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74693B - 一种层级化的区块链跨链交互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层级化的区块链跨链交互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74693B
CN115174693B CN202210769770.7A CN202210769770A CN115174693B CN 115174693 B CN115174693 B CN 115174693B CN 202210769770 A CN202210769770 A CN 202210769770A CN 115174693 B CN115174693 B CN 1151746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action
block chain
matching
blockchain
requ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6977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74693A (zh
Inventor
赵睿斌
禄凯
康霄普
王佳颖
张灏
方景鑫
赵雅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o Jiaxinxizhongxin
Original Assignee
Guo Jiaxinxizhongxi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o Jiaxinxizhongxin filed Critical Guo Jiaxinxizhongxin
Priority to CN20221076977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74693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746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746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746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746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59Inter-group management mechanisms, e.g. splitting, merging or interconnection of grou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7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distributed storage of data in networks, e.g. transport arrangements for network file system [NFS],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or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数据交互领域,涉及区块链技术,用于解决现有的区块链跨链交互系统不能在存在交互需求时筛选得到最适合进行数据交互的区块链,导致数据交互效率降低的问题,具体是一种层级化的区块链跨链交互方法,将需要进行跨链交互的区块链标记为请求区块链,请求区块链向交互平台发送请求信号,交互平台接收到请求信号后将请求信号发送至区块匹配模块,区块匹配模块在接收到请求信号后对请求区块链进行匹配分析并得到目标区块链的匹配系数;本发明在目标区块链中进行匹配系数计算,通过匹配系数对目标区块链进行数据交互的适宜程度进行反馈,在目标区块链整体数据存储与数据传输不满足要求时及时进行整体优化。

Description

一种层级化的区块链跨链交互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数据交互领域,涉及区块链技术,具体是一种层级化的区块链跨链交互方法。
背景技术
跨链技术在区块链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中,区块链之间互通性极大程度的限制了区块链的应用空间,不论对于公有链还是私有链来看,跨链技术就是实现价值互联网的关键,它是把区块链从分散的孤岛中拯救出来的良药,是区块链向外拓展和连接的桥梁。
现有的区块链跨链交互系统在进行数据交互时,无法对各个区块链的数据存储状态与数据传输状态进行监测分析,进而不能在存在交互需求时筛选得到最适合进行数据交互的区块链,导致数据交互效率降低。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层级化的区块链跨链交互方法,用于解决现有的区块链跨链交互系统不能在存在交互需求时筛选得到最适合进行数据交互的区块链,导致数据交互效率降低的问题;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提供一种可以在存在交互需求时筛选得到最适合进行数据交互的区块链的跨链交互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层级化的区块链跨链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需要进行跨链交互的区块链标记为请求区块链,请求区块链向交互平台发送请求信号,交互平台接收到请求信号后将请求信号发送至区块匹配模块;
步骤二:区块匹配模块在接收到请求信号后对请求区块链进行匹配分析并得到目标区块链的匹配系数,通过目标区块链的匹配系数的数值大小筛选得到匹配区块链;
步骤三:对匹配区块链的历史交互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到匹配区块链的交互值与稳定系数,通过匹配区块链的交互值与稳定系数将匹配区块链标记为交互区块链、匹精区块链或优化区块链,将交互区块链发送至交互平台并与请求区块链进行数据交互;
步骤四:对区块匹配模块每一次对请求区块链进行匹配的效率进行监测分析,通过匹精区块链与优化区块链的数量对请求区块链的交互过程是否满足要求进行判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步骤二中区块匹配模块为请求区块链进行匹配分析的具体过程包括:请求区块链将需要交互的数据标记为请求数据并发送至交互平台,交互平台接收到请求数据后在区块链网络中进行筛选,将包含有请求数据的区块链标记为目标区块链,获取目标区块链的内存数据、事务数据以及网络数据,通过对目标区块链的内存数据、事务数据以及网络数据进行数值计算得到匹配系数,将匹配系数最大的目标区块链标记为匹配区块链,区块匹配模块将匹配区块链发送至交互平台,交互平台接收到匹配区块链后将匹配区块链发送至交互分析模块。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目标区块链的内存数据为目标区块链所存储的数据的总内存值,目标区块链的事务数据为目标区块链每秒处理的事务数,目标区块链的网络数据为目标区块链发送和接收数据包的丢包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步骤二中区块匹配模块为请求区块链进行匹配分析的具体过程还包括:将匹配表现值与匹配表现阈值进行比较:若匹配表现值小于匹配表现阈值,则判定目标区块链的匹配波动性满足要求,区块匹配模块将波动正常信号发送至交互平台;若匹配表现值大于等于匹配表现阈值,则判定目标区块链的匹配波动性不满足要求,区块匹配模块将波动异常信号发送至交互平台,交互平台接收到波动异常信号后将波动异常信号发送至管理人员的手机终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步骤三中交互分析模块对匹配区块链的历史交互数据进行分析的具体过程包括:将匹配区块链进行数据交互时的数据传输上行速度与下行速度分别标记为SX与XX,将请求数据的内存值标记为QN,将匹配区块链进行数据交互的时间标记为SJ,对SX、XX、QN以及SJ进行数值计算得到匹配区块链在进行数据交互时的交互系数;
对匹配区块链的历史所有交互系数JH进行求和去平均值得到匹配区块链的交互值,将匹配区块链的历史所有交互系数建立交互集合,对交互集合进行方差计算得到匹配区块链的稳定系数;
通过存储模块获取到匹配区块链的交互阈值与稳定阈值,将匹配区块链的交互值、稳定系数分别与交互阈值、稳定阈值进行比较并通过比较结果将匹配区块链标记为交互区块链、匹精区块链或优化区块链。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匹配区块链的交互值、稳定系数与交互阈值、稳定阈值的比较过程包括:
若交互值大于交互阈值且稳定系数小于等于稳定阈值,则判定匹配区块链的历史交互满足要求,将对应的匹配区块链标记为交互区块链,交互分析模块将交互区块链发送至交互平台并与请求区块链进行数据交互;
若交互值小于等于交互阈值且稳定系数小于等于稳定阈值,则判定匹配区块链的历史交互不满足要求,将对应的匹配区块链标记为优化区块链,交互分析模块将优化区块链以及重新匹配信号发送至交互平台;
若稳定系数大于稳定阈值,则判定匹配区块链的历史交互不满足要求,将对应的匹配区块链标记为匹精区块链,交互分析模块将匹精区块链以及重新匹配信号发送至交互平台;交互平台接收到重新匹配信号后将重新匹配信号发送至区块匹配模块,区块匹配模块接收到重新匹配信号后重新对请求区块链进行匹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步骤四中对区块匹配模块每一次对请求区块链进行匹配的效率进行监测分析的具体过程包括:将请求区块链对应的优化区块链与匹精区块链的数量分别标记为YH与PJ,通过对YH与PJ进行数值计算得到请求区块链的处理系数;通过存储模块获取到处理阈值,将请求区块链的处理系数与处理阈值进行比较:若处理系数小于处理阈值,则判定请求区块链的交互过程满足要求;若处理系数大于等于处理阈值,则判定请求区块链的交互过程不满足要求,将对应的请求区块链标记为优化区块链并发送至交互平台。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该层级化的区块链跨链交互方法应用于区块链跨链交互系统当中,包括交互平台,所述交互平台通信连接有区块匹配模块、交互分析模块、交互处理模块以及存储模块;
将需要进行跨链交互的区块链标记为请求区块链,请求区块链向交互平台发送请求信号,交互平台接收到请求信号后将请求信号发送至区块匹配模块;
所述区块匹配模块用于在接收到请求信号后为请求区块链进行匹配分析并得到匹配区块链;
所述交互分析模块用于对匹配区块链的历史交互数据进行分析;
所述交互处理模块用于对区块匹配模块每一次对请求区块链进行匹配的效率进行监测分析。
本发明具备下述有益效果:
1、通过区块匹配模块对请求区块链进行匹配分析,在目标区块链中进行匹配系数计算,通过匹配系数对目标区块链进行数据交互的适宜程度进行反馈,从而通过匹配系数的数值大小筛选得到最适宜进行数据交换的匹配区块链,通过目标区块链的匹配表现值可以对目标区块链的整体数据存储情况和传输情况进行反馈,在目标区块链整体数据存储与数据传输不满足要求时及时进行整体优化;
2、通过交互分析模块对匹配区块链的历史交互数据进行分析获取到匹配区块链的交互系数,通过交互系数的数值大小对匹配区块链在进行数据交换时的效率进行反馈,进而通过交互值与稳定系数的数值对匹配区块链的整体数据传输效率以及稳定性进行反馈,从而保证进行数据交换的交互区块链的数据存储与数据传输状态均能够满足要求;
3、通过交互处理模块可以对区块匹配模块的匹配效率进行监测分析,通过匹配效率的监测分析结果对所有区块链的整体数据存储与数据传输状态进行反馈,处理系数的数值越大则表示数据存储架构越需要进行优化,通过监测分析的结果对区块链数据存储架构进行动态优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系统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通过考察实际需求而增加存储利用率,可以节省大量的存储费用,同时存储费用也可以被存储层级大幅削减,存储层级可以在存储资源池中根据表现、服务水准、和费用,而划分出不同的相互隔离的级别;区块链就是一个又一个区块组成的链条,每一个区块中保存了一定的信息,它们按照各自产生的时间顺序连接成链条,这个链条被保存在所有的服务器中,只要整个系统中有一台服务器可以工作,整条区块链就是安全的,这些服务器在区块链系统中被称为节点,它们为整个区块链系统提供存储空间和算力支持。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层级化的区块链跨链交互系统,包括交互平台,交互平台通信连接有区块匹配模块、交互分析模块、交互处理模块以及存储模块。
将需要进行跨链交互的区块链标记为请求区块链,请求区块链向交互平台发送请求信号,交互平台接收到请求信号后将请求信号发送至区块匹配模块。
区块匹配模块用于在接收到请求信号后为请求区块链进行匹配分析:请求区块链将需要交互的数据标记为请求数据并发送至交互平台,交互平台接收到请求数据后在区块链网络中进行筛选,将包含有请求数据的区块链标记为目标区块链,获取目标区块链的内存数据NC、事务数据SW以及网络数据WL,目标区块链的内存数据NC为目标区块链所存储的数据的总内存值,目标区块链的事务数据SW为目标区块链每秒处理的事务数,目标区块链的网络数据WL为目标区块链发送和接收数据包的丢包率;通过公式PP=α1*SW/(α2*NC+α3*WL)得到目标区块链的匹配系数PP,匹配系数是一个反应目标区块链进行数据交互的适宜程度的数值,匹配系数的数值越大,对应的目标区块链越适宜进行数据交互;其中α1、α2以及α3均为比例系数,且α1>α2>α3>1;将目标区块链的匹配系数建立匹配集合,对匹配集合进行方差计算得到匹配集合的匹配表现值,通过存储模块获取到匹配表现阈值,将匹配表现值与匹配表现阈值进行比较:若匹配表现值小于匹配表现阈值,则判定目标区块链的匹配波动性满足要求,区块匹配模块将波动正常信号发送至交互平台;若匹配表现值大于等于匹配表现阈值,则判定目标区块链的匹配波动性不满足要求,区块匹配模块将波动异常信号发送至交互平台,交互平台接收到波动异常信号后将波动异常信号发送至管理人员的手机终端;将匹配系数PP最大的目标区块链标记为匹配区块链,区块匹配模块将匹配区块链发送至交互平台,交互平台接收到匹配区块链后将匹配区块链发送至交互分析模块;对请求区块链进行匹配分析,在目标区块链中进行匹配系数计算,通过匹配系数对目标区块链进行数据交互的适宜程度进行反馈,从而通过匹配系数的数值大小筛选得到最适宜进行数据交换的匹配区块链,通过目标区块链的匹配表现值可以对目标区块链的整体数据存储情况和传输情况进行反馈,在目标区块链整体数据存储与数据传输不满足要求时及时进行整体优化。
交互分析模块接收到匹配区块链后对匹配区块链的历史交互数据进行分析:获取匹配区块链的交互系数JH:将匹配区块链进行数据交互时的数据传输上行速度与下行速度分别标记为SX与XX,将请求数据的内存值标记为QN,将匹配区块链进行数据交互的时间标记为SJ,通过公式JH=β1*(SX+XX)+β2*QN/(β3*SJ)得到匹配区块链在进行数据交互时的交互系数JH,交互系数是一个反应匹配区块链数据交互效率的数值,交互系数的数值越大,则表示对应匹配区块链在数据交互时的效率越高;其中β1、β2以及β3均为比例系数,且β1>β2>β3>1;对匹配区块链的历史所有交互系数JH进行求和去平均值得到匹配区块链的交互值,将匹配区块链的历史所有交互系数建立交互集合,对交互集合进行方差计算得到匹配区块链的稳定系数,通过存储模块获取到匹配区块链的交互阈值与稳定阈值,将匹配区块链的交互值、稳定系数分别与交互阈值、稳定阈值进行比较:若交互值大于交互阈值且稳定系数小于等于稳定阈值,则判定匹配区块链的历史交互满足要求,将对应的匹配区块链标记为交互区块链,交互分析模块将交互区块链发送至交互平台并与请求区块链进行数据交互;若交互值小于等于交互阈值且稳定系数小于等于稳定阈值,则判定匹配区块链的历史交互不满足要求,将对应的匹配区块链标记为优化区块链,交互分析模块将优化区块链以及重新匹配信号发送至交互平台;若稳定系数大于稳定阈值,则判定匹配区块链的历史交互不满足要求,将对应的匹配区块链标记为匹精区块链,交互分析模块将匹精区块链以及重新匹配信号发送至交互平台;交互平台接收到重新匹配信号后将重新匹配信号发送至区块匹配模块,区块匹配模块接收到重新匹配信号后重新对请求区块链进行匹配;对匹配区块链的历史交互数据进行分析获取到匹配区块链的交互系数,通过交互系数的数值大小对匹配区块链在进行数据交换时的效率进行反馈,进而通过交互值与稳定系数的数值对匹配区块链的整体数据传输效率以及稳定性进行反馈,从而保证进行数据交换的交互区块链的数据存储与数据传输状态均能够满足要求。
交互处理模块用于对区块匹配模块每一次对请求区块链进行匹配的效率进行监测分析:将请求区块链对应的优化区块链与匹精区块链的数量分别标记为YH与PJ,通过公式CL=γ1*YH+γ2*PJ得到请求区块链的处理系数CL,其中γ1与γ2均为比例系数,且γ1>γ2>1;通过存储模块获取到处理阈值CLmax,将请求区块链的处理系数CL与处理阈值CLmax进行比较:若处理系数CL小于处理阈值CLmax,则判定请求区块链的交互过程满足要求;若处理系数CL大于等于处理阈值CLmax,则判定请求区块链的交互过程不满足要求,将对应的请求区块链标记为优化区块链并发送至交互平台;对区块匹配模块的匹配效率进行监测分析,通过匹配效率的监测分析结果对所有区块链的整体数据存储与数据传输状态进行反馈,处理系数的数值越大则表示数据存储架构越需要进行优化,通过监测分析的结果对区块链数据存储架构进行动态优化。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一种层级化的区块链跨链交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需要进行跨链交互的区块链标记为请求区块链,请求区块链向交互平台发送请求信号,交互平台接收到请求信号后将请求信号发送至区块匹配模块;
步骤二:区块匹配模块在接收到请求信号后对请求区块链进行匹配分析并得到目标区块链的匹配系数,通过目标区块链的匹配系数的数值大小筛选得到匹配区块链,通过目标区块链的匹配表现值可以对目标区块链的整体数据存储情况和传输情况进行反馈,在目标区块链整体数据存储与数据传输不满足要求时及时进行整体优化;
步骤三:对匹配区块链的历史交互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到匹配区块链的交互值与稳定系数,通过匹配区块链的交互值与稳定系数将匹配区块链标记为交互区块链、匹精区块链或优化区块链,将交互区块链发送至交互平台并与请求区块链进行数据交互,保证进行数据交换的交互区块链的数据存储与数据传输状态均能够满足要求;
步骤四:对区块匹配模块每一次对请求区块链进行匹配的效率进行监测分析,通过匹精区块链与优化区块链的数量对请求区块链的交互过程是否满足要求进行判定,通过匹配效率的监测分析结果对所有区块链的整体数据存储与数据传输状态进行反馈,处理系数的数值越大则表示数据存储架构越需要进行优化。
一种层级化的区块链跨链交互方法,工作时,将需要进行跨链交互的区块链标记为请求区块链,请求区块链向交互平台发送请求信号,交互平台接收到请求信号后将请求信号发送至区块匹配模块;区块匹配模块在接收到请求信号后对请求区块链进行匹配分析并得到目标区块链的匹配系数,通过目标区块链的匹配系数的数值大小筛选得到匹配区块链;对匹配区块链的历史交互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到匹配区块链的交互值与稳定系数,通过匹配区块链的交互值与稳定系数将匹配区块链标记为交互区块链、匹精区块链或优化区块链,将交互区块链发送至交互平台并与请求区块链进行数据交互。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上述公式均是采集大量数据进行软件模拟得出且选取与真实值接近的一个公式,公式中的系数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如:公式PP=α1*SW/(α2*NC+α3*WL);由本领域技术人员采集多组样本数据并对每一组样本数据设定对应的匹配系数;将设定的匹配系数和采集的样本数据代入公式,任意三个公式构成三元一次方程组,将计算得到的系数进行筛选并取均值,得到α1、α2以及α3的取值分别为5.86、2.54和2.21;
系数的大小是为了将各个参数进行量化得到的一个具体的数值,便于后续比较,关于系数的大小,取决于样本数据的多少及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每一组样本数据初步设定对应的匹配系数;只要不影响参数与量化后数值的比例关系即可,如匹配系数与事务数据的数值成正比。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6)

1.一种层级化的区块链跨链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需要进行跨链交互的区块链标记为请求区块链,请求区块链向交互平台发送请求信号,交互平台接收到请求信号后将请求信号发送至区块匹配模块;
步骤二:区块匹配模块在接收到请求信号后对请求区块链进行匹配分析并得到目标区块链的匹配系数,通过目标区块链的匹配系数的数值大小筛选得到匹配区块链;
步骤三:对匹配区块链的历史交互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到匹配区块链的交互值与稳定系数,通过匹配区块链的交互值与稳定系数将匹配区块链标记为交互区块链、匹精区块链或优化区块链,将交互区块链发送至交互平台并与请求区块链进行数据交互;
步骤四:对区块匹配模块每一次对请求区块链进行匹配的效率进行监测分析,通过匹精区块链与优化区块链的数量对请求区块链的交互过程是否满足要求进行判定;
步骤三中交互分析模块对匹配区块链的历史交互数据进行分析的具体过程包括:将匹配区块链进行数据交互时的数据传输上行速度与下行速度分别标记为SX与XX,将请求数据的内存值标记为QN,将匹配区块链进行数据交互的时间标记为SJ,对SX、XX、QN以及SJ进行数值计算得到匹配区块链在进行数据交互时的交互系数;
对匹配区块链的历史所有交互系数JH进行求和取平均值得到匹配区块链的交互值,将匹配区块链的历史所有交互系数建立交互集合,对交互集合进行方差计算得到匹配区块链的稳定系数;
通过存储模块获取到匹配区块链的交互阈值与稳定阈值,将匹配区块链的交互值、稳定系数分别与交互阈值、稳定阈值进行比较并通过比较结果将匹配区块链标记为交互区块链、匹精区块链或优化区块链;
匹配区块链的交互值、稳定系数与交互阈值、稳定阈值的比较过程包括:
若交互值大于交互阈值且稳定系数小于等于稳定阈值,则判定匹配区块链的历史交互满足要求,将对应的匹配区块链标记为交互区块链,交互分析模块将交互区块链发送至交互平台并与请求区块链进行数据交互;
若交互值小于等于交互阈值且稳定系数小于等于稳定阈值,则判定匹配区块链的历史交互不满足要求,将对应的匹配区块链标记为优化区块链,交互分析模块将优化区块链以及重新匹配信号发送至交互平台;
若稳定系数大于稳定阈值,则判定匹配区块链的历史交互不满足要求,将对应的匹配区块链标记为匹精区块链,交互分析模块将匹精区块链以及重新匹配信号发送至交互平台;交互平台接收到重新匹配信号后将重新匹配信号发送至区块匹配模块,区块匹配模块接收到重新匹配信号后重新对请求区块链进行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层级化的区块链跨链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区块匹配模块为请求区块链进行匹配分析的具体过程包括:请求区块链将需要交互的数据标记为请求数据并发送至交互平台,交互平台接收到请求数据后在区块链网络中进行筛选,将包含有请求数据的区块链标记为目标区块链,获取目标区块链的内存数据、事务数据以及网络数据,通过对目标区块链的内存数据、事务数据以及网络数据进行数值计算得到匹配系数,将匹配系数最大的目标区块链标记为匹配区块链,区块匹配模块将匹配区块链发送至交互平台,交互平台接收到匹配区块链后将匹配区块链发送至交互分析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层级化的区块链跨链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目标区块链的内存数据为目标区块链所存储的数据的总内存值,目标区块链的事务数据为目标区块链每秒处理的事务数,目标区块链的网络数据为目标区块链发送和接收数据包的丢包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层级化的区块链跨链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区块匹配模块为请求区块链进行匹配分析的具体过程还包括:将匹配表现值与匹配表现阈值进行比较:若匹配表现值小于匹配表现阈值,则判定目标区块链的匹配波动性满足要求,区块匹配模块将波动正常信号发送至交互平台;若匹配表现值大于等于匹配表现阈值,则判定目标区块链的匹配波动性不满足要求,区块匹配模块将波动异常信号发送至交互平台,交互平台接收到波动异常信号后将波动异常信号发送至管理人员的手机终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层级化的区块链跨链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对区块匹配模块每一次对请求区块链进行匹配的效率进行监测分析的具体过程包括:将请求区块链对应的优化区块链与匹精区块链的数量分别标记为YH与PJ,通过对YH与PJ进行数值计算得到请求区块链的处理系数;通过存储模块获取到处理阈值,将请求区块链的处理系数与处理阈值进行比较:若处理系数小于处理阈值,则判定请求区块链的交互过程满足要求;若处理系数大于等于处理阈值,则判定请求区块链的交互过程不满足要求,将对应的请求区块链标记为优化区块链并发送至交互平台。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层级化的区块链跨链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层级化的区块链跨链交互方法应用于区块链跨链交互系统当中,包括交互平台,所述交互平台通信连接有区块匹配模块、交互分析模块、交互处理模块以及存储模块;
将需要进行跨链交互的区块链标记为请求区块链,请求区块链向交互平台发送请求信号,交互平台接收到请求信号后将请求信号发送至区块匹配模块;
所述区块匹配模块用于在接收到请求信号后为请求区块链进行匹配分析并得到匹配区块链;
所述交互分析模块用于对匹配区块链的历史交互数据进行分析;
所述交互处理模块用于对区块匹配模块每一次对请求区块链进行匹配的效率进行监测分析。
CN202210769770.7A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层级化的区块链跨链交互方法 Active CN1151746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9770.7A CN115174693B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层级化的区块链跨链交互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9770.7A CN115174693B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层级化的区块链跨链交互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74693A CN115174693A (zh) 2022-10-11
CN115174693B true CN115174693B (zh) 2023-04-21

Family

ID=83489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69770.7A Active CN115174693B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层级化的区块链跨链交互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74693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41026A (zh) * 2020-08-07 2020-10-02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跨链事务请求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WO2021023200A1 (zh) * 2019-08-07 2021-02-1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跨链交易方法、装置、多区块链系统及计算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83630B (zh) * 2018-04-03 2020-05-2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跨区块链的认证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13722285B (zh) * 2021-11-03 2022-02-11 江苏荣泽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链的跨链分布式文件存证系统
CN114356606A (zh) * 2021-12-31 2022-04-15 熵链科技(福建)有限公司 一种区块链的跨链方法、装置、设备及产品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23200A1 (zh) * 2019-08-07 2021-02-1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跨链交易方法、装置、多区块链系统及计算设备
CN111741026A (zh) * 2020-08-07 2020-10-02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跨链事务请求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74693A (zh) 2022-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16902A (zh) 一种主机与数据库一键巡检方法
CN116594857A (zh)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办公软件智能交互管理平台
CN114760253B (zh) 快速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11324644B (zh) 大型微服务架构下的数据库连接风暴的监控方法及装置
CN115174693B (zh) 一种层级化的区块链跨链交互方法
CN105872082A (zh) 基于容器集群负载均衡算法的细粒度资源响应系统
CN112565391A (zh) 调整工业互联网平台中实例的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204425400U (zh) 应用服务器系统
CN112994934B (zh) 数据交互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446020B (zh) 云存储系统的动态评估方法以及装置
CN111641535B (zh) 网络监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2732451A (zh) 一种云环境中的负载均衡系统
CN117390495B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多源数据风险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5914240B (zh) 一种基于dns解析的跨链事务模版管理系统
CN117472589B (zh) 一种园区网络服务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6414726B (zh) 基于存算一体加速器的任务动态分配数据并行计算方法
CN116170476B (zh) 一种医学继教用云服务信息管理方法和平台
CN116627104A (zh) Ecu观测过程中总线负载的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5361231B (zh) 基于访问基线的主机异常流量检测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4547129B (zh) 基于大数据存储平台的分布式卫星数据接收系统和方法
CN116882724A (zh) 一种业务流程优化方案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6915581A (zh) 一种网络适配器与高性能计算集群的服务器通信连接方法
CN115617608A (zh) 一种erp协同处理方法及其系统
CN117176622A (zh) 跨idc访问的网络流量监控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396319A (zh) 数据流分片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