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77822A - 雾化导管 - Google Patents

雾化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77822A
CN115177822A CN202210590557.XA CN202210590557A CN115177822A CN 115177822 A CN115177822 A CN 115177822A CN 202210590557 A CN202210590557 A CN 202210590557A CN 115177822 A CN115177822 A CN 1151778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channel
fluid
chip
section
fluid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9055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茂强
徐宏
徐鹏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Kunbo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Kunbo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Kunbo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Kunbo Bio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1778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778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1/00Sprayers or atomis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eutic purpo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1/00Sprayers or atomis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eutic purposes
    • A61M11/001Particle size contro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1/00Sprayers or atomis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eutic purposes
    • A61M11/001Particle size control
    • A61M11/002Particle size control by flow deviation causing inertial separation of transported partic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21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f the tubing
    • A61M25/002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f the tubing by the form of the lumen, e.g. cross-section, variable diamet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33Controlling, regulating or measuring
    • A61M2205/3331Pressure; Flow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33Controlling, regulating or measuring
    • A61M2205/3331Pressure; Flow
    • A61M2205/3334Measuring or controlling the flow rat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33Controlling, regulating or measuring
    • A61M2205/3368Tempera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10/00Anatomical parts of the body
    • A61M2210/10Trunk
    • A61M2210/1025Respiratory system
    • A61M2210/1035Bronchi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雾化导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为近端、另一端为可延伸进入支气管的远端,所述管体的内部带有可由近端向远端输送流体的通道,所述管体的远端设置有雾化头,所述通道内的流体经由所述雾化头雾化后输出;所述雾化头至少具有第一流体入口、第二流体入口、以及出口,各流体入口在所述管体内独立的配置流道。雾化头流道中的流体入口和出口均独立配置流道,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在流道内相遇被驱动雾化,通过出口释放输出气溶胶。

Description

雾化导管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雾化导管。
背景技术
雾化器通常将液体转化为微米级液体颗粒。在临床内镜下治疗时,通常需要配合雾化给药的方式,使所注的药物液体均匀分布,从而提高相关组织与雾化物结合的均匀程度。雾化器输入的流体可以包括用于治疗或恢复的液体,目前的雾化器用来让病患以吸入的方式进行给药,液体被分解成微小粒子或者液滴的气雾,使用药剂的病患可以得到较有效率的吸入及吸收。
但吸入方式给药过程中,药物难以全部到达病灶,会发生不必要的损耗。不仅如此,药物在进入病灶前,由于自身的副作用,会对沿途的管道器官造成损伤,存在潜在安全风险。
现有雾化器雾化效果不佳,结构尚待改进,适用场景受限。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雾化导管。
本申请雾化导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为近端、另一端为可延伸进入支气管的远端,所述管体的内部带有可由近端向远端输送流体的通道,所述管体的远端设置有雾化头,所述通道内的流体经由所述雾化头雾化后输出;
所述雾化头至少具有第一流体入口、第二流体入口、以及出口,各流体入口在所述管体内独立的配置流道。
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可选的,所述雾化头内固定有微流道芯片,所述第一流体入口位于所述微流道芯片的近端侧,所述第二流体入口处在位于所述微流道芯片的旁侧;
所述微流道芯片的内部为连通所述出口和各流体入口的芯片流道。各流体入口一设置于近端侧、一设置于旁侧,便于与微流道芯片外部的管路对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流体入口有两个、且分布在所述微流道芯片的两相对侧。流体通过多个入口进入雾化可进一步增强雾化效果。
可选的,所述微流道芯片包括叠置固定的第一单元片和第二单元片,两单元片中的至少一者在相向的一侧刻蚀有可引导流体通过的微流道。芯片流道的深度影响了流道面积,进一步影响了流速和流体压力。适当范围的数值保证溶液中粒径较大的分子或细胞穿过,并保证流体压力。
可选的,所述芯片流道包括:
主流道,一端连通处在近端侧的第一流体入口,另一端连通所述出口;
侧流道,一端连通处在旁侧的第二流体入口,另一端连通所述主流道;
所述主流道的其中一部分为加宽的膨胀段,所述侧流道的至少一部分交汇至所述膨胀段,且交汇位置为相互间隔的多处。所述主流道加宽后会改变流体状态,结合多处交汇位置,可以更加优化两流体的混合效果以及最终的雾化效果,相对于单处交汇或直接将一相分散至另一相,本申请雾化后的雾滴粒径可进一步减少,改善治疗物质的分布并节约用量。
可选的,所述交汇位置中的其中两处沿主流道延伸方向依次排布,或其中两处分布在所述主流道的两侧。多个交汇位置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雾化效果以及对治疗物质(例如细胞)的保护,结合芯片的结构特点(流道整体扁平),多个交汇位置进一步优选对称分布在所述主流道的两侧,保证雾化效果的稳定。
可选的,所述侧流道与所述主流道的交汇位置为交汇口,至少一交汇口的朝向与主流道延伸方向垂直或倾斜设置,所述倾斜设置的夹角为30~60度且向所述雾化头的出口方向倾斜。有利于两相流体的充分混合。
可选的,所述芯片流道包括:
主流道,一端连通处在近端侧的第一流体入口,另一端连通所述出口;
侧流道,一端连通处在旁侧的第二流体入口,另一端连通所述主流道。在侧流道连通主流道的一端附近进行雾化,并通过主流道的一端从出口输出气溶胶。
可选的,所述主流道包括依次连通的:
延伸段,相对处在所述微流道芯片的近端侧、且连通所述第一流体入口;
膨胀段,相对所述延伸段宽度变大;
出口段,与所述出口对接;
所述侧流道交汇至所述膨胀段和/或所述出口段。通过主流道的变径,有助于流体压力的释放。可选的,所述主流道还包括:收窄段,连通在所述延伸段和所述膨胀段之间,且相对所述延伸段宽度变小。在主流道延伸段、膨胀段和出口段变径的基础上,在延伸段和膨胀段之间增加收窄段,进一步降低流体在膨胀段内气液混合的难度。
可选的,在所述微流道芯片的内部设置有能够作用于至少一部分流体的分布结构,所述分布结构为以下方式的至少一种:
方式a:处在所述侧流道的末端的多条分支流道,所述侧流道接有该多条分支流道与所述主流道交汇;
方式b:多个间隔布置的分布件;
可选的,所述分布件位于膨胀段内且邻近所述延伸段的出口;
或所述分布件位于侧流道内且邻近侧流道与所述主流道的交汇部位。分布结构可通过分支流道释放流体压力,也可通过分布件分散流体压力。
可选的,针对同一侧流道,连通该侧流道的分支流道至少为两条;
其中:
至少一条连通至所述主流道的膨胀段;
至少一条连通至所述主流道的出口段。由于膨胀段和出口段的尺寸不同,则侧流道与主流道交汇至不同部位产生的雾化效果相应产生差异。
可选的,所述管体包括:
鞘管;
第一内管,在所述鞘管内延伸,远端连通所述第一流体入口;
第二内管,在所述鞘管内延伸;
所述雾化头包括所述微流道芯片以及固定于所述鞘管内远端部位的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处在所述微流道芯片的外围,且所述连接套的两端相对于所述微流道芯片的外周密封配合,所述连接套内壁与所述微流道芯片的外周围成导流室,所述第二流体入口以及所述第二内管的远端均连通至所述导流室。鞘管为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提供必要的结构稳定性,第一内管连通第一流体入口,使第一流体流入微流道芯片,导流室围绕微流道芯片,在围绕接触的部位可设置多个第二流体入口。
可选的,所述雾化导管还包括三通件,所述鞘管的近端对接所述三通件的其中一接口,所述第一内管和所述第二内管的近端延伸出所述鞘管后在所述三通件的内部分别对接三通件的其余两个接口。通过三通件实现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输入流体的分接。
可选的,所述微流道芯片的近端固定贴靠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套的近端密封包裹于所述连接头的外周,所述连接头内插设有第一对接管,
所述第一对接管的远端接通所述第一流体入口,所述第一对接管的近端密封套接于所述第一内管的远端。第一对接管连接作为第一内管和雾化头之间,避免连接处折弯。
可选的,所述连接套的近端侧插设有第二对接管,所述第二对接管的远端穿入所述连接套并连通所述导流室,所述第二对接管的近端密封套接于所述第二内管的远端。套接于第二内管远端的第二对接管穿入连接套,避免第二内管远端折弯。
可选的,沿鞘管轴向,所述连接套为分体结构,包括密封贴靠固定的远端部分和近端部分,所述导流室处在所述远端部分和所述微流道芯片的外周之间。连接套整体尺寸较小,采用分体结构的方式,有利于导流室加工。
本申请的雾化导管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申请雾化头流道中的流体入口和出口均独立配置流道,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在流道内相遇被驱动雾化,通过出口释放输出气溶胶。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雾化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雾化导管管体远端的爆炸图;
图1c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雾化头的爆炸图;
图1d为图1c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1e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雾化头的剖面图;
图1f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微流道芯片的爆炸图;
图2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微流道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微流道芯片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2c为图2b沿线A-A的剖面图;
图3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微流道芯片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3b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微流道芯片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3c为图3b沿线B-B的剖面图;
图3d为图3b中A1部分的放大图;
图4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微流道芯片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4b为图4a沿线D-D的剖面图;
图5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微流道芯片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5b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微流道芯片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5c为图5b中A2部分的放大图;
图6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微流道芯片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6b为图6a沿线E-E的剖面图;
图7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微流道芯片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8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雾化给药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8b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雾化给药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8c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雾化给药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8d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开关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8e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空气泵调速DAC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雾化给药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900、管体;901、近端;902、远端;910、雾化头;905、三通件;906、接口;907、第一接口;908、第二接口;909、应力分散头;
920、微流道芯片;921、第一单元片;922、第二单元片;930、标识;
940、鞘管;950、第一内管;951、第一对接管;960、第二内管;961、第二对接管;970、连接套;971、导流室;972、连接头;973、远端部分;974、近端部分;
100、参照面;110、入口;111、第一流体入口;112、第二流体入口;120、出口;
130、主流道;135、发散区;140、侧流道;
210、延伸段;240、收窄段;220、膨胀段;231、扩大段;232、保持段;233、接口段;230、出口段;
300、分支流道;
310、第一分支流道;311、第一子流道;312、第二子流道;
320、第二分支流道;321、第一段;322、第二段;
400、分布件;401、第一边;402、第二边;403、倒角;405、凸柱;450、隔离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次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申请中,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单元的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单元。
参见图1a和图1b,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雾化导管,包括管体900,管体900的一端为近端901、另一端为可延伸进入支气管的远端902,管体900的内部带有由近端901向远端902输送流体的通道,管体900的远端902设置有雾化头910,即就雾化导管整体而言,其远端902部位作为雾化头910,雾化头910内配置有微流道芯片920,通道内的流体经由微流道芯片920雾化后输出;在微流道芯片920的内部设置有能够作用于至少一部分流体的分布结构。
本实施例的雾化导管可延伸进入支气管,抵达病灶部位。根据治疗目的,流体中可预分散有治疗物质,治疗物质可以是药品、化学药剂、含有生物细胞组织的溶液、含有细胞分泌物的溶液。治疗目的例如可以是对肺部造成的肺炎、哮喘创伤进行修复。
根据治疗物质的性质不同,流体本身可以是液相或气相,或较为复杂的混合体系,雾化目的是进一步分散流体生成更小的微粒,以促进吸收和均匀给药。各输送流体的通道从管体900近端901延伸至管体900远端902并交汇连通于雾化头910,即在到达雾化头910之前各通道时独立的,尤其针对不同相流体时,可避免过早混合时削弱雾化效果。本申请各实施例中,远端或远端侧指相对靠近雾化头出口的一端或一侧,近端或近端侧指沿雾化导管管体方向相对远离雾化头出口的一端或一侧。在雾化导管的各个部位,按照流体的流动方向来划分相对的上游和下游。
管体900可采用金属或合成材质,提供必要的力学性能以及介入的安全性,根据输送流体的需求可采用单管、多管等形式,采用多管时,可以是至少两条管并排布置或内外嵌套布置,各条管可独立配置或采用一体的多腔管。
参见图1a~图1f,在一个实施例中,管体900包括鞘管940、第一内管950和第二内管960。微流道芯片920包括第一流体入口111和第二流体入口112、以及出口120,流体通过各入口在微流道芯片内完成雾化。第一内管950和第二内管960均在鞘管940内延伸,第一内管950的远端连通第一流体入口111;。鞘管940为各内管提供保护以及必要的力学支撑,图1b中的虚线表示鞘管940的装配位置。
以管体900的延伸方向作为参照,微流道芯片920出口120的朝向可以是沿轴向且朝向远端侧。为了便于在较细的支气管内穿行,鞘管940外径一般不大于1.2mm~2.0mm,例如雾化导管的外径为1.8mm,能够到达内窥镜到达不了的肺部实现精准雾化给药。由于本申请雾化导管可延伸进入支气管,因此其长度也相应匹配,例如鞘管940的长度为800mm~1200mm。
雾化导管还包括三通件905,鞘管940的近端对接三通件905的其中一接口,如图2b中所示的接口906。第一内管950和第二内管960的近端延伸出鞘管940后在三通件905的内部分别对接三通件905的其余两个接口。
接口906处还可以设置用于缓解应力的应力分散头909,减少鞘管940的折损。其余两个接口例如可以是第一接口907和第二接口908。二者可采用鲁尔接头。第一接口907和第二接口908可以与外界的灌注装置相连,用于向各内管输送流体。
参见图1b~图1e,雾化头910包括微流道芯片920以及固定于鞘管940内远端部位的连接套970,连接套970处在微流道芯片920的外围,且连接套970的两端相对于微流道芯片920的外周密封配合,连接套970内壁与微流道芯片920的外周围成导流室971,第二流体入口112以及第二内管960的远端均连通至导流室971。导流室971可理解为围绕微流道芯片920形成的环形空间,流体通过该环形空间通过第二流体入口112输送进入微流道芯片920。
微流道芯片920的近端固定贴靠有连接头972,连接套970的近端密封包裹于连接头972的外周,连接头972内插设有第一对接管951,第一对接管951的远端接通第一流体入口111,第一对接管951的近端密封套接于第一内管950的远端。连接套970的近端侧插设有第二对接管961,第二对接管961的远端穿入连接套970并连通导流室971,第二对接管961的近端密封套接于第二内管960的远端。
微流道芯片920相对于连接套970在远端凸出,凸出的轴向尺寸为自身轴向长度的20%~30%。第一内管950和第二内管960例如可以选用塑料材质,第一对接管951和第二对接管961例如可以选用金属材质,保证管体的柔韧性和稳定性。连接头972贴靠微流道芯片920、近端被连接套970密封包裹,在管体的轴向上形成对微流道芯片920的抵靠限位。沿鞘管940轴向,连接套970为分体结构,包括密封贴靠固定的远端部分973和近端部分974,导流室971处在远端部分和微流道芯片的外周之间。雾化器可以是利用气源驱动雾化,气源例如可以是空气,利用氢气与氧气、二氧化碳不同比例混合的混合气体,或其他促进肺部康复的气体。
参见图1e、图2a~图2c,在一个实施例中,微流道芯片920包括叠置固定的第一单元片921和第二单元片922,两单元片中的至少一者在相向的一侧刻蚀有可引导流体通过的微流道;
以两单元片的叠置面为参照面100,参照面100即被刻蚀单元片朝向另一单元片的一侧,在垂直参照面100的方向上,微流道的深度为30~300微米,进一步优选为75±25微米。两单元片的叠置面为第一单元片921与第二单元片922的接触面,微流道的深度优选处处相同,例如可以是50微米。参见以下各实施例的剖面图,蚀刻深度在各剖面图上表现为右侧空白带的宽度。微流道空间较大时,可允许输送颗粒较大的物质,例如人体干细胞、小分子肽、甚至蛋白细胞等,一般在20~60微米,例如是50微米。
微流道芯片920整体上可以是长方体,由立体尺寸基本相同的第一单元片921和第二单元片922组成。第一单元片921和第二单元片922的其中一者可选用硅片材质,另一者选择玻璃材质。选用硅片材质的单元片在朝向另一单元片的一侧刻蚀微流道。刻蚀完成后,二者叠置固定、键合为一体结构,得到微流道芯片920。刻蚀加工时,在产品切割线以外的区域也做刻蚀,以保证微流道芯片的各通道的通畅性。
本实施例将参照面100在沿管体900延伸的方向定义为微流道芯片920的长度方向L,微流道芯片920长度尺寸例如可以是2500微米;垂直管体900的延伸方向定义为微流道芯片920的宽度方向W,例如宽度可以是900微米。在垂直参照面100的方向H上,微流道芯片920的尺寸例如可以是600微米。当然,微流道芯片920可根据管体900尺寸以及雾化、混合效果需求进一步调整。
雾化头910具有与通道相连的入口、以及输出雾化后流体的出口。出口位于微流道芯片920的远端侧,入口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一个入口时,可配置在微流道芯片920的近端侧。
多个入口时,至少一个入口位于微流道芯片920的近端侧,沿管体900径向至少一个入口处在位于微流道芯片920的旁侧;处在旁侧的入口110与处在近端侧的入口在管体900内独立配置流道。
以多个入口为例,入口110至少包括第一流体入口111和第二流体入口112,各流体入口在管体900内独立配置流道。第一流体入口111和第二流体入口112是指流通两种流体类型的入口,并不限定入口的具体数量。其中,第一流体入口111位于微流道芯片920的近端侧;沿管体900径向,第二流体入口112处在位于微流道芯片920的旁侧。进一步地,第二流体入口112有两个、且分布在微流道芯片920的两相对侧。具体为参照面100宽度方向上的两相对侧。微流道芯片920作为实现雾化头910雾化功能的一种形式,其入口110即包括第一流体入口111和第二流体入口112;出口120即雾化头910的出口,微流道芯片920的内部为连通入口110和出口120的芯片流道。
如图2b所示,在沿垂直参照面100的视角上,芯片流道中的至少一条通路宽度大于等于50微米。即由任一入口到出口之间至少有一条路径,该路径的宽度处处不小于上述尺寸,这样可以供较大粒径的治疗物通过,而不至于阻塞或破损。
作为优选,芯片流道中的至少一条通路宽度为100±10微米;出口120的宽度为100±10微米。
本申请各实例中,A±B表示的数值在(A-B)~(A+B),A大于B且二者均为数值。例如入口的宽度为300±100微米,表示入口的宽度为200~400微米。
在一个实施例中,芯片流道包括主流道130和侧流道140,其中,主流道130一端连通处在近端侧的第一流体入口111,另一端连通出口120。侧流道140一端连通处在旁侧的第二流体入口112,另一端连通主流道130。第一流体入口111用于输送第一流体,第二流体入口112用于输送第二流体。例如第一流体为液相且第二流体为气相,或者是第一流体为气相且第二流体为液相。第二流体入口112的宽度例如可以是200微米,在微流道芯片920的长度方向L上,与微流道芯片近端的距离为1300±30微米。主流道130可理解为位于微流道芯片920中间区域的流道。
分布结构为以下方式的至少一种。在一种方式中,分布结构为处在侧流道140的末端的多条分支流道300,侧流道140经由该多条分支流道300与主流道130交汇,分支流道300的宽度为20±10微米。在另一种方式中,分布结构为多个间隔布置的分布件400。进一步地,分布件400阵列布置,间隙为10±5微米,自身大小为40±20微米。以上间隙和大小均指在参照面上的尺寸,自身大小可理解为边长为40±20微米的矩形或该直径范围的圆形,其他形状可近似判断。分布件可以是第一单元片921或第二单元片922刻蚀后残留形成的凸柱405。
具体地,分布结构处在主流道130和侧流道140的交汇部位,交汇部位的位置归属于主流道130或侧流道140,并靠近另一者,例如,交汇部位位于主流道130靠近侧流道140的位置,抑或并不严格划分,且不影响雾化效果的实现。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分布结构所处的流道为气相,分布结构能够分散气相流体。在液相流体采用带有生物细胞的溶液时,减少细胞的受损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主流道130的其中一部分为加宽的膨胀段,侧流道140的至少一部分交汇至膨胀段,且交汇位置为相互间隔的多处。膨胀段加宽的幅度可以加宽前的1.45~2倍,加宽的趋势为逐渐加宽再逐渐收窄,既可以直接收窄至出口,也可以收窄后再等宽延伸直至出口。就侧流道140整体而言,既可以全部交汇在膨胀段,也可以是部分交汇在膨胀段,另一部分交汇在主流道的其他部分,优选交汇在膨胀段的下游。
进一步地,交汇位置中的其中两处沿主流道130延伸方向依次排布,或其中两处分布在主流道130的两侧。侧流道140与主流道130的交汇位置为交汇口,至少一交汇口的朝向与主流道130延伸方向垂直或倾斜设置,倾斜设置的夹角为30~60度、且向雾化头的出口方向倾斜。
关于交汇口的朝向可影响雾化效果以及流体阻力等,若交汇口均与主流道延伸方向平行效果不利于两相的充分混合,沿主流道延伸方向配置多个交汇口时,各交汇口的朝向可略有变化,即沿主流道延伸方向依次布置的多个交汇口的朝向不完全相同,在一些情况也可以是所有的交汇口朝向均与主流道延伸方向垂直或倾斜设置。
参见图3a~图3d,在一个实施例中,主流道130包括依次连通的延伸段210、膨胀段220和出口段230。三段的区分可参见图3a的虚线。延伸段210相对处在微流道芯片的近端侧,宽度为250±50微米;膨胀段220相对延伸段210宽度变大,最大宽度为延伸段210宽度的1.45~2倍,例如375±75微米;出口段230与出口120对接,宽度为100±50微米。
主流道130各段的区分根据宽度变化的趋势而确定,沿近端到远端的方向,主流道130的宽度初次变大即视为进入膨胀段220;邻近出口且宽度不发生变化即视为出口段230。现有技术中,流阻的计算公式为:R=ΔP/Q。主流道内的流体在单位时间内流量维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延伸段与膨胀段之间的压力差变大,流体在膨胀段内的流动阻力变小,以降低流体在膨胀段内气液混合的难度。
本实施例中,侧流道140交汇至膨胀段220,侧流道140的最大宽度为200±50微米。进一步地,侧流道140的宽度从上游向下游不断减小。
膨胀段220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分为三部分,从近端到远端依次为扩大段231、保持段232和接口段233,三段的区分参见如图3b中所示的虚线。扩大段231相对于延伸段210宽度持续扩大;保持段232维持膨胀段220的宽度无明显变化,无明显变化可理解为相对于最大宽度的变化幅度小于10%。接口段233相对于膨胀段220持续缩小、直至与出口段230对接。交汇部位为保持段232与侧流道140相接驳的位置,具体为图3b中保持段232的宽度方向上两相对侧的虚线。
本实施例的分布结构采用分布件400。分布件400位于侧流道140内且邻近侧流道140与主流道130的交汇部位。分布件400所处的位置为用于使流体发散的发散区135,分布件400设置于发散区135之内。相应地,发散区135在膨胀段220的两相对侧之外。
进一步地,各分布件在参照面上的截面为正方形,正方形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边401和第二边402。分布件400的间隙为10微米,在两相对侧各呈3×8的条形阵列布置,条形阵列大体沿长度方向L沿伸。
侧流道140在邻近发散区135的位置具有控制流体方向的延伸趋势线(图3d中的虚线),延伸趋势线的远端垂直于第二边402。进一步地,邻近膨胀段220的分布件400的一侧设置有倒角403。延伸趋势线为弧形,侧流道140沿延伸趋势线方向上的流道宽度逐渐收窄。
趋势线远端的指向可以是正对微流道芯片的远端(如图5a),或相对微流道芯片的中轴线外翻(如图3b),或相对微流道芯片的中轴线向内聚拢(如图6a)。
图3a中膨胀段220的内部为整体连通结构。在图4a的另一方式中,膨胀段220的内部带有隔离件450。隔离件450将膨胀段220的内部分为多条并行的流道,各流道宽度不小于90微米。
隔离件450的外形例如可以是对称的六边形,六边形近端的内角和远端的内角相等、且为锐角。隔离件450也可以是梭形,梭形隔离件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相对侧划分成两条并行的流道,流道宽度例如可以为延伸段210宽度的0.5±0.2倍,本实施例中延伸段210的宽度保持不变且为200微米。
在参照面的长度方向上,隔离件450小于膨胀段220的长度,隔离件450的远端距离出口段230的尺寸为m1,隔离件450的近端距离延伸段210的尺寸为m2。其中,m1为100±10微米,m2为100±10微米。
参见图5a~图5b,在一个实施例中,主流道130包括依次连通的延伸段210、收窄段240、膨胀段220和出口段230。其中,延伸段210相对处在微流道芯片920的近端侧,且连通第一流体入口111,宽度为250±50微米;收窄段240连通在延伸段210和膨胀段220之间,相对延伸段210宽度变小,收窄段240的最小宽度为100±50微米;膨胀段220相对延伸段210宽度变大,最大宽度为375±75微米;出口段230与出口120对接,宽度为100±50微米。
延伸段210、膨胀段220和出口段230的宽度变化趋势以及界定原则可参见图3a所示的实施例,也可参见图5a中的虚线。相较于图3a中所示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设置有收窄段240,收窄段240在由近端向远端的方向上不断收窄,直至对接膨胀段220。
膨胀段220所围成的区域为六边形,带有相互平行的三对边缘。如图5b中所示的虚线框所示,该六边形设置有倒角,且各个内角均处于110~130度区间。例如膨胀段220所围成的区域为带有倒角的正六边形,各内角为120度。
本实施例中,分布结构通过分支流道300实现。侧流道140交汇至膨胀段220和/或出口段230,侧流道140的宽度为200±50微米。针对同一侧流道,连通该侧流道的分支流道300至少为两条。其中:至少一条连通至主流道130的膨胀段220;至少一条连通至主流道130的出口段230。
侧流道140包括交汇至膨胀段220的第一分支流道310。第一分支流道310与膨胀段220的接驳位置处于膨胀段220近端侧,第一分支流道310在图中左右对称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膨胀段220包括三部分,依次为从近端到远端宽度增加的扩大段、宽度保持的保持段、以及宽度收窄的接口段。第一分支流道310与膨胀段220的接驳位置处于膨胀段220的扩大段。
参见图5b和图5c,侧流道140包括交汇至出口段230的第二分支流道320,第二分支流道320在图中左右对称设置。第二分支流道320与出口段230的接驳位置邻近膨胀段220。第二分支流道320由近端至远端可划分为相连通的第一段321和第二段322。其中,第一段321沿参照面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段322由第一段321的远端向出口段230收拢、直接与出口段230近端对接。进一步地,第一段321的宽度大于第二段322的宽度,且小于等于第二段322宽度的一半。第一段321的宽度小于第二流体入口的宽度,例如可以是50微米。第一段321在宽度方向W上的两相对侧边缘的距离为D1,D1例如可以是600微米。第二段322的宽度由近端向远端逐渐收窄或宽度维持不变。例如可采用如图5c中所示的虚线作为第二段322的边界,第二段322的宽度维持不变。
具体地,侧流道140在由近端向远端的延伸路径上分为第一分支流道310和第二分支流道320。两种分支流道在宽度方向W上均对称设置。第一分支流道310在由近端向远端的延伸路径上分为第一子流道311和第二子流道312。第一子流道311和第二子流道312的远端均接驳至膨胀段220的扩大段。第一子流道311的远端相对处于第二子流道312远端的上游,第一子流道311的宽度为D2,第二子流道312的宽度为D3。宽度D2为宽度D3的两倍或等于D3。D2例如可以是20微米,D3相应地为20微米或10微米。
图中可见第二子流道312延伸方向为与主流道方向一致,第一子流道311延伸方向为与主流道方向夹角设置,例如夹角为30~60度。上文图2a~图5b中,第一流体入口接液相流体,第二流体入口接气相流体。
参见图6a和图6b,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主流道130包括依次连通的延伸段210、膨胀段220和出口段230。延伸段210、膨胀段220和出口段230的宽度变化趋势以及界定原则可参见图3a所示的实施例,也可参见图6a中的虚线。
其中处在近端侧的第一流体入口接气相流体,处在旁侧的两个第二流体入口接液相流体。
分布结构通过分布件400实现。相较于图3a中分布件设置于侧流道的方案,本实施例中的分布件400位于膨胀段220内且邻近延伸段210的出口120。分布件400集中布置于膨胀段220近端侧,在参照面长度方向上,集中布置分布件400的整体长度小于膨胀段220。
分布件400从近端向远端同间距地设置有多行,例如可以是4行,间距例如可以是10微米。各行包括间隔距离相同的、在参照面上的截面为正方形的凸柱405,各凸柱405的行内间距行则间距例如可以是10微米。各行的凸柱405交错排列,则各行凸柱的行内间距在参照面的长度方向上不连通。
两个第二流体入口处在延伸段210与膨胀段220衔接部位的近端,侧流道140由第二流体入口起经弧形转折后大致指向远端方向并沿直线路径逐渐向膨胀段220靠拢,直至与膨胀段220交汇连通。
可以理解,当主流道130用于通过气相流体时,集中布置的分布件400能够更好的改变气流方向,与旁侧出入进来的液相流体相互作用,由于气相的预先分散、还可以减小对作为治疗物质的生物细胞的损伤,提高细胞存活率。
本申请各实施例中提供的雾化头,能够在兼顾雾化效果和细胞存活率。以肺部病灶为例,雾化时使病灶区域均匀附着雾化物(一般为气溶胶),避免聚集结滴。节省给药用量,缩短治疗时间、降低雾化物对人体的副作用。并且,良好的雾化效果能够使雾化物在空气中飘散一段距离,解决了雾化物无法到达肺叶病灶的问题。
图6a所示的实施例,对应的三维图形为图1e。在采用如图6a所示的雾化芯片时,针对粒径为50微米的生物细胞进行雾化,在液相流速为1mL/min,气相流体的压力为0.15兆帕的实验条件下,染色测试细胞死亡率的实验数据更佳,细胞存活率在90%以上。参见图4a和图7a,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微流道芯片可设置标识930,标识设置在被刻蚀单元片朝向另一单元片的一侧,以便于区分和识别。区别方式,例如可以是不同实施方式中,标识的数量不同或形状不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8a,本申请提供一种雾化给药系统,包括:
灌注装置,用于供应含有治疗物质的流体,流体包括液相流体和气相流体,两相流体中的至少一者含有治疗物质;
雾化导管,与灌注装置连通,用于接收流体并经雾化后向支气管内输出;
采样装置,用于采集流体的状态参数;
控制装置,与采集装置连接,用于接收状态参数并相应的控制灌注装置。
本申请各实施例中提及的“给药”,是指将治疗物质输送至病灶部位,治疗物质详见其他各实施例的说明。雾化导管可参见本申请各实施例,含有治疗物质的流体通过灌注装置进入雾化导管,直至施加于体内环境的病灶部位。灌注装置主要提供流体动力,获得一定的流速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例如采用可控的流体输送泵等,就泵本身的结构和控制方式而言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灌注装置根据流体状态和种类相应配置,在需要控制的部位设置调控器件等。负载有治疗物质的流体既可以预先配制,也可以随流体的运动实时混合。治疗物质本身根据治疗目的和病灶情况而定,例如治疗物质自身为流体、或治疗物质负载于气相流体,或治疗物质负载于液相流体。雾化导管也可以输送多相流体,例如流体包括气相流体和液相流体,两相流体优选分别进入雾化导管后在雾化头处混合雾化。为了便于操作雾化导管,在一实施方式中,雾化给药系统还包括辅助装置,辅助装置作用于雾化导管,改变雾化导管与病灶部位的相对位置。
参见图8b,灌注装置包括第一灌注装置和第二灌注装置,微流道芯片具有多个入口,其中至少一个为气相入口,至少一个为液相入口。第一灌注装置包括筒体、活塞和驱动机构。其中,筒体用于供应液相流体,带有连通液相入口的输出口;活塞滑动安装于筒体;驱动机构推动活塞。
第一灌注装置例如可以是配备有注射器的注射泵,筒体例如可以是注射器的注射筒,活塞例如可以是注射器的推动塞,驱动机构例如可以采用步进电机,推动活塞沿直线运动而实现第一灌注装置的推药。在使用时,可以保持液相流体流速1~4.5ml/min,例如可以是3ml/min。对活塞施加的推力为80~200牛,结合活塞的截面积,换算液相流体压力为0.2~0.76兆帕,例如可以是0.4兆帕。
第二灌注装置包括空压机(空气压缩机)和/或空压瓶(空气压缩瓶),空压机和空压瓶至少一者用于供应气相流体,并连通气相入口。采用空压机时,使空气压缩到1.5~2bar,为气相流体必要的气压;采用空压瓶时,满足空压瓶内压力高于气相流体所需的气压即可。气相流体压力0.15~0.4兆帕,例如可以是0.2兆帕。
第一灌注装置与其中一内管对接连通,第二灌注装置与另一内管对接连通。以第一内管950输送液相流体为例,管体的第一内管950与第一灌注装置对接连通,第二内管960与第二灌注装置对接连通,反之同理。
第一灌注装置通过如图8b所示的第一接口连通第一内管950,第二灌注装置通过第二接口连通第二内管960。第二内管960与第二灌注装置连通的接口处设有快拆接头。第二灌注装置采用空压瓶时,通过快拆接头对接空压瓶,可增强使用的便携性。空压瓶的容量例如可以是500ml~1L,压力0.2兆帕,材质例如可以是金属。相应地与第二内管960相连的管路上可以设置调节阀,控制装置通过调节阀调节第二内管960内气相流体的压力。
采样装置可根据需要采集相关参数,作为控制依据,其中流体的状态参数包括温度、压力、流量中的至少一种。为了辅助操作,采样装置还采集病灶部位的影像信号和/或病灶部位的状态信号。影像信号便于可视化操作,可作为实时参照和比对,而病灶部位的状态信号可以反映治疗进程,例如电流、阻抗等电信号,或温度等。为了在实施治疗的过程中,掌握患者的生理状态,采样装置还采集患者生理信号。例如心电信号、血液信号中的至少一种等等。
作为雾化给药系统,可能涉及多个具体设备,为了获知各个设备的状态,作为监控或调控依据,采样装置还采集相关设备的运行状态,例如灌注装置和/或采样装置的运行状态。结合具体设备,可以是转速,工作电流,工作温度、压力等等。
参见图8b~图8c,采样装置包括液相采样装置和气相采样装置,其中,液相采样装置包括位置检测器和推力检测器。位置检测器用于检测活塞位置;推力检测器用于检测活塞的推动力,或理解为检测注射器工作时的阻力;控制装置用于接收来自位置检测器和推力检测器的信号、并相应的控制驱动机构。
有鉴于不同注射器的活塞阻力值不同,第一灌注装置选用配置指定若干类型的注射器,并由控制装置识别判断注射器类型、并相应地驱动控制驱动机构。具体地,控制装置识别注射器的型号容量后,通过推力检测器的信号反馈调节并获得第一灌注装置中液相流体的流速;通过获得液相流体的流速来反馈控制驱动机构,实现对液相流体流速的调节。通过获得不同时刻下活塞的位置,检测注射器的运行距离,获得第一灌注装置已输送的流量。推力检测器例如可以固定设置于驱动机构和活塞之间。
气相采样装置包括用于检测气相流体气压的气压检测器,控制装置用于接收来自气压检测器的信号、并相应地控制气相流体的气压。若第二灌注装置采用空压机,则控制装置检测气相流体的状态参数,闭环反馈控制空压机的转速,调节空压机输送的气相流体压力;若第二灌注装置采用空压瓶,则控制装置通过调节阀反馈控制气相流体的气压。可以理解,气相流体的气压仅作为一种表现形式,调节气压包括调节气相流体的流速。进一步地,气相采样装置还可以相应设置用于检测已输出气相流体流量的流量检测器。
雾化给药系统还包括保护装置,保护装置包括极限位置检测器、温度检测器、散热风扇。其中,极限位置检测器用于检测活塞在筒体内的极限位置。控制装置用于接收极限位置检测器的信号、并相应的控制驱动机构,避免对设备造成损坏。温度检测器用于检测空压机的工作温度;散热风扇用于调节空压机的工作温度,控制装置用于接收温度检测器的信息、并相应的控制散热风扇。保护装置还包括报警器,若第二灌注装置采用空压瓶时,控制装置通过气压检测器监测气相流体的气压,若气压不足,控制装置相应地报警提醒。
参见图8c,各检测器可选择相应的方案实施,具体例如:位置检测器通过滑动变阻器位置检测实现;极限位置检测器通过红外限位传感器实现;推力检测器通过注射器推力传感器实现;空压机通过空气压缩泵实现;温度检测器通过空气压缩泵的温度传感器实现;气压检测器通过气压传感器实现。控制装置包括主板和压缩空气泵控制主板,其中主板检测上述各检测器的数据,相应地控制步进电机、压缩空气泵、散热风扇的工作状态。
控制装置还能够用于将位置检测器、推力检测器、极限位置检测器和气压检测器的检测结果转化为流体的状态参数,例如转化为液相流体的流速和流量和气相流体的流速和流量,并将直接或经处理后进行视频、音频输出。
例如雾化给药系统还包括如图8a所示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也可以相应地设置有触控功能。控制装置接收显示装置的触控信号,相应地调节工作模式,例如调节液相流体的流速、气相流体的气压。显示装置例如可以通过电容式触摸屏进行人机交换、系统工作状态指示、显示当前气相流体压力、当前液相流体流速、已输送的液相流体流量等。
参见图8d,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单元、以及受控于控制单元的开关电路,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控制单元例如可以选用设置于主板内部的单片机MCU,控制单元输出的高电平信号即启动信号,输出的低电平信号即停止信号,起小电流控制大电流作用。
第一开关管带有第一驱动极、第一输入极、以及第一输出极,第一驱动极控制调节第一输入极和第一输出极导通和截止;第二开关管带有第二驱动极、第二输入极、以及第二输出极,第二驱动极控制调节第二输入极和第二输出极导通和截止。
其中,第一驱动极电连接至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控制单元的启停信号;第一输入极经由偏置电阻R17电连接至外部电源;第一输出极接地。
第二输入极电连接至外部电源,例如可以是处理获得的24V电源;第二输出极电连接至相应的灌注装置(如空压机)或散热风扇,用于控制空压机或散热风扇的启停;第二驱动极电连接至第一输入极。
具体地,第一开关管例如可以是三极管Q4,第二开关管例如可以是场效应管Q2。第一驱动极为三极管Q4的基极,第一输入极为三极管Q4的集电极,第一输出极为三极管Q4的发射极。第二驱动极为场效应管Q2的栅极(G),第二输入极为源极(S),第二输出极为漏极(D)。
外部电源例如可以处理获得的24V直流电,漏极(D)通过对板连接器(B2B-XH-A)连接相应的空压机或散热风扇,对板连接器带有输入端(2脚)和输出端(1脚)。漏极(D)与对板连接器的输入端之间电连接有自恢复保险丝F5,以免过载或短路引起大电流造成风险,输出端(1脚)接地。
空压机或散热风扇可独立配置开关电路,控制单元输出启停信号至相对应的开关电路。场效应管Q2例如可以采用型号为SM4405PPL的P型MOS管,场效应管Q2导通后,外部电源为后侧电路供电。
三极管Q4例如可以选用SS8050型号,其在电路中工作在饱和或截止状态,用于接收到控制单元的高低电平信号,三极管Q4的基极接收启动信号后,导通MOS管。
开关电路还包括电能储存器、第一限流元件、第二限流元件、以及第三限流元件。其中,电能储存器的第一端电连接至外部电源,第一限流元件与电能储存器并联,防止电荷累积增加误触发。第二限流元件的一端电连接至第一限流元件的第二端,另一端电连接至第二驱动极(栅极)。第三限流元件的一端电连接至电能储存器的第二端,另一端电连接第一输入极(集电极)。
具体地,电能储存器为第一电容C22,第一电容C22作为软启动电容,场效应管Q2通过的电流线性缓慢增加,防止瞬态大电流冲击负载。第一限流元件为第一电阻R18,第一电阻R18分压使场效应管Q2工作在12V以内。第二限流元件为第二电阻R52,第三限流元件为第三电阻R69。稳压二极管D14电连接在源极和栅极之间,稳压二极管D14嵌位源极栅极之间电压在15V以内,起保护作用。
进一步地,在三极管Q4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还设置有电容C91,电容C91对干扰瞬间尖峰信号进行滤波,防止三极管Q4误触发。在场效应管Q2的源极和漏极之间,还设置有稳压二极管D41、以及与串联后与稳压二极管D41并联的电阻R71和电容C89,采用稳压二极管D41钳位和RC缓冲电路保护,防护漏源极之间过电压。场效应管Q2的漏极与地之间还电连接有稳压二极管D18、并联有稳压二极管D18电容器组。稳压二极管D18泻放负载停止瞬间产生的反向电动势,电容器组包括电容C24、电容C25、电容C26、电容C27和电容C66。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还电连接有提醒器件,提醒受控于开关电路的电子设备的工作情况,提醒器件例如可以是指示灯。漏极与地之间具体包括依次串联在二者之间的稳压二极管D16、电阻R67、以及指示灯LED18。
参见图8c~图8e,开关电路控制空气压缩泵的启停,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空气泵调速DAC电路调节空气压缩泵的转速。
如图8e所示,空气泵调速DAC电路接收控制单元输出的PWM信号,通过转换电路产生模拟电压,电压范围从0~3.3V。通过运放电路将电压转换为0~5V。0~5V的模拟信号通过B2B-XH-A对板连接器连接至图8c中的压缩空气泵主板,使其调节压缩空气泵转速、调节气相流体压力。运放电路具体可以通过集成运放OPA333AIDBVR及其外围器件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肺部疾病的给药设备,给药设备为上文各实施例中的雾化导管。结合雾化导管的结构特点,肺部疾病尤其可针对病灶处在支气管部位的肺部疾病。
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肺部疾病的给药方法,将上文各实施例中的雾化导管伸入支气管内的病灶部位,将含有治疗物质的流体通过雾化导管进行雾化、并向病灶部位输出。肺部疾病为积痰、结核、真菌感染、肿瘤中的至少一种。治疗物质为化痰药物、治疗结核药物、治疗真菌感染药物、治疗肿瘤药物中的至少一种。具体应用时,例如能够用于ICU病人吸入雾化化痰药物、用于结核患者吸入雾化结核药物、用于吸入雾化治疗真菌感染药物、或用于吸入雾化治疗肿瘤药物等等。
参见图9,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雾化给药系统的控制方法,雾化给药系统用于将含有治疗物质的流体进行雾化、并向支气管内输出,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流体的状态参数;
根据状态参数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
通过控制信号驱动灌注装置、以调节流体的供应量。
在雾化给药系统使用时,将雾化导管内的流体充满直至到达远端后、雾化头跟随内窥镜输送到病灶。系统启动时,先流通气相流体、后流通液相流体;系统关闭时,先停止液相流体、后停止气相流体,尽量避免雾化导管内流体的残留。
流体包括微米级液体颗粒,流体的状态参数包括微米级液体颗粒的状态参数;
根据微米级液体颗粒的状态参数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通过控制信号控制灌注装置输入雾化导管内的气体压力、液体流量;
采样装置采集当前的气体压力信息、液体流速信息,并反馈至控制装置;
控制装置根据当前的气体压力信息、液体流速信息,判断是否需要调节灌注装置输入雾化导管内的气体压力和/或液体流量。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9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9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10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雾化给药系统的控制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上述计算机设备可配置于雾化给药系统,所述雾化给药系统用于将含有治疗物质的流体进行雾化、并向支气管内输出,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流体的状态参数;
根据所述状态参数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
通过所述控制信号驱动灌注装置、以调节所述流体的供应量。
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步骤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雾化给药系统的控制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0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体现在同一附图中时,可视为该附图也同时披露了所涉及的各个实施例的组合例。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雾化导管,包括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一端为近端、另一端为可延伸进入支气管的远端,所述管体的内部带有可由近端向远端输送流体的通道,所述管体的远端设置有雾化头,所述通道内的流体经由所述雾化头雾化后输出;
所述雾化头至少具有第一流体入口、第二流体入口、以及出口,各流体入口在所述管体内独立的配置流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头内固定有微流道芯片,所述第一流体入口位于所述微流道芯片的近端侧,所述第二流体入口处在位于所述微流道芯片的旁侧;
所述微流道芯片的内部为连通所述出口和各流体入口的芯片流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包括:
鞘管;
第一内管,在所述鞘管内延伸,远端连通所述第一流体入口;
第二内管,在所述鞘管内延伸;
所述雾化头包括所述微流道芯片以及固定于所述鞘管内远端部位的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处在所述微流道芯片的外围,且所述连接套的两端相对于所述微流道芯片的外周密封配合,所述连接套内壁与所述微流道芯片的外周围成导流室,所述第二流体入口以及所述第二内管的远端均连通至所述导流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导管还包括三通件,所述鞘管的近端对接所述三通件的其中一接口,所述第一内管和所述第二内管的近端延伸出所述鞘管后在所述三通件的内部分别对接三通件的其余两个接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道芯片的近端固定贴靠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套的近端密封包裹于所述连接头的外周,所述连接头内插设有第一对接管,
所述第一对接管的远端接通所述第一流体入口,所述第一对接管的近端密封套接于所述第一内管的远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的近端侧插设有第二对接管,所述第二对接管的远端穿入所述连接套并连通所述导流室,所述第二对接管的近端密封套接于所述第二内管的远端。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导管,其特征在于,沿鞘管轴向,所述连接套为分体结构,包括密封贴靠固定的远端部分和近端部分,所述导流室处在所述远端部分和所述微流道芯片的外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体入口有两个、且分布在所述微流道芯片的两相对侧;
所述微流道芯片包括叠置固定的第一单元片和第二单元片,两单元片中的至少一者在相向的一侧刻蚀有可引导流体通过的微流道。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流道包括:
主流道,一端连通处在近端侧的第一流体入口,另一端连通所述出口;
侧流道,一端连通处在旁侧的第二流体入口,另一端连通所述主流道;
所述主流道的其中一部分为加宽的膨胀段,所述侧流道的至少一部分交汇至所述膨胀段,且交汇位置为相互间隔的多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汇位置中的其中两处沿主流道延伸方向依次排布,或其中两处分布在所述主流道的两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雾化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流道与所述主流道的交汇位置为交汇口,至少一交汇口的朝向与主流道延伸方向垂直或倾斜设置,所述倾斜设置的夹角为30~60度且向所述雾化头的出口方向倾斜。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流道包括:
主流道,一端连通处在近端侧的第一流体入口,另一端连通所述出口;
侧流道,一端连通处在旁侧的第二流体入口,另一端连通所述主流道;其中,所述主流道包括依次连通的:
延伸段,相对处在所述微流道芯片的近端侧、且连通所述第一流体入口;
膨胀段,相对所述延伸段宽度变大;
出口段,与所述出口对接;
所述侧流道交汇至所述膨胀段和/或所述出口段。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雾化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道还包括:
收窄段,连通在所述延伸段和所述膨胀段之间,且相对所述延伸段宽度变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雾化导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微流道芯片的内部设置有能够作用于至少一部分流体的分布结构,所述分布结构为以下方式的至少一种:
方式a:处在所述侧流道的末端的多条分支流道,所述侧流道接有该多条分支流道与所述主流道交汇;
方式b:多个间隔布置的分布件,所述分布件位于膨胀段内且邻近所述延伸段的出口,或所述分布件位于侧流道内且邻近侧流道与所述主流道的交汇部位。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雾化导管,其特征在于,针对同一侧流道,连通该侧流道的分支流道为至少为两条;
其中:
至少一条连通至所述主流道的膨胀段;
至少一条连通至所述主流道的出口段。
CN202210590557.XA 2021-05-26 2022-05-26 雾化导管 Pending CN11517782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79578 2021-05-26
CN2021105795787 2021-05-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77822A true CN115177822A (zh) 2022-10-14

Family

ID=80392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15644.6A Pending CN114129837A (zh) 2021-05-26 2021-11-08 雾化导管、雾化给药系统、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和给药设备
CN202122723073.1U Active CN217162788U (zh) 2021-05-26 2021-11-08 适用于多相流体的雾化导管及给药设备
CN202111315633.8A Pending CN114129836A (zh) 2021-05-26 2021-11-08 结构紧凑的雾化导管
CN202122723587.7U Active CN216934312U (zh) 2021-05-26 2021-11-08 结构紧凑的雾化导管
CN202111314161.4A Pending CN114129834A (zh) 2021-05-26 2021-11-08 改善雾化效果的雾化导管
CN202122723590.9U Active CN216934313U (zh) 2021-05-26 2021-11-08 改善雾化效果的雾化导管
CN202111314163.3A Pending CN114129835A (zh) 2021-05-26 2021-11-08 适用于多相流体的雾化导管、雾化给药系统、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及给药设备
CN202122746668.9U Active CN217489461U (zh) 2021-05-26 2021-11-08 雾化导管和给药设备
CN202123135902.0U Active CN217489463U (zh) 2021-05-26 2021-12-13 用于支气管给药的雾化导管
CN202123140053.8U Active CN217489464U (zh) 2021-05-26 2021-12-13 可靶向给药的雾化导管
CN202123142046.1U Active CN218739765U (zh) 2021-05-26 2021-12-13 便于装配的雾化导管
CN202123140349.XU Active CN217489465U (zh) 2021-05-26 2021-12-13 改善雾化分散效果的雾化导管
CN202210590557.XA Pending CN115177822A (zh) 2021-05-26 2022-05-26 雾化导管
CN202210590560.1A Pending CN115177823A (zh) 2021-05-26 2022-05-26 雾化导管以及采用该雾化导管的雾化给药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15644.6A Pending CN114129837A (zh) 2021-05-26 2021-11-08 雾化导管、雾化给药系统、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和给药设备
CN202122723073.1U Active CN217162788U (zh) 2021-05-26 2021-11-08 适用于多相流体的雾化导管及给药设备
CN202111315633.8A Pending CN114129836A (zh) 2021-05-26 2021-11-08 结构紧凑的雾化导管
CN202122723587.7U Active CN216934312U (zh) 2021-05-26 2021-11-08 结构紧凑的雾化导管
CN202111314161.4A Pending CN114129834A (zh) 2021-05-26 2021-11-08 改善雾化效果的雾化导管
CN202122723590.9U Active CN216934313U (zh) 2021-05-26 2021-11-08 改善雾化效果的雾化导管
CN202111314163.3A Pending CN114129835A (zh) 2021-05-26 2021-11-08 适用于多相流体的雾化导管、雾化给药系统、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及给药设备
CN202122746668.9U Active CN217489461U (zh) 2021-05-26 2021-11-08 雾化导管和给药设备
CN202123135902.0U Active CN217489463U (zh) 2021-05-26 2021-12-13 用于支气管给药的雾化导管
CN202123140053.8U Active CN217489464U (zh) 2021-05-26 2021-12-13 可靶向给药的雾化导管
CN202123142046.1U Active CN218739765U (zh) 2021-05-26 2021-12-13 便于装配的雾化导管
CN202123140349.XU Active CN217489465U (zh) 2021-05-26 2021-12-13 改善雾化分散效果的雾化导管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90560.1A Pending CN115177823A (zh) 2021-05-26 2022-05-26 雾化导管以及采用该雾化导管的雾化给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4) CN11412983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27088A1 (zh) * 2022-05-26 2023-11-30 杭州堃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介入导管、介入设备、雾化给药系统、控制方法、雾化方法、治疗介质的喷洒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49716A (zh) * 2016-03-03 2017-09-12 深圳市安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雾化功能的气管插管
WO2017180151A1 (en) * 2016-04-15 2017-10-19 Kaer Biotherapeutics Corporation Aerosolizing nozzl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such aerosolizing nozzle
CN109331301A (zh) * 2017-12-29 2019-02-15 上海浦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支气管镜配合的单叶肺喷雾装置
CN208875425U (zh) * 2018-09-18 2019-05-21 合肥芯福传感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mems超微液体喷射芯片
CN210809287U (zh) * 2019-08-13 2020-06-23 彭晓峰 一种新型的雾化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29334B1 (en) * 1994-06-17 2004-05-04 Trudell Medical Limited Nebulizing catheter system and methods of use and manufacture
DE19742439C1 (de) * 1997-09-26 1998-10-22 Boehringer Ingelheim Int Mikrostrukturiertes Filter
US6705316B2 (en) * 2002-03-11 2004-03-16 Battelle Pulmonary Therapeutics, Inc. Pulmonary dosing system and method
DE10330370A1 (de) * 2003-06-30 2005-01-20 Boehringer Ingelheim International Gmbh Mikrostrukturiertes Filter mit Anti-Verdunstungseinrichtung
US7926484B2 (en) * 2005-05-03 2011-04-19 Aeon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Inc. Interface accessory for use with an aerosol inhalation system
WO2008028092A2 (en) * 2006-08-30 2008-03-06 Kurve Technology, Inc. Aerosol generating and delivery device
US8561607B2 (en) * 2009-02-06 2013-10-22 Vapotherm, Inc. Heated nebulizer devices, nebulizer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halation therapy
ES2788743T3 (es) * 2014-10-09 2020-10-22 Spraying Systems Mfg Europe Gmbh Boquilla de atomización
US9566399B1 (en) * 2015-04-14 2017-02-14 Clempharma LLC Deep lung alveolar aerosol targeted drug delivery
CN206808661U (zh) * 2016-06-22 2017-12-29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雾化器的储油杯及雾化器
TWI672157B (zh) * 2016-11-06 2019-09-21 微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壓液體傳輸裝置
CN206853941U (zh) * 2017-04-11 2018-01-09 郑智龙 一种园林喷药用喷流式雾化头
CN110279159A (zh) * 2019-07-16 2019-09-27 深圳雾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雾化装置
CN211068508U (zh) * 2019-09-10 2020-07-24 安徽探索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医用局部雾化给药装置
CN111481813B (zh) * 2020-06-23 2020-09-29 上海明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药物输送装置及其制备方法和药物输送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49716A (zh) * 2016-03-03 2017-09-12 深圳市安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雾化功能的气管插管
WO2017180151A1 (en) * 2016-04-15 2017-10-19 Kaer Biotherapeutics Corporation Aerosolizing nozzl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such aerosolizing nozzle
CN109331301A (zh) * 2017-12-29 2019-02-15 上海浦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支气管镜配合的单叶肺喷雾装置
CN208875425U (zh) * 2018-09-18 2019-05-21 合肥芯福传感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mems超微液体喷射芯片
CN210809287U (zh) * 2019-08-13 2020-06-23 彭晓峰 一种新型的雾化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27088A1 (zh) * 2022-05-26 2023-11-30 杭州堃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介入导管、介入设备、雾化给药系统、控制方法、雾化方法、治疗介质的喷洒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29837A (zh) 2022-03-04
CN217489461U (zh) 2022-09-27
CN217489463U (zh) 2022-09-27
CN216934312U (zh) 2022-07-12
CN114129835A (zh) 2022-03-04
CN218739765U (zh) 2023-03-28
CN114129834A (zh) 2022-03-04
CN114129836A (zh) 2022-03-04
CN217162788U (zh) 2022-08-12
CN217489464U (zh) 2022-09-27
CN216934313U (zh) 2022-07-12
CN217489465U (zh) 2022-09-27
CN115177823A (zh) 2022-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05530B2 (en) Fluid delivery system with high and low pressure hand manifold
US9901690B2 (en) Aerosol delivery device
US2013025567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a Surgical Procedure
US2022019336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ventilation humidification
US11975164B2 (en) Nasal drug deliver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CN115177822A (zh) 雾化导管
CN219398665U (zh) 介入系统
CN209286173U (zh) 一种药物微包裹仪及其系统
CN219220654U (zh) 手动压力泵以及雾化系统
CN108852847A (zh) 一种药物微包裹仪及其系统
MX2007003848A (es) Metodo y aparato para suministrar un agente al abdomen.
CN111249606A (zh) 可定量的鼻腔喷雾装置
CN117957024A (zh) 用于将雾化药物输送到身体的一部分中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