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73885B - 通路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Google Patents

通路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73885B
CN115173885B CN202210765352.0A CN202210765352A CN115173885B CN 115173885 B CN115173885 B CN 115173885B CN 202210765352 A CN202210765352 A CN 202210765352A CN 115173885 B CN115173885 B CN 1151738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iving
signal strength
received signal
paths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6535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73885A (zh
Inventor
陈再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6535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738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738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738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738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738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01Circuits for selecting or indicating operating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通路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方法包括:确定收发器当前正在使用的目标接收通路,目标接收通路用于获取模组器件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目标接收通路为从多条待选接收通路中确定的;获取目标接收通路的接收信号强度;若接收信号强度不满足使用条件,从多条待选接收通路中未被使用的接收通路中确定备用接收通路;控制收发器通过备用接收通路获取模组器件接收到的射频信号。因此,在目标接收通路无法满足使用需求的时候,可以从其他的接收通路中确定一个备用的接收通路,使得收发器可以通过该备用接收通路继续通过模组器件和目标天线接收射频信号,能够较有效地避免通信失败。

Description

通路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通路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当前,终端可以使用无线通信,其是利用收发电磁波进行通信,终端可以发射信息给信号收发端,也可以接收来自信号收发端的信息,接收和发射构成双工通信实现终端和基站双向通信,如果接收信号的过程中出现异常,终端将因为无法接收来自信号收发端的信息导致通信失败,终端无法进行通话或者联网行为。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通路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以改善上述缺陷。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路切换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的收发器,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模组器件、多条待选接收通路以及目标天线,所述收发器通过所述多条待选接收通路与所述模组器件连接,所述模组器件与所述目标天线连接,所述模组器件用于接收所述目标天线接收到的射频信号,所述方法包括:确定所述收发器当前正在使用的目标接收通路,所述目标接收通路用于获取所述模组器件接收到的射频信号,所述目标接收通路为从多条待选接收通路中确定的;获取所述目标接收通路的接收信号强度;若所述接收信号强度不满足使用条件,从多条所述待选接收通路中未被使用的接收通路中确定备用接收通路;控制所述收发器通过所述备用接收通路获取所述模组器件接收到的射频信号。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路切换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的收发器,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模组器件、多条待选接收通路以及目标天线,所述收发器通过所述多条待选接收通路与所述模组器件连接,所述模组器件与所述目标天线连接,所述模组器件用于接收所述目标天线接收到的射频信号,所述装置包括:确定单元、获取单元、备用单元和控制单元。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收发器当前正在使用的目标接收通路,所述目标接收通路用于获取所述模组器件接收到的射频信号,所述目标接收通路为从多条待选接收通路中确定的。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目标接收通路的接收信号强度。备用单元,用于若所述接收信号强度不满足使用条件,从多条所述待选接收通路中未被使用的接收通路中确定备用接收通路。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收发器通过所述备用接收通路获取所述模组器件接收到的射频信号。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收发器、模组器件、多条接收通路以及目标天线,所述收发器通过所述多条接收通路与所述模组器件连接,所述模组器件与所述目标天线连接,所述模组器件用于接收所述目标天线接收到的射频信号,所述收发器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通路切换方法,确定收发器当前正在使用的目标接收通路,也就是说,确定收发器当前正在使用目标接收通路获取收发器通过目标天线所接收的射频信号,然后,获取目标接收通路的接收信号强度,若接收信号强度不满足使用条件,从多条待选接收通路中未被使用的接收通路中确定备用接收通路,控制所述收发器通过所述备用接收通路获取所述模组器件接收到的射频信号。因此,在目标接收通路无法满足使用需求的时候,可以从其他的接收通路中确定一个备用的接收通路,使得收发器可以通过该备用接收通路继续通过模组器件和目标天线接收射频信号,能够较有效地避免通信失败。
本申请实施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实施例而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通路切换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通路切换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通路切换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通路切换装置的模块框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保存或者携带实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通路切换方法的程序代码的存储单元;
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产品的模块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当前,电子设备(智能终端、平板电脑、计算机、电子书等设备)可以使用无线通信,其是利用收发电磁波进行通信,电子设备可以发射信息给信号收发端(例如,基站或无线热点),也可以接收来自信号收发端的信息,接收和发射构成双工通信实现电子设备和基站双向通信。
目前,电子设备往往支持多种通信类型,例如,蜂窝通信类型和短距离通信类型等。其中,蜂窝通信类型可以是指以蜂窝数据网络进行通信的通信方式,其中,蜂窝数据网络(Cellular network),又称移动网络(mobile network)是一种移动通信硬件架构。具体地,网络服务区被划分成许多小区(cell,也就是“蜂窝”),每个小区设置一个基站,该基站负责本小区各个移动站的联络与控制。
蜂窝数据网络可以是5G(5th Generation,5G)通信系统(或称为新空口(NewRadio,NR)系统)、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网络、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系统、全球移动通信(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communications)网络或通用移动通信网络(UMTS,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当然也可以是其它蜂窝网络。
短距离通信类型也可以是指无线局域网内的通信方式,短距离通信类型也以称为无线网络类型,无线网络可以是无线局域网(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具体可以是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当然,无线网络也可以是蓝牙(bluetooth,BT),例如,可以是PPP、UDP/TCP/IP、OBEX、WAP、vCard、vCal、IrMC、WAE、TWS以及TWS+等蓝牙协议。
无论是哪种通信类型,一般都会包括发射通路和接收通路,电子设备的收发器通过发射通路以及对应的天线向信号收发端(例如,基站或无线热点)发射信号,并且收发器通过接收通路以及对应的天线接收信号收发端发送的信号。
然而,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如果接收信号的过程中出现异常,电子设备将因为无法接收来自信号收发端的信息导致通信失败,电子设备无法进行通话或者联网行为。具体地,通常对于一种通信方式的一个频段而言,会固定设置一个接收通路,例如,对应LTE的BE频段,选择PRX1作为接收通路,基站发射的信号,被电子设备的天线接收,经过前置电路的滤波、放大等处理之后,通过PRX1发送至电子设备的收发器,然而,PRX1通路可能会出现物理损伤,例如,在用户使用电子设备的过程中,电子设备被跌落,会造成主板焊盘或叠板焊接处出现异常,导致PRX1通路被损坏,或者,在一些天线过于干燥的情况下,静电也有可能导致PRX1通路被损坏。在PRX1通路被损坏或异常的情况下,电子设备的收发器无法通过该PRX1通路接收基站发送的信号,导致电子设备通信异常,无法进行通话或者联网行为。并且,即使存在多个通路的时候,由于在软件上未设置通路切换方法或者未事先配置各个接收通路,也无法实现通路的切换。
因此,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路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能够检测到当前使用的接收通路工作异常,并且,能及时切换接收通路,使得电子设备在当前使用的接收通路异常的情况下,能够使用其他的接收通路接收信号。
具体地,在接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之前,先介绍电子设备的射频电路,具体地,如图1所示,射频电路100包括收发器101、模组器件102、多条接收通路以及目标天线103,收发器101通过多条接收通路与模组器件102连接,模组器件102与目标天线103连接,模组器件102用于接收目标天线103接收到的射频信号。具体地,收发器101用于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解调得到该射频信号所携带的通信内容或者将通信内容转换成一定的无线电信号波形,模组器件可以是前端模块(Front-end Modules,FEM),模组器件用于执行发送放大、接收放大、滤波等操作。示例性地,该模组器件可以包括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PA)、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开关、滤波器等。
示例性地,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该多条接收通路为4条,分别为RX1、RX2、RX3和RX4,每条接收通路都同时与收发器101以模组器件102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每条接收通路处于物理连接的状态,但是,并非每条接收通路都被应用于收发器101通过模组器件102接收信号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收发器在某一时刻使用一条接收通路接收模组器件102所获取的目标天线103接收到的射频信号。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每个接收通路对应的处理操作不同,具体地,目标天线103接收到射频信号,传输至模组器件102,模组器件102通过收发器101当前正在使用的接收通路将射频信号处理之后发送至收发器101,具体地,模组器件102对射频信号的处理操作与当前正在使用的接收通路相关。具体地,模组器件102内包括多个信号器件电路,该信号处理器件可以是前述的PA、LNA、滤波或者功率检测、耦合器、电阻、电容、电感等电子元件,不同的接收通路所连接的模组器件102内的信号处理器件不同,从而使得每个接收通路对射频信号的处理操作不同,该处理操作不同可以是指处理类型不同或者同样的处理类型的处理参数不同,其中,处理类型可以包括信号功率放大操作、低噪声放大操作、滤波操作等。当然,也可以是多个接收通路对射频信号的处理操作不完全相同,即存在部分接收通路对射频信号的处理操作相同,也存在其他部分接收通路对射频信号的处理操作不相同,具体在此不做限定。理论上,每个接收通路都能被收发器用于接收模组器件通过目标天线接收到的射频信号。下面结合该射频电路阐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路切换方法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路切换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前述的电子设备,具体地,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前述的收发器,当然,也可以是电子设备的处理器作为执行主体,在此不做限定。于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收发器作为执行主体阐述本申请后续实施例的方法,具体地,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S201至S204。
S201:确定所述收发器当前正在使用的目标接收通路。
所述目标接收通路为从多条待选接收通路中确定的,其中,多条待选接收通路为电子设备的所有接收通路中至少部分接收通路。具体地,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包括多条接收通路,该待选接收通路可以是前述的多条接收通路中的至少部分接收通路。
示例性地,收发器在检测到接收通路使用请求时,例如,电子设备内的某些应用程序需要使用电子设备的网络功能(例如,请求使用无线网络或蜂窝网络),确定当前可以使用的网络频段,收发器基于该网络频段确定目标接收通路。而确定的方式为,从该待选接收通路中确定目标接收通路,例如,基于该每条待选接收通路的使用优先级确定目标接收通路。该使用优先级可以是根据当前所使用的网络频段的通信协议定义的,也可以是用户根据使用需求而定义的,还可以是,基于每条接收通路的属性信息确定的,其中,属性信息可以是使用频率或损坏程度等。其中,使用频率可以是该接收通路在预设时间段内的使用次数,则确定待选接收通路的方式为,获取每个接收通路的使用频率,将使用频率大于指定频率的接收通路作为待选接收通路,从而能够将使用频率较高的接收通路作为待选接收通路。
需要说明的是,该待选接收通路是从多条接收通路中确定的,示例性地,可以是基于每条接收通路的损坏程度从多条接收通路中确定待选接收通路,从而能够避免使用已经损坏的接收通路。然后,在收发器需要使用接收通路的时候,从该待选接收通路中确定目标接收通路。
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接收通路用于获取所述模组器件接收到的射频信号,也就是说,收发器当前通过与模组器件之间的目标接收通路、模组器件以及目标天线接收无线通信信号。
S202:获取所述目标接收通路的接收信号强度。
收发器基于目标接收通路通过目标天线接收到的无线通信信号,该无线通信信号作为接收信号,然后,确定该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可以记为目标接收信号强度。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为了保证所确定的接收信号强度的稳定性,可以检测在指定时间段内目标接收通路的多个接收信号强度,即在指定时间段内持续检测目标接收通路的接收信号强度,基于该多个接收信号强度确定目标接收信号强度。例如,可以是将该多个接收信号强度中的最大值、最小值或平均值作为目标接收信号强度。
S203:若所述接收信号强度不满足使用条件,从多条所述待选接收通路中未被使用的接收通路中确定备用接收通路。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接收通路的接收信号强度不满足使用条件,可以表征该接收通路被损坏了,例如,该接收通路与收发器和模组器件之间的连接焊点被损坏。示例性地,判断该目标接收通路的接收信号强度是否小于指定数值,若小于指定数值,则判定该接收信号强度不满足使用条件,从而可以确定该目标接收通路出现异常,已经无法满足通信要求。其中,指定数值可以根据实际使用而设定的,在此不做限定。
然后,在确定接收信号强度不满足使用条件之后,需要从多条所述待选接收通路中未被使用的接收通路中确定备用接收通路,示例性地,可以从多条所述待选接收通路中未被使用的接收通路中随机确定一条接收通路作为备用接收通路,也可以是基于前述的使用优先级,从多条所述待选接收通路中未被使用的接收通路中确定一条接收通路作为备用接收通路,例如,经多条所述待选接收通路中未被使用的接收通路作为剩余接收通路,则从剩余接收通路中确定使用优先级最高的接收通路作为备用接收通路。
S204:控制所述收发器通过所述备用接收通路获取所述模组器件接收到的射频信号。
此时,收发器不再将目标接收通路作为收发器与模组器件之间的射频信号的传输通道,而是使用备用接收通路从模组器件获取到目标天线接收到的射频信号。
另外,在确定并使用该备用接收通路之后,该备用接收通路可以作为新的目标接收通路,则可以返回执行S202以及后续步骤,从而在所确定的备用接收通路的接收信号强度不满足使用条件的时候,继续从待选接收通路中确定新的备用接收通路,依次类推,直至找到接收信号强度满足使用条件的备用接收通路,并使用该备用接收通路获取所述模组器件接收到的射频信号。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在目标接收通路无法满足使用需求的时候,可以从其他的接收通路中确定一个备用的接收通路,使得收发器可以通过该备用接收通路继续通过模组器件和目标天线接收射频信号,能够较有效地避免通信失败。
请参阅图3,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路切换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前述的电子设备,具体地,该方法包括:S301至S305。
S301:响应于检测到所述收发器的接收通路使用请求,从多条接收通路中查找未被标记损坏标签的接收通路,作为待选接收通路。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该接收通路使用请求可以是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发送的通信请求,该通信请求用于通知收发器该请求的发送端请求使用该请求对应的通信网络,收发器在接收到该通信请求之后,确定可使用的通信频段,并且为该通信频段选择接收通路。
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的所有接收通路可以被标记为损坏标签,以便收发器在选择使用一条接收通路来接收射频信号的时候,能够知晓哪些接收通路已经被损坏。作为一种实施方式,S301的实施方式可以是,在检测到所述收发器的接收通路使用请求之后,判断是否已经对多条接收通路完成检测操作,该检测操作用于检测接收通路是否被损坏并对检测结果为被损坏的接收通路设置损坏标签,如果多条接收通路已完成检测操作,则从多条接收通路中查找未被标记损坏标签的接收通路,作为待选接收通路,如果多条接收通路未完成检测操作,则将所有的接收通路作为待选接收通路。也就是说,收发器在需要为当前使用的通信频段选择接收通路的时候,先确定是否已经完成了对每个接收通路的检测,如果是,则将所有的接收通路中未被损坏的接收通路作为待选接收通路,如果没有完成对每个接收通路的检测,则可以从所有的接收通路中选择一个接收通路,即使该通路被损坏,也可以通过后续步骤检测并替换。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假如多条接收通路已完成检测操作,则具体的检测过程可以是,依次检测所述收发器基于每条所述接收通路接收测试信号时的测试信号接收强度,将所述测试信号接收强度不满足使用条件的接收通路标记所述损坏标签,其中,测试信号接收强度不满足使用条件可以是测试信号接收强度小于指定数值。其中,该测试信号可以是前述的信号收发端发送的信号,示例性地,假设该信号收发端为基站,该多个接收通路应用于电子设备的蜂窝移动通信的B5频段,则收发器通过每条接收通路接收基站通过B5频段发送的无线通信信号,则该无线通信信号作为测试信号,确定每条接收通路接收到的无线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作为每条接收通路的测试信号接收强度,从而完成对每条接收通路的检测。另外,考虑到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例如,电子设备未安装sim卡或者电子设备当前未有任何应用程序使用通信网络,则电子设备可以发送测试信号,并且已知该测试信号的功率值,然后依次使用每条接收通路接收该测试信号,并获取每个接收通路对应的测试信号接收强度,从而完成对每条接收通路的检测。
需要说明的是,该对每条接收通路的检测操作可以是在电子设备出厂之前完成的,也可以是在电子设备出厂之后基于指定检测间隔完成的,具体地,该检测间隔的时间间隔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而设定,例如,该检测间隔可以是30天。
示例性地,假设电子设备能够用于指定通信频段的接收通路一共有4个,例如是图1中的4个接收通路,即RX1、RX2、RX3和RX4,分别对RX1、RX2、RX3和RX4检测,即分别获取RX1、RX2、RX3和RX4对应的测试信号接收强度,假设RX4的测试信号接收强度不满足使用条件,则将RX4标记损坏标签。
S302:从多个待选接收通路中确定目标接收通路,控制所述收发器通过所述目标接收通路获取所述模组器件接收到的射频信号。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针对每个通信频段,可以设置该通信频段对应的多条接收通路,例如,可以将收发器与模组器件之间所能连接的所有的接收通路都设置为该通信频段对应的接收通路,也就说是针对该通信频段穷举所有接收通路,然后,为每个接收通路设置使用优先级。示例性地,该使用优先级可以是基于各个接收通路的使用频率或者在前述的检测操作中的测试信号接收强度而设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使用频率的方式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在获取到每个接收通路的使用频率,基于各个接收通路的使用频率的递减顺序为每个接收通路设置使用优先级,该使用优先级与使用频率正相关,即使用频率越高则使用优先级越大。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若已经完成对每个接收通路的检测操作,则可以获取每个接收通路在检测操作中确定的测试信号接收强度,基于各个接收通路的测试信号接收强度的递减顺序为每个接收通路设置使用优先级,该使用优先级与测试信号接收强度正相关,即测试信号接收强度越高则使用优先级越大。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假设收发器在响应接收通路使用请求时,从多个待选接收通路中确定目标接收通路的实施方式可以是,基于待选接收通路中的每个接收通路的使用优先级确定目标接收通路,例如,可以是将使用优先级最高的接收通路作为目标接收通路。示例性地,假设电子设备能够用于指定通信频段的接收通路一共有4个,例如是图1中的4个接收通路,即RX1、RX2、RX3和RX4,通过前述的确定待选接收通路方式最终从RX1、RX2、RX3和RX4确定的待选接收通路为RX1、RX2和RX3,假设RX1、RX2和RX3的使用优先级分别为J2、J3和J1,其中,优先级J1大于J2,且J2大于J3,所以,RX1、RX2和RX3之中,RX3的使用优先级最高,其次是RX1,使用优先级最低的是RX2,则将RX3作为目标接收通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预先为每个通信频段设置默认接收通路,则确定目标接收通路的实施方式可以是,确定当前的通信频段,然后,判断待选接收通路中是否存在当前的通信频段对应的默认接收通路,若存在,则将该默认接收通路作为目标接收通路。
S303:获取所述目标接收通路的接收信号强度。
S304:若所述接收信号强度小于指定数值,基于每个所述接收通路的使用优先级,从多条接收通路中未被使用的接收通路中确定备用接收通路。
示例性地,从多条接收通路中未被使用的接收通路中,将使用优先级最高的接收通路作为备用接收通路,例如,前述的待选接收通路RX1、RX2和RX3,RX3的使用优先级最高,其次是RX1,使用优先级最低的是RX2,RX3作为目标接收通路,若RX3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小于指定数值,则多条接收通路中未被使用的接收通路为RX1和RX2,由于RX1的优先级高于RX2,则将RX1作为备用接收通路。
S305:控制所述收发器通过所述备用接收通路获取所述模组器件接收到的射频信号。
因此,于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预先对各个接收通路检测,从而使得待选接收通路中不包括被标记为损坏的接收通路,避免收发器使用被损坏的接收通路,另外,还可以基于接收通路的优先级确定目标接收通路和备用接收通路。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电子设备在使用4G或5G网络的时候,接收通路一般包括主集接收通路以及分集接收通路,则对应的射频电路100的结构也会与图1所示的射频电路100的结构不同,如图4所示,对比图1和图4可以看出,图1中的目标天线包括第一天线405和第二天线406,模组器件包括第一器件402和第二器件403,第一器件402与所述第一天线405连接,所述第二器件403与所述第二天线406连接,电子设备的多条接收通路包括多条主集接收通路以及多条分集接收通路,如图4所示,示例性地,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两条主集接收通路(即PRX1和PRX2)以及两条分集接收通路(即DRX1和DRX2),收发器401通过PRX1和PRX2与第一器件402连接,收发器401通过DRX1和DRX2与第二器件403连接,所述第一器件402用于接收第一天线405接收到的第一射频信号,然后,经过第一器件402对第一射频信号的处理之后,通过PRX1和PRX2其中的一条通路发送至收发器401,第一器件402对第一射频信号的处理可以包括前述的功率放大、滤波等处理。所述第二器件403用于接收第二天线406接收到的第二射频信号,第二器件403除了可以实现前述的功率放大和滤波处理之前,还需要进行分集操作,即将接收到的多径信号分离成不相关的(独立的)多路信号,然后把这些多路信号分离信号的能量按一定的规则合并起来,使接收到的有用信号能量最大,进而提高接收信号的信噪比。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射频电路还包括开关404,该开关404用于实现天线的切换,例如,将PRX通路所使用的天线与DRX通路所使用的天线互换。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供的通路切换方法中,在切换接收通路的情况下,天线可以不做切换。
针对图4所示的射频电路,前述实施例提及的目标接收通路分为主集接收和分集接收两部分,也就是说,目标接收通路包括目标主集接收通路和目标分集接收通路,即收发器当前会同时使用目标主集接收通路和目标分集接收通路进行无线信号的接收,则所获取的接收信号强度分别为目标主集接收通路的第一接收信号强度和目标分集接收通路的第二接收信号强度,然后,各自确定目标主集接收通路和目标分集接收通路是否需要被更换,具体地,请参阅图5所示的方法实施例。
如图5所示,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路切换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前述图4所示的射频电路,示例性地,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前述的收发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收发器作为执行主体阐述本申请后续实施例的方法,具体地,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S501至S509。
S501:确定所述收发器当前正在使用的目标主集接收通路和目标分集接收通路。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可以采用类似前述的实施方式确定目标主集接收通路和目标分集接收通路,例如,预先对每条主集接收通路和每条分集接收通路检测,以获取每条主集接收通路和每条分集接收通路的测试信号接收强度,将测试信号接收强度小于指定数值的主集接收通路和/或分集接收通路标记损坏标签,然后,从所有的主集接收通路和分集接收通路剔除被标记有损坏标签的接收通路,从而得到多条待选主集接收通路以及多条待选分集接收通路。
然后,在检测到收发器的接收通路使用请求,即检测到通信请求的时候,基于通信频段确定目标主集接收通路和目标分集接收通路,具体地,确定该通信频段下各个待选主集接收通路以及待选分集接收通路的使用优先级,其中,使用优先级的确定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于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预先在多个待选主集接收通路以及待选分集接收通路确定该通信频段对应的默认通路。例如,该通信频段为B5,待选主集接收通路为PRX1和PRX2,待选分集接收通路为DRX1和DRX2,则指定PRX1和DRX1作为默认的PRX和DRX通路,指定PRX2和DRX2作为PRX MIMO和DRX MIMO通路,通常优先使用PRX和DRX通路,将PRX MIMO和DRXMIMO作为备选通路,因此,在使用B5频段的时候,默认使用PRX1和DRX1,也就是说目标主集接收通路为PRX1、目标分集接收通路为DRX1。
S502:获取目标主集接收通路的第一接收信号强度和目标分集接收通路的第二接收信号强度。
S503:判断第一接收信号强度和第二接收信号强度是否满足使用条件。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判断第一接收信号强度和第二接收信号强度是否满足使用条件的实施方式可以是,判断第一接收信号强度是否小于指定数值以及判断第一接收信号强度是否小于指定数值,如果第一接收信号强度小于指定数值,则判定第一接收信号强度不满足使用条件,如果第二接收信号强度小于指定数值,则判定第二接收信号强度不满足使用条件。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使用条件和第二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使用条件可以不同,例如,如果第一接收信号强度小于第一数值,则判定第一接收信号强度不满足使用条件,如果第二接收信号强度小于第二数值,则判定第二接收信号强度不满足使用条件,该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可以相同,当然也可以不相同,在此不做限定。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确定第一接收信号强度和第二接收信号强度是否满足使用条件的实施方式可以是,获取所述第一接收信号强度和第二接收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值,具体地,该差值可以是一个绝对值,若所述差值大于预设阈值,则表明目标主集接收通路和目标分集接收通路中至少有一条通路发生异常,因为通常情况下,在二者通路不存在异常通路的情况下,目标主集接收通路的第一接收信号强度和目标分集接收通路的第二接收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值较小,不会大于预设阈值,需要说明的是,该预设阈值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而设定,例如,可以是大于0的数值,示例性地,该预设阈值可以是25dB。
在确定第一接收信号强度和第二接收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需要进一步确定目标主集接收通路和目标分集接收通路中具体是哪一条通路发生异常或是否两条通路都发生异常,具体地,从第一接收信号强度和第二接收信号强度中确定不满足使用条件的接收信号强度。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可以采用前述的指定数值从第一接收信号强度和第二接收信号强度中确定小于指定数值的接收信号强度,将小于指定数值的接收信号强度作为不满足使用条件的接收信号强度。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还可以是将第一接收信号强度和第二接收信号强度中较小的接收信号强度作为不满足使用条件的接收信号强度。例如,PRX1和DRX1二者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并且PRX1的第一接收信号强度小于DRX1的第二接收信号强度,则可以确定PRX1不满足使用条件,可以判定DRX1满足使用条件,当然,也可以是进一步确定DRX1的第二接收信号强度是否小于指定数值,如果不小于指定数值,才判定DRX1满足使用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与前述的确定接收信号强度的方式类似,第一接收信号强度和第二接收信号强度均可以是指定时间内的多次测量得到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最大值、最小值或平均值,具体在此不做限定。
若第一接收信号强度不满足且第二接收信号强度满足使用条件,则执行S504和S505,若第一接收信号强度满足且第二接收信号强度不满足使用条件,则执行S506和S507,若第一接收信号强度和第二接收信号强度均不满足使用条件,则执行S508和S509。
S504:从多条所述待选主集接收通路中未被使用的主集接收通路中确定备用主集接收通路。
S505:控制所述收发器通过所述备用主集接收通路获取所述第一器件接收到的第一射频信号,以及通过所述目标分集接收通路获取所述第二器件接收到的第二射频信号。
S506:从多条所述待选分集接收通路中未被使用的分集接收通路中确定备用分集接收通路。
S507:控制所述收发器通过所述目标主集接收通路获取所述第一器件接收到的第一射频信号,以及通过所述备用分集接收通路获取所述第二器件接收到的第二射频信号。
S508:从多条所述待选主集接收通路中未被使用的主集接收通路中确定备用主集接收通路,且从多条所述待选分集接收通路中未被使用的分集接收通路中确定备用分集接收通路。
S509:控制所述收发器通过所述备用主集接收通路获取所述第一器件接收到的第一射频信号,以及通过所述备用分集接收通路获取所述第二器件接收到的第二射频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的确定备用主集接收通路和备用分集接收通路的实施方式可以参考前述的确定备用接收通路的实施方式,该两种实施方式类似,都可以基于使用优先级确定,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以一个实例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路切换方法的实时过程,例如,该电子设备的通信频段为B5,待选主集接收通路为PRX1和PRX2,待选分集接收通路为DRX1和DRX2,在使用B5频段的时候,默认使用PRX1和DRX1,即在所有的待选主集接收通路中PRX1的使用优先级最高,以PRX1和PRX2为例,PRX1的使用优先级高于PRX2,同理,DRX1的使用优先级高于DRX2,也就是说目标主集接收通路为PRX1,目标分集接收通路为DRX1。收发器通过PRX1以及第一器件通过第一天线接收第一射频信号,以及通过DRX1以及第二器件通过第二天线接收第二射频信号,检测收发器基于PRX1接收到的第一射频信号的强度,得到第一接收信号强度,检测收发器基于DRX1接收到的第二射频信号的强度,得到第二接收信号强度,具体地,可以是将指定时间段内检测到的多个第一接收信号强度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第一接收信号强度以及将指定时间段内检测到的多个第二接收信号强度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第二接收信号强度,将最终的第一接收信号强度命名为Q1,将最终的第二接收信号强度命名为Q2,通过Q1-Q2|计算得到第一接收信号强度和第二接收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值,判断差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如果差值不大于预设阈值,则确定PRX1和DRX1没有问题,即未发生异常,可以继续使用PRX1和DRX1接收无线信号。如果差值大于预设阈值,判断PRX1和DRX1是否不满足使用条件,具体的判断方式可以参考前述内容。
若PRX1不满足使用条件而DRX1满足使用条件,则将PRX1替换为PRX2,然后,收发器通过PRX2以及第一器件通过第一天线接收第一射频信号,以及通过DRX1以及第二器件通过第二天线接收第二射频信号。若PRX1满足使用条件而DRX1不满足使用条件,则将DRX1替换为DRX2,然后,收发器通过PRX1以及第一器件通过第一天线接收第一射频信号,以及通过DRX2以及第二器件通过第二天线接收第二射频信号。若PRX1和DRX1均不满足使用条件,则将PRX1替换为PRX2且将DRX1替换为DRX2,然后,收发器通过PRX2以及第一器件通过第一天线接收第一射频信号,以及通过DRX2以及第二器件通过第二天线接收第二射频信号。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确定第一接收信号强度和第二接收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的时候,就判定PRX1和DRX1均不满足使用条件,这是因为可以将多个PRX和多个DRX成对使用,一旦发生差值异常,不需要确定具体是哪个通路异常,直接成对替换。
再者,在使用PRX2和/或DRX2之后,可以返回之前前述方法步骤,即再次确定替换后的通路是否满足使用条件,如果替换后的通路不满足使用条件且所有的接收通路都已经被使用,则可以控制电子设备输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射频电路工作异常,从而用户可以排查射频电路的异常并及时修复。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损坏通路替换,改善用户信号质量,提高用户通信体验或避免因为原来通路异常导致无信号,且通过对RX通路判断,可以对手机RX进行检测,快速定位问题。
请参阅图6,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路切换装置600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可以包括:确定单元601、获取单元602、备用单元603和控制单元604。
确定单元601,用于确定所述收发器当前正在使用的目标接收通路,所述目标接收通路用于获取所述模组器件接收到的射频信号,所述目标接收通路为从多条待选接收通路中确定的。
获取单元602,用于获取所述目标接收通路的接收信号强度。
备用单元603,用于若所述接收信号强度不满足使用条件,从多条所述待选接收通路中未被使用的接收通路中确定备用接收通路。
控制单元604,用于控制所述收发器通过所述备用接收通路获取所述模组器件接收到的射频信号。
进一步的,接收信号强度不满足使用条件包括接收信号强度小于指定数值。
进一步的,备用单元603还用于基于每个所述接收通路的使用优先级,从多条接收通路中未被使用的接收通路中确定备用接收通路。
进一步的,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多条接收通路,确定单元601还用于响应于检测到所述收发器的接收通路使用请求,从多条接收通路中查找未被标记损坏标签的接收通路,作为待选接收通路;从多个待选接收通路中确定目标接收通路,控制所述收发器通过所述目标接收通路获取所述模组器件接收到的射频信号。
进一步的,确定单元601还用于从多条接收通路中查找未被标记为损坏标签的接收通路之前,依次检测所述收发器基于每条所述接收通路接收测试信号时的测试信号接收强度;将所述测试信号接收强度不满足使用条件的接收通路标记所述损坏标签。
进一步的,目标天线包括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所述模组器件包括第一器件和第二器件,所述第一器件与所述第一天线连接,所述第二器件与所述第二天线连接,所述第一器件用于接收第一天线接收到的第一射频信号,所述第二器件用于接收第二天线接收到的第二射频信号,多条待选接收通路包括多条待选主集接收通路以及多条待选分集接收通路,所述收发器通过所述多条待选主集接收通路与所述第一器件连接且通过所述多条待选分集接收通路与所述第二器件连接;所述目标接收通路包括目标主集接收通路和目标分集接收通路,所述目标接收通路的接收信号强度包括目标主集接收通路的第一接收信号强度和目标分集接收通路的第二接收信号强度。
进一步的,备用单元603还用于从第一接收信号强度和第二接收信号强度中确定不满足使用条件的接收信号强度;若所述第一接收信号强度不满足使用条件且第二接收信号强度满足使用条件,从多条所述待选主集接收通路中未被使用的主集接收通路中确定备用主集接收通路。控制单元604还用于控制所述收发器通过所述备用主集接收通路获取所述第一器件接收到的第一射频信号,以及通过所述目标分集接收通路获取所述第二器件接收到的第二射频信号。
进一步的,备用单元603还用于从第一接收信号强度和第二接收信号强度中确定不满足使用条件的接收信号强度;若所述第二接收信号强度不满足使用条件且第一接收信号强度满足使用条件,从多条所述待选分集接收通路中未被使用的分集接收通路中确定备用分集接收通路。控制单元604还用于控制所述收发器通过所述目标主集接收通路获取所述第一器件接收到的第一射频信号,以及通过所述备用分集接收通路获取所述第二器件接收到的第二射频信号。
进一步的,备用单元603还用于从第一接收信号强度和第二接收信号强度中确定不满足使用条件的接收信号强度;若所述第一接收信号强度不满足使用条件且第二接收信号强度不满足使用条件,从多条所述待选主集接收通路中未被使用的主集接收通路中确定备用主集接收通路,且从多条所述待选分集接收通路中未被使用的分集接收通路中确定备用分集接收通路。控制单元604还用于控制所述收发器通过所述备用主集接收通路获取所述第一器件接收到的第一射频信号,以及通过所述备用分集接收通路获取所述第二器件接收到的第二射频信号。
进一步的,备用单元603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接收信号强度和第二接收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值;若所述差值大于预设阈值,从第一接收信号强度和第二接收信号强度中确定不满足使用条件的接收信号强度。
进一步的,备用单元603还用于若所述差值大于预设阈值,将第一接收信号强度和第二接收信号强度中较小的接收信号强度作为不满足使用条件的接收信号强度。
进一步的,备用单元603还用于将第一接收信号强度和第二接收信号强度中小于指定数值的接收信号强度作为不满足使用条件的接收信号强度。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装置和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模块相互之间的耦合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形式的耦合。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请参考图7,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该电子设备10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等能够运行应用程序的电子设备。本申请中的电子设备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如下部件:前述的射频电路100、处理器110、存储器120、以及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其中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可以被存储在存储器120中并被配置为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0执行,一个或多个程序配置用于执行如前述方法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处理器110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子设备10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20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20内的数据,执行电子设备1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地,处理器110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110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显示内容的渲染和绘制;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10中,单独通过一块通信芯片进行实现。
存储器120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存储器120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120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实现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于实现下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区还可以存储终端100在使用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电话本、音视频数据、聊天记录数据)等。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的通路切换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收发器,当然,也可以是处理器,在此不做限定。
请参考图8,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结构框图。该计算机可读介质800中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被处理器调用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法。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800可以是诸如闪存、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硬盘或者ROM之类的电子存储器。可选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800包括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800具有执行上述方法中的任何方法步骤的程序代码810的存储空间。这些程序代码可以从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中读出或者写入到这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程序代码810可以例如以适当形式进行压缩。
请参考图9,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的结构框图900。该计算机程序产品900中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910,该计算机程序/指令910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6)

1.一种通路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的收发器,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模组器件、多条待选接收通路以及目标天线,所述收发器通过所述多条待选接收通路与所述模组器件连接,所述模组器件与所述目标天线连接,所述模组器件用于接收所述目标天线接收到的射频信号,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所述收发器当前正在使用的目标接收通路,所述目标接收通路用于获取所述模组器件接收到的射频信号,所述目标接收通路为从多条待选接收通路中确定的;
获取所述目标接收通路的接收信号强度;
若所述接收信号强度不满足使用条件,从多条所述待选接收通路中未被使用的接收通路中确定备用接收通路;
控制所述收发器通过所述备用接收通路获取所述模组器件接收到的射频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信号强度不满足使用条件包括所述接收信号强度小于指定数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多条所述待选接收通路中未被使用的接收通路中确定备用接收通路,包括:
基于每个所述接收通路的使用优先级,从多条所述待选接收通路中未被使用的接收通路中确定所述备用接收通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多条接收通路,所述多条待选接收通路为所述多条接收通路中至少部分接收通路,所述确定所述收发器当前正在使用的目标接收通路,包括: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收发器的接收通路使用请求,从所述多条接收通路中查找未被标记损坏标签的接收通路,作为所述待选接收通路;
从所述多条待选接收通路中确定目标接收通路,控制所述收发器通过所述目标接收通路获取所述模组器件接收到的射频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多条接收通路中查找未被标记为损坏标签的接收通路之前,还包括:
依次检测所述收发器基于每条所述接收通路接收测试信号时的测试信号接收强度;
将所述测试信号接收强度不满足所述使用条件的所述接收通路标记所述损坏标签。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天线包括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所述模组器件包括第一器件和第二器件,所述第一器件与所述第一天线连接,所述第二器件与所述第二天线连接,所述第一器件用于接收第一天线接收到的第一射频信号,所述第二器件用于接收第二天线接收到的第二射频信号,所述多条待选接收通路包括多条待选主集接收通路以及多条待选分集接收通路,所述收发器通过所述多条待选主集接收通路与所述第一器件连接且通过所述多条待选分集接收通路与所述第二器件连接;
所述目标接收通路包括目标主集接收通路和目标分集接收通路,所述目标接收通路的接收信号强度包括目标主集接收通路的第一接收信号强度和目标分集接收通路的第二接收信号强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接收信号强度不满足使用条件,从多条所述待选接收通路中未被使用的接收通路中确定备用接收通路,包括:
从所述第一接收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接收信号强度中确定不满足所述使用条件的接收信号强度;
若所述第一接收信号强度不满足所述使用条件且所述第二接收信号强度满足所述使用条件,从多条所述待选主集接收通路中未被使用的所述主集接收通路中确定备用主集接收通路;
所述控制所述收发器通过所述备用接收通路获取所述模组器件接收到的射频信号,包括:
控制所述收发器通过所述备用主集接收通路获取所述第一器件接收到的所述第一射频信号,以及通过所述目标分集接收通路获取所述第二器件接收到的所述第二射频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接收信号强度不满足使用条件,从多条所述待选接收通路中未被使用的接收通路中确定备用接收通路,包括:
从所述第一接收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接收信号强度中确定不满足所述使用条件的接收信号强度;
若所述第二接收信号强度不满足所述使用条件且所述第一接收信号强度满足所述使用条件,从多条所述待选分集接收通路中未被使用的所述分集接收通路中确定备用分集接收通路;
所述控制所述收发器通过所述备用接收通路获取所述模组器件接收到的射频信号,包括:
控制所述收发器通过所述目标主集接收通路获取所述第一器件接收到的所述第一射频信号,以及通过所述备用分集接收通路获取所述第二器件接收到的所述第二射频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接收信号强度不满足使用条件,从多条所述待选接收通路中未被使用的接收通路中确定备用接收通路,包括:
从所述第一接收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接收信号强度中确定不满足所述使用条件的接收信号强度;
若所述第一接收信号强度不满足所述使用条件且所述第二接收信号强度不满足所述使用条件,从多条所述待选主集接收通路中未被使用的所述主集接收通路中确定备用主集接收通路,且从多条所述待选分集接收通路中未被使用的所述分集接收通路中确定备用分集接收通路;
所述控制所述收发器通过所述备用接收通路获取所述模组器件接收到的射频信号,包括:
控制所述收发器通过所述备用主集接收通路获取所述第一器件接收到的所述第一射频信号,以及通过所述备用分集接收通路获取所述第二器件接收到的所述第二射频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第一接收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接收信号强度中确定不满足所述使用条件的接收信号强度,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接收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接收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值;
若所述差值大于预设阈值,从所述第一接收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接收信号强度中确定不满足所述使用条件的接收信号强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差值大于预设阈值,从第一接收信号强度和第二接收信号强度中确定不满足使用条件的接收信号强度,包括:
若所述差值大于所述预设阈值,将所述第一接收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接收信号强度中较小的接收信号强度作为不满足所述使用条件的接收信号强度。
12.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第一接收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接收信号强度中确定不满足所述使用条件的接收信号强度,包括:
将所述第一接收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接收信号强度中小于指定数值的接收信号强度作为不满足所述使用条件的接收信号强度。
13.一种通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的收发器,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模组器件、多条待选接收通路以及目标天线,所述收发器通过所述多条待选接收通路与所述模组器件连接,所述模组器件与所述目标天线连接,所述模组器件用于接收所述目标天线接收到的射频信号,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收发器当前正在使用的目标接收通路,所述目标接收通路用于获取所述模组器件接收到的射频信号,所述目标接收通路为从多条待选接收通路中确定的;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目标接收通路的接收信号强度;
备用单元,用于若所述接收信号强度不满足使用条件,从多条所述待选接收通路中未被使用的接收通路中确定备用接收通路;
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收发器通过所述备用接收通路获取所述模组器件接收到的射频信号。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收发器、模组器件、多条待选接收通路以及目标天线,所述收发器通过所述多条待选接收通路与所述模组器件连接,所述模组器件与所述目标天线连接,所述模组器件用于接收所述目标天线接收到的射频信号,所述收发器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12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天线包括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所述模组器件包括第一器件和第二器件,所述第一器件与所述第一天线连接,所述第二器件与所述第二天线连接,所述第一器件用于接收第一天线接收到的第一射频信号,所述第二器件用于接收第二天线接收到的第一射频信号,多条待选接收通路包括多条待选主集接收通路以及多条待选分集接收通路,所述收发器通过所述多条待选主集接收通路与所述第一器件连接且通过所述多条待选分集接收通路与所述第二器件连接。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被处理器调用执行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765352.0A 2022-06-30 2022-06-30 通路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Active CN1151738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5352.0A CN115173885B (zh) 2022-06-30 2022-06-30 通路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5352.0A CN115173885B (zh) 2022-06-30 2022-06-30 通路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73885A CN115173885A (zh) 2022-10-11
CN115173885B true CN115173885B (zh) 2023-10-03

Family

ID=83488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65352.0A Active CN115173885B (zh) 2022-06-30 2022-06-30 通路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73885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04786A (zh) * 2017-05-17 2017-09-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接收通路的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623543A (zh) * 2017-08-30 2018-01-2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9912199B2 (en) * 2012-07-06 2018-03-06 Energous Corporation Receivers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CN111654316A (zh) * 2020-05-22 2020-09-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3824511A (zh) * 2021-08-24 2021-12-21 上海闻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集天线的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257266A (zh) * 2020-09-24 2022-03-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射频收发电路、切换方法、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374417A (zh) * 2022-01-17 2022-04-19 上海闻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检测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12199B2 (en) * 2012-07-06 2018-03-06 Energous Corporation Receivers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CN107204786A (zh) * 2017-05-17 2017-09-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接收通路的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623543A (zh) * 2017-08-30 2018-01-2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654316A (zh) * 2020-05-22 2020-09-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4257266A (zh) * 2020-09-24 2022-03-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射频收发电路、切换方法、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824511A (zh) * 2021-08-24 2021-12-21 上海闻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集天线的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374417A (zh) * 2022-01-17 2022-04-19 上海闻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检测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73885A (zh) 2022-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54316B (zh) 天线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677900B (zh) 寻呼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KR102263823B1 (ko) 단말 및 그 통신 방법
CN105075370B (zh) 用于d2d通信的分布式信道接入的用户设备和方法
US8208957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08513718B (zh) 一种网络通信方法和终端
CN111107579A (zh) 一种网络连接的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988775B (zh) 一种网络配置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266343B (zh) 天线切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JP6857242B2 (ja)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端末、通信端末の制御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データ構造
EP4221457A1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ame
US1133727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ing dual-connectivity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CN115173885B (zh) 通路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1740748B (zh) 天线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EP3528556B1 (en) Wake-up-radio discovery frame
JP2004356991A (ja) 通信端末の圏外判定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切替方法及び通信端末
US1160199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ing dual-connectivity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CN113543237B (zh) 小区的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10417422B (zh) 通信控制方法、通信控制电路及相关装置
CN116472744A (zh) 用于执行越区切换的电子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KR20220041662A (ko) 복수 sim을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JP2017163196A (ja) 通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CN112367097B (zh)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3938914B (zh) 测量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1654294B (zh) 天线共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