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74609B - 控制指令的发送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控制指令的发送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74609B
CN115174609B CN202210603442.XA CN202210603442A CN115174609B CN 115174609 B CN115174609 B CN 115174609B CN 202210603442 A CN202210603442 A CN 202210603442A CN 115174609 B CN115174609 B CN 1151746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ndard control
sub
control instructions
control instruction
gatew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0344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74609A (zh
Inventor
邓邱伟
董海涛
尹飞
翟建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Technology Co Ltd
Qingdao Haier Intelligent Home App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Technology Co Ltd
Qingdao Haier Intelligent Home App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Technology Co Ltd, Qingdao Haier Intelligent Home App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0344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746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746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746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746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746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04L12/2816Controlling appliance services of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by calling their functional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between networks having differing types of switching systems, e.g. gatew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04L67/125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involving control of end-device applications over a network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控制指令的发送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涉及智慧家庭技术领域,该控制指令的发送方法包括:在接收到用于控制分组设备的控制指令的情况下,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化为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分组设备包括:多个家电设备;根据所述分组设备的设备实例和所述标准控制指令确定多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设备实例包括: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每一个家电设备与任一网关设备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设备实例中所述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将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分别发送至每一个网关设备,以使每一个网关设备分别根据接收到的子标准控制指令控制对应的家电设备。

Description

控制指令的发送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控制指令的发送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物联网网关可以实现感知网络与通信网络,以及不同类型感知网络之间的协议转换,既可以实现广域互联,也可以实现局域互联。
相关技术中,由于单个网关一般能够控制单个智能设备或者多个智能设备,为了实现一定区域内多个智能设备的全面覆盖,需要在一定区域内设置多个网关,而现有家电设备的控制方法是:由物联网云端将控制指令逐一发送给网关,网关在接收到控制指令后,以串行方式向各智能家居设备发送控制指令,进而导致物联网云端对多个相同功能的设备进行控制时,速度较慢。
针对相关技术中,物联网云端对多个相同功能的设备进行控制时,速度较慢等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指令的发送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物联网云端对多个相同功能的设备进行控制时,速度较慢等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指令的发送方法,包括:在接收到用于控制分组设备的控制指令的情况下,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化为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分组设备包括:多个家电设备;根据所述分组设备的设备实例和所述标准控制指令确定多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设备实例包括: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每一个家电设备与任一网关设备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设备实例中所述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将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分别发送至每一个网关设备,以使每一个网关设备分别根据接收到的子标准控制指令控制对应的家电设备。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化为标准控制指令,包括:获取所述分组设备对应的逻辑约束文件;根据所述分组设备的属性信息和所述逻辑约束文件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化为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分组设备的属性信息为所述多个家电设备的属性信息的交集,所述标准控制指令为适配于所述多个家电设备的指令。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分组设备的属性信息和所述逻辑约束文件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化为标准控制指令,包括:根据所述逻辑约束文件中的映射文件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化为第一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映射文件用于指示所述控制指令与所述第一标准控制指令的格式映射关系;根据所述逻辑约束文件中的约束文件和所述分组设备的属性信息对所述第一标准控制指令进行补偿和修正,以得到所述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约束文件用于指示所述分组设备的属性信息中与所述第一标准控制指令中待控制的属性信息具有关联关系的属性信息。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分组设备的设备实例和所述标准控制指令确定多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包括:确定所述分组设备的设备实例中的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数量,以及与所述每一个网关设备存在对应关系的家电设备的第二数量;将所述标准控制指令转化为多个子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多个子标准控制指令的数量与所述第二数量相同;将所述多个子标准控制指令划分为多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多组子标准控制指令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数量相同。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设备实例中所述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将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分别发送至每一个网关设备,包括:第一发送步骤:在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中确定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以及所述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对应的第一网关设备,将所述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一网关设备,其中,所述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的数量和与所述第一网关设备具有对应关系的家电设备的数量相同;循环执行所述第一发送步骤,直至将每一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发送至每一个网关设备。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设备实例中所述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将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分别发送至每一个网关设备,包括:确定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中每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对应的第二网关设备;将所述每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并行发送至所述第二网关设备,其中,所述每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的数量和与所述第二网关设备具有对应关系的家电设备的数量相同。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设备实例中所述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将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分别发送至每一个网关设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更新所述分组设备的使用状态信息,其中,所述使用状态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分组设备中的多个家电设备的使用状态信息;创建异步通知线程,并通过所述异步通知线程将所述分组设备的使用状态信息发送至目标客户端,以使所述目标客户端更新所述目标客户端中存储的分组设备的使用状态信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指令的发送方法,包括:在接收到用于控制分组设备的控制指令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中控屏与物联网云端是否存在通信连接;在所述中控屏与对应的物联网云端不存在通信连接的情况下,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化为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分组设备包括:多个家电设备;根据所述分组设备的设备实例和所述标准控制指令确定多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设备实例包括: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每一个家电设备与任一网关设备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设备实例中所述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将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分别发送至每一个网关设备,以使每一个网关设备分别根据接收到的子标准控制指令控制对应的家电设备。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确定所述中控屏与对应的物联网云端是否存在通信连接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中控屏与对应的物联网云端存在通信连接的情况下,将接收到的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物联网云端,以使指示所述物联网云端执行以下操作: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化为标准控制指令;根据所述分组设备的设备实例和所述标准控制指令确定多组子标准控制指令;根据所述设备实例中所述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将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分别发送至每一个网关设备;接收所述物联网云端发送的多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结果,并根据所述控制结果更新所述分组设备的使用状态信息。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化为标准控制指令,包括:获取所述分组设备对应的逻辑约束文件;根据所述分组设备的属性信息和所述逻辑约束文件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化为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分组设备的属性信息为所述多个家电设备的属性信息的交集,所述标准控制指令为适配于所述多个家电设备的指令。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分组设备的属性信息和所述逻辑约束文件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化为标准控制指令,包括:根据所述逻辑约束文件中的映射文件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化为第一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映射文件用于指示所述控制指令与所述第一标准控制指令的格式映射关系;根据所述逻辑约束文件中的约束文件和所述分组设备的属性信息对所述第一标准控制指令进行补偿和修正,以得到所述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约束文件用于指示所述分组设备的属性信息中与所述第一标准控制指令中待控制的属性信息具有关联关系的属性信息。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分组设备的设备实例和所述标准控制指令确定多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包括:确定所述分组设备的设备实例中的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数量,以及与所述每一个网关设备存在对应关系的家电设备的第二数量;将所述标准控制指令转化为多个子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多个子标准控制指令的数量与所述第二数量相同;将所述多个子标准控制指令划分为多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多组子标准控制指令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数量相同。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设备实例中所述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将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分别发送至每一个网关设备,包括:第二发送步骤:在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中确定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以及所述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对应的第一网关设备,将所述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一网关设备,其中,所述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的数量和与所述第一网关设备具有对应关系的家电设备的数量相同;循环执行所述第二发送步骤,直至将每一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发送至每一个网关设备。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设备实例中所述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将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分别发送至每一个网关设备,包括:确定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中每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对应的第二网关设备;将所述每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并行发送至所述第二网关设备,其中,所述每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的数量和与所述第二网关设备具有对应关系的家电设备的数量相同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指令的发送装置,包括:第一转化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用于控制分组设备的控制指令的情况下,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化为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分组设备包括:多个家电设备;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分组设备的设备实例和所述标准控制指令确定多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设备实例包括: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每一个家电设备与任一网关设备的对应关系;第一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设备实例中所述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将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分别发送至每一个网关设备,以使每一个网关设备分别根据接收到的子标准控制指令控制对应的家电设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指令的发送装置,包括: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用于控制分组设备的控制指令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中控屏与物联网云端是否存在通信连接;第二转化模块,用于在所述中控屏与对应的物联网云端不存在通信连接的情况下,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化为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分组设备包括:多个家电设备;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分组设备的设备实例和所述标准控制指令确定多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设备实例包括: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每一个家电设备与任一网关设备的对应关系;第二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设备实例中所述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将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分别发送至每一个网关设备,以使每一个网关设备分别根据接收到的子标准控制指令控制对应的家电设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控制指令的发送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上述处理器通过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的控制指令的发送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接收到用于控制分组设备的控制指令的情况下,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化为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分组设备包括:多个家电设备;根据所述分组设备的设备实例和所述标准控制指令确定多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设备实例包括: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每一个家电设备与任一网关设备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设备实例中所述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将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分别发送至每一个网关设备,以使每一个网关设备分别根据接收到的子标准控制指令控制对应的家电设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物联网云端对多个相同功能的设备进行控制时,速度较慢等问题,本申请直接将多个子标准控制指令发送至网关设备,网关设备根据多个子标准控制指令,控制家电设备,提高了控制速度。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控制指令的发送方法的硬件环境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指令的发送方法的流程图(一);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指令的发送方法的流程图(二);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指令的发送方法的系统结构框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可选实施例的控制指令的发送方法的时序图(一);
图6是根据本申请可选实施例的控制指令的发送方法的时序图(二);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控制指令的发送装置的结构框图(一);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控制指令的发送装置的结构框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指令的发送方法。该控制指令的发送方法广泛应用于智慧家庭(Smart Home)、智能家居、智能家用设备生态、智慧住宅(Intelligence House)生态等全屋智能数字化控制应用场景。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控制指令的发送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由终端设备102和服务器104所构成的硬件环境中。如图1所示,服务器104通过网络与终端设备102进行连接,可用于为终端或终端上安装的客户端提供服务(如应用服务等),可在服务器上或独立于服务器设置数据库,用于为服务器104提供数据存储服务,可在服务器上或独立于服务器配置云计算和/或边缘计算服务,用于为服务器104提供数据运算服务。
上述网络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有线网络,无线网络。上述有线网络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上述无线网络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蓝牙。终端设备102可以并不限定于为PC、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空调、智能烟机、智能冰箱、智能烤箱、智能炉灶、智能洗衣机、智能热水器、智能洗涤设备、智能洗碗机、智能投影设备、智能电视、智能晾衣架、智能窗帘、智能影音、智能插座、智能音响、智能音箱、智能新风设备、智能厨卫设备、智能卫浴设备、智能扫地机器人、智能擦窗机器人、智能拖地机器人、智能空气净化设备、智能蒸箱、智能微波炉、智能厨宝、智能净化器、智能饮水机、智能门锁等。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控制指令的发送方法,应用于物联网云端,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指令的发送方法的流程图,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2,在接收到用于控制分组设备的控制指令的情况下,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化为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分组设备包括:多个家电设备;
步骤S204,根据所述分组设备的设备实例和所述标准控制指令确定多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设备实例包括: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每一个家电设备与任一网关设备的对应关系;
步骤S206,根据所述设备实例中所述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将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分别发送至每一个网关设备,以使每一个网关设备分别根据接收到的子标准控制指令控制对应的家电设备。
通过上述步骤,在接收到用于控制分组设备的控制指令的情况下,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化为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分组设备包括:多个家电设备;根据所述分组设备的设备实例和所述标准控制指令确定多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设备实例包括: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每一个家电设备与任一网关设备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设备实例中所述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将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分别发送至每一个网关设备,以使每一个网关设备分别根据接收到的子标准控制指令控制对应的家电设备,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物联网云端对多个相同功能的设备进行控制时,速度较慢等问题,进而本申请直接将多个子标准控制指令发送至网关设备,网关设备根据多个子标准控制指令,控制家电设备,提高了控制速度。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化为标准控制指令,包括:获取所述分组设备对应的逻辑约束文件;根据所述分组设备的属性信息和所述逻辑约束文件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化为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分组设备的属性信息为所述多个家电设备的属性信息的交集,所述标准控制指令为适配于所述多个家电设备的指令。
具体的,领域模型根据分组设备的当前属性信息,以及分组设备对应的逻辑约束文件,对分组设备的控制命令进行命令格式转换,互斥判断和补偿后,以得到标准控制指令,并下发给设备接入网关。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分组设备的属性信息和所述逻辑约束文件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化为标准控制指令,包括:根据所述逻辑约束文件中的映射文件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化为第一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映射文件用于指示所述控制指令与所述第一标准控制指令的格式映射关系;根据所述逻辑约束文件中的约束文件和所述分组设备的属性信息对所述第一标准控制指令进行补偿和修正,以得到所述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约束文件用于指示所述分组设备的属性信息中与所述第一标准控制指令中待控制的属性信息具有关联关系的属性信息。
举例来讲,领域模型根据分组设备的当前属性信息,以及分组设备对应的逻辑约束文件生成指示分组设备开启“开灯模式”的第一标准控制指令,如果分组设备想要达到该控制目标,可能需要联动控制多种属性,所以需要领域模型对该标准控制指令进行控制命令补偿,如补偿与“开灯”有关联的具体的属性,例如,色温、亮度等属性。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分组设备的设备实例和所述标准控制指令确定多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包括:
步骤1:设备接入网关接收领域模型发送的标准控制命令,其中,所述设备接入网关位于物联网云端;
步骤2:设备接入网关确定所述分组设备的设备实例中的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数量,以及与所述每一个网关设备存在对应关系的家电设备的第二数量;
步骤3:设备接入网关将所述标准控制指令转化为多个子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多个子标准控制指令的数量与所述第二数量相同;
步骤4:设备接入网关将所述多个子标准控制指令划分为多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多组子标准控制指令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数量相同。
也就是说,设备接入网关用于将分组设备的标准控制命令,根据所涉及的网关设备,拆分成多组子标准控制指令,然后将多组子标准控制指令逐个下发给对应的网关设备。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设备实例中所述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将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分别发送至每一个网关设备,包括:第一发送步骤:在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中确定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以及所述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对应的第一网关设备,将所述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一网关设备,其中,所述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的数量和与所述第一网关设备具有对应关系的家电设备的数量相同;循环执行所述第一发送步骤,直至将每一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发送至每一个网关设备。
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给出了一种串行发送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的方式,具体的:在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中确定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将所述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发送至对应的网关设备,直至将每一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军发送至对应的网关设备。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设备实例中所述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将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分别发送至每一个网关设备,包括:确定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中每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对应的第二网关设备;将所述每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并行发送至所述第二网关设备,其中,所述每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的数量和与所述第二网关设备具有对应关系的家电设备的数量相同。
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给出了一种并发送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的方式,具体的:在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中确定每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将所述每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并行发送至对应的网关设备。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设备实例中所述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将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分别发送至每一个网关设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更新所述分组设备的使用状态信息,其中,所述使用状态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分组设备中的多个家电设备的使用状态信息;创建异步通知线程,并通过所述异步通知线程将所述分组设备的使用状态信息发送至目标客户端,以使所述目标客户端更新所述目标客户端中存储的分组设备的使用状态信息。
也就是说,在物联网云端更新了分组设备的使用状态信息的情况下,向目标客户端发送更新后的分组设备的使用状态信息,以使目标客户端根据更新后的分组设备的使用状态信息更新所述目标客户端中存储的分组设备的使用状态信息。
可选的,更新所述分组设备的使用状态信息,包括:在接收到所述家电设备返回的成功响应信息的情况下,更新所述分组设备的使用状态信息;在所述接入设备网关向网关设备成功发送子标准控制指令的情况下,更新所述分组设备的使用状态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控制指令的发送方法,应用于中控屏,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指令的发送方法的流程图,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2,在接收到用于控制分组设备的控制指令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中控屏与物联网云端是否存在通信连接;
步骤S304,在所述中控屏与对应的物联网云端不存在通信连接的情况下,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化为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分组设备包括:多个家电设备;
步骤S306,根据所述分组设备的设备实例和所述标准控制指令确定多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设备实例包括: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每一个家电设备与任一网关设备的对应关系;
步骤S308,根据所述设备实例中所述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将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分别发送至每一个网关设备,以使每一个网关设备分别根据接收到的子标准控制指令控制对应的家电设备。
通过上述步骤,在接收到用于控制分组设备的控制指令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中控屏与物联网云端是否存在通信连接;在所述中控屏与对应的物联网云端不存在通信连接的情况下,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化为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分组设备包括:多个家电设备;根据所述分组设备的设备实例和所述标准控制指令确定多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设备实例包括: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每一个家电设备与任一网关设备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设备实例中所述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将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分别发送至每一个网关设备,以使每一个网关设备分别根据接收到的子标准控制指令控制对应的家电设备。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物联网云端对多个相同功能的设备进行控制时,速度较慢等问题,进而本申请直接将多个子标准控制指令发送至网关设备,网关设备根据多个子标准控制指令,控制家电设备,提高了控制速度。此外,由于在所述中控屏与对应的物联网云端不存在通信连接的情况下,中控屏依旧可以控制设备,因此,即使在异常外网下,依旧可以保证内网可控制设备。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确定所述中控屏与对应的物联网云端是否存在通信连接之后,还包括:
步骤1:在所述中控屏与对应的物联网云端存在通信连接的情况下,将接收到的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物联网云端;
步骤2:所述物联网云端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化为标准控制指令;
步骤3:所述物联网云根据所述分组设备的设备实例和所述标准控制指令确定多组子标准控制指令;
步骤4:所述物联网云根据所述设备实例中所述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将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分别发送至每一个网关设备;
步骤5:在所述中控屏接收所述物联网云端发送的多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结果,并根据所述控制结果更新所述分组设备的使用状态信息。
也就是说,在中控屏与对应的物联网云端存在通信连接的情况下,物联网云端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化为标准控制指令,并执行标准控制指令的下发任务;在中控屏与对应的物联网云端不存在通信连接的情况下,中控屏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化为标准控制指令,并执行标准控制指令的下发任务;即保证了即使在所述中控屏与对应的物联网云端不存在通信连接的情况下,中控屏依旧可以控制设备。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化为标准控制指令,包括:获取所述分组设备对应的逻辑约束文件;根据所述分组设备的属性信息和所述逻辑约束文件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化为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分组设备的属性信息为所述多个家电设备的属性信息的交集,所述标准控制指令为适配于所述多个家电设备的指令。
具体的,领域模型根据分组设备的当前属性信息,以及分组设备对应的逻辑约束文件,对分组设备的控制命令进行命令格式转换,互斥判断和补偿后,以得到标准控制指令,并下发给设备接入网关。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分组设备的属性信息和所述逻辑约束文件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化为标准控制指令,包括:根据所述逻辑约束文件中的映射文件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化为第一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映射文件用于指示所述控制指令与所述第一标准控制指令的格式映射关系;根据所述逻辑约束文件中的约束文件和所述分组设备的属性信息对所述第一标准控制指令进行补偿和修正,以得到所述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约束文件用于指示所述分组设备的属性信息中与所述第一标准控制指令中待控制的属性信息具有关联关系的属性信息。
举例来讲,领域模型根据分组设备的当前属性信息,以及分组设备对应的逻辑约束文件生成指示分组设备开启“开灯模式”的第一标准控制指令,如果分组设备想要达到该控制目标,可能需要联动控制多种属性,所以需要领域模型对该标准控制指令进行控制命令补偿,如补偿与“开灯”有关联的具体的属性,例如,色温、亮度等属性。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分组设备的设备实例和所述标准控制指令确定多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包括:确定所述分组设备的设备实例中的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数量,以及与所述每一个网关设备存在对应关系的家电设备的第二数量;将所述标准控制指令转化为多个子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多个子标准控制指令的数量与所述第二数量相同;将所述多个子标准控制指令划分为多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多组子标准控制指令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数量相同。
具体的,设备接入网关将分组设备的标准控制命令,根据所涉及的网关设备,拆分成多组子标准控制指令,然后将多组子标准控制指令逐个下发给对应的网关设备。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设备实例中所述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将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分别发送至每一个网关设备,包括:第二发送步骤:在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中确定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以及所述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对应的第一网关设备,将所述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一网关设备,其中,所述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的数量和与所述第一网关设备具有对应关系的家电设备的数量相同;循环执行所述第二发送步骤,直至将每一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发送至每一个网关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给出了一种串行发送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的方式,具体的:在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中确定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将所述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发送至对应的网关设备,直至将每一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军发送至对应的网关设备。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设备实例中所述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将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分别发送至每一个网关设备,包括:确定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中每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对应的第二网关设备;将所述每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并行发送至所述第二网关设备,其中,所述每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的数量和与所述第二网关设备具有对应关系的家电设备的数量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给出了一种并发送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的方式,具体的:在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中确定每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将所述每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并行发送至对应的网关设备。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控制指令的发送方法的过程,以下再结合可选实施例对上述控制指令的发送的实现方法流程进行说明,但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控制指令的发送方法,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指令的发送方法的系统结构框图,如图4所示,控制指令的发送方法的系统装置包括:APP、场景中心等客户端、领域模型、M2M节点、虚拟设备分组、设备接入网关、ZigBee网关设备、BLE网关设备、BLE mesh网关设备、WIFI mesh网关设备等网关设备、以及ZigBee家电设备、BLE家电设备、BLE mesh家电设备、WIFI mesh家电设备等家电设备。
其中,虚拟设备分组用于维护设备分组的设备分组实例,具体的:更新设备分组的属性信息;
M2M节点用于支持设备分组,比如:模拟设备接收应答,并将设备接收应答发送给领域模型、更新设备分组的属性信息等;
领域模型用于根据设备分组的当前属性信息和逻辑约束文件,对设备分组的控制命令进行标准转换、互斥判断和补偿后,得到标准控制命令,并下发给设备接入网关;
设备接入网关用于根据设备分组实例涉及的网关设备,将标准控制命令拆分成多组子标准控制命令,然后将子标准控制命令下发给对应的网关设备。
上述装置之间的交互步骤具体如下:
步骤S401:客户端向领域模型发送设备分组控制命令(相当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控制指令),其中,所述控制命令cmd包括:设备分组id和用于控制设备分组的控制命令;
步骤S402:根据设备分组的当前属性信息和逻辑约束文件,对设备分组的控制命令cmd进行标准转换、互斥判断和补偿后,得到标准控制命令cmd,并下发给M2M节点;
步骤S403:M2M节点向虚拟设备分组发送标准控制命令cmd;
步骤S404:虚拟设备分组向M2M节点发送设备分组实例;
步骤S405:M2M节点向设备接入网关发送标准控制命令cmd和设备分组实例;
步骤S406:设备接入网关根据设备分组实例涉及的网关设备,将标准控制命令cmd拆分成多组子标准控制命令cmd,然后将子标准控制命令下发给对应的网关设备;
步骤S407:网关设备根据接收到子标准控制命令cmd向对应的家电设备发送控制命令cmd。
需要说明的是,ZigBee、BLE、BLE mesh、WIFI mesh等家电设备需要网关设备代理连IOT云,WIFI非直连子机需要WIFI直连子机代理连IOT云,此处网关设备泛指ZigBee、BLE、BLE mesh、WIFI mesh等各种通信协议的网关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控制指令的发送方法,其中,发送控制指令的第一客户端的设备中没有边缘领域模型,图5是根据本申请可选实施例的控制指令的发送方法的时序图(一),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S501:用户选择入口设备,通过入口设备上的第一客户端控制设备分组;
步骤S502:第一客户端向第一客户端uSDK发送设备分组控制命令(相当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控制指令),其中,所述控制命令cmd包括:设备分组id和用于控制设备分组的控制命令;
步骤S503:第一客户端更新设备分组的属性信息;
步骤S504:第一客户端uSDK向IOT云发送设备分组控制命令;
步骤S505:IOT云的领域模型根据逻辑约束文件计算设备分组的标准控制命令;
步骤S506:M2M节点模拟设备应答给领域模型;
步骤S507:IOT云更新设备分组的属性信息;
步骤S508:IOT云向第一客户端uSDK发送设备分组控制结果;
步骤S509:第一客户端uSDK向第一客户端返回设备分组控制结果;
步骤S510:第一客户端uSDK更新设备分组的属性信息;
步骤S511:IOT云的设备接入网关根据设备分组实例涉及的网关设备,将标准控制命令cmd拆分成设备子分组控制命令cmd;
步骤S512:IOT云将设备子分组控制命令下发给SmartDevice;
步骤S513:SmartDevice向网关设备发送设备子分组控制命令;
步骤S514:网关设备根据设备子分组控制命令控制网关下的设备;
步骤S515:创建异步通知线程;
需要说明的是,网关设备可能离线,因此IOT云不需要等待收到所有的网关设备响应结果上报,超时后即创建异步通知线程。
步骤S516:IOT云给家庭下所有在线的非发起控制命令的uSDK推送设备分组的属性变化通知;
步骤S517:中控屏uSDK向中控屏发送设备分组的属性变化通知;
步骤S518:中控屏更新设备分组的属性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控制指令的发送方法,其中,发送控制指令的第二客户端的设备(相当于上述实施例中的中控屏)中有边缘领域模型,图6是根据本申请可选实施例的控制指令的发送方法的时序图(二),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S601:用户通过中控屏向中控屏uSDK发送设备分组控制命令(相当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控制指令),其中,所述控制命令cmd包括:设备分组id和用于控制设备分组的控制命令;
步骤S602:中控屏uSDK选择大循环,或者小循环,其中,中控屏uSDK选择大循环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603-S618;中控屏uSDK选择小循环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619-S627;
需要说明的是,中控屏uSDK进行选路,大循环优先,小循环次之,不支持其他通道。本地有中控屏uSDK则能支持小循环,否则只能支持大循环。优先选择便于维护IOT云及家庭下多个uSDK中设备分组的属性信息,以及便于实现端云中设备分组的属性信息同步。
步骤S603:中控屏uSDK向IOT云发送设备分组控制命令;
步骤S604:IOT云的领域模型根据逻辑约束文件计算设备分组的标准控制命令;
步骤S605:M2M节点模拟设备应答给领域模型;
步骤S606:IOT云更新设备分组的属性信息;
步骤S607:IOT云向中控屏uSDK发送设备分组控制结果;
步骤S608:中控屏uSDK向中控屏返回设备分组控制结果;
步骤S609:IOT云的设备接入网关根据设备分组实例涉及的网关设备,将标准控制命令cmd拆分成设备子分组控制命令cmd;
步骤S610:中控屏uSDK更新设备分组的属性信息;
步骤S611:中控屏更新设备分组的属性信息;
步骤S612:IOT云将设备子分组控制命令下发给SmartDevice;
步骤S613:SmartDevice向网关设备发送设备子分组控制命令;
步骤S614:网关设备根据设备子分组控制命令控制网关下的设备;
步骤S615:创建异步通知线程;
步骤S616:IOT云给家庭下所有在线的非发起控制命令的第一客户端uSDK推送设备分组的属性变化通知;
uSDK中的设备分组的属性信息,uSDK之间不直接进行同步;而是通过IOT云间接进行同步。
步骤S617:第一客户端uSDK向第一客户端发送设备分组的属性变化通知;
步骤S618:第一客户端更新设备分组的属性信息。
步骤S619:中控屏的边缘领域模型根据逻辑约束文件计算设备分组的标准控制命令;
步骤S620:中控屏模拟设备的M2M节点应答给边缘领域模型;
步骤S621:中控屏更新设备分组的属性信息;
步骤S622:中控屏uSDK向中控屏返回设备分组控制结果;
步骤S623:中控屏的设备接入网关根据设备分组实例涉及的网关设备,将标准控制命令cmd拆分成设备子分组控制命令cmd;
步骤S624:中控屏更新设备分组的属性信息;
步骤S625:中控屏uSDK将设备子分组控制命令下发给SmartDevice;
步骤S626:SmartDevice向网关设备发送设备子分组控制命令;
步骤S627:网关设备根据设备子分组控制命令控制网关下的设备;
因为中控屏uSDK与IOT云不存在通信连接,因此uSDK无须向IOT云上报组设备属性变化。
通过上述实施例,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物联网云端对多个相同功能的设备进行控制时,速度较慢等问题,进而本申请直接将多个子标准控制指令发送至网关设备,网关设备根据多个子标准控制指令,控制家电设备,提高了控制速度。此外,由于在所述中控屏与对应的物联网云端不存在通信连接的情况下,中控屏依旧可以控制设备,因此,即使在异常外网下,依旧可以保证内网可控制设备。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的方法。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控制指令的发送装置的结构框图(一);如图7所示,包括:
第一转化模块72,用于在接收到用于控制分组设备的控制指令的情况下,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化为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分组设备包括:多个家电设备;
第一确定模块74,用于根据所述分组设备的设备实例和所述标准控制指令确定多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设备实例包括: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每一个家电设备与任一网关设备的对应关系;
第一发送模块76,用于根据所述设备实例中所述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将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分别发送至每一个网关设备,以使每一个网关设备分别根据接收到的子标准控制指令控制对应的家电设备。
通过上述装置,在接收到用于控制分组设备的控制指令的情况下,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化为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分组设备包括:多个家电设备;根据所述分组设备的设备实例和所述标准控制指令确定多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设备实例包括: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每一个家电设备与任一网关设备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设备实例中所述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将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分别发送至每一个网关设备,以使每一个网关设备分别根据接收到的子标准控制指令控制对应的家电设备,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物联网云端对多个相同功能的设备进行控制时,速度较慢等问题,进而本申请直接将多个子标准控制指令发送至网关设备,网关设备根据多个子标准控制指令,控制家电设备,提高了控制速度。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转化模块72,用于获取所述分组设备对应的逻辑约束文件;根据所述分组设备的属性信息和所述逻辑约束文件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化为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分组设备的属性信息为所述多个家电设备的属性信息的交集,所述标准控制指令为适配于所述多个家电设备的指令。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转化模块72,用于根据所述逻辑约束文件中的映射文件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化为第一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映射文件用于指示所述控制指令与所述第一标准控制指令的格式映射关系;根据所述逻辑约束文件中的约束文件和所述分组设备的属性信息对所述第一标准控制指令进行补偿和修正,以得到所述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约束文件用于指示所述分组设备的属性信息中与所述第一标准控制指令中待控制的属性信息具有关联关系的属性信息。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分组设备的设备实例中的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数量,以及与所述每一个网关设备存在对应关系的家电设备的第二数量;将所述标准控制指令转化为多个子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多个子标准控制指令的数量与所述第二数量相同;将所述多个子标准控制指令划分为多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多组子标准控制指令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数量相同。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发送模块,用于执行第一发送步骤:在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中确定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以及所述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对应的第一网关设备,将所述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一网关设备,其中,所述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的数量和与所述第一网关设备具有对应关系的家电设备的数量相同;循环执行所述第一发送步骤,直至将每一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发送至每一个网关设备。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发送模块,用于确定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中每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对应的第二网关设备;将所述每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并行发送至所述第二网关设备,其中,所述每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的数量和与所述第二网关设备具有对应关系的家电设备的数量相同。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发送模块,用于更新所述分组设备的使用状态信息,其中,所述使用状态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分组设备中的多个家电设备的使用状态信息;创建异步通知线程,并通过所述异步通知线程将所述分组设备的使用状态信息发送至目标客户端,以使所述目标客户端更新所述目标客户端中存储的分组设备的使用状态信息。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控制指令的发送装置的结构框图(二);如图8所示,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82,用于在接收到用于控制分组设备的控制指令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中控屏与物联网云端是否存在通信连接;
第二转化模块84,用于在所述中控屏与对应的物联网云端不存在通信连接的情况下,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化为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分组设备包括:多个家电设备;
第三确定模块86,用于根据所述分组设备的设备实例和所述标准控制指令确定多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设备实例包括: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每一个家电设备与任一网关设备的对应关系;
第二发送模块88,用于根据所述设备实例中所述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将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分别发送至每一个网关设备,以使每一个网关设备分别根据接收到的子标准控制指令控制对应的家电设备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确定模块82,用于在所述中控屏与对应的物联网云端存在通信连接的情况下,将接收到的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物联网云端,以使指示所述物联网云端执行以下操作: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化为标准控制指令;根据所述分组设备的设备实例和所述标准控制指令确定多组子标准控制指令;根据所述设备实例中所述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将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分别发送至每一个网关设备;接收所述物联网云端发送的多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结果,并根据所述控制结果更新所述分组设备的使用状态信息。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转化模块84,用于获取所述分组设备对应的逻辑约束文件;根据所述分组设备的属性信息和所述逻辑约束文件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化为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分组设备的属性信息为所述多个家电设备的属性信息的交集,所述标准控制指令为适配于所述多个家电设备的指令。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转化模块84,用于根据所述逻辑约束文件中的映射文件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化为第一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映射文件用于指示所述控制指令与所述第一标准控制指令的格式映射关系;根据所述逻辑约束文件中的约束文件和所述分组设备的属性信息对所述第一标准控制指令进行补偿和修正,以得到所述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约束文件用于指示所述分组设备的属性信息中与所述第一标准控制指令中待控制的属性信息具有关联关系的属性信息。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三确定模块86,用于确定所述分组设备的设备实例中的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数量,以及与所述每一个网关设备存在对应关系的家电设备的第二数量;将所述标准控制指令转化为多个子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多个子标准控制指令的数量与所述第二数量相同;将所述多个子标准控制指令划分为多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多组子标准控制指令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数量相同。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发送模块88,用于第二发送步骤:在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中确定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以及所述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对应的第一网关设备,将所述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一网关设备,其中,所述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的数量和与所述第一网关设备具有对应关系的家电设备的数量相同;循环执行所述第二发送步骤,直至将每一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发送至每一个网关设备。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发送模块88,用于确定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中每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对应的第二网关设备;将所述每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并行发送至所述第二网关设备,其中,所述每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的数量和与所述第二网关设备具有对应关系的家电设备的数量相同。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上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的方法。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S1,在接收到用于控制分组设备的控制指令的情况下,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化为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分组设备包括:多个家电设备;
S2,根据所述分组设备的设备实例和所述标准控制指令确定多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设备实例包括: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每一个家电设备与任一网关设备的对应关系;
S3,根据所述设备实例中所述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将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分别发送至每一个网关设备,以使每一个网关设备分别根据接收到的子标准控制指令控制对应的家电设备。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还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S1,在接收到用于控制分组设备的控制指令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中控屏与物联网云端是否存在通信连接;
S2,在所述中控屏与对应的物联网云端不存在通信连接的情况下,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化为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分组设备包括:多个家电设备;
S3,根据所述分组设备的设备实例和所述标准控制指令确定多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设备实例包括: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每一个家电设备与任一网关设备的对应关系;
S4,根据所述设备实例中所述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将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分别发送至每一个网关设备,以使每一个网关设备分别根据接收到的子标准控制指令控制对应的家电设备。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可选地,上述电子装置还可以包括传输设备以及输入输出设备,其中,该传输设备和上述处理器连接,该输入输出设备和上述处理器连接。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可以被设置为通过计算机程序执行以下步骤:
S1,在接收到用于控制分组设备的控制指令的情况下,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化为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分组设备包括:多个家电设备;
S2,根据所述分组设备的设备实例和所述标准控制指令确定多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设备实例包括: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每一个家电设备与任一网关设备的对应关系;
S3,根据所述设备实例中所述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将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分别发送至每一个网关设备,以使每一个网关设备分别根据接收到的子标准控制指令控制对应的家电设备。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可以被设置为通过计算机程序执行以下步骤:
S1,在接收到用于控制分组设备的控制指令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中控屏与物联网云端是否存在通信连接;
S2,在所述中控屏与对应的物联网云端不存在通信连接的情况下,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化为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分组设备包括:多个家电设备;
S3,根据所述分组设备的设备实例和所述标准控制指令确定多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设备实例包括: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每一个家电设备与任一网关设备的对应关系;
S4,根据所述设备实例中所述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将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分别发送至每一个网关设备,以使每一个网关设备分别根据接收到的子标准控制指令控制对应的家电设备。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为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为RAM)、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可选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申请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申请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7)

1.一种控制指令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接收到用于控制分组设备的控制指令的情况下,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化为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分组设备包括:多个家电设备;
根据所述分组设备的设备实例和所述标准控制指令确定多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设备实例包括: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每一个家电设备与任一网关设备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设备实例中所述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将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分别发送至每一个网关设备,以使每一个网关设备分别根据接收到的子标准控制指令控制对应的家电设备;
其中,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化为标准控制指令,包括:
获取所述分组设备对应的逻辑约束文件;
根据所述分组设备的属性信息和所述逻辑约束文件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化为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分组设备的属性信息为所述多个家电设备的属性信息的交集,所述标准控制指令为适配于所述多个家电设备的指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指令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分组设备的属性信息和所述逻辑约束文件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化为标准控制指令,包括:
根据所述逻辑约束文件中的映射文件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化为第一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映射文件用于指示所述控制指令与所述第一标准控制指令的格式映射关系;
根据所述逻辑约束文件中的约束文件和所述分组设备的属性信息对所述第一标准控制指令进行补偿和修正,以得到所述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约束文件用于指示所述分组设备的属性信息中与所述第一标准控制指令中待控制的属性信息具有关联关系的属性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指令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分组设备的设备实例和所述标准控制指令确定多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包括:
确定所述分组设备的设备实例中的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数量,以及与所述每一个网关设备存在对应关系的家电设备的第二数量;
将所述标准控制指令转化为多个子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多个子标准控制指令的数量与所述第二数量相同;
将所述多个子标准控制指令划分为多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多组子标准控制指令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数量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指令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设备实例中所述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将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分别发送至每一个网关设备,包括:
第一发送步骤:在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中确定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以及所述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对应的第一网关设备,将所述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一网关设备,其中,所述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的数量和与所述第一网关设备具有对应关系的家电设备的数量相同;
循环执行所述第一发送步骤,直至将每一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发送至每一个网关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指令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设备实例中所述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将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分别发送至每一个网关设备,包括:
确定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中每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对应的第二网关设备;
将所述每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并行发送至所述第二网关设备,其中,所述每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的数量和与所述第二网关设备具有对应关系的家电设备的数量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指令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设备实例中所述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将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分别发送至每一个网关设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更新所述分组设备的使用状态信息,其中,所述使用状态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分组设备中的多个家电设备的使用状态信息;
创建异步通知线程,并通过所述异步通知线程将所述分组设备的使用状态信息发送至目标客户端,以使所述目标客户端更新所述目标客户端中存储的分组设备的使用状态信息。
7.一种控制指令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接收到用于控制分组设备的控制指令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中控屏与物联网云端是否存在通信连接;
在所述中控屏与对应的物联网云端不存在通信连接的情况下,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化为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分组设备包括:多个家电设备;
根据所述分组设备的设备实例和所述标准控制指令确定多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设备实例包括: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每一个家电设备与任一网关设备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设备实例中所述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将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分别发送至每一个网关设备,以使每一个网关设备分别根据接收到的子标准控制指令控制对应的家电设备;
其中,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化为标准控制指令,包括:
获取所述分组设备对应的逻辑约束文件;
根据所述分组设备的属性信息和所述逻辑约束文件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化为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分组设备的属性信息为所述多个家电设备的属性信息的交集,所述标准控制指令为适配于所述多个家电设备的指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中控屏与对应的物联网云端是否存在通信连接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中控屏与对应的物联网云端存在通信连接的情况下,将接收到的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物联网云端,以使指示所述物联网云端执行以下操作: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化为标准控制指令;根据所述分组设备的设备实例和所述标准控制指令确定多组子标准控制指令;根据所述设备实例中所述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将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分别发送至每一个网关设备;
接收所述物联网云端发送的多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结果,并根据所述控制结果更新所述分组设备的使用状态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化为标准控制指令,包括:
获取所述分组设备对应的逻辑约束文件;
根据所述分组设备的属性信息和所述逻辑约束文件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化为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分组设备的属性信息为所述多个家电设备的属性信息的交集,所述标准控制指令为适配于所述多个家电设备的指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分组设备的属性信息和所述逻辑约束文件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化为标准控制指令,包括:
根据所述逻辑约束文件中的映射文件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化为第一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映射文件用于指示所述控制指令与所述第一标准控制指令的格式映射关系;
根据所述逻辑约束文件中的约束文件和所述分组设备的属性信息对所述第一标准控制指令进行补偿和修正,以得到所述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约束文件用于指示所述分组设备的属性信息中与所述第一标准控制指令中待控制的属性信息具有关联关系的属性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分组设备的设备实例和所述标准控制指令确定多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包括:
确定所述分组设备的设备实例中的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数量,以及与所述每一个网关设备存在对应关系的家电设备的第二数量;
将所述标准控制指令转化为多个子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多个子标准控制指令的数量与所述第二数量相同;
将所述多个子标准控制指令划分为多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多组子标准控制指令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数量相同。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设备实例中所述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将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分别发送至每一个网关设备,包括:
第二发送步骤:在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中确定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以及所述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对应的第一网关设备,将所述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一网关设备,其中,所述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的数量和与所述第一网关设备具有对应关系的家电设备的数量相同;
循环执行所述第二发送步骤,直至将每一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发送至每一个网关设备。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设备实例中所述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将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分别发送至每一个网关设备,包括:
确定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中每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对应的第二网关设备;
将所述每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并行发送至所述第二网关设备,其中,所述每一组子标准控制指令的数量和与所述第二网关设备具有对应关系的家电设备的数量相同。
14.一种控制指令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转化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用于控制分组设备的控制指令的情况下,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化为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分组设备包括:多个家电设备;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分组设备的设备实例和所述标准控制指令确定多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设备实例包括: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每一个家电设备与任一网关设备的对应关系;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设备实例中所述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将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分别发送至每一个网关设备,以使每一个网关设备分别根据接收到的子标准控制指令控制对应的家电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转化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分组设备对应的逻辑约束文件;根据所述分组设备的属性信息和所述逻辑约束文件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化为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分组设备的属性信息为所述多个家电设备的属性信息的交集,所述标准控制指令为适配于所述多个家电设备的指令。
15.一种控制指令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用于控制分组设备的控制指令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中控屏与物联网云端是否存在通信连接;
第二转化模块,用于在所述中控屏与对应的物联网云端不存在通信连接的情况下,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化为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分组设备包括:多个家电设备;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分组设备的设备实例和所述标准控制指令确定多组子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设备实例包括: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每一个家电设备与任一网关设备的对应关系;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设备实例中所述多个网关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将多组所述子标准控制指令分别发送至每一个网关设备,以使每一个网关设备分别根据接收到的子标准控制指令控制对应的家电设备;
其中,所述第二转化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分组设备对应的逻辑约束文件;根据所述分组设备的属性信息和所述逻辑约束文件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化为标准控制指令,其中,所述分组设备的属性信息为所述多个家电设备的属性信息的交集,所述标准控制指令为适配于所述多个家电设备的指令。
16.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6,或7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7.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通过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权利要求1至6,或7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603442.XA 2022-05-30 2022-05-30 控制指令的发送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Active CN1151746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03442.XA CN115174609B (zh) 2022-05-30 2022-05-30 控制指令的发送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03442.XA CN115174609B (zh) 2022-05-30 2022-05-30 控制指令的发送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74609A CN115174609A (zh) 2022-10-11
CN115174609B true CN115174609B (zh) 2024-03-22

Family

ID=83483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03442.XA Active CN115174609B (zh) 2022-05-30 2022-05-30 控制指令的发送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74609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47829A (zh) * 2018-08-02 2019-09-17 无锡小天鹅电器有限公司 家电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933170A (zh) * 2019-11-29 2020-03-27 广东科徕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ZigBee网关的多设备联动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193645A (zh) * 2018-11-15 2020-05-22 深圳市茁壮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家用电器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2684713A (zh) * 2020-12-25 2021-04-20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场景应用的响应系统及实现方法、设备的分组及控制方法
CN114019820A (zh) * 2021-12-13 2022-02-08 美智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家居的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47829A (zh) * 2018-08-02 2019-09-17 无锡小天鹅电器有限公司 家电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193645A (zh) * 2018-11-15 2020-05-22 深圳市茁壮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家用电器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0933170A (zh) * 2019-11-29 2020-03-27 广东科徕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ZigBee网关的多设备联动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684713A (zh) * 2020-12-25 2021-04-20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场景应用的响应系统及实现方法、设备的分组及控制方法
CN114019820A (zh) * 2021-12-13 2022-02-08 美智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家居的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74609A (zh) 2022-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60010B1 (en) Commissioning mesh network-capable devices within a building automation and control system
EP1569419B1 (en) Method of assigning addresses to a plurality of devices on a network and a network system therefor
US11700138B2 (en) Method for configuring, monitoring or supervising a home automation installation
US11095471B2 (en) Home-autom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stituting the topology of a home-automation system
CN114697150B (zh) 命令的下发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05099835A (zh) 一种用于联动建立的方法和设备
CN112152884B (zh)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和家电设备
CN115174609B (zh) 控制指令的发送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2311633B (zh) 配网控制方法、配网控制装置、家电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277280B (zh) 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方法和服务器的控制方法
CN112305926A (zh) 配网控制方法、配网控制装置、家电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900826A (zh) 设备的绑定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2152885B (zh)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家电设备和遥控设备
CN115296948B (zh) 场景信息的更新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2311831B (zh) 配网控制方法、配网控制装置、家电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248425A (zh) 智能家居设备的组网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6382106A (zh) 一种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装置
CN117914634A (zh) 控制指令的发送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US11888641B1 (en) Dynamic provisioning of IoT devices from an online application marketplace
CN114584417A (zh) 家庭自动化设备的控制方法、家庭自动化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4826901B (zh) 设备联网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
US20240098457A1 (en) Distributed Maintenance of Operational Data Among IoT Devices, with Soft-Wiring or Other Configuration
CN117792812A (zh)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控制系统
US20240097931A1 (en) Decoupling IoT Devices with Soft-Wiring or other Configuration, Including Dynamic Variance of Control Group Pairings Based on Context Such as Time and/or Location
CN108427300B (zh) 一种智能家居控制集成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