、缓冲水箱、第一供水泵、第一蒸汽发生器、除氧工作站、第二供水泵及第二蒸汽发生器,所述第一水源上设置有第一水源出水管及第一水源进水管,所述第一水源出水管及所述第一水源进水管分别与所述除氧工作站连通,以使所述第一水源与所述除氧工作站之间形成循环回路;所述可再生换热装置上设置有第一换热进水管、第二换热进水管及换热出水管,所述第一换热进水管与所述除氧工作站连通,所述第二换热进水管与所述第一水源出水管连通;所述换热出水管分别与所述缓冲水箱的进水口及所述第一供水泵连通,所述第一供水泵与所述第一蒸汽发生器连通,所述第二供水泵分别连通所述缓冲水箱的出水口及所述第二蒸汽发生器,所述缓冲水箱的进水口及出水口分别与所述除氧工作站的出水口及进水口连通;其中,所述第一水源出水管与所述除氧工作站之间设置有进站隔离阀,所述第一水源进水管与所述除氧工作站之间设置有出站隔离阀,所述第一换热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一换热进水隔离阀,所述第二换热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二换热进水隔离阀,所述换热出水管与所述缓冲水箱进水口及所述第一供水泵之间设置有第一缓冲进水隔离阀及第一供水隔离阀,所述缓冲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供水泵之间设置有第二供水隔离阀,所述缓冲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除氧工作站之间还设置有循环隔离阀,所述缓冲水箱的进水口与所述除氧工作站的出水口之间设置有第二缓冲进水隔离阀。
进一步,所述第一水源与所述除氧工作站之间设置有第一循环泵,所述第一循环泵与所述第一水源进水管连通。
进一步,所述缓冲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除氧工作站的进水口之间设置有第二循环泵。
进一步,所述可再生蒸汽发生器水源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二水源,所述第二水源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一水源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水源的出水口与所述可再生换热装置的进水口连通;其中,所述第二水源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一水源1的出水口之间设置有第一补水隔离阀,所述第二水源2的出水口与所述可再生换热装置的进水口之间设置有第二补水隔离阀。
进一步,所述第二水源与所述第一水源之间设置有补水泵。
进一步,所述除氧工作站的进水口及出水口出分别设置有外部除氧管线。
进一步,所述可再生换热装置的进水口及出水口处设置有旁通管线,所述旁通管线上设置有旁通隔离阀。
进一步,所述第一供水泵与所述第二供水泵的进水口及出水口处分别设置有两条连通管线,两条所述连通管线上皆设置有连通隔离阀。
进一步,所述第一供水泵与所述第一蒸汽发生器及所述第二供水泵与所述第二蒸汽发生器之间皆设置有调节阀,以调节进入所述第一蒸汽发生器及所述第二蒸汽发生器水流的流量。
进一步,所述第一供水泵与所述第一蒸汽发生器及所述第二供水泵与所述第二蒸汽发生器之间皆设置有蒸汽隔离阀;所述第一供水泵与所述第一蒸汽发生器及所述第二供水泵与所述第二蒸汽发生器之间皆设置有止回阀;所述第一蒸汽发生器及所述第二蒸汽发生器皆位于核岛厂房内,所述第一供水泵及所述第二供水泵分别通过管线穿过安全壳贯穿件,以与所述第一蒸汽发生器及所述第二蒸汽发生器连通。
本发明的效果在于:无论电厂处于什么运行工况,该系统通过采用水源多样化配置,除氧工作站模块化且多种组合结构,可再生换热装置多用户模块化且多种组合结构,小型密封性较好的缓冲水箱,以及可靠地隔离措施,保证了向蒸汽发生器的供水,以及必要的隔离阀,保证了电厂的安全,提升了电厂的经济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一种可再生蒸汽发生器水源处理系统的框架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可再生换热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图3是图1中除氧工作站的模块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水源;2、第二水源;3、可再生换热装置;4、缓冲水箱;5、第一供水泵;6、第一蒸汽发生器;7、除氧工作站;8、第二供水泵;9、第二蒸汽发生器;17、第一水源出水管;18、第一水源进水管;19、第一换热进水管;20、第二换热进水管;21、换热出水管;22、连通管线;25、旁通管线;26、外部除氧管线;31、第一补水隔离阀;32、第二补水隔离阀;33、进站隔离阀;34、出站隔离阀;35、第一换热进水隔离阀;36、第二换热进水隔离阀;43、第一缓冲进水隔离阀;44、第二供水隔离阀;45、循环隔离阀;46、第二缓冲进水隔离阀;48、第一供水隔离阀;49、调节阀;50、蒸汽隔离阀;51、止回阀;53、旁通隔离阀;56、连通隔离阀;61、补水泵;62、第一循环泵;63、第二循环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再生蒸汽发生器水源处理系统,包括第一水源1、可再生换热装置3、缓冲水箱4、第一供水泵5、第一蒸汽发生器6、除氧工作站7、第二供水泵8及第二蒸汽发生器9,第一水源1上设置有第一水源出水管17及第一水源进水管18,第一水源出水管17及第一水源进水管18分别与除氧工作站7连通,以使第一水源1与除氧工作站7之间形成循环回路。可再生换热装置3上设置有第一换热进水管19、第二换热进水管20及换热出水管21,第一换热进水管19与除氧工作站7连通,第二换热进水管20与第一水源出水管17连通。换热出水管21分别与缓冲水箱4的进水口及第一供水泵5连通,第一供水泵5与第一蒸汽发生器6连通,第二供水泵8分别连通缓冲水箱4的出水口及第二蒸汽发生器9,缓冲水箱4的进水口及出水口分别与除氧工作站7的出水口及进水口连通。
其中,第一水源出水管17与除氧工作站7之间设置有进站隔离阀33,第一水源进水口18与除氧工作站7之间设置有出站隔离阀34,第一换热进水管19设置有第一换热进水隔离阀35,第二换热进水管20上设置有第二换热进水隔离阀36,换热出水管21与缓冲水箱4进水口及第一供水泵5之间设置有第一缓冲进水隔离阀43及第一供水隔离阀48,缓冲水箱4的出水口与第二供水泵8之间设置有第二供水隔离阀44,缓冲水箱4的出水口与除氧工作站7之间还设置有循环隔离阀45,缓冲水箱4的进水口与除氧工作站7的出水口之间设置有第二缓冲进水隔离阀46。
可以理解,通过上述各个隔离阀的打开或关闭,可控制第一水源1中的水流在可再生蒸汽发生器水源处理系统中的走向,从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以一个具体实例作为说明,当对进水的除氧度要求高时,可先关闭第一换热进水隔离阀35及第二换热进水隔离阀36,打开进站隔离阀33,使第一水源1中的水循环经过除氧工作站7进行循环除氧,直至除氧度达到要求,再关闭进站隔离阀33中断循环,接着打开第二换热进水隔离阀36,使除氧后的水进入可再生换热装置3内。如果第一水源1中的水循环经过除氧工作站7进行一次除氧即可满足除氧度要求,则打开第一换热进水隔离阀35,关闭第二换热进水隔离阀36和除氧工作站7的出站隔离阀34,使除氧后的水进入可再生换热装置3内。
水流从可再生换热装置3内流出后,当打开第一供水隔离阀48,关闭第一缓冲进水隔离阀43时,水流直接经过第一供水泵5进入第一蒸汽发生器6内。而当关闭第一供水隔离阀48,打开第一缓冲进水隔离阀43时,水流进入缓冲水箱4内,并通过第一供水隔离阀44及循环隔离阀45的关闭或打开,使从缓冲水箱4内流出的水流分别通过第二供水泵8进入至第二蒸汽发生器9,或重新进入除氧工作站7进行除氧。
可以理解,通过设置缓冲水箱4,可利用缓冲水箱4的储水功能对第一供水泵5及第二供水泵8进行保护,且当除氧要求较高时,缓冲水箱4内的水还可以循环再次进入除氧工作站7中进行除氧。
进一步地,第一水源1与除氧工作站7之间设置有第一循环泵62,第一循环泵62与第一水源进水管18连通,以通过第一循环泵62带动水流在循环回路中流动。
进一步地,缓冲水箱4的出水口与除氧工作站7的进水口之间设置有第二循环泵63,通过第二循环泵63带动缓冲水箱4内的水重新进入除氧工作站7内。
进一步地,可再生蒸汽发生器水源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二水源2,第二水源2的进水口与第一水源1的出水口连通,第二水源2的出水口与可再生换热装置3的进水口连通。
其中,第二水源2的进水口与第一水源1的出水口之间设置有第一补水隔离阀31,第二水源2的出水口与可再生换热装置3的进水口之间设置有第二补水隔离阀32。
进一步地,第二水源2与第一水源1之间设置有补水泵61,通过补水泵61将第一水源1内的水抽入第二水源2中。
可以理解,第一水源1主要是低温除盐水,温度小于50℃,位于厂区的除盐水水箱中;第二水源2主要是150℃上下的除盐除氧水,位于常规岛二回路除氧水箱中;两种水源在温度和氧含量上存在差异,但是可以根据核电厂的实际可用情况,考虑在不同运行工况采用不同的水源。例如,当电厂处于某些工况时,第二水源2自身除氧水源不足或者不可用时,可以采用第一水源1进行供水。正常情况向蒸汽发生器供水采用除盐除氧水。在严重事故情况下,也可以直接采用除盐水进行供给。此外,也可以将第一水源1中的除盐水通过补水泵向第二水源2补给,通过第二水源2中的自带除氧系统除氧后供水。该项配置中采用多样化水源,提升了核电厂的纵深防御功能。
可以理解,在部分实施例中,第二水源2可自行设置除氧设备以对其内的水进行除氧。
进一步地,除氧工作站7的进水口及出水口处分别设置有外部除氧管线26,以使其他用户也可通过外部除氧管线使用除氧工作站。
进一步地,可再生换热装置3的进水口及出水口处设置有旁通管线25,旁通管线25上设置有旁通隔离阀53。通过设置旁通管线25,可使水流不经过可再生换热装置3,直接经过旁通管线25流通。
进一步地,第一供水泵5与第二供水泵8的进水口及出水口处分别设置有两条连通管线22,两条连通管线22上皆设置有连通隔离阀56,通过设置两条连通管路,可使第一供水泵5及第二供水泵8分别与第一蒸汽发生器6及第二蒸汽发生器9交叉使用。
进一步地,第一供水泵5与第一蒸汽发生器6及第二供水泵8与第二蒸汽发生器9之间皆设置有调节阀49,以调节进入第一蒸汽发生器6及第二蒸汽发生器9水流的流量。
进一步地,第一供水泵5与第一蒸汽发生器6及第二供水泵8与第二蒸汽发生器9之间皆设置有蒸汽隔离阀50。
进一步地,第一供水泵5与第一蒸汽发生器6及第二供水泵8与第二蒸汽发生器9之间皆设置有止回阀51。
进一步地,第一蒸汽发生器6及第二蒸汽发生器9皆位于核岛厂房内,第一供水泵5及第二供水泵8分别通过管线穿过安全壳贯穿件,以与第一蒸汽发生器6及第二蒸汽发生器9连通。
进一步地,可再生换热装置3包括至少一个换热用户。
可以理解,当换热用户存在多个时,多个换热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通过串联、并联、串并连结合的任意方式结合在一起。
进一步地,除氧工作站7包括至少一个除氧模块。
可以理解,当除氧模块的数量为多个时,可根据除氧需求,将多个除氧模块串联、并联、串并连结合的任意方式结合在一起。
在本实施例中,在核电厂正常运行情况下,当位于常规岛的二回路除氧器可用时,向蒸汽发生器供水的水源可采用第二水源2,保证除盐除氧水的供给。如果第二水源2在使用过程中水量不足,第一水源1可以通过连接管线向第二水源2补水,此时连接管线上常关的第一补水隔离阀31开启,并启动补水泵61。第二水源2可以通过连接管线进入可再生换热装置3,选择对合适的用户进行降温。如果没有需求用户,可以旁通可再生换热装置3,直接进入供水泵的入口,然后进入核岛厂房内,最后进入蒸汽发生器。
在核电厂正常运行情况下,当位于常规岛的二回路除氧器不可用时,向蒸汽发生器供水的水源可采用第一水源1,第一水源1中是除盐未除氧的低温过冷水。第一水源1通过连接管线既可以连接除氧工作站7,又可以直接连接可再生换热装置3。如果第一水源1全部用于向蒸汽发生器供水,可以将该水源直接通往除氧工作站7,在除氧工作站7中选取一个或者多个除氧模块,实现快速大流量的除氧,当第一水源1满足除盐除氧的要求之后进入可再生换热装置3,选择对合适的用户进行降温。如果没有需求用户,可以旁通可再生换热装置3,直接进入供水泵的入口,然后进入核岛厂房内,最后进入蒸汽发生器。
在核电厂正常运行情况下,当位于常规岛的二回路除氧器不可用时,向蒸汽发生器供水的水源可采用第一水源1,第一水源1中是除盐未除氧的低温过冷水。第一水源1通过连接管线既可以连接除氧工作站7,又可以直接连接可再生换热装置3。如果第一水源1不是全部用于向蒸汽发生器供水,有很多供水用户,则该第一水源1可以选择通过除氧工作站7初步除氧,然后再进入到可再生换热装置3。或者可以将该第一水源1不经过除氧工作站7,直接进入可再生换热装置3,选择对合适的用户进行降温。如果没有需求用户,可以旁通可再生换热装置3,然后直接进入缓冲水箱4,此时可再生换热装置3出口管线通往供水泵的连接管线上的第一供水隔离阀48关闭。进入缓冲水箱4中的初步除盐除氧水,需要将水打入除氧工作站7进行严格的除氧,在除氧工作站7中选取一个或者多个除氧模块,实现快速大流量的除氧,然后再返回到缓冲水箱4,直到第一水源1满足除盐除氧的要求之后,然后进入核岛厂房内,最后进入蒸汽发生器。
在核电厂处于事故运行情况下,如果第二水源2可用,除了可以按照前述核电厂正常运行情况下供给流程向蒸汽发生器供水之外,在紧急情况下,第二水源2可以直接旁通可再生换热装置3直接向供水泵进行供水,进而满足蒸汽发生器的要求。如果第二水源2不可以用,则可以使用第一水源1。第一水源1除了可以按照前述核电厂正常运行情况下供给流程向蒸汽发生器供水之外,在紧急情况下,第一水源1可以不用进行除氧,也可以直接旁通可再生换热装置3,也不进入缓冲水箱4,直接向供水泵进行供水,进而满足蒸汽发生器的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止回阀51用于防止在壳内管线出现破裂情况下,安全壳内的放射性通过该管线释放到安全壳外。调节阀49用于调节进入蒸汽发生器的给水流量。
当供水系统故障,或者蒸汽发生器故障,或者蒸汽侧故障等出现的时候,调节阀49和蒸汽隔离阀50用于快速隔离给水,防止更多给水的丧失,或者防止更多质能释放进入安全壳,或者防止蒸汽发生器满溢,或者防止给水水量过大进而导致的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过冷等等。其中调节阀49同时具有调节和快速隔离功能。给水的有效隔离通过两种多样性的阀门进行隔离,降低了阀门拒关的共因故障,同时从确定论角度考虑丧失一台阀门,仍然还有一台可用阀门用于隔离,该设置提升了隔离的可靠性。
可以理解,除氧工作站7中的除氧模块是根据核电厂统筹分析确定的,包括哪些模块采用什么除氧方式,哪些模块采用并联设置,哪些模块采用串联设计。例如,如果时间紧急,通过除氧模块的搭配组合,以及流量的调节,一次性完成除氧是没有问题的,可以直接向下游进行稳定供水。如果时间不紧急,可以从除氧模块提升利用率的角度,以及电厂经济性的角度,选择较少模块以及常规流量等进行多次连续除氧循环,来完成向蒸汽发生器供水水质的氧含量要求。
可以理解,可再生换热装置3在设置初期就已经考虑可能存在的用户。根据用户的需求,设置了并联结构,或者是串联结构,以及串并联综合的结构。目的是满足各用户的降温需求,同时最大最优利用该可再生换热装置3,既能冷却用户,又能回收部分热量,适当提升给水的温度,避免蒸汽发生器及其给水输送管道在较大温差给水交替供给下产生热疲劳问题。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发明中无论电厂处于什么运行工况,该系统通过采用水源多样化配置,除氧工作站7模块化且多种组合结构,可再生换热装置3多用户模块化且多种组合结构,小型密封性较好的缓冲水箱4,以及可靠地隔离措施,保证了向蒸汽发生器的供水,以及必要的隔离阀,保证了电厂的安全,提升了电厂的经济性。
具体效果在于:(1)该系统中蒸汽发生器有两种水源,包括第一水源1和第二水源2。其中第一水源1主要是低温除盐水,温度小于50℃,位于厂区的除盐水水箱中;第二水源2主要是150℃上下的除盐除氧水,位于常规岛二回路除氧水箱中;两种水源在温度和氧含量上存在差异,但是可以根据核电厂的实际可用情况,考虑在不同运行工况采用不同的水源。例如,当电厂处于某些工况时,第二水源2自身除氧水源不足或者不可用时,可以采用第一水源1进行供水。正常情况向蒸汽发生器供水采用除盐除氧水。在严重事故情况下,也可以直接采用除盐水进行供给。此外,也可以将第一水源1中的除盐水通过补水泵61向第二水源2补给,通过第二水源2中的自带除氧系统除氧后供水。该项配置中采用多样化水源,提升了核电厂的纵深防御功能。
(2)第一水源1和第二水源2是两种不同温度的欠饱和水,除了用于向蒸汽发生器供水,还可以在基于水温限值的条件下用于电厂高温介质的冷却。基于不同的高温介质换热用户,采用多种不同的连接方式。可以将换热用户串联在一起,也可以将换热用户并联在一起,也可以将换热用户串并联结合在一起配置,每个用户均设置了调节阀和隔离阀用于投运和隔离。也可以根据需求旁通换热用户。灵活多样的组合方式满足不同需求,例如降低蒸汽发生器排污水的温度,高温取样冷却器的温度等等。同时在某些情况下,为换热用户降温的时可以适当提升第一水源1的供水温度,避免第一水源1和第二水源2在供水温度上差别较大,造成蒸汽发生器供水管的热应力疲劳损伤。冷却和热量回收均集中在可再生换热装置3中,该系统将用户的热量带走之后可继续用于向蒸汽发生器供水,并且有些时候可以避免蒸汽发生器供水管在冷热交替下出现热疲劳而导致性能下降的问题。
(3)该系统中设置了除氧工作站7,用于对除盐水进行除氧。该除氧工作站按照模块化设置,并且根据除氧水量的要求,以及循环水箱的要求进行模块配置。这些除氧模块可以串联在一起,也可以并联在一起,也可以串并联结合在一起。每个除氧模块可以是热力除氧,可以是离子除氧,还可以是催化除氧等单一或者组合形式,选取最优组合。第一水源1是除盐水,在无需除氧的情况下,可以直接进入可再生换热装置3,或者旁可通再生换热装置3进入供水泵或者缓冲水箱4。第一水源1如果需要除氧后供给,则其需要先通过除氧工作站7除氧后继续向下游供给,如果一次除氧不能满足要求,则可以返回到第一水源1进行循环除氧,直到满足要求为准。此外该除氧工作站还可以对缓冲水箱4进行循环除氧。该除氧工作站采用模块化集中设置,并且不同模块可以采用不同的除氧方式,同时模块之间可以进行串并联等不同连接形式,每个模块均设置了调节阀和隔离阀用于投运和隔离,使得除氧方式多样化,最优化,集中化。从水源到除氧工作站、再到可再生换热装置3、再到缓冲水箱4、再到供水泵入口,均可以根据电厂的实际运行情况,选取不同的供给水路径,进行最快最优供水,可以更好地为电厂服务。
(4)可再生换热装置3出来的供给水,有可能是除盐除氧的水,还有可能是除盐水,需要根据电厂当时的实际运行需求,选择是否直接通往供水泵,或者通往缓冲水箱4。对于除盐水还需要进一步除氧的,可进入缓冲水箱4,缓冲水箱4只是起到一个少量暂存功能,利于电厂的灵活使用,并且能够使得电厂供水平稳可靠。同时缓冲水箱4意外复氧,可以通过除氧工作站7完成快速循环除氧。缓冲水箱4可以采用浮顶隔离的设计,更容易保证隔离空气的密封性,不容易复氧。同时该缓冲水箱4占地面积小,布置灵活。
(5)在供水泵的入口和出口管线上均设置连通管线22,并设置常关连通隔离阀56,可以保证事故情况下,泵入口水源的可选性以及泵出口供给管线的灵活性。同时可直接为供水泵供水的第一水源1、第二水源2和缓冲水箱4的布置高度要考虑供水泵在最不利情况下水泵净正吸入压头要求的最小高差,提升了电厂供水的可靠性。此外,在供水管线上分别设置了调节阀49、蒸汽隔离阀50和止回阀51,其中调节阀49具有隔离功能,相当于给水具有了两道隔离功能,保证了给水隔离的可靠性,同时进一步保证了蒸汽发生器防满溢功能。
本发明所述的装置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得出其他的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发明的技术创新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可再生蒸汽发生器水源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水源(1)、可再生换热装置(3)、缓冲水箱(4)、第一供水泵(5)、第一蒸汽发生器(6)、除氧工作站(7)、第二供水泵(8)及第二蒸汽发生器(9),所述第一水源(1)上设置有第一水源出水管(17)及第一水源进水管(18),所述第一水源出水管(17)及所述第一水源进水管(18)分别与所述除氧工作站(7)连通,以使所述第一水源(1)与所述除氧工作站(7)之间形成循环回路;所述可再生换热装置(3)上设置有第一换热进水管(19)、第二换热进水管(20)及换热出水管(21),所述第一换热进水管(19)与所述除氧工作站(7)连通,所述第二换热进水管(20)与所述第一水源出水管(17)连通;所述换热出水管(21)分别与所述缓冲水箱(4)的进水口及所述第一供水泵(5)连通,所述第一供水泵(5)与所述第一蒸汽发生器(6)连通,所述第二供水泵(8)分别连通所述缓冲水箱(4)的出水口及所述第二蒸汽发生器(9),所述缓冲水箱(4)的进水口及出水口分别与所述除氧工作站(7)的出水口及进水口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水源出水管(17)与所述除氧工作站(7)之间设置有进站隔离阀(33),所述第一水源进水管(18)与所述除氧工作站(7)之间设置有出站隔离阀(34),所述第一换热进水管(19)上设置有第一换热进水隔离阀(35),所述第二换热进水管(20)上设置有第二换热进水隔离阀(36),所述换热出水管(21)与所述缓冲水箱(4)进水口及所述第一供水泵(5)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缓冲进水隔离阀(43)及第一供水隔离阀(48),所述缓冲水箱(4)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供水泵(8)之间设置有第二供水隔离阀(44),所述缓冲水箱(4)的出水口与所述除氧工作站(7)之间还设置有循环隔离阀(45),所述缓冲水箱(4)的进水口与所述除氧工作站(7)的出水口之间设置有第二缓冲进水隔离阀(4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再生蒸汽发生器水源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水源(1)与所述除氧工作站(7)之间设置有第一循环泵(62),所述第一循环泵(62)与所述第一水源进水管(18)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再生蒸汽发生器水源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水箱(4)的出水口与所述除氧工作站(7)的进水口之间设置有第二循环泵(6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再生蒸汽发生器水源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再生蒸汽发生器水源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二水源(2),所述第二水源(2)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一水源(1)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水源(2)的出水口与所述可再生换热装置(3)的进水口连通;
其中,所述第二水源(2)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一水源(1)的出水口之间设置有第一补水隔离阀(31),所述第二水源(2)的出水口与所述可再生换热装置(3)的进水口之间设置有第二补水隔离阀(3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再生蒸汽发生器水源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水源(2)与所述第一水源(1)之间设置有补水泵(61)。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再生蒸汽发生器水源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除氧工作站(7)的进水口及出水口出分别设置有外部除氧管线(26)。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再生蒸汽发生器水源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再生换热装置(3)的进水口及出水口处设置有旁通管线(25),所述旁通管线(25)上设置有旁通隔离阀(53)。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再生蒸汽发生器水源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供水泵(5)与所述第二供水泵(8)的进水口及出水口处分别设置有两条连通管线(22),两条所述连通管线(22)上皆设置有连通隔离阀(56)。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再生蒸汽发生器水源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供水泵(5)与所述第一蒸汽发生器(6)及所述第二供水泵(8)与所述第二蒸汽发生器(9)之间皆设置有调节阀(49),以调节进入所述第一蒸汽发生器(6)及所述第二蒸汽发生器(9)水流的流量。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再生蒸汽发生器水源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供水泵(5)与所述第一蒸汽发生器(6)及所述第二供水泵(8)与所述第二蒸汽发生器(9)之间皆设置有蒸汽隔离阀(50);
所述第一供水泵(5)与所述第一蒸汽发生器(6)及所述第二供水泵(8)与所述第二蒸汽发生器(9)之间皆设置有止回阀(51);
所述第一蒸汽发生器(6)及所述第二蒸汽发生器(9)皆位于核岛厂房内,所述第一供水泵(5)及所述第二供水泵(8)分别通过管线穿过安全壳贯穿件,以与所述第一蒸汽发生器(6)及所述第二蒸汽发生器(9)连通。
CN202210741552.2A 2022-06-28 2022-06-28 一种可再生蒸汽发生器水源处理系统 Pending CN1151832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41552.2A CN115183217A (zh) 2022-06-28 2022-06-28 一种可再生蒸汽发生器水源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41552.2A CN115183217A (zh) 2022-06-28 2022-06-28 一种可再生蒸汽发生器水源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83217A true CN115183217A (zh) 2022-10-14

Family

ID=83514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41552.2A Pending CN115183217A (zh) 2022-06-28 2022-06-28 一种可再生蒸汽发生器水源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8321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47514B1 (ko) 해상 소형 원전용 안전 시스템
CN103903659B (zh) 浮动核电站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
KR101463440B1 (ko) 피동안전설비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원전
CN107403650B (zh) 海上浮动核电站的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
KR101594440B1 (ko) 정지냉각계통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원전
CN115183217A (zh) 一种可再生蒸汽发生器水源处理系统
CA3068559C (en) Steam-generating unit of dual circuit reactor with purge and drain system
EP3492811B1 (en) Nuclear power plants
CN115240880B (zh) 一种可实现持续排热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及方法
CN110752046B (zh) 安全装置、核电厂系统以及核电厂的安全运行方法
GB1491232A (en) Nuclear reactors
KR102072689B1 (ko) 원자로
RU107386U1 (ru) Комплексная система водообеспечения ядерного канального реактора
RU2789847C1 (ru) Система длительного отвода тепла из защитной оболочки
CN214039592U (zh) 一种加热炉汽化系统
JP2016223842A (ja) 水処理装置及び原子力設備
RU2102800C1 (ru) 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ая установка
WO2020067918A1 (ru)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приведения атомной электростанции в безопасное состояние после экстремального воздействия
CN217604073U (zh) 百万千瓦级核电站除氧水降温系统
FI130325B (en) System for long-term removal of heat from an enclosure
CN217109523U (zh) 一种凝结水系统及干熄焦锅炉系统
CN216384146U (zh) 一种用于煤气发电机组的高压给水系统
CN111947384B (zh) 一种用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的组合式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
KR102066325B1 (ko) 냉각 성능이 개선된 원자력 발전소 및 이의 운전방법
EP3567608B1 (en) Nuclear power plant having improved cooling performan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