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69047A - 一种自动计算孔位加工信息并且生成加工代码算法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计算孔位加工信息并且生成加工代码算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69047A
CN115169047A CN202210862838.6A CN202210862838A CN115169047A CN 115169047 A CN115169047 A CN 115169047A CN 202210862838 A CN202210862838 A CN 202210862838A CN 115169047 A CN115169047 A CN 1151690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int
axis
hole
distance
contou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6283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69047B (zh
Inventor
孙跃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anfei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anfei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anfei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anfei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6283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6904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690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690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690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690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7Mechanical parametric or variational desig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4Manufacturing

Abstract

一种自动计算孔位加工信息并且生成加工代码算法方法,属于智能制造电火花加工技术领域,针对目前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制作设计过程中的气模孔位绘制以及电火花加工环节,为了解决孔位设计过程中计算角度耗时、加工代码繁琐的问题,提出的一种自动生成孔位以及加工代码的算法系统。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计算孔位加工信息并且生成加工代码算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制造电火花加工技术领域,针对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制作设计过程中的气模孔位绘制以及电火花加工环节,提供了一种自动计算孔位加工信息并且生成加工代码算法方法。
背景技术
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制造是世界各国机加工与制造领域的难点与重点,其中提高涡轮前温度是提高现代航空发动机循环效率和推动力的有效手段,由于涡轮前温度的升高速度已经远超过涡轮叶片材料所能承受的耐温极限,为了保证高温涡轮能够正常进行工作,需要采用有效的内部和外部强化换热和冷却手段。内部冷却包括扰流柱/肋,冲击力冷却,凹槽,凹坑结构等,外部冷却则是主要通过离散孔实现的气膜冷却。对于航空发动机中气模孔的特性,电火花加工为主要加工途径。
常规叶片制作过程中,在完成涡轮叶片的3维模型搭建后,工作人员为了获得加工对应孔的加工代码,需要逐个对叶片上的孔进行测量以及计算,由于孔的位置差异性较大,并且半径尺寸较小,在处理过程中十分繁琐,在获得需要的信息后,还需要根据孔本身的信息,逐个计算每个孔对应的加工代码,整个过程耗时耗力,在常规情况下,一片叶片上的孔信息计算,需要一位有熟练绘图经验的工作人员工作8-10小时,并且由于长时间单一工作,其工作效率也难以保障,并且在计算过程中还容易出现一些细小错误,并且这些错误不容易通过筛查找出,导致后续工作较为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目前叶片气模孔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结合现场的实际工作情况,提出了一种自动识别计算孔位信息并且生成加工代码的算法系统。
一种自动计算孔位加工信息并且生成加工代码算法方法,含有以下步骤:
步骤1、选取零件上表面及气膜孔孔壁,根据气膜孔圆柱孔壁求得圆柱轴,轴与零件上表面的交点为入口点P0
步骤2、根据圆柱轴求出当前位置到垂直需要绕Z轴和Y轴旋转的角度;
步骤3、将气膜孔入口轮廓按已求出的绕Z轴和Y轴旋转的角度旋转后,得出加工时的轮廓,提取此时轮廓的最低点坐标到圆柱轴的垂足P1’, P0同样按绕Z轴和Y轴旋转的角度旋转得到P0’,入口长度了L1等于P1’和P0’的距离。
步骤4、将气膜孔出口轮廓按已求出的绕Z轴和Y轴旋转的角度旋转后,得出加工时的轮廓,提取此时轮廓的最高点坐标到圆柱轴的垂足点 P2’,和此时轮廓的最低点坐标到圆柱轴的垂足点P3’,出口长度L2等于 P2’和P3’的距离。
步骤5、将P2’按绕Z轴和Y轴旋转角度反向旋转到初始状态,得到出口点P2
步骤6、理论孔深L3等于入口点P0到出口点P2的距离。
步骤7、构建以出口点P2为起点的射线,矢量方向为入口点P0到出口点P2的向量,计算该射线与工件的交点,可能有多个交点,距离排序求出离出口点最近的点P4,可延伸空间L4等于出口点P2和点P4的距离。
步骤8、加工深度H=μ1*L32*L2+h,
μ1和μ2分别表示加工理论孔深L3和出口长度L2部分的电极损耗率,为根据给定加工材料和电极试验测得;延伸h为给定值,h﹤L4
步骤9、通过上述运算过程,输出计算后的气模孔位置以及加工代码。
本发明的优点:
在之前的计算孔位加工信息操作步骤中,需要手动计算将数据代入到公式中得到相应的参数,加工代码也需要人为输入,将相应的参数转化为符合标准的机器码,在本方法的发明使用后,能够通过鼠标对导入的三维图纸进行交互操作,在执行相对简单的操作后,系统会根据提前配置的一些信息,导出气模孔的加工重要信息,并且能够自动生成机床可以运行的加工代码。整体过程相对人工计算要更加简单,以同样的模型作为对比,一名熟练工人8-10小时的工作,在系统中仅需1小时左右就能完成,并且上手相对简单,只需要正确使用软件即可,对绘图能力要求并没有十分严格,在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节约了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个典型案例示意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例图实施具体的算法和实体操作。
图1为小孔气模孔加工原理示意图。
图2为小孔气模孔零件示意图。
例图中的相关参数将在具体实施方法中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 (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
实施例1:一种自动计算孔位加工信息并且生成加工代码算法方法,含有以下步骤:
圆柱轴对应的为旋转电极A,旋转电极A的轴心为Y轴,与Y轴对应的水平方向为X轴、垂直方向为Z轴,零件孔径D。
如图2所述,选取零件上簸箕孔(零件孔径D)的表面及圆柱孔壁面球的圆柱轴,圆柱轴与零件上表面的交点即为入口点坐标P0(零件表面);提取圆柱孔壁面的上部分孔轮廓,对该闭合轮廓形成填充面求与圆柱轴的交点P1,簸箕孔深度H1等于P0和P1的距离。
在完成角度旋转后,放大模型,找到轮廓下沿与上表面的交点即为轮廓的最低点。
将轮廓最低点投影到圆柱轴上得到垂足P1’,此时初始的入口点P0经过Y轴和Z轴变换后形成新的点P0’,表示气膜孔经过旋转后成标准竖直状态的对应点,两个位置之间的距离不随旋转而发生改变。
入口长度L1的求取就是P1’和P0’之间的距离,对应图1及图2中的标注出口长度L1
点击完孔柱内壁后计算并实时显示数据。
计算步骤包括:选取零件上簸箕孔的表面及圆柱孔壁面球的圆柱轴,圆柱轴与零件上表面的交点即为入口点P0;提取圆柱孔壁面的上部分孔轮廓,对该闭合轮廓形成填充面求与圆柱轴的交点P1,簸箕孔深度H1等于P0和P1的距离;根据圆柱轴求出当前位置到垂直需要绕Z轴和Y轴旋转的角度;选取簸箕孔流向扩张角贴合面对称线或贴合面中心线L,将P0和L按照已求得的绕Z轴和Y轴旋转的角度旋转,得到旋转后的P0’和L’,根据点P0’和线L’构成平面P’,簸箕孔自旋角等于平面P’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
右上角标带’仅表示簸箕孔各个参数经过旋转后成标准竖直状态的对应点,如P0’对应旋转后的P0,各个位置点之间的绝对距离不会随着旋转而发生改变。
需要预先设置好相应的参数,如延伸值E、壁厚公差B、出口长度C、孔编号,保存后即可开始进行对簸箕孔特征的提取。
在零件绕Y轴和Z轴旋转后,轮廓上沿与下表面的交点即为轮廓的最高点,将最高点投影到圆柱轴上,得到垂足点P2’。
同理,轮廓下沿与零件下表面的交点即为轮廓的最低点,将其投影到圆柱轴上,得到垂足点P3’。根据定义,出口长度L2即为P2’和P3’两点之间的距离,为坐标转换的理论结果。
需要预先设置好相应的参数,如延伸值E、外壁厚度B、孔编号,保存后即可开始进行对簸箕孔特征的提取。
实施例2:一种自动计算孔位加工信息并且生成加工代码算法方法,含有以下步骤:导入已经建模完成的叶片模型,首先根据实际需要,设定相关参数值。叶片模型为建模生成的航发叶片数模,通过CAD软件可以查看相关参数。
在设定完成参数数值后,首先选取需要进行识别的孔型,此处以簸箕孔为例,在选取完成孔型之后,选取工件的上表面,接下来选取簸箕孔的圆柱内壁,此时系统会自动生成两个点位,分别为绿球、粉球。
这里两个球分别代表入口点坐标,出口点坐标。随后根据坐标变换,可以得到当前位置到垂直需要绕Z轴和Y轴旋转的角度。
在完成角度旋转后,放大软件内的模型,轮廓下沿与上表面的交点即为轮廓的最低点。将轮廓最低点投影到圆柱轴上得到垂足P1’,此时初始的入口点P0经过Y轴和Z轴变换后形成新的点P0’。入口长度L1的求取就是P1’和P0’之间的距离,详细的标注可参考图1。
这里在软件内当点击完孔柱内壁后可以自动计算并实时显示数据。
在零件绕Y轴和Z轴旋转后,轮廓上沿与下表面的交点即为轮廓的最高点,将最高点投影到圆柱轴上,得到垂足点P2’。
同理,轮廓下沿与零件下表面的交点即为轮廓的最低点,将其投影到圆柱轴上,得到垂足点P3’。根据定义,出口长度L2即为P2’和P3’两点之间的距离(理论推导,仅作命名标记,其数值和P2和P3两点之间的距离完全一致)。
在实际软件操作中,算法会自动识别下轮廓的最低点并结合粉球实时计算并显示出口长度在数据栏。
在计算提取入口长度后,需要获取孔深等其他特征数据。需要将模型恢复到初始的坐标状态。
可以在软件的菜单栏里点击自动恢复,就可以记住上一次旋转Y轴和 Z轴的角度,并自动反旋转到初始状态。此时得到出口点P2,即圆柱和下表面交面的中心点位置。
根据定义,如图1,理论孔深等于入口点P0和出口点P2两点之间的距离。因为两点在同一圆柱轴线上,所以无需投影,可以直接计算两者之间的距离。通过两个球的球心坐标即可实时计算理论孔深,并显示在数据栏上。
为了求得延伸空间的长度,需要设计新的算法来测量计算。这里以出口点P2为起点,构建一条矢量射线,其方向为P0到P2的直线方向,也即为圆柱轴的轴线方向。这条射线会与工件相交,可能会产生一个或多个交点,多个交点的情况出现在工件表面由多个面组成的场景。假设存在多个交点,通过激光测距可以得到多个距离,其中选取最短的那条,令其交点为P4,则可延伸空间的数值上等于P2和P4两点之间的距离。在软件中,测距功能已经集成到算法中,根据上述的步骤可以自动计算并实时显示数据。
在提取加工深度的特征数据时,需要用到特定的计算公式,
即H=μ1*L32*L2+h。
其中,μ1和μ2分别表示加工理论孔深L3和出口长度L2部分的电极损耗率,为根据给定加工材料和电极试验测得;延伸h为给定值,h﹤L4
这里需要在软件参数设置菜单中提前输入好已知的这些参数,软件在上一步计算完可延伸空间后便可以自动完成加工深度的计算提取并显示。
在数据全部计算提取后,会同步到数据栏中。在一个零件中会存在多个气膜孔,所以会生成多组数据,软件也集成了自动生成excel算法,在点击导出数据后,就可以生成一个详细的数据。
由于机床上的加工用的是机器码,软件同样集成了自动生成机器码的功能。根据提取出来的数据,加上操作指令和固定的开头和结尾,就可以生成完整的机器码,从而可以直接发送到车间的机床上进行测试和生产。整个一套算法和其对应的软件完成了原有人工的全部工作,使效率大大提高,减少了耗时。
如上所述,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地说明,但是只要实质上没有脱离本发明的发明点及效果可以有很多的变形,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这样的变形例也全部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

1.一种自动计算孔位加工信息并且生成加工代码算法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选取零件上表面及气膜孔孔壁,根据气膜孔圆柱孔壁求得圆柱轴,轴与零件上表面的交点为入口点P0
将轮廓最低点投影到圆柱轴上得到垂足P1’,此时初始的入口点P0’经过Y轴和Z轴变换后形成新的点P0’,入口长度L1的求取就是P1’和P0’之间的距离,
步骤2、根据圆柱轴求出当前位置到垂直需要绕Z轴和Y轴旋转的角度;
步骤3、将气膜孔入口轮廓按已求出的绕Z轴和Y轴旋转的角度旋转后,得出加工时的轮廓,提取此时轮廓的最低点坐标到圆柱轴的垂足P1’,P0同样按绕Z轴和Y轴旋转的角度旋转得到P0’,入口长度L1等于P1’和P0’的距离,
步骤4、将气膜孔出口轮廓按已求出的绕Z轴和Y轴旋转的角度旋转后,得出加工时的轮廓,提取此时轮廓的最高点坐标到圆柱轴的垂足点P2’,和此时轮廓的最低点坐标到圆柱轴的垂足点P3’,出口长度L2等于P2’和P3’的距离,
步骤5、将P2’按绕Z轴和Y轴旋转角度反向旋转到初始状态,得到出口点P2
步骤6、理论孔深L3等于入口点P0到出口点P2的距离,
步骤7、构建以出口点P2为起点的射线,矢量方向为入口点P0到出口点P2的向量,计算该射线与工件的交点,可能有多个交点,距离排序求出离出口点最近的点P4,可延伸空间L4等于出口点P2和点P4的距离,
步骤8、加工深度H=μ1*L32*L2+h,
μ1和μ2分别表示加工理论孔深L3和出口长度L2部分的电极损耗率,为根据给定加工材料和电极试验测得;延伸h为给定值,h<L4
步骤9、通过上述运算过程,输出计算后的气模孔位置以及加工代码。
CN202210862838.6A 2022-07-21 2022-07-21 一种自动计算孔位加工信息并且生成加工代码算法方法 Active CN1151690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62838.6A CN115169047B (zh) 2022-07-21 2022-07-21 一种自动计算孔位加工信息并且生成加工代码算法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62838.6A CN115169047B (zh) 2022-07-21 2022-07-21 一种自动计算孔位加工信息并且生成加工代码算法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69047A true CN115169047A (zh) 2022-10-11
CN115169047B CN115169047B (zh) 2023-03-24

Family

ID=83494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62838.6A Active CN115169047B (zh) 2022-07-21 2022-07-21 一种自动计算孔位加工信息并且生成加工代码算法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69047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80116A (zh) * 2012-08-27 2013-01-16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激光加工多波群孔的数据采集及优化方法
CN103056782A (zh) * 2012-11-07 2013-04-24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磨粒流加工控制叶片气膜孔重熔层去除量的方法
CN107506519A (zh) * 2017-07-07 2017-12-22 厦门大学 一种精铸涡轮叶片气膜冷却孔的参数化加工方法
CN109365932A (zh) * 2018-10-30 2019-02-22 沈阳理工大学 带热障涂层叶片气膜孔激光电解组合微细加工新方法及装置
CN109685890A (zh) * 2018-12-24 2019-04-26 厦门大学 一种空心涡轮叶片气膜冷却孔背壁损伤主动防护方法
CN110064804A (zh) * 2019-04-30 2019-07-30 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 航空零部件空间角度小孔的加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80116A (zh) * 2012-08-27 2013-01-16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激光加工多波群孔的数据采集及优化方法
CN103056782A (zh) * 2012-11-07 2013-04-24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磨粒流加工控制叶片气膜孔重熔层去除量的方法
CN107506519A (zh) * 2017-07-07 2017-12-22 厦门大学 一种精铸涡轮叶片气膜冷却孔的参数化加工方法
CN109365932A (zh) * 2018-10-30 2019-02-22 沈阳理工大学 带热障涂层叶片气膜孔激光电解组合微细加工新方法及装置
CN109685890A (zh) * 2018-12-24 2019-04-26 厦门大学 一种空心涡轮叶片气膜冷却孔背壁损伤主动防护方法
CN110064804A (zh) * 2019-04-30 2019-07-30 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 航空零部件空间角度小孔的加工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IANG WEI,TONG HAO,LI YONG: "Tool electrode wear compensation in block divided EDM process for improving accuracy of diffuser shaped film cooling hol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曹率等: "航空涡轮叶片气膜孔参数化建模研究", 《航空计算技术》 *
王呈,刘涛,穆轩,刘鹏,朱立志: "航空发动机叶片气膜孔测量技术研究", 《计测技术》 *
肖雄亮等: "基于增材制造特性的带气膜孔叶片快速成型工艺技术研究", 《制造技术与机床》 *
闫浩楠,张丽,朱惠人,刘存良,何爱杰,刘松: "基于RSM的带有热障涂层气膜孔参数优化的数值研究", 《航空动力学报》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69047B (zh) 2023-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wier et al. Design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utomated build orientation selection and optimization
US8881392B2 (en) Method of repairing machined components such as turbomachine blades or blades of blisks
CN110210097B (zh)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金属屋面优化施工方法
EP2486462B1 (en) Method, computer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machining simulation and for visually presenting such simulation
US958199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cutting process automatic generation tool of CAM
Lin et al. A generic uniform scallop tool path generation method for five-axis machining of freeform surface
EP3137955B1 (en) Beam tool pathing for 3d compound contours using machining path surfaces to maintain a single solid representation of objects
EP2833224B1 (en) Workpiece machining surface display method, workpiece machining surface display device, tool path generation device and workpiece machining surface display program
JP2013054431A (ja) 回転工具の実切削距離算出方法、実切削距離算出の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切削力予測方法及び工具経路修正装置
JP2011528829A (ja) 原型ツールの製作方法及び装置
CN106133628A (zh) 用于确定加工凹槽形状的刀具的路径的方法和系统
JP2013054431A5 (zh)
TW201443595A (zh) 數値控制加工程式製作裝置
Chang et al. Five-axis automated measurement by coordinate measuring machine
CN110837715A (zh) 一种基于逆向工程技术的复杂曲面加工误差补偿方法
Young et al. An integrated machining approach for a centrifugal impeller
Liu et al. A multi-perspective dynamic feature concept in adaptive NC machining of complex freeform surfaces
CN115169047B (zh) 一种自动计算孔位加工信息并且生成加工代码算法方法
CN113359608A (zh) 一种面向机床加工过程仿真的体素干涉检测方法和系统
Gao et al. Accessibility analysis in efficient inspection of closed blisk on 3-axis CMM with 2-axis probe head
CN101763065A (zh) 飞机复杂构件数控加工工装定位器自动设计方法
CN110309568B (zh) 基于catia的十字形交叉线创建方法
KR20090058203A (ko) 다축 가공기계의 수치 제어 데이터 산출시 가공조건자동산출 방법
CN101738983A (zh) 飞机复杂构件数控加工工装标准定位器自动选取方法
Fan et al. Optimizing tool-path generation for three-axis machining of a sculptured impeller blade surfa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